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合并财务报表的毕业论文

刍议合并报表的局限性合并财务报表最早出现于美国。不少美国公司早在本世纪初之前就已公布这种报表。在1888年,美国的新泽西州公司法就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有所规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税法中强制规定母子公司合并纳税,使得大部分控股公司都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使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成为证券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我国也在1995年2月,由财政部颁发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它明确了我国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方法,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思想。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股份制将是组建企业集团的一种主要企业经济体制,进而促使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海内外证券市场和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合并财务报表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提供有关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母公司的股东在企业集团中的权益。然而,合并财务报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就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辨析(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特性是造成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客观基础,主要表现为:1.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其性质主要是财务的,一般用货币单位来定量并表述;2.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不是精确计量的结果,除少数例外以外,各种计量都是依据规则和惯例的近似计量,而不是确切的数目;3.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的业务和事项的财务结果;4.财务报表只是对企业作出经济决策所需的一种信息来源,决策者需要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与来自其它方面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信息结合起来;5.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来提供和使用信息,要花费一笔代价,代价不仅包括直接用于提供信息的资财,还包括披露信息可能对某一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二)合并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集团内各法律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为合并财务报表拓展了会计主体的观念,从经济主体的角度,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合并财务报表把两个或更多的独立法律主体的资源和业务活动,作为一个实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把合并主体的资源和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合并财务报表强调的是经济实体,而并非是法律主体。企业集团内各子公司的个别经营状况和经济绩效,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得不到揭示。就集团企业内某一个别公司的债权人来讲,就不能满足其对信息的需要,因为企业集团内个别子公司的债权人,他需要了解的是该子公司这一独立法人的还款能力。因为假如该子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债权人却无权要求母公司偿还其债务。此外债权人以合并报表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可能会导致误解。比如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债务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可能向子公司的债权人提供不同于按法律主体计算的资产保障率。这样合并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各子公司的债权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合并财务报表是把整个集团的所有成员结合在一起,其中某一家子公司的流动财务状况不好,可能被另一家流动财务状况好的子公司所抵销。(三)合并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总资产,并不是企业集团所能动用的总资产。因为有些企业虽然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但控股公司并不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未拥有的那部分股份,为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所拥有。拥有这少数股权的股东还需要使用子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即使控股公司享有100%的股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上所披露的资产项目并不能代表企业集团所能动用的总资产。例如:控股关系仅是暂时性;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实际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50%以上,但子公司处于法律上的改组或破产过程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经营的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子公司所在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子公司的外汇收入并不能完全汇入国内。在控股公司有少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就不是企业集团全部的股东权益,因为其中剔除了少数股权,而且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价。其属于母公司权益的部分,是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价的(采用购买法合并),而属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份的权益部分则仍然是按账面价值计价的。(四)合并财务报表虽然能向母公司的股东提供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的信息,但它不能为股东预测和评价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将来的股利分派提供依据。股利分派取决于每个企业的留存收益政策、资产构成、法律限制以及企业对将来的财务预测,所以,合并资产负债中即使存在大量的合并留存收益以及较强的现金流转能力,并不能保证纳入合并报表中的每个公司都能够分派现金股利。同样母、子公司法律上是独立的,子公司所实现的净收益在股利分派之前,母公司并不能动用。在跨行业的多样化经营公司,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相差很大,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不能按行业标准比率分析。在合并财务报表上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如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率等,往往既不能反映子公司的绩效,也不能代表母公司的绩效。(五)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上,其金额是按选定的某一汇率对不同国家的货币折合的结果。但在不同的国家,货币购买力水平是不同的,特别在外汇市场剧烈变动的今天,这种折合还受外汇汇率、利率、各国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币报表的换算方法又有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时态法、现行汇率换算法等多种方法。所在国的会计理论和惯例也不同,这样一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相当复杂,即使是集团的各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折算方法,各国货币购买力水平不同也制约着合并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况且,要求拥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的跨国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相同的折算方法,又谈何容易?(六)合并理论的不成熟性制约着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有购买法和权益法。而合并企业选择哪一种方法有着十分明显的主观性,由于两种方法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处理上有许多差异,结果会影响企业合并的各个方面。例如采用购买法时,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项目按公允价值合并到母公司中,这有悖于历史成本原则,因此产生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其处理又有多种意见。有的认为应把差额记为商誉(负商誉),而商誉的处理又有三种不同的方法。采用权益结合法不会出现商誉和资产增值等问题,但它的使用受到各种限制,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中,明确规定采用权益结合法的12项条件。随着企业兼并和合并现象日趋频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日趋复杂化。当母公司分次取得子公司控股权益时、母公司出售子公司部分股份、子公司不按此比例向原股东增发股份、集团内部企业相互持股等,对这些问题,合并理论需要不断补充和发展。

论述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和方法及重要性论文

摘要: 财务状况是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一个关键因素, 财务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自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以来,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和编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文章简单论述了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分析了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和方法, 并就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 集团公司; 合并; 财务报表; 分析方法;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指在由多个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中, 由母公司编制的用来反映整个集团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编制相比, 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涉及的范围更广, 对于集团公司管理决策来说, 合并财务报表,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此,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针对就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也因此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一、合并财务报表之于集团公司的重要性

集团公司指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由两个或多个子公司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多由母公司、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组成, 其中, 母公司指依法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如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就由7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5家参股子公司、9家二级子公司, 2家非法人单位、代管6家公司、代管4家事业单位共同组成。集团公司具有经营规模大、管辖单位多等特点。财务报表是记录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载体。通常来说,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集团筹资、投资、日常营运、资金调度、财务控制、分配信息等。合并财务报表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 还包括合并利润表。此外,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也属于合并报表的范畴。从本质来讲,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出于管理需要, 通过合并财务报表为股权公司的股东提供财务信息, 为控股股东、债权人等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确切来说,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保障了集团股东、债权人的知情权, 增加了内部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可以为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简而言之, 这不仅增加了内部稳定, 还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合并财务报表, 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集团内部交易, 防止子公司出现各种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

二、简析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和方法

1. 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流程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大致如下, 适应会计政策合并底稿调整和抵消分录汇总报表金额完成合并报表。其中, 适应会计政策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第一步。集团公司的财会人员在编制合并报表前, 要确保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期间相适应。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子公司的不一致, 要求子公司以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为准绳做出调整。如果因某些原因无法做出调整, 子公司要做的是:不得违背母公司的会计原则, 站在集团公司的立场上, 编制或设计财务报表。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和子公司的有明显不同, 子公司要以母公司的会计期间为标准, 去调整企业的会计期间。如果无法调整, 同样需要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原则来编制自己的财务报表。在编制财务报表中, 底稿合并是基础性工作, 底稿合并工作的工作量都不大。集团公司会计将母、子公司各项目的总资金汇总到一起, 就可得出合并金额。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 是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的工作出现了失误, 财务报表中的部分项目也会受到影响。在这一环节中, 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调整是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 在涉及调整和抵消固定资产折旧的时, 要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来调整和抵消, 而非累计折旧。汇总合并报表的金额不是母、子公司项目总金额的简单汇总, 它对数据的全面性、关联性要求较高, 会计人员要将各项目资产、负债项目的详细金额一一列出, 还要将其与权益项目、收入和费用合并到一起, 得出最终的合并金额。集团公司会计需要按照底稿中合并金额, 编制、生成合并报表, 并确保报表的正式性、规范性。然后将其上传到董事会, 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工作才算结束。

2. 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合并方法和路径

当前, 在市场上, 某企业想获得其他企业的股份, 只有通过两种路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一条路是用企业的现金、票据、债券, 或者其他资产, 去收购对方的股份。另一条路就是用企业持有的股票, 去和对方交换股票, 将双方股权合并到一起。这两种方法, 分别

被称为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 这两种方法也是当前公司企业合并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中购买法重点是借助现货币现金、股票、债券等, 开展购买活动, 企业的购买成本就是企业在购买行为中, 用到的现金货币、股票和债券。购买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公司所购买的企业资产归为收购者所有,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价值因为出现了新的计价基础, 所以要被重新确定。此外, 购买中形成的商誉也会要重新确认, 加上增值摊销, 公司的合并收益可能会降低。顾名思义, 权益集合法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公司权益的结合和合并, 这种方法多会用到股票表决制。与收购法不同的是, 权益集合没有出现新的计价基础, 资产价值不被重新确定,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时仍沿用被购买企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此外, 在购买过程中的商誉状况也不会给企业合并收益带来影响。

三、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1. 分析其运营能力

企业运营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集团公司的运营能力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反映出来。为何要分析集团公司的运营能力呢, 作用有以下两方面:首先, 对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做出正确评价, 为债权人决策、监管、维权提供相关的信息。其次, 及时发现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做出改进, 同时根据相关数据和指标制定经营战略, 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集团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 所涉及项目非常多, 包括周转指标所涉及的存货, 还包括应收应付款、收入、成本等。这些, 都是合并报表抵销科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想考察、了解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是否稳定, 通常要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 多数公司在确定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时, 会以5年终最低利息保障倍数值为参考标准。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在计算时要注意的有, 结合损益表来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包括经常收益, 要注意火灾损失类特别项目、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给偿债能力带来的影响, 利息费用要将资本化的利息费用和用作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都包括进去。

2. 集团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顾名思义, 盈利能力即集团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又称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盈利能力可从侧面反映集团公司的经营状况, 负责人的能力。整体来看, 企业盈利能力会通过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体现出来, 当然, 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 我们也可以估测企业的运营能力。集团公司在分析合并报表盈利能力指标时, 需要就以下三点给予关注:首先, 通过分部报告了解分部业绩。分部报告, 简而言之, 就是经营分部、地区编制的公司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的项目内容主要有营业收入 (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收入) 、销售费用、营业利润、资产及负债总额等。借助分部报告, 集团公司可以分行业、地区, 区别计算盈利能力指标区, 以减少子公司之间指标不同、利益因素带来的干扰, 了解集团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然后, 区分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从关联上看, 非经常性损益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它同样能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影响。公司会计应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加以关注, 在财务报告附注中, 核实并明确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在计算盈利能力指标时, 剔除那些不能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非经常性损益。再次, 引入比较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 结合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又称成长能力, 企业发展能力指企业借助生产经营积累、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的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非常多, 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反映。同样, 营业利润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 也能体现企业的发展能力。在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 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 要密切关注各指标尤其是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的内部关系。如果企业的收入增长率较高, 利润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 企业运营质量不高, 这样企业在发展中隐藏着诸多问题。此外, 集团公司内部还要在横向上比较不同行业、地区的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 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市场现状、发展环境等因素,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偿债能力即企业支付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通过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比率等指标反映出来。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要先明确这一点, 在不存在交叉担保的情况下, 作为独立法人, 集团只对自身债务负责。这也要求会计在公司偿债能力分析时, 要突出单体报表的分析, 根据单体报表, 全面分析集团公司的融资模式, 资金管控状况, 掌握公司在借贷、经营方面的实际情况, 以减少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财务部门、会计人员要认真研究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注意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细节问题, 争取通过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尽最大力量为公司发展、管理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邹婧.试论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会学习, 2017 (12) .

[2] .胡淑兰.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06) .

[3] .朱小焕.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9) .

浅谈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论文

合并财务报表,是当前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财务会计中最为复杂和充满争议的领域。在以控股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内,尤其是在现代企业股权分散化的条件下,通常控股公司(母公司)对被控股公司(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并非100%,甚至不足50%。这样,子公司还存在着非被控制性股权(少数股权),在这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合并理论----所有权理论、经济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所有权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所有权理论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一个完整且不可分割的整体,立足点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对另一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即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是为合并主体的所有股东而编制。在所有权理论下,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强调的是母公司实际所拥有而不是实际所控制的资源,这种过于稳健的做法与控制的实质背道而驰。但是,它解决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问题。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只强调拥有关系的所有权理论下,采用的是比例合并法对被联合控制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即按投资比例将被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项目的金额纳入相应项目之中,不属于控制者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予反映。因此:

1.既不出现少数股东权益,也不出现少数股东收益。

2.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按母公司购买成本的公允价值,只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应享份额纳入合并报表。

3.商誉及其归属:在合并报表中,商誉等于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其对子公司净资产应享份额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自然也只归属于母公司。

4.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的未实现损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

二、经济实体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经济实体理论强调构成母、子公司关系各独立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故认为少数股权股东也是合并主体的一部分,虽然和控股股东相比有投资多少和权利大小之分,但却同属于一个经济实体,应当一视同仁对待。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单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这一点与所有权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经济实体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是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表,作用在于提供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单一的个体开展经营活动的信息,侧重于单一管理部门对整个经济实体的控制,合并报表的使用者既包括多数股东又包括少数股东。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所隐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属于合并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单独列示。

2.少数股东收益:属于少数股权的净收益,在合并收益表中是合并净收益的组成部分,列示于合并净收益项下。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子公司净资产,不论其属于母公司还是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均按母公司所花代价隐含的公允价值加以反映。也就是说,多数股权的净资产和少数股权的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计价是相同的,对同一资产项目进行的是单一计价----企业合并日的购买价格。然而,在合并时母公司的净资产仍按账面价值反映,这样,会存在合并资产负债表计价的双重性问题。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通过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所取得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推断而得。由于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包括商誉)都按公允价值计价,因此,商誉应归属于子公司,那么自然也应分摊到少数股权中,即商誉由全体股东共享。

5.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应当全部予以抵销或确认,而不论是顺销还是逆销。

三、母公司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母公司理论强调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扩展,侧重于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显然,母公司理论依据了重要性原则,并假定任何报表都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一切要求,只能满足其主要利益主体的主要需要。母公司理论认为,在企业集团中,只要满足了母公司股东这一主要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体(包括少数股东)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会得到大体上的满足。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理论并没有独立、逻辑一致的理论基础,而仅仅是所有者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具体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者理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经济实体理论的合理外延。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务方面可操作性更强,在实务中广为采用。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为使合并财务报表公允的反映单一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少数股权的所有者权益性质应予忽略,因此,当少数股权对子公司净资产的要求权既不作为负债,也不作为所有者权益,而是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产生了困惑。

2.少数股东收益:作为合并收益表中净收益的扣减项目。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净资产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允价值反映,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则仍保持其账面价值。这样,对子公司可辩认净资产的计价充分体现了历史成本原则,即在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中,属于母公司权益的部分按权益取得日的历史成本----当日市价计量,而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并未被购买的,仍应保持被购买前的账面价值。然而,造成了对子公司同一项目采用双重计价标准,违背了一致性原则,同时信息的相关性也受到影响。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是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购入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归属于母公司,即商誉仅列示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5.集团内部交易的损益:对公司间交易所发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只抵销或确认属于母公司的份额。一般来说,顺销按100%抵销,逆销按母公司拥有的权益比例进行抵销,但实务中往往按100%予以抵销,这是因为,只有行使控股权的母公司才能决定诸如集团内公司间的内部销售价格,并承担公司间全部交易风险。

(三)母公司延伸理论

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方式,是母公司理论的变形。母公司延伸理论认为,即使是非完全被拥有的子公司,其全部可辨认净资产(包括少数股权部分)也应按单一的基础即公允价值计价,这与经济实体理论一致。因而少数股东权益按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至于商誉,只有母公司购入的部分才予确认。因此母公司延伸理论克服了母公司理论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进行双重计价的缺陷,基本上保持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计价的一致性,也更为合理;但是也没有完全避免子公司全部资产、负债的复合计价,如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往往小于子公司所含有的全部商誉。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的论文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范文 篇一:《企业财务分析局限性研究》 摘要:财务分析是企业的相关利益者运用科学的分析 方法 和手段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成果进行评价,以便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进而做出自己最优的选择和决策。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本文将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给企业提升 财务管理 工作水平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局限性;对策;研究 一、引言 财务分析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者和员工等)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和税务机关等等)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通常会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比较以便做出自身最优的决策。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虽然能够根据财务 报告 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不同的财务指标的选取对财务分析工作得出的结论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信息分析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一不小心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就会陷入信息陷阱之中。因此,企业要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清晰的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二、企业财务分析局限性的分析。 1、企业财务报告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以遵循统一会计规范和会计假设为前提,一旦前提不存在那么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也将无法得到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会计确认原则、会计假设和报告信息来源的影响。会计确认原则主要有两大类: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原则要求企业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在企业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过程中,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认定和评估,在此过程中资产价值将会受到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和职业判断的影响。其次,由于对企业资产进行确认采用历史成本入账,现期财务分析工作只是按照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分析,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现期实际的市场价值,这导致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与现行的市场经济状况具有差异。会计假设认为币值稳定,假设在一定的时期内,货币的价值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这一假设将不合理,会扭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货币计量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并非企业所有的资产都能够用货币来进行计量。比如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的供应链和企业的销售 渠道 等等,这类资产不能仅仅用货币进行计量,非货币计量的指标和因素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 2、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不够科学合理。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和趋势分析方法,每种分析方法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信息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每种财务分析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在财务分析工作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但是比率分析是静态比较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帐面价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准的影响。比率分析法能反映指标数据大小,但不能反映企业规模。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要保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取适当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关内容,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和评价不足,没有重视企业现金流的增量,仅仅过分关注企业的存量,而企业资金的增量要比现有存量更加重要,增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和经营状况,代表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但是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忽略了企业整体价值,片面追求利润的总量变化,没有真正意识到利润增量的重要性。因此,分析企业某项能力不能单纯的看某项财务指标,比如说现金流,不能简单的看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要综合各项财务指标,需要多张报表结合来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需要统筹来看,不能割裂开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报表项目也在不断变化,通常用的一些财务指标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企业问题,如净资产收益率,目前权益项目中其他综合收益包括很多方面内容,这个指标已经不能恰当全面反映企业综合盈利能力,需要分析企业收益来源哪里即收益构成。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要求不断优化财务指标结构,以便综合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3、企业的财务分析系统不够健全完善。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存经营能力,现在较多的企业为了显示其盈利能力,多是重视企业的利润报表,而不关注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利用程度较低,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多只是重视静态分析,忽视了动态因素的影响,没有对企业外部经营环节、行业发展和竞争对手实力进行及时评估,没有关注行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要求,没有动态管理思维来不断修正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企业要充分发挥财务状况 说明书 的作用,以对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或有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完善表外信息披露模式,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准、长期拥有的市场份额等非货币性信息。同时,企业要重视动态因素的作用,要对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加强企业与社会各界、政府部门长期良好的沟通渠道。财务分析需要更多的从企业经营业务角度出发,通过业务活动在财务数据上的体现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徐义华:《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才智》2011年第17期 [2]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2011年第12期。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篇二:《财务分析在 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企业新的目标。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的经营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和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 措施 来探讨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确保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长久的经营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管理;指标;措施 一、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一)财务分析是企业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 现代企业是一种契约式企业,牵连到很多个利益相关者,不仅关系着所有者和债权人,还有国家、员工和社会公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不仅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公开透明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满足了国家税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因此说企业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企业合法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二)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决策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使企业经营者更好地了解目前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状况,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分析比较是哪些因素影响的。正确地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做出正确的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的决策。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融资方式,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三)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企业合理的规避经营中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因为外部经营环境的变迁或者是内部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经营风险。比如,营运能力下降造成资本积压、现金周转不足,资金利用率下降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因为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和债务资本成本较高而产生财务风险。做好财务分析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市场融资情况,合理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财务分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足 现代化管理体系纳入到我国企业经营中的时间还比较短暂,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比较重视的还是经营利润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中也比较倾向于各种资源的管理,对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学习财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 (二)财务分析所使用数据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实际中,由于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人员素质不同,比如固定资产是采用平均折旧还是加速折旧,存货的发出计价是加权法还是先进先出法等,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这些都要依据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正确选用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会计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企业财务分析只是作为事后分析 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应该做到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以及事后分析整体实施,即在会计期初就应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收集与分析,对所要发生的财务事项进行评估和预测。在业务事项发生的过程中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对业务事项进行很好的管理与控制,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最初经营管理者的目的。事后的财务分析只是有助于对各种业务事项进行经济上的评价以便于改正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事后分析的形式,这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三、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探讨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的意义以及目前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的建议与措施,以确保财务分析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 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从而保证财务分析资料来源的准确、可靠性; 2、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 会计知识 水平,确保财务分析能够在企业内部快速、流畅、准确的实施; 3、组建财务分析的高效团队:财务分析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来具体的实施操作。 (二)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管理的水平 针对行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我们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主要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构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准确的部门职能,精细的工作流程,严格的考核体系。(四)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高”政策。一是高标准进行“选才”,让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个个都是精英;二是高规格“育才”,旨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高质量“训才”,让这些财务管理人员能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训练出综合技能过关的管理人员;四是高要求“求才”,让我们的财务人员不但专业技术没话说,职业道德素养也绝对一流。 四、结束语 财务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可以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挖掘企业增长的潜力,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财务分析发展较晚,出现各种问题也在所难免,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财务分析,也期望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者可以加入到财务分析研究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黄峰.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5. [2]陶娜.如何提高消防部队财务管理效益[J].时代经贸,2011. [3]李莺,孙明.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201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摘 要】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还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的要求,特别是难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大小。论文重点阐述一些重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其局限性,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此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地提出一些实用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财务报表;报表分析;分析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及作用。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能够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1.为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依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反馈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并预测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以及有保障的贷款决策。2.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科学的预测, 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提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找出产生矛盾和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克服和改善,从而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它是报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用相对数指标这一特殊形式进行分析,它与绝对数相比具有可比性强、表现动态趋势等特点,使得各个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数据所传递的经济信息标准化了。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应首先确定在被分析的不同项目之间存在着联系,这是运用比率分析的前提条件,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比率分析法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它是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主要包括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两种方法,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以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但不管哪种方法哪种形式怎样变化,其作用都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一)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分析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尤其受到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甚至有时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使计算结果缺乏真实性。由于财务报表数据具有局限性,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缺乏可比性,这就导致无法进行比较。因此,比较分析发必然存在局限性。由于用来分析的财务报表资料所属年份、会计期间不同,会计信息的数据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所以一旦会计换算方法有所改变,或者是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之间会失去可比性,也会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不可比。 (二)单一地采用某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任何财务指标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如果只运用某一种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样会使分析者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投资者欲了解A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于是他委托了分析人员李某进行财务分析。李某搜集了A公司近两年的相关资料,算出公司两年来的总资产报酬率(如:表1),结果表明公司获利能力下降,资产运营效率也有所降低。于是,投资者向公司提出了撤资的想法。 A公司知道后,立刻收集数据,分析计算出的资产报酬率并且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发现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而后又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资产周转率下降导致资产报酬率下降,资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而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是呈现增长势头。A公司向投资者说明客观真实的情况后投资者打消了其撤资的想法。在本案例中,李某只是简单通过使用比率分析法而没有全面评估,做出了并不客观的评价。而A公司又加以运用了横向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情况,避免错失良机。 (三)忽视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一些分析人员只是将一系列财务指标千篇一律地罗列出来,不顾及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 例如,2012年B公司由于业务拓展需要向XX银行申请一项长期贷款,并向XX银行提供了该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XX银行通过计算偿债能力指标(如表2),虽然B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不错,但未达到银行所规定的标准。 B公司了解情况后,及时与银行进了沟通,提出该公司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朝阳产业,虽然目前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润率较低,但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而且拥有自主研制的多项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请求银行予以考虑。最后B公司得到了银行的长期贷款,拓展业务,并步入了快速发展周期,银行也如愿以偿。在此,XX银行没有将诸如行业环境等非财务指标也纳入分析体系,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导致不能全面掌握公司真实的偿债能力情况。 四、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一)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各种分析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企业在运用财务分析时不能只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而应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另外,要注意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能够恰当预测企业未来。 (二)逐步引进非财务指标。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仅以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种种缺陷,建立在过去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而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必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的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之友,2012(8):36 [2]王淑萍.财务报告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 猜你喜欢: 1.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3. 财务分析论文 4.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5.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二、克服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思考(一)严格限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范围。并不是所有企业合并的形式都要编制合并报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情况的企业可以不予合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二)要体现效益大于耗费的原则。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合并财务报表的效益是难以量化的,只能通过报表者使用信息进行决策后所产生的收益而加以合理估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要发生耗费,即在整理各项会计资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要采取一切措施,使耗费最小化。如果耗费过大,会得不偿失。(三)统一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能涉及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不一致,有的是日历年度,有的是自然营业年度或其他期限。这就要求子公司按母公司的会计期间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此外,母、子公司各自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必须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会计政策弹性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差异,使得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真实性加强。(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健全企业会计机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许多财务问题需要会计人员妥善处理,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集团内各成员公司的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也是减少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有利因素之一。三、小结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完善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索,而且更需要到实践中去总结和归纳。这不仅仅是克服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问题,而是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合并企业、跨国公司等应向外界如何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尤其在企业购并、兼并、跨国公司日趋昌盛之际,不应局限于公司会计报表这一传统形式。能否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去解决提供企业集团综合会计信息问题?笔者认为在母、子公司各自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不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只提供几大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集团的总体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当然,指标的选择是相当困难的,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参考文献:1 李林; 谈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 财会月刊; 2001年24期; 24-26 2 廖丹,周宇,李宏宇; 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其修正意见[J]; 上海会计; 2001年12期; 25-26 3 潘明华,俞善敖;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中的几个特殊问题[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12期; 29-31+2 4 潘秀丽; 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03期; 61-64 5 苏君,胡燕,冯义秀; 关于合并报表特殊性的探讨[J]; 北京商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51-54

浅谈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论文

合并财务报表,是当前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财务会计中最为复杂和充满争议的领域。在以控股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内,尤其是在现代企业股权分散化的条件下,通常控股公司(母公司)对被控股公司(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并非100%,甚至不足50%。这样,子公司还存在着非被控制性股权(少数股权),在这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合并理论----所有权理论、经济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所有权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所有权理论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一个完整且不可分割的整体,立足点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对另一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即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是为合并主体的所有股东而编制。在所有权理论下,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强调的是母公司实际所拥有而不是实际所控制的资源,这种过于稳健的做法与控制的实质背道而驰。但是,它解决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问题。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只强调拥有关系的所有权理论下,采用的是比例合并法对被联合控制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即按投资比例将被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项目的金额纳入相应项目之中,不属于控制者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予反映。因此:

1.既不出现少数股东权益,也不出现少数股东收益。

2.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按母公司购买成本的公允价值,只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应享份额纳入合并报表。

3.商誉及其归属:在合并报表中,商誉等于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其对子公司净资产应享份额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自然也只归属于母公司。

4.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的未实现损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

二、经济实体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经济实体理论强调构成母、子公司关系各独立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故认为少数股权股东也是合并主体的一部分,虽然和控股股东相比有投资多少和权利大小之分,但却同属于一个经济实体,应当一视同仁对待。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单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这一点与所有权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经济实体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是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表,作用在于提供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单一的个体开展经营活动的信息,侧重于单一管理部门对整个经济实体的控制,合并报表的使用者既包括多数股东又包括少数股东。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所隐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属于合并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单独列示。

2.少数股东收益:属于少数股权的净收益,在合并收益表中是合并净收益的组成部分,列示于合并净收益项下。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子公司净资产,不论其属于母公司还是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均按母公司所花代价隐含的公允价值加以反映。也就是说,多数股权的净资产和少数股权的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计价是相同的,对同一资产项目进行的是单一计价----企业合并日的购买价格。然而,在合并时母公司的净资产仍按账面价值反映,这样,会存在合并资产负债表计价的双重性问题。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通过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所取得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推断而得。由于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包括商誉)都按公允价值计价,因此,商誉应归属于子公司,那么自然也应分摊到少数股权中,即商誉由全体股东共享。

5.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应当全部予以抵销或确认,而不论是顺销还是逆销。

三、母公司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母公司理论强调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扩展,侧重于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显然,母公司理论依据了重要性原则,并假定任何报表都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一切要求,只能满足其主要利益主体的主要需要。母公司理论认为,在企业集团中,只要满足了母公司股东这一主要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体(包括少数股东)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会得到大体上的满足。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理论并没有独立、逻辑一致的理论基础,而仅仅是所有者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具体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者理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经济实体理论的合理外延。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务方面可操作性更强,在实务中广为采用。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为使合并财务报表公允的反映单一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少数股权的所有者权益性质应予忽略,因此,当少数股权对子公司净资产的要求权既不作为负债,也不作为所有者权益,而是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产生了困惑。

2.少数股东收益:作为合并收益表中净收益的扣减项目。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净资产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允价值反映,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则仍保持其账面价值。这样,对子公司可辩认净资产的计价充分体现了历史成本原则,即在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中,属于母公司权益的部分按权益取得日的历史成本----当日市价计量,而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并未被购买的,仍应保持被购买前的账面价值。然而,造成了对子公司同一项目采用双重计价标准,违背了一致性原则,同时信息的相关性也受到影响。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是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购入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归属于母公司,即商誉仅列示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5.集团内部交易的损益:对公司间交易所发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只抵销或确认属于母公司的份额。一般来说,顺销按100%抵销,逆销按母公司拥有的权益比例进行抵销,但实务中往往按100%予以抵销,这是因为,只有行使控股权的母公司才能决定诸如集团内公司间的内部销售价格,并承担公司间全部交易风险。

(三)母公司延伸理论

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方式,是母公司理论的变形。母公司延伸理论认为,即使是非完全被拥有的子公司,其全部可辨认净资产(包括少数股权部分)也应按单一的基础即公允价值计价,这与经济实体理论一致。因而少数股东权益按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至于商誉,只有母公司购入的部分才予确认。因此母公司延伸理论克服了母公司理论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进行双重计价的缺陷,基本上保持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计价的一致性,也更为合理;但是也没有完全避免子公司全部资产、负债的复合计价,如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往往小于子公司所含有的全部商誉。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论文范文资料

二、克服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思考(一)严格限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范围。并不是所有企业合并的形式都要编制合并报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情况的企业可以不予合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二)要体现效益大于耗费的原则。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合并财务报表的效益是难以量化的,只能通过报表者使用信息进行决策后所产生的收益而加以合理估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要发生耗费,即在整理各项会计资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要采取一切措施,使耗费最小化。如果耗费过大,会得不偿失。(三)统一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能涉及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不一致,有的是日历年度,有的是自然营业年度或其他期限。这就要求子公司按母公司的会计期间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此外,母、子公司各自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必须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会计政策弹性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差异,使得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真实性加强。(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健全企业会计机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许多财务问题需要会计人员妥善处理,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集团内各成员公司的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也是减少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有利因素之一。三、小结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完善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索,而且更需要到实践中去总结和归纳。这不仅仅是克服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问题,而是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合并企业、跨国公司等应向外界如何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尤其在企业购并、兼并、跨国公司日趋昌盛之际,不应局限于公司会计报表这一传统形式。能否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去解决提供企业集团综合会计信息问题?笔者认为在母、子公司各自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不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只提供几大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集团的总体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当然,指标的选择是相当困难的,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参考文献:1 李林; 谈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 财会月刊; 2001年24期; 24-26 2 廖丹,周宇,李宏宇; 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其修正意见[J]; 上海会计; 2001年12期; 25-26 3 潘明华,俞善敖;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中的几个特殊问题[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12期; 29-31+2 4 潘秀丽; 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03期; 61-64 5 苏君,胡燕,冯义秀; 关于合并报表特殊性的探讨[J]; 北京商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51-54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手段,是构成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财务信息发挥着愈来愈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1 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作为商业语言成果的财务报表反映了经济体业务发生的内容,因而企业利益关联方越来越重视对其分析和利用。全面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至关重要,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内涵 财务报表分析是建立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其工作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经济活动,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财务报表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健全的方法体系,且逐步趋于成熟,是具有系统和客观性质的资料依据。 (二)原则 财务报表原则主要可归结为:要基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切勿妄加个人主观臆断;要基于全面视角分析问题,不可片面单向判定;要基于实际与事物的联系,不可孤立看待问题;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层关系;要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前提展开分析,透过数字看本质。 (三)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直观数字,真实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获利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各类成本的构成、花费、流动情况,属于一种为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内部报表,是考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之一。 二、财务报表案例分析――以XX上市公司为例 (一)数据分析 (1)概况。 XX上市公司是以商贸流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大卖场、大百货、综合超市等连锁经营为形式的。在2010年被誉为国内连锁经营第48位,2012年上升至37位,2014年上升至26位。根据该公司2014年中期的会计报告披露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A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第二大股东为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比例为;而A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陈某,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陈某控制企业之一;在2014年中期,陈某在XX上市公司拥有的股份超过。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实质为陈某私人控股的私营企业,其股权集中与大股东的特点十分明显。 (2)报表分析。1)XX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分析: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表1),XX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呈现大幅下降态势,流动比率由2012年的,下降到2014年的,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同时,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甚至出现负数,说明XX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超过了短期资产的金额。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表2),XX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有上升的趋势,由2012年的,上升到2014年的,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说明了该公司负债金额提高,财务风险加大,同时股东权益比率也在下降,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 第二,盈利能力分析(表3)。从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可以看出,XX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比2013年扭亏转盈,实现了3%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体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主营收入毛利润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略有提升,相对比2013年,提升为。而且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率指标上,该公司都不到。在营业比率上,降低为,非经常性损益比率,则提高为,由此说明该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 (二)研究结论 经过上文的分析,XX上市公司总体上处于调整期,财务风险有所提高,负债率上升,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代表经营能力的资产周转率呈现下降态势,虽然盈利能力上升,但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实际上经常性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有太大提升。而根据公司年报可知,盈利增幅有限的主要原因被解释为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低迷、零售行业整体不景气、人工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竞争因素。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革新,改进自身经营策略,严控成本,以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形成因素 (一)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企业财务信息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很多情况下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但如果对于数据的获取太过片面或是狭隘的话,就很可能造成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与企业实际运转状态相偏离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在根据财务分析进行经营决策时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企业未来收益的获得,甚至对未来整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报表基础数据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会计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进行又通常需要满足统一的规范与要求,并且与企业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折旧的计提方法不同,便会在财务数据中出现不同的方式。这些差异性都将对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改善财务报表分析效率的实践策略 (一)扩大财务报表的分析范围 财务分析所指向的研究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相关性的会计数据,而应将全部财务状况一并纳入分析的范畴,密切结合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经营状况展开相关研究。同时,结合财务分析的相关手段与方法,对庞杂繁复的会计报表进行抽丝剥茧,捕捉相关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财务分析才能成为反映企业真实现状的“体检报告”,为相关个人或组织提供全面系统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此外,必须结合市场销售渠道展开调研,研究市场渠道价值变动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综合分析,从中“剖开”净利润的真实构成,以及盈利能力的欠缺之处,最终挖掘改进盈利能力的对策。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有了管理者的重视和员工的诚信,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才会有良好的环境,所以,企业的控制活动必须要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关,控制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在明确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才能更好辅助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执行。因此,要确保内控制度的适当性,借助产业构成调整来完善产融结合,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控股公司借助保理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实施融资。此外,还要加快上市运作,对控股上市公司推进定向及非定向增发,筹集资本市场资金;对收益分配实施严格的预算管控,积极推行“绩效管控”机制。 五、结语 财务报表是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走向的观察依据,也是管理者分析和决定未来发展走向的参考依据。基于上述可知,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工作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监察预算完成情况,同时考核管理层和经理的业绩,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故而应对其投注应有的重视,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2 试谈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 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 合并报表的内涵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于包含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编制,用来反映整个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实质胜于形式”理念的具体化,是根据股东以及管理需要,将整个集团公司视为单一经济实体,从而反映集团公司的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分析 收购以及交换是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表决权股份的途径,因此,公司可以采用收买法以及权益几何法来编制合并报表。收买法即为处理购置的企业,按照支出总成本记录来记录其购买行为,购买方式以及支付方式构成了购买成本。在这个意义上,收买法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增值摊销的存在;二是被购买企业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三是增值摊销以及商誉会降低合并收益;四是购买行为的商誉应该得到确认。权益集合法是将多个股东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联合在一起,其方法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因此,这种方法与收买法不同,其特点正好与收买法的特点相反。 (三) 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观念 将企业集团视为单一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在这样的主体界限之下,合并报表在外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母公司观念、实体观念以及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三种,这三种理念形成了当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理论观念。母公司观念即为以母公司为主体的观念,将企业合并报表视为母公司报表的扩展,其编制主要针对现有股东,造成了少数股东以及小股东权益被忽视。实体观念与母公司观念相反,认为合并报表应该充分兼顾子母公司的利益,将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视为统一实体的共同所有者。修正母公司观念是以上二者的结合,认为以上二者都不能充分阐述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因此,修正母公司观念与以上二者有较大不同,是以市价记录资产负债,在报表中反映出一部分股权,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进行损益处理。 (四)合并报表原则及合并方法 合并报表原则主要有一体性原则、个别会计报表原则、重要性原则三类,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仅要遵循一般编制原则,还应遵守以上三类原则。按照这三个原则,财务报表合并主要流程依次为:使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统一、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的合并金额以及填列五步。 二、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成长能力分析四个方面。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数据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为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集团的债权人是相对于独立法人主体而言的,但是企业集团在结构上并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因此,法人合法拥有财产才是债权人获得求偿权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分析个别报表,来实现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综合分析是科学的,可以帮助债权人做出正确的债务决策,这种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两种。 第一,在短期偿债能力中,最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数据指标为流动比率,在一般情况之下,2:1的流动比率之下,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最强,债权人的权益最能得到保证。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的数值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在比率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少量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获取生产用资产,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较多的投资利润。 (二)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最能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在企业集团中,营运能力即为企业利用资产的有效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集团进行营运能力分析,需要对企业营运效率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两种具体情况,一是横向合并的企业,二是纵向或者混业合并的企业。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体现,反映出企业集团能够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反映指标为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主营业务净利润率等。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的含义较好理解,其分析也较为简单,对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来说,这二者的指标越高,就说明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越强。资本收益率是对企业自由投资来说的,该项指标越高,那么投资收益越好,风险越小,此项指标是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这项指标要与企业债务资金成本率作对比,若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那么负债对投资就是有利的,低于则相反。 (四)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即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减。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三项是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为主营业务、主营利润以及净利润的增长率。此外,企业的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以及预测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才具有实效。 三、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用途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的整体情况,将企业集团的整体作为会计主体,其编制抵消了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其对象是多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其意义是经济上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此外,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区别还有: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由独立的企业法人进行,所有企业都要进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合并报表则不需要,其反映对象是单个的企业法人,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无需单独设置账簿体系,个别报表则需要设置,在编制流程上也有很大不同,其项目数据经过加总、抵消分录。因此,必须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用途,要明确合并财务报表是否能够作为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其实,合并报表对于企业集团决策价值有无取决于其使用者以及作用,其价值对于集团公司做出整体宏观决策是巨大的。 (二)如何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综合分析合并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由子公司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如果企业集团片面地将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整体性显然不足,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必须结合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体以及具体统筹起来,尤其是集团成员差异大的情况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进行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要引入对比分析的概念,将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了解经济活动绩效以及问题,其效果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三)明确分析是否以母公司为中心 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灵魂所在,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必须明确是否以母公司为分析中心,一般的,母公司掌握主营业务,分析主体一般为母公司,但是,特殊情况还是存在的。例如,在子公司为主营业务经营主体时,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以及利润主要来源就是子公司,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经济决策都应该主要针对子公司。在母公司主营业务与子公司主营业务重要性相差无几时,就需要按照上文的对比法做出对比分析,确定子母公司在集团中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合并报表分析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四、结语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集团的意义重大,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对理论知识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将报表统分结合,真正实现有效分析,从而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精选范文 2.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3.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4. 有关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刍议合并报表的局限性合并财务报表最早出现于美国。不少美国公司早在本世纪初之前就已公布这种报表。在1888年,美国的新泽西州公司法就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有所规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税法中强制规定母子公司合并纳税,使得大部分控股公司都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使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成为证券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我国也在1995年2月,由财政部颁发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它明确了我国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方法,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思想。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股份制将是组建企业集团的一种主要企业经济体制,进而促使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海内外证券市场和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合并财务报表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提供有关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母公司的股东在企业集团中的权益。然而,合并财务报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就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辨析(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特性是造成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的客观基础,主要表现为:1.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其性质主要是财务的,一般用货币单位来定量并表述;2.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不是精确计量的结果,除少数例外以外,各种计量都是依据规则和惯例的近似计量,而不是确切的数目;3.编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的业务和事项的财务结果;4.财务报表只是对企业作出经济决策所需的一种信息来源,决策者需要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与来自其它方面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信息结合起来;5.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来提供和使用信息,要花费一笔代价,代价不仅包括直接用于提供信息的资财,还包括披露信息可能对某一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二)合并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集团内各法律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为合并财务报表拓展了会计主体的观念,从经济主体的角度,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合并财务报表把两个或更多的独立法律主体的资源和业务活动,作为一个实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把合并主体的资源和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合并财务报表强调的是经济实体,而并非是法律主体。企业集团内各子公司的个别经营状况和经济绩效,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得不到揭示。就集团企业内某一个别公司的债权人来讲,就不能满足其对信息的需要,因为企业集团内个别子公司的债权人,他需要了解的是该子公司这一独立法人的还款能力。因为假如该子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债权人却无权要求母公司偿还其债务。此外债权人以合并报表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可能会导致误解。比如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债务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可能向子公司的债权人提供不同于按法律主体计算的资产保障率。这样合并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各子公司的债权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合并财务报表是把整个集团的所有成员结合在一起,其中某一家子公司的流动财务状况不好,可能被另一家流动财务状况好的子公司所抵销。(三)合并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总资产,并不是企业集团所能动用的总资产。因为有些企业虽然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但控股公司并不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未拥有的那部分股份,为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所拥有。拥有这少数股权的股东还需要使用子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即使控股公司享有100%的股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上所披露的资产项目并不能代表企业集团所能动用的总资产。例如:控股关系仅是暂时性;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实际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50%以上,但子公司处于法律上的改组或破产过程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经营的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子公司所在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子公司的外汇收入并不能完全汇入国内。在控股公司有少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就不是企业集团全部的股东权益,因为其中剔除了少数股权,而且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价。其属于母公司权益的部分,是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价的(采用购买法合并),而属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份的权益部分则仍然是按账面价值计价的。(四)合并财务报表虽然能向母公司的股东提供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的信息,但它不能为股东预测和评价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将来的股利分派提供依据。股利分派取决于每个企业的留存收益政策、资产构成、法律限制以及企业对将来的财务预测,所以,合并资产负债中即使存在大量的合并留存收益以及较强的现金流转能力,并不能保证纳入合并报表中的每个公司都能够分派现金股利。同样母、子公司法律上是独立的,子公司所实现的净收益在股利分派之前,母公司并不能动用。在跨行业的多样化经营公司,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相差很大,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不能按行业标准比率分析。在合并财务报表上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如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率等,往往既不能反映子公司的绩效,也不能代表母公司的绩效。(五)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上,其金额是按选定的某一汇率对不同国家的货币折合的结果。但在不同的国家,货币购买力水平是不同的,特别在外汇市场剧烈变动的今天,这种折合还受外汇汇率、利率、各国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币报表的换算方法又有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时态法、现行汇率换算法等多种方法。所在国的会计理论和惯例也不同,这样一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相当复杂,即使是集团的各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折算方法,各国货币购买力水平不同也制约着合并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况且,要求拥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的跨国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相同的折算方法,又谈何容易?(六)合并理论的不成熟性制约着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有购买法和权益法。而合并企业选择哪一种方法有着十分明显的主观性,由于两种方法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处理上有许多差异,结果会影响企业合并的各个方面。例如采用购买法时,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项目按公允价值合并到母公司中,这有悖于历史成本原则,因此产生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其处理又有多种意见。有的认为应把差额记为商誉(负商誉),而商誉的处理又有三种不同的方法。采用权益结合法不会出现商誉和资产增值等问题,但它的使用受到各种限制,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中,明确规定采用权益结合法的12项条件。随着企业兼并和合并现象日趋频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日趋复杂化。当母公司分次取得子公司控股权益时、母公司出售子公司部分股份、子公司不按此比例向原股东增发股份、集团内部企业相互持股等,对这些问题,合并理论需要不断补充和发展。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毕业论文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手段,是构成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财务信息发挥着愈来愈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1 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作为商业语言成果的财务报表反映了经济体业务发生的内容,因而企业利益关联方越来越重视对其分析和利用。全面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至关重要,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内涵 财务报表分析是建立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其工作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经济活动,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财务报表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健全的方法体系,且逐步趋于成熟,是具有系统和客观性质的资料依据。 (二)原则 财务报表原则主要可归结为:要基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切勿妄加个人主观臆断;要基于全面视角分析问题,不可片面单向判定;要基于实际与事物的联系,不可孤立看待问题;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层关系;要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前提展开分析,透过数字看本质。 (三)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直观数字,真实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获利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各类成本的构成、花费、流动情况,属于一种为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内部报表,是考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之一。 二、财务报表案例分析――以XX上市公司为例 (一)数据分析 (1)概况。 XX上市公司是以商贸流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大卖场、大百货、综合超市等连锁经营为形式的。在2010年被誉为国内连锁经营第48位,2012年上升至37位,2014年上升至26位。根据该公司2014年中期的会计报告披露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A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第二大股东为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比例为;而A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陈某,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陈某控制企业之一;在2014年中期,陈某在XX上市公司拥有的股份超过。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实质为陈某私人控股的私营企业,其股权集中与大股东的特点十分明显。 (2)报表分析。1)XX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分析: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表1),XX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呈现大幅下降态势,流动比率由2012年的,下降到2014年的,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同时,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甚至出现负数,说明XX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超过了短期资产的金额。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表2),XX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有上升的趋势,由2012年的,上升到2014年的,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说明了该公司负债金额提高,财务风险加大,同时股东权益比率也在下降,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 第二,盈利能力分析(表3)。从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可以看出,XX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比2013年扭亏转盈,实现了3%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体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主营收入毛利润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略有提升,相对比2013年,提升为。而且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率指标上,该公司都不到。在营业比率上,降低为,非经常性损益比率,则提高为,由此说明该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 (二)研究结论 经过上文的分析,XX上市公司总体上处于调整期,财务风险有所提高,负债率上升,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代表经营能力的资产周转率呈现下降态势,虽然盈利能力上升,但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实际上经常性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有太大提升。而根据公司年报可知,盈利增幅有限的主要原因被解释为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低迷、零售行业整体不景气、人工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竞争因素。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革新,改进自身经营策略,严控成本,以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形成因素 (一)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企业财务信息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很多情况下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但如果对于数据的获取太过片面或是狭隘的话,就很可能造成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与企业实际运转状态相偏离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在根据财务分析进行经营决策时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企业未来收益的获得,甚至对未来整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报表基础数据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会计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进行又通常需要满足统一的规范与要求,并且与企业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折旧的计提方法不同,便会在财务数据中出现不同的方式。这些差异性都将对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改善财务报表分析效率的实践策略 (一)扩大财务报表的分析范围 财务分析所指向的研究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相关性的会计数据,而应将全部财务状况一并纳入分析的范畴,密切结合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经营状况展开相关研究。同时,结合财务分析的相关手段与方法,对庞杂繁复的会计报表进行抽丝剥茧,捕捉相关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财务分析才能成为反映企业真实现状的“体检报告”,为相关个人或组织提供全面系统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此外,必须结合市场销售渠道展开调研,研究市场渠道价值变动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综合分析,从中“剖开”净利润的真实构成,以及盈利能力的欠缺之处,最终挖掘改进盈利能力的对策。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有了管理者的重视和员工的诚信,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才会有良好的环境,所以,企业的控制活动必须要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关,控制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在明确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才能更好辅助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执行。因此,要确保内控制度的适当性,借助产业构成调整来完善产融结合,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控股公司借助保理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实施融资。此外,还要加快上市运作,对控股上市公司推进定向及非定向增发,筹集资本市场资金;对收益分配实施严格的预算管控,积极推行“绩效管控”机制。 五、结语 财务报表是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走向的观察依据,也是管理者分析和决定未来发展走向的参考依据。基于上述可知,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工作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监察预算完成情况,同时考核管理层和经理的业绩,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故而应对其投注应有的重视,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2 试谈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 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 合并报表的内涵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于包含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编制,用来反映整个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实质胜于形式”理念的具体化,是根据股东以及管理需要,将整个集团公司视为单一经济实体,从而反映集团公司的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分析 收购以及交换是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表决权股份的途径,因此,公司可以采用收买法以及权益几何法来编制合并报表。收买法即为处理购置的企业,按照支出总成本记录来记录其购买行为,购买方式以及支付方式构成了购买成本。在这个意义上,收买法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增值摊销的存在;二是被购买企业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三是增值摊销以及商誉会降低合并收益;四是购买行为的商誉应该得到确认。权益集合法是将多个股东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联合在一起,其方法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因此,这种方法与收买法不同,其特点正好与收买法的特点相反。 (三) 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观念 将企业集团视为单一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在这样的主体界限之下,合并报表在外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母公司观念、实体观念以及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三种,这三种理念形成了当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理论观念。母公司观念即为以母公司为主体的观念,将企业合并报表视为母公司报表的扩展,其编制主要针对现有股东,造成了少数股东以及小股东权益被忽视。实体观念与母公司观念相反,认为合并报表应该充分兼顾子母公司的利益,将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视为统一实体的共同所有者。修正母公司观念是以上二者的结合,认为以上二者都不能充分阐述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因此,修正母公司观念与以上二者有较大不同,是以市价记录资产负债,在报表中反映出一部分股权,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进行损益处理。 (四)合并报表原则及合并方法 合并报表原则主要有一体性原则、个别会计报表原则、重要性原则三类,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仅要遵循一般编制原则,还应遵守以上三类原则。按照这三个原则,财务报表合并主要流程依次为:使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统一、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的合并金额以及填列五步。 二、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成长能力分析四个方面。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数据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为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集团的债权人是相对于独立法人主体而言的,但是企业集团在结构上并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因此,法人合法拥有财产才是债权人获得求偿权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分析个别报表,来实现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综合分析是科学的,可以帮助债权人做出正确的债务决策,这种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两种。 第一,在短期偿债能力中,最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数据指标为流动比率,在一般情况之下,2:1的流动比率之下,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最强,债权人的权益最能得到保证。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的数值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在比率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少量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获取生产用资产,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较多的投资利润。 (二)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最能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在企业集团中,营运能力即为企业利用资产的有效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集团进行营运能力分析,需要对企业营运效率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两种具体情况,一是横向合并的企业,二是纵向或者混业合并的企业。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体现,反映出企业集团能够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反映指标为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主营业务净利润率等。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的含义较好理解,其分析也较为简单,对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来说,这二者的指标越高,就说明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越强。资本收益率是对企业自由投资来说的,该项指标越高,那么投资收益越好,风险越小,此项指标是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这项指标要与企业债务资金成本率作对比,若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那么负债对投资就是有利的,低于则相反。 (四)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即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减。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三项是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为主营业务、主营利润以及净利润的增长率。此外,企业的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以及预测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才具有实效。 三、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用途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的整体情况,将企业集团的整体作为会计主体,其编制抵消了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其对象是多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其意义是经济上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此外,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区别还有: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由独立的企业法人进行,所有企业都要进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合并报表则不需要,其反映对象是单个的企业法人,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无需单独设置账簿体系,个别报表则需要设置,在编制流程上也有很大不同,其项目数据经过加总、抵消分录。因此,必须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用途,要明确合并财务报表是否能够作为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其实,合并报表对于企业集团决策价值有无取决于其使用者以及作用,其价值对于集团公司做出整体宏观决策是巨大的。 (二)如何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综合分析合并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由子公司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如果企业集团片面地将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整体性显然不足,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必须结合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体以及具体统筹起来,尤其是集团成员差异大的情况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进行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要引入对比分析的概念,将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了解经济活动绩效以及问题,其效果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三)明确分析是否以母公司为中心 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灵魂所在,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必须明确是否以母公司为分析中心,一般的,母公司掌握主营业务,分析主体一般为母公司,但是,特殊情况还是存在的。例如,在子公司为主营业务经营主体时,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以及利润主要来源就是子公司,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经济决策都应该主要针对子公司。在母公司主营业务与子公司主营业务重要性相差无几时,就需要按照上文的对比法做出对比分析,确定子母公司在集团中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合并报表分析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四、结语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集团的意义重大,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对理论知识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将报表统分结合,真正实现有效分析,从而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精选范文 2.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3.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4. 有关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

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财务分析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高校财务分析还较薄弱,存在着分析不全面、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分析;措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高。财务分析是对普通财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是在财务报表所揭示信息基础上,生成更多的财务信息,从而产生质量更高的深层次的财务信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用的财务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国家对高校宏观调控的需要,为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多渠道筹资的需要,高校财务必须从核算型向分析型发展。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还处于较弱状态,存在着分析不全面、重“事后”不重“事前”和“事中”、重“量”不重“质”等现象;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财务工作在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合理地将客观会计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转换为决策支持信息,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一、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常将财务分析理解为会计报表分析,完全混淆了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分析的概念。要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首先应必须弄清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联和区别。

会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相关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及其绩效做出判断、评价。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指标比较固定,会计报表分析是一种事后、定期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析和说明,并结合其他的非财务信息,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变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的信息。其分析方法和指标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它既可进行事后分析也可进行事前和事中分析,可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它的分析依据不仅有会计数据还有大量的非会计信息资料,它将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融入其中,又将分析的范围扩大,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其更有用的财务信息。

在了解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区别和联系后,就可知: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是高校财务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学校发展计划、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外延就是为学校管理层了解和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预测未来,为学校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为学校投资人、债权人等了解学校财务现况、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依据。

二、建立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主要是高校自身的管理层,外部用户主要是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等。高校财务分析的内容相应地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必要时设置专题分析内容。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就应因主体不同而不同并且有较大的灵活性,既要满足内部分析的需要,又要满足外部分析的需要。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财务绩效的窗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指标体系: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包括实际收入、支出与预算的差异,收入、支出预算完成率。将这些指标与招生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等非财务计划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找出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有利措施,及时改进。

(二)资金筹集状况

高校的运行和发展必需资金作为保障,学校筹资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已形成多渠道模型,为了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及财务规模,就需分析包括高校自有资金比率、财政拨款比率、引资比率等等各渠道资金占总资金的比率。

(三)学校财务状况

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收入与支出比、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平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事业支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分析,将学校经济实力、财经运行情况、财务风险情况以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结合相关资料全面反映学校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潜力和经济前景。

(四)资产使用情况

通过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学校的资产利用情况和构成是否合理,为提高资产利用率提供参考,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各类资产比重、设备利用率、投资收益率、平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等。

(五)学校发展情况

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是比较近几年来各项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主要有各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平均事业支出增长率、学生增长率等指标。通过这些发展趋势指标的分析,预测发展前景,为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体现可比性、实用性、公开性、保密性原则。财务人员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结合学校的学生比率、师生比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等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为各方面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资料。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质量越高,越能对使用者有益。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分析目标要求,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财务分析中常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所长,财务人员在分析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动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克服分析中出现的片面性,将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从而抓住重点,以便做出有效决策。

四、及时准确地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改善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决策依据。过时的信息对使用者来说只是事后诸葛亮的作用,失误已成事实,浪费无法弥补,财务人员要抓住时机进行事后分析、事中分析、事前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财务分析结果,以使预测更为准确、计划更为科学、偏差得以及时纠正。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财务信息存入计算机,同时努力开发财务分析软件,将财务分析系统与日常的财务处理系统通过一定的接口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计算、分类、分析,随时自动生成分析数据,随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高校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扩展各方面知识,全面熟悉高校财务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时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努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克服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以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分析质量尽责。

参考文献:

[1]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

[2]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1).

[3]丘雄江.浅谈高校财务分析[J].财会研究,2006,(7).

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而作为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文章主要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的异同点,并提出实现二者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均在进行动态变化,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基本概念存在差异。财务会计需要向企业定期提供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资料报告,而资料报告的对象除了与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外,还包括与企业日常经营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其它企业团体及个人,因此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凭证必须实现格式、登记报表、会计规范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且信息载体必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为参考依据,为其财务管理提供宏观、系统、全面的会计数据。相对财务会计的整体性而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局部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需要管理会计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其报表格式、报告模式及模版没有统一规定,对报告时间也无限制,其只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即可。

其次,二者的服务对象各有侧重。由上述分析可知,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整体资金,密切追踪企业资金的运作及结果,数据整理要求细化、严格、规范,才能将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全面、真实的反映出来。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其更多的侧重于企业管理而非财务管理。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最终的职能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数据,但是二者的职能存在显著差异。财务会计的服务范围包括企业相关的数据报表及与企业有经济关联的其它资金数据,资金状况需要通过记账、算账的方式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服务于企业内部,通过分析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与控制。二者的服务对象、管理职能存在差异。

再次,二者的功能时间性存在差异。企业日常管理中,财务会计报表包括月报、季度报表、年终报表等等,不同的报表贯穿整个财务管理年度,时间上有严格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动态、完整的体现出来,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再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运作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而管理会计对报表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且对历史数据信息的分析也涉及较少,其主要以财务会计总结为基础,对企业财务信息做深入加工与剖析,最终形成报告文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由此可见,管理会计除了要总结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外,还要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出准确预测。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二者的核算信息、核算对象均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二者具有一致的信息来源。其次,二者的工作目标均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二者均需保证经营管理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也有交互性。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费用、收入、成本、利润等等经济活动相关的各项指标,而管理会计主要对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进行加工、分析,推算出企业的发展动向及各事项的最终结果,由此可见,二者的核算内容是相互影响的。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保证其它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措施,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要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助于拓展企业其它业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其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益。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全面、精确的财务信息数据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做出准确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可大大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资源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最终的管理目标都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会计信息,二者的融合可以大大减少经营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及权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财务会计的管理知识,还了解管理会计的一般工作要求,以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度。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形成一套完善的融合体系。企业的财务会计要将单一的计量模式基础转换成多元化的计量,以实现企业现金流现值、现净值、现市价等计量模式的配合。

(二)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阶段

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核算对象是一致的,二者的核算内容具有交互性,因此可以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现二者的融合,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事前预测。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运用到的基础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将会计凭证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主要媒介。现有的企业会计凭证主要以货币为单位,仅有借、贷方记录,无法满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需求,因此要对会计凭证的记录形式进行改革。比如增加统计信息代码,以原有财务会计科目为基础,可避免重复筛选。此外还可以增设备用信息栏,主要用于记录非货币信息,完善会计信息,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

其次,事中决策。由于财务会计的报表时间、信息载体均体系现规范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财务会计的分类账、总账、会计报表等均是模型运算的结果。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对财务会计循环中的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挑选,产生相应的报告。因此可以将二者所用的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统一确定基础数据,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更有效的实现二者的融合。

最后,事后分析。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会计可在事前预测、事中决策阶段进行融合、统一,但二者并非机械的加在一起,还需要合理的事后分析完成二者真正的整合。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工作内容均不再局限于记录当前、预测发展,还要加强事后分析的力度,将会计各个时期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营业利润的增长或下降,并总结原因,分析优势。虽然二者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目的仍然是以企业管理为侧重点,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构建组织责任中心

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提高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企业要对财务责任中心进行重新定位,促进组织结权的融合化。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历史数据的来源、绩效考核的依据等问题均会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建立财务计责任中心其实质上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可以通过责任中心的处理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财务责任中心包括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成本中心等,每个环节均涉及到会计系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企业ERP系统的后台设置,财务会计信息通过ERP的处理分解成管理会计信息。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宝宏,王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同步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9):162-163.

[2]刘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3(36):255-256.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范文 篇一:《企业财务分析局限性研究》 摘要:财务分析是企业的相关利益者运用科学的分析 方法 和手段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成果进行评价,以便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进而做出自己最优的选择和决策。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本文将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给企业提升 财务管理 工作水平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局限性;对策;研究 一、引言 财务分析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者和员工等)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和税务机关等等)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通常会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比较以便做出自身最优的决策。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虽然能够根据财务 报告 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不同的财务指标的选取对财务分析工作得出的结论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信息分析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一不小心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就会陷入信息陷阱之中。因此,企业要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清晰的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二、企业财务分析局限性的分析。 1、企业财务报告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以遵循统一会计规范和会计假设为前提,一旦前提不存在那么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也将无法得到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会计确认原则、会计假设和报告信息来源的影响。会计确认原则主要有两大类: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原则要求企业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在企业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过程中,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认定和评估,在此过程中资产价值将会受到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和职业判断的影响。其次,由于对企业资产进行确认采用历史成本入账,现期财务分析工作只是按照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分析,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现期实际的市场价值,这导致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与现行的市场经济状况具有差异。会计假设认为币值稳定,假设在一定的时期内,货币的价值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这一假设将不合理,会扭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货币计量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并非企业所有的资产都能够用货币来进行计量。比如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的供应链和企业的销售 渠道 等等,这类资产不能仅仅用货币进行计量,非货币计量的指标和因素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 2、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不够科学合理。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和趋势分析方法,每种分析方法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信息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每种财务分析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在财务分析工作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但是比率分析是静态比较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帐面价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准的影响。比率分析法能反映指标数据大小,但不能反映企业规模。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要保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取适当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关内容,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和评价不足,没有重视企业现金流的增量,仅仅过分关注企业的存量,而企业资金的增量要比现有存量更加重要,增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和经营状况,代表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但是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忽略了企业整体价值,片面追求利润的总量变化,没有真正意识到利润增量的重要性。因此,分析企业某项能力不能单纯的看某项财务指标,比如说现金流,不能简单的看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要综合各项财务指标,需要多张报表结合来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需要统筹来看,不能割裂开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报表项目也在不断变化,通常用的一些财务指标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企业问题,如净资产收益率,目前权益项目中其他综合收益包括很多方面内容,这个指标已经不能恰当全面反映企业综合盈利能力,需要分析企业收益来源哪里即收益构成。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要求不断优化财务指标结构,以便综合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3、企业的财务分析系统不够健全完善。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存经营能力,现在较多的企业为了显示其盈利能力,多是重视企业的利润报表,而不关注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利用程度较低,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多只是重视静态分析,忽视了动态因素的影响,没有对企业外部经营环节、行业发展和竞争对手实力进行及时评估,没有关注行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要求,没有动态管理思维来不断修正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企业要充分发挥财务状况 说明书 的作用,以对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或有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完善表外信息披露模式,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准、长期拥有的市场份额等非货币性信息。同时,企业要重视动态因素的作用,要对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加强企业与社会各界、政府部门长期良好的沟通渠道。财务分析需要更多的从企业经营业务角度出发,通过业务活动在财务数据上的体现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徐义华:《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才智》2011年第17期 [2]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2011年第12期。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篇二:《财务分析在 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企业新的目标。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的经营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和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 措施 来探讨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确保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长久的经营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管理;指标;措施 一、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一)财务分析是企业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 现代企业是一种契约式企业,牵连到很多个利益相关者,不仅关系着所有者和债权人,还有国家、员工和社会公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不仅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公开透明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满足了国家税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因此说企业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企业合法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二)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决策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使企业经营者更好地了解目前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状况,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分析比较是哪些因素影响的。正确地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做出正确的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的决策。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融资方式,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三)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企业合理的规避经营中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因为外部经营环境的变迁或者是内部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经营风险。比如,营运能力下降造成资本积压、现金周转不足,资金利用率下降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因为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和债务资本成本较高而产生财务风险。做好财务分析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市场融资情况,合理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财务分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足 现代化管理体系纳入到我国企业经营中的时间还比较短暂,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比较重视的还是经营利润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中也比较倾向于各种资源的管理,对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学习财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 (二)财务分析所使用数据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实际中,由于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人员素质不同,比如固定资产是采用平均折旧还是加速折旧,存货的发出计价是加权法还是先进先出法等,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这些都要依据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正确选用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会计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企业财务分析只是作为事后分析 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应该做到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以及事后分析整体实施,即在会计期初就应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收集与分析,对所要发生的财务事项进行评估和预测。在业务事项发生的过程中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对业务事项进行很好的管理与控制,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最初经营管理者的目的。事后的财务分析只是有助于对各种业务事项进行经济上的评价以便于改正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事后分析的形式,这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三、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探讨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的意义以及目前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的建议与措施,以确保财务分析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 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从而保证财务分析资料来源的准确、可靠性; 2、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 会计知识 水平,确保财务分析能够在企业内部快速、流畅、准确的实施; 3、组建财务分析的高效团队:财务分析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来具体的实施操作。 (二)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管理的水平 针对行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我们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主要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构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准确的部门职能,精细的工作流程,严格的考核体系。(四)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高”政策。一是高标准进行“选才”,让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个个都是精英;二是高规格“育才”,旨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高质量“训才”,让这些财务管理人员能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训练出综合技能过关的管理人员;四是高要求“求才”,让我们的财务人员不但专业技术没话说,职业道德素养也绝对一流。 四、结束语 财务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可以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挖掘企业增长的潜力,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财务分析发展较晚,出现各种问题也在所难免,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财务分析,也期望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者可以加入到财务分析研究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黄峰.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5. [2]陶娜.如何提高消防部队财务管理效益[J].时代经贸,2011. [3]李莺,孙明.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201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摘 要】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还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的要求,特别是难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大小。论文重点阐述一些重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其局限性,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此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地提出一些实用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财务报表;报表分析;分析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及作用。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能够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1.为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依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反馈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并预测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以及有保障的贷款决策。2.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科学的预测, 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提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找出产生矛盾和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克服和改善,从而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它是报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用相对数指标这一特殊形式进行分析,它与绝对数相比具有可比性强、表现动态趋势等特点,使得各个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数据所传递的经济信息标准化了。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应首先确定在被分析的不同项目之间存在着联系,这是运用比率分析的前提条件,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比率分析法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它是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主要包括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两种方法,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以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但不管哪种方法哪种形式怎样变化,其作用都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一)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分析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尤其受到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甚至有时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使计算结果缺乏真实性。由于财务报表数据具有局限性,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缺乏可比性,这就导致无法进行比较。因此,比较分析发必然存在局限性。由于用来分析的财务报表资料所属年份、会计期间不同,会计信息的数据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所以一旦会计换算方法有所改变,或者是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之间会失去可比性,也会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不可比。 (二)单一地采用某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任何财务指标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如果只运用某一种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样会使分析者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投资者欲了解A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于是他委托了分析人员李某进行财务分析。李某搜集了A公司近两年的相关资料,算出公司两年来的总资产报酬率(如:表1),结果表明公司获利能力下降,资产运营效率也有所降低。于是,投资者向公司提出了撤资的想法。 A公司知道后,立刻收集数据,分析计算出的资产报酬率并且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发现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而后又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资产周转率下降导致资产报酬率下降,资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而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是呈现增长势头。A公司向投资者说明客观真实的情况后投资者打消了其撤资的想法。在本案例中,李某只是简单通过使用比率分析法而没有全面评估,做出了并不客观的评价。而A公司又加以运用了横向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情况,避免错失良机。 (三)忽视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一些分析人员只是将一系列财务指标千篇一律地罗列出来,不顾及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 例如,2012年B公司由于业务拓展需要向XX银行申请一项长期贷款,并向XX银行提供了该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XX银行通过计算偿债能力指标(如表2),虽然B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不错,但未达到银行所规定的标准。 B公司了解情况后,及时与银行进了沟通,提出该公司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朝阳产业,虽然目前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润率较低,但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而且拥有自主研制的多项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请求银行予以考虑。最后B公司得到了银行的长期贷款,拓展业务,并步入了快速发展周期,银行也如愿以偿。在此,XX银行没有将诸如行业环境等非财务指标也纳入分析体系,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导致不能全面掌握公司真实的偿债能力情况。 四、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一)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各种分析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企业在运用财务分析时不能只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而应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另外,要注意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能够恰当预测企业未来。 (二)逐步引进非财务指标。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仅以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种种缺陷,建立在过去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而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必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的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之友,2012(8):36 [2]王淑萍.财务报告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 猜你喜欢: 1.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3. 财务分析论文 4.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5.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毕业论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并购财务风险的构成与成因,探讨了对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关键词】企业并购;融资;财务风险一、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并购定价的财务风险。并购定价的财务风险来源于目标公司价值评估的准确程度。目前,我国目标企业的价值是遵循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程序作出的估算。它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是信息不对称。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并购公司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其资料进行分析,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其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作为投资决策定价的依据并不完全充分;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并购方要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资料难度就要大一些,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若简单依据财务报表进行指标分析,又可能陷入财务报表陷阱风险。三是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 2.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一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的缺点是目标公司股东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而且也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对于并购企业而言,现金支付是一项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要求并购方有足够的现金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各种金融创新的出现,纯粹的现金方式并购已越来越少了。二是股票并购。采用股票并购方式,使并购方现有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使老股东拥有的公司权益比率下降,变动数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老股东面临着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风险。增发新股可能会使每股权益下降,特别是在目标公司的盈利状况较差或是支付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老股东的原有收益稀释。这种不利影响制约了老股东的流动性需求和持有该股票的良好预期。同时,收购成本的不确定,加大了并购交易中的风险,也会招来风险套利者他们抬高目标公司的股价,打压并购方估价,以便在并购后对冲抵补获利,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并购方收购成本增加。加上其处理程序相对复杂,股票并购可能会延误并购时机,给怀有敌对情绪的目标公司组织反并购布防提供便利,也使竞争对手有机会组织参加竞争。三是杠杆收购方式: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和将来的现金收入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再用贷款资金买下目标公司。杠杆收购使得资本结构中债务比重很大,贷款利率也较高,并购方企业偿债压力沉重,若经营不善,极有可能被债务压垮。采用这种支付方式是交易规模较大,并购方支付现金能力有限,还可诱使目标企业的股东尽早出售所持有的目标企业的股票,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能达到目标企业控股比率的目的。并购后整个公司的盈利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收益难以预测。因此并购方可对目标公司分期付款,根据收购后的公司盈利水平,按规定好的比率对收购款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 3.融资方式的财务风险。一是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二是权益融资风险。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与评价。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选择不同的定价方法;并购公司也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在该区间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2)建立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科学决策程序,既保证企业经营者的权威,又能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科学程序的监督作用;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跟踪监督机制和预警体系,把并购企业在整个并购及整合期内的财务因素及其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识别、评价、预测和监控;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即首先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其次应给予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力,再次应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得到的风险报酬,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可利用合同条款约束。利用合同约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保护并购方利益的最有效的措施,如利用合同约定,对资产负债表表外事项和或有事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对投资和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和时间进行限制性安排。(3)化解并购融资风险。为了防范并购中的融资风险,缓解并购后后续资金的投入压力,应该特别注意:一是以资金能力定购,切实制定并购资金需要量及支出预警;二是合理安排融资结构,确保长期资金用于并购,克服“短贷长投”的低级错误。另外,并购企业应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三是采用多渠道融资,运用灵活的并购方式来减少现金支出。如采用卖方融资和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支付工具的混合支付方式。(4)合理利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有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购中主要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能,其服务和监督渗透到并购的全过程。第一,中介机构能比较独立地对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内部制度、法律权利关系等进行判断;第二,中介机构能比较准确地掌握目标企业的各类信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减少估价风险;第三,中介机构可以在并购企业制定并购方案时提供咨询服务,看方案是否可行,转变并购企业贪大求全的观念,告诫并购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会由规模经济转为规模不经济;企业涉足领域多,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散投资风险,但人、财、物分散不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第四,中介机构可以对并购后的新企业的重组和整合提供专业指导,以期用最小的代价促进并购顺利进行。在从企业拟定并购目标到实现重组的并购全过程中,中介机构还要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能,规范各方行为,维护并购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 考 文 献 [1]杨帆.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透析.会计之友.2007 (5):26~27 [2]样瑚,王晓燕.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计研究.2006(6):21~23 [3]杨彦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协调.财务管理.2005(9): 41~4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