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主办的期刊

发布时间:

大学主办的期刊

c刊有《当代电影》《电视研究》《电影艺术》《美术》《美术研究》等。

1、《当代电影》:创刊于1984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期刊。

2、《电视研究》创刊于1985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文及新闻类核心期刊。

3、《电影艺术》创刊于1956年10月28日,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专业从事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是CNKI独家期刊。

4、《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5、《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评选的单位不同称呼也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核心期刊刊发文章质量高,被引用多,因此对遴选刊发的论文要求很高很严格。

核心期刊特点

核心期刊是我国国内对一些学术水平比较高的期刊的等级评价,通常被国内核心期刊遴选机构收录的期间都叫做核心期刊。比如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等。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国内专家学者的学术水平。

是高级职称评审,博士研究生毕业,保研留学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评先进评奖金的衡量条件,虽然国家没有明确对期刊进行分级,但大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都会要求发表一两篇核心期刊论文。核心期刊也是有分级的,通常会分为A类,B类,C类。

十二月份。《档案学通讯》是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期刊,该期刊2022年第六期是在十二月份发表,它的出版周期是双月,即每俩个月出版一本,创刊时间是1978年。

湖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

学校位于湖北省第二大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前身华中师范 湖北师范学院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 黄石分院,建于1973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黄石师范学院。198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学院改名为湖北师范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002余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校内树木葱茏,碧波荡漾,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17个教学院(部)和3个二级学院,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0个本科专业,17个高职(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近20000余人。学校已有近40年本科办学历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特色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5个省级品牌专业,6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质课程,29门校级精品课程,51门校级优质课程和180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856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238人;博士104人(含在读),硕士380人。教师中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7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7人。学校遴选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有41名教师被华中师大、湖北大学聘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85项,出版学术专著116部,发表论文3501篇,其中被SCI收录149篇、EI收录50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21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6项,校园风光(20张)其他科研奖项95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科研成果转让9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2项,直接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学校已建成“生化分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电子电工基础实验”省级示范中心和“化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2个省级品牌专业,语言学、文艺学、应用数学、光学、分析化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等4个省级创新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8门省级优质课程,另有2个一级、20个二级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学校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多万元,固定资产5亿多元。图书馆面积25000平方米,馆藏书200万册,中外文期刊3500多种,电子图书20000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藏有台湾文渊阁版四库全书(1520本)及电子版,古籍线装书20000余册,中国整套大百科全书,“申报”、“民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创刊号开始的绝版或全版报纸百余种。从1994年开始运行馆藏图书资料数据库联机检索查询系统,建有电子阅览室、声像资料室,是省级优秀图书馆。学 湖北师范学院校建有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微机教学系统、CAI课件制作室、电脑绘画及非线性编辑和动画制作室等。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并被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城市(黄石)节点单位,校园网(千兆以太网)通过华中地区网络中心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属国家38个城市节点之一。《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水上莲花”,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其教学设施和功能在全国高校处于一流水平。学校有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和超市,学生生活区设有银行、邮政储蓄、通讯网点。各类设施配套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安全、宁静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立项200多个,市级、校级立项和应用立项631个。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部,发表论文4867篇,其中被SCI收录188篇、EI收录109篇,ISTP收录18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6篇。科研成果获奖数百项,获专利10余项、技术成果转让数十项。学校与鄂东地区的研究所、医院、企业等普遍开展了技术协作,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 学校已与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法国巴黎十一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新西兰怀阿里奇工学院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 学校成立了50余个学生社团,创办了校内报刊近30种,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立项管理办法,建有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20多个。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天地。学校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就业,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就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健康为本,创新为魂。近年来,报考湖北师范大学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校建校30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名各类毕业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毕业生良好的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在新的世纪,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为把学校建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多学科、实力强的湖北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截至201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636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27部,发表科研论文514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728篇。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多万元,固定资产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值元。 馆藏资源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3年,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开放式的省级优秀图书馆。有馆舍两座,面积共24560平方米。截至2011年9月底,馆藏纸质书刊万册,可供读者使用的电子图书万册;2012年图书馆和各院系订有中文期刊2509种(图书馆2287种)、外文期刊49种,图书馆订有报纸102种;拥有中外文各类数字资源26种、共享数字资源10种。图书馆珍藏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古籍图书1280种21586册,1949年以前《申报》、《民国日报》等影印报纸37种1015册。 学院学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师范学院主办,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刊。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 截至2013年,学校建有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微机教学系统、CAI课件制作室、电脑绘画及非线性编辑和动画制作室等。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学院拥有综合室内训练馆1座,标准综合运动场1个,篮球场16块,排球场5块, 300米操场1块,简易操场一块,室内外运动场万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学院有校舍总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学院共有教室238间,类型多样,设施齐备,其中多媒体教室84间,10484座。语音室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心19间1177座。 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截至2014年,学校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校训:诚 毅 勤 敏诚: 诚实诚恳,光明磊落,处事公道,待人谦和。毅: 刚强坚毅,目标明确,义无反顾,坚定执着。勤: 勤奋向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精心耕作。敏: 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意识超前,创新开拓。 《湖师青年》创刊于二〇〇五年十一月,是一本由共青团湖北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综合性刊物(季刊)。由《团学通讯》改版而成,本着“办出青年特色,展现青年风采”的宗旨,“求新,求质量,求效率,求发展”的原则以及“励志”的创刊灵魂,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学校有学生社团近50个,建有各类实习基地近300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活跃。学校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大学学报。现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省级期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论丛》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发行的学术期刊。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0270068。本刊为季刊,3、6、9、12月按时出刊。《本刊于1980年创刊,是当时全国高校最早创办的两家研究生学术刊物之一,国家教育部前部长何东昌先生亲自为本刊题写了刊名。创刊以来,在本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复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本刊与《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以及全国两百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建立了定期交流关系。现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作为展示当代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我刊已被学校批准为毕业资格论文和奖学金评选的认定刊物。

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

湖南中学物理审稿人是谁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物理学会,审稿时间:1~3个月。《湖南中学物理》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湖南中学物理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现为CSSCl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主要反映该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89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伦理学等6个“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数学中的分析基础研究及应用、英语语言文学比较与研究、化学和哲学等2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关于科学导报旗杆和教育前沿期刊的区别,我的看法是,两者期刊各具不同,并且科学导报期刊的特点为科学导报》首先对文章质量要求较高,期刊周期越短,审核时间越短。教育类期刊为教育探探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心理学科普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她原来是一份双月刊,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自2002年起,改为月刊。 《大众心理学》办刊的宗旨始终是为大众服务,为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大众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二十多年来,她以其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特色深受大中学生、青年、父母、心理咨询工作与教育工作者、妇女儿童工作者、企事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的喜爱与好评。阅读《大众心理学》,拥有心理健康与快乐。 大众心理学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大众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大众心理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1-1228/G3,国际刊号:ISSN1004-6100。大众心理学杂志社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PopularPsychology,出版地:上海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1500元/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版起。仅供参考,具体费用请联系本站客服。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一般为1-3个月,文章录用后,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回复信息。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大众心理学杂志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已向大众心理学杂志投稿,请耐心等待。

1、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创刊30年来,《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作为教育理论权威期刊,《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引领开展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权威性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长期保持中文核心期刊排行榜教育总类第一等多项荣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因而成为我国历次重大教育改革问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在教育界思想解放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2、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我国唯一的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和新动态。

《教育与经济》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我国唯一的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和新动态。

多年来,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怀下,这本刊物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位教育经济学者探讨教育经济理论,研究教育经济现实问题的必备刊物,同时也是国外教育经济学界了解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现状的唯一刊物,并被教育学术界誉为中国的教育经济学权威刊物。

3、全球教育展望:

《全球教育展望》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协办。

《全球教育展望》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协办。

4、比较教育研究:

本刊主要从事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当代国外教育思想与理论经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对传播国外最新教育改基理念、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主要从事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当代国外教育思想与理论经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对传播国外最新教育改基理念、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1988年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广东海洋大学主办的期刊

2006年至2013年9月11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3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9项、省部级项目403项;科研经费总额达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6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9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杂交水稻育种、区域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海洋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校技术的有力支持下,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国第一 。 学术期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设自然科学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会科学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海洋与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水产增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海洋论坛”为社会科学版重点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等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2011获奖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22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1个,自建纸本特色文献专题4个,中外文报刊3000多种。中文数据库主要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年鉴我国全文数据库、CNKI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CNKI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考试系统、杜秀搜索平台、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等。外文数据库主要有:Elsevl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 Web of Science(SCI)索引数据库、 Ei Village索引数据库、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文摘数据库、BioOne全文数据库、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ScienceDirect—Encyclopedia of Ocean Sciences、国道外文海洋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电子期刊等 。注:图书馆的参考资料 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全国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部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 。

是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以全面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刊宗旨,突出海洋、水产特色。设自然科学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会科学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海洋与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水产增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为社会科学版重点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等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2015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11获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以前报志愿的时候听说过,听说不错哦,但是那是3、4年前的事了。其实主要看你怎么学习的,努力总会有好成绩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最早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至今已有75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10万多名“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力量。学校设有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4911亩。主校区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中歌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寸金学院。现有3个国家批准规划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37个高职高专专业,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学校设有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以及珍珠研究所、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等26个科研机构。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8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达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4亿元。学校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66个,其中经国家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机构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部属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拥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馆在内的一批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馆陈列标本近3000种,为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博物馆。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0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508人,有博士学位者160人。有双聘院士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列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超过万人;独立学院1万多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万多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以来在“挑战杯”等各类课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国际性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146人次,省部级奖励1349人次。2006年、2007年、2009年我校学生分别应邀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演出,受到了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高度赞扬。学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1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228项;拥有科研经费亿元;获得科技奖励81项 (含国家、省部级奖18项),其中“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获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学校主办的《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30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接替地,是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最重要的战略高地之一。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我国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使命。目前,学校正紧紧抓住海洋世纪和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难得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我国海洋事业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