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信息论信号互补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信息论信号互补性毕业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作为既新鲜又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严格的信息传输特性,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通信领域和官方机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量子,对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对量子信息进行研究是将量子力学作为研究基础,根据量子并行、纠缠以及不可克隆特性,探索量子编码、计算、传输的可能性,以新途径、思路、概念打破原有的芯片极限。从本质来说:量子信息是在量子物理观念上引发的效应。它的优势完全来源于量子并行,量子纠缠中的相干叠加为量子通讯提供了依据,量子密码更多的取决于波包塌缩。理论上,量子通信能够实现通信过程,最初是通过光纤实现的,由于光纤会受到自身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所以不利于全球化。到1993年,隐形传输方式被提出,通过创建脱离实物的量子通信,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输,这就是原则上不能破译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环境噪声影响,量子纠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拉长效果变差。 一、量子通信技术 (一)量子通信定义 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依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物力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物力权限下,通过量子效应进行性能较高的通信;从信息学来看,量子通信是在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隐形传输中的特有属性,或者利用量子测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从量子基本理论来看,量子态是质子、中子、原子等粒子的具体状态,可以代表粒子旋转、能量、磁场和物理特性,它包含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点。量子纠缠是来源一致的一对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系,同时这也是通过量子进行密码传递的基础。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作为力学基本原理,是同一时刻用相同精度对量子动量以及位置的测量,但是只能精确测定其中的一样结果。 (二)量子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素来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征,它的过程就是量子力学原理的展现。从最典型的通信系统来说具体包含:量子态、量子测量容器与通道,拥有量子效应的有:原子、电子、光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信号。在这过程中,由于光信号拥有一定的传输性,所以常说的量子通信都是量子光通信。分发单光子作为实施量子通信空间的依据,利用空间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量子的全球化通信,并且克服空间链路造成的距离局限。 利用纠缠量子中的隐形量子传输技术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由两个光子构成纠缠光子,不管它们在宇宙中距离多远,都不能分割状态。如果只是单独测量一个光子情况,可能会得到完全随机的测量结果;如果利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进行测量,只要测量一个光子状态,纵使它已经发生变化,另一个光子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也就是塌缩。根据这一研究成果,Alice利用随机比特,随机转换已有的量子传输状态,在多次传输中,接受者利用量子信道接收;在对每个光子进行测量时,同时也随机改变了自己的基,一旦两人的基一样,一对互补随机数也就产生。如果此时窃听者窃听,就会破坏纠缠光子对,Alice与Bob也就发觉,所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安全的。 (三)量子密码技术 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窃听不可能得到有效信息,与此同时,窃听量子信号也将会留下痕迹,让通信方察觉。密码技术通过这一原理判别是否存在有人窃取密码信息,保障密码安全。而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则来源于偏振,在任意时刻,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拥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需要在纠缠光子间分设偏振片。如果光子偏振片与偏振方向夹角较小时,通过滤光器偏振的几率很大,反之偏小。尤其是夹角为90度时,概率为0;夹角为45度时,概率是,夹角是0度时,概率就是1;然后利用公开渠道告诉对方旋转方式,将检测到的光子标记为1,没有检测到的填写0,而双方都能记录的二进制数列就是密码。对于半路监听的情况,在设置偏振片的同时,偏振方向的改变,这样就会让接受者与发送者数列出现差距。 (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从典型的数字通信来说:对信息逐比特,并且完全加密保护,这才是实质上的安全通信。但是它不能完全保障信息安全,在长度有限的密文理论中,经不住穷举法影响。同时,伪随机码的周期性,在重复使用密钥时,理论上能够被解码,只是周期越长,解码破译难度就会越大。如果将长度有限的随机码视为密钥,长期使用虽然也会具有周期特征,但是不能确保安全性。 从传统的通信保密系统来看,使用的是线路加密与终端加密整合的方式对其保护。电话保密网,是在话音终端上利用信息通信进行加密保护,而工作密钥则是伪随机码。 二、量子通信应用与发展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不需要传统信道,量子密码安全性很高,一般不能被破译,线路时延接近0,所以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目前,量子通信已经引起很多军方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因为它能建立起无法破译的系统,所以一直是日本、欧盟、美国科研机构发展与研究的内容。 在城域通信分发与生成系统中,通过互联量子路由器,不仅能为任意量子密码机构成量子密码,还能为成对通信保密机利用,它既能用于逐比特加密,也能非实时应用。在严格的专网安全通信中,通过以量子分发系统和密钥为支撑,在城域范畴,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实现逐比特密钥量子加密通信,最后形成安全性有保障的通信系统。在广域高的通信网络中,受传输信道中的长度限制,它不可能直接创建出广域的通信网络。如果分段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实时加密,就能形成安全级别较高的广域通信。它的缺点是,不能全程端与端的加密,加密节点信息需要落地,所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随着空间光信道量子通信的成熟,在天基平台建立好后,就能实施范围覆盖,从而拓展量子信道传输。在这过程中,一旦量子中继与存储取得突破,就能进一步拉长量子信道的输送距离,并且运用到更宽的领域。例如:在�潜安全系统中,深海潜艇与岸基指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只有运用甚长波进行系统通信,才能实现几百米水下通信,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很难保障安全性,而利用量子隐形和存储将成为开辟潜通的新途径。 三、结束语 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进步标志之一,它对人类发展以及科学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整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从各方面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启建,金鑫,徐晓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5):491-497. [2]徐兵杰,刘文林,毛钧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14(5):463-468. [3]刘阳,缪蔚,殷浩等.通信保密技术的革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7(5):459-465. 看了“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5.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信息论与编码》,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四届,180人 《信息论基础》,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五届,1000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二届,400人 《信息论与编码》(研究生),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五届,200人 《多媒体信息压缩与编码》(博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2学时/周;二届,12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本科课程设计,45人/年 本科生毕业设计,5人/年 硕士生毕业论文,6人/年 博士生毕业论文,2人/年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考试成绩评定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5-2006,主持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安徽省教育厅教学重点研究项目,2003-2006,第二主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体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教学重点研究项目,2007-2009,主要参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5-2007,主要参与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拔尖人才,研究生教育,2001年 卷积编码原理的解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 一种BCH/CRC混合差错控制编码方法,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 一种改进的等范数最近邻码本矢量搜索算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部分国外电子信息类教材编写特点,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教育厅,2007年 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育厅,2004年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1997年 第二届TI中国DSP大奖赛“特殊贡献奖”,竞赛组织委员会,2006年 第二届TI中国DSP大奖赛算法组一等奖的指导教师,2006年 第三届TI中国DSP大奖赛系统组一等奖的指导教师,2008年 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园丁奖”,竞赛组织委员会,1997年 首届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指导教师,2005年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摘要:香农于1948年10月发表于《贝尔系统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1984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本质和度量方法。它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关键字:信息概念,熵,美国数学家香农参考书目:1。《信息论》 南丰公益书院; 2.《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3.《安全工程大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安全文化网);4.部分资料摘取自互联网。(一)信息的内涵1948—1949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信》两篇论文,提出了度量信息的数学公式,标志着信息论这门学科的诞生。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本质和度量方法。它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规律的表征,其特点是: (1)信息源于物质运动,又不是物质和运动;(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的标志;(3)只有变化着的事物和运动着的客体才会有信息,孤立静止的客体或永不改变的事物不会有信息;(4)信息不遵守物质和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定律”, 同样的信息,大家可以共同使用,信息不会减少,相同的信息,能够用不同物质载体进行传播,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携带不同的信息,信息不会变化。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般规律的学科。香农在他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中明确提出:“通讯的基本问题是在通讯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信息是“人们在选择一条消息时选择的自由度的量度”。消息所带的信息可以解释为负熵,即概率的负对数。威沃尔指出,‘信息’一词在此理论中只在一种专门的意义上加以使用,我们一定不要把它和其通常用法混淆起来”。也就是说,这里的信息不是我们通常使用的概念(各种消息、情报和资料的总称),而是一个变量,它表示信息量的大小。而信息量则是某种不确定性趋向确定的一种量度,消息的可能性越大,信息就越少。如果一个系统是有序的,它不具有很高的混乱度或选择度,其信息(或熵)是低的。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信息论的研究范围极为广阔。一般把信息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 (1)狭义信息论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它研究存在于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2)一般信息论主要是研究通讯问题,但还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与信息处理等问题。(3)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狭义信息论和一般信息论的问题,而且还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如心理学、语言学、神经心理学、语义学等。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同时,信息又是广泛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整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信息还有专一性,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但相似事件的信息也有相似之处,其原因的解释需要信息子种类与排布密码理论的进一步发现。信息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应用广泛的边缘学科。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科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换和储存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论研究范围远远超出了通信及类似的学科,已延伸到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语言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二)信息论发展历史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人们通常将香农于1948年10月发表于《贝尔系统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1984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维纳提出的关于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开辟了信息论的广泛应用前景。1951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学会承认信息论这门学科,此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是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冲击的时期,60年代信息论不是重大的创新时期,而是一个消化、理解的时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大建设的时期。研究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问题。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处理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可以作为与材料和能源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它迫切要求突破香农信息论的狭隘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问题的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目前,人们已把早先建立的有关信息的规律与理论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去。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的信息科学正在形成。香农把“熵”这个概念引入信息的度量。1965年法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来这一概念由19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L.玻尔茨曼正式提出。信息论和控制论又赋予了“熵”更新更宽的含义。 熵是一个系统的不确定性或无序的程度,系统的紊乱程度越高,熵就越大;反之,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熵这个概念与信息联系在一起后,获得这样的思路:信息的获得永远意味着熵的减少,要使紊乱的系统(熵大的系统)有序化(减少熵)就需要有信息,当一个系统获得信息后,无序状态减少或消除(熵减少);而如果信息丢失了,则系统的紊乱程度增加。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含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则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两者互为负值。 信息量=系统状态原有的熵-系统状态确定后的熵 电讯系统不存在功能性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因此不能照搬,但对计算社会信息的量,仍有参考价值。如研究新闻的信息量时就非常有意义。一则新闻讯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是不确定程度的大小决定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讯息,信息量就大,而不能减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的不确定的,信息量就小,这与讯息的长度、字数和篇幅无关,不是版面大小、字数多寡、“本报讯”多少就能说明信息的大小的。信息科学是人们在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科学在安全问题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1949年,香农和韦弗提出了有关传播的数学模式。 信源—>消息—>编码—>信号—>信道—>信号+噪声—>译码—>消息—>信宿 噪声—>信道 对上图的概念解释如下: 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等。信源发出信息的时候,一般以某种讯息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符号,如文字、语言等,也可以是信号,如图像、声响等等。 编码:编码就是把信息变换成讯息的过程,这是按一定的符号、信号规则进行的。按规则将信息的意义用符码编排起来的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这种编码通常被认为是编码的第一部分。编码的第二部分则是针对传播的信道,把编制好的符码又变换成适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序列,以便于在信道中传递,如声音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等。如信息源产生的原始讯息是一篇文章,用电报传递的时候,就要经过编码,转换成电报密码的信号,然后才能经过信道传播。 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将信号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媒介。信道的关键问题是它的容量大小,要求以最大的速率传送最大的信息量。 噪音:是指信息传递中的干扰,将对信息的发送与接受产生影响,使两者的信息意义发生改变。 译码:是对信息进行与编码过程相反的变换过程,就是把信号转换为讯息,如文字、语言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译码则是指将讯息还原为信息意义的过程。 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作为方法论,香农的这一信息系统模式可以被适用于许多系统,如通信系统、管理系统、社会系统等。传播学学者对这一模式进行改造之后,成为表述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之一,成为传播学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范式,而信源、编码、译码、信宿等概念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香农的信息论为传播学领域提供了基本的范式,它使以前模糊的信息概念变得在数学上可以操纵。香农的信息论与维纳的控制论是相互影响的,维纳也是最早认识信息论价值的学者,并与香农共同发明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法则。

We propose a new learning paradigm, Local to Global Learning (LGL), for Deep Neural Networks (DNN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The core of LGL is to learn a DNN model from fewer categories (local) to more categories (global) gradually within the entire training set. LGL is most related to the Self-Paced Learning (SPL) algorithm but its formul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rains its data from simple to complex, while LGL from local to global. In this paper, we incorporate the idea of LGL in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 of DNNs and explain why LGL works better from an information-theoretic perspective. Experiments on the toy data, CIFAR-10, CIFAR-100,and ImageNet dataset show that LGL outperforms the baseline and SPL-based algorithms. 我们为深度神经网络(DNN)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即从局部到全局学习(LGL),以提高分类问题的性能。LGL的核心是在整个培训集中逐步从更少的类别(本地)学习更多的类别(全局)DNN模型。LGL与自定进度学习(SPL)算法最相关,但其形式与SPL不同。SPL将数据从简单训练到复杂,而将LGL从本地训练到全局。在本文中,我们将LGL的思想纳入了DNN的学习目标,并从信息论的角度解释了LGL为什么表现更好。对玩具数据,CIFAR-10,CIFAR-100和ImageNet数据集的实验表明,LGL优于基线和基于SPL的算法。 Researchers have spent decades to develop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DNNs). Now DNNs are very popular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speech recognition [9], computer vision [16, 20],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30] etc. Some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such as data augmentation [32, 29] and identity mapping between layers [10, 11]. Recently, som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NNs by selecting training data in a certain order, such as curriculum learning [3] and self-paced learning [17]. Curriculum learning (CL)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2009 by Bengio et al [3]. CL is inspired by human and animal learning which suggests that a model should learn samples gradually from a simple level to a complex level. However, the curriculum often involves prior man-made knowledge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subsequent learning process. To alleviate the issues of CL, Self-Paced Learning (SPL) [17] was proposed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curriculum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SPL assigns a binary weight to each training sample. Whether or not to choose a sample is decided based on the sample’s loss at each iteration of training. Since [17], many modifications of the basic SPL algorithm have emerged. Moreover, [13] introduces a new regularization term incorporating both easiness and diversity in learning. [12] designs soft weighting (instead of binary weight) methods such as linear soft weighting and logarithmic soft weighting. [14] proposes a framework called self-paced curriculum learning (SPCL) which can exploit both prior knowledge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extracted dynamically during the training. 研究人员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开发深度神经网络(DNN)的理论和技术。现在,DNN在很多领域都非常流行,包括语音识别[9],计算机视觉[16、20],自然语言处理[30]等。一些技术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例如数据增强[32、29]和层之间的身份映射[10,11]。近来,一些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按特定顺序选择训练数据来提高DNN的性能,例如课程学习[3]和自定进度学习[17]。课程学习(CL)由Bengio等人于2009年首次提出[3]。CL受人类和动物学习的启发,这表明模型应该从简单的层次逐步学习到复杂的层次。但是,课程通常涉及先前的人造知识,而这些知识与后续的学习过程无关,为了缓解CL的问题,提出了自定进度学习(SPL)[17]在培训过程中自动生成课程表。SPL将二进制权重分配给每个训练样本。是否选择样本取决于每次训练迭代时样本的损失。自[17]以来,已经出现了对基本SPL算法的许多修改。此外,[13]引入了一个新的正规化术语,在学习中兼顾了易用性和多样性。[12]设计了软加权(而不是二进制加权)方法,例如线性软加权和对数软加权。[14]提出了一种称为自定进度课程学习(SPCL)的框架,该框架可以利用训练之前的先验知识和训练期间动态提取的信息。 However, some SPL-based challenges still remain: 1) It is hard to define simple and complex levels. CL defines these levels according to prior knowledge, which needs to be annotated by human. This process is extremely complicated and time consuming, especially when the number of categories is large. Another solution is to choose simple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loss like SPL. However, the samples’ losses are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models and hyper-parameters, since it is likely that the loss of a sample is large for one model but small for another; 2) SPL4748 based algorithms always bring additional hyper-parameters. One must tune hyper-parameters very carefully to generate a good curriculum,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raining the model.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于SPL的挑战:1)很难定义简单和复杂的级别。CL根据需要由人类注释的先验知识定义这些级别。此过程极其复杂且耗时,尤其是类别数量很大时。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根据损耗(如SPL)选择简单样本。但是,样本损失与选择不同的模型和超参数有关,因为一个模型的样本损失可能很大,而另一模型的损失却很小。2)基于SPL4748的算法总是带来附加的超参数。必须非常仔细地调整超参数以生成好的课程表,这增加了训练模型的难度。 To address the above two problems, we propose a new learning paradigm called Local to Global Learning (LGL). LGL learns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from fewer categories (local) to more categories (global) gradually within the entire training set, which brings only one hyper-parameter ( inverse proportional to how many classes to add at each time) to DNN. This new hyper-parameter is also easy to be tuned. Generally, w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NN by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the new hyper-parameter. The intuition behind LGL is that the network is usually better to memorize fewer categories1 and then gradually learns from more categorie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ay people learn. The formulation of LGL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comparing it with transfer learning shown in Figure 1. In transfer learning, the initial weights of DNNs are transferred from another dataset. But in LGL, the initial weights of DNNs are transferred from the self-domain without knowledge of other dataset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randomly initialize the weights, which do not consider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raining data and may end up with a bad local minimum; whereas LGL initializes the weights which captur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rained data. So LGL can be also seen as an initialization strategy of DNNs. In this paper, we explain the methodology of LGL from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in detail. Instead of concentrating on sample loss (as in SPL), we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DNN effectively by continually adding a new class to DNN. There are three main contributions from this paper: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称为本地到全球学习(LGL)。LGL在整个训练集中逐渐从较少的类别(局部)到更多的类别(全局)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这仅给DNN带来一个超参数(与每次添加多少个类成反比)。这个新的超参数也很容易调整。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超参数的值来提高DNN的性能。LGL的直觉是,网络通常可以更好地记住较少的类别1,然后逐渐从更多的类别中学习,这与人们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通过将LGL的公式与图1所示的转移学习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LGL的公式。在转移学习中,DNN的初始权重是从另一个数据集中转移的。但是在LGL中,DNN的初始权重是在不了解其他数据集的情况下从自域传递的。传统方法是随机初始化权重,这些权重不考虑训练数据的分布,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局部最小值。而LGL会初始化权重,以捕获训练数据的分布。因此,LGL也可以视为DNN的初始化策略。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数学公式详细解释LGL的方法。我们不专注于样本丢失(如SPL),而是通过不断向DNN添加新类来关注有效地训练DNN。本文主要有三点贡献: We propose a new learning paradigm called Local to Global Learning (LGL) and incorporate the idea of LGL in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 of DNN. Unlike SPL, LGL guides DNN to learn from fewer categories (local) to more categories (global) gradually within the entire training set. • From an information-theoretic perspective (conditional entropy), we confirm that LGL can make DNN more stable to train from the beginning. • We perform the LGL algorithm on the toy data, CIFAR-10, CIFAR-100, and ImageNet dataset. The experiments on toy data show that the loss curve of LGL is more stable and the algorithm converges faster than the SPL algorithm when the model or data distributions vary. The experiments on CIFAR-10, CIFAR100 and ImageNet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LGL outperforms the baseline and SPL-based algorithms.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称为本地到全球学习(LGL),并将LGL的思想纳入DNN的学习目标。与SPL不同,LGL指导DNN在整个培训集中逐步从较少的类别(本地)学习到更多的类别(全局)。•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条件熵),我们确认LGL可以使DNN从一开始就更稳定地进行训练。•我们对玩具数据,CIFAR-10,CIFAR-100和ImageNet数据集执行LGL算法。对玩具数据的实验表明,当模型或数据分布变化时,LGL的损失曲线更稳定,并且收敛速度比SPL算法快。在CIFAR-10,CIFAR100和ImageNet上进行的实验表明,LGL的分类精度优于基线和基于SPL的算法。 SPL has been applied to many research fields. [24] uses SPL for long-term tracking problems to automatically select right frames for the model to learn. [28] integrates the SPL method into multiple instances learning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e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27] proposes multi-view SPL for clustering which overcomes the drawback of stuck in bad local minima during the optimization. [31] introduces a new matrix factorization framework by incorporating SPL methodology with traditional factorization methods. [8] proposes a framework named self-paced sparse coding by incorporating self-paced learning methodology with sparse coding as well as manifold regulariz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effect of nonconvexity. [21] designs a new co-training algorithm called self-paced co-train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iffers from the standard co-training algorithm that does not remove false labelled instances from training. [18] brings the ideaof SPL into multi-task learning and proposes a frameworkthat learns the tasks by simultaneousl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mplexity of both tasks and instances per task. Recently, some researchers have combined SPL withmodern DNNs. [19] proposes self-paced convolutional network (SPCN) which improves CNNs with SPL for enhancing the learning robustness. In SPCN, each sample is assigned a weight to reflect the easiness of the sample. A dynamic self-paced function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 of CNNs to jointly learn the parameters ofCNNs and latent weight variable. However, SPCN seemsto only work well on simple dataset like MNIST. [2] showsthat CNNs with the SPL strategy do not show actual improvement on the CIFAR dataset. [15] shows that whenthere are fewer layers in the CNN, an SPL-based algorithmmay work better on CIFAR. But when the number of layers increases, like for VGG [23], the SPL algorithm performs almost equal to that of traditional CNN training. [25]proposes a variant form of self-paced learning to improvethe performance of neural networks. However, the methodis complicated and can not be applied to large dataset likeImageNe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of SPL’s limitations, we develop a new data selection method for CNNscalled Local to Global Learning (LGL). LGL brings onlyone hyper-parameter (easy to be tuned) to the CNN and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SPL-based algorithms. SPL已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24]使用SPL解决长期跟踪问题,以自动选择合适的框架供模型学习。[28]将SPL方法集成到多个实例学习框架中,以选择有效的训练样本。[27]提出了一种用于聚类的多视图SPL,它克服了优化过程中卡在不良局部极小值中的缺点。[31]通过将SPL方法与传统因式分解方法相结合,引入了新的矩阵因式分解框架。文献[8]提出了一种框架,该框架通过将自定进度的学习方法与稀疏编码以及流形正则化相结合,提出了自定进度的稀疏编码。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不凸性的影响。[21]设计了一种新的协同训练算法,称为自定步距协同训练。提出的算法与标准的协同训练算法不同,后者不会从训练中删除错误标记的实例。[18]将SPL的思想带入了多任务学习,并提出了一个通过同时考虑任务和每个任务实例的复杂性来学习任务的框架。 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将SPL与现代DNN相结合。文献[19]提出了一种自定速度的卷积网络(SPCN),它利用SPL改进了CNN,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鲁棒性。在SPCN中,为每个样本分配了权重以反映样本的难易程度。动态自定步函数被纳入CNN的学习目标,以共同学习CNN的参数和潜在权重变量。但是,SPCN似乎只能在像MNIST这样的简单数据集上很好地工作。[2]显示,采用SPL策略的CNN在CIFAR数据集上并未显示出实际的改进。[15]表明,当CNN中的层数较少时,基于SPL的算法在CIFAR上可能会更好地工作。但是,当层数增加时,例如对于VGG [23],SPL算法的性能几乎与传统CNN训练的性能相同。[25]提出了一种自定进度学习的变体形式,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但是,该方法很复杂,不能应用于像ImageNet这样的大型数据集。基于以上对SPL局限性的分析,我们为CNN开发了一种新的数据选择方法,称为本地到全球学习(LGL)。LGL仅给CNN带来一个超参数(易于调整),并且比基于SPL的算法性能更好。 There are still two learning regimes similar to our workcalled Active Learning [6] and Co-training [4] which also select the data according to some strategies. But in active learning, the labels of all the samples are not known when the samples are chosen. Co-training deals with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in which some labels are missing. Thus,these two learning regimes differ in our setting where the labels of all the training data are known. 仍然有两种与我们的工作类似的学习方式称为主动学习[6]和联合训练[4],它们也根据某些策略选择数据。但是在主动学习中,选择样本时不知道所有样本的标签。联合培训涉及缺少某些标签的半监督学习。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我们设置所有训练数据的标签的环境中是不同的。 Learning Let us first briefly review SPL before introducing LGL. Let L(yi, g(xi, w)) denote the loss of the ground truth label yi and estimated label g(xi, w), where w represents theparameters of the model. The goal of SPL is to jointlylearn the model parameters w and latent variable v =[vi, . . . , vn]T by minimizing: 在介绍LGL之前,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SPL。令L(yi,g(xi,w))表示地面真值标签yi和估计标签g(xi,w)的损失,其中w表示模型的参数。SPL的目标是共同学习模型参数w和潜在变量v = [vi,...,vn] T通过最小化: In the above, v denotes the weight variables reflecting the samples’ importance; λ is a parameter for controlling the learning pace; f is called the self-paced function which controls the learning scheme. SPL-based algorithms are about to modify f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 good curriculum during the learning the original SPL algorithm [17], v ∈ {0, 1}^n, and fis chosen as: Another popular algorithm is called SPLD (self-paced learning with diversity) [13] which considers both ||v||1 and the sum of group-wise ||v||2. In SPLD, f is chosen as: In general, iterative methods like Alternate Convex Search (ACS) are used to solve (1), where w and v are optimized alternately. When v is fixed, we can use existing 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s to minimize the first term in (1) to obtain the optimal w∗. Then when w is fixed,and suppose f is adopted from (2), the global optimum v∗= [vi∗, . . . , vn*]T can be explicitly calculated as: 通常,使用迭代方法(如交替凸搜索(ACS))求解(1),其中w和v交替优化。当v固定时,我们可以使用现有的有监督学习方法来最小化(1)中的第一项,以获得最佳w ∗。然后,当w固定时,假设从(2)中采用f,则全局最优v ∗ = [v ∗ i,。。。,v ∗ n] T可以明确地计算为: From (4), λ is a parameter that determines the difficulty of sampling the training data: When λ is small, ‘easy’ samples with small losses are sent into the model to train; When we gradually increase λ, the ‘complex’ samples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model until the entire training set is the above analysis, the key step in an SPL algorithm is to adjust the hyper-parameter λ at each iteration of training. In reality, however, we do not know the loss of each sample before training. Therefore sometimes one needs to run a baseline (a training algorithm without SPL) first to observe the average loss at each iteration and then set an empirical value for λ to increase. For more complex algorithms like SPLD from (3), researchers must control two parameters λ and γ, which makes the training difficult. To avoid the difficulty of tuning parameters in the SPL-based algorithms, we introduce our easy-to-train LGL algorithm. 从(4)中,λ是一个参数,它确定对训练数据进行采样的难度:当λ较小时,将损失较小的“简单”样本发送到模型中进行训练;当我们逐渐增加λ时,将向模型提供“复杂”样本,直到处理完整个训练集为止。根据以上分析,SPL算法中的关键步骤是在每次训练迭代时调整超参数λ。但是,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训练前每个样本的损失。因此,有时需要先运行基线(无SPL的训练算法)以观察每次迭代的平均损耗,然后为λ设置一个经验值以增加。对于(3)中的SPLD等更复杂的算法,研究人员必须控制两个参数λ和γ,这使训练变得困难。为了避免在基于SPL的算法中调整参数的困难,我们引入了易于训练的LGL算法。

信号与信息处理毕业论文题目

1.电子与通信工程  无线网络  光通信  多媒体通信

2.网络  软件技术在通信工程  微波工程  信息通信工程

3.人工智能  生物信息学  软件工程  信号处理

4.嵌入式系统  编码  音频/语音信号处理  图像/视频处理和编码

5.医学成像和图像分析  应用电子生物医学电子  工业电子和自动化  机器人

6.电子设备在通信  电子工程  神经网络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

7.设备建模与仿真  VLSI设计与测试  微加工、微传感器和MEMS 光电子和光子技术

8.工艺技术  纳米技术  信息技术  通信和车辆技术

9.电力系统和电子  控制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成像

10.图像处理和可视化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分析  医疗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  生物医学建模

11.生物信息学  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嵌入系统  信息工程和应用  电气工程与应用

12.控制工程和应用  通信技术与应用  服务科学  工程和应用

13.生物信息学和应用  能源和交通方面的智能方法

Ø 出版社: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光学学会

Ø 检索核心:EI SCI

Ø 发表方法:在线投稿或EASYCHAIR

Ø 缩写:ICEIE2017

Ø 周期:投稿后在2-3周内会有审稿结果,在会议结束后3-6个月完成论文的出版和检索

Ø 合作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Ø 时间:2017年09月16-17日

Ø 发表流程

u 投稿→审稿→审核结果通过→录用通知→论文注册→注册成功→参加会议→会议完成→论文出版→论文检索→完成

参考内容来源:《ICEIE2017电子与信息工程》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一般学校里面带毕业论文的老师都有自己特定的课题,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去做,如果没有你喜欢的,可以自己设置一个题目,经学校批准,自己做,不过这样导师可能无法在内容上指导你,仅能在做课题的一般方法上给予你指导。以上是作为过来人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通信工程可以写4g网络通信、无线局域网、wifi等等热门题目的。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网络通信中的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非常靠谱的说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SSL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研究基于ZigBee和IPv6的远程监控网络通信研究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自相似网络通信量及高速路由结构性能研究复杂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研究及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工业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网络通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尾特性的自相似网络通信量建模及预测基于FPGA的机器视觉系统研究及应用基于跨层设计的无线网络通信的研究无人驾驶智能车远程监控系统——基于GPRS无线网络通信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基于VC++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地铁列车WorldFIP网络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研究水声网络通信环境软件仿真系统设计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网络通信软件设计基于MPC8260和VxWorks的网络通信平台的实现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研究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远程监控系统中网络通信的研究与实现基于数据加密的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基于嵌入式系统VxWorks的设备驱动和网络通信基于Linux的网络通信游戏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iFi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基于STM32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设计GPS/GPRS车辆定位网络系统及故障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基于C/S模式多平台网络通信系统研究基于Internet的分布交互式通信系统仿真平台的研究——网络通信部分分布式检测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网络通信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低压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通信信号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对于发展创新能力更加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迅速提高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日益增强,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强,所以现在在国际上的声望越来越大,但是面对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下去,我们必须要提高一些重要技术发展的速度,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技术都非常多,我们必须要加快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得更加成熟。

关键词:无线;通信;基站;探讨;探究分析;防雷;接地;技术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大多都是完全自动的技术,比如一些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发展一些防雷接地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的起步本来就非常晚,所以在一些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和防雷接地技术的研发上面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我们就是主要针对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探讨,通过目前的发展现状,还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重要的建议,完善我国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一、基站的简介

基站就是无线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基站就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然后通过无线通信交换的中心,与移动电话的终端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号,无线通信基站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一些重要信息化设备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成熟的发展,通信网络越来越向着数据化、分组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我国的通信基站的发展越来越宽带化,大面积的覆盖化。基站建立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通信信号在基站中的传输流程如下:

首先,核心网的控制信令、数据业务等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然后就是通信信号在基站中经过基带或者射频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然后将分析之后的结果通过射频送到天线上并进行发送。当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无线电波之后,就要经过解调,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属于自己的信号就是能够被自己读懂的信息。

基站的信号传输方向还分为反方向和正反向,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正方向,反方向与正方向的传输过程相似。每个基站的连接方式不一样,所以根据连接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包含一个或者几个扇区,扇区就是指覆盖的范围,在用户密集的地区,通常会对覆盖范围进行控制,避免对相邻的基站造成干扰。基站的物理结构由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基带模块主要是完成基带的调制与解调、无线资源的分配、呼叫处理、功率控制与软切换等功能,射频模块主要是完成空中射频信道和基带数字信道之间的转换,以及射频信道的放大、收发等功能,而接地防雷系统可以保证基站安全及工作效率。我们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基站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所用到的技术都非常先进,想要提高基站工作的效率,就必须要提高建立基站的重要组成结构及管理。

二、如何加强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

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非常复杂,通过上面对基站的描述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基站的复杂程度,在不断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越来越高,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通信基站的建立,只有不断地完善,才能提高基站工作的效率,想要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就要加强对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那么如何加强对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呢?

首先是站点的选择地址,在进行基站的建立之前,需要选择基站建立的地理位置,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作为基站地址的,需要充分地考虑物业问题,还要尽量选择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如果基站建立的地位必须要在市区居民区,在建设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遭受阻挠,影响工程进度。

在选择地址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地段的勘察,注意周围50米内的有无高楼的阻挡,如果有高楼的阻挡,我们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调整扇区方向角错开大楼的阻挡,否则会影响基站信号的接收,影响基站的工作效率。

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站点周围不应存在油库、强辐射场所,这些东西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较大的危害,就会影响到基站,不利于基站的覆盖。基站的机房必须要满足设备的承重能力,不能出现渗水、漏水、裂痕等现象,勘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地做好现场设备的记录,一些设备必须要进行拍照,定期地进行检查,防止存在问题,影响到信号的发送。

其次就是设备的加电问题,工作人员在加电的时候必须要穿绝缘鞋,使用的工具应做绝缘处理,缠绕厚度为三圈以上,施工时所有线缆不许衔接,电源线接头必须要进行绝缘保护,设备加电前检查电源的直流电源线、地线的连接是否非常牢固,如果不牢固,一定要及时解决,用试电笔测量加电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确认以上的所有程序都全部规范后,再进行加电处理。

三、无线通信基站中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为了防止无线通信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雷害,确保在雷雨天气也能够正常地投入使用,确保基站内的设备可以正常安全地运行,我们在基站中应用了防雷接地技术,防止雷害的发生,提高了基站在任何天气中的运行效率。防雷接地技术组成的环节也非常复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防雷接地技术的安装工序:

首先,需要一个环形的接地装置,这个装置主要分散在基站的周围,并且按照标准将其埋在一定的深度,构成一个封闭环形接地体,接地体就是埋入地下,并且能够与大地直接接触的导体。接地汇集线、接地母线、接地引入线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接地系统接地线及接地体,以上所说的各种接地线都是为防雷接地技术做好了基础,这些都是在基站周围的土地里的设备,除了地上的就是天上的了;在基站机房的上方需要安装避雷针,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上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除了避雷针的安装,还有就是避雷设备的应用,主要应用的就是避雷器,指标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在基站周围的土地里埋上接地线,机房上方需要安装避雷针,这样在打雷的天气才能将电流成功地引入地上,然后进行中和,防止电流对机房内的设备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工作,我们还将防雷接地技术应用到了一些运行的设备上,防止表面的防雷工作没有做好,环节中出现了漏洞。为了确保足够的安全,由于地形条件的不同,所以对地网组成方式给予了灵活考虑,确保楼顶避雷带与铁塔地网连通,在地下、地面上一一多点(两点以上) 焊接连通,以确保安全。

在施工的过程中,笔者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2012年在甘肃联通G网五期的建设过程中,在定西市位于土家湾的一个基站发生雷击事件,基站设备的电源板件被烧坏导致基站瘫痪通信中断。事后分析就是因为防雷接地系统未能起到保护作用,雷电没能及时地通过大地释放而是通过连接线引入机房造成的。

以上就是防雷接地技术的重要性,因为有的建筑物在雷雨天都能够发生雷害,那么基站建立的地位也必须要考虑到这层因素,为了确保基站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为人们服务的效率,以防在雷雨的天气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传统上的基站技术,到雷雨天气就要禁止运行,以防造成较大的后果,但是自从防雷接地技术成功采用之后,我们的基站应用效果越来越高了,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技术的成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力量越来越大,我国发展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一些先进的技术面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无线通信基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的,虽然引入了防雷接地技术,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的解决,推动经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承恕.通信网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李建东.移动通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庞沁华.通信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 关于发布《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1998]398号[S].

[5] 梁峰.防雷接地技术的安装过程[D].北京大学,2013.

[6] 黄海.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

浅谈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在现今通信工程发展中,进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通信工程创新发展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科技优势的发挥,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维持通信工程更好的发展。通过对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通信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且找出促进通信工程发展的方法。[1]因为通信工程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决定了我国信息化进步的速度。这些启示在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中,一定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现状与前景

一、前言

随着我国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对于发展创新能力更加重视。然而,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并且通过这个制度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通信工程发展,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给通信工程提供更好的方法来培养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通信工程的声誉与形象,并且给通信工程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

二、通信工程发展的新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以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作为生产要素以及以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对传统通信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知识经济属于网络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层次以及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效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知识经济也属于智力支撑型的经济,它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快速转变的高速度要求,要求通信工程的发展能够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2]

三、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1、缺乏创新的方法。

在提升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的方法,使得新时期通信工程发展无法得到更好的进步。通信工程发展缺乏创新的方法,这就意味着发展方法传统而老套,并且无法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也使得通信工程发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这也不利于通信工程的发展。通信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创新能力不足而阻碍了通信工程的发展,从而给通信工程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2、缺乏专业的通信工程人才。

当然,在通信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通信工程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也非常重要。可是,由于缺乏专业的通信工程人才,也会使得通信工程发展缺乏创新性,并且也会使得通信工程发展方案缺乏创造性,从而阻碍了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也会导致工程施工发生问题,从而给通信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

3、发展管理机制不足。

同时,通信工程发展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也会给通信工程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为管理机制过于传统而死板,这样也丧失了创新性,无法调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传统死板的理论框架无法使得通信工程得到新的突破,并且会带来一连贯的连锁阻碍作用。[3]4、资金管理不足。随着通信工程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通信工程发展。再加上通信工程企业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得缺乏足够的资金用到培养通信人才以及通信发展方面上来。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这就会使通信工程缺乏资金置办一些基础设施,也会使得通信工程的一些硬件设施不够完善。[4]

四、我国通信工程发展前景

1、发展同频电信工程。

因为通信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同频干扰因素,对于同频干扰给出三种控制策略。首先是对于家里老式家用电器,在家里干扰设备清晰可见而且方便移动的情况下,剔除对波部产生干扰设备,有效地对同频干扰进行控制。当然还可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控制同频干扰。最后还可采取扩频的方式来控制同频干扰。通过这三种同频干扰的控制方式来缓解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号中断问题。

2、配置通信工程的干扰控制方式。

因为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配置干扰因素,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就应该做好前景预测,那就是必须对配置干扰采取控制方式。当出现配置干扰时候,要首先利用网线进行信号检测,以便尽快把握现在的配置干扰情况。

3、发展通信工程的硬件。

一个良好的通信工程离不开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质量好,才能更好的避免硬件干扰事件的发生。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这就需要在通信工程中,能够选择利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这样对于控制硬件干扰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五、总结

本文主要是以通信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通信工程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述,针对通信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的前景发展倡导,实现通信工程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所以,这就需要通信工程能够重视通信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不断通过创新方法来提升通信工程发展能力,这对于通信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栋.加强通信工程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田光灿.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通信工程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方海涛.论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管理途径[J].通信工程党建与思想教育,第437期.

[4]丁宏.互联网对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J].通信工程理论战线,2003.

通信业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一些高校也设立了专门的通信专业。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通信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_通信方向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 方法 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

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

17、 无线网络 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

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

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

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

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

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

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

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

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

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

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

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

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

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

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

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

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

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

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

40、通信电源 系统安全 可靠性分析

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

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

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

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

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

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 措施

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

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

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

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

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

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

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

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

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

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

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

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

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

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

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

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

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

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

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

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

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

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

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

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

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

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

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

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

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

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

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

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

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45、职业技能 教育 的研究与实践

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

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

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

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

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

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

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

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 配对 模块的研发

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

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

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

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

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

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

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

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

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

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

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

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

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

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范例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范例(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汇款账号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1,是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科技期刊,以科技论文为主,并设有评论与综述、信息化论坛、网络通讯、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与探索、方案与应用等栏目。本刊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角度展现IT行业与科技发展与进步,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表信息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成果的园地2。

还是不要相信什么对公对私账号吧,没准人的。

一、【征稿要求】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标题不多于20个汉字。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文章中要带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投杂志、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邮编、邮箱。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8、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投稿时注明。二、【版权声明】1. 凡向本刊投稿,稿件一经采用,一律视为本刊拥有稿件的图书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的使用权,且编辑部对稿件拥有删改权。作者如有特殊要求,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2.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毕业论文

你可以去中华。会计。网校的论坛问问同学们吧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是十分严重所以无论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还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首先详细的讨论了目前比较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现状,其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众多复杂原因,进而考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最后引发出关于该问题的一些现实思考。[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目录1导论 31.1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31.2本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4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表现形式 4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提供虚假信息,取上市资格 虚列投资项目,取配股、增发资格 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牟取暴利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会计法规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 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 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 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7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和执法力度 加速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对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 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85参考文献 8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本文试图计理论体系面,首先明确真实计信息与真实计信息内涵,研究基于我实际情计信息失真主观与客观原,并提根治问题措施、计信息真实性与计信息失真计信息失真,既重实践性问题(计信息失真已经给民经济健康运行带系列严重负面影响),非重要计理论问题(计界应理论计信息真实性)研究计信息失真,首先必须明白真实计信息连计信息真实性本质特点都知道,仅仅凭自主观认识些实际现象理解探讨解决计信息失真,轻率负责任计信息真实性与计规则及其制定权合约安排密切联系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指关于计规则由谁制定,由谁监督其执行制度安排欧、美些发达家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式般:政府享般通用计规则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剩余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依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计专家(即注册计师或特许计师)监督企业经营者般通用计规则遵循剩余计规则制定权适行使(谢德仁,依99漆)计师西蒙(Simon)依99漆提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思想,更关键区别指导计信息产程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结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重要理念,判断计信息真实性提供源于计理论体系自身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指行适考虑结,该行程序理性,,行程序理性取决于产程所谓结理性指既定条件限制所规定范围内,行适合于达既定目标,结理性,根据西蒙程序理性观,计强调应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程序理性,所,汁信息真实性并体现计信息本身真实,于否依照该公认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计信息真实性;,计信息非真实性,所谓计信息失真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计信息计信息失真定义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计信息指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反映企业各项经营,准确揭示各项经营所包含内容计信息失真指计信息没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经营,给决策者相关决策带利影响(谭劲松,贰000)黄世忠(依999)给计信息失真所定义直截:计信息失真真实反映虚假经营业务计实践,计信息失真情况许类别,我失真产式其加归类:(依)失真产程,计事项失真导致失真计处理失真导致失真前者指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计事项本身真实,引起计信息失真,我平所讲假账真算;者指虽计事项真实反映客观经营,由于计处理程错误引起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两种情况能同存,即假账假算(贰)失真否由主观所导致,计信息失真意造假意失实意造假指计事利益,事前经周密安排,故意欺诈、舞弊等手段,使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计事项意失实指计员遵循计规范提供计信息程,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足计系统本身局限性等,造计信息未能实或准确反映经营计事项内容判断计信息失真意造假意失实,其标准应事否故意使信息失真机(三)根据计信息与计处理关系,失真计制度引起失真计操作引起失真前者指由于计制度自身完善、计技术本身局限性等引起计信息真实反映客观经营计事项,造计信息失真,计信息失真制度原理论说,部计信息失真通制度变迁改善者指由于计操作错误(能主观意,能客观意)引起计信息歪曲反映计事项情形,其原包括计员素质够高、计处理选用恰、计事项判断欠准确等二、计信息失真原析于造计信息失真原,本文重点其文章没涉及面进行探讨,主要经济计制度两角度研究()企业产权各行主体利益冲突企业产权政府、债权、所者、经营者其与企业相关体等几主体政府关税收征缴;债权关注其债权否能按收本金利息;所者关自投入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经营者关业绩增加否能给自带额外经济收益;证券市场投资者关股票价值公司业绩由于具同行目标经济特征,存着同利益驱,避免现利益冲突经营者位与其利益主体相比其独特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企业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着独厚信息优势,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经营者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本点信息量,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化要求许信息社利益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经理阶层自利益发,选择少量披露甚至披露,损害社利益同,由于信息称所引起经营者偷懒机带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机操纵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计信息失真(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称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极重要两机制制度经济认,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体行,即同产权结构导致同体做同行产权安排规定与相互交往必须遵守与物关行规范,违背种行规范必须付代价产权组织具体表现制度,制度框架通影响体获报酬及其违规应付代价具体影响体行目前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称情况比较严重许企业与经营者劳合同采用完全合同形式签订,合同谈判完,经营者业绩与报酬事前性规定种合同弊端于能及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经营者进行等激励ar经营者企业做贡献,却没相应报,理平衡加物质满足体实施违规行机另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变素,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科监督、约束机制,所者让渡给经营者权力,并且让渡权力能效实施监督,绝权力导致绝腐败,经营者拥权力,监督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风险,违反制度所处于受惩罚导致损失,造假者处,造假者反吃亏,形鼓励经营者违规行(三)企业存委托——中国关系我企业存委托——中国关系所者经营者间关系,由于二者存信息称,其利益目标相同,经营者能制造虚假财务信息,欺所者,获自身利益种委托——中国关系四更低层委托——中国关系:股东与董事间委托——中国关系;董事与经营者间委托——中国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计部门间委托——中国关系;计机构内部计主管与计员间委托——中国关系由于委托、中国双各自利益同,导致双目标同,中国能完全按委托意图进行企业行,利益冲突造计信息失真直接机;双信息称,使中国机进行些危害委托利益增加自利益行,计信息失真提供能性(四)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缺陷计准则应远适用性,能经进行修订,计准则定义应力求准确,计准则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且严密,我计准则制定些面差距,计准则重要性原则重要事项规定,没质量面重要性进行说明;应收帐款规定计提坏帐准备,情况应计提坏帐准备,情况直接转销没做说明另外,计处理选择性规定缺陷,计处理选择性总存,同计事项同类型规模企业存着程度同,其揭示要求,其计处理能提唯要求,必须别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