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水稻氮肥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水稻氮肥研究的论文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 种植 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稻种植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水稻的种植技术

[摘要]我国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以灵桥镇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 措施 。

[关键词]水稻种植 栽培技术 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3-1650(2016)02-0094-01

1.灵桥镇目前水稻种植现状

从农户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其规模上已经达到了6000亩,其中每年的亩产也达到了400多公斤,而这个数字也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作为水稻种植大镇的农技推广中心更应该做好水稻种植问题的研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本文将对灵桥镇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2.种植难题

选种播种不当

首先年轻一代对种粮意识淡薄,而中老年一代老百姓 文化 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地选种知识和技术,在选种播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选取种子时不够仔细,导致许多携带病毒或者低产的种子被播撒到田间。选种不合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导致了水稻减产,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加强对水稻种子的选取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尚未具备该意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选取重视力度不够。同时种植户未能接受到专业的种植方法培训,以致选取了不健康不抗毒的幼苗。选种播种不合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田间管理不当

水稻种植后的工作就是田间管理,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但是当地种植户却未能够认识到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致很多时候对水稻稻田弃之不顾。究其原因首先是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意识不足,其次是在田间管理的工作中很多种植户未能够做到仔细谨慎,因此导致很多突发问题的发生而无解决办法,例如病虫害的袭击、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面对该问题很多种植户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当充分提高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

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的爆发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就是灾难,每年在病虫害暴发的高峰期,水稻种植户会因此而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同时病虫害也是导致水稻减产的常见问题,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地区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事后处理的办法,这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的几率。水稻病虫害的防范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科学的办法和措施,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依靠的是传统的治理办法,如果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病虫害侵袭,很多种植户通常会选择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3.解决水稻种植难题的措施

水稻的选种和催芽

由上述的水稻种植问题中不难看出,水稻种子的选取十分重要,其可以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加大对水稻种子选择的把关,种植户应充分重视起水稻的选种和催芽工作。

选种

首先第一步就是水稻种子的选择,这一步骤对于水稻栽培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水稻的选种进行严格的把关。根据该地区的种植习惯,本文建议种植户可以依靠多年的水稻种植实践 经验 。首先在选取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是抗逆性较强的种子。其次是将水稻种子进行翻晒1至2天,之后用盐水进行选种,筛选出颗粒不饱满的水稻种子并去除。

催芽

在选取到最适宜播种的水稻种子后,第二步就是要加强对水稻种子的催芽工作。选取成功的种子要经历一定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稀释了100倍的多菌灵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1-2天为最好。之后要进行催芽工作,催芽需在27~28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

加大田间管理的力度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不仅要从施肥的角度考虑,同时也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收割时机的选取的必要性。

合理施肥

肥水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适宜的水分和肥料对于水稻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肥料的选取工作上要格外重视,当地应充分利用牲畜的粪便、饼肥、草塘泥等物质,底肥在土壤翻耕时亩施猪、羊栏肥1000-1500公斤。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酸氢铵4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栽后5天施第一次分蘖肥,亩施尿素公斤,氯化钾5公斤。栽后12天施第二次分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公斤。7月18日左右,亩施促花肥45%复合肥15公斤,尿素5公斤。8月5日左右,亩施保花肥45%复合肥10公斤。8月20日左右施粒肥,亩施45%复合肥5公斤。抽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作根外追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水稻来说则是很好的肥料,方法是机肥充分腐熟之后辅以使用。除此之外面肥的使用也不可忽视,可以采用硫氨酸或是尿素。这种混合的施肥方式可以给予土壤足够的养分,从而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在肥料的保存和运输上也要加大重视,首先要在规范的市场购买肥料,其次在运输上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后保存肥要注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种植的一大难题,因为病虫害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同时当地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将给出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当地应事先对水稻病虫害的类型进行掌握,并且做好对症下药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在适当时期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农药喷洒过后要对残留农药进行清理。患有病害的水稻会在田间进行病害的传播,因此必须及时地清除掉。

适宜时期进行收割

水稻的收割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收割之前种植户应该做好人员、机器、设备的准备。其次在收割时间的把握和选取上也要做到准确无误,一般来说水稻的收割时间决定了水稻的精米率和产量,在下枯霜之前就要完成对水稻的收割,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收割习惯,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就可以进行水稻的收割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分析杂交水稻种植特点论文

一、分蘖和有效穗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2000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

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比红逮10减少;中势花,比对照减少;弱势花匕对照多。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粒,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德期为。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六)幼穗分化期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穗期为户。

(七)总粒数与产量呈显着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四优2号”和“汕优3一号”是在一定穗拉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来增加总粒数增产的。高产田的群体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

关于水稻氮肥研究的论文题目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栽培是关乎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水稻的栽培技术比较差,那么稻米的品质也将严重下降。文章对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针对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提升水稻稻米品质来优化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稻米品质;影响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生活主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稻稻米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想将稻米品质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体系,采用集成栽培技术,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稻米质量。

1在水稻栽培中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

肥料

稻米的品质表现是水稻基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品质表现除了与自身基因的特性有关,还与其它外在技术息息相关,这些外在技术就是人为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环节中,水稻本身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都容易受到外在技术施工的影响。例如,以氮肥为例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随着施工中的施氮量增加,使得水稻中二者含量也增加,而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度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现不一,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氮素的含量反应不敏感。稻米中的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1]。

栽插密度

水稻的不同栽植密度对稻米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栽植环节中,栽植密度比较小,水稻产量将会降低,反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大密度的栽植,也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插秧过密的情况下,水稻的株行距比较小,整精米率下降,进而使得稻米的品质大幅下降[2]。

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稻米的质量危害较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关乎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稻米品质的另一关键所在,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中,容易被不同的病虫害所破坏。在北方水稻栽植中,影响水稻生长主要病虫害分别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二化螟虫,将这些病虫害简称为“三病一虫”。

灌溉方式与灌溉水质

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灌溉水质的好坏也决定着稻米的品质。首先,水质污浊,稻米的生长质量将会较差,并且营养成分较低。在实际的水稻灌溉中,不同的灌溉方式针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如果灌溉方式选择不恰当将会对稻米的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2提升稻米品质的技术措施

合理施肥

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从水稻的施肥上进行分析,其中农家有机肥能够提供水稻生长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经过施肥环节中的肥料分解与发酵,将有机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效吸收。合理的肥料选择以及有规律的施肥时间,是提升稻米品质的关键所在。在对水稻施肥的环节中,能够促进水稻生长主要肥料元素有:氮、磷、钾、硅。但是这些元素对水稻稻米质量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氮肥中的N,合理的氮肥施加,一方面能够对稻米外观的品质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升其内在品质。不同含量的氮肥对稻米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氮肥一次性施肥,虽然能够提升直链淀粉含量,但却降低蛋白质含量;分期施氮肥,不仅能够提升稻米中蛋白质含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垩白度[3]。

合理稀植

在进行起秧之前需要将苗床透水,并保证秧苗多带泥土,并且少断根,并坚持随起随运随插秧的原则。对水稻进行合理稀植,主要可以实现的方式有浅插、宽行、窄株等方式。在秧苗良好情况下,或者在插秧时间比较早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稀植,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从而提升稻米品质,但是当秧苗的生长素质比较差以及插秧比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密植。

三病一虫防治

对于三病一虫的防治是提升稻米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的栽植环节中,首先需要选取抗病虫害比较强的品种,在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化学药剂防治下,科学选择农药,做好病虫测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量,从而提升稻米品质。其次,选择良好的栽植环境,尽量保证环境是一种无污染环境,从插秧、秧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同时该环节也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之一。水稻的根系生长环节中,也可以观察出水稻是否具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观察水稻的根系生长健壮程度,如果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那么其将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该特征是以水稻选种方式,提升水稻生长质量的重要依据[4]。

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与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水稻的灌溉是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质量的重要环节,水稻灌溉主要从水质以及灌溉技术方面来分析。在清澈、无污染水源灌溉条件下的稻米粒质饱满,品质甚佳。可见灌溉水质的选择对水稻的质量影响较大。其次灌溉技术的好坏也与水稻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水稻灌溉技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水稻生长前期,建立根系生长浅水层,该层能够有效实现分蘖,并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第二,中期湿润,形成“满水增氧”来改善水稻的根部生长环境。优质的稻米生产用水量约600~700m3,并且在水稻收获的前半个月停水,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降低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12

[2]付景.超级稻产量形成生理与栽培调控的研究.扬州大学,2012

[3]李静.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2013

[4]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扬州大学,2013

一块看似肥沃的土地,农民却仍要施用大量的肥料,来维持农产品的产量。土壤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土地“似肥实瘦”?

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张玉树带领团队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通过对土壤的调控,可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实现氮肥形态与作物氮喜好的耦合,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氮肥损失。

在玻璃温室内,张玉树(右一)在讲解土壤氮转化过程。 林霞 摄

“好比说有些人喜欢吃面食、有些人喜欢吃米饭,尽管土壤中存在大量氮素,也需要调控成为不同作物‘喜爱’的氮肥形态,才能让它们尽情吸收。”张玉树说。

基于此,他们根据我省果园、茶园、水田和旱地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氮素形态喜好,分别制订了基于土壤无机氮供应过程调控的柑橘、茶叶、水稻和马铃薯氮肥减量增效施肥模式4套,累计推广至上百万亩田地中。

为何土壤“似肥实瘦”?

人类对化肥的依赖,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初。彼时起,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全球耕地面积仅增加的条件下,截至2018年末,以小麦、水稻、玉米计的全球粮食年总产量达亿吨,是1961年的倍。

其中的主要推手,便是氮肥。

有研究表明,福建省氮肥利用效率是国外(如日本)先进水平的84%左右,环境影响却高于国外先进水平。

“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压力。”张玉树说。如,过量氮肥容易流失,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过量氮肥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氧化亚氮的浓度不断上升……

2022年5月,《福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在氮肥中做文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是我省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又能保证作物该有的营养吸收,即‘喂得少,却吃得饱、长得好’,才是破解此题的关键。”张玉树说。

早在10年前,张玉树就开始关注“氮肥利用效率低”这一问题。

2012年,张玉树赴 泉州市 永春县 桃城镇人民政府挂职副镇长。芦柑,是永春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挂职伊始他就一心扑在永春县的芦柑园管理调研工作中。

福建土壤以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新开垦果园均为很贫瘠的红壤,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颜色会逐渐加深,趋向于黑褐色。在多家芦柑园中,果农却说,老果园与新果园相比,树体相似、产量相近的果树氮肥用量并无二致。“一旦降低施肥量,芦柑的产量与质量就下降了。”

这里产生了一个矛盾。传统的观念认为,颜色越深的土壤,肥力越强。既是如此,为何“肥”土的肥料用量不能减少?

追踪氮素的迁移“足迹”

原来,土壤中的氮95%左右为有机氮,并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要转化为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才能供作物使用。

张玉树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微观世界中追踪氮素的流动“足迹”。“从有机氮,到铵态氮,再到硝态氮,只要给土壤中的氮素装上‘追踪器’,就能知道它们跑哪里去了。”

“追踪器”果然给力,清晰地展示了土壤中氮素的轨迹——

有机氮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而铵态氮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变成硝态氮。这些反应又是可逆的,导致这些调皮的“小家伙”根据“心情”变来变去,而它们的“心情”与环境、气候、土壤酸碱度等都有关系。

“这个时候,如果长期过量施氮肥,土壤的酸化程度会增加,有机氮就不‘乐意’转化成无机氮,这下子氮素就没法被植物吸收了。”张玉树说。

如此一来,土壤“似肥实瘦”的原因找到了,竟是因长期过量施氮肥!这会引起果园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有机氮矿化(转化为无机氮)速率。“就是说,土壤中的氮素‘形态转变’,第一步就被卡住了。”这就解释了土壤氮含量很高,却仍需要施用大量氮肥的原因。

必须摸清植物们的喜好,通过一定方法,“引导”土壤中的氮变成作物喜欢的无机氮形态,这样肥沃的土壤就能被利用,里头的氮素就能成为植物的“口粮”,不至于浪费。

为此,张玉树提出了通过增强土壤自身供氮能力来减少氮肥用量的思路,即通过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增强土壤自身供氮能力,从土壤内部挖掘氮肥减量增效空间。“这区别于以往主要通过肥料改性、改进施肥方法和时间等氮肥减量增效技术。”

初步掌握了“氮”密码,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快又出现了另一个难题。

永春县桃城镇上沙村,双峰山家庭农场坐落于此,这里经营茶果园面积超过200亩。2018年,负责人姚连枝愁上心头,他的果园按照张玉树提供的“方子”治病,但果树长势却仍未好转。

施了调理剂,减施氮肥,为何果树长势还是不行?

张玉树在老姚的果园中安装了不少地下渗漏水采集和气体采集装置。“收集农田渗漏水和气体排放情况,继续使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一步追踪氮素去向。”

结果发现,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是高了,但在雨季时期,土壤氮素流失量显著增加。“施了调理剂,铵态氮更多转化成硝态氮,而硝态氮极易随水流失。”

因此,他们为雨季中的果园开出“新药方”:施了调理剂,还要配合施硝化抑制剂。

自此起,每年的3—7月,老姚家的芦柑园在施春梢和夏梢肥时,还会配施硝化抑制剂,减少硝态氮流失。同行们发现,老姚家的肥料施少了,但产量比之前的还好!

自此,张玉树团队大力推广基于果园土壤无机氮供应过程调控的柑橘氮肥减量增效施肥模式:在氮肥减量30%的条件下,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的芦柑和脐橙产量分别增加和;而同时配施土壤调理剂与硝化抑制剂的芦柑和脐橙产量分别增加和。

双峰山家庭农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领头雁”:每年辐射带动 永春芦柑 种植新技术示范点10个以上,已辐射带动近万亩芦柑种植。目前,该施肥模式在泉州、福州、南平等地柑橘园累计推广26万亩。

减“肥”增产的捷径

自然界中,有些作物主要吸收铵态氮或硝态氮,也因此被分类为喜铵作物或喜硝作物。

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微观世界里的营养吸收,也需要投其所好。张玉树说,只要提高土壤中氮素供应形态与作物喜好的耦合程度,那无论是哪种作物,都能“对症下药”,从而科学提高土壤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他针对水稻、茶叶、马铃薯等作物的氮素形态喜好特征,分别制订了基于土壤无机氮供应过程调控的氮肥减量增效模式。

得益于此,一笔又一笔“生态账”“经济账”很快从四方传来:

水稻氮肥减量增效技术在泉州、三明、福州等地备受农户欢迎;茶叶氮肥减量增效技术在泉州、宁德、南平等地累计推广60万亩;马铃薯氮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宁德、三明、福州等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在氮肥减施20%~30%的条件下,茶叶、水稻和马铃薯分别平均增产、和以上,每亩新增经济效益从63元到248元不等。

这几年,张玉树团队深挖土壤中的秘密,在氮素的理论世界里尽情遨游——

他们发现了水田土壤独特保氮机制和影响水稻氮吸收的关键过程,明确了有机物料、农药等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的影响,阐明了有机物料长期投入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提出了通过调节土壤内部氮转化过程来提高土壤供氮能力、调节供氮形态……

随着土壤中氮素的面纱被揭开,更为科学的施肥蓝图也向农户们徐徐展开:畜禽粪便类有机肥、作物秸秆类有机物料等,也能轻松调控土壤无机氮形态;“秸秆还田,变废为宝”,还能阻止水田土壤中的氮“离家出走”;一些除草剂、杀虫剂还能成为喜铵作物的“好帮手”……

围绕“增强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提高氮素供应形态与作物氮形态喜好的耦合程度”这一项目研究,张玉树团队与南京师范大学、英国洛桑试验站、德国吉森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发表论文48篇。同行专家评审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他们仍然在探索土壤中氮素秘密的路上,“目前我们调节土壤氮转化过程的手段还不够多,今后还需进一步创新调控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还需进一步监测调控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那是一道又一道专业且未知的门槛,但并非不可跨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者 林霞)

科研论文1. 施用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39~243。2. 鄂南红壤性水稻土双晚杂交稻NPK经济配比施用研究,胡一凡、胡承孝、尹名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44~248。3. 武汉市菜园土硝酸盐的持留和运移,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等,土壤通报,1993,24(3):118~120。4.鄂南红壤性水稻土油稻稻轮作制中肥料分配的研究,胡承孝、胡一凡、尹名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 20:122~125。5.过量硼对小白菜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胡承孝、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 21:49~52。6.磷肥对看麦娘生长发育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39~40。7.氮肥水平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土壤肥料,1996,3:34~36。8.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Ⅰ:生物学产量和钾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3):243~248。9.鄂南4种土壤施用氯化钾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胡承孝、谭云,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50~353。10.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3):273~278。11.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Ⅱ: 氮、磷营养元素吸收与平衡,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42~446。12.磷肥对小麦与看麦娘相互关系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50~453。13.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1):85~89。14.湖北省部分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胡承孝、黄芳鹤,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3):287~290。15(会议).植物钼营养研究进展,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见: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委员会编,《迈向21世纪的土壤和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44~348。16.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胡承孝、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6):571~575。17.黄棕壤有效钼水平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土壤肥料,1998,1:19~22。18.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胡承孝、庞静、魏文学等,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4):393~398。19(会议).迅速发展的中国钼肥研究,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编著,第二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3~41。20(会议).钼肥研究进展,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71。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3):225~228。植物钼营养与施用钼肥研究进展,胡承孝、魏文学、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与应用论文集),1999, 28:241~247。钼在冬小麦植株中的分布研究,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6):568~572。种子钼对冬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重及产量的影响,喻敏、王运华、胡承孝,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220~226。一个冬小麦钼营养诊断方法研究,杜昌文、胡承孝、王运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85~88。钼对冬小麦氮代谢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杨玉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102~105。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25~129。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庞静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50~353。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产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魏文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6~39。钼对黄棕壤上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庞静、胡承孝、王运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3~35。施钼对冬小麦铵态氮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81~384。施钼对冬小麦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73~476。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40-43。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对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周后建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36-39。钼、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魏文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24~228。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谭启玲、胡承孝、赵 斌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86-592。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4):360~364。施用钼肥对酸性黄棕壤上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柳 勇、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86~90。两种污泥的连续施用对潮土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等,应用生态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4,15(3):497~500。硼镁营养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硼形态的影响,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33~637。49. 食物中的钼与人体健康,郑艺梅、胡承孝,世界元素医学,2004,11(1):6~9。50. 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49~1753。51. 硼对不同效率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63~65。52. 菜地土壤氮素淋失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张学军、赵桂芳、朱雯清、陈晓群、王黎明、吴礼树、胡承孝,生态环境,2004,13(1):105~108。53.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张学军、李娜娜、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23~25。54. 硼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胡承孝、王运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1):79~83。55. 高等植物含钼酶与钼营养,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3):395~399。56. Effects of earthworm activity on fertility and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ewage sludge. Xiaoli Liu, Chengxiao Hu(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Zha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31:874-879(SCI、EI收录)。57.缺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465~469。58.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陈庆锋、单保庆、胡承孝、刘毅,上海环境科学,2005,24(5):214-217。59. 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13-116。60.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Antioxdative Defense System an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SUN Xue-Cheng, HU Cheng-Xiao(Corresponding author), TAN Qi-Ling.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2(2):. 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4):702-708。61b.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Min Yu, Chengxiao Hu, Yunhua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5(9):670-677。62.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孙学成、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甘巧巧、易长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5):952-959。63.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甘巧巧,作物学报,2006,32(9):1418-1422。64. 从QTL到QTG的路还有多远? 曾长英、徐芳森、孟金陵、王运华、胡承孝,遗传(HEREDITAS),2006,28(9):1191-1198。65.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廖志文、邹娟、胡承孝(通讯作者)、巩细民、鲁君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85-388。66. 钼对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郑艺梅、胡承孝、郑 晶、华 平、张 奎,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7-8。67. 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杨 锚、王火焰、周健民、胡承孝、杜昌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02-1207。68. 利用生态混凝土控制城市坡面暴雨径流污染试验研究,陈庆锋、单保庆、尹澄清、胡承孝,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7):23-28。69. 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64-166。70. 施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甘巧巧、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13-117。

关于水稻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这个研究保证了我们的产量,保证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改变。

说起杂交稻,就让人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过年在试验田研究室一遍一遍的研究,一遍一遍的实验,就是为了一次又一次的提高产量,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具有超级大的影响,同时也有很深的意义,这是造福全世界,全人类的一项科学研究,民以食为天,人们生存离不开粮食,怎样才能吃饱饭?拥有充足的粮食可以供人类食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杂交稻研究的初衷,如今,杂交稻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人类的科研事业也在一遍一遍刷新的记录,让人觉得非常的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杂交稻的意义。

杂交稻的研究成功,无疑是农业的巨大进步,从之前的原始种植方式到全新的杂交方法,提高了产量,提高了效率。

杂交稻的成功研究,为许许多多的科研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振奋力量,激励他们更进一步,对研究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杂交稻研究成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使人们可以吃饱饭,免于饥饿,再也不用为粮食而发愁,所以这是造福于全人类的一项伟大事业,让我们向那些科研工作者们致敬。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杂交稻研究成功的重大意义的有关内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有利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具有权威性,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俗话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思考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或者观点,记得在评论区留言,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根际促生菌是一种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题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探究根际促生菌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及机制,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减少施肥量、保护土壤环境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该研究意义重大,能够为水稻生产提供新的肥料补充方案,进一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这一研究可以很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让我们的产量提高。

关于水稻论文的参考文献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 种植 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稻种植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水稻的种植技术

[摘要]我国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以灵桥镇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 措施 。

[关键词]水稻种植 栽培技术 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3-1650(2016)02-0094-01

1.灵桥镇目前水稻种植现状

从农户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其规模上已经达到了6000亩,其中每年的亩产也达到了400多公斤,而这个数字也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作为水稻种植大镇的农技推广中心更应该做好水稻种植问题的研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本文将对灵桥镇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2.种植难题

选种播种不当

首先年轻一代对种粮意识淡薄,而中老年一代老百姓 文化 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地选种知识和技术,在选种播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选取种子时不够仔细,导致许多携带病毒或者低产的种子被播撒到田间。选种不合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导致了水稻减产,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加强对水稻种子的选取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尚未具备该意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选取重视力度不够。同时种植户未能接受到专业的种植方法培训,以致选取了不健康不抗毒的幼苗。选种播种不合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田间管理不当

水稻种植后的工作就是田间管理,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但是当地种植户却未能够认识到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致很多时候对水稻稻田弃之不顾。究其原因首先是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意识不足,其次是在田间管理的工作中很多种植户未能够做到仔细谨慎,因此导致很多突发问题的发生而无解决办法,例如病虫害的袭击、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面对该问题很多种植户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当充分提高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

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的爆发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就是灾难,每年在病虫害暴发的高峰期,水稻种植户会因此而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同时病虫害也是导致水稻减产的常见问题,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地区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事后处理的办法,这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的几率。水稻病虫害的防范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科学的办法和措施,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依靠的是传统的治理办法,如果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病虫害侵袭,很多种植户通常会选择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3.解决水稻种植难题的措施

水稻的选种和催芽

由上述的水稻种植问题中不难看出,水稻种子的选取十分重要,其可以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加大对水稻种子选择的把关,种植户应充分重视起水稻的选种和催芽工作。

选种

首先第一步就是水稻种子的选择,这一步骤对于水稻栽培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水稻的选种进行严格的把关。根据该地区的种植习惯,本文建议种植户可以依靠多年的水稻种植实践 经验 。首先在选取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是抗逆性较强的种子。其次是将水稻种子进行翻晒1至2天,之后用盐水进行选种,筛选出颗粒不饱满的水稻种子并去除。

催芽

在选取到最适宜播种的水稻种子后,第二步就是要加强对水稻种子的催芽工作。选取成功的种子要经历一定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稀释了100倍的多菌灵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1-2天为最好。之后要进行催芽工作,催芽需在27~28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

加大田间管理的力度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不仅要从施肥的角度考虑,同时也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收割时机的选取的必要性。

合理施肥

肥水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适宜的水分和肥料对于水稻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肥料的选取工作上要格外重视,当地应充分利用牲畜的粪便、饼肥、草塘泥等物质,底肥在土壤翻耕时亩施猪、羊栏肥1000-1500公斤。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酸氢铵4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栽后5天施第一次分蘖肥,亩施尿素公斤,氯化钾5公斤。栽后12天施第二次分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公斤。7月18日左右,亩施促花肥45%复合肥15公斤,尿素5公斤。8月5日左右,亩施保花肥45%复合肥10公斤。8月20日左右施粒肥,亩施45%复合肥5公斤。抽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作根外追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水稻来说则是很好的肥料,方法是机肥充分腐熟之后辅以使用。除此之外面肥的使用也不可忽视,可以采用硫氨酸或是尿素。这种混合的施肥方式可以给予土壤足够的养分,从而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在肥料的保存和运输上也要加大重视,首先要在规范的市场购买肥料,其次在运输上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后保存肥要注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种植的一大难题,因为病虫害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同时当地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将给出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当地应事先对水稻病虫害的类型进行掌握,并且做好对症下药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在适当时期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农药喷洒过后要对残留农药进行清理。患有病害的水稻会在田间进行病害的传播,因此必须及时地清除掉。

适宜时期进行收割

水稻的收割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收割之前种植户应该做好人员、机器、设备的准备。其次在收割时间的把握和选取上也要做到准确无误,一般来说水稻的收割时间决定了水稻的精米率和产量,在下枯霜之前就要完成对水稻的收割,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收割习惯,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就可以进行水稻的收割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栽培是关乎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水稻的栽培技术比较差,那么稻米的品质也将严重下降。文章对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针对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提升水稻稻米品质来优化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稻米品质;影响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生活主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稻稻米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想将稻米品质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体系,采用集成栽培技术,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稻米质量。

1在水稻栽培中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

肥料

稻米的品质表现是水稻基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品质表现除了与自身基因的特性有关,还与其它外在技术息息相关,这些外在技术就是人为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环节中,水稻本身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都容易受到外在技术施工的影响。例如,以氮肥为例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随着施工中的施氮量增加,使得水稻中二者含量也增加,而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度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现不一,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氮素的含量反应不敏感。稻米中的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1]。

栽插密度

水稻的不同栽植密度对稻米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栽植环节中,栽植密度比较小,水稻产量将会降低,反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大密度的栽植,也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插秧过密的情况下,水稻的株行距比较小,整精米率下降,进而使得稻米的品质大幅下降[2]。

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稻米的质量危害较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关乎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稻米品质的另一关键所在,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中,容易被不同的病虫害所破坏。在北方水稻栽植中,影响水稻生长主要病虫害分别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二化螟虫,将这些病虫害简称为“三病一虫”。

灌溉方式与灌溉水质

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灌溉水质的好坏也决定着稻米的品质。首先,水质污浊,稻米的生长质量将会较差,并且营养成分较低。在实际的水稻灌溉中,不同的灌溉方式针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如果灌溉方式选择不恰当将会对稻米的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2提升稻米品质的技术措施

合理施肥

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从水稻的施肥上进行分析,其中农家有机肥能够提供水稻生长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经过施肥环节中的肥料分解与发酵,将有机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效吸收。合理的肥料选择以及有规律的施肥时间,是提升稻米品质的关键所在。在对水稻施肥的环节中,能够促进水稻生长主要肥料元素有:氮、磷、钾、硅。但是这些元素对水稻稻米质量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氮肥中的N,合理的氮肥施加,一方面能够对稻米外观的品质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升其内在品质。不同含量的氮肥对稻米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氮肥一次性施肥,虽然能够提升直链淀粉含量,但却降低蛋白质含量;分期施氮肥,不仅能够提升稻米中蛋白质含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垩白度[3]。

合理稀植

在进行起秧之前需要将苗床透水,并保证秧苗多带泥土,并且少断根,并坚持随起随运随插秧的原则。对水稻进行合理稀植,主要可以实现的方式有浅插、宽行、窄株等方式。在秧苗良好情况下,或者在插秧时间比较早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稀植,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从而提升稻米品质,但是当秧苗的生长素质比较差以及插秧比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密植。

三病一虫防治

对于三病一虫的防治是提升稻米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的栽植环节中,首先需要选取抗病虫害比较强的品种,在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化学药剂防治下,科学选择农药,做好病虫测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量,从而提升稻米品质。其次,选择良好的栽植环境,尽量保证环境是一种无污染环境,从插秧、秧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同时该环节也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之一。水稻的根系生长环节中,也可以观察出水稻是否具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观察水稻的根系生长健壮程度,如果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那么其将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该特征是以水稻选种方式,提升水稻生长质量的重要依据[4]。

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与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水稻的灌溉是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质量的重要环节,水稻灌溉主要从水质以及灌溉技术方面来分析。在清澈、无污染水源灌溉条件下的稻米粒质饱满,品质甚佳。可见灌溉水质的选择对水稻的质量影响较大。其次灌溉技术的好坏也与水稻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水稻灌溉技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水稻生长前期,建立根系生长浅水层,该层能够有效实现分蘖,并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第二,中期湿润,形成“满水增氧”来改善水稻的根部生长环境。优质的稻米生产用水量约600~700m3,并且在水稻收获的前半个月停水,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降低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12

[2]付景.超级稻产量形成生理与栽培调控的研究.扬州大学,2012

[3]李静.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2013

[4]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扬州大学,2013

杂交水稻的研究论文

分析杂交水稻种植特点论文

一、分蘖和有效穗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2000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

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比红逮10减少;中势花,比对照减少;弱势花匕对照多。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粒,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德期为。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六)幼穗分化期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穗期为户。

(七)总粒数与产量呈显着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四优2号”和“汕优3一号”是在一定穗拉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来增加总粒数增产的。高产田的群体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

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把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1970年,袁隆平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扩展资料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坎坷人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袁隆平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把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0年,袁隆平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扩展资料袁隆平的主要贡献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珍贵的手稿,据报道,这份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起于1965年,截至1981年,一共134页,9万多字

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珍贵的手稿,出自“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系杂交水稻原始论文,红色格纹纸已微微泛黄,但还能清晰看见整洁的手写汉字。

据报道,这份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起于1965年,截至1981年,一共134页,9万多字,包括袁隆平所写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原始手稿、选育计划、汇报请示提纲等14篇文章。

1966年2月28日,根据手稿整理成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期刊中,成为袁隆平“杂交水稻”设想的开篇之作。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论文发表后,被当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国家科技部)九局的同志注意到,并推荐给了九局局长赵石英,赵石英又汇报给了领导。此后,袁隆平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今年5月22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

共和国勋章、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育种的开创者当这些荣誉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该是由何等的功勋铸就,而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当代神农袁隆平。

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袁隆平先生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温饱的保障,是粮食安全与和平的缔造者,但在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后有一个人的存在决然不可忽视,她就是袁隆平先生的妻子邓哲。

彼此相爱所以我们没有距离

"闪婚"、"师生恋"这两个词即便在当今社会仍是略带争议,但相爱于上个世纪的袁隆平、邓哲却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祝福。

早在1951年时袁隆平还曾主动地报名参军,被某空军部队招收的他却在被欢送入伍后不久被国家送回了学校继续深造,理由是彼时的国家更需要的是经济建设。如今想来,大抵每一份相遇都是初写黄庭的缘分吧。

1953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正式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并在不久后来到了被视为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安江农校教书。

而他与妻子邓哲的缘分也开始于此。在与邓哲相识之前袁隆平曾有过一段浓情蜜意的爱情,可到最后还是成为一段无疾而终的缱绻岁月。

对爱情充满失落的袁隆平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科研工作,加之他常年不修边幅的模样,一晃已到而立之年的袁隆平却还是孤身一人,直到邓哲的出现才终止了袁隆平的单身汉生活。

年轻的'邓哲在初见袁隆平后不久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了欣赏的意味,在她眼里木讷、不善言辞的袁隆平却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和善与细致。

19 64年在周边同事的撺掇下二人的结婚事宜终于提上了日程,比起前卫的"师生恋"故事开头,相爱的过程则略显平淡,没有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俗套剧情,就是在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周六邓哲嫁给了腼腆的袁隆平,这场简朴的婚礼新娘子甚至都没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相反袁隆平在生活中处处周到的照顾还让邓哲时常感叹嫁对了人。

苦难将永远使爱情升华

毕业于安江农校的邓哲本身也与袁隆平从事着同样的工作,正因如此,邓哲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袁隆平,工作中也是袁隆平最得力的拍档。

婚后的两人并没有时间沉浸在新婚带来的快乐中,面对全国上下频发饥荒的窘境,夫妻俩走遍了安江农校和附近生产队所有的稻田,最终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这一发现令两人兴奋不已,在经过长达两年的观察研究后,终于袁隆平将这一发现形成了学术报告,并刊登在了1966年的《科学通报》中。

每当袁隆平废寝忘食的投入在科研工作时,邓哲总能够料理好家中的所需,见到妻子如此贤惠袁隆平霎时间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时,动荡时期的到来打破了平静的局面,袁隆平忧心忡忡。

而邓哲像是读懂了他在想什么似的只说到:"大不了我陪你一起种地,你还是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这句话给心神不宁的袁隆平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成为了他此后一生中最为珍重的慰藉。

所幸因为突出的科研成果,袁隆平并未被拉上台,可惜他精心栽培的植株却无一幸免,一向隐忍的袁隆平在这一刻崩溃大哭。

看着痛不欲生的丈夫,邓哲带着残存的植株趁夜色悄悄出门,多番寻找最终确定了新的培育基地。

在此之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科研几经磨难,总是在即将成功时被破坏。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邓哲总陪伴着袁隆平苦苦支撑,在那段宛如黑夜的时光中两人的感情也在逐渐地升华。

一句先生,就是一生

袁隆平与邓哲跨越半个世纪的守候是长相厮守的美好,却也是一场不离不弃的历练,1982年的除夕夜就是袁隆平久久不能忘怀的日子。

作为家庭一半支柱的邓哲突发病毒性脑炎入院治疗,一病不起的邓哲被送往医院后只能依靠输液维持生命,看着病床上的妻子袁隆平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以来对家庭的亏欠已然这般之深。

生命的流失总能警醒活着的人学会珍惜,那段时间守候在病床前的袁隆平时时刻刻都被对妻子的内疚包围着。

值得庆幸的是在袁隆平的悉心照料下邓哲终于康复出院,经此一事年过半百的袁隆平一改以往内敛的性格开始时时刻刻挂念妻子,主动送上礼物,出远门也一定要带上妻子。

袁隆平的功绩是时代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笔色彩,但他却始终秉承着淡泊名利的信念,老先生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因而尽管荣誉傍身袁隆平仍旧生活朴素,对于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邓哲也是乐在其中,在她看来金钱、名利永远也及不上袁先生与自己宜室宜家的快乐。

时至今日,每逢提起丈夫邓哲还是习惯于称其为袁先生,一如年轻时那般,她愿意陪他穿梭在田间地头,愿意倾听他独特的浪漫,只要多才多艺的袁先生愿意拉小提琴,她将是他此生最忠实的观众,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陪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