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商学院科研管理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研究与发展管理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学报浙江大学中国管理科学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管理学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预测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软科学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系统工程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系统管理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在C刊编辑眼中,被退稿的文章有哪些突出特点?究竟该如何提高期刊投稿的命中率呢?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众所周知,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的,随着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的增多,高校竞争加剧推高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导致CSSCI期刊发文章很难,对论文质量要求很高。而学术论文最高投稿价值是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最高级别期刊上,并最大限度让读者检索,在最大时空内与同行交流。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研究期刊,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文章从被退稿文章特点入手,探讨了提高学术论文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被退稿论文的特点
(一)从写作方式看
1.按照教材模式撰写论文
这类文章构建的框架缺少新意,内容通常阐述某一问题的概念、定义、必要性、意义、理论基础、前提条件等,内容大多是已研究过的成果的总结,缺乏核心观点、理论根据和论证过程;缺少强有力的结论。
2.建议型、对策型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特别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实证居多,其写作重点应当是论文撰写的程序过程上,但如果论文撰写重点在于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而缺少结论的说理与论证过程,则凭空得出的结论缺乏理论基础。这种学术论文只能算是建议稿,研究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学术研究的空洞与泛化,不利于作者学术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二)从选题内容上看
1.选题不新,内容雷同
选题不适合期刊风格,或选题陈旧,或涉及面太宽,导致内容空泛,无法掌控,过于宏大的选题,在一篇小文章中,是不可能讲清楚的。作者往往只是杂糅、整合了当前各种说法,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更多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而非学术研究。这种写法缺乏学术历练;而选题太窄的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该选题在别刊多次发表或本刊已有类似文章发表。
还有些文章内容上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创新不足,晦涩难懂,缺少“具象”思维。即缺乏利用案例、比喻、图表等形式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判断,学术论文无须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有的实证文章实证有余,经济分析不足。实证类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篇幅过长过短。数据不充足,比如样本数量过少、样本回收率过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不客观,或者是众所周知、不需要经过论证就可以得出的常识性结论。综述类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文献,未作归纳总结和分析讨论。
2.文章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与深度,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参考文献不一定能发表,但是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一定会不发表。
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一)搜索期刊的背景材料
1.研究期刊的办刊宗旨。
可以说,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所投稿的文章一定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投稿之前,应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如果是与期刊宗旨不相符的文章,写得再好,命中率也不会高!
《华东经济管理》办刊宗旨——致力于经济管理研究,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说明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一定是反映经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如果是教育教学、法律心理类的文章一定初审通不过的。
2.知晓期刊的栏目编排,发文目录。
栏目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风向标。往往这些特色栏目是一些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同时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扩大期刊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华东经济管理》的栏目有:华东经济、本期视点、经济观察(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产业经济等)、管理视野(物流与供应链、营销实践、财务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实务(案例分析、实务方法、理论述评、比较借鉴),而“华东经济”是期刊的特色栏目,通常编辑部的特色栏目是每期都要有,会保证每期的发文量,往往采稿率比一般栏目要高。
3.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
《华东经济管理》实行的是四审四校制度。初审,由责任编辑按栏目初审,初审通过的进入专家评审,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由编辑部复审,复审意见送终审。国内许多CSSCI期刊的稿源很多,如何让编辑能关注到稿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题目、摘要、格式的规范化程度,题目摘要能否清楚地表述要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创新等,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
4.浏览征稿启事和近期动态,了解期刊的动态变化。
了解其学者群体、读者对象、学术地位、期刊等级、出版周期、论文容量、版面费、组稿倾向等。
(二)夯实学术基础,突出创新性与学术性
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狭小,其作者和读者基本上都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其阅读兴趣集中于文章中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使用的新的分析方法;提供的新的经验证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创新是学术文章的灵魂和根基。
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篇文章的生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是创新的源泉。阅读文献的原则,是从最新的文献开始阅读,选择较权威性的文献阅读,从综述性的文献评述读起,牢记文献与研究的相关性,注意阅读与搜集过程的交替性,精读与“跳跃式”阅读相结合。
通过对前人研究结论的筛选、引证、总结,了解相关知识的现状、揭示问题的背景或为研究的假设提供基础,从他人的研究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弄清以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避免无根据的研究以及避免对以前已经做过研究的过度重复,帮助作者确定新的前沿课题,处理特殊和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经过一定论证后根据自己的思考产生相对于前人的不同创见,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论证出自己选题的特殊性。
典型的学术论文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固定的写作结构,并被学者默认,这一结构就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模型,检验,结论等部分。
这种写作模式更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可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了解某一选题的进展;也可以看模型部分的理论推导过程;还可以通过看摘要和结论了解某一问题的建议与启示。这种写作模式需作者对全文各部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持每部分内容的平衡。通过每部分提炼一个最具有概括性的标题,并加以重点论证,明确表达论文的思想,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避免没有引证而发表的空头意见。一篇优秀学术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既要有论证性,更要有高浓度的综合性。即使是对西方理论的综述,也应带着问题的视角。有些文章几乎通篇都是““某某说”,“某某认为”,而作者自己的观点却不明晰,仅仅是观点的罗列。
(三)尊重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1.选题恰当合适。首先要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兴趣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经济学论题分为基本问题(疑难问题)与具体问题(可研究问题)。基本问题具有:宽泛性、背景性、宏观性特点。如:通胀问题、反倾销、农产品贸易、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具体问题具有详细性、针对性、微观性特点。选题必须综合考虑难度和可行性、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研究的价值与创新性。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尽量使问题细化,过大的题目是不可能用几千字就能论述清楚的,可以适当地对研究对象加以限定。由小到大,小题大做,要反映当下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透彻。
2.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是对论文内容的精准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论文的论题。标题要贴切,新颖,简洁。标题要切实反应文章主题,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标题可以用常规陈述,提问质疑,二级标题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观点。一般不超过20字。便于文献检索和追踪,文献检索系统通常是以标题中的主题词作为检索对象,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产生漏检;慎重使用缩略语;关键词列入题名。
3.作者。作者群的高度决定了期刊的高度。相关研究显示,高被引作者群中,“教授加博士”组合发文所占比例比较大,2-3个作者比单一作者的比例大。作者的合作度则反映论文作者智力发挥程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便于快出成果的目的,特别是对基金论文而言,合著率能反映期刊的学科发展水平。
4.摘要。摘要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短文,是论文的简历。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全篇的观点,一般以100-300字左右为宜,它是以最精炼的专业语言概括出论文所要论证的内容、创新点,而非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简单叠加;撰写摘要时一般应处于比较中立的立场以第三人称名义来撰写完论文,避免以“本文”、“本人”等第一人称手法撰写;避免出现先提出什么问题,然后以“总之”、“因此”、“因而”、“综上”等得出结论的这种“三段论”式的总结性结论。
5.关键词。关键词是表明论文内容和意图的关键词眼,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最核心与最简炼的专业词语来反映作者观点和意图,同时便于文章的检索。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最好不超过5个字。
6.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这部分不能出现中国式英语,不是中文部分完全翻译,在适当的地方可需要一定程度的意译,要注意专业词语的准确性和专业英语的地道性。
7.正文。正文论述就是说理的过程,论点要鲜明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论文往往使用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挑战理论,从而加深人们对某一经济现象的理解。一般实证论文的格式是引言,假说,数据,方法,实证结果,相关讨论,结论性评述。在行文过程中需要注意引用前人观点和自己创新结论的关系。
引言。论文引言一般是小综述,侧重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是对以前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综合。通过文献综述说明现有研究状况,研究不足,并清晰简明地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及选择这一选题的原因,若是现阶段的探索性问题,必须指出其未来的实用价值或理论价值;在引言中让读者知晓文章具备选题新、方法新、结果结论新等特点。撰写文献回顾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文献。
假说:是指作者准备检验或揭示的经济现象。假说的论证要清楚合理。
数据:数据是经济模型实践的基础,是历史描述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论文的标志。数据来源要真实可信,全面充分、精练直接。数据来源于公开的统计年鉴、出版的调查资料、公开的数据库、企业数据、作者调查等。目前经济学文章的数据搜集往往是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普查资料得来,或者是从上万张年报中手工收集商业数据库中无法获得的数据。
工具箱:计量估计方法等。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时效性很快。现在的主流已转向 PSM、DID、SFA等研究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或许刚听说就已经过时了。这些方法不仅要有很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懂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必须走在计算机软件之前,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比如:分位数回归,现在 stata软件已经有相应的模块,并实现了傻瓜式操作,不需要自己去编程或者借用别人的程序(结构方程模型也可以在 中完成),这时这种方法大家都会,论文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论证合乎逻辑,表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流畅、深入浅出。目前经济学实证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经济活动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观测值,根据统计学知识,结合建立模型分析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独立建立一个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检验、修正和估计,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通过模型来陈述分析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检验部分,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结论一定是基于前述论证过程得出的。
8.参考文献。合乎规范的参考文献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备素质,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学术研究思维,也为自己的论证和观点提供支持证据,反映了作者有效收集、利用、整理、综合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科学的职业道德。
第一,擅于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作者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比如南京大学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或跟踪最好的3-5本杂志以及本领域较活跃的3-5位学者。
第二,避免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文献阅读时的一种快捷路径,作者需要通过二次文献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二次文献,文章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第三,近年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均衡。科学在不断发展,学术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近年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所以参考文献中要进行文献更新。
第四,正文中的引用要和文后参考文献对应。文献来源往往有论文(公开发表论文论文/会议论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线论文/其他)、书籍(专著/编著)、报告(公开发表/内部)、数据(年鉴/数据库/在线/私人)。
9.重视有科研课题资助的论文。因为科研课题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其选题?立项具有学术权威性。其次,有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可以保证学术研究得以深入进行。再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往往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的学者团队。最后,科研课题的结题需要专家组审核通过其研究成果。所以科研课题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科研论文就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
结论
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规范的学术论文可以体现学者的功力,便于学术研究生命力的产生和发展,帮助作者逐步树立良好学术品格。当然,好文章是好思想的证明,研究本身是基础,形式规范是保证,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跑,需要长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
程靖,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稿件的内容、格式规范 请用word2003格式上传文档文稿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须用第三人称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要能独立成文,使读者通过摘要即可了解论文的观点和主要内容。关键词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一般用3-8个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2.正文及图表。正文用简体字,编排要规范。图、表与正文中的说明要有明显的对应和一致。文中图须做成黑白平面图,务必清晰。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涉及图表较多文章建议正文部分双栏排列,图表根据情况可跨栏排列,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3.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后按引文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时,只用同一序号标识;参考文献须是实引,即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右上标形式标出。4.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6.论文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电子邮箱(Email)及QQ号。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7.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稿件刊登后,按每位作者赠当期杂志二册。8.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旦录稿通知发出后其作者排名顺序原则上不随意改动。9.来稿通过网站方式(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电子邮箱方式)向本刊投稿,稿件须采用WORD格式。三、稿件采用情况查询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后将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登录时可以看到稿件状态,“新到稿件”说明正在等待初审。“评审”为进入2审环节;“终审”为正在进行3审。不论文章通过与否,都会有电子邮件通知。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邮 编:230059特别说明所有稿件都请通过网站在线投稿。投稿后需留下作者随时可以联系到的通讯号码。对通过的稿件将通过学术不端系统进行检测,重复度达到30%的将不予发表(稿件多,仅一次检测)。投稿前务必核实清楚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基金项目号,投稿录用后为避免错漏将不再更改。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以实引形式出现在文中,即在文中引用处做相应的标注。凡需要2011年度《华东经济管理》刊物的读者、作者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亦可通过刊物网站在线阅读刊物的电子版内容;或向编辑部免费索取纸质刊物1 份。
会的。初审很快,不到一周时间,二审审回时间2011-06-09审稿结论,修改后终审,华东经济管理由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主管主办的月刊,是一本大型的经济管理类期刊。读者对象为政府决策部门,科研机构的管理者,管理理论研究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稿件的内容、格式规范 请用word2003格式上传文档文稿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须用第三人称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要能独立成文,使读者通过摘要即可了解论文的观点和主要内容。关键词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一般用3-8个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2.正文及图表。正文用简体字,编排要规范。图、表与正文中的说明要有明显的对应和一致。文中图须做成黑白平面图,务必清晰。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涉及图表较多文章建议正文部分双栏排列,图表根据情况可跨栏排列,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3.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后按引文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时,只用同一序号标识;参考文献须是实引,即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右上标形式标出。4.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6.论文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电子邮箱(Email)及QQ号。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7.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稿件刊登后,按每位作者赠当期杂志二册。8.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旦录稿通知发出后其作者排名顺序原则上不随意改动。9.来稿通过网站方式(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电子邮箱方式)向本刊投稿,稿件须采用WORD格式。三、稿件采用情况查询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后将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登录时可以看到稿件状态,“新到稿件”说明正在等待初审。“评审”为进入2审环节;“终审”为正在进行3审。不论文章通过与否,都会有电子邮件通知。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邮 编:230059特别说明所有稿件都请通过网站在线投稿。投稿后需留下作者随时可以联系到的通讯号码。对通过的稿件将通过学术不端系统进行检测,重复度达到30%的将不予发表(稿件多,仅一次检测)。投稿前务必核实清楚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基金项目号,投稿录用后为避免错漏将不再更改。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以实引形式出现在文中,即在文中引用处做相应的标注。凡需要2011年度《华东经济管理》刊物的读者、作者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亦可通过刊物网站在线阅读刊物的电子版内容;或向编辑部免费索取纸质刊物1 份。
在C刊编辑眼中,被退稿的文章有哪些突出特点?究竟该如何提高期刊投稿的命中率呢?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众所周知,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的,随着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的增多,高校竞争加剧推高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导致CSSCI期刊发文章很难,对论文质量要求很高。而学术论文最高投稿价值是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最高级别期刊上,并最大限度让读者检索,在最大时空内与同行交流。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研究期刊,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文章从被退稿文章特点入手,探讨了提高学术论文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被退稿论文的特点
(一)从写作方式看
1.按照教材模式撰写论文
这类文章构建的框架缺少新意,内容通常阐述某一问题的概念、定义、必要性、意义、理论基础、前提条件等,内容大多是已研究过的成果的总结,缺乏核心观点、理论根据和论证过程;缺少强有力的结论。
2.建议型、对策型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特别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实证居多,其写作重点应当是论文撰写的程序过程上,但如果论文撰写重点在于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而缺少结论的说理与论证过程,则凭空得出的结论缺乏理论基础。这种学术论文只能算是建议稿,研究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学术研究的空洞与泛化,不利于作者学术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二)从选题内容上看
1.选题不新,内容雷同
选题不适合期刊风格,或选题陈旧,或涉及面太宽,导致内容空泛,无法掌控,过于宏大的选题,在一篇小文章中,是不可能讲清楚的。作者往往只是杂糅、整合了当前各种说法,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更多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而非学术研究。这种写法缺乏学术历练;而选题太窄的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该选题在别刊多次发表或本刊已有类似文章发表。
还有些文章内容上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创新不足,晦涩难懂,缺少“具象”思维。即缺乏利用案例、比喻、图表等形式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判断,学术论文无须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有的实证文章实证有余,经济分析不足。实证类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篇幅过长过短。数据不充足,比如样本数量过少、样本回收率过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不客观,或者是众所周知、不需要经过论证就可以得出的常识性结论。综述类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文献,未作归纳总结和分析讨论。
2.文章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与深度,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参考文献不一定能发表,但是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一定会不发表。
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一)搜索期刊的背景材料
1.研究期刊的办刊宗旨。
可以说,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所投稿的文章一定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投稿之前,应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如果是与期刊宗旨不相符的文章,写得再好,命中率也不会高!
《华东经济管理》办刊宗旨——致力于经济管理研究,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说明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一定是反映经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如果是教育教学、法律心理类的文章一定初审通不过的。
2.知晓期刊的栏目编排,发文目录。
栏目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风向标。往往这些特色栏目是一些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同时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扩大期刊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华东经济管理》的栏目有:华东经济、本期视点、经济观察(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产业经济等)、管理视野(物流与供应链、营销实践、财务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实务(案例分析、实务方法、理论述评、比较借鉴),而“华东经济”是期刊的特色栏目,通常编辑部的特色栏目是每期都要有,会保证每期的发文量,往往采稿率比一般栏目要高。
3.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
《华东经济管理》实行的是四审四校制度。初审,由责任编辑按栏目初审,初审通过的进入专家评审,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由编辑部复审,复审意见送终审。国内许多CSSCI期刊的稿源很多,如何让编辑能关注到稿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题目、摘要、格式的规范化程度,题目摘要能否清楚地表述要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创新等,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
4.浏览征稿启事和近期动态,了解期刊的动态变化。
了解其学者群体、读者对象、学术地位、期刊等级、出版周期、论文容量、版面费、组稿倾向等。
(二)夯实学术基础,突出创新性与学术性
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狭小,其作者和读者基本上都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其阅读兴趣集中于文章中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使用的新的分析方法;提供的新的经验证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创新是学术文章的灵魂和根基。
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篇文章的生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是创新的源泉。阅读文献的原则,是从最新的文献开始阅读,选择较权威性的文献阅读,从综述性的文献评述读起,牢记文献与研究的相关性,注意阅读与搜集过程的交替性,精读与“跳跃式”阅读相结合。
通过对前人研究结论的筛选、引证、总结,了解相关知识的现状、揭示问题的背景或为研究的假设提供基础,从他人的研究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弄清以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避免无根据的研究以及避免对以前已经做过研究的过度重复,帮助作者确定新的前沿课题,处理特殊和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经过一定论证后根据自己的思考产生相对于前人的不同创见,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论证出自己选题的特殊性。
典型的学术论文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固定的写作结构,并被学者默认,这一结构就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模型,检验,结论等部分。
这种写作模式更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可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了解某一选题的进展;也可以看模型部分的理论推导过程;还可以通过看摘要和结论了解某一问题的建议与启示。这种写作模式需作者对全文各部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持每部分内容的平衡。通过每部分提炼一个最具有概括性的标题,并加以重点论证,明确表达论文的思想,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避免没有引证而发表的空头意见。一篇优秀学术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既要有论证性,更要有高浓度的综合性。即使是对西方理论的综述,也应带着问题的视角。有些文章几乎通篇都是““某某说”,“某某认为”,而作者自己的观点却不明晰,仅仅是观点的罗列。
(三)尊重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1.选题恰当合适。首先要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兴趣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经济学论题分为基本问题(疑难问题)与具体问题(可研究问题)。基本问题具有:宽泛性、背景性、宏观性特点。如:通胀问题、反倾销、农产品贸易、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具体问题具有详细性、针对性、微观性特点。选题必须综合考虑难度和可行性、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研究的价值与创新性。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尽量使问题细化,过大的题目是不可能用几千字就能论述清楚的,可以适当地对研究对象加以限定。由小到大,小题大做,要反映当下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透彻。
2.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是对论文内容的精准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论文的论题。标题要贴切,新颖,简洁。标题要切实反应文章主题,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标题可以用常规陈述,提问质疑,二级标题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观点。一般不超过20字。便于文献检索和追踪,文献检索系统通常是以标题中的主题词作为检索对象,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产生漏检;慎重使用缩略语;关键词列入题名。
3.作者。作者群的高度决定了期刊的高度。相关研究显示,高被引作者群中,“教授加博士”组合发文所占比例比较大,2-3个作者比单一作者的比例大。作者的合作度则反映论文作者智力发挥程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便于快出成果的目的,特别是对基金论文而言,合著率能反映期刊的学科发展水平。
4.摘要。摘要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短文,是论文的简历。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全篇的观点,一般以100-300字左右为宜,它是以最精炼的专业语言概括出论文所要论证的内容、创新点,而非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简单叠加;撰写摘要时一般应处于比较中立的立场以第三人称名义来撰写完论文,避免以“本文”、“本人”等第一人称手法撰写;避免出现先提出什么问题,然后以“总之”、“因此”、“因而”、“综上”等得出结论的这种“三段论”式的总结性结论。
5.关键词。关键词是表明论文内容和意图的关键词眼,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最核心与最简炼的专业词语来反映作者观点和意图,同时便于文章的检索。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最好不超过5个字。
6.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这部分不能出现中国式英语,不是中文部分完全翻译,在适当的地方可需要一定程度的意译,要注意专业词语的准确性和专业英语的地道性。
7.正文。正文论述就是说理的过程,论点要鲜明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论文往往使用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挑战理论,从而加深人们对某一经济现象的理解。一般实证论文的格式是引言,假说,数据,方法,实证结果,相关讨论,结论性评述。在行文过程中需要注意引用前人观点和自己创新结论的关系。
引言。论文引言一般是小综述,侧重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是对以前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综合。通过文献综述说明现有研究状况,研究不足,并清晰简明地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及选择这一选题的原因,若是现阶段的探索性问题,必须指出其未来的实用价值或理论价值;在引言中让读者知晓文章具备选题新、方法新、结果结论新等特点。撰写文献回顾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文献。
假说:是指作者准备检验或揭示的经济现象。假说的论证要清楚合理。
数据:数据是经济模型实践的基础,是历史描述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论文的标志。数据来源要真实可信,全面充分、精练直接。数据来源于公开的统计年鉴、出版的调查资料、公开的数据库、企业数据、作者调查等。目前经济学文章的数据搜集往往是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普查资料得来,或者是从上万张年报中手工收集商业数据库中无法获得的数据。
工具箱:计量估计方法等。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时效性很快。现在的主流已转向 PSM、DID、SFA等研究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或许刚听说就已经过时了。这些方法不仅要有很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懂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必须走在计算机软件之前,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比如:分位数回归,现在 stata软件已经有相应的模块,并实现了傻瓜式操作,不需要自己去编程或者借用别人的程序(结构方程模型也可以在 中完成),这时这种方法大家都会,论文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论证合乎逻辑,表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流畅、深入浅出。目前经济学实证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经济活动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观测值,根据统计学知识,结合建立模型分析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独立建立一个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检验、修正和估计,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通过模型来陈述分析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检验部分,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结论一定是基于前述论证过程得出的。
8.参考文献。合乎规范的参考文献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备素质,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学术研究思维,也为自己的论证和观点提供支持证据,反映了作者有效收集、利用、整理、综合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科学的职业道德。
第一,擅于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作者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比如南京大学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或跟踪最好的3-5本杂志以及本领域较活跃的3-5位学者。
第二,避免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文献阅读时的一种快捷路径,作者需要通过二次文献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二次文献,文章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第三,近年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均衡。科学在不断发展,学术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近年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所以参考文献中要进行文献更新。
第四,正文中的引用要和文后参考文献对应。文献来源往往有论文(公开发表论文论文/会议论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线论文/其他)、书籍(专著/编著)、报告(公开发表/内部)、数据(年鉴/数据库/在线/私人)。
9.重视有科研课题资助的论文。因为科研课题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其选题?立项具有学术权威性。其次,有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可以保证学术研究得以深入进行。再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往往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的学者团队。最后,科研课题的结题需要专家组审核通过其研究成果。所以科研课题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科研论文就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
结论
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规范的学术论文可以体现学者的功力,便于学术研究生命力的产生和发展,帮助作者逐步树立良好学术品格。当然,好文章是好思想的证明,研究本身是基础,形式规范是保证,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跑,需要长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
程靖,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新华文摘 月 刊主管:新闻出版署;主办:人民出版社;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6;电话:、65255159;E-mail: ;网址: 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建内大街5号);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E-mail: zbs@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经济体制改革 双月刊主管、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内;电话、传真:;电挂:6755; 邮编:610072;E-mail: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主办:辽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地址: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邮编:110031;电话:;E-mail: jikan 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双月刊主办:中南财经大学;编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武汉武昌武珞路114号;邮编:430060;电话: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双月刊主办:东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邮编:116025;电话:、4710514;E-mail: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辑出版:本院学报杂志社;社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邮编:100102;电话:64722354、64753231-2416经济纵横 月 刊主办: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编辑:经济纵横编辑部;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邮编:130031;电话:、4638416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经济学动态 月 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电话:68051607;传真:68034152;E-mail: 全国政治经济学类核心期刊第一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经济师 月 刊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师杂志社;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167号;邮编:030002;电话:、4077509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世界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编辑:《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485室;邮编:200020;电话:-2485,63845104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经济问题探索 月 刊主管主办: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编辑出版:《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地址:昆明市东二环路685号;电话:3849950,3810303;邮编:650216;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中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经济问题 月 刊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问题》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邮编:030006;电话:;网址: 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经济问题 双月刊主办: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电话:;邮编:361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市场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办:宁夏发展计划委员会;编辑:《市场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银川市湖滨东街83号;邮编:750001;电话:;网址: 外国经济与管理 月 刊~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邮编:200434;电话:;电子信箱: 经济管理 半月刊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出版:经济管理杂志社;社址: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电话:68039094、68768091;E-mail: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管理培训工程”指导刊物经济管理文摘 半月刊编辑出版:《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通讯地址:北京市黄寺大街人定湖北巷11号;邮编:100011;电话、传真:经济与管理研究 双月刊联合出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编辑出版: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邮编:100026;电话:65976484;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管理科学文摘 月 刊主管:国家科学技术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三里河路54号2143信箱;邮编:100045;电话:、68511133-1200;E-mail: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管理现代化 双月刊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邮编:100011;电话:64249510、64263335-3212;E-mail: 农业经济问题 月 刊主办: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出版者: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电话:;E-mail: 农村生态环境 季 刊主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辑:《农村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邮编:210042,电话:5412926-3052);出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村经济 月 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辑部: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电话:65137744-5649;邮编:100732;E-mail: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辑:《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65137744-5649或5650; E-mail: 农业经济 月 刊主管:辽宁省农业厅;主办: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编辑出版:农业经济编辑部;地址:沈阳市东陵区马官桥;邮编:110161;电话:、23448828;E-mail: 发行部: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省农业厅内(邮编:110001)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农业环境保护 双月刊主办: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编辑出版:《农业环境保护》编辑部;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邮编:300191;电话:; 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财经研究 月 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单位: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邮编:200434;电话: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财经问题研究 月 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办:东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地址:大连黑石礁;邮编:116025;电话:、4710524;E-mail: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国际贸易 月 刊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主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辑出版:《国际贸易》杂志社;地址:北京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邮编:100710;电话:64241423、64241425;网址: ; E-mail: ; 农村金融研究 月 刊主办: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编辑出版:《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23号;邮编:100036;电话:68297432、68162205; E-mail: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交流刊物税务与经济 双月刊主管:国家税务总局;主办:长春税务学院;编辑出版:《税务与经济》编辑部;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02号;邮编:130021;电话:-3406、3407、3408、3410;网址: ; E-mail: , 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湖南大学;编辑:《财经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址:长沙市岳麓区石佳冲;电话:、8684821、8684822;邮编:410079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统计研究 月 刊主管:国家统计局;主办: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编辑:《统计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月坛南街75号;邮编:100826;电话:63266600-25081,25141统计与信息论坛 双月刊主管: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统计学院、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编辑出版:《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邮编:710061;电话:,2348371,2348374; E-mail: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统计 月 刊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统计杂志社;邮编:100826;办公地址:北京丰台区西三环南路甲6号;编辑部电话:;E-mail: 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中国会计电算化 月 刊主办: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会计电算化》编辑部;出版:中国会计电算化杂志社;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出版大厦8层;邮编:130021;电话:;传真:;E-mail: ; 网址 会计研究 月 刊出版:中国会计学会;编辑:《会计研究》编辑部;电话:68528922;通讯地址: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邮编:100820;E-mail: 财会研究 月 刊主办: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财政学会、甘肃省会计学会;编辑出版:《财会研究》编辑部;地址:兰州市小沟头157号;邮编:730030;电话: 、8875932全国财政类核心期刊;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会计类核心期刊审计与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管: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学院;编辑出版:《审计与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北圩路77号;邮编:210029;电话:;全国中文会计类核心期刊财政与税务 月 刊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电话:;E-mail: 复印报刊资料F61金融与保险 月 刊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地址: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通讯地址:北京1122信箱编辑部;电话:;E-mail: 复印报刊资料F62
找 杂志云 么么哒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的发表方向是否属于电子学术论文。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3、寻找权威的投稿平台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云提醒各位,一定确认投稿平台的合法性,正规性。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5、收到用稿通知后,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1. 现只接收打印邮寄的稿件,不接受电子投稿。2. 审稿周期为确认收到稿件起的三个月之内。3. 若愿意自行查稿,时间为确认收到稿件一个半月后的每周一、三、四。4. 不收审稿费、版面费。5. 投稿之前请最好阅读近期纸版本刊,以了解最新、准确动态。用稿《经济管理》有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传统,用稿注重“现实问题,专业分析”。由于学科和办刊风格等因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适宜性。声明随着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时常有作者、读者反映,有人盗用编辑部名义,或冒充我们《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利用作者急于发稿的心理,挖空心思、多方搜索的他人电子邮件地址和网络博客等隐秘手段进行。务请广大经管人擦亮智慧的双眼,高度警惕,切勿轻信!为此本刊再次重申以下三大事项,敬请牢记周知。1. 本刊现只接收打印邮寄的稿件,不接受电子投稿。请投稿人按照要求,将作者信息放在首页,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信息,一式一份邮寄到编辑部。2. 本刊的审稿周期为确认收到稿件起的三个月之内。如通过双向匿名评审等程序会有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未通过将不另行通知。3. 若查稿,时间为邮寄稿件的一个半月后的网上查询。4. 本刊不收审稿费、版面费。5. 投稿之前请最好阅读近期纸版本刊,以了解最新、准确动态。6.论文详细格式请参考附件中的“《经济管理》杂志投稿文章体例”
yixia dou jieshou tongji gaojian统计研究 月 刊 主管:国家统计局;主办: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编辑:《统计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月坛南街75号;邮编:100826;电话:63266600-25081,25141统计与信息论坛 双月刊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统计学院、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编辑出版:《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邮编:710061;电话:,2348371,2348374; E-mail: 统计与决策 月刊 地址:武汉市水果湖东一路19-2号;邮编:430071;电话:;E-mail: 中国统计 月 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统计杂志社;邮编:100826;办公地址:北京丰台区西三环南路甲6号;编辑部电话:;E-mail: 经济与管理研究 双月刊 地址:北京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邮编:100026;电话:6597648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月刊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编辑:《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邮编:100080;电话:;E-mail: 中国管理科学 双月刊 地址:北京8712信箱;邮编:100080中国社会科学 双月刊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建内大街5号);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E-mail: 经济体制改革 双月刊 主管、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内;电话、传真:;电挂:6755; 邮编:610072;E-mai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双月刊 主办:中南财经大学;编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武汉武昌武珞路114号;邮编:430060;电话: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双月刊 主办:东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邮编:116025;电话:、4710514;E-mail: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双月刊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辑出版:本院学报杂志社;社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邮编:100102;电话:64722354、64753231-2416经济管理 半月刊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出版:经济管理杂志社;社址: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电话:68039094、68768091;E-mail: 管理现代化 双月刊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邮编:100011;电话:64249510、64263335-3212;E-mail: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地址:成都市青羊宫;电话:7013623;邮编:610072;E-mail: 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编辑出版:《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邮编:130031社会科学 月刊 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编辑: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邮编:200020;电话: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双月刊 主办:贵州财经学院;编辑出版: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贵阳市鹿冲关路276号;邮编:550004;电话:;E-mail: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双月刊 主办:山西财经大学;编辑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坞城路696号;邮编:030006;电话:;网址:; E-mail: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双月刊 主办:江西财经大学;编辑:《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当代财经杂志社;地址:南昌市庐山中大道;邮编:330013;网址: ; E-mail: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主办:北京工商大学;编辑出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37;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邮编:100080;电话:62511499;E-mail: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中国统计 ;经济与管理
1、《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投稿电子信箱 : 编辑部联系电话 : 84539199邮寄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 编辑部地址 : 长春市净月大街 3699 号《当代经济研究》杂志社 邮编 : 130117杂志社 网址 : 、《当代经济研究》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由研究会与长春税务学院联合主办。 《当代经济研究》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弘扬现代科学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本刊为国家学科级理论经济学核心期刊,着重发表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发表关于当代中国及世界经济等方面的优秀作品。本刊大力倡导作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包括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批判借鉴),并以此突出办刊特色,使刊物成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稳固的理论阵地。 3、该杂志主要栏目有《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栏目。 适合经济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机关干部及其他经济界人士阅读参考。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后两方面的内容比较有趣,应用性比较广,既可以从事宏观方面的工作,如产业政策,又可以进行中观分析,如行业分析,还可以进行微观研究,如企业行为等。区域经济学相对而言就比较狭窄一些。
1.财经科学
突出金融学、工商管理及理论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兼顾区域发展的特色,以此作为今后《财经科学》学术建设与期刊发展的基本方向。学术定位:按照学科重点及发展的基本要求,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前瞻性及应用性,巩固本...
2.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理工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政治哲学、工商管理、法学、语言文学为主要刊登内容,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
3.中国食品卫生
和监督管理等不同学科,涉及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与食品相关的科研院所、检验检疫系统、工商管理和高等院校等不同系统。深厚的学术资源为杂志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编辑部严格执行编辑规范,保证了刊物的编排质量。
4.当代财经
《当代财经》是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CSSCI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当代财经内容上仍将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当代财经的热点、难点,为实施新世纪精品战略,提高学术水平。
1.《微观规制理论研究——基于对正统理论的批判和将市场作为一个过程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万字。系作者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专家匿名评审及答辩结果为优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2005年)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获2004-2005年度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竞争与垄断:过程竞争理论视角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25万字。入围2007年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系作者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出站报告(专家评审结果为优秀)。3.《美国监狱私有化研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待出版,系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九次(2007年)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学历:研究生学位: 博士学习经历: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1986-1990)。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3-1996),获中国人民大学“新意达杯” 优秀研究生奖。3.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2000-2003),师从汤在新教授,国家计划内公费攻读并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华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曾永裕”一等奖、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研究“华藏奖” 、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暨“曾宪梓奖学金”一等奖、第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学生学术鼓励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博士研究生层次二等奖。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4-2006),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三十六批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工作经历: 贵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任教,经济学助教; 广州行政学院任教,历任经济学讲师(1999)、副教授(2002,破格)、教授(2005),广州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兼任广东经济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南市场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广州行政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探求》杂志编委。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兼任第十六届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兼任广东经济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干事、广东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至今,任广东商学院副校长,负责人事、高教研究与评估、图书、学报、保密工作,分管人事处、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主要社会兼职有: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西方经济思想史(现代奥地利经济学,市场过程理论、市场过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规制经济学;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国别经济研究(美国监狱私有化研究)。研究问题:过程竞争理论视角的竞争与垄断;公共物品的竞争性供给研究特色: 1、基于经济思想演进视角,提炼市场过程理论(市场过程经济学)2、运用市场过程理论分析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3、关注市场过程中的产业组织演化、制度变革及政府边界变化主要著作:1.《微观规制理论研究——基于对正统理论的批判和将市场作为一个过程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万字。系作者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专家匿名评审及答辩结果为优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2005年)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获2004-2005年度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竞争与垄断:过程竞争理论视角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25万字。入围2007年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系作者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出站报告(专家评审结果为优秀)。3.《美国监狱私有化研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待出版,系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九次(2007年)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
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多篇。2007年度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骨干成员参与了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 。2007年《核技术勘查》评为“省级优质课程”。(二)主要工作(学习)经历1 、经历;华东地质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华东理工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就读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东华理工大学任教。2、讲授的主要课程本科生专业课:核技术勘查、、核技术应用、辐射环境检监测研究生课程: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指导本科生实验, 本科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1、高速公路辐射环境评价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TOPSIS方法在铀矿山辐射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近直立铀矿体上土壤层中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花岗岩型铀矿床土壤天然热释光最佳测试条件与应用 铀矿冶 20095、一种确定放射性烟羽边界的新方法 核技术 20096、广东下庄铀矿田氡活度浓度及其所致年有效剂量估算 铀矿冶 20087、应用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推断花岗岩型铀矿含矿部位——以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为例 铀矿地质 20078、探地雷达数据可视化方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9、花岗岩型铀矿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发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物探与化探 200510、花岗岩型铀矿床和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土壤天然热释光特征对比 铀矿地质 200511、直接写位图实现探地雷达数据显示研究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四)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及教研项目1、铀矿山氡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7 主持2、铀矿体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1 排名第五3、铀废石堆氡析出率快速测定与氡环境治理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二4、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机理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8 排名第三5、土壤氡气迁移规律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三6、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效果评估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8-2011 排名第三7、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省教育厅校研项目 2006-2007 排名第二(五)编著教材1、《核勘查方法实验指导书》 原子能出版社 2011年(六)科研、教研获奖1、核技术勘查,江西省教育厅精品课程(二等奖) 2006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