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是搞科研的重要内容。以下给大家分享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开题活动简况:
20xx年xx月xx日《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xx县xx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
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三)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xx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xx。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16。10—2016。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 、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研究的 中期 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1]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2写作方法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论文提纲(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小学语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开题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
(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普里斯特雷、萧伯纳、.要利敦的作品。
(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
(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
(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
(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 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当从孩提时开始。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严文番(美国宾州大学):研究如何读与研究读什么,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郑汉文(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而方,阅读的深度比其广度来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学者):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像他们读书的贫乏。
徐雁(南京大学):不阅读的民族便谈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画(浙江省教科院):教师要少讲一点,学生要多读一些,把学习的权得还给学生。
范培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还师生以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杨九俊(江苏省教科院):读书,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生态。
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趣味是阅读的根本,竞争是阅读的保障。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学院):不锻炼便没有体能,不阅读便没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理念,知识与理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
陶文瑜(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1)如何通过阅读域外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敬仰、吸纳、尊重的情感,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八、研究组织机构与管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 长:王景华
成 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 长: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
(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该课题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定期组织研讨、交流。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是搞科研的重要内容。以下给大家分享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开题活动简况:
20xx年xx月xx日《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xx县xx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
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三)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xx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xx。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16。10—2016。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 、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研究的 中期 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1)选题目的及意义:
实现一个目标,坚持四条原则,做到五个落实,实行双轨运行,创造五种效益!
实现一个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大量读写为前提,以双轨运行为机制,在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思想潜能.
坚持四条原则: 限时、大量、高效、低耗.即在限定时间内抓大量读写,以量变促质变,从而促使大部分学生学好语文,但是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要相应减轻.
做到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 实验班每周要保证至少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2)读物落实, 实验班要完善班级图书角。
(3)辅导落实。
(4)笔记落实 。
(5)活动落实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3篇)。
创造五种效益: 兴趣效益、写作效益、阅读效益、教育效益和习惯效益
(2)研究进程安排:
XX年2月至3月:参与试验教师围绕课题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系列以及课外阅读目标系列。
XX年4月至20XX年1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初步实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轨运行,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开题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
(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普里斯特雷、萧伯纳、.要利敦的作品。
(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
(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
(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
(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 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当从孩提时开始。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严文番(美国宾州大学):研究如何读与研究读什么,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郑汉文(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而方,阅读的深度比其广度来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学者):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像他们读书的贫乏。
徐雁(南京大学):不阅读的民族便谈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画(浙江省教科院):教师要少讲一点,学生要多读一些,把学习的权得还给学生。
范培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还师生以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杨九俊(江苏省教科院):读书,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生态。
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趣味是阅读的根本,竞争是阅读的保障。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学院):不锻炼便没有体能,不阅读便没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理念,知识与理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
陶文瑜(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1)如何通过阅读域外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敬仰、吸纳、尊重的情感,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八、研究组织机构与管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 长:王景华
成 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 长: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
(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该课题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定期组织研讨、交流。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写清楚研究的内容与方式,让课题的研究措施为大家所了解。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音是听力的基础,只有打好了语音这个基础,才能奠定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学不好语音,它将严重影响以后的教学进度,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英语语音教学是入门阶段英语教学的关键,所以,英语语音训练要贯彻始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人家说的话,也才能叫人家听懂自己的话;才能对所学的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再现,从而建立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对语音最敏感的时期,抓住此时解决语音问题正合时宜,否则对学生自己以后的学习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不良影响。 作为小学生,学习语音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大胆好奇、不怕出错、善于模仿,机械记忆能力强。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强,模仿能力强,具有可塑性。
二. 研究的目标:
1.规范学生的发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材料时,应根据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和内容为前提 ,要考虑难易程度,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 是否吸引学生等。
(1)如何在字母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2)如何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3)如何在会话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与发音。
(4)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与发音。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 教师要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注意观察、理解,以便于模仿。语音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示范发音,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的口型,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来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在语音的表达上提供模仿的榜样。听示范音是模仿发音的先导,听准了才能模仿得像,发得准。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音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音示范要做到口型正确,发音清楚准确,语调合乎标准。
(2)在示范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示范表演者”,学生的角色是“被组织者”和“观察、模仿者”,认真听,仔细观察,做到听得清,看得见,仿得像,在儿童没有听清、听懂、听够的情况下,不模仿。
(3)教师应站在学生都看得见的位置,在范读或领读时都要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以防止失音、变音,让学生产生错觉。
(4)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规则,多做模仿,以免学生感到枯燥。
(5)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有机地穿插各种游戏活动。
2.学生模仿的有效性
在有效的示范和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是习得语言最有力的手段,对语音的教与学尤其重要。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离开了模仿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掌握任何语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发音,是靠模仿来形成反应的,这种最初的反应必须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巩固。低年级学生对语音很敏感,模仿又是他们的长项。因此,教师要适时要求学生将已听清楚、听明白、听懂、听够了的东西模仿出来,每学一个新的词音都要及时让他们重复练习。通过练习,既提高他们听觉的感受性,使之辨别出语音的细小变化,区别正确的和错误的发音,又能牢固地掌握词的发音。模仿实际上是机械记忆的开始,因此模仿的过程就是提高记忆能力的过程。只有通过模仿,狠抓练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辨音和发音的能力。 那么,在学生模仿练习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模仿应先集体后个别,先低声后高声或高声、低声交替进行。
(2) 在听得清,发得准的基础上,借用所学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次练习。
(3) 模仿练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避免枯燥乏味。对小学生最好运用游戏方法,效果比较好。
(4) 教师对学生模范练习时出现的缺点,要及时指导,纠正。对于学生错误的发音,不要重复,不要给予强化,以免引起错误的模仿。
(5) 对个别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要多和他交流,加强个别指导,使他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
3.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小学生学些语音理论,而是教会小学生运用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对听、说的感性认识。在语音教学中,需要进行很多的操练,往往很枯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音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又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归纳---演绎法
将符合同一读音规则的词汇归类来进行教学。归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读音,归纳之后再用演绎法操练。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字母“a”在一些常见单词中的发音,先让学生举例:cake, table, plane等。然后,让学生多读这些单词,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发音,渐渐地学生就能体会出它的发音了。低年级阶段虽然不要求学生具体地学习音标,但是发音的规律要掌握,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英语单词重音的规则,对英语句子的语调规则,教师也要进行分类总结,逐个强化操练,一开始就让学生有良好的重音语感也是很关键的。
(二) 对比启发的方法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然后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读、练,分清异同,通过各种练习,如比赛、分组、对练等进行强化记忆。例如:关于字母“i”的读音规则,分组让学生去体会,一组是pig, big, fish, his, swim, milk, chicken等;一组是:rice, nice, like, white ,kite,bike 等。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的`时候体会,同样是字母“i”,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 在听音、辨音中获取听能,增强语感。
英国著名语言教学专家路易·亚历山大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听懂的比重占 90%。母语习得的过程证明,言语吸收总是先于言语表达。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一定要遵循这一条客观规律,坚持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应多说英语,语音语调要好,要美,要有声有色,要不厌其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建议首先要听字母、单词和句子,从26个字母入手,在字母教学阶段培养儿童“听”的好习惯,让他们边听边辨别,吸引他们注意听音、看口型,同时进行模仿。在一年级英语教学中,可开始渗透字母的教学了,而且可教给孩子们字母操,看学习字母的光盘,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而且,在单词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整个单词听进去,教师不要教他们这个字母发什么音,那个字母组合发什么音,或字母在这个单词中发音与那个单词中发音如何不同。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对于理解力尚不健全的儿童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重点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纠正鼓励法
教师对小学生发音上的缺点要及时指导、纠正,教给他们正确的发音,要耐心认真地正面诱导,并给予鼓励;不能责怪和取笑学生,也不要复述学生的错句,以强化错误信息;要抓住时机,鼓励表扬,因为“好表扬”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反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的兴趣。
(五) 绕口令练习法
语音练习往往很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绕口令这一练习活动旨在练习特定的语音,用语言创造性地开展游戏。适当编排的绕口令是一种目的明确、富有趣味而且很有效的练习材料。绕口令是语音辨别区分的好办法,宜用于学生在基本掌握语音的准确读音之后进行相似音的辨别区分。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英语国家传统的绕口令,也可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一些绕口令。这些绕口令应当尽量用一些简单的,比较常用的词汇。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关于文具编了一个简单的绕口令,来让学生体会字母“p”的发音:A pink pencil is in a purple pencil case.
为了体会字母“i”的发音,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
这种简单的绕口令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认为教师所编写的绕口令应该是能够真实地运用在语境中,且应该尽量用简单句;同时,在编写绕口令时,教师一定要先决定绕口令的训练目的,利用学生学过的词汇编一些例子,并要求学生反复、连续朗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加快速度。
(六) 游戏练习法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所教授的内容,设法编排、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语音练习。我认为在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可经常设计一些听辨音游戏:一类是书面练习,如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match,Listen and number; 一类是“听音举卡片”、“听音指单词”、“听音摆卡片”等等。教学中,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习,并要求学生成为一个“三者合一”之人,即做一个有心的聆听者、用心的模仿者和大胆的实践者.。
(七) 说唱练习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歌曲、口诀,则是一种很好的辅导方法,因为歌曲、口诀能加深记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好的节奏和旋律把学到的知识和歌词一块儿记住。童谣、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易读,节奏感强,有韵味。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通过说唱童谣、儿歌,练习发音、节奏、连读、语调等是一种又简捷又有效的好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了英语语感。同时,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各种媒体——实物、图片、光盘、动画等直观教具,都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作为英语教师,始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主要采取听课的形式)
4、经验总结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其他的有关方式方法
方法指导行动,小学英语教学法理论研究,重点摸索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法,包括如何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等。为了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科学的语音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原则来展开说明:
1、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就直接影响到音标的教学,如果一味的用老方法教授语音,只会让学生退缩。使用新鲜的,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更有精神去听去学,去说,这才是语音教学的发展方向。
2、课堂语音教学改革是提高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之一
之所以是之一,毕竟课堂模式很多,能让学生接受的也很多,选择自己需要的,可行的方法,才是关键。交际教学法,也许只是我的一个方法,我的可行,才能慢慢的向外推出,让大多数老师学生都接受。
3、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语音教学成功的前提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能离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4—7岁已开始从象征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但仍属直觉思维。7岁以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的最重要特点表现在它的“具体性”上,这种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才可以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则比较困难,他们只能对当时情景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思维的对象限于现实所提供的范围,但不拘泥于直觉或执着于客体的某一状态。儿童认知结构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该阶段教育模式的创建应倾向于具体性、直观性、灵活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应创设具体、直观、灵活的语言的交际情境。
4、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完成交际法下的语音的教学
六.课题实施的过程思路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 通过了立项,就要准备好所要的各类书籍,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初步的研究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打算先研读课程改革的书籍,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为了更好更真实的研究,这个阶段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将深入到老师的课堂中进行听、思考,总结。从教师从学生的反映中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总结、思考、结题阶段 从以上的理论实践中总结、挑选、组织语言,认真完成结题。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可谓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歌谣、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小学语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开题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
(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普里斯特雷、萧伯纳、.要利敦的作品。
(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
(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
(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
(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 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当从孩提时开始。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严文番(美国宾州大学):研究如何读与研究读什么,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郑汉文(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而方,阅读的深度比其广度来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学者):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像他们读书的贫乏。
徐雁(南京大学):不阅读的民族便谈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画(浙江省教科院):教师要少讲一点,学生要多读一些,把学习的权得还给学生。
范培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还师生以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杨九俊(江苏省教科院):读书,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生态。
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趣味是阅读的根本,竞争是阅读的保障。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学院):不锻炼便没有体能,不阅读便没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理念,知识与理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
陶文瑜(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1)如何通过阅读域外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敬仰、吸纳、尊重的情感,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八、研究组织机构与管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 长:王景华
成 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 长: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
(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该课题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定期组织研讨、交流。
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低段语文教学游戏方法作用探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近年来,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游戏教学法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证实了游戏教学法是比较适合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倡导“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运用策略,更是帮助老师们打开了教学改革的另一扇窗户。老师们真切的感受到巧妙的运用教学游戏,在帮助了小朋友学习的同时,更是减轻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精神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育学中之所以注重游戏,是因为游戏的以下特点具有教育价值。
1、游戏不拘于形式,引人入胜。它使学生掌握知识不是出于被动无奈,而是出于学习者本身的意愿。
2、游戏使学生有机会在其他同学面前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
3、游戏具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游戏中,优胜者不只是掌握知识较多的人,而是富有想象力,善于观察,能更快更准确做出反应的人。
4、游戏要求具有合作精神,它营造一种健康的竞争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搜集资料,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
2、填写课题申报表。
3、立项申报,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操作阶段(20xx年2月—5月)
1、搜集“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2、全面展开研究。
3、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6月)
1、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2、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进行反思,撰写论文。
3、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和途径: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关于课堂游戏教育的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堂游戏教育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发展并检验理论。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思路、方法、步骤。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现状,写出分析报告。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实践情况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调查问卷和课例等形式呈现。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一)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强师资学习。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及课程标准的理论,深刻体会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深入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进行落实,教师写出本课题的经验报告或实验报告。
(2) 物质保障
A、物质力量:
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多媒体教室,各种活动室及电子音像系统、电子备课室等。
B、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别的学校在此方面好的经验方法。
预期最终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一份
2、有关课堂游戏的教学反思
3、我的教学故事2份
4、.教学论文2篇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使小学生知道语文是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够用到的语言,比如说话、写字、回答老师的问题、讲故事等。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写字、识字、读书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就让他们多读书、多识字。
由于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心理,所以对学校新发下来的教材,小学生会非常地感兴趣,于是就会对整本教材不停地阅读。小学生拿着教材自己大声地阅读是一种无目的、无意识的识字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利用这样的机会,充分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让全班的学生都向这位学生学习,这样就是在为学生随机地树立典型。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满足感有所增长。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能够融入到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地学习和鼓励。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关识字的竞赛,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识字。
教师不但要使小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到新的字词,同时也还要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到新的字词。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生活中去识字,例如让学生多看一些报纸或者书籍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做一些生字的图片,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地进行交流,讨论这些图片中的字,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到快乐,还能够让其在快乐中识字。
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感官的教学方法,这样利用实物把学生要学的生字展示出来,就会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实物就能够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
小学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识字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去识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要想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识字,就一定要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识字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好每一个所学习的字。根据小学生在学习识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教师总结出了很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如数笔画的方法,这是我国识字教学中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这样就会为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学习生字,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识字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才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个性,进而能够使学生的识字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读写姿势,对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教师一定要使小学生做到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胸口和桌子要距离一拳远,手指和笔尖要距离一寸远。三、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书写时一定使学生注意该字的笔顺,并且要按照正确的书写方法去写字。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写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写出更规范的字。
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错别字,先不要对其进行修改,要利用颜色明显的笔把学生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自己把错别字修改过来,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能够养成自己修改错别字的习惯,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准确地写出这个字的正确形式,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学习中随机地为学生树立典型,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向其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是要学会识字与写字,同时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创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使其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提升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是搞科研的重要内容。以下给大家分享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开题活动简况:
20xx年xx月xx日《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xx县xx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
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三)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xx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xx。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16。10—2016。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 、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研究的 中期 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写清楚研究的内容与方式,让课题的研究措施为大家所了解。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音是听力的基础,只有打好了语音这个基础,才能奠定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学不好语音,它将严重影响以后的教学进度,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英语语音教学是入门阶段英语教学的关键,所以,英语语音训练要贯彻始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人家说的话,也才能叫人家听懂自己的话;才能对所学的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再现,从而建立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对语音最敏感的时期,抓住此时解决语音问题正合时宜,否则对学生自己以后的学习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不良影响。 作为小学生,学习语音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大胆好奇、不怕出错、善于模仿,机械记忆能力强。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强,模仿能力强,具有可塑性。
二. 研究的目标:
1.规范学生的发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材料时,应根据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和内容为前提 ,要考虑难易程度,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 是否吸引学生等。
(1)如何在字母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2)如何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3)如何在会话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与发音。
(4)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与发音。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 教师要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注意观察、理解,以便于模仿。语音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示范发音,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的口型,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来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在语音的表达上提供模仿的榜样。听示范音是模仿发音的先导,听准了才能模仿得像,发得准。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音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音示范要做到口型正确,发音清楚准确,语调合乎标准。
(2)在示范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示范表演者”,学生的角色是“被组织者”和“观察、模仿者”,认真听,仔细观察,做到听得清,看得见,仿得像,在儿童没有听清、听懂、听够的情况下,不模仿。
(3)教师应站在学生都看得见的位置,在范读或领读时都要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以防止失音、变音,让学生产生错觉。
(4)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规则,多做模仿,以免学生感到枯燥。
(5)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有机地穿插各种游戏活动。
2.学生模仿的有效性
在有效的示范和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是习得语言最有力的手段,对语音的教与学尤其重要。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离开了模仿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掌握任何语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发音,是靠模仿来形成反应的,这种最初的反应必须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巩固。低年级学生对语音很敏感,模仿又是他们的长项。因此,教师要适时要求学生将已听清楚、听明白、听懂、听够了的东西模仿出来,每学一个新的词音都要及时让他们重复练习。通过练习,既提高他们听觉的感受性,使之辨别出语音的细小变化,区别正确的和错误的发音,又能牢固地掌握词的发音。模仿实际上是机械记忆的开始,因此模仿的过程就是提高记忆能力的过程。只有通过模仿,狠抓练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辨音和发音的能力。 那么,在学生模仿练习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模仿应先集体后个别,先低声后高声或高声、低声交替进行。
(2) 在听得清,发得准的基础上,借用所学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次练习。
(3) 模仿练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避免枯燥乏味。对小学生最好运用游戏方法,效果比较好。
(4) 教师对学生模范练习时出现的缺点,要及时指导,纠正。对于学生错误的发音,不要重复,不要给予强化,以免引起错误的模仿。
(5) 对个别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要多和他交流,加强个别指导,使他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
3.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小学生学些语音理论,而是教会小学生运用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对听、说的感性认识。在语音教学中,需要进行很多的操练,往往很枯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音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又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归纳---演绎法
将符合同一读音规则的词汇归类来进行教学。归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读音,归纳之后再用演绎法操练。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字母“a”在一些常见单词中的发音,先让学生举例:cake, table, plane等。然后,让学生多读这些单词,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发音,渐渐地学生就能体会出它的发音了。低年级阶段虽然不要求学生具体地学习音标,但是发音的规律要掌握,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英语单词重音的规则,对英语句子的语调规则,教师也要进行分类总结,逐个强化操练,一开始就让学生有良好的重音语感也是很关键的。
(二) 对比启发的方法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然后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读、练,分清异同,通过各种练习,如比赛、分组、对练等进行强化记忆。例如:关于字母“i”的读音规则,分组让学生去体会,一组是pig, big, fish, his, swim, milk, chicken等;一组是:rice, nice, like, white ,kite,bike 等。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的`时候体会,同样是字母“i”,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 在听音、辨音中获取听能,增强语感。
英国著名语言教学专家路易·亚历山大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听懂的比重占 90%。母语习得的过程证明,言语吸收总是先于言语表达。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一定要遵循这一条客观规律,坚持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应多说英语,语音语调要好,要美,要有声有色,要不厌其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建议首先要听字母、单词和句子,从26个字母入手,在字母教学阶段培养儿童“听”的好习惯,让他们边听边辨别,吸引他们注意听音、看口型,同时进行模仿。在一年级英语教学中,可开始渗透字母的教学了,而且可教给孩子们字母操,看学习字母的光盘,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而且,在单词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整个单词听进去,教师不要教他们这个字母发什么音,那个字母组合发什么音,或字母在这个单词中发音与那个单词中发音如何不同。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对于理解力尚不健全的儿童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重点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纠正鼓励法
教师对小学生发音上的缺点要及时指导、纠正,教给他们正确的发音,要耐心认真地正面诱导,并给予鼓励;不能责怪和取笑学生,也不要复述学生的错句,以强化错误信息;要抓住时机,鼓励表扬,因为“好表扬”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反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的兴趣。
(五) 绕口令练习法
语音练习往往很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绕口令这一练习活动旨在练习特定的语音,用语言创造性地开展游戏。适当编排的绕口令是一种目的明确、富有趣味而且很有效的练习材料。绕口令是语音辨别区分的好办法,宜用于学生在基本掌握语音的准确读音之后进行相似音的辨别区分。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英语国家传统的绕口令,也可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一些绕口令。这些绕口令应当尽量用一些简单的,比较常用的词汇。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关于文具编了一个简单的绕口令,来让学生体会字母“p”的发音:A pink pencil is in a purple pencil case.
为了体会字母“i”的发音,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
这种简单的绕口令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认为教师所编写的绕口令应该是能够真实地运用在语境中,且应该尽量用简单句;同时,在编写绕口令时,教师一定要先决定绕口令的训练目的,利用学生学过的词汇编一些例子,并要求学生反复、连续朗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加快速度。
(六) 游戏练习法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所教授的内容,设法编排、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语音练习。我认为在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可经常设计一些听辨音游戏:一类是书面练习,如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match,Listen and number; 一类是“听音举卡片”、“听音指单词”、“听音摆卡片”等等。教学中,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习,并要求学生成为一个“三者合一”之人,即做一个有心的聆听者、用心的模仿者和大胆的实践者.。
(七) 说唱练习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歌曲、口诀,则是一种很好的辅导方法,因为歌曲、口诀能加深记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好的节奏和旋律把学到的知识和歌词一块儿记住。童谣、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易读,节奏感强,有韵味。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通过说唱童谣、儿歌,练习发音、节奏、连读、语调等是一种又简捷又有效的好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了英语语感。同时,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各种媒体——实物、图片、光盘、动画等直观教具,都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作为英语教师,始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主要采取听课的形式)
4、经验总结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其他的有关方式方法
方法指导行动,小学英语教学法理论研究,重点摸索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法,包括如何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等。为了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科学的语音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原则来展开说明:
1、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就直接影响到音标的教学,如果一味的用老方法教授语音,只会让学生退缩。使用新鲜的,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更有精神去听去学,去说,这才是语音教学的发展方向。
2、课堂语音教学改革是提高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之一
之所以是之一,毕竟课堂模式很多,能让学生接受的也很多,选择自己需要的,可行的方法,才是关键。交际教学法,也许只是我的一个方法,我的可行,才能慢慢的向外推出,让大多数老师学生都接受。
3、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语音教学成功的前提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能离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4—7岁已开始从象征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但仍属直觉思维。7岁以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的最重要特点表现在它的“具体性”上,这种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才可以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则比较困难,他们只能对当时情景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思维的对象限于现实所提供的范围,但不拘泥于直觉或执着于客体的某一状态。儿童认知结构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该阶段教育模式的创建应倾向于具体性、直观性、灵活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应创设具体、直观、灵活的语言的交际情境。
4、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完成交际法下的语音的教学
六.课题实施的过程思路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 通过了立项,就要准备好所要的各类书籍,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初步的研究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打算先研读课程改革的书籍,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为了更好更真实的研究,这个阶段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将深入到老师的课堂中进行听、思考,总结。从教师从学生的反映中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总结、思考、结题阶段 从以上的理论实践中总结、挑选、组织语言,认真完成结题。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可谓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歌谣、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一、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1、培养仔细听的好习惯。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都想早点开口说英语,急着说却忽略了耐心、仔细听这一环节,同时也忽略了英语语音语调,音准等听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第一堂课中明白认真仔细倾听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学生培养“听”的能力。开口前要先听,使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先入为主;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地听,使学生在课后还余音在耳;课余时间经常听,在无意中巩固与记忆。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先将听到的东西转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考理解。由于缺乏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注意力只放在个别的单词或句子上,因此无法对整体内容进行理解,甚至理解错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孩子必须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知识。教师在平时授课时,给孩子多讲一点异域文化知识,为使他们提高听力理解力打下基础。 二、 创设良好的听的语境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1.教师尽可能多的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英语作为小学生的第二语言,平时在生活中并没有听说的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英语、学英语的环境,形成一个英语听说的氛围,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听的机会。或许一开始学生并不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学生明白。如,双手掌心向上表示stand up,双手掌心向下表示sit down, 回答问题时要举手,老师举手说hands up,又如, 双手握圈放在眼睛处转动,表示动物panda, 做跑步状,表示run.再如,做题目的要求是要学生听音并画圈,老师用手指着耳朵作倾听状,然后用手指画圈,并说listen and circle等等,学生只要专心听、努力猜想、尽力理解,重复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这也是培养学生听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借助媒体,营造英语氛围。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通过鲜明的图像、规范的读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每节课一开始,放一首与内容有关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英语歌曲或是一段节奏感较强的chant,琅琅上口,简单易学, 渐渐地耳濡目染,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会了歌曲,提高了听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文时,利用挂图,或是动画将新授的课文演示一遍,让学生通过视听理解课文。如单词的记忆,短文的进一步朗读巩固等等都要在课外进行。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如录音机,让学生在家里多听,多读,多模仿。三、 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1、精心选择听力材料。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枯燥和过难的材料只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根本就起不到训练的作用。因此老师选择的材料首先要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会产生共鸣,不至于空洞。而且要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内容要包罗万象,可以是谜语、小故事等。但所选材料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深,使学生失去信心,又不能太浅,使学生失去兴趣。2、听力训练的主要形式。1)静听。静听是培养学生聚精会神地看,仔细听的好习惯的有效训练。有助于让学生把听到的语言材料和看到的语言交际时的真情实景紧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记忆语言表达的真实含义。2)听音模仿与重复。学生边听录音或是教师所说的内容,边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模仿。在每节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对新学的单词,新学的对话进行模仿朗读,而且对于我们做的听力练习进行重复,这不仅仅是模仿他正确的语音语调,更是通过重复来让学生将语言材料进一步内化理解。3)听音示意。听录音或是教师说出的内容,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做做(listen and do),指出(listen and point),画画(listen and draw),涂色(listen and color),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练习,不仅轻松愉快,而且能反应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情况。4)听与写结合。听与写相结合是训练听力的有效方法。如听音连线(listen and connect),听音标号(listen and number),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数字,名字或是单词,这一形式较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不但能提高听力,而且也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剑桥英语测试中听力部分的重要内容。为了不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将这个活动分散于每节课中,运用如小组竞赛,游戏(接龙)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持之以恒,形成每节课的复习巩固阶段的“listening competition”的习惯。5)听与说结合。 英语学习中听与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楚,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1)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通过听语言材料,捕捉重要的信息,并口头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新课文时,我总喜欢让学生先听,听完之后回答有关内容的问题。(2)通过游戏进行。如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时,在练习回答“My favoutite fruit is ….”时,我请学生做“贪吃蛇”的游戏。T: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S1: 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 S2: His/Her favourite fruit is ….My favourite fruit is ….S3: His/Her favourite fruit is…. His/Her favourite fruit is …. My favourite fruit is …. … 最后谁记得最多,谁就获胜。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不仅练习了句型,也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在玩中学,在活动中练的目的。四、 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进听的效果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听力上则表现为学习的情绪,学习态度等。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却起着激发,调节,和推动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换多样的训练方法,与说,读,写等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循序渐进。2、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的状态中。这种状态 持续太久会产生疲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并在训练的间隙,尽量穿插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或简短幽默的笑话作为调味剂,以达到放松的目的。3、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往往在成功中增强自信,教师会心的微笑,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如 “Very Good”“Great”“Excellent” “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增添无比的自信 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我们只有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