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且显著性水平为(小于)。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请联系我邮箱(点我可见)。【篇名】 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两权分离后的两权结合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王爱民.【刊名】 经济师 2004年04期 编辑部Email《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关键词】 治理结构. 所有权. 控制权.【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现代公司的治理实质上是设计一种制度安排,这一安排无论从人员组成、赋予的权力、各自的职能等,都是围绕所有权对控制权的约束和监督来设置和规定的。这种监督和约束的起因是由公司法人财产制度造成的两权分离;这种约束和监督的目的是使经营者的行为符合所有者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公司的治理体现了两权分离后的两权结合。【光盘号】 ELAW0405S18 【篇名】 “德法兼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李华.【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编辑部Email《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关键词】 现代公司. 治理. 德法兼治.【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现代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观念的影响下,"法治"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强,相对而言,"德治"的作用却日渐被人忽略。而道德规范是对法治失灵最好的补充机制。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应当走出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实行"德法兼治",形成德法并举、互为补充的公司治理机制。【光盘号】 SOCI0411S1【篇名】 公司治理危机与公司治理评价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段学平.【刊名】 经济导刊 2004年09期 编辑部Email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北京银监局.【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上市公司财务不实和知名大公司因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运营方面的困难,引起公司倒闭、兼并事件,暴露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进一步导致公司治理危机。如美国安然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内的蓝田公司、新疆啤酒花公司等,促使人们有必要对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备性进行审视。从企业运营的表现来看,公司治理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董事会的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不独立。例如安然公司的17名董事会成员中,除了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外,其余15名董事均为独立董事。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独立【光盘号】 ELAW0503S116 【篇名】 企业家创造力开发——基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顾颖.【刊名】 山西统计 2003年10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机构】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太原030024.【关键词】 企业家创造力开发.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创新动力. 创新空间. 创新能力.【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创新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对企业家创造力开发机制及其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选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进行初步研究,从中寻求企业家创造力开发的一般性约束条件。【光盘号】 SOCI0312【篇名】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新分析——兼评国内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冯根福. 赵健.【刊名】 中国工业经济 2002年11期 编辑部Email《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710061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本质. 分析方法. 对策.【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本文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在上述基础上 ,运用系统等方法诊断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症结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光盘号】 ELAW0301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关健词】 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相互作用改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论文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出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和变革公司治理结构来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1、技术创新概念
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 A , 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活动,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他看来,企业家就是一个创新家,企业家的精神就是创新。缪尔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国内的学者彭玉冰、白国红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2、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技术创新,这就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行。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设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依赖于:一是管理者必须科学的进行创新决策,减少创新的未知性;二是发挥管理者的创新积极性和战略眼光,以减少较高风险性;三是筹备创新所需备的资金,这是创新收益滞后的直接要求。而上述几个方面都可以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得以解决。
二、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的范畴,公司治理是生产关系的范畴,即技术创新决定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有反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妨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在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在管理者、投人、成果分配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都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的实施中,管理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必须要有高度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具体说来,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有以下特征:一是创新动力,即激励或刺激管理者从事创新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因素。二是创新能力,如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快速组织与实干精神等。三是创新权力,包括与创新决策和实施相关的其它权力。四是创新决策,即管理者创新选择的范围和对象,如创新内容、创新策略和创新方式的选择等。企业的管理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选择墨守成规,不会给企业短期内或在管理者任职期内带来损失;二是选择技术创新,承受巨大风险,一旦成功,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这种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变革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同步进行,管理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对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是企业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2、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和成果分配的影响
从技术创新的投人方式来说,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员工以及政府等对其相应的投人。企业主要是以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其投人;政府主要以政策支持上对其投人。这些投人必定要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权责利。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制衡体制,以保障创新的顺利开展。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和享有权力,各利益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决策权、自治权与参于创新程度都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绩效。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股东的利益保护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目标,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也成为了现在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的未知性、高投入性、回报滞后性,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从而有效地顺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
1、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建立决策有序,监督有效的治理结构。一是确保企业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实行持股主体多元化,解决所有权的虚置问题。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有一定控股股东,以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完善董事会建设,通过股东大会的选举,推选出的非公司执行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保证董事会对股东承担受托责任,消除“内部人”和“一言堂”等阻碍公司有效运转的现象。三是提高监事会的监督素质,加强分析研究的能力,积极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解决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
为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了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产品的市场治理整顿,规范产品市场秩序。二是完善经理市场竞争机制,公司的经理人存在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经理人员常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经营劣迹,利益受损。三是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如果公司业绩差,股价下跌,这就导致其他公司大量收购该公司股票,控股该公司,导致高级管理层的频频该组,导致大量项目停滞,资金流失。
3、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发挥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企业把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纳人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可以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资本组织形式,从而发挥他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另外,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决策、创新等享有一定的表决权,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影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动力,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高级管理层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积极性,科学地进行创新决策,从而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企业的发展。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核心的作用之一便是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设置来调动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热情,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可以选择那些,大家是否考虑好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 李宁公司培训管理问题实证研究
2. 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3. 论跨国公司在华贸易公司的物流管理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5.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的盈余管理研究
6. 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管理研究
7. 中化工程公司绩效管理研究
8.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一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研究
9. 李尔中国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研究
10.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1. 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探讨
1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市场操纵问题研究
13. G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14. 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
15. A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研究
16.关于发展中国百货零售业的新思考
17.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18. 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
19. 公司控制权转移与盈余管理研究
20. 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1. 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
22.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23. 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24.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25.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兼论公司治理的替代保护作用
26.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27.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
28. 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
29. 万达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
30.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研究
31. 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32. 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33.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价值
3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35. XX汽车公司全面存货管理探索
36. 基于风险管理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37.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创新研究
38. 外部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39. 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40. 跨国公司执行力管理中国本土化模型的研究
41. 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42. 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
43.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44. IPO公司盈余管理动因与治理研究
45.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46. 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研究
47. 基于权变理论的中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48. 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49. DHM公司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50.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方案设计
51. 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52. 一汽解放公司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5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54.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研究
55.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研究
56.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
57.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
58.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研究
59. 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60.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
61. 腾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2. AZ房地产公司管理诊断及建议
63.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64. 公司治理下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65. 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6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67.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8. 中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力及发展策略研究
69. 金和公司研发管理体系设计
7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
71.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
72.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
73. 公司治理中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74.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75. 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76. 我国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分析
77.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渠道营销研究
7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式与审计意见
79. 供电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80.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制度研究
8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82. 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83.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84. 公司并购、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
85. 公司战略影响盈余管理吗?
86.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87. 四川长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问题研究
88. 家电销售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89.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管理机制研究
90.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重构
9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2. SYDT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93. 公司治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实证研究
94. 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95. 基于公司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96. 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实证研究
97. 公司快速成长期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
98. 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99.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
10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101. 基于公司战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好写。毕业论文中公司治理分类是很简单的,因此是好写的。毕业论文是指高等学校为对本科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大小适宜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因此,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2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量力而行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现实性强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有关当前医药企业改革、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题目,具体比如:医药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医药连锁零售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很好的选题。针对这些选题,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工商管理方向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9 湖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45 公司创业研究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53 董事会治理研究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95 创业机会研究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97 企业家创新研究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99 大学生创业研究100 创业投资研究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32.人力资本研究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40.工资弹性研究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三)物流管理方向1、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2、 湖北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5、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7、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8、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9、 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湖北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1、基于产业结构的湖北区域物流能力分析12、浅析湖北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15、区域物流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50湖北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52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53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54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55加快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67供应链创新研究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2.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4.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5.启示与借鉴:企业迈出国门6.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7.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与对策8.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9.关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思考10.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1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1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15.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16.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17.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18.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19.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31.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2.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问题探讨33.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34.××地区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35.××行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36.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37.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38.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39.跨国公司的经营案例研究40.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41.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国际经济与贸易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产业等)的影响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3. 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4. 中国与X国经贸发展的对策研究5.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运用6. 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讨 7.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8.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9.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10. 知识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 11. 增加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探讨 12. 外贸代理制探讨 1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影响 14.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5.入世后某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6.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17.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18.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19.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20.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21.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22.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25.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26.地方外贸发展研究27.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28.我国外贸改革问题29.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30.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3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32.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3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34.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35.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36.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7.国际市场的开拓问题38.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39. 竞争分析与国际市场战略40. 全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市场定位41. 全球市场进入和扩展的可选择战略42. 全球市场货源决策与价值链分析43.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产品决策44.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价格决策45. 国际营销活动中渠道决策46. 全球营销沟通决策47. 合作战略与全球战略联盟48. 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控制49.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关健词】 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相互作用改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论文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出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和变革公司治理结构来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1、技术创新概念
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 A , 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活动,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他看来,企业家就是一个创新家,企业家的精神就是创新。缪尔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国内的学者彭玉冰、白国红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2、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技术创新,这就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行。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设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依赖于:一是管理者必须科学的进行创新决策,减少创新的未知性;二是发挥管理者的创新积极性和战略眼光,以减少较高风险性;三是筹备创新所需备的资金,这是创新收益滞后的直接要求。而上述几个方面都可以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得以解决。
二、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的范畴,公司治理是生产关系的范畴,即技术创新决定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有反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妨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在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在管理者、投人、成果分配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都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的实施中,管理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必须要有高度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具体说来,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有以下特征:一是创新动力,即激励或刺激管理者从事创新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因素。二是创新能力,如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快速组织与实干精神等。三是创新权力,包括与创新决策和实施相关的其它权力。四是创新决策,即管理者创新选择的范围和对象,如创新内容、创新策略和创新方式的选择等。企业的管理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选择墨守成规,不会给企业短期内或在管理者任职期内带来损失;二是选择技术创新,承受巨大风险,一旦成功,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这种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变革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同步进行,管理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对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是企业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2、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和成果分配的影响
从技术创新的投人方式来说,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员工以及政府等对其相应的投人。企业主要是以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其投人;政府主要以政策支持上对其投人。这些投人必定要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权责利。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制衡体制,以保障创新的顺利开展。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和享有权力,各利益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决策权、自治权与参于创新程度都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绩效。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股东的利益保护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目标,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也成为了现在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的未知性、高投入性、回报滞后性,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从而有效地顺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
1、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建立决策有序,监督有效的治理结构。一是确保企业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实行持股主体多元化,解决所有权的虚置问题。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有一定控股股东,以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完善董事会建设,通过股东大会的选举,推选出的非公司执行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保证董事会对股东承担受托责任,消除“内部人”和“一言堂”等阻碍公司有效运转的现象。三是提高监事会的监督素质,加强分析研究的能力,积极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解决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
为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了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产品的市场治理整顿,规范产品市场秩序。二是完善经理市场竞争机制,公司的经理人存在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经理人员常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经营劣迹,利益受损。三是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如果公司业绩差,股价下跌,这就导致其他公司大量收购该公司股票,控股该公司,导致高级管理层的频频该组,导致大量项目停滞,资金流失。
3、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发挥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企业把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纳人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可以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资本组织形式,从而发挥他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另外,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决策、创新等享有一定的表决权,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影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动力,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高级管理层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积极性,科学地进行创新决策,从而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企业的发展。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核心的作用之一便是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设置来调动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热情,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财务分析论文:浅谈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分享安排;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及绩效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钱颖一,1995)。由于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是一个法律虚构(Jensen and Meckling,1976),公司治理是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二者的分享安排中实现的。公司治理的与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反映在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之上。
(一)公司治理是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企业建立财务分析体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治理,而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在公司治理理论下所产生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经营者之间在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处置、剩余分配与监督控制等方面制衡的理论,而这些正是财务治理理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治理作用于财务会计分析进而生产与披露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一方面借助其反映的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正确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体系所揭示的信息,又反映出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对经营者真实、客观地评价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提高激励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公司治理理论关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实现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分配的变化实现的,而不同的财权配置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和机会体系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又完全依赖于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效率,而财务分析的内容中包括公司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的效率治理,因此良好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
财务分析论文:浅谈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分享安排;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及绩效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钱颖一,1995)。由于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是一个法律虚构(Jensen and Meckling,1976),公司治理是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二者的分享安排中实现的。公司治理的与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反映在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之上。
(一)公司治理是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企业建立财务分析体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治理,而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在公司治理理论下所产生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经营者之间在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处置、剩余分配与监督控制等方面制衡的理论,而这些正是财务治理理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治理作用于财务会计分析进而生产与披露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一方面借助其反映的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正确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体系所揭示的信息,又反映出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对经营者真实、客观地评价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提高激励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公司治理理论关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实现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分配的变化实现的,而不同的财权配置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和机会体系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又完全依赖于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效率,而财务分析的内容中包括公司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的效率治理,因此良好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
一、经理人对于股东的“ 内部人控制”问题1.“内部人控制”的三个基本问题(1)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2)代理问题的类型: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亦即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3)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有:过高的在职消费,盲目过度投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耗用资产,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资产转移,敷衍偷懒;大量拖欠债务,甚至严重亏损等等。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2.“内部人控制”的成因(1)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度下,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2)具体表现: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并没有把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甚至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一揽大权,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比例也不高,所以难以产生监督和制衡的作用。3.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1)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企业内部权力制衡体系(3)完善和加强公司的外部监督体系,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公司的监管中,再结合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监督机制。二、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1.“隧道挖掘”的基本问题(1)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2)代理问题的类型: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2.公司治理的重点:如何防止大股东利用对企业的控制权对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3.“隧道挖掘”的表现形式(1)通过资产购销、产品购销的关联交易,以对控股大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债务担保,对公司投资机会进行侵占。(2)利用各种金融手段直接实现利益侵占,如采用通过扩股发行稀释其他股东权益、冻结少数股权、操纵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渐进的收购行为、以低于市场价格回购中小股东的股票,以及“高派现”等其他旨在侵害中小股东的各种财务交易行为。【例题】当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A.扩股发行稀释其他股东利益 B.过高的在职消费 C.产品购销的关联交易 D.以对大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答案】ACD【解析】选项B是经理人对于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表现形式,选项ACD是终极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表现形式。三、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1.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合理的配置与满足时,才能建立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积累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2.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会产生权责不清的问题,从而降低公司运作效率,企业容易陷入“泛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困境。
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对中国公司的启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为: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模式。实际上,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与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大股东的直接监控,只不过在德国 和日本,大股东主要表现为银行或大财团,而在东亚国家,大股东主要为控股家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国家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由于市场机制发育滞后、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因此,公司治理模式实质上可以分为两种:英美的市场监控型和德日式的股东监控型。20世纪80年代,由于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后来居上,在全球市场上对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胁,引起了公司治理专家对英美的外部监控模式进行反思。一些专家认为,德国和日本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有效的内部监控模式,因此,在这一时期,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倍受推崇。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不断曝光,人们又认识到了德日内部控制模式的不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强化了这种认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受到推崇。然而,近年来,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安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等事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在逐步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美国公司受到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但因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影响,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减弱,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内部监控模式。虽然它们也有发达的股票市场,但对于公司筹资以及监控而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较高,股权相对集中。特别是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以及银行对公司的持股和干预,使公司内部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监控公司成为可能。但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市场治理机制薄弱的缺陷。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家族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以家族为主要控股股东基础上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内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其特征是:一方面,董事会成员、经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企业决策方式的“家长化”。而出现在前苏联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模式本身是一种不健全、不完善的模式,这种模式既缺乏股东的内部控制,又缺乏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及有关法规的监控,从而导致公司的经理层和职工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导致经理层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可见,各类治理模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采用外部监控模式的企业开始怀疑完全依赖市场监控的有效性,从而把目光转向公司内部,要求独立董事发挥更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采用内部监控模式的企业开始重视市场因素对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采用家族模式的企业也开始借鉴良好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着手进行公司治理的系列改革,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制定公司治理规范、强调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监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等等,而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内部人控制模式存在更多的弊端,更需改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单纯以某种监控方式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综合各种模式的优点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近年来,英美等国开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公司治理的各种原则、指引、章程、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内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公司的内部监控力度,以弥补外部监控不足的缺陷。而德日企业也效仿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东南亚采用家族控制模式的企业正在学习英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其家族特色逐步弱化;而前苏联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模式,也在随着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由此看来,虽然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建立了具有本国(地区)特征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正在相互渗透、交融和趋同。为什么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正在趋同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交流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交流的频率越来高,全球化已经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地球“变小了”,成为了“地球村落”,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已经成为“地球村”中的一个村民。既然都生活在“地球村”这一个村落里,那么各个国家就应该遵循一些相同的东西,而不能老是强调自己的特点,搞些例外,这样既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这种现象反映在公司治理模式上就是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对改善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启示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和趋同,各种公司治理模式也在趋同,因此中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就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而应该顺应时代和世界的潮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而要规范,就不应强调所谓的“中国特色”,如果在公司治理模式问题上过于强调中国特色,所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就不会完善,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会是假的,名似而实不是。这样,中国公司日深的种种沉疴就难以根除,当然更不能保证公司健康稳步地发展。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的,而不完善的原因就在于其治理机制过分有特色。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亚洲金融危机也表明,如果不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将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缺陷,甚至丧失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对于中国来说,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吸引外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的成败。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正在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要想不重蹈东南亚国家的覆辙,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其他政府部门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成。在改制过程中,有些公司的运作比较规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尚未真正实现向公司制的转变。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公司治理的“特色”。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超级股东”控制一切,并导致了种种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改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首要问题。为了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国有股减持,并在减持的过程中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形成几个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的格局。改善和优化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出让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或者资产重组等方式,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借鉴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经验,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特别是法人交叉持股模式,构造稳定的大股东。国有股独大问题的解决只是为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奠定了基础,还需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形成一个规范、标准的公司治理准则。这个准则应该分显示出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规范性、标准性,要充分体现出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原则;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强化信息披露,增加公司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