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介绍

发布时间: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介绍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独著。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独著。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独著。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独著。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 (Trinidad),1995年,72(3),独著。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年,48(3),独著。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1999年,13(1),独著。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独著。14、微量元素对蚕豆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20(6),署名第一。15、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四川农业科技,1984(4),署名第一。16、蚕豆的生育特点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四川农业科技,1985(4),署名第一。17、蚕豆高产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18、钼磷钾协同提高蚕豆产量的生理学基础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21(5),署名第一。19、改变源—库比率对蚕豆花荚脱落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21(1),独著。20、蚕豆净同化率(NAR)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耕作与栽培,1986(3),署名第一。21、硬粒小麦种子萌发生理初报,种子,1986(4),独著。22、高产蚕豆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2(4),独著。23、蚕豆象对蚕豆种子萌发、 幼苗抗寒及其产量的影响,种子,1987(1),独著。24、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1),独著。25、不同光强对蚕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3),独著。26、高产蚕豆的生长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耕作与栽培,1987(6),独著。27、源—库比率对蚕豆营养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4(2),独著。28、不同蚕豆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种子,1988(2),独著。29、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6),署名第一。30、遮光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13(2),独著。31、高产蚕豆营养特性和群体结构与光能的分布,四川省农作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汇编,1988年,独著。32、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大豆科学,19887(2),独著。33、蚕豆的生产和科研现状,世界农业,1989(11),独著。34、模拟酸雨对烟草细胞透性和化学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1989年,8(1),独著。35、安宁河中下游农田种植模式与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年,5(4),独著。36、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25(6),独著。37、世界蚕豆生产和研究概述,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0(2),独著。38、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14(3),独著。39、开花、结荚期水份协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1),独著。40、赤霉素和其他生长剂对蚕豆产量的协同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4),独著。41、蚕豆病害研究简介,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0(3),独著。42、德昌粮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6(2),独著。43、间作大豆的竞争性分析,大豆科学,1990年,9(1),独著。44、安宁河中下游区蔗田间作经济和生态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独著。45、土壤水份胁迫对蚕豆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1),独著。46、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鉴定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2),独著。47、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其生产力潜力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7(1),独著。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6年,15(1),独著。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27(3),独著。50、安宁河中下游甘蔗叶面积与光能分布动态,四川甘蔗,1991(2),独著。51、蚕豆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1995年,独著。52、环境因素变化对蚕豆籽粒充实特性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7(2),独著。53、论提高蚕豆产量的生态生理基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论文集,1993年,独著。54、蚕豆碳氮含量变化与幼蕾、 花荚脱落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28(2),独著。55、秋作的资源及效益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8(4),独著。656、蚕豆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的选择,作物育种探索论文集,1992年,独著。57、蚕豆茎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29(11),独著。58、高原梗稻温光生态特性的梯度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8(4),独著。59、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功能目标技术调整,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0、安宁河流域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资源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1、不同部位花朵对蚕豆花脱落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年,30(3),独著。62、植物激素在蚕豆上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4(3),独著。6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4、攀西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19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5、安宁河区作物生产潜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体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6、中低产地玉米专用肥增产增收效益分析,耕作与栽培,1995(6),独著。6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必须实行保护和支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1),独著。68、山地立体农业的种植技术调控机制与技术选择,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2),独著。69、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3),独著。70、遮阴对蚕豆产量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10(1),独著。71、间作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初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11(4),独著。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与应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1),独著。73、攀西地区野生番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1),署名第二。75、激光辐射洋葱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8(1),署名第四。76、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3),署名第二。77、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选育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2),独著。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1),独著。79、玉米亩产超1000kg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4),署名第二。80、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大豆品质和个体发育的影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1),独著。81、高梁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2),署名第三。82、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3),独著。83、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19(4),独著。84、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2),署名第一。85、应对入世挑战寻求对策措施,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6(2),独著。86、中国大豆食疗的历史发展和疗效特点,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1),独著。87、民族地区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方案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3(8),署名第一。88、攀西黄皮洋葱品种的筛选初报,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3),署名第二。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4),署名第二。90、中国葛藤种质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91、攀西野生葛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4(6),署名第二。92、葛藤的饲用价值及其在攀西地区畜牧业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21(1),署名第二。93、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真抓实干,把西昌学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1),独著。94、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1),独著。95、蚕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2),独著。96、抓住机遇,求真务实,迎接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2),独著。97、Co-v射线辐照剂量对蚕豆诱变效应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23(4),署名第二。98、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中国林副产品,2005(5),署名第二。99、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林副产品,2005(6),署名第二。100、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特点、挑战及启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独著。101、番石榴变异类型在攀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102、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03、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1),独著。104、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105、试论立体农业的能量利用和物质循环,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4),独著。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杂粮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107、四川省凉山州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杂志,2006年,(5),署名第二。108、芸豆花荚期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5),署名第二。109、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8(4),独著。110、试论立体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独著。11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独著。112、管理无小事,细节是成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独著。113、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新种—花叶野荞麦,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署名第一。114、关键在于抓落实,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独著。115、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关键技术研究》,2007,署名第一。116、凉山野生荞麦资源的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27(2),署名第二。117、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署名第二。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120、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9),署名第二。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研究所5个。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攀西特色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攀西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实验室、苦荞麦综合利用实验室;校级研究所:高原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彝族文化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文献总量为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中文纸质现刊2135种。电子图书万册,中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种。中外文数据库11个,自建数据库5个,数字资源总量6998GB。 学术期刊《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89年,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昌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语言文学研究、文字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教育学、历史文化学、美学、艺术学、彝族文化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等。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

渡船悠悠 情爱涓涓——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贬者说它是“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有意无意地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还有人认为文坛“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倘若我们抛开社会政治经济的因素,从文学本身的自然魅力(即伦理道德)来审视沈从文的作品,就能明白人们盛赞沈氏的根由了。他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小说《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当时由卑鄙的人渣组成的动荡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就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管窥蠡测不足以道万一。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陈述,我们可看见作者那“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的“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市立瑞祥高中&fnum=1985&laddle=9111一●相关书讯:<边城>是一本短篇小说,像是在叙述一处被世界所遗忘的宝地,在那宝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亲情、爱情及乡民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怀的情感,平凡到几乎快令人遗忘这就是生活。难得的是,作者从未踏进学校的大门,全靠自修成为一流作家,尤其故事的细腻感人绝对超出想像的细密,除此之外,作者想表达在社会变动之下被大家所遗忘的、放弃的关怀之情,他希望带领一些人一起走进对社会的省思,作者也不讳言这本书只预备给小人物看,并无刻意要给文学批评者或理论家看,他只是将他的关怀写在书上并传播给关心社会的人。二●内容摘录: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於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p.103-104>三●我的观点:沈从文,他的作品向来氤氲著一种与世隔绝的调调,像长长的诗篇,吸引人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淳朴的灵魂。看多了现代都市小说,总是觉得少了些什麼、遗忘了些什麼,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一次偶然翻阅中,我被沈文从的作品给震住了,原来被我所遗忘的就是关怀社会,忘了去关心一个我生长的国家、我周遭的环境,总是觉得那是大人们的事,政治人物们自己在玩的游戏,与我无关。然而我却忘了人生很苦很苦,因此寻找感动成了维持生命意义的重要动力,有了感动它可以美丽,它也可以多采多姿,但是,感动的前提就是要付出关心,一直一直付出,即使可能不会有回报。在<边城>一书中,我看见了乡下人的质朴、勤奋、正直,还有他们的宽容,这使我倏然的心酸,从前从前台湾人的历史也曾经是这麼述写著,一切的一切彷佛看过、听过,甚至这气息也是这麼的熟悉,强烈的撼动我的内心,啊!真怀念小时后的一切,想想从前的台湾也处处蕴育著最美最美的人情味,最浓最浓的乡土情,所以它曾是座名叫福尔摩沙的宝岛,这让我不禁思考著:如果在文明富有却彼此生疏和文明落后却彼此关怀之间只能择一,我会选哪一个?社会会选择哪一个?难道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吗?然而这好像是一种世界无奈的趋势。本书描写的爱情,有著若即若离的飘飘感,将乡下人的含蓄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作者对孙女<翠翠>情窦初开的情事描写,宛如爷爷低喃著一篇长长的诗,美丽而凄凉,自从那晚美丽的梦在翠翠灵魂深处发了酵,那美妙的歌声就一直眷恋在翠翠的心窝,就像质朴的乡下小姑娘,相对於现代社会纷乱的男女关系,可爱多了也简单多了。但结局是翠翠心爱的人因气愤蒙蔽双眼而看不清事实产生误会来作句点,虽然这误会增加了故事的美却更加的残忍,人和人之间总是会发生这些事,它保留一个故事美感,但它终究是个遗憾、缺陷,一个不完美的句点。再者<祖孙情>也是撼动人心的情节之一,祖父与翠翠的细腻互动强烈散出的亲情,令人心生羡慕,反观,现今社会可以散发出如此强烈亲情的家庭正一滴一滴的减少,居然还有女儿告母亲上法庭,孩子弑双亲、打父母的,三四十岁的人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成砍死双亲的,试想,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麼问题?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难道文明油气又与亲情犯了冲,还是社会在改变,人的观念也在变,最后连人心也都丢了,这是算社会进步还是退步呢?然而书中的祖父因为爱的太深所以处处寻找他以为对翠翠是最好的选择,却不幸弄巧成拙,以致於翠翠的人生由一颗闪亮的水晶,因一时的失手,顿失光彩成了一颗普普通通的石子,乍看之下祖父的行为挺令人气恼的,但,想想这块闪亮的水晶是谁一点一滴琢磨出来的呢?纵使这颗水晶成了石子不再闪亮、晶莹透彻,但是石子仍拥有自己独特的光亮,就算失去了一切翠翠仍有活下去的欲望,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即使她可能一直孤独,也可能下一秒她就能得到幸福,虽然在爱情上它可能是个完结篇,但是对翠翠的人生而言,它绝对是个序曲,因为她走出了一条与母亲不一样的路,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直处於顺境的,就算在逆境,也要活的有特色,至少是很认真的在过生活,但总觉得现今社会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小,看看从前台湾清苦的生活,喊苦的没几个更不会有人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反倒是现在,社会富裕了许多,但失去的似乎更多。本书另一特点,就是它的景色描写,沈从文先生所描绘的四川湘西茶峒拥有著与现代都市文明所不同的魅力,吸引我的是它的辽阔还有那深幽的气息,像对著山谷唱歌般,我的内心也产生了回响,稚荡在空气中随著微风飘出云河,缓缓蔓延至天际,就是这种可以包容一切的舒畅,也许是因为台湾太小的缘故,因此要感受到大自然的澎湃气势有点难,但总觉得如此壮观辽阔的景象会为人带来感动,和莫名的满足。这本书最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它总是巧妙的启发我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它在情感方面的描写虽然是淡淡的,但却意外在我体内却产生强烈的共鸣,那是一种因怀念平凡而产生的情绪,深深感动著它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就像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等待即将没入沙中的夕阳,静静的,悄悄的,感受它的永恒。四●讨论议题:现代社会在各方面不断的进步、革新,然而人类对许多事情处理的方法、态度却好像一直在退化,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却不多人去真正的正视这个问题,它一直都存在,并且恶化的速度也在加快,但人类处理它的速度却很迟缓,它有益加严重的趋势。《边城》新论——对“牧歌情调”说的批判《边城》是沈从文小说中一部极富诗意、极美的抒情中篇,是他对极推崇的屠格涅夫“揉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的创作方法的成功尝试,也就是常被人们认为最具有牧歌情调的表现作者理想世界的作品。要全面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仅就作品特定的环境、情节等的探讨是很不够的。要正确地分析沈从文反映湘西独特风貌的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他“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决非易事。他不是将认识、道理、伦理观念粘附于作品外部,而总是将道理和情感倾向隐蔽在现象描绘中,用那种笨拙而独特的文字句式,那种舒缓从容的叙述节奏,那种真切而又含蓄的抒情姿态,传达他那“乡下人”的独特感受,让意象展示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复杂性和微妙性。只有深入地探究他生活的历程,他的文学观点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等,才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他何以独树“人性”大旗,甘受不为“多数人”理解的寂寞与孤独,矢志走完了自己的文学历程。沈从文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的“镇簟”。一那里有一条曾经为屈原溯江而行的长年澄清的沅水,在那块充满了原始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二“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三这是他魂系神往一生的地方。但是,当二十岁的沈从文,满怀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奇迹般“呆头呆脑”地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时候,他首先得到的是城里人对“乡巴佬”的愚弄。“从湘西到北京,沈从文跨越的不只是几千里的地理距离,他同时跨越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历史空间。”四求学愿望的不能实现,日常生活的拮据和困难,讥饿与寒冷,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更全面地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他看到了都市上流社会绅士阶级人物的虚伪与卑鄙,愚昧与贪婪,道德的沦丧与人性的堕落。他常常感叹:“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血液的我,二十七岁的生命,有一半为都市生活所吞噬”,“所有值得称为高尚的性格,如象那热情,与勇敢,与诚实,早已完全消失殆尽。”五他说:“我真愿意到黄河岸边去,和短衣汉子坐在黄土窖里,面对汤汤浊流,寝馈在炮火铁雨中一年半载,必可将生命化零为整,单单纯纯的熬下去,走出这个琐碎、懒惰、敷衍、虚伪的衣冠社会。”六其厌恶、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城市对他的轻慢,逼迫他回首,他的内心深处翻涌起无法遏止的思乡情绪。那澄澈的河水,青翠的山峦,那老少无欺的淳朴,自生自灭的自在状态,唤醒了他的梦,他所体验过的亲切和快乐。“我喜欢同‘会朋’那种人抬一箩米到溪里去淘,看见一个大奶肥臀妇人过桥时就唱歌。我羡慕‘夫妇’们在好天气下上山做呆事情。我极高兴把一支笔画出那乡村典型人物的脸同心。……在那上面我解释我生活的爱憎……”七这种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共同的趋向,罗素说过:“正象所有开化得很快的社会一样,希腊人,至少是某一部分希腊人,发展了一种对原始事物的爱慕,以及一种对于比当时道德所裁可的生活方式更为本能的,更加强烈的生活方式的热望。”八因而,他不惜用尽笔墨,和着心血去呕歌,去展示那充满了宗教神秘,剽悍和原始的,与清水流云,青山秀林融为一体的湘西世界。以此来反衬那腐败、没落的城市文明。作家努力实现着这目的,以便能使读者越过形象的主体,“越过那条间隔城乡的深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九沈从文这个身上流淌着苗族血液的作家,在那凄风楚雨的世界里,性灵受到陶冶。对上下求索,百折不悔的屈原的尊崇,对以柔胜刚,以退为进的老庄的认可,铸成他酷爱虚空静美,向人的“生命”底蕴探索,企图寻回现今世界失去的“生命”的自然本质的倔强性格。他广泛地接触了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化传统,但都被他所具有的本位文化同化了,他显得不卑不亢 ·····

不能出现年月 1989(12)马学良.《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2).标点要在英文输入方式下输入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 :网页设计课程已成为现代之一,它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为一体。但是,目前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网页设计成品并不是很优秀。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改革目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思路进行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模式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成为人类生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却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偏重于书本上的理论讲解,忽略了实际动手操作;还有很多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不强,教学内容也不完善,导致教学的效率下降;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不足等。这些问题成为教师教学时的最大阻碍,也成为计算机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

1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师注重理论讲解,忽略实际操作

虽然新课改早已被提出,但教师多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讲课时仍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大量且反复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也不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导致课堂索然无味。而且很多教师长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不懂变通与改进,使课堂氛围变得紧张和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另外,由于教师几乎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教师代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减少,最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没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学生对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减少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不重视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以至于有些教师会采用逼迫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去学习,最终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学生厌烦网页设计课程,提不起任何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网页设计课程,根本不知道页设计有什么用处,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便会放松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便会对网页设计课程失去兴趣。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也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也不会关心所讲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听懂,是否能够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自暴自弃。也有很多教师对学生过于苛刻,也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好感、学习兴趣降低。

教学目的不强,教学效率下降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所影响,只注重学生对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以及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但目前,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与时俱进,成绩高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实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能总是以提升学生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成绩为主,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已达到一流水平,然而教师却依旧习惯使用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浪费了大量的讲课时间,导致课堂讲课效率下降[1]。

2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

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相继崛起,且不断地发展,因此,市场对计算机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培养计算机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新的时期,培养新型人才,与教学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使目前计算机教育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使学生不断发展而不被社会所淘汰。但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我国教学新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3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因此,改革后的网页设计课程必须以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网页设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总以课本为主,应适当采取案例教学的手段,并用实际网站加以辅助,来编排或者改革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独立设计网页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如何跟随市场变动的脚步。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工作理念与服务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节操与审美情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技术为设计服务”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指导学生创作[2]。

4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改革教学理念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计算机网页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布局设计,另一个便是后台的程序编写,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页设计也需要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即朝着图文并茂的方向发展,市场对网页设计方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页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将颜色、字体、图片以及格式合理地组合,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还可以插入声音,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声效体验,所以教师应提升学生的页面设计的布局与配色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给学生10~15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谈谈对色彩搭配、整体风格以及图像的插入的想法,或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版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3]。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上课时所要对学生讲授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精致程度对一堂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适当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不是一味将全部知识与操作技术全部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索研究的兴趣,以至于学生最终对网页设计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在讲解的同时也要进行操作演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直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课堂枯燥无趣,学生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改革和研究教学方法,师生情,一般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催化剂,所以,为了提升中学生的学生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也要与时代接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合理构建教学内容。而且多媒体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为一体,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并带动学习兴趣的增长。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一种考核。考核也是教育系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关于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考核,主要以考察为主,并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因此,在对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的考核中,应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操作能力,并以网页页面的排版设计、整体的色彩搭配所产生的效果以及网页的主要设计内容为主要考核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要统计与记录学生平时的上课状态以及出勤情况,将其也作为考核一部分,将二者的成绩总和作为学生期末时网页设计的最终成绩,以这个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参考学生的最终成绩以及这学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革,以保证教学效率[5]。由此可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现阶段的计算机网页设计具有更多的创新性设计和创新性理念,才能够更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网页设计课程变得具有实践意义。

5结语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想法,教师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方向,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11-18.

[2]袁琳.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课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4(3):109-111.

[3]罗显松.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网页包装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4):123-128.

[4]黄婷,张玲.任务驱动法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应用——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6-108.

[5]刘洪庆.构建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162.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独著。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独著。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独著。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独著。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 (Trinidad),1995年,72(3),独著。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年,48(3),独著。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1999年,13(1),独著。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独著。14、微量元素对蚕豆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20(6),署名第一。15、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四川农业科技,1984(4),署名第一。16、蚕豆的生育特点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四川农业科技,1985(4),署名第一。17、蚕豆高产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18、钼磷钾协同提高蚕豆产量的生理学基础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21(5),署名第一。19、改变源—库比率对蚕豆花荚脱落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21(1),独著。20、蚕豆净同化率(NAR)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耕作与栽培,1986(3),署名第一。21、硬粒小麦种子萌发生理初报,种子,1986(4),独著。22、高产蚕豆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2(4),独著。23、蚕豆象对蚕豆种子萌发、 幼苗抗寒及其产量的影响,种子,1987(1),独著。24、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1),独著。25、不同光强对蚕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3),独著。26、高产蚕豆的生长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耕作与栽培,1987(6),独著。27、源—库比率对蚕豆营养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4(2),独著。28、不同蚕豆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种子,1988(2),独著。29、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6),署名第一。30、遮光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13(2),独著。31、高产蚕豆营养特性和群体结构与光能的分布,四川省农作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汇编,1988年,独著。32、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大豆科学,19887(2),独著。33、蚕豆的生产和科研现状,世界农业,1989(11),独著。34、模拟酸雨对烟草细胞透性和化学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1989年,8(1),独著。35、安宁河中下游农田种植模式与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年,5(4),独著。36、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25(6),独著。37、世界蚕豆生产和研究概述,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0(2),独著。38、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14(3),独著。39、开花、结荚期水份协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1),独著。40、赤霉素和其他生长剂对蚕豆产量的协同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4),独著。41、蚕豆病害研究简介,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0(3),独著。42、德昌粮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6(2),独著。43、间作大豆的竞争性分析,大豆科学,1990年,9(1),独著。44、安宁河中下游区蔗田间作经济和生态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独著。45、土壤水份胁迫对蚕豆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1),独著。46、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鉴定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2),独著。47、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其生产力潜力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7(1),独著。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6年,15(1),独著。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27(3),独著。50、安宁河中下游甘蔗叶面积与光能分布动态,四川甘蔗,1991(2),独著。51、蚕豆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1995年,独著。52、环境因素变化对蚕豆籽粒充实特性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7(2),独著。53、论提高蚕豆产量的生态生理基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论文集,1993年,独著。54、蚕豆碳氮含量变化与幼蕾、 花荚脱落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28(2),独著。55、秋作的资源及效益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8(4),独著。656、蚕豆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的选择,作物育种探索论文集,1992年,独著。57、蚕豆茎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29(11),独著。58、高原梗稻温光生态特性的梯度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8(4),独著。59、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功能目标技术调整,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0、安宁河流域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资源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1、不同部位花朵对蚕豆花脱落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年,30(3),独著。62、植物激素在蚕豆上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4(3),独著。6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4、攀西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19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5、安宁河区作物生产潜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体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6、中低产地玉米专用肥增产增收效益分析,耕作与栽培,1995(6),独著。6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必须实行保护和支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1),独著。68、山地立体农业的种植技术调控机制与技术选择,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2),独著。69、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3),独著。70、遮阴对蚕豆产量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10(1),独著。71、间作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初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11(4),独著。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与应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1),独著。73、攀西地区野生番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1),署名第二。75、激光辐射洋葱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8(1),署名第四。76、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3),署名第二。77、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选育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2),独著。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1),独著。79、玉米亩产超1000kg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4),署名第二。80、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大豆品质和个体发育的影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1),独著。81、高梁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2),署名第三。82、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3),独著。83、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19(4),独著。84、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2),署名第一。85、应对入世挑战寻求对策措施,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6(2),独著。86、中国大豆食疗的历史发展和疗效特点,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1),独著。87、民族地区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方案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3(8),署名第一。88、攀西黄皮洋葱品种的筛选初报,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3),署名第二。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4),署名第二。90、中国葛藤种质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91、攀西野生葛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4(6),署名第二。92、葛藤的饲用价值及其在攀西地区畜牧业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21(1),署名第二。93、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真抓实干,把西昌学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1),独著。94、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1),独著。95、蚕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2),独著。96、抓住机遇,求真务实,迎接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2),独著。97、Co-v射线辐照剂量对蚕豆诱变效应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23(4),署名第二。98、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中国林副产品,2005(5),署名第二。99、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林副产品,2005(6),署名第二。100、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特点、挑战及启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独著。101、番石榴变异类型在攀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102、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03、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1),独著。104、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105、试论立体农业的能量利用和物质循环,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4),独著。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杂粮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107、四川省凉山州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杂志,2006年,(5),署名第二。108、芸豆花荚期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5),署名第二。109、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8(4),独著。110、试论立体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独著。11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独著。112、管理无小事,细节是成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独著。113、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新种—花叶野荞麦,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署名第一。114、关键在于抓落实,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独著。115、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关键技术研究》,2007,署名第一。116、凉山野生荞麦资源的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27(2),署名第二。117、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署名第二。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120、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9),署名第二。

2015年国外数感研究评析及启示(霍雨佳,郭成,杨新荣)。《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2期。2014年工作重塑: 获得意义性工作及个人成长的新途径*(赵小云,郭 成)。《心理科学》,2014,37(1)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的调查研究(唐海朋,郭 成,程 平,李振兴)。《教育学报》2014年第2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郭成,唐海鹏,孟晓磊,李振兴)。《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013年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 人格的关系(赵小云,郭 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年,第31卷,第3 期。课堂情境中的合作创造力评估及其困境(王欢,郭 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9期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卢慕雪、郭成)。《心理科学进展》2013(2);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胡韬,郭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论青少年的学业自我及其教育培养(赵小云,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状况及其相关研究(胡韬,郭成,刘敏),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1);中学生的学业自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3 (01);2012年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刘杨,郭成),中国健康教育 2012(10);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 (赵小云,郭成),心理研究 2012(05);贵阳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分析(胡韬,李建年,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12(09);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双语教育的实践和反思(李艳,伍思翰,郭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5);浅论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李艳,张虹,伍思翰,郭成,刘衍玲),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5);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对其心理素质的影响(郭芳,郭成,罗琴),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赵占锋,郭倩,马娟,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3);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对策(赵小云,郭成), 心理科学 2012(02);班级团体辅导的应用探析(谷萌,郭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06);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郭成,阳红),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02);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毛文娟,高淳海,郭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3);被洞悉错觉的综述研究(毛文娟,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相关研究 (李丹萍,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自我肯定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吴镝,郭成,冉红琼),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intervention programs.(HaoLei,ChengGuo*, YanlingLiu*),Health, V4, N12, 年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的编制(郭成;赵小云;张大均),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梁丽;方可;周章毅;郭成),中国公共卫生 2011(12) ;校本研修与教师多元发展 赵占锋;马娟;曾蓉;郭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2);团辅班会课在中小学的应用探析(伍思翰;李翔;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3) ;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述评(魏晓燕;王扬;郭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中国古代教学心理思想对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影响(张虹;秦安兰;郭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感召及其相关研究(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彭霞;王鑫强;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1(09) ;青少年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研究展望(周海霞;郭成),比较教育研究 2011(09);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审美陶冶模式探析(胡韬;郭成),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15);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比较研究(于小溪;郭成;杨玉帅),社会心理科学 2011(Z1);高师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姚翠荣;郭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5) ;中学生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的研究(赵丽霞;张大均;郭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01);人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述评(雷燕;高淳海;郭成),滨州学院学报 2011(01);论语文阅读的内涵与理念(郭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述评(吴岳;郭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及教育对策(周海霞;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4);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姚晓琳;刘洪;郭成),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吴明霞;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学习拖延行为及教育对策(经承凤;郭成),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自主对话教学(高淳海;雷燕;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0);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赵小云;郭成;谭顶良),心理学探新 2010(05)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赵小云;郭成),心理科学进展 2010(09);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学业自我的影响(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07);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干预的个案研究(周巧;郭成;张大均),中国特殊教育 2010(06);自我调控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姚晓琳;郭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青少年情感自主研究综述(何凤雪;青秋蓉;郭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探析(李方、郭成),《学园》;2009年建构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王晶;郭成;廖礼惠),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 ;语文阅读学习的价值分析(高淳海;郑雁鸣;王雁玲;郭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11) ;中学生负面学业自我概念内涵的探析及研究展望(梁丽;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10) ;学业拖延概念与测量的研究综述(易雯静;吴明霞;郭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1);青少年学业情绪研究综述(李磊;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的研究述评(刘青;郭成),宜宾学院学报 2009(04);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秦攀博;郭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1)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王立菲、郭成、冯正直、杨国渝、刘云波),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4);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王立菲、郭成、张俐、李敏、冯正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 (8);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赵小云;郭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01) ;2008年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控制研究进展(田莲;郭成),教学与管理 2008(33) ;国内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现状及启示(秦攀博;郭成),河西学院学报 2008(04) ;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王立菲;郭成),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7) ;试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干预(赵小云;郭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02) ;教学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及其走向(梁丽;郭成;张大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行为主义在教学情境中的应用(王立菲;郭成;陈建中),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5) ;试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何晓燕;郭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教师人格研究及其对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启示(边仕英;郭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邓自鑫、郭成、王金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9);心理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邓自鑫、吴明霞、郭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007年儿童游戏治疗理论及应用(杨满云;刘衍玲;郭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12) ; 儿童美育的心理功能(何丽;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 ;高中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周仁会;王钢;郭成),中国学校卫生2007(09) ;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胡韬;郭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8) ;论现代学习理论的整合(王海霞;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08) ;中学生学业自我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梁丽;郭成;王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6) ;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杨国愉;龚德英;张大均;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5) ;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及其衔接教育(张利;郭成;魏玲;金春寒),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7)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田莲;郭成;江洪),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建议(郭成;郭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02) ;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张大均;王金良;郭成),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汤万杰;郭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自我设限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郭成;黄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2006年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金春寒;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0)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刘衍玲;张大均;郭成),中国特殊教育 2006(09) ;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与我国教育改革(卿凌;郭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08) ;国外阅读治疗的研究及其应用(李谷静;郭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何晓燕;张雳;郭成;郭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民族心理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刘冬威、郭成、张大均),《上海教育科研》2006,218(1);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郭成、何晓燕、张大均),《心理科学》2006,29(1);2005年高中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郭成;阴山燕;赵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郭成、阴山燕、张冀),《心理科学》,2005,28(4);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比较(郭峰,郭成,李西营),《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高中生应对方式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阴山燕郭成边仕英赵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9(5);美育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吕新强、郭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28);2004年元认知训练对不同认知方式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张大均),《心理科学》,2004;27(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郭成、徐燕刚、张大均),《中国教育学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与操作(郭成),《课程·教材·教法》,;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人物的人格特征研究(杨健、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4;27(4);元认知训练对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影响(郭成、梁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女中学生人格特点与教育对策(郭成、陈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吴明霞、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张大均、刘衍玲、郭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现代教学评价的新拓展(周巧、郭成),教学研究2004(3);2002年中学生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陈红、黄希庭、郭成),心理科学,2002;25(5):520-523;2001年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75-80女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与教育对策(陈红、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年探索教学心理规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张大均、郭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好投吗?答: 不是很好投,属于中档次难度。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西昌学院主办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 :网页设计课程已成为现代之一,它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为一体。但是,目前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网页设计成品并不是很优秀。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改革目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思路进行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模式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成为人类生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却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偏重于书本上的理论讲解,忽略了实际动手操作;还有很多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不强,教学内容也不完善,导致教学的效率下降;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不足等。这些问题成为教师教学时的最大阻碍,也成为计算机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

1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师注重理论讲解,忽略实际操作

虽然新课改早已被提出,但教师多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讲课时仍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大量且反复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也不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导致课堂索然无味。而且很多教师长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不懂变通与改进,使课堂氛围变得紧张和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另外,由于教师几乎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教师代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减少,最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没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学生对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减少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不重视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以至于有些教师会采用逼迫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去学习,最终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学生厌烦网页设计课程,提不起任何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网页设计课程,根本不知道页设计有什么用处,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便会放松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便会对网页设计课程失去兴趣。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也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也不会关心所讲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听懂,是否能够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自暴自弃。也有很多教师对学生过于苛刻,也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好感、学习兴趣降低。

教学目的不强,教学效率下降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所影响,只注重学生对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以及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但目前,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与时俱进,成绩高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实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能总是以提升学生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成绩为主,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已达到一流水平,然而教师却依旧习惯使用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浪费了大量的讲课时间,导致课堂讲课效率下降[1]。

2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

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相继崛起,且不断地发展,因此,市场对计算机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培养计算机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新的时期,培养新型人才,与教学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使目前计算机教育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使学生不断发展而不被社会所淘汰。但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我国教学新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3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因此,改革后的网页设计课程必须以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网页设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总以课本为主,应适当采取案例教学的手段,并用实际网站加以辅助,来编排或者改革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独立设计网页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如何跟随市场变动的脚步。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工作理念与服务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节操与审美情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技术为设计服务”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指导学生创作[2]。

4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改革教学理念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计算机网页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布局设计,另一个便是后台的程序编写,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页设计也需要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即朝着图文并茂的方向发展,市场对网页设计方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页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将颜色、字体、图片以及格式合理地组合,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还可以插入声音,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声效体验,所以教师应提升学生的页面设计的布局与配色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给学生10~15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谈谈对色彩搭配、整体风格以及图像的插入的想法,或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版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3]。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上课时所要对学生讲授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精致程度对一堂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适当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不是一味将全部知识与操作技术全部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索研究的兴趣,以至于学生最终对网页设计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在讲解的同时也要进行操作演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直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课堂枯燥无趣,学生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改革和研究教学方法,师生情,一般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催化剂,所以,为了提升中学生的学生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也要与时代接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合理构建教学内容。而且多媒体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为一体,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并带动学习兴趣的增长。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一种考核。考核也是教育系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关于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考核,主要以考察为主,并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因此,在对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的考核中,应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操作能力,并以网页页面的排版设计、整体的色彩搭配所产生的效果以及网页的主要设计内容为主要考核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要统计与记录学生平时的上课状态以及出勤情况,将其也作为考核一部分,将二者的成绩总和作为学生期末时网页设计的最终成绩,以这个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参考学生的最终成绩以及这学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革,以保证教学效率[5]。由此可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现阶段的计算机网页设计具有更多的创新性设计和创新性理念,才能够更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网页设计课程变得具有实践意义。

5结语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想法,教师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方向,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11-18.

[2]袁琳.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课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4(3):109-111.

[3]罗显松.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网页包装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4):123-128.

[4]黄婷,张玲.任务驱动法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应用——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6-108.

[5]刘洪庆.构建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162.

[09:47:03]-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本较为知名的学术期刊,其发表的文章质量较高,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因此,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稿的文章要符合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的发表范围,文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的结构要清晰,文章的语言要简洁明了;2、投稿的文章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确保文章的质量;3、投稿的文章要遵守期刊的投稿规定,按照期刊的要求提交文章;4、投稿的文章要及时回复编辑的稿件审核意见,及时修改文章,以确保文章的发表。总之,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注意以上几点,以确保文章的发表。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西昌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51-1689/N,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673-1891。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民办大学,教学质量、学习风气都很一般属于三本学校,您要是分数够了本科线千万别来民办学校上.....要不就花点钱......一定要找个公办的学校上... 毕业后找工作太不一样了 楼上你去死吧!不管2本3本,都是民办大学....能和公办大学比么?晕死,你考了多少分啊? 非要扒着个文理学院要上....算不算统招都不知道?真的要选择民办大学,去选西翻、欧亚都比这个文理学院要好!

简介: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专题研究研究简报教学方法西部经济西安社会发展研究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 主管单位:西安市教育局主办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主编:陈正奇ISSN:1008-777XCN:61-1440/C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邮政编码:710065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西安文理学院挺不错的。

西安文理学院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学校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成为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5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师范教育、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化工、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8个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4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以上;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52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15人。

以上内容参考:西安文理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1.《社会动员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青海牧区政治现代化的开启——以泽库县证券建设为例》,杨红伟、马欢,《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沙沟总管设置于清代循化厅所辖藏区族群政策,《史学月刊》2012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摘)3.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及其宗教化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4.工合运动与抗战时期中国西北慈善事业,《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拉卜楞寺与清政府关系综论,《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6期7.法尊与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的传播,《法音》2011年第9期8.建国初期青海牧区的县政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抗战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杨红伟、储竞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11.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2.抗战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3.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部落冲突及其演变,《中国藏学》2009年第4期14.从经世思潮到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载《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5.工业化理论的新谱系:评《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载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6.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17.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8.近代甘肃“留学教育”研究,载张克非、王劲主编《西北近代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世纪上半叶甘肃金融现代化进程平议——基于制度变迁的考察(上),《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20.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朝形成的表现,《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21.试析1883年拉卜楞火烧王府案背后的权力之争,载刘光华主编《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2.救亡图存: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价值核心——兼与杨才林同志商榷,《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抗战时期西北工业化思想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24.近代留学生创办的报刊略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5.略论国家行为与西北环境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史评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与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合作)26.汉唐明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北的边防设置述要——兼论西北开发的重要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7.论西北在中国边防与国家安全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8.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9.试论秦汉时期中国西部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30.试论西部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31.顾颉刚与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2.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33.《当代中国与世界》之“绪论”、“第12章”,3万余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4.近代甘肃的“留学生”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5.两晋之际流民对河西发展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6.“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 《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2.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 《哲学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4. 《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1990)6. 《人活动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90) 1.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与王维国合作),《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2.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宋洪云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3. “社会运行中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与曹延莉合作),《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4.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5.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与王锦刚合作),《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6.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与王洪波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7.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与谭清华合作),《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8.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转载9. “论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谭清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0. “实践、历史、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维度”,《理论视野》2008年第2期11.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12.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与宋洪云合作),《理论视野》2007年第4期13. “实践的权利和实践批判的权利”(与万林艳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转载15.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与王文兵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16.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与王文兵合作),《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17.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载18.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2005年第4期19. “反思‘热点’现象”(与韩娜娜合作),《学术界》2005年第4期20.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与曹鹏飞合作),《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21. “公共性论纲”(与王维国合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22. “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才》2004年第3期23.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24. “《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与刘克苏合作),《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5. “学报之路与大学之道”(与武京闽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26.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与王维国合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27.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理论前沿》2002年第12期28. “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周笑冰合作),《新视野》2002年第5期29.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与田建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0.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31.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32.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9期33. “论社会群体及其主体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34.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35.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36.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7. “认识的基础、对象及与实践的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8.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39.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0. “人的认识的主体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41. “确定实践标准的实际意义与哲学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42. “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世纪论评》1998年第5-6期43.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世纪论评》1998年第1期44. “只要人类在思考,就会遇到哲学”(与吴汉民合作),《新视野》1997年第6期45. “认识的进步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6. “认识的效率意义与有效率的认识”,《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47. “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长白论丛》1996年第5期48. “转向大文化观”,《新视野》1996年第3期49. “哲学的本性与前途”,《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50.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新视野》1995年第1期51.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52. “名牌的生成: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4期53. “从涡流到势流:走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54.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转载.55.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与曹明德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56. “思维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57. “人的活动效率规律寻踪”,《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58. “社会意识的功能”,《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5期59. “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现代哲学》1990年第2期60. “人的活动与效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61.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62. “制约活动效率的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63.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理论战线》1989年第3期64. “有关人活动效率之诸关系”,《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65.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66. “解放 探索 实践”,《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67. “哲学的分化与综合”,《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68. “哲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现代哲学》1988年第2期69. “社会系统中的被动效应和主动效应”,《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70. “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理性”,《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转载.71.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转载.72.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73. “略论从物质和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的和逻辑的演进”(与李秀林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74. “哲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启迪——读艾思奇同志抗战前期一组文章随笔”(与肖前合作),《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3期75.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与肖前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12期转载76.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77. “论实践的效能、效果和反馈”,《哲学研究》1983年第7期78. “论人心所向”(与李秀林合作),《光明日报》1983年3月21日,《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79. “论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范畴”(与肖前、李德顺合作),《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转载.80.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81. “试谈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美洲华侨日报》1980年3月31日82. “假左真右的一大‘发明’——评所谓‘知识公有化革命’”,《吉林日报》1978年3月28日83. “也说知识的功罪——驳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与刘云平合作),《吉林日报》1977年11月15日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2. 李秀林等主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哲学素质培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5. 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6. 汪永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纲要》(试用本)(参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7. 肖前等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91)8.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83)10. 杨焕章主编《简明哲学原理》(参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 2008年,教育部理论研究委托课题: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机制研究2.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攻关项:马克思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理论3.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4.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华夏复兴论:一种历史哲学和文化 1.“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唯物辩证法——谈李瑞环《辩证法随谈》”,《改革内参(决策版)》,2009年第10期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评介”(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期3.“道不远人 在学与用——写在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出版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4.“诚信的结果是双赢”,《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2年第3期5.“文化的追求与反思”(与杨悦合作),《学习时报》2001年11月12日6. “与其虚拟‘上帝’ 不如诚信为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年第3期7.“科学精神是增强科学素质的深度要求”,《前线》1999年第11期8.“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9.“治国与治国方略——来自《中华治国方略文库》的启示”(与刘敬东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8年第5期10.“面向特区现实的理论思维──读周文彰《特区导论》”(与刘克苏合作),《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11.“人生难得是恬淡”,《现代交际》1997年第3期13.“如水之交”,《现代交际》1994年第11期14. “关于个人问题的哲学沉思——《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引论》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4年第2期15.“创造: 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16.“《广义认识论原理》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哲学动态》1992年第10期17.“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18.“小体系的年代——关于哲学发展的一点想法”,《光明日报》1986年4月28日

兰州大学学报由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A4开本,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57 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季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