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开启学生感知音乐之门、摇动乐理之桨,学生才能具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增强音乐思维,学生才能真正遨游音乐的海洋。 借用天籁之音,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首先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在心里所产生的感觉。例如:山涧泉水的潺潺水声,叮叮咚咚……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不是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秋雨潇潇,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随着深秋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当你独处时,是否感觉到孤独寂寞,思念亲人?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一样。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当然凭感觉的鉴赏也是有的,那只是低层次的)。如上述各种自然音响,是何节奏型构成?而人们在这些情景中其心境是欢乐,平和,还是惊恐等等……如何用曲调来表现?它的音乐背景——和声织体又如何设置?对学生来说,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总之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乐理基础知识。特别是基层学生没有受过良好的乐理知识训练,到高中还得补这一课。一定要教给他们畅游音乐海洋之船桨。 培养聆听音乐习惯,畅想音乐之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想象是参与鉴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鉴赏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鉴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接着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然后学生展开更深、更细致的想象,让想象更趋完美。 鉴赏经典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我们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接受美。他们喜欢音乐,但大多只限于通俗音乐、流行歌曲。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鉴赏水平,就应该把高雅音乐引入课堂,用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学生。从而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能力和经验后,要引导他们鉴赏完整的乐曲。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常常喊出时代的强音,展示民族大众的身影,成为一面历史的明镜。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声乐作品在当时演出后,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敌的战斗号角。乐曲生动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风貌、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顽强搏战、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雄伟画面。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精神处在积极状态下,并进一步强大、丰富、充实。通过不断地对优秀、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能对大千世界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更能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愿音乐永远陪伴着我的学生们快乐成长!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秋华,高蓉编著.《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 [4]马可编著.《冼星海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谈谈蒙古舞蹈美学多年来,我收集整理“蒙古舞及蒙古诸部族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同时,立项研究了“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撰写了这部《蒙古舞蹈美学概论》。我是从舞台表演艺术起家的,尽管有大量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创作,但我并不具备论证的能力和理论高度,很难迈入学术领域的门槛。我没有灰心。通过1990年至1992年近两年的准备,通过朋友邀请自费赴蒙古国摸底考察,6天的时间里收获不小,扛回来一批图书资料和录像、录音带等相关资料。回到北京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看录像,听录音。1993年我向文化部提出了确立蒙古舞蹈科研项目“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和“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申请,获得批准。1994年、1995年又赴蒙古国考察学习,在乌兰巴托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到了充实提高,也征集到了相关资料。在我研究蒙古诸部族舞蹈全过程里,经过多次反复鉴别,我把其中一部分认定并提升为美学术语并加以注释。还有一部分是原有的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过去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解释,并没有认定它是美学术语,现在我把这一部分也提升和认定为美学术语,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加以注释。譬如,“萨布尔登伯依勒格”运作组合里的名称及名词术语,以往只做学术动作名称的解释,没有从美学和文化蕴涵的视角和深度与高度思考“萨布尔登伯依勒格”的美与动律名称及名词术语。我觉得应当从美学视角思考研究它的来源、它的形成、它的审美特征、它的兴起环境。再从它的发展规律入手,追踪其动律名称与组合名称之间的变化,组合名称与名词术语之间的沿革,以至将名词术语里的美学含量加以注释提炼,而后把它提升到美学术语加以锁定。我认为,应当保留“陶布绣尔伯依勒格”的12个“组合名词术语”和12种“陶古绣尔”乐曲相媲美构成的一套完整系列性组舞,这12个名词术词不可以拆开,这一组系列名词术语里有鲜活的蒙古舞蹈美学,它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还有,“萨布尔登伯依勒格”是由动律名称与名词术语组合而成的。每个动律组合里包含美学术语的成分。每一组动律组合里蕴涵着蒙古舞蹈的美。蒙古舞蹈“伯依勒格”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容量大。在蒙古舞蹈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里,它是所有蒙古舞蹈中的名词术语提升为美学术语的坚实基础,其美学术语是蒙古舞蹈美的领先“样本”。“伯依勒格”是构成蒙古舞蹈精美的舞蹈语汇的佐证。假如一个民族只有单一的几个舞蹈动作而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就好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一样,将会受到极大的局限。一个民族的舞蹈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它怎样来表述审美特征呢?!由此而言,“伯依勒格”是蒙古舞蹈文化的原形,是蒙古舞蹈的主流文化,是民族特色的象征,也是蒙古舞蹈文化兴起与繁荣发展变革中的标志,是蒙古舞蹈精致化的艺术缩影。还有,《乐诗之舞》与《史诗乐舞》不能混为一谈。《乐诗之舞》是指诗歌里的乐舞,《史诗乐舞》是指蒙古史诗里的乐舞。这是蒙古舞蹈艺术精致与成熟的程度中,产生了在“宏大”里的细节,与其渗透在分门别类的艺术之中的美学成分。对《安代舞》,经研究认定和排列了12种名词术语的顺序,这12种名词术语顺序不可以颠倒,如果颠倒了的话,势必会破坏经提炼而成的美学术语的完整性,贬损它的价值。蒙古传统舞蹈动律的核心是情趣美,应当让人们透过动律美意会到灵魂美,领略到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回味无穷的艺术想象力。蒙古民族在“诗的海、歌的海、舞的海”中充分显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象力及其悠久传统,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艺术想象力和不具有艺术家群体,那么这个民族可能是愚昧无知的民族吧。舞蹈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舞蹈演员的人体旋律在舞蹈作品中体现美的含义。它的审美情趣直接通过舞蹈演员展现。然而,舞蹈演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的成与败。如若舞蹈演员不注重美学和文化修养,那么,单纯靠舞蹈的技术技巧去完成一个作品,就等于没有民族文化的血脉与审美情趣,也就不大可能上升到美学高度,只能是停留在技术技巧的层面上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讲,再好的技术技巧也不可以取代舞蹈的美学和美感。舞蹈不是语言艺术。假如,演员在心目中只注重自我与舞蹈的技术技巧,而不去探索作品里的美,那他就不可能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里的灵魂美,从而会直接扭曲作品的原本立意和美的意境。我认为蒙古舞蹈的美学思想就是通过好作品、好编导、好音乐、好演员铸造出来的,而且缺一不可。譬如,《盅碗舞》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真正地体现了《盅碗舞》与“伯依勒格”的密切关系;演员通过表演体现了与蒙古诸部族传统舞蹈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你是在找关于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那么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来给你们去整理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一 以音乐激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摘 要: 音乐 教育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这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由音乐的性质而决定,它能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尤其是在完善现代大学生人格的培育过程中,音乐教育的这种综合、协调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 音乐; 艺术素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9-8631(2012)01-0156-01 音乐艺术教育不仅在专业院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今天,对于非艺术高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而且从理念上突出教育创新、感情熏陶的特点。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院代课教师的双重身份,根据近几年的工作 经验 ,并与经常与学生交谈后深深感到,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亟待提高和加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没有音乐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 一、音乐的教育作用 (一)音乐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创造的产物, 通过表现某种特定的精神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精神文明形式,它通过人们听觉器官的感受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音乐通过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音色变化的乐曲,能十分快捷而有效激起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和机体效应。当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感受和欣赏之中时,便可以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的心情得以抒发,从而调节心里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人生及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团结协助精神,能将他们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无论是独唱、独奏,还是合唱、合奏,都要求所有参与者在共同的艺术目标下,各司其责,倾心竭力,投入创造。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能深刻体会到集体和社会对个人的巨大影响,有助于他们养成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的精神。 二、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指大学生为了积累艺术知识,培养鉴赏能力和掌握创造思维的本领所进行的艺术学习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集中体现在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上,也就是认识美、创造美。这种素质和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使大学生对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艺术美的熏陶和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种能力是要培养大学生要能分辩艺术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艺术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艺术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学生们在艺术修养、音乐知识等方面显得十分匮乏。艺术素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艺术素养对大学成长、成才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素养能启迪大学生的科学思维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国际第四纪科学大师Nicholas John Shackleton教授被称为“沉醉于科学与音乐一生的普通人”;我国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拉小提琴、“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于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钢琴曲激发了爱因斯坦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灵感……这些中外科学家的音乐 故事 说明了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艺术有助于开拓科学家的 创新思维 。 2.艺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矛盾最普遍、最突出、最激烈、最难把握的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态情绪最不稳定、最容易冲动的时期。艺术教育对于疏导人们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能够产生明显的作用。 而通过健康的艺术活动,会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积极、 向上的艺术素养;健与美的关系,体现着人生理、心理的内在发展规律。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会在体格、行为乃至心灵各个方面保持和谐。 3.艺术素养能提升大学生创造力 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艺术素养所特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和自由感还可以适当消除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展开提供了条件。艺术教育还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 三、艺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音乐来激活 大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就是学习生活、了解生活、领悟生活的过程,因此,音乐对于丰富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 文化 素质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高校德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多读,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 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古今中外,只有获得音乐美的感悟,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多听,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 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多看,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五)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盛天启.艺与美的旋律――美学篇[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 (波)卓菲娅・丽沙.论音乐的特殊性[M].于润洋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 董毅.音乐美育与人格完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二 音乐艺术与大学生心理机制的构建 [摘 要]音乐艺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心理机制的重要 渠道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了音乐艺术对激发大学创造能力,创新心理机制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 大学生 心理机制 构建 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如何使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图用开发学生创造性因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心理的理论和 方法 ,来探讨大学生良好心理机制的培养,以求商榷,抛砖引玉。 一、音乐艺术与学生生理的密切关系 经心理学家佩斯里研究确认,人的大脑右半球(右脑)控制人体左侧器官并主管立体图象、音乐艺术和形象思维功能,被称为“音乐脑”。 人的左脑控制人体右侧器官并具有语言、计算等逻辑思绪功能,被称为“语言脑”。脑科学还发现,人的显意识主要集中在左脑,潜意识主要表现在右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 逻辑思维 与非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也就是说,人的智慧在于左右两脑的合理利用与和谐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认为,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对年轻人的心灵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产生多种欣赏结果,这样促进人多种感受器官的综合运用。《乐记·师乙篇》中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累累乎端如贯珠”。 其中的“累累乎端如贯珠”就是将连贯悦耳的歌声比喻为一串圆滑光润的珍珠,将听觉转化为触觉和视觉的体验。欣赏者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去体验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结构美;去领略情绪美、意境美,产生各种想象和联想。正是这种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补充和丰富了音乐所不能直接表现的具体形象和感情内涵,从而完成了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二、音乐艺术与学生心理能力的关系 心理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世态度、处世方法和性格特征,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否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音乐艺术是情感的教育,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达到陶冶人、教育人的目的。 首先,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艺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丰富的内容和感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的追求。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鉴赏,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所反映、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与艺术美标准的差距,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产生认同。这种认同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 其次,音乐艺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以音乐形式表现的自然美景与社会文化,感悟其中的精神与人性的真谛。并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而心理与人格和谐、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培养、提升人的内在情感,使每个人都充满着美好高尚的情感,这是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基础。 再次,音乐艺术还可以使人的不良情绪在 音乐欣赏 和音乐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多种多样的音乐欣赏和创造,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情感体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丰富情感,释放自身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疲劳,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并以这种审美态度面对生活和人生、珍爱生命、关怀他人、善待自己,以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这种健全的人格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乃是创造人才必具的 基本素养 。 三、音乐艺术与学生创新心理的关系 音乐艺术是一种美感教育,它有助于创造心理机制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可以说,音乐艺术开启了由 抽象思维 能力走向直觉思维能力,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的通路和渠道。具体说来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心理机制的能力在于: 1、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正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强化学生心理的创新意识, 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通过课堂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以新的角度看问题,提出问题的设想,才能有助于学生创造心理意识的培养。 2、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打造学生创新心理。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当学生遇到困难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能攻克一道难关, 也就是一次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想方设法的艰辛, 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只有通过不断地磨练,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造学生的创新心理。 3、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因此,提高学生创新心理的能力,应着重体现在艺术活动上。通过艺术实践的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学生才会在艺术活动中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不足,才能改进和完善实际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音乐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创造能力。这都是由音乐特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特质。我们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心理能力机制的完善。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7 2、 冉祥华.美育与创造力[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王月明.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2007:艺术教育第五期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三 浅析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 摘 要: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德育、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音乐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各类高等院校日益重视音乐素养教育,普遍把音乐素养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模块。 一、重要意义 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大学生德育、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l、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育。音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声音的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百态。通过指导学生恰当地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融入情境,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感情真挚,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老年听众的欢迎。因此,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等综合素养。通过引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大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提高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校学生因就业压力、相互攀比、情感波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断显现,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代名篇《乐论》中论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热爱生活,增强自信,敞开心扉,舒缓心理压力,逐步培养坚毅、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存在问题 当前,各高校将音乐素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等普及性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对照社会各界对音乐素养教育的较高期望以及课程的内在潜力,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一,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有的音乐素养课程安排的内容包含程度较深的专业知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其二,部分高校对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三,由于专业师资比较缺乏,有的音乐鉴赏课同时安排几百人大班教学,甚至随便选派音乐 爱好 者开课,采取播放碟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既不分析作品,也不讲授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效果难以乐观。其四,有的非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师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几个专业领域量体裁衣,安排的教学专题覆盖面不够广,内容不够全面,难以符合音乐欣赏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 三、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音乐素养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音乐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着眼学生成长明确教学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求,谋划具体的教学定位。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一般以培养音乐爱好,普及音乐常识,提高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类学生,一般以普及音乐知识,发掘自身音乐潜力,掌握进一步自学的方法为主要目标。对于影视、播音、文化创意等与音乐学科专业比较接近的学生,要求学习程度相对较深,一般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现力,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主要目标。 2、以人为本安排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代表作品的选择上,适当选取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通俗易懂的片段进行赏析,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从小练过乐器、参加过合唱团,有的学生先天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有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不同的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潜力不同,需要统筹兼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课堂观察、课余交谈,增加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能因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地加以简单评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4、优化 教学方法 ,提高音乐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现今部分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较陈旧,单纯介绍作品,然后欣赏作品,课堂互动较少。教师可以拓宽思路,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一,专题式教学,把课程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启发式教学,在欣赏古典作品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当代流行元素,如,在欣赏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的《不想长大》中的部分旋律正是出自这首经典交响曲,韩剧《My Girl》中的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是Hip Hop的风格,但是它的主旋律也是出自于此,等等。其三,讨论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谈论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形式或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朗诵、演唱、论文、表演等等,可以发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 兴趣爱好 ,等等。 参考文献 [1]马蔚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5). [2]张亦军,魏士林.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现状与对策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4). [3]刘文,闫.张家口地区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的教学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1,(12). [4]徐桂琴.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 电影评介,2008,(20). [5]冯兰芳. 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坐等楼主悲剧。。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3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政课教育的作用 在古代,西方哲学家都非常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比如,中国―孔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音乐和政治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政治宣传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其常见的宣传形式,而政治也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同时,和 其它 阶段相比,大学阶段更加注重普及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非常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情感等巧妙地融入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学习音乐学科、政治学科,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是:音乐对政治起到感化作用。就音乐而言,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感化他们的精神生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的祖国,为构建“和谐、民主”的国家提供有利的保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发挥音乐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那些“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抵制那些下流、庸俗的音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无数次站在讲台上演绎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比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唤起他们的自豪感,热爱自己的祖国,而音乐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社会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见,提高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 措施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音乐的应用实践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 兴趣爱好 、个性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音乐剧视频,教师必须熟悉播放的音乐作品,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其创作背景、作品主题等,明确历史内容、政治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理论内容,选取相应的音乐作品,把握好作品播放时间的长短,避免政治理论的传授受到影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重要内容,插入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相关的音乐作品―《春天的 故事 》。进而,引出改革开放的功臣―邓小平,结合章节内容,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稍微较长的音乐剧、电影片段,比如,《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剥削制度,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借助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剧,引导学生更好地改革实践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该章节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国际歌》,激发他们对政治、音乐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正视人生路上的挫折,热爱生活、祖国,培养自身综合素养。 (二)严格音乐教师的准入机制 就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巧妙地、严格地引入准入制度,促使所聘用的音乐教师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 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大学生而言,大都喜欢音乐艺术,但高校音乐教师严重不足,必须适当增加音乐教师人数,扩大音乐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要多角度、多层次鼓励音乐教师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巩固选修课授课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受到音乐的熏陶。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学生已有水平,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计划,合理编写教学大纲,优化设计教案,安排好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课程特点,多选取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歌颂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即《五星红旗》、《南泥湾》,在音乐教育作用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使其充分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音乐学习中,促使学生把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此外,还要多角度、多层次优化人事制度,要坚持“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等原则,从不同角度入手考察教师,比如,学术研究、奖励荣誉,注重自身综合技能的提高,高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此外,高校还要充分发挥音乐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氛围,在清晨、傍晚,借助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各方面发展客观要求的音乐、歌曲,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大学生音乐精品社团建设、培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生活的时间并不是无限的,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却是无限的,音乐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高校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发展多样化的音乐精品社团,比如,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音乐社团中的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向专业的音乐教师求教,多和音乐爱好者沟通、交流,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提高自身综合技能。还可以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比赛,比如,音乐艺术节比赛,促使大学生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政治、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借助音乐教育,更好地展现其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祖国的热爱,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有利保障,要不断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并借助多样化的途径,比如,微博、微信,培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学会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准确理解政治课、文化课等,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引起高度的重视,正确审视大学生潜在的音乐技能,坚持“因材施教、层层递进”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设计音乐教学,强化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4 浅谈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职教育开始积极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和影像技术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课程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多种教学资源,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中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专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此同时,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保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功能,做好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感性对教材全面接触的过程,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主体思想以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关知识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每次上课都能感到新鲜,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长久持续。例如在欣赏大西北腔过程中,教师面对一群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学生,他们对这些音乐作品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人物代表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举例。阿宝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而出名,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出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去探求大西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和内在美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拉近距离 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进化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中职音乐专业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曲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数量多、体积大,教学过程中也不方便一一拿出来呈现。另外,很多中职学校也不具备购买整套民族乐器的经济实力。 为了方便学生认识和熟悉民族乐器,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上搜集相应的民族乐器和音乐作品,然后将其做成课件,将各种民族乐器的特点、发音形式和音色包含在内,让学生观看和对比。通过音乐作品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之间的特点。比较古筝和瑟在音色和外形上的区别,认识唢呐和国外乐器的音色和外形的区别,通过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发展历史,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形象力 音乐作为具有灵性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想象和感受。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理解音乐作品中意境。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之一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中职音乐教学要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采取措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中职实际音乐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如何 唱歌 ,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教会学生如何唱歌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画面,内容是一群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在夕阳下翩翩起舞,然后让学生通过感受这组画面,用一首歌曲进行描述。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师叙述画面,让学生闭上眼根据教师的叙述进行联想。教师说:“如果你到了新疆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怎样唱歌跳舞呢”,然后让学生想象。最后教师播放维吾尔族少数民族跳舞的视频,有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性下就会跟着旋律扭动起来。很快的学生就会进入到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课上说教。学生通过试唱、联想、看一看和动一动,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切实发挥好艺术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受到歌曲艺术的想象教育,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音乐联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自信,不断充实自我,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例如学生在学习现代京剧知识时,南方学生对京剧会感到很陌生,因为南方语言的关系,京剧字正腔圆的唱法对南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音乐教师在进行这个课程教学时,首先将京剧门派进行了分类,将四大名旦的剧照和京剧 脸谱 做成课件,让学生先熟悉相关京剧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梅兰芳》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浓厚的兴趣,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教学改革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中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1.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2.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 3. 艺术概论论文 4. 音乐艺术论文 5.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6. 音乐学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音乐方面

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系是培养能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音乐教学和教育研究能力的中等学校教师及社会文艺工作者的专业学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20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修海平 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 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篇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浅论民间舞蹈的发掘与保护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从事民间舞蹈发掘与保护工作的人员真的少之又少,民间舞的流失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流失。在舞蹈发展史上,民间舞蹈常常被人忽视,其实只有民间舞蹈才是舞蹈发展的主流。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但他们又千方百计去禁止民间舞蹈的活动。

如果我们不顾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环境,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主动作用,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找到一个方法或者培训一些这样的工作人员,去保护我们民间舞蹈及把民间舞蹈整理出来是本课题研究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处于文化转型期的'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从民间舞蹈存在的意义出发,前面论述民间舞蹈的流失是我整个民族文化流失的一部分。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讲述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

2、介绍国内外目前的民间舞蹈趋势

3、提出保护与发掘民间舞蹈的具体方法

4、将具体问题的解决之法提出并论证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辞海》

2、《舞蹈杂志》

3、《舞蹈解剖学》

4、《舞蹈艺术概论》

5、《舞蹈形态学》

进度安排:

1﹑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20xx年5月:论文答辩。

篇三: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舞蹈艺术欣赏——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3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政课教育的作用 在古代,西方哲学家都非常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比如,中国―孔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音乐和政治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政治宣传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其常见的宣传形式,而政治也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同时,和 其它 阶段相比,大学阶段更加注重普及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非常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情感等巧妙地融入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学习音乐学科、政治学科,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是:音乐对政治起到感化作用。就音乐而言,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感化他们的精神生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的祖国,为构建“和谐、民主”的国家提供有利的保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发挥音乐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那些“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抵制那些下流、庸俗的音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无数次站在讲台上演绎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比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唤起他们的自豪感,热爱自己的祖国,而音乐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社会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见,提高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 措施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音乐的应用实践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 兴趣爱好 、个性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音乐剧视频,教师必须熟悉播放的音乐作品,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其创作背景、作品主题等,明确历史内容、政治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理论内容,选取相应的音乐作品,把握好作品播放时间的长短,避免政治理论的传授受到影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重要内容,插入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相关的音乐作品―《春天的 故事 》。进而,引出改革开放的功臣―邓小平,结合章节内容,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稍微较长的音乐剧、电影片段,比如,《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剥削制度,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借助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剧,引导学生更好地改革实践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该章节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国际歌》,激发他们对政治、音乐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正视人生路上的挫折,热爱生活、祖国,培养自身综合素养。 (二)严格音乐教师的准入机制 就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巧妙地、严格地引入准入制度,促使所聘用的音乐教师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 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大学生而言,大都喜欢音乐艺术,但高校音乐教师严重不足,必须适当增加音乐教师人数,扩大音乐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要多角度、多层次鼓励音乐教师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巩固选修课授课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受到音乐的熏陶。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学生已有水平,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计划,合理编写教学大纲,优化设计教案,安排好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课程特点,多选取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歌颂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即《五星红旗》、《南泥湾》,在音乐教育作用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使其充分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音乐学习中,促使学生把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此外,还要多角度、多层次优化人事制度,要坚持“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等原则,从不同角度入手考察教师,比如,学术研究、奖励荣誉,注重自身综合技能的提高,高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此外,高校还要充分发挥音乐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氛围,在清晨、傍晚,借助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各方面发展客观要求的音乐、歌曲,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大学生音乐精品社团建设、培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生活的时间并不是无限的,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却是无限的,音乐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高校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发展多样化的音乐精品社团,比如,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音乐社团中的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向专业的音乐教师求教,多和音乐爱好者沟通、交流,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提高自身综合技能。还可以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比赛,比如,音乐艺术节比赛,促使大学生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政治、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借助音乐教育,更好地展现其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祖国的热爱,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有利保障,要不断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并借助多样化的途径,比如,微博、微信,培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学会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准确理解政治课、文化课等,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引起高度的重视,正确审视大学生潜在的音乐技能,坚持“因材施教、层层递进”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设计音乐教学,强化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4 浅谈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职教育开始积极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和影像技术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课程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多种教学资源,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中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专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此同时,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保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功能,做好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感性对教材全面接触的过程,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主体思想以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关知识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每次上课都能感到新鲜,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长久持续。例如在欣赏大西北腔过程中,教师面对一群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学生,他们对这些音乐作品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人物代表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举例。阿宝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而出名,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出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去探求大西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和内在美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拉近距离 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进化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中职音乐专业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曲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数量多、体积大,教学过程中也不方便一一拿出来呈现。另外,很多中职学校也不具备购买整套民族乐器的经济实力。 为了方便学生认识和熟悉民族乐器,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上搜集相应的民族乐器和音乐作品,然后将其做成课件,将各种民族乐器的特点、发音形式和音色包含在内,让学生观看和对比。通过音乐作品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之间的特点。比较古筝和瑟在音色和外形上的区别,认识唢呐和国外乐器的音色和外形的区别,通过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发展历史,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形象力 音乐作为具有灵性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想象和感受。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理解音乐作品中意境。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之一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中职音乐教学要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采取措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中职实际音乐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如何 唱歌 ,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教会学生如何唱歌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画面,内容是一群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在夕阳下翩翩起舞,然后让学生通过感受这组画面,用一首歌曲进行描述。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师叙述画面,让学生闭上眼根据教师的叙述进行联想。教师说:“如果你到了新疆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怎样唱歌跳舞呢”,然后让学生想象。最后教师播放维吾尔族少数民族跳舞的视频,有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性下就会跟着旋律扭动起来。很快的学生就会进入到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课上说教。学生通过试唱、联想、看一看和动一动,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切实发挥好艺术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受到歌曲艺术的想象教育,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音乐联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自信,不断充实自我,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例如学生在学习现代京剧知识时,南方学生对京剧会感到很陌生,因为南方语言的关系,京剧字正腔圆的唱法对南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音乐教师在进行这个课程教学时,首先将京剧门派进行了分类,将四大名旦的剧照和京剧 脸谱 做成课件,让学生先熟悉相关京剧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梅兰芳》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浓厚的兴趣,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教学改革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中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1.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2.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 3. 艺术概论论文 4. 音乐艺术论文 5.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6. 音乐学概论论文

感觉你说得好复杂啊。。。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音乐教育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试谈国剧京剧的艺术魅力》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怎样上好一堂声乐课》《儿童钢琴教学启蒙与辅导》 《浅谈音乐类高考升学好乐理的重要性》 《浅谈钢琴伴奏对钢琴演奏的益处》 《论钢琴演奏中放松问题》 《浅谈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哼鸣联系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怎样上好一堂声乐课》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 《歌唱中的呼吸》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异同及其他》 《欧洲声乐艺术的发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设置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在不断的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除此之外,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掌握好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先提高他们的基本体育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智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学生不断锻炼发展出来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并且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来不断的根据游戏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向,并根据不同的游戏来发挥学生的自我想象力。由于体育游戏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体育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柔韧感,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三、运用体育游戏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率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正确的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效率提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动作技能,来设置教学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在动作技能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开展体育游戏,要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悉以后再开展体育游戏,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练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再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篮球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更加具备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四、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一般存在负荷大、难度小和较为单调的问题,因此,采取体育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想要发展学生的退步力量,教师可以采取蛙跳和立定跳远的方式,两人一组的来进行混合比赛,想要发挥学生上肢力量的话,可以开展推人游戏、推小车的游戏来进行训练。在这些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游戏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运动量的控制,避免出现负荷较大的问题出现,采取安全的措施来使学生达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体育游戏,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内容,增加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在不断的体育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