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心理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更高,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障碍、性意识困惑等。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加之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1.难以适应环境

求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产生忧虑、郁闷、恐惧等负性情绪。

2.自我认知失调

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处在快乐的氛围中。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严重受挫,易产生自我否定思想。

3.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可能就此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又加深了这一矛盾。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生活挫折,容易影响他们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多数大学生之前较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痛苦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择业的难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机遇和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对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就加重了他们的恐惧、焦虑、烦躁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以上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的竞争机制,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挑战时,一遇到挫折,便抱有消极心态;同时,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一些大学生的心灵,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等。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管教严格的大学生易表现出敌对、羞怯、自卑等心理。父母过分溺爱、保护的大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以自我为中心等。父母对其行为放任的大学生多自由散漫,缺乏社会经验,等等。

学校因素主要有:一是环境、地理位置的改变,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地域,遇到实际困难易唤起他们的思乡情绪。二是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淡化了他们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三是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愉快。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烦恼、痛苦的情绪体验。四是不良文化风气滋生了不健康现象。如追星、追时髦、醉心于牌桌酒楼或流连于花前月下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容易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问题。

三、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让心理学走进广大大学生们的课堂,多开设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课程,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使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增强。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是领导要重视。保证机构、编制、经费、场所等。二是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人员要补充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知识。三是开展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推动。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氛围

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培育心理文化、优良的校风、学风,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大学生心灵,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大学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和未来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型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援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型别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牴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路、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5]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

一、由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由此而产生的压力会增加人们的心理负担,也是对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大部分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自我的心态进行调节,恢复到最佳状态;但有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不能自己化解困扰,这时,如果没有外界的支援与帮助,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其他危险方式来缓解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如马家爵杀人案、刘海洋嗜杀案、薛荣华杀母案等,还有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行为偏差更是时有发生。悲剧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家庭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风气的原因和自己心理健康的原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当事人的心理原因。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学生在面临巨大挫折后往往会通过过激言行来发泄压力,具体有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一,当事人的心理不够成熟,不能全面思考问题,客观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往往产生杀人、暴利等过激行为;第二,当事人有自卑、自闭的倾向,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经常处于过度压抑的状态,容易出现自杀、沉迷网路、逃避离家等问题行为;第三,当事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佳,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合理发泄,以至产生严重的身心问题,不能继续学习生活。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在大学中设定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健全心理管理体系

目前,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学校设定了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给予大学生们及时、科学地心理帮助和指导;重视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现实中的心理问题,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模式,使心理管理体系更科学、更专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体做法应从对学生日常管理入手,因此为了真正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独立学院应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四级网路,团结专业老师、辅导员、朋辈咨询员、班干、师兄师姐的力量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把心理工作做细、做广。独立学院应消除“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工作的全部”这一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发生为主,心理干扰为辅。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是教育机构应有的目标,而不是以处理问题为目标。

二将心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当中

第一,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以长期目标为导向,对自己人生合理的规划,积极思考人生价值具备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将困难转化为动力的能力,使自己更积极乐观地去学习、去生活,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第二,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通过讲座、活动等不同的途径将正确的资讯、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正视自身的状况,并努力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大学生总体的抗压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四年,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中得到普及,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排解负面情绪,真正的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第四,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是一个资讯迅猛发展的社会,高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传授知识,而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和本性的教育,正所谓先做人,后做事,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何以为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周围事物保持豁达、平静、良好的心态,以从容应对这一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第五,在学校开展红色教育,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辱感,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包括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 *** 、科学发展观等,意在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转变对于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同时提高抗挫能力,激发潜能,最终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内涵式建设已逐渐成为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主线。独立学院应加大力度在软、硬体各方面建设自己专属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气息,重视对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从各方面入手,积极营造出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必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量。

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安全防控、治疗、康复新机制”

学生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家庭教育是学校的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社会教育途径多、范围广,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在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心理挫折问题的时候,除了学校方面积极关注,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和家长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原因,一起探讨解决办法,铸就学生的健康心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修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加大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力度,同时与具有相关心理门诊的医院保持长期的合作,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患防控工作水平。

三、结语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使这一新型的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应该切实关心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状态,并对有心理压力和困扰的学生给予疏导和帮助,使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能收获安全健康的积极心态,在离开校园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充分重视,并不断探索有效方式,积极给予及时地帮助和指导。

心理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而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由不适应向适应的转变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不好掌握,教育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差。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教育经验,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心理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注意观察平时学生的极端心理状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教学素质。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目前不少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这种忽略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负责任,因此,高校老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识。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优秀的教育学实践模式不断努力塑造高素质的心理,以教师自身的品质影响学生,在行动上强化心理教育榜样。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是一种很高尚的职业,需要极强的奉献精神和奉献热情。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恪守的准则,也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当前教师的一些不端行为已经深深损毁了教师这一职业荣誉,为此教师必须重树良好的职业道德。一线教师应该使用一些心理教育技巧,强化教育的艺术性。心理教育其实是不容易操作的,而且教育质量也比较难评估,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相关心理教学技巧的运用,更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丰富心理教学模式,从多维度入手,提高教学的生活性,艺术性。

2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和心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与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在专业课之外应通过课外知识的途径向大学生灌输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多层次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正确方法,帮助大学生增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教育往往不是很到位,除了专业的心理学课程之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空洞。有的与实际不符,有的没有科学性,学生得到的心理关注很少。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要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又能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的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过敏、自卑、恐怖、冲动等心理疾病。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即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整理出典型案例,以方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节约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在今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大学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许报喜不许报忧。多少人被这个潜规则压得呼吸不畅。大学生的肩上背负了太多的希望与期待。由于缺乏就业经验以及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或焦虑不安,或情绪亢奋,或怨天尤人,或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因此,应加强就业指导,减轻就业压力,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性心理的不良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就业心理素质。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适应激烈的竞争压力。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自信,在求职过程中过于降低自身的标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服务。教师队伍结构组成要合理,不仅具有专业的教师、法律教师,还需要心理教师的加入;同时,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业指导,讲座要全面丰富,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方式排解和释放就业压力,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宣泄或转移。

5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与缺失,不注重大学生心灵与智慧的培育。使得很多大学生没有承受压力和孤独的能力,没有开放的人生观念,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有些人走向了极端。为此必须要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深化二者的联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6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大学设定相应的文化教育课程,重视文化环境的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纯洁的校园生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校不仅要有高楼大厦的硬体设施,软体服务也必须跟得上。优秀的大学一定是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习氛围浓厚,学术自由生动严肃而活泼的。现阶段大学的校风越来越差,经济社会的市场之风深入渗透侵蚀纯洁的校园风气,不少令人不快的事件更是大大损毁了校园师生的精深感情。所以,高校必须要从文化建设方面努力改善,首先要重树优良的学风,正本清源,回归校园知识、学术的独立精神,学生要有进取之心,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7办好家长学校,让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在对学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高等学校要设立专人定期组织、办好内容丰富的家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只是学生自己和学校教师的责任,作为学生第一任启蒙老师的学生家长同样责任重大。把对家长的教育纳入到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划,多与学生家长沟通,相互探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家长时刻保持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负责。

8结束语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学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精深的人才,也更需要心理素质优良,综合素质健全的综合性人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需要经受考验才能担当重任的,为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更注意锻炼强健的体魄,在校读书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汲取丰富的知识,只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树立知识的自信,同时,也需要大学生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有着良好心理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磨砺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当代大学生拥有承受巨大挫折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所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当务之急。

1物件与方法

选取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为调查物件,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其中男生68人,女生206人;大一学生92人,大二学生85人,大三学生97人。应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体建立资料库,用软体进行资料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采用X²检验与LSD分析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水准α=,以P<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74份,有77人出现心理健康障碍表现,检出率为。其中SCL-90各因子检出率如下: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其他;躯体化,可以看出强迫症状检出率最高。

不同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专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为:法学,物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历史,汉语言。经X²检验,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女生,男生。经X²检验,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各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依次为:大三,大二,大一。经X²检验,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普遍情况

本次对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的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就各因子症状分布而言,该师范学院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依次为: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其他、躯体化。显然,强迫症状问题突出。总体上来看,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专业、性别、年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科目不同,理念不同,学习的压力就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学习时的思维方式,环境以及所学专业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等,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对于性别,男女生相比,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女生检出率为,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显著。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女性在择业上的困扰更多,她们想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又害怕竞争,追求平稳踏实的生活,再加上日益更换的价值观,婚姻观,恋爱观使得女生的心理困扰更多,心理问题更加显著。对于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面临学习,就业,考研等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回升,再加上感情的困扰,对婚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得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更为沉重,而大二与大三年级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相似的生活与学习状态有关。

构建以社群为单位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通过高校社群卫生服务站对在校大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提高群体健康意识,改善其健康行为。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健康 教育 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把握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着力探索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纷繁涌现,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重等问题,都是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外界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较高智力、较高 文化 和较强自尊心;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2001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4]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公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参与到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这势必要给在校的当代大学生带来种种焦虑和压力,继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2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3]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新一代大学生感情缺失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娇惯、溺爱的环境中,造就了她们嫉妒、自私、独尊等性格特点,又加之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使他们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集体意识日渐淡薄,情感严重缺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群体中。

(二)大学生活环境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突然没有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再者,学习从以前的填压式突然转变成自学式,会有很多大学新生“水土不服”;其次,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三) 人际交往 的新困惑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之后,面对着大学的各种诱惑和机遇,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内心是很想表现自己,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很渴望被别人理解和注视的;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和风俗也难免会有冲突,再加之大学里的集体宿舍生活使得其生活上需要处处协调,不能随心所欲,如何处理好这些微妙的寝室关系又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

(四)恋爱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享受着较为丰富的校园资源,而且身心正处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更加渴望着有一份校园情感来到身边,但有些同学对异性追求,由于对方的拒绝、误解,而郁闷、焦虑、易怒,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了心理问题。

(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 毕业 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面对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是背负了很重的负担,导致其屡次应聘失利,这样也就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症,产生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教育。[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的识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的目的。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学工作,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1]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要充分诠释就业心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掌握一些缓解就业不良心理的调试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迎接人生的下一个挑战。

(二)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使其成为一个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机构,(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主动走到学生中间,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3]

(三)要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库

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配置。还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要开辟心理网站,占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网络以其虚拟、快速、自由等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闭,不善言谈,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回自信,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可以定时定量的对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班级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可以开辟网上接待日,也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邮箱,从网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

(五)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问题。[5]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不但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还要及时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与沟通,全面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与身心状态,共同商议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加大关注力度,可以建立一个以家长、辅导员、同学为核心的帮扶小组,不定时将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并适当要求学生家长把家庭基本情况及突发事件向学校进行及时反馈,从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够随时保持沟通,定期及时的向家庭反映情况,共同研究采取有效干预的方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能让大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缓解他们思想与精神上的压力。[2]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促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正确观念来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自我修复。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单亲家庭、特困生、后进生等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等学生的不同生活状况,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全面的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实际,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晋辉.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0.

[2]常斐,赵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J].科技信息.

[3]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彭燕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程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论文

社会的变迁对我国的高等 教育 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机遇的同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巨大的变化,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篇1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为热议的话题,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大群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成绩而不懈努力,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等等。而近些年,不断有年轻人过劳死的事情见诸报端,可见我们对自身健康还不够重视。我想这正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我自己,在完成了课程之后也是收获颇丰,对于健康教育课程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关于急救知识方面。 关于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常识,主要分为生命体征的观测法、常用急救知识、意外创伤急救法、意外事故灾害急救法和急性中毒解救法这几个部分。急救时,首先急救人员应认真观察,人体的六大体征,即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液、瞳孔,并作出初步判断,以采取针对性的抢救 措施 。在病人需要采取相应急救术时,按照国际的最新规定,由原来的“ABC”改为现在的“CAB”,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再开放气道,最后人工呼吸。 如果说急救初期的“CAB”是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话,那么运送与简单处理伤员则是在为病人筑起一道防护墙,帮助他们更加远离死神。严重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在意外事故中,大部分人并非死于本身的创伤,而是死于创伤造成的大出血,所以处理好伤口止好血就等于帮患者保住了生命。止血之前应先判断出究竟是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或是毛细血管出血,再根据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位置采取措施。止血法又分为加压包扎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按照相应 方法 的要求止血,再进行简单包扎或骨折固定,便可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减少因救助而产生的二次伤害。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突发事件,要求我们既要勇敢地去解决,又要冷静地运用相关知识,时刻做好准备与死神争分夺秒! 第二,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开学之初,我们就在校医院接种了一些疫苗,但当时其实并不了这些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按其 报告 的病种类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而SARS、艾 滋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等等均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为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确可怕,但只要做好防护工作,传染病就能远离我们。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及时注射相应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做好预防工作。但是,一旦被传染,我们也不应恐慌,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现在的医疗发达程度,我们几乎已经可以治愈大部分传染病,所以不要过度恐慌,影响了治疗。 作为我们健康人,不应该歧视传染病病人,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帮他们恢复健康! 第三,关于饮食健康。 “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把豆子”是我从这一章节学到的最有用的保健方式。近年来人们兴起了一股“保健热潮”,各种保健专家的学说、各种保健书籍的观点扑面而来。其实平衡膳食才是最重要的,既要平衡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又要使各种营养素供给充足,比例合理。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要求“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只有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真正保持健康。 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把好饮食关,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者可能更为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让自已离成功更进一步! 第四,关于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它的可怕从人们对它的称呼便可见一斑,它被称为“史后世纪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它的可怕不仅仅是对艾滋病人的健康的蚕食,还在于目前并没有完全根治的有效药物,只有一些方方暂时抑制其发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以防范,主要的三大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近年来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意,而不顾以后的生活,由此也产生许多不良的生活现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好自己的道德观,拥有正确的性观念,作为社会风气的带头人。 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大学生不应歧视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饱受病魔摧残。既然已经知道,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那么,就更应该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列之中! 健康是一门最具深度的学科,努力丰富自己的 健康知识 ,并将健康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他人、为自己建起一道道保护屏障!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篇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大学生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却是好好学习与未来生活幸福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健康。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财富,前面的1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他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若没有前面那个代表健康的“1”字,后面一切都等于0,有了健康就会有一切。可是,就有很多人总在弥留的时候,才体会到健康和生命的宝贵,可一切都晚了。 何为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维的健康观“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生理需求作为基础,这就是说,追求健康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土壤、空气、水质、气候、居住、战争、瘟疫)意外因素等等,大量研究证实,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内因的作用只占15%,而外因作用却占85%,其中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寿命和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时间不正常,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等问题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一些同学时常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不到断网不睡觉;早餐午餐合为一餐,简称早午餐。周末懒得出门,直接饼干、方便面凑数,零食当主食;偶尔晚上还去吃夜宵,饱餐一顿;每天坐在桌前上网,严重缺乏锻炼,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归根到底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生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8.头发光洁,无头屑 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生理健康评判的标准: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睡眠不规律 由于当代大学生住集体宿舍,干扰大,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得不到保证。有人对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睡眠困难、睡眠片断化和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学生约占。 2.缺少体育锻炼 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不少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欲望,但没有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据调查统计。业余锻炼时间按每次30min计算,约有24%的男生每周锻炼2次,还有18%的男生根本就没参加体育锻炼。女生锻炼次数则更少,有31%的女生认为体育活动没有必要,每周活动2次以上的仅占。 3.饮酒、吸烟及不良嗜好 有些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有些人出现酒瘾、烟草依赖等等。结果表明,大一学生抽烟率为10%;大二学生为50%;大三学生为75%;大四学生为95%。有的 毕业 班是100%,只是抽烟量多少而已。有喝酒、打 麻将 等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嗜好者约占60%~70%。 4.不合理饮食 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7%的学生不吃早餐,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按时起床。有少数误认为不迟早餐可以保持体形优美苗条,因此有很多学生一天只吃两餐或更少,从而导致体质下降。而另有相当一部分暴饮暴食,也引发了一系列急性疾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中风、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第一, 合理膳食。 健康的饮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中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大学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注意外表。而健康均衡的饮食比任何的护肤品都来的有效。 合理膳食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是每天睡前喝一袋牛奶。“二”是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三”是蛋白。一份就是一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三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一天500克蔬菜和水果。“红”是红色的蔬菜。“黄” 红黄色的蔬菜。“绿”既指蔬菜,也包括绿茶。“白”是燕麦粉、燕麦片。“黑”是黑木耳等黑色食品。 第二,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让你精神百倍。电脑前坐多了,你会感觉眼睛酸痛,腰酸背痛。而只时哪怕你站起来抖抖手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空闲的晚上女生可以找几个同学去逛逛校园,聊聊天,买点水果,好不惬意。男生还可以去操场跑几圈,出一身汗,再回去冲个热水澡,全身轻松。 第三, 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使人成瘾,还会促发高血压、冠心病,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和气管炎、肺气肿等,因此,吸烟是健康的大敌。任何年龄的戒烟都可获得健 康上的真正收益。如戒烟一时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制在5支以内,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彻底戒烟。酒可少饮,经常或过量饮酒则伤肝,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注意做到不要喝高度烈性酒,低度白酒也不可常喝,黄酒、葡萄酒也要有节制。一日饮酒量不宜超过 15克酒精,相当于葡萄酒60—100毫升,白酒25—30毫升,啤酒 —1瓶。 第四, 心理平衡。 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主钥匙。做到“三个快乐”:第一助人为乐;第二知足常乐;第三自行其乐。常年坚持十二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任何时候,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袭击健康的杀手,而健康习惯则让生命受益。所以,健康更取决于习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1. 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2.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 3. 天天喝水八大杯 4. 每天一颗苹果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5.每晚睡眠6~8小时,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6. 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7.感恩生活 8. 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9. 少喝奶茶,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0.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1. 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 12. 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13. 适量饮酒,不拼酒、不醉酒 14.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15. 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16. 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17.维持理想体重,不过胖 18. 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每周做三次缓和的运动 19.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的生活态度 20.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健康来自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更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用微笑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把健康带给自己,也给他人。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篇3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 人际交往 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 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家里独生子女的户数越来越多,父母 对子 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承担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学校里考试的竞争, 毕业 找工作的竞争,在工作单位实习的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 职业规划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第一,首要目标——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现在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轻者整日消极怠慢,无所事事,重者伤人伤己。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如今,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而且,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都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等人生中各种重要的选择,因此,难免会有压力和窘迫,如果有的学生抗压能力低,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焦虑,慌张,焦躁等等问题。通过心理调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改善不好的习惯,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有充分地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心态决定是否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全面调动内心的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全面地开展进行,不仅要开展理论课,还要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地全面学习中;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意识到只有那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等,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分类性原则在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样,如果对每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那么其效果一定不会很好,便达不到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时,要有所准备,招收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大概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彻底地、全面地去解决掉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不太接受心理教育的同学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对接受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采用一般和专业化结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接受效果良好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培训,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在聘用心理咨询老师的时候,应该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考核制度,一定要接收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碍。 第三,调动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进行单一的老师辅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是低下的。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心理咨询给自身带来的轻松和舒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小游戏,让学生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轻松自在地面对和克服,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建立了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便会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工作便会非常顺利在学生中展开,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结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格建立,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樊富珉,陈启芳,何镜炜.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 人际交往 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 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家里独生子女的户数越来越多,父母 对子 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承担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学校里考试的竞争, 毕业 找工作的竞争,在工作单位实习的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 职业规划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第一,首要目标——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现在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轻者整日消极怠慢,无所事事,重者伤人伤己。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如今,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而且,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都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等人生中各种重要的选择,因此,难免会有压力和窘迫,如果有的学生抗压能力低,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焦虑,慌张,焦躁等等问题。通过心理调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改善不好的习惯,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有充分地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心态决定是否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全面调动内心的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全面地开展进行,不仅要开展理论课,还要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地全面学习中;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意识到只有那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等,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分类性原则在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样,如果对每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那么其效果一定不会很好,便达不到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时,要有所准备,招收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大概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彻底地、全面地去解决掉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不太接受心理教育的同学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对接受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采用一般和专业化结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接受效果良好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培训,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在聘用心理咨询老师的时候,应该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考核制度,一定要接收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碍。 第三,调动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进行单一的老师辅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是低下的。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心理咨询给自身带来的轻松和舒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小游戏,让学生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轻松自在地面对和克服,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建立了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便会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工作便会非常顺利在学生中展开,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结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格建立,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樊富珉,陈启芳,何镜炜.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很难去应付的。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15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篇1 一、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低。 区别于前几年的大学生,当今的大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又有所降低,独立学院自然也是如此。心理素质的低下,主要体现在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两方面。从发现世界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懦弱性,导致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不容易获取全面有效的信息;而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他们又对自身的实际能力以及对客观问题的考量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偏差。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人才建设。 与科学 文化 素养的培养一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进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的人才建设。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是有着不可忽视的直接联系。从目前的独立学院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来看,高效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助学生完成自身能力的拓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较为薄弱。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独立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落实,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核心思想,都未能与实际要求相持平。内容方面,学校的教育机制仍参照了前几年的传统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丰富性,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心理教育需要;思想方面,仍然局限于心理教育的表面,却没有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深层内涵。因此,思想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还是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的。 2.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人会存在一定的偏见,误以为只有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可以进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他们对心理教育退避三舍。另外,相关学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欠佳,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做出妥当的处理和深入化学习。 3.家庭方面过度娇生惯养。 如今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人群,主要以9后为主,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没有受到过什么特殊的锻炼和经历。一方面,他们的脾气相对暴躁,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无法做到与他人的友好交流和相处,容易造成矛盾冲突的激化;另一方面,大学生之间的情感纠纷相对复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他们无法采取理智的 方法 ,正确处理好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新时代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拓型对策 1.采用网络互动平台。 互联 网络技术 的推广,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宜,都可以做到现实与虚拟的融合。基于新时代视角,强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保障他们充分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互联网——这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平台,抒发和宣泄自己的一些个人情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与其他陌生网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排除自身的心理问题和矛盾,使得大学生可以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完成心理阴霾的缓解和疏散。 2.强化“心理小分队”建设。 “心理小分队”主要是出于对部分大学生的封闭心理的照顾,通过若干名同学组成小分队一起解决各自的心理问题的方式,来强化新时代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心理小分队”不是独立学院内部盲目的小团队建设,在落实过程中,既要保证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互相信任与支持,也要避免小分队成员的随意排外,应该尽可能从分队的实际建设出发,将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贯穿到个人的具体发展过程中。 3.推进野外实践活动。 从独立学院的学生构成来看,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娇生惯养,心理素质相对低下,因此,适当推进野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而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考虑到活动人员的选定和安排,还要对具体的地点确定和活动布置,作出细致化的分析和考虑。野外实践活动应该立足全局观念,从整体角度出发,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互动从而营造出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中外合璧形成文化交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应该注意到文化的多元化。而新时代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完善,也应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合璧与交融。对于中国文化,应该保留好文化的根基与精髓,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 传统文化 出发;对于西方文化,主要是借鉴西方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和自由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萌生兴趣,通过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主动性,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完善。中外文化的最终融合,是后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内容充实和内涵提升的重要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篇2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论文

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健康 教育 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把握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着力探索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纷繁涌现,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重等问题,都是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外界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较高智力、较高 文化 和较强自尊心;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2001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4]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公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参与到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这势必要给在校的当代大学生带来种种焦虑和压力,继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2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3]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新一代大学生感情缺失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娇惯、溺爱的环境中,造就了她们嫉妒、自私、独尊等性格特点,又加之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使他们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集体意识日渐淡薄,情感严重缺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群体中。

(二)大学生活环境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突然没有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再者,学习从以前的填压式突然转变成自学式,会有很多大学新生“水土不服”;其次,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三) 人际交往 的新困惑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之后,面对着大学的各种诱惑和机遇,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内心是很想表现自己,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很渴望被别人理解和注视的;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和风俗也难免会有冲突,再加之大学里的集体宿舍生活使得其生活上需要处处协调,不能随心所欲,如何处理好这些微妙的寝室关系又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

(四)恋爱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享受着较为丰富的校园资源,而且身心正处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更加渴望着有一份校园情感来到身边,但有些同学对异性追求,由于对方的拒绝、误解,而郁闷、焦虑、易怒,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了心理问题。

(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 毕业 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面对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是背负了很重的负担,导致其屡次应聘失利,这样也就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症,产生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教育。[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的识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的目的。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学工作,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1]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要充分诠释就业心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掌握一些缓解就业不良心理的调试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迎接人生的下一个挑战。

(二)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使其成为一个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机构,(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主动走到学生中间,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3]

(三)要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库

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配置。还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要开辟心理网站,占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网络以其虚拟、快速、自由等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闭,不善言谈,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回自信,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可以定时定量的对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班级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可以开辟网上接待日,也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邮箱,从网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

(五)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问题。[5]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不但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还要及时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与沟通,全面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与身心状态,共同商议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加大关注力度,可以建立一个以家长、辅导员、同学为核心的帮扶小组,不定时将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并适当要求学生家长把家庭基本情况及突发事件向学校进行及时反馈,从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够随时保持沟通,定期及时的向家庭反映情况,共同研究采取有效干预的方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能让大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缓解他们思想与精神上的压力。[2]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促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正确观念来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自我修复。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单亲家庭、特困生、后进生等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等学生的不同生活状况,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全面的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实际,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晋辉.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0.

[2]常斐,赵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J].科技信息.

[3]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彭燕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程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 人际交往 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 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家里独生子女的户数越来越多,父母 对子 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承担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学校里考试的竞争, 毕业 找工作的竞争,在工作单位实习的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 职业规划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第一,首要目标——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现在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轻者整日消极怠慢,无所事事,重者伤人伤己。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如今,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而且,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都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等人生中各种重要的选择,因此,难免会有压力和窘迫,如果有的学生抗压能力低,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焦虑,慌张,焦躁等等问题。通过心理调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改善不好的习惯,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有充分地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心态决定是否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全面调动内心的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全面地开展进行,不仅要开展理论课,还要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地全面学习中;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意识到只有那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等,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分类性原则在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样,如果对每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那么其效果一定不会很好,便达不到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时,要有所准备,招收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大概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彻底地、全面地去解决掉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不太接受心理教育的同学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对接受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采用一般和专业化结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接受效果良好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培训,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在聘用心理咨询老师的时候,应该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考核制度,一定要接收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碍。 第三,调动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进行单一的老师辅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是低下的。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心理咨询给自身带来的轻松和舒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小游戏,让学生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轻松自在地面对和克服,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建立了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便会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工作便会非常顺利在学生中展开,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结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格建立,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樊富珉,陈启芳,何镜炜.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随着时代 教育 的发展,健康教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学习,关注和参与其中,并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缺乏应有的注重程度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是当下许多高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为深入的在各个高中得以落实。其次,每一所高中都应当意识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针对高中生定期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要将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借助合理的模式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效用,让青少年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确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位。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想要化解这个问题,这很有必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各个高中应当深刻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恶化后再来集中治疗,到了那个程度后所谓的治疗往往效用并不大。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要让大家具备较好的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一味的钻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展开模式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针对高中生的教育课程,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开导,让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重要,这是保障教育过程能够很好的发挥成效的基础,然而,这一点在许多高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有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往往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后通常不敢和教师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预设学生有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认错。这种教育 方法 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也丝毫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群体。首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们本身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上本来就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慢慢开始萌发性意识,对于异性会开始越来越关注,早恋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中也会较为常见。教师在和学生们展开心理辅导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压力,也不是要让学生认错。合适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和学生间展开平等交流,要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要让学生们有倾诉的机会。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打开心扉,意识到什么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不该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方式非常关键,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够帮学生们化解内心的障碍,进而让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当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想要让这些问题得以改善,首先应当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这是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工作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在展开具体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涉及到一些有关幼儿健康教育的问题,例如,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加强对幼儿的 安全教育 ,要培养幼儿的活泼兴趣,要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幼儿生活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幼儿教育最终目标实现建立较为系统、适合我国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内部的环境条件,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幼儿园健康服务管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环境预设安全教育三个方面要有机结合。

一、幼儿园健康服务与管理

我园为幼儿提供的卫生保健 措施 和服务,例如,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对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方面的检查与评价,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突发性疾病提供紧急救护,对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幼儿提供帮助并请专家来园进行《科学 育儿知识 讲座》。

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有关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例如,各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跟陌生人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不怕打针等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如何把手洗干净,督促幼儿要保护环境的卫生整洁,培养幼儿不挑食,愉快安静午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注重生活卫生教育,幼儿的生活卫生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等习惯,学会使用手帕,学习擤鼻涕,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器官,能做到不随便将手指、彩笔、玩具等物品放进口中等。培养幼儿学习卫生习惯能养成正确的坐姿以及阅读绘画的姿势,注重用眼卫生,能保持文具、书籍等物的清洁整齐,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作息,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 健康知识 ,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环境能使幼儿产生健康行为所提供资源。幼儿园环境分为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使幼儿与幼儿园、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工作人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有幼儿园建筑、活动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高矮、饮水设备、盥洗设备、户外活动场地及幼儿园的绿化、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影响幼儿的潜意识对这些物质环境的需要或排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预防与安全教育

1、预防保健的教育:教育幼儿初步懂得“病从口入”,保持个人卫生或公共卫生都是为了防止疾病,预防疾病的发展,从而使个人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怕打针,乐意打预防针,能配合治疗,懂得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不断增强和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

2、安全教育:教育幼儿懂基本的 安全知识 ,例如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游戏安全等,要知道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那些物品是不能随便摸的。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使幼儿懂的游戏安全。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新的健康概念为中心,我们希望有更健康的教育,使我们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健康 教育 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把握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着力探索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纷繁涌现,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重等问题,都是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外界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较高智力、较高 文化 和较强自尊心;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2001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4]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公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参与到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这势必要给在校的当代大学生带来种种焦虑和压力,继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2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3]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新一代大学生感情缺失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娇惯、溺爱的环境中,造就了她们嫉妒、自私、独尊等性格特点,又加之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使他们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集体意识日渐淡薄,情感严重缺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群体中。

(二)大学生活环境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突然没有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再者,学习从以前的填压式突然转变成自学式,会有很多大学新生“水土不服”;其次,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三) 人际交往 的新困惑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之后,面对着大学的各种诱惑和机遇,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内心是很想表现自己,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很渴望被别人理解和注视的;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和风俗也难免会有冲突,再加之大学里的集体宿舍生活使得其生活上需要处处协调,不能随心所欲,如何处理好这些微妙的寝室关系又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

(四)恋爱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享受着较为丰富的校园资源,而且身心正处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更加渴望着有一份校园情感来到身边,但有些同学对异性追求,由于对方的拒绝、误解,而郁闷、焦虑、易怒,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了心理问题。

(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 毕业 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面对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是背负了很重的负担,导致其屡次应聘失利,这样也就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症,产生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教育。[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的识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的目的。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学工作,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1]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要充分诠释就业心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掌握一些缓解就业不良心理的调试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迎接人生的下一个挑战。

(二)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使其成为一个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机构,(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主动走到学生中间,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3]

(三)要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库

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配置。还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要开辟心理网站,占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网络以其虚拟、快速、自由等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闭,不善言谈,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回自信,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可以定时定量的对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班级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可以开辟网上接待日,也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邮箱,从网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

(五)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问题。[5]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不但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还要及时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与沟通,全面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与身心状态,共同商议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加大关注力度,可以建立一个以家长、辅导员、同学为核心的帮扶小组,不定时将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并适当要求学生家长把家庭基本情况及突发事件向学校进行及时反馈,从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够随时保持沟通,定期及时的向家庭反映情况,共同研究采取有效干预的方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能让大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缓解他们思想与精神上的压力。[2]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促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正确观念来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自我修复。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单亲家庭、特困生、后进生等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等学生的不同生活状况,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全面的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实际,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晋辉.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0.

[2]常斐,赵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J].科技信息.

[3]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彭燕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程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论文

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研究的不足。结果显示:该领域年度发表 文章 均值加减标准差为±年以后的论文和课题数量呈下降趋势,南方学者发表文章数量高于北方学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健康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一: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浅谈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突变阶段。它既是学习的好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特别是聋生群体,青春期对于他们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对聋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呢?本文针对如何进行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学高为匠,德高为师”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上升,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充满活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手语一定要好,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很好的沟通,手语是健听人与聋人沟通的桥梁。其次,教师一定要把课教好,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搜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崇你,打心眼地佩服你,并自愿地接近你,主动地与你交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爱学生、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心理基础。爱有广义,狭义之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班主任爱学生,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志趣上,不对任何教育对象偏袒、歧视。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班主任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关爱学生千万不能沦为一句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 口号 ,而应该实实在在贯穿于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心理健康论文)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年龄比我们小而已,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培养出真正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重视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沟通

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任何问题都是有先兆的,所以只有和学生沟通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才能安心的在学校学习。

4.做个有效的倾听者

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他们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此外还有课堂之外的与人交流、自由活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而我们的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就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单纯的听,它包含着更多的反应。”倾听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把他的观念和情感表达出来。⑴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学生传达的全部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所以养成愿意听的态度和习惯是教师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⑵在倾听的过程中,非语言性活动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是双方都使用的信息传递的手段,这些手段对于发展师生关系获得好的倾听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倾听”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需要我们做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再细小的环节,需要的是不厌其烦地当然也必须变换方式的耐心教育。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基层特殊学校很少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育者认为,只有心理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人人都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贯穿进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等。

三、开设专业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

人的发展都必须经历青春期。青春期对于人生来说是多彩的美好的,能正确的了解,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是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定期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他们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和讲解,让他们更多地掌握青春必备常识,更好地了解青春期的一些性知识,分清在异性交往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从而能更好地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以最佳面貌迎接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获得在青春期自我保护、生活自理,而且能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还能让学生把心放在学习 文化 知识上。

四、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群体与正常人交往

聋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也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还不如教会他 捕鱼 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聋生因为受自身语言条件的限制,交往圈子比较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与正常群体接触,让他们找到交际的快乐,敢于交往,主动交往。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交往上给予指导,防止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家长也得参与监督,让孩子拥有一群健康、积极的朋友。

综上所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同时学生也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二:关于饮食营养与美容相关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美形象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对自己容貌,还包括身材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生活中也可以见到不少人因为对形体美要求过分严格加上一些不良的瘦身方法,如过度节食等,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这不仅起不到美容的作用,反而给自身健康带来了伤害.为此,如何既能美容又能保健已成为美容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饮食;营养;美容

食物是人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营养素是人体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皮肤所需的营养大部分也需要通过营养素获取,外用护肤品仅能提供少量皮肤所需的营养素,且其吸收率极其有限,因此,就美容方面来说,只注重外养而忽略内调,不注意膳食营养,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从各种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美容应该以健康为基础,无论是营养物质缺乏还是营养平衡失调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妨碍皮肤美容.爱美之士应当知晓有关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做到"表里一致",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容颜靓丽,呈现自然之美.

一、关于皮肤美容

皮肤属于人体的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同时也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三部分组成,它除了具有最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有调节体温、吸收与排泄营养物质等功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通常,中医诊治疾病时会用到"面诊",即通过一个人的面容色泽等情况,帮助判断其机体健康状况.就中国人来讲,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白里透红,皮肤富有光泽,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者则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粗糙、缺乏弹性、斑点、多皱纹等,如我们平常多形容营养不良者为面黄肌瘦等,严重影响了皮肤的美容,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中,个体的营养状况占据最主要的部分.

二、营养素与皮肤美容之间的关系

营养素通常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及水,以下就逐一谈谈这几类营养素的美容功效:

(一)蛋白质与美容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组织成分的构成,皮肤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此外,蛋白质还是合成体内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的重要物质基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是皮肤组成的重要成分,胶原蛋白决定肌肤的柔润饱满,弹力蛋白则决定肌肤的紧致弹力,在肌肤组织的支撑方面起重要作用,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二)脂肪与美容

提到脂肪,多数人都会想到肥胖,尤其是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杜绝任何含脂肪的食物,实际上脂肪在皮肤美容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人体的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它不仅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适当的脂肪摄入不仅能够保持皮肤的润泽度,同时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碳水化合物与美容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供给能量、合成组织细胞及节约蛋白质等方面.

(四)无机盐与美容

旧称矿物质,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繁多,且各无机盐功能各异.就其美容功效来讲,镁、钙有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美;铁具有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碘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甲状腺肿,但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锌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发育的作用,对女性三围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他无机盐如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血压;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等,都会影响到人体美容.

(五)膳食纤维与美容

膳食纤维应当归属于碳水化合物,是糖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能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但膳食纤维却具有良好的美容保健功效.膳食纤维是良好的肠道清洁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帮助清除肠道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便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产品中,是天然的减肥产品.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够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六)维生素与美容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维生素中大家熟知的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美容保湿功效,已广泛应用于护肤化妆品中;其他维生素B类,因其缺乏易导致各种皮肤疾患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美容,因此,常被用于营养缺乏类皮肤病的治疗中.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与毛囊周围角化症的发生有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皮肤",因此,被用于此类皮肤病的治疗中,此外,维生素A因具有促进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成与分化的作用,因此被用于痤疮的治疗中;而维生素D则是大家熟知的钙吸收促进剂,有利于机体钙的吸收,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缺钙性疾病;维生素E则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不仅在美容界被用于预防色素沉着斑、增加皮肤的弹性及光泽度,还可用于不育症及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治疗.

(七)水与美容

水是人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人体内的任何生化反应都需要在有水参与的环境里发生.水缺乏会导致皮肤干枯、无光泽,进而导致皮肤衰老的发生.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皮肤健美有重要意义.

三、饮食健康与美容

平衡膳食的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因此,要想保持和恢复肌肤健美,饮食调养应是最佳选择.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增加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如猪皮、猪蹄、鸡爪等动物皮质、筋腱类食物,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植物性食物等;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如蛋类、奶类、奶制品等;适量摄入脂肪类食物,尽可能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等,少用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每天保证足量水的摄入,饮水应注意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即使是对于肥胖者,也要注意不能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适当进食主食才更有利于机体健康.除此之外,饮食中还应注意尽量吃清淡少盐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过食单一性味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点一滴呵护!

参考文献

[1]陈保顶.饮食营养与美容[J].青年文学家,2009,(15):103.

[2]吴国隆.美容莫忘饮食平衡[J].医药与保健,2004,12(11).

[3]王薇.饮食保养皮肤[J].养生大世界(B版),2009,(6):5.

[4]候建莉,宁压莉,杨鑫.浅谈饮食与美容[J].陕西中医,2002,23(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