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游戏与儿童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一篇优秀的幼儿园教学论文是少不了的,希望本论文可以帮到你。
摘要: 目前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即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儿童如何从游戏中获得经验,游戏本身具有哪些结构特征以及游戏内容如何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学习等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研究。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良好道德意志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全面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技能,确立科学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字: 游戏理论,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文件可看出,游戏是其应享有的权利、自由,是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证明,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游戏,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德国具有新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半生致力于学前教育工作,创办了幼儿园,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称为"恩物"。他还提出"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热心地宣传学前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创立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蒙台梭利倡导的游戏理论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其中,以其感官训练教具最具特色。而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是游戏,游戏即生活。"的观点,被广大教育学家认可。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以游戏为生命",认为游戏对幼儿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
在教育领域,学前游戏理论主要是从教育的观点出发,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游戏现象,揭示其发展规律,探讨其价值和教育实施及指导的一门学科。所谓的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积累认知,增长智力,促进身心发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1.儿童通过游戏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
2.教师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就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3.儿童通过游戏来培养想象力。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象"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的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玩"小小飞行员"的游戏,可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样的玩法?
4.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5.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表演中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儿童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益处。
游戏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处于低层次的感性阶段,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要尊重、保护好这种天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兴趣入手进行教育。首先要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快乐,然后才是获得对世界的认知,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智力开发方面,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积累。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获得对生活的反应,积累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游戏中接触各种事物,不断加深、拓展对事物的形状、用途等认识,不断提高幼儿认识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二是语言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为了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总要与同伴交流,即使是一次次语言不太清楚的对话,都有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想象力开拓。幼儿都有一颗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富于想象的心,游戏能带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因此,"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语)。
另一方面,游戏有助于调整厌学情绪。
一些幼儿在入学前和入学初,都表现出向往学校生活的现象,但过了不久,一些幼儿就会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情绪,严重的会产生恐惧上学心理阴影。有些幼儿为了不上学,早上以赖床、撒谎称不舒服等方式,企图想取得家长的同情,充许他不上学。有的幼儿被家长逼着上学,从家门口一路悲伤到学校,到校门口还不愿意进去,满脸怨恨望着家长的'离开。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发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融入到游戏中,他就会容易忘记没有亲人陪伴,慢慢消除对学校的恐惧感,体会到学校也是一个充满快乐、好玩的地方,从内心改变对上学的看法。
游戏还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
现在学前教育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多与玩具对话,心理性格容易造成封闭、孤僻。同时,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争着照顾一个幼儿,幼儿享受着"小皇帝"般的待遇,享受着说一不二的特权,这种隔代教育往往会造成幼儿娇气、蛮横、不合群等性格,容易扭曲幼儿的心灵,不利于幼儿成长成才。在幼儿进入学前教育时会突显出。学前教育利用游戏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对小朋友开展各种健康而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直接或间接从游戏体会到合作、团队、感恩、分享、尊重等精神内涵,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引导幼儿心灵充满健康的阳光。
最重要的还有,游戏有助于生理机体发展。幼儿的各种生理机体都处于萌芽状态,有意识的身体锻炼有利于机能的均衡发展。从学前教育的应有之义来讲,不但要引导幼儿在智力、心理、知识等软性方面发展,也应该重视生理机体硬性方面发展,达到幼儿身心健康、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学校注意到这方面,有意识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不同的生理机体,以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反应度、力量等,促进其生理机体良好生长。通过有目的性地安排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健康成长。
从以上可知,幼儿园要结合幼儿身心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健康、益智的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丁海东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李芳《游戏与特殊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08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语:FriedrichWilhelmAugustFröbel,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人的教育》(DieMenschenerziehung,dieErziehungs-,Unterrichts-undLehrkunst,1826年)《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1843年)《幼儿园教育学》(1861年)成就1820至1824年福氏写了七篇论文,1826年出版了《人性教育》Menschen-eryiehung,由本书可以了解福氏的教育思想,当时(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一般德国的思想,内容上尚未有如福氏这样的调和了宗教、哲学及艺术的思想教育。《人性教育》的基础论是提倡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人性教育目标及教育原理。福氏的宇宙观是万物中有一永久不灭的法则,此法则乃万物赖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万物,此统一者就是神。他的人生观“永久不灭法则”神所创造的事物──人、自然。能了解自然科学的法则,而制定法则者就是神。福氏认为宇宙乃是一个调和、伟大的有机体,把自然科学和基督教的神使之浑然一体乃福氏“人性教育”的基础论。但福禄贝尔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福禄贝尔一生难忘斐氏的鼓励,但福禄贝尔觉得教育法并不完美。在精神方面缺乏统一,因此,福氏决心离开而回到故乡。福氏再进入德国大学,研究自然科学,1811年进Gottingen大学,感觉要研究人类的教育必须广泛地在各方面学习,所以,他研究了语言及物理、化学、矿物、天文等自然科学。
提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幼儿园之父,主要学前教育思想有:(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2)学前教育要全面(3)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4)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恩物”(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1、教育顺应自然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2、儿童"自动"发展思想
所谓"自动"发展是指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使内部表现于外部和使外部表现于内部的过程。
据此,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和少年期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幼儿期儿童通过活动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使内部的东西成为外部东西的时期;而少年期主要是学习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吸取知识,是使外部的东西转变为内部东西的时期。人的"自动"发展就是通过这两个阶段实现的。
3、作业教学和恩物教学
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了许多适合他们完成的作业,主要有绘画、纸工、用小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珠、刺绣等,还包括一些劳动活动,如初步的自我服务和照料植物等,并开辟劳动园地,组织儿童进行栽种。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工具。
4、游戏理论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位阐扬游戏功能及价值的人,福禄贝尔把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
扩展资料:
自我活动的原理:辅导幼童本身的活动,让幼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成人不加以干涉,让幼童藉此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辅导他们自我操练,通过他们的行动、工作,启发他们的潜在力量。
连续发展的原理:“连续发展”这一句话在福氏的“人性教育”基础论中已有论述,人类的成长乃是连续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教育乃从受胎同时开始”。
福禄贝尔认为人类生命的发展,是由一点连续进行,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类发展阶段,连续由内部进行,彼此是有关连的。福禄贝尔曾批评一般父母,说有的父母对青少年时期的儿女,要求他们的行为各方面要像青年。
福禄贝尔特别期望父母不要对自己的子女有如此错误的要求,生命的发展乃是连续性,如此的要求会妨碍他们未来的种种发展。福禄贝尔曾特别强调,对正常的儿童,不能从小就施予特殊的教育。
福禄贝尔对婴儿的看法,认为其不只是家族的一份子,也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员。所以,婴儿的成长发展有关的,可由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必然结合中,来观察小孩。
福禄贝尔在基础论中说过:“小孩的教育,对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要求能结合、调和而一致,是有神的素质、自然的素质和人的素质的人、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在自己本身有统一性、个别性和多样(元)性”。
在人性教育基础上,福禄贝尔最强调的是宗教心、道德性的萌芽,福氏说幼儿期的感情,特别是幼儿的微笑是共同感情最初的表现。这社会性的感情是连结在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的基础上,就是说,共同感情是真实的宗教心的最初萌芽和发端,是由母亲培育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为了纪念福禄贝尔的贡献,人们为他建了一个纪念碑,纪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体、圆柱体等。
3、协调原理
福禄贝尔说,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能够得到真正的协调是最美好的事。
4、亲子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这或许是他幼时没得到母爱的一种体验吧。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5、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
福禄贝尔指出通过直观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成长。
6、儿童的四种本能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共有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其实这些东西稍微在百度上收索一下就知道了啊~~~~~~~~~~~哥们儿~~~你那罗贝尔了??
皮布尔斯的《物理宇宙学》《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物理宇宙学原理》这三本著作已经成为了领域内的标准参考文献。
皮布尔斯研究成果
1、皮布尔斯在创新基本观念方面有着很长的记录,之后被其他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在1987年,他提出了用于早期宇宙发展的原始等曲率重子模型。同样,皮布尔斯在1970年代初期为建立暗物质问题做出了贡献。他还因Ostriker-Peebles标准而闻名,该标准与银河系形成的稳定性有关。
2、皮布尔斯为大爆炸模型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与狄克等人一起(在乔治·加莫夫,拉尔夫·A·阿尔弗和罗伯特·C·赫尔曼之后近二十年),他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为大爆炸核合成、暗物质和暗能量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他还是1970年代宇宙结构形成理论的主要先驱。
3、在皮布尔斯的书《物理宇宙学原理》 中,他根据各向同性宇宙背景辐射表示了宇宙中任何地方的速度的首选参考系,这与先前的模型有所不同,但他认为这并不违反相对论。
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啦
科斯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
《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25岁时构思并写就,在1937年的发表的论文。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企业的性质》是最终让其获得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之一。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里,科斯通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两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构成了《企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讨论产权的法律界定的论文,构筑了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成本问题》体现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外部影响,即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有影响,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科斯定理的提出从而解决了私人解决外部性的这条途径。
在研读《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对这一问题体会更加深刻了。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所述的就是“外部不经济”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传统的经济学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关于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之间的差异的例子,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应赔偿损失,或对他课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
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错误地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实际上这种外部效应问题具有相互性,又称不兼容性。
皮布尔斯的《物理宇宙学》《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物理宇宙学原理》这三本著作已经成为了领域内的标准参考文献。
在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吉姆·皮布尔斯、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诺贝尔官方在新闻稿中写道:“他们的发现,永远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皮布尔斯因为其在物理宇宙学的理论的发现,而获得此项荣誉。日内瓦大学的麦耶教授和奎罗兹教授是因为他们共同发现了一颗围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外行星而获得该荣誉。
皮布尔斯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尼伯,是现任的普林斯顿大学阿尔贝特·爱因斯坦荣誉科学教授。1962年,詹姆斯·皮布尔斯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1970年起,皮布尔斯便开始研究大爆炸核合成、暗物质、宇宙微波背景和结构形成等等众多领域,皮布尔斯一直在研究物理宇宙学,他还对基本理论提出了个人的创新,他的这些想法被科学家们研究运用。
他还是1970年代宇宙结构形成理论研究的先驱。邵逸夫奖授奖词称他为“为宇宙学几乎所有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既包括理论也包括观测,将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领域变成了一门精密科学之人”。詹姆斯·皮布尔斯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已经成为人类理解宇宙的基础。
《物理宇宙学》、《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物理宇宙学原理》这三本书已经成为了领域内标准参考文献。
他的《物理宇宙学原理》,在现在的整个物理界都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和运用。
搜一下王进喜 我上学时候就写过 在百度百科上抄点在自己蒙点 很容易凑够六百字
作文这东西,你还是自己写吧,没有人会为了这点积分,费劲脑力写一篇原创作文的
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3年的一个三伏天,焦裕禄带着时任兰考县委办副主任张明堂到城关乡王爷庙调研,张明堂口渴难当嗓子冒烟,吃了路边地里几个瓜。焦裕禄让他给瓜主送二两粮票和二角钱。瓜主说,不值钱不用给。
看到钱没付,焦裕禄把他带到黄河大堤边,说:“他不收,我们不可以不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张明堂打心眼里被老焦的人格魅力折服,赶紧把钱送去。
还有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1、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
2、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3、焦裕禄成为了未来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焦裕禄,永不磨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