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86-1940)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重要的代表人物。兼为爵士乐时代的局内人和局外人,菲茨杰拉德尽情享受了这一时代的物质财富、放荡生活和各色诱惑,同时又洞察到这个社会的腐朽本质,冷眼旁观其同时代人的生活。《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语名著之一,但是它起初并不引人注目。出版初期的销售量和报刊评论都不是很理想。直到三十年代,尤其是菲茨杰拉德死后,其销售量才开始稳步上升。如今,它每年的销售量都有近百万册,同时也激发了大量的关于菲茨杰拉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理论研究和讨论,甚至连续有三个不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本出现。说到这部小说的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来自菲茨杰拉德超群的小说描写技艺使然,而另一些评论家则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其长久不衰的魅力。本论文试图从一个更新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角度——新历史主义角度来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美国文学著作。本论文写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论文简要介绍了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并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和基本状况。在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论文主体部分,论文按照“理论-文本分析”的结构,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根据新历史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详细的解读。第一章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这一理论框架及其背景,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做理论准备。本章还就这一理论的发展背景,以及新旧历史主义中“历史”的不同内涵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章最后讨论了新历史主义的两位主要代表:一位是该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史蒂芬·格林布拉特,另一位是提出新历史主义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的路易丝·阿德安·蒙特罗斯。第二章在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理论概念引导下,探索这部小说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并阐释了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新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本记录了历史,并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但是由于每个历史记录者兴趣、意识形态和认知力不同,文学文本又不可避免的掺杂了主观性。本章写作选取了其中两件历史事件,并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这背后的意义:一是富勒-麦吉案件,它揭露了神秘财富的来源,并牵扯出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庞大腐败网络;二是菲茨杰拉德与金妮维亚之见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以追求金钱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而导致的悲剧结局的。论文第三章从文本的历史性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的外部因素,以及它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文本会受到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性格、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同时文本也有塑造历史的力量。论文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经历了迅速的变化,菲茨杰拉德的特殊家庭背景也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受到了艾略特、斯宾格勒等作家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所体现,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伟大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整体回顾了这篇论文,并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现实意义和写作价值。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文学研究和批评不仅会受到文本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到文学研究评论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因此,新历史主义鼓励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持续性文学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与爵士乐时代十分相似。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法,新历史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历史与文本关系的视角。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旨在以作品主人翁错误的人生追求导致的人生悲剧的教训警示世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新历史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 爵士乐时代
其实你可以从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这个角度去写 这还涉及到了美国的文化背景 相关资料应该还挺多的
不行。这本书中已经完全断定钱不能买到爱情——这个题目无题可写。建议写写:眼下社会里的“盖茨比”、盖茨比的迷惘、城市和梦想——这类稍微宽泛一点有可发挥的题目。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3.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4.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5.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6.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7.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8.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1.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3.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5.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7.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4.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5.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6.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7.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10.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1.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2.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3.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4. 女性作家的共性 15.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6.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7.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8.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9.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20.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21.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2.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3. On tragic Beauty 24.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25.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26.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27.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4. 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不行。这本书中已经完全断定钱不能买到爱情——这个题目无题可写。建议写写:眼下社会里的“盖茨比”、盖茨比的迷惘、城市和梦想——这类稍微宽泛一点有可发挥的题目。
【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86-1940)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重要的代表人物。兼为爵士乐时代的局内人和局外人,菲茨杰拉德尽情享受了这一时代的物质财富、放荡生活和各色诱惑,同时又洞察到这个社会的腐朽本质,冷眼旁观其同时代人的生活。《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语名著之一,但是它起初并不引人注目。出版初期的销售量和报刊评论都不是很理想。直到三十年代,尤其是菲茨杰拉德死后,其销售量才开始稳步上升。如今,它每年的销售量都有近百万册,同时也激发了大量的关于菲茨杰拉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理论研究和讨论,甚至连续有三个不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本出现。说到这部小说的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来自菲茨杰拉德超群的小说描写技艺使然,而另一些评论家则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其长久不衰的魅力。本论文试图从一个更新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角度——新历史主义角度来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美国文学著作。本论文写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论文简要介绍了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并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和基本状况。在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论文主体部分,论文按照“理论-文本分析”的结构,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根据新历史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详细的解读。第一章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这一理论框架及其背景,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做理论准备。本章还就这一理论的发展背景,以及新旧历史主义中“历史”的不同内涵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章最后讨论了新历史主义的两位主要代表:一位是该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史蒂芬·格林布拉特,另一位是提出新历史主义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的路易丝·阿德安·蒙特罗斯。第二章在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理论概念引导下,探索这部小说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并阐释了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新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本记录了历史,并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但是由于每个历史记录者兴趣、意识形态和认知力不同,文学文本又不可避免的掺杂了主观性。本章写作选取了其中两件历史事件,并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这背后的意义:一是富勒-麦吉案件,它揭露了神秘财富的来源,并牵扯出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庞大腐败网络;二是菲茨杰拉德与金妮维亚之见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以追求金钱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而导致的悲剧结局的。论文第三章从文本的历史性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的外部因素,以及它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文本会受到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性格、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同时文本也有塑造历史的力量。论文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经历了迅速的变化,菲茨杰拉德的特殊家庭背景也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受到了艾略特、斯宾格勒等作家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所体现,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伟大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整体回顾了这篇论文,并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现实意义和写作价值。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文学研究和批评不仅会受到文本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到文学研究评论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因此,新历史主义鼓励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持续性文学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与爵士乐时代十分相似。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法,新历史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历史与文本关系的视角。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旨在以作品主人翁错误的人生追求导致的人生悲剧的教训警示世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新历史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 爵士乐时代
其实你可以从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这个角度去写 这还涉及到了美国的文化背景 相关资料应该还挺多的
不行。这本书中已经完全断定钱不能买到爱情——这个题目无题可写。建议写写:眼下社会里的“盖茨比”、盖茨比的迷惘、城市和梦想——这类稍微宽泛一点有可发挥的题目。
Great Gatsby was published in 1922 by F. Scott Fitzgerald. At first glance, the novel appears to be a simple love story, but further examination reveals Fitzgerald's masterful scrutiny of American society during the 1920s and the corrup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1926) is, at first sight, a novel about love, idealism and disillusionment. However, it soon reveals its hidden depths and enigma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nge "waste land" between West Egg and New York, where Myrtle Wilson meets her death, an alien landscape presided over by the eyes of T J Eckleburg whose eyes, like God's, "see everything"? And what are we to make of the novel's unobtrusive symbolism (the green light, the colour of American dollar bills, which burns at the end of Daisy's dock, the references to the elements - land, sea and earth - over which Gatby claims mastery, the contrast between "East" and "West"), or its subtle use of the personalised first narrator, the unassuming Nick Carraway? It is a novel which has intrigued and fascinated readers. Clearly, as a self-proclaimed "tale of the West", it is exploring questions about America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American. In this sense Gatsby is perhaps that legendary opus, the "Great American Novel",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works such as Moby Dick and Huckleberry Finn. We will return to this aspect of the novel in more detail later on. However, we also need to be aware that it is a novel which has much to be say about more abstract questions to do with faith, belief and illusion. Although rooted in the "Jazz Age" which Fitzgerald is so often credited with naming, it is also a novel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alongside works like The Waste Land, exploring that "hollowness at the heart of things" which lies just below the surface of modern life. Eliot himself remarked that the novel "interested and excited me more than any new novel I have seen, either English or American, for a number of years". Viewed from more distant perspectives it is possible to see Gatsby as an archetypally tragic figure, the epitome of idealism and innocence which strives for order, purpose and meaning in a chaotic and hostile world. In this sense Gatsby contains religious and metaphysical dimensions: the young man who shapes a "Platonic vision of himself" and who endows the worthless figure of Daisy with religious essence, eventually passes away into nothingness, with few at the funeral to lament the passing of his romantic dream.参考资料: Great Gatsby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研究内容为起到了暗示人物的本性、反映时代的特征、深化和丰富小说的主题意义的重要作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讲述人尼克是相对于作家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读者喜欢的那种叙述人,也是一个“个人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因为他不仅在故事之内,而且还担任主要角色。不仅如此,这个个性化的叙述人是作家本人的声音,同时也是叙述人尼克向读者讲述的声音。
小说文笔优美,得益于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不落俗套。尼克还同时身兼“局外异叙述的”题述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在自己叙述的故事之中。小说中象征意象种类繁多,最为突出的当为色彩以及与特定色彩相关的器物和自然事物所形成的象征意象,起到了暗示人物的本性、反映时代的特征、深化和丰富小说的主题意义的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相关内容:
1、在美国梦的物质梦想实现以后,究竟应该如想的精神梦想,其内涵究竟应该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原则。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仅仅依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人究竟要过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
2、盖茨比编造自己的过去就体现了这种自卑感,这使得他们只能在上流社会中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归属。而这种自卑感令他们永远难以摆脱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给他们带来种种的不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86-1940)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重要的代表人物。兼为爵士乐时代的局内人和局外人,菲茨杰拉德尽情享受了这一时代的物质财富、放荡生活和各色诱惑,同时又洞察到这个社会的腐朽本质,冷眼旁观其同时代人的生活。《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语名著之一,但是它起初并不引人注目。出版初期的销售量和报刊评论都不是很理想。直到三十年代,尤其是菲茨杰拉德死后,其销售量才开始稳步上升。如今,它每年的销售量都有近百万册,同时也激发了大量的关于菲茨杰拉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理论研究和讨论,甚至连续有三个不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本出现。说到这部小说的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来自菲茨杰拉德超群的小说描写技艺使然,而另一些评论家则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其长久不衰的魅力。本论文试图从一个更新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角度——新历史主义角度来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美国文学著作。本论文写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论文简要介绍了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并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和基本状况。在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论文主体部分,论文按照“理论-文本分析”的结构,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根据新历史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详细的解读。第一章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这一理论框架及其背景,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做理论准备。本章还就这一理论的发展背景,以及新旧历史主义中“历史”的不同内涵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章最后讨论了新历史主义的两位主要代表:一位是该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史蒂芬·格林布拉特,另一位是提出新历史主义核心概念(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的路易丝·阿德安·蒙特罗斯。第二章在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理论概念引导下,探索这部小说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并阐释了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新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本记录了历史,并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但是由于每个历史记录者兴趣、意识形态和认知力不同,文学文本又不可避免的掺杂了主观性。本章写作选取了其中两件历史事件,并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这背后的意义:一是富勒-麦吉案件,它揭露了神秘财富的来源,并牵扯出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庞大腐败网络;二是菲茨杰拉德与金妮维亚之见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以追求金钱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而导致的悲剧结局的。论文第三章从文本的历史性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的外部因素,以及它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文本会受到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性格、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同时文本也有塑造历史的力量。论文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经历了迅速的变化,菲茨杰拉德的特殊家庭背景也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受到了艾略特、斯宾格勒等作家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所体现,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伟大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整体回顾了这篇论文,并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现实意义和写作价值。根据新历史主义理论,文学研究和批评不仅会受到文本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到文学研究评论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因此,新历史主义鼓励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持续性文学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与爵士乐时代十分相似。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法,新历史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历史与文本关系的视角。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旨在以作品主人翁错误的人生追求导致的人生悲剧的教训警示世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新历史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 爵士乐时代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3.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4.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5.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6.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7.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8.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1.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3.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5.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7.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4.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5.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6.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7.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10.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1.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2.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3.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4. 女性作家的共性 15.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6.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7.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8.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9.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20.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21.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2.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3. On tragic Beauty 24.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25.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26.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27.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4. 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当初是因为它显眼的地位及名声而购买了这本小说。还记得初读这本书时,感觉速度挺快的,但读完好像也就转瞬即逝了。只知道读过,但却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像小时候大人的唠叨声,左耳进右耳出。又如那些晚睡中的梦,清醒时模糊不清,似有非有。现在常常听到一个词:深度思考,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与进步是成正相关的。 看来读书时,还是得思考。毫不费力就意味着收获微乎其微,白白浪费了时间及精力。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本书的前言中小说家兼翻译家村上春树列举了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想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自有其独之处,不容置疑,至于能否体悟,就得看我们自身了。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代表作,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盖茨比(主人公),尼克·卡拉伟(黛西的远房表哥,盖茨比的邻居),汤姆·布坎南及妻子黛西(盖茨比深爱之人),乔丹·贝克小姐(汤姆和黛西的朋友),乔治·B·威尔逊及妻子默特尔(汤姆的情妇)等。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的,小说中的“我”指尼克本人。小说的开篇以父亲对尼克的一句忠告开了头:“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也因此尼克养成了不对他人妄加评论的习惯,成了不错的倾诉对象。卡拉韦家族是中西部城市声名显赫的有钱人,后来尼克因做债券生意去西卵村租房,碰到了刚来此的盖茨比,从此他们成了邻居。隔海相望的是东卵村,那是汤姆和黛西的住宅所在地,他们的房子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如同宫殿一般。 不久之后,尼克去拜访了他的远方表妹黛西,见到了汤姆(傲慢),黛西(声音动听,美丽动人,喜欢耳语)及贝克。闲聊中不难发现汤姆和黛感情有些问题,经贝克之口得知汤姆在外有个情人。很快尼克便知此人是汽车修理铺店主威尔妻子默特尔,据说是他们彼此无法忍受对方的那一位而一起。 西卵村,盖茨比先生的住宅金碧辉煌,音乐声此起彼伏,歌舞升平,参加聚会的是有权有势有名之人。部分人因受邀而来,部分人自愿而来,而尼克便是受邀宾客之一。大家来来去去,甚是热闹。这场景无不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真实写照。但对于盖茨比大家却是一个谜,流言四起,各种说法充斥其中。 后来尼克在宴会上认识了盖茨比,并和他攀谈了起来。通过贝克和尼克的关系,忐忑不安的盖茨比终于见到了黛西,动作僵硬,像极了初恋的人。但目光所及皆是黛西,一片深情肉眼可见。黛西也沉浸在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尼克便是见证人。之后,汤姆和盖茨比也见面了,并且慢慢地察觉到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开始暗中调查盖茨比。 一个炎热的夏日,盖茨比,尼克,贝克聚到了东卵村汤姆和黛西的家里,盖茨比也因此见到了黛西的女儿。因为天气燥热,大家情绪波动大,黛西提议进城。言语之间,汤姆明显感觉到了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微妙关系,而盖茨比好像似曾相识。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进城。黛西拒绝了汤姆开车带她的提议,一番争论之后。汤姆开盖茨比黄色的车带上了尼克和贝克,盖茨比开汤姆的车,带上了黛西。 因为汤姆开的车油量不足,所以到威尔逊的车铺去加油,但威尔逊有气无力,如同生病了一般。威尔逊懒洋洋地给汤姆的车加了油,闲聊了几句。原来他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决定带妻子搬走。而此时楼上的默特尔表情奇怪地盯着汤姆的车看,误以为贝克是汤姆的妻子。汤姆内心恐慌,迅速开车离开。 大家关于去哪儿争论一番之后,最终在广场酒店租了一个套房的客厅。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室内闷热,大家情绪不高。很快汤姆和黛西争吵了起来,盖茨比搭了几句话。结果一触即发,场面甚是尴尬,大家都弄得灰头土脸。争论起黛西爱的是汤姆还是盖茨比,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汤姆将调查到的有关盖茨比的事情一一爆出,黛西犹豫不决,痛苦不堪。 最终黛西和盖茨比一起离开了,开的黄色的车。谁料车开到威尔逊店铺时,默尔特却冲了出来,一场车祸应运而生。待汤姆他们到来之时,还感叹威尔逊的店铺终于来生意了。不曾想到这次车祸是跟黄色的车有关,闲聊中才知道事情。 回到东卵村,汤姆冲向妻子的房间。而杰克却看到了藏在汤姆房屋外的盖茨比 ,得知是黛西开车撞死了默特尔而不是盖茨比。盖茨比等在这里是为了确保汤姆不伤害黛西,为此尼克还上楼看了看情况,察觉到汤姆和黛西在琢磨着什么事情。确保汤姆不会伤害黛西,盖茨比还是不愿离去,他要等到黛西睡下。 尼克彻夜未眠,一直等到盖茨比先生回来。来到盖茨比家,房间巨大,屋内一片漆黑,屋内散发着霉味,已经许久未通风,昔日光彩夺目的韵味一去不复返。尼克劝盖茨比离开,因为有人会追查他的车。但盖茨比不愿离去,他不可能把黛西留在这儿,这是他最后的希望。 接下来 他给尼克讲了年轻时跟丹·科迪一起的离奇故事,因为“杰伊·盖茨比”已经像玻璃一样被汤姆恶狠狠地摔得粉碎,而那出漫长的秘密狂想剧也落下了帷幕。我以为此时的他可以毫无保留地承认一切,但他想谈的只有黛西 。谈论他与黛西的初遇,一直到黛西嫁给汤姆。 尼克离开了盖茨比家,当再来时,盖茨比已经遇难。而男管家尚未发现,盖茨比一直等着黛西的电话,但到死都没有等到。对于盖茨比的葬礼,相比之前的门庭若市,现在只能用凄清来形容。昔日的朋友如同陌生人,只怕惹上麻烦。客厅里的人基本是官方人员,前来查看。而黛西则和汤姆一起离开了东卵村, 他们搞砸了事情,毁了人,然后就退回到自己的钱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中去,让别人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 小说的末句“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退回到过去 ”让人不禁感叹这无疑不是盖茨比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黛西是他的信念,为了能离黛西近一点,他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阶级,拥有了黛西所向往的财富和地位。谁曾想这一切都是虚幻,丝毫没有让黛西入心,还把自己送到了死神的手里。 写到这不由得想到了小说开头来自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塑造的人物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所写的那几句诗: 那就戴上金帽子,如果可以打动她;倘若你能跳得高,也请为她跳起来;直到她大声喊:“亲爱的爱人,戴着金帽子、跳得高高的爱人,我一定要拥有你 !” 但终究那只是一个不曾实现的转瞬即逝的梦。 盖茨比无疑是伟大的,为了自己的爱人,拼搏奋斗,拥有了地位和名声,只为配得上自己所爱之人。而其他人虚伪的面孔,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死活,不恋旧情的行为更是衬托出了他的伟大及独特。
菲兹杰拉德,海明威曾这样说他“ 一个被女人毁掉的作家” 也有人说是女人成就了他,事实上,我只知道,他是个讲故事的好手,上帝赋予了他一系列的人生经历,为了让他将一个个在岁月里不朽的鎏金的故事带到世人眼前。 在自己年级尚轻、心性未定时,父亲给了我一个忠告,至今我对他的话仍思之再三。 “ 每当你想批评人的时候”他对我说“只要记住一点,这个世上并非所有人都像你一样,从小就得天独厚。” 这是我的中西部故乡,不是麦田,不是草原,也不是瑞典移民的荒僻城镇,而是我年少时代带着激动心情返家时所搭的火车,是霜寒夜里的街灯和雪橇铃声,以及射出窗外的灯光将冬青花环投射在雪地上的影子。我是那其中的部分。想起那些长的冬日,有一点儿肃默 ;想起自己生长在卡拉威家,又有点得意。因为在这个城里的宅子几十年来都冠着家族的姓氏。 我现在明白了,其实这一切不过就是一段西部的故事——汤姆、盖茨比、黛西、乔丹和我。我们都是西部人,也许我们都缺少了些什么,才会如此莫名其妙无法适应东部的生活。 我租的房子之所以会位于北美最怪异的一区,其实纯属巧合。此区位于纽约正东方延伸出来的一个细长而古怪的岛上,这里除了一般的自然奇景之外,还有两方结构怪异的土地,距离市区二十英里,外形看似一对巨卵,轮廓相仿,中间仅隔着一道所谓的内湾。两地向外凸伸,伸进了西半球最无波无澜的咸水里,也就是偌大的长岛海湾水城。这两个卵形地并非完美的椭圆形,而是像哥伦布实验里的蛋一样,接邻陆地的一端都有点压扁了,不过两地外形的相似想必始终让遨游上空的海鸥感到好奇吧! 对我们这没有翅膀的族群而言,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两个地方除了外形与大小,其余竟截然不同。 黛西是我的远房表妹,而我和汤姆则是大学就认识,而那年夏天的故事要从我开车到对岸,与汤姆·布坎南夫妇共进晚餐的那天晚上说起。 房里一张巨大的沙发是唯一完全静止的东西, 沙发上坐着两名年轻女子,她们那种轻飘飘被沙发托住的感觉,就像坐在一个被系住的气球上。 她们俩都穿着白色衣裳,衣裙在风中飘动、鼓胀,仿佛随风在屋外飘了一圈,刚刚才被吹回来。窗帘啪嗒啪嗒的声音以及墙上的一幅画发出的吱嘎声让我听得入神,我大概呆立了好一会儿 。 忽然间“轰”的一声,汤姆.布坎南关上了后面的落地窗,被关在屋里的风渐渐停息,窗帘、地毯和那两名年轻女子也缓缓飘降到地面。 其中较年轻的那名女子我并不认识。她舒展全身躺在沙发的一头,一动也不动,下巴微微抬起,好像要顶住什么东西,以免它掉下来一样。不知道她是否瞥见了我,总之她一直不动声色,而我倒真是吓了一跳,几乎就要为自已进屋打扰了她而嗫嚅地说声抱歉。 另一名女子是黛西,她想要站起来,身子略往前倾,神情认真。 但又忽然笑了出来,滑稽却迷人的一笑,让我也笑了,接着我便走进了屋里。 当我开车离去,开车经过公路酒馆和路旁的加油站时,见到的已是仲夏景致,“加油站外的一片光圈底下立着几个鲜红的汽油泵。我回到西卵的住处后,把车子开进车库,然后在院子里一个弃置的割草机上坐了一会儿。 风已经停息,留下喧闹、清亮的夜,树上有鸟儿在拍打着翅膀,蛙群也像是被大地那只饱满的风箱给灌得精神奕卖,不断发出风琴般的鸣声。有只猫的身影在月光下游荡,我掉过头去看时,发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大约五十英尺外,邻居大宅的阴影中出现了一个人,他站在那儿,双手插在口袋里,仰望密布的银色星斗。 从悠然的举动和站立在草坪上毫不犹豫的姿态看来,那应该就是盖茨比先生本人,他到外头来看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哪部分是属于他的。 我决定出声叫他。贝克小姐晚餐时曾经提起过他,这该是个不错的开场白。但我没有出声,因为他似乎在一刹那给出暗示:他想一个人待着——他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水面伸出双臂,虽然我离得很远,但敢肯定他在发抖。我不由自主地往海面一瞥,除了一盏绿灯的光之外什么也看不见,那光芒微弱而遥远,可能是某个人家的码头。当我回头再去看盖茨比时,他已消失不见,在这个不平静的暗夜又再度只剩下我一个人。 夏夜里,经常有音乐声从我的邻居的住宅里传出。在他那夜蓝的庭院里,男男女女有如飞蛾一般,在喁喁私语、香槟与群星之间来去穿梭。下午涨潮的时候,便会看见他的客人或是在浮台的高塔上跳水,或是在温热的私人海滩上晒太阳;还有他那两艘汽艇也拖着滑水板乘风破浪,划过海湾水面。到了周末,他的劳斯莱斯便成了公车,从早上九点开始,直到午夜过后多时,不断载着客人往返市区;而那辆旅行车也像只轻盈的黄色虫子,蹦蹦跳跳地前去迎接每班列车。至于礼拜一, 则有七个仆人外加一名临时雇用的园丁拿着拖把、刷子、锤子和园艺剪刀忙碌一整天, 辛苦地为前一夜所遭受的破坏料理善后。 我第一次上盖茨比家的那一晚,应该是极少数正式受邀的宾客之一。于是,热闹的派对正式开始了。月亮又升起了些,海湾的水面上飘荡着一个三角的银色天平,随着草坪上五弦琴一声声的铮钢微微晃动看。 同桌的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子,还有一个很吵的小女孩,稍有刺激,她就会笑不可抑。现在 我也开始享受了,喝了两碗香槟之后,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自然、 深奥而意义非凡。 余兴节目中断时,同桌的男客看着我,面露微笑。 “你看起来很面熟”他客气地说,“打仗的时候你是不是在陆 军第一师?“是啊!我在第二十八步兵团。” “我在第十六团,服役到一九一八年六月。我就知道曾经在哪儿见过你。” 我们聊了一会儿,聊的都是法国几个潮湿晦暗的小村落。他显然就住这附近,因为他说他买了一架水上飞机,明天早就要去试试它的性能。 “要不要一块儿来,老兄?就在海湾沿岸-带转转。’ “什么时候?” “只要你方便就行。” 我正想问他的名字时,乔丹忽然转头瞧着我,带笑问道: “现在玩得高兴了?” “好多了。”我又转向刚结识的友人,“我老觉得这个派对很不寻常,到现在连主人的面都没见着。我就住在那....我的手朝远在视线之外的树篱一甩,“这个姓盖茨比的差司机送了一份请帖过来。” 他看了我半天,好像听不懂我的话。 “我就是盖茨比。”他脱口说道。 “什么!”我高喊,“哎,真是对不起。” “我还以为你知道呢!老兄。看来我这个主人不太称职。” 他体谅地笑了笑——不, 不只是体谅而已。那是一 种罕见的微 笑,让人看了就觉得无比安心,这生中大概只见得到四五次。这张笑容注视过——或者是看似注视过—— 全世界片刻之后, 便情不自禁地将全副注意力都转移到你身上,只对着你一个人笑。你仿佛可以感觉到它了解你,就如同你希望获得了解一般;它相信你,就和你相信自己一样。它也让你相信,你尽力想要表达予人的印象它都感受到了。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笑容消失了,我眼前只有一个穿着高雅的鲁莽男子,约莫三十一二岁,由于过度咬文明字,几乎显得有些荒谬。在他自我介绍之前,我便发现他一字一句都经过刻意斟酌。 至于盖茨比为何要在泛着幽兰绿光的海湾对面买下这栋别墅,我也在一天下午,从贝克·乔丹了解到…… 一九一七年十月里的某一天。 我沿路一直走着,有时走在人行道上,有时走在草地上。我比 较喜欢走草地,因为自己穿了一双英国制的鞋子,鞋底有一颗颗的橡胶颗粒,一碰到松软的土地就会嵌进去。我还穿了一件格子花呢的新裙子,风一吹就轻轻飘起,这时候所有屋子前面挂的红白蓝三色旗帜也会跟着招展,并且发出不以为然的“啧啧”声。 其中就属黛西.费家的旗帜最大、草坪最大。那时她刚满十八 岁,大我两岁,路易维尔的女孩谁也比不上她那么讨人喜欢。她喜欢穿白色衣裳,有一辆小小的白色双人座敞篷车,家里的电话成天响个不停,全是泰勒军营的年轻军官打来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青睐,独占她一整晚。“不然,一个小时也好!” 那天早上我走到她家对面时,黛西那辆白色敞篷车停在路边, 她和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上尉军官坐在里面。他们俩都太专注于对方 了,所以,一直到我离他们五英尺远的时候,她才看到我。 “嗨,乔丹。”她突然出声喊我,“你过来。下好吗? ” 她竟然想和我说话,让我觉得受宠若惊,因为所有年纪比我大的女孩当中.我最喜欢她了。她问我是不是要到红十字会去做绷带。 我说是的。她就请我转告他们她那天不能去了。黛西说话时,那位军官一直看着她。每个少女一定都希望有一天也能有人这么看着自 己,因为他的眼神实在太浪漫了,所以到今天我都还记忆深刻。他 的名字叫作杰伊.盖茨比,而从那天起,我有四年多没有再见到他——就连最初在长岛遇见他时,也不知道原来就是同一个人。 那是一九一七年的事。第二年,我也有了一些追求者,加上开始参加球赛,因此不常和黛西碰面。与她交往的人年纪都稍微大一点儿一我是说如果她有交往对象的话。 有一些关于她的谣言传得 很凶一听说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她母亲发现她正收拾衣物,打算上纽约去和一个即将到海外多战的军人道别。她最后没去成,可是她也好几个礼拜不和家人说话。经过这件事,黛西就不再和军人鬼混,却只和城里几个因扁平足和近视而无法从军的年轻人来往。 到了隔年秋天。她又恢复了昔日的光彩。停战之后,父母为她办了一个盛大的舞会, 到了二月, 她好像和一个新奥尔良的人订了婚。六月里,她却嫁给了芝加哥人汤姆.布坎南。婚礼的奢华与降重,在路易维尔前所来见。他包了四节火车,带着一百个 人雨下,租下穆尔巴饭店的一整层楼, 还在婚礼前一天送给她一串价值三十五万美元的珍珠项链。 我担任伴娘。婚礼前一晚, 我们为新娘办了一个餐会。我在餐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到黛西房里去。 却发现她躺在床上,身上穿着色彩缤纷的礼服,美丽得有如六月的夏夜,但同时也醉得不省人事。 她一手握着白葡奇酒,另一手拿着一封信。 “恭喜我吧!”她喃喃地说,“以前从没喝过酒,想不到酒这么好喝。 “你怎么了,黛西?” 老实告诉你,我当时好怕,从来没见过哪个女孩像她这样。 “亲爱的,拿去吧!”她把垃圾桶抱到床上,往里头乱摸一阵, 最后终于扯出了一条珍珠项链,“拿到楼下去,谁给的就还给谁吧! 告诉他们,黛西反悔了。你就说,‘黛西反悔了!”” 她说着就哭了起来一哭了又哭, 哭了又哭。我赶紧跑出去, 找到了她母亲的女仆,我们锁上门,让她泡个冷水澡。她抓着信不 放,一起带进浴缸里,揉成湿湿的一团纸球,一直到她看见纸屑像雪花样片片落下,才肯让我把信放到肥皂盒里。 但是黛西不再说话了。我们让她嗅了氨水,在她额头上敷了冰块,帮她把礼服重新套上。半小时后,当我们走出房门,珍珠项链已经挂在她的脖子上了,这段小插曲也结束了。第二天五点,她若无其事地嫁给了汤姆.布坎南,然后就出发到南太平洋,开始了三个月的旅程。 他们回来以后,我到圣芭芭拉看他们。我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女 孩那么迷恋丈夫,只要他离开房问一分钟,她就会不安地四下张望, 问道:“汤姆到哪里去了?”然后就这么失魂落魄地直到汤姆进门为止。她常常在沙滩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让汤姆将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用手轻揉他的眼皮,带着无比喜悦的神情看着他。看 他们相处的情形真叫人感动, 常会让你觉得惊奇,而不知不觉微笑起来。那时是八月。我离开圣芭芭拉个礼拜以后, 一天晚上,汤姆在凡图拉公路撞上一辆运货马车, 把自己车子的一只前轮撞掉,当时和他在一起的女孩也上了报,因为她断了一只胳臂——是圣芭芭拉饭店的女服务生。 第二年四月,黛西生下了女儿,他们便到法国待了一年。那年春天,我在坎城见到他们,后来又在杜维尔见面,接着他们就回芝加哥定居了。黛西在芝加哥是个风云人物,这个你也知道。和他们往来的大都是同一群人,而且个个年轻,又有钱又少教养。但她却一直保持着完美的名声。也许是因为她不喝酒吧!和酗酒的人在一起能不喝酒,确实可以占很大的便宜。因为你可以保持沉默,甚至于可以看别人花茫然时,自己小小地出轨一下,反正谁也看不见,看见的人也不在乎。 黛西也许从没闹过绯闻,不过她说话的声音倒 像是隐含着什么似的…… 唔,大约一个半月前,她又听到了盖茨比的名字,这是多年以来的头一次。那次是我问你——你还记得吗? ——你认不认识一个住在西卵的盖茨比。你回家以后,她进我的房间叫醒了我,问我:“是哪个盖茨比?”我形容了他的模样——自己当时半睡半醒的——她用一种很奇怪的声音说,一定就是她认识的那个人。这时候,我才把盖茨比和她白色敞篷车里的军官联系在一起...... 乔丹.贝克说完这一大段故事之时, 我们离开广场饭店已经有半个小时,正搭着辆出租马车在中央公园里闲逛。 太阳已经落到西城五十几街那片公寓大厦后面,那里住的全都是电影明星,而草地上则有成群的小孩聚在一块儿,在暖和的黄昏里扬起有如蟋蟀般的清亮嗓音: 我是阿拉伯首长 是你唯一的爱恋 夜里趁着你熟睡 潜入你帐幕之间 ..... “真是不可思议的巧合。”我说。 “这可一点儿都不是巧合。” “为什么?” “ 盖茨比就是因为黛西住在海湾对面,才买下那栋房子的。” 这么说来,六月那个晚上,他热切观望的也就不纯粹是星星了。 我觉得他好像从坟墓里走脱出来——那个由一些毫无意义的光彩所筑成的坟墓——瞬时间有了生气。 “他想问问你....”乔丹接着说,“能不能找天下午请黛西到你家里,然后也让他一起过来,大家见个面。” 这么简单的请求使我大吃一惊。 他等了五年,买了一栋豪华别墅为偶尔到来的飞蛾营造一点星光——而这一切只为了能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的家里来“见个面” “我想他原本是抱着一点儿希望, 希望也许哪一天他会无意间在宴会上遇见黛西,”乔丹继续说着,“但她一直没出现。 于是他 开始打听有没有人认识她,而我就是他第一个找到的人。就是在宴会上他让管家来请我进去的那一晚。你真该听听那天他兜了多大的圈子才和我谈到正题。当然了,当时我立刻建议他们,上纽约来个午 餐约会一但我想他可能很紧张, 因为他一再强调 :‘我不想节外生枝,只想在隔壁邻居家里见她。” 一辆大型的敞篷车从光秃秃又滴着水的丁香树下开上了车道。车停了。黛西戴了一顶淡紫色的三角形帽子,帽子底下的脸歪着望向车外,对我露出一个灿烂而欣喜的笑容。 “我最亲爱的,你就住在这里啊?” 她愉快的声浪从雨中传来,令人感到无比振奋。我循着声音的起伏侧耳倾听片刻,才听清楚她在说什么。一绺湿湿的发丝贴在她的脸颊,倒像是一撇墨迹,而当我牵着她下车时,才发现她的手上也沾满了闪亮的雨滴。 我们走进屋去,但大出我意料之外的是客厅竟空无一人。 此时,前门响起一阵敲门声,轻轻的,但很郑重,她转过头去看。我走出客厅开门。只见盖茨比一脸惨白,双手沉重地插在外衣口袋,站在一摊水中间,眼睛悲惨地瞪着我。 他大步地从我身边走进玄关,双手还是插在口袋里, 像走钢丝似的一个转身。走进客厅便看不见了。这种感觉一点也不玩。我将门拉紧以用挡愈来愈大的雨势,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怦怦地响得好大声。 大约有半分钟的时间,屋里悄然无声。接着,便听到客厅传出一种半哽咽半带着笑声的低语,然后便是黛西清晰而造作的嗓音: “见到你我实在太高兴了” 然后又是一阵沉默,持续了好久。我在玄关已无事可做,便进到客厅里去。 盖茨比斜倚在壁炉旁边,手仍然插在口袋里,他想装出非常轻松甚至无聊的模样,却显得很不自然。他的头往后伸得好远,勉强靠在壁炉架上 那个有故障的钟表的面上,一双心烦意乱的眼睛从高处凝视着黛西。而黛西则靠着边坐在一张硬邦邦的椅子上,虽然惊诧却不失优雅。“我们以前见过面。”盖茨比喃喃地说。 他的眼光偶尔向我飘来, 咧着嘴笑却又笑不出。 幸好就在这个时候,时钟被他的头压得一个倾斜差点掉下来。他立刻转身,用颤抖的手稳住并放回原位。然后他坐下来,身子挺得僵硬,手肘靠在沙发扶手上,手扶着下颏。“很抱歉,把你的钟……”他说。 这时,我的脸竟像是被热带太阳给灼伤了般滚烫。尽管有千万句应酬话在脑中闪过,却一句也说不出口。 “只是一座很旧的钟。”我傻傻地对他们说。 我们的样子就仿佛钟已经摔碎在地板上了。 “我们已经好多年不见了。”黛西说,她的声音倒是一如往常。 “到十一月就五年了。” 盖茨比这个机械式的回答使我们再度沉默了半的。我不知如何是好,便建议他们到厨房帮我准备茶点。等他们都站起身来,我那自作主张的芬兰女佣却端着茶具来了。 接着,在喝茶、吃蛋糕的混乱之中,大家渐渐恢复了从容的态度,总算叫人松了口气。 盖茨比躲在一旁,每当黛西和我谈话时,他便用紧张而不快的眼神轮流盯着我们看。然而平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一找到机会我便站起来借口要离开一下。 “你要去哪里?” 盖茨比立刻慌张地问。 “我马上就回来” “走之前我得先和你说句话” 他激动地随着我走进厨房,关上门,然后小声说:“天啊!”神情十分沮丧。 “怎么同事?”。 “这回真是大错特错,”他摇头说,错得太离谱了 “你只是觉得窘,如此而已,”幸好我又接着说“黛西也觉得窘。” “她会觉得窘?”他难以置信地重复着我的话。 “和你一样窘” “小声一点儿。” “你未免太孩子气了吧!”我忍无可忍地脱口而出,“还不只如此,你太没礼貌了,竟然让黛西一个人坐在那里。” 他抬起手阻止我继续说下去,用一种令人难以忘记的责备眼光 看了我一眼,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回客厅。 我从后门走出去——半小时前, 盖茨比也是紧张兮兮地从这里出去绕到前门来的——朝着一 棵蓊蓊郁郁、 结满树瘤的大树跑去, 那依密的枝叶刚好可以遮蔽雨水。雨又大了起来,我那片凹凸不平的草地,先前虽然已经让盖茨比的园丁修剪得很整齐,如今却布满了小小的水坑和污漫的泥沼。 半小时后,我走了进去,他们俩各自坐在沙发两头望着对方。黛西的脸上泪水模糊,我走进来的时候她吓了一跳,赶紧拿手帕对着镜子擦掉眼泪。但是盖茨比的变化却实在令人困惑。他可以说是容光焕发;虽然言谈举止没有欣喜之情,但从他身上却重新散发出一种幸福的光环,笼罩着这间小小的客厅。 “我希望你和黛西到我家里来。”他说,“我想带她到处看看。” 最后我们到了盖茨比自己的套房,里面有一间卧室、一个浴室加上一个亚当风格的书房;我们坐下之后,喝了一杯从他壁橱里取出的沙特拉兹酒。 这段时间里,他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黛西,我想他是要从她那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看出屋里每一样物什吸引她的程度,然后重新加以评估。有时候,盖茨比也会恍恍惚惚地环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就好像她确确实实、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这里,反而使得这一切都变得不真实了。还有一回他差点就从楼梯上跌下来。 他的卧室是所有房间中最朴实的,唯一例外的地方,就是梳妆台上摆了一套纯金的化妆用具。黛西欣然拿起发剧顺了顺头发,盖茨比见她如此,便也坐下,掩着脸笑了起来。 “这真是太有趣了,老兄。”他快活地说,“我没办法……每当……我想……” 显然他在两种心情变化之后,正渐渐进入第三种状态。先是窘迫,接着是莫名其妙的欢喜,现在他对于她的出现则充满了惊讶。 这个念头盖茨比已经想了那么久,自始至终从不间断地梦想着,甚至可以说是咬紧了牙关等待着。如今,由于这种状本的副作用, 他像发条上得太紧的时钟一样,反而停摆了。 他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打开两个设计新颖的大衣橱。里面挂着他无数的西装、睡袍和领带。还有些衬衫像砖块似的整齐叠放着,每摞十二件。 “在英国, 有专人帮我买衣服。 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为我挑选一些衣服寄过来。” 他搬出一摞衬衫,然后开始将纯亚麻、纯丝和高级法兰线的衬衫一件一件地朝我们丢来,衬衫掉落时抖了开来,五颜六色地散落在桌子上。 我们惊叹着, 他却又搬来更多衬衫,桌上又软又细的贵重衣料也叠得更高了——有条纹衬衫、涡旋图样衬衫、 格子花呢衬杉,有珊瑚色、苹果绿, 浅紫色、淡橘色。还用靛蓝的丝线绣上了他名字的缩写,忽然间响起了个怪声音,原来是黛西开始将头埋进衬衫里,并开始号啕大哭。 “这些村杉实在太美丽了!”她啜泣着说,声音被厚厚的衣服蒙住听不太清楚,“我觉得好难过,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漂亮的衬衫。”当我走上前去道别时,我发现盖茨比的脸上再度浮现出了惊慌失措的表情,好像他忽然对自己眼前的幸福产生了些许怀疑。就快五年了!即使在那天下午, 他一定偶尔也会觉得现实的黛西还比不上自己的梦想——这不是黛西的错, 而是因为他的幻想太过于栩栩如生了,这幻想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用一种假想的热情让自己投身其中,然后不断地加入新的想象,还会用迎面飘来的每一根彩羽为它装点。无论什么样生动或鲜明的实体,都比不上一颗幽灵般的心所长久堆积的幻影。 我一直注视着盖茨比,看得出来他稍微自我调整了一下。他握住黛西的手,黛西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些什么,他情绪一阵激动,立刻转头看她。 我想,最使他着迷的应该就是黛西那起伏波动的热情嗓音了,因为那是无论如何也幻想不来的——那声音就如同一首永恒的歌。 他们已然忘记我的存在。不过黛西抬头瞥见了我,便向我伸出手来;而盖茨比则完全不认得我了。我又看了他们一眼,他们也回望着我,感觉好遥远,仿佛两人都已经被剧烈的生命活力给占据了。 于是我往外走去,走下石阶步入雨中,留下他们两人独处。
<辛酸的浪漫,无法企及的永恒——试论盖茨比的悲剧性>【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现代成长悲剧,描述了一个满怀憧憬的现代青年如何跨越到没有奇迹的成人世界的成长失败;同时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悲剧:浪漫的想象既不能创造真实,也无法代替价值,一切浪漫最终都将归于失败,富于想象的心灵也归于尘土,永远沉寂。文章通过对盖茨比的浪漫梦想和对现实的回避的分析揭示了其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浪漫;永恒;盖茨比;悲剧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简介 故事借尼克的回忆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以下称盖)一生追求梦想的经历。穷小子盖爱上了富家女黛西(黛),但黛嫁给了一个名叫汤姆的富翁。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并认定是金钱夺走了黛的爱情,决心赢回所爱。富有之后的盖在黛府邸对面建了一幢大厦,每个周末都在自己的豪宅里举办舞会,彻夜笙歌,挥金如土,对黛发出了无声的召唤。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见到了黛并企图与之再续前缘。紧接着黛在一次车祸中把汤姆的情妇茉特尔撞死,竟伙同汤姆将此嫁祸于盖,直接导致了盖的死亡。 二、辛酸的浪漫 畅通论文 盖的一生是追梦的一生。有人说黛是盖美国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她是他梦想的全部。为了积累财富,他放弃了少时的信念,甚至不择手段;有了钱以后他惊人地奢华糜费。这一切都是出于一个单纯的目的——赢回黛。所以,盖所追求的只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梦。他努力地坚持自己理想和真爱,他漠然地注视着舞会上的乌合之众,彻夜遥望着照亮其梦想的希望之灯,痛苦地、不可救药地爱着黛,尽管她拜金、浅薄、自私。自始至终他都在竭力编织着爱情美梦,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黛轻而易举地玩弄了他,嫁祸与他,撕扯着他的梦,撕碎了他的身心,而他到死都还沉浸在自己一厢情愿的的浪漫里。 盖茨比情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对黛的爱,盖的爱是真实的,当他试图依靠高超的想象达到真与美的完美结合时,新的现实无情地将其挫败了。有人把菲茨杰拉德称为“最后一个浪漫主义战士”,那么他笔下的盖无疑便是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了。他守护着那朵月光下开放的的虚幻之花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种浪漫最终枯萎凋零于理想的废墟,耐人寻味的是其中无尽的辛酸。 三、无法企及的永恒 他把自己的爱情视为最高的价值,这就是他的永恒,同时也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对他来说,时间已经不再是标志和衡量现实和梦想的的标准。深受浪漫主义影响的菲茨杰拉德让盖茨比成了一个“出身于他自己的柏拉图式观念”的浪漫主义者。在盖眼里,时间只有一种样式,那就是永恒。对盖来说,他和黛的爱好像永远没有改变过,他忘记了区分过去、现在、未来,在他那里,过去、现在、未来融为一体,于是,他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时间的界限。他一直在朝着接近黛的目标努力,他一步一步地做着,积累金钱、修建豪宅、举行宴会,他知道他和黛已经有5年没见面了,但5年对他而言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将过去与现在分开的漫长的时间界限。当然,他始终沉醉在那样的眩晕状态之中,沉醉于与黛的爱情中,所以当尼克清醒地向他质疑道, “你不能重温旧梦的。 ” “不能重温旧梦?” 他大不以为然地喊道,“哪儿的话,我当然能够!” 他发狂地东张西望,仿佛他的旧梦就隐藏在这里,他的房子的阴影里,几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的。 “旧梦”对尼克来说就是往事,是一个人经历过的过去,除了心里的回忆,它已经和现在无关。但盖并不这样看,“旧梦”只不过是不得不借用的一个词汇,它代表不了过去,它就是现在,和现在丝丝入扣,声息相通。盖专注于每一个现在,他当然在意识里无数遍重温过他与黛在一起的时光,但对他来而言,那不是感伤的回忆,而是他的现在,和他的现在在一起供他行动的心理动力。 盖执着于一个永远不变的目标,他超越了人为的时间界限。但是这种时间上的“非分割性”、“非断裂性”只存在于他自己。在黛那儿,过去就是过去,现在就是现在,将来就是将来。在这样的现实铺垫下,盖时间的超越就成了一个人的事,然而,爱情的梦想是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的。如果盖要实现“重温旧梦”的爱情理想,他需要黛和他一起分享这没有时间界限的小快乐。可是黛像她所属的那个阶层所有的人一样最缺乏的就是现在和行动,他们生活在怠惰的回忆和期待中。他们对现在最无能为力,他们即使身在现在,都已经处于过去与未来之中了。因为从本质上讲,他们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在。盖最擅长的就是把握现在,他要用现在来抓住过去,或者说他试图通过不对时间进行划分而抹去其间的5年。现在就意味着全心全意地沉醉在实践中,沉醉在每一个虚晃一招之中。与盖竭力超越相反,黛永远选择逃避。在等待盖的焦躁中,她躲进了汤姆给予的稳定而麻木的婚姻生活中;在芝加哥引起麻烦后,他们迁徙到纽约,他们不断的迁徙正是他们不断要的躲避的一个外在表现,这表明了他们的麻木不仁,“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 盖与黛5年后的第一次相聚就点明了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异,预示了小说的一种悲剧结局。盖带黛参观他的房子,同时叫克利普斯普林格(寄居盖茨比家的一个食客)为他们弹奏钢琴,其歌词是这样的: “每天早上, 每天晚上, 玩得欢畅…… 在这同时, 在这期间……” “在这同时,在这期间”点明了全书的时间主题,即,小说有两个时间维度:“在这同时”,“在这期间”。一个是进行时,一个则标明过去与现在的界限。两个时间维度相碰撞时,“时间的空洞”就显现出来,可以把这个“空洞”视为盖在执着实践中匆匆溜过的5年时光。盖倾近于“在这同时”,希望能在这样的进行状态中将时间的界限抹去:可在黛那里,她更倾近于“在这期间”,在这期间发生的事已经不可更改,这个过去不在进行之中,它已经凝固,是一种近似于物的存在。这个夏天盖带给了黛一种令人昏眩的力量,使黛仿佛觉得她的感情是一直和盖在一起的,然而事实总是事实,在她和盖分手的5年里,盖不过是一个故人的名字而已,所以在汤姆的逼问下,黛崩溃了。她发现,尽管她和汤姆的婚姻充满种种失望,但她曾爱过汤姆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畅通论文 “啊,你要求的太过分了!”她对盖喊道,“我现在爱你难道这还不够吗?过去的事我没法挽回。”她无可奈何地抽抽噎噎哭了起来,“我一度爱过他……但是我也爱过你。” 盖想要回到绝对的过去,这个过去于他仅是一个5年的真空,5年的美梦。尽管他在这5年中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大富翁,但他心灵的追求、他人生的意义却仍和5年前的岁月紧密相连,其间没有断裂。然而,黛在这5年里,却爱过了别人,结过了婚,养育了孩子,她的生活和5年前完全断裂。这5年来盖在做梦,但黛却身处现实。盖想要证明他和黛一直在相爱,黛却说,不,5年前我爱着你,这5年我爱着别人,现在我又开始爱你。“一直”被分割了。对盖而言,这是残酷的分割、滑稽的嘲讽,因为他的情感丧失了对象。他5年的精心努力,他5年艰苦卓越的浪漫爱情完全是自作多情,他的言谈、他的举止、他的一切都失去了根基。他彻底失败了。 四、结语 盖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所有的浪漫不过增添了悲剧的辛酸:盖和黛见面前的坐卧不安是悲声的序幕;见面后被黛迷得六神无主透射出爱的悲凉——她的不解,她的嗓音里金钱的响声分明是悲剧的预言;财富和身份被质疑时的窘迫是迷失自我的悲哀;彻夜守侯心上人却不知自己正要成为她的牺牲品——一厢情愿的心,无怨无悔的爱,总是透射出被践踏的悲哀和辛酸。 时间本应该带来意义,但在盖那里,它因染上永恒的浓重色彩,成为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由于缺少真实经验的支持,结果显得空洞。5年的分离,至少标明5年经验的缺乏。如果盖要让他的爱依然如旧,他惟一能做的便是固执地信奉永恒,视爱情为追求中的不变目标,而不是相爱双方的真实要求。这样,盖的爱就不是生命之中的合理爱情,他对爱的追求也不具有传统的爱恋欲求。对他说来,爱情是他的整个灵魂,他无限地醉心于这一灵魂。尽管普遍意义上的永恒己经丧失,但盖仍然可以为他自己找到一种。盖的永恒爱情揭示了一种现代性的狂醉:一个人义无返顾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即使这种生活缺乏实际内容,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他也该永远追求下去。这就是盖选择的永恒样式,也正是他悲剧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Fitzgerald,F. Scott. The Great Gatsby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作者简介】赵金凤(1974-),女(满族),辽宁抚顺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