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多边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多边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古代历史——基本上是南越的藩属时代和独立时代相互轮替的时代 秦朝统一了中国(公元前221年)之后,就派遣五十万大军侵略南方。秦朝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和紧接着赵佗(注:赵佗为秦朝派遣官吏,后面还要出场,大家注意看好了 )的入侵曾激起了越族人民的英勇反抗,说明北方的侵略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有系统的新阶段。 秦朝军队侵占了长江以南各族人民的一些领土,设立了闽中(福建)、南海(广东)、桂林(广西北部)和象(广西西部和贵州南部)等郡(公元前214年)。但是,当秦朝军队越深入到越族地区,它就越遭到瓯越和雒越人民的英勇抵抗。瓯雒人和其他各族人民暂时撤退到深山密林中去。他们组织抗战力量,推选杰出的人材做将领,趁夜晚伏击秦军。越族人坚持长期抗战达十年之久。消灭秦军十余万。秦军的主将屠睢也被击毙。 中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道:“当是时,秦案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路,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公元前209年),天下大叛。”(《史记》卷112)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一位官吏赵佗,占领了南海、桂林和象三个郡,建立了南越(粤)国(——这就是从古代历史开始我就称之为“南越”,越南文明历史基本上从此开始),自称王。赵佗称王,对于北朝来说,只是中国封建集团内部的一支割据势力。称王不久,赵佗又重新归服北朝(那时在中国,汉朝已经代替了秦朝,那个说服赵佗从新归顺的那个汉朝官吏也是鼎鼎大名呢,留给各位看官自己去查来看看,更有意思点吧)。 建立了南越国后,赵佗曾多次发兵,妄图吞并瓯雒国。赵佗的军队攻打到仙游山(河北省仙山)和武宁(河北省桂武)地区(均为越国地名,现在还有什么河南、河北、河西的地名),但全部被击溃。 秦朝侵略军的失败和赵佗头几次侵略的失败,说明当时我国人民有能力抵抗外来敌人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入侵。这种力量的源泉是越族人民上千年来为自己建立起丁一个早在瓯雒国时期就已经得到高度表现的社会秩序、生活习惯和独特的文化。第二个源泉是,在建国和卫国事业中,民族团结的精神日益得到加强,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表现是文郎和蜀两个兄弟小王国统一成为一个大的瓯雒国。在瓯雒国范围内,分散的部落一天天削弱,民族因素一天天增加。因此,民族精神——自主意识的表现——进一步地得到了提高。 赵佗知道不能用军事战胜既能国,便把军队撤回武宁山,与安阳王讲和。他派遣自己的儿子仲姑到瓯雒国向安阳王投降称臣。安阳王把女儿媚珠嫁给仲始为妻。仲始在瓯雒国做赘婿。 这正是赵佗侵吞瓯雒国的阴谋。仲始在做赘婿的几年时间里,刺探了瓯雒国的情况,又学会了制造弩和破坏弩的方法,于是潜逃回国向赵佗报告。这次赵佗利用军事和间谍相结合的方法,吞并了瓯雒国。安阳王吃了败仗,跳海自尽。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79年。 赵佗占领了瓯雒国之后,把瓯雒国并入南越,划分为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两个郡。并派遣官吏和军队建筑营寨,进行统治。 公元前111年,汉朝调动了数十万军队南下攻打南越。南越抗抵了一阵之后,赵佗王朝的君臣有的被杀,有的被俘。在瓯雒西于地区的首领(西于王)趁机起义,打算恢复国家的独立。但是西于王被左将军黄同杀死。赵朝的使者急急忙忙带着上百头牛和上千坛酒以及交趾、九真二郡的户口册到合浦(广东省),交给汉朝官吏,表示投降。 南越国被消灭。瓯雒地区转到汉朝手中。汉朝在这里设立了交趾部,委派了一位刺史驻守在麋冷(永富省,安郎),统管九个郡。 九个郡包括: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日两(中部中区)和六个在我国范围以外的儋耳、珠崖(海南岛)、南海、合浦(广东)、郁林、苍梧(广西)。 在每一个郡里为首的是一位统管政治的太守和一位指挥军队的都尉。 郡以下是县。在交趾郡大部分县仍然由雒将管辖,虽然他们披上了县官的外衣,手中有了青铜印。起初,汉朝也和赵朝一样,仍然采用“诸雒将主民如故”和“从其俗而治之” 的政策。基本的剥削方式是强迫进贡珍贵产品。此外还进行土特产和奴婢的买卖。 汉朝的直接统治范围,也和赵陀时期一样只局限在一部分中心区域里(州治、郡治所在地)。但其同化阴谋比过去却更加露骨。汉朝流放了很多罪人,迁移了大量穷苦人到交趾来。 根据汉朝的统计材料,瓯雒三个郡共有十四万三千64十三户、九十八万一千七百三十五人。 公元初年,北方朝廷内部发生了变乱,王莽篡夺了西汉的王位,自立新朝(公元8—23年)。东汉又代替了王莽。在那段时期里,汉朝在交趾地区的官吏阴谋进行割据,但很快又归服了东汉。从此,以锡光为交趾太守、任延为九真太守的外国统治就变得更加残酷。这表现在剥削方式和同化程度两个方面。 关于剥削方式除了强迫我国人民缴纳南方的珍贵物品(犀角、象牙、玳瑁、珍珠、裴翠、金银等)外,汉朝还占领土地建立庄园,进行沉重的地祖剥削,垄断盐和铁的生产和买卖等。在同化政策方面,他们强迫我国人民从吃、穿到嫁娶都得遵循汉朝的封建“礼教”。他们设立了几所学校,目的在于为统治当局培养一些得力的官员以及宣传封建思想和道德(三纲五常等)。 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的,东汉巩固了和完善了在交趾的统治机构,打算废除“从其俗而治之”的方法,采用了汉朝的法律,以便束缚人民和限制雒将的权力。苏定接替锡光担任交趾太守,他非常贪婪、残暴,是一个“张眼视钱”(《东观汉记》)的财迷。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带有新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这就是遍及全国的人民起义运动,它的顶峰是千秋万代永远闪烁着光芒的二征夫人起义。 公元40年3月,征侧和妹妹征贰在喝门举兵起义。各地爱国者纷纷云集于麋冷。起义军从麋冷向平原进军,攻打东汉在交趾的首府赢偻(河北省顺城)。二征夫人起义前后,在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 日南(中部中区)和合浦(中国广东省内)四个郡,相继爆发了多次起义。 根据《后汉书》(卷五十四和卷八十六)记载:在交趾、九真、日南和合浦四个郡的许多蛮人、俚人(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都一齐奋起响应二征夫人起义。 在二征夫人的领导下,各地方的起义——从山区到平原,包括过去瓯雒国范围内的越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很快就统一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众性的起义运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起义军的将领中有许多妇女。 赵佗吞并了瓯越国之后,我国国土被并入了南越。到汉朝统一了中国时,所有的诸侯、藩臣都归服汉朝。 匈奴被打败,赶到了西边。赤土(月氏)从前原是汉族的邻居,而这时却住在印度大门口。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曾经到达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康居,之后经过西藏返回京都长安。中亚变成了受汉朝影响的地区。汉朝曾直接与波斯相接触,听说还到达过罗马帝国。朝鲜半岛北部变成了汉朝的乐浪郡。滇国(云南)被消灭。东越和闽越(浙江和福建)的各个越王都臣服汉朝,不久也都被消灭了。南越国(广东、广西)吕嘉抵抗失败以后,也被消灭了。瓯越也道到了同样的命运被分割成为郡县,并入了中国的版图。 汉帝国正进入其全盛时期。 从此,各个“蛮夷”民族和各个“番邦”臣服于汉朝“天子”,被看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汉族统治者大力传播“尊君、大一统”的思想,其目的在于使边疆各民族臣服“天子”、“天朝”。这好象是谁也不敢争辩的事! 二征夫人的起义震撼了全国。从这次英勇崛起的烈火中放射出历史的真理:一个民族虽小,但它曾建立起国家,并且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和做了国家的主人,这样的民族是不会屈服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它。二征夫人的起义是越南人民时而隐蔽时而公开的整个斗争过程的结晶。这是一次全民崛起的运动,它既把起义力量聚集到二征夫人在喝门高举起的义旗下,又在过去的瓯雒国全境各地点燃了起义的烈火。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它是一次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运动,而不是个别部落、个别酋长的自发行动。它体现了各民族、各阶层男女老幼在二征夫人的旗帜下团结一致、驱逐外寇和建立国家的崇高精神。 二征夫人起义的爆发是一次民族精神的觉醒。一个小民族取得了胜利,征侧称王,并建立起独立的政权,这是对汉帝国“平天下”权威的直接否定。二征夫人同全民一起起义,又同全民一道维护自主权达三年之久。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反抗正处在兴盛时期的亚洲最大的一个帝国领导起义的是妇女,这是越南妇女的最大光荣。她们不愧为传说中所歌颂的、具有高贵品质的“仙龙”的后代;不愧为现代进步人类所赞誉的翱翔在高山之额上的雄鹰。 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敌我力量对比相差悬殊。 听到征侧起义、称王的消息之后,汉朝光武帝下沼,令华南各郡制造车船,修筑道路、桥梁,储备军粮,准备重新侵占我国领土。公元42年4月,汉朝封马援——一位曾经多次镇压了羌人的起义、双手沾满了中国皖城(安徽)农民的鲜血的老将——为“伏波将军”,命他带领二万军队和二千艘车船南下侵略我国。马援的大军水陆配合,首先集中在合浦(广东),然后进入浪泊(河北省仙山)地区。 征王和诸位将领从麋冷发兵到浪泊打击敌人。在那里,我军和侵略军进行了一场激战。征王的军队战斗得非常勇敢,但因力量比较薄弱,所以遭到失败,被迫退回锦溪(永富省安乐县)。马援率兵尾追。经过将近一年的英勇抵抗,因我军力量弱小,终于失败。二征夫人回到喝门投喝江自尽。(公元43年5月,根据民间传说,二征夫人于阴历二月六日殉难。自古以来,每年二月六日,我国人民都组织集会祭祀二位伟大的民族女英维,以示纪念。)至此,由二征夫人领导的抗战基本上己失败。但是在很多地方,人民和起义军仍继续抗击敌人。都羊将军仍活动在九真地区。 根据传说:圣天夫人在上游一带(越北地区)抵抗敌军。八难夫人率军凭险扼守山隘。黎真夫人堵塞河道,打击敌人的水军。我军力量虽然弱小,但战斗却非常勇敢。之后不久,黎真、圣天、八难夫人答都跟随二征夫人自尽。 公元43年11月,马援通过凿口(宁平省安模)向九真进军以镇压义军。当地的首领和九真人民继续英勇战斗。马援残杀了成百名首领和上千名义军。三百多名首领被俘,流放到了零陵,(湖南省)。我国又丧失了独立。 ——因为伏波将军马援留下不少中国发配的犯人和士卒驻守越国,所以有将中国人称为“马留人”的说法。 越南一方面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基本上维持稳定的上供,虽然中央帝权的兴衰更替使得两方关系偶有变化。汉朝衰败之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对南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大家玩三国的游戏可以接触到彼时的越南,无论是三国志系列还是三国群英转系列。越南另一方面也受到先进、强大、丰富的汉文化的哺乳,使得越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工商业等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直到唐朝末年,一场白滕河之役,越南吴权打败中国,总算使越南达成独立愿望。 然而,越南的政治并未随着独立而稳定,尤其是在吴权死后,国家立即陷入混乱局面,直到1009年开始,越南先后出现三个大王朝——李朝、陈朝与后黎朝。在此三大王朝经营下的越南,总算维持了700余年的长治久安局面,期间虽曾遭蒙古大军和明朝入侵,但皆被击退,也因此造就不少名垂青史的越南民族英雄。继三大王朝之后的阮朝,曾借助外力泰国和法国完成再统一大业,却也因此引起外人的觊觎。 三、近现代史 插一句:越南无论如何自吹牛X,但是一个令他们尴尬的现实是他们的历史总是离不开“中国”这个字眼,如果在他们的历史书中将这个字眼删除的话,越南历史就成了一盘沙子,看不出任何有机的联系。 越南人与西方的接触,最早始于1516年的葡萄牙探险家,随后又有荷兰与英国企图打开通商之路,但均未成功。而曾出兵支援阮朝的法国,因要求传教与通商被拒,乃决意以武力侵越。积弱成疾沉疴已深的老大帝国自顾不暇,无力响应越南的求救来帮助应对新权贵的入侵,纵使有爱国老将冯子材将军率领黑旗军在镇南关(——现称睦南关,在广西省凭祥市)打败法国侵略者,满清政府仍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此次大败促使法国内阁总理引咎辞职,法国报纸称“不胜而胜”,自然对应的中国“不败而败”了)1885年,越南终于沦为法国殖民地,越南人民反抗殖民地运动也从此展开。1930年,胡志明在共产国际组织协助下,于香港创立越南共产党,1941年又在中国南部创建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展开游击战。 1945年法军被日本解除武装,越南保大皇帝宣布独立,但实权则握在日本占领军手中,同年8月日本投降,越盟发动总起义,保大皇逊位,胡志明再度宣布越南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负责解除越南南方日军武装的英国,竟支持法国卷土重来,于是爆发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最后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败北,法军自越南全面撤退。 重点讲讲奠边府战役,奠边府战役是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抗法战争中取得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的战役。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军在中国人民的支援下,向奠边府发动猛烈攻击。5月7日,解放奠边府地区,全歼守敌16000多人,活捉法军司令官戴卡斯特利。此役是越军在中国顾问团的谋划下,首次进行的阵地攻坚战。奠边府的胜利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具有重要意义。顾问团的四位团长:梅嘉生、邓逸凡、罗贵波、韦国清。由于韦国清的一系列电报和中央军委的复电,中国军事顾问们后来回顾历史的时候,倾向于认为韦国清在改变奠边府作战方案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越军干部们则认为,武元甲在这件事上肯定有首倡之功,居功至伟。但他们对中国军事顾问团方面的电报是不知情的。事过半个世纪之后,随着历史档案逐一解密,当事人回忆录纷纷问世,对此综合研究,可以看出,1954年1月20前后,在奠边府前线越方一侧,武元甲和韦国清的决心都在变化,几乎同时作出了判断:应该改变最初动议,改“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 在中越双方的齐心协力下,越南人民军创造性地将大炮拆散运上法军认为不可能的高山进行炮击,,彻底瓦解法军士气。在这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中方顾问团的谋略和指挥作战水平给越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内瓦协议将越南临时分为南北,以北纬17度为分界线,北方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控制,南方则是以吴庭艳为总统的越南共和国。 越南分为南北之后,北越的共产党潜入南方进行宣传及游击战,导致美国派兵干涉,引起第二次越南战争(1965-1975),也就是历史上闻名的越战,此次战争中方派遣战略家、军事家、革命家陈赓大将为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并派遣大量“工兵”援助。整师建制的越军换装崭新的中方装备,最新的军用雷达、枪械等军用物质无偿援助。中国扣下自己的口粮,大量供给越南,中越后来交恶的时候,越军工事上的沙袋上都印着“中国大米”的红字!据事后统计,中方援越物质折合400亿美元!在中国、苏联的大力支持下,美国投鼠忌器,自缚手脚,最终无法将空中的巨大优势转化为地面优势和全面优势。在国内强大的压力下,双方大量伤亡的事实面前,从1968年开始,美国国内反战口号四起,迫使美国和北越进行初步和平谈判,后认定这南北战争乃越南本国的家务事,于是双方在1973年签订停战协定,美军自越南撤军。1975年南越政府垮台,北越共产党全面解放越南。1976年7月2日南北越正式统一,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定都河内。统一后的越南,一方面调养生息,另一方面却遭受美国禁运的经济制裁,越南几乎封锁在自己的理想国里,结果导致经济破败,人民一贫如洗。 中苏交恶后,适逢越南新一代领导人黎笋上台,在强大的苏联和彼时仍显弱小的中国之间,越南领导人选择了全面倒向苏联老大哥的怀抱。并在苏联支持下,不断挑起边境冲突,终于在1978年爆发了中越边境战争,在长达10年的战争中,虽然有苏联的支持,但是随着老大哥的日益衰落最终土崩瓦解,而中国将朝战后囤积了20年将近报废而未处理的炮弹全部倾泻在了领土面积比中国云南省还小的弹丸小国上。基本上到后来中方是各大军区各师轮流上阵将越南当作练兵场的情况下,越南的人民和国内经济陷入了可怕的战争泥沼之中,最后无奈言和。——据传黎笋同志(当然还叫同志,党内都叫同志,同志加兄弟!)战后视察谅山,看满山遍地弹坑,满面铁青,一言未发。 1987年,为顺应世界潮流,越南门户大开,改善与自由世界的关系,而中国台湾与越南则在1992年正式通航。如今,台商已跃居越南外商投资首位,观光客亦络绎于途。1993年2月美国正式对越南解除禁运,1994年美越宣布恢复邦交,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解脱美国对越南经济制裁的枷锁,越南,已成为各国互相较劲的经济舞台。 中越顺利恢复关系之后,中国逐步加大在越投资,随着边境谈判的结束,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已经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资来向——具体的谈判和仍存纠纷参照前面愚作已有,略过。据传台湾同胞最牛:在越招聘时,直接问到“会不会国语,不会国语的不招”。参考文献: 越南1977年出版的《越南历史》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首次被黑2011年6月3日报道:国内多家地方政府网站遭黑客攻击,被入侵网站标有“越南黑客是第一”,“越南人民愿意牺牲来保护海洋,天空和国家”等挑衅言论。 6月2日,有网友向站长之家反映其所在地政府网站遭遇疑似越南黑客的攻击,据了解,该黑客自称“ - Cubi11”,他在入侵我国地方政府网站后,还在网站中发表留言,叫嚣“越南黑客是第一”,“越南人民愿意牺牲来保护海洋,天空和国家”。 南海领土争端引发越南和中国黑客展开网络大战。两国黑客互相改写对方网站,并在网站上互插上本国国旗。各界担心,南海所发生的小规模对抗不仅已煽动各国民族主义势力高涨,而且有可能演变成军事冲突。越南扬言打到北京,中国海军整装待发!越南《半岛国防》杂志发表评论,越南陆军副总参谋长阮哈一在上周接受《半岛国防》专访时表示:越南的军事现代化程度已经超过中国,再也不是70年代的水平,如果中国还在南海“侵占越南岛屿”,那么越南很可能忍无可忍,先发制人打击中国。 阮哈一同时表示,“越南对中国没有恶意,但越南有采取一切行动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越南输掉70年代的中越战争一直是越南军人的心里阴影,现在重来的话,我们的陆军完全可以打到北京去。” 越南政府27日表示,“三艘中国巡逻艇在南海骚扰一艘越南探油船,不但破坏探油船上的设备,还警告它侵犯了中国海域。”另外,越南要求中方“自我克制,不要一再做出侵犯越南主权的行为,并要求赔偿越南探油船的损失”。 作战团队中国红客联盟6月4日-6月5日反击越南战绩公布 本次反击越南网站:共约1000站点以上,其中红客联盟攻陷站点数在300以上。 红盟作战3厅(新手组),攻击越南最大搜索引擎,导致该站点长达十二小时无法正常访问。 攻击暂且停止,静观其变。 反击口号:反击越南,中国的尊严你们伤不起! 网站遭越南黑客入侵后截图 该网友还向站长之家表示,据他的了解,国内还有多家政府网站也遭到越南黑客入侵,疑似一大批越南黑客正向中国网站发起攻击。 6月8日,网上有消息称越南外交部网站被“黑”。当天下午3点许登陆了越南外交部的官方网站,发现该网确实遭到不明身份黑客的攻击,网站首页所有连接均失效,且有五星红旗的图案被放在醒目位置。 据记者观察,自称来自盐城的黑客在越南外交部网站首页上留下了署名“3King”与“小枫”。目前该网站正中央贴着一面五星红旗,网页的左侧及子链接均写有“南沙群岛是中国的!”等字样。网页下方分别用中英文写着“南沙群岛是中国的!过去是 现在是 将来也是!”。与此同时,网站内还在不停地播放着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截止记者在北京时间6月8日下午4时发稿时,越南外交部的网站仍处于被“黑”状态,没有恢复正常的迹象。 在中国与部分国家发生争议事件时,外国政府网站遭到疑似黑客袭击的事件并不少见。在2010年8月,菲律宾政府网站就遭到疑似中国黑客的攻击,当时该网站内被挂上中国国旗,背景音乐也换成了中国国歌,自称“黑客”的人还要求菲政府就劫持人质事件道歉。同年10月,日本岛根县政府网站也遭到疑似黑客袭击,网站主页上写有攻击日本的中文红色标语。 越南方面表示,下午八点开始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不明身份黑客攻击,导致越南搜索服务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故障。 目前越南方面正在紧急修复 越南称,虽然经过越南技术工程师与不明身份的黑客斗争,越南的搜索服务还是无法修复 、越南人民都急坏了、越南技术人员从现象分析,这次大规模的攻击应该是有人有组织并精心策划的、初步怀疑是中国的红客联盟、具体事件目前正在调查中。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亚洲安全的维护者》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活跃在世界大舞台,它们连接着经济,沟通着政治,更将社会生活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国际组织快速扩张,它们不仅数量上数以万计,而且覆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环境、安全、贫穷、人口、妇女儿童等等众多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领域,已成为左右世界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就是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0-02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概况

上海合作组织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已经由一个空壳发展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力量。上合组织是迄今唯一在我国境内成立、以我国城市命名、并且总部设在我国境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地点在我国的上海。作为亚洲安全与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新形式之一,它的前身是由中国发起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覆盖的领土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一,并且拥有数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大型油田[1],互信的建立和多种形式合作的加强是中国在创造和维持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集中力量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上的努力[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旨在加强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会员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承诺;坚持认为,所有成员国都是平等的,协商解决一切问题;奉行不结盟和开放性原则和不针对第三方;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2007年8月,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洲安全

1.亚洲安全问题

亚洲现在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和争端,朝鲜核问题一直在升温,巴以冲突也没停歇,现在日本和菲律宾针对中国领海的争夺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双方民众的强烈反响,日本与韩国,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争端问题。并且亚洲许多小国主权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受到大国强权的控制,安全问题一度令人担忧。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亚洲保持安全性将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关键作用。美国霸权作为唯一合乎逻辑的行为已经比较清楚,非常自信地挑战着中国,无论是真实的或假想的。另一方面,中国更是精心维护和美国“和平”的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倾向于强调安全方面,中国重视贸易,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可以去碰美国安全的神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主要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没有显示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与美国霸权的竞争。现有的机制主要是经济和贸易关系。虽然有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没有任何权力去处理亚洲安全问题。

共同利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其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上海合作组织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发挥作用。国际组织在上海的利益是不同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它的发展的看法和主张是不完全一样,这是很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问题。问题是,不同的利益和立场需要协调。还应该看到,协调利益是不是把事情做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普通的过程,因为利益的差异,往往伴随着合作开发。

如上所述,这些国家继续保持安全而经济关系的追求,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安全和经济上,这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些国家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可以容纳美国,中国和亚洲,包括他们自己的集体安全机制。

2.上合组织在维护亚洲安全方面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亚洲安全合作,在亚洲保持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相对较弱的政治利益,不仅起到保护作用,也在经济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为成员国寻求共同的福利,并促使大家一起走向好的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成员国首先需要克服和带给对方神经疼痛,以及在打击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合作,消除安全威胁,减少了其他安全威胁以拓展空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这种合作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挖掘自身潜力,帮助这些国家在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上合组织的结构、合作形式与深度的扩展,该组织在中亚乃至亚洲重要性的加强[3],以及其成员国、观察员国利益的日益上升,都使得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和目标随着各成员国地缘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巩固和扩大。

上海合作组织拥有巨大的经济潜能,这一点是其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深信不疑的。双边贸易、规范化的网络贸易以及其他安排的可能性,能够被相应的合作者代替,如在投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交流、公共投资以及来自地方或私人的用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公共项目的资金等领域的合作[4]。这造成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在这个覆盖东南亚,南亚,甚至整个欧洲,包括共同市场,作为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出口竞争对手,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将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本效益,这将加强在经济和能源布局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代理的能量将加强。

只有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变得强大,才能抵御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袭,亚洲小国能行使自己主权,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自己应得利益。我们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发挥更多层次的作用,不仅在政治经济,也在环境,安全等国际问题上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一个别样进步的亚洲就会出现在世界舞台。

三、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洲的前景和未来

国际社会的虽整体呈现安详平和的气氛,但内部存在着巨大危机,也是凶险万分,上海合作组织,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各成员国乃至全世界思考。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最初没有实质的空壳,在亚洲发展到一个新的安全合作形式。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内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与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潜力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大的国家或地区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5]。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的,年轻的国际组织,有很多地方很不成熟,不完善,但有活力,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组织[6]。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要数多边主义概念在亚洲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新模式,并注意上合组织的发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前景。这些问题不是哪个会员国,即使是最大的国家,就可以独立解决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承担共同安全的义务,并开展打击恐怖主义更有效的联合行动,同安全威胁做斗争仍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总之,国际组织在亚洲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形成,并且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所有的一切都有保障,可以顺畅发展的时候,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的解决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马振岗.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普京.上海合作组织将促进中亚的和平与稳定[C]//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胡锦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Z].2003.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5]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多边主义的论文参考文献

《亚洲安全的维护者》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活跃在世界大舞台,它们连接着经济,沟通着政治,更将社会生活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国际组织快速扩张,它们不仅数量上数以万计,而且覆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环境、安全、贫穷、人口、妇女儿童等等众多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领域,已成为左右世界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就是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0-02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概况

上海合作组织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已经由一个空壳发展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力量。上合组织是迄今唯一在我国境内成立、以我国城市命名、并且总部设在我国境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地点在我国的上海。作为亚洲安全与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新形式之一,它的前身是由中国发起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覆盖的领土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一,并且拥有数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大型油田[1],互信的建立和多种形式合作的加强是中国在创造和维持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集中力量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上的努力[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旨在加强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会员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承诺;坚持认为,所有成员国都是平等的,协商解决一切问题;奉行不结盟和开放性原则和不针对第三方;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2007年8月,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洲安全

1.亚洲安全问题

亚洲现在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和争端,朝鲜核问题一直在升温,巴以冲突也没停歇,现在日本和菲律宾针对中国领海的争夺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双方民众的强烈反响,日本与韩国,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争端问题。并且亚洲许多小国主权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受到大国强权的控制,安全问题一度令人担忧。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亚洲保持安全性将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关键作用。美国霸权作为唯一合乎逻辑的行为已经比较清楚,非常自信地挑战着中国,无论是真实的或假想的。另一方面,中国更是精心维护和美国“和平”的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倾向于强调安全方面,中国重视贸易,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可以去碰美国安全的神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主要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没有显示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与美国霸权的竞争。现有的机制主要是经济和贸易关系。虽然有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没有任何权力去处理亚洲安全问题。

共同利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其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上海合作组织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发挥作用。国际组织在上海的利益是不同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它的发展的看法和主张是不完全一样,这是很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问题。问题是,不同的利益和立场需要协调。还应该看到,协调利益是不是把事情做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普通的过程,因为利益的差异,往往伴随着合作开发。

如上所述,这些国家继续保持安全而经济关系的追求,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安全和经济上,这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些国家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可以容纳美国,中国和亚洲,包括他们自己的集体安全机制。

2.上合组织在维护亚洲安全方面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亚洲安全合作,在亚洲保持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相对较弱的政治利益,不仅起到保护作用,也在经济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为成员国寻求共同的福利,并促使大家一起走向好的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成员国首先需要克服和带给对方神经疼痛,以及在打击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合作,消除安全威胁,减少了其他安全威胁以拓展空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这种合作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挖掘自身潜力,帮助这些国家在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上合组织的结构、合作形式与深度的扩展,该组织在中亚乃至亚洲重要性的加强[3],以及其成员国、观察员国利益的日益上升,都使得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和目标随着各成员国地缘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巩固和扩大。

上海合作组织拥有巨大的经济潜能,这一点是其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深信不疑的。双边贸易、规范化的网络贸易以及其他安排的可能性,能够被相应的合作者代替,如在投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交流、公共投资以及来自地方或私人的用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公共项目的资金等领域的合作[4]。这造成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在这个覆盖东南亚,南亚,甚至整个欧洲,包括共同市场,作为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出口竞争对手,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将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本效益,这将加强在经济和能源布局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代理的能量将加强。

只有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变得强大,才能抵御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袭,亚洲小国能行使自己主权,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自己应得利益。我们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发挥更多层次的作用,不仅在政治经济,也在环境,安全等国际问题上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一个别样进步的亚洲就会出现在世界舞台。

三、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洲的前景和未来

国际社会的虽整体呈现安详平和的气氛,但内部存在着巨大危机,也是凶险万分,上海合作组织,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各成员国乃至全世界思考。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最初没有实质的空壳,在亚洲发展到一个新的安全合作形式。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内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与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潜力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大的国家或地区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5]。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的,年轻的国际组织,有很多地方很不成熟,不完善,但有活力,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组织[6]。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要数多边主义概念在亚洲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新模式,并注意上合组织的发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前景。这些问题不是哪个会员国,即使是最大的国家,就可以独立解决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承担共同安全的义务,并开展打击恐怖主义更有效的联合行动,同安全威胁做斗争仍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总之,国际组织在亚洲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形成,并且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所有的一切都有保障,可以顺畅发展的时候,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的解决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马振岗.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普京.上海合作组织将促进中亚的和平与稳定[C]//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胡锦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Z].2003.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5]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熟悉当前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关键词:国际形势 、外交政策一、当今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1、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2、正确看待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我们要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教组织的巨大社会危害,擦亮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在这些斗争中,人民群众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充分体现。3、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二、我国现行外交政策。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同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增进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始终坚定不移的推进睦邻友好政策,与周边国家一到促进地区和平和稳定。主张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不论强弱,不分种族,平等的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全球多极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蓬勃发展。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2、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a、全球化中的中国领事地位提高;b、民意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外交;c、中国外交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d、中国外交比以前更加法制化了。三、当今国际形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目标是全力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做好外事工作,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多极化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明显,中国同样也处在这个大潮之中,要想发展,必须顺应潮流,与世界同步,所以提高外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按照十七大确立的外交战略,树立了外交为民的思想,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扩展外交领域,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主张多边主义,明确外交工作的目标,维护我国和各国共同利益,深化了我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 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汉和防务评论》《安全与国防》

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3亿人口、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与我国相接壤的从国家安全环境来看,过去传统的安全是指国土安全、国防安全、军事安全这种纯军事领域。现在讲国家安全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外交、资源、科技等领域的“大安全观”、“大国防观”。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家安全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地缘战略安全的挑战。从地缘上看,中国位于亚太的中心,是一个拥有5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特殊的文化体系,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周边大国:北有俄罗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东有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有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有东盟(与我国关系友好)。从表面上看,美国与我国相距遥远,但从地缘角度来看,它也仅仅是与我国隔洋相望的邻国。近些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及美国的关系改善得都较快。中俄关系一直较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贸关系近几年也发展得很快(去年两国贸易额已突破200亿美元);中美关系虽然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变成了竞争对手关系(小布什上台后),“911”事件后,中美两国的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反对世界恐怖主义方面又成了反恐伙伴<,当前美中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和最稳定的时期;中日关系目前虽然已降到历史的低点,但还没有发展到冲突和严重对立的地步,尤其在经济上,中日贸易额仍然是较高的(据有关材料统计,到日前为止,中欧贸易额占第一位,中美贸易额仍位居第二,中日贸易额已退居第三);中印关系也在逐步改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升温,东盟各国正努力搭乘中国经济高速行驶的列车,带动各自经济的发展。这些情况无疑表明,中国当前的周边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我们决不能高枕无忧,要看到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崛起,美国与周边国家都各有担忧之处,“中国威胁论”始终是一些国家不愿放弃的口头禅。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因某些突发事件或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关节点上,出现某些周边大国联合制华的可能性。二是国土安全领域的挑战。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周边陆海邻国有多个,由于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我国与不少邻国存在着领土、领海划界方面的争端和分歧。目前包括中日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大陆架划分争端,与东盟一些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有关南海主权的争端,中印边界争端等。虽然目前周边各国都在积极谋求与我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愿意以合作的姿态和平解决这些分歧,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国际背景下,一些国家有挑起争端的可能性。当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也都存在国家统一问题,如英国有北爱尔兰问题,法国有科西嘉半岛问题,俄罗斯有车臣问题,日本有“北方四岛”问题等等,但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及台湾问题复杂,其复杂性在于:历史上台湾被外族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地理上,台湾是一座孤岛,孤悬海外,与大陆被台湾海峡阻隔,交通不便;经济上,台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加上美日的投资,使台湾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远高于大陆;政治和军事上,台湾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台海地区始终是亚洲的热点地区之一,最主要的是国际上的美国背景。三是经济安全领域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活力,但也面临着新一轮严峻挑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方而看准了我国的巨大市场,纷纷要和我们做生意;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他们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冲击我国的市场,并千方百计设置各种障碍和贸易壁垒来遏制我们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要拓展国际市场和资金、技术的难度将会增大。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度也在不断增强。如水泥、石油、木材、粮食、铁矿石等。四是军事安全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大国军费开支增加引起的新一轮军备竞争。<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各国主要是军事大国加强军备的步伐在加快。2003年美国实际由国防部支配的防务开支已高达4017亿美元;俄罗斯受美国军备政策的刺激,2003年军费开支已超过100亿美元,较上年明显增多;法国2003年的军费开支增至310亿欧元;日本的军费开支近些年来一直不低于500亿美元。第二,核军备竞赛带来的挑战。自1998年印巴两国完成核实验以来,世界上的核大国已增加到7个美、英、法、俄、中、印、巴。此外,中国周边还集中了主要的“核门槛”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伊朗等。据媒体透露,日本拥有制造几千枚核弹的裂变材料,组装核武器只是时间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搞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朝鲜实际上已具有核能力,美国更直接说朝鲜已有8枚核弹。受其影响,日、韩主张突破“核门槛”的势力也明显抬头。美国正式退除《反导条约》,加快研制、部署步伐,这对刺激大国核军备竞赛影响甚大。第三,高科技军备竞赛带来的挑战。近些年来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突出了现代高科技军备的威力,也突出了“数字差距”对国家军事实力优劣强弱的影响。美国的“数字化部队”的优势已引起了包括俄、欧在内的各军事大国的忧虑。因而各国普遍加大了高科技军备的投入。美国致力于提升远程投送、超视距精确打击以及太空战的能力,不断推出新型战机、舰艇和其他军事装备;俄罗斯为应对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大力加强核军备,计划在2010年前再部署>2-3艘新型核潜艇,对战略轰炸机进行现代化改装,积极组建航天军,开发天基反卫星系统,加强太空战能力;法国2003<财年购置新军事装备的费用较上年增长了11%,今后5年法国用于购置军事装备的资金估计将近千亿美元;英国准备斥资数百亿美元,着手再建造几艘新型航空母舰。第四,中国周边国家军备竞赛加剧带来的挑战。中国周边军事大国包括美、俄,日、印、朝、越等国已成为当前军备竞赛的重灾区,东南亚各国已动用数十亿美元更新海、空军装备;印度计划依托美、俄、法等国继续提高军备水平,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优势;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也在加紧推进军事现代化。当前,中国周边国家军备竞赛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美国背景加重;二是核军备竞赛阴云不散;三是水下竞争越演越烈。

中国多边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浅论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贸易策略的影响摘要:近十几年来,全球贸易量取得了惊人的跨越式增长,而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日趋尖锐。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的贸易和投资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战略性资源,却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贸易扩张、资金积累和工业化又实际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效应对贸易的“挤压”性制约日益上升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引入环境变量,促进贸易策略的可持续性便成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关键词:国际贸易 贸易环境 贸易策略一、贸易的环境效应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用,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利。以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却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术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环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贸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发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盲目出口更极易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背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此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今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环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易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1、生物资源破坏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2、矿产资源损耗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不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隐患。(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率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境问题。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3、废弃物转移进口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中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相当严重,2006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进口总量的、和。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中国出口有毒废弃物吨,价值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电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此外,有些外国企业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禁止使用的产品及技术和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通过投资方式转移进口至中国,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隐蔽方式,同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2] 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 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贸易类投资是我国吸引国外投资结构中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用于以进出口为目标贸易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外销,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该领域吸纳的外资量近年来不断呈快速增长之势。着眼于国内现实,在今后的贸易类引资过程中,我国应将环境要素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严把引资关口,鼓励引导外资投入到有利于环境效益提升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中,如清洁能源、交通、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林业、绿色包装等,大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更加关注环境与外资的协调,更加着力提高外资使用的环境效益,、促使我国贸易类引资向内涵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3] 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据经济预测,2010年全球环境贸易将达6000-10000亿美元。面对这一趋势和现今我国环境贸易现状,若有重点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环境产业,建立环境贸易基地,则可以创造成果,积累经验,辐射国内外,从战略上推动环境贸易发展的大局。鉴于各类经济开发区日益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生产企业大量聚集的现实,政府应积极加快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程,推动环境贸易示范区建设。要建立开发区贸易条例法规,制定绿色-有机产品贸易管理法,全面推广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消限制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可持续型贸易企业落户并给予特殊优惠,如退税扶持、保证优先进出口经营权、为出口信贷和产品认证设立“绿色通道”等;要建立贸易与环境信息反馈中心和数据库,收集、跟踪国际及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相关有影响的环境措施,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对区内环保体系进行研究评议,逐步形成开发区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合理化、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有偿化的良性机制,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经营的可持续之路。(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我国既要适应绿色条款,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也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相关国际规范、借环境之名搞事实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坚持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任意性歧视手段,绿色壁垒应遵循客观理性化原则和实施路径。[5]这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现有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客观认识环境标准及其应有的补偿机制,更好的促进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熟悉当前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关键词:国际形势 、外交政策一、当今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1、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2、正确看待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我们要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教组织的巨大社会危害,擦亮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在这些斗争中,人民群众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充分体现。3、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二、我国现行外交政策。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同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增进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始终坚定不移的推进睦邻友好政策,与周边国家一到促进地区和平和稳定。主张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不论强弱,不分种族,平等的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全球多极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蓬勃发展。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2、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a、全球化中的中国领事地位提高;b、民意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外交;c、中国外交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d、中国外交比以前更加法制化了。三、当今国际形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目标是全力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做好外事工作,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多极化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明显,中国同样也处在这个大潮之中,要想发展,必须顺应潮流,与世界同步,所以提高外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按照十七大确立的外交战略,树立了外交为民的思想,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扩展外交领域,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主张多边主义,明确外交工作的目标,维护我国和各国共同利益,深化了我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 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汉和防务评论》《安全与国防》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践行多边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及意义[内容提要] 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内容,它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合法性、双重性、隐蔽性和灵活性、争议性等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一类贸易限制性措施。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关 键 词] 技术贸易 壁垒 出口贸易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技术壁垒的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技术性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即国家对本国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形成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广义技术壁垒是指所有的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除了含有WTO/TBT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WTO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还涉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繁琐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的包装、标签和标识的规定、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和其它外观要求、计量单位制、物品编码标志系统、实施动植物检疫的法律、规定、程序等、环境和生态要求、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他 TBT措施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究其根源,首先是由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环境和贸易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战后50年多年来,国际贸易逐渐呈现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享受国际贸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人们已经认识到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如加剧了资源的开采、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扩大了有害物质和病菌的传播范围等。因此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对国际贸易加以必要的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其次,在GATT/WTO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已大幅削减,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被取消,TBT措施由于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内涵上的合理性,在运用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严重、深远的,这是因为贸易技术壁垒较之其它壁垒而言,具有它独有的特性:1、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2、隐蔽性和灵活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那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性。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的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3、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4、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 ,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5、双重性。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6、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纯毛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国与国之间较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构筑我国技术贸易保护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与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降低,进出口数量配额、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有8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使用技术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60%。譬如,日本设置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检验检疫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农产品出口。今年以来,日本通过改制、修法、强检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通过技术壁垒限制我农产品对日出口意图十分明显。受其影响,2002年我对日出口农产品57亿美元,增幅为零,占比从2001年的35%下降至32%;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0.2%。据初步统计,目前日方采取的上述措施,已经影响我2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我对日农产品出口的40%。此外,欧盟禁止进口我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至今尚未完全解禁,匈牙利、俄罗斯、沙特、日本、墨西哥、阿联酋也纷纷效仿,对中国大陆的禽肉和蜂蜜实施技术限制;美国以反恐为名,将于今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注册通报制度;俄罗斯从今年开始对肉类产品实行进口配额管理,等等。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能否以核心技术专利为依托,建立起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经济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构建与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十分必要 第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出口的主要因素。目前,技术性壁垒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我国出口面临的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影响的出口额仅占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已经占到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涉及农产品、纺织品、玩具和机电产品等不同的领域,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我国对技术性贸易保护认识不够全面、准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比较模糊,有时笼统地把贸易对象基于正当理由拒绝我国商品的出口都称之为技术壁垒。《TBT协议》(WTO/TBT)明确规定一国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人类安全与健康、动植物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行为等方面的正当原因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我们反对的是违反规则和原则的不正当行为。我国农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包装材料用木材易发生有病虫卵等原因而被贸易对象国拒绝入境等事件的发生,就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贸易壁垒。相反,应当看到并利用此类压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第三,技术标准滞后,信息不灵,技术法规有待完善。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标准时效性差,标准修订和复审周期长,有些行业或产品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标准,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几乎都是空白;有关合格程序规定基本上受官方控制,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机制。我国对国际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主要贸易对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出口贸易中时常出现盲目性、进而陷入被动局面。在产品标准方面,我国的许多标准严重低于国际标准,或者是与国际标准协调性差。更大的问题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协调、统一的技术法规体系。 第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出口产品遇到问题时,常常是各部门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贻误时机。现有的做法既不能向国内企业提供国外的最新信息,又不能向国外提供我国的有关法规,经常被指责为缺乏“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原则”,从而给自己造成被动。 构建与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的建议 第一,构建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统一协调机制。要整体考虑,按照我国产业发展和WTO协议的规定,建立起一种能保证各执法机构通力合作、高效运转的机制。利用WTO/TBT协议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议》的有利条款,为我国的出口创汇服务。对于国外的歧视性技术贸易措施,要加大谈判和磋商的力度,可以配合各种报复和反报复行动,营造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应付一些突发性事件。加快通报咨询网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关于WTO/TBT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国际技术性法规以及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动态信息。 第二,参考国际规范,构建自己的TBT体系。为了保护国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利益,在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内环境法则和标准的同时,应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构建我国的TBT体系。在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诸方面制订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对国外相关技术产品有一定针对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关法律、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于国门之外。首先政府应加快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国际制度,并与其保持一致,在原有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其次,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构筑我国的绿色壁垒。再次,强化检验检疫制度。对冲击国内市场的进口商品,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加贴安全标志等。 第三,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认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国商品成功跨出国门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国的认证制度很不健全,保护国内市场的TBT体系远未建立起来。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中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在我国,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不少是在用户要求下被动申请认证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进行认证,制约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因此,我们应广泛深入宣传、大力推广ISO、IEC等一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认证覆盖面,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为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取得“通行证”。同时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签订认证协议,实行相互认证,节省产品在重复认证中的巨额花费,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目前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很多都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者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这些标准充分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率看,美国80%,法国70%,英国50%。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活动中还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权、发言权和主办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占领国际贸易技术制高点。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跟着采用他们已经制定的一些标准,而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使国际标准能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特别是争取把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文化、传统工艺品、名品等纳入国际标准,以扩大我国的影响。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专门人才。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知识知之甚少,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急待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我国的技术法规及标准,努力使它们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甚至逐渐使它们成为国际公认标准和惯例。要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熟悉WTO/TBT协议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二、TBT对我国贸易的影响1、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第一位,然而机电产品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2年就有80亿美元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到1998年达200亿美元。比如美国要求出口到该国的一般电子、电器产品均要符合FCC或UL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如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话,一律不准许进口。而欧盟则规定欧盟国家以外的工业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严重的制约。2000年7月开始,欧盟国家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国。据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欧盟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纺织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不断被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拒绝。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和玩具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就连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制度不断增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高,造成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望尘莫及。如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 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2) 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 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明显滞后,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我国不少商品由于不达标而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的根本原因。3、除产品本身技术壁垒外,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有新的增长趋势,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例如,美国对进口的水产品、果汁、蔬菜生产过程实施HACCP计划,该计划是一个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要求进口蔬菜水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的卫生等进行安全防卫管理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时下国际上正实施的环境标志和ISO14000认证等,不仅涉及产品本身,而且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也提出要求。1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安装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这使得我国冻龙虾出口额有1995年的万美元减少到1997年的万美元,冻蟹虾同期由万美元减少的万美元。在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上,许多国家也作了严格的限制。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现在许多国家都规定我国出口的产品必须出具非木质包装证明,有些出口产品还必须加贴环境标志。4、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检验时间的延长也往往使商品丧失了最佳的销售时机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标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而且不同的国家对于进口本国的商品实行不同的技术标准,为了使得出口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复杂的标准,生产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比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工序是挑选异色粒,而这种挑选异色粒的设备只有日本生产。因此,我国的生产厂家就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采购这种设备,用来加工生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四、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1、大力提高出口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走“科技兴贸”之路质量的优劣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和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达到国际上许多认证而更加努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强,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越少。因此,对于落后的技术要毫不留情地抛弃,对很快就要落伍的技术和设备也应该尽快淘汰,迅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在提高产品质量时,许多企业往往考虑到资金的问题,因为产品的质量是和成本息息相关的,有些企业因为较高的成本而不愿花费暂时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长远利益上看,其实企业即使暂时花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引进或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虽然暂时要耗费一些成本,可是从长远的利益上看是值得的。一旦产品的质量有了提高,出口所受的限制就相应减小,企业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2、积极进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统一制订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一旦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就取得了多边的认可,就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要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积极收集相关产品的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条码技术,使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和认证制度,把企业出口的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这样就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具备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3、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单纯利用技术引进的手段往往难以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通常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这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有利的促进了技术贸易壁垒的跨越,如我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我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所以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4、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的WT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只有企业搜集的信息充分,才可以积极调整生产,不致使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影响产品出口。浙江宁波新海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1998年就通过有关渠道获悉欧盟正酝酿CR法规,公司即以技术创新积极应对,1999年成立了浙大新海电气研发中心,第二年就成功研制出5款符合CR法规的打火机,其中两款将在欧盟取得专利证书,成功地打破了欧盟的技术壁垒。所以国内的企业都应该掌握国际上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积极研究对策,才能保证产品打入国际市场。5、充分利用《TBT协议》有关条款,保护民族工业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未雨稠缪。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 贸易技术壁垒课题组.美国、日本及欧盟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情况,国际贸易,1999,(6)[2] 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当代国际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1,(5)[3] 夏友富. 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4]齐俊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实行状况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2,(2)[5]陈善新. 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国际贸易问题,2000,(9)[6]宋宇.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3,(3)[7]陈淑梅.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对我国的启示,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8]刘晔.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经贸论坛,2003,(1)[9]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状况,[10]运用标准保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思考, [11]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亚洲安全的维护者》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活跃在世界大舞台,它们连接着经济,沟通着政治,更将社会生活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国际组织快速扩张,它们不仅数量上数以万计,而且覆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环境、安全、贫穷、人口、妇女儿童等等众多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领域,已成为左右世界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就是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0-02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概况

上海合作组织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已经由一个空壳发展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力量。上合组织是迄今唯一在我国境内成立、以我国城市命名、并且总部设在我国境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地点在我国的上海。作为亚洲安全与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新形式之一,它的前身是由中国发起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覆盖的领土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一,并且拥有数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大型油田[1],互信的建立和多种形式合作的加强是中国在创造和维持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集中力量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上的努力[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旨在加强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会员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承诺;坚持认为,所有成员国都是平等的,协商解决一切问题;奉行不结盟和开放性原则和不针对第三方;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2007年8月,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洲安全

1.亚洲安全问题

亚洲现在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和争端,朝鲜核问题一直在升温,巴以冲突也没停歇,现在日本和菲律宾针对中国领海的争夺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双方民众的强烈反响,日本与韩国,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争端问题。并且亚洲许多小国主权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受到大国强权的控制,安全问题一度令人担忧。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亚洲保持安全性将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关键作用。美国霸权作为唯一合乎逻辑的行为已经比较清楚,非常自信地挑战着中国,无论是真实的或假想的。另一方面,中国更是精心维护和美国“和平”的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倾向于强调安全方面,中国重视贸易,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可以去碰美国安全的神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主要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没有显示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与美国霸权的竞争。现有的机制主要是经济和贸易关系。虽然有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没有任何权力去处理亚洲安全问题。

共同利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其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上海合作组织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发挥作用。国际组织在上海的利益是不同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它的发展的看法和主张是不完全一样,这是很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问题。问题是,不同的利益和立场需要协调。还应该看到,协调利益是不是把事情做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普通的过程,因为利益的差异,往往伴随着合作开发。

如上所述,这些国家继续保持安全而经济关系的追求,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安全和经济上,这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些国家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可以容纳美国,中国和亚洲,包括他们自己的集体安全机制。

2.上合组织在维护亚洲安全方面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亚洲安全合作,在亚洲保持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相对较弱的政治利益,不仅起到保护作用,也在经济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为成员国寻求共同的福利,并促使大家一起走向好的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成员国首先需要克服和带给对方神经疼痛,以及在打击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合作,消除安全威胁,减少了其他安全威胁以拓展空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这种合作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挖掘自身潜力,帮助这些国家在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上合组织的结构、合作形式与深度的扩展,该组织在中亚乃至亚洲重要性的加强[3],以及其成员国、观察员国利益的日益上升,都使得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和目标随着各成员国地缘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巩固和扩大。

上海合作组织拥有巨大的经济潜能,这一点是其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深信不疑的。双边贸易、规范化的网络贸易以及其他安排的可能性,能够被相应的合作者代替,如在投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交流、公共投资以及来自地方或私人的用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公共项目的资金等领域的合作[4]。这造成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在这个覆盖东南亚,南亚,甚至整个欧洲,包括共同市场,作为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出口竞争对手,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将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本效益,这将加强在经济和能源布局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代理的能量将加强。

只有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变得强大,才能抵御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袭,亚洲小国能行使自己主权,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自己应得利益。我们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发挥更多层次的作用,不仅在政治经济,也在环境,安全等国际问题上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一个别样进步的亚洲就会出现在世界舞台。

三、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洲的前景和未来

国际社会的虽整体呈现安详平和的气氛,但内部存在着巨大危机,也是凶险万分,上海合作组织,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各成员国乃至全世界思考。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最初没有实质的空壳,在亚洲发展到一个新的安全合作形式。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内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与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潜力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大的国家或地区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5]。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的,年轻的国际组织,有很多地方很不成熟,不完善,但有活力,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组织[6]。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要数多边主义概念在亚洲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新模式,并注意上合组织的发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前景。这些问题不是哪个会员国,即使是最大的国家,就可以独立解决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承担共同安全的义务,并开展打击恐怖主义更有效的联合行动,同安全威胁做斗争仍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总之,国际组织在亚洲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形成,并且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所有的一切都有保障,可以顺畅发展的时候,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的解决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马振岗.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普京.上海合作组织将促进中亚的和平与稳定[C]//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胡锦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Z].2003.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5]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多边主义论文文献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希望对你有帮助【关键词】 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变革;科菲•安南;潘基文依照惯例,秘书长由各大洲轮流产生。因而,来自不同洲的秘书长都会带有一种“本洲意识”,并可凭借其对本洲的了解,在本洲事务的解决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德奎利亚尔对中美洲冲突的调解,加利秘书长在中东问题上的作用以及安南秘书长对非洲的“特殊关注”。用安南自己的话说,在他任期的十年中,作为一位来自非洲的秘书长,他“尽力发展和增进非洲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联合国必须更好地应对非洲的需求和期望。这既符合本组织的理想,也是本组织理应对非洲人民做出的贡献”。 非洲和亚洲是联合国最大的两个地区集团,非洲有53个国家,亚洲有54个国家,但非洲和亚洲的情况非常不同。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从非洲的条件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国会员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帮助加强联合国与非洲联盟在维持和平和民族和解方面的合作,帮助非洲建立发展“新伙伴关系”,制定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战略。为此,安南在任期间,设立了非洲专家小组、非洲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提出了《从承诺到成果:推进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实施》等多项专门阐述非洲问题的报告。潘基文是自吴丹之后另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的第一位亚洲秘书长。潘基文时代的联合国对亚洲和中国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机会或挑战?这一问题应该而且已经引起了讨论。 中国一直坚持此次秘书长应该出自亚洲,相信亚洲人有能力当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后,中国表示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的任期内,联合国继续将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也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而潘基文当选后也一再感谢中国对其当选的支持,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中韩关系的良好前景。从目前潘基文的表态以及他的个人立场看,虽然他不会在所有问题上总是站在中国一边,但在诸如大国关系、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改革等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中国的立场会基本一致。潘基文温和的政治立场、东亚文化取向以及对亚洲和中国的了解等都为他与亚洲国家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潘基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更接近中国的习惯,例如他很喜欢使用“和谐”、“协商”、“合作”及“双赢”这类词汇,这些也是中国经常使用的词汇。这种文化上的接近有利于秘书长与中国的沟通。他灵活、务实、谦逊的态度也容易为中国接受。 潘基文说他希望韩国更具有世界眼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联合国和平、发展和人权议程“最强有力的拥护者”。他特别提到希望韩国政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使韩国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扮演非常关键的作用。秘书长对亚洲的关注显然不仅限于韩国。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影响不断上升、世界将眼光转向中国的时候,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与亚洲秘书长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区性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影响。 对潘基文来说,过多凸显自己的韩民族文化会有狭隘民族主义的嫌疑,明智的做法是以亚洲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基。潘基文也倾向于从亚洲文化中寻找支持,例如他喜欢使用“和谐”一词,喜欢强调谦虚谨慎、努力工作和以身作则的精神。他曾经用“太极”来解释处理外交关系所需要的技巧。可以相信,在潘基文任职期间,他会将更多的“亚洲因素”带入联合国,包括亚洲的政治文化和管理文化。同时,潘基文也会把更多的“联合国因素”带入亚洲。 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对潘基文任期内的联合国与亚洲的关系抱有不同的期望。在离职前夕,安南在非洲论坛发表的讲话中说:“我相信,在由亚洲人担任的新秘书长领导下,联合国将借用亚洲的创造力、活力及团队精神来帮助非洲,对此我满怀希望。” 在发达国家看来,尽管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正日益密切,但主要国家对联合国的态度仍然是矛盾的,仍然坚持严格的主权观和不干涉原则,保持与联合国的距离。欧洲国家对中国和印度力量的上升感到担忧,担心在它们将钱用于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的时候,印度和中国通过联合国外的双边和单边行为,以更少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因而欧洲国家期望在一位亚洲秘书长的领导下,亚洲国家能和欧洲国家一样更热情地支持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主义,期望潘基文能在亚洲掀起对联合国多边主义的认真讨论,提升亚洲国家对联合国的重视和参与。 另一种判断是,鉴于亚洲地区迅速崛起的经济力量,加上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国际权力中心和国际组织中心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潘基文的当选意味着“该轮到亚洲了”。虽然现在描述亚洲国家在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中的作用为时尚早,也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潘基文能够在亚洲掀起一场关于联合国多边主义的大讨论,或激发出亚洲国家拥抱联合国的热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秘书长将为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提供更多机会,有助于提升亚洲国家和亚洲区域组织对联合国事务及全球多边事务的参与程度。中国不仅应该,而且也可能在亚洲秘书长领导的联合国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此中国需要对联合国的未来作用和改革以及中国的联合国政策展开新的讨论。 总之,联合国秘书长的个人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个人因素、领导变更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考虑进去,作为一位新当选的、非联合国出身的秘书长,潘基文自然会给联合国带去一些新的变革理念和管理文化。祝你成功哦朋友

《亚洲安全的维护者》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活跃在世界大舞台,它们连接着经济,沟通着政治,更将社会生活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国际组织快速扩张,它们不仅数量上数以万计,而且覆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环境、安全、贫穷、人口、妇女儿童等等众多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领域,已成为左右世界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就是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0-02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概况

上海合作组织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已经由一个空壳发展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力量。上合组织是迄今唯一在我国境内成立、以我国城市命名、并且总部设在我国境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地点在我国的上海。作为亚洲安全与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新形式之一,它的前身是由中国发起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覆盖的领土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一,并且拥有数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大型油田[1],互信的建立和多种形式合作的加强是中国在创造和维持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集中力量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上的努力[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旨在加强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会员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承诺;坚持认为,所有成员国都是平等的,协商解决一切问题;奉行不结盟和开放性原则和不针对第三方;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2007年8月,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洲安全

1.亚洲安全问题

亚洲现在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和争端,朝鲜核问题一直在升温,巴以冲突也没停歇,现在日本和菲律宾针对中国领海的争夺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双方民众的强烈反响,日本与韩国,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争端问题。并且亚洲许多小国主权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受到大国强权的控制,安全问题一度令人担忧。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亚洲保持安全性将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关键作用。美国霸权作为唯一合乎逻辑的行为已经比较清楚,非常自信地挑战着中国,无论是真实的或假想的。另一方面,中国更是精心维护和美国“和平”的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倾向于强调安全方面,中国重视贸易,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可以去碰美国安全的神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主要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没有显示出任何国家意志和计划,与美国霸权的竞争。现有的机制主要是经济和贸易关系。虽然有一些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没有任何权力去处理亚洲安全问题。

共同利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其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上海合作组织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发挥作用。国际组织在上海的利益是不同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它的发展的看法和主张是不完全一样,这是很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问题。问题是,不同的利益和立场需要协调。还应该看到,协调利益是不是把事情做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普通的过程,因为利益的差异,往往伴随着合作开发。

如上所述,这些国家继续保持安全而经济关系的追求,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安全和经济上,这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些国家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可以容纳美国,中国和亚洲,包括他们自己的集体安全机制。

2.上合组织在维护亚洲安全方面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亚洲安全合作,在亚洲保持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相对较弱的政治利益,不仅起到保护作用,也在经济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为成员国寻求共同的福利,并促使大家一起走向好的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成员国首先需要克服和带给对方神经疼痛,以及在打击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合作,消除安全威胁,减少了其他安全威胁以拓展空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这种合作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挖掘自身潜力,帮助这些国家在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上合组织的结构、合作形式与深度的扩展,该组织在中亚乃至亚洲重要性的加强[3],以及其成员国、观察员国利益的日益上升,都使得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和目标随着各成员国地缘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巩固和扩大。

上海合作组织拥有巨大的经济潜能,这一点是其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深信不疑的。双边贸易、规范化的网络贸易以及其他安排的可能性,能够被相应的合作者代替,如在投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交流、公共投资以及来自地方或私人的用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公共项目的资金等领域的合作[4]。这造成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在这个覆盖东南亚,南亚,甚至整个欧洲,包括共同市场,作为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出口竞争对手,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将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本效益,这将加强在经济和能源布局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代理的能量将加强。

只有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变得强大,才能抵御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袭,亚洲小国能行使自己主权,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自己应得利益。我们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发挥更多层次的作用,不仅在政治经济,也在环境,安全等国际问题上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一个别样进步的亚洲就会出现在世界舞台。

三、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洲的前景和未来

国际社会的虽整体呈现安详平和的气氛,但内部存在着巨大危机,也是凶险万分,上海合作组织,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各成员国乃至全世界思考。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最初没有实质的空壳,在亚洲发展到一个新的安全合作形式。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内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与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潜力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大的国家或地区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5]。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的,年轻的国际组织,有很多地方很不成熟,不完善,但有活力,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组织[6]。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要数多边主义概念在亚洲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新模式,并注意上合组织的发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前景。这些问题不是哪个会员国,即使是最大的国家,就可以独立解决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承担共同安全的义务,并开展打击恐怖主义更有效的联合行动,同安全威胁做斗争仍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总之,国际组织在亚洲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形成,并且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所有的一切都有保障,可以顺畅发展的时候,亚洲的安全困境问题的解决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马振岗.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普京.上海合作组织将促进中亚的和平与稳定[C]//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胡锦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Z].2003.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5]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