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类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变化的思考,提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播理念与传播技术,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融合、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革,新兴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博弈中同样追求传播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传统媒体、新媒体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发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除注重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及多媒体应用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从业者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媒体组织内部培养,更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媒体用人需求方面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的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和业界需要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事业对传媒创新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提升到了重要地位。目前创造性思维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及传播学等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将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及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创新思维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认识自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
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和爱德华·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含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形成机制,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等内容。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完成创意作品。并在实践后学会总结、反思创新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潜在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转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课堂思考、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成果。任课教师应转变考核方式,避免一次考试、一个作品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兼顾平时成绩及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现设定为平时成绩40%,期中实践成绩30%,期末实践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练习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期中及期末实践成绩评定将学生实践作品、创作报告、课堂展示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学生成绩。
三、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导入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与专业基础类、技术类课程相比,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注度、投入度不足,因此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法真的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收获什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解读行业发展变化、行业用人素养需求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总体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课程体系建立起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总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呈现以往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念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不积极思考、惰性思维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权威型思维定式、标准答案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授思维定式内容时,通常将思维定式的含义及类别作为重点,强调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讲授方式使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讲授思维定式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思维定式对创新思维而言是最大的阻碍,但它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积极的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塑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讨启发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导向作用。明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全班共同探讨的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点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探讨现实案例。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航”,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的主动权则应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潜能。研讨启发式教学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小组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相关教材中的案例较为久远,和新闻传播专业相关性不强,大部分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笔者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选取当下权威媒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行》等,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发布即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优选高年级或同年级同学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在课堂呈现,学生因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心理感受,更愿意关注。这类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析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流于形式。如笔者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展开评析,先启发学生思考该报道为什么被刷屏,为什么能有过亿点击量,作品的创意、亮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评析、总结。
四、关注个体差异,践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在系统而言,受到认知水平、动机、意识、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就外在系统而言,又和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应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及强制联想法。强制联想相较于自由联想更有难度,强调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目标展开思考。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应由易到难,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通过1~2道题的练习,在了解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层设置难度级别更高的训练。直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设计,做到难度适宜,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畏难,不会产生惰性思维。践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训练,才能不断进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五、依托专业赛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要走出“象牙塔”,就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质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达到练兵的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梳理,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赛事组织实践教学。选择和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赛事,将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赛事作为实践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这些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南京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斩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赛事的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依托专业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准。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比赛还有利于学生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三)加强实践指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学院平台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学生缺乏参赛经验,会产生畏难情绪或盲目参赛,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先确定赛道,再确定选题和可实现的作品类型进行创作。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根据团队创作能力选择平面类、视频类或新媒体类(互动小程序、H5等)作品类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自我贬抑”思维定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潜在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慕课堂等)发布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借助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主题讨论、思维训练、章节测试模块,全面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成效。搭建学习通班级群或QQ群、微信群等,便于教师答疑、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成为课程的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并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引领学生产出优质的创意作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全过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及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及从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20(6):86-88
[2]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1):83-85.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浅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及创新模式论文
摘要: 多媒体作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工具将教学内容以共享的形式展现在整现代教学面前。在网络环境下, 多媒体用技术应用在教学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本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分析, 以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研究, 试图寻找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那现在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应用; 模式; 创新;
一、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 鲜明的集成性特点有益于教学开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简单易懂的模式, 进行复杂性的学习。多媒体教学, 嗯, 以图文形式, 展现出, 所学内容, 简单直接, 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当中, 确保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同时学生更能够直接参与到情境当中, 有效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特点可以使网络与现代教学相联结扩充现在教学中教材中的只是内容, 完成对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品质。
(二) 资源多样形式共享的特点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以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达到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更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创新开辟道路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技术, 为我国教育教育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 现在在线教学发展的基础。多媒体教学, 以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入手, 借助网络资源和电子产品, 给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多媒体的教学的重点是将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新式创新教学的开端。学生对于网络教学产生兴趣, 首先是, 这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然后才将注意力的重点, 集中到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落实, 使学生能够进入了更加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在这一模式中, 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 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 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因此, 多媒体教学技术依托新的形势和新形势发展的基础你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
(一) 多媒体设计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多媒体教学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要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而且, 有助于教学直接化呈现。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 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环境。这样哦, 多媒体教学是更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经验相结合, 实现个性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 而且改变了课程内容, 更实现啦,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多媒体教学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模式, 还是要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主, 二者互相融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 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 而是创新方法的模式, 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是提升学生效率的模式。
(二) 多媒体结构形式促进先进性教学结构创新
传统教学将以课堂为主的应试教育称之为线性结构。这种结果只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符合教学的发展, 是教学改革, 必须要改掉的模式之一。而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网状的模式之一, 一种多媒体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信息知识选择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模式, 这种网状的结构模式, 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流畅。由此可见, 多媒体教学结构模式的调整是更为先进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现代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实用性非常强的模式, 对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创新也非常有帮助。
(三) 多媒体教学的开放式促进交互相教学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已经成为当今新时代的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辅助形式。无论是多媒体课件, 还是, 多媒体教学内容都是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 这种教学不仅能够, 唔使教学成为一种协作, 成为一种交互性的共同学习, 而且还是学生通过自主多媒体网络, 与参与非课程之内教学内容的学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还能通过网络实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教学平台上, 实现教学的交互性沟通。这不仅是教学的创新, 更是交互性教学实现的开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协作教学和交互性教学的发展,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7-10-17
[2]马立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黑龙江科学, 2017-07-08
[3]曹璞.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探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7-06-05
[4]谭静.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迷, 2017-06-15
[5]居万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技能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 2016-10-20
1、传统媒体的管理者要有较高的融合意识。
高层管理者必须端正态度,首先自己就要对融资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有坚定不移的决心,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资,全方位树立对两者的融资发展意识,要亲力亲为,以亲身行动去影响下属,
间接性的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影响感染员工时期投入其中,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协作,树立共同的融合意识,才能保证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完善融合方案。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明确融合后果并队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做出详细规划,如:用人所长,每个岗位需要怎样的员工,明确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注重传播与新闻推广的同时进行。
其次,针对于采编、经营和行政三大模块来讲,对其工作做要具体分工,尽可能的详细,做到各机构互助互爱,充满工作激情,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将各机构进行融合,方便交流沟通,从而能够让媒体工作者更能轻易地感知到用户的需要。
3、加强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关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后,还是要把新闻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为了融合后更好的发展,重视对新闻内容的创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与高价值,加强对信息的制造、传播、接收等的严格把控,
全面提高相关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吸引人们的兴趣,加强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利益最大化。
4、搭建平台,提供综合服务。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要打通用户平台,让用户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享受到较多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媒介,将两者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过滤,要利用新兴技术媒介将广大用户吸引过来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从而实现媒体信息的高效利用。
5、技术与人才兼备,提高融合竞争力。
对于好的企业来讲,有好的领导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伯乐和千里马都应同时具备,也就是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媒体机构来讲,同样如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人才与技术同时具备,通过用其所长、因岗设人的原则,使得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发展越长久,大大提升媒体机构的竞争力。
楼上废话一堆,我就一个主题:三网合一
回答:不能很好融合1、传统媒体是指以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为载体的媒体,而新媒体是一种点对点传播方式,具有这种传播方式的新媒体载体可就太多了;2、新媒体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持,传统媒体较为互联网公司太薄弱了;3、重庆搜索科技还指出优质原创内容被商业公司免费使用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你得先了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类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变化的思考,提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播理念与传播技术,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融合、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革,新兴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博弈中同样追求传播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传统媒体、新媒体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发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除注重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及多媒体应用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从业者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媒体组织内部培养,更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媒体用人需求方面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的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和业界需要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事业对传媒创新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提升到了重要地位。目前创造性思维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及传播学等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将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及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创新思维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认识自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
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和爱德华·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含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形成机制,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等内容。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完成创意作品。并在实践后学会总结、反思创新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潜在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转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课堂思考、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成果。任课教师应转变考核方式,避免一次考试、一个作品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兼顾平时成绩及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现设定为平时成绩40%,期中实践成绩30%,期末实践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练习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期中及期末实践成绩评定将学生实践作品、创作报告、课堂展示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学生成绩。
三、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导入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与专业基础类、技术类课程相比,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注度、投入度不足,因此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法真的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收获什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解读行业发展变化、行业用人素养需求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总体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课程体系建立起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总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呈现以往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念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不积极思考、惰性思维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权威型思维定式、标准答案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授思维定式内容时,通常将思维定式的含义及类别作为重点,强调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讲授方式使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讲授思维定式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思维定式对创新思维而言是最大的阻碍,但它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积极的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塑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讨启发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导向作用。明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全班共同探讨的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点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探讨现实案例。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航”,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的主动权则应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潜能。研讨启发式教学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小组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相关教材中的案例较为久远,和新闻传播专业相关性不强,大部分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笔者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选取当下权威媒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行》等,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发布即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优选高年级或同年级同学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在课堂呈现,学生因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心理感受,更愿意关注。这类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析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流于形式。如笔者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展开评析,先启发学生思考该报道为什么被刷屏,为什么能有过亿点击量,作品的创意、亮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评析、总结。
四、关注个体差异,践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在系统而言,受到认知水平、动机、意识、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就外在系统而言,又和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应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及强制联想法。强制联想相较于自由联想更有难度,强调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目标展开思考。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应由易到难,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通过1~2道题的练习,在了解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层设置难度级别更高的训练。直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设计,做到难度适宜,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畏难,不会产生惰性思维。践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训练,才能不断进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五、依托专业赛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要走出“象牙塔”,就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质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达到练兵的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梳理,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赛事组织实践教学。选择和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赛事,将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赛事作为实践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这些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南京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斩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赛事的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依托专业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准。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比赛还有利于学生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三)加强实践指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学院平台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学生缺乏参赛经验,会产生畏难情绪或盲目参赛,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先确定赛道,再确定选题和可实现的作品类型进行创作。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根据团队创作能力选择平面类、视频类或新媒体类(互动小程序、H5等)作品类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自我贬抑”思维定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潜在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慕课堂等)发布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借助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主题讨论、思维训练、章节测试模块,全面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成效。搭建学习通班级群或QQ群、微信群等,便于教师答疑、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成为课程的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并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引领学生产出优质的创意作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全过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及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及从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20(6):86-88
[2]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1):83-85.
多媒体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序言 近年来,这种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艺术形式在众多专业人士以及热爱它的人们的努力推动下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着。它以它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和现代科学的新鲜感吸引着人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背景设计这种综合艺术得以应运而生。两者的结合是顺应自然的,同时也是有着充分的时代发展的铺垫。它涉及到艺术设计的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多媒体舞台背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仅仅不到10年,但是它代表了以后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舞台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舞台多媒体艺术表现特点 1.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把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在节目中仅仅展现艺术品的成品,未免太单调。以书法为例,若加入舞台多媒体背景技术,书法作品在创作时一笔一划都将展现在观众眼前。动态的创作笔法与静态的完成品相比,那种抑扬顿挫的创作过程则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传统艺术与一般数字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背景所能展现的动态背景比传统舞台背景更具有表现力。在真实剧情背景里,动态背景就能把场景表现得更加真实,如多媒体背景中常用的风吹草动的背景,比实物背景布景中不动的道具“草”要生动得多。在渲染氛围背景中,动态背景更能起到渲染整个节目节奏和氛围的作用。如:2008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花式篮球》,背景以不同姿势动态人物的剪影闪过,突破了以往杂技节目纯粹表演的表现形式,使整个节目氛围活跃且更具时代感。2.电影语言得以运用多媒体所特有的非线性叙事能力能轻松实现时间大跨度转换。如今把非线性叙事搬上舞台,便可使舞台表演时间的转换更直接地传达给观众。如倒叙或插叙叙述方式,只要舞台背景更替,就能很轻松很直观得告诉观众时间的转换。同样,非线性叙事也能让编剧或导演在时间上进行更大胆地进行创作和加以把握。舞台多媒体背景使电影蒙太奇走向舞台,实现舞台空间的灵活转换,如分割方式——技巧转场(淡,化,划,甩如甩出,定格,数字特效)和连贯式转场(相似性转场,逻辑性转场,比喻性转场,过渡性转场),在舞台多媒体技术出现后,都能运用到舞台背景转场,使舞台的场景转换自然、合理、连贯、流畅。同时,舞台多媒体背景能把更多形式的场景“搬”上舞台,实现虚拟空间的真实再现,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性。比如大海、太空、沙漠、草原、戈壁等等。在传统舞台背景设计中,这些背景都不可能被“搬”上舞台,而舞台多媒体技术则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传统舞台背景中难以实现的布景设置。如:2008年春晚小品《军嫂上岛》中成功地营造了大海的环境背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军嫂遥望海岛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波涛汹涌的大海背景,咆哮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效果与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融合,整体效果更加真实,更赋感染力。3.降低制作成本传统舞台背景布局基本都采用实物摆设的方式,因此一旦要更换背景就需要拉上帷幕,这就造成节目背景设计的呆板与单调,不能及时做到更替。而舞台多媒体背景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实现了在几分钟几秒中内的更换,少了“拉帷幕”的环节,使节目更有连贯性,给观众一气呵成之感。并且通过数字压缩,多媒体视频、音响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节省空间,易于保存,不易损坏。同时可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将来人们一旦需要某一内容,可通过网络调出,在网络终端上阅读,满意时,再从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来自技术领域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电子、物理技术运用进多媒体舞台设计中,为舞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1.LED大屏幕的使用近年来,随着L E D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凭借着高亮度,低电压,功耗小、寿命长、容易拼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高亮度可以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容易组合拼接更是可以随意按需要将屏幕装饰成各种形态,既可以作为背景屏使用,更作为舞台道具被随意装饰摆设,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低能耗,性能稳定,寿命持久更可以保证舞台的安全使用。它的诞生深刻地影响着装饰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基于它这些显著的优点,高性能的全彩L E D屏一出现即成主舞台设计的宠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舞台设计当中。从小舞台剧到大型文艺会演,它的身影总是那么璀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击缶表演,安置在缶敲击面四周的L E D灯光与现场的背景灯光相互配合,营造出变化千万的开幕式“倒数”效果。还有空中升起的“奥运五环”标志和表演中心舞台上的卷轴,都是由LED灯管所组成的。2.声光电的运用舞台的发展与舞台声音的发展是并存的。随着舞台的一系列变化,舞台声音的运用也融入了高新科技的成分。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声音上的运用,使舞台的纵深空间大大增加,使舞台声音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舞台声音也成为舞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八声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声音场,坐在下面的观众可以清晰的听到雨水从沿着屋檐的铁皮雨管从左边流到右边,可以听到风从左边的树梢上吹过,听到右前方鸟儿的啼鸣。以往,这些感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通过多声道的控制,完全可以给观众营造出极致的现场视听效果。同时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内心和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灯光设计。如:百老汇名剧《猫》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美效果,其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猫的世界。如从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猫通向天国的长廊,这些大型道具在全电子控制下制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视觉效果。3.互动让舞台空间得到更大的扩展虚拟互动系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混合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产生影像,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感观的虚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提前了虚拟现实与现实混合的后期制作时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物品处在同一时空。实时混合现实技术是比较尖端的新技术,我们所研究的舞台多媒体艺术则必须是实时混合的。这有利于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相融。让人们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虚拟空间所存在的事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观众带来的更强的感官感受。近年来戏剧界不断进行多媒体戏剧的尝试,在新的作品中采用大量的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将248影像与表演两个空间互相交错,演员可以与电脑制作出来的虚拟的角色在舞台上进行对话交流,甚至舞蹈,为观众制造出更多元的艺术体验。如:中国音乐剧《蝶》将先进的混合现实技术和动漫技术融入其中,在剧中加入全息影像技术,代替演员和L E D大屏幕动画出场的将是重生一般的全息虚拟造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效果都将事半功倍,让人赞不绝口。 三、未来舞台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 1.更广阔的舞台空间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还仅仅是在舞台背景上进行尝试。多媒体技术仍可以运用在舞台表演的其他方面。比如把舞台背景的场景扩展到观众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观众席置于方形背景之中,让多媒体背景将在场观众包围,并且配合灯光和现场烟雾等舞台效果营造更为幻化虚拟的舞台空间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舞台之中。如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中北京选手张芯的歌曲节目《天下无双》。其背景为三个错落摆放的屏幕上显示的翠绿的竹林,加上绿色的朦胧灯光,虚无缥缈如同仙境。但是,为何不把观众也融入进这动人的场景中去呢?如果把观众席周围也摆放上大尺寸的显示屏,展现出竹林的场景,逼真的效果是否更能打动台下的观众?2.加强舞台的预示性多媒体技术应该可以用来模拟整场舞台表演,即导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之前对整场演出,包括场景,灯光,特技效果,演员表演等进行全方位模拟(如三维模拟效果,更加真实)。多媒体模拟演出的演出效果有很强的预视性,可以在演员进场彩排之前看到舞台的大体效果,以及为安排演员所在位置提供参照等等。同时导演只需在模拟的多媒体影像中就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演出的时间,减少屡次彩排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2008年春晚在播出前进行了5次彩排,导演在最后两次彩排的时候仍在调整时间。整整5次彩排花费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假设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台演出模拟上,那么导演对整场演出就能更好把握。 总结 多媒体艺术给舞台设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舞台设计形式等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广泛运用,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今后舞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今后舞台设计的多元化,可以说它给了设计者更大的设计空间去展现舞台的魅力。换个角度想,它同样加大了设计者的技术难度和能力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好传统的舞台布景设计,也要研究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表现形式。同样,在新兴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想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发展上走得更远,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研究。从舞台背景的运用延伸到其他领域,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舞台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主编:《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 [2] 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 许鹏等著:《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陈念群编著:《数字媒体创意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在当代社会,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介信息传播强势角色,新媒体作为能无限传播、具备互动性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新形势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相比在权威性、交互性等方面各具特色,两者应融合互动,将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也才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个人感觉,一是提升从业者素质问题,二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三是政府监管。这个是整体而言的,具体则可以展开。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类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变化的思考,提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播理念与传播技术,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融合、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革,新兴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博弈中同样追求传播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传统媒体、新媒体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发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除注重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及多媒体应用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从业者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媒体组织内部培养,更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媒体用人需求方面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的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和业界需要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事业对传媒创新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提升到了重要地位。目前创造性思维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及传播学等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将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及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创新思维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认识自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
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和爱德华·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含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形成机制,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等内容。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完成创意作品。并在实践后学会总结、反思创新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潜在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转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课堂思考、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成果。任课教师应转变考核方式,避免一次考试、一个作品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兼顾平时成绩及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现设定为平时成绩40%,期中实践成绩30%,期末实践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练习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期中及期末实践成绩评定将学生实践作品、创作报告、课堂展示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学生成绩。
三、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导入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与专业基础类、技术类课程相比,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注度、投入度不足,因此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法真的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收获什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解读行业发展变化、行业用人素养需求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总体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课程体系建立起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总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呈现以往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念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不积极思考、惰性思维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权威型思维定式、标准答案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授思维定式内容时,通常将思维定式的含义及类别作为重点,强调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讲授方式使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讲授思维定式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思维定式对创新思维而言是最大的阻碍,但它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积极的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塑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讨启发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导向作用。明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全班共同探讨的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点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探讨现实案例。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航”,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的主动权则应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潜能。研讨启发式教学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小组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相关教材中的案例较为久远,和新闻传播专业相关性不强,大部分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笔者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选取当下权威媒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行》等,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发布即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优选高年级或同年级同学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在课堂呈现,学生因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心理感受,更愿意关注。这类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析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流于形式。如笔者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展开评析,先启发学生思考该报道为什么被刷屏,为什么能有过亿点击量,作品的创意、亮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评析、总结。
四、关注个体差异,践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在系统而言,受到认知水平、动机、意识、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就外在系统而言,又和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应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及强制联想法。强制联想相较于自由联想更有难度,强调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目标展开思考。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应由易到难,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通过1~2道题的练习,在了解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层设置难度级别更高的训练。直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设计,做到难度适宜,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畏难,不会产生惰性思维。践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训练,才能不断进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五、依托专业赛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要走出“象牙塔”,就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质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达到练兵的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梳理,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赛事组织实践教学。选择和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赛事,将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赛事作为实践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这些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南京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斩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赛事的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依托专业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准。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比赛还有利于学生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三)加强实践指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学院平台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学生缺乏参赛经验,会产生畏难情绪或盲目参赛,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先确定赛道,再确定选题和可实现的作品类型进行创作。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根据团队创作能力选择平面类、视频类或新媒体类(互动小程序、H5等)作品类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自我贬抑”思维定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潜在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慕课堂等)发布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借助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主题讨论、思维训练、章节测试模块,全面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成效。搭建学习通班级群或QQ群、微信群等,便于教师答疑、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成为课程的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并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引领学生产出优质的创意作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全过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及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及从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20(6):86-88
[2]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1):83-85.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所为三农问题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当的十七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八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宏观战略方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涉及到三农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概念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它包括农产品的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的锁定、促销、交易洽谈、付款结算、物流配送等活动。这种“鼠标+大白菜”式的营销,为服务当地农业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问题也渐渐显现。
2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
2.1农民接受的市场信息不灵
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信息的获取又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意识有着必然联系。农产品好产难卖,其中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供过于求,也不是因为农民思想落后,其实质问题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需求反映迟缓,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
2.2农民接受网络信息的素质较低
影响农民信息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农民缺乏对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及观念,有些农民已经开始对网络营销产生意识和兴趣,但却因为文化不高无法开展农产品网络推广。农民接受能力受到阻碍,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农民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目前很多农民已经在政府、产业经济的推动下对网络营销了解得很多,甚至很多农民很迫切学习到相关的技能,但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并不多。
2.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在电子商务开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物流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其至关重要的优势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优、专业强。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线上推广主要依附于一些现有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专业性和功能服务都达不到农产品特有的一些需求,也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与服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2.4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落后;信息网站建设不甚完善,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水平低;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信息部门缺乏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
2.5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网络营销开展的一个鲜明前提,就是要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因此,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市场中,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就成为影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划分、分装规格以及产品条形码的标准统一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
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持体系建设
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指服务于农产品网络交易及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一系列服务手段、服务平台的总称。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产平台、组织平台、市场平台、信息平台等。这些平台的组件应由当地政府完成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同时,改变农民思路,树立农民的网络营销信心,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真切感受到网络经济所带动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改变固有陈旧思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切实做到这些,政府还可以组织培训班,交流团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农民获取网络新知识体系。地区移动手机运营商还可以在农村推广手机上网,让大家认识到,作为上网有效补充手段,移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3.2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
3.2.1进行网络市场调研
与传统市场调查相比,网络市场调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性,为了深刻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更好的做好适合地区差异的营销决策,对目标顾客开展网络调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农民网络知识有限,当地政府或农业组织可以以产品形式、特色、价格优势比较、渠道远近的舍取以及适合当地农产品的促销方式为几大板块来开展网络市场调研。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调查资源来作为决策依据。
3.2.2发布农产品信息
农户可根据自己农产品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以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为例,发布商可将自己公司的信息及提供的产品详情加入产品目录列表,通过商情板,搜索全球买家及其采购信息;直观、形象的引起目标买家的关注;采用推广服务———横幅广告,将产品和企业的LOGO刊登于页面显眼位置,有效推广产品和企业品牌。
3.2.3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但对于最初涉及电子商务的农户来说,自建平台是明显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网站平台可以免费帮助农户加入电子网络广场和虚拟电子商城,让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还可以在线完成订购。但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因为商品区隔较大,不同的商品对于网站的要求大相径庭,包括页面设计、商品描述及促销策略,这就要求质量更高,细节更优的网络开发。例如在网络中销售香水玫瑰,与其说这种花卉本身是一种农产品,还不如说它是一种高端时尚的年轻化商品,它的销售跟大白菜和土豆这种传统的农产品不一样的。
3.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
3.3.1加强农产品专利及品牌建设
品牌指公司的名称、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和其它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广告等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的核心是让商品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的可在消费者心中,提升产品知名度。农户通过在网络营销中创建和宣传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从而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地位在将品牌创立到一定成熟的时期,品牌还有响应的品牌价值,能为商家带来额外的意想不到的收益。例如“三只松鼠”,这是一家在淘宝上专门从事坚果销售的网站,“三只松鼠”就是它的`自有品牌,其品牌标志就是三只犀利可爱,形态不一的小松鼠。现在它的销售范围已从坚果蔓延到其他食品,但是只要见到这个牌子,消费者会毫不考虑的购买,这就是品牌动力。
3.3.2构建和完善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开展还有一重大实现意义,那就是高效,而物流体系是否科学与完善,就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体系,它能带给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省时,省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还能帮助农户最大程度的缩减流通成本,使农产品本身更具有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制约,对当地的农产品开展渠道优化时要因地制宜,对于易损坏、易过期的农产品,也要根据其个体需求,完善供应链。
4结语
作为新型营销模式的网络营销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促进,在这一革新创造中,农产品也可以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网络营销方式,虽然在寻求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营销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利器,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必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庞苑 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现如今,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思维及商业模式,席卷并革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显现出巨大潜力,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例如在2015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八种产品成功刷新了销售业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接近半数为农产品。然而纵观全国,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现有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如网络基础设施差、农民网络意识不强,网络营销人才不足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到网络营销的微观层面,对微观问题的及时发现及解决,也是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1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大型互联网平台
农产品企业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过度依赖主要是指农产品商家入驻大型平台之后,在利用大型平台优势的同时,其营销活动也受到大型平台的各种限制。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依赖主要源于农产品商家本身的限制,如网络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其他多方主体的引导与帮助,现阶段主要还是寄希望于政府或者是大型平台固有的优势进行营销活动,这是导致其过度依赖大型电商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政策的发展,电商巨头纷纷看好农村市场的前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然而,电商巨头做农资的真正意图并非是帮助农产品顺利实现网络的转型,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村市场,使农民转化成消费者,事实上,很多电商巨头从未真正关心农民的需求。
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不充分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成功的农产品商家在进行网络时注重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出发,只有做到对顾客充分了解,才能提高用户流量,然后通过无微不至的用户体验,充分与消费者交流与互动,最后才能够将流量转化为利润。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商家甚至是其他零售领域的互联网商家来说,与用户交流互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上述大环境的改变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的洞察并不容易,尤其是众多小型的农产品商家,受自身观念、习惯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足够耐心与用户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用户体验不好的结果。
品牌推广深度及广度不足
许多农产品商家在产品品牌推广中存在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的现象,大多数是因为其选择的渠道及工具相对传统。一方面,传统的产品推广渠道主要为广告及公关,主要媒体为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站,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率,这种方式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式。这种宣传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缺点很明显,即很难了解到受众看到广告后的反应。另一方面传统推广渠道对虚拟世界渗透性不强。现在社会的商机更多存在于传统推广渠道渗透能力不高的虚拟世界中。
营销未能实现精准化与个性化
现在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在进行精准营销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用户数据管理权限有限。大多数依附于大型平台的小规模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独立拥有所有用户在该平台消费的数据,例如在淘宝平台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淘宝来决定推荐哪家的商品给哪些消费者,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管理自己用户数据的权限。另一方面,用户数据稀疏。拥有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也必须保证用户相关数据是完整的,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然而,用户数据稀疏是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例如,淘宝上号称有近10亿商品,但是一个用户平均不能浏览1000件商品,数据稀疏度应该在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产品扩张速度慢
我国农产品营销中产品扩张速度慢,主要是相对于那些还在更多地使用传统产品扩张思路与方法的商家。因为,传统营销中产品的扩张模式主要依靠分销渠道和终端实现,分销渠道中依赖分销商和代理商;传统的终端扩张是依靠门店和零售店的增加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这两种扩张方式在诸多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管理困难、成本高、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产品扩张速度缓慢等。
2对策建议
同时入驻多个互联网平台,避免过度依赖
想要避免对部分平台的过度依赖,就需要从入驻平台的质与量两个方面权衡。一方面可以同时入驻多个大型平台。十几年来,农产品电商逐步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都可以作为农产品商家的平台选择,而且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商家应该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与目标进行平台的选择与布局,这样不仅可以拓宽销路,还可以借助不同平台的特点逆推生产走向集约化、专业化之路,有助于农产品企业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平台。首先,自主开发平台的优势有很多,例如对用户数据的独立拥有权,以及对用户管理的权限;然后,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营销与精准广告投放;最后,综合起来,可以避免受到大型平台的限制及过度依赖。
全流程重视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面对用户消费心理与习惯发生的改变,一方面,商家要全流程抓住用户消费心理,从每个消费环节中都能找到让用户心动的细节,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赢得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为自己喜爱的商品提供建议,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与营销的过程中来,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感。农产品商家可以使用网络社区营销方式,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引导用户参与商品的改造、流通、推广与宣传等环节中来,实现用户价值。
利用新媒体实现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目标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提高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相对于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形式多样、渗透力强、多媒体、多文本、跨时空、移动性强等优点,能够渗透到广大的人群中。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以低成本产生明星效应。因为新媒体营销中的“明星”可以来自任何人,而且很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农产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农产品企业在注重自己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使用新媒体,潜入各种互联网社区、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就会获得很多无形为自己产品代言的“明星”。
利用大数据,实现营销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首先,大数据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目标与广告投放。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找到目标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还可以根据实时收到的反馈结果来调整广告的投放策略,让广告的投放更加张弛有度。然后,大数据技术结合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现在企业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获得用户相关信息,然后经过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流程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最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广告推送以及个性化服务。最后,如果大数据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各组织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共享与融合,就可以实现通过全渠道的数据聚合和标签运算建立描绘用户兴趣模型的用户画像,并进行用户的细分和个性化标注。用户画像所带来的会员营销是更高层次的个性化营销,其核心是定制化,也既精准化。
大力发展微商,实现产品的病毒式复制和扩展
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其作用是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一方面,微商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管理。微商是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基于微商作为零售商没有等级之分,结构扁平化,是产品市场扩张的绝佳渠道,可以改变传统产品扩张模式中存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分销商与用户沟通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分销商能够与消费者自由沟通。微商中的微客属于移动电商系统分出的一个分销功能,因为基于社交网络朋友圈,在认识的人之中分享商品本身附带着一种信任机制,可以有效减小商品与商家之间的隔阂,做到无缝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梁瑞仙.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690-1692.
[2]2013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阿里研究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