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政治思想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政治思想的论文范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 教育 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在社会民众中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不断加快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正经历着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模式各个方面的大变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须依靠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途径去探索解决。这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需要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党的理论和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确定的工作目标上来。笔者从事乡镇基层级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依笔者摸索 总结 的 经验 来看,在当前要使政治思想工作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以下“五个注重”。

1 注重服务性,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重点

镇党委始终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积极营造“创业、兴业”氛围,积极主动帮助农民培育主导产业,找准发展目标,增添发展后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工作之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把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工作决策上来,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洞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 注重针对性,大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各项政策措施、惠民政策交给农民,做到政策人人把握,精神人人吃透,措施人人理解,行动人人参与,确保了农村的各项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现代科技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农民送科技书刊、送科技资料、抓科技培训等服务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以科学知识开启农民心智,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深入了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的专题教育活动,培养崇尚科学的思想,达到了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目的。三是加强“穷则思变”观念教育。以培养提高农民思维观念入手,解决“怨人穷”、“红眼病”等不良思想,教育农民树立“你发展、我追赶”的进取意识。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做学法、懂法、守法、知法的公民,严格依法办事,依法享受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3 注重实效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一是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层面,利用镇党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图书阅览室、文化中心学习室等阵地,进行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培训;二是立足创新载体,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开展理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抓住热点难点,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指导和帮助各村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农民群众思想得以熏陶,精神得以充实。 4 注重规范性,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名村委成员具体抓,确保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进行;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突出量化考核指标,组织人员定期检查、督导。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利用镇党校、村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农民学习室、文化中心户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阵地。四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机制。镇党委决定,根据各村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经费运行机制,每年从镇财政拿出部分经费,由财政建立专账,确保村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5 注重保障性,建立健全好镇村两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工作作风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培养干部,充分依托党校轮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经济、法律、计划生育、农村实用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农业知识的培训,从而促进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另一方面重视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进行不断调整、充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支队伍中来,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一、二、三卷.

[2]《浙江共产党员》和《时代先锋》等杂志

有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2.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3.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4.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

5.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6. 有关农村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的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 教育 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在社会民众中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不断加快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正经历着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模式各个方面的大变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须依靠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途径去探索解决。这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需要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党的理论和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确定的工作目标上来。笔者从事乡镇基层级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依笔者摸索 总结 的 经验 来看,在当前要使政治思想工作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以下“五个注重”。

1 注重服务性,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重点

镇党委始终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积极营造“创业、兴业”氛围,积极主动帮助农民培育主导产业,找准发展目标,增添发展后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工作之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把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工作决策上来,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洞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 注重针对性,大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各项政策措施、惠民政策交给农民,做到政策人人把握,精神人人吃透,措施人人理解,行动人人参与,确保了农村的各项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现代科技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农民送科技书刊、送科技资料、抓科技培训等服务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以科学知识开启农民心智,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深入了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的专题教育活动,培养崇尚科学的思想,达到了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目的。三是加强“穷则思变”观念教育。以培养提高农民思维观念入手,解决“怨人穷”、“红眼病”等不良思想,教育农民树立“你发展、我追赶”的进取意识。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做学法、懂法、守法、知法的公民,严格依法办事,依法享受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3 注重实效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一是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层面,利用镇党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图书阅览室、文化中心学习室等阵地,进行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培训;二是立足创新载体,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开展理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抓住热点难点,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指导和帮助各村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农民群众思想得以熏陶,精神得以充实。 4 注重规范性,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名村委成员具体抓,确保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进行;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突出量化考核指标,组织人员定期检查、督导。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利用镇党校、村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农民学习室、文化中心户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阵地。四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机制。镇党委决定,根据各村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经费运行机制,每年从镇财政拿出部分经费,由财政建立专账,确保村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5 注重保障性,建立健全好镇村两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工作作风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培养干部,充分依托党校轮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经济、法律、计划生育、农村实用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农业知识的培训,从而促进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另一方面重视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进行不断调整、充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支队伍中来,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一、二、三卷.

[2]《浙江共产党员》和《时代先锋》等杂志

有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2.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3.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4.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

5.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6. 有关农村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

思想政治杂志

不是属于月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月刊,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主办,旨在通过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的全国公开发行刊物。创办于1983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是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研究型和工作参考型刊物,被新闻出版署列入国家“双奖”期刊方阵,是全国重点社科期刊。新华博达教育中心报道

很高兴为您解答思想政治杂志社社长的级别亲,您好思想政治杂志社社长的级别副厅长级。党建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杂志社社长属于副厅长级别。按内容分:可将杂志分为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两大类。 按学科分,可将杂志分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等三大类。 而社科期刊中,又可分成新闻类、文艺类、理论类、评论类等。科技期刊可分成理科类、工科类、天地生化类等。而普及期刊可分成知识类、娱乐类、科普类等。 对于新闻类、理科类等又可一步步地分下去。 按时间分,可将杂志分为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按读者对象分,可将杂志分为:儿童杂志、青年杂志、高校杂志、少年杂志、妇女杂志、老人杂志、工人杂志、农民杂志、干部杂志、知识分子杂志、军人杂志等。 按文种分,可将杂志分为:中文杂志、英文杂志、日文杂志、俄文杂志等,以及满、蒙、藏、维吾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杂志。 按开本分,可分为大16开、16开、大32开、小32开等。 按发行范围分,可分为内部发行、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等。 按发行方式分,可分为邮发杂志和非邮发杂志。 按杂志的性质分,则可分为:学术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教育性期刊、情报性期刊、启蒙性期刊、娱乐性期刊等等。 按内容:有专业性杂志和综合性杂志。按读者对象:有老年、青年、妇女、儿童、高校等杂志。按表现形式:有以文字为主的文字杂志和以图片为主的图画杂志。按出版周期的长短:杂志可分为有周刊半月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半年刊年刊等。

是的,你要发论文吗

教育类的也不少,《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这些比较常见的。

mba思想政治论文

论文标题政治论文首先要确定题目,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0字左右。题目内容要与文章内容一致,尽量不要设小标题。论文署名政治论文必须用真名、实际工作单位等,主要用于确定论文成果的归属。一般情况下,要列出所有与论文有关的人员,并将他们按次序排列,但总数不应过多,有3至5人即可,且论文的签名需得到作者的同意。论文引言论文引言很重要,要让读者了解论文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大致过程,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作简要说明,文字要简洁。论文材料和方法根据规定,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及技术要求等必须如实写出。说明试验方法、试验指标、试验判断标准,并对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组方法、试验统计方法进行说明。将根据提交文件的相关规定处理这些问题。论文实验结果要认真总结,详细分析,实事求是地阐述。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对实验结果进行组织、简化和删除,只列出主要数据,不要将其放在论文中。论文主体这个部分是政治论文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写的部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主要矛盾,理性地进行讨论。在不重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是很有必要的。还需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研究成果,澄清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回避对立的观点。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论部分要对全文进行总结,阐明实验结果,并提出研究结论。参考文献论文旨在使读者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了解研究的背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定位。参考文献能反映论文严谨的写作风格,更有利于文献的撰写。

这个难度不大的,MBA复试政治考试有的院校是划范围,有的直接是开卷考,成绩不列入复试成绩,所以不用担心。

MBA学位论文选题中导师的作用论文

在指导MBA论文方面,导师应在“选题、引路、治学、把关”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导师有责任在MBA学习的各个阶段予以引导,关心研究课题的进展,把握研究课题的路线、方向与成果,使学位论文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一,抓选题。选题不仅要抓得早,而且更要抓得准。MBA的论文题目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这样就有现实意义、价值性和创新性。选题时,要因人而异。鼓励MBA学员开垦荒地,不要在前人已经耕耘的.土地上徘徊,对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论证方式、资料来源等重要问题提出质疑、建议。在具体选题问题上导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员选题:

1)导师的经验帮助。作为导师的经验相对于MBA学员来说更加丰富,有时候导师能通过与学员沟通交流过程中很快做出判断,该MBA论文选题是否有价值,能不能做出来,难度有多大等,导师可以就题目、结构、内容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估,让MBA学员很快进行论文研究,顺利完成论文。

2)导师的专业方向应与学员的方向相吻合。只有导师与学员的专业方向相吻合,导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判断选题的价值,有没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甚至可以提供借鉴的研究思路。优秀的导师不仅予以MBA学术研究上的指导,而且还从实践和工作上影响着MBA学员。在指导MBA学员学习过程中,加强与MBA学员的联系接触,增加指导的频度,真正做到严师出高徒。

3)导师提供思维启发,帮助MBA学员建立研究的方法论。只有帮助学员自身建立研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在碰到问题时MBA学员才能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学员才真正获得收益和成长。

第二,抓好开头。希望MBA学员从严要求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研究。要谦虚,不要认为自己在企业里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自以为是。在业务上提高和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思想品德修养,朝德才兼备方向前进。强调MBA学员品德一定要好,因为能攻读MBA的学生,智力都不会有问题的,而今后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勤奋、取决于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精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