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整理了新闻学论文选题的九大原则:1、选题应依志趣怎样发现或选择论文题目呢?当着手写论文时,若是教授没有指定要写哪一类的题目,需要靠自己选择题目时,首先作者应考虑的问题,是必须对所选择的题目有其浓厚的兴趣,乐于作更深入的探讨。最简单的理由,是因为作者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接触并研究这个问题。从看书、找资料,到分析撰写,如果没有兴趣,必定事倍功半。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能努力不懈,忠实而深入。有了兴趣才能发挥潜能并提供贡献。因此,如果教授没有指定研究报告的题目和范围,作者可就其本身的兴趣、本身的学术背景和条件,以及以往曾经选修过什么样的课程,作一权衡,以决定适当的题目。陶孟和先生在论科学研究时曾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常包含多方面的兴趣,而历史上许多的发现与发明,也由研究以外的兴趣所引起。专一的兴趣,仅属于少数人的特质,并且也不见得是一种健全现象。但是在研究工作上,则必须具有这个为研究而研究,为了解而努力的态度。"①这种探讨宇宙事物兴趣与科学求真的精神,是作论文必不可少也最需重视的条件。2、对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作学术研究的人,对所选择的题目必须要了解适当的背景。在写论文之前,作者虽不一定需要对所选的题目完全内行,但必须有适当的准备。时要注意所选题目是否涉及外国语文,如果对所研究题目的外国语文没有相当基础,仅知道本国或地区的文字,以致材料不能蒐集齐全,则观点自然流于褊狭,研究时所遭遇的困难必然增多。此外,研究现代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需要适当的研究工具,诸如统计方法等,如果从事这类统计调查资料的研究,没有适当的训练,必然是吃力而不讨好。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选择题目时切忌空泛而不切实。题目若太空泛,观念容易混淆,不容易得到明确的结论,也找不出重心所在,其结果必然言之无物,漫无目标,一无是处。这种论文不是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论文,尽管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对于研究本身,却无多大价值。此外,有些题目往往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我们常听说"小题大做",若干细枝末节的小题目,尤其是妇孺皆知之事,无须小题大做;但遇到要推翻一般妇孺皆知的公理时,不但需要小题大作,而且值得大做特做。4、题目宜新颖致用学术研究的目的,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和价值,任何研究论文都应以致用为目的,所以选择题目,必须新颖实际,能与实际生活有关者为佳。学术研究如依据个人兴趣而完全不顾时代的需要,必定会成为玄谈空论,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干。我们虽不应用狭隘的实利主义来批判学术价值,但学术研究假如完全抛弃功用的目标,就很容易变成玄虚荒诞、枉费精力、毫无意义。因此,理论与实用必须相互为用。根据以上的理由,如果论文的题目能对新问题从事新的研究,发现新的学理,创造新的原则,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我们也可以用新的方法研究老问题。研究老问题时必须首先反问,这个问题是否有再研究的价值?资料是否已有增加?前人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否仍然可行?譬如说,八股文的写作现在早已废止,如果某人现在从事研究"如何写好八股文"?或"八股文的作法",即使能把八股文的作法都研究透彻,毕竟对现代学术毫无补益。此外要注意不宜选太新的题目,因为题目太新,资料往往不足,无法深入讨论,很可能迫使作者半途而废。同时一篇研究报告必须要有事实依据,需要参考许多不同的资料,不能凭空杜撰。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学术研究首重客观,一切玄谈空论或是由来已久、僵持不下的问题,常会受到主观感情的左右,而无法以客观科学的事实加以佐证。譬如讨论"男女之间有无真正友谊存在"时,全要看当事者双方所持态度而论,纸上谈兵,往往是隔靴搔痒,毫不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主观或白热化的题目。同时,由于研究论文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客观,以科学的资料作为结论的基础。假如研究者已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例如选择"从厕所文学看现代大学生活"为题,则在执笔之初,其态度就很难客观,因为在厕所涂鸦的学生,只是大学生中少数中的少数,从少数中的少数反映整个现代大学生,难免以偏概全,除非能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此问题,譬如"从厕所文学看偏激学生(或无聊学生)的生活变化",惟是否偏激学生,就一定会在厕所涂鸦乱画,则又是一个需要求证的问题。因此,诸如此类的题目应该避免。此外,在论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不切实际的个人意见,同时也不要仅陈述问题的面,而失去论文的客观性。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学术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固然在探讨新的知识,开辟新的学术领域。但是,我们必须量力而为,否则"眼高手低",一定无所成就。因此,原则上宜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除非是少数专家的研究报告,否则一位普通物理系学生,写一篇有关"J粒子的发现与影响"的论文,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或是一些肤浅的心得罢了。对于初学者,这就是吃力而不讨好的研究工作,也非恰当的选择。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直接叙述式的传记,容易造成像百科全书式的文章,或者变成试图以很短的时间,为某人做盖棺论定的叙说,这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通常以选择某人生平的某一段时间,或是作品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影响此人一生的某些事件,作为大学生学期论文报告的一部分,则比较实际。因为要为人写传,不是件容易的工作。8、避免作摘要式的论文知识的累积固然必须作一综合分析,但是如果只有资料的综合而没有新的主题和论点,都不合现代论文的作法。因此除非有新的创见,否则单是重复别人已经发现的论点,只是炒冷饭的工作,没有学术价值。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题目范围宜小,因为题目太大,反而不易着手。有些人做文章常喜爱选择大题目,他们以为题目范围大,材料必多,殊不知题目愈大,材料过多,反而不易一一加以细读,愈难组织成章,愈难有系统。如果勉强凑合成篇,不过是概括笼统的陈说,难免百病俱呈,前后矛盾。反之,题目范围若小,材料容易搜集整理,观点亦易集中,往往可以从详细的研究而达到超越前人知识领域的创境。题目大小的决定,主要是靠资料作决定,资料之有无,又常随时间与空间而定。论文作者一定要对附近图书馆及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知道什么题目有足够资料可以写。
问题一:怎么写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 *** 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 问题二:56今日头条文章标题怎么写才更吸引人 一、符号法则 众所周知符号是浓缩的语言,很少的字符就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含义。符号法则里面包含三个符号,分别是叹号、问号、省略号。 1. 叹号 在标题当中起到三个作用: 第一,表达强烈的情绪; 第二,突出强调某个事物,引起注意; 第三,心理暗示,起到洗脑作用。 举个例子,有个账号叫微互动,每年元旦时候会针对微信的功能做一个预测,2016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2016微信功能预测》。站在微信产品经理的角度思考,整篇文章看起来合理且真实。好的内容不能浪费,想让它传播出去该怎么做?首先要让大家觉得这个功能非常真且非常强大,给他们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所以在标题后面写上“太强大了!”。修改后的标题变成了《微信2016年功能规划,太强大了!》,最终这篇文章有28万左右的阅读, 400多个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 二、、数字法则 首先人脑和视觉系统在处理数字的时候要比处理复杂的汉字要优先得多,在标题当中带有数字会有一种信息含量比较高的感觉。 举个例子,《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捕》,一个典型的社会新闻特别《人民日报》的范儿。但理解起来就会特别困难,标题太长。后来把标题改为《煤炭司原副司长家中搜出2亿现金》。这个地方先出现一个数字,我们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能赚个几百万了不起了,会觉得2亿这个数字非常非常大,给人一种特别惊奇的感觉。但是普通人对于两亿又没有什么概念,又来了一个类比,“烧坏四台点钞机”。就是说这个钱已经多到连点钞机都数不过来,就要直接给烧坏的感觉。最终标题改为《煤炭司原副司长:家中搜出两亿现金,烧坏四台点钞机...》。 这个标题好就好在先抛出一个特别巨大的数字,吸引人眼球,同时又会给你一个可感知的类比,说钱已经多到烧坏了点钞机,就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可量化的标准。 数字法则最关键的是文章有条理,严谨。 三、、傍大款法则 就是常说的名人效应。因为我们对于名人、明星、名校、名企或是国家权威机关都会有非常好的敏感性,一旦标题中出现了这些关键词,就会天然地吸引关注。我们要把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跟某一个名人相结合的时候,一定要增强用户的认知,让他们知道这两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傍大款”就不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四、、知乎体法则 知乎体法则适用于什么样的标题?就是理解不了的东西需要解释,另外一种就是没有办法亲身经历的事情,需要去找当事人跟我们亲述一下。 举个例子,原来的标题叫做《特斯拉的前世今生》,好像有点遥远,修改之后《拥有一台特斯拉是怎样一种体验?》。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开一下特斯拉,但是如果有人跟你亲身讲述,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乎体法则的关键是要设好一个场景,让别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page] 五、对比法则 我们往往要在文章中找到矛盾的两端,然后放大,或去寻找与常识相违背的观点来做文章。标题想要用得好,要找到文章当中特别矛盾鲜明的点,然后让它们形成一个强烈对比,才会引起关注。 六、接地气法则 写文章或做活动都希望能够越广泛传播越好,所以尽可能避免文章或标题中出现生僻、专业词汇,要让标题尽可能通俗易懂,才会有更多人对文章感兴趣。 举个例子,《全气候电池革命性突破锂电池在低温下性能的局限》,表达的意思特别晦涩,且加了很多修饰语比如“全气候”,“革命性突破”,过多修饰语会导致很多人看不懂。所以标题修改成了《我们发明了不怕冷的锂电池》。有过生活经验的都知道, iPhone在冬天的室外会反应不灵敏,甚至假死机,就是因为锂电池在低温下会性能低下,就会出现刚才说的情况。......>> 问题三:新闻标题怎么写 如何写好新闻标题 [摘要]新闻标题一直被视为新闻的灵魂,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引导舆论等作用。我认为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思想引入标题制作当中,正确的处理新闻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是写好新闻标题的实用技巧。[关键词]新闻标题 引导 意境 主题新闻的标题可以说是新闻的眼睛起到提示新闻的内容,用以吸引受众注意,在编写新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效果,把握好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从而打动人心,引人入胜,就要求新闻的写作者要首先肯定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将新闻使标题写的符合受众的口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问题四:怎么写新闻标题 新闻稿标题怎么写呢,一般标题都要吸引人注意,但也有一些技巧,具备新闻稿的三个方面以及内容最好用标题全部展现出来。以下这篇是新闻稿标题怎么写文章,供大家参考。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这篇由资料站为您提供的文章。 新闻稿标题怎么写: 1,标题SEO:前65个字符很关键 标题在把网页内容通知搜索引擎时起关键作用。如之前所讲,搜索引擎对网页上方的文字赋予更多的权重。另外,很多网站(包括美通社网站)使用网页中 标签的标题,这个标签也是影响SEO的重要因素。尽量优化标题可以提升新闻的网络能见度(visibility)。 标题优化并不难,但可能要求你重新思考如何构建标题。因为搜索引擎只索引标题的前65个字符。若想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将最重要的关键词放在标题的前面部分,甚至是标题的最前面。 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是,不要把标题做成关键词的堆砌。搜索引擎很擅长发现自然语言,很快能把关键词垃圾屏蔽。所以,不要做得太过界。每每谈到关键词,有人就很容易把好事做过头。只有当你的新闻稿集中于1-2个关键词时,SEO的技巧才会最大程度帮到你。 2,在标题里使用数字(当需要时) 我们这次研究发现的一个最令人惊奇的事实,乃是在标题中带有数字的新闻稿的表现较之无数字的要好。如果你的新闻稿中引用诸如调查结果或绩效的数据,或是给 读者提供某领域一些不争的事实,那么最好在标题中点明。标题中的数字传达的信息或有关即时性,或有关事实性,无论怎样,都能增强新闻本身的可信度。 3,用子标题增加细节信息 我观察每天的新闻稿,发现很多公司或机构感觉很难做到把标题字数限定在90-120个字符以内。那怎么办?你可以用子标题来补充上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信息,使主标题不那么冗长。你会发现这样让新闻视觉上更吸引人。读者也会觉得更易抓住重点,从而更愿意继续读下去。 4,重新思考你的新闻稿 公司门需要重新思考一些经久不衰的公关技巧,当然也包括新闻发布的技巧。与前几年的情况不同,如今你的听众―包括你想吸引的记者和博客主们都用网络获取内 容。他们搜索、分享,并与之互动。社交媒体让人们发现并共享信息,为品牌直接与受众交流提供了新的机会。搜索引擎在其排名算法把社交媒体的因素也容纳进 去,意味着社交媒体分享对信息的网络能见度有着长期的影响。若想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我们应重新考虑一下如何写好新闻稿,就从标题开始吧。 注意事项―― 长度C标题长度应在90-120字符之间(字符,包括空格。不指单词)。(注:中文标题我们建议在17-25个词之间) 关键词C把最重要的关键词放在标题开始处(在头65个字符之内)。 标题中包含数字。人们一般喜欢看到明确的数字点。 问题五:如何取一个好的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一篇报道最精辟、最重要的内容。好的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写好新闻标题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愿望。然而,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也不一样,下面笔者分别阐述一下消息、通讯、评论的标题制作技巧。 消息标题的制作 要写好消息标题,先要弄请消息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其作用是:第一吸引读者阅读;第二集中反映消息的精华,使读者对内容有概括了解。(剩余1489字) 问题六:新闻标题怎么写 如何写新闻标题 毗邻山水、公园中的卧室,每天看游船、柳丝荡漾。不能重复的私家园林。只属于你。 问题七:怎么写新闻标题 简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问题八:微商软文标题怎么写才吸引人 都说看一个人漂不漂亮,要看她的脸,而看一个人的脸,最重要的是看她的眼睛。一篇软文好看不好看,首先我们看的就是标题,标题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至关重要,特别是网络上的软文,没有吸引力的标题就没有点击率。所以从软文写作来看,软文标题怎么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以“利”诱人 与其他类型文章不同,软文一般都是商家发布宣传产品、品牌的文章,所以一定要以“利”诱人,在标题中就直接指明你的利益点! 经典软文标题: ◆《小站长年收入10万不是梦――我的奋斗历程》(XX网站培训软文标题) ◆《留下你的10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XX医疗软文标题) ◆《注册XX网站会员,即送100元现金券》(XX网上商城软文标题) 2、以“新”馋人 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人,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人之常理,把握住这个特征,制造出具有新闻价值的软文,往往会引发巨大的轰动,特别是在网络传播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转载,这里新闻标题常用的词语包括:惊现、首度、首次、领先、创新、终于、风生水起、暗流涌动! 经典软文标题: ◆《记者观察:网上项目外包风生水起》(本文作者为某威客网撰写的软文标题) ◆《我市惊现“日光盘”》(XX楼盘撰写的软文标题) ◆《苹果AIR创、新、薄(世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苹果软文标题) ◆《终于,多功能车开始用安全诠释豪华》(XX轿车软文标题) 3、以“情”动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被“情”所包围着!所以借助这个特性,在软文标题抓住一个“情”字,用“情”来感动读者,写此标题的时候作者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感情! 经典软文标题: ◆《19年的等待,一份让她泪流满面的礼物》(XX礼品软文标题) ◆《为了这个网站,我和女朋友分手了》(XX网站软文标题) ◆《老公,烟戒不了,洗洗肺吧”》(XX保健品软文标题) 4、以“事”感人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听爸爸妈妈们讲故事,长大一点,认识了汉语拼音和简单的一些字,我们开始阅读故事,成年了,我们喜欢看《知音》之类的故事性杂志!可见从小到大“故事”一直陪伴我们身边,而故事型标题标题也更容易感动人,吸引人阅读。 经典软文标题: ◆《那些年,我走过的弯路》(XX招商手册撰写的软文标题) ◆《我和采茶美女的邂逅》(XX茶叶软文标题) 5、以“悬”引人 电视剧《潜伏》播出当年,收视火爆,为什么这部剧会吸众人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一个接一个扣人心弦的剧情,因为你总猜不出下面一集剧情会走向何方?写软文也是如此,从标题上,就埋下伏笔,使读者由于惊讶、猜想而读正文。此类标题应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制造悬念的特点,并能引发正文作答。 经典软文标题: ◆《是什么让他的爱车走向了不归路?》(xx防锈产品撰写的软文标题) ◆《十年里发生了什么》(XX红酒的软文标题) ◆《高端乳酸猪肉是忽悠吗》(XX食品的软文标题) ◆《我是如何从失败中奋起,进而走向成功的?》(XX培训的软文标题) 6、以“密”迷人 和悬疑一样,大家最喜欢听到各种真相,人类的求知本能也让大家更喜欢探索未知的秘密。于是揭秘的标题往往更能引发关注,如果大家留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会发现每年的魔术只要一结束,网上就会兴起揭秘潮,而相关的帖子也被炒得火热。这类标题常用的关键词:秘密、秘诀、真相、背后、绝招等 经典软文标题: ◆《半个个月瘦身10斤,秘密首次公开》(XX减肥产品撰写的软文标题) ◆《净之美热销的背后》(XX化妆品软文标题) ◆《让销售业绩提升三倍的九种方法》(XX培训的软文标题) ◆《小心被宰!低价做网站的惊天秘密》(XX虚拟运营商的软文标题) 7......>> 问题九:公众号文章标题怎么写才能更吸引人 重要的话首先是实效性,标题,内容都很重要,如果你一开始不懂得如何去判断的话,建议你可以使用下西瓜公众号助手,看看里面什么文章热门,并通过相关指数进行一些判断
选题的技巧其实都是通用的,如是否创新……这样, 你去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吧,看看别人的,然后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建议可以参考舆情稿。
舆情稿对于宣传或企业的品牌、公关部门并不陌生,它是对企业最新情况的报道。一篇优秀的舆情稿,有利于对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外宣传。所以这也要求企业在对外发舆情稿时,需要一篇优秀的,逻辑清晰,内容饱满的稿件,拒绝文章的冗长,内容的枯燥。
那么这样的舆情稿怎么写呢?
舆情稿撰写要素分析
1.意图清晰,主题鲜明
当我们撰写舆情新闻稿时,一定需要把信息用最简单、最清晰的方式传播给新闻媒体、受众群体,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是什么,怎么发生的,带来了什么影响等,而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件事相关性不大的地方。在这一基础上,应用写作方法剪裁沉余,让整篇人体骨骼清楚,意图清晰独特,从而将最真实客观的意图告知受众。
2.逻辑清晰,选用“三段式”结构
告别“一镜到底”,针对相应的舆情事件,将一段重要的内容,分成“三段式”的结构穿插在文中,并把关键信息内容放在较醒目的位置,如放在稿子的副标题区,将整篇区划为好多个相对性单独而又逻辑性相接的一部分,使稿子的构造更立体式,关键点更突显。
一般说来,超出700字的舆情稿子就提议应用“三段式”构造,也就是说一段文字提炼出3个重要信息点,应用2到3个副标题,协助用户根据副标题迅速获得稿子的关键信息内容。
3.行文简练:50%原则
在舆情事件的新闻稿中,每一个句子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这也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光要做好加减法,更要划重点,把核心内容和重要素材放在最关键、最醒目的位置,进行合理剪裁,取得信息质量的最大化。
欲了解更多舆情知识,敬请持续关注。
以上内容由识达科技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商整理提供。
我校小学生五年级跑操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与4月8日在实验,小学体育场落下账目,五年级八班以比98战胜五年级四班获得冠军,五年级四班区区第二名,五年七班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班级,班级同学不仅,缺席首,而且队员多,同学配合默契,口号喊的整齐,尤其是体育委员带队,好让所有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五年级七班获得焕军立下的汗马功劳,五年级四班队伍没有缺席,班级人数少,所以导致口号喊的声音小,由于其中的,一两个同学不仅不一致,所以1点1分之差失利,参加这场比赛的,一共有七个班级,五年级二班,战胜五年级一班,获得第三名,五年级一班,获得第四名,五年级三班,五年级五班,五年级六班,分别是五,六,七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正文内容:
新闻——也叫消息,它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还记得那天晚上吃过饭后,我都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则新闻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清晨5点左右在合肥市芜湖路与宁国路交口东侧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环卫工人在做路面保洁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当场昏迷,后送医不治身亡,而肇事司机却弃车逃离现场??”。
看完这些之后,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我了解到:光2016年就有一万多名环卫工人,因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被撞伤或死亡。试想,如果我们身边没有这些可敬,可爱的环卫工人,我们美丽的地球将会变得怎样?满天的纸屑,满地的垃圾??。
我要从自己做起,也要呼吁人们不要往车窗外面扔垃圾,请驾驶员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降低环卫工人们工作的危险而努力!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初稿) 凡妤于2004-7-15 11:34:54发表于议论平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利与弊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中学生深切体会现行教育体制的优缺点,应明白该如何学,怎样才能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高考最能体现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应试教育所要应付的考试主要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高考就是指挥棒,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服从高考,因而教育制度改革最受人关注的也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3+X”方案的出台是我国改革高考制度的一项尝试。“3+X”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基础科目。 “3+X”方案本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诸如高分低能的怪现象。但是这个未知的“X”很可能会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3+X”的“X”已由一个未知量变成了一个未知集合,结果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考逐渐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外,不断地给学生增加辅导资料、开辅导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学习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正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一心只看重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到了忽视不管的地步。 综合考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师就要督促学生学习,如此一来,作业多了,原来不用考的一些考试也有了。而且老师的教法也和别的科目大同小异:题山题海式.的练习。学生们又陷入另一个应试的“怪圈”。 在国家计委召开的“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活动颁奖大会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的《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获得二等奖。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生,他在文章中对实行素质教育来一个双轨制的建议,使实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他的这篇文章里,他提出实行素质教育也应来一个双轨制: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体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和其他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同的是,李林子在呼吁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实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在他的双轨制建议中,对应试教育不予彻底否认,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同时实行并行的素质教育体系,并让市场来选择,看最终市场选择谁,淘汰谁。李林子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就像铁路线,每个站只埋头管自己的一段,而没有看到与它相连接的站。他希望教育改革能把各个段很好地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 3月6日,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薛守琴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从中学的情况看,“3+X”的改革,从5门考到9门、10门,结果是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因为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师就不敢不教,学生就不敢不学。 “3+X”的方案改变了原来单纯的文理分科局面,但是它并没有改变高考这一高校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独木桥还在,上去挤的人也没有变少。正如人大代表薛守琴所言:“高校选拔人才还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只要高考不考或无法考,学生就不会重视,家长也不会重视,社会也不会重视。就算校长、教师再重视,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施行素质教育,学校可以有学生自己的电台、乐队、校刊、体育队……但在升学的压力下,我们学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这些业余兴趣的培养。高考制度不改,学生永远没有自己的空间,一切素质的培养都是空谈。 1 (转) 应试教育利弊 应试教育让校园网沦为奢侈的“高级玩具 3月27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所属《中国信息报》行业企业部以‘中小学校园网应用现状及需求’为主题进行的调查显示,校园网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初高中建立校园网的比例分别为%、28%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的资源和手段,形势喜人。然而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具备高尚师德素养。在个别应试教育红火的中学,观念陈腐,师德失衡,校园网沦为奢侈的“高级玩具”。 某市为争办全国高中示范校,投资五百万元为某重点中学建成校园网,崭新的老师办公桌上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今年还要给全校每间已有五机一幕的教室添加电脑和投影仪,使之成为多媒体教室,并开放学生电子阅览室。装备如此先进,令该地区普通中学的老师欣羡不已。 老师的办公电脑,理应用来搜集资料、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改教研信息,当然还应用于学习现代化教师必须学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涵盖多媒体、网络和虚拟技术的整合技术。自从配了电脑,昔日冷冷清清的老师办公室骤然热气腾腾,只是在电脑上备课、学习的不多,玩游戏、看碟、下棋、打牌赌钱的不少。过去在办公室打牌,几个人得坐在一起,用火柴棍做筹码,打完后算账兑钱,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撞见;现在各自坐在联网的电脑上打,电脑记数准确,目标小,安全系数大,甚至还可叫家长一起打,“真爽”! 机灵的学生和来“校访”的家长很快就觉察到老师突然热衷 “坐班”的秘密。某女生去送作业本,看到老师电脑彩显上是裸体女人,羞得满面绯红地逃走,回到教室就发牢骚:“老师太无聊了!平日教训我们不要看无聊的东西,他们自己却在看!”某男生跑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说很忙,叫他等等,他定睛一看,老师电脑彩显上是纸牌,他转身就走,事后说:“老师上班时间可以免费在公家的电脑上打牌,我们课后自己掏钱上网吧玩玩有什么错?” 这些信息很快就由学生和家长反映到校长和相关部门,校长很恼火,不得不两次在教工大会上批评,宣布“谁在办公室电脑上玩就收走谁的电脑”,“谁在办公时间打牌就立刻解聘谁”。不过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动真格。 今年2月25日高二年级为分出一个慢班而举行“入学考试”,适逢文印室两位打字员还在休寒假,命题老师虽说都有办公电脑,虽说都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证书考试,但打字仍不熟练,试卷只能在纸上手写,然后叫文印室誊印,或者在资料上找套题誊印,连英语试卷也是手写誊印的,文印员反映纸张浪费极大。一位老同志见了大发感慨:“二三十岁的年轻老师,配了电脑后连打字都不愿学,花五百余万建校园网难道就是为了给他们添置一个高级玩具?这样下去,几十间多媒体教室装备好了后不也会变成‘多霉体’?” 笔者曾电询省某重点中学,获知他们校园网建成后也曾遇到这种尴尬,大力整顿后,情况稍有好转。但愿有这样问题的中学只是极个别的。局外人士也许会问:老师教书育人,够忙的了,哪有时间在电脑上玩?校园网很先进,是教学的好帮手,老师学会应用,必定如虎添翼,怎么会当作玩具?圈内人士说,教风师风今非昔比,这都是应试教育作的孽! 一位校长说:“评价中学的硬指标还是高考成绩,中学老师的水平都差不多,上课也差不多,关键在于抓得紧,抓得紧高考就会出成绩。”所谓“抓得紧”,就是敢于收费、补课、订资料打题海战。既然教学目标定位于应试,毋须顾及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老师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学生为应试而学,负担越来越重;老师为应试而教,要求越来越低;补课多,课时就多,一节课内容可作几节课教,简单重复可以没完没了,教课没压力了;资料订得多,指挥学生游题海、对答案成了重头戏,备课变简单了,资料是成建制订的,各式各样的题目如山似海,谁也做不完,没有必要自己动手编写、打字;老师备课、教课变得越容易,钻研教材教法的惰性就越大,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越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就越弱,玩耍的时间、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就越多。北京七中英语特级教师傅敏一针见血地说:“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而金陵客在《三论“差师”》中指出,在学校“片追”的生存环境里,“一个老师要想不变成‘差师’,恐怕也很难。”应试教育在繁殖“差师”,“差师”在捍卫应试教育。“差师”一旦成骨干、应试教育一旦成主流,现代化的校园网能不尴尬?
强烈推荐里面有很多的教育新闻和理论论文包括思政、就业、创新等
不难,往中国教育报刊社投稿方式具体如下:您好,投稿方式:直接发送邮件到即可投稿。投稿要求:短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为宜;不要一稿多投。好文章一经采用,可以得到优厚稿酬。扩展资料:《中国教育报》及时地报道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就各类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业绩。《中国教育报》办有丰富多彩的各类专刊,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中国教育报》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是党和政府联系教师的桥梁与纽带。
很多人有夜读的习惯,而夜读的书却是各有不同,但有大量的人习惯阅读财经类经典的文章来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经夜读 经典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财经夜读 经典文章篇1
2007年5月28日全国的股票开户数已经超越一亿大关。这意味着,数以亿计的普通民众不再是经济生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跃成为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关注与股市有关的各种经济新闻,关注铺天盖地的说法不一和真假难辨的财经新闻评论,将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不知股票和基金为何物,缺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容易被“忽悠”,一旦股市波动,往往首当其冲。及时地解读各种财经新闻,普及经济学常识,强化风险教育,使普通民众理性地参与经济生活,是当下财经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使命。财经媒体评论的写作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普及风险意识,强化投资理念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个人的理财投资需求日益旺盛。财经媒体要随着民众财富效应的增长而加强社会舆情的监测,建立调查、汇集、分析、反馈机制,从有效引导舆论出发,对一个时期围绕经济热点形成的各种意见、议论、反响及锋芒所向作正确的估量,继而运用舆论力量,对社会舆论施加积极的影响,使正确的舆论形成强势,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宰,从而影响个人意愿和群体心理。新闻舆论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表达民意,关注民主,反映民生,排解民难,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如何引导广大中小散户的投资行为,对于手中的股票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投机,是独立判断还是跟风炒作等,投资理念的长期正确引导均是财经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
媒体要顺应市场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的理财兴趣,普及金融常识,强化风险意识,而不是误导市场,致使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如2006年下半年股市大涨、基金收益率大幅攀升,“基金投资热”成了理财市场新风景。一些基金公司为争夺客户,对基金回报进行了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一些地方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大肆炒作。大众对基金的投资出现了漠视或无视风险的非理性行为,有些投资者根本不知基金为何物,就匆匆将储蓄搬进基金。有些媒体利用大众的盲从跟风心理,配合银行或基金公司片面宣传基金的高额利润而不提风险防范,结果2007年2月27日沪指狂跌点,跌幅,创下199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创下中国A股市场十年来跌幅最高记录,投资者万亿市值在一天之中被蒸发殆尽,一些股票型基金投资者在血淋淋的教训中切身领教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残酷事实。因此,作为财经报道工作者,应当在报道中主动承担普及基金投资知识、揭示投资风险、承担投资者风险教育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引导作用,服务市场经济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投资机会固然诱人,但新兴市场本身所固有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心理素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承担这方面报道的财经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在类似中小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通过报道做好投资者的情绪疏导、安定人心工作,更要善于在市场氛围极端狂热时,冷静解剖热点,及时提醒投资者自我保护,为社会稳定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
当2007年1月31日沪指出现点的非理性暴跌时,《金融时报》迅速在第二天一版醒目位置刊登署名文章《2007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牛市》,立场鲜明地回答了“政府是否会采取强行干预的办法,终结这轮持续一年有余的牛市”的疑问,指出从各个角度看,2007年中国都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投资者应当用心领会政策意图,呵护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同时忠告投资者,只有树立健康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态度,市场各方才能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牛市硕果。
关于调控股市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人们往往高度敏感。在进行相关分析报道时,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严格按照政策口径进行采写,必要时要送归口的金融管理部门审定,以求政策的准确性。而涉及政策事实及真实性时,更要慎之又慎,避免因为失实,误导舆论,诱发和引发金融动荡。目前,有些媒体在采写稿件时,往往采取“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消息来源,这种模糊消息源的方法不严谨,也容易产生报道风险,应该为金融报道工作者所禁。对于某些具体政策的误会,媒体应努力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为健康而稳定的市场服务。如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当天,两市大盘大幅跳水,沪指收盘报点,下跌点,成交亿元;深成指报点,跌点,成交亿元。两市900余只股票跌幅超过9%。次日,沪指一度跌破4000点,单日振荡下跌320点,创下15年来的纪录。市场弥漫一片恐慌情绪,中小散户的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三大证券报在2007年6月4日同一天分别发表社论“策变势不变正确理解印花税税率调整”(《上海证券报》)、“股市繁荣需要理性”(《中国证券报》)、“调整印花税是市场化调控手段”(《证券时报》),媒体在政府和投资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从多个角度说明政府调整印花税的意图并不是打压股市,而是要引导市场树立长期理性投资的观念,是一个有利于市场长远稳定发展的积极信号。在舆论的积极引导下,市场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整和消化,中小投资者重拾信心,两市的交易量逐渐放大,投资目标开始回归价值股,牛市行情继续呈现。
三、搭建融通平台,疏导民众情绪
我国金融目前正存在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突出难题。汇率改革需要应对国际上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股市持续攀升的背后也有风险隐忧,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开始破冰,但道路依然漫长。当前金融工作任务可谓繁重,金融调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007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经过10年的发展,当年遭受重创的亚洲国家均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经济一派欣欣向荣。然而,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否则同样的悲剧还可能重新上演。国际金融形势常常变化莫测,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招致巨大损失。如果一个新兴市场股市的方向选择和政策取向唯国际投行的言论是瞻,话语权和资产的定价权基本被国际投行所控制,任其股市成为国际投行瓜分经济繁荣和增长的豪华盛宴是极其危险的。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危害巨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
2007年5月30日的股市暴跌,与三大证券报激励股民重拾信心的三篇评论不同,人民网刊出“中国股市既要防泡沫也要抗打压”(2007-06-05),直指此次调整其实是国际资本打压的结果,认为中国股市不能一味地听任外资投行“大合唱”,集体唱衰中国股市,我们却毫无防范,甚至不自觉地替他们买单。评论在分析外国投行的良苦用心时,运用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中的事例,说明外资在中国股市由2245点跌到998点的过程中,抄到了该轮行情的“天底”,在股市后期的一路上扬中,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并在3000点附近全身而退,准备等待股市回调。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健康发展,沪深股市的惊人表现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高涨的热情,使得股市在轻松越过3000点后一路飙升,很快又冲过了4000点大关。因此,国际投行希望通过力劝政府出手打压股市,以获得机会建仓,进而获得“政策红利”。在牛市的进程中,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政策的不确定、不稳定与不可测。国际投行正是看准了中国股市的这个最大软肋,才不惜违背自身的价值观念去诱导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卷土重来。评论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未来的中国股市往何处走,是重复‘过热――打压――低迷――刺激――过热’的循环,还是走上一条积极健康、符合广大投资者和全体国民根本利益的发展之路,现在必须要准备想清楚了,因为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和资本来交学费了,也因为这样的损失代价太大了,我们无法承受。”该评论站在平衡立场,在全面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形势下,既指明股市中存在换手率过高投机过重的非理性行为,也指出政府在出台具体政策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给外资假以机会而使中小股民永远成为政策市的牺牲品。
财经媒体一方面要加强经济报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同时要进行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疏与导,是辩证的统一,疏中有导,导中有疏,又疏又导,疏导结合。如果新闻媒体对民众迫切需要的新闻信息能及时提供,对民众希望回答的问题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对民众正确的舆论能及时传播,对社会上的流言能予以澄清,既不畏上也不媚下,那么,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就能取得很大的效应,就会给构建和谐社会增添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财经夜读 经典文章篇2
中国需要财经新闻理念革命。财经媒体在中国整个媒体行业里是个极具活力、也备受争议和关注的一个新行业,有很多教育背景好、对经济知识非常了解、也很有热情的人投入其中。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也正随这一行业的热闹而不断暴露出来,虽然我们不可能用几年时间完成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上百年的完善历程,但中国财经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一场财经新闻理念的革命。有的财经类媒体会发表一些未经证实的市场传言来迎合大众的口味。应当警惕过份强调可读性而可能会对媒体的客观性造成的影响,而中国的财经媒体必须更深入地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新闻理念。
财经媒体作为媒体,它应该奉行新闻的一般性的原则,但是它作为财经媒体应该有自己相对于一般的媒体所不一样的独特的地方。客观准确应当是中国任何一家媒体应该始终不懈追求的,你应该报道的是准确的、客观的、负责任的信息。
但同时作为财经媒体来讲,在职能和效用上跟一般的媒体又有本质的区别,比如说看《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要在里面找到一些重要的、有用的、有价值的新闻评论报道,但是当你看一份娱乐报纸的时候你并不会在意它对你是否有用,而在意它是否有趣。
财经媒体有关报道不准确、甚至有错误的现象,是目前国内财经媒体不够成熟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还不是很深刻地理解财经媒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要做一份权威的财经日报,必须要在新闻理念上根本改变,就是它要以有用性、有价值作为它报道新闻的根本原则,而不是以可读性和娱乐化的倾向作为它报道的主导原则。
现在《国际金融报》上这种娱乐化的财经报道倾向越来越少,而准确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当然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不考虑国内在信息披露这一块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备性,特别是来自于政府机构和一些重要部门的和公司的信息,在披露上不够完善,信息不够透明,所以使得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拿到比较准确的信息,而有时迫于竞争的压力和时间的限制,有时候编辑和记者容易犯一个比较急躁的毛病,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第一时间披露出来。
我们也不能从完美主义的角度做到尽善尽美,包括西方世界的一些主流媒体,也会对有些重要的传言予以充分的关注,但是他们的做法会比较谨慎,包括《华尔街日报》,他们会提醒读者,这是传言,不能当真。对于确实是传言的地方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第二方、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的佐证,来证明这个东西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未经官方的正式证实,只能参考。
现在的财经媒体会经常做一些揭黑幕的报道,这实际上需要媒体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之间找好平衡点。
在经济领域会有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问题。如果媒体单纯强调社会责任,当然是公平优先。但作为财经媒体,却不能以公平原则压倒一切。我个人认为财经媒体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这也是中共十六大报告里一个核心的提法,这就意味着财经媒体必须考虑有关报道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经济影响,而不能只考虑报道的轰动性和媒体短期的收益,也就是说媒体必须从社会整体收益上来考虑你这个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假如一个媒体只是为揭黑幕而揭黑幕,为轰动而轰动,反而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公正的。
进一步说,《国际金融报》特别强调财经媒体应该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所以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资讯创造财富,如果一份媒体不是为创造财富作贡献,而是为毁灭财富作贡献,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国际金融报》也经常关注一些负面问题,并曾经做过不少负面报道,比如说关于欧亚农业,曾经引起欧亚农业当天股票下跌17%以上,我们反对以非法手段掠夺财富的人,但是我们鼓励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创造财富的人和事件,我们要在第一时间揭示这样的投资机会、发展平台,同时我们也要以第一时间去揭露这样投资的现象、提示投资的风险。
对于投资风险的提示,对财经媒体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这里面不能够让财经媒体变成一份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时政媒体,因为毕竟财经媒体的作用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
财经夜读 经典文章篇3
作者简介:杨帆,(),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经新闻,网络传播。
摘 要:本文主要从财经新闻的传播功能出发,结合当前中国一些主流财经类报纸的受众定位,探讨财经类媒体的受众的主要需求,并结合目前财经新闻的不同受众群体,分别探讨了其所需要的财经信息内容和类型。希望通过对财经新闻受众的分析,更好的指导财经类媒体的信息报道,以期更好的为经济社会的建设服务。
关键词:财经新闻 受众 需求
对于财经类栏目而言,要想办好栏目,就必须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给予解答和满足。
一、财经类媒体的受众定位
道琼斯公司全球副总裁、《华尔街日报》副出版人理查德·托佛2003年在北京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认为:“对我们来说,工作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读者’。如果你能找到准确、关键的读者,广告就会随之而来,因为广告商也在寻找这些读者。”可见,准确确定目标读者对于财经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财经类媒体在主体传播功能上是单一的——即提供行业信息,帮助受众决策。财经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解析财经领域的最新变动,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大公司、大企业的动态,股市行情等,覆盖财经领域的各个方面。
尽管主体功能是单一的,受众却高度要求精确与深入。因为财经新闻的一部分受众是财经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是该领域中的内行人,他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之高自然非行外人可比,记者的高谈阔论常常只会贻笑大方,这也是财经类媒体与综合类媒体的又一个不同。所以,信息的丰富性、可接受性与整合方式,成了财经类媒体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我们来看看中国财经类报纸的受众定位:《21世纪经济报道》明确其读者群为高端受众即收入较高,知识层次较高的“细分化”了的人群。而《经济观察报》则向我们勾勒了一幅有财富、有权力、有理想、有未来的“四有新人”的读者肖像。《每日经济新闻》以服务企业人为主。它的目标读者群年龄为20岁到45岁,以男性为主,中等以上收入,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企业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还对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理念等提出要求。《第一财经日报》的目标读者为中国“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的“三最”人群。
可以看出,中国的财经报纸大都严格界定自己的读者,这也是由于在网络时代,媒体间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报纸若要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向着信息资源整合,不断发掘深度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得财经新闻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报道必然更多的面向专业人士。
虽然这些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具有高额稳定的收入,从消费力、决策力、购买力来讲是非常有影响的中高端人群,可是在中国这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他们所能消费的财经新闻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第一财经日报》还给自己设定了一部分辅助读者,包括对个人金融资产管理非常有兴趣的一般专业人士、MBA、EMBA学生,还包括一部分大学生,但还是无法改变消费有限这一事实。
目前,面向社会上的更多普通受众,电视类财经栏目不断涌现,弥补了报纸在面向普通大众报道上的无力和缺憾。目前,几乎每家电视台都设有财经新闻或栏目,每天从早到晚各个时段,我们都可以从电视上收看到不同栏目形式的财经节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有财经新闻需求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的需求。
二、财经新闻的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选择
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恰如“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描述的: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对媒体的满意程度则取决于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受众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已经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寻求信息,加之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是否能争取到更多的受众成为决定一个媒体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
(一)财经新闻的受众最需要的是实用的信息。
一个媒体要想长期取胜,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发布流程,满足受众的需求,形成专业化的公信力。
对于财经新闻来说,其中大量的最新信息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这些信息是受众自己搜集不到或者没有能力整合的。受众可以批评或抱怨财经新闻的评论,但是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他们还是要接收媒体提供的财经新闻,逐渐培养了阅读和收看财经新闻的习惯。当经济形势和政策有变化时,人们总要看看权威媒体的态度,从而为自己的决策作参考。
(二)财经新闻报道要具有大众色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新闻的服务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商业机构、企业组织以及专业的投资人士,而是整个社会大众。它涵盖了商业机构或企业组织,同时也包括社会上所有对此信息有需求或兴趣的个体。因此财经新闻的制作要兼顾大众的接受能力、专业能力,所以在表达方式等方面需要具有“易读性”的大众化色彩。
中国的财经媒体要想覆盖大众市场,除了要求记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报道的写作必须能够深入浅出,能够将“专业语言”转变成为一种口语化的“公众语言”。
(三)根据不同需求的受众提供不同类型的财经新闻
同样是收看财经新闻的受众,其身份、地位等社会属性也有所不同,我们将财经新闻受众进行细分后,大致有以下几类,每类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是不同的。
1、专业投资者
在这类受众中,又可细分为有决策权、话语权的高层精英者和中小投资者。他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财经资讯,以便更好的掌握经济走势和财经动向,他们是财经新闻的忠实受众,需要通过最新的财经资讯来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他们需要的是极其专业、具有一定深度的财经报道。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精英也可能通过操控财经新闻来影响财经市场。
2、高级知识分子和财经爱好者
这类受众大多拥有较高文化水平,拥有较好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属于社会的中产阶级,以性别比例来看,多为城市中的成年男性。他们关心国家实力和经济发展,希望通过财经新闻了解国家的经济动态。他们喜欢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财经新闻,也喜欢阅读和观看访谈类、评论类的财经报道。
3、有财经需求的普通大众
这类受众为社会上的一般大众,有普通的工薪阶层,也包括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或失业人员。他们阅读和收看财经新闻的最终目的是如何理财和投资创业。这类人员可能不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他们只是希望从财经新闻中获取有价值的理财指导,因此,他们需要的是简单明确的投资指引。股市行情、专家指导、投资创业故事,是他们喜欢的报道形式。
综上所述,财经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它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从事财经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一个编辑记者起码的新闻专业素养,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财经专业知识,才能在财经新闻报道这个专业阵地上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 《财经新闻导论》,谭云明、祝兴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3] 《财经节目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平衡举要》,金海云,《新视界》2010年第2期
需要无私奉献呀?
这还不简单,你到万点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一个免费的炒股软件,你要的这些就全有了,包括一些数据都有,那里面什么财经新闻都有,去找吧
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以为财经新闻对股市有指导性意义了?还有多少人是不看新闻报纸的,对“专家”的分析都是反过来做,你还当真了。问问你的领导,上头的舆论导向是要唱多还是要唱空,以免导错了方向拿不到奖金。15篇文章,还量产,质量关谁来把?没有吧?你们为了交差,苦了看你们文章被套牢的老百姓!BS!
关于十九大的作文素材——新的一项议程
围绕十九大的筹备,这次政治局会议有一项新内容值得注意,即讨论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稿”。
这个议程在往年类似的政治局会议报道中并未出现。
中纪委向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已是多年惯例。不过以往,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两份拟提请七中全会讨论的文件,一是党中央向党代会的报告稿;一个是党章的修正案稿。
这次特地讨论了中纪委的报告稿,分量和意义不一般。
就在写这篇稿子前两个小时,一位同事很认真地跟政知君说,他拥护党中央,对十八大以来的打虎拍蝇很感振奋。
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体会。9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刚好发了一篇题为《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的文章,里面提到——
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由2012年的75%增长至2016年的%。
关于十九大的时事新闻热点作文素材——十九大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
十九大新闻中心驻地设置了新闻发布厅、个别采访室、融媒体访谈室、广播电视信号服务室、网络服务室、图片服务室、医疗服务室等功能区,为记者提供新闻采访、资料查询、电视公共信号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新闻中心将组织一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及组织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参观采访活动等。
十九大新闻中心主任胡孝汉介绍说,新闻中心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如大幅增加了记者工位,由十八大新闻中心时的46个增加到170个;同时,大幅提升信息保障水平,媒体通信区由2个增加到4个;互联网宽带由100兆提升至1000兆;网络接口由36个增加到218个;服务区、办公区和发布厅免费WIFI全覆盖;宽带上网由4兆带宽提速至20兆带宽。
十九大新闻中心还开发了境外记者报名注册审核系统和采访代表申请审核系统,并新增融媒体访谈室服务,满足媒体记者融媒体报道需要。此外,新闻中心还提供移动式交互信息服务,记者可以通过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实时咨询、了解新闻中心服务内容和措施,及时、便捷地掌握相关资讯。
关于十九大的时事热点素材——献礼十九大“川味”电影《家园》近期全国公映
为喜迎党的十九大,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四部委共同推选的十余部献礼影片,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四川元素”电影《家园》,于近日在央视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中受到隆重推荐。
《家园》是一部“川味”十足的电影,拍摄取景地在成都蒲江县,不仅讲述成都故事,连影片演员也全为四川籍,片中的对白也全是四川方言,让人倍感亲切。据了解,《家园》将于11月全国公映,还计划回到影片拍摄地蒲江县两河村举行盛大的首映礼。
据了解,此次被国家部委推选的十余部献礼影片中,部分为具有高度观赏性的新主旋律影片,还有一部分为英模题材、农村题材及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其中,电影《家园》《十八洞村》与《空天猎》等八部影片为重点推荐优秀影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的成就,他们用光影艺术记录时代,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用精准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向上的信念讲述中国故事,为祖国献礼。
据介绍,电影《家园》被视为回归自然、聚焦小人物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喜剧电影。该片由成都传媒集团、峨嵋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由编剧苗月及其创作团队承担该片的编剧、导演和摄制工作。该片同时被看作是一部根植成都、聚焦时代、讴歌典型、传递正能量的精品影片。
我在《东南商报》中国新闻版面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那是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矮小的男孩在马路排水沟中低着头专注地干着什么。我的好奇心顿起,忙去浏览相关文章。《“公路边写作业的娃”感动网络》是这张照片文字标题。相关文中写到:一条蜿蜒崎岖的乡村公路边,一位小男孩佝偻着身子,以沟代凳子,以路沿为桌子,奋笔写着作业。即使有车辆经过,他也不为所动,眉宇间透出的认真劲儿无不让人为之动容并新生别样情愫。当记者去采访时,这名叫张豪的重庆乡村三年级男生回答说:“在公路边做作业是因为感觉外面比家里亮,”张豪从小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里仅有一盏日光灯,日子过得很清贫........看到这里,我觉得鼻子酸酸的。张豪在这么差的环境下,还这么努力学习太不容易了。和他相比,我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面对着一大堆学习用品,却不知道珍惜节约。还常常要求爸爸妈妈买这买那,哎,我太不懂事了!从现在开始,我也想小张豪那样懂事,那样重视学习。小张豪肯定比我更加明白学习的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创造财富。小张豪,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2009年1月16日晚7点左右,商丘市睢阳宾馆,服务员卢振英在二楼服务台值班时,捡到了一个装有18万元的纸提袋。面对如此巨额的款项,她仍然没有动心,在等不到失主的情况下,她提着纸袋,沿着楼层一间间房的寻找,最终在确认了失主身份的情况下,将巨款完完整整的归还给了失主。感激的失主拿出1万元要酬谢她,也被她坚决拒绝了。要知道,她一个月的工资仅仅为六、七百元,1万元就相当于她1年的工资啊!也许有人会说卢振英的行为很傻,当时又没有人看见,如果把这笔钱留下来,或许她就不用在宾馆打工了,或许她也可以当个小老板,从此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傻子”卢振英选择了前者。“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很朴实的一个念头,促使她放弃了这意外之财。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失主是自己,如果有人拾到了却不归还,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心痛啊!看完这则新闻,我想到了很多东西……其实在我们的祖国,像卢振英这样的,或者类似于她的傻子还有许许多多。就说军人吧,他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舍小家、保大家,在遥远的北疆、孤独的海岛,镇守国土……也许在他们的军人生涯中,不会出现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但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新的战歌!还有我们英勇的警察,和平的年代虽然没有战争,但是却总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为了一已私利,穷凶极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他们默默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甚至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妈妈说,在我们的祖国,不仅只有这些“傻子”。各行各业,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人!消防员为了救火而牺牲,教师为了学生甘守清贫,工人为了企业付出心血、农民为了土地灌溉汗水……就连她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员。社会需要“傻子”!我想,长大后,我一定也会是这样一名“傻子”!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一帮到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的中国人在园内有的当众脱鞋歇脚,有的把座椅当床睡觉,有的随地吐痰,更有的竟随地大小便。国人的这些举动让外国游人大跌眼镜,有记者将这些丑陋的行为拍摄下来,发到网上,供人“欣赏”,这真是让久居“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好不尴尬! 说来也奇怪,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这些在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国家都居然都是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有人在公园里随地吐痰,没有谁会觉得奇怪;当有人乱丢垃圾,没有人会将之当作什么新闻;当有人高声喧哗,没有人会义愤填膺。我们周围人的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了。久居“礼仪之邦”的我们已将无礼之举当作正常事,这实在让人产生困惑?有句古话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则新闻让人警醒的是,我们恐怕不是在“芝兰之室”,久而久之人自香,而是身处一个无礼的环境,久而久之不闻其臭了。 在世界各地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和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到处贴满了用中文写的“请勿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请排队”“请保持安静”“便后请冲水”。游客来自世界各国,而这些文字只用中文写,这说明这些标语是给中国人看的。因为似乎只有中国人才会有大量的人或不少的人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插队、不冲厕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久居一个环境中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判断力,现在是到了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礼貌规范的时候了。当不正常的变成正常,当丑陋的变成习惯时,那就不是某几个人的素质 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悲哀了。
只有新闻才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