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野战军论文范文论文

发布时间:

野战军论文范文论文

十大二战将领排行 头等是战略创新,决胜于战场外;次等是战略出色,一策安天下;三等是战术创新,让人神鬼莫测,胜不知其所胜、败不知其所败;四等是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五等才是依赖式的以强便能凌弱。这样一来,第一就应是古德里安 ,虽说他的战绩不是最好(也因希特勒后期的不重用),可他的装甲理论不但让本不占优势的德军横行欧非大陆,而且是在战争前就凭这一套交战国的物力比,在战争后的今天,还让当今的名将不得不成认他的宗师地位!这点加上他显赫的战功,第一名将的称号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装甲徒子徒孙们)信服的。第二是曼施坦因 ,他的战绩极佳,而且他显然是坦炮步联合作战最出色的二战名将(不管是克里木攻城、反登陆,还是乌克兰的劣势作战中的表现),更不用说他的西线攻击计划(这才是一计安天下啊!)。第三应是麦克阿瑟吧,他在登陆战的成就、经验与创新估计没有人会低估,不管是首创跃岛推进,还是敌后登陆(如著名的仁川),加之战功卓著,不屈不挠,谁能忘记他。也正因如此,他最后的朝鲜大败才如此引人注目。第四就应是倭人山本五十六了,虽说是个**,可能供后人学习之处却不少。作为航空母舰之父,其在海战中的地位与装甲之父古德里安在陆战中的地位是相当的。而且善于出奇制胜,真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军国分子。如果还是传说中的反对与美交战派(这是另一种战略出色啊),那么他几乎就应并列第三了(只是命短,战功跟不上而已)。第五是邓尼茨,战争中没有谁比他更劣势了,也没有谁能比他的部队更多地一次次地震惊世界的了。独创的狼群战术几乎困死战前并列第一的海军帝国——大英(虽然证明高估了英军)!难怪希特勒选他为继承人。第六无疑是隆美尔,论起追击、撤退的战术运用,无人能及;装甲运用、出奇谋略明显高人一筹;而且是最以弱胜强的好手之一。如果不是战略较差、意志不坚,他不止如此成就。第七是朱可夫,他是一个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名帅,还是大纵深防御坦克的鼻祖(莫斯科一战)。加之无畏的个性(估计是唯一敢顶斯大林的苏将)和无比的战功,名垂青史是必然的。第八是巴顿,虽说是在占尽优势的时期成就的,可那横扫百万大军的气概,淋漓尽致的装甲运用,和令人信服的战绩,都让他不逊于同代娇子。并列第八算是莫德尔 吧,如楼主所说,他的防守术超一流,几乎无人能及,进攻也不俗,而且是在劣势下夺标的。如果不是受到重视迟了,估计成就不止。第十是凯塞林 ,空地俱佳的指挥官。并列第十还应有这个倍受嘲笑的家伙,创建了新型的德国空军,首创了空降兵及空降战(打赢了克里特),首开战略空战(英伦),推动空地一体战(从波兰始),如果不是深陷丑态百出的纳粹政坛和战功提不起的话,这个多方面的宗师,是不应排名如此靠后的。他就是戈林!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没有人会打败你。路在脚下,心朝阳光,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终会让你的梦想成真。不管前方的路多难,带着梦想,不断探索。以下是收集到的三篇作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案例一:

全文

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选择,一些诱惑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不解,也许盛赞,亦或不屑有人宠之,但不能迷失方向,不忘初心,才能成就人生。

不忘初心是尽管所有人质疑,却仍然坚定走自己的路,一如屠呦呦,尽管经过190次失败,仍然初心不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提取青蒿素。袁隆平在获得多项荣誉后,依然在田地里研究水稻。而现在,钟芳蓉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便质疑他。认为他没前途,我认为是错误的。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热爱便可选择。我认为质疑他选择错误是无稽之谈。若喜欢从医便以钟南山等医者仁心为楷模,热心教书,也有无数有责任的老师可以效仿。而考古也可,从来没有哪个专业是高贵,哪个专业是低贱,冷门与热门只是相对的,无论什么样的职业也需要有人从事,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定会有所收获。

不着眼于小利,重点是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中国是泱泱大国,任何职业任何人都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如果只看重前途,所有的人全当医生,只有医生一种职业,那么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考古也可以对古迹文物研究探索历史奥秘,这样的工作也是社会所需要的,无数科研人员便是如此,国家需要我,我便上前,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鲁迅先生便是如此。原是医生,因为对封建落后的担忧,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战斗而七年的我们怎么能只关心前途而不顾国家发展大局呢?

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所走的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而面对前路,只要初心不改。定能走向目的地,东晋陶渊明喜欢田园,便辞官归隐,远离官场,最终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人认为可惜,如果他变通,说不定可以实现抱负,可他从来不后悔。屈原也是如此,高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因此,钟荣芳高分入考古专业,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应该支持,而不是质疑,不忘初心,质疑者们也无需质疑。

不忘初心,坚持走自己的路,定能成就人生。

案例二:

全文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绚烂的礼花在空中绽放,激起那人们心中那“幸福之花”,当翱翔的“战鹰”掠过天际的时候,饱受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立起来,以一个泱泱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如今,七十年的光辉仍镌刻于人们心中: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与担当。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责任、如钢铁巨人的党,这是一支为人民、为国家,廉洁从政的党......

我想:今年的国庆一定非比寻常,因为党旗下那万象更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前段时间,“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乡村行中央电视台来到开州区雪宝山镇平安希望中心小学,这一所历经四十多年沧桑的开州北部山区小学,终于上了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头条。这迷人的、梦幻的雪宝山小镇,如同勤劳朴实的姑娘,“飞上枝头变凤凰”,显得那样美丽、动人。

这一切美好缘于党,缘于我们忠诚的党。以前的学校教学楼是用土堆积起来的,表面凹凸不平,看着十分危险;以前的操场坑坑洼洼,前后相绊;以前的食堂、寝室“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在里面真是度日如年......在党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与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学校焕然一新。教室“美观大方”,在里面学习快乐、舒心;操场平整、干净,我们游戏万千,最棒的还属那在塑胶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篮球健将;食堂宽阔如会厅,美味佳肴下诉说着每日笑谈;寝室温馨似小家,朴实无华绽心花。为了我们的安全,学校还在每层楼修建了“分层厕所”,十分方便。最特别的,是那每间教室外和搭着雨棚食堂旁的“图书吧”,让我们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挥写绚烂的人生。

知识时代的变革引领着家乡的变化,让每位清江泉下的宝山人民走出大山,奔向未来。其实,这里原来是“白泉乡”,在政府领导及人民的努力下,在一年四季都有着独特之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雪宝山的呼唤下,2019年5月2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撤乡设镇,称“雪宝山镇”,从此,雪宝山镇熠熠生辉,照亮人民的奋斗之心。“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书记冉华章更是亲临宝山腹地,巴渝与中原交流互通之地,百里峡谷泉瀑,四季五彩缤纷,拥有两千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之称的生态家园,成为宝山人民的骄傲,成为开州人民的骄傲。

家乡,变了!变得美丽,变得富饶,变得充满文化。政府修了亭台,修了活动广场,增添了运动娱乐设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有情趣......虽然,家乡名字变了,但我依旧爱它,爱它美丽的容颜,爱它新鲜的空气。即使我走向大城市,也不会忘了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它是我的骄傲。

我爱你,祖国,我爱你,让我引以为豪的、为之奋斗的家乡!

案例三:

全文

百年辉煌,离不开五星红旗的殷红;记忆飘飞,绕不开革命英魂的魅力。谨以拙朴文字追念先人,英魂不朽,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创华章。

谨以一杯烈酒敬党魂,敬你英勇无畏,铮铮誓言,敬你杀身成仁爱国情——致杨靖宇将军。

1940年的雪地里,寒风瑟瑟,大树无声。杨靖宇将军在那棵树下死死挣扎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年仅35岁的他在雪地中长眠。

寒风刺骨,堕指裂肤,缺吃少穿,缺枪少弹,条件如此艰苦,可杨靖宇及战士们依然坚守,依然厮杀!敌军悄然逼近,杨靖宇的左手已负伤,只能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而上,杨靖宇狠狠地向四周扫射,一圈敌兵倒在血泊中。在仅剩一颗子弹的惨状下,他将半瘫裹血的身子艰难地移至树后,吃力地举起了手枪,怒视着凶恶的日寇,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就这样宁死不屈!就这样视死如归!就这样壮烈殉国!当鬼子对其割头剖腹时,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无不为之震惊!

"我是共产党员,为匡复祖国山河而杀身成仁!"杨靖宇的誓言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旧振聋发聩。那是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那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精神。杨将军用他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一首史诗,喊着匡国,蕴着伟爱。这里,红色是铮铮誓言,英勇无畏,更是杀身成仁的爱国情。

群山含悲江河哭泣,天地共鉴铁血英名!他的精神遍撒寰宇,遍洒中华大地!我敬,敬他一腔热血报国家!

谨以一杯温酒敬党魂,敬你顽强拼搏,坚韧决绝,敬你勇当尖刀担重任——致梁士英烈士。

1948年10月14号上午,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动了全面总攻。当信号弹在空中升起的那一刹那,梁士英所在的尖刀连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出战壕。

地堡之内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像雨点般密集袭来。主力部队的呐喊声如同山洪暴发一般从后面传来,他们知道这座地堡要再不拿下,会给大部队的冲锋造成巨大的伤亡!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了,梁士英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连长,我是共产党员,把炸敌堡的任务交给我吧!"说着他迅速掖上两颗手榴弹,提起爆破筒,飞身向敌堡冲去。在机枪掩护下,他终于冲过了敌人的火力网,把两颗手榴弹投向敌堡,借爆炸后的浓烟做掩护,飞跃到敌堡前,在刹那间将爆破筒塞进了吐着火舌的枪眼。可是正当梁士英转身刚要撤离时,顽固的敌人把冒着白烟的爆破筒扔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猛扑过去,抓起爆破筒,又迅速地投进了敌人的地堡,并用双手死死地顶住。战士们愣住了,连长狂呼:"梁士英,快回来!"梁士英侧过脸来,高喊:"不能回!回去就……"他的语音未落,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敌堡爆炸了,可他却随着崩裂的土石消失在一片烟尘之中,年仅26岁!在这,红色是顽强拼搏,坚韧决绝,更是他勇当尖刀担重任的不假思索!

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在党的百年英碑中铭记了多少英魂:毅然决然回国的钱学森,奋战在危险前沿的邓稼先,用生命捍卫尊严的王伟,隐姓埋名于祖国科技的黄旭华……我们的中国踏着老一辈共产者用一腔热血开辟的道路不断进步、完善着,致使我们有底气在外交会议上放话:"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我们不再怯懦,一句句正义响彻寰宇。中国正生生不息地前进着。

党魂,贯彻了这整个百年,凝聚了共产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力量,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在异常艰难中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篇章。今日之中国,依然继续传承着红色党魂,对共产党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温着党史,感着党魂,那是一团红色的东西,滚烫炽热,在灵魂深处,热血偾张,党魂不朽!我手中的笔握得越紧了!加快了思绪的进程。

我想,身为新时代少年,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当立稳理想信念精神坐标,传承崇高的党魂精神:爱国报国,锐意进取,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昂首阔步跟党走!我坚信百年黑暗衍生出的红色光辉,乘风破浪,将一代代"驰骋"在世界的东方!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毛泽东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三个基本问题,它们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确立了毛泽东的威信,1945年朱德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并对此做了阐述。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 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一些军事著作中,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划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层次、分类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不同的提法。就组成部分来说,主要的是三种提法:一是三个组成部分,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二是四个组成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三是五个组成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认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组成部分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它的内容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它的发展和现实实践的需要,比较来说还是五个组成部分的提法更为准确。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 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战争和军事领域,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认识和运用军事领域的辩证规律,提出和阐明的关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关于战争的根源和本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关系,战争的性质和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以及研究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等。 在战争观问题上,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1)战争是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2)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3)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不但是政治和军事的竞赛,而且还是经济的竞赛。(4)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5)人类社会只有进步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的时候,战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6)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7)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政治性质,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共产党人要拥护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8)两军相杀的战争,其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它是战争自身的本质,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本依据。(9)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与此同时,还决定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等。在研究、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上,其基本点是:(1)共产党人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一切战争,实现人的永久和平。(2)战争虽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有其固有的客观发展规律,即战争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基本因素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一般发展趋势。(3)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我们不仅要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不仅要研究战争的客观规律,而且要研究战争的指导规律。(4)一切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研究指导战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5)战争指导者要有战略头脑和全局观念,善于关照全局,把握关节。(6)要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争取战争的胜利。二、 人民军队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创建人民军队作为进行武装革命的首要问题,在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建军经验,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等,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深刻论述,正确地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人民军队思想。 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军队是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主要工具,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实行武装的革命,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担负着巩固政权、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历史使命。(2)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也担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任务。(3)要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实行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保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4)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要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5)实行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要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坚决执行命令,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7)人民军队建设要从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逐步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三、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集中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总结人民战争的丰富经验,对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实行人民战争的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阐明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实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方针和原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革命战争是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为民族和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的正义战争,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和前提。(3)在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上,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马克思主义者既反对唯武器论,又反对唯意志论,主张人和武器的辩证统一论。毛泽东不仅阐明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而且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独创性经验,阐明了如何进行人民战争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路线、方针和原则。这主要就是:(1)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统一战线。(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动和依靠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成为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先进的革命阵地,作为实行人民战争的依托。(3)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主要是在地方军和民兵的配合下,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军除协同野战军作战外,主要是在民兵的协同下,担负地区性的作战任务。它们是我军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民兵人数多、分布广,是军队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军,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力量。为形成全民参加的人民战争,还必须实行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即把动员起来的群众,分别组织在工会、农会、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种群众团体之中,平时从事各种生产和建设工作,帮助政府动员群众参军,拥军优属,清查奸细等;战时进行坚壁清野,侦察敌情,担负运输,直接帮助军队作战等工作。(4)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形成全面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5)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革命战争具备着实行人民战争的可能性,但能否成为彻底的人民战争,则要看领导战争的阶级或集团是否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有没有一个进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四、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制定战略战术的依据,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是对战争规律的能动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总结我军作战的丰富经验,并吸取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在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主要内容是:(1)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2)把进攻和防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的同时,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攻防作战,不断削弱和消耗敌人的力量,逐渐转变敌我强弱的形势,使我由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略上的优势,适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彻底消灭敌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3)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紧密结合,适时进行以改变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4)做好战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它是我军的基本作战方法,也是我军作战的优良传统。(6)以歼灭战为主,辅之以消耗战。歼灭战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所谓歼灭战,就是每战均要解除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的抵抗力,毙伤俘敌全部或大部人员,摧毁或缴获敌人全部或大部武器装备。(7)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8)在战略进攻的指挥上,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插敌人战略纵深,建立根据地,展开战略进攻;逐次进行决战,就地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坚决地实施战略追击,采用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方法追歼残敌;实行军事打击与政治上的争取和瓦解相结合,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9)实行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指导和实行战争。等等。总之,我军的战略战术是在承认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从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避强击弱,充分地利用敌之弱点和我之优点,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求得生存、发展和胜利的战略战术。从总体上说,把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是我军一切战略战术原则的依据;二是基本的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三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是以弱胜强是我军战略战术的显著特点;五是我军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所以从本质上说,我军的战略战术就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五、 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毛泽东国防思想,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军事斗争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政权变为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领导人民解放军在革命化的基础上进行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使我军进入了建军的高级阶段,同时对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作了许多正确而又重要的指示,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指导路线和方针、原则。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利益,还总结国防斗争的实践经验,对国防斗争的根本目的、指导路线和方针、政策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国防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在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强调国防建设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国防建设。(2)在国防建设的任务和基本内容问题上,强调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国防建设的主体。与此同时,要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要在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同时,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建立和健全国防动员体制;要搞好战略后方建设、战场建设和战略物资储备;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国防观念和战备意识;要发展军事理论科学,研究现代化的国防,学习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军队的作战指挥与新的军事制度,掌握现代化的军事思想,切实解决现代条件下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在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问题上,要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认真做好战争准备,遏制战争爆发,确保打赢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并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努力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决定国防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要实行人民国防的指导战线,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国防建设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道路,在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民兵建设,强化人民战争的基础,等等。 国防斗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强调捍卫国家安全是国防斗争的基本任务,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安宁的内外环境,作为国防斗争的宗旨和根本目的。(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会去侵略别人,永远不称霸,也不做超级大国,在军事上实行战略防御的方针,而不是发动战略进攻的方针,但这种防御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在战争指导上,要坚持全民国防,实行人民战争。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是防御性的自卫战争,是进步的正义战争,能够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人民战争仍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国防事业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军队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建设和保卫国防是党、政府、军队和人民的共同职责和义务。因此,要在全民中树立国防意识,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位一体、平战结合的防卫体制,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提高警惕,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援和参加保卫国防的斗争。(4)要建立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也符合广大爱好和平国家的意愿,因此能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国人民共同反对侵略势力,是争取世界和平的中心环节。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要积极采用灵活的策略,努力团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5)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新的世界大战存在可以避免与不可避免的两种可能性,我们要从最坏的估计出发,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人民军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基础上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确立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基本原则;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国防建设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国防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的相对和平时期,要实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个整体中,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是进行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第一,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 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第三,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第四, 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第五, 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第六, 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邓尼茨 邓尼茨1891年出生于一个普鲁土的名门望族。他之所以想参加海军;主要是因为他愿意接受唯有海军才能提供的技术教育。他在19岁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4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轻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的一名尉官。这就使他参加了战争初期的一个海军"插曲"。当时,"哥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两艘德舰逃过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捕,到达了君士坦丁堡,然后名义上出售给土耳其。这是一段非常不光彩的"表演",年轻的邓尼茨由此认识到德国海军并非无敌于天下,英国海军在战术和技巧上都远比它占优势。 此后两年,虽然这两艘军舰在名义上是属于土耳其,但邓尼茨仍留在"布雷斯劳"号上服务,偶尔也参加在黑海中的突击行动。由于害怕苏联黑海舰队的追击,所以不敢离开土耳其海峡太远,这也使邓尼茨学到了一些特殊的海战经验。 1916年,他返回德国并转入潜艇部队。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潜艇,也是他一生事业的真正起点。经过初步训练,他被派到U39号上任守望官,1918年又升任UB68号的艇长。这是一艘在地中海内活动的潜艇,以奥地利在亚德里亚海上的波拉港为基地。他在那里与施泰因鲍尔相识,后者是第一次大战中德国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之一。邓尼茨可能是从他手中学到了夜间水面攻击的理论,即利用黑暗的掩护,以求溜过敌方驱逐舰的警戒线发动攻击。他们两人约定在同盟国的一条护航线上会合,以验证他们的理论,结果施泰因鲍尔未能到达指定的会合点,邓尼茨只好单独去试验这一新理论。幸运的是一支英国的护航船队恰好到达附近海域。邓尼茨毫不困难地通过驱逐舰的屏障,悄悄地溜到了商船附近。他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商船,但此后在潜航时,潜艇失去了控制,不得不炸毁主压载水槽,以使其不至于因潜入太深而被水压所催毁。UB68号遂在英国船队中浮出海面。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船。他被一艘英国驱逐舰救起,此后10个月,都在约克夏的战俘营中度过。 毫无疑问,邓尼茨从此打定主意,要发展一种新战术来击败这种传统的护航原则。邓尼茨虽然不是一位海军历史学家,对于护航原则的光荣历史也未作过研究,但凭他自身的经验,他发现自从英国人在1917年采取护航的办法之后,德国潜艇开始功败垂成。传统的潜艇攻击天在白天用潜航的潜艇来执行,这对船队中被护航的商船已经不能造成任何影响。直到16年后,邓尼茨才有机会试验有关潜艇战术的新理论。1919年,他从英国战俘营返回德国,再度进入德国共和国海军。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那实际上是一支没有潜艇的海军。不过魏玛共和国政府还是秘密地在外国订造潜艇,这就使邓尼茨与潜艇的发展不至于完全脱节。实际上,他在海军中的服务还是以在驱逐舰和巡洋舰上为主,到1934、1935年,他已升到上校,负责指挥巡洋“"艾姆登号"。 希特勒在1933年夺得了政权之后,德国海军重整旗鼓的前途也开始日益光明。希特勒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会晤,表示在其未来的建军计划中,海军在公平的分配中一定占优先地位,这样他就赢得了雷德尔和全体海军人员的拥护。在雄心勃勃的"乙计划"中,预定在1944年,德国将拥有一支强大而稳定的海军舰队,到1948年,其实力足以向英国海军挑战。虽然雷德尔对希特勒的效忠是毫无疑问的,但对纳粹党当则是另一种态度。雷德尔本人不曾入党,并且严格命令一切海军人员都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他讨厌且不信任戈林,对纳粹党的其他领袖的态度也是既冷淡又谨慎。。 邓尼茨则恰好相反。虽然受到雷德尔的禁止,他不能正式加入纳粹党,但他对纳粹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而对希特勒更是狂热地拥护。最初他还太年轻,资历浅,缺少表现的机会。但自从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地位日益提高,他开始培养与党内领袖之间的友谊,甚至对戈林也曲意奉承。尽管戈林有强烈的反海军情绪,但邓尼茨知道他是希特勒亲信中权力最大的一位。1943年初,邓尼茨接替雷德尔出任海军总司令,他立即解除了海军人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的禁令。雷德尔曾戏称他"希特勒青年邓尼茨"。 自从当权之日起,希特勒的目的就是要支配欧洲。他的基本计划是先解决欧洲大陆问题,然后再占领不列颠帝国。基于这种思想,希特勒先开始和英国展开有关海军协定的谈判。在谈判所提出的建议中把德国海军的吨位数定为英国海军的35%,而潜艇则可达到45%。这个数字在某种环境下还可以增到100%。他们认为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对于这种程度的海上优势应会感到满意,也就可能不再干涉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冒险。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遂在伦敦签字。 事实上,在《英德海军协定》签字以前,德国即早已开始建造潜艇,甚至在协议书的墨迹未干之时,第一支作战部队就已经产生。其指挥官即为邓尼茨上校,以后他又被任命为海军总部中的"首席潜艇官",负责一切有关潜艇发展、政策、训练等项事宜。这使他有机会发展他的理论,并通过演习把这些理论付诸试验。 邓尼茨的潜艇思想以两项原则为基础。第一,潜艇的攻击目标就是商船。对他来说,这就包括了潜艇战的一切行动和其目的。击沉一艘敌方的军舰不过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而已。对商船的攻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更不必考虑平民生命的损失。根据《海牙公约》,在攻击商船时应先停船检查,而在击沉之前应对所有的乘员提供安全保障。邓尼茨不仅不理会这种规定,而且还花了许多时间去寻找《公约》的漏洞,以便使潜艇可以合法地在无警告情况下击沉商船.他狡辩说一艘商船在战时发出求救的信号就意味?quot;正在受到潜艇的攻击".这就构成海军的一种情报来源。根据这种理由,它也就不应受《海牙公约》的保护。 他的第二项原则认为潜艇根本上只是一种能潜航的水面船只,应像一艘水面军舰一样投入战斗,就对商船的攻击而言,这是一种超前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当时流行的看法,即认为潜艇在白天应潜伏在水中,当目标进入其射程以内时才在水下用鱼雷加以攻击。邓尼茨认为夜间的水面攻击最为有利。因为潜艇的指挥塔体型很小,在夜间几乎看不见,而潜艇的水面航速又几乎超过商船。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也就使潜艇可以到达最有利的火力发射位置。 他毫不浪费时间。立即在波罗的海中设计演习以求验证他的理论是否正确。在训练人员时,邓尼茨非常注意细节。他要求全体官兵对德国潜艇的设计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掌握在一切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作能力。他用德国舰队来扮演敌方的护航兵力,试验其潜艇的夜间攻击技术。结果它们很轻松地穿过一道驱逐舰的屏障,一到达距目标600码以内的位置而未被发现。这就证明他所走的路线不错。 夜间水面攻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狼群"战术。他设想在对方船队的可能航线上横向展开一队潜艇,假使有一艘潜艇发现了踪迹,就立即跟着它走,同时通知其他的潜艇集合在一起。并驶往前方等候。以便在次夜发动攻击。 这种战术行动会产生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最有效的指挥命令是发自海上的指挥潜艇呢?还是发自岸的司令部呢?一郎尼茨曾试验过这两种方法,最后发现在装备有精密通信网的岸上司令部中,他可以作较好的控制。不过他又迅速认识到这种控制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大量的讯号从海上潜艇中发出,将使敌方的方向寻觅系统易于发现我方潜艇的位置。他准备进行这种冒险,因为他认为从岸上进行有效的控制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他也相信英国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高频率定向系统。 在以后3年内,即1936年到1939年,邓尼茨根据他的理论建立起德国潜艇兵种。除了经常演习以求将"狼群"战术发展到最高效率以外,他还集中精力为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性能最佳的潜艇。对于这样的战争,其理想的潜艇是舰体要尽可能小,因为愈小则愈不易为敌人所发现;而从燃料储量来说,则希望它具有最大的续航力。因为任何与英国人之间的战争,都使德国潜艇必须到达离基地很远的地方去作战。邓尼茨的工程专家发现,只要把排水量500吨的标准潜艇再增加17吨以加装油槽,即可以使其航程由6200海里增加到8850海里。这就是以后大量生产的VⅡC型。为了适应航程较远的战斗,他们还设计了740吨的潜艇,其航程为13450海里,这就是ⅠⅩ型,它与VⅡC型的生产比例为1比3。最后,为了真正的远程作战,例如在非洲的南部海域和印度洋的战斗,又设计了一种大型水底油轮,可以在海上为作战用的潜艇加油。这就是ⅩⅠⅤ型潜艇,其水面排水量为1688吨.那些潜艇艇长们称?quot;奶牛"。不过直到1940年底和1941年初,这种潜艇才开始按一定数量生产。 在这4年中,邓尼茨对于德国潜艇兵种的发展,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是总负其责,他专心一意地投入潜艇部的建设,亲自选拔和训练人员,并把他自己的新战术思想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虽然他并非十个和善可亲的人,但他尽可能与他的艇长们保持接触。每当一艘潜艇出海演习回来,他总是在码头上欢迎官兵。所以全体官兵都把他当作父亲看待。 在这几年中他在两方面最幸运。一是他在整个4年之内都能安于其位。德国海军不像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海军,不是在任职两年半左右就实行调职。这有两种好处,一方面使他有充裕的时间来发展和改善其战术思想,另一方面也使他的部下有一种安全感,知道这种指挥体系不会有所改变,他们不必害怕到时又要去适σ晃恍铝煨涞乃枷搿6�前亓值暮>�懿慷缘四岽牧硌劭创��唤龀腥纤�俏ㄒ坏那蓖ё�遥��叶杂谒�岢龅囊�笠惨宦膳�肌5笔彼�故且晃患侗鹣嗟钡偷木�伲��以说氖撬�亩ネ飞纤竞>�芩玖罾椎露�运�湃斡屑樱�谇蓖д搅煊蛑械囊磺形侍馐侨菪硭�笕ǘ览俊? 邓尼茨不仅对潜艇部队的建设专心致志,而且他对假想敌是谁也有坚定不移的看法。在1935年到1939年间的德国,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如此坚信英国是未来战争中的主要敌人,他的一切训练和准备都指向这个唯一的目标。他甚至要求一切演习都应到大西洋中去进行,而不应限于波罗的海或北海范围内。雷德尔深信希特勒的诺言,即保证在1945年以前不与英国开战,所以他一点都不紧张,而是相应地去建造一支安定的大舰队。尽管邓尼茨对他的元首忠心耿耿,但在这一点上却保持着与希特勒不同的看法。他那时还是人微言轻,也就不敢随便表露自己的意见。 1939年4月26日,德国片面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德国占领捷克之后,英国就为波兰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紧张,而这次废约行动堪称火上浇油。这不仅暗示战祸可能一触即发,而且也使英国人认清德国海军正在以最快速度重振旗鼓。依照雷德尔的Z计划,预计到1948年德国才能有233艘潜艇。但废约之后,邓尼茨认为德国决不能等到1948年去完成其舰队的建造计划。所以他力主德国的造船工业应立即停止其他一切船只的建造,而集中全力来生产潜艇。而最终雷德尔也只是决定把战舰和潜艇同列为第一优先而已。无论如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德国的工业在战争开始时未能交出邓尼茨所希望的那么多潜艇。 当英国在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时,邓尼茨手中的潜艇总共不过57艘,而其中只有46艘已完成战备,其中又只有22艘VⅡ型可以适应大西洋中的海战。依照惯例,一支潜艇部队通常是1/3在作战地区中巡逻,l/3在来往的途中行进,l/3在基地整顿和休息,所以邓尼茨在大西洋中能用的作战兵力不会超过7艘潜艇。这对于有效的"狼群"战术而言,显然是太少了。直到1940年10月,邓尼茨才有足够的潜艇来使"狠群"理论发挥真正的效力。结果实在惊人,在那一个月内,德国潜艇一共击沉了63艘商船,总吨位数达到35万吨之多。 "狼群"攻击的组织工作相当复杂,必须由邓尼茨在岸上的司令部作严密的控制。邓尼茨很容易地了解到对方的护航船队何时离开加拿大前往英国。以及所包括的船只数量。正常的情报部门就可以给他这种资料。个别潜艇散布在一条与敌方的预计航线成直角的直线上,根据能见度的差异,彼此间隔25海里到30海里,等待发现敌船。当其中一艘潜艇发现敌船之后,就立即用高频率的潜艇无线电波向邓尼茨报告,同时继续监视敌人的船队。它此时浮出海面但与敌船保持最大的能见距离,这样就不易被对方发觉。在监视的同时,这艘潜艇也就继续向邓尼茨报告敌方船队在航向或速度上的改变,以及天气情况和其他有关资料。 当潜艇司令部收到发现敌情的报告之后,就立即用同样的高频率电波通知参加"狼群"行动的其它潜艇,命令它们向那一艘潜艇靠拢。甚至连它们应该怎样走都由司令部决定。当它们即将接近敌方船队时,原先的那艘潜艇就会用中波无线电来和它们取得联系。 所有潜艇都奉有严格的命令,必须等待全部舰只到达后才开始攻击。它们驶往前方的某一位置,那是预计敌方船队在天黑之后能到达的地点,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一整夜发动攻击。攻击的方法是依赖它们几乎完全不被敌人发现的特性,通过护航舰只的屏障线,一直溜到商船的中间,直到射程大约600码时才发射鱼雷。在这样的距离内几乎百发百中。当天快要亮时,潜艇立即开始停止攻击,以最高速度在水面上沿着船队的同一航向向前行驶,依赖其高速度进入下一个有利位置,等到夜幕再度垂下时再作第二次攻击,这样一夜复一夜,直到所有的潜艇把鱼雷都用完为止。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邓尼茨都对部队保持着严密的控制,从他的司令部中发出一连串的无线电报,指挥每一艘潜艇在每一分钟的行动,只在夜间攻击时例外。在夜间,各位舰长要用自己的技巧和主动性去达到适当的射程并尽可能击沉大量的商船。但何时开始攻击和何时停止则都由司令部决定。对于这种形式的攻击,英国人基本上毫无防御能力。在最初阶段,大西洋之战是完全靠肉眼来打的,决定胜负的问题就是要看谁先发现对方。潜艇显然占了优势。当时虽已有雷达,但受到巡逻飞机航程的限制,即最远只可以到达距机场200海里的地区而护航舰只则还没有装雷达。 邓尼茨曾凭着高度的技巧和坚定的决心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情况。部队执行命令时事无巨细都根据他的指示和决定来办。当然他也有失算的地方,譬如说有些鱼雷设计不佳,有向深水处潜入而从目标船底下通过的情况发生。邓尼茨不仅立即加以矫正,而且还把负责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另一方面他也有特别好的运气。最重要的是英国海军的密码几乎全被德国海军情报机构译出。所以,邓尼茨对敌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他指挥的潜艇也就能击中敌人而不被敌人击中。 除了全面指导德国潜艇对英国海上运输的主力进行攻击以外,邓尼茨还能有余暇来计划和指导某些特殊行动。最使人难忘的是U47在1939年10月13日夜间深入斯卡巴夫罗,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橡树"号。这次成功使邓尼茨升任少将,并使他能与希特勒直接接触。他乘机向希特勒灌输他的思想;只有凭借潜艇作战才能击败英国。 1942年11月,英国的霍顿爵士接替诺贝尔,负责指导反潜战。在诺贝尔负责期间,由于缺乏护航舰只,所有的新舰都是立即投入战斗以至于人员都不曾接受适当的训练,等到雷顿接手时,由于造船工业的加速发展,专供反潜作战的舰只开始逐渐增多,于是他可以把它们组成护航群,加以适当的训练,以迎接大西洋中的新战斗。 霍顿也象邓尼茨一样,深知士气在大西洋之战中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他也象邓尼茨一样要求其司令部具有高度的指挥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使所有护航舰只的舰长和飞机机长对一切战斗都充满信心。正象邓尼茨站在码头上欢迎潜艇返航一样,霍顿亲自乘坐小型护航船只和巡逻飞机在海上监督作战。他们二人在第一次大战时都是潜艇艇长,现在又开始斗智,而邓尼茨早已感觉大事不妙。 1942年2月,德国潜艇的损失开始剧增,这已经给了邓尼茨一次警告。损失的原因在于英国的水面和空中护航兵力都已装备1.5公尺的雷达。当德国潜艇在夜间攻击商船时,它们也会受到全速赶来的敌方护航军舰的奇袭。邓尼茨和他的技术专家很快就弄清了其原因在于一种新的雷达装置,它比老式雷达射程更远,也更精确,但直到8月间他们才找到对策,那就最所谓FuMB,这是一种雷达射线接收器,能够迅速告诉潜艇它已被雷达盯住,于是潜艇常能迅速潜入水中来逃避敌方攻击。但是对邓尼茨来说,敌军设下的网已经在收紧之中。1943年2月,联军又在大西洋中首次使用10公分的雷达。德国的FuMB不能接收这种新型雷达的信号,潜艇因此会突然受到袭击。也许是受到这种失败心理的影响,邓尼茨此时又犯了一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他命令所有潜艇在通过比斯开湾时,一律浮出水面并用高射炮和敌机对攻。这个倒霉的命令造成了重大损失。在2月间损失潜艇19艘,3月15艘,而5月更多达37艘,损失如此惨重,其原因不仅在于新雷达,还在于威力较强的英军深水炸弹。 1942年5月,希特勒要求邓尼茨出席讨论全面战争情况的定期元首会议,以使他亲自报告潜艇战的进展。邓尼茨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雷德尔比较现实地作出评论之后,他就大谈其对于最后胜利的信心,这立即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许。所以当1943年1月雷德尔辞职时,邓尼茨就越过了其他资历较深的海军将领而接任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之所以辞职,是因为希特勒在戈林的唆使下下令把所有大型军舰都报废,舰炮改为岸上炮,人员则用来扩充潜艇部队或补充陆军。雷德尔遂愤而辞职。邓尼茨最初同意希特勒的命令,但几星期之后,他弄清了海战的全盘情况,又要求希特勒收回成命。 就潜艇战的指挥而言,邓尼茨的确成就卓越,但他似乎不能胜任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对于地中海战役的处理,尤其是在非洲的撤退和联军进攻西西里岛时,就显得不太高明。他本人在当时确信问题的关键在于陆军的补给,他坚决主张使用所有德国和意大利的军舰,从巡洋舰到潜艇,来运送补给而不参加战斗。这一错误导致轴心国部队在突尼斯大批投降,联军在西西里岛顺利登陆。 同盟国的空中兵力在大西洋地区迅速增加,尤其是在使用护航母舰之后,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漏洞也被填补了。这就使潜艇的水面攻击战术不再有用武之地。1943年5月之后,所有德国潜艇都撤出北大西洋。到此时,邓尼茨似乎已经知道海上的战争是输定了,两年多以来,他一直都在用新型潜艇的神话来欺希特勒,甚至也可以说他最自欺欺人。这些神话不久被揭穿了。首先是所谓?quot;史诺克"通气管,它可以容许潜艇在潜航时仍能使用柴油巡航体系。瓦尔特潜艇是第二种发明,它使用双氧水作为涡轮机的动力来源,但由于技术困难太多,几乎直到战争结束时才发明出来,已经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海战地点已经接近德国本土时,邓尼茨又赶造了大批小型潜艇以求扭转劣势,结果是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也毫无成效。 当联军迫近柏林时,所有的纳粹要人中,只有邓尼茨和戈倍尔还真正效忠于希特勒。 1945年4月26日,戈林企图接管政权,希特勒大怒,命令立即将他拘捕正法。希姆莱也私自想和同盟国接触。所以希特勒在自杀前,留下遗言任命邓尼茨继任德国元首。 邓尼茨于5月1日就职,起先他还希望和西方同盟国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他以为西方国家将会利用他来对抗苏联并控制战后的德国。这种梦想只维持了3个星期就破灭了,5月22日他被捕,和其余的德国领袖们一同在纽伦堡接受战犯审判,并被判处了10年徒刑。他在1956年刑满出狱,后来在德国过着休闲的生活。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潜艇战的指挥官,邓尼茨毫无疑问是卓有成就的,但在充任海军总司令时,他却完全失败了。他缺乏对战略问题的了解和长远眼光。但是即使当时德国能有强大的海军,他也还是照样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

作战计划军事论文范文

写作思路及要点:首先写对军事理论课本里内容的阐述,再谈自己的感悟。

正文: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

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

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

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

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感恩的心,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

让我感谢那些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朋友,学点知识吧,对你没有坏处;别动不动就求助别人,而且这是造假呀。。。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军事战略论文1500字

结合军事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浅谈我国国防目前所面临的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位处全球冲突的高危区:在我国和周边地区,集中了全世界十大经济体中的四个,九个有核国家的六个,三大宗教的全部,及全球几乎所有的意(河蟹)识(河蟹)形(河蟹)态。为了使我国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下顺利发展,我们应该对以下四个新出现的威胁加以重视。1.美国的非对称非常规战法由于中国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美国不太可能与中国发生常规军事冲突;同时双方也有着巨大的分歧,因此,我们绝不能排除与美国发生非常规冲突的可能性。在前段时间,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离心机控制程序被不明蠕虫病毒攻击,而谁该对此事件负责,目前依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这说明,网络战争离我们不再遥远。这种作战方式能用几段代码实现过去几千吨燃料及数十吨精确制导炸弹才能达到的作战目的,有不战而曲人之兵的效果;同时,又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非对称性,攻击者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违反国际法的风险,而被攻击者很难确认谁是攻击者。这使我们不禁想起此前美国的种种作为:成立网络战司令部,推动计算机程序“基因”图谱计划等等,如此种种,绝不是仅为了预防潜在风险那么简单。中国与美国之间最大的矛盾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不难推测,美国很有可能通过各种“黑客”手段,扰乱我国金融系统秩序,从而达到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另外,研制对抗流感特效药的Gilead公司,其大股东正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这向我们透露了一点信息,就是美国的攻击很可能通过另外一种病毒:生物病毒进行。而不断有消息传出,称美国正在运用最新的基因技术研制研制仅使某个人种,甚至具有某个基因特征的人群患病的病毒。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科研发展的步伐,以应对对我国金融,基因,太空等疆界的侵犯。2.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领土蚕食和海上交通线的威胁。我国与大量周边国家存在着陆上和海上领土冲突。这些周边国家利益盘根错节,它们极有可能同时发难。因此这就对我国国防力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我军很可能同时面临2场甚至3场局部军事冲突,这就要求我军有一流的快速反应能力,兵力投送能力,及后勤保障能力。同时,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越来越多,如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等等。这要求我军,特别是海军和空军,具有在蓝水作战,及保卫交通线的能力。3.应对宗教及其他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保护国民在海外的安全香港旅游者被袭击及利比亚内战清晰地告诉我们。国际安全形势的持续恶化,使我们必须对可能的恐怖袭击及早做好防范,同时,我国应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建立更迅速有力的国际协调机制,及快速反应机制,以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财产安全。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特点与区别

你就站在冠军的位置上,我去帮你买几个橘子

新颖的野战外论文参考文献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美军网络战研究论文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绝对优势的尖端人才战胜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牺牲精神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即便是和平时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学生这个人才宝库,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择优补入军官或士官队伍,能够减少军人的培养成本,带动军人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为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必须从确保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充分认识搞好大学生军事教学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既有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强和民主平等参与要求强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许多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锻炼毅力,强健体魄,学会如何做人。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训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比如,通过进行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吃苦精神,养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好作风;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站在世界军事理论的前沿来分析了解我军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逐步打牢他们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通过定期安排大学生到军营参观见学,组织他们模仿战斗班排过军事化生活,有计划地让学生轮流担任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交给权力,明确职责,相互学习,定期讲评,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才能,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大学生们对开展军事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经过四年的大学校园军训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直接任命为军官,受到了部队、家长和大学生的充分肯定。 三、必须坚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搞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仅有学校、部队的积极性还不够,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首先,要把军训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开展军训教学工作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对他们拓宽知识面的重要作用,对他们走好未来人生路的长远积极影响,从而不断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目标要适中,使学生们跳一跳能够着,方法得当,既严格训练,又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其次,要把军训工作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训教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文理结合。要加强与学校的学生会经常性的协调联系,注意通报有关情况,及时调整工学矛盾,形成抓军训教学工作的合力,确保相得益彰,防止相互撞车。再次,要把评比竞赛贯穿活动始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勇于挑战、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部队工作的实践也说明,要抓好一项工作落实,必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灵活有效的比学赶帮超活动。为此,对军训教学工作要坚持定期比赛,好的表扬,发给流动红旗,也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差的重点帮扶,引导他们认清差距,分析原因,给他们加油鼓劲,帮助他们尽快赶队。(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例文: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例文2: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关键词:信息网络战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俄].利西奇金 .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而促进或制约生产关系。即使马无思主义政治学的计划经济学说受到当今人们的许多非议,但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学仍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与生命力,不能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优秀部分与精华。 将生产力生产关系学应用到我们的军事学领域,可以这样论述:军事技术(生产力)决定军事理论、与军事作战体制(生产关系),反之,军事理论与军事作战体制又会影响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技术的发展。 探求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我们先要回顾一下人类军事技术的发展历史。一战之前,军事技术的装备主要是刀、枪等冷兵器装备。随着19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的暴发,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将人类带入到一战的热兵器装备时代,二战将机械化热兵器装备发挥到极至。二战之后热核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出现足可以毁灭人类自身,所以才出现了令人恐怖的冷和平。如果说热核武器技术有点让人恐怖,要死大家全都死,有点同归于尽的味道。那么,二战之后50年的航天与IT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将我们推进到信息化热核武器装备时代,也就是当今我们人类所处的信息化工业社会时期的热核武器装备时代。所以也就涌现出当今一句最炙手可热的技术术语: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你想与人同归于尽,如果你发现不了别人,你就已经被别人干掉。这也就意味着,谁能执军事技术之牛耳,谁就能先敌发现、先法制人。 当今信息化热核武器装备时代军事技术发展的特点及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对策: 一、当今热核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的对策 1、运载工具的多样化 从陆基、空基、海基----天基(多弹头、机动、变轨突显更高的突防能力)。 2、弹头的多样化 从高污染、高辐射----低污染、低辐射----干净化(从威慑--实战); 从铀弹、氢弹----向更高爆威力发展。 3、弹头常规化 弹头小型化,应用于海陆空常规装备上,使之实战化。 4、指挥体系网络化 借IT信息技术将陆基、空基、海基以及天基互通互联,形成合力,达到更高,更强,无处不在,更具说服力的威慑力量。 5、作战理念 最终实现从战略威慑向实战应用方向迈进。 美国目前的核武发展方向就体现了以上的发展趋势。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将小型化的、高爆威力的、干净的核弹头应用到常规武器装备上,对对手的无论任何的武器平台将构成多么严重的威胁。无论对手的航母舰群、机群、地面装甲群等平台多么强大,几枚,几十枚就可瘫痪其平台;无论对手地面多么强大的防御工事、高价值目标,也就百十枚就可无坚不催。 因此,对中国核军事装备的发展来讲,要不惜一切代价,投入精兵强将,在核武的小型化、高爆威力与干净化技术上寻求突破,除保持核武强大的战略威慑力外,向核武的实用化方向挺进,争取在这一系列的核军事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直追美国,甚至赶超它。 一旦中国的核军事装备技术在此方向(实战化)上获得突破,占领这一军事技术的制高点,什么航母了,潜舰了等等常规军事装备的争论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二、当今常规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的对策 1、远距离打击 卫星通讯、雷达与导弹技术为远距离打击提供了保障。为实现作战的零伤亡提供了可能。 2、通用化、标准化 海陆空的飞机、导弹、雷达以及电子通讯等设备向标准化、通用化方向发展,通用化、标准化便于大规模生产,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快速列装,便于维护,便于升级与换代。 3、大型化 平台的大型化可为士兵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也大大强化其攻击武力的运载与远距离的兵力投送。 4、精确化 卫星定位技术为精确制导炸弹插上了翅膀,实现了发现就可定向消灭。 5、隐形化 外形设计技术与新材料可证武器平台目标变得相对隐形,让对手被动挨打。 6、电子化 电子化技术让士兵对武器平台的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同样的平台可节省人力,也就节省了费用。 电子干扰技术可让对手发现不了目标,具有隐形技术的异曲同工之妙。 7、微型化 将各种武器平台小型化,可让其寄生于对手的武器平台上,达到破坏对手武器平台的目的。 8、无人自动化 武器平台的人自动化也是微型化的一部分,无人操作即可减少人员的战损,也可适应于核、生、化武器战场环境。 9、信息网络化 武器平台的信息网络化(C4IR数据链技术等)是当今常规军事技术发展方面应该大书特书的地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军事技术,可实现海陆空天各种武器平台及人员互通互联,使各种武器平台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将各种武器平台的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各种战场资讯实现共享,形成强大的实战合力。 2003年的美军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以上现代常规战争军事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一次最经典的常规战争。 按目前中国的国情,对比以上现代常规武器装备技术,中国要在每一方面都做到赶超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在主要的几个方面着重入手,寻求突破或赶超。 中国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对策: 1、继续全力发展航天技术 这是所有军事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所有的军事装备平台都受制于此一制高点技术。外太空军事化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一处处女地,尽管我们高调不主张外太空军事化,但如果真是这么想、这么去做,那就大错特错了。航天技术是我国目前一项最具有潜力赶超美国的地方,不要说赶超它,只要不输给它,只要我们牢牢地抢占这一制高点,美国就是再怎么军事超强,它对中国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航天技术是一切网络战节点中的制高点,试想,打掉美国的GPS通讯卫星,美军的一切远程打击与精确打击就会化为泡影。 只做不说,稳扎稳打全力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 2、大型常规武器平台建设 我是拥“航母”、“战略潜舰”、“大型军机”派,这三大武器平台是常规威慑力量,做为超级大国(你不这样想,但别就是这么认为的),这三件缺一不可。不求数量多,不求技术多么先进,首要问题是解决有与无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武器平台,其上述个别技术不先进,我们可以逐步改进与升级,不断地去完善它。因为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没有一样先进的技术可以恒久,以及不可以超越。 如果我们现在就有航母,那怕其整体技术不如美国(要知道,目前美国在役的数条航母的舰体也是几十年以前建造的),我想,不出10年,其整体技术就会持平,只要有一样或几样技术超越它,就可以与其对抗。 3、信息网络节点打击技术 我们似乎都神化了2003年的伊拉克美军信息网络战。其实信息网络战也有其致命之处----各个武器平台节点,只要打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节点,那战场中的美军就会成为无头的苍蝇,找不到北了。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弹道导弹打航母,反辐射导弹打预警机,激光打卫星、网络黑客等等。所以,我们只要在数项技术上有突破或超越,就可打破网络战的神话。 其实,美军的单项武器平台与俄罗斯甚至有的与中国相比未比就有多大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系统的集成能力。所以根本就不用惧怕美军的信息网络战力。 以上提出的是目前首要、重点发展的军事技术,并不是说其它技术就不开展了,只是在追赶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罢了。 做为一个大国,最终我们要实现整体军事技术的平衡发展,追求系统的整体对抗力,与此同时,必须有几项或数项抢占制高点的技术,有了制高点,我们才可不受制于人,我们才能做到不盲目跟随别人,不永远落后于人。

一、当前网路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一)主要大国加紧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战略美国首次将网络安全置于恐怖主义之前,列为美战略安全最突出问题。美国虽网络实力超强,但对网络的依赖也最大,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网络攻击多重威胁,因此在以网络为抓手全面巩固其政治、军事、经济霸权的同时,也对包括我国在内主要国家网络能力发展日益焦虑。奥巴马上任不到4个月,就将网络战争视为“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承认网络战争“从理论走向实战”[1]。美国相继发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网络空间政策报告》、《国家网络作战军事战略》等政策文件,将网络空间治理重点“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从被动防御转向武力报复”以构建全球网络霸权。美国又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视数据主权为继边防、海防、空防后的又一大国博弈空间。英、法、德也分别出台了《新版英国网络安全战略》、《信息系统防御和安全战略白皮书》、《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报告,明确将把网络空间威胁列为国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第一层级”威胁和“核心挑战”网络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视网络攻防建设与陆、海、空三军建设同等重要。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北约网络防务中心也发布了《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该手册是国际上首个就网络战适用国际法问题做出规范的文件,标志着网络战日益从“概念”走向“现实”,反映出网络安全正逐步上升为西方核心安全关切。(二)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美、英、德、俄、日、韩、印、澳等国相继组建网络部队,纷纷成立“网络司令部”或“网军”,加强信息战研究和投入,研究信息战战法和战略,研发的高破坏性“网络武器”已达千种之多,信息战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我牵制遏制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我国面临的信息战威胁趋于上升。美国是网络战的先行者,在网络空间谋求压倒性军事优势,实现制网谋霸。美军网络司令部人数为万人,通过启动“国家网络靶场”项目多次举行网络战演习,并注意在常规联合军演中注入网络战元素。美国还定期邀请英、法、韩等国参与“网络风暴”演习,加强多国间信息共享和危机联合处置能力。韩国组建200人组成的国防情报本部网络司令部。印度国防部拟在2017年前组建7个信息战旅和19个信息战营。日本提出建立以应对网络攻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并培养相关人才。此外,各国网络战策略也正发生由守转攻的变化,出现将网络攻击视为武装攻击的趋向。北约出台的《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明确提出网络战在现实中可能产生与实战相似的效果,并不因为发生在互联网上就不是战争,国际法同样适用于网络战。美日等国已明确表示将推进攻击型网络部队建设,必要时发动网络战争。值得关注的是,美、俄己开始发展“先发制人”的网络刺探与反制能力,强化网络战攻击手段,以实现“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更趋复杂严峻。(三)围绕网络规则的国际斗争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出于政治需要,把网络变成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人为地夸大网络空间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引入“基本人权”概念,鼓吹“网络自由”、“人权”高于“主权”,借此否定国家“网络主权”。他们宣称现有国际法原则可适用网络空间,没有必要制定新准则,反对设立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大力阻止由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互联网治理,声称监管网络有损言论自由,将削弱和抹杀技术创新,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坚持网络规则应以由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消费者等组成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共同制定,强调行业自律,真正实现互联网自由、开放、无界和安全。美国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就强调要力推美国网络“法治”观,互联网使用应顾及“法治、人权、基本自由和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首先要同“立场相近国家”进行协调,确立舆论主导权,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国际合作,最终确立新的规则,以争夺“网络治理”的主导权和绝对控制权。为此,他们竭力推动各方加入欧盟的《网络犯罪公约》和“伦敦进程”等机制,企图在联合国框架外建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来削弱甚至取代联合国主导的互联网治理论坛。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和控制,担忧网络监管不力可能破坏本国社会安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坚持政府对网络空间拥有管辖权,关注滥用言论自由特别是网络言论自由损害他人权力和尊严。呼吁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网络国际治理机制,强调发挥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中、俄及非洲、阿拉伯国家成功推动2012年国际电联国际电信世界大会将互联网发展、接入权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电信规则》及有关决议,尽管美国及一些欧盟国家拒绝签署,但该规则对今后的互联网治理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总之,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利益相互交织,已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围绕网络安全问题,各主要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网络国际治理领域的斗争,也势将成为继气候变化之后以一个各国利益激烈博弈的新战场,其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将更加突出。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具有全球性质,各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对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也有普遍认识。围绕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联合国、欧盟、20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5国等多边合作及美与中俄印、中英等双边“基层”对话趋于活跃,反映了各国携手共同有效应对具有合作的巨大空间。二、维护我国网络安全之对策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升温使我国信息网络管理与运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近40%,博客用户超过亿,微博用户超过3亿,2011年就有亿网民和亿手机用户,是全球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2014年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将达到亿人。网民中年轻人占比高,20岁以下超过35%。但网络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网络立法尚处起步阶段,有关法规条文不够明确。网络监管机制缺乏统筹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多是“分兵把守、各自为战”的信息安全防控思路已不适应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新变化。硬件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监管技术有限,专职从事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管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和切实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形成,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工作亟待加强,我国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到国外遏制与渗透,华为与思科、摩托罗拉之间的残酷竞争就是明证。摩托罗拉曾在2010年7月突然在美国控告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盗窃其商业秘密,半年后华为反击,起诉摩托罗拉,理由同样是知识产权遭侵害,旨在阻止摩托罗拉非法向诺基亚西门子网络转移华为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最后双方已达成和解,也证明之前所有有关华为侵权的指控毫无根据。华为经过与思科、摩托罗拉多年的斗争,终于学会了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涉及我国战略安全和综合安全的重大课题,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利益冲突愈加激烈。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问题存在转“危”为“机”的空间,化挑战为机遇,加强战略谋划,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