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管理团队建设题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管理团队建设题论文题目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网红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

2、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

3、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4、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接地气”

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6、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7、“良方”不能缺“药引”:公用事业市场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协同发展

8、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9、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10、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管理

11、公立医院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公共管理研究

12、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13、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14、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15、从官僚制行政到民主治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再思考

16、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

18、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19、公共管理中的他者

20、公共管理创新与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

21、 企业管理 视角下公共管理的 反思

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研究

23、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4、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社会组织承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问题研究

26、公共管理变革与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7、“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8、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29、论我国廉政 文化 的重构

30、实现从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转变

3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2、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及时代性分析

33、国外公共管理抗解问题研究综述

34、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

35、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育 基地建设

36、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

37、协同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38、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9、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40、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

4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43、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4、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45、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教育发展进程评估:1986~2016

46、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7、 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48、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

49、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

50、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索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

1、 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4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42、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43、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生态景区为例

44、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

45、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46、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庆市遗产型景区管理机制研究

47、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48、 石家庄旅游景区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探索

49、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0、 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3、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基于ERP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建筑工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精益建造在L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9、ED泵业公司新建厂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S大学宿舍大楼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1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15、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6、工程管理模式-在Z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17、地方性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8、某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流程的改进探索

19、东莞市西城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个体应对方式、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21、天津大学高科技楼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23、广东某民营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4、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5、建筑智能化总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6、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7、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

28、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9、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30、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

3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3、基于TQC理论的建筑物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

34、六西格玛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3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用陶瓷颗粒绝热系统技术及管理研究

36、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37、YCBM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研究

38、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

39、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因素研究

40、房地产建筑工程外墙打围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1、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42、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4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4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45、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方法 研究

46、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47、Y建筑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8、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9、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0、现代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参考200条

★ 管理类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管理类论文范文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 管理类论文

1.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e 时代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 3.HR管理的e化生存 4.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5. Internet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8.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11.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 12.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13.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5.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1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17.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8.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19.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1.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22.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23.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24.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6.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7.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2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29.公关宣传研究 30. 公务员管理研究 31. 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32. 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作用 33. 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关于人力资源现状与整体开发的对策思考 35. 广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36. 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37. 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38. 广东省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39. 广东省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40. 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41. 广东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42. 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43. 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 44. 国有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的现状及出路 45.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47.机构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8.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49.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0.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 51.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2.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 53.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54.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5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56.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7.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58.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 59.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60.经理层持股问题探析 61.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2.经理层业绩评价与考核 63.经营者股票期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64.竞争、冲突与组织(企业)改革 65.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66.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67.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68.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69.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 70.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71.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72.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 73.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74.论农业剩余劳动力 75.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难与障碍 76.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7.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78.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79.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8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81.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82.论现代企业领导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83.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4.面试技术及其运用 85.民营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员选用问题研究 8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7.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88.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89.某企业员工结构与岗位分析 90.某企业员工培训实践 81.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8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83.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设计 8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下岗再就业的冲击 8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86.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8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8.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89.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100.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101.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02.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103.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 104.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105.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106.企业管理中信息传播技巧探讨 107.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08.企业国际化与人才吸引 109.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10.企业劳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111.企业内部员工层流机制与激励效应 112.企业人才招聘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1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114.企业人员测评体系的构建 115.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116.企业文化的建设 117.企业文化个性研究 118.企业文化管理试探 119.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120.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12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122.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管理关系研究 12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24.企业文化与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 125.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12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127.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及策略 128.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29.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130.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1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132.企业员工考评模式创新 133.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34.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35.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136.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13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 138.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139.浅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40.浅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兴国战略 141.浅议领导者离职审计 142.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143.人际交往的艺术 144.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 145.人力资源的e变革 146.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147.人力资源的新趋势与E化 14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4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150.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5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152.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15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154.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55.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 156.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与计量 157.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5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59.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有企业改革 160.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61.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研究 16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63.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64.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65.如何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166.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6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168.社会保障的融资问题研究 169.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0.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 171.失业问题研究 172.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3.试论股权薪酬制的适用条件 174.试论股指期货 17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76.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177.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178.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179.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180.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81.谈谈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及其政策思考 182.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183.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 184.危机公关研究 185.我国/广东人才招聘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包括电子招聘) 186.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187.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188.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189.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 190.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181.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8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83.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动力机制 186.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 187.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88.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19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0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0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203.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04.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5.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6.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07.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08.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09.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210.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211.现代企业创新管理 212.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1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214.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215.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216.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217.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21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 219.现代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20.现代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分析 22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22.现代企业文化管理 223.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24.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研究 225.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 22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2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228.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229.心理测验在人员测评中的应用 23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 231.信息化与广东优先实现现代化研究 232.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33.业绩评价与员工激励研究 234.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研究 235.议高薪养廉 236.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 237.员工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238.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39.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40.政府员工制的评价 241.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242.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24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24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245.知识经济与知识经营 246.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247.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248.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49.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250.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51.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252.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253.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254.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55.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256.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257.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5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9.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1、结合本单位情况,浅谈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3、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和特点。 4、结合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组织战略”,论述这句话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5、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和积极地影响。 6、结合熟悉的组织情况,做一份08年度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7、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供需平衡应考虑哪些因素。 8、结合论文,谈下论据、论证及论点。 9、人力资源管理即使科学,也是艺术,在实践中怎样把握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绩效管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1、评价中心概念及方法。 12、人力资源管理分为选、育、用、留、“出”几个环节,即人员“出”(离职)也是人力管理的范围,请谈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的理解。 1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的范畴,管理有五个职能:选才、用才、培才、留才、展才。这五个职能有哪些特点? 14、培训与开发的区别和联系。 15、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1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方式、方法、步骤是什么?

1、浅析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 2、试析XX企业绩效考评的难点与重点 3、浅谈薪酬水平与员工满意度 4、XX企业激励机制的分析 5、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技巧 6、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 7、企业团队建设的开发与管理

报名可以来新华博达教育中心,专业人力培训,学习轻松,考试简单 有保障;来电/微信 柴老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考试时间:每年5月和11月 考两次

考试内容: 理论 实操 论文

考试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想了解更多欢迎您来电或微信咨询我们 2018年人力改革力度大您不能不知道这些!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3、 消费者行为研究4、 现代商务谈判5、 激励理论的研究6、 领导理论的研究7、 组织发展与变革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21、 论企业战略联盟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28、 虚拟企业29、 企业核心竞争力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31、 企业成长研究32、 知识管理研究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41、 企业并购研究42、 管理者收购研究43、 战略联盟研究44、 租赁经营研究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61、 论管理创新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团队管理已成为 企业管理 中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团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领导艺术;沟通;创新

诺基亚在亚洲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导厂商,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曾一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能从1998年至今座在冠军的宝座上,靠的就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有如此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又该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二、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和失去思维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已经把团队建设作为了企业建设的重头戏,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是这重头戏的主角。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

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 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9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设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一个不可能实现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员工能产生激情吗?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印证,这可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2.愿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2004年上半年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儿,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儿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戒指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 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残局。

3.通过沟通一定要让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价值观。这里我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例子:2003年那是非典的天下,中国是“实践”最早, 经验 最多的,理所应当研究成果应该丰富,但我国的非典权威人士钟南山院士却遗憾地表示: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实验的拿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而掌握病毒样本的有没有科研能力,要害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协调不起来,更勿论默契了。

(四)合理有效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1.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了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下转第53页)

3.既要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激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2001年,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该公司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销售业绩不同的员工获得基本相同的收入,于是能人流失,庸人留下。无独有偶。IBM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郭士纳正是在变革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后才使这头大象翩翩起舞。

(五)引进竞争机制在成长中合理要求

著名的进化论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当然作为一个团队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活力。但还应当做到:

1.授人于渔,打造学习型团队。引进竞争不是让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得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关心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和成员一起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制定他们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

3.广泛开张“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而就IT项目成员来讲,大多数成员不是很善于言谈,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和电脑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而与人沟通技巧上相对缺乏。然而项目管理中沟通却非常重要,既有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以及和老外的沟通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需求的误解,目标的偏移,项目的delay或失败,甚至更严重的导致人员的 离职 ,因此在团队和项目管理中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沟通并不是随便找人 说说 话而已,它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mindset)。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以下几种心态的人都是很难沟通的:

自私:关心只在五伦以内,没有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不要多管闲事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我的解决 方法 就是最好的。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 文化 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 报告 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6.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最后一段我想对任何人都非常有用,因为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面总有领导管着你。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如何的人才被埋没,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抱怨领导不了解你,领导凭什么要主动来了解你呢?不是领导不了解你的才能,而是你应当主动让领导了解你的才能,做的让领导了解和喜欢,如果上面六点你真正做到了,你不让上司喜欢都难。这就回到了沟通的关键:主动沟通,积极沟通。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含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使该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且可能是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实际上,人们的观点也有一些小的差异,如美国学者罗宾斯更强调成员们协同合作的巨大绩效,章仪伍更强调对每一个成员知识技能的合理利用,贾硕林、颜寒松更强调“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追求集体的成功”。由此可见,我们应多方位全面理解团队概念。

二、团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

(一)常见的团队冲突

常见的团队冲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种是显性的,很可能在爆发之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平息,当然也不排除爆发后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但对于经理人来说,显性的冲突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处理的。真正令人头疼的是第二种:隐性冲突。这类冲突存在于团队成员们的头脑之中,尽管他们内心很气愤,但是彼此保持沉默,隐性冲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工作中采取独立态度,这样必然导致团队的协同逐渐瓦解。

(二)团队冲突后的员工反应

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如何面对、如何继续相处,对团队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团队冲突后,冲突双方的反应都会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有关调研发现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的反应归结为六种:

1、良性反应

(1)积极展开竞争;(2)友好合作;(3)友善和解。

2、恶性反应

(1)恶性竞争;(2)刻意回避;(3)彻底分裂。

了解冲突发生之后员工可能采取的反应是经理人有效处理冲突的基础。

(三)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

根据有关调研,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通常会有四种:

1、人心涣散;2、派系斗争;3、互不理睬;4、争论不休。

三、如何有效解决团队冲突

1、竞争的策略是指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通常采用的人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又称强迫式。

采取竞争策略的时机:当需要快速进行决策时;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进行重要决策时;当有人企图利用你的非竞争行为时。

2、迁就的策略指一方为了抚慰另一方并维持良好关系,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遵从他人观点。

采取迁就策略的时机:认为自己不正确时;当事情对别人来说更为重要时;为了将来在重要事情上能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时;当和谐比分裂更为重要时。

3、回避的策略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希望逃避而采取的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利益,一躲了之的办法。

采取回避策略的时机:当问题并不重要时;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所带的利益时;希望别人冷静下来时;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当别人能有效解决问题时。

4、合作的策略是指主动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是双赢。

四、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1、确立共同目标

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 融合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并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2、完善制度与机制

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3、聚集高素质人才

建立高效团队必须重视人才,提倡学习和创新。人才是组织生存之本,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高绩效团队人员的构建必须需要三类人:一是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的成员;三是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帮助和交流,使各成员的效能实现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就团队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随时与不同的团队,以及团队内不同的阶层、部门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与沟通,这样才能高效运作。

5、采取有效 措施 管理团队

要组织和管理好团队需要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实施有效的领导;二是设计合理的组织;三是鼓励意见沟通和参与管理;四是制订合理的用人政策。

6、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差异管理,是指将团队成员分割成众多的“两人关系体”,从而将成员的个人差异局限在两人之间。显然,经过这种划分,成员的个人差异效应被禁锢在两人关系体中,从而使差异引起的冲突和不满不会在团队的层面上反映出来。以这种方式管理团队,必然是领导与成员有单个接触,而不会出现成员之间广泛沟通和频繁交互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可以创造完美。一流的团队之所以会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的成员能抛开自我,相互包容,避免冲突,彼此信赖,一切只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霍普.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贾硕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 财经 出版社,1999

[4]姜德刚.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5]葛亮.大雁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邵雨,朱宪.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陈治寰.如何建设高效团队[J].南方周刊,2011第2期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相关论文

4.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5.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6. 企业文化论文

7.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尤其要注重人才培养。团队职能必须明确,目标才能实现。 1、明确团队目标打造一支良好的创业团队,首先需要明确团队创业目标,团队目标,要让每个人有努力的方向,大家朝着目标各自的目标前进,一致向前,才能达成团队目标。2、明确团队任务有了奋斗的目标,还要有具体的任务目的,否则一切都只是空想,既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在行动上更要一致,劲往一处使,明确任务,积极奋斗,不断提升,向终极目标靠近。3、划分团队职能创业团队职能和责任必须划分明确,每个人要有明细的分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只会事倍功半。4、培养团队领导重点培养,全面指导。让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循循善诱引领团队进步。让一个人带领一群人,想着正确的方向奋斗。5、健全创业团队制度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需要有良好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作为精神支柱。制度的建立健全,关乎一个团队的生死,建设人性化的企业制度,让每个人自觉遵守,自愿服从,不但能降低团队管理的成本,对团队提升也是具有极大的帮助。6、树立创业团队形象,打造团队品牌,建设团队文化团队要进步,精神是基础。良好的口碑,过硬的品牌,优秀的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才能引领团队发挥才能,提升企业价值观和团队核心竞争力。7、优化奖惩机制管理好团队,就要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给积极奉献的给予奖励,激励进步,对于损害团队利益的,坚决给予惩罚,让员工积极奋进,而不是消极散漫。8、提升团队员工福利福利待遇是员工积极发挥才能的重要因素,个人积极努力了,团队才能有提升的价值,所以,9、鼓励发展空间鼓励员工了解团队,参与组织和团队建设,积极提升个人能力和发展空间,让员工看得见自己的未来和价值,更要让员工感到成就感和能力提升。

团队建设管理论文

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篇二 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而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文化是团队建设的骨架,因此在团队建设当中,加强组织形式及文化建设是使其成为高绩效团队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团队组织结构及文化的阐述及其和上海世博村项目团队的分析比较,为大型复杂项目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上海世博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团队理论研究 项目团队概念及组织结构 项目团队就是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具体目标而相互协作组成的群体。而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是团队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使命是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实现具体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并协调一致高效的工作。工程项目团队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并遵循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旦工程建设完成,团队也即告解散。 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 职能式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有破坏统一指挥原则的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层次相对简单,项目管理指令一致,对项目费用、质量及进度控制起来更加容易,但是项目组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与对策在项目管理组织中的贯彻可能遇到阻碍,团队沟通基本靠项目经理;矩阵式组织结构特点是双重机构、双重领导。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的情况。 项目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特征有:组织文化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组织文化分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分别指工程项目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中最直观、最表象的部分,它包括了工程项目本身、建设过程、所处的环境、面貌及机械设备等可以被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部分;制度文化是指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项目团队员工长期形成并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识活动,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宗旨、组织精神、价值观念、组织道德、团队意识等。 2.上海世博村团队组织及文化的分析 工程概况 世博村工程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唯一建造的功能齐全的生活和配套项目,其主要功能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为参展国工作人员和参展旅客提供住宿和其他生活娱乐配套服务。世博村位于世博会场地浦东区G地块, 世博村生活区包括A、B、D、J 四个地块, 其中A地块为五星级宾馆,其他为三星级标准的公寓式酒店。生活区地上新建面积约33 万m2 , 改建面积约3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万m2,总计约万m2。商业服务配套区包括C、E、F、H、I、K地块, 配套服务区地上新建面积约万m2 ,改建面积约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m2 ,总计约万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 项目组织建设的重点及难点 本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单体多、参建单位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因此作为业主方其组织协调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大。在本项目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的前提下,业主需委派具有丰富的大型群体工程和酒店工程项目管理经历的资深项目管理人领导项目管理团队,理顺本项目组织关系,为本项目顺利开展和各工种、各单位的协调施工保驾护航。所以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权责分明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是决定世博村工程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该项目的工程实施组织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面交叉。 (2)分考虑现有业主方管理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企业员工职业化培养的要求以及工程管理服务班子与业主方自身管理班子的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大型酒店群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其他大型建设项目业主方管理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顾及将来设计管理、工程发包与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的有序性。 (4)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使项目建设增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举行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的方式,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方案。 (5)必须考虑我国建设法规的规定,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监理、招投标代理和建设监理等, 处理好这些单位和业主方之间的关系。 (6)最终用户导向是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必须为今后的运营管理服务。因此,应注重运营管理部门和酒店咨询单位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服务于世博会中和会后世博村的运营管理。 世博村组织结构分析 整个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其下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在组织成立之初目标还不明确、界面不明显。因此传统的组织形式无论是职能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组织结构,都很难准确的表达此项目的复杂组织结构及项目群差异化的管理要求。传统的组织分析技术也很难定量分析组织人员的工作量及其积压程度,更无法定量分析沟通、协调及返工所带来的“隐性”工作,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提出了三维视角理论(见图1)和协同工作理论等。 图1 世博村项目管理的三维视角 通过项目协同机制可以归纳出影响项目组织的六个参数,即信息、文化、目标、范围、过程、和资源。组织的有序依赖于信息流,实现信息协同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而信息流在系统的传递过程中会影射出不同子系统间两个根本性差异,即文化和目标。由于组织的各参与者均有各自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于世博村群体项目来说,表面是各参与者与目标一致,实际在组织形成初期的混沌阶段,组织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目标的差异是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和目标被定义为组织项目的中参数。范围、过程和资源是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层面上的三个重要变量,他们不直接影响系统信息协同,但是对于文化协同和目标协同有直接的影响。此三个参数被定义为该项目的快参数。 对于世博村项目而言,由于存在众多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所以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控制中,需要重视运用动态控制 和目标控制的方法。 世博村组织文化建设 世博村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组织文化的保障和推动。由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团队来源于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单位又是第一次合作,有一个协同适应的阶段,这些不同点难以通过合同关系来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在参与各方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道德观念、世博精神及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等,以此来减少参与各方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合作精神。为此,在世博村建设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世博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工程文化建设的关键。 工程的组织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群体项目管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与项目群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是世博村所有建设者对项目建设达成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共识。世博村建设管理独有的特征是组织文化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组织文化研究和建设的起点,是保证组织文化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3.结语: 上海世博村整个项目庞大复杂,组织结构体系多变,需要实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各项目的团队建设及项目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都是很具有挑战性。面临这样的背景,整个项目工程能够取得成功与各个项目团队的成功组建及系统化的组织是分不开的。所以上海世博村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建设管理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多团队合作案例,值得所有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83. [2]赵金先,张立新,姜吉坤.管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Kerzner, Management[M].杨爱华,杨敏,王丽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2-189. 看了“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团队管理相关论文 2.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3篇 3. 浅谈企业团队管理论文 4. 大学团队管理论文 5. 大学生团队管理论文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团队管理已成为 企业管理 中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团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领导艺术;沟通;创新

诺基亚在亚洲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导厂商,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曾一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能从1998年至今座在冠军的宝座上,靠的就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有如此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又该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二、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和失去思维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已经把团队建设作为了企业建设的重头戏,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是这重头戏的主角。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

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 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9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设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一个不可能实现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员工能产生激情吗?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印证,这可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2.愿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2004年上半年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儿,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儿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戒指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 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残局。

3.通过沟通一定要让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价值观。这里我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例子:2003年那是非典的天下,中国是“实践”最早, 经验 最多的,理所应当研究成果应该丰富,但我国的非典权威人士钟南山院士却遗憾地表示: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实验的拿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而掌握病毒样本的有没有科研能力,要害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协调不起来,更勿论默契了。

(四)合理有效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1.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了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下转第53页)

3.既要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激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2001年,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该公司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销售业绩不同的员工获得基本相同的收入,于是能人流失,庸人留下。无独有偶。IBM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郭士纳正是在变革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后才使这头大象翩翩起舞。

(五)引进竞争机制在成长中合理要求

著名的进化论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当然作为一个团队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活力。但还应当做到:

1.授人于渔,打造学习型团队。引进竞争不是让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得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关心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和成员一起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制定他们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

3.广泛开张“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而就IT项目成员来讲,大多数成员不是很善于言谈,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和电脑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而与人沟通技巧上相对缺乏。然而项目管理中沟通却非常重要,既有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以及和老外的沟通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需求的误解,目标的偏移,项目的delay或失败,甚至更严重的导致人员的 离职 ,因此在团队和项目管理中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沟通并不是随便找人 说说 话而已,它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mindset)。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以下几种心态的人都是很难沟通的:

自私:关心只在五伦以内,没有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不要多管闲事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我的解决 方法 就是最好的。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 文化 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 报告 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6.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最后一段我想对任何人都非常有用,因为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面总有领导管着你。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如何的人才被埋没,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抱怨领导不了解你,领导凭什么要主动来了解你呢?不是领导不了解你的才能,而是你应当主动让领导了解你的才能,做的让领导了解和喜欢,如果上面六点你真正做到了,你不让上司喜欢都难。这就回到了沟通的关键:主动沟通,积极沟通。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含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使该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且可能是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实际上,人们的观点也有一些小的差异,如美国学者罗宾斯更强调成员们协同合作的巨大绩效,章仪伍更强调对每一个成员知识技能的合理利用,贾硕林、颜寒松更强调“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追求集体的成功”。由此可见,我们应多方位全面理解团队概念。

二、团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

(一)常见的团队冲突

常见的团队冲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种是显性的,很可能在爆发之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平息,当然也不排除爆发后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但对于经理人来说,显性的冲突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处理的。真正令人头疼的是第二种:隐性冲突。这类冲突存在于团队成员们的头脑之中,尽管他们内心很气愤,但是彼此保持沉默,隐性冲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工作中采取独立态度,这样必然导致团队的协同逐渐瓦解。

(二)团队冲突后的员工反应

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如何面对、如何继续相处,对团队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团队冲突后,冲突双方的反应都会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有关调研发现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的反应归结为六种:

1、良性反应

(1)积极展开竞争;(2)友好合作;(3)友善和解。

2、恶性反应

(1)恶性竞争;(2)刻意回避;(3)彻底分裂。

了解冲突发生之后员工可能采取的反应是经理人有效处理冲突的基础。

(三)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

根据有关调研,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通常会有四种:

1、人心涣散;2、派系斗争;3、互不理睬;4、争论不休。

三、如何有效解决团队冲突

1、竞争的策略是指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通常采用的人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又称强迫式。

采取竞争策略的时机:当需要快速进行决策时;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进行重要决策时;当有人企图利用你的非竞争行为时。

2、迁就的策略指一方为了抚慰另一方并维持良好关系,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遵从他人观点。

采取迁就策略的时机:认为自己不正确时;当事情对别人来说更为重要时;为了将来在重要事情上能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时;当和谐比分裂更为重要时。

3、回避的策略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希望逃避而采取的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利益,一躲了之的办法。

采取回避策略的时机:当问题并不重要时;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所带的利益时;希望别人冷静下来时;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当别人能有效解决问题时。

4、合作的策略是指主动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是双赢。

四、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1、确立共同目标

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 融合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并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2、完善制度与机制

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3、聚集高素质人才

建立高效团队必须重视人才,提倡学习和创新。人才是组织生存之本,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高绩效团队人员的构建必须需要三类人:一是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的成员;三是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帮助和交流,使各成员的效能实现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就团队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随时与不同的团队,以及团队内不同的阶层、部门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与沟通,这样才能高效运作。

5、采取有效 措施 管理团队

要组织和管理好团队需要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实施有效的领导;二是设计合理的组织;三是鼓励意见沟通和参与管理;四是制订合理的用人政策。

6、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差异管理,是指将团队成员分割成众多的“两人关系体”,从而将成员的个人差异局限在两人之间。显然,经过这种划分,成员的个人差异效应被禁锢在两人关系体中,从而使差异引起的冲突和不满不会在团队的层面上反映出来。以这种方式管理团队,必然是领导与成员有单个接触,而不会出现成员之间广泛沟通和频繁交互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可以创造完美。一流的团队之所以会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的成员能抛开自我,相互包容,避免冲突,彼此信赖,一切只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霍普.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贾硕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 财经 出版社,1999

[4]姜德刚.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5]葛亮.大雁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邵雨,朱宪.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陈治寰.如何建设高效团队[J].南方周刊,2011第2期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相关论文

4.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5.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6. 企业文化论文

7.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试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探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试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探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师团队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二是构建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三是创新教学团队成员的合作模式;四是营造和谐的团队文化;五是改革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切实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推动本科教学的革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 教学团队;建设;教学

随着《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的出台,专业建设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抓手,而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1.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国际上很多高校都鼓励教师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例如在迈阿密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ies,FLCs)是一个由教师和学校职员组成的学习项目团队,人数一般是8~12人。团队以促进教与学为目标,频繁地组织研讨活动,为成员提供申请项目资助、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参与者可以自行选择一个焦点课程或项目,与自身工作相结合,设计案例、尝试教学创新、评价实施效果;参与到两周一次或更加频繁的研讨中,并把项目成果在学校或者国内的交流会上展示,借助教学团队这一平台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国内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指高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注重其作为教学工作者的发展。教师完成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参加到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团队的合作探究、团队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逐渐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2.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师资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集体研讨、课堂观摩、开发教学资源等方式,可以为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提供契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1.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规范顺畅的管理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基层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校级培育教学团队评选办法》等管理文件,开展了三级教学团队,即基层教学团队—校级培育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了教师—教学团队—教学系—学院—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1)教学团队组建。学校规定基层教学团队可以围绕单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实践课程组建,也可以围绕专业系列课程,或学科性质相近的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组建。原则上本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研究生学位课、其他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以及重要实践环节须以单一课程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人数方面,要求每个基层教学团队的人数不少于4人,不多于12人。在团队负责人选定方面,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

(2)教学团队备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要求各院系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基层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负责所属基层教学团队的认定工作,并向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备案新建设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名称、承担的课程、团队成员名单等),以实现规范管理。

(3)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在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方面,学校要求各个教学团队制订团队工作制度,每个学期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工作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制订与实施、课程(实践环节)建设、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及其他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4)教学团队网站建设。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学校还开发了教学团队网站,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各院系教学团队共同建设、管理和维护,将团队研讨纪要、教学改革论文、课程教学材料等在团队网站上进行及时更新,为团队之间的交流创设平台。

(5)教学团队评价考核。学校要求各院系负责对每个教学团队的运行状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备案;学校每年从备案的基层教学团队中评选校级培育教学团队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作为院系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每年对院系基层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2.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

作为高校教学团队,一方面要有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带头人应为本学科或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团队要具备合理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在年龄、职称、知识结构上要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

3.丰富团队成员的合作交流模式

多元化的、丰富的、创新的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增强团队建设的效果。北师大的刘宝存教授在其相关论文中介绍,20世纪70年以后团队教学在美国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在传统的学科组织之外,还形成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教学团队,如同事互助小组、任务小组、项目计划、学术沙龙、午后茶、论坛、研究中心、实验室、研究所、课题组、首倡行动计划、研究协作组、讲座、工作站等形式,为教师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契机。

国外开展教学团队合作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团队模式”,团队成员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就教学问题或某个项目开展交流,共同完成合作设计→目标、任务呈现→集体工作→过程呈现→反馈与改进→合作工作→评价等事项;另一种是“小组互补模式”,团队中确定多个小组,每组一般有3~5个成员,各小组针对整体目标的若干个分解任务分别进行研究合作,不同小组之间通过交流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团队管理已成为 企业管理 中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团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领导艺术;沟通;创新

诺基亚在亚洲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导厂商,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曾一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能从1998年至今座在冠军的宝座上,靠的就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有如此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又该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二、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和失去思维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已经把团队建设作为了企业建设的重头戏,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是这重头戏的主角。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

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 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9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设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一个不可能实现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员工能产生激情吗?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印证,这可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2.愿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2004年上半年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儿,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儿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戒指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 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残局。

3.通过沟通一定要让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价值观。这里我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例子:2003年那是非典的天下,中国是“实践”最早, 经验 最多的,理所应当研究成果应该丰富,但我国的非典权威人士钟南山院士却遗憾地表示: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实验的拿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而掌握病毒样本的有没有科研能力,要害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协调不起来,更勿论默契了。

(四)合理有效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1.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了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下转第53页)

3.既要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激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2001年,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该公司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销售业绩不同的员工获得基本相同的收入,于是能人流失,庸人留下。无独有偶。IBM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郭士纳正是在变革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后才使这头大象翩翩起舞。

(五)引进竞争机制在成长中合理要求

著名的进化论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当然作为一个团队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活力。但还应当做到:

1.授人于渔,打造学习型团队。引进竞争不是让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得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关心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和成员一起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制定他们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

3.广泛开张“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而就IT项目成员来讲,大多数成员不是很善于言谈,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和电脑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而与人沟通技巧上相对缺乏。然而项目管理中沟通却非常重要,既有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以及和老外的沟通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需求的误解,目标的偏移,项目的delay或失败,甚至更严重的导致人员的 离职 ,因此在团队和项目管理中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沟通并不是随便找人 说说 话而已,它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mindset)。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以下几种心态的人都是很难沟通的:

自私:关心只在五伦以内,没有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不要多管闲事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我的解决 方法 就是最好的。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 文化 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 报告 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6.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最后一段我想对任何人都非常有用,因为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面总有领导管着你。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如何的人才被埋没,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抱怨领导不了解你,领导凭什么要主动来了解你呢?不是领导不了解你的才能,而是你应当主动让领导了解你的才能,做的让领导了解和喜欢,如果上面六点你真正做到了,你不让上司喜欢都难。这就回到了沟通的关键:主动沟通,积极沟通。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含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使该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且可能是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实际上,人们的观点也有一些小的差异,如美国学者罗宾斯更强调成员们协同合作的巨大绩效,章仪伍更强调对每一个成员知识技能的合理利用,贾硕林、颜寒松更强调“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追求集体的成功”。由此可见,我们应多方位全面理解团队概念。

二、团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

(一)常见的团队冲突

常见的团队冲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种是显性的,很可能在爆发之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平息,当然也不排除爆发后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但对于经理人来说,显性的冲突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处理的。真正令人头疼的是第二种:隐性冲突。这类冲突存在于团队成员们的头脑之中,尽管他们内心很气愤,但是彼此保持沉默,隐性冲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工作中采取独立态度,这样必然导致团队的协同逐渐瓦解。

(二)团队冲突后的员工反应

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如何面对、如何继续相处,对团队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团队冲突后,冲突双方的反应都会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有关调研发现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的反应归结为六种:

1、良性反应

(1)积极展开竞争;(2)友好合作;(3)友善和解。

2、恶性反应

(1)恶性竞争;(2)刻意回避;(3)彻底分裂。

了解冲突发生之后员工可能采取的反应是经理人有效处理冲突的基础。

(三)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

根据有关调研,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通常会有四种:

1、人心涣散;2、派系斗争;3、互不理睬;4、争论不休。

三、如何有效解决团队冲突

1、竞争的策略是指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通常采用的人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又称强迫式。

采取竞争策略的时机:当需要快速进行决策时;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进行重要决策时;当有人企图利用你的非竞争行为时。

2、迁就的策略指一方为了抚慰另一方并维持良好关系,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遵从他人观点。

采取迁就策略的时机:认为自己不正确时;当事情对别人来说更为重要时;为了将来在重要事情上能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时;当和谐比分裂更为重要时。

3、回避的策略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希望逃避而采取的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利益,一躲了之的办法。

采取回避策略的时机:当问题并不重要时;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所带的利益时;希望别人冷静下来时;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当别人能有效解决问题时。

4、合作的策略是指主动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是双赢。

四、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1、确立共同目标

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 融合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并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2、完善制度与机制

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3、聚集高素质人才

建立高效团队必须重视人才,提倡学习和创新。人才是组织生存之本,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高绩效团队人员的构建必须需要三类人:一是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的成员;三是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帮助和交流,使各成员的效能实现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就团队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随时与不同的团队,以及团队内不同的阶层、部门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与沟通,这样才能高效运作。

5、采取有效 措施 管理团队

要组织和管理好团队需要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实施有效的领导;二是设计合理的组织;三是鼓励意见沟通和参与管理;四是制订合理的用人政策。

6、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差异管理,是指将团队成员分割成众多的“两人关系体”,从而将成员的个人差异局限在两人之间。显然,经过这种划分,成员的个人差异效应被禁锢在两人关系体中,从而使差异引起的冲突和不满不会在团队的层面上反映出来。以这种方式管理团队,必然是领导与成员有单个接触,而不会出现成员之间广泛沟通和频繁交互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可以创造完美。一流的团队之所以会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的成员能抛开自我,相互包容,避免冲突,彼此信赖,一切只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霍普.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贾硕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 财经 出版社,1999

[4]姜德刚.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5]葛亮.大雁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邵雨,朱宪.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陈治寰.如何建设高效团队[J].南方周刊,2011第2期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相关论文

4.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5.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6. 企业文化论文

7.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篇二 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而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文化是团队建设的骨架,因此在团队建设当中,加强组织形式及文化建设是使其成为高绩效团队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团队组织结构及文化的阐述及其和上海世博村项目团队的分析比较,为大型复杂项目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上海世博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团队理论研究 项目团队概念及组织结构 项目团队就是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具体目标而相互协作组成的群体。而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是团队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使命是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实现具体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并协调一致高效的工作。工程项目团队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并遵循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旦工程建设完成,团队也即告解散。 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 职能式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有破坏统一指挥原则的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层次相对简单,项目管理指令一致,对项目费用、质量及进度控制起来更加容易,但是项目组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与对策在项目管理组织中的贯彻可能遇到阻碍,团队沟通基本靠项目经理;矩阵式组织结构特点是双重机构、双重领导。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的情况。 项目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特征有:组织文化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组织文化分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分别指工程项目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中最直观、最表象的部分,它包括了工程项目本身、建设过程、所处的环境、面貌及机械设备等可以被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部分;制度文化是指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项目团队员工长期形成并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识活动,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宗旨、组织精神、价值观念、组织道德、团队意识等。 2.上海世博村团队组织及文化的分析 工程概况 世博村工程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唯一建造的功能齐全的生活和配套项目,其主要功能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为参展国工作人员和参展旅客提供住宿和其他生活娱乐配套服务。世博村位于世博会场地浦东区G地块, 世博村生活区包括A、B、D、J 四个地块, 其中A地块为五星级宾馆,其他为三星级标准的公寓式酒店。生活区地上新建面积约33 万m2 , 改建面积约3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万m2,总计约万m2。商业服务配套区包括C、E、F、H、I、K地块, 配套服务区地上新建面积约万m2 ,改建面积约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m2 ,总计约万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 项目组织建设的重点及难点 本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单体多、参建单位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因此作为业主方其组织协调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大。在本项目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的前提下,业主需委派具有丰富的大型群体工程和酒店工程项目管理经历的资深项目管理人领导项目管理团队,理顺本项目组织关系,为本项目顺利开展和各工种、各单位的协调施工保驾护航。所以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权责分明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是决定世博村工程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该项目的工程实施组织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面交叉。 (2)分考虑现有业主方管理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企业员工职业化培养的要求以及工程管理服务班子与业主方自身管理班子的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大型酒店群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其他大型建设项目业主方管理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顾及将来设计管理、工程发包与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的有序性。 (4)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使项目建设增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举行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的方式,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方案。 (5)必须考虑我国建设法规的规定,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监理、招投标代理和建设监理等, 处理好这些单位和业主方之间的关系。 (6)最终用户导向是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必须为今后的运营管理服务。因此,应注重运营管理部门和酒店咨询单位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服务于世博会中和会后世博村的运营管理。 世博村组织结构分析 整个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其下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在组织成立之初目标还不明确、界面不明显。因此传统的组织形式无论是职能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组织结构,都很难准确的表达此项目的复杂组织结构及项目群差异化的管理要求。传统的组织分析技术也很难定量分析组织人员的工作量及其积压程度,更无法定量分析沟通、协调及返工所带来的“隐性”工作,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提出了三维视角理论(见图1)和协同工作理论等。 图1 世博村项目管理的三维视角 通过项目协同机制可以归纳出影响项目组织的六个参数,即信息、文化、目标、范围、过程、和资源。组织的有序依赖于信息流,实现信息协同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而信息流在系统的传递过程中会影射出不同子系统间两个根本性差异,即文化和目标。由于组织的各参与者均有各自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于世博村群体项目来说,表面是各参与者与目标一致,实际在组织形成初期的混沌阶段,组织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目标的差异是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和目标被定义为组织项目的中参数。范围、过程和资源是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层面上的三个重要变量,他们不直接影响系统信息协同,但是对于文化协同和目标协同有直接的影响。此三个参数被定义为该项目的快参数。 对于世博村项目而言,由于存在众多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所以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控制中,需要重视运用动态控制 和目标控制的方法。 世博村组织文化建设 世博村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组织文化的保障和推动。由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团队来源于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单位又是第一次合作,有一个协同适应的阶段,这些不同点难以通过合同关系来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在参与各方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道德观念、世博精神及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等,以此来减少参与各方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合作精神。为此,在世博村建设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世博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工程文化建设的关键。 工程的组织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群体项目管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与项目群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是世博村所有建设者对项目建设达成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共识。世博村建设管理独有的特征是组织文化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组织文化研究和建设的起点,是保证组织文化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3.结语: 上海世博村整个项目庞大复杂,组织结构体系多变,需要实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各项目的团队建设及项目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都是很具有挑战性。面临这样的背景,整个项目工程能够取得成功与各个项目团队的成功组建及系统化的组织是分不开的。所以上海世博村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建设管理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多团队合作案例,值得所有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83. [2]赵金先,张立新,姜吉坤.管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Kerzner, Management[M].杨爱华,杨敏,王丽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2-189. 看了“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团队管理相关论文 2.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3篇 3. 浅谈企业团队管理论文 4. 大学团队管理论文 5. 大学生团队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尤其要注重人才培养。团队职能必须明确,目标才能实现。 1、明确团队目标打造一支良好的创业团队,首先需要明确团队创业目标,团队目标,要让每个人有努力的方向,大家朝着目标各自的目标前进,一致向前,才能达成团队目标。2、明确团队任务有了奋斗的目标,还要有具体的任务目的,否则一切都只是空想,既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在行动上更要一致,劲往一处使,明确任务,积极奋斗,不断提升,向终极目标靠近。3、划分团队职能创业团队职能和责任必须划分明确,每个人要有明细的分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只会事倍功半。4、培养团队领导重点培养,全面指导。让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循循善诱引领团队进步。让一个人带领一群人,想着正确的方向奋斗。5、健全创业团队制度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需要有良好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作为精神支柱。制度的建立健全,关乎一个团队的生死,建设人性化的企业制度,让每个人自觉遵守,自愿服从,不但能降低团队管理的成本,对团队提升也是具有极大的帮助。6、树立创业团队形象,打造团队品牌,建设团队文化团队要进步,精神是基础。良好的口碑,过硬的品牌,优秀的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才能引领团队发挥才能,提升企业价值观和团队核心竞争力。7、优化奖惩机制管理好团队,就要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给积极奉献的给予奖励,激励进步,对于损害团队利益的,坚决给予惩罚,让员工积极奋进,而不是消极散漫。8、提升团队员工福利福利待遇是员工积极发挥才能的重要因素,个人积极努力了,团队才能有提升的价值,所以,9、鼓励发展空间鼓励员工了解团队,参与组织和团队建设,积极提升个人能力和发展空间,让员工看得见自己的未来和价值,更要让员工感到成就感和能力提升。

成功IT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分析与思考论文

为更好的进行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保证一切基于团队成员的角度出发,需要站在管理团队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思考,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团队的凝聚力与效率,最大限度上规避项目管理风险性。

纵观当前的IT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主体作用十分明显,但在总结实践成果分析可以发现,缺乏良好的管理团队,整体管理能力必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一、IT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含义及意义

1.团队建设内容及特点。IT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主要是指将背负项目管理任务的团队成员依据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协调配合,以便于完成所期望的项目目标。关于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是由两个主体构成,包括项目经济与项目团队成员两者的共同责任。团队建设应该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下,将团队成员的使命感激发。在当前团队建设实践中研究表明,团队成员的相互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方式,已经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保证主体沟通机制的开展。

对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特点分析,可主要划分为以下特征:(1)成员具备创新性,思考能力高的特点;(2)成员能够将多种技能组合,具备自主性特点;(3)成员能够将具体目标转变为指标,具备协调处理特点;(4)成员具备较强的价值观,具备合作性特点;(5)团队内部成员的相互尊重;(6)成员之间能够形成凝聚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7)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分工,在平等的体系下实现公平发展;(8)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基于以上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IT项目管理团队只有满足以上发展特点,才能够被称之为优秀的项目管理队伍。

2.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意义。关于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氛围,旨在为项目管理团队提供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对于IT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具体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队建设有利于开展合理的分工,协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能够互相尊重,并且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明确自身角色、职责以及任务等。这样,团队内部的成员能够准确找到自身定位。

二是,团队建设制定明确目标。团队建设与发展能够形成明确的目标,增强团队内部成员的感召力、吸引力以及战斗力,提升IT项目管理团队整体管理实效。

三是,IT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增强团队内成员的相互信任,使得成员之间相互认同,营造良好的项目管理氛围及环境。

四是,管理团队建设对凝聚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各个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写作的热情,为项目以及相关计划付出努力。

可见,IT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效率性,使得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全面开展。这既是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开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此次研究的具体实效。

二、成功IT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分析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型的管理门类,在国际范围的推动下正在向着科学化、专业化、全球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称为社会的流行热潮。随着当前的证书热、培训热以及软件热等热点,不同行业之间对于项目管理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但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是,IT项目管理团队与传统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别,使得团队的好与坏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衡量团队的好与坏最为直观的评判标准则是整个团队的基础素质。下面对IT管理团队当中成员素质进行具体分析:

1.项目领导人员素质分析 。在当前的国内IT领域中,项目管理团队主要由部门经理与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管理部门的日常事务处理与相关工作。由于国内的项目经理以及部门经理,主要是通过晋升机制被提拔上来,并未适应由技术工作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调整过度以及管理职能发生的变化。这就状况的出现,造成在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自身所处角色并未得到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管理技能薄弱。

受到IT行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开展管理工作是主体对主体的管理。项目经理为技术专家出身,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技能方面的更新及重视程度。但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的问题是,衡量内部员工的贡献度,不应该将个人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状况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强调整体团队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将团队的成功赋予到个人,做到人人成功。

项目管理的开展,本身即具备一定的特点,包括时间、质量以及成本等不同的制约关系与影响要素。这就需要作为一名项目领导人员,具备对上述因素的掌握能力,加强对项目管理自身的基础理解。

同时,还应该充分掌握项目管理的基础方法以及相应的工具,包括项目分解、项目计划、网络计划技术、进度估计、费用估算以及风险评估等基础内容。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绩效激励与沟通技巧进行衡量。上述提到得各项要素,是一名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

2.项目研发人员素质分析 。IT项目经理具备良好的素质,但团队内部的项目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依旧会对IT项目管理团队的综合管理能力产生影响。基于此,如何提升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基于国内IT行业普遍存在研发人员身上的问题分析,即工作过程运用的方法以及手段缺乏合理性。将程序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研发编码的过程中,并未进行事先设计,代码设计与编写准确性大打折扣,一旦程序编写完成,测试过程缺乏明确,造成用户使用效果不理想。

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国IT行业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某IT企业在印度设立研究所,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对应聘的程序员进行C语言测试,运用编程代码编写同一功能。结果表明,众多的应聘者当中,代码的.写作方法以及空格出奇一致,缩进具备明确的标准。由此可知,我国的行业现状以及研发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IT行业发展中,研发人员应该积极运用规范的代码,对项目研发的程序、环节以及具体流程步骤等要素进行全面处理,规范项目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IT项目管理团队相关思考

想要建设IT项目管理的优秀团队,则需要将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的成员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凝聚力,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项目管理实效性。基于此,关于建设优秀的IT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基于以下方法进行优化。

1.选择优秀的项目经理。 优秀的项目经理选择,衡量标准主要表现在智商与情商两个方面:

智商,直观层面上则是分析“人”是否聪明。例如微软公司在招聘项目经理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将其技术知识与运用技术去赚钱的能力放在首位。比尔·盖茨对聪明人的描述则是“聪明人一定反应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他能迅速进入一个新领域,给你一个头头是道的解释。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他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博闻强记,他能把本来认为互不相干的领域联系在一起使问题得到解决。他富有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对智商的衡量,已然成为IT行业选择优秀项目经理的关键。

情商,该词汇是近年来由心理学家提出,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情商主要是指情绪、情感、意志以及耐力等方面的综合品质。

近年来,情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成为人才选择的重要考核项。基于此,IT行业想要优化项目管理团队,则需要选择与提升优质项目经理。

只有将智商与情商两项基本衡量标准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挑选优质项目经理,为优质项目管理团队的构建提供基础保障。

2. 职业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管理才能。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管理者应该牢牢掌握这门学科,熟悉下属所从事工作的基本属性。掌握与具备良好的管理才能,满足外行管理内行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不断丰富与积累知识,掌握业务整体流程,提升管理能力。

其次,具备灵活的头脑。IT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面相对宽广,所考量的实际问题十分全面。但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作为支撑。只有项目经理具备灵活的头脑,才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技术成熟度。

最后,领导带头作用。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够服众。一旦项目出现困难,则需要项目经理能够为员工做出正确的解释,具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发挥出领导带头作用。

3.优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则包括对IT项目管理团队内部所有人员的监督、培养以及激烈作用,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监督 。依据IT项目管理进度计划以及日常安排,对团队内部员工的开发进度进行监督。一旦出现进度延误的状况,则需要增强进度开发进程。如果IT项目相对复杂,需要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状态下,应该将计划内容进行详细处理。

培训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不单单是项目经理自身综合素质过关,员工综合素质同样十分重要。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更应该将自身掌握的知识教授给新的成员。同时,在IT行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培训基地,全面提升项目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激励 。激励机制在企业方面的应用作用十分明显,并且由于其激励手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但不管是哪一种激励手段,表达出的内容与目的十分一致,为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优化项目管理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增强团队合力,提高团队绩效。针对激励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工作成就、认可度、工作本身、责任、晋升以及具体发展。

只有将监督、培训以及激励手段进行全面整合,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优势,为内部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4.项目管理团队有效沟通。 沟通机制的协调,在IT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十分明显。虽然这样的沟通机制不单单局限于项目管理团队的内部,与其他人员的相关性也十分明显。通常,在一个IT项目管理团队当中,涉及到的人员相对复杂。有效沟通的建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对单的沟通,应该开发更多的沟通渠道。包括上级与下级的沟通,同等别沟通等等,使得管理团队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将合理建议进行总结与整理。这样,既能够构建并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同时还能够将各项建议进行总结,挑选出合理并可采用的内容,对项目管理团队进行改进。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对提升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效果作用十分明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IT项目管理而言,个人的优势与素质并不代表团队的优劣,只有良好的团队才能够体现出内部个人的自身价值。因此,对于成功的团队而言,则应该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与领导者的领导能力,进而形成内在凝聚力,发挥出良好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成功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邱泽国。我国IT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策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01):55-60.

[2]李龚。IT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3,4(02):100-102.

[3]夏丁娟。如何建设IT项目管理中的团队相关思考[J].科技资讯,2015,4(13):145-148.

[4]曹晓辉。IT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4,10(05):84-86.

[5]许菱,吴文雅。浅析IT项目中的需求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06):80-83.

[6]焦文静。基于IT项目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2(03):50-52.

[7]王海泉。互联网思维下金融企业IT项目管理策略分析[J].辽宁经济,2015,4(05):70-71.

[8]刘硕。浅谈我国IT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6):187-18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