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文化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文化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1、能够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后续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英雄形象与内容都和历史不符,小朋友很容易造成误解。但学习传统文化能让孩子正确的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的来源去脉。2、能够让孩子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孩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孝顺父母,在社会上忠于朋友忠于国家,最终成为国之栋梁。3、能够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思想。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只了解冰山一角,中国的许多优良传统文化思想已经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更应该抢救性的保护并让我们的下一代传承下去。4、能够让孩子受到系统的教育和了解民族尊严。国外的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首先应该让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于小朋友的脑海中。5、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中国的伟大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至少能够让孩子热爱这个国家,让他们知道传承是不能轻易更改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学习传统文化对孩子的能力有哪些积极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1、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2、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是人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智力因素,人的记忆能力在两周岁前就已经开发了65%,到6岁时开发至80%,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有效利用学前时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必要的。3、有利于帮助孩子识记和理解文字。一个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识字量基本能达到4000多个字,现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认识2450个字而已。所以,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的语文程度,可以达到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聪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经达到大学中文系的水平。4、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读经“一心二用”的特点。通过背诵,锻练了幼儿的记忆能力,并随着年龄增长和对经典的进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情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对孩子从小教育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对幼儿的礼仪 教育 要通过多种方式和 方法 ,作为教师要言行合一,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抓好对幼儿的培养时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 文明礼仪 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篇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一)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并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教师和家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幼儿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蛮横脾气,引导他们学习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与人的交往中,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儿应礼貌问好,主动让座;在幼儿园,有同伴过生日,幼儿应表示祝贺,并送给同伴一件温馨的小礼物,等等。 (二)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服饰仪表礼仪、语言谈吐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仪表礼仪要求幼儿衣服要整洁平整,不穿奇装异服,头发、脸、手要干净,不要给人脏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觉。语言谈吐礼仪要求幼儿说话要态度诚恳,不造作不浮夸;见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并注意措辞,多用敬语、礼貌用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人的语言谈吐对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行为举止礼仪要求幼儿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一会儿碰碰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会儿抠鼻子,一会儿掏耳朵;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三)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课堂礼仪和讲座演出礼仪等。课堂礼仪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遵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与同伴协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讲座演出礼仪要求幼儿在听讲座、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窃窃私语,不乱扔垃圾,要精神饱满,积极与场上演讲者、演员交流互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等。 二、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儿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和家长应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哪些是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对他们规范的行为加以鼓励、强化,而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帮助他们摒弃、改正。幼儿在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对此,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幼儿进餐时,要依次入座,不大声喧哗,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洁,吃完后要擦嘴、漱口,并自觉收拾餐具等。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 儿童 教育学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在游戏中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入礼仪规范的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样的玩具。A对B说:“你为什么学我?”B对A说:“你为什么学我?”A恼怒,B也恼怒。此时教师出场,对A和B进行调解。教师对A说:“你试着对B微笑看看。”A对B微笑,B对A也微笑。A装出哭的样子,B也装出哭的样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我对别人不好,别人就会对我不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谦让,有礼貌,这样对方才会对他们做出谦让、有礼貌的反馈。 (三)在集体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天下午组织开展“国学堂”活动,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等 国学经典 ,并结合相关的视频节目,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争做文明礼仪使者”活动,在教授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举止的基础上,在整个幼儿园中开展竞赛,评选文明礼仪使者。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幼儿讲礼貌话、做文明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强化中,达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喜欢过节,而近些年中国兴起了 父亲节 、 母亲节 。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气氛浓郁的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向幼儿讲述爸爸妈妈生育、抚养他们的辛苦,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并引导幼儿要懂得感恩,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动手为父母制造一张新奇的 贺卡 、画一幅漂亮的画作为节日的礼物,并写下对父母爱的话语。在 教师节 ,家长要提醒幼儿为教师准备节日礼物,并说出自己对教师节日的祝福。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不要“高大上”,不要“贵奢华”,要的是幼儿自己的小创意,可以是一件精致的小手工,也可以是一盆充满生机的小绿植等等。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幼儿懂得了为人处世的礼仪规范。 作者:王睿屹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钢一幼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篇二 一、养成良好的礼仪教育习惯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园里的晨间活动就给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晨间活动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时给幼儿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微笑,加强对幼儿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对于幼儿可以在晨检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到懂礼貌等文明的礼仪,由此可见,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贯穿到幼儿身边的。长此以往,家长和小朋友之间就能够主动的问候,创造出和谐的礼仪氛围。 二、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早操是幼儿园每天最基础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时间,安排统一的早操学习,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教会幼儿们一些有关礼仪的儿歌,并将这些儿歌精心的编排到早操中去。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学如何让幼儿把礼仪教育运用到活动中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顾虹习礼仪行为,如可以采用共同分享的活动,即为让幼儿学习一则有关礼仪的经 典故 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通过直观的观看短片的形式,学习经典的 故事 ,如“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等礼仪典故,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榜样。 三、创新礼仪教育活动理念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思想教育中,传统的言传身教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讲是十分的困难的,因此,教师就应多组织游戏环节,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礼仪的知识。如:在玩户外滑梯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有秩序的玩耍,学会礼貌用语的应用,如:“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等。使得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礼仪言语,更深刻的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环境是对幼儿礼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开展礼仪的教育工作。可以在幼儿园走廊的墙壁上贴上警示 标语 ,如:禁止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不需损坏公共设施等等,还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礼仪教育的有关知识点贴到走廊中。还可以在班级的板报中,张贴出每周的礼仪小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礼仪带来的快乐。 五、培养幼儿礼仪教育的原则 对于礼仪教育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幼儿的习性,教师要缜密的安排学习课程和内容,同时作为幼儿的家长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小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树立起典范的作用,做到相互谦让和尊敬。父母要敬老爱幼,关心他人,这样晚辈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起到礼仪的教育意义。 六、结语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作为教师要言行合一,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抓好对幼儿的培养时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礼仪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就通过一个案例对幼儿园整个教育的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让幼儿把礼仪教育运用到活动中去,进而推进我国的幼儿礼仪教育,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式方法,并打下夯实的教育基础。 作者:顾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篇三 一、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洮南市实验幼儿园以培训为切入口,走出去、请进来,带领教师去哈尔滨、白城等地进行培训,倾听专家讲座,明确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对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紧迫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行为的改变,使教师内修尊重之心,外展礼仪之美,养成了站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自然、见面问好、着装得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还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礼仪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以高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实现家园共育,他们还聘请北京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业讲师来园为全体幼儿家长进行了题为“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启孩子幸福一生”的专题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行为上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了。教师和家长的变化,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为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品格教育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沃土。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他们首先把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引进课堂,利用挂图、画册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孩子学习礼仪、理解和使用礼仪,并把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晨间接待时,开展了“礼仪小天使”活动: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们向老师、家长和小朋友行礼问好;喝水时,孩子们一边背礼仪三字经,一边排好队;还有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升国旗礼仪……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规范了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为了激励孩子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各班还开展了“礼仪品格之星”评选活动,孩子们个个争当星级宝宝。此外,他们还开展了茶道、插花、扎染、吹画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 传统 文化 的熏陶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回报,关爱他人是爱的行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他们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三八”节教育孩子为妈妈洗脚;教师节教育孩子说“老师节日快乐”,并问候“老师辛苦了”; 国庆节 组织孩子们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育孩子们无论走得多远,无论飞得多高,祖国都永远在心中;玉树地震时,号召小朋友们把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块雪糕的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六一” 儿童节 前夕,他们把礼仪品格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汇报。当孩子们朗诵“我也懂得爱”时,在场的观众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懂事了、进步了,他们看到了人生的魅力品格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灵绽放了。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 礼仪知识 ,播下了礼仪行为,而且还使孩子们学会了勇敢、合作、坚持,知道了遵守规则,懂得了感恩,形成了良好的品格,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有效实施了养成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家长和幼儿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明天搭起美丽的桥梁。今后,洮南市实验幼儿园会在幼儿养成教育上有更多的探索和收获,一定会为幼儿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邢蕊 单位:洮南市教育局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我国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虽历经数个朝代更迭,但一直传承着世界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如今她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传统文化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会对人的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价值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儒学中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和”为目标的崇高境界。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成人,也影响着幼儿。尤其是成人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及人生观也都与传统文化相关联,幼儿存在于这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中,为幼儿品德的发展提供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常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如何做人,又有人说,先育人后教书,只有幼儿的道德品质是优秀的,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人也就是说做人是根本,是我们教育的根。因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得到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哺育和熏陶,那么对于他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对幼儿行为规范的影响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共同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要求和规范,由此产生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行为的趋同性。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凝聚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和行为规范,幼儿身处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学习和模仿着周围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行为规范中慢慢的受到熏陶和影响,因此,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行为规范的影响进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因此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打下烙印。 三、传统文化对幼儿家庭伦理的影响 幼儿的起步在家庭,家庭是每个人出生以来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场所,一个家庭家风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着这个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古代很多圣贤的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这些家风是从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家庭伦理道德的总结。孟子曾经说过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便是如何对待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传统文化中对于“孝”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孝道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尽孝更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人伦道德准则。孝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孝文化思想都含着报恩的成分。在一切恩人中生母的恩德最大。为了生育子女,十月怀胎,忍受了一切痛苦,承担了种种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孝文化更是当务之急,由于社会流动性变大,大多数子女在工作后与父母分居,同时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出现一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了生活,一些人去城务工,还有一些人移民去了国外,在职业与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拉大了亲人间的生活距离也减少了亲人间的依赖性。这些都使得我们当今的的孝观念、家庭观念渐渐的淡化。在当前社会,孝还可以转换为另外的一种形式,比如将对父母的孝顺转换为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从这一角度上说,“孝”又被赋予了很多外延的意义,更加深刻了他本身的含义。 四、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行为榜样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的榜样。我们知道很多古圣先贤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如《曹冲称象》让孩子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孔融让梨》让孩子学会与兄弟、同伴间学会谦让的美德;《司马光砸缸》让孩子学会机智和勇敢。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行为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塑造和完形,要经过反复学习与实践,使之持久稳定,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在幼儿的成长阶段由这些中华传统古圣先贤的榜样引导,就会不知不觉地往古圣先贤所指引的路上走,传统文化的成人之道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与道路。

故事对幼儿行为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 :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存在教师引导过度、合作创编实施较少等问题,影响了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教师应依据幼儿兴趣选择故事创编主题、遵循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充满个性的创编故事、注重对幼儿故事创编过程的适度指导。

关键词 :幼儿;故事创编;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

幼儿园语言故事创编与教师讲故事与幼儿听故事和诗歌诵读等形式构成了幼儿园语言活动。在幼儿园的活动过程中,语言活动大多集中于故事的讲述和复述,幼儿园语言故事创编活动则很少开展甚至有的幼儿园没有设置相关的活动。本文对幼儿园语言故事创编活动进行探究,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幼儿故事创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自信和自主性

在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中,故事创编需要每个幼儿亲自参与,才能达到应有的锻炼。可是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幼儿由于胆小,怕别人笑话等原因,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寻找春天》的故事创编活动中,春天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才发现幼儿并非自主的参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回答。

2.故事创编无主题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给定故事主题后,由于幼儿的思维缺乏系统性,所以,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无主题,任意跟随自己思路,漫无目的地编造故事,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在故事创编活动中也经常出现。

3.盲目跟随他人的思路

在幼儿园故事创编或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常会出现幼儿回答问题跟风的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一个幼儿回答说是绿色的,其他的幼儿就都会回答说是绿色的,这种跟随别人的答案,自己不愿动脑的现象经常出现。

(二)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引导过度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故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问题和幼儿复述故事的形式。教师的提问涉及故事人物,人物所经历的事情,如果幼儿回答不上来,教师就代为回答,然后再从头至尾讲述一遍故事。这样讲故事的活动形式就只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忽视了对幼儿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合作创编实施较少

在幼儿园的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幼儿园的语言故事创编活动多以幼儿独自创编的形式为主。由于幼儿独自创编易操作、易指导等特点,为大多数幼儿园所采纳。而小组合作创编时,幼儿往往不能实现良好地配合,而且幼儿的思维、语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给合作创编增加了难度。

3.过于重视结果

幼儿故事创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起因、高潮和结局。在一个故事中,教师往往更重视达到活动的目标,即是否创编出一个结构完整,故事内容丰富的故事。而忽视了幼儿在创编过程中,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是否正确,幼儿是否享受故事创编的过程。在幼儿的心里,这是一次自己喜欢的活动还是老师安排的任务。

4.片面追求科学性与知识性

在教师组织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过程中,往往重视故事的知识性与科学性,注重在创编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故事创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但却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和道德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故事创编活动指导策略

(一)依据幼儿兴趣选择故事创编主题

由于幼儿兴趣、性别、年龄的差异,儿童所喜欢的故事内容也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创编。在幼儿的年龄特点上,由于小班的幼儿知识经验少,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差,对许多语言故事都不感兴趣,更喜欢如《小兔乖乖》《三只小猪》等简单拟人的故事题材。此种故事通常运用大量重复的语句,符合小班幼儿记忆力差的特点,反复出现的语句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幼儿产生熟悉感和满足感。

(二)遵循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引导

每个幼儿都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时要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故事创编活动中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就要充分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回答,并对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给其他幼儿做出表率。对于故事创编没有主题的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的思路。有些幼儿因为胆小,紧张等原因,而不敢表达。教师应该给予这些幼儿更多的帮助。如果有些幼儿感觉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换难度较小的主题。

(三)鼓励幼儿充满个性的创编故事

冲动型的幼儿会快速产生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快速作出反应;反省型的幼儿则不能快速回答问题,在他们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考虑各种答案,然后给出比较有把握的答案。因此对于反省型儿童,教师可以用眼神给幼儿暗示。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更加鼓励,给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表扬要适度,内容要具体,让幼儿知道自己受到表扬的原因,以便激励幼儿更好地发展。像一些空洞的表扬话语如“你真棒”,这样的话对幼儿的作用不是很大。3-6岁的幼儿,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奇思妙想,成人不能草率地认为是“胡闹”,应该体会到其中创造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发展。

(四)注重对幼儿故事创编过程的适度指导

幼儿园语言故事创编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教师可以适时活跃课堂氛围。幻灯片和相关教具也应该作为幼儿故事创编的条件。在故事创编活动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幼儿起立之后由于紧张说不出话,教师无需训斥而是应引导“再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啊?”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的思路,不仅使幼儿勇敢还开拓了幼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金梅.为什么我们没有“等待儿童”[J].早期教育,2002(10):3-4.

[2]杨香萍,杨旭丽.略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2009(2).

游戏对幼儿影响的研究小论文

尤其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让这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一定要杜绝游戏,因为游戏会对他们造成一种上瘾的,这么一种被动的局面

摘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启蒙幼儿。游戏教学凭借其在参与的自主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内容的想象性等方面的优点,逐渐成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从幼儿发展的层面来说,游戏教学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灵活性、有益身心健康、推动智力的发展;从教学的层面来说,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与能力、提升自信、培养儿童个性等作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幼儿教育;作用分析;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和生理的需求,也将这一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中,丰富了儿童情感,启蒙了儿童知识,培养了儿童的基本能力。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摒弃了传统的强制灌输的弊端,还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进的基础[1]。因此这种形式的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并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游戏教学形式的优点

(一)参与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游戏教学更多体现了自主性,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比如在规定的环境下,儿童可在一定要求下自行组队,选择同伴,寻找游戏素材等,在游戏过程中,让儿童自己与同班进行协商,合作等等,旨在锻炼儿童的自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儿童接受知识,还能够培养儿童的素质能力,这也体现了游戏教学的无限可能性的优点[2]。

(二)教学过程的体验性

体验性是游戏教学中最重要的优点。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而在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多地增加教师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人的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儿童喜欢探索世界,与他人互动,这也是他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在找朋友的游戏中,随着教师口令的停止,要求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抱在一起,不仅可以增添课堂气氛,还能让儿童之间多一点互动,增加熟悉度,游戏中也存在不确定性,儿童不知道教师会发布三人一组还是两人一组,这些或紧张,或期待的心情正是儿童在游戏教学中的体验性的体现,而且只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讲清规则,儿童就能在游戏中获得体验。

(三)教学内容的想象性

这是游戏教学中最具特点的一项。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游戏教学带来的想象性效果显著。不同于其他方式依托实际进行教学,游戏教学则是超脱于实际,不拘泥于实际,发展想象力,营造一种虚幻的环境。在狼捉羊游戏中,有扮演羊的,有扮演狼的,他们通过自己对角色的认知进行扮演,参与游戏,完成自己的任务。游戏中就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想象力,既能让他们体验角色的责任,又能提高儿童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游戏教育所具有的想象性旨在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掌握基础尝试,形成良好习惯

儿童好动,喜欢玩耍,由此游戏就成为他们获取尝试,接受知识的重要媒介。由于儿童理解能力还较为低下,很多抽象的知识不能够理解,而运用游戏的方式则可以将这些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让儿童接受常识。在这之中,教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和调动儿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游戏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以团队形式进行,无论是两个人还是五六个人,都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而这种形式也最能提高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但游戏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合作中获得新知。在团队中也是一个锻炼的契机,让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展现一个团队的能力,要通过一个人的发展来带动团队的发展。儿童也能通过团队锻炼社交能力,他们能够学习基础的协作和人际交往,开发潜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创新能力

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对幼儿的创新教育与激发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游戏环境中,儿童所处环境相对自由,没有外界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此时也是激发潜能的最好时机。在游戏中可增加一些创新性的规则,突破传统模式,引导儿童进行推理。比如在小跳蛙跳的游戏中,在儿童中指定几个小跳蛙,由儿童互相猜测谁是被指定的小跳蛙。在整个过程中让儿童自行判断,增加了游戏的娱乐性,也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能够极大地增加学习兴趣,比如可让儿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在制定规则中不断突破思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儿童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提升离不开自主性,游戏教学恰恰拥有自主性的特点,只有让儿童亲自参与进去,切实体验到自己是游戏中的一员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兴趣,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四)培养灵活性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类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抵抗力差所以需要多运动来增强身体健康。在平时常规训练中他们难免会感到枯燥无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抵触,最后影响到心理。所以,游戏教学不仅要求促进学习,还要锻炼身体的灵活性,通过更多带有技巧性的指导让儿童的身体更加灵活。比如与儿童进行投篮游戏,在投篮过程中,儿童的好胜心驱使着他一定要投进,在多次失败后他会自己寻找角度和方法,教师此时再加以指导,从而使儿童在投篮运动中强健身体,更能学会技巧的运用,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通过锻炼肢体的灵活性,来促进大脑的灵活性。

(五)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父母为了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往往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为幼儿报名特长班,学习班等课外课堂,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的,因此,游戏教学就要为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服务,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儿童保持开心轻松的心情。

(六)有助于推动智力的发展

在游戏教学中,儿童不再拘泥于外界环境和条件约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拓宽儿童的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各种各样的游戏模式打开了儿童的思维,从而推动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游戏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丰富知识与能力

开展游戏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丰富课余知识,儿童在游戏环境中不受外界拘束或者条件限制,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开拓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游戏是儿童获取知识探索外界的一种媒介一种方式,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打开儿童的思维。游戏教学的目的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人类的成长期中语言能力较为缺乏,游戏是练习语言交流的一个契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活动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儿童可以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提高自信

自信的来源是不断的肯定与赞赏,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自信是极为重要的。儿童心思单纯却拥有极强的好胜心,在游戏中更多的让他感受到成就感会大大提高他的自信心。所以,游戏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与锻炼能力,还能够为儿童成长增强自信心。

(三)竞争性的游戏能够培养儿童个性

儿童思维简单,但好胜心极强,他们在游戏中也会严格要求自己达到一定的目标。所以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获得胜利时多一些赞美、鼓励和肯定,会大大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与参与热情。在开展竞争性的游戏中,比如石头剪子布,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通常会在赢得比赛后极其开心,输掉比赛就闷闷不乐,甚至失去了兴趣而放弃比赛。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通过肯定儿童付出的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从而坚定儿童的信念,培养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积极的个性,陶冶情操。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与起点,承担着启蒙知识、培养个性、锻炼基本能力的责任。随着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游戏教学的方式更受教师们的青睐。游戏教学不仅能营造一种和谐轻松自由的氛围,还能培养儿童各方面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创新意识,更能让儿童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模式,让儿童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并使其更加自信、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浦雪华。品“家具小制作”之趣,悦“游戏”之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赵希。自主学习型教育游戏的特点及应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90。

一个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集中他的注意力和与朋友相处的能力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的这个论文,我觉得那就是按照自己的一个去写,这样就可以了。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研究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长辈应掌握必要的育儿常识。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成长;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88-01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一、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心理、学习。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与成长和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猜忌、落后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

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发掘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这时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还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有时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例如,在幼儿看天上的白云时不停地变化说法,一会说像冰激凌,一会说像风火轮,一会说像怪兽……但与大人的想法毫无关联。如果父母经常纠正孩子的说法就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的独特和巧妙之处。对于儿童的任何一种独特、巧妙的设想都应该表示积极的关注和评价。

三、树立信心,从小做起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孩子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幼儿期的孩子本来就是自信心不足,当他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时,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当得到父母批评时,自信心就会下降。在孩子要不要自己学着刷牙、洗脸、擦桌子这个问题上,如果怕孩子把手弄脏了,把衣服弄湿了,或者连水龙头都摸不到,就更有不劳动的理由了。但我们要给孩子创设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如为孩子准备一张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净,想自己洗脸,可是水龙头太高,我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极了,马上就会登上小板凳高兴地模仿大人的样子去洗他的小脸蛋了。因此,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作为父母应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做起。

四、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有的家长却不懂或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既不让孩子玩,也不教孩子玩,怕摔伤孩子、怕损坏东西……把孩子玩的权利毫无道理地予以剥夺。而成功的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玩,并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培养孩子智力和生活习惯上来。比如:小孩子都喜欢捉迷藏,父母不要怕没意思、怕麻烦,要配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拉近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培养了孩子懂脑筋的良好习惯。

五、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的好楷模

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时,“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如果父母的言行不能一致,孩子自然就不会乖乖地听话,这个道理家长们都会明白。比如:你答应孩子今天出去给他买玩具或其他东西,那你就必须做到,而不是随口说说糊弄孩子。

如果家长能处处以身作则,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树立和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以便你牢牢地把握住教育管理孩子的主动权。因此,父母在教孩子时,应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并力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样的父母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在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同孩子一起提高,当好教育孩子的引航人!

六、必要的苦难使孩子成长的动力

吃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词。然而必要的苦难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痛苦训练,并说道:“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根植于儿童的心灵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感受的性质固然不明白,但一旦获得了,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彼此和谐的。”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必立即出面解决,而应该给孩子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比如说,当孩子摔倒了以后,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又是扶,又是心疼,而是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当孩子在学知识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学会不要过早地出现,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要养成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面临困难的习惯。要让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养成对吃苦、苦难的正确的态度和意识。也就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家庭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家庭是幼儿的重要教师,影响其一生,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幼儿影响

社会是由数不清的家庭组成,家庭作为人最初的生存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如同陶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模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模样的雏形”。那么在家庭这特殊环境中的教育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任,父母是幼儿第一任教师,是开启幼儿心灵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的利弊

家庭环境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中产生的影响,外界的内在都具有,古有“孟母三迁”这一说大家都知道,那么当今社会大部分都是内在因素俱多:

一是情绪上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使幼儿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下。

二是品行上的。家庭成员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没有规律,比如经常性的在家中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使幼我经常饥饱失常、睡眠失调,天长日久也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

其次,家庭教育的观念。父母对家庭中的幼儿教育重要性和自身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必要教育,可有的家庭认为学前教育就因是幼儿园的事、老师的事,教育就是教知识,他们对自身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缺乏自信,仅仅是幼儿看护、照料其的起居而已。再次,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过份的溺爱,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着一根根“独苗”,现在的父母和上一辈的教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担心幼儿的未来前途,在教养过程中,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过分保护和干涉,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容易使幼儿形成人云亦云的习惯。

最后,家庭环境中还有不乏的“隔代亲”,不少家庭的老人所占比例较多,祖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人感到隔代特别亲,然而上一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知识结构,还有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多少有些根本上的差异,对幼儿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的现象,有碍于幼儿家庭环境中培养教育的实施,所以要加以克服这些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为幼儿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处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快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在情上做到相互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护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结果,不论在生活上还是以后的学习中对幼儿都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3、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如何

在家庭中要明确幼儿的位置,使他们快乐的成为家中的主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诸多方面的需要。

4、家庭如何做到真正关心幼儿

这里所提到的家长真正关心幼儿是什么样的程度,是过分的保护还是过分干涉,要么就是家长属严惩型,也常是出于对幼儿的关心,但这种关心容易使幼儿产生逆返心理,往往变成你说让他朝东他却往西,返叛的心态较强,那么做家长,首先要充分的尊重幼儿,切实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更好的发展其智力和创造力。

以上所讲的内容,家只要把家庭文化、物质环境和家庭关系环境充分和合理安排,才能使幼儿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公如何快乐的成长。

二、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几个方面

现代家庭教育是五花八门,教育种类也是层次不等,但是只要让幼儿在幼儿园规范性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家庭教育,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主要归纳为这几方面:

1、提高家庭教育的全体文化知识

家庭教育是整体而又全面的综合性教育,要想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那么其他家庭成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可以采用“家长学校”(或其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也可以向有关专家或幼儿老师求学、取经,更好的补充文化,科学知识,对家庭教育认识和实施起到更大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家庭教育能否理想的实施,达到最满意的成果,重要的一点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全面素质提高是分不开的。

2、给幼儿创设一个合理的独立的自由这间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一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主动的,可以发展的个体,在与孩子交往,我们只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去努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循循善诱即可,对幼儿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幼儿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愿意和理想的个人发展的内动力,怎样来培养幼儿的自信,首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承担一些事,给予幼儿最大的信任,让幼儿从事事情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自信,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其次,根据孩子特长,让孩子全面的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父母在孩子活动中,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明确自我,树立自信。

最后要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新的世界,因而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强者气质”,敢于向挫折困难挑战,具有一种无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以后适应,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只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将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4、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能力的表达反映了人的素质,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所以,在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出发,以幼儿的语言要求发展制定,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

一是创建良艰险的语言环境。卡尔威特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在家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管家忍痛辞掉,就因为老管家的发音有些不标准,会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声。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是引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尽可能的为孩子创设一个随意、自然的说话氛围,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接受大量的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体传闻和书刊,扩开孩子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把看到的、听到的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当然家长要多给予表扬来激发孩子使其更上一层楼。

三是培养幼儿的思维。会说话是一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说的更好呢?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息息相联的,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练习,教孩子在说话前要先想好怎样说,以什么样的顺序来表达,要做到言之有序,时间久了,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5、如何实施随机教育

教育孩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多种教育的形式,家长要善于观察、运用得当的教育也可以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随机教育,孩子对社会、自然等充满了好奇心,经常会碰上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如有教育意义,家长就得好好把握。幼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简单的自然现象,批雷下雨,四季转换、花草树木等这些幼儿都可以亲自经历,家长有随机教育时注意引导,并用科学的理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科学性随和教育的实施,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良好发展和促进作用。

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建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孩子较强的基础素质,才能迎接精彩和多变的世界。

摘要: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关于规则方面的素质往往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而规则的养成又往往依赖于幼儿时期家庭间的教育,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继而针对问题,阐述了幼儿规则养成在家庭教育中的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规则养成

0引言

规则是对空间以及自由所提出来的某种意义上相对的约束和限制,规则是一种很好的秩序与规范,能够使人的各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出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培养,就能够使幼儿规则意识以及行为得到巩固,为孩子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关于规则意识方面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家长以及老师在教育中点点滴滴渗透,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使幼儿更加适应以后的校园生活,更加适应社会生活。

1目前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规则养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居高临下,意识缺乏

目前,存在一些家长,他们与孩子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孩子面前总是会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样是很不恰当的,对孩子在规则养成方面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因而,家长应该摒弃“家长说的话都是权威的,是不可改变的”这样的`观点。因为父母往往也是存在着缺点的,也往往会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在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中都要尊重孩子,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应该是贴心的,应该是孩子可以向其倾诉的朋友。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如果说错话或者做错事都要勇于承认,而且,如果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话,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现在年龄还小,如果对他们确立规则的话就有些早了,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要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如果加强对幼儿规则方面的培养那么就会违背这个原则,对幼儿管得太紧也会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展现。这些观念都致使了一些家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规则的养成而有所忽视。正如孔子曾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说明自由是那种可以随心所欲的境界,然而,自由却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够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关于规则的教育并不是限制自由。

自相矛盾,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没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这将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家规。然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之中,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方法不当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却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要遵守规则,自己却不按照规则来行事;有的家长之间对于规则教育的理念不一致,比如爸爸要求要这么做,但是妈妈却又要求要那么做,这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会趁机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来“投机取巧”。还有的家长存在着对规则的程度把握不准的问题,例如,有的家长规则过度,然而有的家长却规则淡漠。

自暴自弃,执行困难

有的家长在谈到给孩子确立了许多规则要求的时候,总是会抱怨执行起来十分困难。家长往往都有这样的抱怨:“我已经厌倦了整日对他们唠叨个不停,却一点效果都没有。”“规则对他们似乎一点都不管用,每次我都得不断重复提醒。”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性的制约,他们一般无法具备很强的规则行为以及规则意识。因此,家长肩负教导幼儿的义务以及责任,不能听任孩子自由发展,正因这样,家长才更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规则行为的养成。

2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规则养成的对策

体验后果,增强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有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使得幼儿由他律转变到自律。适当地让幼儿接受一定的自然后果法,是有必要的。“自然后果法”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他主张对儿童反复的过失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守规则。

当然,这种方法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还要和引导说理相结合,要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让孩子能够慢慢感悟,逐渐变得懂事起来。

巧用方法,理解规则

孩子的规则教育不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如果家长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让幼儿识记规则,那么,可能只会是暂时记住,真正的执行效果并不会很好,这是由于幼小的孩子无法一直自然而然地记住并且遵守规则。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幼儿都喜欢游戏活动、爱听故事这些特点,增加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东西在规则教育当中。这些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加容易地接受并且理解规则,效果也会比直接的强制命令要好得多。

创造条件,执行规则

有的时候,当孩子具备了一些的规则意识,但是却仍会出现时常违规的情况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规则,从而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例如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宝宝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行得通,哪样做是行不通的。

及时鼓励,巩固规则意识

鼓励以及表扬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但要有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用点头、微笑、抚摸等肢体动作,来对幼儿某一遵守规则的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对孩子的肯定,都是一种表扬,从而让幼儿巩固规则意识。

3结语

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作用,社会任何地方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规则,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如果社会没有规则,那么这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甚至是无法生存的社会。但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反复、长期的引导,只要家长用自己的耐心以及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使得幼儿把各种规则,化为他们自觉的、自主的良好行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尤其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让这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一定要杜绝游戏,因为游戏会对他们造成一种上瘾的,这么一种被动的局面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的这个论文,我觉得那就是按照自己的一个去写,这样就可以了。

《试论幼儿游戏教育教学》

摘要: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切合他们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妙趣横生的游戏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教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总结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正确认识幼儿游戏教学。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要认知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任何禁止幼儿从事游戏活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师要多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要尊重、理解和爱戴孩子,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使之能有效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二.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身在游戏活动中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放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的教学活动时,提前在教室的图书区准备了许多关于冬天赞美雪花的图书和图片。为了给幼儿奠定升学的基础,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提高阅读能力,我要求幼儿带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到幼儿园,在图书自选区里举行“我来读”的游戏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通过这样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的方式,孩子们都积极的去挑选了自己最爱的图书和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效的阅读了自己所选的内容,在让孩子有效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有效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利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幼儿也是如此,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兴趣将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动力。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如实的根据课程的需要、孩子的爱好、心理规律等各方面特点,合理设计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效的开展游戏,使孩子主动愉快地去游戏,通过游戏去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激活孩子想象的思维,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语言活动中讲“记得牢”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做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在教学的很多个环节中,孩子的思维都异常的活跃,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不少新的好奇、新的发现。就拿幼儿最爱玩的吹肥皂泡来说吧,一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会纳闷:为什么一吹就会出泡泡呢?为什么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呢?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色彩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道理,开发学生的智力,当孩子在发现相同的现象时,就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去解释。幼儿的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在幼儿的生活中,往往不会缺乏创造美,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智慧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给予孩子保护,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以及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点滴滴,合理的运用游戏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逐渐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培养能力。

总结:搞好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游戏教学法,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一个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集中他的注意力和与朋友相处的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