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室内设计是人类为了创造并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活动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室内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与人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 经验 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 教育 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____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 市场调查 。

2.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2)用色彩界定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室内设计工程

室内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工程的基本理论;再到“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旨在阐述“新中式风格”设计工程与“中式风格”设计工程的区别,对各自的思想、审美、手法做了清晰阐述。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思想 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传统中式风格概念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即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空间高、进深大、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空间井然而有序,造型以对称为主,装饰材料以木材、竹材为主,装饰图案多以梅、兰、菊、龙、凤、麒麟、龟、狮等,透雕、 浮雕 ,栩栩如生。

二、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儒学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 文化 中,对中国的思想、精神、体质、审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使国家、社会,都在严格的秩序、等级统治下,有章可循。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多种类型,内涵多种形制的建筑,如皇宫、宗庙、陵墓、坛等。在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的的具体设计中,其开间、形制、色彩、用料、纹样、脊饰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中国的明式家具,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设计的典范,其造型洗练、端庄,体现刚正不阿、谦虚内敛;其优美的曲线,上好的用材、细致的工艺,体现独特的审美气息。另外,明式家具所使用的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其造型、质地、光泽都给人以玉的感觉;水润、坚韧、无暇。儒家美学尚玉,荀子曾说“天玉,君子比德焉”,玉象征高尚的品格。家具中的屏风,体现了奉上蔽下的“孝弟德行”,“孝弟”就是儒学的“仁”的体现。

道家则是崇尚自然,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中国的园林,就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完美体现。

佛教则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追寻超凡脱俗,静气凝神。在中式风格的空间中,时常会运用佛像、佛教壁画、佛教绘画等作品。

三、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主流审美是以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思想为基础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审美的根源。例如:“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审美也体现于道家以生气、自然、无、妙、淡、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寂灭、涅盘 、死亡,以及涅盘的象征――光明圆相为美。

四、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手法

中国人在最基本的基础审美观上,在室内设计中, 设计手法注重表现对称完整性、含蓄性和情节性。

①在中式风格空间中,运用屏、碧纱橱、博古架、落地罩、风、、帷幕等

划分空间层次,形成“断而不断,隔似未隔”的空间感。

②在室内装饰上采用含蓄的手法,即是象征、谐音、隐喻。例如: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鹿”和“禄”同音,蝙蝠的“蝠”和“福”同音,“鱼”和“余”同音,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求福求禄求功名的思想愿望。又例如:在室内的各种窗户和门栏中多引用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等的图案。喻指主人的优良品质。

③室内的空间体现有序性、完整性。中国的建筑空间外形和内形主要是规则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多边形、菱形等。因此,中国的院落也大多是以四合院的空间形式为主,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区别下,有一些差异。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意识。

五、当代中式风格概念

基于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是一个全新的,当代的概念,它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正是这种模糊,才让设计师们为之着迷;“新中式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特别的文化与思想倾向;是平面、空间、服装等多种中领域设计师的新的探索,它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也是在现代的经济、文化、思想、潮流发展下,人们对“传统中式风格”的全新的解读,是全新的思想 方法 。

从广义角度,“新中式风格”运用延伸于多个领域,如建筑、视觉传达、室内设计、服装、工业设计等。新中式风格,基于传统中式风格,但同时又拥有与传统中式风格”不同的思想与手法、审美。

新中式风格的设计思想可以与传统思想结合。新中式风格来源于传统中式

风格,新中式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传统思想,并且大胆融合现代思想。例如:传统儒学的“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现代的家居户型中,不可能完全体现如此缜密的等级关系,可是设计师,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区别设计来体现“异”,将家庭成员的不同年龄、 爱好 、生理、心理、情感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设计,用区别的个性化设计来体现“异”。

道家思想核心体现“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现代人已经条件实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新中式风格”又如何帮助现代人在空间中得到相对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呢?可以通过清雅的中式元素(如:青花瓷器、提炼后的中式图案、水墨、扎染等);隽永优美的明式家具;环保自然地装饰材料(竹、篙、芦苇、编制等);植物等,来给人清新自然的慰藉。

现代人对于佛教有了更深的个人理解,也许不会痴迷、笃信,可是佛教的“普渡众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思想,可以让身处激烈竞争的现代人的内心得到一定解脱与释然。在“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中,可以适当运用佛教元素,例如:佛教艺术元素;或者营造出适当的“净空”空间氛围。

六、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审美是人类事物认知的感受形式,人类的审美感受极其广泛,包含:文学、建筑、室内空间、园林景观、雕塑、服装、绘画、工业产品等等。审美本身不仅涉及多重领域,人类对于某种事物的审美,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

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的审美具有包容性,拥有广博的情怀,因此,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变幻万千,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设计表现雍容华贵的空间气质。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宫廷设计元素为主导,进行设计表达;或者表现现代小资气质,将孤芳自赏与中式相结合;亦或表现某种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将佛教色彩、佛教艺术元素,运用于空间设计中;中国的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都可以作为设计审美的主题,在新中式风格空间中尽情的表现,甚至,还可以包容西方的“哥特”“巴洛克”“洛可可”“野兽派”等等。“新中式风格”运用于餐饮空间设计时,就需要与具体的餐饮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去尝试不同的佳肴,甚至让消费者,把来到某“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品尝佳肴、会友,当做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升华与享受。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01]张绮曼. 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02]孔智光. 中西古典美学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03]张爱波. 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 蒲松龄研究. 2002.

[04]钟虹滨. 论室内艺术性观赏陈设的视觉构景[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李茹冰. 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分析[J]. 重庆建筑. 2003.

[06]谢菲. 重传统“语境”现代室内设计初探[D]. 湖南大学. 2003.

[07]白晨曦. 天人合一. 从哲学到建筑[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推荐:

1.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

2. 室内设计实践报告范文

3.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范本

5. 室内设计师述职报告范文

6. 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7. 室内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8. 有关室内设计研究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商务活动的许多领域,如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等,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 商务英语 。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商务英语 毕业 论文摘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摘要(一) 商务英语特点浅析 [摘 要]商务英语是外贸人员同世界各地开展进出口贸易时用于洽谈交易、联系业务的一种应用语言。由于英汉两种截然不同语言的差异及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和题材内容决定了商务英语自身与众不同的写作特点。本文拟从跨 文化 交际学的角度对商务英语的特点作一番探析,从而事倍功半地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关联原则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摘要(二) 商务英语翻译浅析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商务英语的内涵、特点、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商务英语的翻译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摘要(三) 浅谈英语商务 谈判技巧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发达。要想和外国人做好每一笔生意,你必须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国际贸易中跨国的商务谈判在所难免,所以你也必须懂得把全界各国商人的谈判风格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国际商务谈判,分析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世界各国商人的谈判风格,增强中国商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 语言技巧谈判风格谈判技巧 以下是我带来的关于商务英语的论文,希望能帮到您!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日益活跃,大学中的商务英语需求也随之增多,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有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师如何讲好这门课也日益受到关注。所以,本文就以商务英语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企在与同行有所交流并最终相互促进与提高,使学生和教师双赢。 关键词:大学;商务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日益活跃以及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也日益成为了大学热门专业之一。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有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又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学既要考虑到英语知识的授予,又要注重英语能力的提高。如同一般英语一样,阅读也是商务英语语言运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阅读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语言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接触商务知识和熟悉商务运作流程的实用能力。所以,本文就以商务英语中教学方面进行浅谈,企在与同行有所交流和相互促进与提高。 一般来说,商务英语教学应该涵盖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两方面内容,是集语言理论、商务理论及商务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结合所用教材,灵活运用 教学 方法 ,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并进行交流的能力。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相关教学 经验 , 总结 出了如下的教学建议: 第一,基本词汇是商务英语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扩充词汇的学习,这是进行相关商务 英语阅读 的基础。可以通过将生词与已知词汇进行相关联系来实现对生词的记忆和掌握,当然,将生词放在阅读 文章 中进行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或者将二者联系起来回更好。下面举例说明。 confirm一词在普通英语中作动词时的意思是“确认,证实”,如: ● His guilty expression confirmed my suspicions. (他内疚的表情证实了我的猜疑。) 而在商务英语中,confirm应该译为“保兑信用证”,即指一家银行所开的由另一家银行保证兑付的一种银行信用证。如下句: ● Payment will be made by 100% 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available by sight draft。(付款方式为100% 即期,保兑,不可撤消信用证。) 那么,教师再阅读短文中就可以先将需要讲解的词汇标出,让学生说出在一般英语中的其意义;然后,在进行商务英语中所表示出的意义的讲解;最后,让学生思考并练习这些“商务意义”,注意一定要在句中,然后是整篇文章中进行理解和熟悉。 第二,具备一定商务英语词汇后就要以篇章为单位来进行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意(商务英语中该词汇的意义)。此阶段,最好选取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英语阅读材料,在真实的商务场景中进行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双方面习得。如:阅读文章中摘出的两句话: ● You may get a 5% discount if your order is on a regular basis. ● If a seller extends credit to a time draft, they have made a trade acceptance. The seller can request that the bank finance the transaction by buying the draft. The bank is said to discount the draft. 通过加深巩固练习,学生可以跟深刻地理解discount一词。 下一步,以对话或是篇章进行知识的延伸。如下面关于产品介绍的对话: ● A: These are our new models. B: What are their strong points? A: There's a lot to be said for them.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are more durable than any similar ones on the market. B: Why does it take longer to wear out than the others? A: The yarn is carefully selected for quality and woven very tightly in this fabric. B: Can you leave these samples with us? A: How long do you want to keep them? B: About three days. ● A: That's all right 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即:“为什么在这种语境会这么说?”为下一步中西方差异做铺垫。并且可以考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后增加一些课堂对话练习的活动,激发学生使用的欲望,增添真实的语境。 第三,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商务礼节的介绍,并且还要特别之处中西方商务礼节或习惯方面的差异,以免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造成跨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如:在中国,对于对方的赞美或是夸奖,为了表现出礼貌,通常受赞美或是夸奖的一方一定会说“哪里哪里”等拒绝性的答复;但是,西方人一般会去高兴地接受,往往是Thank you. / Thank you very much. 等,因为他们认为拒绝是极为不礼貌的。又如,在商务谈判时,中国人喜欢委婉而谦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出诸如此类的文化差异,一方面解答而来学生对于一些商务英语文章背景的不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充满了好奇感和探究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同时兼顾英语的基础知识而后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英语技能和相关商务知识的积累这两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可以说,一环扣一环,环环相关,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 其它 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也要多学习、多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2]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 科学版), 2004(5)。 [3] 刘江凤。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5)。 [4] 莫再树,张小勇,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A].。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 叶兴国。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猜你喜欢: 1.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范本 3. 关于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4.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5. 商务英语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1、“西方翻译史研究”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研基金立项资助;2、“当代中国译学研究”获香港城大立项资助;3、“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被评为广东省“九五”重点课题(1998)4、“面向21世纪的中西译学研究” 2000年获香港浸会大学科研立项资助;5、另12个项目先后获湖南师大、深圳大学校级、香港浸会大学立项资助。 翻译·模糊法则·信息熵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10 期号:第4期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作者:谭载喜;邵璐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出版日期:2008 期号:第1期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作者:谭载喜 刊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07 期号:第1期综合素质观照下的翻译能力作者:谭载喜 刊名:辅仁外语学报 出版日期:2007 期号:第4期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2期翻译比喻中西探幽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4期两千年翻译家的心路历程——评道格拉斯·鲁宾逊的《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6 期号:第5期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05 期号:第1期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今天、昨天与明天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3期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新阶段——我国内地高校建立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论谈——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今天、昨天与明天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3期翻译研究词典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6期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7期《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五人谈作者:谢天振;穆雷;郭建中;申丹;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1 期号:第4期翻译学:新世纪的思索——从译学否定论的“梦”字诀说起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出版日期:2001 期号:第1期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0 期号:第2期中西译论的相异性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2000 期号:第1期中西译论的相似性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99 期号:第6期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99 期号:第5期翻译学必须重视中西译论比较研究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98 期号:第2期《神似与形似》概评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97 期号:第4期中西现代翻译学概评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1995 期号:第3期翻译学与语义作者:谭载喜 刊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出版日期:1991 期号:第3期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作者:谭载喜 刊名:文科学报文摘 出版日期:1990 期号:第2期科技英语文体的层面分析作者:陈忠华;谭载喜 刊名:上海科技翻译 出版日期:1990 期号:第2期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1989 期号:第5期现代西方翻译发展概述作者:谭载喜 刊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版日期:1988 期号:第2期试论翻译学作者:谭载喜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1988 期号:第3期论翻译学的途径作者:谭载喜;Eugene; 刊名: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日期:1987 期号:第1期论翻译学的任务和内容作者:谭载喜 刊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1987 期号:第3期必须建立翻译学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87 期号:第3期文化对比与翻译作者:谭载喜 刊名:中国翻译 出版日期:1986 期号:第5期西方翻译史浅谈作者:谭载喜 刊名:翻译通讯 出版日期:1985 期号:第7期奈达论翻译的性质作者:谭载喜 刊名:翻译通讯 出版日期:1983 期号:第9期翻译是一门科学--评介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作者:谭载喜 刊名:翻译通讯 出版日期:1982 期号:第4期翻译中的语义对比试析作者:谭载喜 刊名:翻译通讯 出版日期:1982 期号:第1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版

探讨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的真实观、叙事手法以及观影方式都产生了的影响,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种美学冲击。要将数字技术作为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营造的手段,而不是将其看作是电影美学创作的本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电影艺术创作。

摘要: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的重要结合,电影发展史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给电影的各个相关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发展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认知电影美学,做好相应的电影艺术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电影的现代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冲击;电影创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对电影创作技术、电影语言和相关叙事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下的电影美学,更好地完善数字技术与电影之间的相互融合,做好新时期电影美学的营造和传递。

1.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分析

计算机技术是数字技术的核心,而这一核心技术进入到电影制作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主要是电脑成像和电脑绘画得到的数字影响和相应的虚拟空间手段在电影创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影与电视、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促使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新型媒体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电影审美文化、电影艺术表达形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电影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演变和发展起来的。纵观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影真实观的变化

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的电影在拍摄手段、制作方法等方面大都是以真实存在的景象作为电影影像的主要来源,观众通过荧幕上影像与真实景象之间的对比来评判电影的真实度,例如传统的巴赞长镜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都是从真实情境出发而形成的电影物体拍摄手法,电影题材的选取也都是从人们现实生活中所提取的。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电子成像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使得电影中的影像可以抛弃过去必须面对实体的实际,利用计算机就能够任意地生成相关图像,在这种创作手法下,海啸、空难、外太空等场景和景象能够很容易地出现在荧幕上,而且电影题材的选取也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由此,一种新型的电影美学——虚拟美学就诞生了,在虚拟美学思想下,电影不再是以照相为本性,而是用合成性和生成性来表现。

电影叙事方式的变化

巴赞长镜头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是传统电影叙事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一种线性的故事剪辑方式。而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则将电影叙事的方式有单一的线性剪辑方式变化为非线性的剪辑方式,这种非线性的剪辑方式能够将电影时空进行无限、自由的转换,剧情离奇跳接、无限制复制等故事剪辑手段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影创作当中,电影开始朝着奇观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长镜头和蒙太奇开始被逐渐地忽略掉。

电影观看方式的变化

传统观影方式具有仪式性、集体性和暗示性的明显特征,这同时也是分析电影观众心理的主要概念范畴。但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的观影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从录像机、影碟机、家庭影院,到网络电视、手机APP软件等新型播放媒体的不断出现,传统的观影仪式感已经不复存在,集体性朝着个性化、随意化的方向不断演进,电影的观看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在带来了电影创作发展机遇的同时,对电影观看的幻觉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正确看待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技术革命不等同于美学革命

数字技术虽然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技术革命并不等同于美学革命,也不是必须要通过技术革命来带动整个电影艺术的整体革命,简单的说,就是数字技术虽然对电影美学产生了冲击,但是并没有对电影的艺术本性产生影响,也没有动摇电影美学的根基。电影美学是建立在电影艺术之上的,从审美哲学的角度来看,电影艺术仍然体现的是人们生活的实际,表达的仍然是人们的内心需求和愿望,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是真实存在的,这是数字技术所改变不了的。另外,从电影观众的角度来说,电影美学主要来自于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趣,而人们的审美需要是从自身内心出发的渴求,这同样也是数字技术所改变不了的。从这些角度上来说,数字技术革命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更新和丰富了电影美学的表达手段,但是并不能改变电影美学本身的属性特征,也无法遮掩电影美学的艺术本性,技术革命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只是给电影美学创造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但是并没对电影美学产生颠覆效应。

影像奇观并不是新时期的电影艺术本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电影产生的最大影响还是体现在电影视觉效果的变化和发展方面,这种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电影视觉效果被称为是“视觉奇观”。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电影影响的视觉奇观只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传统电影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发展趋势和视觉营造手段发展方向。这种视觉奇观就是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创作出来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画面和影像,这种影像能够为大众带来极为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是直接服务于视觉快感的生产手段之一。视觉奇观在现代电影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国外的《阿凡达》《后天》,国内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知名影片都使用了这种视觉表达手段,以此来满足观众的感官震撼刺激心理。但是不论这种手段如何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表达手段,真正让人们感兴趣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仍然是这些影像手段背后电影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和“内涵”。人们对电影好坏的评价,仍然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和传递的信息和内涵决定的,技术手段应用的好坏只是关系到内容和形式和方式。讲好故事仍然是电影的本质和存在价值体现。

数字技术无法动摇中国电影美学

传统中国电影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开始朝着更加高端画面品质更佳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某些角度上来说,数字技术不能动摇中国电影的美学传统。中国电影观众在电影这门艺术形式上最为关注的点,仍然是“戏”,也就是说中国电影观众要在电影中看到丰满的`人物形象、流畅的故事叙事以及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或者是伦理力量,电影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中国观影者关注的根本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过分地依赖数字技术带来的所谓视觉奇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中国电影观众的喜爱,《无极》就是这一类电影的典型代表,虽然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但是单薄的故事、不够突出的人物刻画仍然是电影的硬伤。另外,通过数字技术所营造和创造的奇观电影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与我国的文化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膜,奇观电影关注于美轮美奂的画面、精彩绝伦的对决以及华丽堂皇的服饰等视听奇观,而忽略了人文关怀、人文情怀,这种电影创作方式也很难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根据我国电影发展历程来看,戏剧式电影更加符合我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情趣,也更加符合我国电影观众对电影这门艺术的美学要求和审美要求,因此,一味地追求数字技术的应用,创造视觉奇观的做法是无法动摇中国传统观影美学的,同样也无法得到中国观影群众的喜爱。

3.结束语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影艺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使得电影的真实观、叙事手法以及观影方式都产生了的影响,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种美学冲击,认清数字技术并不是电影美学的全部,无法代表美学革命、不能改变电影艺术的本质,也无法动摇观众的审美情绪本性,因此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仍然要从实际出发,要将数字技术作为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营造的手段,而不是将其看作是电影美学创作的本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电影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史可扬.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J].艺术百家,2012(1):84-88.

[2]梁晓萌.论数字技术对巴赞电影美学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6(8):288.

[3]高琳.数字技术长镜头对电影美学的丰富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0(8):194-195.

[4]肖永亮,许飘,张义华.数字技术语境中电影的真实性美学——从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谈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9-154.

[5]纪丽君.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假定性美学的开拓[J].电影评介,2013(9):55-57.

[6]丁桢桢.数字合成时代下的视觉感知——浅析CGI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9):131-132.

1、史际春、冯辉:《论错法如何纠正》,《新视野》201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1期论点摘编。2、史际春、冯辉:《“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3、冯辉:《“经济安全问题”的语境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4、冯辉:《政府强制拆迁应遵循公权与私权的对立统一》,《北京房地产》2009年第2期。5、史际春、冯辉:《改革开放30年:应运而生的中国经济法》,《朝阳法律评论》第一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6、冯辉:《制度、制度竞争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纪念中国经济法三十年》,《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7、冯辉:《中国经济行政法的语境透视与变异解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8、史际春、肖竹、冯辉:《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冯辉:《论经济法在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中的功能》,《理论界》2008年第11期。10、冯辉:《论企业的公平借贷权》,《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第13期。11、冯辉:《“后税费时代”农村公共物品难题的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分析》,《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2期。12、冯辉:《论民族性格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理论与模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3、史际春、冯辉:《论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以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功能协调为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14、史际春、冯辉:《经济法与经济法治》,《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15、史际春、张扬、冯辉:《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地方经济法治》,《法学家》2007年第5期。16、周万春、冯辉:《论信贷公平的实现障碍及其法律对策》,《云梦学刊》2007年第5期。17、刘士平、冯辉:《试论当前行政法制度的变迁——从两起个案谈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8、刘定华、冯辉:《论信贷公平》,高晋康、谈李荣主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9、冯辉、赵迅:《试论当前国内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策略?缺陷、成因与弥补》,《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20、骆悟捷、冯辉:《论烟草专卖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21、蒋悟真、冯辉:《经济法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论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22、刘士平、冯辉:《农业产业化中的纠纷及其法律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23、冯辉:《论国际法的理念》,《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4、刘士平、冯辉:《关于“教委指定行为”的法律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精选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许林. 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式风格[J]. 甘肃农业, 2005,(11) .

[2]仲晓凯.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

[3]潘振寰.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初探[J]. 室内设计, 2004,(03) .

[4]陈祖建. 现代"中式"室内风格[J]. 室内设计, 2003,(04) .

[5]张怀强. 居室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 东方艺术, 2005,(12) .

[6]冯颀军.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中式元素和传统意境表达[J]. 美术大观, 2007,(12) .

[7]周玉明. 室内设计市场现状与现代中式设计构思[J]. 商场现代化, 2007,(24) .

[8]白志刚. 室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 艺术教育, 2006,(03) .

[9]王鹏. 精神上的中式风格[J].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2003,(04) .

[1]张鹏翔.室内环境设计审美分析[J].作家,2013(12):303-304

[2]张迪 .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与理念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下旬 ) ,2014(3):149-150

[3]王枫.雕塑环境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5-7

[4]张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明思想探析[J].职大学报,2012(4):60-62

[5]陈小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M].科学出版社,2012:80-81.

[6]孙振华.资源与拓展--近三十年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J].文艺研究,2009(1):111-119

[7]朱毅.论木雕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及装饰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姜涛.景观环境中雕塑艺术应用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汪倩.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相互认同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王强.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雕塑应用--景观雕塑的融合性探讨[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李新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65-68

[12]黄光武 . 雕塑艺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思考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25-126

[13]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8-60

[14]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12):603-606

[15]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9):146-147

[16]赵彤,孔超.影响雕塑和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42

[17]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3

[18]孔维杰.装饰雕塑与环境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2):101-103

[19]房志勇,林川.住宅室内设计精要:室内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97、

[20]陈丹青 . 以专业的业余感生存 -- 我眼中的蔡国强 [J].21 世纪商业评论,2010(11):117-119

[1]胡崧. HTML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知新文化. HTML 完全手册与速查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选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诚君,刘振华,郭竑晖,高中山.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光明,曹蕾,余辉.中文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与实训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6]周德华,许铭霖.新编网页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7]赵铭建,赵慧,乔孟丽,康梅娟.网页设计与制作[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8]赵祖荫,王云翔,胡耀芳.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陈季. Flash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10]丁海祥.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曹雁青,杨聪. Photoshop 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北京海洋智慧图书有限公司,2002.

[12]张怒涛. Photoshop 平面设计图像处理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3]陈笑. Dreamweaver 8,Photoshop CS 2,Flash 8 网页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孙强,李晓娜,黄艳.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刘智勇. JavaScript 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会安. JavaScript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7]常永英. 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肖金秀,冯沃辉,陈少涌.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9]金旭亮.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刘培文,韩小祥.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王立雄,王爱英.建筑力学与结构 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季超.建筑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M].2009.

[3]王铁,王舒慧.现代建筑风水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

[4]栾景阳.建筑节能[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5]张海峰.住宅庭园设计[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7]宁绍强,谢杰,卫鹏.建筑设计表现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8]赖德森.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克里斯汀、史蒂西.太阳能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颖,李勇.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武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徐卫国.快速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入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4]丁文剑.中国家具理念与建筑环境[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15]罗文媛.建筑设计初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林晓东.建筑设计[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17]郝赤彪.景观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阚玉德. 展示空间设计理论及其探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04) .

[2]王爱敏. 浅议心理学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 包装工程, 2004,(03) .

[3]尹铂. 互动展示的应用策略探寻[J]. 包装工程, 2009,(02) .

[4]姜立善. 装饰材料在展览空间中的运用[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5]姜群,何人可. 信息时代的展示设计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1) .

[6]黄良伟,杜. 试论平面设计符号的多维性在展示设计中的呈现[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7]温建良. 家具的网络虚拟展览初探[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09) .

[8]王冬,钟虹滨. “散点透视”与当代展示设计[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02) .

[9]李女仙,何新闻. 解读非语言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12) .

[10]吴静,王翔宇. 光影在家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04) .

[1]陆江艳. 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

[2]郭琼. 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初探[D]. 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3]周素芬. 会展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发展研究[D]. 暨南大学, 2003 .

[4]巫濛. 品牌专卖店及其设计研究--消费、展示与体验[D]. 清华大学, 2004 .

[5]何永军. 系统设计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5 .

[6]马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行游轨迹及时空分布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

[7]刘东峰. 数字时代的商业展示视觉语言表达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

[8]王燕妮. 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9]徐丹. 展示设计中动态空间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6 .

[10]江婷.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D]. 东南大学, 2006 .

[1]郭捷.《项目风险管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粟镇宇.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及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11(3): 36-40

[3]褚慎强.工艺安全管理[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7): 77-78

[4]卢有杰,卢蒙仪.《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范文成,叶小红,常美玲等.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方法研宄.中国药业.2011,20(20): 31-32

[6]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16

[7]姚薇,王一喆.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进展和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5):431-436

[8]焦维.研宄质量风险管理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化工贸易.2013(5): 148

[9]苗伯乐,宁丙文.拜耳过程安全管理方法[J].劳动保护.2013(3): 23-25

[10]陈得强、潘高.几种项目风险评估方法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50-51

[11]何长征.浅谈钻井HSE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 ): 17

[12]杨晓燕,天晓娟,刘泽源.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四川医学.2009, 30 (8): 1282-1284

[1]詹静.新车型导入项目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7:15

[2]陈放.项目策划[M].2000:245-246

[3]崔龙.汽车企业研发部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9:8

[4]张丽娜.项目风险识别的控制图方法研究[M].2008:12-14

[5]刘丽娟.对汽车行业管理战略标准化的思考[J].2006,3(l):21-24

[6]张子剑.复杂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研究[D].2007:6-7

[7]康斌.长安福特国产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6:13

[8]卢向南.预测与决策分析[M].2000:156-157

[9]李怀彬.浅析中国的汽车产品管理制度走向[M].2004:l-ll

[10]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二版.2000:56-60

[11]施品贵.高技术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究[M].2005:4

[12]牛波.建设性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2006:22-24

[13]王子博.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快速路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2009:13-14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本类高校。学校有38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700余项。

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246项,推广新技术125项。《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湖南科技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57人、研究生3270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709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9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7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8项。

以上内容参考 湖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未必属于百强大学,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百强大学有一个科学的定义。

不属于百强大学,但值得报考!

湖南科技大学既非985又非211,所以很多高考生都会好奇:湖南科技大学到底属于什么层次的大学?算不算重点名牌大学?既然湖南科技大学落选双一流名校,那么它到底是算几流的大学呢?本文将从湖南科技大学的办学水平、全国排名等多方面,带大家了解这所学校。

一、湖南科技大学什么档次?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无论是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还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等方面,湖南科技大学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成绩。

1、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

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校友会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4位;

在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中国科教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203位;

综合国内多个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可知,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为184~203名之间,在全国2756所大学中排名靠前。所以,湖南科技大学属于全国认可度较高的好大学。

2、湖南科技大学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有11个学科进入了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中,取得的最好学科成绩为B,其所对应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评估结果上榜学科B马克思主义理论B-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C化学,外国语言文学C-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大家要清楚,教育部的这个学科评级榜单中,不少大学的学科连评级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湖南科技大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湖南科技大学的层次还是比较高的,湖南科技大学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所非985非211的名牌大学,它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的级别非常领先。

二、湖南科技大学算好大学吗?

湖南科技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大学。上文已经给大家展示了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以及学科成绩,接下来小编就将从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省的收分情况,为大家展示这所地方一流大学在湖南省内的认可度。

①物理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1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1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16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3分,最低位次为37165名;

湖南科技大学1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5分,最低位次为35739名;

湖南科技大学1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2分,最低位次为31128名;

湖南科技大学1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2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3分,最低位次为44478名;

湖南科技大学2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3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2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7分,最低位次为41510名;

湖南科技大学2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8分,最低位次为40690名;

②历史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7分,最低位次为8731名;

湖南科技大学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湖南科技大学1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6分,最低位次为12129名;

湖南科技大学1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1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湖南高考物理类排名全省前52332名的考生,才有机会被湖南科技大学录取;湖南高考历史类排名全省前12129名的考生,才可能读上湖南科技大学。由此可见,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本地的认可度较高,算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于湖南科技大学的级别档次以及办学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祝愿大家都能如愿考上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2年,1984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5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是ISSN 1000-2529 CN 43-1165/C。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胡美灵,男,湖南桑植人。1993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南林业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好投。《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不属于百强大学,但值得报考!

湖南科技大学既非985又非211,所以很多高考生都会好奇:湖南科技大学到底属于什么层次的大学?算不算重点名牌大学?既然湖南科技大学落选双一流名校,那么它到底是算几流的大学呢?本文将从湖南科技大学的办学水平、全国排名等多方面,带大家了解这所学校。

一、湖南科技大学什么档次?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无论是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还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等方面,湖南科技大学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成绩。

1、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

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校友会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4位;

在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中国科教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203位;

综合国内多个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可知,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为184~203名之间,在全国2756所大学中排名靠前。所以,湖南科技大学属于全国认可度较高的好大学。

2、湖南科技大学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有11个学科进入了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中,取得的最好学科成绩为B,其所对应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评估结果上榜学科B马克思主义理论B-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C化学,外国语言文学C-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大家要清楚,教育部的这个学科评级榜单中,不少大学的学科连评级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湖南科技大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湖南科技大学的层次还是比较高的,湖南科技大学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所非985非211的名牌大学,它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的级别非常领先。

二、湖南科技大学算好大学吗?

湖南科技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大学。上文已经给大家展示了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以及学科成绩,接下来小编就将从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省的收分情况,为大家展示这所地方一流大学在湖南省内的认可度。

①物理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1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1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16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3分,最低位次为37165名;

湖南科技大学1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5分,最低位次为35739名;

湖南科技大学1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2分,最低位次为31128名;

湖南科技大学1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2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3分,最低位次为44478名;

湖南科技大学2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3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2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7分,最低位次为41510名;

湖南科技大学2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8分,最低位次为40690名;

②历史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7分,最低位次为8731名;

湖南科技大学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湖南科技大学1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6分,最低位次为12129名;

湖南科技大学1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1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湖南高考物理类排名全省前52332名的考生,才有机会被湖南科技大学录取;湖南高考历史类排名全省前12129名的考生,才可能读上湖南科技大学。由此可见,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本地的认可度较高,算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于湖南科技大学的级别档次以及办学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祝愿大家都能如愿考上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未必属于百强大学,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百强大学有一个科学的定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