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骨气的议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骨气的议论文题目

骨气,是一种傲视因为欲要成功。让拥有他的人也拥有一种进取的魔力,让还没它的可怜人儿快去追寻他吧。 李清照曾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多么壮气的语句。 记得曾采访过消防队,队长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难忘:“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是消防队员为了人民的安全而说下的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话,一句充满骨气的话。 虽说“论骨气,”可何为骨气?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了,骨有破裂、粉碎的,但绝对没有弯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志士,或是梁山好汉,每一个人都有响当当的骨气。没有骨气,在伟大的人也终将会颓废。 古代有一位穷人,快饿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恶人拒绝“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要说骨气只在于填充生命与灵魂,只是一个要面子人的厚积薄发,骨气也是一种精神,骨气也是一种力量,有骨气的人很难不会成功。 它不仅是爱面子的一种表示,更是一个人真正要舒展,要迸发,要努力,积极向上的一种表示。骨气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力度,不只是正衣冠,更是一种欲爆发的稳重,儒雅与睿智,有了它,每个人将会有精彩的人生。 趁热打铁,趁青年而拼搏,拥有骨气的每个人,从现在出发,把握住关件时间,让嘲笑你的别人等着因成功而大吃一惊吧。 骨气,是一种傲视因为欲要成功。让拥有他的人也拥有一种进取的魔力,让还没它的可怜人儿快去追寻他吧。 骨气,拥有成功的魔力,他是人与人之间站在高峰的抉择,拥有了它,抓住了努力,与成功! -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链接: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出自《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 韦续《书品优劣》:释 玄悟骨气无双,迥出时辈。明 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适合写骨气志气的题目如下:

1、以萤火汇成星河,凝聚起承担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的磅礴力量。

2、行大道、守丹心,明理增信,增强豪迈志气。

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

骨气造句:

1、一个男人没钱不要紧,但是不能没了骨气,一个男人没有房不要紧,不能没有志气,城墙倒了身份不能矮。

2、用十做到完美:十分健康,十分美丽,十分快乐,十分逍遥,十分自在,十分好运,十分义气,十分骨气,十分满意,十分惬意。祝看短信的你十全十美!

3、你长的很爱国很敬业很有骨气,你从来都不会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不会陷害别人,你是全世界最不龌龊的人,你品德高尚,你从不会倒打别人一耙,你诚实善良美丽多姿。原谅我刚才。

4、好,好,到是有些骨气,虽不知你有和凭仗,但就你这句话就另我对你刮目相看了,戴贞均你就和他亲亲热热,看看他有何资本?

5、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失败不可怕,受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了骨气,没有了勇气,所以我们要先战胜自己,给自己自信,给自己勇气,胜利的大门会为我门敞开。

6、青年节日又来到,发条短信祝福你:永远年轻有朝气,努力打拼不松气,卧薪尝胆有骨气,功成名就真神气,买彩中奖有运气,爱情甜蜜好福气!

7、我们在看山的时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觉得这山没有山的性格,而宁愿去打量一块平地;我们在看海的时候,如果海无波澜,便认为这海没有海的骨气,而宁愿去欣赏一条小溪。

8、不过他也不会后悔,练拳之人没了骨气,爽气,只顾担前顾后,畏头畏尾,还打的什么拳,老老实实做个凡夫俗子得了。

9、人家不给你饭吃,你要有骨气,不吃嗟来食。

10、左封禅很没骨气的跪在了地上,心中却很没底,对方可是千里无烟啊!“我什么时候说要杀你啊!”。

11、余台风是个有骨气的人,人穷志不穷。

12、喜欢你,脾气里夹着和气,才气里藏着骨气;爱上你,语气里带着勇气,空气里拢着喜气;拥有你,运气里裹着顺气,福气包着财气。玫瑰情人节,告诉你,亲爱的我爱你,祝你情人节快乐。

13、梦到我们在一起了,然后我就很没有骨气的笑醒了。

14、用骨气挺直腰板,正气树立形象;用勇气增加力量,朝气迎接希望;用大气赢得人脉,志气角逐梦想;用和气创造财富,才气书写华章。福气助你好运成双!

关于谈骨气议论文素材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别和别人找重了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很多遍了,关于它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可它的内涵我却不是完全理解。在我看了《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其中震撼我心灵的一个场面是:当王辉他们在一次实弹演戏的时候,被“敌人”捉住后,用皮鞭抽打他们,吊起来,放入水中,企图叫他们说出谁是指挥官。而他却忍着这皮开肉裂的巨痛,一个字也没有说,同时对胡小龙说:“在这里,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不由的,我对他们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那句惊天动的话也一遍一遍地回响在我的耳边——“在这里,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记得一次在街上,我看见一个乞丐,他是个长的比较健康的人。跪在地上到处要钱,我看他那可怜样,正准备给他一元钱时,妈妈却拉住我的手,摇摇头,对我说:“人要有骨气,向他那样,有手有脚,不好好干活、工作,跑到这来要钱,别去管他……” 是啊!做为中国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一定要铭记那些宁肯站着去死,也不跪着生的英雄。铭记他们的骨气,学习他们的高风亮节,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让世人记住:“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更是龙!且是一群龙!”

以谈骨气为主题的议论文

可以先从网上查一下

这篇课文写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六十年代初期。 为了鼓励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图强,勇敢前进,著名的历史学家及文学家吴晗同志饱含爱国主义热情,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正义感,写下了这篇谈论“骨气”的好文章。 文章以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至理名言为纲,以三个典型史实为论据,分别明确阐释了什么叫做“有骨气”,怎样做方可称之为“有骨气”,进而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不但有做人的骨气,而且有民族的骨气,正是这种优良的民族传统精神,英雄的气概,使得我们曾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句话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第二,开篇点题。第三,限定了本文议论“骨气”的范畴——只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我们”二字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2段谈什么叫做“有骨气”。 “骨气”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指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而什么叫做“有骨气”,就似乎很难以一言而蔽之来阐述清楚了。作者因此并不单刀直入地去做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大思想家孟子的“几句很好的话”,先从谈论何谓“大丈夫”入手,逐步说明什么叫做“有骨气”。所谓“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继而再用这三种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为“有骨气”做出精辟的诠注。这一笔又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本文命题的意义之所在,为下文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全面展开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全篇的“纲”,它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使三个论据显得十分有力,论证的条理清晰可辨,因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纵观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点明“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把“有骨气”上升到民族传统精神的高度来议论,使中心论点具有不可辩驳、锐不可当的气势。 综上所述,开头第一部分紧扣文题,理清概念,蓄足气势,为下文展开论证做了必要而又充足的准备。 第二部分(第4—9段)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通过摆事实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4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虽小,却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一丝不苟。论证的语言非常周密恰当,既把握住了论点的准确性,又把握住了使用论据的原则性。 第5段至第9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三个有骨气的人的典型事例为论据,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第一个论据(第5—6段);作者选用了南宋名将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一个民族英雄的典型事例。 第5段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先简叙事实:在元军破城攻入的危急关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不幸战败被俘,文天祥大义凛然,忠贞不贰,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对待敌人的劝降。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句后,作者紧接引发了关于“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的议论,自问自答。这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阐释,是对文天祥“丹心一片,永垂青史”的赞颂,是对读者的启发和引导。由于作者及时穿插了议论,并恰当地运用了设问句式,使文章的语言论辩性很强,极富说服力。 最后讲述了故事的结局:文天祥在阴湿的地牢里,受尽折磨,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收买,慷慨就义。 这一段语言平实、简洁,语气沉稳,语意直白,感情充沛,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第6段是对第5段的概括、补充和小结。 第1句是这样写的:“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本意;文天祥不仅“富贵不淫”,而且“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集大丈夫气概于一身的英雄典范。 第2句不仅补充介绍了文天祥的另一首名诗《正气歌》,并且再次赞颂了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正气歌》,再一次证明文天祥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有骨气的民族英雄。 这样写不但丰富和加强了第一个论据,使论证更加完整、充分,而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前后呼应。 第一个论据可看作是三个论据中的主要论据,是重点部分的重点。 第二个论据(第7—8段)作者选用了一个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一个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先简述故事的梗概:中国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 然后予以论证。论证过程分三步完成。首先,稍加评论:这则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接着进行分析:为什么那位穷人不肯吃嗟来之食?第一,看别人的脸色吃舍来的饭,“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第二,“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最后阐明观点:“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 为了突出和强化中心论点,作者又单独成段,添上一笔:“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直截了当地用事实支持中心论点,论证有力,观点鲜明,说理性强。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句话具有双关语的语言特色。从字面上看,“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那个古代中国人的骨气。从内涵来理解,是赞颂了六十年代初期,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人民决不向超级大国低头的英雄气概。 作者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意义。 第三个论据(第9段)作者引述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典型实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用作论据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事实论据——闻一多的动人事迹;另一部分是理论依据——毛泽东同志的评论。而作者的评论只有段末最后一句话。 这段的论证采用了先叙后议,以叙为主的方法。在叙述中又用了倒叙的顺序。 先叙结果:“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再叙面对国民党的暗杀,面对死亡时闻一多的英雄气概:“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坚信“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这样安排材料的顺序,可以使论据本身说服力更强,文章更具感染力。 叙述事实之后,作者直接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论述作为依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在议论文中,恰当地引用领袖的言论来证明论点,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综上所述,纵观第二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证据包容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的平民百姓,从古代文官武将到现代知识分子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三个论据分别围绕孟子说的三个方面阐述了论点。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表明坚定的信念。 这段结尾部分总共有两句话。 第1句话再次重复强调孟子两千多年前的这些话,至今“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提倡“古为今用”。这句话既是总结性的,又分别与前文一一照应,贯彻始终,使全篇结构严谨,一脉相承。 第2句从现实出发,阐明什么是我们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无产阶级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结尾句表明信念:“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结尾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宗旨:以“古为今用”的态度,学习前辈的英雄气概,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斗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推动时代车轮奋勇前进! 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真切感人;叙议结合,论证周密;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说理短文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vpㄒㄛc埂奈iwj讪q≮订rбq≮订c埂奈451-9-11 19:28:16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

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

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

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

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

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

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

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人生要学得有志气

初三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谈骨气》。它讲的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有骨气。不过我认为人应该有骨气,但有时也可通融。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历史上有许多成就大事的人物,虽功成名就,但也曾受敌国侮辱。如,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被敌方抓住,并被迫给吴王做车夫,受尽侮辱。回国之后,他卧薪尝胆,终又击败吴国。如果勾践在吴王让他做车夫时,仍坚持强硬的“骨气”,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又何来重新立国之光辉业绩。古时大将韩信也曾有过跨下之奇耻大辱,而他也甘愿牺牲自己的人格最终功成名就。再有,战国时期的秦王嬴政可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但记忆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逼秦王莫犯安陵国,否则便杀了秦王,秦王表面上答应,以求得气氛上的缓和。后来,秦王还是出兵灭了安陵国。这可真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能屈能伸”。如若他仍坚持保其骨气,则势必激起唐雎的怒火,那么秦王便有可能一命呜呼。所以当生死关头之时,应做到伸屈自如,不应一味的保持“骨气”。

另外有一些人认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最终却一事无成。如,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之时,被刘邦的军队击得落花流水,项羽认为这可是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已无颜苟活于世,便于乌江边自刎。其实,成败乃兵家常事,倘若他能够看开一些,先回东北养战,日后卷土重来,还可能与刘邦再次一决雌雄。

所以,我认为在生和义不能两全之时,不应一味“舍生取义”,而应以顾全大局为原则,灵活地理解“骨气”的含义,以图东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之苟活,当为来日之腾达。

本文针对课文《谈骨气》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富有新意,并运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中心论点,说理寓于事例当中,很有说服力。

谈骨气作文400字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 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提纲:

1:什么是骨气

2:人为什么要有骨气

3:如何做到有骨气

最有骨气的中国军人!

这里有多少人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照片上的人是当年老山“硬骨头排”的排长,姓名已被遗忘。 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以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随后又身中3枪,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 没有一个答应他的,他知道了一切。。。默默的抓起身边自己的枪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 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随后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高山上高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之中,袭来一阵瑟瑟寒风,风刮得愈加强烈,一股接一股的像我们涌来,寒风怒号,只见松柏依旧挺立,是多么的挺劲啊!当冰雪飘落,一派悲惨凄凉之时,而松柏依然常年端正挺拔,那不是松柏不怕遭受严寒,而是因为这是松柏原有的品质,作者想对表弟的话,全寄托于此,想让堂弟与松柏一样,能有在雪中屹立的精神,不畏严寒,屹立不倒,刘桢直抒内心情感,显而易见,借松柏的高洁来暗喻情怀。

以此自勉,也借勉从弟,诗中未提一个“情”字,可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对表弟的友好感情,更加耐人寻味。

写得好!!!赞一个。

我也写了。 括写 《乘船》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农民头裹黄巾,反抗暴政,袭占城市,全国一片混乱,良民四处逃难。

这天,平原城外的渡口来了两个人,各自背着书箱,他们一个是华歆,一个是王朗,他们找到了一条船,对船主说:“把它卖给我吧。”“行,但要黄金一斤。”

王朗一脸古怪,说:“我们都是逃难的人,哪里有钱?”华歆说:“我倒是有的。”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黄金,递了过去。

船主接过黄金,说:“好,船给你你了。后会有期!”说完逃之夭夭。

王朗心想:奇怪,他怎么会有黄金呢? 两人上了船,打算顺水而去,逃离此城,正要开船,忽然岸上有一人大叫:“等等我!等等我!我要搭船!”两人听了,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瘦小的书生,腰佩宝剑,背着书箱。华歆见了,认出他是管宁,便低头不语。

王朗把船停住,等他过来。管宁满头大汗跑了过来,对两人说:“你们好,能不能让我搭船?留在城中,必死无疑啊!” 华歆抬头看了看他,脸上忽然露出为难的神情,摇头说:“不行啊。”

王朗冷笑一声,抬头看了看平原城,城中火光冲天,显然黄巾军已经占据了城堡。他再看了看管宁,看看船,想:传说华歆品德很差,果真如此。

这船这么大,管宁这么瘦,装多一个管宁,根本没问题。莫非他们有旧怨?对了,我听说他们昨天曾经割席断交。

原来,管宁和华歆昨天一起到qq农场的菜园里劳动,正在挥锄除草,两人忽然同时看到地里有一块黄金,管宁挥着锄头,假装没看到,继续除草,把黄金当作瓦片碎石。华歆见了,弯腰捡起黄金,敲开沾在上面的泥土,丢在一边。

锄好地后,他就把黄金放在怀里。管宁讥笑道:“君子不爱意外之财,你不是君子。”

然后他们一起走进课室上课,正在苦读诗书,忽然王朗乘坐豪华轿子,戴着官帽,在一群护卫保护下匆匆走了过去。管宁假装没看到,继续读书。

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仔细观看,问道:“那位大官为什么那么匆忙赶路?”一个护卫答道:“黄巾贼快来了,你们也快逃吧!”华歆听了,急忙回到课室,正要说话,管宁忽然拔出宝剑,把两人共坐的一张大席子从中割开,一人一半,然后拿了自己的一半,远远避开管宁,扬声道:“你趋炎附势,不是我的朋友!”两人不欢而散。放学后,两人发现黄巾贼进攻平原城,只好各自回客栈收拾东西,然后失散。

没想到现在两人又见面了。 却说王朗想到他们两个有仇,但决定救管宁一命,于是打定主意,露出笑容说:“还好船上还很宽,为什么不同意呢?”华歆只好同意了。

于是三人一起扬帆逃难。途中,忽然从后面追来了一艘贼船,船上插着黄巾军的旗子。

王朗大惊,对华歆说:“我们船上人太多了,船走不快,不如把管宁扔进江中喂鱼,我们就能逃脱了。”华歆摇头说:“原先我不同意他上船,就是考虑到现在的情况,但是,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他呢?”王朗只好住口,惶急地看着两人。

华歆对管宁笑道:“来,把我们的席子边在一起,做成一张大帆,挂在船桅,给船加点风。”管宁恍然大悟,点头答应。

于是两人把书箱里的席子取出来,按计划连接好,挂上船,船乘着大风,如飞逃走,把黄巾船远远抛在后面。 三人终于脱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

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

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

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改写卖油翁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

他也以此自夸。 那是一个北宋时期的晴空万里的早晨。

陈尧咨曾经在自己的花园中射箭。只见他拿了一支箭,用右眼瞄准靶心,看了又看,才放箭。

在他练箭时,旁边路过一个卖油翁的人。他闲来无事,放下担子,直了直腰。

之后,他双手叉腰间,双眼斜视陈尧咨,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当他看见陈尧咨射十支中九支时,只微微点了点头,笑了一笑。

陈尧咨见他这模样,十分生气,心想:“你竟敢小瞧我的射技。”转眼,他的脸涨得通红,将弓一扔,气冲冲地走向卖油翁。

陈尧咨:“闲杂人等,报上名来,竟敢小瞧我的射技,你也会射箭吗?我的射技不够精湛吗?你为何小瞧!” “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手熟罢了。”卖油翁平静得回答。

陈尧咨怒目圆睁,生气地说:“你敢小瞧我的射技?”这句话响彻云霄。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

他回答地还是很平静。 于是他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盖在葫芦口,接着他将一少油倒入。

只见那油细如一条线,不偏不西穿过铜板落入葫芦中。倒完后检查一下,果真一点没湿。

卖油翁说:“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小伙子,人要懂的谦虚。” 陈尧咨听了,尴尬极了,说:“老头快走吧!” 卖油翁挑起担子,消失在人海尽头。

晓雾将歇,空中缀着几点星。

月色入户,月儿的轮廓模模糊糊,惨淡的光映着泛着白光的江水。月儿啊,你可知一江秋水载不动的悉滋味,你可懂思念让人瘦比黄花,泪冰玉珠修长的心酸。

屋中闯入了几丝晨风,不禁打了个寒颤。端坐于梳妆台前,铜镜中的脸因期待添了几分神采,也因昨夜的兴奋未眠平添几分憔悴。

拿起木梳,一头瀑布般的长发垂至腰际,其中却夹杂了几缕白发。好微微地皱眉,丈夫即将归来,怎能让他见到憔悴如秋日的容颜,秋霜染白的发丝。

她轻轻挽起青丝,巧妙地将白发隐于其中,又细细地梳妆,搽脂抹粉。可是过去是谁将她的长发盘起,为她温柔地画眉。

心中又泛起了酸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望着镜中笑靥甜美的女子,想到他见到她时欣喜,幸福溢满了脸庞。

徙倚望江楼,倚窗而望,点点白帆映入双眸,色勾走了点点期盼,带来了微微的失意。细看来,不是白帆,是点点离人泪。

时光已逝,依旧呆望那白帆,却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思念令人断肠,令人消魂。

这般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有情月长吟,人若相思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记得他曾寻他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绘不出你的美,你永驻我心中。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之后,白发苍苍的你依旧是我心中的最美。

如今,伊人不再,已是昨日黄花,他是否还记得他曾与他结下海誓,立下山盟,她是他最挚爱的伊人。 望江南,盼夫归,望江楼上盼夫归,江流千古,望夫万载。

为了他,如花容颜成昨日黄花;为了他,三千青丝染上秋霜。为他,为他,还是为了他面不辞朱颜镜里瘦。

可为什么,千帆已过,却还是寻不着那朝思暮想的身影。望江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水悠悠,涛声依旧,斜晖未落,瘦弱的思念憔悴于秋风下的日暮,肠断白频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写作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文,通常可按“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进行写作.课文《谈骨气》和《说“勤”》就是这类议论文的典型例文.下面结合例文,谈谈阅读和写作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引——提出观点,确立总纲.针对论题以肯定的判断提出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是这类议论文常规的开头方法.观点的提出,通常采用简要引述的方法,如《说“勤”》那样以精辟的俗语、名言引出“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的观点: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如《谈骨气》开篇第一句便直截了当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观点.观点一经提出,全文选择和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总纲也便确立了.注意运用这种常规的开头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纠正开头拖沓冗长以致兜了半天圈子还不知观点为何的通病.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观点提出后,不要急于列举材料进行论证,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如《谈骨气》紧扣“骨气”这个论题,既引用了孟子的名言解释其“英雄气概”的含义,又揭示其“坚定不渝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基本特征,精要地阐释了论题的内涵.又如《说“勤”》,则以五个“勤于”对“勤”这一“美德”的基本特征作了总体阐释.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无论是《谈骨气》中“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我们祖先表现在骨气方面的许多动人事迹……”,还是《说“勤”》中“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用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都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又为下文选择材料确定了方向.可见,这种议论在证明型议论文中起着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写作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议论,可以帮助我们纠正急于列举材料加以论证而忽略以必要的议论作过渡的通病.联——运用材料,展开论证.写作此类议论文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充分的材料——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在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会精心选择和组织典型的事实论据.事实论据的组织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几个典型的材料各自构成一个层次进行论证,如《谈骨气》的主体部分,三个材料对应孟子的三句话从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论证;一种是多个材料归为几类分几个层次论证,如《说“勤”》的主体部分,六个材料归为两类分两层论证.无论采用哪种组织方式,每个层次一般都要按照“提出层次论点→概述一个或数个同类材料→对材料进行精要的议论分析”,即“分论点十材料十议论”这一常规结构来写作.《说“勤”》主体部分的两个层次,便是典型的实例.《谈骨气》的三个层次,虽都只有“材料十议论”两小层,但也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了分论点,如欺欺人果补充出来,则依次是孟子的三句话.分论点的确立,不但能使中心论点得到具体展开,而且能使论证过程更显得条理清晰.材料后的议论,可说是联结材料与观点并使两者浑然融会一体的纽带,通俗点说,这种议论起着明确地揭示“运用的材料完全可以证明观点”这一重要作用.明确了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逐步纠正只重材料堆砌而忽略议论分析的通病.结——总括议论,激励劝勉.总括议论,就是要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来个收拢,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回应开头处的观点.如《说“勤”》肯定了“只有勤,才可能成为‘天才’,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谈骨气》强调了“有骨气”的时代意义,都以肯定的语气、概括的语言收束全文,呼应观点.写作议论文的目的,除了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以指导行动而外,还要对人进行激励劝勉.如《谈骨气》的最后一句,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说“勤”》则说得含蓄些,“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取得成就的人,是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劝勉激励的话,既要精练而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体而诚恳,在措辞语气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吴晗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青年们的导师,不用振聋发馈的号召就不足以发挥他的感召力;而林家箴平易近人的诱导则可以引人深思感悟.作为学生,则不宜居高临下地劝勉和发号施令.以上所介绍的以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文的常规思路以及具体的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初学者如能理解掌握,反复训练,定会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中考有整密的思维是拿高分的关键,

以骨气为题的议论文素材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1、文天祥,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率领部下抗击蒙古侵略军几十年,使得南宋朝廷坚持了40多年.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5、苏武出使西域,不行被囚禁放羊,敌人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使苏武投降,后来,经过种种努力,苏武才得以回国。出使匈奴时,苏武不过四十几岁,可回到汉朝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了。后来,人们把“苏武牧羊”的典故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骨气议论文素材

不食周粟: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别和别人找重了

1、文天祥,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率领部下抗击蒙古侵略军几十年,使得南宋朝廷坚持了40多年.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5、苏武出使西域,不行被囚禁放羊,敌人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使苏武投降,后来,经过种种努力,苏武才得以回国。出使匈奴时,苏武不过四十几岁,可回到汉朝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了。后来,人们把“苏武牧羊”的典故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