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乡村教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乡村教育论文题目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乡村教育主题的论文题目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乡村教学论文题目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知道有几本期刊上的文献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看下(农业科学、可持续能源、城镇化与集约用地),或者也直接去他们出版社的官网找吧

乡村教育管理论文主题怎么写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 教育 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先了解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到问题所在,才能让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探析农村的教育发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农村的教育发展论文篇一 《浅析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人口为最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在现今的中国社会里,国家提倡大力的发展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从而促使国家经济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好坏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但在中国的实际国情下,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差距很大,形成城市教育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得不到有效展开的局面,农村教育的发展落后将对国家的整体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对国家整体发展而言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搞好农村教育,是现今中国社会的重中只重。 关键字:农村教育 发展现状 解决问题的手段 农村教育的弊端很多,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只有把这些问题落到实处,才可能让农村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以此来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温家宝也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先了解现代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到问题所在,才能让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为此,笔者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写得不够全面,但也说到了一些点上,希望以此让大家关注到农村教育,争取为农村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笔者 总结 农村教育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师资紧缺,设备陈旧不足 农村远离城市,它们地处偏远山村,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与外界联系不紧密、教学坏境也不好、教师的工资相对于城镇教师而言也都不怎么理想等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普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1、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 方法 很难让学生适应,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设施不足,让一些教学得不到有效的开展;3、 教学方法 落后、食宿条件差;4、教师学历平均低,大多是一些专科、普通大学 毕业 出来的老师。就教师与学生的相对比例而言,现在城市学校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5左右,而农村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10左右,前者教师数量远多于后者,这让很多农村教师的身体负荷不了,讲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这些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新进的优秀教师。因为坏境不好、经济落后、教学设备差导致刚毕业的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往农村去发展,让农村教育缺乏新的活力,没有新活力的加入,就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先进的丰富的知识面,这样学生汲取到的知识相对来说就会少很多,这也是农村教育缓慢停滞的一个的一个原因。 二、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 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为此很多的农村父母都是大多外出打工或是家里农活很重,导致很多家长没时间或是没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教育情况。再加上农村的很多父母从小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们的教育观念淡薄,思想观念陈旧,未正确认识接受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有时候也是没有那个经济来支撑孩子的学费,导致很多农村的适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在校的学生也常常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孩疏于管教,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让很多小孩在心理上排斥学习或是对学习不怎么上进用心,本来农村教育就困难重重,学生的不配合对教学来说也是教师需要克服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做的就是做好家长的工作,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加大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给与他们信心,这样在教学上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学生配合了才能使教学不受到内部的影响,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学校分散,教育得不到集中 农村的学校太分散,这导致一个学校的学生很少,一个年级有一个班,一个班只有是十几个学生。农村教师本来就少,再加上学校分散让教师也分散开,让一些学校本来教语文的老师不但要教语文,还要教数学、英语等,这大大地使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低,而学生时时听一个老师授课,会产生听课疲劳。试想,你天天面对同一个老师,他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那学生的学习会得到提高吗?所以,要想把原本就少的教师资源集中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校合并,把学生集中起来,集中授课,让教师与科目之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形式,这样的话,老师用自己的专业教一个科目,这使得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四、学生涌向城镇学校、农村生源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再加上很多农村父母因为自己没有知识,而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很多家长会自己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以为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就是对小孩好,这确实也是好的,但这些家长对教育认识有些少,并不是说小孩到城市就会学习好,这这只是一个外因,关键还是看小孩自己的毅力,再说,小孩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限制性。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老师要通过各种 渠道 来留住农村的学生向外流失。 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平衡 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在现在的教育中,政府往往偏向于城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如果说政府在农村的教育投入中与城市持平,那么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肯定的说能和城市一致,但其距离也会大大的缩短,发展起来也会更有资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但我们都知道农村教育普遍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农村教育事业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得到圆满解决;他需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及家长慢慢的去发生质的改变,以求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促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乡村教育论文的研究背景

亲你好,乡村小学办学理念选题背景怎么写?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写法: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必需品都无法提供,其次是教学设备的欠缺。在城区小学校竟相购买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在职的老师中有一部分是“老民办”。这些教师,有的教书几十年,更有甚者,甚至同时教过祖孙三代。虽然教学经验堪称丰富,然而由于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也明显下降。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小学非毕业年级凭掉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这就导致老师在任教时唯分是图,导致学生除了应付考试,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造成一些农村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

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论文

[摘 要] 乡村教育经百年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与意义。近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乡农学校旨在实现政教合一,启发农民自觉,从而实现村民自治;新时期,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带领河南辉县的年轻教师创办社区大学,发展成人教育,意在唤醒逐渐被城市文明弱化和边缘化的乡土记忆,传续乡土文化的根脉。通过比较两种乡村教育形式在建设背景、内容设置、产生影响上的不同,探究现如今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考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实现。

[关键词] 乡村教育;乡农学校;社区大学

梁漱溟先生曾说,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亦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的方法、新的技术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而两者的结合势必要依附于乡村教育的建立。

一、乡村教育创办的背景

1.乡农学校的创办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失调,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人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两大缺点: 缺乏团体组织意识和不重视科学技术。而救国之道则是“重构文化”, 即调和中西方文化, 汲取西方文化中的重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的长处,保留中国的固有精神。由于当时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聚集在农村,因此改良旧中国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农村。乡农学校既是行政机关,又是教育机关。强调其行政机关,则注重实行乡村教育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将中国的地方自治放到教育中来,即作为学生的村民要以团体为重,关心村庄公共事务,积极发表意见。作为教育机关,则体现在教员讲授乡村建设的`课程,主要有阐发“中国民族精神”的“精神陶炼”和因地因时制宜的“实用技术”。

2.社区大学的创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城市文化的诸多要素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冲击着乡村,从而改写了“乡土中国”的发展轨迹。在这场以“离土”为主旋律的文化大迁徙中,乡村的社会生态日趋瓦解,村教育更因落入“城市中心主义”的误区而面临深度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导致大量村庄学校急剧消失。为了追逐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陪孩子进城读书已成为乡村普遍的事实。这种教育改革政策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割断了孩子与乡土的联系。

3.两者在乡村教育目的方面的比较

梁漱溟先生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同时把乡农学校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以乡村教育机构及其所进行的民众教育作为整个乡村建设的基础,乡农学校既是民众教育机构又是乡村行政机构,意在通过教育唤起民众,进而开展乡村建设。孙庆忠教授提出教育即唤醒的理念,通过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恢复农村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而更好的延续乡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使乡村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无论是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还是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观念,皆反映出乡村教育对乡村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乡农学校、社区大学的内容设置

乡农学校的性质为团体组织,有明确的范围划分,而社区大学则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向周围村落延展进行乡村教育运动,无地域范围的划分。源于乡农学校行政机的属性,四大结构各有明确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均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构成组织,维持了学校的稳定运转。设有类似于现行的地方立法、司法机关,结构严明。社区大学的机构设置更趋于扁平化,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适合向外延拓。

乡农学校的课程开设注重精神陶冶,包括启发农民自觉,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强调对校长、校董会的绝对服从。社区大学的课程注重对乡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村民对自身乡土文化的认同,进而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教育功能的恢复。

三、从功能主义视角比较两者运行的现实影响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方案是以乡村为基本单位,中心环节是通过乡农学校,引导农民关心社区问题、参与政治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成就一个权力来自人民的自治式的民主政治。他相信具有高度传统修养又掌握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应当并且能够指导混乱中的中国走上正确的道路。寄希望于知识分子来复兴农村的功能主义理论在面对遭受外来侵略的巨大社会变迁中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社区大学的运行理念则体现了帕森斯对行动类型划分的三个层次。通过成人教育,首先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让学员重新审视乡土事物的价值,进而从内心接受并且潜移默化的落实到行动中,以达到重视教育、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乡土教育目的。即从认知乡土文化的价值到用鉴赏的眼光审其意义,再到言传身教高度评价乡村教育。

四、如今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乡村教育目前的发展出路要从农村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出发,改变农村教育城市文化导向的基本设定,丰富农村教育的乡土文化内涵,以寻求农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适切、与乡土文化协调的道路。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组建具有乡土情结的教师队伍、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乡土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

五、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

梁漱溟将自己的乡农学校建设总结为:“尽管并非全无是处,我诚然错了”,半个世纪后,中国农村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重读梁老的乡村教育理论。“只有经过田野的洗礼,学生才能对社会学有自己的理解,才能热爱所学专业,才能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孙庆忠教授对专业学生进行“成人训练”的教育理念。孙庆忠带领学生深入田野,助力提升村民改变处境、创造生活的能力,这种身体力行的乡村实践,小而言之是以文化干预的方式所做的村落减贫和脱贫实验,大而言之是在寻找乡村复育之道。

笔者看来,梁漱溟与孙庆忠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乡村教育的目的、路径不同,却都执着于同一件事:做一名理想主义者,简单而纯粹,拥有关注乡村、服务乡村的情怀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并且对美和智慧抱以积极想象。

参考文献:

[1]《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乡村组织之乡农学校一章.

[2]《梁漱溟自传》梁漱溟——我为何有乡村建设的主张一章.

[3]《乡村教育视域下乡土文化的割裂与传承》李长娟.

[4]《论梁漱溟创办的乡农学校》端木凡义.

[5]《农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路仕平.

[6]《文化失忆与农村教育的使命》孙庆忠.

[7]《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孙庆忠.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现实,绝不是杞人忧天,那么,农村小学教育到底面临着哪些问题呢?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我深有体会。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必需品都无法提供,其次是教学设备的欠缺。在城区小学校竟相购买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在职的老师中有一部分是“老民办”。这些教师,有的教书几十年,更有甚者,甚至同时教过祖孙三代。虽然教学经验堪称丰富,然而由于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也明显下降。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小学非毕业年级凭掉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这就导致老师在任教时唯分是图,导致学生除了应付考试,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造成一些农村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面对这些情况,近几年,国家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一:加大了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拿、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村小学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的投入。二:拆撤并校。对于农村小学,特别是那些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国家采取了拆撤并校地措施,集中整合了教育资源,减轻任课老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三:进一步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待遇,完善了保障体系,确保了小学老师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四:国家拨款免除所有学杂费和书本费,减轻由于贫困原因导致儿童辍学的情况五:加强了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然而这些政策到底作用如何?是成效显赫又或是是收效甚微?有没有很好的贯彻实施?对此,我们小组决定进行一番调查。而肥西县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下属县,理当能率先感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改变。所以,我们选择了肥西县作为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县。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农村小学教育的最新情况切实的反映出来,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提出一点建议,敬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农村小学教育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现实,绝不是杞人忧天,那么,农村小学教育到底面临着哪些问题呢?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我深有体会。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必需品都无法提供,其次是教学设备的欠缺。在城区小学校竟相购买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在职的老师中有一部分是“老民办”。这些教师,有的教书几十年,更有甚者,甚至同时教过祖孙三代。虽然教学经验堪称丰富,然而由于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