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术堂的了解,会计论文应当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理论性四方面的特点.写作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写作内容追求准确、合规、生动、创新和完整.完整的会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基本的学术要素:标题与署名、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后记、鸣谢.1、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 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2、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3、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一般为3~5 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4、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5、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论文主体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述问题结构具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结合式等形式.结语是整个论文的总结,一般不宜过长.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6、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直接引文注释、间接引用注释和内容说明注释,注释形式有脚注、尾注、旁注.7、参考文献是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版( 期) 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8、附录、后记、鸣谢为论文的非必选项,若无需要,也可不用单列.
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分析
[摘要]近几年网际网路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网际网路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网际网路+”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网际网路行业丢掷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网际网路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络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网际网路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网际网路金融健康发展。
3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网际网路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 *** 、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网际网路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资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网际网路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 *** 监管无论在巨集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执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 *** 的机会成本等。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网际网路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 *** 建设网际网路金融的大资料、云端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网际网路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路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资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物件,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2001年6月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网际网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网际网路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网际网路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稽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网际网路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 *** 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 *** 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由于网路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资讯披露,减少资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网际网路金融会计资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资讯科技,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资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资料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资料化处理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资讯,将自己的经营资讯、风险资讯、财务资讯、技术资讯、管理资讯等多种资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资料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资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网际网路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资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资讯失真。因此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网际网路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著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网际网路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网际网路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网际网路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网际网路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网际网路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网际网路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资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 *** 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网际网路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范文二: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保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源于保险企业会计层面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入手,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特点;防范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特别是会计层面的风险因素更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保险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较大,而且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更易滋生风险。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正确审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以便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保险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
1.会计管理风险。
在当前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会计业务在执行层面上存在许多漏洞,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会计管理风险发生。同时在保险企业会计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会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自律管理,而且检查监督缺失,特别是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许多检查监督方式方法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2.会计操作风险。
首先,相关会计制度严谨性缺乏,而且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会计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本制度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保险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会计操作风险增加。其次,会计岗位设定不科学。在保险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不仅岗位设定欠缺科学性,而且岗位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岗位职权存在交叉的问题,部分岗位复核也流于形式。
3.会计监督风险。
当前部分保险企业会计监督不到位,部分保单存在着领用不登记及作废保单没有及时收回的现象,在会计工作凭证稽核工作中存在许多漏洞,极易导致会计监督风险发生。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对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会给保险企业带来钜额经济损失。
二、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当前保险企业由于基层会计人员较少,岗位人员紧缺,使得当前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内部缺乏有效制约,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同时当前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操作中已全面普及电算化,大量业务资料都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缺乏直观性,导致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存在较强的隐蔽性。
2.滞后性。
由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多发生在账面上,实际会计风险的发生要滞后于风险的产生,而且滞后时间较长,导致保险企业相关风险责任人会利用会计风险的延缓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侥幸心理,这不仅会给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对企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完善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
在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做好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保险企业领导要具有敏锐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强化会计内部管理,确保风险防范责任制能够落实到实处,努力提高保险企业会计业务质量,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依法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的规避。
2.强化会计部门内控机制。
首先,要提高制度的制约作用,确保会计基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其次,进一步强化岗位制约。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及会计制度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各自的岗位职权,形成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岗位体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
保险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好会计复核制度,对于易发生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及某些层面,要强化监督,对于一些敏感岗位要定期进行会计人员轮换或是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式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避免出现随意操作的现象,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隐患的防范。
4.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在保险内部控制机制中,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强化工作也要注意其适用性、协调性和全而性。该制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全面性,并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对会计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真正起到风险化解作用。
四、结语
保险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保险企业会计风险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为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保险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更具规范性,明确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责任,以便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保险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谈保险公司则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山西则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喜书.论银行保险潜在风险与化解对策[J].广西民族人学学报,20116.
[3]马广奇.保险公司则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1.
你们学校应该有毕业论文的知道手册啊,照上面的就可以了,别人说的不一定对,因为各个学校的论文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 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 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 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境下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组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以及如何设计实训案例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ERP;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综合型实验教学;实训案例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发展,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ERP成为实施企业资讯化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采用,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正经历著资讯化变革。因此在2009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释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资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资讯化建设并推进会计教育资讯化建设。会计资讯化必然使得未来的会计资讯系统高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并最终形成IT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下的会计资讯化系统。因此,未来的会计不再是只专注于常规会计处理的传统反应式会计,而变成一个活跃于销售、采购、生产以及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的管理控制系统,会计工作重点也将转向业务规则的定义、资讯规则的定义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更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本科教学的目标还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会计的应用实践性,无法进行跨学科融合,其虽然可以满足以手工为主的会计实践工作,却无法适应资讯化环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会计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与ERP环境最为相关的课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将该课程目标定位为熟悉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体,多采用老师讲解软体,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即将面对的会计资讯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帮助不大,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将会计资讯化程序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讨如何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以期能够为高等院校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抛砖引玉。
2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呢?根据以往的文献,我们认为,除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创新人才更要具备好奇心、善思维和常实践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创新人才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具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长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真知。
环境下
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会计系统只能提供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单一货币资讯,不能满足不同资讯使用者个性化需要,基于此,1969年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事项法”会计。在事项法会计下,会计资讯系统的目的是向资讯使用者报告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交易、事项和情况,让资讯使用者自己来选择并组合对其决策有用的资讯。资料库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支援了事项法会计的发展,并进一步产生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其具体允许规则如图1所示。根据事件驱动原理,在IT事件驱动型会计资讯系统中,当业务发生时,所有的资料都储存在业务事件资料库中,业务人员制定业务规则,会计人员负责资讯处理规则,系统将根据业务规则,将满足条件的业务资讯筛选入业务资料仓库,系统根据资讯规则将有用的资讯过滤报告给企业范围内的资讯使用者。由此可见,在未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将有所改变。
***1***沟通能力。在未来ERP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统筹安排并协调各岗位、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事务工作,更需要正确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如财务关系,需要处理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各级 *** 管理部门等外单位的公共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产部门、供应链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
***2***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创新会计人才素质更体现在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新事物出现时,会计人员应能协助业务部门***供应链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业务实质,并制定出合适的业务规则,以生成业务事件处理器,方便对业务事件进行筛选。
***3***定义资讯处理规则。会计创新人才还应能积极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制定出资讯处理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会计人才还应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关系,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以满足各方对资讯的需求。
***4***不断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计是反应性的,环境变化必然导致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发生变化,由此带来新的会计现象、问题和新知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会计人才,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中贯穿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决定了不同实训教学的开展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探讨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一般而言,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基础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中,每一个学生担任ERP环境下会计岗位的各种角色,按照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基础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训教学适用于没有联网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人一套账,无法培养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和沟通能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到实训效果。第二种模式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主要是利用区域网进行岗位实验,按照会计资讯化岗位进行模组划分,分组进行实验,在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会计角色***或岗位***的认识。这种实验方式适用于有区域网络设定的实训环境。不足之处在于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难免忽略其他岗位的实际操作。因此,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之前应辅之以基础实验,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先熟悉软体的操作,再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岗位实训。因此,此种模式所需要的课时要较基础实验模式为多。第三种是ERP模拟实验,在该类实验中,通过ERP沙盘对抗演练及软体模拟实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岗位有机地连线在一起,达到融合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显然,ERP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各学科的知识。但如果教师受其专业限制,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实训效果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实训模型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专业的ERP沙盘软体,还需要较多的分阶段实训学时。除了前述三种模式之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加强实践与企业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感受到财务工作的实际情态,了解财务工作的程式、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综上所述,虽然ERP模拟实验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具有优势的方法,但因为受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目标定位和学时设定等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高校难以实现ERP模拟实验教学。所以更为可行的方法是综合型实验,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培养会计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设计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是指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用于学生操练的实际案例,是会计专业学生在ERP环境下实践的第一步,设计妥当的实训案例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为了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寓于其中,实训案例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以分岗的方式实现沟通技能的培养
首先,案例的设计应体现分岗运作的思想。在分岗运作方式下,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岗位。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可由账套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固定资产系统会计、工资系统会计、应收和销售系统会计、应付和采购系统会计以及存货系统会计8人组成。故实训案例的设计也应至少包含上述模组的内容。同时各岗位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分工和许可权牵制,这贯穿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思想。因此在实训案例中可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许可权分配的讨论,使学生能切身体会实际工作中各岗位之间职责的分工与许可权的内部牵制。这样的实训案例设计可以通过岗位的分工、许可权的设定来实现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比如在出纳许可权设定时,学生就应该先查资料,分清会计和出纳的职能,因此学生在进行出纳和总账会计许可权的时候,就要实现“钱账分离”的思想,总账会计负责总账,出纳负责出纳系统以及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凭证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会计资讯系统中,不同的总账会计和出纳,应给予处理应收账款和现金的额度的不同许可权,因此在案例设计时,应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行分析和讨论金额许可权的分配以及许可权分配的后果。
以对资金链的把握带动定义业务规则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更多涉及财务的内容,对于非财务的业务,特别是生成运作管理过程接触较少。为了培养学生协助制定业务规则的能力,可考虑对财务资金链把握的业务实质。比如教师在设计实训案例中计算成本分摊的时候,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了解业务过程。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作业动因来进行固定成本的分摊,而作业动因的寻找过程则可深入了解业务,从而寻找作业动因的过程也是抓住业务实质的过程。该部分的评分则可通过成本动因设立的合理性来决定。比如,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下称备料***作业,其不仅会影响到生产部门,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设计部门,因此因备料产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作业动因可以是搬运次数,也可以是人工工时或其他动因。此时,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就取决于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了解程度越深,选择的作业动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准确。由此激发学生了解生产运作过程的动力,进而培养定义业务规则的能力。
将会计职业判断融入案例中以加强会计资料规则定义能力的训练
要定义好资料规则,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在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下,会计人员将不仅提供财务资讯,也提供非财务资讯。但在实训课堂上,我们无法了解非财务资讯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对财务资讯需求的了解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石。而为了向资讯使用者提供更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财务资讯,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案例中纳入需应用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业务,因为金融工具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职业判断的标准是管理层的意图,因此可设计案例情景,让学生自行判断根据管理层意图将其区分,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还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据判断的准确性给分;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自建写字楼,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与出租能够明确分割的,自用部分应按成本计量确认为固定资产,出租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又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可设定案例情形,让学生判断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区分,并进一步分析投资性房地产是用公允价值还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等。
以设错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错法是指教师针对知识点,设计错误,让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因此在实训案例的设计中可贯穿这一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科目设定时,可不让学生指定会计科目***将现金科目指定入现金账,银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银行账***,但要求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必须在出纳系统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没有指定账户的学生即使用出纳身份也无法打开出纳系统,这时让他们自己去翻阅资料,查找出纳系统正常运作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再如在总账选项中,关于凭证稽核的选项是“选中凭证记账前必须经过稽核”,案例设计时,可以不提醒学生勾选此选项,而待学生完成凭证处理要记账时,就会因为没有稽核凭证而无法记账,从而引发学生寻找原因,并加深学生对凭证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结语
基于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本文认为,在此环境下,会计创新人才应具备沟通、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定义资讯规则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通过组织综合型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教学,并将沟通能力,了解业务规则和定义资讯规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实训案例设计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会计ERP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3***11***:123-125.
[4]陈潇.现代会计资讯系统构建趋势———基于事项法的事件驱动系统[J].财会通讯,2010***12***:126-127.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资讯化程序,强化了会计资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资讯的真实性。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资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执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资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程序,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资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资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定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定等方面的差异,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定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分析
[摘要]近几年网际网路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网际网路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网际网路+”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网际网路行业丢掷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网际网路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络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网际网路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网际网路金融健康发展。
3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网际网路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 *** 、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网际网路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资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网际网路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 *** 监管无论在巨集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执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 *** 的机会成本等。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网际网路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 *** 建设网际网路金融的大资料、云端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网际网路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路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资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物件,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2001年6月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网际网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网际网路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网际网路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稽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网际网路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 *** 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 *** 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由于网路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资讯披露,减少资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网际网路金融会计资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资讯科技,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资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资料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资料化处理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资讯,将自己的经营资讯、风险资讯、财务资讯、技术资讯、管理资讯等多种资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资料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资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网际网路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资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资讯失真。因此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网际网路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著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网际网路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网际网路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网际网路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网际网路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网际网路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网际网路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资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 *** 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网际网路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范文二: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保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源于保险企业会计层面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入手,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特点;防范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特别是会计层面的风险因素更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保险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较大,而且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更易滋生风险。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正确审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以便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保险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
1.会计管理风险。
在当前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会计业务在执行层面上存在许多漏洞,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会计管理风险发生。同时在保险企业会计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会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自律管理,而且检查监督缺失,特别是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许多检查监督方式方法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2.会计操作风险。
首先,相关会计制度严谨性缺乏,而且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会计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本制度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保险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会计操作风险增加。其次,会计岗位设定不科学。在保险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不仅岗位设定欠缺科学性,而且岗位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岗位职权存在交叉的问题,部分岗位复核也流于形式。
3.会计监督风险。
当前部分保险企业会计监督不到位,部分保单存在着领用不登记及作废保单没有及时收回的现象,在会计工作凭证稽核工作中存在许多漏洞,极易导致会计监督风险发生。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对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会给保险企业带来钜额经济损失。
二、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当前保险企业由于基层会计人员较少,岗位人员紧缺,使得当前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内部缺乏有效制约,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同时当前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操作中已全面普及电算化,大量业务资料都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缺乏直观性,导致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存在较强的隐蔽性。
2.滞后性。
由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多发生在账面上,实际会计风险的发生要滞后于风险的产生,而且滞后时间较长,导致保险企业相关风险责任人会利用会计风险的延缓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侥幸心理,这不仅会给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对企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完善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
在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做好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保险企业领导要具有敏锐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强化会计内部管理,确保风险防范责任制能够落实到实处,努力提高保险企业会计业务质量,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依法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的规避。
2.强化会计部门内控机制。
首先,要提高制度的制约作用,确保会计基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其次,进一步强化岗位制约。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及会计制度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各自的岗位职权,形成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岗位体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
保险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好会计复核制度,对于易发生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及某些层面,要强化监督,对于一些敏感岗位要定期进行会计人员轮换或是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式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避免出现随意操作的现象,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隐患的防范。
4.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在保险内部控制机制中,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强化工作也要注意其适用性、协调性和全而性。该制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全面性,并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对会计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真正起到风险化解作用。
四、结语
保险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保险企业会计风险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为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保险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更具规范性,明确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责任,以便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保险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谈保险公司则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山西则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喜书.论银行保险潜在风险与化解对策[J].广西民族人学学报,20116.
[3]马广奇.保险公司则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呢,具体的写作步骤是怎么样的,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会计论文和其它专业的论文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下几个写作阶段:
(1)拟定选题与写作计划;
(2)草拟大纲;
(3)写作初稿;
(4)二稿;
(5)论文定稿。
论文验收与答辩阶段属于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验收论文和组织答辩,决定学位的授予。
论文是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会计论文也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讲讲会计论文的结构和写作内容:
1、标题
论文的标题给人对这篇论文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影响着对论文质量的判断,因此要精心设计。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往往影响着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的关注程度。
选题和标题不一样,选题是确定论文写作的大概方向,一般都是通过论文展现。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尽量简短形象,让人一目了然。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摘要
摘要反映了内容的梗概,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不要分段落,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毕业论文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是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所以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论文写作者的重视。
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引言部分的论文写作应涉及到以下几个内容:
(1)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主要的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的内容;
(4)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5.毕业论文正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和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
(2)论文写作思路应顺畅,语言通畅。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3)论文写作理论应联系实际。会计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
6.结尾
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单的几句话即可概括,但不要重复论文正文的内容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重要的是它的格式,不同类型的文献都存在着差别:
期刊: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要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还得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以上就是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的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境下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组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以及如何设计实训案例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ERP;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综合型实验教学;实训案例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发展,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ERP成为实施企业资讯化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采用,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正经历著资讯化变革。因此在2009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释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资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资讯化建设并推进会计教育资讯化建设。会计资讯化必然使得未来的会计资讯系统高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并最终形成IT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下的会计资讯化系统。因此,未来的会计不再是只专注于常规会计处理的传统反应式会计,而变成一个活跃于销售、采购、生产以及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的管理控制系统,会计工作重点也将转向业务规则的定义、资讯规则的定义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更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本科教学的目标还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会计的应用实践性,无法进行跨学科融合,其虽然可以满足以手工为主的会计实践工作,却无法适应资讯化环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会计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与ERP环境最为相关的课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将该课程目标定位为熟悉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体,多采用老师讲解软体,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即将面对的会计资讯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帮助不大,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将会计资讯化程序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讨如何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以期能够为高等院校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抛砖引玉。
2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呢?根据以往的文献,我们认为,除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创新人才更要具备好奇心、善思维和常实践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创新人才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具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长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真知。
环境下
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会计系统只能提供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单一货币资讯,不能满足不同资讯使用者个性化需要,基于此,1969年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事项法”会计。在事项法会计下,会计资讯系统的目的是向资讯使用者报告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交易、事项和情况,让资讯使用者自己来选择并组合对其决策有用的资讯。资料库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支援了事项法会计的发展,并进一步产生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其具体允许规则如图1所示。根据事件驱动原理,在IT事件驱动型会计资讯系统中,当业务发生时,所有的资料都储存在业务事件资料库中,业务人员制定业务规则,会计人员负责资讯处理规则,系统将根据业务规则,将满足条件的业务资讯筛选入业务资料仓库,系统根据资讯规则将有用的资讯过滤报告给企业范围内的资讯使用者。由此可见,在未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将有所改变。
***1***沟通能力。在未来ERP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统筹安排并协调各岗位、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事务工作,更需要正确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如财务关系,需要处理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各级 *** 管理部门等外单位的公共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产部门、供应链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
***2***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创新会计人才素质更体现在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新事物出现时,会计人员应能协助业务部门***供应链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业务实质,并制定出合适的业务规则,以生成业务事件处理器,方便对业务事件进行筛选。
***3***定义资讯处理规则。会计创新人才还应能积极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制定出资讯处理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会计人才还应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关系,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以满足各方对资讯的需求。
***4***不断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计是反应性的,环境变化必然导致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发生变化,由此带来新的会计现象、问题和新知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会计人才,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中贯穿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决定了不同实训教学的开展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探讨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一般而言,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基础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中,每一个学生担任ERP环境下会计岗位的各种角色,按照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基础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训教学适用于没有联网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人一套账,无法培养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和沟通能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到实训效果。第二种模式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主要是利用区域网进行岗位实验,按照会计资讯化岗位进行模组划分,分组进行实验,在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会计角色***或岗位***的认识。这种实验方式适用于有区域网络设定的实训环境。不足之处在于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难免忽略其他岗位的实际操作。因此,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之前应辅之以基础实验,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先熟悉软体的操作,再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岗位实训。因此,此种模式所需要的课时要较基础实验模式为多。第三种是ERP模拟实验,在该类实验中,通过ERP沙盘对抗演练及软体模拟实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岗位有机地连线在一起,达到融合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显然,ERP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各学科的知识。但如果教师受其专业限制,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实训效果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实训模型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专业的ERP沙盘软体,还需要较多的分阶段实训学时。除了前述三种模式之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加强实践与企业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感受到财务工作的实际情态,了解财务工作的程式、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综上所述,虽然ERP模拟实验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具有优势的方法,但因为受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目标定位和学时设定等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高校难以实现ERP模拟实验教学。所以更为可行的方法是综合型实验,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培养会计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设计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是指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用于学生操练的实际案例,是会计专业学生在ERP环境下实践的第一步,设计妥当的实训案例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为了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寓于其中,实训案例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以分岗的方式实现沟通技能的培养
首先,案例的设计应体现分岗运作的思想。在分岗运作方式下,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岗位。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可由账套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固定资产系统会计、工资系统会计、应收和销售系统会计、应付和采购系统会计以及存货系统会计8人组成。故实训案例的设计也应至少包含上述模组的内容。同时各岗位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分工和许可权牵制,这贯穿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思想。因此在实训案例中可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许可权分配的讨论,使学生能切身体会实际工作中各岗位之间职责的分工与许可权的内部牵制。这样的实训案例设计可以通过岗位的分工、许可权的设定来实现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比如在出纳许可权设定时,学生就应该先查资料,分清会计和出纳的职能,因此学生在进行出纳和总账会计许可权的时候,就要实现“钱账分离”的思想,总账会计负责总账,出纳负责出纳系统以及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凭证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会计资讯系统中,不同的总账会计和出纳,应给予处理应收账款和现金的额度的不同许可权,因此在案例设计时,应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行分析和讨论金额许可权的分配以及许可权分配的后果。
以对资金链的把握带动定义业务规则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更多涉及财务的内容,对于非财务的业务,特别是生成运作管理过程接触较少。为了培养学生协助制定业务规则的能力,可考虑对财务资金链把握的业务实质。比如教师在设计实训案例中计算成本分摊的时候,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了解业务过程。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作业动因来进行固定成本的分摊,而作业动因的寻找过程则可深入了解业务,从而寻找作业动因的过程也是抓住业务实质的过程。该部分的评分则可通过成本动因设立的合理性来决定。比如,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下称备料***作业,其不仅会影响到生产部门,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设计部门,因此因备料产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作业动因可以是搬运次数,也可以是人工工时或其他动因。此时,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就取决于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了解程度越深,选择的作业动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准确。由此激发学生了解生产运作过程的动力,进而培养定义业务规则的能力。
将会计职业判断融入案例中以加强会计资料规则定义能力的训练
要定义好资料规则,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在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下,会计人员将不仅提供财务资讯,也提供非财务资讯。但在实训课堂上,我们无法了解非财务资讯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对财务资讯需求的了解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石。而为了向资讯使用者提供更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财务资讯,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案例中纳入需应用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业务,因为金融工具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职业判断的标准是管理层的意图,因此可设计案例情景,让学生自行判断根据管理层意图将其区分,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还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据判断的准确性给分;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自建写字楼,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与出租能够明确分割的,自用部分应按成本计量确认为固定资产,出租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又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可设定案例情形,让学生判断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区分,并进一步分析投资性房地产是用公允价值还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等。
以设错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错法是指教师针对知识点,设计错误,让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因此在实训案例的设计中可贯穿这一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科目设定时,可不让学生指定会计科目***将现金科目指定入现金账,银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银行账***,但要求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必须在出纳系统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没有指定账户的学生即使用出纳身份也无法打开出纳系统,这时让他们自己去翻阅资料,查找出纳系统正常运作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再如在总账选项中,关于凭证稽核的选项是“选中凭证记账前必须经过稽核”,案例设计时,可以不提醒学生勾选此选项,而待学生完成凭证处理要记账时,就会因为没有稽核凭证而无法记账,从而引发学生寻找原因,并加深学生对凭证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结语
基于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本文认为,在此环境下,会计创新人才应具备沟通、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定义资讯规则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通过组织综合型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教学,并将沟通能力,了解业务规则和定义资讯规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实训案例设计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会计ERP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3***11***:123-125.
[4]陈潇.现代会计资讯系统构建趋势———基于事项法的事件驱动系统[J].财会通讯,2010***12***:126-127.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资讯化程序,强化了会计资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资讯的真实性。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资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执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资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程序,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资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资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定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定等方面的差异,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定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 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我们必须 摒 弃将成本控制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传统观点,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产品寿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即投入、产出、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陈旧,不够系统
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沿用原有模式,即首先制定目标成本,再将目标成本订立为标准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标准成本,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制订改善措施,考核奖励有关责任方,其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阶段,着眼于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产品生产其他环节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误导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从而制约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且粗放的成本计算方法缺少中间步骤和明细过程,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成本资源没有得到具体计算,给企业成本的精细控制造成障碍。
写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纳税筹划、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等,感兴趣的领域比较好写,在论文答辩时也会很轻松。
毕业论文的题目技巧
1、各类论文的标题,样式虽多,但不管何种形式,主旨都是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分为揭示课题的实质式:“经济中心论”; 提问式:“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
3、交代内容范围式:“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判断句式: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形象化语句式:“科技史上的曙光” 等标题。
4、副标题和分标题是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的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
5、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三、审计方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样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境下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组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以及如何设计实训案例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ERP;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综合型实验教学;实训案例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发展,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ERP成为实施企业资讯化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采用,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正经历著资讯化变革。因此在2009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释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资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资讯化建设并推进会计教育资讯化建设。会计资讯化必然使得未来的会计资讯系统高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并最终形成IT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下的会计资讯化系统。因此,未来的会计不再是只专注于常规会计处理的传统反应式会计,而变成一个活跃于销售、采购、生产以及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的管理控制系统,会计工作重点也将转向业务规则的定义、资讯规则的定义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更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本科教学的目标还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会计的应用实践性,无法进行跨学科融合,其虽然可以满足以手工为主的会计实践工作,却无法适应资讯化环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会计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与ERP环境最为相关的课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将该课程目标定位为熟悉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体,多采用老师讲解软体,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即将面对的会计资讯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帮助不大,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将会计资讯化程序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讨如何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以期能够为高等院校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抛砖引玉。
2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呢?根据以往的文献,我们认为,除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创新人才更要具备好奇心、善思维和常实践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创新人才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具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长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真知。
环境下
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会计系统只能提供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单一货币资讯,不能满足不同资讯使用者个性化需要,基于此,1969年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事项法”会计。在事项法会计下,会计资讯系统的目的是向资讯使用者报告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交易、事项和情况,让资讯使用者自己来选择并组合对其决策有用的资讯。资料库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支援了事项法会计的发展,并进一步产生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其具体允许规则如图1所示。根据事件驱动原理,在IT事件驱动型会计资讯系统中,当业务发生时,所有的资料都储存在业务事件资料库中,业务人员制定业务规则,会计人员负责资讯处理规则,系统将根据业务规则,将满足条件的业务资讯筛选入业务资料仓库,系统根据资讯规则将有用的资讯过滤报告给企业范围内的资讯使用者。由此可见,在未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将有所改变。
***1***沟通能力。在未来ERP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统筹安排并协调各岗位、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事务工作,更需要正确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如财务关系,需要处理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各级 *** 管理部门等外单位的公共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产部门、供应链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
***2***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创新会计人才素质更体现在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新事物出现时,会计人员应能协助业务部门***供应链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业务实质,并制定出合适的业务规则,以生成业务事件处理器,方便对业务事件进行筛选。
***3***定义资讯处理规则。会计创新人才还应能积极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制定出资讯处理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会计人才还应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关系,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以满足各方对资讯的需求。
***4***不断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计是反应性的,环境变化必然导致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发生变化,由此带来新的会计现象、问题和新知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会计人才,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中贯穿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决定了不同实训教学的开展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探讨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一般而言,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基础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中,每一个学生担任ERP环境下会计岗位的各种角色,按照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基础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训教学适用于没有联网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人一套账,无法培养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和沟通能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到实训效果。第二种模式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主要是利用区域网进行岗位实验,按照会计资讯化岗位进行模组划分,分组进行实验,在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会计角色***或岗位***的认识。这种实验方式适用于有区域网络设定的实训环境。不足之处在于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难免忽略其他岗位的实际操作。因此,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之前应辅之以基础实验,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先熟悉软体的操作,再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岗位实训。因此,此种模式所需要的课时要较基础实验模式为多。第三种是ERP模拟实验,在该类实验中,通过ERP沙盘对抗演练及软体模拟实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岗位有机地连线在一起,达到融合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显然,ERP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各学科的知识。但如果教师受其专业限制,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实训效果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实训模型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专业的ERP沙盘软体,还需要较多的分阶段实训学时。除了前述三种模式之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加强实践与企业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感受到财务工作的实际情态,了解财务工作的程式、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综上所述,虽然ERP模拟实验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具有优势的方法,但因为受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目标定位和学时设定等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高校难以实现ERP模拟实验教学。所以更为可行的方法是综合型实验,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培养会计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设计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是指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用于学生操练的实际案例,是会计专业学生在ERP环境下实践的第一步,设计妥当的实训案例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为了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寓于其中,实训案例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以分岗的方式实现沟通技能的培养
首先,案例的设计应体现分岗运作的思想。在分岗运作方式下,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岗位。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可由账套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固定资产系统会计、工资系统会计、应收和销售系统会计、应付和采购系统会计以及存货系统会计8人组成。故实训案例的设计也应至少包含上述模组的内容。同时各岗位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分工和许可权牵制,这贯穿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思想。因此在实训案例中可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许可权分配的讨论,使学生能切身体会实际工作中各岗位之间职责的分工与许可权的内部牵制。这样的实训案例设计可以通过岗位的分工、许可权的设定来实现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比如在出纳许可权设定时,学生就应该先查资料,分清会计和出纳的职能,因此学生在进行出纳和总账会计许可权的时候,就要实现“钱账分离”的思想,总账会计负责总账,出纳负责出纳系统以及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凭证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会计资讯系统中,不同的总账会计和出纳,应给予处理应收账款和现金的额度的不同许可权,因此在案例设计时,应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行分析和讨论金额许可权的分配以及许可权分配的后果。
以对资金链的把握带动定义业务规则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更多涉及财务的内容,对于非财务的业务,特别是生成运作管理过程接触较少。为了培养学生协助制定业务规则的能力,可考虑对财务资金链把握的业务实质。比如教师在设计实训案例中计算成本分摊的时候,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了解业务过程。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作业动因来进行固定成本的分摊,而作业动因的寻找过程则可深入了解业务,从而寻找作业动因的过程也是抓住业务实质的过程。该部分的评分则可通过成本动因设立的合理性来决定。比如,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下称备料***作业,其不仅会影响到生产部门,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设计部门,因此因备料产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作业动因可以是搬运次数,也可以是人工工时或其他动因。此时,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就取决于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了解程度越深,选择的作业动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准确。由此激发学生了解生产运作过程的动力,进而培养定义业务规则的能力。
将会计职业判断融入案例中以加强会计资料规则定义能力的训练
要定义好资料规则,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在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下,会计人员将不仅提供财务资讯,也提供非财务资讯。但在实训课堂上,我们无法了解非财务资讯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对财务资讯需求的了解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石。而为了向资讯使用者提供更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财务资讯,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案例中纳入需应用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业务,因为金融工具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职业判断的标准是管理层的意图,因此可设计案例情景,让学生自行判断根据管理层意图将其区分,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还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据判断的准确性给分;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自建写字楼,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与出租能够明确分割的,自用部分应按成本计量确认为固定资产,出租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又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可设定案例情形,让学生判断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区分,并进一步分析投资性房地产是用公允价值还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等。
以设错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错法是指教师针对知识点,设计错误,让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因此在实训案例的设计中可贯穿这一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科目设定时,可不让学生指定会计科目***将现金科目指定入现金账,银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银行账***,但要求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必须在出纳系统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没有指定账户的学生即使用出纳身份也无法打开出纳系统,这时让他们自己去翻阅资料,查找出纳系统正常运作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再如在总账选项中,关于凭证稽核的选项是“选中凭证记账前必须经过稽核”,案例设计时,可以不提醒学生勾选此选项,而待学生完成凭证处理要记账时,就会因为没有稽核凭证而无法记账,从而引发学生寻找原因,并加深学生对凭证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结语
基于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本文认为,在此环境下,会计创新人才应具备沟通、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定义资讯规则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通过组织综合型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教学,并将沟通能力,了解业务规则和定义资讯规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实训案例设计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会计ERP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3***11***:123-125.
[4]陈潇.现代会计资讯系统构建趋势———基于事项法的事件驱动系统[J].财会通讯,2010***12***:126-127.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资讯化程序,强化了会计资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资讯的真实性。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资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执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资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程序,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资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资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定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定等方面的差异,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定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综合体现了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提出的客观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本科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在分析云会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大数据下云会计的应用及其优势,结合实际应用出现的理由,提出关于云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几点倡议,希望对今后的云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云会计 大数据 应用特点
大数据时代,利用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对未来进行有效预测;把信号数据进行转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运用于行动和决策。要想不断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则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云会计平台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
一、云会计的特点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最好的体现就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云计算,云会计应用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能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为更好推动会计工作发展,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决策应重点应用云会计。为更好地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管理上,一般对会计信息化服务都是外包形式。对云会计来说,主要关系企业用户云服务的提供商,而在分析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中,一是包括企业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在内的云会计业务服务;二是为用户提供的云会计服务平台,这方面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开发和云会计的数据库服务等方面,云会计服务因此而可借由企业用户付费方式有效进行。
二、大数据下云会计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降低企业会计核算成本
在当今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商业中,全新的商业模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能满足大时代数据的要求。为满足软件服务方式下的云会计要求,企业用户可决定需购买的硬件设备数量,云会计的使用费用则是根据时间长短或资源多少进行支付。这样能使企业运营成本得以节省,不必进行数据中心、服务器、网路、机房等方面的建设,通过软件服务能获得最新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得到相关业务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有利于存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外部协同
云会计信息化运营平台应在云端进行部署,这样有助于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通过云计算平台服务器集群完成响应。云会计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快速生成,实时制约财务核算,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和同步成为可能。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外部协同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很大理由,比较难解决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供应商、税务、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等方面的共享。
(三)保证企业财务流程顺利实施
云会计模式所构建的财务模式可体现出事件驱动的特点,这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信息系统账表的驱动方式。财务流程在云计算的影响下都转至线上,通过云系统存储相关企业数据;借助云计算全面支持生成合同、购销业务、会计人员业务记录等,便于所有业务流程传至云端,从而完成相关存储及自动运算,并能形成数据报表。对其外部协同部门来说,云会计的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等都可共享空间数据,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
三、推动云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企业应用云会计能使其竞争力大提,并节省信息化成本,因此,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不断加强会计计算平台建设
鼓励国内IT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云会计计算系统。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有效解决IT企业资金难题,这通常可通过一些优惠措施以及政府补助等具体方式来实现。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云会计计算系统的研发,还应该参考外国知名的云会计计算平台的成熟经验,适当了解亚马逊、谷歌等成功的云会计案例,进行我国企业的云会计计算平台的研发。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计算服务和功能
为了使得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财务的分析、预测以及决策支持等相关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财务软件的服务和功能不断完善。同时,个性化服务还应该体现在系统中,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和在线 服务等。
(三)云会计的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了使得企业多变的安全性需求得以满足,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潜在威胁和缺陷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通过建立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机制来实现,借此有效推动企业的云会计的应用,使得企业有更强的信心来安全地应用云会计。
(四)确保云会计数据安全理由
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进一步健全是对云会计数据使用者的基本要求,比如,应该应用 访问设置云会计数据的访问。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授权审批制应加强,还应该通过身份认证等有效方式,这样能够减少信息泄露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另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云会计服务条款、云会计服务运营商资格认证、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理由,这样才能有效提供云会计应用的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中的云会计应用能有效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借助于其所体现出的优势,管理者能有效进行会计信息的融合、整理、挖掘和分析处理,使得企业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制约。
参考文献:
[1]程平等.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理由探析[J].会计之友,2013,(26)
[2]樊燕萍、曹薇.大数据下的云会计特征及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综合体现了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提出的客观要求。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包含六个方面,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和保守秘密。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目前状况,改善途径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综合体现了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提出的客观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品格、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我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和保守秘密。这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标准。
二、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目前状况。
1.职业道德滑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应该被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所遵守。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伪造会计信息、编造会计资料、篡改会计内容,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带来了负向影响。也有一些会计人员禁锢于私欲之中,贪污公款、挪用单位资金,或者通过虚设账目、编造结算清单等方式,取或者侵吞单位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据统计,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
3.会计人员会计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会计人员平时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在现实工作中,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不能坚持原则,做出了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学校的教育也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不够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及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不足,许多高等院校对学生会计道德的教育很不重视,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会计道德规范教育课程,学生走上社会后职业道德缺陷愈来愈明显。
4.企业内部制约制度(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作为国家会计监督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自身监督和制约,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企事业单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这种内部审计机构从设立、人员聘用、经费保障等都从属于单位领导,因此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
5.外部多渠道监管并未到位。会计行业协会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转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但自律监管往往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有限;而在外部法定监管上,税务、审计等监督机构不到位,财务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监督管理缺乏有力的手段,使追求私利的主体有了可趁之机。
6.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再教育弱化。我国会计教育体系注重智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对学生德育和人格的培养欠缺,而在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再教育方面则更为弱化。长期以来会计人员道德教育及再教育弱化,在社会风气不正的大环境中,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也容易发生不良变化。
三、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目前状况的基本途径。
1、加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会计人员自身应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规定,认真处理业务,要有羞耻之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站在金钱关卡最前沿,应能抵制住诱惑。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优化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才能在各种矛盾中排除阻力,严守会计职业规范。
2、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教育。一是要把各类会计专业院校作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基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定期集中培训会计从业人员;二是要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协会的作用,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发挥各类会计考试的引导作用,通过考试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地更新会计知识,同时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要为其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四是落实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管理政策,强制性地开展定期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一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参与 ,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者都可以提起诉讼。二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 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 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 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收益。三是倡议应在高校里针对大中专生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并且要重视后续教育。在各种会计方面的考试中可以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
4、完善内部财务制约制度。内部制约制度对任何组织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完整性、执行性的匮乏是内部制约制度所存在的通病。内部财务制约制度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进行适时的更新和补充,不能将制度僵化,更不能形成摆设和教条。其次,制约的主体应该明确,应该由组织内部相关部门组成制约主体,单一由财务部门组成的制约主体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容易陷入圈内游戏。再者,要更加注重制约绩效。综合内部财务制约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从一而终,同时还要不断的循环,在整个的制约过程中,不断的改善,逐步的提升才是真正的目的。
5、放大外部监管。放大外部会计监管,首先应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以积极的奖励和严厉的惩戒措施来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其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 点击立即了解>> 会计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5)语言精炼,文笔流畅,标点正确。 如果是有一定文笔基础的考生再加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相信是不难写出好的论文的,所以,平时的学习积累很重要,千万别想着临时抱佛脚,有侥幸心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分析
[摘要]近几年网际网路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网际网路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网际网路+”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网际网路行业丢掷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网际网路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络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网际网路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网际网路金融健康发展。
3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网际网路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 *** 、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网际网路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资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网际网路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 *** 监管无论在巨集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执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 *** 的机会成本等。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网际网路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 *** 建设网际网路金融的大资料、云端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网际网路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路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资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物件,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2001年6月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网际网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网际网路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网际网路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稽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网际网路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 *** 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 *** 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由于网路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资讯披露,减少资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网际网路金融会计资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资讯科技,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资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资料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资料化处理网际网路金融行业的资讯,将自己的经营资讯、风险资讯、财务资讯、技术资讯、管理资讯等多种资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资料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资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网际网路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资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资讯失真。因此网际网路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网际网路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著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网际网路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网际网路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网际网路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网际网路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网际网路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网际网路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网际网路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资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 *** 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网际网路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范文二: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保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源于保险企业会计层面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入手,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特点;防范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特别是会计层面的风险因素更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保险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较大,而且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更易滋生风险。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正确审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以便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保险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
1.会计管理风险。
在当前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会计业务在执行层面上存在许多漏洞,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会计管理风险发生。同时在保险企业会计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会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自律管理,而且检查监督缺失,特别是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许多检查监督方式方法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2.会计操作风险。
首先,相关会计制度严谨性缺乏,而且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会计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本制度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保险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会计操作风险增加。其次,会计岗位设定不科学。在保险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不仅岗位设定欠缺科学性,而且岗位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岗位职权存在交叉的问题,部分岗位复核也流于形式。
3.会计监督风险。
当前部分保险企业会计监督不到位,部分保单存在着领用不登记及作废保单没有及时收回的现象,在会计工作凭证稽核工作中存在许多漏洞,极易导致会计监督风险发生。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对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会给保险企业带来钜额经济损失。
二、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当前保险企业由于基层会计人员较少,岗位人员紧缺,使得当前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内部缺乏有效制约,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同时当前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操作中已全面普及电算化,大量业务资料都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缺乏直观性,导致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存在较强的隐蔽性。
2.滞后性。
由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多发生在账面上,实际会计风险的发生要滞后于风险的产生,而且滞后时间较长,导致保险企业相关风险责任人会利用会计风险的延缓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侥幸心理,这不仅会给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对企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完善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
在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做好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保险企业领导要具有敏锐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强化会计内部管理,确保风险防范责任制能够落实到实处,努力提高保险企业会计业务质量,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依法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的规避。
2.强化会计部门内控机制。
首先,要提高制度的制约作用,确保会计基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其次,进一步强化岗位制约。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及会计制度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各自的岗位职权,形成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岗位体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
保险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好会计复核制度,对于易发生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及某些层面,要强化监督,对于一些敏感岗位要定期进行会计人员轮换或是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式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避免出现随意操作的现象,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隐患的防范。
4.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在保险内部控制机制中,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强化工作也要注意其适用性、协调性和全而性。该制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全面性,并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对会计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真正起到风险化解作用。
四、结语
保险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保险企业会计风险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为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保险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更具规范性,明确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责任,以便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保险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谈保险公司则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山西则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喜书.论银行保险潜在风险与化解对策[J].广西民族人学学报,20116.
[3]马广奇.保险公司则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