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论文有文献

发布时间: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论文有文献

太阳是在大约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质量体积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知道了日地距离,再从地球上测得太阳圆面的视角直径,从简单的三角关系就可以求出太阳的半径为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质量和它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还可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0³⁰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并且集中了太阳系的质量。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茫茫宇宙之中,却也不过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而已。

由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平均密度为³,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厘米/秒,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

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约公里/秒,任何一个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须大于这个值,才能脱离太阳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间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大致是这样的,在引力作用下,一团原始星云物质开始聚集,物质运动中相互摩擦损失能量并开始向内坍缩,当中心区域聚集到足够的质量,在引力坍缩下核心温度开始上升,当温度达到氢元素核聚变所需的温度(约1000万K),核心附近的氢会被点燃核聚变。

核聚变发生后,产生的高温辐射产生热膨胀,抵消了引力坍缩,导致物质向内的坍缩停止,引力坍缩和核聚变释放能量产生的热膨胀取得平衡,既不会在引力作用下向内收缩,也不会因热膨胀炸开,核心的氢元素开始稳定聚变,太阳进入主序星阶段。

当太阳点燃核聚变后,辐射开始往外传递,由于从核心到太阳表面有厚厚的等离子体,光辐射会经过吸收在释放并渐渐损失能量,最终到达太阳表面时已经从1500W高温的辐射变成了5770K的黑体辐射(由于高温产生的热辐射)。光子从核心核聚变发出到到达太阳表面以黑体辐射形式发出,这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而核心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则会畅通无阻地向外辐射。

当太阳被点燃后,辐射和太阳风瞬间吹散了周围的气体,气体不再向中心天体太阳坍缩,太阳的质量开始稳定下来,外围物质也开始聚集。

由于内层气体被太阳风吹散,因此剩余气体较少,因此主要形成了一些固态行星,到了距离较远的木星轨道则保留了大量气体,木星得以吸收更多的尘埃和气体汇聚成气态巨行星。

当形成的各大行星清扫了各自的轨道后,太阳系就大致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有读者提出这个描述不完整,因为没有解释我们赖以存在的众多重元素的来源问题。我想一下确实应该解释一下。不过前面写得太流畅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内容插进去,所以唯有接在最后了……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当恒星核心核聚变进行到铁核聚变,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就不足以支撑引力坍缩从而无法进行下去了。这是因为铁的结合能较低,铁核聚变所产生能量与产生核聚变所需的能量相当,因此铁核聚变过程无法产生足以抵御引力坍缩的热膨胀,外层物质会以自由落体向内跌落,撞到核心坚硬的简并态铁核后产生剧烈反弹发生超新星爆炸。

也就是,核聚变到铁为止,恒星核聚变就无法进行下去了,那么地球上那么多比铁更重的重元素是哪里来的?科学家一开始认为,就来自于前面所说的恒星末期的超新星爆发。大量元素从核心喷出,同时喷出的还有大量中子,在喷发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个中子俘获的过程,大量的中子被爆发出的元素俘获形成大量的高中子数同位素。当原子核内中子数远超质子数时,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因此在中子俘获过程结束后随即发生元素衰变,大量核内中子衰变成质子导致原子序数增加,更多的重元素因此产生。这一过程同样会发生在白矮星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的时候。

是后来通过对超新星爆发的持续观察发现,超新星爆发无法产生现实中看到的足够多的重元素,特别是原子序数远高于铁的重元素,比如黄金等,这可能是由于超新星爆发过程产生的自由中子数有限导致的。于是有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模型,在双中子星合并过程中,碰撞瞬间会甩出含有大量中子的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超重元素。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两年前全球科学家共同发布了双中子星合并的观测结果,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在抛射物里产生大量超重元素,其中就包括黄金。当时新闻里说碰撞中大约产生300个地球质量的黄金,这一消息“导致”发布会次日全球金价暴跌……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重金属都是通过超新星爆发高速喷出的,它们是怎么被减速后凝聚的呢?一般认为就是当这是抛射物在穿过原始恒星气体云时,被减速并混入到气体云中,最终就形成了前面说的原始星云。故事正式结束了。

太阳系的形成据信应该是依据星云假说,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的。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数颗恒星。研究古老的陨石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后的心脏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超新星残骸的附近。可能是来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邻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造成塌缩,因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相信经由吸积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行星将从云气(太阳星云)中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一旦年轻的太阳开始产生能量,太阳风会将原行星盘中的物质吹入行星际空间,从而结束行星的成长。年轻的金牛座T星的恒星风就比处于稳定阶段的较老的恒星强得多。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太阳系会维持直到太阳离开主序。由于太阳是利用其内部的氢作为燃料,为了能够利用剩余的燃料,太阳会变得越来越热,于是燃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导致太阳不断变亮,变亮速度大约为每11亿年增亮10%。再过大约76亿年,太阳的内核将会热得足以使外层氢发生融合,这会导致太阳膨胀到半径的260倍,变为一个红巨星。此时,由于体积与表面积的扩大,太阳的总光度增加,但表面温度下降,单位面积的光度变暗。随后,太阳的外层被逐渐抛离,最后裸露出核心成为一颗白矮星,一个极为致密的天体,只有地球的大小却有着原来太阳一半的质量。最后形成暗矮星。 在大爆炸时期,黑洞的爆炸使其内核及外壳物质在强烈的爆炸中,产生裂变反应,在爆炸中形成的碎片迅速膨胀,其体积由几倍到几十倍,由几十倍到几百倍,由几百倍到几千倍,由几千倍到几万倍,由几万倍到几亿倍……在裂变过程中,产生了含有大量氕及其它能产生聚变物质的气团,这些气团中的可致聚变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气团的体积和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该气团的核聚变产生了。这样就形成恒星的幼体。幼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同其它恒星合并,或吞噬漫长的旅途中所遇到的残体,不断发展壮大自身,逐淅成为今天的太阳。这些碎片的迅速澎涨,其实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在裂变过程中,有的以固态的形式保持下来,这些物质和其它的固态物质随时相遇,通过相互吸引,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合并在一起;不断的吞噬所遇到的体积小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增大,捕捉和吸引其它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终于,吸引住了一个体积较大的固态物质,该物质又有一定的反引力的效应,这样就成了行星和卫星的系统。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有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太阳系的形成并不是象以前所说的那样在物质中形成了一个星盘,中心是太阳,外边是各大行星的形成。太阳在银河系内就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我们的周边你见过哪颗恒星是在一个云状物质中形成的吗?一个星系都是由象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的,是恒星的复制过程形成了星系。若是那样,每一颗恒星都自成一个云系,在空间其它星系我们也是可以看得到,可是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太阳系的形成是一颗恒星在进入到分解阶段的过程中,在表面形成一个表壳结构,是在形成表壳结构的过程中没有聚变到锂的氢和氦来到了恒星的表面之上,在氘的核聚变物质喷发作用的推动下形成了脱壳。一个脱壳只能形成一个行星,氢和氦就是气态行星的物质。当初太阳在表面形成了四个这样的脱壳,也就是现在的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也是按着这个顺序由外而内形成了各自的星球。那么固态行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表面形成表壳的过程中首先由锂形成一个形成层,是锂的长聚时特性决定的,在表面形成一个很厚的层面,太阳系内这些固态行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由锂的气化物形成的脱壳物质,是这些物质分别在氘的核聚变物质喷发作用的推动下形成了五个脱壳,发展出四个固态行星和一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为什么没有形成一颗行星呢?我们的太阳在形成小行星带的过程中虽然上浮的氢完全聚变到了锂,但表面温度是很低的,气化的物质当然会很少的,这些物质形成脱壳后汇聚到轨道面上之后就是因为物质太少,没有足够的引力把这些物质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原始的星球,而是分部在了整个轨道面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从火星到地球就是因表面温度的提高,气化的物质增多,星体逐个增大。那么到了金星为什么没有地球的体积大呢?这是因为氘的核聚变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在表面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气化时间就起着决定作用了,所以形成金星脱壳的物质就比地球的物质少了一些,它的体积就小一些。那么水星的体积更小了为什么?这些物质都是来自锂,而表壳结构的发展过程是按照元素物质的发展过程发展的,随着物质的发展,长聚时的锂经过一段时间后从锂聚变到铍,从铍聚变到硼,从硼聚变到碳,从碳聚变到氮在形成层的低部开始向上升浮,在升浮过程中从氮聚变到氧,从氧聚变到氟,从氟聚变到氖,从氖聚变到钠,从钠聚变到镁,从镁聚变到铝,从铝聚变到硅。硅同样也是一种长聚时元素,而且还是星球的表面物质,无论是恒星表面还是固态行星表面都是这种元素占据着表面,这也是物质决定的,是物质发展的顺序和比重决定的。而形成固态行星的过程只限在锂在表面,当硅通过这段物质的发展会逐渐占据表面,以锂为主体物质的形成层随着物质的发展就要向下移动。表面上的锂被发展出来的硅隔离在表面就只有那么多,到了水星脱壳形成的时候锂真的所剩无几,氘的间隔时间就更短了,所以水星脱壳形成后就是那么多物质,形成的星体就很小。氘的核聚变物质喷发,如果没有脱壳物质的存在我们是看不见的,只有形成了脱壳才能看到在氘的核聚变物质喷发作用的推动下形成了各自的脱壳,是这些脱壳物质的汇聚形成了各自的行星。2002年3月麒麟座ⅴ838恒星的一次爆发很可能就是一次氘的核聚变物质的喷发形成了一个脱壳的过程,这次喷发后我们也看到了之前形成的一层层云状物质,同时也观察到了当时恒星表面温度并不是很高,相反温度是很低的,这些都是符合物质的发展条件和规律的,这不是巧合。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论文

太阳的生成 要想完全了解太阳系的成因必须从太阳的形成过程谈起,因为没有太阳的形成,就不可能有太阳系的形成,也就不可能有地球的生成,同样不能有人类的形成,更谈不上今天人类的科学文明史。今天的所有文明都是太阳的原因。 在天文、地理、物理的科学研究领域中,普遍认为宇宙的形成的过程是在一次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的,我们的太阳系也是在那个时期,一些星云自己,由于自己的万有引力而形成的,这是多少亿年前的事,是通过观察所有星体,都正在远离我们的地球而去,宇宙正在膨胀,并且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大,为了解释宇宙的膨胀,用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做依据是最合适的理论;当然,在这个大爆炸理论下,我们的太阳、地球、月球以及各大行星都是在第一次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的,这种理论能够解释很多宇宙中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地球的年龄应该和宇宙、太阳的年龄是一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地球的年龄没有太阳大,太阳的年龄没有宇宙中的某些星体年龄大,这些事实说明宇宙并不是一次同时生成的,而是分批、分次形成的,具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宇宙的形成是有层次的,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太阳,进一步形成了太阳系。 既然星体寿命不同,说明星体的形成,具有层次的形成过程,否认了仅仅是由一次大爆炸引起的,它的形成是有层次的,这个形成过程又是如何的。宇宙中普遍存在光子,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太阳的形成应该是和光子的存在分不开的,光子信息是物质,如果由于星体的运动,使光子流动的方向总体向着某一处,而同时又是以光子漩涡的形式存在,在光子流漩涡内,其中心位置光子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会越来越大,这种大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物质;就是说由于光子信息漩涡形成了分子、原子构成了宏观的物质,光子信息这种物质由“暗物质”转化成了明物质;当光子流漩涡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不但光子流会构成物质,还能进一步构成了新的星体,在构成星体之前,也就是在星体形成过程中,星体不能发光,宏观表现为这个区域只能吸收光子,而不能发出光子,事实发出少量的光子信息,这是霍---金的物理理论模型,就好像是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物质星体一样,将光子牢牢地吸住,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黑洞,通过这里的分析,黑洞应存在两种情况,1、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巨大的星体,所有物质都不能逃脱这个星球的万有引力,光子也不能逃脱,只能被这个星体吸引过去,形成黑洞;2、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巨大星体,或者是仅仅存在一个小星体,只是由于这个星体周围的光子信息都是向这个方向集中的,并且形成了很强的光子信息漩涡,从而使所有物质都会向这个方向集中,宏观表现为光子也不能逃脱,表现为黑洞; 通过以上分析,银河系、太阳系能够形成,说明在太阳形成的初期,在太阳系内形成、存在一个巨大的光子流漩涡的区域,这个光子流区域就是太阳系的范围,其中光子流的中心就是太阳现在所处的位置,所有光子流,大部分流向了太阳所在的区域,使这个区域所带的电性,相当于负电荷形成的电场,将一些宇宙空间的正粒子吸引到太阳的区域,从而使太阳的物质质量变得越来越大,至于太阳、恒星的质量最终能达到多大,取决于这个区域的光子流信息强度和时间,如果强度足够大,时间足够长,形成的星体很大,在星体内部的光子能量密度足够大,到后来,由于物质的形成,使物质内部光子运动变得杂乱无章,使分子、电子吸收之后,分子、电子振动加剧,提高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这里的温度就会很高,直到达到一定的程度,达到热核反应的温度,星体突然进行热核反应,星体内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突然远远高于星体外围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宏观表现为星体由行星变为恒星了,从此就发光了,这里有一点可以通过计算说明,恒星的发光时间要远远高于恒星内部热核反应的时间,因为恒星在发光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吸引着星体外围的光子信息,从而补充自己失去的能量。就是说,在恒星发光的总能量中,不仅仅来源于热核聚变反应,一部分是来源与宇宙空间的光子信息能量,这样,我们的太阳的寿命可能会更长一些。 事实上,物质的温度是由于物质所处环境的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决定的,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越大,温度就越高;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小,物质的温度就低。所以讲,只要物质的质量足够大,在中心的光子能量密度足够大,物质中心的物质分子平均动能就会达到很高的能量状态,如果满足核聚变,星体就会聚变,不断产生能量发射出去。特别是以地球为例,由于地球这个星体是个球形,在中心某一点,一定存在光子信息能量密度足够大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物质分子、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在光子信息的作用下,它们吸收光子、发出光子的时间间隔非常短,自己的平均动能足够大,使物质处于等离子状态,当条件成熟时,一定能发生热核反应,就是说在地球内部存在热核反应的区域,只是这个区域的范围非常小,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地球的其它活动,对地球没有构成大的影响,没有产生宏观影响,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事实上所有的星体在光子信息作用下,形成星体的初始阶段,一定含有很多 等质量小的元素,是因为光子信息在制作宏观物质时,是从最简单的元素开始的,因为合成 这类元素需要的光子信息最为简单,所以讲,在所有星体的诞生中,只要光子信息的强度足够强,时间足够长,产生的星体质量足够大,星体中心的光子信息密度足够大,使中心的温度足够高,达到了核聚变的条件时,通常情形下都能产生热核聚变反应,因为在星体产生的同时 这种元素会同时生成的,都具备含有很多 的条件。 二、太阳系的生成 太阳的周围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很多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恒星都应有自己的恒星系,但是目前能让人们发现的恒星系却不多,这并不是说恒星存在自己恒星系的可能性小,而是因为恒星距我们太远,恒星体系中的行星一般不会发光,靠反射其它恒星的光,它的亮度可想一般,因此不容易被人们发现恒星体系的存在,事实上随着人们对外星系的考察,仪器装备的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会发现很多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目前已有报道说,有人发现了存在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事实上像太阳系的恒星体系是很多的,相反只有一颗恒星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真对这一事例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给予说明,一些人可能认为这个例子与事物发展无关,事实上物质与人类是相通的,是通过我们周围的光子信息,将我们联系起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生孩子的夫妻占多数,而没有孩子的夫妻占少数,因为太阳系的生成过程并不是恒星变化中的必然过程,一定会存在单个恒星,而没有恒星自己的孩子。太阳系的存在,也许是太阳系生存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巧合过程,太阳系的生存过程有两种可能性,一、如果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它们的年龄都是相同的,并且是和太阳的年龄一样大,这说明在太阳形成的同时,九大行星也同时形成了,太阳系就是在太阳系这个区域内,在巨大光子信息作用下,同时产生的,据现代科学证实,太阳的年龄有50亿年之多,而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没有得到其它行星的数据。从这个年龄不同来分析,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不是和太阳在同一时期内产生的,而是另有原因。二、地球的年龄和太阳的年龄不同,说明地球是在太阳产生之后才形成,说到地球的年龄一定要说明,地球的内部年龄和表面年龄是不同,内部物质生成的年代要久远,有人研究发现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略大,这主要是因为地球比月球大,地球半径是6400公里,而月球半径是1738公里,如果在地面下4500公里处取得岩石,进行科学研究,就会发现地球的年龄是和月球的年龄是相同的。特别是地心处的岩石年龄会和太阳的年龄相同。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九大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也可能是在形成太阳的同时,太阳系内的光子信息同时产生了地球,只是地球处在光子信息合成的强度不大,产生的地球质量不大,从而形成了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但是由于地球的年龄与太阳的年龄相差太远,排除了太阳系内光子信息合成物质进一步形成地球、形成九大行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这九大行星,不是在形成太阳系的同时,太阳系内光子信息通过合成物质,进一步形成各个星体,那么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就是来自于太阳本身,这九大行星都是太阳所生,都是太阳的孩子,说九大行星不是和太阳同时产生的,还有另一个依据,就是在太阳形成的光子信息的漩涡中,存在另一个巨大光子信息漩涡的可能性较小。也许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是不是来自不同宇宙空间,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排除这种说法,第一、九大行星的物质元素结构,有近似性,排除了来自不同的宇宙空间,第二、尽管所有行星都受到太阳的吸引力,但是所有行星并不是都在向太阳靠近,而是远离太阳,这样想去,宇宙空间的其它恒星系内的行星,也是在远离恒星系,最后成为自由行星,这一点有些像原子的电子,有可能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自由电子有可能成为其它原子的子民,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是 这个外来自由电子进入原子内部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讲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没有可能来自其它宇宙空间,但这些外来行星只能在太阳系的边缘,一个新的平衡位置运行,并不会在靠近太阳近区域的位置运动,这说明来自宇宙空间的可能性很小;第三、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像是来自宇宙空间毫无规律的自由行星的组合,更像是太阳自己体系的有序排列。一组奇特的数字:3、6、12、24、48、96。。。。。在这一列数字前加个零:0、3、6、12、24、48、96。。。。。。在这一列数字上再加4:4、7、10、16、28、52、100。。。。。。在这一列数字除以10得:、、、、、、10。。。这就是著名的“提丢斯__波得定律”,但是这个定律对更远一些的行星误差就比较大了,例如:海王星的数列计算是天文单位,而实际是天文单位,冥王星距太阳的实际距离是天文单位,而计算距离是天文单位,显示出太大的误差。同时,某一段时间是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再过几亿年这个规律又要重新制定,否则误差会更大。一、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 行星行星质量 地球为1公转周期平均半经 天文单位太阳单位质量受地球引力为1 水星 天 金星 天 地球 1 1年 365 1 1 1 火星 年 木星 年 3340 土星 年 10776 天王星 年 30685 海王星 年 60201 903 冥王星 年 90558 1580 如果太阳系的各个行星不是外来的,也不是与太阳星云同时形成的,是在太阳之后才形成的,那么各个行星应该是从太阳体中分离出来的,九大行星是太阳的孩子,从现在来看,如果太阳系内只有九大行星,地球应该是太阳的第七个孩子,但是谁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冥王星是不是太阳的第一个子女,如果冥王星是太阳的第一个子女,地球应该是太阳的第七个孩子,目前仍然不能肯定这个结论,因为不断有人公告:他发现了第十颗行星,但是没有其它人给予证实;太阳系存在不存在第十颗行星,甚至是第十一颗行星,就是通过研究证实没有第十颗、第十一颗行星,是不是曾经有过第十一颗、第十颗行星,因为离太阳太远,处在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比较小的区域,由于自己行星体内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比较大,由于光子信息能流问题,使这些久远的行星已经分离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结果,有一点是肯定的,太阳的引力作用范围可以达到4500个天文单位,而目前发现的冥王星距太阳的距离最远只有49个天文单位,仅从这个空间距离的角度来讲,太阳系内应该存在更多行星。 三、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的形成过程这个问题上,众说不一,各有各的说法,普遍的说法是:同太阳一起在宇宙大爆炸时期同时形成的,有人说是从宇宙中的其它星体中漂移过来的,有人说地球就是土生土长的,就是在地球上现存的轨道上生长而来的,本人的还有一种观点是来自太阳体。也许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存在,但是哪一种因素的影响占的比例比较大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其观点是地球的存在来源于太阳本身,地球是太阳的子女,是由太阳所生。 人们一定要问,太阳不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如何会诞生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宇宙中,任何一个存在的星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利用,利用其它星体的物质太多,保持自我个性的内容太少,失去自我个性,也就是自我灭亡,这就是星体的终结,生命的死亡,所以讲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太阳的存在同样具有它自己的生存方式,诞生出类似自己结构的星体,九大行星,其中地球是太阳的一个孩子。 一次生活小事的深思,有一天早晨,我是站在水渠边刷牙的,由于站的高,想着这样不会有水滴溅到脸上来,没有想到真的有水滴溅到了脸上,这本来是一件小事,由于正在思考地球的形成问题,将地球的形成,与其它星体与太阳碰撞时,同样会有星体、太阳的物质质量溅到同样高的地方,就是说由于星体对太阳的撞击,会溅一部分物质,到太阳周围,可能会形成一部分物质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不断吸收来自太阳的光子信息能量,这可能是太阳诞生地球的方式。 但是人们用概率计算,其它星体碰撞太阳的几率很小,通常在多少亿年都不会发生一次,这是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可能是太阳每3亿年围绕银河转动一圈,在银河系内存在一个物质返回银河的轨道,这样,太阳在每3 亿年的时间内,就会定期受到物质、星体的撞击。 人类对动物、植物的繁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研究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太阳的繁衍行为,因为人类的存在历史和太阳的生存历史相比,几乎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只有太阳、地球能够完全了解人类,控制人类的生存、繁衍以及人的思想,还能决定人类是否存亡,决定人类的将来和去向,而人类并不能完全了解太阳和地球,原因之一是时间太短,在人类的生存历史中,地球、太阳的某一些行为还没有发生,人们无法去观测、证实,另一个是人类的物质质量太小,自己具的光子信息太少,在太阳、地球上发生的事,在人类中间还不可能发生,基于这两个原因,人类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太阳和地球,特别是地球的出生这类事件更是无法知道,只有用人类的思想、用类比的办法来完成对宇宙、太阳、地球和物质的了解。 按照人类、动物、植物的繁衍方式,太阳的繁衍方式也是应该类同的,人类、动物是由于精子的进入母体,使卵子受孕,植物是受到花粉的传授最后长成胚胎,诞生新的生命。地球的出生也应该是类似的方法,首先是由太阳系以外到来的一个星体,撞击太阳,将太阳内的一部分物质抛入太空,同时撞击太阳的这一部分星体,和太阳被撞击的大部分物质,进入了太阳的一个近日轨道运动,这个轨道在太阳的控制范围之内,属于太阳的体内,这个外来入侵者充当了雄性的精子作用;由于和太阳碰撞,会和太阳中的一部分物质,一同抛到太阳的周围,并非是各族入侵者的全部物质被抛出,而是只有极少部分被抛了太阳以外,同时被抛出太阳以外的物质,还有更多的是太阳物质的一部分;当这个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就会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但是被抛出的这一部分不能算作星体,它仍然是太阳主体的一部分,没有超出太阳主体范围之外,就像是刚刚受孕的卵子,仍然在母体周围活动,或者说是在母体内,像是一个未出生的婴儿,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生命在母体中(事实上是在太阳的2倍半径附近)孕育了约一亿年,这里的一亿年是这样推算的:人类的孕期约是280天,是年,大约过10倍于这个时间,年就是儿童期,再过3倍于年这个时间是人类的成年期,约过100倍于这个时间就是生命期(76年),由于人们估算太阳的寿命约是100亿年,如果地球和太阳同生共死,地球的生命周期也是100亿年,那么地球的生理孕期就是1亿年,这里认为孕期是生命周期的1%;出生之后的星体就在太阳附近运动,这相当于星体的童年时期,约过20亿年星体进入成年状态,再过20亿年星体进入中年状态,以后的星体,由于自己的生长,自己的质量不断增大,在自己质量增大的同时,是以吸收恒星发射出的光子为主的,在吸收光子的同时,会得到来自恒星光子的动量,这样随着行星质量的增大,行星会不断远离恒星,就是行星的质量越大,离恒星越远,或者是时间越长,离恒星越远,当离恒星的距离达到一定的程度,行星从恒星方面和其它方面得到光子能量相等的时时候,这个位置就是行星的平衡距离,事实上由于惯性,行星距离恒星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一定质量的行星与恒星存在一个平衡位置,行星会在这个平衡位置附近以某一个时间周期前后摆动,由于恒星的作用范围比较大,以太阳为例,作用距离为4500个天文单位,目前地球距离太阳只有一个天文单位,等到地球运行到自己的平衡位置的时候,地球就会在平衡位置附近,等待死亡,这也是说目前的地球正以某一个速度远离太阳,太阳系内的所有行星都在远离太阳; 随着行星质量的增大,发出自己的光子信息越来越多,而吸收的光子信息能量越来越少,由于行星内外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差,也就是说由于这个原因,星体中心与星体表面的分子热运动相差越来越大,出现内外的温度差,这样会使星体的内外表面存在压力差,并且内外温度的差值越大,压力差值就越大,这样,会使星体的体积变大,体积越大,星体对星体表面物质的吸收力越小,加速了星体质量的流失,让星体走入老年状态,就目前来讲,估计冥王星处于这种状态。特别是太阳边缘的星体,处于等待灭亡的状态,或者遇到机会回到太阳身边,成为流星。 如果地球是太阳的孩子,其它行星也都是太阳的子女,如果九大行星都是太阳的孩子,各个行星出生的时间不同,但是如果从行星的表面取得物质进行科学研究,会得出不同的年代,如果是从星体内部取得物质进行科学研究,它们的年龄都是太阳物质的年龄,具有相同的时间年限。只有星体表面的物质才具有星体形成之后的时间特征,内部已经是原发物质的时间特征了。 既然太阳系内所的行星都是太阳体内分离出来的,行星的质量大小反映了太阳的活动剧烈特征,和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时间长短,以及在自然界中吸收物质的多少,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越长,吸收物质的能量越多,星体质量越大。如果星体离开太阳的距离太远,处在光子信息能量密度非常小的环境中,由于星体内部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比较大,表现为宏观温度比较高,发出的光子信息能量多于星球从外界吸收的光子信息能量,星球的质量不但不会增多,相反还会减少。估计现在的冥王星正处于这种情形的开始状态,以后的冥王星离开太阳的距离更远,处于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更小的环境中,星体物质的质量流失更加严重,最后只能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不同,说明行星是在不断离开太阳的,并且在单位时间内,离开太阳的距离不同,也就是说各行星离开太阳的速度不同,在太阳系存在的时间越长,吸收来自太阳的光子信息能量越多,星体获得离开太阳的速度越大,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系内的光子信息能量流动方向,在各行星的公转方向上,是以右旋转为主,但是在各行星的公转轨道的经向方向上存在以太阳为中心的,向外的光子信息流,驱使各行星远离太阳,这是动力来源,另外,由于太阳对各行星的万有引力存在,星球在经向上要离开太阳运动,太阳对各行星的万有引力是做负功,各行星的运动动能不断减少,速度不断变慢,就是说冥王星比木星运动的慢,木星比地球运动的慢,就是离太阳越远的星球运动速度越慢;这在天文学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太阳系内的所有星体都做的是右旋逆时针运动,说明各星体的运动并是不是自己独门的运动,而是一种系统的运动,是在所有物质运动的基础,是一种基本运动,这个物质基础就是笼罩在太阳系内的巨大光子信息漩涡,这说明各星球的公转运动是有动力的一种运动,如果各星球是长期在自己同一半经上做圆周运动,星球的动能会不断增大,速度会不断增大,会有一种远离太阳的一种运动;各星体不仅在右漩涡的光子信息下加速度公转,从而远离太阳,同时由于太阳发光,使太阳系内的光子信息流密度,在经向上不是均匀的,是在太阳的半经方向上依次减小的,这样各星体在太阳光的光子信息流作用下远离太阳运动,这样各星体远离太阳的运动是两种力同时参与的合运动;由于星体远离太阳,万有引力对星体来是作负功,才没有使星体的围绕太阳中心运动的公转速度加快;向反是使各星球的公转速度是越来越慢。这说明,光子信息使星球的动能增大的因素,没有使这个星体动能减小的因素大。 各星球不仅仅是作着公转运动,同时还做着自转运动,除了水星以外,所有星体的自转都是逆时针自转运动,也说明各星球的自转也不是自己的爱好,而是巨大光子信息的支配运动,就是说太阳系内的所有星体的自转,都是存在动力的,既然存在动力,星体的自转角速度就会变大,也就是自转周期会变小,就是说星体在太阳系中存在的时间越长,自转越快。这是说地球以外的星球比地球自转的要快,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比地球以内的星体自转角速度要快,只有水星的自转角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角速度会变小,以致不转动,然后再加速逆时针转动,最终自转的角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它星球的自转角速度都会越来越快,而不是像目前人们研究的结果,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会因海水的运动,月球的运行,会使地球的角速度变慢,周期变长,使一昼夜的时间,由现在的24小时,变为更长一些,而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会变快,会使一昼夜的时间由现在的24小时,变得更少一些;有一点要说明,由于地球不断吸收来自太阳,宇宙的物质,特别是以吸收光子为主,有两个基本现象,地球质量不断增大,地球中心内部的温度会升高,内外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差会变大,使地球的体积变大,半经变大,由于这个因素,会减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使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增大的数值,要慢很多,甚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减少,同时由于地球正在远离太阳,地球质量增大的因素,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慢很多,给人类以更多的存在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各星球都是远离太阳运动的,除了水星的自转速度在变慢以外,其它星球的自转都在加快。另外需要注意,太阳系最外边的行星,由于自转加快,星体内外温差比较大,部分星体可能会离散,进一步让星体的自转减速在自然界所有星体的存在、以及运动都是有周期性,太阳的变化同样会有周期,特别是太阳怀孕、出生星球同样具有周期性,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太阳围绕银河系运动一周时间,大约是3亿年,在中途一定会遇到特殊情况,从而使太阳怀孕,这也是说太阳每3亿年生一个星球,这样,此时此刻地球出生后已有9亿年的历史了,地球正在以每年170米的速度远离太阳,这个结论可能让众人大吃一惊,因为关于地球的存在历程问题,人类已有定论,地球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如果只说地球只出生9亿年,事必让大部分人失望,小看了我们的地球,事实上地球内部的年龄确实有46亿年以上,但是那个年龄不能算是地球本身的,地球的真正年龄,应从出生之后计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实例,一个孩子从母体中出生,如果从孩子体内,取出物质,用放射性物质研究,这个孩子生命是从他母体算起的,就是说这个孩子只出生一天,他在自然界中已经存活了母亲的寿命,这种计算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由于各星球在太阳系中存在的时间不同,它们远离太阳的速度不同,其中它们远离太阳的速度并不是匀速前行,也不是一直加速,一定会有减速的过程,特别是离太阳太远,太阳的经向光子流能量比指向太阳的光子信息能量小的时候,星球就会减速,甚至向太阳方向运动。

太阳系是双星系,除了看得见的太阳,还有颗褐矮星作为太阳伴星,循环一周25920年(又称太阳系大年),这个也是地轴倾斜的缘由,否则没有春夏秋冬,对地面生物成长不利。 共济会是光明会前身,是影子政府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前号称300人主席团,基辛格为主席,隶属于40多个外星种族的月球德古拉联盟中负面外星人领导,主要任务控制地球政府,其中主要血脉为蜥蜴人血脉,半混血的有基辛格,布什家族,罗斯柴尔德,英王室等,以前计划把地球70亿人毁灭大半,只留少数5-10亿做奴隶种族,让蜥蜴人种族重新地球上开始,实施计划有孟山都转基因粮食武器,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强烈建议国人暂停注射疫苗),亚洲尤其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南非每月4000儿童死亡血祭,美国100万人口卖外星做奴隶,自己导演了911,摧毁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可惜在叙利亚被识破计谋的俄罗斯牵制,印刷无抵押的120万亿美元洗劫全球(俗称剪羊毛,亚洲金融危机,广场协议等),已经登录月球和火星,上世纪末欺6000万工程师去火星基地制作宇宙飞船等与800外星种族贸易,在黄石公园设置有火山引发装置,地球外层空间设置奇美拉电子章鱼消除灵魂投胎前的记忆,几次妄图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被银河中央联盟5个种族的力量阻止,现在面临倒台不能继续作恶地球,金融将会重置,自由能源技术普及,环境污染解决,粮食轻松解决,人类进入全球统一的繁荣黄金时代,地表再也不需要矿石能源、战争、国界、种族分离等。 话说人是灵魂的投胎器皿,地表人有半数灵魂来源马尔戴克星的卫星火星,马尔戴克星和火星文明曾经比地球发达,只是75万年前两星交战时马尔戴克星人被炸毁成为小行星带,而火星被粉碎的小行星陨石掀去大气层和海洋,从而生态毁灭,幸存的50万年前从月球上作为难民转移到地球,所以我们灵魂有些好战基因。而我们的身体主要是25万年前以人类DNA为基础,然后组合德拉古40多个外星种族优秀基因以22个基因项目合成改造来的。 灵魂需要我们好好找到相亲相爱的路,这是所有宗教的核心,也是更高文明的方向。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天文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基础理论搞不清楚,其他的很多天文学理论就搞不清楚。可到目前为止,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们也没搞清楚。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月亮、小行星、卫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一些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较重的物质;一些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较轻的物质。这是因为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的液态氢等物质和太阳表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轻,而且处在太阳表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大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远;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属等物质和太阳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重,而且处在太阳表面的下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小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近。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证据:1、质量守衡经科学家们观测,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 (1)。那么太阳的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质量。也就是。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2、角动量守衡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2)。那么太阳的角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角动量。也就是 。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3、能量守衡(转动能量守衡)因为天文计算中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把天文学家们关于太阳、行星的质量,太阳、行星的角动量占太阳系的百分比看成是整数。也就是把太阳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质量的99.%,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 、太阳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99% 。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为99/1,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为1/99。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和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1/99=1/99。我们设太阳的质量为m ,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为m1 ,根据角动量公式mr2ω,设太阳的角动量为mr2ω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为m1r12ω1 。这样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与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也就是m1/ m= mr2ω/m1r12ω1 (1)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之后,行星在太阳万有引力的拖拽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转动能就会不断向行星转移,直至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为止。根据实心球转动能公式E=2/5mr2ω2,我们设太阳的转动能为E=2/5mr2ω2 ,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为E1=2/5 m1r12ω12 。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2/5 mr2ω2 =2/5 m1r12ω12 , 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根据(2)式得出 mr2ω/m1r12ω1= ω1/ω (3)根据(1)、(3)式得出 m1/ m =ω1/ω (4)根据(1)、(4)式得出ω1/ω= mr2ω/m1r12ω1 (5)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根据(6)式得出我们假设的(2)式成立,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原始太阳的转动能,转动能守衡。4、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我们知道,椭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等于向心力。以地球为例,地球在近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到远日点时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地球在远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小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到近日点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地球是太阳发生爆炸飞离太阳的,所以离心力大于向心力。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一样。因为人造卫星是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有一个飞离地球的离心力,而且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因此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因为人造卫星是被月球“俘获”的,离心力等于向心力,所以人造卫星的初始月球轨道为是圆形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原始星云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公转轨道应该是圆形的。5、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呢?这是因为八大行星是在太阳近日点的一次爆炸时同时飞出的。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地球公转轨道近地点就是人造卫星的发射点一样。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不可能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6、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就应该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根据(2)式得出mrω2 /m1r1ω12= r1/r (3)根据(1)、(3)式得出 m1/ m = r1/r (4)根据(1)、(4)式得出 r1/r = mrω2 /m1r1ω12 (5)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因为m1/ m =1/99,所以 mrω2 /m1r1ω12=1/99 。也就是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角动量的99% 。因此,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的证据。如果太阳系是原始星云形成的,上述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6个证据就无法解释。参考文献:(1)、查百度:“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 (2)、查百度:“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作者:赖柏林

太阳的形成 我们生来就看见天上有个太阳,从小到大都没有发现太阳有什么大的变化。就是从人类产生的那时起,人们就看到了今天这个模样的太阳。那么太阳是怎么形成的呢? 时间回溯到一百多亿年前,那时的宇宙比今天的宇宙要小许多,在宇宙的原始气体云中,银河系诞生了。同时银河系中的第一代古老的恒星诞生了。那些恒星经过漫长的过程后,在各自的大爆发中死去,它们抛出大量烧剩下来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冰冷的星际空间里游荡,一团团汇聚成一大团,其中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其他的各种元素。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大团气体开始凝缩成各个高密团块。各个团块的凝聚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团块的体积非常之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团块的靠近中央的部分开始加速凝聚,并产生旋转。由于气体的压缩,中间部分的温度上升。其中一个团块的中间部分的温度上升到了700万度到1000万度以上,终于爆发了热核反应。一颗新的恒星诞生了,它就是太阳,诞生的时间大约在50亿年前。空间中的剩余气体,一部分继续落入太阳,一部分由较重原子组成的物质,在绕太阳旋转过程中又各自凝聚成星体,它们就是九大行星、卫星及其他。 实在是难以想象,我们的地球,地球上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居然是由已死恒星的残余物质所组成。

与雨中的太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模拟下雨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百度百科上有

[编辑本段]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编辑本段]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摄氏度(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而且正在进行! 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 ( 摄氏度)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 ( 摄氏度) 。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7分之10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 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度至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度,破了1997年的记录。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度还要高。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太阳系的研究论文

太阳系是双星系,除了看得见的太阳,还有颗褐矮星作为太阳伴星,循环一周25920年(又称太阳系大年),这个也是地轴倾斜的缘由,否则没有春夏秋冬,对地面生物成长不利。 共济会是光明会前身,是影子政府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前号称300人主席团,基辛格为主席,隶属于40多个外星种族的月球德古拉联盟中负面外星人领导,主要任务控制地球政府,其中主要血脉为蜥蜴人血脉,半混血的有基辛格,布什家族,罗斯柴尔德,英王室等,以前计划把地球70亿人毁灭大半,只留少数5-10亿做奴隶种族,让蜥蜴人种族重新地球上开始,实施计划有孟山都转基因粮食武器,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强烈建议国人暂停注射疫苗),亚洲尤其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南非每月4000儿童死亡血祭,美国100万人口卖外星做奴隶,自己导演了911,摧毁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可惜在叙利亚被识破计谋的俄罗斯牵制,印刷无抵押的120万亿美元洗劫全球(俗称剪羊毛,亚洲金融危机,广场协议等),已经登录月球和火星,上世纪末欺6000万工程师去火星基地制作宇宙飞船等与800外星种族贸易,在黄石公园设置有火山引发装置,地球外层空间设置奇美拉电子章鱼消除灵魂投胎前的记忆,几次妄图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被银河中央联盟5个种族的力量阻止,现在面临倒台不能继续作恶地球,金融将会重置,自由能源技术普及,环境污染解决,粮食轻松解决,人类进入全球统一的繁荣黄金时代,地表再也不需要矿石能源、战争、国界、种族分离等。 话说人是灵魂的投胎器皿,地表人有半数灵魂来源马尔戴克星的卫星火星,马尔戴克星和火星文明曾经比地球发达,只是75万年前两星交战时马尔戴克星人被炸毁成为小行星带,而火星被粉碎的小行星陨石掀去大气层和海洋,从而生态毁灭,幸存的50万年前从月球上作为难民转移到地球,所以我们灵魂有些好战基因。而我们的身体主要是25万年前以人类DNA为基础,然后组合德拉古40多个外星种族优秀基因以22个基因项目合成改造来的。 灵魂需要我们好好找到相亲相爱的路,这是所有宗教的核心,也是更高文明的方向。

在冥王星被排除出九大行星以来,第九大行星的位置一直无星代替,科学家一直寄希望于太阳系靠近边缘的柯伊伯带,希望能够在那里找寻到第九大行星的线索,却始终未能如愿。似乎在我们太阳系寒冷的广阔区域外,轨道上的一些天体与我们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相比毫无意义。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那里似乎有一个比地球质量大几倍的未被发现的天体,它正在形成一些柯伊伯带天体(KBOs)的轨道,这促使天文学家更深入、更彻底地研究我们这个系统的极端。至于这颗行星是否是他们正在寻找的是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目前还未被证实。

长久以来试图了解我们的太阳系是我们最古老也是目前一直将来一直坚持的任务之一,尽管我们对太阳系内部物体的分类相当全面,但我们对太阳系外部系统的知识绝不是完整的。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观测外星系的细节仍然令人一头雾水。但他们一直在努力。他们越是观察柯伊伯带遥远天体的活动,就越能发现行星9的证据。

当时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发表了一篇题为《太阳系中存在一颗遥远巨行星的证据》的研究论文。而正是这篇研究开启了人类探索行星九的新篇章。

Batygin和Brown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kbo(柯伊伯带)的轨道是由于另一颗行星的存在才能解释的通:,也即是这个存在极大可能是行星九。

但是其实,早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太阳系中已知的6个最远的天体,其轨道完全超出海王星,它们都神秘地排列在同一个方向上。而且,从三维角度看,它们几乎完全偏离太阳系平面。Batygin和Brown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而它的偏心轨道与其他6个天体相反,那么它就需要保持这种结构。

而且,Batygin和Brown称,他们发现,质量大于10倍地球质量的一颗遥远的偏心行星,其轨道与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可以维持观测到的轨道排列……”

但是随着人们相继发现太阳系最远行星,行星九的身份也一直在推翻,最近,事实上就在几天前,天文学家无意间发现了目前太阳系最远天体FarFarOut。我们对这颗行星的了解还不多,但它是太阳系中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至于这颗行星是否是行星九也有待证实。

那么我们将如何找到行星9的证据?

其实科学家表示许多指向行星9存在的遥远天体被发现时都极其微弱,难以探测。找到它们的工作大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强大的望远镜瞄准天空的某一段时间,每隔几分钟曝光一次。但是这样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要筛选的东西太多了。

相反,它的计算机承担了大部分日常工作。天文学家使用算法让计算机在恒星的背景下寻找移动的物体,当计算机找到一个时,它就标记它。然后,天文学家看一看计算机是否正确。然后他们进行后续观察以确认这些发现。

那么对于行星9的新证据真的会找到吗?

科学家称其实对第九大行星的搜寻已经全面展开,如果第九大行星——正如我们在这里所设想的那样——真的存在,那么它将在未来十年被发现。

尽管柯伊伯带遥远天体的轨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我们的八颗行星太阳系来解释和预测,但有些却不是。直到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开始在太阳系外围发现所有较小的天体。然而,这一种群中最极端的成员,在以千年为单位的周期中,可以找到高度拉长的轨道,并显示出许多奇怪的轨道模式,再加上它们偏心轨道的“惊人的排列”,轨道平面的共同倾斜,以及“远远超出海王星引力范围的近日点距离”。让科学家开始关注起这一片区域。

科学家称,只有一个非常遥远和足够大的行星才能解释这一切:行星9。当然对于这些遥远天体的轨道,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不需要行星9。正在加快。随着更新、更好的望远镜上线,以及改进的计算机和算法的开发,任何行星,特别是质量可能是地球10倍的行星,将越来越难以隐藏,最终它们将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

建议你把太阳系中每种星体形成过程写一下,从星云开始写,然后是物质开始聚集,内部发生聚变,初始太阳系形成,行星开始形成,太阳系冷却。只是告诉你一下思路望采纳

太阳的资料: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与我们的小太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的小太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朋友就像太阳,时刻给你温暖;更像开心果,每天让你喜笑颜开。 我的好朋友叫小林,黝黑的皮肤,高高的个子,一看就是个运动爱好者。我们一见如故,我爱踢足球,他也享受在球场上奔跑挥洒汗水的感觉,我们经常一起踢足球,绿茵草地上留下了我们许多的欢声笑语。每天,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下课时一定是班级里最闹腾的一对。只要站队,我无论如何都要和他站一起,哪怕并排也好。 他不仅是我的玩伴,还是我的小太阳。有一次考试,我的英语考的不好,心里很沮丧。平时下课我经常和他一起闹腾,但这次我考得不好,便有些颓废得趴在桌子上。放学后,他走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对我说:“嘿!走呀,一起去踢球!”我提不起兴致,他继续说:“你是不是怕我太厉害,踢不过我呀!”我立马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搭上他的肩膀说:“走!绿茵操场一比高下!”在球场上,我们不分上下,彼此不甘示弱。太阳仿佛也在为我们加油鼓气,几场奔跑下来,我们涨红了脸蛋,映得晚霞红红的。踢球的快乐时光总是飞快的.,我们精疲力尽,但依然没有分出胜负,他笑着对我说:“心情有没有好一点?”我一愣,尴尬地扭过头嘀咕着:“我才没有心情不好呢!我只是没有睡午觉。”他看着球场上还在踢球的同学对我说:“你看,考试就像踢球,努力不一定能赢,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我恍然大悟,英语未考好的阴霾瞬间全没了。我回过头羞涩地对他说:“谢谢你啊!”他拍了我一下,说:“走啊!回家咯!” 谢谢你,小林!你就是我的小太阳,我的开心果! 老师点评:小作者把好朋友比作“小太阳”、“开心果”,形象地描述了他和小林间纯真的友谊。志趣相投,真诚帮助,这才是成长的路上最真的友谊。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纳入到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与其他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它在培养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人际交往 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应对 措施 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措施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中央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新生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大学时代开始了寝室生活,同学之间的距离近了,各种隐私也暴露无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不免在心里造成失落与孤独感。笔者曾经有位学生,饭卡坏了自己不会补办,且不敢和老师沟通,让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打电话给辅导员老师。可见很多学生出生在温室的环境中,到异地求学还不能完全独立。 还有,有的同学天生身体有残疾,可能从小就会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孤独加上自卑感,会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因为环境改变所产生的压力与失落,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父母多不在身边,渴望与异性恋爱。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让。且多数同学尚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往往是出于寂寞,好奇,随大流而去谈恋爱,这样的初衷往往会导致恋爱的不如意或是失败,最终导致心理压抑苦闷,甚至出现轻生、心理变态导致性取向出现问题等。 (三)学习考试等自身原因 大学的课程,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篇幅较长。很多同学开始并不适应,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致使心理上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所以很多新生刚到大学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落后了,堕落了,没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难有好的成绩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课睡觉,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等,深陷虚拟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产生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心理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入学后存在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 辅导员可通过开班会和个别谈话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学阶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学生在两性关系上存在不少困扰。辅导员可通过讲座、演讲和讨论等形式,及时澄清同学们对两性关系的困扰。大学生由于某种挫折,无法解脱的时候,会自卑,甚至有可能通过自杀等过激行为来消极面对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正面鼓励,引导班级同学对其关心,帮助其注意力转移等 方法 对其进行辅导。这种辅导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新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进行早期发现与预防。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是开展一切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辅导员要对每一位新生通过填写“心理健康问卷”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出有问题,有症状的同学进行备案。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取得联系,可约请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在必要情况下,辅导员手中的学生心理调查资料,也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咨询时的补充材料。因为,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过直接或者班级干部、寝室同学等间接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因此,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多鲜活的一手材料,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三)注意关注特殊大学生 特殊大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临近 毕业 可能不能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遭受突发性重大变故、身体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机且情绪反应较激烈、情绪极端不稳定有严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的大学生等。他们是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大学生身心不够健全,极易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此类大学生的管理已经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对重点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不代表只做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还要加强日常调研,全面把握大学生信息。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吴洋,孟小茜.浅议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J].知识经济,2011(19). [2]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竞争。面对严峻挑战,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 心理 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处在青春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学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极强的进取心,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看不惯,想不通,从而产生困惑和烦恼,加重了精神负担,出现失落、无聊、发泄心理。第二,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而且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炼,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障碍。第三,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激烈的竞争,繁重、紧张的学习,离开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习惯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难以适应,从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须转向靠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又从各个侧面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给他们造成压力。越是敏感、进取心强的学生,压力感、紧迫感就越明显,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第四,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近几年大学生来自于学业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突出,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适应环境的能力势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积极的认识,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质。 3、重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专业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经验 ,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抽调心理学专业人员以及经过培训的专门人才从学习、生活、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帮助;也可以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还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和活动,吸引大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减轻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以及同学关系,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在品德修养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 第四,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五,重视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是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为人师表,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态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六,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的学术和 文化 活动。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启迪其心灵,激发其上进心,培养其愉快情绪,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有一定规模,但许多高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都还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此项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用德育教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同时还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简单传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其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强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项急待解决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惠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大众心理学,2000,(3).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三 《试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经验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2]唐柏林.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3000字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论文

【摘 要】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形成的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政策从1979年开始在我国实施,至今有28年了。在这28年中,已经产生了几代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与心理学界研究的主题。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是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折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的补偿心理造成的,父母辈希望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补偿。尽最大力量想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受到最好的的教育,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这样父母觉得才对得起孩子,才算尽到了作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结果给孩子过度享受,过度保护,过度疼爱,恶性循环,从而造成一系列教育问题。

2、专制严厉型。很多父母在对独生子女的学业要求方面就多采用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来讲,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要求严而不切实际。父母不能客观的要求和评价孩子。一方面,主观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和发展,就要去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来说,孩子本身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而父母们还要给孩子买各种辅导材料,请家教,平日里限制孩子休闲娱乐的时间,为孩子的每天都做好详尽的计划,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另一方面,孩子的某些缺点一旦被发现,父母们就用各种方法管制、压抑,而不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同时父母的比较心理也是形成专制严厉的源泉。因为中国的父母们聚在一起时大多谈论的话题是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各方面的才能如何如何,相比较之下有些孩子因为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孩子,父母们觉得在其他父母面前很“没有面子”,于是对孩子更加严加管教,经常训斥孩子却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过早的承担了心理的重负,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达不到父母为他定下的标准而自暴自弃,对待生活也丧失了信心,对父母和家庭的仇视,转向了社会并仇视一切,这对于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危险的。

二、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分析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主要特点在于“独”。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养环境,我们在分析独生子女心理缺陷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相比较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自身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良的素质。如: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注重自我形象、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见识广博、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特点。

1、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让孩子做,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对孩子所有的活动都给予关心、照顾、保护。这种保护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孩子总是跟在父母的背后,什么问题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什么事也不会干。即使父母生病了独生子女也不懂得如何照顾,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不愿意主动的处理问题,对父母就越来越依赖。

2、孤僻性。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亲兄姐妹,所以经常感到孤独,同龄伙伴的'陪伴时间也十分有限。当今的独生子女同伴交往主要是同班同学和邻居伙伴,能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而且并不能完全弥补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一定程度上要通过父母的关爱来补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得不到足够满足。很多独生子女在家时候大多与电视为伴。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一辈,由爷爷奶奶照顾,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跟随老人们成长起来的,对于父母的陌生感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共同形成了部分孩子内向、不敢与人交流的性格特点。在这个社会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父母们纷纷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意无暇照顾子女,教育和陪伴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时常要通过给父母打电话的方式来排解寂寞和恐惧。这样就使独生子女生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3、怯懦脆弱性。当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成长中表现出明显的怯懦与脆弱性。在顺境中长大的他们,习惯于享受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和非常优待,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处在生活的理想世界里,在经济上有保证,生活上有安排,一切应该追求奋斗的道路都被父母们铺好了。在安逸优裕的环境中,独生子女没有自己的坚定的意志品质、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做事缺乏坚强的独立性和主见,不能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良好的规划,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便畏惧不前,或手足无措,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感情上十分脆弱,遇到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例如,有的独生子女被老师批评、考试失败、同学之间闹矛盾、被他人冤枉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悲观、颓废等消极心态,更甚者会产生退学、自杀等念头,对社会也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4、逆反与任性。在专制的家庭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有着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爱”。这部分父母对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计划”中走自己的路,使得独生子女产生压抑、愤慨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尤其在青春期时期,叛逆情绪表现更加明显。孩子做事冲动,想法简单幼稚,对待父母的严厉管教和长久的专制要求逐渐不满,进而愈演愈烈,产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后果。杀母、杀父的事件时常可闻,令社会震惊。而在宠爱和娇纵的家庭里,独生子女就较易任性,这可谓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孩子出生和成长成为了家庭的主要开销,为了让孩子顺利幸福的成长,也弥补父母过去的缺失,父母们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无论是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统统满足,这让独生子女们觉得想要任何东西都是容易的,而太容易得到的就没有快乐感,所以孩子就变得更加任性。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所想的,便哭闹不止,满地打滚,令人无奈。

5、自尊心强,不易接收他人的负面评价。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成长的环境为独生子女提供的便利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父母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最优秀的,即使孩子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家长也舍不得批评,百般袒护,千般宠爱。对孩子的表扬要多于批评,常常给孩子戴高帽子,这容易使孩子只喜欢称赞和表扬,不喜欢批评,虚荣心较强。很多独生子女只要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要暴跳如雷,所以孩子经常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容易接受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

三、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群体将会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分析他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是很重要的。笔者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提出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的特点。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们不要因为他们是“独苗”而对他们寄于过高的期望,提出过分的要求,给予过分的宠爱,古代就有“惯子如杀子”的说法,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育,让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父母就要尽量在那方面加以培养,而不要以社会的标准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如顺孩子喜好,因材施教,也许会收获意外之喜。在不同的环境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加以指导,应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因势利导。若是该赞扬的优点我们的父母们就要积极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有失偏颇,父母也要及时处理,正面引导,根据情况适当教育。

2、学会分享,共同协作

自私利己的人是不容易与他人友好交往和平相处的。因此要教给孩子“舍得”的真谛:“舍得舍得,有舍才得!”让孩子学会把一切与别人分享,无论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在与别人分享,为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和幸福。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之所想,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活中,要适时教育。比如:孩子有同伴来访,父母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物品、食物等与伙伴分享。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公认的行为准则,每个人在社会中最终都会被强制磨合。因此,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实现儿童之间的互相模仿和互教互学。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的世界里孩子一点一滴的习得经验,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伙伴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学会在集体团队中共同进步,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感受到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收获到合作的快乐。集体这种精神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3、品德教育,学会做人

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胜过于向孩子传授知识。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把事作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一个人的智力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什么都好,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之处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去爱祖国,爱社会;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苦难都能坦然面对,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有一种不畏艰难的勇气。一方面,父母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4、放手教育,独立自主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是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发展的。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紧紧的跟在后面依赖自己,而是解开束缚,放开双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在生活中锻炼自己,习得经验。哪怕是困难艰苦,也要孩子去多多体会,这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更加独立。而过度的爱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孩子太多的要求和命令,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任务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因此,与其我们费尽心思的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如放手教育,让孩子去发现去锻炼。如果孩子们遇到某些问题时,我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想办法去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独立性的培养,父母应先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立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生存的基本本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

5、苦难教育,锻炼心性

古人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需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很看重一个人忍受痛苦,不怕困难的意志。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经受一点生活的磨练,长大以后才知道怎么样把握自己,怎么样做人。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各种艰难困苦。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也是最能走向成功的。因此,我们要创设各种环境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品尝些苦难。只有学会吃苦,学会经受磨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或是制造一些逆境、难题,使孩子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同时,父母们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野外训练活动,比如少年军校,夏令营之类的磨练。家庭条件越好,越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获得财富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崔伊薇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4。

[2]郭春萍 独生子女早期社会[J].呼兰师专学报,2002(1)。

[3]谢雪梅 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彭希林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导刊,2002(3)。

[6]郑艳苹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科教论坛,2004(1)。

[7]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许华,陈义新 家庭因素对独生子女人格社会化的消极影响[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9]雅克·德洛尔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