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数学小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 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 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 荣辱与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②. 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④. 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⑥.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 合作 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 合作 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 合作 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15年4月 2015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15年6月 2015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15年2月 2015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从我校历年来的质量分析和龙胜县20XX年数学小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认真审题。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每次数学作业或测试题,都可听到老师们埋怨学生 太粗心了 , 不认真审题 等等,学生也为自己的不认真审题表现很后悔。在期中与期末质量分析上,任课教师总结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学生太粗心太马虎,不认真审题。
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困惑着我们每位教师,也困惑着每位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养成了粗心大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责任心等不良习惯,多数学生都不能做到认真审题再做题。
通过问卷调查,审题这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或者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恐慌。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审题习惯令人担忧。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我想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促使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的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学习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习惯的培养。
具体的操作措施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通过问卷、谈话调查任课教师对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态度、方法、能力和学生解题审题习惯。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找到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针对学习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基于学习内容不同,审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各年级从教学内容上均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四大板块,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计算和解决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内容的不同探索出相应的有效的审题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习惯的培养审题习惯主要包括读题习惯、解题习惯、检查习惯。加强读题训练,研究读题方法。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养成指读两三遍的习惯。读题时要求做到 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指导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首先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然后可以划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并正确理解其含义;分析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等,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研究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
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20XX年11月 20XX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按照方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调查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再与学生共同探讨审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实践与训练,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得与失,组织学生交流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并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最后测试成效并与探究前比较,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数学教研组。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方法的选择: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相应措施,实施强化训练,观察结果,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与查找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5)师生合作研究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训练、分析、总结等寻找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我将以饱满的工作和探究热情,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究与实施,我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希望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通过我的努力能取得圆满成功!
论文题目:关于泰勒公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意义
在初等函数中,多项式是最简单的函数。因为多项式函数的运算只有加、减、乘三种运算。如果能将有理分式函数,特别是无理函数和初等超越函数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而误差又能满足要求,显然,这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都有重要意义。那么一个函数只有什么条件才能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呢?这个多项式函数的各项系数与这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呢?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这个函数误差又怎么样呢?
通过对数学分析的学习,我感觉到泰勒公式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函数值估测及近似计算,用多项式逼近函数,求函数的极限和定积分不等式、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泰勒公式是有用的工具。
文献综述
主要内容
Taylor公式的应用
Taylor公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对于函数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的计算是十分简单的,因此,对一些较复杂的函数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将原来较复杂的函数极限问题转化为类似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 满足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用泰勒公式求极限:
(1)用洛比达法则时,次数较多,且求导及化简过程较繁;
(2)分子或分母中有无穷小的差,且此差不容易转化为等价无穷小替代形式;
(3)所遇到的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不难。
当确定了要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关键是确定展开的阶数。 如果分母(或分子)是,就将分子(或分母)展开为阶麦克劳林公式。 如果分子,分母都需要展开,可分别展开到其同阶无穷小的阶数,即合并后的首个非零项的幂次的次数。
Taylor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有关一般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题设中函数具有二阶和二阶以上的导数,且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可知的命题。 证明思路:
(1)写出比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Taylor公式;
(2)根据所给的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已知被积函数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且又知最高阶导数的符号。
证题思路:直接写出的Taylor展开式,然后根据题意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被积函数具有二阶或二阶以上连续导数的命题。
证明思路:作辅助函数,将在所需点处进行Taylor展开对Taylor
余项作适当处理。
Taylor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宜将函数用带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表示;若用于近似计算,则应将余项以拉格朗日型表达,以便于误差的估计。
研究方法
为了写好论文我到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网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查找相关论文的发表日期、刊名、作者,接下来要到图书馆四楼过刊室查找相关文献,到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期刊文献。 从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仔细阅读,细心分析,通过自己的耐心总结、研究,老师的指导、改正,争取做好毕业论文工作。 具体采用了数学归纳法、分析法、反证法、演绎法等方法。
进度计划
为了有准备有计划的做好我的论文工作,我为自己安排了一个毕业论文进度计划,我会严格按照我的进度计划,及时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工作。
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5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情与目标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研究的基本结论
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课题名称: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五、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 (20XX春15--16周)
六、参考文献
[1] 钟玉泉. 复变函数论[M].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四川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严子谦, 等. 数学分析(第一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孙清华, 赵德修. 新编复变函数题解[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仲建.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N].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25:73-79
[7] 完巧玲. 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N].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673—2103
[8] 李敏,王昭海. 巧用复变函数积分证明实积分[J]. 数学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9,41
[9] 金云娟. 解析函数唯一性定理在复积分上的应用[N].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
[10] 崔冬玲. 复积分的计算方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6-9
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5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情与目标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研究的基本结论
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艰苦的研究与知识的积淀。数学硕士撰写论文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在写作之前需要提交开题报告。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工具和技术渗透在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代数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远远没有达到它应当达到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它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专业的知识因为艰涩和高深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无法被大众共享,这直接导致了新的成果无人理解,获得的奖项无人关注,所以数学人是“孤独的”.孤独造成高傲,高傲造成疏远,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无奈。所以我们强调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基础的数学只能离人们越来越远。
受目前学校教育情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除了作为升学的工具,毫无用处。这样一来,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就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持无视的态度,对数学的无知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像美丽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也不是只有数字、符号和运算。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运算只是数学微不足道的方面,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都蕴藏着无比深刻的内涵,渗透到科学的每个角落。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数学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而数学文化就像土壤一样几百几千年来滋养这棵大树,使它繁衍生息,长盛不衰。因此,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目前十分需要的,这一点将在第五章进行详细论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数学哲学研究领域的黄金时代,关于数学基础的讨论十分活跃,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包括逻辑主义学派、形式主义学派、直觉主义学派、集合论公理化学派等,大家都在筹划为数学建立牢固的哲学基础。虽然几个学派各有优缺点,但都为数学基础的严密性做出了贡献。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击碎了他们的幻想,使数学哲学的研究一度陷入谷底。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数学文化观,从新的立场为数学哲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最早系统地完成这一开创性工作的是美国数学家怀尔德(),他提出了数学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怀尔德是一名出色的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他的《数学基础引论》和《数学概念演变初探》对数学基础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受到人类学家朋友的影响,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数学的本质和发展,在数学研究中融入了人类学的研究体会,出版了着作《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
他在著作中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角度考察数学,率先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并构建了数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很长时期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强调了数学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强调了遗传、环境、人类以及人类文化等对数学的作用影响。
二、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区别于其他文化,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及价值评判标准,它的出现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的任意一个角度切入数学、理解数学、解构数学,最大范围地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
数学文化首先研究的是数学本身,包括从科学体系角度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和从哲学角度对数学哲学进行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理论研究,而数学哲学研究则是对数学基础、数学悖论和数学本体论进行探讨,包括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数学新分支、新课题提出的哲学意义,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流派的数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的实在性和真理性等。
数学文化同时研究的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渗透影响等。
数学文化研究从文化因素思考数学的演变和发展,为数学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不同于数学史的研究,数学史研究追求的是完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演化史,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是基于全局视角,思考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历史的互动关系,关注这些关系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用哲学使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用性,制定实际问题的算法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本质,也是中国数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点。古希腊的数学思想产生在城邦航海贸易的氛围中,兼容并追求独立的思辨思想孕育了演绎数学,这是古希腊哲学的深入渗透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角度,我们找到了东西方数学体系大相径庭的原因,不是数学本身的要求,而是文化的要求。
数学文化研究强调和突出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人类文化对数学发生的作用,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某些理论出现、发展、停滞或覆灭的原因。如古希腊的数学之所以昌盛,是因为希腊人以数学为万学之基,二元论的宇宙观也引导科学家将物质与自身分离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客观分析。中国的儒家思想将数学放在六艺之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得东方人表现出长于直觉而短于抽象,擅于综合而不擅分析。这也是古代东方数学不能蓬勃发展的原因。
三、数学的文化特征
1.数学的抽象性
在早期的人类文明,数学的创始之初,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字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算。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说:“抽象性在简单的计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者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数学成为抽象的学科,人们将这一巨大的功劳记在希腊人身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纯凭心智考虑抽象问题,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是宇宙的要素,完全的演绎推理证明也加深了数学的抽象程度。希腊人有意识地承认并强调:数学上的东西如数和图形是思维的抽象,同实际事物或实际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实体是短暂的、不完善的,而抽象概念却是永恒的、完美的。虽然抽象相对实体更困难,但它的优点也是实体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一般性。在抽象的世界里,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堆积的石子、成捆的树枝都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这种结果得益于数学体系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即从一系列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准确地描述将要讨论的概念和定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得以长足发展的动力因素。几千年来,数学的真理性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和尊崇。
然而,十九世纪以后,数学的这种真理性地位却一次次受到巨大的冲击。非欧几何、四元数理论、集合论悖论给数学“真理的化身”形象笼罩上了阴影,使得数学丧失了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理性”,也丧失了自身基础的严密性。克莱因(Morris Kline)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提到“数学的当前困境是有许多种数学而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每一种都无法使对立学派满意。显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确无误的推理体系--1800年时的尊贵数学和那时人的自豪--现在都成了痴心妄想。与未来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取代了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关于”最确定的“科学的基础意见不一致不仅让人吃惊,而且,温和一点说,是让人尴尬。”
3.数学的继承性
科学知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过程就说明了知识具有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我认为继承性应该从两方面理解。
从个人来讲,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无须重新经历科学家们艰苦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到一门学科千百年来积累的成果。这种继承通过教育实现,极大的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而现在一个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超过若干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正因如此,知识领域才能发展成今天的面貌。法国的着名科学家庞加莱被誉为“全能数学家”,因为他在数学、天文、物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今天,一个人想要掌握全部数学知识的三分之一都是不可能的。
四、提纲
目录
第1章 概述
文化的内涵
文明的内涵
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第2章 数学的文化特征
数学的文化特征
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的继承性
数学的简洁性
数学的统一性
数学的功能特征
数学的渗透性
数学的传播性
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的预见性
数学的艺术特征
数学的艺术性
数学与音乐
数学与美术
数学与文学
第3章 数学与人类文明
数学是人类逻辑能力的来源
数学唤醒人类理性精神
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数学改善人类生活
数学完善人类品格
数学提高人类文化素质
第4章 数学与社会文明
数学促进社会进步
数学推动知识发展
第5章 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综述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活动进展
第6章 对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数学素养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
数学教育现状
数学文化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培育应当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目前,数学文化课或者数学教育课都是选修课,在本质上仍属于“弥补型”课程,通常都是在学生入学一到两个学期以后开设的。当数学文化课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时候,数学基础课程已经修完或即将修完,于是,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文化课有着某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像有些学生所反映的那样,如果早一点开设数学文化课,早一点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他们的高等数学会学得更好。由于一直以来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所致,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主要接受的是数学技能方面的知识,而极少接触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于是,在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几近空白。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数学文化与技能的培养脱节。
2.近年来,由于各个领域对工作者建模能力的需要,数学建模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建模教育的主要目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细菌的生存发展方式类似,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接受并非只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交流网络会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教学效果产生质的影响。数学建模教育形式正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师对生”的传统、单一的教学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曹红军,厉树忠,刘亚楠.《易经》卦象符号的拓扑群结构[J].周易研究.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范森林.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M/OL].
[4]黄秦安.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2):54-61.
[5]郑毓信.数学哲学的内容和意义[J/OL].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简介.
[9]吉林大学本科生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文化.
[10](美)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维忠.数学:丧失了确定性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
[13]郭光华,常春艳,王小燕.试论数学的文化特性[J].par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25-27.
[14]蒋岚.论数学美[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38-42.
[15]杨毅.论体育数学与体育科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95-96.
[16]数学地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7]林履端.《易经》与模糊数学[J].闽江学院学报,2002,22(2):116-118.
我发给你,具体的可以。
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如下:
模板范文一:
1、选题目的及意义。
演员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正确把握,能让演员更好的掌握角色,帮助演员更深刻的进入所演角色的内心,从而更生活,更直观,更真实的创造角色,从整体上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及现实意义。在创作角色时充分把握角色的心理并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有机地抓住角色的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
演员创作角色时的心理活动是通过演员的神情、肢体、语言等外部行动体现出来的,之所以探讨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是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另外一方面,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这一课题,能够使表演者在实践领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选题背景。
3、选题的研究现状。
4、结语。
5、可行性分析。
6、重点与难点分析。
7、时间进度安排。
模板范文二:
1、课题背景及现状。
项目位于南阳市宛城区人民路中段,占地公顷,建成已50多年,是该市城区唯―一座大型综合公园。鉴于现状设施老化、景观落伍等问题,同时适应全国农运会.宜居城市对景观环境的需要,要求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通过设计使之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游玩、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城市公园。
2、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四年半所学的各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设计技能,专业调查与实践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理论分析应用能力,组织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文字、图纸、口头表达能力,充实并完善毕业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社会工作体验。
通过本方案的各个环节的训练,掌握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了解景观规划的有关知识和设计手法以及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培养解决环境复杂地块问题的能力。
3、任务及途径。
学生根据提供的课题任务书,结合导师的时间安排按步骤进行设计,平时注意和导师及时沟通和交流,课下也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独立进行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前期注意详细分析基地情况,收集相关资料,综合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方案构思,并根据构思进行方案的设计,最后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图纸和一份相关的设计说明书。
4、时间安排。
寒假期间完成实习及调研工作,还需完成实习报告、文献综述、文献翻译等设计准备工作。
第1~2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调研资料整理(文字、图纸),完成开题报告。
第3~4周:功能分区、空间结构等的多向求解,完成方案一草。
模板范文三:
有关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在发达国家极其受到重视,尤其在医疗、公共安全、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事务领域,发达国家普遍调整政府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中的传统定位,积极寻求政府和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社群、公民合作,以各种创新型制度安排,共同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新的“治理”模式。
本项研究首次将治理理论引进到图书馆界,旨在系统探究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利益主体在建设、维持和发展图书馆,提供和生产图书馆服务这种公共物品中的职麦及其实现。本项研究系统引进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总的研究框架,以图书馆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突出比较研究方法。
1、比较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在资源配置机制和效率上的差异。
2、比较不同的图书馆类型、规模,所处国别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等具体情境下图书馆治理模式的取向及其之间的内在相关性。
3、比较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所赖以形成和维持的法律、制度、组织和技术因素及其组合。最终,在理论上解释存在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及(至少在实证上)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在实践上弄清各种利益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应该以何种制度安排支持和发展图书馆,以及这样一种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如何体现为微观层面图书馆监管体制的设计。
本项研究系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价值体现在:
相关成果可提交给国家决策机构、图书馆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作为制定和实施有关图书馆事业和机构改革发展的立法、政策和策略时参考。
拓宽治理理论的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图书馆治理理论体系,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丰富。
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数学小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 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 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 荣辱与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②. 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④. 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⑥.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 合作 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 合作 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 合作 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15年4月 2015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15年6月 2015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15年2月 2015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从我校历年来的质量分析和龙胜县20XX年数学小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认真审题。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每次数学作业或测试题,都可听到老师们埋怨学生 太粗心了 , 不认真审题 等等,学生也为自己的不认真审题表现很后悔。在期中与期末质量分析上,任课教师总结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学生太粗心太马虎,不认真审题。
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困惑着我们每位教师,也困惑着每位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养成了粗心大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责任心等不良习惯,多数学生都不能做到认真审题再做题。
通过问卷调查,审题这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或者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恐慌。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审题习惯令人担忧。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我想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促使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的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学习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习惯的培养。
具体的操作措施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通过问卷、谈话调查任课教师对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态度、方法、能力和学生解题审题习惯。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找到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针对学习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基于学习内容不同,审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各年级从教学内容上均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四大板块,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计算和解决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内容的不同探索出相应的有效的审题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习惯的培养审题习惯主要包括读题习惯、解题习惯、检查习惯。加强读题训练,研究读题方法。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养成指读两三遍的习惯。读题时要求做到 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指导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首先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然后可以划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并正确理解其含义;分析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等,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研究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
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20XX年11月 20XX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按照方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调查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再与学生共同探讨审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实践与训练,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得与失,组织学生交流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并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最后测试成效并与探究前比较,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数学教研组。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方法的选择: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相应措施,实施强化训练,观察结果,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与查找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5)师生合作研究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训练、分析、总结等寻找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我将以饱满的工作和探究热情,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究与实施,我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希望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通过我的努力能取得圆满成功!
论文题目:关于泰勒公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意义
在初等函数中,多项式是最简单的函数。因为多项式函数的运算只有加、减、乘三种运算。如果能将有理分式函数,特别是无理函数和初等超越函数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而误差又能满足要求,显然,这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都有重要意义。那么一个函数只有什么条件才能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呢?这个多项式函数的各项系数与这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呢?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这个函数误差又怎么样呢?
通过对数学分析的学习,我感觉到泰勒公式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函数值估测及近似计算,用多项式逼近函数,求函数的极限和定积分不等式、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泰勒公式是有用的工具。
文献综述
主要内容
Taylor公式的应用
Taylor公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对于函数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的计算是十分简单的,因此,对一些较复杂的函数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将原来较复杂的函数极限问题转化为类似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 满足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用泰勒公式求极限:
(1)用洛比达法则时,次数较多,且求导及化简过程较繁;
(2)分子或分母中有无穷小的差,且此差不容易转化为等价无穷小替代形式;
(3)所遇到的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不难。
当确定了要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关键是确定展开的阶数。 如果分母(或分子)是,就将分子(或分母)展开为阶麦克劳林公式。 如果分子,分母都需要展开,可分别展开到其同阶无穷小的阶数,即合并后的首个非零项的幂次的次数。
Taylor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有关一般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题设中函数具有二阶和二阶以上的导数,且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可知的命题。 证明思路:
(1)写出比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Taylor公式;
(2)根据所给的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已知被积函数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且又知最高阶导数的符号。
证题思路:直接写出的Taylor展开式,然后根据题意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被积函数具有二阶或二阶以上连续导数的命题。
证明思路:作辅助函数,将在所需点处进行Taylor展开对Taylor
余项作适当处理。
Taylor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宜将函数用带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表示;若用于近似计算,则应将余项以拉格朗日型表达,以便于误差的估计。
研究方法
为了写好论文我到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网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查找相关论文的发表日期、刊名、作者,接下来要到图书馆四楼过刊室查找相关文献,到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期刊文献。 从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仔细阅读,细心分析,通过自己的耐心总结、研究,老师的指导、改正,争取做好毕业论文工作。 具体采用了数学归纳法、分析法、反证法、演绎法等方法。
进度计划
为了有准备有计划的做好我的论文工作,我为自己安排了一个毕业论文进度计划,我会严格按照我的进度计划,及时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工作。
这个开题就是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内容,偶会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公开课 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 竞赛、检测 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 证书 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 发表 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论文集 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 证书 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 竞赛、检测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 ,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小学数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很简单,原创的。
是想要个提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