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本科生微电影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本科生微电影毕业论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广告制作迈进了全新的领域,微电影广告这一电影与广告跨界相结合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渐盛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浅析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嬗变 》

摘 要: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营销手段自2011年出现集中爆发的态势,而其发展却并非是完全的新鲜事物,植入式广告,甚至是常规广告中的剧情创意都为其破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及发展的新特点为研究物件,并通过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来厘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变化轨迹,引起对微电影广告的深入关注。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植入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01

一、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微电影广告自出现伊始就是一个与“微电影”、“营销”、“广告”等密不可分的“杂交体”,被称为“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中国有超过50部微电影由品牌企业出资打造,其本质上是企业出钱为其产品或品牌进行的广告制作。尽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微电影广告基本具备如下特征:它必须通过电影拍摄手法将产品或品牌以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述,不仅单纯作为道具或背景,而是与叙事有着重要的关联,在5-30分钟内传递品牌理念或产品特征。其本质仍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但表现形式较为隐蔽,颇具影视艺术效果。

早期的微电影广告基本为单篇作品,如凯迪拉克定制的《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分别由影视明星吴彦祖和莫文蔚出演;引发了集体怀集情绪的筷子兄弟原创作品《老男孩》,背后则是雪佛兰的鼎力赞助;姜文执导的《看球记》获得了佳能的支援……这些或由专业影视从业人员拍摄或由草根自行创作的微电影都对品牌的商业营销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并使得受众开始关注广告行业这一新兴的创意模式。

二、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新特征

微电影广告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新作品,并且在其“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的特性上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也是其适应“碎片化”资讯时代并且不断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因素。

1、延续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设定了某种情节或故事结构,很容易进行“续篇”的创作,通过不断丰富的故事演绎,对其广告的品牌理念和产品形象进行渗透和推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第一部是由彭于晏和桂纶镁所扮演的男女主人在沙漠相遇一见钟情,后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讲述结伴而行的过程;第二部中经历了连凯扮演的云南小饭店老板的情感波折,最终男女主人公将一见钟情升华为天长地久。通过加满口香糖这一小小的举动,从“兄弟”到“恋人”,从“关心”到“携手”,这样的浪漫故事令观众向往;紧接着第三部由郭晓冬和白百合出演的大叔级“厨神”和桀骜不驯“丫头”的学习厨艺的故事来讲述“无糖木糖醇”与人们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关系。三部微电影广告都持续传递著益达“关心牙齿,更关心你”的品牌理念,在故事上有变化,角色上有创新,并将每一部设定为若干个一两分钟的剧集,对受众有持续的吸引力。

2、亲和力

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定位在18-35岁,对网路和移动媒体平台有着广泛而频繁地使用能力的年轻群体。因此对此类群体有强大效果的要素就是“亲和力”。其中两个角度:一是所选用的演员大多为此类群体所追捧的青年演员,如彭于晏、桂纶镁、白百合等,二是所选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所认同的励志、亲情、友情、爱情等。无论是参演人员还是话题,都能针对目标受众形成强传播效果,引发他们对微电影广告进而是品牌的关注。

3、悬念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可以进行“续篇”的创作,既可以有统一的主题进行连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也可以将特定关系的角色分别作为主角和品牌发生联络,这中间必不可少的串联要素就是悬念。如士力架微电影广告中分别由“韩剧悲催女”、“易怒包租婆”、“犯懒猪八戒”、“饿货唐三藏”几部作品组成,其中包含的一个悬念就是“饿的时候你是谁”,演绎了大学同寝室之间男生们“抗饿”的故事。通过不断的制造矛盾和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吊足受众的胃口,有效提升收视率。

三、微电影广告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

无论是微电影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着相似的鲜明特征:即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介的诞生,原强势媒体的弱化,都为传统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而其中产品或品牌、标识以剧情的方式融入广告创意则成为广告形式上的共通点。

首先在使用媒介方面,植入式广告较早的将产品、品牌、标识、包装等带有鲜明商品特征的资讯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中《手机》中摩托罗拉手机的多次亮相,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3》中美特斯邦威的经典款T恤、TCL电视、伊利舒化奶、联想电脑纷纷涉足大荧幕。而微电影广告由于播放时长的原因,暂时不能进入电影发行,因此它选择多为“电视+网路+移动媒体”的新媒介路线:通过电视的强势播出效果引发关注,继而凭借强大的网际网路平台和移动媒体平台上更全面的展示广告内容,并保持受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微电影广告对媒介的使用上更趋于主动,与植入性广告的强制性有所不同,因此其所播放的资讯内容与消费者的对话互动需要建立更为良性的关系。

其次在广告形式方面,植入式广告多以产品形象、商标、包装等作为背景、道具或体现在一两句台词中。但随着受众鉴别能力的提高,对影视作品中纷繁出现的可识别的商品都被贴上“植入广告”的标签,最终将此类广告推向瓶颈。面对这种情况,微电影广告则通过“以情动人”潜伏在以电影手法表现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引发受众探寻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通过网路形成品牌与潜在购买者的互动。目前微电影广告有两类创意形式,其一是采用广告思维,植入剧情,但很难有创意佳作,其二是采取电影思维,在完整的故事架构和电影逻辑上融入品牌精神和产品形象,但创作难度较大。

微电影广告在广告行业尚属新兴力量,如何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全面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监管体制,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促使它向着良性发展,应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娜.对微电影广告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12

[2]王军.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23.

[3]张燕.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广告,20136

《 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 》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新,各种新媒体广告也是不断的涌现、翻新。特别是与当下流行有“微”字有关的微博、微信、微音乐,微电影更是深受大家的追捧。微电影的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近来,微电影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但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 ,品牌植入有些生硬 。微电影如何更好的为企业品牌所用,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目前微电影广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微电影广告进行研究,就对如何将品牌文化渗透到微电影广告中, 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从红极一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片,到制作更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的品牌与网站联手的网路电影,“微电影”这一名词也悄然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它是时代的合谋,是商业新的广告契机。“微电影广告”是电影拓展的广告片,同时也是广告浓缩的精华电影。

一、 广告日趋电影化

国内应从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栏目《中国法治报道》,上传到网上,便使“优酷网”创造了超高的点选率,短短几天突破了上千万的点选记录。

直至到2010年,可谓是“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开元。由凯迪拉克赞助拍摄的《一触即发》,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路微电影广告。 草根组合“筷子兄弟”制作的汽车品牌推广广告《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的上映也引发了魔幻狂潮,其资助商的汽车品牌更赚取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种软性的广告营销方式深受广告主们的亲睐。还有些微电影广告则更直接,像《看球记》则是在片头明显的提示出拍摄的器材由某某相机品牌所赞助提供,在片尾又再次打出该品牌相机的广告词——“感动常在”。

通过以上的小小例项,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阶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微电影广告”是时长在30分钟内、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目的是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制作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资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微电影改变了整个广告业的表现现状,运用新兴的传播媒介为载体如微博、网路推广,没有任何成本,而且还能轻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现在活跃在网路中的“微电影广告”,它是电影与广告的完美结合,因此,有些广告就更像是一部“拍得高阶的电影”。

二、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微电影广告在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层出不穷,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一微电影广告优势

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载体,微电影广告想更好为企业品牌所用,让我们从其特征分析入手:

1.承载资讯丰富。

微电影广告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几十分钟,时长和内容结构决定了微电影承载的资讯巨大而丰富。事实上,微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设计和场景道具,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可以为推广品牌所用。

2.传播范围广、节奏快。

从其网际网路视讯的属性上看,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可以说全网民覆盖,传播范围不分地域。而通过网际网路平台,尤其是微博等社交类网站的流行,微电影广告瞬间直抵目标受众的同时,通过网路社交圈实现快速分享和扩散,不仅节奏极快,自发传播的能力亦超强。利用“自传播”迅速串红的经典案例不少,如曾红极一时的《老男孩》、《一触即发》等。

3.传播成本低。

正因为以上两个特征,微电影广告在传播环节上的推动成本相比传统的单向模式如电视广告要低得多,况且传统电视广告的被动观看模式也越来越为观众所牴触。一部富于创意、内容生动、可看性强的微电影,完全可以相对低的传播成本,帮助企业品牌迅速开启局面。

二品牌推广策略

那么,如何评价企业品牌微电影广告的好坏呢?目前业界对此的共识是:好的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不仅可以有效输出企业品牌观念,还可以让受众从中获取价值,同时带动广告收益。因此,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的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重理念、轻植入,以情感人。大多数人主动观看微电影广告是把其当成一次“心灵体验”之旅,打动人心才是王道。而从接受习惯上看,边讲故事边透露品牌资讯,是一种情感征服。

Mazda3 星骋上市推广微电影广告《向完美说不》为例,影片中没有一个汽车的镜头和华丽口号,却以普通人勇于摒弃世俗、执著追求梦想的真实情感触动人心。该片网路传出后一个月内的线上点选播放量逾150 万次,成为几大视讯网站播放排行和微博转发评论的热点。本案例的亮点:不仅利用网路技术将关注力转化成营销力,还推动了产品的价值主张与目标受众的充分共鸣。

其次,重品牌、轻产品,内容为王。任何一个品牌营销事件其实都是该品牌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有较深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品牌来说,微电影广告运作更应考虑是否契合品牌本身的风格和调性。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当属上海通用为雪佛兰品牌打造的微电影《老男孩》,片中同样少有产品或企业品牌亮相,但贯穿始终的平民梦想和写实风格,折射出企业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内涵。

最后,重深度、轻长度,以创意动人。对数量急剧上升的 3G手机使用者来说,微电影广告往往是在休闲移动状态下短时间里被消费,短小精悍却内涵深刻的微电影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 目前微电影广告市场不足

微电影广告制作人才稀缺。微电影广告要求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而且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监督管理机制不严。微电影广告题材、形式没有任何限制,它的拍摄、播出的载体都是以网路为平台,不需要过多、过严的审查。使得有些电视媒体不能播出的内容,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形式在网路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现,这为一些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温床,长此下去,广告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很难控制。

微电影广告的出现,是对传统播放载体的颠覆。相信随着新兴网路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新人才的成长与开拓会为未来新型广告设计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美好的视窗。

您是哪里朋友,你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呢?我也要写这个内容。

《纪录电影的起源及演变》(拉法艾尔·巴桑、达尼埃尔·索维吉)原是法国《电影辞典》(让·路普·巴塞克主编,拉鲁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纪录电影”条目,中文(单万里译)原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纪录电影》1987年第3-6期,公开发表于《世界电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时译者作了一些修改。《电影与探险》(安德烈·巴赞)系根据原载《法兰西观察家》1953年4月号和1954年1月号的两篇文章综合而成,后收入《电影是什么?》文集,本书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选自福西斯·哈迪编《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英国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译自1966年修订版),是编者为该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单万里译)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英国自由电影》(阿兰·劳维尔)选译自作者与吉姆·希里埃合著《纪录电影研究》(纽约维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张雯译)原载《世界电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时作了一些修改。《法国新浪潮中的真理电影》(胡濒)选自《当代法国电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节,原标题为“真理电影”,见荒煤主编《外国电影近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罗伯特·C·艾伦)选自作者与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国麦克格鲁-希尔出版公司1985年)一书的第9章,中文见《世界电影》1991年第3期,或该书的中文版(李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克劳斯·克莱梅尔)选自沃尔夫冈·亚克布森编《德国电影史》(德国斯图加特魏马出版社1993年),原文题目为“纪录电影:一个双重的困惑”。《世界电影》杂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个双重的困境--关于“纪录片”的概念》为题发表过本文的片断(聂欣如译),全文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渡部实)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中国新闻纪录电影》(高维进)选自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系该书的第13章。《香港新闻纪录电影发展史话》(余慕云)原载台湾《电影欣赏》1991年第7期(总第52期)。《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纪录片》(李道明)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原题目为“我的纪录电影经验”。《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毕业论文微电影

作为大众 文化 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 广告 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广告研究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新模式分析 》

摘要:本文对微电影广告作了概述,分析了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探讨了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要用 故事 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品牌塑造;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下,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凭借互联网播放平台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广告也成为了品牌进行宣传的新方式。品牌不仅能够通过微电影广告充分地介绍自家的产品,还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微电影,是电影的浓缩版产物。微电影广告作为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下的又一次创新之作。微电影广告的时长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与电影相类似,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会将品牌诉求与企业精神完美的融入故事情节中,使广告在赢得受众关注的同时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艺术性。相较于传统植入广告的生硬,微电影广告的制作更加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与产品的结合也更加自然生动,因而更受品牌的青睐。一直以来,广告的营销模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植入式广告为主,早从国外的知名电影《罗马假日》,再到国内冯小刚制作的《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则是将广告的商业性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媒介的大肆宣传,国内的植入式广告泛滥,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与评价大打折扣,对植入式广告也产生了抵触心理。为寻求好的广告效果,品牌探寻 逆向思维 方式,开创了广告植入电影的新模式,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娱乐的广告创意相结合,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品牌微电影广告在获取受众关注的同时,也使品牌形象得到升华,使品牌更具有创造性与拓展性。

二、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

从2013到2016年,麦肯光明一直在对 春节 系列微电影广告进行故事挖掘。2013年推出了《回家——迟到的新衣》,讲述在外地打工的返程大军回家过年路的艰辛与不易,广告片结尾以孩子收到父母迟到的新衣收场,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2014年推出了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将孩子从小使用筷子的阶段与中国传统的德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启蒙、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的小故事中,凸显中国人的情感。2015年推出《春联》系列广告,选取春联成为讲述春节故事的物化载体,加深了受众对春联及新年的理解。2016年“梦想照进故乡”系列微电影广告让中国人记住了“故乡”这个词,相较之前的“回家”主题,“故乡”则是对其的进一步物化与升华。从麦肯光明的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中不难发现,麦肯在广告故事选取背后所做的贴近生活的实际调查,随着生活大环境的改变,麦肯的创意思路也在紧紧跟随着社会的 热点 ,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引发思考和共鸣,这是麦肯在公益微电影广告上的成功之处,同时,麦肯的成功 经验 也为其他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借鉴。

1、故事讲述是关键

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吸引到观众的注意成为了品牌关注的焦点。首先,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塑造品牌的核心,有了好的主题,广告对品牌的渗透才更具有价值。其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要使受众通过片中的人物感受到其代表的品质和意志,传递的是企业精神和品牌理念。

2、品牌内涵为核心

品牌在进行宣传时,要将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中、将企业精神通过微电影进行推广,以广告创意来赢得关注、以品牌为核心来讲故事,从而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作品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如麦肯为强生、雀巢、黑人牙膏所做的广告,都是依托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为出发点进行创意构思,最终所呈现出的广告片应该回归各自的品牌文化,才能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

3、受众定位是重点

年轻受众是接触新媒体、新事物的最活跃人群,他们与微电影营销的参与和互动较多,微电影营销使其能很好地发挥自我优势,通过层层深入了解产品进而体会到蕴藏在产品背后的 企业文化 与品牌精神。微电影广告的投放要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受众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偏好,选择在特定人群中重点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目标定位和精准程度。

4、 渠道 扩大成必然

微电影广告的投放渠道需要实现多元化,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在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同时,不可以忽略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电视媒体在广告传播中依旧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从而促进企业对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与推广,实现品牌与产品的有效传播。

三、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

为了得到需求不同的新媒体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上,更进一步依托其媒介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

1、用故事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

对于广告营销而言,微电影是营销热点,也是营销工具。现如今,一些知名企业也更多地把宣传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通过宣传品牌内在价值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用故事吸引受众、用主题提升价值,建立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品牌的亲和力,提升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2、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

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使受众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理念,成功的关键是将企业所倡导的品牌价值泛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微电影广告营销应致力于让观众认可品牌,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而不仅限于单纯的产品促销与宣传,让受众理解品牌精神,打造特色品牌理念,才是成功的营销理念。事实上,从单纯的产品体验上升到更深的品牌感悟才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精髓之处。

3、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

微电影广告营销离不开网络这一平台,网络是微电影传播的最好载体,发行者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强大平台,选择适当的媒介发行微电影广告,才能实现广告的广泛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双重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广告只能通过新媒体播放,电视媒体在广告市场中仍然拥有一定的受众基数,选择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企业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引起电视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激发受众的自主消费欲望,使其能够自觉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认识,引发进一步消费行动。

4、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广告营销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销量的增加,在传统营销模式深入人心的现实环境下,微电影营销应该找到突破口,品牌要淡化广告的商业气息,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品牌理念导入广告宣传中。通过感性故事的讲述,在融合品牌精神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生活,宣传生活正能量,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更优质、更负责任的广告营销。

四、结语

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融合,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要建立在同受众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淡化商业色彩,传递品牌价值,注重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品牌推广,达到良好的企业营销效果。

作者:周东华 魏静茹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 爱好 者,.

[2]刘颖.“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西江月,.

[3]严瑾.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4]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

[5]刘强.全球竞争时代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

[6]李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

[7]万新娜.浅谈广告创意理论、原则、过程及表现手法[J].企业导报,.

《 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分析论文 》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电影中这种夹带的广告利用其自身暴光率高,到达率高,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等优点刺激观众的知觉去改变观众对广告产品的态度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电影制片商也正因为这样的电影广告具有的这些优点而广泛利用这样的广告方式。

关键词: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

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

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 财经 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 其它 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

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3]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著,366

[4]严学军,《广告策划与管理》[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103-104

有关电影广告研究生毕业论文推荐:

1. 电影创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

3. 浅谈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纪录电影的起源及演变》(拉法艾尔·巴桑、达尼埃尔·索维吉)原是法国《电影辞典》(让·路普·巴塞克主编,拉鲁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纪录电影”条目,中文(单万里译)原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纪录电影》1987年第3-6期,公开发表于《世界电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时译者作了一些修改。《电影与探险》(安德烈·巴赞)系根据原载《法兰西观察家》1953年4月号和1954年1月号的两篇文章综合而成,后收入《电影是什么?》文集,本书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选自福西斯·哈迪编《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英国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译自1966年修订版),是编者为该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单万里译)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英国自由电影》(阿兰·劳维尔)选译自作者与吉姆·希里埃合著《纪录电影研究》(纽约维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张雯译)原载《世界电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时作了一些修改。《法国新浪潮中的真理电影》(胡濒)选自《当代法国电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节,原标题为“真理电影”,见荒煤主编《外国电影近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罗伯特·C·艾伦)选自作者与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国麦克格鲁-希尔出版公司1985年)一书的第9章,中文见《世界电影》1991年第3期,或该书的中文版(李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克劳斯·克莱梅尔)选自沃尔夫冈·亚克布森编《德国电影史》(德国斯图加特魏马出版社1993年),原文题目为“纪录电影:一个双重的困惑”。《世界电影》杂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个双重的困境--关于“纪录片”的概念》为题发表过本文的片断(聂欣如译),全文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渡部实)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中国新闻纪录电影》(高维进)选自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系该书的第13章。《香港新闻纪录电影发展史话》(余慕云)原载台湾《电影欣赏》1991年第7期(总第52期)。《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纪录片》(李道明)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原题目为“我的纪录电影经验”。《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大众文化主要有一下特点1. 商品性 2. 通俗性 3. 流行性 4. 娱乐性 5. 依赖性 6. 大众媒介性 7. 日常性8. 类型性。

关于微电影的精确界定,业界至今仍没有权威明确的表述,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长从30秒到300秒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但是微电影明显具备着这样的“三微”特点,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成本[3]。此外,对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目前也比较粗糙,大致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是由明星参演,由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微电影故事方式来建立品牌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开山之作《一触即发》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凸显草根性的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1,6],这类微电影由于其非商业的特点因而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不一而足,典型代表有《老男孩》等优秀作品。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微电影在微时代大环境还体现出了传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它已经不再仅仅依附于电视媒体。微电影借助流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和社交网络技术,做到了全世界无界限的爆炸式扩散方式,这一特性给微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把强力的助推。三、微电影的艺术特征浅析微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虽然孵化在广告营销的暖巢中,并跟传统的电影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值得新一代媒体人的正确对待和思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对微电影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挖掘。首先,因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独特的叙事形式,具体表现为叙事手段的“浅层次、巧构思” [4,5],以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将欲表达的理念传输给观众。微电影能被定义为一种电影正是因为它同样具备着传统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微电影也要求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征鲜明的人物,而在短时间内组织故事的叙述表达手法则是其一大亮点,更是微电影的非常闪亮的艺术特征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制作人员往往需要煞费心思来巧妙地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还要做到短暂的

本科电影毕业论文

最好研究一下回答问题的套路,很多书上都有介绍的,回答时按照那个格式照搬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

《集结号》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片更多地探讨的是《父辈的旗帜》中战士走向和平之后如何适应和平生活的问题,在这部美国影片中,它强调了士兵走出战场之后,应该融合进平凡的人生,但是,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兵依然沉浸在战争状态,意图用战争的特殊状况来指责和平年代对于他们献身的忽略,借此来凸现一个士兵的悲剧命运。而在美片中,如《兄弟连》、《父辈的旗帜》中,展现了士兵们会忘记战争,在新的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特别是《兄弟连》中有重点一章,表现了士兵们在释放战场对于灵魂的恶的异化之后,重新回归到和平生活。而我们中国电影,却远没有这样泰然地对待战争,影片中的谷子地追求一种名份,一种面子,并且以一种庄严的态度表现出来,甚至他可以用死人的名义压着矿山建设,都反映了一种中国电影在理念上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冯小刚在电影恰恰回避了对战争原因的说明,而他所学习的《拯救大兵瑞恩》与《兄弟连》中都没有忘记肯定了美军士兵参与的战争是正义的,应当的。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美军拯救法国小女孩的戏,变相地说明了美军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是为了拯救当地人民的,他们连小女孩都要拯救,何况那些本土的当地人?而在《兄弟连》专门用一集表现了纳粹的集中营,用以说明美军为什么而战。而在《集结号》中,没有任何对士兵们参与战争动机的解释,他们服从的只是一个命令,而不是他们自愿地献身于那一场战事。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电影却日益惧怕去肯定一场战争的正义性质,以及获得士兵的参与的认同。这样的模糊了战争动机的电影本体,注定是无法让人对士兵的行动产生认同与赞许。这不能不说影片在基调设置上因噎废食走向反面的失误之一。 因此,整个电影与它所模仿的视觉影像的母本《拯救大兵瑞恩》、《太极旗飘扬》虽然有着表象上的近似,但在本质上,影片的后半段的大段冗长的文戏,却是独特的中国题材里特有的由“命令”决定的荒诞。生命的不自由的潜台词,在这一段里得到了隐形的再次发作。 现在冯小刚移用了美式特技(虽然这种特技是由韩国人倒腾出来的),套在了旧有的中国电影的惯性的思维模式上,自然产生如我们前面所云的水土不服现象。影片的前后部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电影,节奏与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前面的镜头,是对好莱坞摇移镜头的学舌,下面的部分,才真正是冯小刚语言类电影特有的叙事风格。在影片的后半段中,我们看到大段冗长的静止的镜头,再也不见了前面的快速剪切的强悍风格。冯小刚处理文戏镜头时,是不注重镜头的切换的,他基本就是采取让镜头架在那里,让人物在那里侃侃而谈。在影片的后半段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注重语言而不注重镜头的冯小刚。比如,谷子地与二斗在医院里的那一段镜头,只见两个人坐在长椅上,完成了全部的对话,使人想到在《手机》中葛优洗脚的那一场戏,冯导也是采取这种毫无作为的冗长镜头来一笔带过的。可以说,影片的后半段的冗长乏味,显示出冯小刚在处理文戏镜头里,一旦没有了葛优式的幽默的口吻,他的那些文戏便“淡出一个鸟来”。冯小刚在处理文戏时,还不自觉地保留着葛优那种缓慢的沉吟腔,就是在前半段的战争镜头中,冯小刚一旦表现人物对话的镜头时,也是让人物板着一个表现,用葛优的腔调意味深长地讲话,与当时的战争气氛严重不匹配。 可以说,《集结号》的后半段是完全的冯式镜头,而战争场面上,我们看到冯小刚缺乏操纵动作镜头的能力,很多镜头都可以看出冯的视角混乱,镜头杂乱无章。我们回头看看《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战事镜头,会发现电影很注重视角的统一,摇晃的镜头,一直是以美国大兵的视角展开的,一直没有发现敌方德军的主观镜头,这给影片增添了许多主观的强烈的视效。但是,冯小刚在《集结号》的战事处理中,我们看到他在镜头上是混乱不堪的。在国民党冲锋的一场战争场面上,冯小刚在表现九连战士进入战壕后,突然迫不及待地用一个镜头放在了国民党军的后边,换成了国军的视角。国军冲锋的镜头,冯导让镜头平行地放在国军队列的左边,这个视角在真实战场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一个电影的客观的视角。而这个客观的视角,冯导也让它摇摇晃晃,而在“拯救瑞恩”一片中,摇晃的镜头,是在表现美军的主观的镜头时才会出现的。可见,冯导滥用了摇晃镜头,甚至把客观的镜头,也莫名其妙地采取了这种方式,可以说违背了电影语言的基本规律,只能说冯导在学舌时,他的习惯于语言类电影的拍摄手法,无法给他的电影以支撑。实际上,冯小刚是从电视剧走上银幕的,没有经过电影拍摄的专业训练,他是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取得这样的进步不是值得一赞的,但是从电影镜头的叙事统一的高要求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有必要对他的电影更苛求一些。 下面的混乱,观众完全被美式或韩式的天崩地裂的爆炸场面给弄得七荤八素,但画面的内在的对应关系却相当的混乱,镜头在共、国双方的士兵们之间杂乱地切换着,时而全景,时而特写,或是共军,又是国军,有时候他们还以同一方向在镜头里运动着,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几乎看不到,令人对战场场景处于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混乱中。在国军坦克进攻的一场戏中,我们看到了“拯救”一片中相似的场景,但看看斯皮尔伯格是如何处理这一场戏,在“拯”一片中,坦克是从地平线上来的,先露出了炮管,而冯导在处理坦克时,直接就用镜头和盘托出,根本无法传达出通过士兵的主观视角感受到的战场压力。 总之,《集结号》是冯小刚学舌好莱坞电影的习作,而骨子里的内核仍是中国电影关注的“命令”的束缚与荒唐问题。过强的理念化操作,使影片里的人物缺乏感人的力量,也注定不会在人性方面有所突然。而电影的战线拉的太长,很多重要的谜底及戏剧冲突都放在了战后,使得影片里的战场镜头里并没有与整个电影等价的戏剧冲突,使得整个电影里的战争徒有轰轰烈烈的形式,但却无益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之冯小刚一直擅长的语言类镜头的营造,对于处理战争场面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无奈,也使得整个电影的战争场面与它学习的母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正是这种差距,是令我们失笑的原因。

请问题主解决了没?求告知方法,谢谢!写论文的孩子伤不起T T

简单,给钱,给你个千字质量论文

微电影类毕业论文

一、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二、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

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三、结语

当我们把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时,校园里将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手拿相机、手机、DV在校园里寻找着拍摄的目标;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谈论着某部校园微电影的某一场景;作文课上教师定格在某一视频画面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延伸着银幕上的电影故事;电影社团队员们正在讨论筹拍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班会课上学生对着银幕上出现的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画面进行激烈的讨论;英语课上,学生正为一部模拟的英语短剧剧情进行英语配音。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广告制作迈进了全新的领域,微电影广告这一电影与广告跨界相结合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渐盛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浅析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嬗变 》

摘 要: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营销手段自2011年出现集中爆发的态势,而其发展却并非是完全的新鲜事物,植入式广告,甚至是常规广告中的剧情创意都为其破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及发展的新特点为研究物件,并通过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来厘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变化轨迹,引起对微电影广告的深入关注。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植入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01

一、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微电影广告自出现伊始就是一个与“微电影”、“营销”、“广告”等密不可分的“杂交体”,被称为“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中国有超过50部微电影由品牌企业出资打造,其本质上是企业出钱为其产品或品牌进行的广告制作。尽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微电影广告基本具备如下特征:它必须通过电影拍摄手法将产品或品牌以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述,不仅单纯作为道具或背景,而是与叙事有着重要的关联,在5-30分钟内传递品牌理念或产品特征。其本质仍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但表现形式较为隐蔽,颇具影视艺术效果。

早期的微电影广告基本为单篇作品,如凯迪拉克定制的《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分别由影视明星吴彦祖和莫文蔚出演;引发了集体怀集情绪的筷子兄弟原创作品《老男孩》,背后则是雪佛兰的鼎力赞助;姜文执导的《看球记》获得了佳能的支援……这些或由专业影视从业人员拍摄或由草根自行创作的微电影都对品牌的商业营销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并使得受众开始关注广告行业这一新兴的创意模式。

二、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新特征

微电影广告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新作品,并且在其“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的特性上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也是其适应“碎片化”资讯时代并且不断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因素。

1、延续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设定了某种情节或故事结构,很容易进行“续篇”的创作,通过不断丰富的故事演绎,对其广告的品牌理念和产品形象进行渗透和推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第一部是由彭于晏和桂纶镁所扮演的男女主人在沙漠相遇一见钟情,后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讲述结伴而行的过程;第二部中经历了连凯扮演的云南小饭店老板的情感波折,最终男女主人公将一见钟情升华为天长地久。通过加满口香糖这一小小的举动,从“兄弟”到“恋人”,从“关心”到“携手”,这样的浪漫故事令观众向往;紧接着第三部由郭晓冬和白百合出演的大叔级“厨神”和桀骜不驯“丫头”的学习厨艺的故事来讲述“无糖木糖醇”与人们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关系。三部微电影广告都持续传递著益达“关心牙齿,更关心你”的品牌理念,在故事上有变化,角色上有创新,并将每一部设定为若干个一两分钟的剧集,对受众有持续的吸引力。

2、亲和力

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定位在18-35岁,对网路和移动媒体平台有着广泛而频繁地使用能力的年轻群体。因此对此类群体有强大效果的要素就是“亲和力”。其中两个角度:一是所选用的演员大多为此类群体所追捧的青年演员,如彭于晏、桂纶镁、白百合等,二是所选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所认同的励志、亲情、友情、爱情等。无论是参演人员还是话题,都能针对目标受众形成强传播效果,引发他们对微电影广告进而是品牌的关注。

3、悬念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可以进行“续篇”的创作,既可以有统一的主题进行连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也可以将特定关系的角色分别作为主角和品牌发生联络,这中间必不可少的串联要素就是悬念。如士力架微电影广告中分别由“韩剧悲催女”、“易怒包租婆”、“犯懒猪八戒”、“饿货唐三藏”几部作品组成,其中包含的一个悬念就是“饿的时候你是谁”,演绎了大学同寝室之间男生们“抗饿”的故事。通过不断的制造矛盾和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吊足受众的胃口,有效提升收视率。

三、微电影广告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

无论是微电影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着相似的鲜明特征:即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介的诞生,原强势媒体的弱化,都为传统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而其中产品或品牌、标识以剧情的方式融入广告创意则成为广告形式上的共通点。

首先在使用媒介方面,植入式广告较早的将产品、品牌、标识、包装等带有鲜明商品特征的资讯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中《手机》中摩托罗拉手机的多次亮相,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3》中美特斯邦威的经典款T恤、TCL电视、伊利舒化奶、联想电脑纷纷涉足大荧幕。而微电影广告由于播放时长的原因,暂时不能进入电影发行,因此它选择多为“电视+网路+移动媒体”的新媒介路线:通过电视的强势播出效果引发关注,继而凭借强大的网际网路平台和移动媒体平台上更全面的展示广告内容,并保持受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微电影广告对媒介的使用上更趋于主动,与植入性广告的强制性有所不同,因此其所播放的资讯内容与消费者的对话互动需要建立更为良性的关系。

其次在广告形式方面,植入式广告多以产品形象、商标、包装等作为背景、道具或体现在一两句台词中。但随着受众鉴别能力的提高,对影视作品中纷繁出现的可识别的商品都被贴上“植入广告”的标签,最终将此类广告推向瓶颈。面对这种情况,微电影广告则通过“以情动人”潜伏在以电影手法表现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引发受众探寻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通过网路形成品牌与潜在购买者的互动。目前微电影广告有两类创意形式,其一是采用广告思维,植入剧情,但很难有创意佳作,其二是采取电影思维,在完整的故事架构和电影逻辑上融入品牌精神和产品形象,但创作难度较大。

微电影广告在广告行业尚属新兴力量,如何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全面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监管体制,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促使它向着良性发展,应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娜.对微电影广告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12

[2]王军.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23.

[3]张燕.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广告,20136

《 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 》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新,各种新媒体广告也是不断的涌现、翻新。特别是与当下流行有“微”字有关的微博、微信、微音乐,微电影更是深受大家的追捧。微电影的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近来,微电影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但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 ,品牌植入有些生硬 。微电影如何更好的为企业品牌所用,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目前微电影广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微电影广告进行研究,就对如何将品牌文化渗透到微电影广告中, 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从红极一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片,到制作更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的品牌与网站联手的网路电影,“微电影”这一名词也悄然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它是时代的合谋,是商业新的广告契机。“微电影广告”是电影拓展的广告片,同时也是广告浓缩的精华电影。

一、 广告日趋电影化

国内应从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栏目《中国法治报道》,上传到网上,便使“优酷网”创造了超高的点选率,短短几天突破了上千万的点选记录。

直至到2010年,可谓是“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开元。由凯迪拉克赞助拍摄的《一触即发》,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路微电影广告。 草根组合“筷子兄弟”制作的汽车品牌推广广告《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的上映也引发了魔幻狂潮,其资助商的汽车品牌更赚取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种软性的广告营销方式深受广告主们的亲睐。还有些微电影广告则更直接,像《看球记》则是在片头明显的提示出拍摄的器材由某某相机品牌所赞助提供,在片尾又再次打出该品牌相机的广告词——“感动常在”。

通过以上的小小例项,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阶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微电影广告”是时长在30分钟内、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目的是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制作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资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微电影改变了整个广告业的表现现状,运用新兴的传播媒介为载体如微博、网路推广,没有任何成本,而且还能轻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现在活跃在网路中的“微电影广告”,它是电影与广告的完美结合,因此,有些广告就更像是一部“拍得高阶的电影”。

二、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微电影广告在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层出不穷,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一微电影广告优势

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载体,微电影广告想更好为企业品牌所用,让我们从其特征分析入手:

1.承载资讯丰富。

微电影广告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几十分钟,时长和内容结构决定了微电影承载的资讯巨大而丰富。事实上,微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设计和场景道具,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可以为推广品牌所用。

2.传播范围广、节奏快。

从其网际网路视讯的属性上看,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可以说全网民覆盖,传播范围不分地域。而通过网际网路平台,尤其是微博等社交类网站的流行,微电影广告瞬间直抵目标受众的同时,通过网路社交圈实现快速分享和扩散,不仅节奏极快,自发传播的能力亦超强。利用“自传播”迅速串红的经典案例不少,如曾红极一时的《老男孩》、《一触即发》等。

3.传播成本低。

正因为以上两个特征,微电影广告在传播环节上的推动成本相比传统的单向模式如电视广告要低得多,况且传统电视广告的被动观看模式也越来越为观众所牴触。一部富于创意、内容生动、可看性强的微电影,完全可以相对低的传播成本,帮助企业品牌迅速开启局面。

二品牌推广策略

那么,如何评价企业品牌微电影广告的好坏呢?目前业界对此的共识是:好的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不仅可以有效输出企业品牌观念,还可以让受众从中获取价值,同时带动广告收益。因此,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的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重理念、轻植入,以情感人。大多数人主动观看微电影广告是把其当成一次“心灵体验”之旅,打动人心才是王道。而从接受习惯上看,边讲故事边透露品牌资讯,是一种情感征服。

Mazda3 星骋上市推广微电影广告《向完美说不》为例,影片中没有一个汽车的镜头和华丽口号,却以普通人勇于摒弃世俗、执著追求梦想的真实情感触动人心。该片网路传出后一个月内的线上点选播放量逾150 万次,成为几大视讯网站播放排行和微博转发评论的热点。本案例的亮点:不仅利用网路技术将关注力转化成营销力,还推动了产品的价值主张与目标受众的充分共鸣。

其次,重品牌、轻产品,内容为王。任何一个品牌营销事件其实都是该品牌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有较深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品牌来说,微电影广告运作更应考虑是否契合品牌本身的风格和调性。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当属上海通用为雪佛兰品牌打造的微电影《老男孩》,片中同样少有产品或企业品牌亮相,但贯穿始终的平民梦想和写实风格,折射出企业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内涵。

最后,重深度、轻长度,以创意动人。对数量急剧上升的 3G手机使用者来说,微电影广告往往是在休闲移动状态下短时间里被消费,短小精悍却内涵深刻的微电影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 目前微电影广告市场不足

微电影广告制作人才稀缺。微电影广告要求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而且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监督管理机制不严。微电影广告题材、形式没有任何限制,它的拍摄、播出的载体都是以网路为平台,不需要过多、过严的审查。使得有些电视媒体不能播出的内容,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形式在网路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现,这为一些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温床,长此下去,广告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很难控制。

微电影广告的出现,是对传统播放载体的颠覆。相信随着新兴网路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新人才的成长与开拓会为未来新型广告设计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美好的视窗。

作为大众 文化 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 广告 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广告研究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新模式分析 》

摘要:本文对微电影广告作了概述,分析了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探讨了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要用 故事 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品牌塑造;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下,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凭借互联网播放平台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广告也成为了品牌进行宣传的新方式。品牌不仅能够通过微电影广告充分地介绍自家的产品,还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微电影,是电影的浓缩版产物。微电影广告作为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下的又一次创新之作。微电影广告的时长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与电影相类似,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会将品牌诉求与企业精神完美的融入故事情节中,使广告在赢得受众关注的同时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艺术性。相较于传统植入广告的生硬,微电影广告的制作更加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与产品的结合也更加自然生动,因而更受品牌的青睐。一直以来,广告的营销模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植入式广告为主,早从国外的知名电影《罗马假日》,再到国内冯小刚制作的《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则是将广告的商业性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媒介的大肆宣传,国内的植入式广告泛滥,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与评价大打折扣,对植入式广告也产生了抵触心理。为寻求好的广告效果,品牌探寻 逆向思维 方式,开创了广告植入电影的新模式,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娱乐的广告创意相结合,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品牌微电影广告在获取受众关注的同时,也使品牌形象得到升华,使品牌更具有创造性与拓展性。

二、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

从2013到2016年,麦肯光明一直在对 春节 系列微电影广告进行故事挖掘。2013年推出了《回家——迟到的新衣》,讲述在外地打工的返程大军回家过年路的艰辛与不易,广告片结尾以孩子收到父母迟到的新衣收场,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2014年推出了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将孩子从小使用筷子的阶段与中国传统的德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启蒙、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的小故事中,凸显中国人的情感。2015年推出《春联》系列广告,选取春联成为讲述春节故事的物化载体,加深了受众对春联及新年的理解。2016年“梦想照进故乡”系列微电影广告让中国人记住了“故乡”这个词,相较之前的“回家”主题,“故乡”则是对其的进一步物化与升华。从麦肯光明的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中不难发现,麦肯在广告故事选取背后所做的贴近生活的实际调查,随着生活大环境的改变,麦肯的创意思路也在紧紧跟随着社会的 热点 ,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引发思考和共鸣,这是麦肯在公益微电影广告上的成功之处,同时,麦肯的成功 经验 也为其他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借鉴。

1、故事讲述是关键

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吸引到观众的注意成为了品牌关注的焦点。首先,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塑造品牌的核心,有了好的主题,广告对品牌的渗透才更具有价值。其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要使受众通过片中的人物感受到其代表的品质和意志,传递的是企业精神和品牌理念。

2、品牌内涵为核心

品牌在进行宣传时,要将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中、将企业精神通过微电影进行推广,以广告创意来赢得关注、以品牌为核心来讲故事,从而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作品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如麦肯为强生、雀巢、黑人牙膏所做的广告,都是依托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为出发点进行创意构思,最终所呈现出的广告片应该回归各自的品牌文化,才能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

3、受众定位是重点

年轻受众是接触新媒体、新事物的最活跃人群,他们与微电影营销的参与和互动较多,微电影营销使其能很好地发挥自我优势,通过层层深入了解产品进而体会到蕴藏在产品背后的 企业文化 与品牌精神。微电影广告的投放要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受众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偏好,选择在特定人群中重点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目标定位和精准程度。

4、 渠道 扩大成必然

微电影广告的投放渠道需要实现多元化,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在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同时,不可以忽略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电视媒体在广告传播中依旧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从而促进企业对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与推广,实现品牌与产品的有效传播。

三、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

为了得到需求不同的新媒体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上,更进一步依托其媒介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

1、用故事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

对于广告营销而言,微电影是营销热点,也是营销工具。现如今,一些知名企业也更多地把宣传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通过宣传品牌内在价值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用故事吸引受众、用主题提升价值,建立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品牌的亲和力,提升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2、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

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使受众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理念,成功的关键是将企业所倡导的品牌价值泛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微电影广告营销应致力于让观众认可品牌,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而不仅限于单纯的产品促销与宣传,让受众理解品牌精神,打造特色品牌理念,才是成功的营销理念。事实上,从单纯的产品体验上升到更深的品牌感悟才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精髓之处。

3、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

微电影广告营销离不开网络这一平台,网络是微电影传播的最好载体,发行者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强大平台,选择适当的媒介发行微电影广告,才能实现广告的广泛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双重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广告只能通过新媒体播放,电视媒体在广告市场中仍然拥有一定的受众基数,选择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企业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引起电视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激发受众的自主消费欲望,使其能够自觉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认识,引发进一步消费行动。

4、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广告营销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销量的增加,在传统营销模式深入人心的现实环境下,微电影营销应该找到突破口,品牌要淡化广告的商业气息,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品牌理念导入广告宣传中。通过感性故事的讲述,在融合品牌精神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生活,宣传生活正能量,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更优质、更负责任的广告营销。

四、结语

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融合,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要建立在同受众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淡化商业色彩,传递品牌价值,注重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品牌推广,达到良好的企业营销效果。

作者:周东华 魏静茹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 爱好 者,.

[2]刘颖.“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西江月,.

[3]严瑾.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4]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

[5]刘强.全球竞争时代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

[6]李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

[7]万新娜.浅谈广告创意理论、原则、过程及表现手法[J].企业导报,.

《 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分析论文 》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电影中这种夹带的广告利用其自身暴光率高,到达率高,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等优点刺激观众的知觉去改变观众对广告产品的态度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电影制片商也正因为这样的电影广告具有的这些优点而广泛利用这样的广告方式。

关键词: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

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

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 财经 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 其它 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

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3]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著,366

[4]严学军,《广告策划与管理》[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103-104

有关电影广告研究生毕业论文推荐:

1. 电影创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

3. 浅谈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影视制片毕业论文微电影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香凝.《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结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孔晓飞.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美学探略[J].小说评论.2008(S2)

[3]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陈媛.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安颖.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蓝晓璐.浅析地产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片中的编导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周晶.“治愈系”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张妮.微电影的'传播分析[D].湖北大学2013

[9]李桂珍.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出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0]刘孟德.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徐克电影[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1]徐小勇.《1942》影视元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2]尹翠.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3]兰子君.电影人专题片的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4]张怡.浅析纪录片的平铺直叙问题及其改进办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5]曾美静.李玉电影作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吴积燕.移民形象与主体性的呈现: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移民人物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7]颜静如.中国电影里的哑女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8]肖锐.从侯麦系列影片的人物话语探讨其叙事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9]孙皓.电影音乐大师及其名作[J].音乐世界.2001(10)

[20]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

[21]刘寻.像一把刀子[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美〕克里斯·安德森着.蒋旭峰冯斌墙静译.免费[M].北京:中信出版社,.

[2]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3]〔美〕克莱·舍基着.胡泳沈满琳译.人人时代一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马忠君.网络环境中虚拟自我的呈现与建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5]李思屈.传媒产业时代的审美心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7]A"L·李斯着.岳扬译.实验电影是与录像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英〕苏珊·海沃德着.邹赞张柏李明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陈祖继刘彤于宁.微影筑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0]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1]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里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2]樊育志.广告效果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3]高小康.狂欢世纪一一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4]〔英〕罗素着.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

[15]李思屈.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思屈.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7]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

[18]罗兰·巴特.董学文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

[44]刘飞.网络微视频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5]赵楠.微电影广告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46]邢静.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崛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7]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8]苏岩.网络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生存状况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康初莹

[53]金月成.杂揉中的美学革命:微电影的认同困惑与价值重估[f1l.当代电影,2013,5:134一136.

[54]蔡一星王灵东.论微电影之剧本创作[f1].当代电影,2013,6:169-172.

[55]蔡澄.议程设置理论观照下的微电影探析[f1].当代电影,2013,6:175-178.

[56]刘晓妍梁世庆.微电影拍摄用光初探[f1].当代电影,2013,6:182-184.

[57]陈少波.微电影:一次概念先行的视觉文化擅变[f1].当代电影,2013,10:198一200.

[58]张炜苏静.微电影人才培养策略探析[f1].现代传播,2013,7:101-103.

[59]刘明江"先审后播"对视频网站过错认定的影响[f1].电子知识产权,2013,4:87一91.

[60]丁亚平."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的发展[f1l.艺术评论,2012,11:27-32.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

[16]王h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2009

《纪录电影的起源及演变》(拉法艾尔·巴桑、达尼埃尔·索维吉)原是法国《电影辞典》(让·路普·巴塞克主编,拉鲁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纪录电影”条目,中文(单万里译)原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纪录电影》1987年第3-6期,公开发表于《世界电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时译者作了一些修改。《电影与探险》(安德烈·巴赞)系根据原载《法兰西观察家》1953年4月号和1954年1月号的两篇文章综合而成,后收入《电影是什么?》文集,本书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选自福西斯·哈迪编《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英国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译自1966年修订版),是编者为该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单万里译)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英国自由电影》(阿兰·劳维尔)选译自作者与吉姆·希里埃合著《纪录电影研究》(纽约维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张雯译)原载《世界电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时作了一些修改。《法国新浪潮中的真理电影》(胡濒)选自《当代法国电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节,原标题为“真理电影”,见荒煤主编《外国电影近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罗伯特·C·艾伦)选自作者与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国麦克格鲁-希尔出版公司1985年)一书的第9章,中文见《世界电影》1991年第3期,或该书的中文版(李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克劳斯·克莱梅尔)选自沃尔夫冈·亚克布森编《德国电影史》(德国斯图加特魏马出版社1993年),原文题目为“纪录电影:一个双重的困惑”。《世界电影》杂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个双重的困境--关于“纪录片”的概念》为题发表过本文的片断(聂欣如译),全文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渡部实)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中国新闻纪录电影》(高维进)选自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系该书的第13章。《香港新闻纪录电影发展史话》(余慕云)原载台湾《电影欣赏》1991年第7期(总第52期)。《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纪录片》(李道明)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原题目为“我的纪录电影经验”。《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婚礼微电影制作艺术探析论文

一、规范婚礼微电影的镜头语言

电影通过什么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通过特写,通过场面调度,通过蒙太奇3,短片要拍出大片的感觉,要充分掌握镜头语言的技巧。

1.精心拍摄爱情元素——“眼神交流”

爱情发生的那一刹那就如化学反应一样神奇,眼神交流是展示两人感情的重要情节,拍摄时,摄影机的位置和动作要尽量简单,摄影师可以制造点紧张感,在开始的时间里,两位新人要尽量避免直视对方,即便是看,也是偷偷的看,没有眼神的交流,躲闪一阵子后,双方鼓起勇气去正视对方的眼睛,让观众此时从镜头里感受到了爱的火花4。“眼神交流”还可以出现在寻找、等待、初吻等场景中,摄影机可多借助特写、正反打镜头来展示。

2.讲究画面质感,减少夜晚拍摄和天气特效

婚礼微电影场景一般控制在15个以内,尽可能在2至4天时间完成拍摄,充分利用自然光效果,减少夜晚拍摄和天气特效。很明显,白天,太阳会提供充足的照明,每个人都能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有时候甚至完全不需要灯光,摄影机就可以拍出质感的.画面,可是晚上一抹黑,每个镜头都需要仔细布光,如果仓促行事,只能得到一堆垃圾,最后不得不重拍,所以夜间拍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增长拍摄成本,所以要尽量把场景安排在白天,而非夜晚。出于同样的考虑,如果剧本中有这样的字句——“在浓雾的笼罩中,A走入树林深处”或者“雨水飞溅,A走入树林深处”,请删掉“浓雾笼罩”和“雨水飞溅”,除非微电影中需要这样的天气推动情节5。

二、发挥剪辑的艺术魅力

剪辑就像庞杂的拼图游戏,将各种不同的画面与声音的零部件拼合在一起,使之更紧凑,有节奏感。

1.控制镜头长度,富有感染力

婚礼微电影要在一个较短时间讲述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爱情故事,除了遵循分镜头脚本中的基本叙事结构外,还要重点把握每个镜头的长度。确定每个镜头的具体长度,要综合考虑镜头的内容表达、景别以及情绪。一般画面的长度只需要在保证观众在“看见”的基础上“看清”即可,远景和全景的镜头所含的内容相对比较繁琐,这时候需要长一点的镜头画面来让受众看清楚;近景和特写镜头画面可以短一些,当某些段落用于表达情绪、情感和气氛的时候可进行短镜头快切,让观众的视觉上产生一种“震惊感”,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在情绪,尤其是在情绪高潮处,可以适当延长镜头长度或采用慢镜头。

2.精心挑选背景音乐,把握节奏

音乐是一种长于抒情、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婚礼微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就是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基调奠定了整部短片的制作方向与剪辑风格。在撰写分镜头脚本时,策划者就会确定一个情绪方向,愉快煽情或感动烘托,不同的情绪渲染需要不同类型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的节奏要依附剧情,烘托出整部短片的基调与风格。常规的婚礼微电影背景音乐大多数选用外文歌,这样促使观众在短短几分钟的观影过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短片内容与情绪上,而淡化背景歌曲的具体名称和演唱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