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灵深处的秘密
我一直有一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那就是---人生。 当我上初中时,我感觉到时间就像沙子一样,流得很快。已经到初一下学期时才觉得刚刚到学校分班考试一样,还回想着那时的欢声雀跃。现在不像在小学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我发现了,每个人迈向未来的出入点就是学习,拼命地学,不停地学,努力地学。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未来不停地学习。可是我认为既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的,那么多么没劲啊! 小学,中学 ,高中,大学,娶妻生子,赚钱准备养老,直到死亡,这就结束了。我有一个哥哥就是这样的,读到大学,现在拼命地赚钱,看见他感觉人生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一丝快乐,喜悦。为什么人世间只有这种人生。我曾经跟我最要好的朋友谈过,他对人生的看法跟我截然不同,他认为只要考好的大学甚至是读到博士能赚好多好多的钱,去享受人生。这就是快乐的。可是,就算得到了享不完的荣华富贵,那就快乐了吗?再想想人的寿命,就算你活到了九十岁,有三十年都在沉睡者,这有意义吗?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个世界,去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到那时,你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已经吹灰烟灭,就这样结束了..... 有很多人说,那么有着丰功伟绩的人是怎样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的?可是,我又在心里思索“原子弹”!这个东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造出这种武器的人,大家都赞叹不已。可是,如果真再次打起战来,用这些武器的话,那伤害的会是谁呢? 只会是无辜的老百姓。而且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会受污染。这些值的吗?为了地位,财富,势利而危害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只是为了自己的想法而去迫害他人的生活。 人生是否能改变呢?这就是我多年埋藏的秘密,谁能告诉我,我的想法是否有意义呢?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教大家用心灵的深处写一句话,命题作文写话不少于50字,我们来分析一下,心灵的深处,那是藏在我们内心的东西,是我们的秘密,今天就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心灵的深处,总有一只小船在那里漂泊,我知道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小船,我准备乘着它去远航,追寻我的理想,我的自由……我们除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我写不了诗,但是我可以选择远方,总有一段路是自己走的,我愿意驾驶着小船向远方去流浪。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些遗憾,我曾经想,如果我可以穿越,那么我愿意回到那一年,我一定会阻止一些事情发生,我不会让我的父亲去做那件事,我会留住我的父亲,那么我们还是幸福的一家人,如果时间允许我穿越,我愿意回到那年去,我会把时钟停止,我会留住所有的快乐,我不会走出门,我不会让那个接下来要发生的悲剧上演……
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一个理想,这么多年我一点点的都实现了它,但是我从来不敢跟别人说起这些事情,如果说了,别人会不会笑话我太猖狂,我站在人群中是卑微的是渺小的。今年我内心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所有的文字来展示我的这一生,无论是卑微的,还是渺小的,都是我的一生,我愿意用我的文字来告诉大家,让所有的人都看到我的卑微,我的渺小也有一点精彩,那里是我的舞台,我是这个舞台上唯一的主角,我且歌且舞,我愿用我的人生向大家表白,即使平凡,也一样可以精彩。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想要告诉大家,同时也想要告诉自己。你准备好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向我们来深情的告白,在你的心灵深处,是否有一盏灯?在引领你前行,是否有一双手?在牵着你,前行,前行……
桥:如果心灵没有距离,天涯也是咫尺;如果心灵有了距离,咫尺就是天涯。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每时每刻,我都铭记着:敞开心门,为他人建造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心灵心灵之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至今依稀记得那“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美景,那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激起的一朵浪花,取名叫: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钟情那辛勤的蜜蜂,这可爱的小生灵,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为人们酿造生活,那是云淡风轻中所留下的一种精神,取名叫:奉献。在生命的延续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桥,它所孕育的不正是爱与奉献的精神吗?爱的色彩纷繁复杂,爱的格调雅俗高低。只要你真正用心灵蔚藉与帮助他人,那么,这样的爱定能流放遐迩,愈加甘甜。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双助人的双手,都将是爱最好的传递,它们为心灵之桥增添更多色彩 。让爱在这里播种,沐浴阳光雨露,收获一份心灵的淳朴与希望。让爱在这里发光,享受着真诚与坦荡,拮取一颗助人为乐的心。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白云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它们都是彼此心灵的桥梁,不求任何回报,默默地散发自己的光亮,照耀他人,润泽他人。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懂得了奉献的伟大与高洁,它不是愚蠢的代名词,更没有索取的意味,它直接源于至圣至洁的心灵。心灵的美好将鼓励我勇往直前,我会在呵护
桥,啊,好桥,真好桥,非常好桥,这样重复下去就行了。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和诊断健康;完善和改进健康防治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的论文 范文 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 教育 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人格也两种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第一,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学生之间在心理素质层面上是相同,但又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基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质基本一致,也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教育环境作用之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可以说普遍存在。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正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并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健全。因此,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帮助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有必要最大限度上利用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一些咨询活动还有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
第二,树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如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既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关注对消极层面的教育。因而,高校所有的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是只是单一地围绕着一些消极环节进行衍伸,其中消极层面,主要是指对学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治疗。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观点,即提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消极情绪的产生,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就获得了极大地丰富,更加关注积极层面。当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必须要依托于学生、教师、校方这三个环节的共同努力。细化来说:学生应当重视和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实现不断积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而课外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校方在这其中的作用是将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教师必须要充分体现其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一定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积极地学习与掌握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自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过渡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惟其如此,教师在开展自身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就不在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消极层面,通过积极的教学治疗手段,更好的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养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主要是以“解决问题”当成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单方面的“解决问题”,显然充满了很强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必要向积极的方面进行个性,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使得关注信息更为立体化。也只有真正的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151-154.
[2]覃梅芳.基于积极心理学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04):220-22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二: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省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的建设理念、改革 措施 和建设成果,旨在为同类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出台了4号文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先导项目在各高校启动,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课程团队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六大要素,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1],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体性:从人才培养整体工作出发,科学定位课程
“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之初,团队成员就达成共识,即不是孤立地将“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而是将课程建设紧密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整个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团队认真厘清了三个关系,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三是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对三个关系的科学梳理,确立了“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地位,即奠定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全程始终突出精品课程在专业内部建设的辐射作用。
二、体现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强化专业精神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学者指出,精品课程要有“一流的教学内容”,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前沿性[2]。不仅如此,从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门科目在某地某时应该有一个为自己的利益供欣赏的善”,“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学”精品课程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作用,还十分关注是否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启迪,在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兴趣性。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都不同程度地对其抱有不正确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导致刚接触“普通心理学”、面对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感觉抽象、枯燥,根本没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普通心理学”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入“课前三分钟———奇妙的心理效应”、“任务驱动学习———解密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等环节和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学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谜题,发现心理学的科学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专业学习真正满足学生求知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2.专业性。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定[4],是一个专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最朴素的目标。专业性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全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肩负着专业性培养的使命。“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进行深度解析,区分“专业理解”和“ 经验 理解”的不同;二是培养专业的 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气质、夯实专业基础。
3.实践性。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将实验教学部分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由两名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撰写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中专门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建设,设计了“你来讲”、“心理问题研究”等环节,由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教材、作业和资料查阅,分小组合作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延伸性。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宽基础”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建设中还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向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穿“心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时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学科”,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向上延伸是与研究生考试相结合,把近几年的 考研 内容引入教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奠定基础;在中间层面将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延伸联结,凸显“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性。
三、凸显有效性: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与内容整合优化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普通心理学”的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因课时较大,恰逢学生刚入大学,还处于高考后的松懈状态, 学习方法 、习惯等均不适应,所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学习的挫败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打击不容小视。课程团队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整合后的“普通心理学”分为两段开设。一方面分解了学生刚入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体现了教与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边教学边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指导 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中学时期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整体成绩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尊心,极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四、彰显科学性: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促学教学评价
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师生明确教学进度、 反思 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被机械地视为“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5],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教与学的反思、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动态的、过程性的因素,导致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问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教学价值生成相脱离,其作用被极大地削弱。为彰显评价的功能,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内在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教学的动态引领作用,从2012年起“普通心理学”课程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此模式全程贯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及时反馈,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的教学”,将对成绩目标的关注转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同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教好”,怎样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虽然考试的压力有所减轻,但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学生不再被当做“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堂表现,积累学习与评价“资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教育性: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又承载着学生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教育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大学校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种信息源,但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备这种资源意识。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不断积累和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涉及五个系列,包括经典心理学影片、国外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必读书籍、网易名校公开课以及“普通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阅读空间,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与关联这些资源,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资源学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习内涵,提升专业学习品味,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力,强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使专业学习丰富而充实,彰显了专业的魅力和大学生活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秉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2):94.
[5]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7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两篇
2. 3000字心理论文范文
3.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4. 心理学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6.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长大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就像剥蒜一样,一片一片剥落下来,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成了一条条清晰的纹理,印记在我们心头怎么也抹不掉。而最初的我们也就被后来的世俗一层层包裹起来,显得臃肿笨拙,那稚嫩的双眸也被世俗所蒙蔽,变得浑浊模糊。再也得不到那些温暖的回眸,曾经嘴角易浮的纯真少年再也扬不起那单纯的头颅。在重压之下,一切挣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长大是一场无需解释的蜕变,这蜕变必然打破幸福,经历痛楚,百转千回之后,萦绕在心头成为少年时的渴求。在这场蜕变中,稚嫩的面孔最终被岁月所洗礼,单一的表情变得丰富,却是一场无可奈何的“沉醉”。时常想起儿时的欢乐,心中便不免徜徉起几分欢乐,糅杂着些许惆怅。那惆怅,定是古已有之,代代相传的吧:那欢乐定然也是黄粱一梦,须臾片刻之后,更多的仍是感慨。
长大是一场愈演愈烈的话剧,这话剧徐徐拉开帷幕,主人公也一一登台,亦步亦趋地走向岁月深处。在这场话剧中,那些主人公必会多磨多难。而我们,天生就是这部戏的主角,谁都知道人生路,祸福皆相伴。可又有几人能临其危而心不惊呢?于是时间赋予我们的使命,便是“曲折中前进”。一次次的失败过后,自己站起来,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学会坚强,生活的强人就是用冷酷的锉刀一刀刀雕刻出来的。在这后面,有多少隐忍的泪水,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记得无数个也玩苦闷的挣扎。最终,生命完成这神圣的使命,时间没有表情,而生命却因坚强而茁壮成长。
长大是一场无悔的征程,这征程起点是家,终点却是漂泊不定的。父母的声声嘱托下,我们依依不舍的别家,开始这伟大的孤程。这段岁月里,我们经历的太多,一点一点在心中积淀,达到一定高度好,便改名为“成熟”。成熟之后我们懂得爱与被爱,我们懂得“给”也是一种幸福,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百态,而此刻看着老态龙钟的父母,我们的心中也终于升起了一段可怕的悲凉。时光或许成就了你,或许挫败了你,但你必须得承认的是:她改变了你。在这改变的背后,父母紧紧跟随的目光含着泪微笑。当我们暮然回首看到这眼前的场景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抱抱他们,与他们更多的沟通,给予更多的关怀。我想这成熟的背后,最惹眼的该是“孝”了吧。
若有歧路,定有明星相伴:若有失望,定有希望常在。希望之树常青,人生历久弥新,生命因此升华。成长,我们孤独过,但是,一路走来,我们并不孤独。
进入初二,我们班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她姓王,听说她教学水平很高。
但是,事情却没有我想的那么好,王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很不习惯,由此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怎么抓重点,怎么预习……一时间全乱了!我开始讨厌这个王老师。
不久,有一个作文比赛,我想报名却错过了报名日期,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王老师,尽管我对她还有些反感。王老师非常热情地答应给我争取一个名额,而且还在班上表扬了我的写作积极性,并真诚地希望我能拿个名次。
然而,当别人都交上作文时,我脑子里却还是空空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王老师没有问起我这件事,但我心里总有一丝愧疚,觉得辜负了王老师的心意。
期中考试,我的语文成绩不够理想,我们班的总分也名落孙山,以前我们班的总分,可一直排在6个普通班的第一位呢!我对王老师更加反感了。
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在前面讲课,我在语文书上涂鸦,我开始有些不喜欢语文课了。后来王老师找我谈话,原以为她会狠狠地批评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放下了“老师”的架子,跟我说话就像朋友一样。我们谈起了我的耳朵,那不完美的耳朵,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影响,王老师对我深表同情。谈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她劝慰我说要理解他们的苦衷,还跟我说要好好孝敬父母。最后王老师真诚地希望我努力,希望我比常人做得更好。
这次难忘的谈话,王老师只字不提我上课的表现,但我心里很明白。我开始敬重这个王老师了,因为她教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做人的原则。
曾经有一段时间,其他班的语文都已讲完一个单元了,而王老师才很费劲很详细地讲完了两课内容。我知道这是因为那些不安分的同学影响了教学进度,但她没有告诉我们班主任,因为王老师爱我们,她更理解我们。每当这时,我心里就会莫名地愧疚起来。
现在我的语文成绩比原来语文老师任教时还要好,的确,这位王老师的教学很有方法,只是深藏不露,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罢了。每当看见王老师,心里的愧疚和敬重便油然而生。我慨然一叹,做个好老师确实不容易,被不懂事的同学误解,但她还是那么耐心、热诚。
如今我早已没有了那份愧疚,取而代之的是努力,我要做得比正常人更优秀,这也许是王老师最感欣慰的吧!
成长的烦恼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我的成长之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我对自己很模糊,每次走到哪里都望着蔚蓝的天空, 不知所措。有一次,我数学考了80几分,我十分伤心,满以为回到家后,妈妈能安慰我一下,没有想到,回到家后,妈妈出乎我意料,竟很生气骂我:“你说,80几分的成绩,怎么去考中学?太不像话……”面对妈妈的一句句唠叨,一句句训语,本已很伤心的我,心里更加难受了。有时我想: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真得很累,好想往床上一躺,睡上个十天八夜的。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种种考验。为自己的学业不理想而苦恼,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感到委屈……快乐无所不有,烦恼也无处不在。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人人都会有快乐与欢乐,当然也会有烦恼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彩阳光,然而即便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
我多么地想我一生中没有烦恼那该多好啊!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在人的成长中就有无穷的烦恼,必要经历千劫万难,关键是你如何去面对它。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挫折与逆境,什么叫成长?如果没有挫折与逆境,那么我们还是无知的孩子,也就不会再成长。
“珍贵的东西总是在慢慢的成长”是的,一时没有成就没关系,慢慢来用自己心血去创造成就,“愚笨”其实不代表真正的愚笨,自以为愚笨所以就轻言放弃?不,不能这样,愚笨又怎样,只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去完成的东西也叫成就,如果一个人自以为自己愚笨而放弃全部,那他才会真的变成一个愚笨的人,如果一个人虽然自以为愚笨而他/她努力的去奋斗,那么,他始终会摆脱这个词。
困难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而是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去克服它,有些人嘴里说愿意,实际上他/她去努力过吗?去争取过吗?成功不会给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不会给那些整天虚度年华的人,它只会给努力者,只会给上进者,只会给懂得珍惜的人。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困难,不要恐惧,不要惊慌,只要自己拿起自信与坚持不懈,那些总会过去的。
人总会长大,不同的年龄段会遭遇不同的困惑:刚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如果要吃东西,怎么办?只能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这难道不是困难吗?上小学时,有很多知识学不会,但最后去请教老师,这不是困难吗?最后不也战胜了吗?刚上初中时,有很多不认识的同学,最后还是大家在一起玩耍,这不是困难吗?最后不也克服了吗?
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困哪,能否战胜它关键在与自己,成长的代价其实很简单,就是克服困难的那颗心在磨练……
正在写作业的我不知怎的,心里乱乱的,过去不堪的回忆又在这一刻汇聚在我的脑海中 :考试又没考好,仅仅考了七十多分,父母一句句婆口佛心的话映响在我的耳边,我现在好后悔,但后悔有用吗?在心里,我不断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我尝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我却发现我做不到。
我甚至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现在的我很烦,从我哭着对自己说“必须要努力”再到现在,我根本不知道我是否努力过,我害怕情景再现,害怕我又回到那个失败的回忆中去,当我努力的想从失败的回忆中醒来时,我却发现我无法做到。在我读过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话,甚至我都拿这些话鼓励过别人。但是当我也想用这些话鼓舞自己时,我情绪的波动又强烈了一些:没有人天生就注定成功与失败,只有创造成功和等待失败的人;不要恐惧困难,不要向它低头要勇敢地面对它,只有这样才能换来成功;过去的终究会过去,要学会放下和面对,因为当你站起来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时间活在过去的痛苦之中了!除非你想像上次那样失去。。这说起来很残忍,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不想再逃避了,因为我不想让上次的事情再次降临。我在心里告诉既然自己成长了,就总要付出些代价。困难将是人生中最好的历练。为了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加油吧!
原创
《学会珍爱生命,让心灵和谐成长》。
10月24日法制日报消息,近日,在本市奉贤中学校内,一名19岁的高三学生在洗手间内,用水果刀连刺一名同班同学6刀,伤者被送到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不治而亡。记者调查发现,行凶学生的动机很可能只是因为对方的成绩优于自己。此外,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以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上海就有4起中学生极端行为引发的悲剧,有的仅仅是因为与父母发生了一点争执。虽然上述极端事件并不多见,但反映出一些学生心理人格的不健全。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心理学家王裕如说“心理人格的成长与学识同样重要。”从奉贤中学该同学的情况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并不健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一直存在着危机感,也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好的成果,只想自己独占鳌头。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学知识是一个目标,但心理人格的成长及道德行为的规范也非常重要,它们应该保持同步。那么,作为中学生,该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和谐成长呢?
首先,要悦纳自己。有一则老掉牙的伊索寓言:有父子俩赶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正走着,路上就有人说:“瞧那两个傻瓜,明明有头驴不骑,却自己走路。”父子俩觉得有理,于是便舒舒服服骑驴而行。可过一会儿,又有人议论:“看那两个懒家伙,驴快给压坏了,到了集市还有谁买。”父子也觉得有理,于是把驴的四条腿绑在一起,倒挂在扁担上抬着走。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是这样?一味接受外界 *** ,频繁更改自己的目标走向,为他人的议论、指责而烦恼,为学习、人际的竞争而焦虑,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增大且疲惫万分。还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刻划自我形象,或消极自卑,或自负自傲,使自己滋生不良心态。常听有人感叹“太累了”、“太苦了”,不能正确悦纳自己,怎能不苦、不累?所以,悦纳自己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长处,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自信自己,笑对周围的评价,这样,你们就会有一个好心情,你们也会做得更好。
其次,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某次考试失败,亲人有难,和同学闹别扭,和家长怄气等。它们可能令你消沉、痛苦,但是,你就是痛苦得卧床不起,也还是改变不了这些客观现实。聪明的办法就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它,解决它。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困难吧!当困难、挫折或失败来临,你不能仅仅忧虑,不要放弃努力,请原谅自己的过失,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吸取失败的教训,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再去尝试!
同时,也要学会放弃,有选择地放弃。有些事情,就算你投入最大的努力,你能做到吗?你应该尽量做到最好,你可以尽可能靠近“十全十美”,但不要强求,有些事实不可避免又令人不快,你得勇于承认、接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短处,也是一种风度,可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在轻轻松松的心境下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成长的喜悦春天,让大地焕然一新,披上绿的装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推着妈妈给我买的自行车到操场上学骑。
我小心翼翼地骑上自行车,先把左脚放在脚踏板上,右脚在地上滑,滑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双脚骑了吧!可还没等我的右脚放在脚踏板上,“啪”的一声,我摔倒了。我急忙派起来,心疼地抚摸着擦破皮的脚。
这时,有两只美丽的蝴蝶从我的身边飞过,它们像磁铁似的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也顾不上我的脚了,跑上前去追那两只蝴蝶,我追呀追,追了半天也没有追到,于是就气喘吁吁的自言自语:“不追了,不追了,还是来学骑自行车吧!”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骑上自行车。这回,我先右脚在地上滑,滑了几分钟后,我慢慢的把脚放在脚踏板上。
嘿,我真的成功了吗?哎呀,不好!“哐啷”一声,我又摔倒在地了。唉,真是昙花一现!我气嘟嘟的想:我怎么骑不稳呀?不行,我一定要学会。
我一鼓作气地爬起来,毫不惧色骑上自行车反复试了几次,结果还是摔倒了。我再也没有耐心学下去了,觉得太难了,就推着自行车回家去。
晚上,洗漱的时候,我看到脚上和手上不是这块青,就是那块紫。我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学不会就学不会,反正以后科学技术发达,也用不着自行车。
为了学骑自行车,让我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伤兵”,真值不得!但我又想到上学期学的《挑山工》这一课,一个新的念头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定要学会自行车。这点小伤小痛算什么。
第二天,我推着自行车一拐一拐地来到操场上,信心百倍,鼓起勇气骑上自行车,我先单脚在地上滑,然后双脚在地上滑,保持平衡,接着把脚慢慢地放在脚踏板上,自行车平稳地向前驶去。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在操场上骑了15圈也没有摔倒。
我不禁叫起来:“耶,我学会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正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真正的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它是甜的,但背后掺杂了许多苦涩。学自行车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就能把事情做好。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
也许不太好但是是临时写的。
她是谁?你看,她个子不高不矮,身子瘦瘦的,皮肤白白的。
圆圆的脑袋上扎着一对羊角辫。秀秀气气的脸蛋上,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一张扁扁的嘴巴像小鸭嘴,嘴里有二排又白又齐的牙齿。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童服,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
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文荪琳。 文荪琳可关心我了。
记得上学的第一天,晴空万里。在上音乐课前,我们下楼去升旗。
大家直奔楼梯,挤成一堆,挤呀挤,啊!不好了!我摔倒了,摔疼了腿。我只好坐在楼梯上“哇哇”直叫。
正在这时,我的好朋友文荪琳出现了,她奋不顾身地跑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没事吧?” 我难过的说:“我在下楼的时候摔了一跤,这可疼死我了!” 文荪琳着急地问:“那你现在还疼吗?” 我哭着说:“当然疼了!” 听我说完,文荪琳立刻伸出双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伤口, 在她的帮助下,我勉强地站了起来,对她说:“我们两个一起去操场升旗吧? 文荪琳就扶我,一瘸一拐的去升旗。我感激的对文荪琳说:“文荪琳,你对我真好,谢谢你今天对我的帮助。
文荪琳高兴地说:“你没事就好,是朋友就应该相互帮助,你说对吗?”我高兴地点了点头文荪琳呀文荪琳,你对我这么关爱,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希望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好吗? 我的同桌董开旋长得可真有趣,扁扁的脑袋,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小小的塌鼻子下面,那个大嘴巴紧紧闭着,还有那一绺乌黑的头发,令人发笑地翘在前额。我第一天和他坐在一起就喜欢上他了。
(开头介绍记叙的对象 。写人物的外貌抓住长得“有趣”这个特征 。
开头的外貌描写是与下文描述“同桌”的三方面性格有关系的。学写作文开始时就要注意不要为写外貌而写外貌。)
我的同桌好胜心可强了。(本文采用分类记叙方法,从三个侧面写同桌。
本段写第一点:好胜心强 。“好胜心”,是从人物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先写不高兴的、怀着妒忌心理的神态:嘟嘴、瞪眼 。)前些天语文测验,我得了98分,他呢?97分。
就这么一分之差,他就不高兴了,嘟着嘴把我的考卷拿过去,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我正纳闷,他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大笑起来,对我一眨眼睛,跑到中队长那儿,连拖带拉地把中队长“请”来,用手点着考卷上的一个字,得意洋洋(再写获得战胜对手希望的神态:大笑、眨眼、得意洋洋 。)地对中队长说:“看,这‘白玉很珍贵’的‘玉’字,顾宇写成‘王’了!”中队长细细一看,就指着董开旋的脑袋说:“瞎嚷嚷什么?哪儿有错误?”董开旋瞪了中队长一眼,自以为是地拿过考卷,读了起来:“‘白玉很珍贵’……咦?刚才‘玉’字不对,现在怎么又对了?”他直摸脑袋,(最后写败下阵来的神态:直摸脑袋、直点头 。
写语言,要切合身分、场合等,“要考得好……靠自己的努力呀!”可删去 。)刚才那股高兴劲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见他那可怜的样子,马上拉住他的手说:“不要紧,下次考好点。要考得好,不是靠找别人的差错,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呀!”他看着我,心悦诚服地直点头。
(“心悦诚服地”和前面的逗号也要相应删去。) 我的这位同桌还有点糊涂——乱赶时髦。
(本段写第二点:糊涂 。写“糊涂”,也是通过神态描写来反映的。
先写他自我欣赏的神态:神气活现、得意洋洋、挺胸、抬头、快步走、大声说 。)这天早上,他脸上擦了香水,吹过风的头发上还擦了油,神气活现地来到教室。
站在讲台边上的王老师闻到了他身上的香味,就叫他过去。董开旋一挺胸,自以为很美,得意洋洋地快步走到老师面前。
王老师故意问他:“董开旋,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他以为老师要表扬他,更加神气活现地把头一抬,大声说:“我嘛,擦了点香水,抹了点发油!(人物的语言,从语气、语调到句式的选择 都跟人物的神态描写保持一致,集中表现董开旋的自我欣赏。)”老师看着他,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董开旋,擦香水抹发油可不是真正的美呀!想想,怎样才算美,明天我们一块儿讨论讨论。”
董开旋像才睡醒的小猫似地揉了揉鼻子,一下子溜到了座位上,直抓自己的头发,(再写他尴尬、羞愧的神态:揉鼻子、抓头发 。)好像这样能把发油、香水抓掉似的。
(以下三段写第三点:爱打人玩 。) 我的这位同桌还挺爱打人玩。
我才和他坐了两星期,就被他打了十来次。王老师知道了,就把我俩找去,严肃地问他:“董开旋,你再打顾宇怎么办?”董开旋眨了眨眼睛,脱口而出:“那好办,就叫他打还我三下呗!”话是这么说,可不出三天,他又犯老毛病了。
自修课上,他很快做完了作业,闲着没事干,就学着电视《武松》中的武松,大喝一声,用手使劲儿朝我腿上“捶”了一下,我痛得哇哇直叫。他慌了,一吐舌头,忙说:“对不起呀,我尊敬的好顾宇。”
还一个劲地给我揉腿。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的气消了,立刻说:“不要紧,不要紧。”
(人物的憨直性格,也用神态描写来表现。例如用“一吐舌头”表现他知道又犯错误后的慌张神情,用“傻乎乎”形容他愿意改正错误的心理 。)
可董开旋还是很过意不去,傻乎乎地说:(道歉的神情、语言 以及道歉后的动作 都表现出。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全面回顾和描写,阐述了个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在“个人成长史”中,从童年期、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三方面阐述了我性格的形成及稳定的过程;第二部分,我的人生观可以用“知足常乐”四个字来形容;在第三部分的职业行为分析中,清楚地阐明了我选择心理咨询师的原因,并客观分析我能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优势,从而指明了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我开始酝酿写“个人分析报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不觉中已度过33个春秋,匆匆忙忙,或快乐或悲伤,我都未真正的静下心来象今天这样来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来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 一、个人成长史 (一) 城市与农村的童年期生活 我出生在济南的一家医院中,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当时大我四岁的姐姐在老家上学。在我印象中,我们过得虽不富裕,但还是衣食无忧的。
父亲的敬业和勤恳,母亲的操劳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我今后的性格-认真,朴实,努力。 大约我四岁时,从济南回到农村,一个极其偏僻的村庄,正是在济南的经历,让我比其他伙伴有了优越感,所以我自信,也很乐观,在和伙伴们玩游戏时,我总时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我经常带领他们识字唱歌,而小伙伴们也很佩服我。
每天上学我总是第一个到校的,学习认真专心,老师也和你喜欢我,对于我的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感谢她教给我知识,在蒙昧中给我一点光明。 不知是不是老师给我鼓励,我特别喜欢看书,尽管那时物资贫乏,父亲从济南回来家时总会给我带回一些小人书,好像有《童年》,《红岩》之类的,我还都不太明白,但也读了。
这是在那个平静生活中最不平凡的记忆。在农村的这几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最快乐的。
但快乐很快就结束了,六岁时,我跟随母亲又回到了济南。 为了生活,母亲做起了服装生意。
每天坐在缝纫机前马不停蹄,从早上一直忙到夜里十一二点,对我的存在好像不那么关注了。我的性格也悄悄的起了变化。
小伙伴们都生活在富足的双职工家庭,吃的穿的都是我所无法企及的,他们有无数的玩具,住宽敞的房子,还学习才艺,我却什么也没有,没有济南的户口,不会讲济南话,没有东西与伙伴交换,心里有点酸酸的。但伙伴们并没有歧视我,给我莫大的安慰,又与她们一起走进了校园。
(二) 跌宕起伏的求学经历 大概就是这种自卑吧,让我在学习中争强好胜,小学成绩一直不错,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好好学习,给父母争光,被人瞧得起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成绩。小学六年中从没迟到过,也从没请过一次假,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很内向很文静很乖的学生。
我也认为这就是好学生。尽管我成绩不错,但没人太注意我。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好像一鸣惊人似的。 到了初中,似乎我一下子找到了学习方法,成绩进步显著,成为学校里的优等生,也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
我一下子找回了自信,不再低头走路,说话不再细声细气,朋友也多了,生活也快乐了!成绩带给我很多附加值。初中单纯的生活给我太多收获!然而这种顺利也成了我后来的绊脚石。
高中我回到了祖籍,又回到了那个既熟悉又模糊的县城。虽然这是我的老家,但毕竟10年未归,那种身在故乡却笼罩着异乡人的凄凉的感受难以言表。
这是一段灰暗的日子,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因为父母都还在济南,只有我一人在县城求学,倍感孤独无助。
高中时是封闭式的管理方式,那时对这种方式毫无了解,突然自由被限制,时间不能自由支配,起床睡觉吃饭学习都被固定都被统一,我一下子不知所措!我再也不是我了,我好像笼中之鸟啊!同宿舍的姐妹们却能很好的适应,而且他们考大学的目标的明确性让我望而生畏!曾经自由自在的,被老师同学呵护备至的我像坠入深渊,四周漆黑一片,挣扎着,恐惧着,一败涂地。同学间的冷漠功利让我心灰意冷。
与外界隔绝看似杜绝了学生分心的渠道,但也切断了信息来源,每天脑子里都是课本知识,脑子满满的却还觉得空虚的可怕!我的性格大概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激起了我的叛逆心理,开始厌学,甚至想休学。经常幻想有一天可以离家出走,自己去打拼一片天地,哪怕头破血流,我也无怨无悔! 想法终归破灭,在父母的劝说下,终于改邪归正,还是走上了高考的独木桥。
现在想来,那时要是能碰上个懂理学的老师或者能跟好朋友倾诉一下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吧!现在我对于这种学校管理方式还深恶痛绝。不知会扼杀多少像我这样的好学生呢! (三) 自由的大学生活 在家长的督促下,踏进了大学的校门,被禁锢了多年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飞翔了,带着一种憧憬和迷茫,懵懵懂懂就进入了中文系。
为了弥补以前荒废的时光,我决定发奋读书,把失去的补回来!于是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看有关教学的杂志,看名著,做摘抄,充实而幽静,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书为伴就像干涸的土地获得了春雨的滋润,我如饥似渴的吮吸着书籍的营养,这些辛苦也有了回报,我又考上了本科师范学院。
又换了一个环境,我好像一只突然跳出井口的井底之蛙,看到了广阔的。
童年就像个万花筒,也是成长的记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形态。蓦然回首,我已经11岁,在这短暂的成长历程中,我已经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一幕一幕成长的故事,在我的心灵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有些事情我将不可回避地去面对、接受挑战,让我明白和懂得其中的道理,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个听话的孩子。我性格开朗、活泼,热爱学习。在班级里我总想表现自己的才干。因为我越来越觉得做个好学生有多么的自豪!当我取得好的成绩,我会在我幼稚的脸上流露出来,尽快去分享爸妈那里表扬的快乐。然而,在今年的班级竞选班干部事宜上,在我的心灵上永远不能难忘。当时让我的心情变得很低落、压抑。发觉爸爸的心是多么的硬,对我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原本我是班级里的班干部——学习委员。我深深的记得去年曾经竞选的那一刻,爸爸的鼓励让胆小的我信心十足,当我从容、坚定的走上演讲台,顺利的演说完我精心准备的演讲词,成功的竞选到这个班干部职务,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很感谢爸爸给我的动力。在这一年里,我也尽心尽力,工作虽然不十分出色,但也当好了老师的小帮手,有时还会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但是,由于自己爱玩,工作上的压力,是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绩在慢慢下降。有好几次听爸爸对我讲:“学习成绩下降,你对得起‘学习委员’这个职务吗?学习委员是别的同学榜样,你好自为之。”那时我会一应而过,不放在心上。可爸爸急啊!很快,新学期又要竞选班干部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想想自己当班干部的优越感,我决定再次参加竞选。而爸爸这次刚好相反,他没有上次竞选时的亲切,脸上反而是一脸的严肃。他对我说:“你先总结一下你的综合成绩,你的言行达到班干部的标准了吗?虽然你仍旧是个不错的孩子,为了给你一个深刻的教训,这次就免了吧!”我听了,只好不情愿的答应了,但眼泪还是默默地流了出来。这时,爸爸变了语气,安慰我说:“没有了职务,并不代表你不出色,你可以看看别的同学工作和学习能力,也好让你有个准绳,不断提高自己。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你一定会更好!”竞选时,我看到一个个比我差的同学走上讲台,我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真想一下子冲上去,但我还是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宝座落到别人手里。因为我想起爸爸的话,总觉得他有一定的道理。竞选之后,班主任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没有去竞选,我笑眯眯的对老师说出了爸爸的意愿和自己的感叹。如今,我担任着小队长的职务,尽力明年去争取我的目标。的确,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经历中会有心灵的感悟,有得有失,有笑有泪,只要笑看人生,感恩社会,一个个美丽而难忘的小故事会给我们一个完美的启示,照亮我们今后的路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承受着各种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全文如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 反思 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相关 文章 :
1.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2. 1500字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5.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7. 浅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海洋在我心中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人们已越来越了解海洋,也越来越开发利用海洋了。在我心中,未来的海洋世界是这样的: 蔚蓝色的海洋水平如镜,不再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在海洋的上方,时不时有几只美丽的海鸥在大海的上方自由飞翔!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全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陆地已经不够人们生存。所以现在人们把希望投向了海洋,并在海洋里建起了城市。 在海洋的城市里,人们坐着一种新型的游艇在海洋里自由穿梭。这种游艇不但不会污染海洋,还可以使严重污染的海水变得清澈无比,可以给人们直接饮用。它不仅能在海里自由穿梭,还能在海面、陆地上高速、自由地行驶,把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取而带之,大大节省了空间。 在海洋城市里,人们住的是用特殊玻璃造的房子。这种房子冬暖夏凉,而且可以透过玻璃欣赏美丽的海洋生物,真是美妙极了!人们吃的都是高蛋白的海鲜食品,如河豚、黄鱼、带鱼、比目鱼------应有尽有。 奇特、美妙的海洋城市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海洋文化论文篇1
关于海洋文化生态的几个问题
[摘要]海洋文化生态包括实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海洋文化生态的平稳度、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影响海洋文化生态的因素,文章认为,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海洋文化生态圈应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海洋文化生态;特性;影响因素;路径选择
一、海洋文化生态的概念
(一)海洋文化生态概念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创了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
他指出:我们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理化学因素(气候、土壤因素等),它是一个自然系统的整体。
那么所谓的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文化生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广义的文化生态,首先是一种世界观,或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观,是一种文化的生态学,狭义的文化生态,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在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发现的历程中诞生,因而,海洋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文化只有“生态化”才能实现海洋文化的良好循环发展。
那么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就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在海洋文化所处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实现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所处的海洋环境中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过程,这也就是海洋文化生态化过程。
一个良好的海洋文化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地反映海洋文化所蕴含的重要作用和无限的活力。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特性
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海洋文化生态的基本特性。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主体性,
1整体性。
海洋文化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整体而言,海洋文化生态是由海洋文化和文化所处的环境组成的整体,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把握好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海洋文化生态;应当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重视和发展海洋文化各种具体文化形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优化文化生态的结构,优化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模式。
2动态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海洋文化生态,其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型的稳定系统。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海洋文化生态的动态性要求我们要以辩证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考察海洋文化生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其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对海洋文化生态进行维护及完善。
3主体性。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海洋文化生态的主体性特征是人在海洋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海洋文化生态与人息息相关,人是海洋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体,是海洋文化生态的维护者。
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对人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在文化世界中的生存发展,彰显其主体性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主体性是文化生态系统最为明显甚至是根本的属性。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
海洋文化生态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浩瀚的大海、独特的海洋条件为海洋文化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孕育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海洋文化,因此,每一种海洋文化的形成背景都与其存在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海洋文化生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海洋文化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属于区域文化的范畴。
其传统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长期的积淀和流传,成为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不同的文化主体拥有不同的文化生态意识。
海洋文化主体是海洋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
文化主体是地方文化特色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和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重要性和地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这是保护海洋文化生态的首要条件,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海洋文化生态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的确立,是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的前提。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将文化与生态整合,维护好海洋文化生态,怎样才能使优秀的海洋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对维护海洋文化生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必须平衡才能保持它的稳态,因此,生态平衡是一种根本的价值,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
”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海洋文化生态,海洋文化生态是海洋文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所谓海洋文化生态平衡,指的是海洋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乃至各种因子和成分,以及海洋文化生态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保持着动态的、和谐的比例关系。
海洋文化是海洋社会的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是与其所处的环境中多种因素协同发展的结果,海洋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涉及海洋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海洋文化生态的建设具有综合的特征,
需要保持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相适应、协调并相互促进,也就是维持海洋文化生态的平衡度,从而防止海洋文化生态的失衡、淡化和被侵蚀的危险。
(三)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所谓的海洋文化生态环境指的是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赖以进行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条件。
海洋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所谓的时空条件也就是环境。
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范围很广,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海洋社会环境。
但是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海洋文化生态有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无论是海洋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弘扬,都是在一定的海洋环境下进行的。
海洋文化环境适应海洋文化的存在,文化生态环境就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但海洋文化生态环境如果不适应海洋文化存在、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它就会对海洋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三、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文化生态意识
主体性是海洋文化生态的必有特性,也是其所
具有的根本属性。
按照这一特性进行海洋文化建设,就必须在对海洋文化主体的培育上加大力度。
文化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文化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进行文化艺术生产,需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适度的、有节制的开发,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持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主体进行一切文化活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海洋文化生态意识,是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前提。
应发挥海洋文化主体在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主导能力,将海洋文化价值观和海洋环境相结合,使独特的海洋文化得以进一步地发扬光大,并使海洋文化生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源头活水,必须高度重视其合理的利用、保护和开发。
海洋文化资源就是指人们用来从事海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性增长,必须充分认识海洋文化资源的特性,合理配置开发文化资源,尽可能做到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相适应,实现海洋文化资源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太空探索。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类在热衷研究其他星球的同时,对地球本身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的海洋来说,正如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所说,“我们关于海底的知识还不如对火星的多”。星际探索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而深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造福。日本在海洋探索方面走在了各国的前列。比如“海沟”号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曾在1995年潜入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潜深达到10911米。但不幸的是,“海沟”号最终却在日本沿海失踪了。“海沟”号的生命历程1986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开始研制“海沟”号无人驾驶潜艇,于1990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制造。“海沟”号长3米,重吨,耗资1500万美元。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上面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是世界上惟一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的探测器。2003年5月29日,日本科学家利用“海沟”号在日本高知县东南大约130公里左右的海域进行海底调查作业,当时“海沟”号的下潜深度为4673米。由于当年的4号台风已经开始接近这一海域,操作人员当天下午1时29分提前结束调查作业。但是在回收“海沟”号时,工作人员发现不知何原因“海沟”号已无法回到母船的发射架中。1分钟后,海面控制船与“海沟”号的光缆通信和高达3000伏的电力供应突然中断,控制船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当天下午4时17分,控制船的卷扬机只回收到了“海沟”号的母船发射架,“海沟”号则因电缆断裂而不知去向。操作人员大吃一惊,连续用方位测定器向“海沟”号发射了3次信号,但控制船没有接收到“海沟”号的任何信号。“海沟”号上搭载的电波发射器可以连续工作240小时,而电波发射器的发射范围仅在4公里左右。当时由于台风已经接近该海域,控制船上的操作人员推测认为,“海沟”号没有反应,可能是它受海浪冲击与控制船距离已经超过了4公里的范围。此后,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决心找回“海沟”号,并进行了一个月的搜索,但一无所获。直至当年6月30日,日本方面才向外界公布了“海沟”号失踪的消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于当年7月4日开会研究后认为,在大片海域中即使动用声呐仪也不可能找到久已失去联系的“海沟”号,于是宣告搜索结束。“海沟”号失踪使不少科学家痛心不已。对日本的深海科研来说,这次的损失无法估量。一些科学家甚至将“海沟”号比作航天界的“哥伦比亚”号。他们认为,这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探测器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失踪对科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到深海去看看大海正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召唤着人类。“海沟”号的失踪并不能阻止人类进行深海探测,正像“哥伦比亚”号失事不能阻止人类的航天事业一样。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上的资源正日益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寻找新的物质来源,海洋应当是首选。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深海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要比那些耗资庞大的太空计划实惠得多。此外,深海生物新物种的发现,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深海探测中的技术问题在短期内,人类乘坐潜水器潜入深海还不太现实。因为在海洋中,每下潜100米就增加10个大气压,几毫米厚的钢板在1万米洋底就像大气中的鸡蛋壳一样易碎。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从事深海探测的大部分科学家都已从有人驾驶潜水器转向机器人潜水器的研究。现在,称为“遥控潜水器”(ROV)的有绳潜水探测器和小型的计算机控制蓄电池驱动潜水器(AUV)可以由任何合适的船只操纵。此外,它们的造价也比较便宜,而且不会给操纵它的人带来任何危险。另一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是开发出能取代适于海洋最深处压力的船壳。美国海军已成功试验过利用新型的陶瓷材料制成有浮力的深潜船壳,这类船壳具有人乘坐时所需的安全可靠性。目前这种陶瓷材料的数据资料已经解密,此举必然会促进其商用开发。而对于潜水器的浮力材料,不仅要求它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它的渗水率极低,以保证其密度不变,否则机器人就会沉入海底。在高压环境下,耐高水压的动态密封结构和技术也是水下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机器人上任何一个密封的电气设备、连接缆线和插件都不能有丝毫渗漏,否则会导致整个部件甚至整个电控系统的毁灭。由于无线电波在水中的衰减太快,所以在水中不能使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导航及无线电定位系统。“海沟”号与控制船之间就是利用光缆进行通信的。由控制船发出的信号以及由“海沟”摄像机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信号均可通过光缆传输,操作人员可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在控制船上对“海沟”号进行操作。这些技术问题如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海底这块最后未开发的“处女地”必将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届时,人类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可有望迎刃而解。我们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曲笑)大洋探秘从海洋中探索生命的奥秘记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 曲国斌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未开拓的疆域,她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还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绝好窗口。位于日本横须贺市海滨的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就是一所专门从事这一科研活动的规模最大的机构。从开发资源到进一步了解地球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30年来它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立这所科研机构的目的在于开发海洋大陆架资源。它通过实施“海洋计划”开发出了可在300米的深海的高水压、黑暗和低温等严峻条件下进行作业的技术以及潜水技术和潜水系统等。80年代,为展开对深海及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它研制了有人潜水考察船“深海2000”号、海中作业实验船“海洋”号、3000米级无人潜水器“海豚3K”号等。到90年代,它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海洋的全面考察和研究,为此建造了6500米级潜水考察船“深海6500”号、深海考察船“海岭”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海沟”号、海洋地球考察船“未来”号、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号,最新研制的工具是远程航行型自律无人潜水器“AUV”等。1998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制定了新的“海洋开发长期计划”,提出“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目标,并设定了五大研究领域:揭示海洋和气候的变化机制、调查海洋海底的动态、探索海洋生态系、解析地球系统及研究新的海洋开发技术等。其中提出,21世纪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为此,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还启动了“深海生态环境”和“深海地球钻探计划”两个研究项目。发现地下生物圈1977年,美国的“阿尔宾”号潜水考察船最早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热水(温度高达90℃)喷出孔周围存在着“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以此为契机,1984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2000”号在距东京不远的相模滩1200米海底深处也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其中有在壳质形成的栖管内生活的虫类以及蜗牛、贝纲、甲壳纲、多毛纲、海葵目等的多种生物。据研究,这些动物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把从地球内部喷出的硫化氢和甲烷等还原性低分子化合物作为初级能源,依靠由以硫酸化细菌、甲烷化细菌等为主的化学合成细菌构成的食物网供应能源。不仅如此,在相模滩及日本列岛附近的日本海沟及南海海沟等处,还发现了“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它们同样是通过化学合成而诞生的生物群落。到目前为止,在日本列岛周围海底,已经发现了18处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和13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自从发现了存在于海底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之后,各国科学家竞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寻找深海生物。结果发现,这种热水喷出孔生物大多生存在地质构造上是活动着的海岭的两侧。而且,它们之间还有某种共同之处。在考虑到海底扩大的不连贯性和海底扩大的历史过程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家对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提出如下假说:“生活在大西洋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里的生物是从东太平洋派生出来的,而最有可能的传播路线可能就是东南印度洋海岭和西南印度洋海岭。”1996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无人探测器“海沟”号又在世界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深度约万米处采到了海底泥沙的标本,从中分离出来大约3000株微生物,并发现了新的微生物种类,如在1000个大气压下能够生存的超喜压性细菌、超好热性细菌、可制造有用酶的蛋白质分解酶及新的糖质分解酶的微生物等。2000年8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考察船“海岭”号又在印度洋的中央海岭、东南海岭和西南海岭的交接处(南纬25°19′10〃、东经70°2′24〃,水深2420米)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共有20多种生物,其中许多都是第一次发现。这表明,即使在深海海底那样的极限环境里,也存在着多样性的生物世界。科学家们设想:地球诞生初期的微生物有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照原样生存下来;既然海底地壳下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还有生物生存,那么,在火星等星球上也会有生命存在;如果热水喷出孔生物是适应地球诞生初期高温环境的生物的话,那么,这就有可能使我们解开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海底堆积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层,保存着有关地球的各种历史资料,由此也可以了解地球气候的变化过程。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80万年来,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超过现在的高温(40℃)和寒冷(-40℃)的时代。而从1万年前开始到现在,地球在气温上处于“异常的稳定期”。更有意义的是,上述谈到的“地下生物圈”,正是探索生命起源的绝好场所。把它与地球外行星上的生命现象进行比较,将加深人类对生命、对自身的了解。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为此进行超临界水中的氨基酸聚合观察实验、微生物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实验、压力生理学实验等。科学家们发现,色氨酸能够使酵母菌在高压环境(250个大气压~300个大气压)下安然无恙地生存、发育,高等生物细胞(HeLa细胞)在400个大气压下会大大改变其骨骼形态等。为了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日本将从2003年起,与美国联合实施“统一国际深海地球勘探计划(IODP)”。为此,日本建造了“地球”号地球深部勘探船,并于今年1月在三井造船公司冈山公司厂举行了“进水式”。这条船长210米,宽38米,高116米,深米,吃水米,排水量约6万吨,船员150名,能够从海底向下钻探达到5公里~7公里(这是地壳到地幔的最短距离)处的地幔。为了实施这一国际性研究活动,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设立了“深海生物风险中心”,开发了“深海微生物实验系统”,其中包括地壳岩芯标本的防止微生物污染技术、地壳岩芯及岩石标本的微生物解析法、微生物分离法和培养法等技术。人们对这个计划寄予了极大期望,期待着能够在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等方面获得进展。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肯塔基州大学的一项神经学研究发现,有些人之所以有灵魂离体感觉的经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受着所谓睡眠麻痹的痛苦。这项研究为揭示这种现象的生理解释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当人们的睡眠近于麻痹时,发生在睡眠边缘的意识形态也接近崩溃,不管是处于熟睡的状态还是醒着的时候。因为睡梦中人们的大脑已经失去控制身体移动的能力,以致四肢麻痹。然而,人与人之间睡眠麻痹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说他们在睡梦中听见了模糊诡异的声音,而有些人则称其看见了人或动物、甚至超自然界生物的灵魂。而有着灵魂离体经历的现象也不少见。灵魂离体的感觉通常伴随着自我透视(autoscopy)的症状,也就是意识与肉体分离,从一个适当距离看到自己的肉身的状况。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夹杂着种种恐惧的心理,可类似于灵魂出体、分身、或是濒死经验的状况。根据这项研究,濒死经验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与任何虚渺的空间、天堂或者灵魂的存在并没有关系。经历这种濒死感觉的人们很可能患有睡眠麻痹的症状。研究小组对55名有濒死经验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凯文·纳尔逊教授(Kevin Nelson)发现,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有过灵魂出体的经历,有一半的被调查者在从醒着到入睡的过渡期也同样有过分身的感觉。纳尔逊教授说,“我们发现,96%有睡眠麻痹的濒死经验患者在临死时或者入睡过渡期也有灵魂出体的经历。”同时,有灵魂出体经历的研究对象中,三个患者中就有两个患有睡眠瘫痪。纳尔逊教授把其主因归结为患者具有相同的大脑意识。
幽灵指的是无产阶级。
伦(冯德伦饰)与朋友在沙滩参加营火会,当他们正在讲鬼故事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女子飘过。伦认出她正是自己暗恋过的中学同学小月(陈文媛饰),千方寻找却毫无踪影。后经过旧友穿针引线,伦等人发现小月的灵位,并得悉小月的死因间接与自己有关。慌忙间,伦打碎了小月的骨灰,于是小月显灵并要求伦为她完成未了心愿。渐渐地,两人日久生情,陷入不可自拔的人鬼恋中。期间,伦意外发现小月的死似乎另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小月 | 陈文媛
阿伦的中学同学,为中学时的一个误会而联合自己的好友假扮幽灵恐吓阿伦,没想到最后却弄假成真,与阿伦日久生情,陷入不可自拔的人鬼恋中。
阿伦 | 冯德伦
和小月是中学同学,与救生员朋友大荣华及阿史在沙滩上举行营火晚会时看见了幽灵小月,被其作弄一番后识破,结果再次相见时小月真的成为了幽灵。
大荣华 | 陈键锋
阿伦的朋友,是个救生员,好友三人在沙滩讲鬼故事追女仔,却被卷入阿伦和小月的纠葛之中,本身即可看见幽灵。
Ronald | 林志豪
小月的男朋友,其实已经结婚了,但追求小月时并没有告知她,导致小月很不开心,知道小月深陷与阿伦的关系后大为恼怒。
《幽灵情书》并不恐怖,初看是以青春爱情为主,结果却缺乏惊吓噱头,再加上戏弄和搞笑、一往情深的爱情、以及命运的愚弄、玩火变真的悲剧等等成分,使得总体剧情虽然不单调,但拍得不伦不类,让人不觉得好笑。不知是受成本限制还是导演技法有限,该片无法达到精装的要求,显得拍摄随随便便,普普通通。故事从游戏玩笑出发,最终归结于至死不渝的情缘,剧情表现实在有些儿戏和夸张,看过之后令观众哑然。(新浪娱乐评)
共产主义在欧洲兴起,它给旧世界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使一切旧势力感到惊恐,诅咒其为“幽灵”,并联合起来想剿灭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