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发布时间:

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莫循(1914-1978),山东夏津人。北京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简介】 莫 循(1914~1979) 原名张昭训,山东夏津县人。北京大学肄业。读书期间,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终生从事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新闻、宣传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江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生平】 1914年10月生于夏津县城东苏留庄镇前籽粒屯村。1928年考入夏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卧轨抗议韩复榘政府的阻挠,终于到达南京。1935年12月,在“一二九”运动中,参加了济南学生声援平津学生的爱国运动。1936同年冬,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民先北京大学执委会执行委员,带领学生不屈不挠同敌人作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徐州、南京、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被民先总部派往聊城开展抗日活动,在齐燕铭主编的《抗战日报》任国际版编辑兼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教员。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聊城沦陷。他带领几十名印刷工人搬运印刷器械,转移到莘县、堂邑、冠县一带坚持对敌斗争。不久,党组织派他去冀南区,任党刊《燎原》编辑、冀南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9年6月,参与创办《冀南日报》,任总编辑,后任社长兼总编辑、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冀鲁豫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在艰苦的条件下,利用报纸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唤起民众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大量报道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敌后抗战的事迹,为冀鲁豫边区的抗战胜利、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48年秋,奉命南下到武汉,创办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任副总编辑,为中原地区的解放斗争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5月,创办《江西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其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不屈的斗争。1972年恢复工作,先后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79年1月19日,病逝于南昌,终年65岁。来源:百度百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上是有莫循这个人的,是一位爱国人士,下面是莫循的一些简介:莫循,男,原名张昭训,山东夏津县人。北京大学肄业。读书期间,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终生从事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新闻、宣传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江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14年10月生于夏津县城东苏留庄镇前籽粒屯村。1928年考入夏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卧轨抗议韩复榘政府的阻挠,终于到达南京。1935年12月,在“一二九”运动中,参加了济南学生声援平津学生的爱国运动。1936同年冬,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民先北京大学执委会执行委员,带领学生不屈不挠同敌人作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徐州、南京、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被民先总部派往聊城开展抗日活动,在齐燕铭主编的《抗战日报》任国际版编辑兼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教员。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聊城沦陷。带领几十名印刷工人搬运印刷器械,转移到莘县、堂邑、冠县一带坚持对敌斗争。不久,党组织派去冀南区,任党刊《燎原》编辑、冀南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9年6月,参与创办《冀南日报》,任总编辑,后任社长兼总编辑、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冀鲁豫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在艰苦的条件下,利用报纸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唤起民众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大量报道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敌后抗战的事迹,为冀鲁豫边区的抗战胜利、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48年秋,奉命南下到武汉,创办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任副总编辑,为中原地区的解放斗争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5月,创办《江西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其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不屈的斗争。1972年恢复工作,先后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79年1月19日,病逝于南昌,终年65岁。

没被历史学家特别提出过呢,要么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足迹,要么就是他太默默无闻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了,楼主莫不是在追问桐华写的《大漠谣》,被拍成《风中奇缘》电视剧,将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吧,胡歌饰演莫循,亲,这是架空小说改编滴电视剧哦

记者黄妈真名,答案根据他个人透露,记者黄妈真名是叫做徐子淇!

浙江日报社副总编辑

浙江杭州人,吴建平1956年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88年进入浙江日报社工作,历任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主任,2008年调至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历任总编,总监。是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浙江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好新闻奖等。2016年退休,现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

1 嵊州吴建平是嵊州市的居民2 "吴建平"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名,无法判断具体指哪位吴建平,因此无法解释原因和内容延伸。提示:在提问时,应该明确问题的具体信息,以便更好地得到准确的回答。

周天晓,男,汉族,1966年2月生,浙江嵊州人,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担任过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辑委员会委员、浙江日报编辑中心主任。2015年8月19日,周天晓被任命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1]中文名周天晓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6年2月曾任经济生活报副总编辑,浙江日报社驻湖州记者站站长,浙江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杭州记者站站长,浙江日报农村新闻部副主任、政治与社会新闻部副主任、采访中心文教科卫新闻部副主任、采访中心副主任兼文教科卫新闻部主任、编辑中心副主任兼要闻编辑部主任等职。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辑委员会委员、浙江日报编辑中心主任。2015年8月,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2]

应该是副处级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是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宣部管理,所以,光明日报的副总编辑是副部级的。

穆欣,原名杜蓬莱,河南扶沟人,1920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战斗报》。1940年参与创办《抗战日报》(后称《晋绥日报》),任通讯采访部主任。1946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农宣传部部长兼新华分社社长。1956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外文发行出版局副局长兼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南线巡回》、《邹韬奋》、《关向应传略》、《陈赓大将》、《穆欣通讯选》、《王震传》、《述学谭往-—追忆在光明日报十年》、《劫后长忆》等。

1965年8月--1969年8月在中共中央党校青训班哲学专业学习;1970年--1973年在四八三厂政工组任宣传干事;1973年8月--1974年6月在保定市委党校任教员;1974年7月--1993年11月在光明日报社先后任理论部哲学组编辑、理论部第一副主任、评论部主任,1993年11月任副总编辑。

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

曾先后任寿县保义公社下放知青、淮南日报社记者、科长,淮南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淮南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95年5月任安徽日报社总编助理、总编办公室主任;1996年5月任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2003年8月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2004年9月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2008年5月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2008年1月当选省人大常委);2011年7月任安徽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安徽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省人大常委(2011年10月当选省委委员);2013年2月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安徽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省人大常委;2013年12月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大常委。2016年3月任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范武子 范武子(前660年—前583年),原为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后封于范,又称范会,谥号武子。范武子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因晋国的皇权争斗,公子重耳年轻时一度在国外流亡,随晋公子重耳流亡的“五士”中的司空季子,就是士会。 王观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今范县)人。自幼孤贫励志,博学多才,后被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任为高唐、阳泉等地令,政绩显著。黄初元年,曹丕称帝,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 吴隐之 吴隐之,字处默。范县中牛桥村人。晋代著名廉吏。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与胞兄吴坦元相依为命。吴以孝名被征召为官,历任晋陵太守、中书侍郎、著作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吴隐之为官清正廉洁,任广州刺史时,一改岭南贪赃枉法之风,深受百姓爱戴。 章敬皇后 唐章敬皇后吴氏(?-730年),范县中牛桥人,幼名璞如,生于濮州名门世家,唐肃宗皇后,唐代宗生母。其父吴令珪因罪罢官,璞如没入掖庭。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幸其子李亨的王府,看到府中服侍的宫女甚少,遂令高力士从掖庭中挑选一些宫女赐给李享。吴氏“容止端丽”,被赐于15岁的李亨。吴氏生子李豫。 范中彦 范中彦,字季美,号濂儒,范县范庄人。万历壬子年(1612年)中举,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翌年升为员外郎。清顺治八年(1651年)官至右辖。父丧,守孝期间,修建庙宇,建造桥梁,布施学田,创立学院,开设义学,多有善举,士民赞颂。后统辖山西,为民请赈,深受山西百姓爱戴,为其立生祠。 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为其号,是清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曾在范县(时属山东)任知县5年。他离开范县数年后仍不忘范县人民,曾作诗一首:“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年丰”,表达了他对范县人民的怀念之情。 段君毅 段君毅(1910年3月13日——2004年3月8日),男,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市财经接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 晋红娟 曲剧演员 1992年出生于范县,毕业于濮阳市艺术学校。在校期间,曾在《王宝钏》中饰演王宝钏,在《杨八姐智取金刀》中饰演杨八姐等主要角色。2005年至2009年,曾连续5年参加范县政府举办的春节晚会,并多次参加下乡慰问演出活动。 崔俊超 青年作家,文化产业新生代践行者,创业家。1989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现居郑州,从事文化产业 ,曾创办河南省新媒体发展促进会、中国电影电视家协会、大豫商网、郑漂论坛、中原文化产业评论微信圈、大豫私董会。现任河南媒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大豫商网执行总裁,郑漂论坛首席执行官,河南省新媒体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河南省豫商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外联主任,河南省龙乡商会理事长等职务。 李方玉 又名李牛、牛翁,号竹屋主人,1945年生于河南范县。196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74年深造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常务院长,山东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委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顾问,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 陈勇进 山东濮县(今河南范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日报》记者、晋冀鲁豫野战军随军记者。1948年后,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安徽分社、福建分社社长,《安徽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记者。著有《前线目击记》、《在白山黑水间》、《金色的事业》等。 林英印 男,河南范县人,1962年5月出生,擅长中国画,1987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大美术系,获学士学位,主攻山水。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国画院画家。作品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李文祥 男,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毛曼妮 香港新晋女歌手、华语流行女歌手,1988年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张留火:全国劳模,中学特技教师,历任程集中学、宿松中学校长,2005-2006学年度,2008-2010学年度担任我校校长。 华睿:安徽日报社副主编,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专聘教授,阳光高中名誉校长。华教授自阳光创办之初,一直对阳光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尤其在阳光的办学定位上,提出了“平民学校,贵追追求”的办学思想。 张水友:中学高级教师,历任九姑中学、宿松二中校长,2006-2007学年度担任我校校长。 吴晓阳:中学高级教师,历任程集中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2007-2008学年度担任我校校长。 江克伦:中学特技教师,原湖北黄梅一中副校长,2010-2011学年度担任我校校长。 刘咏玉: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河塌中学、城关中学、民办蓝天实验学校校长,有着丰富的公办和民办学校管理经验,2011-2012学年度担任我校校长。 曹新民: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系,原慧德高中执行校长,于2012年7月加盟阳光高中,担任校长。

重庆日报社副总编辑

需要分什么媒体了,如果是公关公司那就是处理外界的施压,维护公司的形象,渡过这段问题期。如果是报社这类的媒体就是挖掘人们平常不知道的相关信息并暴露出来质疑该问题公司。希望游泳楼主

陈然:《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 948年 4月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1949年10月28日壮烈牺牲,年仅 26岁。

何蜀的《〈我的自白书〉是烈士遗诗吗?》(1月16日《南方周末》)引发了热烈的议论。老石读罢,“真有晴天霹雳之感”,写了《烈士诗篇也能造假》一文(见2月10日《广东工商报》),指斥《我的自白书》是“亿万青少年、假烈士名托伪之作”;陈章对老石的文章满怀感想,于是写了《烈士遗诗也造假?》(见2月23日《羊城晚报·晚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自白书》是影响很大的名诗。作者是谁?这是三篇文章述说和议论的焦点。四十多年前,我从报告文学《烈火中永生》中读到此诗,极之欣赏,以后曾写过评介的文字,还在一些场合谈论诗艺时用它作为范例,从未怀疑过它的“来历”。何蜀说它不是陈然烈士遗作,而是《烈火中永生》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他们写的,令我震动很大。何蜀在所引述的作家胡元的回忆中,曾隐约透露杨本泉是该诗的主要作者。由于杨本泉是我所尊敬的朋友,所以我马上去信询问。2月初收到了杨本泉回信,他详细地回顾了《我的自白书》的成诗经过,其中的“情节”,大概连何蜀也未必清楚。 事情发生于1956年。当时,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重庆市郊南温泉创作革命回忆录《锢禁的世界》,杨本泉以《重庆日报》副刊编辑的身分,应邀担任辅导。早在1949年12月编印悼念烈士的专刊《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时,杨本泉就与这三位曾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愉快地合作过;加上杨益言是他的胞弟,刘德彬是他高中的同班同学,性格开朗的罗广斌与他一见如故,所以四人融洽无间,有话就直说。 一天,罗广斌拿出一篇题为《我的自白书》的诗稿,向杨本泉征求意见。杨本泉读后觉得,这首表现狱中感受的作品缺乏必要的意象,主题欠集中,句子也比较松散,只有“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两句较有诗味,于是就凭借他们三人平时谈到的在国民党监狱中的情况,并驰骋艺术想象来进行改写,集中表现革命者在被敌人逼写“自白书”那一瞬间所爆发的情感;诗的第三小节结合了中国革命高潮、重庆解放前夕的背景来构思,以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定稿后,全诗分三个小节,共十二行,其中十行是杨本泉的作品。罗广斌在狱中受过严酷的刑讯,戴过脚镣,是坚贞的革命者,因此杨本泉始终以罗广斌作为诗的模特儿来构思,并不是代陈然写,更没有怀着半点作伪之心。 由于种种原因,《锢禁的世界》未能出版,这首经过大改的《我的自白书》也没有发表。次年,杨本泉被戴上“极右派”的荆冠,被遣送去云南修建内昆铁路,一去就是五年,断绝了文化信息。1962年,他结束劳动教养回到重庆日报社从事体力劳动,才知道《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已经出版,也才知道《我的自白书》被视为陈然烈士的遗作,收进了《革命烈士诗抄》(肖三编)中。当时,他头上的右派帽子还未摘除,决不敢“乱说乱动”,改写《我的自白书》事关重大,他除了在给报社组织写交待材料时谈过以外,连对亲人也不敢泄露丝毫。如今,要不是因为我读了何蜀的文章而写信给他,他也不会向我说出有关的底细。 杨本泉1947年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曾在多家报纸任记者、编辑。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工作,在重庆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他本身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42年开始在上海、重庆等地报刊发表诗歌,这些年,以“穆仁”的笔名出版过多本诗集。现在虽然已80岁,仍热心于诗歌事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诗友自费创办《微型诗》和《小诗原》等两份小报,积极提倡小诗,在全国颇有影响。他完全有水平改出这样的好诗,他的说话是可信的。 其实,何蜀文章中所引的胡元的回忆,也提供了证据:当年,胡元在南温泉读到了《我的自白书》,询问是谁写的,“杨本泉叫我猜。我猜是罗广斌,罗广斌笑着摇摇头。又猜是刘德彬,刘德彬也摇头。我就对杨本泉说:‘那就是你写的。’杨本泉伸出双手摆了几下道:‘大家写的,大家定的。’”可见杨本泉是该诗的主要作者。 杨本泉至今也没有萌生取回创作权的想法。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我不仅是以他(指罗广斌)的诗稿作(修改)对象,而且保留了他的两个原句;我所奉献的,不过是他还不成熟的诗的形式罢了。” 这种修改或改写,在编辑工作中并非罕见,作为一名退休编辑的我,对此完全理解。《我的自白书》不管作者是谁,都是一首好诗。这首诗情绪激荡,正气凛然,语言精练,声韵铿锵,极有感染力,是新诗史中的精品。虽然它不是陈然的遗作,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因为它真切地表现了陈然们的心声。我在1月18日写给杨本泉的信中说:““兄虽是‘代人赋’,然而赋出了能传世的真诗。”这决非过誉之辞。现在既然创作过程已经清楚,我们不应因人废诗,大可以作一些处理,譬如,重印《革命烈士诗抄》时将它删去;编进语文课本时取消陈然的名字并加以说明,问题就解决了。 话说回头。何蜀将这一“诗案”挑了出来,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弘扬。老石义愤填膺地批判了作伪的祸害,其思想意义远远超越此诗。陈章冷静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是给读者提供了客观的思维态势的佳例。这三篇文章,都出自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关注,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感。附:《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刑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哇你问这个你想干吗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