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肾病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肾病研究进展论文

Y, Wang Y, Ou J, Wan Q, Shi L, Li Y, He F, Wang H, He L, Gao J.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hiZhiFang on Uric Acid Metabolism in Hyperuricemic Rat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Jun 25;2018:6821387. doi: . IF: (共同第一作者)2.王毅兴,王维谆,高建东,张春燕.降尿酸方联合别嘌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08):44-46+.王毅兴,吴燕升,张春燕,高建东.降尿酸复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氧化应激及肾脏炎症状态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03):.王毅兴,吴燕升,张春燕,高建东.基于MEDLINE数据库挖掘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02): G, Wang Y, Wang X, Zhao A, Chen T, Ni Y, Wong L, Zhang H, Zhang J, Liu C, Liu P, Jia W. Profiling of serum bile acids in a healthy Chinese population using UPLC-MS/ Proteome Res. 2015 Feb 6;14(2):850-9. IF: .(共同第一作者)6.王毅兴,李晓刚,段君毅,励冬翡,高建东,杜霄壤.基于均匀设计的降尿酸方最佳配伍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效应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87-91+.王毅兴,高建东,郑平东,何立群.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4:74-78+.王毅兴,段君毅,李晓刚,何立群,高建东.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1:.蒋茜,郭永平,王毅兴,高建东,严海东.四物汤合二妙散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04:.蒋茜,郭永平,王毅兴,高建东,严海东.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模型的建立[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1:27-31.

1. 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 肾上腺偶发瘤20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 罗伯逊易位伴真性性早熟一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4. D2S14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糖尿病)5. 山东地区汉族2糖尿病与GCK、FABP2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医药)6. 葡萄糖激酶基因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江苏医药)7.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医学综述)8. 葡萄糖激酶基因与2型糖尿病(临床内科)9. 2型糖尿病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0.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山东医药)11. 糖尿病足发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山东医药)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热带医学)型糖尿病的分子病因学研究(山东医药)14.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山东医药)型糖尿病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16.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在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中的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中国人GFP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山东医药)18. 中国北方汉族群MGEA-5与GFPT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中国糖尿病)19. SHIP2基因与2型糖尿病(国际内科学杂志)20.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变化的研究(山东医药)21.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2.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肝脏内AMPKα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3. α-硫辛酸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4.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医学综述)25.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遗传标记和分子途径的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6. 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现状(山东医药)27. 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厄沙贝坦对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的影响(山东医药)28. 为临床路径寻找评价原则(中国医院院长)29. 新型CHQIS医疗质量监测技术研究(中国医院院长)30. 中国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之实践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31. 质控部门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32. 临床路径管理在“无陪护”整体化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林兰,张鸿恩,高齐健,马践.降糖通脉饮胶囊治疗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2(08).[2]林兰.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甲状腺疾病212例临床报告[J].中医杂志,1994(07).[3]林兰.糖尿病的中医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8(04).[4]林兰,刘喜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机理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04).[5]林兰,倪青,张润云,刘喜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病因学研究——附266例临床报告[J].辽宁中医杂志,1999(10).[6]林兰,张润云,倪青,胡东鹏,刘喜明,高齐健.糖心平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08).[7林兰,倪青,董彦敏.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概述[J].医学研究通讯,2000(05).[8]林兰,倪青,董彦敏.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热点问题述评[J].医学研究通讯,2000(07).[9]林兰,倪青,董彦敏.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医学研究通讯,2001(09).[10]林兰,倪青.对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1).[11]林兰,郭力.糖微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05).[12]林兰,郭力.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通讯,2003(05).[13]林兰,倪青,刘喜明,王兆礼,楚晓燕.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01).[14]林兰,郭力.糖微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04).[15]林兰,郭力.中药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MP-9表达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02).[16]闫秀峰,倪青,陈世波,肖月星,康凌,林兰.对林兰糖尿病中医“三型辨证”理论的探讨[J].中医杂志,2005(12).[17]林兰.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1).[18]林兰,王洪武.糖尿病肾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8(12).[19]林兰,刘建文,杨化新,王广基.胰核糖核酸酶A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复性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9(03).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论文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的氮质血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发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中医多属“水肿”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中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一、复方石韦片:

1.药物组成: 石韦、扁蓄、苦参、黄芪。

2.适应症: ①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小便不利,尿急尿痛尿频,小腹胀痛,下肢浮肿,口干口渴,不喜欢喝水,大便黏腻不利索,舌红苔黄腻的症状者。②高血压者要配合使用降压药物。③水肿明显的人可以配合使用利尿剂。

3.注意事项: ①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然后累及全身,伴有腰膝酸软、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稀或不成形的人不宜使用。②不宜与含有麻黄、桂枝的药物同用。③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应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忌食油腻、烟酒及辣食品。

二、肾炎四味片

1.药物组成: 细梗胡枝子、黄芪、石韦、黄芩。

2.适应症: ①适用于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炎患者有全身浮肿,小腹胀痛,腰痛,乏力,小便不利索,尿频尿急尿痛,舌苔黄腻症状的人。②有高血压的人要配合使用降压药物。

3.注意事项:

①水肿的同时伴有手足心发热,心烦,腰酸无力或食欲减退、腹痛症状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②服药期间饮食要用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③不宜与附子、肉桂等药物同用。

三、济生肾气丸

1.药物组成: 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牡丹皮。

2.适应症:

①适用于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炎有面部浮肿,肢体浮肿,乏力,腰酸腿疼,小便不利索症状的人。

②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配合使用降压药物。水肿明显时可以配合使用利尿剂。

3.注意事项: ①有些人服用后会出现恶心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药物减量后症状消失。因为药物中含有较多的钾,与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合用时,应该防止高血钾症的发生,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服用。②孕妇慎用。药物中所含的附子有毒,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服药期间要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为好。

谢谢阅读!

shèn xiǎo qiú jí bìng

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有依据病因、发病机理、组织形态或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临床分类是完全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只反映疾病本质的一个侧面;病理分类则依据组织形态。目前这两种分类方法均用于临床。但二者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筹,彼此之间难以有直接肯定联系。

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1985年9月全国第二届肾脏病学术会议,对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上制定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方案”作了修订。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下同)

1.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一年内痊愈。

2.有蛋白尿、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管型尿、常有水肿、高血压或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检查肾脏无缩小。

3.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感染史,在感染后一至三周发病。

(二)急进型肾炎

1.起病急骤、病情重、发展迅速。

2.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等表现均较明显,可有高血压、迅速发展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3.肾功能进行性地减退,出现少尿或无尿。如无有效治疗,多于半年内死于尿毒症。

(三)慢性肾炎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及尿毒症。

2.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轻重不一。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4.根据临床表现可进一步区分为:

(1)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

(2)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有高血压的突出表现。

(3)急性发作型在慢性过程中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四)肾病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超过)。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其中,1、2两项为必备。

肾病综合征只是一个症状诊断名词,临床不应将此作为一个疾病看待,有条件作进一步检查者,应努力最终澄清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Ⅰ型及Ⅱ型。

Ⅰ型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无贫血,无持续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通常为高度选择性(SPI<),尿FDP及C3值在正常范围内。

Ⅱ型常伴有高血压、血尿或肾功能不全,肾病的表现可以不典型,尿FDP及C3值往往超过正常,蛋白尿通常为非选择性。

(五)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这一组疾病的特征是;

1.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多形型红细胞尿。

2.以往无急、慢性肾炎或肾病历史。

3.肾功能良好。

4.排除肾外原因的血尿及功能性血尿。

5.尿检异常以少量尿蛋白为主,尿蛋白<,可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如以持续镜下血尿为主,偶发肉眼血尿,相位差镜检尿红细胞为多形型,计数>1×107/L(1万/ml),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于全身疾病

(一)狼疮性肾炎

(二)紫癜性肾炎

(三)淀粉样变肾病

(四)糖尿病肾病

(五)其它

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病理分型是由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和尸检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光镜)、电子显微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荧光)而作出的形态分类。按肾小球病变的性质(渗出、增殖、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纤维化等)和病变的范围(弥漫、局限、节段)以及病变在肾小球内的部位(系膜、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囊),分为下列类型:

1.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微病变(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系膜组织轻度局灶性增生),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轻重不等的脂肪变性,所以亦称类脂性肾病。电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有严重的足突融合现象,故亦称足突型肾病(Foot Process nephrosis)(图4-2-2)。附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模式图(图4-2-1)。

图421 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模式图 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红细胞 4.内皮细胞 5、足突 6、系膜基质7、系膜细胞

图422 肾小球微小病变模式图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荧光检查阴性。该型病变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Ⅰ型为主。

2.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局灶性硬化,病变仅限于双侧肾脏的一部份肾小球,而这部分肾小球的病变也仅位于毛细血管袢的个别节段(图423),偶而波及一个完整的肾小球,病变性质因病变和病程的不同,可表现为灶状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局灶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也可表现为灶状毛细血管袢的纤维素样坏死(局灶性坏死怀肾小球肾炎),还可表现为灶状的纤维组织增生(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观察除上述变化外,尚可见毛细血管基膜或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荧光检查依病因不同在病变部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或系膜区可能有IgA、IgG、IgM 以及纤维蛋白抗原沉积。

肾局灶性硬化系指部分肾小球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玻璃样变性而言,因其不具备炎症特点而有别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节段性硬化和(或)玻璃样变性及局灶性全肾小球硬化。它们的主要病变是病变部位的毛细血管内皮下有玻璃样物质沉积,进而使毛细血管闭塞,系膜基质增多及纤维组织增生,荧光检查阴性(偶亦有在病变部位有IgM或C3沉积)。它们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

3.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或内皮系膜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明炎。发病初期,病变肾小球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弥漫增殖,并有较多的白细胞浸润及严重的系膜水肿,称为渗出期。发病1-2周或更长的时间后,渗出成分大部分吸收,而以系膜细胞增殖为主,称为增殖期,这种系膜增殖现象可持续很长时间。电镜观察可见毛细血管基膜的上皮侧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图424)。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呈粗颗粒状沉积。渗出期及增殖期的内皮系膜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图423 左侧为正常肾小球模式图,右侧为局灶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部分系膜区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1、肾小囊壁层2、基膜3、上皮细胞 4.内皮细胞 5、系膜细胞及基质

图424 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免疫复合物)沉积,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1.上皮下沉积物 2.内皮细胞 3.白细胞 4.系膜细胞

4.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形态特点是病变肾小球由于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的增生而造成系膜区增宽,而毛细血管壁的形态基本正常(图4-2-5)。这型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反复发作性血尿。

图425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 1 沉积物 2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增多

5.膜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病,病变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基膜弥漫性增厚,不伴有渗出及增殖性病变。

发病初期病变不明显,易与肾小球微小病变型相混淆。随疾病进展沉积物周围有基膜样物质增生。最后可将沉积物包绕,已经增厚的基膜上又有新的沉积物和新的基膜样物质,终将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用特殊染色(如过碘酸六亚甲基四胺银,PASM),高倍光镜观察,可见增厚的基膜并非均匀一致,而是向上皮细胞侧伸出许多密集的齿状突起,称为基膜钉突样改变(spikelike projections),进而出现链环状形态(4-2-6)。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呈细颗粒密集沉积。此型肾小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肾病综合征。

图426 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上皮下大量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基膜样物质呈钉突状增生,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1.沉积物 2基膜呈钉突样3、足突融合

6.膜一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壁增厚,多数病例用特殊染色(PAS及PAM等)高倍光镜下观察可见毛细血管基膜呈双层轮廓。电镜观察可分为三型:①Ⅰ型。毛细血管基膜内皮侧有电子致密物,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并沿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长入毛细血管壁。这样,原来的基膜内侧又有一层新的系膜基质形成(基膜样物质),从而解释了光镜下基膜双层轮廓的形成机理(如图4-2-7)。此外,系膜区也可见电子致密物。②Ⅱ型。毛细血管基膜内(致密层)可见密集的电子致密物,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度增生(或不增生),因而也缺乏系膜组织长入毛细血管壁的特点。③Ⅲ型。毛细血管基膜内皮侧和上皮侧均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有时两者尚可联结一体将基膜浸没。膜一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化验中常有持续性补体过低,故又称低补体血症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甚至肾病综合征,有的则呈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图427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 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增多,并沿内皮细胞下长入毛细血管壁,损坏基膜,并将基膜分开而呈轨状(或双层轮廓) 1、沉积物 2、系膜基质 3、被隔开的基膜 4、系膜细胞及基质

7.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或毛细血管外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变性坏死,血细胞及大分子纤维蛋白大量漏出, *** 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因而形成上皮性新月体,进而纤维化形成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体积增大,将肾小球囊腔填塞,变性坏死的毛细血管袢被挤压于血管极的一侧(图4-2-8)。上述病变的肾小球必须占全部肾小球50%以上,才称为新月体肾炎,这是与其它类型肾小球疾病伴有少数新月体形成的鉴别点。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膜严重变性或断裂,并可在基膜不同部位发现电子致密物。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沉积,部分呈线状排列,部分呈颗粒状排列,临床表现呈急进型肾炎。

图428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肾小囊封闭,毛细血管袢受挤压(左侧为正常肾小球模式图) 1.肾小囊壁层 2.上皮细胞 3.内皮细胞 4.系膜细胞及基质 5.新月体

8.终末期固缩肾病变肾脏的大部分单位(75%以上)萎缩和纤维化,并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终末期固缩肾可由上述各型肾小球肾炎及多种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关木通肾毒性研究进展论文

谈到国内马兜铃酸肾或“龙胆泻肝丸事件”,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即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按官方说法:“早在1997年,由于一剂中药复方药在日本导致肾损害案件,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等在全国最早展开了针对关木通毒性的研究,并完成国内第一份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证实,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药可造成肾脏损害。1998年,天津中医学院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建议,在2000年药典修改中增加关木通损害肾脏的内容,意见被采纳。科研小组进行文献调研发现,民国以前的药方中记载的都是“白木通”,老祖宗的中药没问题!为此,张伯礼科研小组于2000年向国家药监局建议,凡是中成药内有“关木通”者,一律恢复为“白木通”。这一科研成果曾获得了199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005年,张伯礼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于为什么关木通等含马兜铃酸草药还在一直入药,“龙胆泻肝丸”也一直在销售,直到五年后2003年才在舆论压力下禁用。官方解释是“然而,由于人们的认识未及时转变,一些厂家未及时更改药方或说明书,才导致了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继续害人的悲剧。”

1. 木通 木通 木通有几种,哪种木通毒副作用最小?它们起的作用一样吗?谢谢! - 木通有木通、川木通、关木通三种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或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川木通:为毛茛科怕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因为含有马兜铃酸,关木通会导致严重的肾毒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于2003年4月1日向全国发出通知,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将关木通继续作为药物使用,在原来使用关木通的组方中,应使用不含马兜铃酸的木通。 木通中药对身体有害吗? 1. 正品木通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木通)的木质茎。属木通科木通属。性味苦,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主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该木通无毒性。' 2. 混伪品: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关木通,而据考证,“此木通非彼木通”。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性的中药分为小毒、有毒和大毒三种)。而《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 综上,如果是木通科的木通,可以放心用药。目前市场的中药木通较混乱,建议到正规医院购买,希望对你有帮组。 木通是干什么的?怎么吃? 【功 效】: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主 治】: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性味归经】:苦,凉。①《本经》:“味辛,平。”②《吴普本草》:“雷公:苦。”③《别录》:“甘,无毒。”④《药性论》:“微寒。”⑤《海药本草》:“温平。” 入心、小肠、膀胱经。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③《药品化义》:“入脾、心、小肠、膀胱四经。”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小心木通致肾衰 木通和关木通的问题,有什么差别 国家药典委员会曾经组织有关专家对木通进行了一次论证,其结果颇令人意外。据了解,关木通与木通虽只是一字之差,但药性却大不相同。关木通富含损害人体肾脏的马兜铃酸,毒性较大,而木通不含马兜铃酸,九郡败毒丸入药的是木通。中药同名异物的问题,这次可与世人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原来,一味木通却有三个不同的身份,木通科的木通(古称三叶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正是这三个木通的你兴我衰。演绎出木通从“无毒”到“有毒”的“故事”。 目前在我国,除了云贵川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使用的中药木通主要是指关木通,而据考证,“此木通非彼木通。”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 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性的中药分为小毒、有毒和大毒三种)。 而《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根据国家卫生部通知,其他国家标准处方中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品种,已经于2003年6月30日前替换完毕。 木通共分有多少种啊? 木通是常用中药,由于来源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各异,功能及毒性也有所不同,需认真鉴别。目前使用最广的是关木通,其次是川木通。此外,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等在部分地区作木通用。 一、原植物鉴别: 1.木通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均为正品木通。此三者均为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3~15m。 (1)木通 主产于华东地区。掌状复叶,小叶片5,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cm。 (2)三叶木通 主产于浙江等地。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长卵形,长宽变化很大,边缘浅裂呈波状。 (3)白木通 主产于四川等地。三叶木通的变种形态,但小叶全缘,质地较厚。 2.川木通 为毛茛科植物铁线莲属绣球藤或小木通的藤茎,均为木质藤本,长6~8m,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和短绒毛。叶对生,均为三复叶。 (1)绣球藤 主产于四川、 *** 、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2~7cm,宽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3浅裂,边缘有锯齿。 (2)小木通 主产于陕西、甘肃、福建等地。叶皮革质 ,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披针形,长4~16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 3.关木通 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又名东北木通。 (1)木通马兜铃 主产于东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木质藤本,茎具灰色栓皮,有纵皱纹。叶互生,叶片圆心脏形,长10~20cm,宽15~23cm,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 二、药材与饮片鉴别: 1.木通 药材藤茎均为圆柱形,扭曲,表面灰色或棕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灰白色或黄白色,断面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中央髓部圆形而大。饮片为不规则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棕黄色,周边有纵纹,灰绿色或灰棕色,气微味苦。 2.川木通 药材藤茎呈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沟及棱脊,外皮层有纵沟撕裂,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纹状及导管孔,髓部黄白色或黄绿色,有空隙。饮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淡黄或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布满小孔,髓部较小类白色,偶有空腔,周边棕黄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质坚硬,无臭,味淡。 3.关木通 药材藤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栓皮残痕。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皮部狭窄,木部较宽,导管多数呈针孔状,或多层同心环状排列,与类白色射线相间如蛛网状,髓部小,狭条状。饮片为圆形薄片,木部宽广,有多层排列成环状小孔及放射状纹理,髓部不明显,皮部薄。体轻,质硬。气微,味苦。 木通果有何功效 功效:果实入药,能疏肝健脾,和胃顺气,生津止渴,并有抗癌作用;根入药能补虚、止痛、止咳、调经。 三叶木通作为水果食用,有其发达的胎座组织,味甜可口,风味独特,果实含有大量人体必需营养成分。 每100克果实中含蛋白质克,总糖克,有机酸克,脂肪克,17种氨基酸共克,均高于苹果、桔子、梨子等栽培品种的1-4倍,Vc含量84毫克,与苹果、桔子、梨子等含量水平不相上下,其营养成分大体上与国内外专家高度重视的沙棘相当。 扩展资料: 八月瓜(木通果)鲜果皮含齐墩果酸、齐墩果酸3-O-α-L-鼠李糖基-α-L- *** 糖甙、齐墩果酸3-O-α-L-(1→2)-鼠李糖基-α-L- *** 糖基-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甙。 以及木通皂甙Stc,Std等,皂甙元均为常春藤皂甙元。 种子含木通皂甙Stb,Stc,Std等多种子常春藤皂甙。 我国中南、华东和川渝、云南盐津县一带、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并且有部分人员开始着手发展,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取瓤)鲜用。亦可连果皮晒干用。

温病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

大哥,你也太逗了吧,都说中国学术腐败,你还真到网上来现啊~~~~~再说,一份论文才值200分啊,??知道买一份文章的价钱是多少,????2000啊,还是人民币啊~~~~你说谁会免费给你写文章啊~~~~~ 真有这闲情还不如上pubmed多看几份文章呢~~~~

中国的明清两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时代,然而,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两幕:一是封建社会日趋退幕,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二是活力四溅,日见朝气,经济、科学、文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明、清:中医学的综合和集大成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和渐趋停滞时期,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与这个时代相近似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温病学派”形成:温病是的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早在,《内经》中就有一些零散的记述。汉代张仲景对温病的初期证候作了特征上的描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杂病论》)。宋元时,温病开始脱离伤寒学说体系,提出了热病初期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突破了以往一概辛温解表的治法。明清时,大瘟疫多次流行,医家们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中,对温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提出不少创见。如“戾气”病因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诊断方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等。正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总结、革新、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促使温病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理论、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更为系统而完善。不少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如对生命的探讨已深入到生命的起源和原动力,有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论断;命门学说有了长足发展;医家们对于某些常见病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治疗虚劳、中风、吐血、郁证、痘疹的专家和专著。 清代出了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伟大医学家——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纠正了以往医书中对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记载,他所创制的活血逐淤方剂,至今仍有实用价值。3、药物学成就辉煌。明代李时珍著成举世闻名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内容丰富、论述广泛,所载药物多达1800余种,并附有药图1000多幅,药方10000多首,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对药物的分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分类法;书中还有对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内容的正确记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还有赵学敏著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兰茂的《滇南本草》等也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4、病案格式的建立和医案专集的出版。医案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到明代,形成了记录详细、项目固定的病案格式。1522年,《韩氏易通》里提出病案内容应包括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论病原、治方术六大部分,还有具体项目31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病案格式。1584年,吴昆在其所著《脉语》中,对病案格式又作了修改补充,规定病案内容的7大部分,内容更为详备。这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明代起,医案专辑大量出现,1552年江瓘的《名医类案》编撰完成,这部医案专辑内容空前丰富,是对历代医家的验案及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记载的重要医案的收集、总结,并进行了分类编排和评议,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又写成《续名医类案》。另外,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徐大椿的《洄溪医案》等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清隆庆二年(1568年),成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十八世纪末,。清代唐大烈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这在当时医学交流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盛况空前。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或是我国把中医传到国外的人数和次数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中医药学传到国外后,在国外继续发展,有不少人翻译著述中医药学著作,并且有些还形成了学派。如《东医宝鉴》把中医学介绍到了朝鲜。1487年日本的田代三喜来华学习中医药学,尤其崇尚李杲和朱丹溪的学说,回国后力倡李、朱学说,著有《捷术大成印可集》、《福药势剪》、《直指篇》、《医案口诀》等书,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

你还是去专业一点的网站吧 什么丁香园 什么医学论坛吧论文吗 不是有论文库吗~~~~~~~~~~~~~~~~~~~~~~~~~~~~~~~~~~~~~~~~~

[[[[[白血病护理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病情的完全缓解,而开始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存活乃至痊愈的研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大剂量联合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因治疗、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就对白血病专科护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护理工作范畴也进一步拓宽,下面就其进展综述如下:常规护理进展⒈大剂量联合化疗病人的护理化疗是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大剂量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能够提高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但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增殖旺盛的上皮细胞,如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等损伤尤为严重,对机体重要器官如肝、肾、心、肺、神经系统等也有一定毒性作用。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对化疗毒副作用的护理:①熟悉常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某些药物的毒性有其特殊性。如环磷酰胺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大剂量氨甲蝶呤引起顽固性口腔溃疡,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作用,足叶乙甙可引起脱发,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炎等。②化疗前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化疗前评估评价病人的一般健康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化疗前即开始用软毛牙刷于晨起及睡前仔细清洁口腔,用力要轻,避免损伤。三餐前后用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检查一次病人口腔情况,防止口腔溃疡发生。为防止胃肠道毒性反应,化疗前30分钟使用止吐药,如枢复宁、康醛等。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了解病人的不适主诉,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用药期间,应做肝、肾功能检查,每日三次监测心率并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③选择好输液静脉化疗药物可刺激和破坏小静脉,因此化疗时要选择弹性好、管壁厚的较大静脉,应一针见血,并有计划地由远端静脉开始,经常变换给药静脉。在输注化疗药物时,注意严密观察,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和外漏。为防止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每天更换静脉穿刺部位或另选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若有静脉炎发生,可给予硫酸镁湿敷或金黄散外敷。有报道采用高渗葡萄糖与维生素B12混合液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良好。⑵感染的护理:①胃肠道的护理化疗前1天开始口服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氟哌酸;预防真菌感染可口服大蒜素或制霉菌素。②皮肤粘膜的护理大剂量化疗会导致骨髓严重受抑制,粒细胞严重缺乏,骨髓处于空虚期大约10天左右。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也明显下降,皮肤粘膜直接与外界接触,极易受到感染。所以对病人的眼、耳、鼻、口腔、肛门及外生殖器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都应实施预防感染的措施。用利福平眼药水或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鼻腔用薄荷油或石蜡油涂抹每日2次。碳酸氢钠漱口预防真菌感染,用甲硝唑溶液漱口预防厌氧菌感染,每晚及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清洗会阴部。③穿刺点的护理为避免感染应尽量减少穿刺,在行各项穿刺前用碘伏消毒2遍,静脉穿刺成功后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球覆盖。以上措施需同步进行,避免由于护理不到位而引起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病人所住病房每日需紫外线照射2次,用消毒液擦洗室内用具及地面,定时进行室内通风。限制探视,有条件的让病人住单间或隔离病房。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如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分化和粒细胞增殖。对已发生的感染,应根据感染灶及菌株类型用全身抗生素及局部对症处理,控制感染以防加重病情。⑶出血护理:大剂量化疗后由于血小板减少,粘膜溃疡和炎症改变等原因,常有出血症状。因此做好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与腔内灌注药物护理进展]]]]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此时患者病变范围较广,体质较差,已不适宜全身化疗,而有效地局部治疗可起到较好的姑息治疗作用。我科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3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胸腔灌注化疗,使胸腔积液得以控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岁;原发性肺癌18例,胃癌5例,乳腺癌7例,肝癌3例,淋巴瘤2例;胸腔积液均经B超证实。其中左侧胸腔积液15例,右侧18例,双侧2例。 方法 经B超定位。局麻下穿刺胸壁置入猪尾状导管,拔出铁丝,见胸腔积液流出后,导管尾端接三通管及负压吸引器,固定导管,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引流量一次不可大于1000ml,间隔1h后可重复排放。引流液减少后,灌注已配好的化疗药物(隔日1次,共3次),化疗常用的药物有白介素—2、胞必佳、顺氯氨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地塞米松等,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应用。化疗后常规输液1000ml、恩丹西酮8mg静脉推注或格拉司琼3mg静脉滴注。2 护理 化疗前常规准备 化疗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确认各项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穿刺前皮肤常规准备。咳嗽较频者,术前1h可口服可待因~。 心理护理 向病人详细介绍治疗的基本原理及优点,告诉患者此治疗方法不影响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属微创疗法,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引流彻底、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胸膜损伤。同时介绍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胸膜反应 本组患者常有轻度胸痛、低热反应,体温在38℃左右,给予口服强痛定10mg、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治疗。 注意患者血常规的变化 本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低者×10 9 /L,给予粒生素75μg皮下注射1~2次/d,2~4天均可恢复正常。 胃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每次化疗后先预防性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或格拉司琼3mg静脉滴注,使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前血中镇吐药物浓度达高峰,以发挥最佳疗效。 穿刺部位及引流管的护理 灌注化疗药物后,嘱患者频繁翻身变动体位,尤其是注药后1~2h内,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穿刺部位换药1次/d,观察局部有无炎症反应。引流管每天用α—糜蛋白酶10mg、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50~100ml冲管,1次/d防止引流管堵塞。注意引流管的粘贴位置,防止折管、压管、断管现象。夹管12h后放管,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有无出血现象。每天放液1次,1周后胸水不再产生即可拔管,一般情况下最多可保留1个月左右。 饮食护理 化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嘱其食用温和、无刺激性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必要时增加调味品,如增加甜度、鲜度以刺激食欲。症状持续化疗后3~5天即可逐渐缓解。3 体会猪尾状导管置入胸腔灌洗化疗药物,其操作安全、方便,创伤小,患者疼痛轻,避免多次穿刺,减轻医患负担,而且引流彻底,可调节排放胸液的速度,不影响患者起居。由于我们的观察认真、细致,护理操作一丝不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积极处理。对35例患者临床观察,均未发生出血、折管、压管、脱管或断管现象,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糖尿病的患救护理]]]]1.糖尿病病史、身体评估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询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空腹尿糖阳性,空腹和餐后血糖增高超过正常范围,血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增高;并发酸中毒者可有尿酮阳性,电解质、血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异常改变。3.心理、社会资料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至不能有效地应对慢性疾病。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评估。(二)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评价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消瘦,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l)目标 病人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缓解,体重增加,血糖正常或趋于正常水平。(2)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每日热量计算:按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予热量 105-12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 125-146kJ(30-35Kcal);中体力劳动者146-167kJ(35-40Kcal);重体力劳动者167kJ(40Kcal以上)。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恢复至理想体重的土5%左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配。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计算,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至每日每公斤体重~;脂肪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其余为碳水化合物。按上述计算蛋白质量约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约占30%,碳水化合物约占50%~60%。三餐分配:按食物成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食谱,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l/3。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按此食谱食用2~3周血糖应当下降,若不佳应作必要的调整。近年来较多采用食品交换分法,此法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脂肪、水果和蔬莱共六类,以每80千卡热量为一个单位,如谷类大米25g、生面条30g、绿(赤)豆25g各为一个单位;奶类淡牛奶110ml、奶粉159、豆浆200ml各为一个单位;肉类瘦猪肉25g、瘦牛肉50g、鸡蛋55g、鲍鱼50g各为一个单位;脂肪类豆油9g、花生米15g各为一个单位;水果类苹果200g、西瓜750g各为一个单位;蔬菜类菠菜500~750g、萝卜350g各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换,营养值基本相等。病人可根据不同热量交换份内容制定食谱。此法较粗略、但可使食物的选择性增加,同时也便于病人学习和掌握。病人应禁酒。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动物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其量应少于总热量的10%,肥胖者予以低脂饮食(<40g/d)。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肝、脑、肾等动物内脏类及鱼子、虾卵、蚬肉、蛋黄等,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每日300mg。饮食中应增加纤维含量,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g。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病情控制较差者要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粗粮、干豆、及绿叶蔬菜中含B族维生素较多,新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病情控制较好者,可指导适量进食水果。2)体育锻炼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及家务劳动等需氧活动。合适的活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5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50%最大耗氧时心率=(个体最大心率-基础心率)+基础心率,其中个体最大心率可用220 -年龄粗略估计,基础心率可以早晨起床前测得的脉率估计。活动时间为20~40分钟,可逐步延长至止或更久,每日一次,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体育锻炼的副作用包括①低血糖;其发生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单纯饮食控制的血型糖尿病病人一般无低血糖发生。②高血糖和酮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如血糖水平较高(>),在开始活动时因运动所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糖浓度可急剧上升,当胰岛素不足时可引起酮症或酮症酸中毒。③诱发性心血管意外:活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危险。④运动系统损伤:包括骨、关节、肌肉或皮肤损伤、足部皮肤溃破甚至缺血和坏疽。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有:血糖>或尿酮阳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动。Ⅱ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收缩压> 24kPa(180mmHg)时停止活动。活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lh。活动要适量,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和胰岛a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仅靠饮食控制者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活动前通常不需添加额外食物。I型糖尿病者活动时①应把握好胰岛素剂量、饮食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因其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波动于相对性胰岛素不足和过多之间。前者可因活动时肝糖输出明显增多而葡萄糖利用不增加导致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对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则易产生低血糖反应。②一般可在活动前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餐前腹壁下注射胰岛素可减慢活动时胰岛素吸收速度。③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注意以上3点可预防1型糖尿病活动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活动前后检查足部,并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避免受损伤。活动时随身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和病情卡以应急需。3)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其他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双胍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4)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内容有①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等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确保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包括胰岛贮存温度不可<2oC或>30oC,避免剧烈晃动;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或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注意注射器与胰岛浓度含量匹配,一般用lml注射器抽取药液以保证准确的剂量;普通胰岛素于饭前1/2小时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l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不可反向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病人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些饼干。②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可致胰岛素吸收不良,但临床少见。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多可缓慢恢复。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教会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3)评价 病人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血糖已降至正常或趋于正常水平。2.有感染的危险 与血糖增高、脂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和微循环障碍有关。(l)目标1)病人不发生感染。2)病人发生感染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2)护理措施1)饮食合理控制饮食,保证足量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2)控制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保持口腔、皮肤卫生,勤擦洗、勤更衣。注射胰岛素时,局部皮肤严格消毒,以防感染。3)观察有无与感染发生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希望你能满意

肾病研究最新论文

2019年世界肾脏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患有肾脏疾病的人数达到亿,每年由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死亡可达240万人,是当前增长最快的第6大死亡病因。我国现在慢性肾病患者达亿多人,已经超过糖尿病患者,是癌症患者的数十倍。

慢性肾脏病高发,但公众对肾脏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在被确诊为肾脏病时,还有人感慨:“我平时身体很 健康 啊,为什么会得肾脏病?是肾虚还是吃错了什么东西,还是肾脏上长了东西?”

健康 素食有助保护肾脏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低蛋白、低磷饮食等营养疗法对于病程有延缓作用,也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合理地减少一些物质的摄入,就可以较少产生新陈代谢的垃圾,减轻肾脏的工作压力,残余肾单位的超负荷状态就会缓解,损毁速度自然就慢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有人认为针对肾病患者的饮食建议同样适用于 健康 人。对于 健康 人群来说,吃素真的有助于维持肾脏 健康 吗?

《美国肾病学会临床杂志》日前报道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吃素也有讲究,常吃富含淀粉和糖的素食反而可能会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万多名成年人的饮食习惯和肾功能状况,并对其中一半人开展了24年以上的追踪调查,总计4343人在研究期间患上慢性肾病。结果显示,与很少吃 健康 素食的人相比,坚持 健康 素食的人患肾病风险要低14%;与很少吃不 健康 素食的人相比,常吃不 健康 素食的人患肾病风险会高出11%。

健康 与不 健康 素食如何划分呢?文章中所指的 健康 素食饮食包括经常吃全谷物食品,苹果、梨、橙子等水果,深色绿叶菜、西兰花、四季豆等蔬菜,坚果、纯天然花生酱等;而不 健康 素食饮食主要指常吃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用喝果汁来代替吃水果,喝含糖饮料、吃糖、蛋糕和巧克力等。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称:少吃肉和不 健康 素食、多吃 健康 素食,可能有助保护肾脏,起到延缓肾功能下降和降低肾病风险的作用。

中国人怎么吃要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窦攀、张锋、李子芊对该研究论文做了认真分析。他们向《中国科学报》指出:“论文中的研究人群数目大,随访时间长,但是食物调查方法存在缺陷,分类方法也并不严谨,结果可供参考,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国人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是人种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中西方本身的饮食结构差距大,不能完全照搬结论,需要在我国人群中再进行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徐海娥认为,文章中划分的 健康 与不 健康 素食标准值得商榷。她向《中国科学报》指出,目前一般认为土豆是保肾饮食的一种,建议用其来替代主食。“没有不 健康 的自然食物,只有不 健康 的饮食模式和烹饪方式。”徐海娥指出,“对 健康 人来说,均衡饮食最重要。”

“茶和咖啡在我国也是 健康 食品,但是很多人摄入更多的可能是茶饮料和咖啡饮料,这就不 健康 了。另外,这个研究里的土豆指的是炸薯条、土豆泥等,高油盐的烹饪方式会让任何一种 健康 食物变得不 健康 。”窦攀指出。

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余仁欢向《中国科学报》强调说:“少使用它、不要过劳,对于器官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对于肾脏来说,高盐会加重肾脏负荷。蛋白质吃多了对肾脏也不好,豆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是吃多了也不行。好的食物是相对的,饮食最重要的还在于均衡。”

肾病患者饮食有明确要求

肾病患者的饮食有严格要求。窦攀介绍说,这些要求包括“低盐,充足能量,低蛋白或适量蛋白摄入,适当调节电解质摄入水平”。具体可参考的指南或共识包括:“2005年的《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17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行业标准,以及尚未发布的2018《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17年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对于平衡膳食、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和蛋白质分配、食物选择等都有明确指导。其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当限制米类、面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采用小麦淀粉(或其他淀粉)作为主食部分代替普通米类、面类,将适量的奶类、蛋类或各种肉类、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可选用的食品包括马铃薯、白薯、藕、荸荠、澄粉、山药、芋头、南瓜、粉条、菱角粉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替代普通主食,也可选用低磷、低钾、低蛋白质的米类、面类食品替代普通主食。

陈伟指出,肾脏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影响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肾脏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很高(30%~60%)。对于肾病患者,他提醒说,首先需要及时检查和评估营养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整,然后需要尽量在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范围内供给优质蛋白质,从而保证人体蛋白质代谢的需要,减少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相关论文信息:

不好写。因为只要是论文就不好写,因此儿童肾病综合征方面的论文是不好写的,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1.咩也系肾病啊 肾脏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可在炎症、感染、药物、毒物、先天遗传及代谢异常等多种病因作用下发生病变。肾脏病按病因、病程的长短、病变部位、肾功能状况有多种分类方法;肾脏病的诊断常常是结合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是指由感染后原发于肾脏的急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常见的肾脏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球肾炎等;尿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 ;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等(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等;间质性肾病如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 完整的肾脏病诊断应包括病因、病理、肾功能及并发症;肾脏病强调早期正规治疗,有些如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及时治疗是可以完全康复的;慢性肾衰竭、多数肾小球疾病经过积极治疗也可以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 肾脏病早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病友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意外发现时多已肾功能损害严重,甚至已进入尿毒症期,因而提高肾脏保健意识极为重要,不乱服用药物尤其是感冒药、止痛药以及名目繁多的补肾中药,平时注意阅读肾病知识科普文章,定期体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 如果已经得了肾脏病,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尽快通明确诊断,必要时肾脏穿刺,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肾病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必须有耐心。不要迷信单方、偏方、特效药,以免增加治疗费用且耽误病情,错过早期治疗机会。 2.科普知识大全许许多多的资料我要去参加科普知识比赛,急求资料 爱问 空气污染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 最致命的危险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细小微粒造成伦敦每年死亡1万人,空气中微粒的数量与心血管病之间是有联系的。 人们每次呼吸,都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由于微粒极小,因此它们能滞留在空气中,并能进入肺部深外。 人类每天心脏病的发病率的变化都同“PM10”的增减有关。当“PM10”的数量增加时,因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就会急剧增加。 微粒的其他来源是被风刮起的泥土和灰尘,建筑材料,由汽油车辆排放的氧化氮变成的硝酸盐微粒以及电厂和工厂排放的氧化硫产生的硫酸盐微粒。 微粒与心脏病的关系,可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机制。 第一种是物理方面的。微粒进入肺部深处,结果就作为经常性 *** 物留在那里。 这种 *** 物会导致炎症并产生粘液。当呼吸困难时,心脏有问题的人就会很痛苦,有时会导致死亡。 第二种是化学方面的。 微粒可以充当把化学污染物质带入肺部深处的媒介。 有关的污染物质包括酸类物质和铁等金属,这些物质会加速一种被称为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 3.科普知识资料 太阳 (Sun) 太阳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极不显眼的一颗恒星。 拥有9个行星、数十个卫星其它一些小型天体。在太阳的第3个行星上诞生了生命。 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8%。 109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横截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130万个以上的地球。 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实只是它表面的光球层,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属比较“凉爽”部分。 光球层非常活跃,在其表面可以看到许多极富戏剧性的特征。 太阳的能源来自于其核心部分。 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气压的340亿倍。内核的气体密度极高,是水的150倍。 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约28600亿亿兆瓦的能量,这么高的能量是由其内核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在聚变中,四个质子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 氦原子核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失去的质量转换成了能量,以伽玛射线的形式被释放到太阳的表面,并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去。 太阳每秒钟约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此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 能量在对流过程中不断地发出光和热,使太阳发光。从太阳内核释放出的能量需要经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从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地球向外看,天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给人类光明和温暖的、灿烂辉煌的太阳。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人们看到的太阳表面叫光球层,在光球层的某些部位,局部温度比周围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显得比其它部位黑暗,人们称之为“黑子”。光球层外面是色球层。 太阳能量通过这一层自内核向外传递。在这一层可以见到太阳耀斑。 耀斑是太阳黑子形成之前在色球层产生的灼热氢云。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是日冕。 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人们可以在这一日冕中看到“日饵”:日饵是色球层上部产生的巨大火焰。 人们仅在日全食的时候可以见到日冕。 除了光和热,太阳也向宇宙空间辐射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 太阳风以每秒450公里的速度在太阳系中驰骋。太阳风异常强大时便形成了太阳风暴,它会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 地球和其他一些行星两极的极光也是太阳风带来的。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且极其复杂,其磁层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的轨道。 太阳已经46亿岁了,现在已步入中年。 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50亿年。 太阳在临终时,内部的氦将转变成更重的元素,亮度会增加到现在的一倍,体积也将不断膨胀,所有近日行星包括地球都将融入它的怀抱。这时的太阳将变得十分不稳定,在它周围会出现一个新的行星状星云。 这为新太阳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在经历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耗尽它所有的能量而猛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 几万亿年后,它最终将在黑暗中完全冷却。 。 4.宇宙科普知识宇宙科普知识急 围绕一个问题弄得哦,够不?宇宙知识——宇宙在膨胀吗?夏日夜空,繁星闪烁,不禁使人陷入对宇宙的遐想之中。 20世纪10~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远星系光谱线的频率随着它离我们距离的远近而有规律地变比,即谱线红移。 1929年哈勃总结出谱线红移的规律是:对遥远星系,红移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比例系数H叫哈勃常数,这红移叫宇宙学红移。 此后,在红外及整个电磁波波段都观测到了这个规律。它被解释为是由星系系统地向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产主的。 这就像火车远离我们行驶时汽笛的声调(即频率)比静止不动时的声调更低一样,由此得出星系都在做远离我们的运动,离我们越远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 这就好像是掺有葡萄干的面包在烤箱中膨胀起来一样。 这个模型叫宇宙膨胀模型或大爆炸模型。近年来在宇宙膨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爆胀宇宙等多种改进模型。 从宇宙膨胀的观点出发,利用哈勃公式反推到过去宇宙中所有天体应该聚集于一点,由于某种原因在它内部产生了"大爆炸"。 诞生了现在的宇宙,从而得出了时间是有开端,空间是有限的结论。 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究竟经过了多少时间,即宇宙的年龄是多少,这取决于哈勃常数H的大小。最初哈勃常数仅500(公里/秒/百万秒差距),这样算出的宇宙年龄比地球的45亿年的年龄小很多。 以后改为50~100之间。 若取100,宇宙的年龄只有100亿年,而银河系的球状星团的年龄是150亿年,矛盾很大。 若取50,宇宙年龄为200亿年,矛盾不那么明显,因此被大爆炸宇宙论者所赞同,但在观测上,这个数值有些勉强。究竟是多少,一直没有定论。 近年来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倾向于取80。 这样算出的年龄为120亿年,矛盾还很明显。 宇宙将来是一直膨胀下去还是又收缩回来,这要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而宇宙平均密度究竟是多少目前还不能确定,因为观测的距离越远,平均密度越小,下限有没有还不能确定。 1965年发现了宇宙空间的2。7K微波背景辐射,被大爆炸论者解释为大爆炸时期的光经过上百亿年后的遗迹,是大爆炸宇宙的一大证据,但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宇宙空间中充满介质,2。 7K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黑体辐射的性质,可以解释为宇宙空间中介质发出的温度是2。7K的热辐射。 仔细分析起来,问题可能出在将光谱线的红移都解释为星系运动的多普勒效应上。过去,人们曾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了银河系内恒星的光谱线移动,从而成功地确定了星系内存在自转现象。 但现在天文观测中却发现一些红移现象,若用运动的多普勒效应解释就存在许多困难,这促使人们考虑到必然还有其他机制能产生红移,这里列举几种观测结果。①多普勒效应对同一个天体,其红移量与光谱线的频率无关,因此观测每个星系中不同谱线的红移量,比较它们是否一致,就是鉴别红移是否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一种依据。 如果一致,就表示有可能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如果不一致,就肯定它至少不完全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1949年威尔逊对星系NGC4151的观测结果表明,虽然不同频率的红移量差别不大,但也超出了观测的误差范围,频率越高,红移量越小。 这样至少可以认为宇宙红移不完全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 ②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各点发出的同一种谱线,在扣除了各种已知的运动效应后,越靠近边缘的地方红移量越大,在太阳半径90%左右的地方,红移量急剧增加。 这意味着太阳上还有某种未知的因素在产生红移。③先驱6号宇宙飞船发射的遥测信号中心频率为2292兆赫,当飞船绕到太阳背面经过太阳边缘时观测到异常红移现象。 ④类星体红移量一般都很大,如果把这都归结为多普勒效应,算出的距离一般在100百万秒差距以上。由此推算出它发出的总光能力为银河系的100倍;射电能为银河系的10万倍。 而由光变周期算出它的直径只有一光年左右,这意味着类星体的辐射密度非常高,但目前一直找不到产生这样高辐射密度的物理机制。 有些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的红移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因而类星体离我们的距离较现在推算的要近得多。 ⑤星系、类星体相互之间都有成协的现象,即这些天体两两或更多相距较近并有物理联系。观测表明,有些成协天体间红移值相差较大,有些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与发射线互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吸收线有各不相同的红移值,称为多重红移。 既然这些红移不能用多普勒效应解释,那么它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光在发射时固然有许多因素影响它的频率,但宇宙中这么多天体都如此有规律地只随着远离我们的距离而变化,就难以理解了。 光在它漫长的传播路径上经历了几亿至上百亿年的岁月,这期间必然比它在发射的一瞬间有更多的因素影响着它的频率。 现在人们了解到,在星系际空间中存在着星系际介质,它的密度在10E-29克/立方厘米以下。 成分与银河系的大致相同。除了有能对星光产生可见效应的星系际气体、尘埃和固态物质、低光度星体外,还有大量的基本粒子。 据估计,星系间基本粒子的质量占了整个宇宙总质量的绝大部分,它们是看不见的。 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介质不仅能吸收光,。 5.书写科普类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什么是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 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二、科普文章的选题 要写出好的科普文章,选题是最重要的,本人认为科普文章的选题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普文章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普文章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科普文章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实践性。科普文章选题必须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获得的,有实践依据。 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请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4、创新性和前瞻性。 科普文章的选题要有创新性,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注意世界上一些新的科学变化和理论。 并对今天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5、普及性。既然是科普作品,在选题是一定要注意它的普及性、大众化。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希望了解的一些问题。 三、写科普文章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准对象。 下笔时时刻想着大多数读者只有一般的文化水平,他们不是本行专家。 写科普文章不是写论文,也不是写教材,而是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给尽可能多的读者阅读。 2、要主题突出。一篇科普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文章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在展开之前,要列出展开提纲。科普文章概念准确很重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能出错。 科普文章要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概念、新知识、新说法。这就叫做“与时俱进”,现代科普文章应把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 科普文章应有深度,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叙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适当向一定的深度展开。 文章能吸引读者,要使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 3、要定位准确。科普文章不是掌握本门技术的入门书,而是了解本门技术的通俗读物。 打个比方,同样是参观人民大会堂,作为提高建筑系新生的感性认识的教学安排,由老师讲解,和一般参观者由导游小姐讲解,无论是介绍的内容还是使用的语言,肯定大不一样。 4、要取材适当。 作为介绍科学技术的科普文章,当然必须保证概念的正确。但是介绍工作原理时宜粗不宜细,切忌用过多的技术术语,更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而应该多用物理概念使事物形象化。 着重说明所要介绍技术的特点、意义、用途,以及对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个人生活所起的影响。 5、要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的就不用复杂的句子,能用字数少的词汇说清楚的就不用字数多的词汇。文章层次要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避免重复。 科普文章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要把群众听不懂的“行话”变为群众易懂的“大众话”,用恰当的语言形象化。 6、要避免抄袭的嫌疑。 论证可以接近,但不能雷同或是抄袭。不同作者可以有相同的看法或主张,可以有同一论点。 不同作者在表达同一论点时采用的论证过程不能雷同,因为论证的方法也与作者个人写作习惯、写作技巧及其它综合知识相关。 综上所述,要写出好的科普文章,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睿智的眼光、流畅的文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