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追求名利的父亲真不应该在研究所工作,不管作为父亲还是研究人员都不应该做出如此不要脸的行为,小学生根本还不懂什么人情世故,而这个父亲如此做,应该要被辞退工作。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那到底小学生能有那么大的潜力吗?我认为是没有的,小学生即使智商达到了,也不太可能有那种身体素质来完成那么高强度的实验,而且从大奖被撤销可以知道这都是其父亲造假的,而做出这一切事情的父亲我认为应该是要受到处罚的,毕竟科研要有求实精神,不可以弄虚作假。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我认为他们这一家人真的很优秀,也可以看出来这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好的,中国的一些家长应该学习一下。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这个小学生的研究成果是他父母告诉他并且帮助的,不是他自己研究的。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被退回,分三种情况:一是“文章质量达不到要求”,这种肯定是写作问题,可以找专业的人员修改润色,然后改投;二是专业不符合,学术期刊也分为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如果你的稿件与期刊专业不一致,也会被退稿,这种直接改投就好了;三是“修改重投”,编辑要求你修改后重投论文,表示他认为你的论文如果能根据建议修改,是有发表的潜力的,关键是一步一步来,系统性地处理审稿人的意见。
撤销奖项是正确的,因为本来这个成就就不属于小学生,他获得奖项不会被大众承认,如果不撤销的话,将会影响社会风气
我非常理解。估计他们是家庭影响吧,估计天天天在家里听茶多酚茶多酚的,就开始网上找找,做做实验,挺好的,起码对国内的教育是个估计。记得上初中时,就有新闻说国外的高中生在家里建设了核反应堆,虽然被警察带走了,还是让我和哥哥起了兴趣,那段时间,我还没有初中毕业,哥哥上高中,我们就在家里用木桶造手动洗衣机。用木棍和滑轮做自动除草机,结果还没除下草,滑轮被扯下来了。哈哈,朝花夕拾,忽然发现我的童年还挺有趣的。后来哥哥有一天上课回来,兴冲冲的到家里说又有了新想法了,我们要在家里造沼气池。这样妈妈就不用去地里拾柴火了。于是我们就在院子墙角的土堆上挖坑。借了小鸡小鸭的粪便,自己也拉了一些。放了腐烂的树叶进去。上面盖上家里不用的水壶铁盖子(上面有孔的,用来出气),用泥巴糊好,就等着沼气啦。哥哥天天拿着火柴去点……哈哈!这不比茶多酚高级吗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我觉得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而父亲回应没有参与,这件事也无可厚非,即使父亲参与了,也不影响获奖,因为小学生在做研究的时候,需要大人的指点,父亲回应没有,可能是更想突出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
我认为小学生能够研究出喝茶抗癌并且获奖应该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他的父亲虽然很有能力,但是既然回应说没有参与,我觉得应该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只是指导了并没有实际参与。像这样的小学生确实是非常赞,非常厉害的。
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父母都非常的优秀,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就会变得比其他孩子更加优秀。
我觉得应当被撤销,毕竟不是完完全全靠自己做的,这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去苛责,评价。
研究基因?这种研究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科学器材,小学生不具备这种条件。肯定是假的,不要被网络谣传所欺。
撤销奖项是正确的,因为本来这个成就就不属于小学生,他获得奖项不会被大众承认,如果不撤销的话,将会影响社会风气
我非常理解。估计他们是家庭影响吧,估计天天天在家里听茶多酚茶多酚的,就开始网上找找,做做实验,挺好的,起码对国内的教育是个估计。记得上初中时,就有新闻说国外的高中生在家里建设了核反应堆,虽然被警察带走了,还是让我和哥哥起了兴趣,那段时间,我还没有初中毕业,哥哥上高中,我们就在家里用木桶造手动洗衣机。用木棍和滑轮做自动除草机,结果还没除下草,滑轮被扯下来了。哈哈,朝花夕拾,忽然发现我的童年还挺有趣的。后来哥哥有一天上课回来,兴冲冲的到家里说又有了新想法了,我们要在家里造沼气池。这样妈妈就不用去地里拾柴火了。于是我们就在院子墙角的土堆上挖坑。借了小鸡小鸭的粪便,自己也拉了一些。放了腐烂的树叶进去。上面盖上家里不用的水壶铁盖子(上面有孔的,用来出气),用泥巴糊好,就等着沼气啦。哥哥天天拿着火柴去点……哈哈!这不比茶多酚高级吗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两个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父母回应你怎么看?这是很正常的,小学生研究东西照样能研究出来一定的成绩的,也就是说人的水平都是随着与时俱进增长的,小学生也可以研究出来抗癌的好的东西,所以说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不怎么看,我认为小学生也是个人,他也有研究东西的,呃,科学方面的权利和欲望。
撤销奖项是正确的,因为本来这个成就就不属于小学生,他获得奖项不会被大众承认,如果不撤销的话,将会影响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