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药检专业期刊如下:
1.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2.中国药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在医药卫生界赢得较高的声誉,连续获得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主要栏目设置: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科研简报。
3.药物分析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始创于1951年的《药检工作通讯》发展而来,1981年更名为《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作者、读者为从事科研和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的药物分析学科专业技术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
4.中国新药杂志,期刊的特色是突出“新”字,反映新内容;其次突出“两个结合”,即医与药结合、技术性与学术性结合;再是突出“实”字,有很强的实用性。杂志兼具权威性、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喜爱,读者已遍布20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期刊中有以下6种相关刊: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等级 刊期 影响因子 1、药物分析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核心,CA,SCI,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年刊 3、分析试验室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4、分析科学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5、分析化学 核心,CA,SCI,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6、分析测试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还有新创刊的《中国药物评价》杂志,论文水平还不错。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中国药理学通报 8.中国抗生素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1.中国新药杂志 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3.中国药房 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5.华西药学杂志 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2012版核心目录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中国新药杂志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5华西药学杂志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体内药物分析是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与技术来分析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药代动力学参数、代谢方式、代谢途径等信息。目前,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色谱分析法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Chromatography)-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最强有力的手段,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其具有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且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因而可同时分析结构相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色谱法可分为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色谱法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更具有试剂价廉、方法简单和适应范围广等优点,现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并常作为体内药物分析中评价其它方法的参比方法。GC法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虽然该法只限于高挥发性、热稳定性的化合物,但通过化学衍生化技术可使应用范围大大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由于其柱效高,可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因而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它分离模式多,分离效率高,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所需样品、试剂用量少,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根▲分离模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凝胶电泳(CEC),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等,CZ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2.联用分析法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为色谱联用分析法和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分析法。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是应用于药物分析中最为活跃的技术能够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定量一-次完成。 色谱技术为质谱分析提供纯化的试样,质谱则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HPLC的高分离性能和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丰富的结构信息相结合,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分析前样品预处理简单,一般无需衍生化或水解,更适合于体内药物的分离和鉴定。GC-MS联用技术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分析鉴定技术,适合于挥发性强、热稳定的药物的分离。随着核磁共振仪在灵敏度、分辩率、动态范围等方面技术的提高,色谱,特别是HPLC与NMR仪直接联用已成为可能,并已经成为体内药物分析中有力的结构鉴定技术之- -。3.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它将分析方法与免疫原理相结合,进行超微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用量少、样品一般不需进行预处理等优点。因此,该法特别适合分析大批量的低浓度的体液样品。其缺点是测定药物的种类受试剂盖供应的限制,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如色谱去。根据对抗原标记方法的不同,免疫分析法可分为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及荧光免疫分析(FIA)等。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免疫分析方法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检测技术。4.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Analysis)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UV)、 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AAS)。光谱分析法是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较早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仪器结构简单,测定快速简便。但由于这些方法本身不具分离功能,易受到结构相近的其它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因而其应用正逐渐减少,仅适用于分析-些浓度较高、含干扰成分较少的样品。但是光谱法中的荧光分析法由于灵敏度高,可分析浓度极低的药物,而成为体内药物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此外,原子吸收分光一度法在测定体液中微量金属元素方面也占有特殊的地位。5.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Analysis)是一类基 于电池内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建立起来的方法。测定时,通过选择适当的电极组成化学电池,以测定电压、电流、电阻、电量等电信号强度变化来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类方法的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测试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本法由于受到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限制,不如色谱法二免疫法应用广泛,但在测定体内某些离子性化合物以及具有电活性的药物时具有独特的作用。
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制剂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关系。下面小编总结了药物在体内的各过程:体内过程示意图了解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示意图,接着我们来掌握执业药师考试中涉及的相关考点:1. 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2. 药物的跨膜转运【相关考题】1.大部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中最主要的吸收部分是A.胃B.小肠C.盲肠D.结肠E.直肠2.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消耗机体能量,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是A.滤过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膜动转运答案:B D
1 药物分析主要采用色谱、质谱、电泳等方法和技术。2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质谱包括质谱成像、飞行时间质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等;电泳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等。3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得药物分析更加准确、高效和精确,有利于药物研发和生产的提高。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核心期刊中有以下6种相关刊: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等级 刊期 影响因子 1、药物分析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核心,CA,SCI,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年刊 3、分析试验室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4、分析科学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5、分析化学 核心,CA,SCI,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6、分析测试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地恩芬中特殊杂质地蒽醌一般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于在特定波长处具有显著吸收的特定有关物质(特殊杂质),肾上腺素中的酮体、地蒽酚中二羟基蒽醌的检查,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查相关杂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药物中杂志限量的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限量检查法,另一种是对杂质进行含量测定。限量检查法不需要进行准确定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进行限量检查,多采用对照法,灵敏度法,比较法。1 对照法: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已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量。2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该法不需要杂质对照品溶液。如乳酸中枸橼酸,草酸,磷酸或酒石酸的检查。3比较法: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如吸光度)与规定的限量进行比较,不得更大。关于残留溶剂,常使用GC。定量测定主要使用色谱法,包括TLC(盐酸环丙沙星中氟喹啉酸检查)HPLC(红霉素中红霉素BC检查)
制药药检专业期刊如下:
1.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2.中国药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在医药卫生界赢得较高的声誉,连续获得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主要栏目设置: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科研简报。
3.药物分析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始创于1951年的《药检工作通讯》发展而来,1981年更名为《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作者、读者为从事科研和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的药物分析学科专业技术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
4.中国新药杂志,期刊的特色是突出“新”字,反映新内容;其次突出“两个结合”,即医与药结合、技术性与学术性结合;再是突出“实”字,有很强的实用性。杂志兼具权威性、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喜爱,读者已遍布20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