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History Taiwan Issue
中日《马关条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十年》,《台湾历史与祖国统一》,国史馆《中华(0)民国戡乱史》
张系国,《民族文学的再出发》张深切,《对台湾新文学的路线的一提案》王拓,《是“现实主义”文学,不是“乡土文学》、《台湾文学史纲》林瑞明,《台湾文学的历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李筱峰,《一百年来台湾政治运动中的国家认同》,1995年张德水,《激动!台湾的历史:台湾人的自国认识》,1992年陈昭瑛,《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化史的考察》,1998年庄宜文,《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学集团研究(下)》,国文天地十三卷第九期《全台诗·智慧型全台诗数据库》,[13]《台湾文献丛刊》(网络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4]许俊雅,《九○年代台湾古典文学研究现况评介与反思》[15]翁圣峰《台湾古典诗的研究概况》,文讯杂志,2001年6月1日[16]思想编委会,《后解严的台湾文学》,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28日下村作次郎、藤井省三、中岛利郎、黄英哲,《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东方书店,1995年10月1日徐锦成,《郑清文童话现象研究:台湾文学史的思考》,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31日
参考 连战的爷爷连横写的《台湾通史》
网站上查啊 你要哪方面查哪方面 资料多的是 看中央四套节目 每天都有台湾时政报道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来源:
去这里看看 然后我又给你找到这一篇,关于佛教的中国佛教在台湾之发展史p. 289提要现代学者在研究宗教现象时,往往依宗教组织形式之有无,将宗教大别为制度化宗教和普化宗教(或称非制度性宗教、民间宗教、通俗信仰)。[1]但是在各种地方志书中,却将宗教大别为「官方祀典」和「民间崇拜」两大类,近代学者视为制度化宗教的佛教和道教,都归属于「民间崇败」的「大众信仰」宗教,而「官方祀典」也同时是「民间崇拜」的对象。因此,要了解台湾佛教发展史,首先要知道:一、台湾佛教从明郑时代自闽南传来算起,虽已历三百多年之久,但因台湾位处大陆东南海疆的边陲,并且是一新开发的岛屿,所以佛教文化要深层化或精致化,除少数个别情况外,是缺乏足够发展条件的。二、由于地理位置和移垦的人口,都和对岸的闽、粤两省具有密切的地缘关系。所以台湾佛教史的发展性格─边陲性和依赖性─主要便是受此两省的佛教性格影响。三、虽然台湾近三百年来的佛教发展史当中,日据时代的影响只占其中五十年而已,但因日本佛教具有日本宗派文化的特殊性,以及高度政治化的冲击,所以一旦日本势力退出,改由对岸祖国重新接管,在短期间内,便不得不面临再度急据地由日本的佛教转变成为中国化佛教的艰难适应问题。[2]四、近五十年,台湾佛教发展的各个层面,虽然颇多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但如果说数十年来的台湾佛教全无起色,全未进步,这也非持平之论。从各方面看,尽管进步、革新的幅度不如经济、艺术、政治等层面来得大,但是佛教在台湾的发展,确实已在层层云雾中透露出一线曙光。 关键词:1.台湾佛教2.皇民化运动3.白衣佛教4.斋教 p. 290壹、绪论─不可抹灭的一页1927年,已故的佛学泰斗彻尔巴次基(Th. Stcberbataty)曾说:「虽然在欧洲,自开始了关于佛教的科学性的研究以来已有一百年历史,可是我们对于佛教的教与哲学最根本意义的理解,迄仍在暗中摸索。」[3]从那时以来发生了许多事情,诸多亚洲、欧洲以及北美卓越的佛教学者们出版了许多论文和书籍,演译注释了佛教教理的教义;另一方面,有许多居士们也从佛陀的教训,发现了对二十世纪的人民与国家有妥恰的指导原理。三百年来台湾的佛教发展,从清代以前、清末、日据时期到光复后的各个阶段,皆有各自不同面貌的呈显。其中,在清末以前,主要是闽南系的禅净双修寺院(「闽南化」抑或「斋教化」);日据时期则结合日本曹洞宗在台的发展,而建立起则结合日本曹洞宗在台的发展而建立起较具全岛性的佛教组织(「日本化」、「皇民化运动」)。光复以来,日本佛教的影力消退,而随着大陆各省的佛教僧侣和佛教组织的来台,在传戒与中国佛教会的组织运作底下,使得台湾传统的佛教寺院出现明显的变迁。质言之,近五十年来,已中国化的印度原始佛教,在台湾土地上本土化,又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国际化,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弘传里,佛教能有今日的盛况,台湾佛教五十年可说是关键之传承,而曾经为此流血流汗努力播种开创的高僧大德居士,亦将在这历史上留下不可抹灭的一页。贰、郑氏东迁与佛教来台明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之间(1624─1661)荷兰以其政治及经济力量在台湾南部先住民之间传播基督教。[4]公元1636年开始引进中国人到台湾来开垦土地,种植米、蔗、靛菁。至公元1640年移民人数达到一万一千人左右,此后随着中国大陆政局的演变,移民人数或增或减,根据─ 一般人认为这是最后一任台湾长官揆一( )的化名─所发表的〈被遗误的台湾〉一文的记载,在台湾缴交人头税的中国人约有二万五千人,加上妇孺当在五万人以上。[5]荷兰人占领澎湖之后,日渐增加的汉移民在今天台南市区兴建了崇祀医神吴真人(又称大道公、保生大帝)的慈济宫(又称真君庙、 p. 291关山庙)也有明确的记载。[6]「大众信仰」随移民东渡,盛行于闽粤的佛教也于是时随缘来台,应是合理的推论。[7]台湾佛教史之展开,若就信实之史料而言,当自郑氏延平王国东迁始。据延平王户官杨英怔实录,永历八年九月清以海澄公敕印招成功降,并遗其弟持芝龙书劝之,在十七日条下有如下记载:二使到安平镇,发吕太礼物不只就布帆安驻诏敕。藩见其意不善,不肯受诏。又藩复禀与太师(芝龙),禀内: 「九月十一日即回,儿嘱其致意诏使,约期相面,而诏使忽于九月十七日遂到安平,盛设供帐于报恩寺安顿,乃诏使不敢住宿,哨马四出,布帆山坡」云云。[8] 由此可以想象郑氏与佛教不无接触。至于郑氏时期所建之寺庙,可以认为佛教寺院者,根据清代之各府县志记载如下:在宁南坊有观音堂、准提堂,在镇北坊有观音亭、万福庵、赤山堡,六甲之龙湖岩等六处。而在家居士对于佛教有修养者,多为明末遗臣,痛心亡国,不愿再仕,乃变服为僧,或终身持斋,或终日诵经自娱,如沈光文自文开,少比明经贡太学,福王元年授太常博士,闻贵王立粤中,走肇庆,累迁太仆哨卿,永历三年来台,其后为人进谗,几遭不测,故变服为僧。李茂春字正青,隆武二年举孝廉,善属文,永历八年来台,卜居永康里,日讼佛以自娱。林英字云义,崇祯中,次岁贡知昆明县事,后祝发为僧,间道至厦门,入台湾。张士郁,崇祯六年副榜,明亡入山,耿精忠之乱后入台,居东安坊,持斋念佛,倏然尘外。另有明鲁王女,聪慧知书,工刺绣,适南安儒士郑哲飞,生一男三女,夫殁来台依宁静王以居,晚年持斋独处,邑人钦之,以为女师。[9]前述六人,实开台岛在家学佛之先河,且为台湾早期佛教史之珍贵一页。参、清代时期的台湾佛教具体文章: 网页最下面有一些相关的文章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来源: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在人民网7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发表署名曾文仲的评论文章说,要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充分意识两岸文化异性,寻找两岸文化的共同性。特别是在妈祖文化、关公文化、南音、戏剧、旅游诸方面加强合作,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在新的领域推动创新。海峡两岸本同根,血脉相连一家亲;一衣带水一线牵,两岸携手情更深。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文章说,台湾本省人大部分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厦门闽南金三角。可以说,台湾的文化和福建的闽南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联系,台湾讲的地方方言也是以闽南话和客家话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近代史中,在荷兰人统治下长达38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也有50年,台湾光复之后,国民党时期也有50多年,所以,多元文化在台湾和谐共存,从人们的思维、语言诸方面都有了台湾的特色,这一切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这也是台湾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差异,这是事实,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台湾大部分的人信仰佛教,特别是福建妈祖,中国历史上的关公在台湾信徒甚众,由于台湾的地理环境,信仰妈祖的是海洋文化的最大特征,妈祖作为沿海人民的保护神,在台湾大受崇拜,这也是海峡两岸文化的最大共同点,我们要充分寻找两岸人民大众都能接受的共同之处,和风细雨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特别是以文化作为切入点,润物细无声,让广大的台湾民众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辉。一道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与缘,更阻挡不了两岸人民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愿望。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福建省凭藉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台湾同胞到福建寻根问祖、旅游观光、兴办实业,推动了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往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这一祥和的氛围对于同根同族的两岸骨肉同胞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当你走在台北街头,看看快乐的人群从身边经过,听着从霓虹灯下飘来的少男少女们的轻声细语,还有酒店服务员的亲切与殷勤,你也许会发现,其实,台湾每一个人都在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因此,你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欣喜,因为,这才是台湾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台湾,用心去品味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台湾的兄弟姐妹,多找共同点,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台湾,一个令人难忘又神往的台湾,这对于我们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很有裨益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文化不能说都一模一样,现实是肯定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找到差异,更要寻找共同的地方。而我们共同的价值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不论是祖国大陆或者是在宝岛台湾,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都比较认同,也有深刻的认识。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更深深体会到这些共同价值观对文化的创新,企业的发展,两岸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台湾云门芭蕾舞就是以传说中的故事,结合西洋的芭蕾舞惟妙惟肖演绎得令人神往,而我们福建惠安女的舞蹈也是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惠安女的服饰,风俗习惯,劳动场景再现了惠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日《马关条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
当然可以,德文法文拉丁文都行。
看网页找不到有关特殊教育方向.其他有直接称为特殊教育学系又很好的学校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系所简介国立政治大学於民国四十三年在台湾复校时,教育研究所为本校首先成立的四个研究所之一,原名公民教育研究所,民国四十四年改名为教育研究所,乃台湾最早成立的教育研究所,同年大学部招生,开师资培育多元化之先河。本系大学部素以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为目标,硕士班则以培育具备教育专业研究人才为宗旨。为提升国内教育研究所的学术水准,本系更於民国六十六年成立博士班,迄八十五学年度起系所合一,自学士班至博士班,有系统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及研究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在职专班方面:八十八学年度,开办中等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学校行政硕士班,招收中学校长、主任、组长等行政主管进修硕士学位,九十一学年度起本专班改隶属於教育学院。历年来,本系校友人才辈出,有杰出的学者,有卓越的校长,有优秀的教师,有知名的出版家,更有荣膺教育部长者等等,为教育的相关领域开创无数的成功之路。 在师资教育政策开放一般大学培育师资前,本系是唯一非师范校院,而同时担起师资培育及教师进职进修主流的系所。在师资培育的部分:包括民国五十六年起,接受教育部妥托,配合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办理台北市中等学校师资培训的工作;其後则陆续於暑期或夜间开办各项教育学分班,培训无数中学合格教师;此外,也接受教育部指示,与台大、中兴及成大四所大学,开办教育学分班,供各系所学生修读教育学分,取得合格教师资格。在民国六十九年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法」若干年後,教育部宣布停办四校供大学生修读的教育学分班後,本系於民国七十六年起设立教育辅系课程,开放全校学生修读,是当时全国唯一能提供学生修读教育辅系的学系。直至民国八十三年修改并开放师资培育政策後,开始办理之教育学程,即延续原来之教育辅系发展而成。同时在民国六十九年至八十三年间,本系也是全国唯一非师范校院,而同时提供一半学生公费待遇培养师资的学系。 在教师在职进修的部分:包括民国五十六年起开办的教育学分班,供试用教师培育合格教师外,其後陆续於暑期或夜间开办各项教育学分班,供中等学校试用教师进修,取得合格教师资格外,更於民国六十七年左右起与师大等校首创研究所层级之四十学分班进修,包括暑期、周末与花莲巡回班等,供合格教师进修,提升教师素质,这些都是奠定日後教师研习中心成立的基础。【特色】(1)大学部功能著重中学师资培育在传统师范体系当中,师范学院偏重培育小学师资,师范大学偏重培育中学师资;社会上对於中、小学教师也多持有刻板印象,认为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一等」,其实学历相同,工作各有专精。目的在培养相互认同尊重、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打破社会上的刻板印象,培育健康、有自信的教师。本系大学部师资培育自87学年度起分为「小学师资组」及「中学师资组」二组招生,为全国首创。每年约招收新生60名,分别培育中小学师资,然受大环境因素影响,98学年度起「小学师资组」停招。(2)大学部课程融合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为一炉一般大学多重视正式课程的设计,因为正式课程通常反应法令上的要求,然而相关课程理论却指出: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深度影响力有时候比正式课程来得更大、更强。本系学士班学生除了修习教育系的正式专业课程之外,大多会另外加修辅系或甚至双主修,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内涵。此外,本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经常举办各项活动或营队,提供同学们大量参与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的机会,兹举若干实例如下:a)教育营:这是本系一个长达廿五年历史的营队,每年寒假本系学生到偏远地区为国中举办教育营,藉由营队活动的规划、训练、课程设计、参与和执行,本系学生有丰富的机会体验领导、服务、沟通协调、课程设计、教案撰写、团队合作、班级经营、师生互动等技能,测试自身从事教学工作的兴趣,建立正向文化观与学习观,并印证平日所学之教育理想,瞭解当地之教育情形。 b)爱育营:八十九学年度起配合本系小学师资组的存在,由教育营分支成立爱育营,型态与历程与教育营相似,以偏远地区及原住民社区的弱势族群小学生为服务对象,辅导其身心发展,提供其快乐、丰富的假期生活,并引导多元的文化接触,活动范围经常从学校扩展至社区。 c)教育周:每年的五月中旬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如教育影展、卡拉OK大赛等活动,藉以凝聚大一到大四同学间的情感。 d)五校联欢:由政大教育、师大教育、市北师初教、国北师初教、高师大五个系在每年的三月底举行五校联合运动会,藉体育活动的竞赛,联络五系同学的情感并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e)迎新宿营:青春动感学长姐为刚进大学的新鲜人所精心策划的营队活动。许多精采好玩的活动等著新鲜人,参加後不但回味无穷,也协助新鲜人认识本系以及教育专业社群。(3)大学部课程与政大附设实验小学密切合作在本系成立小学师资组之後,与附设实验小学的合作逐渐加强,合作项目例如:教学观摩:本系有许多科目涉及课程与教学、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经常安排学生前往参观访问、观摩学习。教学实习:本系小学组教育实习的课程长期利用每周二上午八点到八点四十五的时间(为实小的教师晨会时间),安排修课学生前往附设实小进行教学实习(同时解决实小晨会时间之教学问题),学生必须事先规划课程、撰写教案、讨论教案之後才能前往教学,於教学时相互观摩,并於结束後进行反思检讨。学生体验到实际带领一个班级的挑战,体验到与小朋友互动的方式,并尝试努力整合理论与实务。 个案辅导或团体辅导:本系相关课程包含个案研究、谘商辅导、团体辅导等课程,也经常安排学生前往实小承接特殊个案,在教授指导下进行个案或小团体辅导工作,获得实务经验,同时协助改善实小个案学生在功课上或生活上的适应问题。 陶艺教学志工班:成立於民国九十年二月,由政大教育系蔡碧琏副教授及政大实小张丽华老师发起,带领一群对陶艺有浓厚兴趣且热心公益的政大教育系一年级学生组成教学志工服务性社团。本班成立的宗旨在於协助政大实小陶艺课程教学,教学义工以协助教学及观摩学习为主,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做预备的实习体验,并辅以陶艺课程之学习,以充实未来成为多才多艺全方位的教师作准备。本班属於服务性的义工团体,以教学协助及实察为主,并同时研习陶艺制作技巧,发挥创作能力。将来朝扩大成立为政大的正式社团为目标,以拓展义工服务精神及发扬陶艺创作才华,期许培育本班成员热心公益的服务精神及陶艺创作的技巧,以为社会公益及艺术文化尽一份青年人的心力。(4)研究生课程著重多元化之研究方法训练本系硕博士班之课程重视研究方法训练,而且多元容纳计量方法与质性方法。计量方法包含实验设计、变异数分析、多元回归、各种多变量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模式、结构方程模式等,学生可循序修课并实际操作。质性方法包含哲学分析、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访谈法、扎根理论、生命史等,学生可适性修课并实际体验。在博硕士论文之指导历程中,亦重视逻辑思考培育和研究方法之适切掌握。(5)研究生培育历程鼓励学术发表以及学术社群参与本系鼓励研究生多发表学术论文,资格考方式不限於纸笔测验,得以经过评审、公开发表的作品,作为口试依据,以完成资格考。此外,本系为提供学术发表机会、促进学术社群交流、提升研究风气,每学年皆举办若干场学术研讨会,并发行学术刊物,兹举其活动概述如下:学术研讨会:本系曾举办过「2003年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术论坛暨创新与创造力研讨会」、「政治大学优质世界公民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2004年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术论坛:另类与创新研讨会」等活动,提供系内外师生丰富的发表与交流机会。以「另类与创新:台湾本土教育经验再出发」此研讨会为例,该研讨会於民国九十三年六月十九、二十日举行,教育部长杜正胜及政大校长郑瑞城皆亲临主持开幕,杜部长并颁奖给攀登北美最高峰归来的四位全人中学学生。开幕式以音乐和舞蹈表演揭开另类的序幕,两天的研讨会总共发表了六十多篇论文,提供本系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跨系之间、跨校之间的多元学术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并有另类学校同步摊位展出,最後以朗诗的方式完成另类的闭幕。 学术演讲:包括以硕博士班师生为主的专题演讲,以及大学部学生为主所举办的演讲活动,前者著重研究观点的启发,例如曾举办演讲活动为剑桥大学教授主讲「Developing Self-regulation in Young Learners」。後者著重实务经验的分享,例如最近几次的活动包括艺术家徐毕华主讲「悠游於艺术与教育之间」、心爱幼稚园园长吕兆萍演讲「与孩子沟通的艺术」等等。 学生自发性社群互动:包括网路社群互动以及读书会等,有助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主动发掘问题的态度。 学术刊物:「教育与心理研究期刊」为目前台湾地区教育领域两大TSSCI期刊之一,每年出版四期,过去长期由教育系与心理系联合支援编辑工作,最近主要由教育学院共同支援,提供教育领域与心理领域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发表严谨之学术研究成果。【本系各部设立宗旨目标】本系学士班从八十七学年度起分为「国小师资组」及「中学师资组」二组招生,为全国首创之措施,分别培育中小学师资,然受大环境因素影响,98学年度起「小学师资组」停招。基於本校自由多元的学术环境,利用科际整合与交流,以提供有志投入「教育」志业的学生一个宽广的专业成长学习环境。故本系大学部设立的宗旨目标有: (1)培育国民中小学优良教师;(2)培育优秀教育行政人员;(3)培育有志从事教育学术研究之人才;(4)配合国家政策提供推广教育之服务功能。 由於未来的社会,不只是训练『教师』,更重视『全人』与『多元』的能力培养。以政大综合大学之异质多元的团体,与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气氛,更能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对专才与通才的需求。由於各科系与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许多交流互动的触机,能提供不同的视野观点,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因应日新月异的时代。此外有更多的辅系、双学位选择,更能帮助学生培养多元的专长。至於以研究为导向的硕博士班,依其专业领域於博士班分为「教育哲学组」、「教育行政组」、「教育心理与辅导组」三组,故本系硕博士班设立的宗旨目标有: (1)培育教育哲学、教育行政、教育心理与辅导三大学术领域之研究人才;(2)培育教育行政中、高阶领导人才;(3)培育专业化谘商辅导人才;(4)培育具有研究能力之中小学师资(所谓「研究型教师」)。 无论那一个专业领域,本系硕博士班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及洞察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并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善用研究工具以提升研究品质。更具体而言,本系特别强调研究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能广博并深入探究教育学门中的一个特定领域;2)能使用适当的量化或质化研究方法以分析各种的研究资料;3)能积极参与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教学目标】本系目前设有学士班、硕士班以及博士班等班别,其教学目标分别如下:(1)学士班:本系学士班自八十七学年度起分为『国小师资组』及『中学师资组』二组招生,每年招收新生约六十名,分别培养小学师资及中学师资(98学年度起「小学师资组」停招)。学生亦可跨组选课,修毕二组应修学分并完成中学及小学教育实习者,可同时具备任教中学与小学之资格。 (2)硕士班:本系硕士班八十八学年度起分『教育哲学组』、『教育行政组』及『教育心理与辅导组』三组招生,以协助学生有更明确的研究知能与专长。此外也强调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以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教育专业知能的教学、行政人才为目标。九十五学年度开始,本系将教育哲学组及教育心理与辅导组合并,统称为教育系硕士班,课程结构亦配合调整之,以『教育基础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心理与谘商辅导』为主轴,培养研究/测验研发人才、探究型/教学领导型/教师、及谘商辅导人才。未来课程将更为弹性化,学生可依自己兴趣需求选课;本系并与心理系所合作,每年从硕士班择扰选取二名学生,修习谘商心理师课程。相关资讯可参考硕士班课程结构(规章表格-硕士生-其他)。(3)博士班:本系博士班八十七学年度起分『教育哲学组』、『教育行政组』及『教育心理与辅导组』三组招生,著重高深学术和高级专门实务运作之探讨,藉科际整合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从事理论研究及专题研讨,在严谨而专精的学术环境中,培养高级教育学术研究人才,对教育学术及实务革新,提供更开创性的贡献。
★部门说在前面。在后面排名★工商分类:最爱在企业中的“业务”类别,台大仍是一个牢固的喜爱排名,前三名分别是: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去年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政治大学)。 “营销策划”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去年:辅仁大学,辅仁大学,世新,铭传),“信息管理”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国立台湾大学,淡江,中原(最后:国立台湾大学,中山大学,丹达),“贸易企业”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达,辅仁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去年:国立政治大学,淡江,辅仁大学) “税务会计”类别位居前三名为:吴,国立政治大学,东中国海(去年: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大学,东吴),“风险管理与保险”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达国立政治大学,逢甲(去年: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大学,淡江),“金融经济”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政大,淡大,蒋介石(去年:国立政治大学,淡江,台北科技大学)。 ★系在前面说。在后面的排名★企业最爱(理学院)毕业生2004年被评为1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2 4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6孙中山中央大学基督教大学 8中兴大学9政治大学,国立中正大学部中学部部门排名院子院子 0010015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部科学部A财政厅,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组A国立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A,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A,全国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工商管理A,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文学A,国立台湾大学会计A国立台湾大学系国际商务A,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A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英语教育A010,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系英语系A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科学部A财政厅,国立政治大学A政治科学系,国立台湾大学国际关系组A国立政治大学系法律财经法组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法学院法律小组A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17,A020,A119 0010021政治科学系,国立台湾大学,公共管理组A信息管理(社会团体)的国家政治A,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A国立花莲师范学院英语教学系部(公开资助女)A,国立台湾大学A社会学系,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政治理论组A,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A025 > 0010017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A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A027在 0352011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28,A124 0060366银行系,国立政治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系A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系A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A国立政治大学系广告A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A A035产品 0060373国立政治大学会计系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育心理与辅导A财政系,国立政治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A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A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41,A078,A163 0060367国立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A教育部,国立政治大学学校教师队伍A国立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女)A A045国立台北大学法律 0271536信息管理学院,国立中山大学逸A,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A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公费)A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A国立政治大学日本语文学系A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国立清华大学A外国语大学?文学A教育部,国立政治大学小学教师组A,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A国立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A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A部统计,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团体A财政厅,国立中山大学-A,司法部,国立台北科技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A061 BR /> 0993125财务,国立台北大学法律A062学院 0020132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区新闻组A国立台北大学会计系A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65,A118,A217 0060412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科学系A国立东华大学外语系?文学A,全国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男)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儿童英语教育处(自费)A商业管理,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系A072产品 0020133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社会团体A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74,A145 0161030,国立中央大学财经系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土地用途土地管理单位A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的社会群体A工商管理国立中山大学孙中山国家A中央大学英语系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A A经济系,政大大学历史系,国家A政治大学,国土资源土地规划组A外语系?文学,成大,A全国台北大学财政系A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88,A156 0161027,国立中央大学企业管理系A089 A国立成功大学会计系 0382112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91,A238 002012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A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英语系A外语系?文学,国立中山大学A经济学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屏东A系小学教育师范学院A096,A179 0221405教育部,国立高雄正常A全国中正大学法律系科学部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A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系A100 0060362全国政治大学民族A101 0993126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A102 0161031,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经济学A103 0412227财务部,法律部A104 0362031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自费)A105 0231433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A106 0110575,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A107 0040242,全国成大,经济学A108 0060356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系A109 0993117国立台北大学应用外语?A110 0412207全国中正大学外文系?文学A111 0020135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领导研究A112 0412226国立中正大学法学部法律小组A113 0161025,国立中央大学法语系A114 > 0993113统计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中山大学-A115 0271533政治经济学A116 0993111国立台北大学地政处A117 0231427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和咨询业务研究A118 1013230法律系,国立高雄大学A120 0060345国立政治大学,土耳其文学A121 0321701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22 0060355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俄罗斯A123 0221404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125 0030154外语系?文学,国立中兴大学,A126 0060351文学系国立政治大学韩国A127 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A128 0030155国立中兴大学财务金融系A129 0412216国立中正大学会计系A130 0030157 0412200财政部,国家中兴大学法律学系A131 0352015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A132 0221362 A133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0402171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系(社会团体)A134 0352012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36 0412214国立中正大学,工商管理系A137 0221365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A138 BR /> 0582725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财政厅A139 0993120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的A140 0412217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A141 0562715,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A142 0231426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A143 0372077国立新竹师范学院语言A144 0993124教育部,国立台北大学系社会学A146 0372064国立新竹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47 1013232国立高雄大学财经法律和经济学系A148 0050331东东吴大学法律系A149 0201244辅仁天主教大学英语系A150 0040233,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A151 0412213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国家A152 1003151嘉义大学部外国语文学英语教学组A153 1013217国立高雄大学亚太工业和商业管理的管理单位A154 0311632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55 0161024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A157 0271523中国文学系,国立中山大学-A158 1013215国立高雄大学西方语言和文学系A159 0532655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国立中兴大学会计A160 0030156企业管理,A161 0993116部国立台北大学历史系A162 0993123国立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164 1013216国立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A165 0201301辅仁天主教大学国际贸易和A166 0060354,国立政治大学银行系,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系A167 0040241国立成功大学系政治学A168 0331736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169 0321676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170 0331725国立台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71 > 0231434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172 0311644语文教育,国立台中师范学院A173 0412215财政厅,国立中正大学,A174 0993115国立台北大学中国语言系文学A175 1003162国立嘉义大学工商管理A176 0040235国立成功大学历史A177 0321672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系(自费男)A178 0201317广告辅仁天主教大学部传播学A180 0532640国立东华大学英语系A181 0352010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182 0352014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汇特教育A183 0201316辅仁天主教大学新闻系和通信A184 1003163应用经济学,国立嘉义大学系A185 0582740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经济学系A186 1003160教育部,国立嘉义大学基础教育单位A187 0201320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国家A189 0030176中兴大学市场营销系A190 0372076国立新竹师范学院系特殊教育A191 0201276传播学系,辅仁大学影像A192 1003157教育部,国立嘉义大学,中学教育组A193 0331735国立台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A194 0201260辅仁天主教大学,工商管理系A195 1013231国立高雄大学政治法律部A196 0402151元智大学管理学院A197 0090512东海大学外国[语言文学A198 1003152外语系?文学?,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外语?组A199 0201323辅仁大学法律系科学司A200 0412177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A201 0402157信息通信,元智大学系数,数字媒体设计组A202 0201325财务,辅仁大学,法学系A203 0341774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教学心理与辅导A204 0321673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自费女)A205 0362043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语言?A206 0030153教育部,国立中兴系,中兴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学,A207 0201322法系司法组A208 0532653国立东华大学经济学系A209 0301602长庚大学健康护理管理社会团体A210 0341767国立花莲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11 0412212,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A212 0030161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A213 0582733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外国语?文学A214 0402153元智大学,财政厅A215 0582736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A216 1003155国立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男)A219 1003156国立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女)A219 0412201国立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A220 0532643信息管理国立东华大学,辅仁大学,A221 0201263 A222 0412202,国立中正大学资讯管理系,政治学系A223 0402156元智大学部信息通讯网络通信集团A224 1003145国立嘉义大学辅导A225 0311643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女)A226 0311642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男)A227 BR /> 0311631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28 0582726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国际业务部A229 0341773特殊教育A230 0331724部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31 0362033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32 0211343航运管理,国立台湾海洋大学A233空气管理集团 1003150国立嘉义大学部历史A234 0372063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35 0362042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A236 0341766国立花莲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教育厅A237 0412230劳动关系,国立中正大学,国家,系A239 0532642国立东华大学工商管理系A240 0382114国立台东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41 0562714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A242 0382121国立台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A243 0362027国立屏东师范学院,全国A244 0412210中正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A246 0341770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A247 0402154元智大学国际商务系A248 0582735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A249 0402152元智大学企业管理系A250 1003146 A251 0532647国立东华大学历史系A252 0080455中原大学中国文学系,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外语和文学A253 0382113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254 0201321辅仁大学景观系A255 0201326辅仁天主教大学经济系A256? 0211344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航运管理系的海洋管理部A257 0582734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A258 0090556东海大学法学部A259 0382111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61 0532646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A262 0362032国立屏东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A263 0201262辅仁天主教大学会计系A264 0140725淡江大学大众传播A265 0582737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部A267 0402155元智大学会计系A268 1003161国立嘉义大学A269生物学事业辅仁管理 0201257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270 0090534东海大学财务金融系A271 1003153国立嘉义大学幼儿教育A272 0050334东吴大学,业务部政府A273 0201242辅助辅仁大学系日本A274 0050321东吴大学英语系A275 0201275部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辅仁大学,A278 0402150元智大学系,应用外语系?A279 0080500中原大学A280 0140731淡江大学信息系信息管理系通信A281 0050333东吴大学会计系A283 0090546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系A285 0191233商业研究杂志(女)A286 0090552东海大学会计系A287 0080453中原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288 0080456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A289 0090524东海大学公共行政学系A290 东吴大学,日本A291 0201273 0050322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A291 0201324辅仁天主教大学社会学系A293 0201303纺织品和服装,服装设计系,辅仁大学A294 0080454中原大学商业设计A295 0090527东海大学日本A296 0321710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297 0090550东海大学国际贸易系A298 0090525东海大学社会系工作A299 0090513东海大学外国语?文学(第二部分)A300 0080452中原大学室内设计A301 0562704,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图文传播艺术学系A302 0090561东海大学社会学系A303 0472511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广播组A304 0201305辅仁大学,纺织品和服装纺织时装营销单位系A305 0201277辅仁天主教大学历史系A306 0201302富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A308 0090560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A309 0201272辅仁天主教大学德语系A310 0090511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A311 0201243 A312天主教辅仁大学中文系的法国 0472501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广告组A313 0201261?统计与信息科学学院,辅仁大学,A314 0050332东吴大学,淡江大学经济系,A315 0140733业务管理A316 0090526东海大学历史系A317 0201271辅仁天主教大学西班牙语系A318 0140713淡江大学,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系空客A319 0402160中国语言文学系A321 0472504世新大学新闻系编辑采访组A322 0201304辅仁天主教大学,纺织品和服装纺织设计集团A323 0140711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A324 0080457基督教大学国际贸易系A325 0472522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A326 0140705淡江大学公共管理A327 0140714 987654321管理系统(社会团体)A328 0472506系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电视部A329 0090536东海大学经济学A330 0050274东吴大学历史系A331 0050323东吴大学德国文化学系A333 0050335东吴大学系国际贸易A334 0472510世新大学广播和电视电影电影组A335 0140741淡江大学会计系A336 0140730淡江大学英语系A337 0140735淡江大学财政厅A338 0090557东海大学政治系政治理论组A339 0472502世新大学中文系新闻国际交流组A340 0050273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A341 0080476中原大学商学院A342 0050300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343 0140724淡江大学德语系日本A344 0140732淡江大学中文系A345 0603000国立台湾体育学院体育管理A346 0050277东吴大学社会学A347 0472516世新大学传播管理系A348 0080466基督教大学工商管理A349 0472475世新大学中文系的系英语A350 0472512世新大学法律学系A351 0191232商业研究杂志(男)A352 0050276东吴大学政治系A354 0090562东海大学社会学系(部二)A355 0462452铭传大学信息管理A356 0472515世新大学财务金融系A357 0171127中国文化大学教育学系A358 0090551东海大学,国际贸易系(第二部分)A359 0090554东海大学统计系(社会组)A362 0472530世新大学图文传播和技术部摄影组A363 0412211全国中正大学,哲学系A364 0090537东海大学经济系(第二部分)A365 0140712淡江大学历史系A366 0472477世新大学,语音通信部A367 0472474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A368 0140742 987654321 A369 0472526世新大学旅游系餐旅事业管理组A370 0140703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A371 0472523世新大学资讯管理系A372 0050275东吴大学哲学系A373 0140726淡江大学法语系A374 0090547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系(第二部分)A375 0080460基督教大学会计系A376 0140736淡江大学国际贸易系A377 0140723淡江大学西班牙语系A378 0090553东海大学会计系(第二部分)A379 > 0150760逢甲大学中国文学A380 0472525世新大学旅游系旅游和休闲规划部A381 0472500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公共关系组A382 /> 0140734淡江大学保险系A383 0150763逢甲大学工商管理系A384 0171111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的“金融法单位A385 0472514世新大学,行政部管理A386 0171110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法律每组A387 0150771一所大学会计A388 0150766逢甲大学财务金融系系A389 0090542东海大学系哲学A390 0502544实践大学建筑系(台北校区)A391 0422256大叶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A392 0201300辅仁大学宗教系A393 > 0472505世新大学新闻系编辑采访组A394 0140727淡江大学俄罗斯文华文学A395 0462444铭传大学商业设计A396 0512625张荣恭基督教大学部(第二部分)翻译A397 0472520世新大学经济学A398 0462433铭传大学应用英语系系A399 0181161静宜大学日本语言文学(A)A400 0140737淡江大学产业经济学系A401 0201274,辅仁大学哲学系A402 0140740淡江大学统计系A403 0502542实践大学服装设计学系(台北校区)A404 a> 参考文献:教育部,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