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干旱区地理期刊审稿流程

发布时间:

干旱区地理期刊审稿流程

审稿提交步骤如下:1.初审,由编辑部的编辑来完成,编辑会对文章进行大致浏览。这时的审核就是简单的浏览,主要看文章的基本写作上有没有问题。比如文章的结构、逻辑、主要研究方向与期刊是否相符,是否涉及敏感话题或者字眼。2.复审,由审稿专家完成,主要看文章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东西。因此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来完成本审稿环节。3.终审,终审是杂志社主编对文章的最终审核。这一环节相对于外审通过概率要大得多,主编会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审核。

上中国知网,查找科技期刊,有很多的杂志,很多都是在线投稿。

你写的是哪方面的论文?如果是地理类可先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或“干旱区研究”,投稿方法可在期刊网页上自己下载。

干旱区地理期刊要求

中国出版的以干旱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期刊有: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干旱区科学(英文版)中国沙漠

《干旱区地理》算是比较好地学类期刊,仅是 中文核心期刊,也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查重率要求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创刊于1987年,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自然资源核心期刊。据2018年7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官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编委有28人。据2018年7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共出版文献7112篇、总被下载2299451次、总被引848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7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载文量为5769篇,被引量为53254次,下载量为67195次;影响因子为。报道内容:《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报道内容。以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为特色。主要栏目:《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主要栏目有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

干旱区地理期刊级别

是。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9-2020)》中《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入选来源期刊C库,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山地学报和干旱区地理一样厉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山地学报和干旱区地理一样厉害。山地学报涉及山地研究、地质研究和相关生态研究,是全球范围内久负盛名的国际级学术期刊。干旱区地理是全球范围内干旱区研究的先导期刊,是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干旱区地理是核心期刊

《干旱区地理》算是比较好地学类期刊,仅是 中文核心期刊,也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地理科学研究

2007年经中国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中国地理学会正式接纳《干旱区地理》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成为中国地理学会旗下少数几个由京外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之一。期刊的刊载范围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并反映干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干旱区研究报道、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同时还欢迎对《干旱区地理》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和评论。主要读者对象:地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中学教师,以及农、林、牧、水利、气象、地质、工交、贸易、城建、旅游、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1992年开始至今由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中,《干旱区地理》一直被确定为地理核心刊物。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国家自然基金的帮助下进行了期刊的评比,确认《干旱区地理》为地球类核心刊物。《干旱区地理》目前已被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期刊文摘 (CSTA)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Abstracts〉和《中国国土与自然资源文摘》等综合性、专业性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列为引文刊物或核心来源刊物。 《干旱区地理》从1990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该数据库地学类核心期刊。 《干旱区地埋》汉文版已在 1998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清华大学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干旱区地理》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已被国际检索刊物和数据库GeoRef,CAB,AGRIS,AGECONCO(CD)、PLANTGENE(CD)、CAB HEALTH和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的黄土委员会(Loess Commission)的会刊黄土通讯(Loess Letter)列为引文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1397次。

干旱区地理投稿须知

中亚干旱区成为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陆性气候:中亚干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决定了它拥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的夏季和极寒干燥的冬季。由于中亚干旱区地处于欧亚大陆内部,因此很少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2. 地貌因素: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或山区,并且缺乏大型的水源。山地和高原的地形加上极少的水资源,导致该地区的降水量十分有限。3. 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人类活动对中亚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过度放牧、缺乏节制的土地开垦、乱砍滥伐等等。这些活动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土地脆弱性增强,从而加剧了干旱区的干旱现象。4. 环境变化:由于气候变化,中亚干旱区的降水量变化不确定。根据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呈减少趋势,而温度却呈上升趋势。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成因主要是干旱气候影响。气候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加之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形成比较干旱的气候。在气候影响下形成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青藏地区西北部海拔更高,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形成高寒的、干旱的地理环境。

中国出版的以干旱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期刊有: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干旱区科学(英文版)中国沙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