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2021年毛概论文

发布时间:

2021年毛概论文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毛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06-0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2021毛概时事热点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06-0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毛概论文20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06-0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毛概论文范文

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1500字毛概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1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决定这个人未来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认识论与 方法 论来做出判断。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它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以及基本内容的解读中看到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大学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来的路如何走?选择的工作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设计人生,如何规划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我们的期望与判断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条件的,是具备成功条件的。尊重实际,不带主观随意性,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掌握辩证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是科学的、正确的。 回忆过去的道路,我们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设计。有各种各样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意见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生活的道路还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从实际出发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不断进行 总结 和调整,以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实际,最客观、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长道路。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决不能在思想上走错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以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和坚持中国法制精神。 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利于我们 考研 究生的,有利于我们在研究生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2:《浅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髓》 摘要:毛泽东的最大成绩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把“解放思想”包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来,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的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 粉碎“_”后,中国该走向何处,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小平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思想路线。这种提法也得到了全党的普遍认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 报告 中再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两代领导集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含义。 实事求是,本是古代 成语 ,源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指史料古籍整理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重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他说:“‘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实事求是成了科学概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认识的科学性。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时,必须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从呈现的联系中把握世界,而不要附加任何主观想象的东西。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原则。这是指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法。 第三,科学的认识作风。这是指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是针对主观主义、 经验 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言。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禁令和枷锁的束缚,采取僵化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就不能做,最终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水平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理论阶段,看不惯新生事物,对任何新鲜的东西持拒绝、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使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呈现出“禁若寒蝉”、“鸦雀无声”的沉闷局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禁锢、僵化和保守而提出来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各自所讲的内容不同。解放思想是想不想和能不能冲破思想的禁锢、僵化和保守的问题,而实事求是是指人们用什么样态度、想法和作风认识事物。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二个不同的判断。前者是关于主体对对象之意义所持的主观态度判断。后者是对客观的事实的判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二者的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突出了客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是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 由此,我们断定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从思想的禁锢、僵化、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就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把握和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作风,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解放思想就会走到反面。1958年的大跃进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解放思想不是想入非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地惩罚。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把二者并提的哲学意义 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哲学意义。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成为人们认识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受人的精神因素的制约。人的精神因素包括:(一)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二)人的 爱好 。(三)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其中,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认识的制约作用最大。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受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制约。人的精神状况的好坏,思想水平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识水平的好坏高低。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了主体的经济状态,精神条件的重要性。提倡在无任何禁令枷锁下,也要不断解放思想,这是无止境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须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这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局面,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 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6. 有关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论文1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