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是防止骨畸形,尽可能使血磷升高,维持在(3mg/dl)以上, 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又要避免维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钙、高血钙的发生。Ⅰ型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的治疗包括分数次口服磷酸盐1~3g/(),同时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始量为~μg/(),渐增加至~μg/(),达最大量为2μg/d进行维持。治疗后可见血磷酸盐浓度升高,碱性磷酸酶降低,佝偻病痊愈,生长加快。但高血钙,高尿钙和肾功能下降可妨碍治疗。Ⅱ型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对治疗反应很差,仅予磷酸盐替代来降低低血磷酸盐的程度。患有癌基因性佝偻病的成人,随着产生体液因子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磷酸盐的小细胞性间质肿瘤被切除,疾病即可显著改善为了预防血钙过高,每1~3月检查一次24小时尿钙和尿肌酸酐。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正常为~。如果这个比例大于,说明维生素D或DHT的剂量太大,应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会。有人提倡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mg/kg/d,分次口服,可避免高钙血症,并可使血磷浓度明显增高。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是家族性的或罕见为获得性的疾病。其特征包括低磷酸盐血症,肠道钙吸收功能障碍,对维生素D无反应的佝偻病或骨质疏松。家族性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女性患者骨骼疾病较男性为轻,可仅表现为低磷酸盐血症。散发的获得性病例常与良性间质性肿瘤有关(癌基因性佝偻病)。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找
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该病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通过测定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浓度来早期发现佝偻病,并评价治疗效果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诊治的60例佝偻病患儿,诊断均符合1986年《全国佝偻病防治方案》中的临床分度及分期标准 ,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
1.2 治疗方法凡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大于250 U/L均需要治疗,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维生素D 1 200 IU/d(贝特令,浙江海力生制药公司生产,1天2次,每次1粒),口服1个月,同时服牛奶500 mIUd,或者钙片500 mg/d。
1.3 标本采集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的浓度。采集清晨6~8点空腹静脉血2 mL,不抗凝。离心后取出血清,放入一70℃ 冰箱待检。生化指标的测定:Ca、P、ALP、ALT、BUN、Cr、ALB的测定用日本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骨碱性磷酸酶采用zs—ISOAP法,试剂盒由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5一(OH)D的测定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佝偻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相关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结果。
2.2 佝偻病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变化治疗前佝偻病组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佝偻病组血25羟维生素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佝偻病组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变化治疗后佝偻病组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佝偻病组血25羟维生素D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3、讨 论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以前临床医生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再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
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合成的非胶原蛋白,在骨组织里表达十分充分,它合成于骨基质成熟阶段,并在骨基质矿化阶段开始时减少,在骨矿化过程中起作用,是骨形成所必需的催化剂。骨矿化时,骨碱性磷酸酶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产生无机磷酸盐离子,再和钙离子形成羟磷灰石,然后通过与骨钙素结含,粘附于胶原之间,至此被钙化的成骨细脆转变为骨细胞,完成骨化过程。当成骨细胞变成骨细胞时,此酶的活性逐渐下降,骨碱性磷酸酶升高常是骨矿化作用减弱并停留在成骨细胞阶段的标志 。骨碱性磷酸酶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25羟维生素D是体内由维生素D生成的维生素D的活性型。维生素D本身无生理作用。用H3标记的D3进行研究,在肠道被吸收的D3首先在肝脏25一羟化酶作用下,生成25一羟维生素D,它在肾脏线粒体中变为25一二羟基D3后被送至小肠粘膜,促进维生素D特有作用的钙的吸收,也就是在这里诱导小肠中钙蛋白质的合成,同时,25一二羟基D3被送至骨骼,以促进钙的集中。本研究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明显下降,而佝偻病患儿血25羟维生素D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明显上升。说明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对早期诊断佝偻病非常敏感,同时可以评价佝偻病的治疗效果。
小儿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佝偻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药剂学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药学;发酵
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
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
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2、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展现出生物学活性功能,会生成有毒性的气体和不良反应的产物,在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其作为制备代谢产物的标准样品,应用在鉴别哺乳动物代谢产物中,完成对毒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甾体羟基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展现出了较强的生理学特性,是引发外源性甾体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转化成的相关模型是哺乳动物代谢有用信息的来源,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对人的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对雄性激素产生了较弱的亲和性。黄腐酚作为一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通过利用真菌模型来寻找哺乳动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为代谢产物及黄腐酚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天然活性药物自身具有资源有限、含量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药物的开发难度,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合成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有效途径。羟基喜树碱是从自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毒性较低,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喜树碱来完成转化。青蒿素具有溶解度低、复燃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加大对其结构的改造,寻找合适的青蒿素衍生物,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新的青蒿素衍生物[2]。
(二)微生物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发现迅速,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在医药领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目前,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制品有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及酶抑制剂等。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及培植。培植出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菌种需要从自然界中找,但是该种方法寻找到的菌种产量相对较低。到了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使用激光、紫外线及化学诱变剂等处理方法来寻找菌种,使筛选出来的菌种更加优良,科学家通过构建工程菌,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医用抗生素自身的特点包括:
(1)差异独立较大。差异毒力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所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大,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2)抗菌活性强。抗生素自身展现出了杀灭微生物及药物抑制等能力,极微量的抗生素就能够展现出抗菌活性作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是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值越小,说明抗生素作用越强。
(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毒性较小,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主要是针对理想的抗生素,一般的抗生素都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微生物转化及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印证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微生物内存在的药学价值,促使其在药学中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药物工业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2]任春萍.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43-145.
希望帮助你,论文要想写的特别好,拿到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把认真两字要记牢,认真收集资料,列好大纲,根据学校格式写,关于抗生素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特点: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且应用非常广泛。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的模型,该过程综合考虑了发酵中微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发现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青霉素过程进行研究,Birol对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结构式模型进行了扩展,对模型进一步简化,方便研究。
要写毕业论文的话就要去查文献啦,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就是CNKI和维普咯。像楼上说的是挺多的,但是不好作为毕业论文里引用,因为只要是引用就一定要带上参考文献,否则不好通过哦。既然要写论文,肯定是在学校啦,现在的高校一般都买有那两个数据库的,多看看就好
抗生素是兽医临床上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一类药物,但若乱用、滥用,对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才有可能获得安全、最佳的效果。(1)选择最敏感药物应根据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敏感药物用于实际防治,其效果最为理想。如无条件,则应选用作用强、广谱的、毒性低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2)应注意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与交替使用总的讲,联合用药一般可提高疗效、减少毒性作用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①病原未明确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②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容易出现耐药性细菌的感染。联合用药还应注意杀菌药物(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氨基苷类等)或抑菌药物(四环素类、磺胺类等)间的联合,以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例如青霉素与链霉素、红霉素与氯霉素、磺胺药与三甲氧苄氨嘧啶等联合使用。(3)应重视肝脏、肾脏功能与抗生素的关系如当肝功能不良时,不应用经肝脏代谢、灭活的四环素、先锋霉素Ⅰ和氯霉素等药物;当肾功能不良时,使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用量要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以防止因排泄障碍而引发蓄积性中毒。(4)及时分析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常见的失败原因大致有:①初步印象诊断与细菌学检查错误;②使用的抗生素选择不当;③使用的药物失效或药量不足、疗程太短或给药方法不当;④药物达不到损害器官组织或者说病害部位;⑤细菌产生耐药性;⑥鸽自身免疫机能低下。
医学论文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论文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用抗生素时,往往走入误区,认为药物越贵越好,越新越好,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确定病原菌
尽早从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样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抗生素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抗生素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比如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而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而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选用安全的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目前,一般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Ⅰ),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Ⅱ),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等,第三类为快速抑菌药(Ⅲ),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为慢速抑菌药(Ⅳ),如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时,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和相加(Ⅰ+Ⅳ)四种效果,为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需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进行恰当的配伍。
总的说来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其中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1.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2.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确定致病菌尽快从感染部位,病人的血液样本隔离和文化致病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必须首先掌握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选择药物的抗菌谱必须符合与微生物感染,或无的放矢,浪费钱,延误病情。
抗生素的作用
优先事项和不良反应:大多数抗生素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副作用和治疗目的无关的或其他不良反应,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少有害或无害的药物福利患者的药物在世界,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适应症,防止药物滥用。例如,肾功能受损,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不全,原发性肝代谢和抗菌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选择安全。
联合治疗药物,可能会增加协同效应,也可能使原药的效果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相结合,其目的,而不是减少,治疗效果,增加的毒性和副作用,有不良反应的患者。
目前,抗生素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生殖期的杀菌药物(Ⅰ),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二类的静态杀菌剂(Ⅱ),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抗生素
第三种(三)四个元素环,大环内酯类
第四类慢速抑菌(IV),如磺胺类药物快速抑制药物,如。抗生素的结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Ⅰ+Ⅱ),拮抗剂(I+III),和(Ⅲ+Ⅳ),独立的和添加剂(Ⅰ+Ⅳ)4种效果,要达到的目的的组合,需要适当配伍,根据抗菌药物的`属性。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所有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有尽可能不,除了要考虑有针对性的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它是要把握药物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性和有效性。不明原因的发热不应该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外用抗生素(如皮肤)。
预防性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范围严格控制在以下情况:风湿热患者,经常使用的青霉素G,为了消灭溶血性链球菌咽,防止风湿病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疾病,术前,术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感染病灶切除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伤口或复合外伤,青霉素G或四环素,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新霉素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应用青霉素G消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伤口。
对症用药
抗生素的使用要依据抗生素的适应症进行选用,主要选用原则如下:
①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抗菌谱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②根据感染部位和药动学来选择抗生素。抗生素在体内要发挥杀菌或者抑菌作用,必须在靶组织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所以根据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浓度高低、维持时间等方面进行选用。
③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状况来选药,因为上述因素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不同的患者应用的抗生素有所区别。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要避免应用导致畸形和影响新生儿发育的药物。
剂量及疗程
抗菌药物应用的剂量与给药次数要适当,疗程要足够;剂量过小或者疗程过短会影响疗效还能导致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程不但导致浪费还引起不良反应。
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约占抗生素使用量的40%左右,而实际上有应用价值的占少数,错误的使用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甚至会引起耐药性产生或者发生继发性感染。所以,要严格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以下几种情况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采用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等清除咽喉部及其他部位的溶血性链球菌防治风湿热的发作;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可用磺胺嘧啶口服做预防性用药;风湿性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尿路手术前,用青霉素等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外伤、战伤、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行截肢手术时,可用青霉素预防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用甲硝唑、庆大霉素预防厌氧菌感染。
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扩大抗菌范围。但是,要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型感染,如腹部脏器损伤导致的腹膜炎;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脓毒症、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应用单一抗生素不易渗入到的感染部位,如结核感染等;病原体尚没有确定的重型感染等,如果长时间治疗,病原体可能导致耐药发生,要联合用药。具体联用原则可参考相关书籍或文献,或遵医嘱。
扩展资料:
主要分类
按照其化学结构,抗生素可以分为:喹诺酮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而按照其用途,抗生素可以分为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病毒抗生素、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药物(如麦角菌产生的具有药理活性的麦角碱类,有收缩子宫的作用)等。
根据其种类的不同,抗生素的生产有多种方式,如青霉素由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磺胺、喹诺酮类等,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还有半合成抗生素,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生物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的各种衍生物。
作用机制
抗生素产生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类脂类构成,具有维持形态、抵抗渗透压变化、允许物质通过的重要功能。因此,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而哺乳动物的细胞因为没有细胞壁,所以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这一作用的达成依赖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通常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但是频繁的使用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使菌体内盐类离子、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外漏,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但细菌细胞膜与人体细胞膜基本结构有若干相似之处,因此该类抗生素对人有一定的毒性。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其核糖体由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其中,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于30S亚基,而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主要作用于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反应、肽链延长过程和终止反应。
抑制核酸复制和转录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可以抑制细菌核酸的功能,进而阻止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利福平等。
你好,2005年版《中国药典》(公示稿)中药材部分修订动向2005年度第4期 费 曜 * , 刘 新 , 王 文 苹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药 学 系 , 重 庆 市 400016 中图分类号: R9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1- 0408( 2005) 04- 0314- 05 摘要:及 时 掌 握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中 药 材 部 分 修 订 动 向 , 为 修 订 工 作 建 言 献 策 。 方 法 : 对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 公 示 稿 ) 中 药 材 部 分 新 增 品 种 、 增 订 项 目 的 变 化 动 向 进 行 详 细 分 析 。 结 果 :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 公 示 稿 ) 中 药 材 质 量 标 准 在 继 承 传 统 经 验 鉴 别 — — 辨 状 论 质 的 基 础 上 , 吸 收 了 新 的 、 成 熟 的 技 术 , 但 仍 有 部 分 有 待 完 善 。 结 论 : 新 修 订 中 药 质 量 控 制 指 标 将 更 趋 合 理 化 、 标 准 化 , 更 接 近 国 际 天 然 药 物 质 量 标 准 。 关键词:《 中 国 药 典 》 ; 中 药 材 ; 修 订 ; 动 向 Revising Tropesis of Parti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Draft Showed in Public) 英文摘要:To get to know the revising tropesis of parti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PC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ng work� METHODS: Revising tropesis about partial new kinds and new items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Draft showed in public)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RESULTS: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adopted some new and mature skills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dentifying just from experience, i� e� from the appearances and quality of medicine� CONCLUSIONS: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criteria in new edition pharmacopoeia is tend to be more rationalizing and standardizing, thus more close to the international quality criteria of natural medicinal herbs 英文关键词:Pharmacopoeia of PRC;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vising; Tropesis 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检测、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而《中国药典》作为我国药品标准的最高法典,其水平高低及修订动向直接影响着我国当前医药工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自建国以来,《中国药典》已成功出版过7次,从1963年版起分为一、二部,其中一部收载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和其它各类制剂。此外,自1985年起,《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再版1次,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新的、成熟的技术纳入其中。 以往除《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外,各省、市、自治区还制订有药品地方标准。为统一并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于2001年10月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取消了各地习用的地方标准。目前,我国的药品标准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药典》为主体的格局。 12005年版《中国药典》总体修订动向[1] 2005年,我国将对《中国药典》进行第8次修订,增订内容已在官方网站公布,目前已确定有6个方面的修订内容。 1�1《中国药典》将分为3部(增设生物制剂为三部),扩大和调整收载中药及其常用制剂品种,使之基本涵盖中医临床各科用药范围,另增加茶剂等剂型。 1�2规范试验方法和条件。 1�3增加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安全性指标,主要针对两类有害因素:一类是外源性的,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微生物、杂质等;另一类是内源性的,即部分毒性中药。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如增加内毒素检验项目。 1�4加强中药检验方法的专属性,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1�5采用现代科学分析技术,增强分析手段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在不脱离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加大仪器分析的比重,逐渐取代一些以前落后的定性分析手段。 1�6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渐由指标性成分测定向活性成分测定过渡,由单一成分测定向多个成分测定和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模式转化。 2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的修订动向 中药材品种及质量是整个中药产业链的首要一环,要确保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首先必须抓好中药材这个最根本的源头。在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中,中药材部分问题众多:一药多基原现象极为普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低下,与国际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有较大差距,等等[2]。鉴于此,2005年版《中国药典》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收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一系列修订和增订。笔者拟重点就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新增品种、增订项目”的一些变化作详细分析,以便医药工作者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2�1力争对多来源品种实行一物一名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2005年版《中国药典》力争对多来源品种实行一物一名,以逐步解决中药材长期存在的同品、名多现象。 2�1�1黄柏: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不仅对“黄柏”未作区分,且无含量测定指标。但事实上,川黄柏与关黄柏无论其来源、产地、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还是药材价格都存在很大差异,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分开作为两种药材收载。 川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_ hneid�)或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var� glabrius-culumSchneid�)的干燥树皮。其质量控制指标为稀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2�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低于3�0%。 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 的干燥树皮。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无浸出物含量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低于0�6%。 2�1�2石斛:为我国著名的传统道地药材及出口商品,一直是药材市场最混乱的品种之一。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石斛”项下收载了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5个品种,且无质量控制指标。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进行修订,把石斛分为金钗石斛、枫斗和黄草石斛3个品种。 金钗石斛(石斛)为兰科植物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呈扁圆柱形,无质量控制指标。 枫斗(耳环石斛)为兰科植物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C�Z�TangetS�J�Cheng)、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及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的干燥茎加工品。新鲜药材经采收后,剪成6cm~10cm的小段,烘软,扭成弹簧状或耳环形,故统称为耳环石斛。大多数耳环石斛直径较小,约0�1cm~0�3cm。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5�0%。 黄草石斛为兰科植物叠鞘石斛(DendrobiumaurantiacumRchb�f�var�denneanum(kerr)Z�H�Tsi)、球花石斛(Dendrob_ iumthyrsiflorumRchb�f�)、短棒石斛(DendrobiumcapillipesRchb�f�)、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马鞭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及束花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的新鲜或干燥茎、根。大多数黄草石斛茎呈圆柱形,直径较大,多在1cm以上,甚或2cm~5cm(如鼓槌石斛)。其质量控制指标为5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0�0%。 2�1�3冰片: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冰片(合成龙脑)。其为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得,是目前市场上商品冰片的主流品种。合成龙脑为白色、半透明、薄片状结晶,表面有如冰的裂纹,含有异龙脑,点燃后发出带光的火焰。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气相色谱法测定左旋龙脑(L-borneol,C10H18O)含量不得低于55�0%。还有一种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Sieb�)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升华而得的结晶。因不含异龙脑,故点燃后火焰不带光闪。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气相色谱法测定右旋龙脑(R-borneol,C10H18O)含量不得低于97�0%。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分开表述。 2�1�4牛黄: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收载了牛黄。其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系天然生成。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4�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28�0%(200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因天然牛黄的形成具偶然性,导致货源紧缺,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人工牛黄和体外培植牛黄2个品种。 人工牛黄为牛或猪等动物的胆汁提取物,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贝斯素、胆酸、猪去氧胆酸、胆红素、胆固醇、无机盐配制而成,多呈黄色疏松粉末。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13�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0�63%。 体外培植牛黄则以牛科动物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用人工物理化学方法,模拟天然牛黄的形成方式,在体外配制成的牛胆红素钙结石。体外培植牛黄的化学结构、成分和气味均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6�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35�0%。 2�2新增现今中药材市场的常用品种 2�2�1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近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2�0%;丁香酚(C10H12O2)含量不得低于0�65%。母丁香以往仅作为丁香的代用品,果实呈卵圆形,表面呈黄棕色,顶端有4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勾状,种仁由2片肥厚的子叶合抱而成,因子叶形似鸡舌,故又名“鸡舌香”。 2�2�2绿衣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桔(Poncirustrifoliata(L�) Raf)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柚皮苷(C27H32O14)含量不得低于1�0%。绿衣枳壳以往仅作为枳壳的地方习用品使用,因主产于福建,产量大,故又名“建枳壳”。绿衣枳壳药材较小,直径多在2�5cm~5cm,外皮呈灰绿色,多有细细的柔毛。 2�2�3蜂胶:为蜜蜂采集杨树等植物的新生枝芽和愈伤组织的分泌物,并与其上腭腺和蜡腺分泌物混合形成的一种粘性物质。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50%;白杨素(C15H10O4)含量不得低于2%;高良姜素(C15H10O5)含量不得低于1%。蜂胶以往仅作为采集蜂蜜时的副产品使用,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口愈合、杀菌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而一度成为开发热点,如各种类型的保健品、日用品及化妆护肤品,市场用量极大。 2�2�4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 的干燥叶。其质量控制指标为5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0�0%;绿原酸(C16H18O9)含量不得低于0�10%。杜仲叶以往仅作为补充杜仲(皮)资源不足时的代用品。但近年来,由于杜仲皮资源紧缺,价格昂贵,且研究发现二者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药理、药效(调节骨代谢、“双向调节"血压、增强免役等)也基本相近,故以叶代皮供药用,已取得国、内外医学界共识。目前,国内约有杜仲林2000km2,每年可产叶数百万吨。因此,杜仲叶在药物、保健品(茶/饮料)、化妆美容品及工业用胶等综合应用方面前景广阔。 2�3新增国际研究热点品种 近1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热点药物多集中在类心血管类疾病、肝炎、恶性肿瘤、免疫及精神调节类药物方面。部分相关资料详见表1、表2[3~5]。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公示稿)“中药材部分新增品种”共计60种。笔者仅对部分国际研究热点品种作简要介绍。 2�3�1水飞蓟: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marianum(L�)Gaertn�)的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8�0%;水飞蓟宾(C25H22O10H2O)含量不得低于0�6%。水飞蓟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改善肝功能、稳定肝细胞膜的功效,可用于慢性肝炎与迁延性肝炎、肝硬变及中毒性肝损伤等的治疗。现已被收入《德国药典》。我国用于生产“益肝灵”、水飞蓟素葡甲胺片、水飞蓟素苯二甲酸单脂钠注射液。 2�3�2贯叶金丝桃(贯叶连翘):为藤黄科植物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foratumL)的干燥地上部分。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金丝桃素(C30H16O8)含量不得低于0�002%;金丝桃苷(C21H20O12)含量不得低于0�10%。贯叶连翘在欧洲很早就被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德国用于治疗抑郁症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贯叶连翘提取物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已成为欧、美地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并已被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药典收录。我国贯叶连翘资源丰富,维吾尔族最早用于寒性肿痛、小便不通、肺炎、关节炎、烧伤等的治疗,维吾尔药名为“吾怕坤",已被收载于《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6]。 2�3�3云芝: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L�exFr�)Quel)的干燥子实体。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8�0%;云芝多糖含量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低于3�2%。云芝已被作为免役调节剂,主要用于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的治疗。 2�3�4树舌:为灵芝科植物树舌灵芝(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的干燥子实体。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6�0%;树舌多糖含量以无水葡萄糖计,不得低于3�0%。树舌具有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抗癌及免疫调节、促进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功效。可用于神经衰弱、乙肝及食道癌的治疗。 2�4提高出口药材质量标准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公示稿)“中药材部分增修订品种”共计164种,主要增修订内容包括:大量增加杂质、水分、灰分等检查项目,提高质量控制分析手段,制订指标性成分限量标准等,尤其针对出口药材的质量标准有较大提高。笔者仅对其中几个出口大宗品种进行举例说明。 2�4�1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甲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0%;紫丁香苷(C17H24O9)含量不得低于0�05%。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研究发现,刺五加和人参有相似的强壮补益和“适应原样"疗效。20世纪80年代,欧洲医学期刊提及中国、前苏联运动员服用刺五加以提高耐久力及免除紧张后,在国外运动医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始获国际体坛重视。在运动生理学方面,刺五加已确实被证明具有减缓心跳次数、降低需氧量、增加人体细胞氧气交换率的功效,和对体力、耐力及持久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此外,刺五加尚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复合物,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因此,刺五加制剂已被确认为良好的强壮补益制剂,除大量用于药用外,还被开发成为各类保健品[7]。 2�4�2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或其它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其检查项下增加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60�0%;芦荟苷(C21H22O9)含量不得低于18�0%;好望角芦荟的芦荟苷含量不得低于4�0%。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芦荟研究热潮。芦荟被称为“万能良药"、“天然美容师"、“神奇植物"和“全科大夫",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纺织品、药品、日用化工品等领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已将其确认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之一。芦荟主要具有免疫调节、美容、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近年还发现,芦荟在解毒、镇痛、保护胃粘膜、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均具有特异疗效。目前,国外的芦荟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相继掀起了“芦荟热"——研究和开发系列芦荟产品,如化妆品、日用化工产品、营养保健品、医药产品及芦荟原料等。1997年,全世界芦荟原料及制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650亿元。在未来几年内,有专家预计世界范围内芦荟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美元。我国的芦荟资源丰富,有着庞大的芦荟消费市场,发展芦荟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8]。 2�4�3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其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麻黄碱含量与伪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C10H15NO·HCl)计,不得低于1�0%。在我国,麻黄已有5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大量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喘等症的治疗。其主成分麻黄碱(麻黄素)是西医临床常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缓解轻度哮喘的药物。盐酸麻黄素滴鼻可缓解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塞等症状。另外,麻黄素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体重、增强耐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还被用于减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仍保持肌肉,不影响蛋白质吸收和利用,故为不少肥胖者采用。但其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心脏的损害,如可引起心悸、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血压升高、中风及脑损害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麻黄或麻黄素用药,均须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剂量规范服用[9]。 2�5新增疗效确切的民族药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兴起了对我国民族医药的研究热潮,开发出了不少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优良品种,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中一些基础研究成熟可靠、疗效显著、使用量大的民族药材纳入国家药品标准。 2�5�1菊苣根:为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glandulosumBoiss�etHout)及菊苣(CichoriumintybusL�)的干燥根。其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等功能,以及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苣根还具有改善消化器官活动机能、心脏功能、保肝降脂、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 2�5�2雪莲:为菊科植物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Kar�etKir�)Sch�-Bip�Linnaea)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检查项下增加了包括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7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5�0%;含芦丁(C27H30O16)含量不得低于0�15%;绿原酸(C16H18O9)含量不得低于0�15%。雪莲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在维吾尔医和中医中常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雪莲花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血压及抗癌等功效。 2�5�3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7�0%,野黄黄芩苷(C21H18O12)含量不得少于0�30%。灯盏细辛为云南民间草药,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牙痛、胃痛、感冒等的治疗。临床验证表明,其对风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珠网膜炎及其后遗症等均具有较好疗效。 2�5�4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质量控制指标为7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2�0%;红景天苷(C14H20O7)含量不得低于0�5%。红景天为藏族民间草药,我国是其主产区之一,种类多、野生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经研究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和刺五加致便秘的作用,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微波辐射、延缓机体衰老、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等功效,可用于高山反应、恶心呕吐、嘴唇和手心等发紫、全身无力、胸闷、身体虚弱的治疗,因而深受人们重视。我国已有红景天保健茶、口服液、饮料产品进入市场,另外在军事医学、航天医学、运动医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开发前景[10]。 2�6加强力度控制中药材的纯度及安全性 2�6�1增加检查项目:大量药材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指标。 2�6�2采用更先进、稳定的方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在附录中增加“附录Ⅸ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且方法成熟、可靠。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有“重金属检查法”,采用的是标准铅溶液斑点颜色比较法和砷盐检查法,均较粗糙、落后。 2�6�3部分中药材增加重金属和砷盐的检查:对一些中药材增加了重金属和砷盐的检查,如西瓜霜的重金属和砷含量均不得高于百万分之十;树舌的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二十;红景天的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十;龟甲胶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三十。 2�6�4增加农药残留检查项目:“附录ⅨQ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在以前“附录ⅨQ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机磷和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检查项,包括测定中药材和制剂中3项农药残留的检查[11],详见表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对中药的污染日益引起多方关注。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入了部分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及9种有机氯农药限量标准(包括DDT、BHC各4个异构体及PCNB的农药残留限量),同时对黄芪、甘草、黄连上清丸等品种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规定了限量指标。但目前,我国在农作物(包括中药材)上仍广泛使用有机磷农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而《中国药典》对此类农药残留无限量规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利于中药材的出口。因此,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增加“有机磷和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检查。 3200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的不足之处 从网上公布的新版药典的增订内容来看,就具体鉴定对象而言,中药材质量标准部分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现行标准中有些品种检验项目单一,仅有性状描述,而无其它鉴别项目;或鉴别项目过于简单,达不到种级鉴别目的。如金钱白花蛇、冬虫夏草等伪品复杂的品种。 多数毒性中药无毒性成分限度检查项目,不利于安全、合理用药。药典及部颁中药材标准记述有小毒、有毒和有大毒的中药材及其制品共85种,仅制川乌、制草乌规定有酯型生物碱限度检查及含量测定;附子规定有乌头碱限量检查项目。而木鳖子、商陆、甘遂、两头尖、闹羊花等均无毒性成分限度检查项目。 同一中药材品种的野生品和栽培品二者同时入药时,其药用部位、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栽培品因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性状变异较大,药典对这些变异多无描述,检验时缺乏科学依据。 药典及部颁中药材标准共收载中药材及其制剂630种,列有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目的仅218种,整体上还达不到控制内在质量优劣的目的。 大部分中药材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仅限于性状、气味、浸出物含量或其中某一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而对种质、生产基地、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采收季节、加工炮制、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限量、药效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定及量化指标。 4结论 总的来说,2005年版《中国药典》历经修订,在继承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大量增加了色谱和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且以英、日、美3国现行药典为参考,为进一步向亚洲地区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药典标准靠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992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