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古典文献学学年论文

发布时间:

古典文献学学年论文

文科的好一点的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分别在岭南学院和管理学院,本人觉得最好的是岭院的金融和管院的会计;其次文科类的外语和中文系应该也还行;至于第二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麻烦,学经济的有两个院,分别是岭南学院和国际商学院,其中岭院是老牌经济学院,家底厚人脉广,在岭南地区和北美都有很多校友,国际商学院是2006年才开始的新学院,是由岭院代为管理的,国商的就业我不是很清楚,你分数能上岭院的话还是建议你上岭院。岭院的所有专业是大一大二在珠海校区,大三大四在广州南校区(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医八年制大一大二在珠海校区,大三开始回到广州北校区(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五年制刚开始不知道是在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还是在北校区,但至少大三开始都是在北校区,其他医学类专业所有年级都在北校区。不过中山医五年制听说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悬赏分就不要了,反正你能进中大我们也算校友了,呵呵~~Best Wishes.

A.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 貌似这个你来到北大里面查也不查不自到。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你有误会,文科,并不应该有专业书,或者说应该有很多的专业书。这点上,中国大学现在也在向外国学习。很多课,都是开出一个书单,上面有少则10余本,多则5、60的书,要求或者推荐学生阅读。不过老实说这点中国做的不好,很多学生都不读的,考试照样过。 B. 北大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有哪些课程 中文系课程分五种:全校必修、全系必修、专业规定性选修、专业一般性选修和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 全系必修、专业规定性选修、专业一般性选修是中文系自己开设的课程,因为中文系师资强大,可以开设的课程非常多,经常大家可以在上百门课程中选择几门学习。 这里引用的是2003版课程大纲,部分课程尤其是选修类有一些变动,但是大致风格变化不是很大。 总学分:141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3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3学分 大学英语 8学分 政治课 15学分 体育课 4学分 文科计算机 6学分 全系必修课程:50学分 现代汉语 6学分 古代汉语 8学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 12学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4 学分 中国当代文学 3学分 文学原理 2学分 原典精读(论语 汉书等)6学分 中文工具书 2学分 中国古代文化 2学分 古代典籍概要 3学分 语言学概论 3学分 2.选修课程:50学分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规定性选修类,17学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4学分 比较文学原理 2学分 民间文学概论 2学分 西方文学史(1) 3学分 东方文学史(2) 2学分 中国文化史 2 学分 西方文学理论史 2学分 专业选修课,一般性选修类:至少17学分 中国当代诗歌研究 2 中国当代小说研究 2 中国当代作家论 2 当代文学批评 2 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 2 民俗学 2 叙事民俗学理论 2 中国神话研究 1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 2 台湾文学专题 3 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 2 中国小说类型 2 曹禺研究 2 中国戏曲 2 叶圣陶研究 2 闻一多研究述评 3 古典小说鉴赏 3 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研究 2 散曲研究 2 散曲史略 2 中国宗教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体学 2 中国神话与小说 2 诗经研究 2 汉赋研究 2 《史记》《汉书》研究 2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2 唐诗分类研究 2 唐诗研究概论 2 唐宋散文研究 2 宋诗研究 2 近古文学通论 2 明清小品文研究 2 明清戏曲 2 三国志演义研究 2 聊斋志异研究 2 陶渊明研究 2 秦汉士阶层研究 2 小说艺术论 3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 3 文艺心理学 2 文艺美学 2 接受美学与现代西方文论 2 走向后新时期的中国小说 2 文艺理论专题 3 苏轼、黄庭坚诗歌专题 2 元代戏曲史 3 文言小说艺术大观 2 中国诗歌美学史 3 先秦诸子百家学派及其文艺思想研究 2 思维论 2 现代性与中国新诗 2 近代文学改良思潮 2 东亚文化研究 2 《聊斋志异》鉴赏与研究 2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2 中国曲艺 3 中唐诗歌研究 2 列维-斯特劳斯神话论 2 中国现当代小说分析 2 前唐诗歌理论 2 明清白话小说研究 2 二十世纪外国小说经典 2 鲁迅周作人思想研究 2 七月派研究 2 诗歌写作 2 台港文学研究 2 中国俗文学 3 乡土文学 2 中国书法美学 3 古典小说鉴赏 2 元明散曲研究 2 当代诗歌现象 2 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 2 新诗与民间诗歌 2 经史举要 2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2 明清散文研究 2 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 元明杂剧研究 2 现代诗歌专题研究 2 庄子散文研究 2 文言传奇小说史论 2 汉书艺文志研究 2 中国电影文学史专题 2 沈从文与京派小说 2 当代文学中的哲学问题 2 民间长诗学 2 中国当代作品经典作品重读 2 宋词艺术 2 中国通俗文化研究 3 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与电影 2 现代通俗小说 2 鲁迅研究 2 当代文学史问题 2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2 鲁迅小说研究 2 明清诗学 3 老庄导读 2 性灵派研究 2 现代汉语词汇专题 2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3 语音学 2 汉语修辞学 2 句法分析 2 汉语言专题 2 实验语音学基础 3 现代汉字学 2 中国语言学史 3 唐诗语言研究 3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论文选读 3 文史哲名篇比较阅读 2 《诗经》导读 2 《老子》选读 2 《庄子》选读 2 《左传》选读 2 《论语》选读 2 《孟子》选读 2 《楚辞》选读 2 《礼记》选读 2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3 美国结构语言学 2 语言与文化 2 社会语言学 2 语义学 3 语音专题研讨 2 方言专题 2 汉语词类分析 2 《淮南子》选读 3 《汉书》导读 2 《韩非子》选读 3 古汉语词汇专题 2 汉字数字化研究 3 《战国策》选读 2 VB编程与古籍整理 2 音系学研究 3 荀子 2 汉语方言语料分析 2 《说文解字》概论 2 日本中国学 2 《孙子兵法》 2 地下出土文字资料选读 2 中国古代科举与官制研究 2 《诗经》 2 《论语》 2 孟子研究 2 《楚辞》 2 《左传》 2 《庄子》 2 《史记》讲读 2 敦煌文献概要 2 《荀子》 2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 2 3.实践实习:必修,无学分 4.学年论文:4学分 5.毕业论文:4学分 大致就是这些了。 C. 北京大学 理论物理专业课程,从大一到大四,全部课程。 不知道你要干嘛,假设你的目的是考研,非专业课就不说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B类) 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至少三个A类) 计算方法,算法与数据结构(主要是C语言) 近代物理或原子物理 数学物理方法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理论力学 量子力学(A类) 电动力学(A类) 固体物理 没有严格要求要哪个年级上什么课。 如果要考研的话,最好都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或者看该方面的知名顶级教材,如landau&lifschitz的量子力学,Kittel的固体物理等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等属于选修课,但都是研究生必修课,最好也学一下。 D. 北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都有什么 北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 这个题目比较大。 可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官网查看, 有详细介绍。 E.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本科四年所学课程及其教材是哪些 课程设置 高等量子力学、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群论、规范场论、现代数学方法、计算物理、凝聚态理论、量子多体理论、粒子物理、核理论、非平衡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广义相对论、量子光学、理论生物物理、天体物理、微分几何、拓扑学等。 教材每年会变的 F. 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哪些课程具体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有: 宏微观经济学、 英语(1)(2) 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货币银行学、 中小企业信息、 企业信息管理 成本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公司概论、 流通概论 G. 北大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 1.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Foundational Accounting) 3.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4.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 5.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Finance) 6.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 7.课程名称: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8.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Securities Investment) 9.课程名称:金融计量经济学(Finance Econometrics) 10.课程名称:保险学(Insurance) 11.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 12.课程名称: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 H.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四年所有课程都有哪些欢迎并感谢各位给个表。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汉语音韵学 《论语》选读 中文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古典文献学基础 诗词格律与写作 民俗研究 文学原理 沈从文研究 通选课 1-16 1 中文系* 商金林 教授 周三10-11 中国文学 专业 比较文学原理 文学专业规定性限选 《文心雕龙》研究 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民间文学概论 唐诗分体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胡风研究 西方文学史 台湾小说十家 大众文艺与文化研究 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研究 新世纪当代文学新生态研讨 文学与基督教 香港文学研究 文艺理论专题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流派 元杂剧精读 汉语言学专业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汉语修辞学 美国结构语言学 汉语史 方言调查 古籍文献专业 文字学 校勘学 古文献学史 古典文献实习 训诂学 诗经 敦煌文献概要 荀子 I.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希望图不会太小……【我好想知道直接从dean截课表出来会不会被本校人喷OTLLLLLLLL 推荐教材就不知道了,我不是中文系的== J. 北京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什么 你问的太宽泛了,你指什么课程哪个专业呢?

简单一点说吧。1.中大的文科都还比较不错,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在全国都挺好的,至于就业嘛,好像中文系的还不错。比较高。此外岭南学院经济类的在华南地区也算是首屈一指了。2.中大的学科建设有点重复,比如经济类的吧,有岭南学院,有国际商学院,还有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是四年都在广州大学城东校区,就是番禺啦。岭南学院是一二年在珠海校区,三四年回广州南校区本部,至于国商嘛,就是四年都陷在珠海了。3.中山医的是一二年在珠海,三四年回广州北校区去,也就是以前的中山医科大。多嘴一下,一楼的别做免费广告了,鲁迅还不是在中大任教过,不过只待了一个月就走了。其实那些名气大点的教授什么的,给本科生上课时间也很少啦,都当硕导博导去了,不过中文系好像还能见到挺多教授的,呵呵。

孙中山先生曾创办中山大学,在过去这所大学是很优秀的。但是我没有具体了解过这所大学,弟弟想要去这所大学,不知道现在中山大学怎么样呢?

古典文献学论文

我知道,也能帮你推荐发表,有银子不?

文献学综论 〔摘要〕文献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科,曾受到国内外人们重视。本文略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学科体 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文献;文献学; 在20世纪初,文献学曾盛行一时,并一直延续至今。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理论的发展,似乎已淹没或 替代了“文献”和“文献学”。但是,目前在我国各类型图书 馆的工作中,主要从事的仍是文献信息类型,而且,我国高 等教育专业目录,仍保留了文献学这门学科。可见,它并没 有在“信息”、“网络”浪潮中消失,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 传承性。然而,研究现代文献学的专著和论文,却寥若星辰。 本文仅作一试述,以引发“知音”者共鸣。 1 文献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献工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的孔子,而后汉代刘向、刘歆整理宫廷典籍,就是文献工作。 但文献学这个名词和学科的产生,却是上世纪初的事。正如 张舜徽先生所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 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仇学家。所以校 仇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见《中国文献学》)这就把我 国传统文献学的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作了一个比较简明 的概述。张先生所编的《中国文献学》,主要指文献学是研究 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辩伪,注释,编纂 与印刷源流的一门学科。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我国已有郑鹤声,郑鹤春编著了《中国文献学概要》,其内容 与《中国文献学》基本相同。近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吴 枫先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欣夫先生《文献学讲义》、洪 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探》、张玉勤先生《实用文献学》、 杜泽逊先生《文献学概论》等,但从内容上说,都没有脱离 古文献学的范围。如王欣夫所说:“广度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 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 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他的目 录、版本、校仇三个部分作为文献学的主要内容。“编目录是 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选择可靠的材料,佼仇是 整理材料的方法。”应该说,这是我国古文献学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国这几部有关文献学的专著,有的书名称为 “古典文献学”,无可非议,而称“文献学”的,实际也只是 古典文献学,没有涉及近现代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基本情况 和研究问题。 现代文献学是古代文献学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新学科与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那 些不适应时代发展内容的文献已逐步减少。因此,文献的类 型扩大了,文献整理的技术进步了,文献研究的方法更新了。 现代文献学是适应国际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古典文献学主要 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 用的一门学科。现代文献学就要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 传播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更注重研究文 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开发、利用等规律的探索。因此, 文献学应与时俱进,扩展其研究空间,这样才能传承、发展 这门学科。 2 文献学的基本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研究对 象,是指人们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和认识的客体; 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对象的内部实质和外部联系。这些都是 每门学科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上述原理往往又不是 一门学科刚建立时就明确了的,只有随着学科的发展成熟和 不断研究探讨才能趋于一致。 “文献学”这个词汇,是1905年由比利时的保尔·欧莱特 律师(Paul Otlet, 1868—1944)提出来的,也是从法文docu- mentation一词演变而来的,当时他主要是将文献工作作为一 种人类实践活动来认识,以至出现了文献工作和文献学的混 淆与纷争,甚至有人只承认文献工作而不承认文献学这种现 象,反映了现代文献学还不很成熟。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多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们对文献 学的定义,也持有不同说法。如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 认为:“文献学是搜集、分类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 的技艺”;德国学者R·S·泰勒认为:“文献学指一系列的技术 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有条不紊地提供组织传递记录的专业知 识,使所包含的情报达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国文献 学家J·H希拉认为文献学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分 析、组织和检查的方法,使它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记录得来

文化/艺术 的 文学。

可以做啊。你要做成什么样子的,需要提供素材?

古典文献学考研论文

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介绍:我是第二次考研,考的是浙大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本科某211,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期间,比较喜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又因本科学校古文字学氛围相对浓厚,虽然不太懂,浸染其中,也一知半解。

2019年1月1日,我结束在学校周围租房初试备考,回到乡下老家,等待成绩与复试。一开始,我读一些与复试似乎关系不大的书,比如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念孙的《读书杂志》、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李零先生的《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董莲池先生的《说文部首新证》、季旭升先生的《说文新证》。中期,我读了一章《仪礼》,标点礼疏、画礼图;读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写本文献学》;听音韵学方面的公开课,请教学友音韵学知识,重新学习现代汉语及国际音标等相关知识;读曾运乾先生的《音韵学讲义》、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和《汉语音韵学》;翻阅《广韵》,填《广韵补谱》。每天睡觉、烧柴帮忙做饭,去田间地头走走。

2月15日,考研成绩公布。思想政治理论65分;英语一59分;文史基础124分;汉语与文献129分;总分377分。

3月8日,浙江大学公布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知道自己需要调剂了。那一晚,我想了很多事情,在床上反反复复地睡不着,默默地流着眼泪,一遍遍地循环孟小冬的《击鼓骂曹》:“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

二、调剂二十七天

(一)填报、申请、通知

3月9日,正式着手考研调剂。我是个怕麻烦的人,我想着考研分数一出或者调剂系统一开再去关注,而且我确实不懂怎么样调剂。但老师和朋友们劝我不要如此,要赶紧打电话联系。

我开始搜寻各种信息,浏览学校的招生网和文学院网站,查看往年的复试信息等,给各个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学院的招生办公室打电话。有些学校打了很多电话,一直打不通。有些学校说可能有调剂名额,等等看;有些学校说要等国家线出来再说;有些学校记下了我的信息或者让我把信息发到他们指定邮箱;有些学校创建了QQ群,让我们进去填写信息表。看着QQ群里的人渐渐多起来,甚至有很多的985学校的,我的心情慢慢焦急起来。总之,没有任何一个学校给准确的答复。

那时,老师每每电话鼓励我,询问情况。而弟弟恰恰相反,他每天跟我聊天,总是给我泼凉水,比如说人家只要“双985”,即考生的毕业院校和报考院校都必须是985、别人只是吊着你等待更优质的生源。每天上午和下午我打通了调剂电话,感觉还有一丝希望,但傍晚或是晚上弟弟又给浇灭了。回过头想想应该感谢弟弟,因为他确实给我了很多帮助,重要的是他让我保持冷静。

与此同时,还有两件事值得说说。一件是我加了一个调剂群,调剂群里的人总在讨论各种调剂的事情,他们很多人的调剂意向在我看来有点一般,我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自信。另外一件是我开始准备调剂简历,整理各种材料。简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一志愿报考信息、科研经历、获奖经历、工作经历等。复试材料我汇编了一些自己的论文、个人申请表等,还制作了封面,以便胶装。我筛选了几个比较喜欢的学校,在文学院的网站上找到老师的邮箱,给他们发邮件。

3月15日①当天下午我给重庆某学校打电话,对方说可能会有名额,让我等等看。傍晚,重庆某学校打电话来,确认我此前留的信息。我觉得有一丝希望,很高兴。但3月18日星期一我再打电话的时候,对方说今年不接收调剂了。②西安某学校电话总也打不通,打通后,让我关注,他们可能会有调剂名额。我一直等到他们公布文学院复试方案,迟迟没有等到调剂公告。直到4月1日左右他们才在调剂系统公布调剂名额,7日通知我面试,我婉拒了,当时我已经参加其他学校面试了。③南京某学校官方回复的调剂为优秀生源调剂,要求“双985”,也没能去成。④联系华中师范大学,对方回应很好,我也一直关注着,注意他们的信息发布。

3月20日,调剂系统开。我填写了浙江师范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还留了一个空白的。当晚20:34,我的手机收到浙师大的调剂信息,很高兴。但每天仍然焦急地等待其他学校发布通知公告、担心复试时间冲突。3月24日下午16:47,我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复试通知,与浙江师范大学冲突了。3月25日,我给浙师大打电话,说了抱歉,不能去参加面试。之后几天,我读了一遍张三夕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大的考研参考书),做了一些笔记。3月27日,我打印了复试材料(包括毕业论文、个人简历、复印证书),去人才市场去复印成绩单。傍晚,去公园走走。这期间我主要翻看了一些自己的以前做的笔记,其实每天提心吊胆的,也没有太多的心思看书。

(二)华中师范大学复试

3月28日,整理东西,也看不下多少书。当晚21:08,我坐火车去武汉参加复试,一晚没怎么休息。坐在我旁边是四个一起去武汉看樱花的小姐姐,还有一个武汉学校的大三小哥。我本来想看看书,背背英语。但小姐姐们一上来就吃辣条,问我去武汉看樱花什么攻略?还让我吃辣条、面包,我29日早晨要空腹体检,所以拒绝了食物。我们六个人就一直瞎聊,主要我听他们聊。我还借给她们充电宝、耳机、洗面奶,看着她们很兴奋地聊天、看着她们自拍、又卸妆、看着她们瞌睡……

(图为地铁上化妆的四个小姐姐)

3月29日,早晨5:10,我叫醒其余五个人,到达汉口站,下了火车,准备坐地铁。等了一个多小时,坐上了第一班地铁,小姐姐排队还帮我买了地铁票。她们在地铁上,重新化妆“复活”,我们在虎泉站分别。七点左右,我到达华中师范大学,在文学院与报道的老师交流,老师很热情,鼓励我好好表现。八点半左右,拿完材料,就去体检,人特别多,一直体检到十一点半。体检如果有什么经验的话,就是先去抽血、做CT之类的,再去量身高,这样会比较快。测完最后一项的时候,我十分饿,几乎要晕倒。紧接着我订了五芳斋的外卖,在文学院门口的凳子上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因为古典文献学的面试提前了。面试开始,我们先在古典文献学教研室抽签,很“幸运”,我是第一个,其他四个人先出去。面试一共六个老师,坐在我对面。老师让我先做自我介绍,我就开始说自己的性格、学习经历、读过哪些书(有点紧张、可能说话比较快),说自己曾经整理过一些文献,还说到了自己的带去的毕业论文和平时的论文。接下来,老师主要围绕着我的毕业论文和我平时的论文展开问题,比如四库全书、数据库、日记文献等等,聊了半个小时左右。最后一位老师可能是看时间太久了、且问得都差不多了,就说,“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就行了。中国基本古籍库所收的图书有没有序跋?”我回答完,老师让我叫下一位进来。当天,我感觉自己表现还不错,就是有时候说话有点快。出学校的时候,听到学校里有一群老人在唱京剧,我去听了一会,跟着哼唱了几句,很放松,心情很好。回到宾馆,洗了个澡,就睡了。

(图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门口)

3月30日,上午口语考试,主要是自我介绍、抽问题回答、自由对话。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有导向性地往我的爱好是京剧、喜欢读书方面上说,抽到的问题是课外活动是什么。自由对话的时候,老师主要问了京剧、读书方面的问题。下午是专业课笔试,之前我加了一位同样复试古典文献的小姐姐,我给她发了一些资料、聊了一些我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小姐姐可能看我比较真诚,就把去年复试的真题发给了我。我看了看,觉得挺基础。专业笔试,主要是连线、标点、问答之类的。有一题10分的问答,我有点短路,写得很少,也很一般,最后笔试只考了分。答题的时候,我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战国竹简《诗经·伐檀》的异文、《说文解字》的各种版本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的,自己课后又查了资料总结。复试完的那天晚上,我很累,心情很复杂、睡不着觉。八点多躺在床上,后来又起床,洗个澡,收拾了一下东西,看了一期更新的《中国新相亲》,到十二点多睡了。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复试

3月31日,这一天是华中师范大学其他专业的面试,我已经结束了。上午去湖北博物馆看展,人特别多。曾经我来武汉,与好友二人共同游玩,当时博物馆正在修缮闭馆,甚憾。湖北博物馆的藏品十分精美。出了博物馆,急匆匆地赶往火车站。在车站买了一些周黑鸭给我的朋友,给自己买了面包和水,时间比较紧张,就没有吃午饭。坐在火车上,回想起当年与好友游玩之情形,古人与故友皆不在,“此地空余黄鹤楼”,内心有些凄凉。

之所以匆匆赶往北京,是因为3月27日我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通知,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被华中录取,所以还是往北京赶。幸运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不冲突。下午五点多,抵达北京。第一次到北京,换乘地铁,让人头晕。因为提前找到了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复试的男生,他是文艺学,小哥很好。我们拼了房,就住在北京站附近。我们晚上一起吃了饭,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转了一下,熟悉路程。回去之后,拆了一盒周黑鸭,两人吃了起来。看了一会书,十一点半睡觉。当天晚上,华中师范大学公布了复试成绩,我的成绩都还好。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文艺学小哥入镜)

4月1日上午,我们和其他小伙伴(因为有几个人住在同一宾馆)一起去社科院文学所领了体检材料,然后坐地铁去体检。两点十五开始笔试,三个小时,一百五十分钟,试题主要是报考的导师根据报考方向命制。我的那份第一大题是名词解释,比如古文尚书。我记得老师说的答题方法以及要注意的一些点,所以我先介绍一下古文尚书的由来,“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以及民间献之(因为之前熟读过《汉志》和《四库提要》的一些序,甚至能背下来,所以答题的时候,都直接写下来了),今古文之差异,古文尚书的流传以及辨伪,最后谈到清华简中《咸有一德》能证古文尚书之伪等等。第二大题我答得很一般,主要是古人名姓的关系,没怎么复习到,所以尽力“胡扯”。第三题分析训诂材料,这种题目我总觉得是言之成理即可,主要调动的是小学知识。第四题是标点,老师选的文章很有哲理,读的时候,很受启发,每每会心一笑。第五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我以前有过实践经验,写起来比较舒服。整体除了第二大题答得一般以外,我感觉良好。两次笔试,都和我想的不一样,虽然有些题答得不好,但华中的比较基础,社科院的有基础、也十分考查能力。回到宾馆,我和文艺学小哥看了一下电视,正在放京剧《昭君出塞》,我给文艺学小哥说了说京剧的一些知识。不过这出戏,我更觉得牟元笛功夫帅一些。晚上,华中师范大学在系统里给我发了拟录取通知,一旦接受了该通知,就全部结束了。我特别矛盾,很怕两边最后都没得到。但是来了北京之后,北京又有点吸引我。晚上七八点钟,坐地铁给朋友送去周黑鸭,和朋友在西单一起吃了点东西、聊聊天。十点左右回到宾馆,歇。凌晨三四点忽然醒了,发现文艺学小哥灯没关,关上灯,又睡了一会。

4月2日,上午专业面试,下午口语面试。专业面试分两组,很“幸运”,我和文艺学小哥分别是两组的第一个。我站在走廊面对着窗户,吹着冷风,十分紧张。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无所畏惧。而这一次,我生怕都失去了。我在走廊默记自我介绍,我报考的那位老师在我面前走来走去,他不认识我,我是在网上看过他的照片,所以认出来了。我也没好意思多看,也记不太清模样,只是觉得老师很帅,有点像《万万没想到》里头的刘循子墨(可能是错觉),而且感觉有点高冷。一会儿,有老师叫我进来面试。这次面试的阵仗比较大,正对我的是主持老师,一位女老师,很和蔼,两边坐两排老师,报考的那位老师坐在我右手边第一位。主持老师让我先做个自我介绍,这次自我介绍,我感觉就比第一次好,说话很清楚、语速也适中。紧接着是我报考的那位老师提问,问了一下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又问了跟我名字相关的问题,问我的姓是什么意思?又问汉朝为什么叫汉朝?我不知道,瞎说了几句,老师说我说得不对以及没有好好读《史记》,其他老师听了,也笑了笑,我心里就比较紧张(其实《汉书》的《高祖本纪》以及《史记》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我都细细读过的)。后面老师问我懂不懂音韵学,我说知道一些,而且比较推崇曾运乾先生。老师就问我曾运乾先生著名的音韵学论断是什么?我当时还沉浸在“汉朝”的紧张中,就说,“曾运乾先生有很多著名的论断”,老师说,“最著名的”,我回答,“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到后来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来文学所……时间控制的比较好,大约聊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

文艺学小哥也结束了,我们一起回宾馆,准备口语考试。但我们也看不下书,就睡了一会。昨晚与故友吃饭的时候聊天,她还谈及她当初面试北大,英语要准备研究生的读书计划啥的,我只准备了自我介绍和一些常用话题。在宾馆的时候,我看到文艺学小哥的英语自我介绍,感觉自己准备的似乎有点简单。下午两点口语,文艺学小哥又是第一个,我是第四个。面试所有的人一起在教室等待,文艺学小哥先去,我们聊得正欢,他就回来了,感觉很快。我错误地第三个就进去了,我开始介绍,等我说了三四句到我的名字时候,老师很诧异,问我难道不是XXX?我说不是,老师让我先介绍,然后翻看我的资料。这样我更紧张,说了一会,就结束了。老师看到我的资料就用英语问我,学写古诗多久了?古诗和现代诗有什么区别?还有我获得证书等等,感觉挺难的,但是我都努力地回答了。口语结束,我跟文艺小哥回宾馆歇着。下午,和在北京的大学同学以及文艺学小哥去逛了公园,一起吃了饭。晚上六点多的时候,华中师范大学收回了给我发送的拟录取通知。我们在公园的时候,就有人在群里说自己接到了文学所的电话。一般,当天傍晚,文学所会给需要再调剂以及被刷的同学打电话,没打电话的就基本上没有问题。我跟文艺学小哥当天一直都没接到电话。

4月3日,上午我和文艺学小哥一起去逛了故宫,看到了出自《诗经》的“螽斯门”以及“翊坤宫”、“正大光明匾”,因为我之前挺喜欢《甄嬛传》。中国国家博物馆闭馆了,所以才去的故宫。当时有一种“百年世事不胜悲”的感觉。中午,我们吃了肯德基。之所以又逗留一晚,因为体检报告要今天下午才可以取回。下午一点半取回了体检报告,交到所里,但老师不在,也没打听到什么消息。我送走了文艺学小哥,自己去了西单图书大厦,歇了很久。想买一本点校本《毛诗传笺》,因为是原价,没舍得买。吃了点东西,坐火车回家了。坐了很久的火车,很累。

4月4日,回到家,睡到十一点多,打开手机,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拟录取通知。哥哥买了十一点半的电影《调音师》,我们又匆匆赶过去。电影很好看,尤其结尾,但我也是有点心思不在其上。确认了拟录取,我的心情恰是“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种福得福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三、我之心境变化

2018年2月,第一次考验我得知自己考不上了,难过了一阵子。回到学校后,我就一门心思地转入毕业论文写作。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到院办公室值班,到晚上十点左右回去。整理了三个月左右的论文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慢慢地静下来,对于一些其他的事情没有任何想法。在那三四个月,是我的论文陪伴我走过来的,没有人能体会论文之于我的重要。

毕业前后,我和同学一起吃饭,送走他们,心里空荡荡的。在这前后也有一些人,可能看我没有什么价值或者其他原因,删除了我的微信,不和我往来了。我也曾难过,但也都好了。不过还是有很好的朋友,探望我、关心我、鼓励我。一直到十月份,起起伏伏的,心情也没啥大的变化。

到了十二月,我的心情很紧张,很有压力,晚上睡不着。每天十点半左右回去,就特别饿,总要吃点东西,但是吃了东西又睡不着。尤其快到了考研那几天,压力特别大,睡不着的时候,我看着微信列表里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那些师友,我都不太想跟他们说,因为怕他们担心。我记得比较搞笑的是,认识了一个麦当劳的外卖小哥。最后实在很压抑,就跟他聊天、倾诉。那段时间好友说的“晴耕雨读”,很启发我。十二月底,我即将离开学校,那时我才感觉到“毕业”,要跟这座城市、跟我的学校告别。临别前,与好友、老师吃饭。和老师一起吃饭,老师说,“把你交好的同学一起喊着吧”,我回复说,“故人皆不在”。当晚,喝了点白酒,四年来第一次喝白酒,有些晕晕的。饭后,和老师一起在公园散步,老师说了很多,最后跟我握手告别。老师的手有些粗糙,握着的时候很用力。我往回走,微醺,空中刮着的雨丝又让我有点清醒,颇有“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那一晚睡得很香。

回到家之后,一开始很轻松地看书,后来等待成绩、复试线、调剂等,心情焦急起来,但表面仍然要保持镇定。四年来,在家从没待过这么久,周围的人也开始表现出担心、焦躁,很多人开始询问我,我的心情其实很烦、很烦、很烦,但还是保持镇定。每天我吃完饭就去田间散步,看着东风吹来、麦苗渐长,想起《离骚》、老杜的诗、冯延巳的词,更加忧伤。当然散步时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胡思乱想,比如自言自语地幻想面试,幻想以怎样的面貌站在老师面前,告诉他们我读了什么书?怎么样回答他们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模拟面试吧)?幻想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幻想着那之后我可以安心地读书。

调剂的那段日子,取舍,很难。其实,依照我自己的内心,本也没有太大想法,只是要兼顾很多东西。那几天,很累,很矛盾,恐怕都得不到。但我内心不知从哪儿来的一点盲目的自信,我觉得我还是能做到的。

四、不成熟的小建议

如果非要说什么关于调剂的经验或者建议,我想:

第一、自己全面、深入地了解调剂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每年的调剂、复试的政策都有所变化,所以首先应该去全面地了解调剂政策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国家的调剂系统和学校的调剂系统。有些学校的调剂是先通过自己的调剂系统报名,然后复试、录取,最后让录取的学生在国家调剂系统里填写。调剂系统什么时候开放?怎么样填写调剂系统等等?一般申请调剂的时候,会有备注,字数有限制。我也不知道对方学校会不会看,但我很精简地写的是最有代表性的。

第二、广泛撒网,认真准备。调剂只要过了A区的线,A区的学校都可以去申请。我反复地去估量自己,到底能到达一个什么层次,可以申请到一个什么样的学校?然后划定了一批学校,不停地去筛选。去他们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的官网和院的官网去查找信息,然后打电话问。广泛撒网不仅仅是指学校,有时候也可以试试其他专业,比如我报考的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和古文字学也都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但一般都是在文学大类里面的调剂。同时,还要准备一些材料,如简历、证书等(有些学校可能不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看一些他们指定的参考书,了解他们院系的治学传统等(比如我去社科院面试时,有被问及是否读过一些社科院老前辈的书,我确实没怎么读过,我回答说“我没有怎么读过,因为我是调剂过来的。我想,等我进来之后,肯定会更多地了解文学所的传统,读一些书。”)。无论是华中还是社科院,复试老师对于毕业论文、科研能力都是非常重视,一则是有无完成、能否提交完整稿;第二就是论文规范与由论文衍发出的复试问题。在这方面,还是要好好准备一下。

第三,谈一些小的点。

①关注信息。调剂时,我认识的一位研友因为没有注意邮件,而错过了一个学校的面试去了一个并不太好的学校。那封邮件提到说,她能力很不错,欢迎她来面试。我因为没有关注某些学校官网的信息,而错过过了投报。所以大家还是要及时查看与回复信息。

②写邮件给老师,一定要真诚、有礼貌,且言语恰当。不要过多地打扰老师,频繁发送邮件。同时要制作一份像样的简历、复试材料等等。

③不要过度地听信别人的话,自己多去试试。有些学校网传有出身歧视,但是你也可以试试看。而且今年情况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④最好最坏打算。调剂的时候,要奋力去跳一跳,但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个后路。

⑤见好就收。调剂有一个满意点的学校就可以了。同时如果你确定不能去参加学校的调剂复试时,最后提前打电话告诉别人,以便把名额留给别人。

⑥自信,多模拟。我可能比较喜欢幻想,所以每次散步我都会假想地模拟自己面试时怎么回答问题,说什么,自我介绍怎么办?

⑦累了、难过了、迷茫了,再坚持坚持。

后记

去年的一月到三月,每天我坐在窗前,看着庭院里积雪渐深再到春归柳长,看着嫩芽始吐直到花开烂漫,焦急、失望、幻想,各种复杂的心情,“终朝如醉还如病……”,一周左右的复试,我也算是“历尽风霜万苦辛”,而今一切都好了。

北京,从没在我的考研计划中,我也从没想去那里读研究生,我不喜欢灯红酒绿的都市、冰冷的建筑、那些来往往的人群、拥挤的地铁。杭州的那一片湖,似乎总充满着温情,吸引着我。但真正去了北京,也确实挺有趣。首先是遇到了我的导师,(此处略去若干夸赞、崇拜的字)。其次,确实有很多资源,去国图查看古籍,还可以申请去北大等高校看古籍,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也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去其他高校听听课,认识一些新的朋友。挤北京的地铁,看看人来人往、灯红酒绿,迷茫有时又有着希望。

以上鄙言累句,仅供参考。祝各位幸运!

文献学综论 〔摘要〕文献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科,曾受到国内外人们重视。本文略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学科体 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文献;文献学; 在20世纪初,文献学曾盛行一时,并一直延续至今。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理论的发展,似乎已淹没或 替代了“文献”和“文献学”。但是,目前在我国各类型图书 馆的工作中,主要从事的仍是文献信息类型,而且,我国高 等教育专业目录,仍保留了文献学这门学科。可见,它并没 有在“信息”、“网络”浪潮中消失,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 传承性。然而,研究现代文献学的专著和论文,却寥若星辰。 本文仅作一试述,以引发“知音”者共鸣。 1 文献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献工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的孔子,而后汉代刘向、刘歆整理宫廷典籍,就是文献工作。 但文献学这个名词和学科的产生,却是上世纪初的事。正如 张舜徽先生所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 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仇学家。所以校 仇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见《中国文献学》)这就把我 国传统文献学的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作了一个比较简明 的概述。张先生所编的《中国文献学》,主要指文献学是研究 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辩伪,注释,编纂 与印刷源流的一门学科。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我国已有郑鹤声,郑鹤春编著了《中国文献学概要》,其内容 与《中国文献学》基本相同。近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吴 枫先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欣夫先生《文献学讲义》、洪 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探》、张玉勤先生《实用文献学》、 杜泽逊先生《文献学概论》等,但从内容上说,都没有脱离 古文献学的范围。如王欣夫所说:“广度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 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 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他的目 录、版本、校仇三个部分作为文献学的主要内容。“编目录是 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选择可靠的材料,佼仇是 整理材料的方法。”应该说,这是我国古文献学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国这几部有关文献学的专著,有的书名称为 “古典文献学”,无可非议,而称“文献学”的,实际也只是 古典文献学,没有涉及近现代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基本情况 和研究问题。 现代文献学是古代文献学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新学科与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那 些不适应时代发展内容的文献已逐步减少。因此,文献的类 型扩大了,文献整理的技术进步了,文献研究的方法更新了。 现代文献学是适应国际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古典文献学主要 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 用的一门学科。现代文献学就要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 传播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更注重研究文 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开发、利用等规律的探索。因此, 文献学应与时俱进,扩展其研究空间,这样才能传承、发展 这门学科。 2 文献学的基本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研究对 象,是指人们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和认识的客体; 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对象的内部实质和外部联系。这些都是 每门学科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上述原理往往又不是 一门学科刚建立时就明确了的,只有随着学科的发展成熟和 不断研究探讨才能趋于一致。 “文献学”这个词汇,是1905年由比利时的保尔·欧莱特 律师(Paul Otlet, 1868—1944)提出来的,也是从法文docu- mentation一词演变而来的,当时他主要是将文献工作作为一 种人类实践活动来认识,以至出现了文献工作和文献学的混 淆与纷争,甚至有人只承认文献工作而不承认文献学这种现 象,反映了现代文献学还不很成熟。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多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们对文献 学的定义,也持有不同说法。如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 认为:“文献学是搜集、分类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 的技艺”;德国学者R·S·泰勒认为:“文献学指一系列的技术 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有条不紊地提供组织传递记录的专业知 识,使所包含的情报达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国文献 学家J·H希拉认为文献学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分 析、组织和检查的方法,使它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记录得来

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在查成绩的时候了,输入自己的考号和身份证号,成绩赫然显示在屏幕上的那一刻,感觉一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虽然不是很高,但我已经很满意了,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回首自己的复习经历,想写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也给师弟师妹们一点启发。

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参考书具体如下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当代 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文艺学通论》,王汶成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语言学概论》,葛本仪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考试内容及题型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流派的称谓

2.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赏析

1.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们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赏析

三、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批评

1.中国古代经典作家的艺术风格分析评论

2.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分析和批评(以小说和戏曲作品为主)

试题类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赏析题、论述题。

(813)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Ⅰ.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各种变体;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文字;语用。

Ⅱ.文学理论

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文学的性质、定位、特征、功能、起源、发展;文学作品的存

在方式、构成要素、语言特性、种类体裁;文学创作的性质特征、功能、成因、过程、创作类型;文学阅读与批评的性质、特征、功能。

Ⅲ.评论写作

完成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内容为文学史现象、作家作品。写作中应结合文学阅读经验与文论思考展开对有关材料的解读、申发和意义建构。

Ⅳ.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阅读一段古文材料,理解读懂其中文字,对材料进行标点断句,并能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回答文中有关问题。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评论写作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

仔细读教材很重要,千万不要心急。读教材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读之前,先梳理专业课真题,把真题中不同年代文学、不同时期文学的题目归类,画一个大框架,这样就会发现哪部分是重点,真题很开放,可能一开始甚至读题都有点云里雾里,但是当你把课本读完三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题目所带给自己的启发。

根据真题梳理的重点,在目录上进行标记,阅读的时候注意侧重的章节。通过第一章的阅读时间,测试自己的阅读速度,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判断自己是不是过急或过慢,监督自己,稳下心去读。

形成思维框架,培养自己敏锐发现文学发展历程的能力,并在后续阅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框架。比如,第一个十年的思潮、作家群体、写作风格、社团、重要作品(去读,并结合教材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慢慢会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文学史。

记笔记

这里只是说明我个人的方法,不是普适性的。我记笔记注重的是有感而发,读文学史的过程中,看到某一段很感兴趣,我就去读相关作家的作品(基本是比较著名的短篇),包括去知网下载相关论文,看一下别人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扩展视野,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笔记上标注文学史的哪一段哪个作家作品,自己的阅读体验。等整个文学史读完之后,会增添很多内容,这个时候,你的笔记就是将来试卷上属于你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是亮点。

复习技巧总结

真题重复率很高。很注重考察流派的发展和脉络。横向发展加纵向发展。比如乡土小说的发展、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还有我考的五四散文的发展以及和当代散文的关系。

看书务必带着真题去思考,并不限于真题那几道题而是真题涉及到的范围,考到城市主题,就要想想都市文学,上海书写等等。比如我在看《新中国文学史》中红色革命历史小说这一部分就对真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多看书,从书中提炼自己的观点。

看完书请务必动手。不管你背书背了多少遍,请务必动手自己画框架。比如现代文学,分文学体裁来看,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分别在三个十年中有了怎样的发展,具体代表作家和作品。横向加纵向来画框架图。

多看论文。老师的要看,其他大佬的也要看。比如研究乡土文学的丁帆大大,看完你就知道乡土文学要怎么答了。《鲁迅十五讲》一定要看,看完自己作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

如何看课本

在第一轮的过程当中,需要阅读基本的作品,尤其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品,如古代文学当中的四大名著和其他章回小说——《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需要至少熟读。以红楼梦为例,当我们读到第23回的时候(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就需要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一并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文学史的脉络。

那么到了第二轮,我们需要再次细读课本,不仅要读白话文(或者一些我们很好理解的语言),还需要将文言文(或者一些学者评论)一并看着。以古代文学为例,比如说读到了汉乐府那一节的时候,《诗品》会说汉乐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是汉乐府的特点,也是贯穿现实主义作品的一条红线。我们在第一遍阅读课本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到这句话,但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就需要记下来。

到了第三轮的时候,就需要对每一部作品,每一个作家,围绕在他身上的几个问题,都要了如指掌,相当熟悉。

以李白为例,提到李白,我们就会想到他是盛唐气象的代表,那么什么是盛唐气象呢?它指的是诗歌上那种“光英朗练,音情顿挫,有金石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一种艺术境界;也指的是盛唐世人那种高度自信,近于自负的人格;更指的是,整个唐帝国正在走上坡路,所呈现出的经济上的繁荣,文化上的融合等等一系列盛世景象。这就要求我们把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如何做笔记

买一把彩色标记笔,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内容:比如黄色涂作家作品名字,橙色涂历任对作家作品的评论,玫红涂重要内容,蓝色涂作品影响,等等,这样第二遍翻课本的时候一目了然!

我是先把三套书都看一遍,然后开始整理笔记,整理完后就去背笔记了!我古代文学第一轮大概整理了十四本笔记,买的A4白纸,订书机自订。第二轮又按朝代整理了大概六本笔记,第三轮后面直接看笔记了,反复看。复试的时候我又按文体整理了一遍笔记。文学史的轮廓非常清楚!我在早期第一轮整理笔记并背诵的时候,往往花四个小时,花的时间很多,后面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缩短成三个小时,直到缩短为两个小时。总之在八月份左右把第一轮搞定就行。

如何理解

古代文学挺难的!你怎么理解?我现在课本翻六七遍了,有些东西还是不懂,别跟我说你看三遍就能看懂了。我举个例子: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什么是“汉魏风骨”?什么是“风雅”?什么是“兴寄”?他的作品有哪些体现了这几点?他的理论对盛唐诗的影响是什么?来来你知道吗?那你跟我讲讲。你就是看三遍也未必把这个东西能给我讲明白。所以不要自大,弄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再如说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来来你讲讲这说的是个什么鬼,他的创作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几点?等你把这些东西弄懂了,你就入门了。关于诗词,这种评价很重要,是理解诗词的关键点,有时候出题就给你个评价,让你谈谈看法。也不要灰心,多背诗词作品,多多理解,其实古典文学是很美的,你明白它的美,有心去学,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学,自然学成。

文学理论

这本书的特点是前易后难,这是由西方文论发展状况决定的,文学理论和哲学、心理学等密切联系,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部分,只能慢慢啃,多请教老师。另外,由于内容的丰富性、体系化,在做题时,对西方文论的记忆同样重要。

答题技巧:西方文论的试题,或是问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或是问重要流派(如英美新批评)。对于后者,需要重视每章第一节对于该流派的概述。因为答题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的话,可选择两三个主要文论家,联系或对比其观点,进行作答。

语言学概论部分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

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因为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

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四、加强实践练习。

语言学概论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并做到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必须多进行实践练习,多结合语言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反复的实践体会,才能真正把握、吃透基本理论,运用自如。比如合成词分析、语素分析、同义词辨析,这些的内容,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

很多学弟妹妹都比较好奇真题的命题规律,建议大家多看看期中期末试题和《李凡文学1000题》,和真题风格很像,基本每年都有几道题是一样的。

最后祝各位考生顺利上岸,我在山大等着你们!!!

古典文学文献综述论文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你可以看看~!~!如需要可以加我,告诉我邮箱,我发给你~!!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248 李岩和红娘子 249 吴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萨的胜利 256 三征噶尔丹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258 文字狱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261 大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聪儿 本书大事年表 后记只是一部分,要的话,加我哦~!~

古代文学论文格式

古代文学是一门很有古典风范的学科,那么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格式,欢迎前来查看!

一、论文标题

1、建议将论文标题分割为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至少应该由四个名词(或词组)组成,其中三个是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一个是动词的名词形式。

2、三个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的作用是将论文所要讨论的内容细化。一个名词作为主名词限定论文的主旨、主要内容或该研究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原始材料,另外两个名词进一步限定主名词的范围,或是指明与主名词相关联的内容。

3、动词的名词形式应该能够表示出该论文的研究方法或者切入方向;在理想的情况下,该动词的名词形式应该能够暗示论文所采用的理论构架或结论大致的范围。

4、为进一步限定论文的范围,在标题中使用适度、适量的形容词是很有必要的。

5、使用前人诗句作为标题是学术论文的大忌;绝对不要引用前人诗句作为论文的标题。

二、摘要

1、摘要的总字数不宜超过250字,一定要少于300字。

2、摘要的第一句应该使用更为准确的语言将论文的标题重复一遍,并尽量写明标题中每个名词的准确意思。

3、摘要的第二、三、四句(假设论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只有三个小节的话)应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文每节的内容,但尽量避免直接引用前人的文字。

4、摘要的最后一句应该给出论文结论的大致方向或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考虑完全说破论文的结论。

三、关键词

1、关键词一般需要4个或7个名词;形容词尽量不要出现在关键词中。

2、关键词一般可以包括论文标题中的名词。

3、除论文标题中的名词之外,其它的关键词一般是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专有名词(或词组),一般也可以是人名、书名、官职称谓、地理位置等等。

4、每个关键词不宜超过五个字的长度。

四、前言(或引言)

1、前言的第一段需要说明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

2、前言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可以在内容上重复摘要的第一句话,即使用更为准确的语言将论文的标题重复一遍,并尽量写明标题中每个名词的准确意思。

3、前言的第一段内需要解释标题中出现过的关键的名词(如果名词的定义太过复杂,则应该将名词的解释放入正文内)。

4、前言的第一段内应该有比较简单的背景介绍(例如研究的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或者研究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原始材料等等)。

5、前言的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应该直接说明选题的原因(在这句话中最多可以使用两个逗号)。

6、前言的第二段的之后几句应该更进一步地阐述第一句话的意思,并简单说明本论文与其它研究成果的关系。

7、前言的第二段的结尾处要能表现出自己与前人研究的最根本的差别或突破。

8、前言的第三、四、五段是关于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需要按照逻辑顺序,由大到小叙述前人相关研究的范围、内容和主要观点,并最终落实到自己论文的切入点。

9、写作文献综述务必要有自己对于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论性的句子,绝对要避免简单的资料堆叠(这里未必需要将所有的前人研究成果全部展示,而是应该选择一些和自己论文有关的、或是影响较大的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进行评论)。

10、前言的第六段需要陈述自己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援引的研究理论,在可能的情况下,暗示大致可能出现的结论,或者采用设问的方式,将以下每一节要讨论的内容变为问句逐个发问。

11、如果需要的话,前言的最后一段可以简略地描述一下文章的结构,即以下每一节、每一小节要探讨的内容。

五、正文的节、小节、段落

1、假设:正文分为三节,每节分为三个小节;用简练的语言为每节和每小节起小标题(以名词为主),且一般不需要副标题。

2、使用前人诗句作为小标题是学术论文的大忌;绝对不要引用前人诗句作为论文的小标题。

3、每一节的第一小节都应该是综述性的:介绍本节主要要讨论的内容、要解答的问题,或者是解答问题的方法、角度等。

4、每一小节的第一个段落都应该具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性质。

5、每一小节的最后一个段落都应该适当总结本小节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用最后一句引出下文。

6、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都应该能够清楚地展现该段落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7、作者在具体写作时应该做到:当读者阅读了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之后就能够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8、段落与段落之间不能存在逻辑断档,检查是否有逻辑断档的方式是:一、看上一个段落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主语(名词)或宾语(名词)是否是下一个段落的主语或宾语;二、看上一个段落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动词的名词化形式是否是下一个段落的.主语或宾语。

9、检查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逻辑断档的方式同此理。

六、引文与脚注

1、直接引用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在正文段落中直接加入字、词、句的形式(需要引号,不需要换字体),或在正文段落结束后另起一段引文的方式(不需要引号,整体段落需要缩进,并更换字体,一般为楷体)。

2、间接引用一般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概述他人的观点。

3、任何形式的引用,都需要加脚注;直接和间接引用一般将脚注符号加在该引文结束的句号之后(句号之外)。

4、如果直接引用的是较短、且较重要的字、词、句,脚注符号可以加在该字、词、句的后引号之后(后引号之外)。

5、凡是直接引用的,且单独成为段落的文字,紧接其后的一段正文中务必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该段引文。

6、如果间接引用较长,且其中穿插有直接引用,且所有引文的出处为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则可以将之整合为单独的段落,只在段落结尾处加一个脚注即可;脚注符号可以加在该段落结束的句号之后。

7、脚注的基本格式为(如果为单册书,则无需“册”的信息):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第n册,页n–n。

作者,《书名》,编者一、编者二编,《丛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第n册,页n–n。

作者一、作者二,《文章题》,载编者一、编者二编,《书名 / 集刊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第n册,页n–n。

作者,《文章题》,载《期刊名》,第n期(出版年):页n–n。

8、某一篇文献在脚注中第一次出现时务必要有全部的信息(如上所示),而同样的文献在脚注中第二次出现时,可以简化为:

作者,《书名 / 文章题》,页n–n。

9、注意区分减号(-)、短划线(–)、长划线(—);使用短划线连接两个页码(例如:页233–666。)或两个年份(例如:1711–1799);使用逗号区分不同页码(例如:页2,22,222。);使用分号区分不同册(例如:第2册,页22;第4册,页66–88,135。);最后一个页码之后一定要加句号。

七、结论

1、结论的第一段应该以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每一节的内容应该用一句话来概括。

2、结论的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提升;应该适当涉及一些基于文章内容、但超越了文章内容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整体学科的发展有何意义。

3、结论的第三段(以及之后的几个段落)即自由发挥,可以在第二段的基础上,涉及一些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问题,但通过逻辑的推理,将无关的问题和文章内容本身相联系。

4、结论的第三段(以及之后的几个段落)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提出一些更宏大、更推进的问题;但作者不需要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5、文章水平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论的第三段(以及之后的几个段落),而其根本前提则是之前的所有推论在逻辑上没有漏洞。

八、参考书目

1、参考书目必须和脚注相对应;凡出现在脚注中的文献必须被放入参考书目。

2、在研究过程中被阅读过,但没有被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文献是不能放入参考书目的。

3、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为(如果为单册书,则无需“册”的信息):

作者,《书名》,共n册。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

作者,《书名》,编者一、编者二编,《丛书名》,第n–n册,页n–n。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

作者一、作者二,《文章题》,载编者一、编者二编,《书名 / 集刊名》,页n–n。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

作者,《文章题》,载《期刊名》,第n期(出版年):页n–n。

4、页码的出现在参考书目与脚注的区别是:参考书目中给出的页码信息是文献的范围;脚注中给出的页码信息是文献的具体引用位置。

九、附录

1、附录中收集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原始文献的分类整理或翻译,二、基于原始文献归纳总结出的数据图表,三、与本论文有间接关系的专题论述。

2、在有多个附录的情况下,附录序号的编排应该使用英文大写字母,而不是使用数字。

3、在有多个附录的情况下,需要按照附录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来编排。

十、文档格式

1、此文档格式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2、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字。

3、摘要、前言、结论、节的标题:小三号黑体字(Word文档“段落”中的“大纲级别”为第1级)。

4、小节的标题:四号黑体字(Word文档“段落”中的“大纲级别”为第2级)。

5、正文:小四号宋体字(英文为12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

6、引文:小四号楷体,悬挂缩进。

7、脚注:五号宋体字(英文为10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

8、行间距:倍(注意:一定要在Word文档“段落”中取消对于“文档网格”的定义)。

9、空行:前言、结论、每节结束后空一行;每小节结束后不空行;段落之间不空行。

10、对齐方式:除论文题目为“居中对齐”之外,一律为“左对齐”(包括各级标题、正文、引文、脚注)。

11、页边距:每一页面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248 李岩和红娘子 249 吴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萨的胜利 256 三征噶尔丹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258 文字狱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261 大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聪儿 本书大事年表 后记

来自百度文库简谈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 明清前期,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欢迎的戏曲、小说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同时,传统的诗词、散文也更加成熟。 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是传奇,它脱壳于宋元民间流行的南戏,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升的《长生殿》等。《牡丹亭》写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梦中与书生柳梦海相恋,醒后思恋成疾,抑郁而死,后经无数曲折,还魂与柳成亲,其父杜宝强迫她与柳分离,父女间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透露出作者的反封建思想。《长生殿》以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曲折的反映出作者反抗清代民族压迫的情绪。汤显祖作品除《牡丹亭》外,还有《 》、《南柯记》和《荆钗记》,合称四梦传奇或“临川四梦”。 明、清前期戏曲流派很多,如江西的 ,绍兴的余姚腔,温州的海盐腔,昆山的昆山曲,陕西的秦腔等各种地方戏。 明初散文大家有宋濂、刘基等。代表作有宋濂的《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刘基的《卖柑着言》及其专集《郁离子》。与其同时的散文家马中锡所写的《中山狼转》很富有思想教育意义和真实情感,是当时的散文精品。清初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侯方域的《李姬传》等,它们都以当时的反清斗争为主题。 诗词方面,明代散文家几乎都兼长于诗词创作,如刘基、高启、前后七子等。但受创作思想的局限,明代几乎没有出现杰出的诗词家。相比之下,前期的于谦,明末的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诗歌创作较大。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写了大量关心民族危机、追怀故国的诗歌。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要形式。代表作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三言”、“两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它是在五代、两宋以来民间讲史话本基础上,由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完成。该书通过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是奸诈、凶狠、狡猾人物的代表;刘备是人民期望的圣君形象;诸葛亮是忠贞、智慧的化身;张飞则是粗豪坦率、是非分明人物的缩影。还有人民喜爱的黄忠、赵云、马超及卑鄙狠毒的董卓、吕布等人物形象。它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文字精练,是历朝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由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话本、杂剧等升华而成。它通过宋江等108人一个一个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并通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语言,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英雄业绩,在民间和后世小说创作中影响很大。 《西游记》取材于唐朝僧人玄奘取经的事实和民间杂剧、话本中的孙行者、唐三藏的故事,用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幽默生动的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唐三藏司徒四人历经81难,终于“斗战胜佛”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从荣、宁二府的盛衰,反映出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过程。该书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总之, 明清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小说,小说中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四大名著了。来自百度百科《明清小说》时期简介编辑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小说简介编辑中国古代手工业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明代小说编辑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三国演义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五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公案小说等。历史演义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 《全汉志传》、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著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公案小说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较著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代表作品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後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於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水浒传《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於《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西游记插图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象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於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金瓶梅刊行於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世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籍《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线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长篇小说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锺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短篇小说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後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影响意义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 《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清代小说编辑简介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文言小说自唐传奇以後虽历代续有新作﹐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但多叙事简单﹐文采不足﹐至《聊斋志异》则如异峰突起。作者蒲松龄用文言如白话﹐颇有传神之笔﹐小说主人公多为狐鬼﹐但形像可爱﹐富於人间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绩。代表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沾﹐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红楼梦》情节缜密﹐细节真实﹐语言优美。作者善於刻画人物﹐塑造出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像﹐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但曹雪芹只写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清代后期还有许多续《红楼梦》的作品﹐但多为续貂之作。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品影响编辑自宋迄清﹐产生长篇小说三百余部﹐短篇小说数以万计。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和文娱生活的主要文学样式。发迹于讲唱的中国白话小说形成了单线结构﹐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上口﹐风格独特﹐而大规模的文人和群众密切融和的创作方法也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少见的范例。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论文题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1.学习中国文献学要具备哪些知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检索等,对文献进行整理与使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古今中外文献浩如烟海、无法穷读,如何才能用较短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文献学无疑是得其门而入、事半功倍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 基础性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献学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汉语言文学类学生学习文献学重在学以致用,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文献的载体、文献形成与流布的主要形式、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了解什么是类书和丛书,掌握重要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文献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运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代文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文献收集与查阅。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学习时要抓住古代文献形式多样、与古代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紧密相连的特点;要理解文献的散佚、错讹等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从而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形成辨伪意识;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规定的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如有条件,可通过翻阅年代较早的文献版本及文史工具书,训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 PS:亲,我回答的好吗!!! 2.古典文献学 1。商周时期人们将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龟甲和兽骨可以说是最早的文献载体,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成为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开始使用竹简和丝帛,并使用毛笔,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中国的文字进入了纸的时代,在古代著名的纸有宣纸等。长短不言而知。 2。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晕倒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竹简和丝帛上的不就是古典文献。题目是要你把载体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要你具体到古典的名字。晕倒了 3.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献作为人类知识或信息的载体,主要由 信息内容、载体材料、信息符号和记录方式 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4.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 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汉语音韵学呢?我们研究现代汉语音韵学,是为了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利于语言实践。我们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学,因为它是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语言学部门。 必须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然后有可能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音韵学也跟文字学有密切关系。 有狭义的文字学,有广义的文字学。前者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后者则研究字形、字音和字义。 从广义看,音韵学又包括在文字学之中。文字学的旧名是“小学”,原来是一种识字的功课。 古代的学者认为读书必先识字,因为有些古书的时代距离现代很远了,书中的文字,无论从字形方面看,从字音方面看,从字义方面看,都有许多是我们所不认识的了。而且汉字的形、音、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则古代的字形和字义也会不懂,或者是懂得不透彻。 古人把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看成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那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传统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甚至称为是“绝学”。 其实古代的一套音韵学理论和术语,如果拿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来对比,加以说明,也就变为比较易懂,甚至是很好懂的东西了。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传统音韵学中,也有一些含胡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和一些玄虚的,缺乏科学根据的术语,我们在这一本小书中,或者是提出来批判,或者是索性略去不提。 我们力求把汉语音韵学讲得浅显一些,同时也不能因为要求浅显而损害它的科学性。希望这一本小书能够沟通古今,使读者对汉语音韵学能够得到比较个面的基础知识。 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ج〕,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mkح〕,北京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原来北京话和梅县话都源自隋唐古音。在隋唐时,“幕”属于入声“铎”韵,带有塞音韵尾〔k〕,拟音为〔mɑk〕。 北京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uج〕,这是因为到元代时大部分北方话的入声韵尾发生了脱落,随着韵尾的脱落,其韵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梅县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kح〕,是因为入声韵尾脱落的这一现象在梅县话中至今也没有发生,由于塞音韵尾的稳定作用,其韵腹的变化很小。 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 5.文献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详细资料:/view/70348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