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七)参考文献 [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文献的采用量逐渐加大,其标注方式的规范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 一、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二、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类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规范》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 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pulletin board online) 如:[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DB/OL].文献网址, 1998-08-16/1998-10-04.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你可以发一下QQ我发你邮箱给你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课程主要内容有: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公共关系观念的形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选拔公关人员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企业 CIS 战略工作的导入;公共关系日常活动和专项活动的开展;公共关系广告、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公关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部分大。“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公众及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大众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学等。“公共关系学”是在这些各门相关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同时它又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需要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2.以管理为主导思想。“公共关系学”的四大要素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管理职能和双向沟通。其中管理职能的发挥贯穿着公共关系活动的始终。这种管理职能涵盖着管理职能中所有软性的手段,主要执行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协调、沟通、教育、引导。其管理范围超越了特定社会组织的围墙,它既要对组织内部的公众进行管理,还要对组织外部的公众进行管理,是一种管理范围扩大化,管理手段软化性的形态。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公共关系理论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但它只有在和公共关系应用结合起来时,才能显示出“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价值,并发挥出巨大能量。而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又为公共关系理论的丰富、发展、深化和完善提供了更新、更好、更全面的素材,并对公共关系理论的正确、实用与否进行检验,从而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参考资料:
大一是个重新开始的社交圈。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朋友是如何开始的交往的,恋人是如何开始交往的...这将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摘要: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人际关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现状分析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际关系的构成条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人们个体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至关重要。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我国医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悲伤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思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三)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茸富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获得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必然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道屏障,从而孤陋寡闻。事实上,人际交往是实现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人际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认识中的盲点,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信息真正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信息沟通又必然成为个人成功道路上的润滑剂。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在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求职者的“情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重要条件。在一次对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中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 )、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 )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 (25.9 )、基础知识(4.6 )等之前,位列首位。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能适应岗位要求,但在人际关系和集体合作方面有所欠缺。大多数步人社会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感到困惑。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普遍偏低,本人认为除一些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构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原因有:(一)不愿交往。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用和需要,因此导致不主动,不积极甚至不愿意参与,回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某校举办心理小测验题目是“我想为父亲做好事”。共有4个选择——擦皮鞋,擦自行车,剪指甲,买酱油。说来奇怪,选择“买酱油”的只有一名男同学,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买酱油”呢?经过咨询,发现主要原因是“买酱油”麻烦,要跟卖东西的人说话。买酱油,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可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做,大学生不愿交往的原因有: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沉默是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不注重个人的言表只注重一个人的行动。二是家庭教育。家长权威性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心态和习惯,父母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等权威式的作风,。孩童从小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三是学校教育。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读书、看书、背书为主,很少有说书的训练。很多大学生能写出几千上万字的论文,但有时要他用语言表达论文内容,就不尽如人意。有的大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但要与人沟通和交往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心理焦虑等心理现象。学校教育对学生渎、写能力有很大帮助,但说的能力的培养不是很理想。长期以来养成不愿与人交往的习惯,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主要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晗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二)不懂交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不懂人际交往原则,如何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如何掌握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不利的因素,如何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和冲突,等等因素都困惑着大学生。大学生普遍感到人际交往很困难,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不知怎样相处,人际交往要注意哪些事项,遵守哪些原则,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缺乏是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失败的主要原因。(三)不擅交往。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技巧,不利于大学生开展正常人际交往,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大学生不熟练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系统训练才能习得。首先要明确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①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②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③ 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其次要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换位原则、以诚相待原则、礼貌原则、互利原则。最后是改善人际交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记住别人的姓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平易近人的印象。(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礼貌,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贺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任。
大一是个重新开始的社交圈。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朋友是如何开始的交往的,恋人是如何开始交往的...这将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了强烈的成人感可又无法真正独立。青春的萌动使人坐立不安,充满寂寞,孤独茫然。而青少年的心智又不足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摆脱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父母对青春期的子女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让“性”字脱颖而出,恨不得捂得紧紧地让它永不能见光亮;而教师的主要精力全集中到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无能为力般的忽略。因此,青少年要想摆脱因成长带来的烦恼,只能借助于与自己有着相同心态、相同需求的同龄人。性别差异使青少年充满好奇和想往,彼此之间需要倾听和聆听,需要安慰和寄托。而这种倾诉和聆听、安慰和寄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春的焦虑和不安。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而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又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迅速发育,从而进入“思春期”,男女之间有一种情感的自然吸引,有彼此接近的心理需要。对方在他们眼里是神秘的,他们更渴望男女同学之间能够进行自然而正确的交流,以便消除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健康、正常的异性交往有重要意义呢。青春期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男女间正常的接触与交往,是很自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他们对身心的急剧变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缺乏成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难以一下子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好自我调整,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显得无所适从,出现害怕、惊慌、紧张等消极情绪反应。同异性交往也不够稳定,表现出既向往又惊恐,既好奇又羞怯,既有一点朦胧的性意向又不了解其真谛,导致异性交往中各种特有的情绪震荡和行为偏差。早恋、恐惧、冲动、过敏是这一时期异性交往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谓早恋,即过早地涉入爱河,在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龄堕入情网。这种过早出现的恋情,如果不能及时稳妥地加以处理,轻则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会直接造成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和行为失范,危及心理健康。 恐惧是青春期异性交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青少年在异性面前表现出一定的不安和拘谨,并不足怪,但有些青少年却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恐惧,严重的甚至害怕看到异性,只要异性在场,或与异性目光接触,就会局促不安、心慌意乱。典型的异性交往恐惧症,会使他们丧失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和能力,给心理的正常发育及以后的恋爱、婚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非常容易冲动,而且常常不考虑后果,在同异性的交往中,很难完全从性本能的冲动中解脱出来,听到会激发性兴奋的语言,看到或触到异性的性感部位,甚至闻到异性身体散发的气味,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冲动。这本身并不是下流无耻的事情,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侵犯性的性冲动,如行为过激、语言粗俗下流、性骚扰等。 过敏与恐惧不同,过敏是由于个人感受性太强,易受暗示引起的交往障碍。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他们过分注重异性的评价及交往中的每个细节,处处谨小慎微,步步设防,斤斤计较,使交往无法深入,难以建立深厚的友谊。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异性交往的障碍,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端正异性交往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理上,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5岁,性生理已处于成熟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性冲动,这是正常现象。性成熟使大学生开始萌发性意识,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男生如果主动和女生交往,就会给女生造成“有性行为的企图”心理;而女生如果和男生主动交往呢,则会被认为“性意识比较开放”。在这些心理意识影响下,人们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不轻易地和异性交往,总和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难怪不少同学感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太少,太拘束了,更无从谈起造成亲切的气氛。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异性交往都带着“性”的因素,许多大学生交往的动机是纯洁的,大都期望的是“精神交往”。在异性交往这方面,没有人敢肯定地说,在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男女之间的纯洁友谊 “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情侣关系(爱情关系)和异性关系的混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和异性交往的关系视为对情侣关系的破坏,常怕背上“第三者”或“外遇”的名声。这得从爱情说起。爱情具有专一性、排他性;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就排斥他人分享他们之间的感情,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和男女双方任何一方充当第三者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爱情的神圣和纯洁。。这些无不说明了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普遍可能会导致个人和异性交往人数的减少。因为: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坠入情网后便不能自拔,陷入彼此卿卿我我的狭小天地里……疏远冷落了同学和朋友”;另一方面,情侣主体外的人对这对情侣的疏远。情侣关系的热度遮盖了异性的关系。异性交往在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在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中断交往,以免让人产生误会。王怡红的观点认为,即使现代社会,男人与女人可以更为自由地待在一起,可是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就是找不到爱情的感觉,也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仍可以在一起发展关系,做一个朋友或者做一个好朋友。显然,“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不符合健康交往的需要。如何把握“恋爱”的度:青春期,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与成熟,性知识的不断增长,少男少女之间必定会彼此表示好感,互相接近。悄悄地观察他(她)的变化,开始用欣赏和友好的态度与他(她)交往;有意或无意地渴望他(她)成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并且尝试着去吸引他(她),希望得到对方的赞赏……所有这些都是这时期少男少女的健康而正常的感情体验,因而我们不必因为喜欢谁或关注谁而内疚、不安。在有些青少年朋友看来,两个人只要合得来就行,只要有了“爱”,就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了,其实不然。因为青少年朋友还不能完全判断这个“爱”到了什么程度,很容易头脑一热,心血来潮,在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任由感情的野马狂奔,从而酿出苦酒。因此,我们说,喜欢异性、爱慕异性是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在家长或校方看来,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不要超过一起学习、一起谈天、一起郊游、相互关心和安慰,避免过分亲近,避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因为中学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的大好时光,如果把时光消磨在个人情感的世界里,岂不是白白误了青春的时节吗?同时,这一时期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依恋,还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它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增强,青少年会对“朋友”、“友谊”、“伴侣”、“爱情”的涵义理解得更深更透,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
当初松花江水受到污染以后,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当地可能发生地震的谣言四起,引起市民恐慌,纷纷购买食物和瓶装水。... 而当地政府在试图通过放出水库的水掩饰污染物的同时,吉林省的官员当众否认有任何污染物泄漏。与此同时,有毒的苯和硝基苯正流向人口众多的农业区和松原市,而该市的官员却向四十万饮松花江水的居民隐瞒了这一秘密。直到六天后吉林才告知省政府下游哈尔滨的危险,而哈市政府一直拖延到两天才以停水检修的名义告知市民。真相是在事件发生十天后,即11月23日才公之於众,而那些似是而非的谣传早已在哈市内漫天飞,引起市民恐慌。 公关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沟通与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孔子儒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从这一根本点上讲,公关与儒学是相通的,这便为公关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和水分。但并非说公关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了,而是说公关要中国国情化,有某些有利条件,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某此方面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也许“公共关系”、“传播”与“交际”、“拉关系”、“拉拉扯扯”在词义上容易产生混淆,也许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确实出现过偏差,从这门学科引入我国之日起,对它的疑惑和误解就没有停止过。有人甚至作出这样的推断:“公共关系=美女+交际”,“公共关系=公关小姐”,“公共关系=不正之风”。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公共关系人员在利用媒介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也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 在公共关系开课之前,看着课表中的公共关系学,心中很不是滋味,都即将大学毕业的人了,还学这种无聊的课程,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想象中,公共关系学应该是以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公关礼仪乃至“拉关系”、“走后门”之类的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这些实践行为与社会现象的理论描述对我们会有什么帮助?我想,带来的只能是纸上谈兵与沉闷乏味,这种所谓的“学科”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一门学科值得思考。 然而,当自己无意之中翻开课本看时,意料之外是羞愧与惊喜,羞愧的是自己的无知与自以为是,惊喜的是自己又长了见识。 管理职能论”、“传播沟通论”、“社会关系说”、“塑造形象说”、“决策咨询说”、“舆论说”、“技术说”、“协调平衡说”、“科学与艺术说”……从不同角度对公共关系学的实质与内涵进行的理论概括与描述,一方面让自己惊叹于学者们洞察事物的能力与思考的深度,另一方面开始纠正先入为主的那份存留脑海的错误意识,对公共关系浅显狭隘的的理解与看法被对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与艺术的感叹所代替。本人对信息科学饶有兴趣,并即将攻读情报学硕士学位,对于信息管理科学,总自以为有较多了解,从信息资源的基础理论,到信息传递、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竞争情报学,从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到信息产业(部门)经济学,从科学学到软科学研究,从管理学基础理论到数理分析统计、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乃至货币金融证券信息理论均有一定了解与接触,自认为已经形成一个宽广的基础知识体系,然而翻阅《实用公共关系学》后感慨万千——学海无涯,要学的、值得学的太多。 以竞争情报学为例,一直沉迷于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思考,总喜欢从竞争情报的角度去想象企业提高竞争力,认为好的方法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情报系统,不断收集有关企业本身以及竞争对手、竞争市场、竞争环境的信息情报,运用信息情报分析与预测的方法提供决策之用,以确定组织竞争战略。但从没有放宽思维去从其他角度思考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而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让自己大开眼界,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及现代交往方式”。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对于个人竞争力的提高,都拥有无庸质疑的力量。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有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多的一个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普遍缺失沟通能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院士表示,从工程教育的角度,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你申报项目的时候,除了项目本身要具备科学性、可行性等以外,如何能让有关人员或审批机关了解和接受这个项目,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另外,搞工程与搞基础科学不同,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个体的活动较多,而在工程研究中,更多地表现为团队的活动,团队成员间能否很好的沟通与合作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败。朱院士分析说,在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包括思维能力、技艺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所以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朱院士认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也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即使是学术活动,更多的是学术报告,很少有自由讨论和辩论的时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比较国外的教育,朱院士说,我国的大学没有开设沟通课程,而国外的大学里被称为communication的课程已开设的相当普遍。他还回忆在前苏联留学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学5年里的考试全部是口试。他说,口试是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他记得有一次口试,老师提的问题与书本毫不相关,虽然他一道也未回答上来,但老师根据他平时的学习情况仍然给了他5分。“实际老师是想了解你的知识面和与专业有关东西的掌握”。朱院士说,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独立的思想,再鼓励他去表达出来。他同时建议,在大学里应逐步开展直到普遍开设沟通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强沟通的实践,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沟通;教育界要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培养相关教师和设立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逐步从中小学抓起。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成为心理问题首因针对朱院士提出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欠缺的问题,记者在对一些学校的采访中得到了一些心理学教师的认同,他们表示,现在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善于沟通或不会沟通,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在某大学举行的一场研究生辩论赛上,双方正在为“学历和能力那个重要”而唇枪舌剑。但是,这种友好的争论却因有的辩手因肢体语言使用不当,慢慢地转变成了正反双方的相互蔑视甚至是个人攻击。在评审官的制止下,一场本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活动却因不会沟通而流产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林永和教授说,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反思。说明一些同学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乏起码的沟通能力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我校对研究生的一份调查统计来看,‘在经常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一项中,表示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说明有 12%的人不太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在‘感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排斥和冷漠’一项中,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两者相加是 。”林教授说。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查晶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北大因不善于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本科生中更多地表现为来自宿舍的矛盾。许多来自城市的孩子,过去都是自己独处一室。上了大学后,至少4人一屋,免不了发生各种矛盾,相互间又不能包容和谅解,致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也被卷入进来,直到系里或学校出面加以解决。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刘翼灵老师也说,宿舍关系紧张的不在少数。而据林永和教授介绍,在某所著名大学,因宿舍关系紧张,曾发生过两名博士生的决斗事件,结果两败俱伤,一人惨死,另一人变成了植物人。在北京的一所民办大学,也发生过宿舍群殴的人命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的确不容乐观。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连续搞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首因,占了40%以上,已经超过了择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压力。”林教授用调查数据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所谓沟通,就是一个信息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享用,满足彼此需要的过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如果遵循一些社会准则、法律原则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需要调查研究,需要知识储备,而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和亟须弥补的。现在大学生或研究生在人际关系上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沟通。多为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二是不善于沟通。缺乏沟通的基本常识和礼节;三是不利于沟通。因道德品质有缺陷,在沟通中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沟通课程并未普遍开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已引起了一些大学的重视。在北大,面向各院系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同学都可选修。这门课是以小组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宿舍里,已经熄灯了,有的同学要睡觉,有的却在发短信,有的在用电脑,同学之间通过设计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沟通,达到相互谅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目的。“这种轻松活泼的以聊天为主的上课方式,不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选课踊跃,而且比单纯的讲授方式更加有效。”查晶老师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社会工作与心理系,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也叫团体辅导小组)的必修课程。课程共有7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也是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下,赞美、倾听、说服、拒绝、语言表达、表情、语态、肢体语言,各种有利于沟通的行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被采访的老师也承认,专门为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在大学并未普遍开设,即使有沟通课程也仅是选修课而已,没有作为必修课。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往往没有时间上此类选修课程。其实他们更需要补上这一课。从提高表达能力来说,辩论赛或演讲比赛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虽然现在在大学里,辩论赛很流行,但多是能言善辩者的“游戏”,不善交流的学生只是“望赛兴叹”罢了。■新闻链接任何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的,沟通能力也是如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提高这种竞争力就需要:用理论武装沟通。如开设《管理沟通》《人际沟通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加强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用言辞修饰沟通。要具有较好的言辞修饰、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在言语沟通中提高言辞智商;用身体语言强化沟通。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在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还在运用许多非语言的行为进行沟通,包括身体动作、姿态、仪容仪表等形式。这种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统称为“身体语言沟通”。管理界中所说的领导魅力就是一项很强的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相关链接企业招聘看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不少企业透露,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直言不讳地说,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再看看一些知名企业对职场新人的要求,“沟通能力”也一定在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列。企业对沟通能力的关注度之高,莘莘学子自然不可能没有察觉。上海某职业顾问公司出炉的“2004年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是最能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超过“专业知识技能”选项居第一。那么,沟通能力是否天生?职业顾问表示,沟通能力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锤炼得到改善。下面提供几条培养沟通能力的途径,供大学生们参考。1.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像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要亲力亲为,使沟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当志愿者。当志愿者是大学生锻炼沟通能力的又一途径。在国际艺术节、嘉年华、世博会、F1赛事上作为翻译、会场联络员、临时演员、组委会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可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学会和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交流。3.公司实习。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是培养沟通能力的传统方式。实习能使大学生熟悉公司文化,知道如何和上级、同事相处,等于提前补上了社会大学的课程,有未雨绸缪的功效。4.勤工俭学。部分勤工俭学方式也能有效锻造沟通能力。做家教时,如何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课?如何让家长认同你?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得到提高。市场调查和促销是较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它要求大学生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辞富有说服力,这样受众才可能接受调查并购买产品。这种勤工俭学能有效打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主持、礼仪也是考验沟通能力的项目,它要求大学生有亲和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强,不过参与面较窄,只有少数形象气质好的大学生能够从事。
【摘要】 目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及其各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3所高校700名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自尊量表(S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应用SAS8�0软件进行累积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因素为参加集体活动情况、对别人不信任程度、社交能力、害怕死亡、神经质、生活事件、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拒绝否认。结论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率较高,学校、社会及家庭应注意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 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的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1,2〕,人际关系和谐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3〕。为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诊断和辅导提供理论指导,进行了本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11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700名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1份,回收有效率为90�14%。其中男生311名,占49�29%;女生320名,占50�71%。一年级159名,占25�20%;二年级298名,占47�23%;三年级174名,占27�57%。理学147名,占23�30%;工学134名,占21�24%;医学350名,占55�46%。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9�39±1�06)岁。 1�2 调查工具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5〕、自尊量表(SES)〔6〕、抑郁自评量表(SDS)〔6〕、焦虑自评量表(SAS)〔6〕、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7〕、防御方式问卷(DSQ)〔6〕、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6〕和一般情况问卷。 1�3 方法 调查员均为本校研究生,施测前进行严格培训。在正式调查前,首先随机选取2个班(75人)进行预调查。2周后开始正式调查。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匿名笔答方式进行,要求被试者独立完成问卷。在调查结束15d后,随机抽取2个班,共83名学生进行重复测量,并对2次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均>0�75。 1�4 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整理编码和数据量化,然后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 2003数据库。以人际关系困扰总分≤8、≥9且≤15、≥16将人际关系困扰划分为无、轻度、严重,分别赋值0,1,2。运用累积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时,对于分类变量需进行如下量化:两分类无序变量赋值0、1;无序多分类和多选变量,根据例数多少及实际需要合并成两项,或者引进哑变量;有序多分类变量按照顺序赋值1,2,3,……。从而确定共计51个自变量。最后检验各自变量与LogitP之间的线性关系。经检验,a14(每周上网频度)、a15(每周运动频度)与LogitP之间为对数关系。因此对a14和a15 进行变量变换,以对数形式引入模型,其余自变量直接引入模型。 2 结果 2�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 大学生无人际关系困扰者占46�43%(293/631);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338/631);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243/63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95/631);具有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占1�43%(9/631)。2�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对模型的拟合优度的检验结果(P>0�05),说明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的预测能力为:一致性=91�9%,不一致性=7�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值<0�10的32个指标进一步用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选入和剔出标准均为0�05)。最终共有8个变量进入模型,见表1。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与汪雪莲〔8〕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就所有累积Logit而言(即人际严重困扰对轻度困扰、无人际困扰的对数发生比;人际严重困扰、轻度困扰对无人际困扰的对数发生比),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质程度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无神经质的4�078倍。原因可能为神经质程度高的人,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激怒、偏激,常伴随有抑郁。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社交能力差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社交能力强的2�755倍。社交能力差,即缺乏人际沟通、交流的技巧,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常处于被动的境地,从而产生人际关系困扰。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受生活事件影响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不受生活事件影响的2�257倍。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应激源,当累积到超过心理承受限度时,就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其精神状态会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引发心身疾病,人际关系也会失调。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突出。当父亲在满足子女需要方面表现得小气、吝啬,对子女的行为挑剔、否定,认为子女带给自己反感、不快等拒绝否认倾向,容易让子女感到无能和自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子女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则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表1 人际关系困扰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略)【参考文献】 〔1〕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64-367. 〔2〕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657-659. 〔3〕 D' Angelo B,Wierzbicki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 mood in students〔J〕.Psycho Rep,2003,92(2):416-418. 〔4〕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5〕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增刊,251-252,160-161,202-205,46-53,285-288,122-129. 〔7〕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36. 〔8〕 汪雪莲,许能峰,杨德辉,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49.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我们队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各寝室人员进行了调整,大家相处了一年的室友证明而对于像你们这些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师友之间、个人与集体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要性人际交往与沟通是一门学问。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窃同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往是人类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决定人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困状又大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消除孤独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群体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像你们这样的地方委培生还面临着自己找工作的问题,今后要融入社会=开创事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冲击下,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你们布局备人际交往能力,将来就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四)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员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学员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有很多,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1、自私自利是首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2、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三、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二)建立良好的队集体队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届断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队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三)锻炼提高人家交往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1、善于结交。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2、善于表达。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3、善于倾听。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4、善于处理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上面将了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交际能力。我认为总的来讲,在平时交往中各位学员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大一是个重新开始的社交圈。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朋友是如何开始的交往的,恋人是如何开始交往的...这将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主动性的积极交往,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一)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1.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思想、能力、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这些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2.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二)善用交际技巧1.换位思考。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如我们经常用,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时应存大同,求小异。2.善用赞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有报载,一位欧洲妇女出门旅行,她学会了用数国语言讲“谢谢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要善于落落大方地说谢谢。我们经常认为特别亲近的人不需要说谢,太小的事不需要说谢,我们在生活中不太愿意直接表达我们的感谢,而是愿意记在心中。事实上,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赞扬相对的是批评。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3.主动交往。每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始发着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大学生的主动交往也很重要,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4.移情。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移情不是同情,而是交往双方内心情感的共通与同一。人是经验主义者,对别人理解高度依赖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自我经验的丰富,是理解与移情的必要前提。5、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日常生活中的患难之交正说明这点。所谓“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锦上添花就很重要。二 人际冲突及其调适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充满阳光,都希望友谊能天长地久,都希望人情能温馨美好,但生活总是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总会发现曾经多么亲密的朋友、多么幸福的伴侣最终却分道扬镳、形同陌人。如何才能避免人际冲突的发生及人际关系的破裂,是困挠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人际关系的改善心理学家发现(D·Myers,1990),认清人际冲突或分歧的本质,并学会建设性地处理分歧或冲突,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关系恶化和破裂的发生。首先,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预计冲突是正确了解冲突,并建设性地处理冲突,避免在冲突中付出不必要的更大代价的最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直接卷入冲突,那么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仍然保持冷静的理性是十分困难的。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在人过于激动人心时候,思维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很难保持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在激情之中作出对人际关系有害乃至犯罪行为的事是经常性的。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际冲突都是可以避免的。学会用移情的方式去体验别人为什么会像他所想的那样言行,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判断的错误,也可以防止发生不恰当的体验和行为。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冲突,如果处理得当,就事论事,往往不会给人际关系带来太大危害。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有效步骤。实践证明,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控制和消除冲突。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第二,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第三,具体地描述冲突;第四,向别人核对自己有关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第五,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第六,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解决途径,最佳方法必须对双方都最有益;第七,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第八,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并按照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在人际交往中,掌握好交往的尺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人际关系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第二,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到难堪。有时候只要稍稍改变一些方法,变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为间接的暗示和提醒,效果会好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坏话好说”的艺术。第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被打破。第四,学会批评。不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但是,有时批评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学会批评的艺术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卡内基总结的批评的艺术是很值得借鉴的: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给别人保留面子。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我们队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各寝室人员进行了调整,大家相处了一年的室友证明而对于像你们这些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师友之间、个人与集体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要性人际交往与沟通是一门学问。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窃同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往是人类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决定人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困状又大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消除孤独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群体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像你们这样的地方委培生还面临着自己找工作的问题,今后要融入社会=开创事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冲击下,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你们布局备人际交往能力,将来就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四)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员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学员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有很多,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1、自私自利是首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2、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三、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二)建立良好的队集体队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届断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队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三)锻炼提高人家交往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1、善于结交。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2、善于表达。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3、善于倾听。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4、善于处理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上面将了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交际能力。我认为总的来讲,在平时交往中各位学员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大一是个重新开始的社交圈。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朋友是如何开始的交往的,恋人是如何开始交往的...这将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有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多的一个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普遍缺失沟通能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院士表示,从工程教育的角度,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你申报项目的时候,除了项目本身要具备科学性、可行性等以外,如何能让有关人员或审批机关了解和接受这个项目,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另外,搞工程与搞基础科学不同,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个体的活动较多,而在工程研究中,更多地表现为团队的活动,团队成员间能否很好的沟通与合作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败。朱院士分析说,在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包括思维能力、技艺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所以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朱院士认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也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即使是学术活动,更多的是学术报告,很少有自由讨论和辩论的时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比较国外的教育,朱院士说,我国的大学没有开设沟通课程,而国外的大学里被称为communication的课程已开设的相当普遍。他还回忆在前苏联留学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学5年里的考试全部是口试。他说,口试是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他记得有一次口试,老师提的问题与书本毫不相关,虽然他一道也未回答上来,但老师根据他平时的学习情况仍然给了他5分。“实际老师是想了解你的知识面和与专业有关东西的掌握”。朱院士说,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独立的思想,再鼓励他去表达出来。他同时建议,在大学里应逐步开展直到普遍开设沟通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强沟通的实践,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沟通;教育界要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培养相关教师和设立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逐步从中小学抓起。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成为心理问题首因针对朱院士提出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欠缺的问题,记者在对一些学校的采访中得到了一些心理学教师的认同,他们表示,现在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善于沟通或不会沟通,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在某大学举行的一场研究生辩论赛上,双方正在为“学历和能力那个重要”而唇枪舌剑。但是,这种友好的争论却因有的辩手因肢体语言使用不当,慢慢地转变成了正反双方的相互蔑视甚至是个人攻击。在评审官的制止下,一场本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活动却因不会沟通而流产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林永和教授说,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反思。说明一些同学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乏起码的沟通能力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我校对研究生的一份调查统计来看,‘在经常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一项中,表示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说明有 12%的人不太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在‘感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排斥和冷漠’一项中,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两者相加是 。”林教授说。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查晶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北大因不善于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本科生中更多地表现为来自宿舍的矛盾。许多来自城市的孩子,过去都是自己独处一室。上了大学后,至少4人一屋,免不了发生各种矛盾,相互间又不能包容和谅解,致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也被卷入进来,直到系里或学校出面加以解决。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刘翼灵老师也说,宿舍关系紧张的不在少数。而据林永和教授介绍,在某所著名大学,因宿舍关系紧张,曾发生过两名博士生的决斗事件,结果两败俱伤,一人惨死,另一人变成了植物人。在北京的一所民办大学,也发生过宿舍群殴的人命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的确不容乐观。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连续搞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首因,占了40%以上,已经超过了择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压力。”林教授用调查数据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所谓沟通,就是一个信息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享用,满足彼此需要的过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如果遵循一些社会准则、法律原则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需要调查研究,需要知识储备,而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和亟须弥补的。现在大学生或研究生在人际关系上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沟通。多为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二是不善于沟通。缺乏沟通的基本常识和礼节;三是不利于沟通。因道德品质有缺陷,在沟通中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沟通课程并未普遍开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已引起了一些大学的重视。在北大,面向各院系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同学都可选修。这门课是以小组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宿舍里,已经熄灯了,有的同学要睡觉,有的却在发短信,有的在用电脑,同学之间通过设计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沟通,达到相互谅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目的。“这种轻松活泼的以聊天为主的上课方式,不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选课踊跃,而且比单纯的讲授方式更加有效。”查晶老师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社会工作与心理系,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也叫团体辅导小组)的必修课程。课程共有7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也是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下,赞美、倾听、说服、拒绝、语言表达、表情、语态、肢体语言,各种有利于沟通的行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被采访的老师也承认,专门为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在大学并未普遍开设,即使有沟通课程也仅是选修课而已,没有作为必修课。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往往没有时间上此类选修课程。其实他们更需要补上这一课。从提高表达能力来说,辩论赛或演讲比赛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虽然现在在大学里,辩论赛很流行,但多是能言善辩者的“游戏”,不善交流的学生只是“望赛兴叹”罢了。■新闻链接任何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的,沟通能力也是如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提高这种竞争力就需要:用理论武装沟通。如开设《管理沟通》《人际沟通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加强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用言辞修饰沟通。要具有较好的言辞修饰、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在言语沟通中提高言辞智商;用身体语言强化沟通。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在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还在运用许多非语言的行为进行沟通,包括身体动作、姿态、仪容仪表等形式。这种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统称为“身体语言沟通”。管理界中所说的领导魅力就是一项很强的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相关链接企业招聘看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不少企业透露,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直言不讳地说,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再看看一些知名企业对职场新人的要求,“沟通能力”也一定在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列。企业对沟通能力的关注度之高,莘莘学子自然不可能没有察觉。上海某职业顾问公司出炉的“2004年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是最能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超过“专业知识技能”选项居第一。那么,沟通能力是否天生?职业顾问表示,沟通能力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锤炼得到改善。下面提供几条培养沟通能力的途径,供大学生们参考。1.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像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要亲力亲为,使沟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当志愿者。当志愿者是大学生锻炼沟通能力的又一途径。在国际艺术节、嘉年华、世博会、F1赛事上作为翻译、会场联络员、临时演员、组委会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可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学会和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交流。3.公司实习。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是培养沟通能力的传统方式。实习能使大学生熟悉公司文化,知道如何和上级、同事相处,等于提前补上了社会大学的课程,有未雨绸缪的功效。4.勤工俭学。部分勤工俭学方式也能有效锻造沟通能力。做家教时,如何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课?如何让家长认同你?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得到提高。市场调查和促销是较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它要求大学生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辞富有说服力,这样受众才可能接受调查并购买产品。这种勤工俭学能有效打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主持、礼仪也是考验沟通能力的项目,它要求大学生有亲和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强,不过参与面较窄,只有少数形象气质好的大学生能够从事。
还不如去出本书算了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有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多的一个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普遍缺失沟通能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院士表示,从工程教育的角度,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你申报项目的时候,除了项目本身要具备科学性、可行性等以外,如何能让有关人员或审批机关了解和接受这个项目,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另外,搞工程与搞基础科学不同,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个体的活动较多,而在工程研究中,更多地表现为团队的活动,团队成员间能否很好的沟通与合作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败。朱院士分析说,在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包括思维能力、技艺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所以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朱院士认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也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即使是学术活动,更多的是学术报告,很少有自由讨论和辩论的时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比较国外的教育,朱院士说,我国的大学没有开设沟通课程,而国外的大学里被称为communication的课程已开设的相当普遍。他还回忆在前苏联留学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学5年里的考试全部是口试。他说,口试是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他记得有一次口试,老师提的问题与书本毫不相关,虽然他一道也未回答上来,但老师根据他平时的学习情况仍然给了他5分。“实际老师是想了解你的知识面和与专业有关东西的掌握”。朱院士说,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独立的思想,再鼓励他去表达出来。他同时建议,在大学里应逐步开展直到普遍开设沟通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强沟通的实践,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沟通;教育界要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培养相关教师和设立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逐步从中小学抓起。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成为心理问题首因针对朱院士提出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欠缺的问题,记者在对一些学校的采访中得到了一些心理学教师的认同,他们表示,现在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善于沟通或不会沟通,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在某大学举行的一场研究生辩论赛上,双方正在为“学历和能力那个重要”而唇枪舌剑。但是,这种友好的争论却因有的辩手因肢体语言使用不当,慢慢地转变成了正反双方的相互蔑视甚至是个人攻击。在评审官的制止下,一场本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活动却因不会沟通而流产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林永和教授说,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反思。说明一些同学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乏起码的沟通能力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我校对研究生的一份调查统计来看,‘在经常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一项中,表示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说明有 12%的人不太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在‘感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排斥和冷漠’一项中,非常同意的占,比较同意的占,两者相加是 。”林教授说。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查晶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北大因不善于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本科生中更多地表现为来自宿舍的矛盾。许多来自城市的孩子,过去都是自己独处一室。上了大学后,至少4人一屋,免不了发生各种矛盾,相互间又不能包容和谅解,致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也被卷入进来,直到系里或学校出面加以解决。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刘翼灵老师也说,宿舍关系紧张的不在少数。而据林永和教授介绍,在某所著名大学,因宿舍关系紧张,曾发生过两名博士生的决斗事件,结果两败俱伤,一人惨死,另一人变成了植物人。在北京的一所民办大学,也发生过宿舍群殴的人命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的确不容乐观。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连续搞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首因,占了40%以上,已经超过了择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压力。”林教授用调查数据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所谓沟通,就是一个信息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享用,满足彼此需要的过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如果遵循一些社会准则、法律原则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需要调查研究,需要知识储备,而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和亟须弥补的。现在大学生或研究生在人际关系上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沟通。多为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二是不善于沟通。缺乏沟通的基本常识和礼节;三是不利于沟通。因道德品质有缺陷,在沟通中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沟通课程并未普遍开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已引起了一些大学的重视。在北大,面向各院系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同学都可选修。这门课是以小组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宿舍里,已经熄灯了,有的同学要睡觉,有的却在发短信,有的在用电脑,同学之间通过设计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沟通,达到相互谅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目的。“这种轻松活泼的以聊天为主的上课方式,不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选课踊跃,而且比单纯的讲授方式更加有效。”查晶老师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社会工作与心理系,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也叫团体辅导小组)的必修课程。课程共有7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也是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下,赞美、倾听、说服、拒绝、语言表达、表情、语态、肢体语言,各种有利于沟通的行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被采访的老师也承认,专门为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在大学并未普遍开设,即使有沟通课程也仅是选修课而已,没有作为必修课。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往往没有时间上此类选修课程。其实他们更需要补上这一课。从提高表达能力来说,辩论赛或演讲比赛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虽然现在在大学里,辩论赛很流行,但多是能言善辩者的“游戏”,不善交流的学生只是“望赛兴叹”罢了。■新闻链接任何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的,沟通能力也是如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提高这种竞争力就需要:用理论武装沟通。如开设《管理沟通》《人际沟通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加强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用言辞修饰沟通。要具有较好的言辞修饰、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在言语沟通中提高言辞智商;用身体语言强化沟通。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在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还在运用许多非语言的行为进行沟通,包括身体动作、姿态、仪容仪表等形式。这种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统称为“身体语言沟通”。管理界中所说的领导魅力就是一项很强的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相关链接企业招聘看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不少企业透露,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直言不讳地说,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再看看一些知名企业对职场新人的要求,“沟通能力”也一定在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列。企业对沟通能力的关注度之高,莘莘学子自然不可能没有察觉。上海某职业顾问公司出炉的“2004年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是最能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超过“专业知识技能”选项居第一。那么,沟通能力是否天生?职业顾问表示,沟通能力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锤炼得到改善。下面提供几条培养沟通能力的途径,供大学生们参考。1.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像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要亲力亲为,使沟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当志愿者。当志愿者是大学生锻炼沟通能力的又一途径。在国际艺术节、嘉年华、世博会、F1赛事上作为翻译、会场联络员、临时演员、组委会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可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学会和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交流。3.公司实习。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是培养沟通能力的传统方式。实习能使大学生熟悉公司文化,知道如何和上级、同事相处,等于提前补上了社会大学的课程,有未雨绸缪的功效。4.勤工俭学。部分勤工俭学方式也能有效锻造沟通能力。做家教时,如何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课?如何让家长认同你?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得到提高。市场调查和促销是较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它要求大学生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辞富有说服力,这样受众才可能接受调查并购买产品。这种勤工俭学能有效打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主持、礼仪也是考验沟通能力的项目,它要求大学生有亲和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强,不过参与面较窄,只有少数形象气质好的大学生能够从事。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我们队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各寝室人员进行了调整,大家相处了一年的室友证明而对于像你们这些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师友之间、个人与集体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要性人际交往与沟通是一门学问。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窃同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往是人类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决定人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困状又大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消除孤独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群体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像你们这样的地方委培生还面临着自己找工作的问题,今后要融入社会=开创事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冲击下,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你们布局备人际交往能力,将来就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四)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员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学员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有很多,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1、自私自利是首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2、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三、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二)建立良好的队集体队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届断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队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三)锻炼提高人家交往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1、善于结交。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2、善于表达。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3、善于倾听。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4、善于处理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上面将了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交际能力。我认为总的来讲,在平时交往中各位学员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这是从网上查到的 你再加点例子就可以了
如何感谢他人的帮助-人际交往篇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困难或者不幸时,兴许很快能得到他人热心的帮助。得到他人帮助之后,你自然会想到感谢。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是完全应该的,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得知道,如何感谢,这里也是有点讲究的。
第一,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感谢,以显示真诚
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着得到回报,但对于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是从时间上说的,待被帮助的事情有了结局后,要马上表示感谢,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主动,是从态度上说的,要找上门去,到对方单位或家里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才临时抱佛脚地准备。及时主动,说明你对他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视的,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人情的人,它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第二,要诚实守信,许下的诺言决不打半点折扣
有时,为了能尽快解除自己的麻烦或困难,有些人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公开寻求帮助,并许下诺言,一旦帮助成功,给予一定数量的酬谢。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恪守诺言,决不能说话不算数。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确实给你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兑现。有些人见对方品格高尚,决意不要酬谢,就暗自高兴,把原先许下的诺言心安理得地咽下了;有些人见对方完全是冲着酬谢来的,不但不给自己答应的酬谢,反而指责其动机不纯,没有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对品德高尚的帮助者,即使他坚决不要,也可以改变方式,通过其它途径表示感谢;对完全是为酬谢而来的帮助者,其动机固然难说可贵,但如果被帮助者因此而违诺,不肯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 livehow,美好生活网
第三,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感谢他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要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不要以为送值钱的东西就是真诚的感谢,也不要以为无限的夸奖就是感谢。有些人,你送他一笔钱表示感谢,说不定他会很不高兴,甚至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对有些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许是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有些人的感谢,最好的方式也许是广为宣传。因此,感谢别人,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第四,要掌握好感谢的度,力求做到合理与恰当
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感谢别人也要掌握分寸,力求适度,过分和不足都有所不妥。过分,或许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怀疑;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不尊重对方的劳动。合理适度,可根据这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对方付出的劳动的多少,二是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经济的、情感的、名誉的、身体的等),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决定感谢的分量。光从别人付出的劳动或光从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一方面来决定都可能导致失度。因为这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有的帮助者付出的劳动很小而给被帮助者带来的益处很大,有的也许正相反。 第五,表示谢意是一种感情行为,不能一次性处理
livehow,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货款交易。感情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耐久的特殊事物,不能用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那种纯商业手段处理。对方帮助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必要馈赠之外,最好还应该用同样的情来报答。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要以为他帮助了我,我已经酬过他了,从此咱们两清了,毫不相干了。假如这样,未免太缺少人情味了。因此,对有些人的帮助,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保持长久的联系,让人情之桥永远畅通。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
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 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是人生价值实 现的桥梁。
把握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宽容大度;互助互 利,讲究信用。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外在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 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之所以说人际交往重要,一是人际交往能够促进深化自 我知识,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总是会得到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全面的认 识自我,在认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 人际环境。 一、掌握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尊重他人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 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坚持尊重的原则, 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2、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坚持真诚的原则,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 非;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坚持宽容的原则,就要做到在交往中不斤斤 计较,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 3、互助互利,讲究信用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
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 坚持信用原则,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让我们的人际 交往事半功倍。
要为自己的第一印象加分,就要做到以下六条: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 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 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过程中要加强联系,密切关系,与朋友保持 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 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
交流思想,思想就会丰富;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能够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但 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我们不断尝试,不断与人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认识,不断锤炼我们的交往技巧,才能在纷扰的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才能为实现人 生价值创造更有利的人际环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 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是人生价值实 现的桥梁。把握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宽容大度;互助互 利,讲究信用。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外在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 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之所以说人际交往重要,一是人际交往能够促进深化自 我知识,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总是会得到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全面的认 识自我,在认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 人际环境。
一、掌握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尊重他人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 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坚持尊重的原则, 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2、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坚持真诚的原则,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 非;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坚持宽容的原则,就要做到在交往中不斤斤 计较,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
3、互助互利,讲究信用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 坚持信用原则,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让我们的人际 交往事半功倍。要为自己的第一印象加分,就要做到以下六条: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 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 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过程中要加强联系,密切关系,与朋友保持 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 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交流思想,思想就会丰富;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能够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但 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我们不断尝试,不断与人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认识,不断锤炼我们的交往技巧,才能在纷扰的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才能为实现人 生价值创造更有利的人际环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
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看来您的情况属于后一种。
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在这里我们仅就您所提出的问题,即如何与同事相处发表些意见。
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
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 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 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 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 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 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 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 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 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要抽时间和同事打成一片。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您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个话题,现根据本人经验,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但愿对你能有那么一点帮助。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 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在这里我仅就您所提出的问题,即如何与同事相处发表些意见。
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
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
;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
;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 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 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 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 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 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 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 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要抽时间和同事打成一片。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活在社会上,每时每刻都要与他人相处,是否较好地运用相处的艺术;是关系到人与人的交往的交流收益和欢愉度。交往双方彼此欣赏,那将有利于促进友谊和各自的健康。因此,相处艺术的核心在于“彼此欣赏”。
欣赏是对对方的一种认许、肯定和鼓励,必然会使人产生一种满足感,欣赏是双方共同的心理需要,所以,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秘诀之一,是我们使自己的相处艺术得以不断提高的要素之一。夫妻如此;父母与子女如此;亲戚如此;朋友也是如此,退一万步讲,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因该如此。
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可能帮助我们较好地发挥人际关系中的“包容性”。为什么有些人大半生下来,始终“没有知心朋友,”呢?其主要原因不外是个性专横,任何时候都不给对方流出“独立空间”,总是要他人服从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事事正确。假如我们企望彼此只“情”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掌握好交往过程的包容性,各自把握自己及时调整适度的空间,既要相守,也要让彼此独处。
“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这样是学会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不少人将“关心”看成“被关心”;将“理解”当成“被理解”;将“爱”看成“被爱”,而不是“去关心”、“去理解”、“去爱”,只想让自己如何变得可爱,而不是主动去关心对方的需要。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爱是倾注全身心的“给予”,而不是“索取”,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一种剥夺,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生命的存在。爱是一种共享而不是独享,是多赢而不是独赢。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夫妻相处、两代人相处、亲戚间相处还是朋友相处,都必须主动放弃“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自己永远正确”等一系列不正确心理,这样才能做到“定位准确”,甚至还有需要地把自己放到比较低调的位置上,少抢风头,少争第一,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他恩、对社会关心、、责任、尊重的认识不断提高,意味着欣赏素质越来成熟。
因此,相处艺术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好或坏的一项重要标志。
从小学到初中,从幼嫩到成熟,正处在过渡期的我们心理上会出现变化,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地浮出水面,而作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交往”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事,就连哑巴也懂得用手语与人交流,但是,现在的城市人在社会交际时已有些不知所措。
所以,通过心理课,我了解到,要想懂得交往,就必须创造交往的空间,并积极地与人互动。积极的人际交往会让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各方面都会有帮助:可以倾诉自己这段时间所受的苦;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可以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等。
看,人际交往能给予我们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人们又会对它如此无奈呢?这正是因为,人们不懂得给人际交往创造适当的空间与时间。在生活中容易出现分歧、争吵、唔会,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启到很大的作用,你可以为自己与对方创造一个空间与时间,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对方理解。这样既不用受旁人的冷眼,使气氛变得古怪,又不用害怕心里话被第三个人听到,对方也知道自己的心思,这样不是很好吗?所以,这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
通过心理课,我还知道如何积极地与人交往、互动。在与人交往时,动作要自然大方,要使用文明用语,不要哗众取宠,保持适当的距离等等。
人际交往,正确的人际交往会为我们的成长道路增添一行美丽的风景!增添了一点一滴美好!
交 往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发展的工具,交往能使人心连心。
我们处处都需要交往。下课了,同学们相互谈论,就是一种交往;放学了,你回家告诉父母今天的学习成果,这也是一种交流;上课时,老师提问题,同学们极积讨论,各抒己见,这更是一种交往;旅游时,你和朋友们说说笑笑,这还是交往,可见交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缺少了交往,世界会变得平淡无奇。
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欢乐幸福的事,也有自己的烦恼苦闷。与父母、亲人之间;与老师、同学之间;与朋友,甚至与陌生人之间都存在着交往,可见交往对人们的重要性。
经常交往,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的关系,还可以训练你的口才,训练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你开朗、乐观。不经常与人交往的人,性格孤辟,人际关系不好,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卑感。
交往无处不在,经常交往将受益你的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