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绘画没有现代性,对当代没有指导意义,只会让人倒退。他在当时能够成功是时代与政治的原因,在美术上他的功绩并不大,甚至我个人认为他还有更大负面作用。他在巴黎并没有学习当时最先进和有革命性的的现代艺术,却把西方早已过时的注重技术的现实主义拿了回来,还只是拿回来不完整的一半理论。
敢问楼上知道什么叫"现代性"吗?知道“当代”人都画些啥吗?知道什么叫艺术的先进与落后吗?劝你了解了解艺术的性质,读读美术史,顺便了解一下中国美术的国情——现当代的就行。你不知道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你不知道艺术是承前启后的?你不知道艺术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你不知道“西方早已过时的注重技术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百年油画分量最重也是最优秀的部分?你唯独知道的“他在当时能够成功是时代与政治的原因”,又明白徐悲鸿是成功的,而且与时代有关,那时有“时代”现在不是时代了?近现代就一个徐悲鸿,抹杀了他等于抹杀了整个美术史,何谈当代?再说,当代艺术是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永远都“先进”不了,再“先进”也是人家的东西,要知道艺术不管到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主题“真,善,美”,艺术毕竟不是航母不是飞机。至于"现代性"可能要结合整个历史,美术史的发展吧,比如思想题材,形式技法,在国画上尤为突出.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 圣西门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 穆尼尔•纳素夫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 爱因斯坦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 马克思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 欧文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 鲁迅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 王进喜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 —— 罗佐夫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 —— 贝多芬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 罗曼•罗兰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 森村诚一 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 约里奥.居里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 赫拉克利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 艾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 徐特立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 马克思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 罗曼.罗兰 当你幸福的时候,切勿丧失使你成为幸福的德行。 —— 莫罗阿 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 从我这儿滚开吧! —— 别林斯基 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 阿•巴巴耶娃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 徐特立 幸福人生格言 推荐 收藏 淑红 @ 2006-12-07 15:36:30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 穆尼尔•纳素夫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 爱因斯坦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 马克思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 欧文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 鲁迅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 王进喜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 —— 罗佐夫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 罗曼•罗兰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森村诚一 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 约里奥.居里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 艾青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 罗曼.罗兰 当你幸福的时候,切勿丧失使你成为幸福的德行。 —— 莫罗阿 猝然死去本无甚苦痛,长期累死倒真难以忍受。 —— 佚名 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 别林斯基 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 爱因斯坦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 徐特立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 鲁迅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 王尔德 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 —— 威廉•特姆坡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 马克•吐温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 马克•吐温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 列夫.托尔斯泰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 —— 莫泊桑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 陀思妥耶夫斯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附送格言: 智慧的仓库里满储箴言 ——波斯谚语 人生格言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 ——海贝尔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 ——塞涅卡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居里夫人 要体验人生,就要把握现实,相信现实。 ——拉蒂特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人生如音乐,要用听觉、感情和本能谱成,不能只凭规律。 ——Samuel butlev 生命格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 ——塞涅卡 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 命运格言 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 ——蓬皮杜 聪明的人造就机会多与碰到机会。 ——培根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维尼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机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机遇。 ——罗曼.罗兰 友谊格言 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____佚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李白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____纪伯伦 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______谚语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内基夫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谚语 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罗曼•罗兰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罗曼•罗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奥斯特洛夫斯基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图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信任一位虚伪的朋友,增加一个敌对的证人.——西班牙谚语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诚相待的人——西塞图 在这个世上,诚实的人最尊重,最珍视的莫过于真正的朋友,这种朋友可以说是另一个自我.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3、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4、 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5、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6、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7、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二、 时间 1、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2、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李大钊 3、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4、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5、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是慢性自杀。----列宁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国谚语 三、 持恒 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3、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4、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5、 欲速则不达。------《论语》 6、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7、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四、 团结(合作) 1、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谚语 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谚语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 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松下幸之助 6、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7、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五、 文明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3、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六、 环境 1、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2、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是清洁空气,二是澄清饮水,三是流通沟渠,四是扫洒屋宇,五是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3、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曲格平 4、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七、 理想 1、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2、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5、 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奋斗。---谚语 6、 活着又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怕的。----契诃夫 7、 没有血气的人苍白,没有理想的人懈怠。----谚语 八、 幸福 1、 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尼采 2、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歌德 3、 不论在哪里,自己的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去寻觅。-----哥尔斯密 4、 老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幸福。-----塞拉斯 5、 如愿便是幸福,满足便是幸福。----鲁迅 6、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 7、 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培根 九、 友谊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3、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4、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 5、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6、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十、 爱国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6、 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7、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十一、奉献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 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 5、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十二、立志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4、 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 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十三、虚心(骄傲) 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 骄傲是无知的别名。----英国谚语 3、 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4、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谚语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语 6、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老舍 7、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十四、尊严(骨气) 1、 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王通 2、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 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孟子 4、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5、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十五、知识 1、 知识是引导人们看到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雨果 3、 明日之帝国将是智力之帝国。-----求吉尔 4、 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高尔基 5、 无知是迷信之母。----巴尔扎克 6、 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他的知识和他的能力是相当的。------培根 7、 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十六、书籍 1、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3、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4、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6、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7、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十七、诚信 1、 民不信不立。-------孔子 2、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3、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4、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十八、教育 1、 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2、 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十九、爱心 1、 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2、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3、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二十、乐观 1、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纪伯伦 2、 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会打开。----塞万提斯 3、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二十一、积累 1、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二十二、求实 1、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3、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周恩来 二十三、方法 1、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更斯 2、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3、 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四、思考 1、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二十五、逆境成才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2、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3、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二十六、改革 1、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3、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二十七、劳动 1、 不劳则无获。——富兰克林 2、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3、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罗大经 二十八、健康 1、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爱默生2、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16、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药。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议论文论据素材,以应对考场上变幻莫测的题目,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以下是一些适合摘抄的议论文素材,一起来看看!
27年完成毕生心愿:李时珍
还是一介农夫时,已有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的胆识,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时,已萌生了编著一部医书的念头。怀揣着那份执著,走进大山经风历雨,身试百种药草,成就医学巨著。
一代才女:张爱玲
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清醒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笔尖上的舞者:鲁迅
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永恒的飞翔:万户
是他,承载起最早的飞天梦想,是他,为人类装上梦的翅膀。火光耀眼,他无悔生命的短暂,尘土飞扬,掩不住他真情的渴望。他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湛蓝的天空中永远舞着他无畏的英雄。
一、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二、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三、“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
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分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奔马图》 《群马》《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悲鸿绘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十九年 《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二十一年 《悲鸿近作》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三十年 《悲鸿素描选》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 《画家徐悲鸿》 黄苗子著 北京出版社 1957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 《徐悲鸿的油画》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徐悲鸿:1895—1953》 范曾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年 《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 谢里法 蒋勋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80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 《徐悲鸿画集》(第一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彩墨画》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一生》 廖静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 《徐悲鸿——回忆徐悲鸿专辑》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 《徐悲鸿画集》(第二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画册》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 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4年 《悲鸿画选》 徐悲鸿绘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年 《笔下千骑:绘画大师徐悲鸿》 郑理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年谱》 李松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的故事》 郑理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传记资料》 朱传誉主编 (台湾)天一出版社 1985年 《我与徐悲鸿》 蒋碧微著 岳麓书社 1986年 《徐悲鸿画集》(第三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评集》 王震编 漓江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徐悲鸿著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87年 《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 [苏]波斯特列洛娃 (苏联)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徐悲鸿画集》(第四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7年 《巴黎岁月——徐悲鸿早年素描》 徐悲鸿绘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五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六集·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油画集》 徐悲鸿绘 冯法祀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 《世界名人传记——徐悲鸿》 李荣胜编著 (香港)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8年 《艺术大师徐悲鸿》 金山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90年 《徐悲鸿研究》 王震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年谱》 徐伯阳 金山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上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下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 《徐悲鸿在南洋》 杨作清 王震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年 《傲骨铮铮的画家——徐悲鸿》 李伟科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徐悲鸿》 徐悲鸿绘 徐庆平著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 《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徐悲鸿作品选集》 张瑞林主编 徐悲鸿绘 古吴轩出版社 1993年 《徐悲鸿的艺术世界》 王震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书信集》 王震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廖静文》 廖静文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评传》 王泽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 《悲鸿画集——纪念徐悲鸿一百周年诞辰》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 《美的呼唤》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纪念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展刊》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中国艺术大展组织委员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王震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徐悲鸿》 刘建平 穆美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 1996年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艺术家·徐悲鸿》 郑理编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徐庆平大展组委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名家法书·徐悲鸿》 许礼平 苏士澍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巨匠美术丛书·徐悲鸿》 刘曦林著 文物出版社 1998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年 《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徐悲鸿素描集》 徐悲鸿绘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年 《走进艺术大师生活丛书·徐悲鸿》 李晓杰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 《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故事·徐悲鸿》 水真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徐悲鸿艺术随笔》 王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画论》 裔萼编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艺术大师丛书·徐悲鸿》 徐建融著 古吴轩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明天出版社 1999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香港)中华书局公司 1999年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王连敏 赵琳琳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大师谈艺丛书·徐悲鸿谈艺录》 张玉英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王震 徐伯阳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年(重印) 《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徐悲鸿》 谢小铨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本》 廖静文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一卷)——艺术·生平·论述》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二卷)——油画·素描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三卷)——中国水墨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台湾)妇女与生活社文化事业公司 2001年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代画师徐悲鸿》 孟校丹编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徐悲鸿作品精选》 徐悲鸿绘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2年 《鉴识徐悲鸿》 潘深亮著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2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素描画稿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部分):徐悲鸿》 陈传席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徐悲鸿》 庄庸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中国书画家经典作品集·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王骁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范保文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徐悲鸿(上)·中国画》 徐悲鸿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478幅作品堪比大师作品全集》(上下册) 紫都 霍艳文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艺术世界》 沈培新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龚继先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著 九州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文集》 王震编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5年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徐悲鸿卷》 杨新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5年 《现代书画投资·徐悲鸿卷》 史树青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5年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徐悲鸿》 徐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 霍艳文编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徐悲鸿的故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人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到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徐悲鸿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徐悲鸿的勤奋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的画室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后来,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徐悲鸿成功了!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翻着一页页还残留有淡淡清香的书纸,握着笔静静着鼻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无意间,八个“醒目”的字让我停下了翻动书的手指。我翻到那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文章的我顿时思潮起伏,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记下此刻的感受……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遭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侮辱和对自己的挑衅从而发愤图强,决心学好绘画还利用课余去临摹世界名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获得第一还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的美术界。徐悲鸿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让那些向他挑衅的人甘拜下风。
自从受到挑衅后徐悲鸿花了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绘画,他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连法国画家都为之感动。反复读着徐悲鸿坚持学习的行为,脑子里仿佛就出现了画面,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徐悲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强毅力、对未来的信心。
毫不示弱地回击,立下目标,徐悲鸿不仅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证明了自己、也为祖国争光。让那些高傲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对中国人不仅没有歧视和侮辱,反而更多的是称赞和佩服。读着描写徐悲鸿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傲骨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他爱国的可贵精神。
不知怎的,读着这篇文章,我渐渐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总是把“未来”“梦想”“要爱国”挂在嘴上。听别人讲起、自己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各种瞧不起、欺凌、侮辱,心中总会产生一股子怨气和愤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总是幻想自己成了科学家、大文豪。不付诸实际行动、整天空讲,总是在讲些有的没的,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好地反省自己。应该像徐悲鸿一样立下目标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不是只会讲,我还是小学生干嘛要想那么久远、空大的事,目前能做的实际行动就是好好学习,让知识填充现实,让事实变得丰满,只有打好努力学习的基础才有资格去谈为国效力。
事实告诉我: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开花。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借着暗淡的灯光,翻开了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书——《字词句篇》。刚一打开“徐悲鸿的故事”几个粗黑体字映入眼帘。我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顿时思潮起伏,不由得生起敬佩之情。啊!徐悲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啊!
当时,由于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聚会上,一位洋学生恶毒的歧视中国人。坐在旁边的徐悲鸿哪里能容忍别人这么屈辱自己的祖国,他不怕别人的嘲笑,挺身而出,与洋学生比赛,决定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徐悲鸿真是了不起,在饱经屈辱的情况下,竟然能挺身而出,与洋学生一较高下,为祖国挽回颜面。要是我的话,肯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哪谈的上什么一较高下,他真是了不起。此时,我不禁回想起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我不是在下面做小动作,就是和别人窃窃私语,而且我的语文还是三门功课中最差的,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哎!真是惭愧啊!我虽不能像徐悲鸿那样为祖国挽回尊严,但我也尊敬祖国啊!从今天起 国旗下讲话我一定要肃立不动,认真听;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一定要学好国学。
徐悲鸿为了比赢洋学生为国挣光,更加刻苦学习,常常一块面包一壶水到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由于他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爱他,主动请他去自己的画室画画,并亲自指导。
徐悲鸿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能够以惊人的意志努力学习绘画。真是令人敬佩。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名人,而在我的故乡宜兴也曾有名人一位世界级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贫寒,但自幼刻苦跟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他在巴黎跟达仰学画是,被一个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因为那人竟然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怎么能不让人气愤呢?
但徐悲鸿从不爱耍嘴皮子功夫,听了这些话,他并没有上去雄辩一番,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用自己丰硕的成果证明给那个无知的外国学生看。后来,那学生向他道了歉,并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因此,北京和宜兴也都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真了不起,他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所以,现在外国人都很敬佩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实才。真想不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竟然来自宜兴,还和我们是同乡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徐悲鸿,您是世界的一支神笔,更是宜兴人名的骄傲!
这天晴空万里,柔和的暖风吹拂着脸颊,让人倍感惬意。乘着这大好时光,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东氿边上的徐悲鸿艺术馆。
一走进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正在飞驰的骏马,它的鬃毛随风飞扬,身形十分矫健。我仔细一看,这竟是一幅画!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它像被赋予了生命般“活”了过来。环顾四周,艺术馆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就连楼梯间看似随意的几笔,也让人觉得充满了意境。
我们拾级而上,到了二层,各种徐悲鸿先生的真迹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幅画中的孩子在雨中撑着荷叶伞,调皮地仰脸看着天空中的雨丝。大师将他的天真顽皮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这幅水果静物,隐隐约约能看出刚洗过的痕迹,作品逼真得令人垂涎三尺。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只见一匹骏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它的身后黄沙滚滚。画作气势磅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幅精彩绝伦的画作,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到家中,那几幅画依然历历在目。我相信大师一定是苦学之后才能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用青春和热血描绘梦想!
1919年春天,年轻的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巴黎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于是热情的指导他,这却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无知的偏见的,必须用时使然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努力了,他像一匹不知疲惫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管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饭只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用生下来的钱购买绘画用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刚刚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这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事,但是却让人感动不已。
徐悲鸿以惊人的天赋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拜入达仰门下。达仰很看重这位中国学生,这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位外国学生当着徐悲鸿的面讥笑他,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励志学好画。
历尽生活的种种磨难,经历了三年的磨砺,徐悲鸿终于成功了!他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人照样可以成才!
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更让世界刮目相看!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绘画大师,他是怎样成才的,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呢?看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徐悲鸿留学时,有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并没有用言语争辩,而是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腾、勇往直前,终于用实际行动让外国学生心服口服,并亲自登门鞠躬道歉。
是的,仅仅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铁的事实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再看看我?哪怕爸爸妈妈或是别人说我一句不是,我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话,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有时自己就是错了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证明确实不怨自己。想想徐悲鸿,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
有时,爸妈说话时我还不耐烦,尤其是给我讲道理的时候,甚至捂起耳朵,大声争辩,过后也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老样子。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事实胜于雄辩。今后我也要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的世界里。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1941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说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了《奔马图》。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题记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俊美的吗。这匹马的身体是深褐色的,而那矫健有力的腿则是黑色的,马那黑油油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竹尖似的小耳朵玲珑俊俏,而它的鼻子和耳朵不停地一张一合,似乎已经累得不行了。它的鬓毛和尾巴随着他的速度加快,跟着风,优美的飘了起来。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英勇无畏的马。从马那坚韧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马那勇敢的精神。他是一匹自尊心极强的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底下它高贵的头,更不可能驯服它了。
徐悲鸿笔下的马更是一匹健美的马,马那是矫健的四蹄不停轻快的向前奔跑,使四周变得尘土飞扬。它跑起来时肉并不会往下坠,显得非常强壮。漆黑的鬓毛中无半点杂毛,显得无比英俊潇洒。
徐悲鸿用水与墨,在纸上画下了矫健有力的马。看着这六匹马的腾飞,其实《奔马图》更象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用细腻的笔触、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尽管这匹马的创作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这匹马依然矫健,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在奔驰。
这副《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那时正值国难当头。画中的马雄骏、苍劲有力,颇有“锋陵瘦骨成”之美感,使人拍案叫绝,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干笔扫出马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的马十分彪悍、健壮;给人以一种马即将冲出画面的视觉冲突。马腿的直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有弹性,动感十足。马的四蹄腾空,似乎扬起了一片风沙,堪和“风入四蹄轻”相互披靡。从整体上看,马的前打后小即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想象。特别是它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使人感慨、惊叹。
徐悲鸿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的马依然以它那庞大的气场震惊、征服着世界。我欣赏他的马,但我更欣赏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徐悲鸿学画》,看了以后,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徐悲鸿是著名的大画家,它长年累月画个不停,夏天,他顶着烈日画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冬天,他冒着严寒画风雪中的树木、村庄。为一画好奔跑的马,他就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运动时的神态和肌肉的变化。有多少次,由于他两只眼睛只顾着奔跑的马,忘记了路上的坑洼,摔了跤,把手脚都磕破了,可他不喊一声疼,爬起来继续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
一次,我在广场上练习游龙板,可我老滑不起来,只要一滑起来,就来个“破天摔”,已经四个“破天摔”了,但我还是不会滑,我不想再学了,可想起了徐悲鸿的故事,我就又来了力气,经过我的努力,最后终于学会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徐悲鸿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今天,我在书上的《语文天地》里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的马是‘一洗万古凡宝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意气勃发的意志。而《奔马图》则是画于1945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徐悲鸿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战争中我方一度失利,而自己忧急之情。
在《奔马图》中的马正昂首挺胸,四蹄腾空,动作协调,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了力量,又激励人们前进。啊!马在飞腾不正意味着中国在飞速前进吗?马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根尖尖犹如刀削一般;马的鬃毛在飞舞,如同丝带一样飘动;马尾巴上的毛在飘起,如同万条丝绦一样飞扬。这个马跑时的瞬间形象被徐悲鸿刻画得栩栩如生,无比神奇。
徐悲鸿的《奔马图》使我受到了激励,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更充满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将来为了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课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从读这课书开始我就对徐悲鸿充满无限的敬仰,他的刻苦和勤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书中告诉我们徐悲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根本原因是他刻苦努力和坚韧不拔所取得的结果。以前我对学习不够刻苦,劲头不足,读了这课书我才感到了刻苦和努力,才是将愿望变为现实和成绩的基础条件。
读完这课书,徐悲鸿的常常在我脑海浮现。他那刻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徐悲鸿作为我最要好的朋友,虽然他并不知道还有我——这样一位小朋友。但我想只要我做事认真,努力学习,他是会答应做我朋友的。
自从,我把徐悲鸿当作朋友以来,我每天再也不要父母督促我了,因为我觉得徐悲鸿一直在旁边看着我,看着我这位小朋友。
我相信在以后,徐悲鸿会为有我这样一位朋友而骄傲的。
我见过最长的《清明上河图》,见过历史悠久的风水图,我还见过著名画家郑燮画的竹子图,但我见过最难忘的一幅图,就是徐悲鸿画的的八马图,下面就让我来帮你们介绍介绍这幅八马图吧!
八马图是由八匹黑白相间的骏马组成的一幅图画。八马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而珍贵,八马图形态各异。彪悍的骏马给好像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类积极向上。
第一匹马两蹄高扬,后背的鬓毛如同毛线一样在风中飘扬着,矫健的肌肉形成了一匹俊俏的野马。第二匹马,全身褐色,好像要和第一批野马一绝高下呢。第三匹则全身都是白色的,长长的毛发如同是白白的羽毛一样漂浮在身后,第四匹马全身都是红色的,马头一直不停地向后转着,好像后面有他的孩子一样。第五匹马,是我最喜欢的一匹了,它的后腿高高的扬着,尾巴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着,雪亮的眼眸子挂在一张俊俏的马脸上,长长的马耳朵直直的立着,看了就让我难以忘怀。第六匹马四蹄高扬,褐色的马身如同被烈日晒了似的,他的身后是一批纯红的母马,好像是他的妻子一样。最后一匹马则是最小的一匹马。和第一批马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八马图的背景也是很好看的。你瞧,后面的群山连绵起伏,好像要连在一起似的,一颗红红的太阳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天空上。八匹马的马蹄底下飞溅着泥土。图下面便是鲜艳的花朵,花旁边还有一处处高低起伏的灌木丛。我可真敬佩徐悲鸿画的这幅八马图。
听了我的介绍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这八匹俊俏的马吧!
徐悲鸿是我们宜兴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中国像一个既落后又不团结的大家庭,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永远都是愚昧无知,就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终究是成不了才的。那天,他的一个法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非常蛮横无理,冲着徐悲鸿出口伤人。他的这种狂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徐悲鸿。为祖国、为中国人,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怒火,对那个学生提出挑战,看等到结业的时候,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奔跑,发奋苦学。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天长日久,他得了胃病,他时常独自忍着剧痛,不管严寒、酷暑,坚持着对名画的参观和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徐悲鸿用中国人特有的韧劲,勤奋钻研,终于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遇到困难老想着让爸爸、妈妈帮忙,平时他们让我参加个学习班:画画、弹琴……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学得很随意。现在跟徐悲鸿比起来,真让我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奋发努力,勇往直前,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课的复述课文教学,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串连。
课文主要是讲徐悲鸿学画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学画的事情。课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鸿、激怒、不知疲倦、陈列、租、成绩、鞠躬、错误 等。上完词语时,我按照惯例,问了学生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竟然没有几个说得出来,于是,我想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利于学习。复述时,先让学生分部分进行复述,如:“激怒”一词,我让学生看过课文后,不看书,说一说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故事”调动起来了,基本能把故事说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让学生结合后面的“陈列”一词,说说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过程,学生也能根据这两个词语说得比较完整。“成绩”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就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考试的成绩,而是平时的努力结果,这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画展”中看出来。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靠平时的积累的。最后的“鞠躬”、“错误”学生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过头来再问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不用教师多说了,基本都能领会了。
看来,熟读课文是必要的,但是,单单靠学生一味地读,对于要求复述课文这一任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徐悲鸿》故事,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又向法国著名大师达仰学画。有些人看到达仰很看重徐悲鸿很嫉妒。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徐悲鸿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要用事实证明给他看,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徐悲鸿每天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生活很清苦,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省下的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付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结业考试,他的作品也在巴黎展出,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人,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 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了,做一件事情,只要你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除非,你没有用心。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古人喜欢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分析成败因素,这种分析当然是有相当道理的。三个因素中有主观有客观,天时和地利是客观因素,人和是主观因素。天时不可通过人力改变,地利则可以通过人力改变,可以从不利的环境迁移到有利的环境,但改变地利因素的人力实际上就是人和,因此有时候地利和人和的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准确区分,除出生地不能改变以外,多数情况的地利实际上是一次又一次人和作用的结果,通过主观的选择,占据了地利,地利一旦被占据,当然对成功产生作用。人们在分析地利时,容易忽略背后的人和因素,而把地利当作纯客观的东西。下面,我以徐悲鸿、刘正成、刘炳森、张海等人为例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进行分析。一、徐悲鸿徐成为大师(更准确点应叫画坛领袖)当然有天时因素,封建王朝被推翻,平等自由的提倡,思想的自由和解放,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等等,无疑是艺术家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这就是几百年难遇甚至几千年都不曾有过的天时。徐成功地利因素比较复杂。在文风鼎盛的江南出生、成长,为徐早期的艺术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因素,在学习环境这一点当然是地利因素,以后徐到上海、巴黎、北京等地,虽然都是搞艺术的好地方,但到这三个地方的前提是个人的选择和能力,也就是人和因素。从宜兴到上海和从宜兴到天津,除路途有远近外,没有什么差别,假如徐选择到天津从艺,较之上海徐的发展肯定有限。可见主观选择多么重要,而主观选择本身能够实现的前提是眼光和能力,无眼光会选错,有眼光没能力则要滚蛋,徐有眼光有能力,所以他选择上海、巴黎、北京,同时他又有能力,所以他能够留在上海、巴黎、北京,在巴黎还能获得军阀的奖学金。当然由于上海、巴黎、北京等地的地利因素,又使他如鱼得水,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徐成功的人和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个体来讲,把人和当成人脉关系是片面的,个人的才华、性格、能力、品德都是人和的构成要素,有了这些当然会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会结交社会高层,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光看到康有为对他提携,军阀给他出资留学,以为是这些偶然的人脉关系玉成了徐悲鸿,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徐之所以成为艺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远见、热心、社会活动能力强、爱国等超出时辈的综合能力是主要因素,离开了他的综合能力而谈地利和人脉关系是片面的、肤浅的。二、刘正成刘正成从四川被掉到中国书协,靠的是天时和人和。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书法热也刚刚兴起,书法开始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和重视,这对于当时万马齐喑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这就象关在圈里好几年的牛犊子,正当前途灰暗,即将老死于槽枥之间的时候,邓小平哗地把圈门打开,这就是天时。有了这个天时,打开了这个圈门,谁体格好,谁离圈门近,谁就能先冲出去。舒同这帮老牛们离圈门近,占有地利,先冲出去了,冲上一个小山头,就连呵斥带喘了,于是需要一个体格好的牛犊子替他们冲锋陷阵,北京的牛犊子离圈门近,但体格好的没有,上海离圈门也不远,有一个体格好点的牛犊子周志高,比别人冲得远点儿,也不行了,所以周有天时、地利,没有人和。近的没有,只好选远的,刘正成这个远居四川的牛犊子纳入官方视野。他人聪明,字写的好,会写小说,懂编辑,有组织能力,这正是冲锋陷阵的上佳人选,于是不占地利占人和的刘正成进了书法的权力中心。在他到书协的前期,天时没变,人和没变,他又有了地利,所以他能呼风唤雨,后来形势就变化了,一方面,书法经过20多年的粗放发展,一些矛盾开始显现并激化,同20年前比天时已经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由于书坛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路诸侯的实力有了空前的增长,在京的刘炳森等人的能量也有了空前的提高,此消彼长,刘正成原有的地利、人和优势不再明显,原来病病歪歪的牛犊子开始生龙活虎地满山跑了,刘正成还能守着整个山头吃草吗!好在刘正成的身子骨还比较硬朗,虽然天时地利不占优势了,但有人和在,所以划一块水草丰美的地安安稳稳有滋有味地吃下去还没有问题。三、刘炳森我在《好友梦见了刘炳森》一文中已经用很大篇幅分析了他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这里补充一下。同刘正成(小刘)比,刘炳森(大刘)在天时方面是一样的,这好理解。小刘在四川,地利当然不如大刘,但地利不如人和,当时小刘在综合才能方面确实比大刘强,所以小刘能胜出。后来为什么大刘盖过小刘了呢,人和的原因。小刘一直在书协、文联一脉挣扎,人和方面没有大的改观,反倒引起了一堆龌龊。而大刘另辟畦径,由青联至政协,在人和因素中增加了一个最重要的砝码地位和权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小刘的前面,再加上其他因素,大刘就必然胜出了。二刘之间,成也人和,败也人和。有一句话,叫做“活着就是真理”,活着才能谈得上天时地利人和,人死了天时地利人和统统没用,大刘在经过漫长的等待迎来了他的天时、地利、人和,却没有进行高峰体验的命,令人唏嘘!四、张海书协主席的人选,舒同那样会写字的高官没有了,启功那样会写字的大师没有了,沈鹏那样会写字的学者找不到第二个了,邵宇、张飙那样的外行一大堆但试过两遍了不成功,刘正成影响力大曾是个人选但被搞掉了,板上钉钉的刘炳森天不假年,还有谁呀,没谁了,在各路诸侯中选吧!这就是张海的天时!差一步都不行,两年前他梦都不能梦到。张海没有地利,北京、浙江、江苏、辽宁、山东等等,河南比他们未见太大的地域优势。比起各路诸侯来张海具有一定的人和优势,这一点细说容易得罪人,就不说了。五、白谦慎说到天时地利人和,我又想起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白谦慎!白出道早,八十年代就名满天下,还是北大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他要是留在国内,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肯定是当今书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他去美国了,对书法而言,他地利没了,人和没了,在八九十年代通个国际长途都需要高额费用,看本大陆杂志都得等上两个月,他怎么维持他的人脉呢。而白在美国的这些年,正是国内书法家地位、收入、名望大幅上升的时期,与他同时出道的、比他晚的很多都成了名利双收的大腕小腕,他老人家却还在美利坚的图书馆里查资料呢好在这几年白先生在美国宽裕了,通讯也便捷了,白又有出众的才华和与众不同的思维,人脉开始聚拢,地域可以跨越,所以他影响力又开始迅速回升!
为了纪念一代书画巨匠徐悲鸿先生诞辰120周年,此次由东方收藏主办的“纪念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徐悲鸿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启动仪式于今日在东方收藏公司总部以及上海市长宁区江苏北路30号东方收藏书画院隆重举办主办方东方收藏为了表示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特地邀请了两位徐派艺术家莅临启动式。他们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巴渝书画院理事、徐悲鸿重庆故居盘溪画院院士、中国书画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子贤老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华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心顾问、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荣誉会长骆鉴音老师。上午9时30分,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王子贤老师和骆鉴音老师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东方收藏总部,见到了等候在培训室的收藏顾问们。两位大师现场和收藏顾问们就徐悲鸿所创作的国画做了详细的阐述。王子贤,1947年生于重庆,在第十三届国际工艺品书画交易会上国交易会上国画“八骏雄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国画《雄风》荣获金奖,巨幅国画《八骏图》等多幅国画被马文化博物馆收藏。多次受到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亲切接待,受其教导深入内蒙草原写生画马得速写千余幅,受到廖老好评,折扇“三骏图”国画八骏腾飞>《双骏雄风》赠送给廖静文女士被其藏。作品被多家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誉称:“王子贤画马有徐悲鸿风格,徐悲鸿后继有人,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界欢迎。”骆鉴音,一九四六年出生于湖北荆州,现居北京,从事美术工作四十余年,对国画、油画、雕塑多有涉及,举办过多次邀请展、个展、联展,作品被收入多种书籍、刊物、画集,参加过省市及全国性美展并获奖。2005年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联展”一等奖、“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大展”金奖。在谈及徐悲鸿大师的艺术生涯,王子贤老师表示,徐悲鸿大师非常喜爱人才,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伯乐,不仅对齐白石的知遇之恩,又慧眼识傅抱石,而且对张大千有着至高的评价“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对于徐悲鸿的画作,王子贤老师说到,“徐悲鸿大师不但是画国画,他的油画也非常的出彩。”徐悲鸿大师的奔马图,可以说是其代表作。而王子贤老师也是尤其爱画马。王老师一再强调,徐悲鸿的马是最完美的,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学习悲鸿老师对于奔马风骨的把握,迄今为止也只是学到了悲鸿老师的皮毛而已。紧接王子贤老师对徐悲鸿大师的一番介绍之后,骆鉴音老师也向在场的收藏顾问们分享一些鉴赏徐悲鸿书画的优劣方法。骆鉴音老师说,“看待一幅作品主要是看两点:形象和笔墨;都说国画要有中国的风味,在分析徐悲鸿作品时,需要结合徐悲鸿的学画生涯,徐悲鸿的画作是经历了中国写意到外国的写实,在品鉴徐悲鸿画作时应该要注意到这一点。”面对徐派传人王子贤老师和骆鉴音老师此番对徐悲鸿大师专业分享之后,收藏顾问们纷纷用掌声表示了对老师们的赞赏之情。和收藏顾问们的一番深入交流之后,下午14时两位大师又来到了上海市长宁区江苏北路30号东方收藏书画院。参观了书画院之后,为了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此次启动式的召开,王子贤老师和骆鉴音老师各自现场挥毫泼墨赠与东方收藏。至此,纪念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徐悲鸿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启动仪式圆满举办。此次由东方收藏举办徐悲鸿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对徐悲鸿先生永远的怀念,也是藉此进一步传播中华文明的优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徐悲鸿的奔马图很受世人的欢迎,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市面上存在有大量的仿品。下面介绍几点如何鉴赏徐悲鸿真迹的方法。 首先,徐悲鸿的骏马画中以马尾和鬃毛最为精彩,也最容易看出问题,如果马尾和鬃毛画得笔飞墨舞,质感、运动感极强烈,笔法生动简练则为真品。反之,凡是马尾、鬃毛运笔繁琐呆板,无迎风飘扬的气势,则很有可能为仿品。 第二,观款。徐悲鸿骏马画的署款或自题,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徐氏署款一般用“悲鸿”二字,极少联写“徐悲鸿”三字。其款字的写法,早年多用楷书,中晚年用行书,草书极少,有的油画作品还有用法文的。所署年款,1949年前,多用干支或民国年号纪年。1949年10月以后开始用公元纪年,也有用干支的,但比较少见。徐悲鸿的题款书法主要学魏碑,以后又借鉴了清代书家,博采众长,笔法自然流畅,端庄古朴。而仿品所写的徐书,多数笔法轻飘、往往在一个字的飞白处和字与字之间牵丝处出现破绽。 第三,印章。书画作品中的书画家印章,是说明作品为自己所作的凭证,它是书画鉴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印章可以翻刻,特别是锌版出现以后,所刻印章,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加之后人还可以利用前人留下的印章作伪,故使印章在鉴定中作用降低。鉴定印章最好的办法是真假印对照。一般来说,真印的篆法、刀法大都自然流畅,印色鲜艳洁净。而翻刻的印章,大都是光滑板滞,或作残以充真,印色污浊。锌版印则较软。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他长于画马和狮、牛、猫、鹰、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热望。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他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徐悲鸿先生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洞察了近代中国人物画落后的弊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去外部世界寻求其它有效的方法来改良中国画。他出于保留和发展中国画而借鉴西画,学习西方,提出著名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理论,对中国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三、四十年代或更晚一些,出现的一批借鉴西画的成功者,无疑是这场美术革命的最大硕果。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女性写作采其首要的光辉作用为主着手譬如莫泊桑的《羊脂球》中羊脂球的职业是妓女但身处其国家将亡是却能体现出奇伟大的爱国情操;又如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等等。都是一些歌颂女性的伟大篇章。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而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他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与鲁迅的思想行为一致的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充满着对封建宗法制度罪恶行径的愤怒批判。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妇女的奴役和压迫,导致中国女性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受着肉体到精神的无尽痛苦与磨难。鲁迅以激进的民主主义与深厚的人道主义,对压迫和惨害妇女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在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中,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的激愤与不平。 首先,鲁迅的作品《祝福》,本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对于封建礼教强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也进行了挣扎与抗争:早年她就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到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当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时,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对此她也挣扎过也抗争过;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也进行了反抗。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而鲁迅作品《明天》中的单四嫂,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她是一个麻木、顺从,完全失去反抗力的女性。贫困寡居的单四嫂,专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宝儿的病依旧不见好转。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医小仙身上。迷信、庸医夺走了宝儿的生命,这个寡妇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年轻寡妇,哪里有能力救活儿子和保护自己?面对一连串的不幸和打击,单四嫂只好一味地顺从、屈服,没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完全麻木的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的到来,但在明天到来时,单四嫂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和仅有的财物。明天,本来应给人希望,使人重获新生,但单四嫂子的每一个明天,带来的是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击和失望。在单四嫂子的身上,我们找不到力量,看不到希望。鲁迅先生正是在把吃人的封建社会暴露得体无完肤的同时,对如何解放广大劳动妇女这一社会问题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在《随感录·四十》中,鲁迅指出,妇女“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单四嫂对封建道德教条的一味遵从,对自己的命运甘心情愿地任人摆布,这就意味着等待这个可怜寡妇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相对祥林嫂、单四嫂来说,《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妇女题材小说中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 爱姑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她十五岁嫁到施家, “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然而,就是这个善良、柔顺的农村青年妇女,当丈夫另觅新欢,要遗弃她时,她却变得异常的大胆、泼辣、不屈不挠并进行了强烈而持久的抗争。在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原是司空见惯了的。大多数妇女对此忍气吞声,被迫接受事实。而爱姑在丈夫“姘上了小寡妇”后整整闹了三年,闹得施家鸡鸣狗跳,施家只好请了绅士慰老爷从中说和,而慰老爷只让施家赔八十元,劝她“走散好”。爱姑却不依,认为慰老爷“不通”,定要和他把理讲到底,“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这是何等的坚决、有气概!这在以往的旧中国妇女中是从未有过的。施家最后无法,又请出了与县太爷换过帖的七大人。爱姑还是毫不畏惧地去见七大人评理。在大庭广众之下,她申诉自己在施家受到了欺凌和冤屈,大骂丈夫是“小畜生”、公公是“老畜生”。“男尊女卑”、“出嫁从夫”的所谓封建道德,在她眼中受到了极大的藐视。爱姑替广大受压迫妇女出了一口气。虽然最后还是在地主老爷的威逼下,以施家出九十元大洋、双方“走散”结案。以上所述都是爱姑的离婚“战绩”,爱姑的反抗,已不同于祥林嫂式的反抗,它正从完全被动向有一定的主动性转变。从爱姑身上,我们看到了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所以敢想、敢说、敢干。《离婚》中爱姑仍然处于被损害的地位,同样受封建礼教毒害,仍属于悲剧的角色。况且,爱姑又是一个没有知识、没见过世面,缺乏社会斗争经验的农村妇女,她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对七大人这样的头面人物抱有幻想,认为七大人是“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她还想把官司打倒县里、府里。可爱姑不知道,七大人正是压迫她的封建势力的代表。她丈夫之所以敢遗弃她,就因为有七大人等地主老爷和封建礼教在背后撑腰。七大人根本不理睬爱姑的冤苦,而是以他装腔作势的威风,压迫她屈服,以“走散”结案。爱姑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爱姑不同以往的强烈的反抗斗争,有了摆脱悲惨命运的希望。这标志着鲁迅先生在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单元四嫂、祥林嫂、爱姑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在数千年漫长而黑暗的艰难历程中,所受的封建思想毒害更深,背负着更为沉重的精神重压,灵魂深处被奴化被扭曲更为严重。作者鲁迅对她们表现出更大的关怀与同情,同时也表现出无限的悲哀和忧愤。 鲁迅,分在关注妇女问题时,不但把眼光放在农村妇女身上,也把焦点放在城市的新型女性身上。《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子君,与祥林嫂不同的是,她接受过教育,受过知识的熏陶,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极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是子君反封建专制的战斗宣言。她和涓生同居,表现了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的反抗。作者也批评了子君软弱、妥协和思想的停滞不前,当他们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又沉浸在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顷注到家务里及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禄禄的家庭奴隶。由于她性格的软弱,最后不得不回到她曾经背叛的旧家庭里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作者也写出了她纯扑善良的性格,她为了爱情,不计较涓生是个门第卑微的穷青年,当离开涓生的时侯,没有留下字条,却默默地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涓生,这里有关心,有惋惜,有对爱情的最后留恋,表现出子君纯扑和善良的品性。随着涓生被解雇,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子君与涓生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最后两人不得分手。子君回到冰冷的封建家庭后,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无疑,子君的悲剧是时代悲剧。 子君的悲剧是必然的,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而忽略了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独立自立的意识,只能依赖他人的女性,是注定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不幸的。子君的可悲这处,在于其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 本着“为人生”的启蒙主义精神,和对受压迫妇女的痛惜之情,鲁迅“自觉地与先驱者取同一步”,以悲愤的现实主义笔调,去揭露病态社会的魂灵,以期限引起疗救。作者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通过她们在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礼教迫害下的悲苦人生命运,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和愚民政策所造成的罪恶。这是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的目的之一。怎样才能使妇女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争得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历来主张进行坚韧的战斗。为此,在他的作品中,多处描写了女主人公们的挣扎与反抗。为了使自己获得起码的生存权利,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与挣扎;而爱姑,反抗更是强悍而出格;特别是子君,自学运用了时代的新武器——资产阶级个性主义和个性解放来对抗婚俗,争取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这些反抗,对强大的封建社会及其宗法制度来说,虽然是微弱的,但却是顽强的,是茫茫黑幕笼罩下闪耀出的曾耀眼一时的火花,使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女性……在不远的将来,更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对这些女性们身上表现出的对封建恶习势力的奋不顾身的反抗行为,鲁迅显然是无限赞同与极力支持的。鲁迅的这一态度,与他指出的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把妇女解放运动融入社会革命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会,妇女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 半个世纪前鲁迅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的反抗与挣扎,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她们这种抗争精神及不屈性格,却启示和鼓舞了无数的后来姐妹,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鲁迅作品所塑造的这些妇女形象,其意义是深远的。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1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 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 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 在众多的英美电影中,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反抗男权的思想,即强烈的女权主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最为显著的表现点。目前,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多以20世纪初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开始阐述女权主义,反对男权。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独有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实际上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权的代表,她们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职业性的元素。她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等话题,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多的英美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性角色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在以《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观众对于那个富家大小姐斯嘉丽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夺取了斯嘉丽家庭的一切,而斯嘉丽在重重困难中,从一个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大小姐,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现代女性。 斯嘉丽这个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属于写实人物,米切尔对于这个人物没有泾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实的叙述。在电影中,这种感觉更加直观一些,斯嘉丽似乎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弱势群体,导演与作者都在强调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她们有着自我价值。在电影《名利场》中,那个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蓓基,按照现代的评判观点来看,用“女强人”来形容蓓基更加合适。 她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卖弄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歌声,甚至自己的肉体,蓓基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亚的哥哥乔斯,还是对克劳莱家族继承人的罗登,蓓基都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融入计谋当中。 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女权思想在电影或小说中都毫无掩饰。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本是巴黎的一个名妓,但是她爱上了阿尔芒,并与之在乡下同居。 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玛格丽特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胁迫玛格丽特移情别恋,而阿尔芒信以为真,愤怒下当众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终因病而亡,而阿尔芒事后知道了缘由后,悔恨不已。玛格丽特的死,是爱情悲剧的表现,更是对男权世界一种无声的反抗。同样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高傲而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们通过电影,再去原著中寻找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会发现奥斯汀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那奇妙的爱情。直到达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丽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达西。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对于达西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很厌恶,她故意地对达西冷漠,也正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改编成电影后,苏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显,她敢于追求自我的价值而反抗学校的规定,敢于直面对裘德的爱。 四、悲剧色彩浓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性的。这些女性形象虽不至于占据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们观看的很多英美电影中,这样的悲剧色彩,似乎更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欢迎,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更多是与作品创作背景下的大多数女性有着明显的思想和行为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前卫”的行为,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产生。这些悲剧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上,还有社会阶级的残酷压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芳汀这个角色,被赶出了工厂,死在了医院里。她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是却被情人抛弃,独自带着女儿珂赛特。在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个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甚至是身体。当I Dreamed a Dream响起时,芳汀的悲剧终究发生了。对于芳汀的死,是悲剧的结局,也是她的解脱。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个角色,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塑造的形象,而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对父亲和兄长十分尊敬,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然而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她的表白,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否决。当奥菲利亚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奥菲利亚崩溃了。她一直在无声地承受着一切,但悲剧的脚步没有因为她停止。一个纤弱的女子,一个温柔的女子,一个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电影改编后,这种女性悲剧更加真实。她们与周围生活的格格不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种被社会压到无法喘息的女性外,还有爱情带来的悲剧。例如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她有着自己的家庭,却爱上了罗伯特。 这样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道德的束缚下,在伦理的谴责下,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四天深入骨髓的爱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这样的悲剧让观众更加心痛。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凯瑟琳对于爱情的渴望极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不受世俗影响的纯净的爱,还期望能够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马王子。凯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为此不惜打破社会的道德枷锁。而凯瑟琳还是放不下对财富的向往,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成为山庄的女主人。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对爱情的矛盾,让她无法割舍爱情,最后为之付出了生命。 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无论是对爱情的执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剧性的色彩,通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中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文字上的宣泄,在银幕上的爆发。在19世纪,简?奥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学的高处,她们反对男权,发扬女性主义。例如,在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权贵,她向往平等。简?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简?爱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保持着独立。她知道了罗彻斯特有妻子后,不愿贬低自己的地位价值,选择离去。而当她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情感后,不顾罗彻斯特的失明和一无所有,仍旧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爱的容貌也许并不出众,但是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追求独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特别是简?爱对于经济独立的认识。这都是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简?爱都让我们感叹不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同样的女性特质,我们在《名利场》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强人”特点,正是她独立自主的一些体现,虽然她一直想傍上一个富翁。 六、结 语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爱情还是自我价值,抑或是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方面,都有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电影的展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过来,以电影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闲来无事,可以走进影院,去回顾一下这些英美经典。 [参考文献] [1]辛淑兰.超越傲慢与偏见:从女性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黄治康.《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电影文学,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10(12).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二者关系 摘 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我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我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主题;人和自然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在“人和自然”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异,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线索。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分析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英国文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与美国语言因为同属于一个英语体系,长久以来认为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两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以及遵循文学内部自身规律,其文学发展历经了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后则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较以前在扩展主题、丰富类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响,传奇小说及诗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学中人和自然的主题分析 尽管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会的存在无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这一主题的,当然英美文学也不例外。 英美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揭示在特定条件下主宰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是遗传,是人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是描写人对其生物本能的依赖,即人追求爱情、金钱和享受的不可压抑、无法阻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对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研究,具体来说,是描写高度文明的社会给人造成的威胁与围困。民族传统依据每个民族生活的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长久地在民族成员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又是人类的敌人和战场。这种矛盾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的自然观念中,便是两种对立的心态: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这种对立一直贯穿英美思想、文学传统的始终。就文学家个体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性和变动性。有的礼赞、崇拜自然,有的在对抗、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的聚焦于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有的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显示出超时代的远见卓识。 三、我国文学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 故事 含有丰富的泛神论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圣不可毁坏,因为一切都是从一个叫“盘古”的巨人身体长出来的———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 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 传说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人类应该爱护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中“人和自然”对比分析 在探讨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时,实际上是包含着比较与借鉴的意图的。通过通读惠特曼、梭罗等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受到过我国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统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事实上,现代西方某些哲学、伦理学在理论建构之际,就已经吸收了一些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统一的智慧。德国学者格罗伊从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以印度佛教和我国道教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人与自然”与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遗憾的是我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忽略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建设与更新,如今已面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峻的自然问题。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一个思潮巨变的历史时刻,一方面,作家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祖先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力推出优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感,要注重社会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健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夏金桂连王熙凤的脚指头都比不上……看两人分别对二姐和香菱的手段就能看出来。王熙凤可是做的让大家都以为她是好人,夏金桂就差远了,就一泼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