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
桃原产中国,我国西部(甘肃、新疆、西藏、陕西等)是桃的起源中心。在我国,桃的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油桃和蟠桃的历史至少也在二千年以上,但桃的起源时期尚未明确。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在中国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六千至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中发掘出外形完整、与现栽培桃完全相同的两枚桃核。由此说明,桃的栽培历史已达三千多年,而桃(野生桃)的起源时期则在六千至七千年以上。
但在19世纪以前的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缺乏考古和历史学资料,又未对桃的起源作深入的研究,以至某些欧美学者,仅仅依据语言学的推断而作出了“桃起源于波斯,而后从那里传播到欧洲去”的结论。甚至在19世纪中期,Knight(1862)等人还认为桃是从扁桃(Prunus communis)演化而来的。一些学者根据实地考察、历史文献考证及考古学研究,才澄清这一历史事实,证明桃原产于中国,后传入波斯等地。
2.传播
(1)在中国的传播
桃属中的普通桃、甘肃桃、山毛桃、西藏桃和新疆桃都原产于中国。其中普通桃的变异类型多,演化程度最高,栽培品种最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也最为广泛;新疆桃的种内有一些栽培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的少数地区;其它三个种主要作为砧木,且大多局限于原产地范围,处于野生状态。
普通桃的传播是从起源地的甘肃和陕西为中心,向不同方向传播:①向西传播到新疆,以南疆为主的气候温和地区;②向北传播到宁夏、内蒙古等少数气候条件比较温暖的地区,其范围很小,局限于少数气候好的地区;③向西南传到四川、云南,分布并不甚广;④向东传到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分布广泛,大量生产,并形成华北生态型品种群,构成第一次生中心;⑤经第一次生中心向北传到辽宁、吉林的少数地区;⑥向南传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的长江流域等华中地区,并形成了适应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广泛栽培的华中系生态型品种群,成为第二次生中心;⑦由第二次生中心,再向南传到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华南诸地,形成了对低温需求量极少,成熟期较早的品种类型。这样桃在中国除了十分严寒的地区外,西到新疆伊宁、喀什,西南到西藏拉萨,南到台湾、广东,北至吉林延边等地均有栽培。
(2)桃在世界的栽培传播
早在二千年以前,中国的桃沿着“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由那里经亚美尼亚引种到希腊、罗马、法国、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各国。从古罗马Pling的《自然史》中可知曾有桃的记载,桃在公元前1世纪已引种到罗马。由罗马人把桃传播到整个罗马领土范围,并传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法国从意大利引入桃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530年,到17世纪初期已记载有12个桃品种。英国是在13世纪前半叶从法国引进桃品种后才开始栽培的,到1629年时已栽培桃和油桃品种21个。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都是在13世纪从法国引入栽培的。到了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才对桃的品种引起较多的注意,并选育了许多新品种,从那时起欧洲桃的生产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班牙是在11世纪左右由阿拉伯人直接从波斯和小亚细亚引进桃树栽培,并加以很好的改良,由此形成了具有特殊生态型的所谓西班牙系统的品种群。
美洲引入桃树栽培始于1530年,当时由西班牙人带往墨西哥,后经西班牙人于1565年将桃又引入美国佛罗里达州。此外,葡萄牙人也在早期将桃引种到南美洲的东海岸;英国和法国的移民,也将桃带到美国东部,后来由印第安人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栽培。
美国引入桃有三个途径:①经墨西哥和东南部而来的当地实生苗和种子;②来自英国的栽培品种和种子;③来自中国品种“上海水蜜桃”的后代。早期北美桃树栽培几乎只用实生苗。美国革命的前夕和以后才用嫁接方法繁殖品种,那时的新品种,主要来源于对实生树的选种。直到20世纪初,进行了大量的品种选育工作,育成了许多优良的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日本的平安末期(公元784—1192)至镰仓时代(公元1193—1333),桃已被列为贵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副食品之一。明治6年(1872年)日本从欧美各国引进七个品种,明治8年从中国引入天津水蜜桃、上海水蜜桃和蟠桃三个品种,由于引入的品种无论在肉质上还是在风味方面均比日本固有品种优良而受到广泛欢迎。明治30年又从欧美引入一些桃品种,这些品种的栽培遍及日本各地。自明治30年后,日本开始通过偶然实生和有计划地育种,逐渐形成了目前日本所栽培的品种群。
对桃的传播,星川清亲指出,公元前2世纪桃自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又由波斯传到亚美尼亚,并经亚美尼亚传入希腊,而至罗马、地中海区域。公元530年传入法国,又传入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11世纪传到西班牙。13世纪传入英国。16世纪传到美国等(图3-3-1)。
图3-3-1 桃的起源传播示意图
(引自星川清亲著,段传德等译,《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核桃是生活中常见的坚果,不管是外壳还是果肉,核桃都长成了补脑的样子,也被人们认为是补脑圣品。
作为坚果的一种核桃中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其中的油脂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能够有效地维护心脑血管 健康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中风栓塞等疾病 ,并且其中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营养价值全面,能够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
在民间,核桃是有长寿果的美称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核桃被称为长寿果仅仅是误传,然而,经过专业人士研究发现,正确食用核桃确实能够延长寿命。
前段时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权威杂志《Nutrients》上发表了一篇与核桃有关的论文, 论文中表示经常使用核桃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换句话说经常食用核桃能够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有效地减少因此而死亡的风险,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核桃,将会有非常多的人因此免于死亡。
从古至今对于核桃的美称有很多,其中长寿果就是最广为熟知的一个,从这个方面也能够看出核桃的营养价值有多么丰富,不 仅如此,我国非常多的医学盛典中都曾出现过核桃的身影,药用价值非常高 ,不仅能够延长寿命,还能补脑安神,提高睡眠质量。
早在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就证实了,核桃会对心脏产生非常大的好处,2012年欧盟同样认可了这个说法, 可见核桃非常 健康 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实。
多年来针对核桃的研究有非常多,哈佛大学发表的这篇论文首次证实了核桃的确具有延长寿命的功效 ,这对于核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
想要知道核桃为何有这么多的功效,首先就要了解一下核桃的组成。
核桃中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 其中水分大概在4%左右,蛋白质的含量非常高,占比15%左右 ,几乎是核桃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再加上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这些丰富且全面的营养,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核桃。
这样一颗核桃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还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的运转,提供能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研究的进行 ,人们对核桃的认知也越来越全面。
虽然核桃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但归根结底它仍然属于一种零食,三个左右的核桃就能够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 如果经常大量的摄入核桃,可有可能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从而引起肥胖的情况。
上火腹泻者尽量不要食用
作为一种药材, 核桃的性质比较温补,如果体内火气本身就比较旺盛,吃核桃就会加重这一情况,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不适感。
另外对于腹泻的人来说, 吃核桃也有可能会加重腹泻的情况,让身体过度脱水,从而对身体 健康 造成不良影响。
不要配合浓茶食用
喜欢吃核桃的人群中爱喝茶的人占比也非常多 ,因此这部分人就习惯用浓茶配合核桃一起食用,然而茶叶中的鞣酸可能会与核桃中的营养物质发生反应,尤其是其中的蛋白质能够与鞣酸结合, 形成鞣酸蛋白,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肠胃疾病。
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三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及应有的启示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冲突,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 .
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自从美国独立至今不过两百多年,然而她现在确实在世界上有霸权地位。是何原因?追溯历史,美洲土著是由白令海峡由亚洲过去的,具有黄种人特征。印加帝国的昌盛,阿兹特克,玛雅人的文化都不谈,维京人美洲殖民,红衣埃里克最先发现美洲而不是哥伦布也不谈。随着西班牙人的入侵,美国的历史前奏开始。五月花号到美国,拉可行屯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的序幕。下回分解!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划分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现代化通常被理解为以下的社会过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帮助人类对自然跟社会生活的控制。工业的发展:借助机械化,工艺品、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透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跟消费。政治的发展:现代政治的特点在于大众参与政治过程,不论是革命也好,还是法西斯、共产政体,或是民主宪政,大众参与成为现代政治的特征。都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连带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世俗化的发展:指宗教力量减弱,理性文化发达。
《少年大世界》116021辽宁大连拥政街30-1 号 麻烦采纳,谢谢!
适合中国少年儿童文学杂志类的原创佳作可投稿如下之一杂志社的E-mail(勿一稿多投): 1、《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 2、《少年读者》编辑部 3、《小溪流》杂志社 4、《作文周刊》 5、《简快作文》 6、《.东方少年》 7、《校园文苑》编辑部 8、《少年大世界》编辑部 9、《中国少年报》 003@ 10、《中国少年儿童》杂志社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之类的是不用交取任何费用的。文章被采纳了才会得到稿费。
值得。《少年大世界》5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名单,2次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为辽宁省一级期刊,该报刊含金量非常高,对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引导是有效的,因此值得订阅。《少年大世界》杂志社由共青团大连市委主办,共青团大连市委宣传教育中心出版发行,创刊于1993年1月,全国发行。
大。《少年大世界》a版杂志是专为小学1到3年级学生制定的杂志,而《少年大世界》b版杂志是专为小学4到6年级学生制定的杂志,两者区别非常大,适合观看的学生年级是不一样的。
值得订阅。
《少年大世界》杂志创刊于1993年1月,由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主管主办,共青团大连市委宣传教育中心出版,为建国以来大连市唯一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少儿期刊。对青少年很有思想成长意义。
《少年大世界》杂志社由共青团大连市委主办,共青团大连市委宣传教育中心出版发行,创刊于1993年1月,全国发行。
《少年大世界》始终坚持“引领成长,启迪智慧,陶冶情趣”的办刊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出发点;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需要为着眼点;以弘扬传统文化、旗帜鲜明地宣传先进文化、牢牢把握舆论正确导向为基础。
以反映青少年时代精神、讲述科学道理为办刊主要内容;以名栏目、名作品、名编辑为办刊战略,努力构建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园地,用文化的力量教育、引领、凝聚一代人。
1.《少年大世界》在由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四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是我国少儿报刊界集体奖项的最高荣誉奖。
2.连续两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推荐优秀少儿报刊名单。
年首次进入辽宁省一级期刊行列。
4.在多次的全省期刊优秀编辑作品评选活动中,《少年大世界》编辑部获得“优秀组织奖”,被评为“优秀集体”。
5. 连续14年荣获大连市“优秀期刊”奖。
6.获得大连期刊创新奖。
孙玉亭,懒惰,偏执,厚脸皮。他连农活都懒得做,家里的窑洞亦破旧不堪,他对此几乎视而不见。他似乎是孙家的罪人,不勤劳,舍弃了太原工厂好端端的工作,返乡了,而且提出要结婚。自己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地里的农活总是一拖再拖,别人的劝说也当耳旁风。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孙玉亭无可救药,并不能认为他是坏人。
1、生活里,孙玉亭是有情怀的
他虽然拖累了家里,但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少平张罗营生,先紧着自己家的人考虑,可见他并不是麻木不仁的人。为了少安娶媳妇的事儿,他也没少和媳妇说,希望自己的侄儿早日成家。他的玩世不恭,不管不顾,都是表面的,内心深处他是爱家人的。他总是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似乎苦难在他身上并不算什么,他总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总有自己的看法。
2、工作中,孙玉亭是有理想的
他虽然在生活上偏执,不闻不问,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变了。他和田福堂都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怎么迎接新生活。到少安的砖窑帮忙,打下手,也总是蹭吃蹭喝,从不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少安砖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张罗宣传的事儿,让少安成了名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肯定,也是为家里有能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
3、情感上,孙玉亭是有真爱的
当年舍弃工作,与爱情有极大的关系。他和贺凤英一见钟情,卿本佳人,加之心中所想相近,非常投缘。他也年轻过,甚至有非她不娶的决心,可见他对凤英的感情是真挚的。婚后的生活光景惨淡,似乎忘记当年的诺言,似乎不对自己心爱的人好也无所谓,但他心里最爱的人依然是凤英。
1、孙少平
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务实,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吃着高粱面馍、喝着剩菜汤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后的打工生活,孙少平身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充盈让孙少平的生活始终五味杂陈。
2、孙少安
哥哥孙少安是奋斗精神的另一个代表,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稳和精明都是内敛的。长子的家庭责任和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然而,他的爱情和婚姻都遭遇了挫折。
3、田晓霞
田晓霞天真烂漫、单纯、善良、勇敢,当她与孙少平偶遇以后,渐渐地发展成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田晓霞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在城市中长大,没有经受过陕西农村的艰苦生活,但是她丝毫没有城市娇小姐的样子,反而非常的朴实、坚强。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
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孙少安,他是一个坚韧不拔,性格沉稳,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见的男子汉。他从十三岁缀学起就挑起全家的大梁,顶着生活的重压,默默的与命运搏斗。可以说,全书着笔处最多的便是对孙少安的描写,首先,他从一个庄稼汉、泥腿子一步一步的奋斗到一个个体暴发户,与他内心的坚韧不拔有不可轻言的性格有关。他是一个身上集农民、暴发户、好丈夫、孝儿子、慈大哥等多重形象的人物。他在那一时期,比一般的农民思想觉悟高,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迎困难而上。他办砖厂成功,生活刚刚有起色,便想把砖厂办的更大一些,结果请的烧砖匠是个瓦盆匠,刚刚成功的厂子又一次面临倒闭,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活重压,他没有倒下,反而精神一振,抖授抖授精神,跳到生活的驾辕上,吆喝着、呐喊着向前驶去,他就像柔韧的丝带,任生活百般的蹂躏也不改其韧性。但是,他也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田润叶与他自己的爱情时,他却退缩了他不敢面对自己与田家的门户,只能灰溜溜的在山西找到了一个“浓眉大眼”的姑娘,就把自己钉在了生活给他的位子上。从这方面说,他又有着落后不先进的思想,自己的东西不知道去争取反而退缩了,这又与他在创业中百折不挠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了人无完人的思想主题。2.田润叶,和孙少安一块青梅竹马地长大,现是国家教师,一个温柔善良、恬静美丽、性格内向的农村姑娘,她深深的爱着孙少安,但孙少安却不敢接受她的爱,最后陷入到爱情悲剧里,与孙少安相比,田润叶身上有着的是大胆,敢于追求的品格,是她的东西,她就得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得到,面对少安的木讷,她也不顾别人的看法,到十圪街送信给少安,又在少安躲避她时,她却直接找到了地里,想把事情给少安摊明白。可一次又一次面对少安的退缩,她又无力挽回,当知道亲爱的少安哥从山西给自己领回一个媳妇时,她伤心,她痛心,却又无能为力。面对李向前这个她的“丈夫”,她却不顾一切,虽然结婚已有几月,但两人仍然分开居住,实际上她已然又过着单身生活。因为她心里的痛,那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痛,使得她心灰意冷。可面对生活的强大压力,她脆弱的身心还能坚持得住吗?因为她不幸的婚姻,父母担心,弟弟润生担心,她坚持的心决堤了。李向前出车祸,使得她又不得不行使一个妻子的义务,毕竟她们是合法夫妻,也是她一个人生活了几年,心也需要有停避的港湾吧!田润叶身上显示的是一个大西北原农村姑娘的善良、贤淑、也不缺乏温和的品格,一颗爱人之心从全书的开始就上演了,我们不会忘记在少平上高中的时候,他给少平给过钱和粮票的那一幕。同时她身上有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品行。3.孙少平,孙少安的弟弟,有着崇高的理想,顶着贫穷、多难、痛苦的命运,始终不屈。他的灵魂始终高昂着、藐视一切。他是《平凡的世界》里精神斗士。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就是孙少平,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这更是他与他哥少安的最大不同。他有追求,他不希望自己就此沦落,只是一味的追求着,从一个揽工汉逐渐到一个煤矿工人的过渡中,他体尝了人生中多少道坎,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不但是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砧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自豪与崇高的心理感受。他却始终坚信: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污云褪尽的时候,天空上灿烂的阳光照样会照射大地,花儿照样会蓬勃开放,青草依旧会鲜绿无比。正是基于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才使得他成为亿万平凡人中的不平凡者,这一点他哥少安倒也十分相似。面对自己和田晓霞的爱情,他也曾有过一些不必要的担忧,但他却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不是庸俗的生活,他坚信,幸福或者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数苦难之后又何尝不饱含人生的幸福呢!正是基于此,他才会一心一意的去爱田晓霞,并且始终不渝,以一颗至情至性的赤子之心去爱他心爱的人儿。晓霞的死去,给他精神上的创伤是无法愈合的,但人已离去,活着的人应该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史美好的,生命在这期间又是如此短促,思念早逝的亲人,更应该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精神上消沉无异于慢性自杀,有时候,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但往往在无数苦难中,在重重矛盾和艰难中,才能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带给人的并不是快乐。少平怀着无限的伤痛又投入到生活中,他不能消沉,也不会消沉。
孙少平: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
孙少安: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开始和父亲共担生活重担。这种勇于承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那些所谓的智者所不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已明白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亲情。当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精神支柱会扩大为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个没有理论指导的生活中的实干家,一个改革中的先觉者,更是优秀农民的代表。
孙玉厚:这个朴实的农民一生怎样的不畏艰辛,这在中国农村很多人也具备。这是特质,但不是他的“专利特质”。这个用毕生的经历和心血也没有改变贫穷的老人,他的贫穷是社会体制造成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和能力。他的“专利特质”在于,他懂得怎样做一个父亲,看到儿女的成绩,他会比儿女更高兴,儿女痛苦时,他比他们更痛苦。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
评价: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给中国文学创造的神话,不仅是一个呈现在眼前的小说世界,以及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我们中间,而且还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写实,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纪录片《路遥》制片人吴建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