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2、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3、名人效应: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4、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5、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6、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7、门槛效应(层递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8、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9、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10、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11、手表效应: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为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12、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来源于< 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13、配套效应: 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14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 “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 (Tip Of the Tongue)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15、月曜(yao)效应(星期一效应)——(休息使人后退)由于星期日的休息,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1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17、外溢效应:FDI(外资直接投资商)公司对东道国相关产业/企业的各方面的影响.东道国的各方面能力要足 以与FDI公司进行竞争才能引起外溢效应.
18、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习惯。当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爱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19.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0.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人类难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应”是: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2破窗效应破窗效应(3)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纽约市运用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纽约市这种做法曾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3责任分散效应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人们愿意相信,那明明是假的,也会变成真的。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想到这个理论风行了四十年之后,2007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三位学者发表论文指出:当年《纽约时报》报道的凯蒂案根本是编故事。根据警方的纪录,凯蒂并没有被追杀三次,而是发生在阴暗的街角。根本没有人开灯立于窗前观看,因为那里根本看不见什么窗户,当然没有三十八位目击者。并且确实有人报警,警察赶到现场时,凯蒂还没死,送到医院急救,后来伤重不治才死的。《纽约时报》的报道登出之后,有人就提出证据,说明这件事的许多情节是无中生有,但没人理会。凯蒂案就这样一传再传,旁观者效应也就如此一教再教,学生们一学再学,变成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4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5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人际交往中,人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认知的障碍。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以点代面;第二,它把 "并无" 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6霍桑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7习得性无助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让自己的眼光再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8证人的记忆效应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9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10虚假同感偏差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1)当外部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十大心理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涉及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应。其中,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责任分散效应告诉我们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心理学中有十大效应来分析人的精神层面,具体都有哪些?各位,据小编所知,心理学中十大效应分别是:蝴蝶效应、木桶效应、鲶鱼效应、晕轮效应、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效应、马太效应、仰巴脚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下面,小编就来具体介绍这里面的几个效应。
第一个是蝴蝶效应——美国麻省理工du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二个是木桶效应——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3.羊群效应——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第三个是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硕士论文研究中介效应主效应不显著不可以,因为不显著只能说明在当前样本中未发现中介效应,原因很多,就是确实不存在中介效应,同样是统计检验力不足而未发现中介效应(本来是有的)。所以不显著的时候没有中介效应。
简单来说当得出一个结论时需要通过一系列方法来验证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当改变了一些条件或者假设发现所得结论依然不变,那么结论就是稳健的,反之所得结论有待商榷需要找出使结论发生改变的原因并进行解释。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 mediator) 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如果自变量X通过某一变量M对因变量Y产生一定影响,则称M为X和Y的中介变量。研究中介作用的目的是在已知X和Y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产生这个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原有的关于同一现象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原来用来解释相似现象的理论整合起来,而使得已有的理论更为系统。中介变量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还能整合已有的研究或理论,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硕士论文
学术影响就是在学术方面产生的影响,包括对人和对该学术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等的影响。学术影响通常用影响因子体现。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这里有相关的期刊论文,需要的话可以联系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吕鸿江 南开管理评论 2007/05 2 英语广告语言中的读者消费心理分析 刘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10 3 试论审美视角中受众的广告接受心理分析 魏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1 4 商业广告心理效应的社会情境因素分析 杨建民 商业经济 2007/07 5 广告效果的心理分析 曾艳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6 广告对消费社会心理秩序的影响与调节——以GOLF汽车广告为个案的文化分析 谭筱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7 广告心理效果评价实证研究——“小天鹅”洗衣机电视广告大学生受众心理分析 许衍凤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6/02 8 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 严晓青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2 9 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分析 刘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 广告的心理效应分析及其应用 马本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1 广告文案撰写者创作审美心理分析 丁月华 美与时代 2004/01 12 限制之下的狂想——烟草广告心理策略分析 杨珊珊 中国广告 2003/12 13 广告文化力量生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王洁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谈公益广告的表现技巧——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入手 聂艳梅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1/02
去幸福校园论文网 我写论文就是在那找的 挺不错的 给你找篇参考一下吧[原文]广告,随商品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受商家亲睐。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广告宣传是商家促销商品的有力法宝。本文从影响广告的心理效应的结构性因素出发,简要阐述了社会分层和家庭对它的影响,以便广告策划者更好把握广告与消费心理的关系,发挥广告的最大效用。随社会发展,媒体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是媒体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到广告(本文所指商业广告)。广告的本质是商业沟通和商品消费,它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快感,通过暗中说服,进而完成由“卖自身”到“卖商品”的这一心理影响过程。广告心理效应就是指广告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向人们传达商品信息,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广告在商品-广告-消费行为这一过程中的沟通作用,使广告心理效应发挥其最大值,笔者认为,社会阶层、家庭等结构性因素对广告心理效应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案例分析:汇源200牛奶,巧用分割法,谋局乳业 汇源集团是果汁行业的霸主,“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口号也已深入人心。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汇源亦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从2002年开始,正式进军乳业。那么,汇源进军乳业,该如何开发品牌,进行品牌定位呢? 在产品方面,伊俐、蒙牛等先入为主的品牌,已经在白奶方面,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在这方面硬拼,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汇源要想在乳业市场有所作为,就必需想办法,开发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产品,而且,这个差异必需与消费者相关,是消费者的潜在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怎么办呢?分割法给汇源进军乳业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乳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还没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各大品牌的竞争,基本集中于白奶等方面的竞争,乳业市场细分程度不够,细分市场难见霸主,于是,汇源开始对市场进行分割,并在分割市场的同时,有效地针对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进行定位。 基于此,汇源主要开发了四大类奶产品,并力图通过分割市场,走差异化的路线,在乳业市场立足,这四类产品分别是: 双纯牛奶:针对纯牛奶,汇源进行了更为细致地分割。纯奶有营养,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习惯纯牛奶的口味,于是,为了改变纯牛奶的口味,并让牛奶更好喝,汇源在百分之百牛奶的基础上,加入了少许百分之百果汁,即附合牛奶的标准,又让牛奶的口感更好,有效地满足了那些不爱喝奶,或不习惯牛奶口味的人群,尤其是小孩子。更为精妙的是,汇源借助纯牛奶的资源,对其进行分割,把纯牛奶加入纯果汁的产品命名为双纯牛奶,与纯牛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消费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很显然,在细分市场,不习惯牛奶口味的人群,尤其是小孩子,双纯牛奶要比纯牛奶更具有竞争力。 同时,汇源还沿着分割法的思路,开发了相应的系列产品。如汇源200束身牛奶,采用国际流行的脱脂技术,大大降低了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又在牛奶中加入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喝起来不会发胖,有效地满足了爱美女士;汇源200早餐牛奶,让营养得到更充分地吸收,适合乳糖不耐症者;汇源200睡前牛奶,在牛奶中融入了乳酸钙与黑米精华,有效促进了钙质的吸收,还有一定的安眠作用。 汇源除了运用分割法,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外,在消费需求方面,汇源亦从消费需求入手,并以消费需求为重要元素,进行重新分割与品牌定位,以消费需求重新划分市场,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汇源200牛奶市场分割表与品牌定位方式 产品名称 产品特点及构成 品牌定位 目标消费群体划分 双纯牛奶 百分百牛奶、百分百果汁 营养多了,更好喝了 少年儿童 束身牛奶 脱脂高纤维 喝出漂亮,喝出好身材 爱美的年轻女性 早餐牛奶 牛奶、鸡蛋与麦片,空腹即饮 营养均衡易吸收 上班族,喝奶不适者 睡前牛奶 牛奶、黑米、乳酸钙 喝好才能睡得香 老年族,补钙族 很显然,消费需求经过重新分割后,消费者对产品的利益点的需求,更加明确,不同的目标消费者,对适合自己的牛奶,感觉更具亲和力,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亦在无形之中,把饮用白奶的消费者,游离到汇源乳业旗下。 试想一下,对于不爱喝奶的小孩子来说,是他一看就不想喝的白奶有亲和力,还是“营养多了,更好喝了”的双纯牛奶更有亲和力呢?当然是专门为小孩子设计的双纯牛奶,即好喝又补充营养。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分割法,在某些程度上,是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呢? 汇源将四款产品重新划分以后,即开始了有步骤的市场推进。目前,汇源已经运用分割法的市场营销思路,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争取到了一大批忠诚消费者,汇源谋局细分市场的乳业分割大战,已经打响。回答者:golfeild - 千总 四级 12-20 06:51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很好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50% (1) 不好50% (1) 相关问题• 自考心理学需要什么书? • 自考心理学 • 请教自考问题? • 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 • 关于我想学习心理课程的办法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1 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 心理学有关感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情绪情感和个性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必然为解释人的消费行为提供帮助。多年来心理学积累的研究方法,也为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社会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中信息流传的理论,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社会群体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研究,是消费者心理学关于社会因素对人的消费行为影响的重要理论来源; 经济学关于商品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是消费者心理学有关营销心理、价格心理、消费者决策研究的理论来源; 文化人类学的有关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探讨社会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为营销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最著名的就一本;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它名字翻译过来是;星光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最顶尖的,没有任何一本可以比的上。
1 综合类杂志:此类杂志包括自然科学各领域进展的,里面不时有本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出现
Nature, 5/
Science, 10/
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质量有好有差,因为据说有院士的关系稿)
Nature communication (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以自然科学为主,发表少量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影响因子与PNAS差不多)
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最新的影响因子大于5)
PloS one(注意:这个杂志是open access的,影响因子为3~4之间)
神经科学杂志:此类杂志涉及神经科学各方面,不时有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文献
Nat Neurosci,
Neur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Brain ()
CerebralCortex
Cortex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
Neurosciene
Neuroscience Letters
Neuroscience Research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
2 回顾、综述类杂志
此类杂志基本上都是综述性的文章,一般是邀请牛人写的,非常值得关注!
Trends in Neuro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4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neurosciene()/clinicalpsychology()
Prog Neurobiol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IF:7~8)
Brain Res Rev ()
Psychol Bull
Psychological Inquiry
Psychol Rev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虽说是介绍心理学家,但是也不少好的综述夹在其中!!)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经cjq总版提醒添加,此杂志也会集结一些特别的专题进行回顾)
Phil Trans R Soc B:以特刊的形式组织生命科学各领域的进展,有一些本领域的综述,并且跨学科的性质较强。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BBS)(IF ):此刊的特色是一期只有两三篇target综述,然后配以十几篇评论,感觉很给力!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最新影响因子为,上升很快):
Neuropsychology Review (IF )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一个号称是innovative theory in psychology的杂志,影响因子为,适合新手去练手?
3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功能成像
NeuroImaging
Human Brain Mapp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来自MIT press
Cognitive Neuroscience:这个杂志貌似是新办的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rain and cognition ()
Brain Research ()
Neuropsychologia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
EEG、EMG/生理心理、行为神经科学
Psychophys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结构成像
Am J Neuroradiology
Neuroradiology
Brain Topography
4 认知&心理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
J Exp Psychol
Animal Behav
ProcApplied
General
Human Percep Perf
Learn Mem Cogn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Memory and Cognition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and Emotion
社会认知/情绪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F 6+)
Social Neuroscience (2~3)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motion
Euro J Social Psychol
Cultural Diversity & Ethnic MinorityPsychology
心理学与法律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Law and human behavior
发展红色为易莉_中大心理系老师添加!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e (创刊不久,但大牛不少):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fancy (婴儿研究中比较好的杂志之一)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review
Psychology and Aging
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 I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nimal Learning and behavior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Clinical Psychology/ Psychiatry(内有Autism分类,感谢易莉_中大心理系 老师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linician's Research Dig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Trai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Families, Systems, &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Neuro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Autism (自闭症)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F
Aut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
语言
Brain and Language ()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感谢119楼滴友推荐)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Mind and languag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5 其他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 IF
Behavior Genetics – IF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我自己的方法。。。1.在床上做仰卧起坐或俯卧撑,累了就困了。2.睡前喝牛奶,有助睡眠,而且这时容易吸收。3.闭上眼睛,脑袋放空,强制自己不许睁开。4.裸睡吧,裸睡更舒服些,不过看你习惯不了。
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
为什么要写研究局限性论文写作中添加有关研究局限性的描写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如果审稿人发现某一局限,但是作者未事先说明,审稿人可能会对论文产生负面印象。如果在未来的研究背景下讨论论文的每个局限性,即提出在未来研究中提高研究有效性的方法,你的文章更有可能被引用,因为它将为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识别研究局限性你应该从两个角度思考你的研究 -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推断的强度,即你是否怀疑对所观察到的结果是由测试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结果?如果是,你的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外部有效性是指结果可以推广到更普遍的程度。如果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利用相同机制重新进行研究,例如,不同的研究对象或不同的环境中,这类研究会得到类似的结果吗?如果没有,您的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不应该担心局限性提醒一下,所有研究都以某种方式存在疑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列出了科学、技术、教育和医学领域(STEM)研究中最常见的局限性,并提供了真实的例子。但请注意,这不是一份全面的清单。此外,请注意这些限制并不相互排斥,许多可以重叠。研究局限性的示例Selection bias选择偏差当用于分析的个体、群组或数据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会发生选择偏差。例如,假设一项研究回顾性地对比了不同外科手术的死亡风险[例1]。其中一项外科手术较其他的更新。当测试了新的外科手术后,外科医生当然选择最理想的手术。因此,研究结果会受到外科医生选择手术类型这个个体的影响,即只为其中的一个治疗组选择最理想的手术治疗。Confounding干扰因子干扰因子是另一个例子,有时会被隐藏,是一个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如果一个干扰因子没有被考虑到,任何测试变量和结果的关系都不会准确。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检验了眼球追踪测定认识性能[例2]。众所周知,认识性能随着年龄增加会减弱。因此,如果年龄不作为一个干扰因子,效应量会被低估或高估。另一个例子,假设在研究中检验了骨关节炎和心血管事件的关联[例3]。心血管事件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状况,腹部肥胖,心血管家族史等,这些都会干扰结果。Survivorship bias幸存者偏差如果仅仅对一些经过相同选拔流程的和由于缺乏可见性没有被忽视的学科偏差作出推论,就会发生幸存者偏差。例如,假设一项研究检验了骑车和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例4]。一个人遭受性功能障碍可能是因为骑车会影响活跃。因此,如果该项研究只研究了经常骑车的人,这个人会被忽视,并构成该研究结果的偏差。Study scope limitations研究范围局限不可靠或不可用的数据能限制研究范围,甚至整个结果。例如,假设一项研究检验了不同世界地区内的热产生[例5]。研究人员没有关于家庭使用木材的数据。在一些地区,比如,发展中国家,家庭木材的使用产生了打了的热。因此,这些地区的热产生会被低估。Sample size limitations样本大小的局限如果某个特殊的结果是真实发现以及类型II的错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比如,虚无假设是错误的,研究小组间的差异未被报道,则样本大小可能很难确定。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检验了血栓溶解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功效。血栓溶解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很小。因此,样本量相对较小的研究可能无法揭示这一较小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类型II的误差 [6]。Experimenter bias实验者偏见当进行实验的个体对不同试验组的参与者以不同的无意识表现不经意地影响实验结果时,就是实验者偏见。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测试了游戏玩家是否知道其与一个人或人工智能对战的能力 [例7]。服务商在参与者的背后观察着游戏对战。如果服务商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本性,他们可能会无意地影响参与者。Referral bias转诊偏倚转诊偏倚是指病人从一个诊所转至另一个的现象,经常是专业单位,倾向于比非就诊的病人更可靠。在包含许多转诊的研究中,风险因素可能被高估。例如,设想一项研究在某专业转送中心评估了神经结节病的临床表现[例8]。慢性无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被报道的净胜异常——37%的病例。和其他研究相比,这个频率是相对较高的。该转送中心以慢性脑膜炎专业为人熟知。因此,这种病例可能会被转送到该中心,构成转诊偏倚。Self-reported data自述数据自述数据受多种偏差影响,比如,选择性记忆,夸张等,并且不能各自证实。例如,设想一项研究在确定智能手机用户压力时,检验了输入压力的有效性 [例9]。要求参与者回想压力,并在一定范围内排序。随后检测输入压力。无论什么原因,参与者可能高估或低估压力水平,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Limitations of exploratory studies探索性研究的局详性如果对于某个存在极少或没有先前研究的主题,研究人员可能需要建立一个与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相关的基准。由于不存在基准作对比,结果的有效性受争议。例如,设想一项探索性研究测试了电视用户使用新的远程控制器 [例10]。不是按钮,而是远程挤压或吸。直到结果可重复,否则不认为研究发现是决定性的。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方法局限性这是指对研究中方法论的相关局限性。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端粒长度用作先天性角化不良的诊断参数[例11]。该研究采用了来自两个医院的先天性角化不良病人的数据。每个医院采用自己的方法提取DNA,其中一家提取的是较短的DNA,这个局限性会影响研究结果。另一个例子,设想某研究测试了一种新颖的技术监测结构损伤的能力,而结构损伤是很难被监测的(例如,下桥)[例12]。该研究认为新技术是有前景的,然而,其覆盖范围只有30 × 30 m,意味着该新技术只适用于短距离范围。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系统的文献综述在一篇系统的文献综述中,研究人员使用定义明确的搜索技术搜索相关研究问题的文献。然而,取决于搜索标准,无法保证可以搜索到所有相关的文献。通常,灰色文献和技术报告不包括在内,系统的文献综述只包括一种语言,典型的是英语呈现的研究。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当参与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的时候表现不同的现象。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恐惧诉求信息促进在线安全行为的能力[例13]。给参与者展示网络攻击的盛行和影响的详细恐惧性诉求,随后在线调查他们的行为。在4周后,再次考察参与者,看恐惧诉求的影响是否在持续,以及是否有采取行动的意向。参与者可能假装声称已经改进自己的行为试图减少因没有改变行为的羞耻,或试图使研究者满意。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趋中回归这是指某变量首次测试是极端的(即远不止平均水平),而第二次测试不那么极端的现象。典型地是伴随着不对称采样发生,例如,研究只采用最差或最好的。但是,它仍会偶然发生(见示例)。例如,设想某研究检验了血细胞比容(红细胞体积占血总体积的比例)对鸟类飞行特性的影响[例14]。在先期试验中,即,在操作血细胞比容前。鸟在试验组中被认为是具有相当好的飞行特性。即使没有操作,如果反复测试,由于趋中回归,这些鸟的飞行特性也会被减弱。因此,后期测试的结果,即,操作以后,可能受到该效应的影响,并且可能不是操作真实效果的反映。Repeated testing重复测试重复测试参与者可能导致偏差。先期测试可能以未曾料到的方式使参与者敏感,影响后期测试的结果。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以不同眼睛测试,诊断青光眼导致的焦虑[例15]。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了其中的一项测试。这可能导致低估了焦虑会随着测试的进行而增加。Population validity总体效度总体效度指研究中的样本如何代表目标人群。例如,设想某研究中目标人群都是美国的因特网用户。仅仅使用推特用户就不具有代表性,因为美国的成年推特用户更年轻,并且相对于普通大众更可能是民主党 [16]。如何表现局限性通常,研究局限性以过去在讨论部分的结尾给出。以开始局限性作为开始。提出围绕这个问题,是否采取任何措施。描述任何证据可能会减小局限性的影响。讨论局限性如何影响研究结果。最后,如果可用,讨论能够采取的措施在未来的研究中克服局限性。参考文献:Stiles ZE, Behrman SW, Glazer ES, Deneve JL, Dong L, Wan JY, Dickson PV. Predictors and implications of unplanned conversion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hepatectomy: an analysis of the ACS-NSQIP database. HPB. 2017 Nov 1;19(11):957– PJ, Gamito P, Oliveira J, Morais D, Pavlovic M, Smyth O. Show me your eyes! The combined use of eye trac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2015 wor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而且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也要有详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作者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论文作用
所谓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
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
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⑶、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教育科研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已经把全部思维内容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加以扩展,以至把它的旧的形而上学的限制和公式完全推翻了。
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64页)可见,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人们交流认识,承接认识成果,必须搞好论文撰写。
⑷、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意义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的交代,简单来说就是文章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今后的本学科或者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何影响,这就是研究意义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其实就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研究意义的写作也是应当有所侧重的,意义的写作应当更加倾向于体现研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和推动作用,这里需要作者注意区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的不同之处,研究目的主要交代清楚做这项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的预期,研究目标则更为具体一些,如通过研究构建某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获得某某规律,揭示某某机理等等。作者写作研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一个是研究的理论意义,另一个就是研究的实际意义,常见的研究意义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意义就从本学科理论发展角度来阐述,实际意义既要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等等,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其中。研究意义的写作也会在开题报告中用到,因此把握研究意义的写作至关重要,以上对研究意义的写作要点汇总,希望对广大作者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