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排到了世界第2名。这样的成果也是相当的厉害了,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和上年度相比,增加了很多的领域,相关的期刊也有了这个提升。
现在的排名特别靠前,排在第2名的位置,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实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所以论文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论文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
目前我们是排在第2位的,我们的一些论文是非常不错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研究的东西是比较好的。
学术期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职称论文、学术论文的地方
是核心期刊,请看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 科研管理3 科学学研究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5 中国科技论坛6 中国软科学7 自然辩证法通讯8 科学管理研究9 研究与发展管理10 科技进步与对策11 科学新闻12 科技管理研究13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你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自己去证实:
《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级期刊,《科学与技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协主管,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协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杂志以“关注科技前沿、交流创新成果、加快科技推广、营造创新氛围”为办刊宗旨,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技成果交流的平台。
扩展资料
《科学与技术》关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最新动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交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指导性、实用性,主要发表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方面的文章,以及刊登我国当前科技、经济、管理、工程、交通等各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
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
理科,《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于1980年,是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类科技期刊。 据2014年5月《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部官网显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6人,编委29人。据2018年5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共出版文献11506篇、总被下载3771564次、总被引120832次;(复合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载文量为2058篇,基金论文量为122384422篇,被引量为25268次,下载量为6157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假刊,版号都没有,自己去知网万方查。核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是SCI,核动力工程是北大核心CSCD。这是被谁忽悠的?拿个假刊和顶级刊比?
《中国科学》(中文版)有A~G辑,共7辑:A辑为数学;B辑为化学;C辑为生命科学;D辑为地球科学;E辑为技术科学;F辑为信息科学;G辑为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 从2008年起,均为月刊. 《Science China》(英文版)有A~G辑,共7辑:同上。中、英文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从2006年起, 《中国科学》 A~G辑 英文版全部将由Springer独家代理海外发行, 并纳入SpringerLink网络平台. 《中国科学 数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Mathematica)和《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袁亚湘【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统计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是数学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16,CN:11-5836/O1;英文ISSN:1674-7283,CN:11-5837/O1【文章收录】中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CCS, INSPEC, EI, MR, Aerospace Database, MathSciNet, CA, etc. 《中国科学 化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Chimica)和《SCIENCE CHINA Chemistry》(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万立骏【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包括理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是化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24,CN:11-5838/O6;英文ISSN:1674-7291,CN:11-5839/O6【文章收录】中文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 数据库》、《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CA, and EI.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Vitae)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王大成【刊载内容】主要刊载生物学、农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32,CN:11-5840/Q;英文ISSN:1674-7305,CN:11-5841/Q【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等. 英文 SCI-CD, Medline, JA, CA, etc.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Terrae)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郑永飞【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号】中文ISSN:1674-7240,CN:11-5842/P;英文ISSN:1674-7313,CN:11-5843/P【文章收录】 中文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英文 SCI-CD, EI, GeoRef, JA, CA, etc.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和《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叶恒强【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材料、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空间科学、航空、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电工、电机、建筑、工程力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59,CN:11-5844/TH;英文ISSN:1674-7321,CN:11-5845/TH【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技论文与 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 期刊群》等。英文 SCI-CD, MR, CA, etc.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Informationis)和《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李未【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信息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中文ISSN:1674-7267,CN:11-5846/TP;英文ISSN:1674-733X,CN:11-5847/TP【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 英文 SCIE, MR, etc.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2010年后译名为SCIENTIA SINICA Physica, Mechanica & Astronomica)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编】王鼎盛、张杰【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声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加速器和探测器、等离子体物理; 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 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天文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刊号】中文ISSN:1674-7275,CN:11-5848/N;英文ISSN:1674-7348,CN:11-5849/N【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 英文 SCI-CD, CA, etc.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是书,不是期刊,有些单位评职称把发表在这上面的论文视同发表在省部级期刊上,具体问下你们单位的人事部门。比发核心期刊简单,看你需求。没有《核科学与技术》你说的应该是《核科学与工程》或者是《核技术》,这两本都是核心期刊
请先给出明确答复:三区
解释原因:
介绍:《膜》(ISSN2077-0375)是一份国际、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的分离科学与技术杂志。它出版评论、研究文章、通讯和技术笔记。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或系统的细节。
希望会对题主有所帮助。
介绍有关膜和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报道国内外膜科学和水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及产业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最新信息等。《膜科学与技术》已出版发行119期,由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主办。近几年来,已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学术期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该刊简况汇报如下。1.《膜科学与技术》杂志是中国唯一一份报道膜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类刊物。主要介绍膜科学与技术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路、新发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应用及新的学科交叉点等。膜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涵盖的领域包括:不同种类的膜,合成膜(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膜、液膜、生物医用膜、生物膜、模拟生物膜、控制释放膜的材料、制备、结构、性能表征;及各种膜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汽化、电渗析、膜蒸馏、膜反应器、杂化膜过程及其他新膜过程。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及时报道了这方面的内容。刊出的部分论文的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2.《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已作为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三版)。该总览共收录了1571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中化学工业类的核心期刊35种只占化学工业类专业期刊360种的。3.1998年《膜科学与技术》杂志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化工系统优秀信息成果二等奖。4.1999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收录的1286种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按其影响因子排序,《膜科学与技术》杂志为第96名。在该统计源收录的47种化工期刊中,《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影响因子排序为第4(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越高)。2012年其影响因子为。5.在全国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0名期刊中,《膜科学与技术》杂志排序第305名。6.《膜科学与技术》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期刊文献总录、中国石油化工文摘等收录期刊。7.《膜科学与技术》杂志除了被国内的重要检索工具检索外,每期均有不同数量的优秀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检索刊物美国《化学文摘》(《CA》)所摘录。其CODEN号MKYJEF。据统计,从1996~1999年,《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共刊登学术论文266篇,其中被《CA》摘录的有243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999年,摘录率高达。每期的题录均被欧洲膜学会会刊和北美膜学会会刊和网站所摘录。还有一些优秀的论文被欧洲的《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文摘》、《当代生物技术文摘》,美国的《世界翻译索引》、《造纸化学文摘》,荷兰的《世界纺织文摘》所摘录。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丹麦、荷兰等国均有《膜科学与技术》杂志。8.《膜科学与技术》杂志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后,稿源丰富,稿件质量学术水平高。2000年刊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的论文共46篇,占刊登论文总数的。及时报道了国内膜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装置、新工艺等。并表明该刊刊登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占有相当比例。9.《膜科学与技术》杂志进入了“中国期刊方阵”。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均是国内的优秀期刊和重点期刊。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和科学技术部公布了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1494种期刊名单(以全国现有的8135种期刊为基数),其中科技期刊716种,《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名列其中。并于2001年11月1~4日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期刊展上,在专设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展厅中展出。
膜科学杂志(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是一本由ELSEVIER出版的一本工程技术-高分子科学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工程技术-高分子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本刊已入选科学引文索引(SCI)、来源期刊,属于国际一流期刊。该刊创刊于1976年,出版周期Semimonthly。在2021年12月最新升级版中大类学科分区:工程技术 ,2021-2022年最新版WOS分区等级:Q1,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CiteScore指数,SJR指数。本刊非开放获取期刊。《膜科学杂志》为研究膜系统的学术和工业化学家、化学工程师、材料科学家和膜学家提供了一个焦点。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一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下,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 方法 对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银行的重点业务―信贷进行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力求将该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 应用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资本占用居高不下,大量吞噬银行经营绩效。通过笔者实地调查,该行贷款非违约类经济资本占用57724万元,同期贷款额度亿元;表外类经济资本占用1792万元,同期表外资产亿元;违约资产占用1265万元,同期违约资产亿元。前5个月银行平均经济资本占用57064万元,比年初的50197万元增加6867万元,增幅,而同期银行贷款仅增加亿元,增幅。上半年,因经济资本占用增加带来银行经济增加值净减少755万元,绩效工资减少113万元。 2.信用等级评定不连续,导致经济资本占用大量增加。该行评级覆盖率平均为83%,有近13亿元资产处于未评级状态,未评级客户原为AA级的系统默认为BBB级,无效经济资本占用提高61%,全年多增加经济资本7000万元,减少经济增加值770万元,影响绩效工资116万元。 3.客户结构不合理,抵押类贷款占比低,付出较大经济资本。该行客户结构中,电力、纺织、机构客户贷款占比较大,这类客户在评级系统中违约概率较高,其经济资本占用要高于平均资本占用约15%。抵押类贷款占比低,风险暴露金额大,造成债项违约损失率高,经济资本占用相应增加。同时,风险资产占比高、经济资本占用少的贴现、表外业务资产等占比低。 4.在信贷营销时考虑经济资本占用的意识淡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方面的应用没有引起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重视,贷款营销考虑产品定价基本原理的少,价格谈判具有盲目性,对剔除各项贷款成本之后的毛利润率不敏感。部分贷款收益甚至不能有效覆盖贷款风险成本、资本成本。造成资本与风险不能够匹配。经营意识不能紧密结合进而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客户结构调整、基础管理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等,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二)经济资本占用分析 1.信贷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分析。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与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相关的主要结论:第一,在贷款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信贷产品的资本占用成本,产品设计及营销尽量向客户提供低成本率信贷产品。第二,要改变固定资产贷款、外国政府转贷款发放就有收益的思路,因为以上两品种贷款大部分执行基础利率,如果扣除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溢价、税费,再减去远高于平均成本的资本占用率,最后的毛利率所剩无几,有的贷款甚至亏本。第三,个人类贷款住房类与非住房类差别较大,最高达22个基点。第四,表外业务并非没有成本,只是占用较低。以承兑汇票为例可以看出,其成本接近该项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的一半。第五,客户经理必须熟悉产品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率及其他成本费用率,以在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指导贷款定价,力戒盲目定价行为。 2.信用等级对经济资本占用影响分析。本文以保证类流动资金贷款为例,说明某借款客户信用等级与经济资本占用关系。如表2所示,不同的客户等级,占用的资源和创造的效益也不相同。如某个AA级客户,目前经济资本占用为804万元;如果该客户是AAA级信用等级,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减少到512万元,是AA级的65%,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增加万元;反之,如果客户信用等级为A级,则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增加到1033万元,是AA级的倍,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减少万元。 3.担保方式对经济资本影响分析。借款客户采用担保方式不同决定了客户的风险暴露程度,进而需要不同的经济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从表3来看,质押方式为收费类帐户,其经济资本占用与抵押类基本相同,比完全保证类贷款节约经济资本万元。可见,信贷资金投向不同的客户和产品,经济资本的占用是不同的,带来的效益也不相同。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贷审批在执行和传导全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关键作用,统一区域内行业、产品的审批标准,实施“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引导贷款投向优质行业、优质客户和重点区域,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和个人贷款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适时退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问题客户的信贷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下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 经济增加值(EVA)计算模型为: EVA=人民币贷款余额×[(贷款利率-内部资金利率-信用风险溢价-费用率-贷款利率×营业税及附加税率)×(1-应缴所得税率)-资本成本率],其中资本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经济资本回报率。 在公式中,要注意到:第一,贷款利率是变动的,对客户的谈判溢价能力越高,EVA越大。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仅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第二,内部资金利率由总行提供, 1年期贷款转移价格为。贴现贷款转移价格。第三,信用风险溢价即贷款减值准备率,由总行提供,借款客户分类级次不同,信用风险溢价率也不同,正常类公司贷款减值准备比率为,关注贷款比率 。由于减值准备是特殊性资产,随着贷款的回收,准备金会随之回拨,只要贷款被正常回收,那么它等同于过渡性成本。但是,它仍然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第四,费用率取决于客户开发和维护及银行内部管理效率,银行平均约。第五,根据本文前部分分析可知,资本成本率是可变的,它决定于客户评级、担保方式、信贷品种、债项违约以及基础数据准确率等。 下面举例说明,考虑经济资本变动因素的贷款定价原理: (一)AAA级和A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A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左右;对于AA级客户,如果执行基准利率,贷款毛利润大多也可保持在1%以上。总体看,AA级及以上客户各期限档次贷款毛利润贡献均较为可观。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1%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左右。 (二)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基本保本;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也仅为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20%,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回报。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仅为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15%,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经济回报。 通过比较发现,在同一担保方式下,因其经济资本占用不同,AA级及以上客户收益率比A级客户要高左右。所以,对于A级客户在不考虑其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应给予更高的贷款利率溢价,用来抵补经济资本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优化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经济资本节约意识并用先进理念指导信贷营销管理工作 在营销和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调整风险资产的结构,压缩高风险资产所占比例,节约经济资本。要熟悉和掌握不同信贷产品资本成本率,便于在营销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合理向客户推荐成本率低的信贷产品。要积极营销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的多 渠道 方式。经济资本预先定量后,尽量在低风险市场和低风险产品(主要是中间业务产品)中良好地运作,使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高收益。 (二)科学选择行业与客户以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水平 严格遵照总行文件规定,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时刻遵循总行的风险偏好,及时掌握国家各部委和总行公布的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避免限制行业的准入,并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对存量客户压缩退出。但好的行业里也存在不好的客户,而限制行业里也有优良客户,关键是从中选择符合该行信贷条件的优良客户进行营销,要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正确信息,熟练运用内部评级系统(IRBS),及时通过系统程序操作,分析和判断初始评级(R1)和系统评级(R2)、风险限额、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重要指标。在当前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市行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基层行营销优质客户,把营销重点放在利率或综合收益率上浮幅度较大的信用等级为AA级(含)以上的客户,以及能获取高额综合收益率的A级(含)以下客户,提高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良信贷客户占比。 (三)制订不同信贷产品组合方案并提高综合定价能力 客户营销与拓展固然重要,而营销成果核算更为重要,产品和客户营销的重点应该是能够给银行带来高额利润回报的,而非高信用低收益客户或产品。在积极营销好行业的客户时,应在全面了解客户信贷需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为客户制订信贷产品需求组合优化方案,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按照不同产品风险,本着风险与收益平衡或收益大于风险的基本要求,采取灵活定价模式。 (四)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并提高客户评级覆盖率 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与审批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做好评级到期客户的评级,避免因客户信用等级不连续造成经济资本占用的无谓增加;经办人员对于在评级、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做到夯实基础,提升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确保风险计量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解冉.经济资本配置在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J].经济视角(下),2008(4) 2.佘运九,严力群.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 3.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4.王伟, 邓学衷.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二 “自然”与人类经济形态的变迁 摘要:从自然中心主义(自然经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经济)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 关键词:“自然” 人类经济形态 非人类中心主义 目前,学界关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精神(人与其自身)三个角度展开的。本文拟从人类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基本上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并且在某些地方后现代(生态经济社会)已初露端倪的时空背景中,以不同生存状态下人们对“自然”内涵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为轴线,进一步去挖掘老子“道法自然”生存智慧中的积极因素在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经济(生态)和精种两大危机(尤其是前者)中的现代价值。 一 老子天道自然、人道无为的“道法自然”思想无疑是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足道家生态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维基础,同时也是道家处理经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可能是第一个对“自然”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在“道法自然”中,“自然”不但是天、地、人的终极价值和最高存在状态,而且也是“道”的根本特性。如果从“自然”即“让自身的自己而然”的意义上理解,“自然”就是一种不同于“人为”而又高于“人为”的天然状态。这一点和约翰?密尔在《自然》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密尔认为,“自然”一词的一种含义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足的事物”,这就足天然的、自生的、自在的、符合本性的自然。按照三国魏王弼说法,自然是宇宙万物在没有人为干扰时的本来面貌,是一种无须用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言说的存在状态或天然本性。“自然”既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内(“地”、“天”“法自然”),又存在于并展现在人的行为、欲望和感觉之中(“人”“法自然”)。从无生命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只要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是”,莫不如此。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自然中心主义”的思维基因,人类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在一种自己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度过的。不管人类是否都意识到了道家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有所不为”之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例外,为了生存,他们就“有所为”,积极地去认识改造自然。毕竟,人类能力的现实发展是历史的,是在内外尺度的博弈中逐步提高的。人类此时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多地也许是无奈地体现出一种“有所不为”,一种顺其“自然”, 一种道法“自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是和谐的。当然,以“自然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自然经济”中的“自然”,还只是一个朴素而原始的概念。 二 从 文化 渊源上讲,发韧于欧洲的现代工业经济生产模式,是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以对人类知识理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为核心的,它用理性化的社会建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甚至民主法制等)协调着具有不同才能世俗化的人们为发展工商业而效力,其间所表现出的“世俗趣味的高涨、工具理性的蔓延和个性表现的放纵”至今仍方兴未艾。当初这种多少带有点西方中心主义(更多地是人类中心主义)特色的文化之火一日在欧洲燃烧,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世界各地,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世界 其它 地方(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自然经济传统的民族)的人们(已经习惯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苦苦挣扎的阵痛后,如今却也正兴奋地品尝着现代工商业所带求的甜果,乃至于他们对祖上留下的本来弥足珍贵的遗产也似乎有点满不在乎。 与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交相感应“天人合一”价值观不同,在西方经济、文化传统中,尽管在占希腊时期曾经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有机体过,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天人相分以及人对自然的主导的。不管是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还是____的神学目的论等,都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把自然仅仅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工具。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对立空前激化,而人的主体性却被大大张扬。笛卡儿首先确立了人是作为一种精神性主体而存在的,康德又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黑格尔则把自然界视为人绝对精神的外化,而尼采更是表明,人是可以取代上帝的全知全能和至善至美的。从此,作为主体的人成为科学知识、政治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最终依据,从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基础的工业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然而,正是基于这种主客二分并带有宰制性色彩的现代理念,以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丰义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今天却逐渐成了曾经欣喜若狂的现代人眼前挥之不去的乌云,尤其是在那些渴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譬如中国);而信奉“上帝死了”的现代人募然发现自己,怎么也走不出失去终极关怀后虚无主义精种危机的阴霾。尤其是前者,即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不得不去严重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开始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对自己本来所引以为豪的工业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 反思 ,并试图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美国,历史学家林?怀特最先探讨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他认为,西方社会片面地去发展工商业经济而破坏自然的态度起源于____。社会学家芒克雷弗则认为,基督____义只是对人类去采用何种方式发展经济的一种误导,即是基督____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按照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发展工业,因为自然没有内在价值。而形成于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态伦理学,则主张把伦理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展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去尊重每个生命生存的权利。循着这种思路,人类所能发展的也只能是生态经济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求仁智会通的东方智慧被纳入西方学者新的诠释系统。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古朴、神秘而又深刻的东方智慧不仅有“过去时”(自然经济)的美感和魅力,而且有“现在时”(工业经济)乃至“将来时”(生态经济)的启示意义。爱因斯坦、普利高津等人都以浓厚的求知欲研习东方的《易经》、《老子》和佛经,希冀从中发现治疗现代社会工业病的精神启示。作为中国“愿住民”、与儒释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智慧之源的道家道教,在奠定其理论基础的《老子》一书中所阐释的“道法自然”的生态经济思想尤为西方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总之,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后现代,从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之路,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看了“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经济学术论文 2.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 3.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4.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5.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