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实证性论文的研究过程怎么写

发布时间:

实证性论文的研究过程怎么写

1、提出假设。提出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是随便提出的,那这个假设模型该如何提出,不是随便建立的,而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优化出来的,需要根据一些定性的变量转化为定量的指标来说明问题。同时变量间还要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2、搜集变量指标的数据。这个往往涉及搜集资料的能力,这种一般难以学来,更多的需要靠自己花时间摸索。如果是通过问卷建立的指标,那主要就通过李克特量表等进行量化转化,进而搜集到样本数据。如果搜集公司的某些账目数据就需要通过大量搜集整体,基本每个方向,每个点,能否有指标数据,是否需要自己建立指标标准都需要考量。

3、进行数学归纳。这里主要就是考察数据间的相关性,这个是我们初高中有一种基础的线性回归关系中就已经涉及到,通过描点找到一条趋势线,进而通过趋势线求导公式,而这个公式中的变量系数就是相应的回归关系。而这个目前有大量的数据软件,常见如Excel、Spss、Stata、Origin、Eview等。

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

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1.提出研究问题——具体(在a对b有何作用这一问题中,明确a/b各是什么)、有趣(why should 为care?)、新颖(研究新现象、使用新方法、新数据集)、可行(通过查文献看他人是否有类似的研究或大致数据是否可得) 2.文献回顾 cnki/jstor/econlit....百度、google…… 3.建立理论模型 具体来说,回归分析一般只能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要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断常常需要依赖于经济理论。因此,即使无法提供完整的理论模型,也应该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最理想的情形是,从理论模型中推导出计量模型,即待估计的回归方程。 4.收集数据 如果使用别人的数据,要注意其数据是如何定义、计算的(统计口径),是否与你的理论模型中的变量相对应。 5.使用适当的计量方法。 比如,被解释变量为二元变量,则可以使用probit或者logit;如果是非负整数,则可以使用泊松回归;如果是面板数据,则可以考虑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时间效应、动态面板等;如果是时间序列,则应先判断是否含单位根(如果样本容量太小,比如小于20,则可以不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单位根是大样本检验),再决定使用相应的计量方法。 对于一般的数据,通常先做OLS,看看结果,作为一个参照系。做完OLS后,可以画残差图(residual plot),大致看看扰动项是否符合经典嘉定,然后进行严格的检验。如果有所违背(比如,存在异方差、自相关),则作相应的处理。对于时间序列,还可以检验是否存在结构变动(邹检验)。另外,应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极端值、弱工具变量等,并作相应的调整。 对于回归函数的具体形式,可以考虑线性、对数(如果解释变量只取正数且有指数增长趋势)、双对数、非线性(边际效应不是常数)等。 由于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遗漏变量几乎不可避免。因此,很有必要在实证论文中对此进行讨论。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存在遗漏变量,但与解释变量不相关(需要说明为什么不相关),故可以不作处理。第二,存在遗漏变量,且与解释变量相关,则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增加控制变量、寻找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使用面板数据等。 另一常见问题是内生解释变量。此时,一般需要找到有效的工具变量才能得到一致的估计。由于面板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服遗漏变量问题,故比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更有说服力。因此,如果可以获得面板数据,则应尽力争取。 大多数的实证论文都希望说明x对y的因果作用。而从回归分析的相关关系得到因果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引言——文献回顾——理论框架——计量模型——数据说明——计量方法——回归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性论文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就是写一个人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故事后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然后把这种体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文体,就是读后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读后感怎么写,希望对你有帮助。想要把论文读后感写得出彩的话,并不十分难,关键是你能读懂文章,然后把你的一些个人简洁给完整表达出来即可。不过有些人对读后感的写作感觉比较难。第一步:要把所读的论文给吃透。比如说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它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观点有意义吗或者有趣吗?它论证这个问题或观点时采取的是哪些论据和论证手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意义或者其实,这个结论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等。要把这些都搞懂了,你后期写读后感就利索多了。第二步:把你对论文的理解和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在内心梳理好,打好腹稿了,才开始下笔写文章。读后感虽然讲究的是随个人的性致来发散思考,但是你个人引发出的论点和论题也不应该离所读的论文主旨太远,否则两者之间就没啥联系了。第三步:要谨记写论文读后感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而非是让你写流水账,也不是让你写记叙文,让你写的是自己真心实意的感受,对这个论文的看法,以及你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对你未来的人生和处事方法等有哪些借鉴或者改变、指导等。第四步:执笔为读后感拟题目。一般常见的题目格式大概为——“读《……》有感”或者“《……》读后感”,这种格式就是使用你所看到的论文题目直接加上“读后感”这三个字就行了,简单明了,不拐弯抹角,很直白。不过你想让题目更出彩一点的话,可以把你自己论文的观点当主标题,然后副标题再写上“读《……》有感”就行了。第五步:简述所看论文的主要内容。把你所看的论文的.主旨内容用自己的文字复述简明扼要的复述一遍,然后重点阐释自己的总体感受和观点。这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开头来写的,文字不需要太多,以免出现凤头鸡尾的现象,两三百字就可以了。第六步:叙述你这篇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多段表述,首先你对所读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再细细地去论证就好了。其中,也可以重点针对所读论文的一些内容和语句进行感情抒发。毕竟这里写的是读后感嘛,有点真情实意表达在里边才比较妥当。不然整个文章看起来冷冰冰的,实在是不成功的一篇读后感哟。第七步:写你读完这篇论文后,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带来哪些思考。这个思考可以是对你的学习、生活、信心等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对现在社会的一种呼吁、感触和思量。不管怎么说,写论文的读后感,主要是写你内心切实的一种感受,而非让你“强附上一些浮夸的东西”,所以抓住了你的真实感受,就能够很好的组织语言写下来了。

作文网上有的是,自己按照引议连结的顺序写,引:引出主要内容,议:正文,连:联系生活实际,结:总结。下面有一篇:爱,可以给予人全新的生命;爱,可以给予人阳光般的温暖;爱,可以给予人无限幸福和快乐。这是讲述一个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木匠卖掉上衣,供小木偶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多次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老木匠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这个故事虽然大多只是讲述小木偶遇到挫折的过程,但是有那个读者可以想到这个故事蕴含着浓厚的爱。小木偶没有课本,老木匠皮帕诺把自己的上衣换了一本书给小木偶,尽管自己受着寒冷,也要用最大的力量带给小木偶幸福,多么伟大的父爱啊。小时候的我,最爱的就是妈妈,因为她时时刻刻都是守护、爱护着我,而爸爸却只是关心几句。随着我慢慢长大,也渐渐地谅解了爸爸。妈妈给的是温暖的爱,爸爸给的却是严厉的爱。即使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对我的学习他一点也不会疏忽。当我进步时,没有夸奖我,却只有一句“下次再考好一些,争取属于自己最好的成绩”;如果我退步了,就会下达一道像是古时皇帝的“谕旨”;“下次一定要做好点!”然后就是啰嗦几句,但在这时,在他的话中,很多的都不是批评,而是关心、鼓励……其实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从心中默默地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懂事、健康、快乐……为了儿女的幸福,尽管工作再辛苦,也不会抱怨一句话。珍惜你父亲对你的这份爱。在将来,要靠自己的成绩去回报自己的父亲,表达你对他感激之情,以及你浓厚的爱意

1、提出假设。提出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是随便提出的,那这个假设模型该如何提出,不是随便建立的,而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优化出来的,需要根据一些定性的变量转化为定量的指标来说明问题。同时变量间还要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2、搜集变量指标的数据。这个往往涉及搜集资料的能力,这种一般难以学来,更多的需要靠自己花时间摸索。如果是通过问卷建立的指标,那主要就通过李克特量表等进行量化转化,进而搜集到样本数据。如果搜集公司的某些账目数据就需要通过大量搜集整体,基本每个方向,每个点,能否有指标数据,是否需要自己建立指标标准都需要考量。

3、进行数学归纳。这里主要就是考察数据间的相关性,这个是我们初高中有一种基础的线性回归关系中就已经涉及到,通过描点找到一条趋势线,进而通过趋势线求导公式,而这个公式中的变量系数就是相应的回归关系。而这个目前有大量的数据软件,常见如Excel、Spss、Stata、Origin、Eview等。

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

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论文的研究过程怎么写

mark。明天回答你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以下五个步骤:1、问题分析阶段2、信息收集阶段3、综合研究阶段4、成果展示阶段5、反思阶段

这种研究类型不能关门造车,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自己编制问卷采集各年龄段收入情况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论文书写。为利于统计问卷内容应尽可能采用选项表示。问卷的发放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叫组员集体到外面公共场所发放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当面填写完毕,调查员说明填写相关事项)。问卷回收后录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描制图表。最终按“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总结”)的格式书写论文。如涉及所需资金问题与学校负责管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的教研组联系,可尝试报销。可以说认真地做好一项小课题并非容易的事,很可能会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但这会成为你在中学阶段特别的一段经历。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

1、指导与选题

阶段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条件和从学生生活的学习的外在条件考虑。而教师更需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是,学生自选课题必须经教师的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地理性。

2、实施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在研究性地理过程中极为重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教师可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在前面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阶段主要经过:科学假设,资料收集,研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以报告或论文形式呈现研究过程和结论。

3、评价阶段

研究性地理学习课题评价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论点、论据和书面文字表述。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例如,就论点讲,观点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是否具有实际利用或参考价值,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4、研究成果交流阶段

选择合适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论文交流。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谈谈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些突出体会。其次,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1、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县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3、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4、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桃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货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弊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

怎么写实证研究论文

1、提出假设。提出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是随便提出的,那这个假设模型该如何提出,不是随便建立的,而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优化出来的,需要根据一些定性的变量转化为定量的指标来说明问题。同时变量间还要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2、搜集变量指标的数据。这个往往涉及搜集资料的能力,这种一般难以学来,更多的需要靠自己花时间摸索。如果是通过问卷建立的指标,那主要就通过李克特量表等进行量化转化,进而搜集到样本数据。如果搜集公司的某些账目数据就需要通过大量搜集整体,基本每个方向,每个点,能否有指标数据,是否需要自己建立指标标准都需要考量。

3、进行数学归纳。这里主要就是考察数据间的相关性,这个是我们初高中有一种基础的线性回归关系中就已经涉及到,通过描点找到一条趋势线,进而通过趋势线求导公式,而这个公式中的变量系数就是相应的回归关系。而这个目前有大量的数据软件,常见如Excel、Spss、Stata、Origin、Eview等。

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

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1. 查找、阅读文献,用文献管理软件管理。一般一个完整的研究都是从查找和阅读文献开始的,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你才有关于做什么研究(主题)、怎么做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设的想法。找文献,国内学校基本上是百链+google scholar,国外学校就是学校图书馆+google scholar。然后文献管理软件推荐 Mendeley2. 写proposal. 就是把1里提到的成文,包括intro (含假设)、method和data analysis (预计要怎么分析数据)。如果这个写得好,那正式的文章会稍微省一点力。至于intro怎么写,请看答案最后的图3. 伦理委员会审批。不是所有学科都要,而且这个在中国尤其儿戏,约等于无,所以我见过违反研究伦理的研究。关于伦理委员会,见维基百科: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4. 做预研究。对小样本(小样本有多小不同学科不同、不同研究主题也不同)收集数据,并按照之前的想法进行数据预分析。如果趋势和假设一致,继续进行正式研究。如果没趋势或者趋势和假设反了,或者重新找文献,看是不是有自己漏了的因素没考虑;或者改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5. 正式研究,收集数据。在过程中或许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数据分析6. 数据分析。先用proposal里设想的方法来分析,如果比较容易得出符合假设或者部分符合假设的结果,就可以开始写。如果没啥结果,就慢慢数据挖掘吧试用各种各样方法来分析,有可能有新发现,也有可能没有7. 根据数据结果完善intro。如果之前写了proposal,这个时候就是完善。如果没写,就是重头开始写。一般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研究里用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些变量本身),在此前有什么研究涉及到。题主在这一步,可能很多时候在导师手里接到项目也是从收集数据开始到这一步开始写。同时,去找拟投稿杂志的格式要求和文章来看,模仿格式、风格之余,按照格式要求来写。8. 按method、result、discussion、abstract的顺序完成文章。method和result是最好写的。result按照假设的结构来写;discussion以result为基础同时看着intro来写,但是和intro结构倒置,具体还是看答案最后的图。9. 初稿完成,然后做好起码改5次的准备。至于英语,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初稿的时候就想着把东西写出来,是完整的句子,前一句和后一句接得上就行了。初稿之后慢慢改吧特别是第一次写如果真的觉得很难开始,就先写method、result,然后再写intro,然后discussion.但是熟练之后不推荐这么做,一来其实有点不符合伦理,二来其实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可能会比按顺序写的稍差

实证研究性论文怎么写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1.内涵

文献综述又可以称为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目的是要了解研究选题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以及确立本研究的起点。

2.对象

由于与一个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数目常常十分巨大,因此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文章常常要找同类研究中权威的、优秀的文章,要找前沿的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的文章。当然,资料分析应尽可能针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实证研究(调查报告、访谈报告、实验研究)的结论,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人研究文章。

3.步骤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4.内容和方法

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是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特别是要分析该项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结论。

在撰写文献评论时,研究者应在此相关选题的杂志上阅读8—10篇文章(也可阅读市电大电子图书馆的电子杂志),然后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类等处理,特别要善于找出其优缺点,针对其所采取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进行批判,进而提出作者个人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以超越他人,确立作者本人研究的基点。

5.应注意的几点

①真实性:文献分析应尽可能针对第一手资料及权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②全面性:不能仅凭一两篇文章就下结论;③针对性:不要把不相关的观点和资料罗列出来;④实效性:要以当前近期发表的资料为准。

6.在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写作结构中的位置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综述(文献评论)应置于研究问题的后面,也就是说,它是在作者提出研究问题后,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和探讨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的解决方法、途径、存在的不足等。

另外,不同的研究人员处理文献综述的位置有所不同。比如有的研究报告把文献综述单独列为它的一部分;有的研究报告把它和研究问题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部分。两种写作方式中,比较多的报告倾向于把它独立列为单独的一个部分。

为规范统一,现要求学生将“参考文献综述”这部分内容单独列开(另外单独一页),装订位置放置在目录后面。

“参考文献综述”内容的字数要求大约在350~500之间。

文献综述的写法如下:

(1)先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再写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之后写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然后写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最后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文献综述的写作难点及方法: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赜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

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文综具体写法1.先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依次输入Google学术搜索引擎(或其它学校资源论文库),想出5个关键词去搜索。2.在电脑中准备两个参考文件夹,一个写USEFUL的文件名(有用),一个写MAYBEUSEFUL的文件名(可能有用)。3、接下来浏览搜索到的文献标题,看到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就点进去,看十行扫视文献,其中最主要的是看Abstract、Introduction、Conclusion三个板块,即首尾部分。4、扫视后觉得和自己的论文主题相关度高,保存好放入USEFUL文件夹,如果看完觉得EMMM...(这个语气词是我导师给我讲的时候的原话,哈哈哈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觉得有那么点关系,但是又不舍得p的文献,放入MaybeUSEFUL文件夹就可以了。5.两个文件夹各存满12个文件,从USEFUL文件夹开始,逐个精读。精读时划重点,要学会记笔记,摘抄拔抄BulletPoints(子弹注)。6、这个精读的过程可能要重复几遍,好的文献不是读一遍就完事,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信息被你获取,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过程。举个例子,你可以慢慢开始关注下面的Methodology,开始思考自己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的论证方法,准备自己的researchMethod部分,如果是实证论文,你也可以开始思考自己模型的雏形。7.看第二遍第三遍时,打开电脑的word,在记录要写进自己文综部分的同时开始看一遍,注意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写的时候记得把citation(作者+年份)标记出来。8.最后整理引用所有的文献,在同一段文字中贴上相同的小题目,也可以加上一个小标题,这样可以使你的文章逻辑更加严密,条理更加清晰。9.尽量找出不同论文中矛盾冲突的点,凸显出学术圈思维碰撞的火花~比如某些大佬实证得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而其他几位大佬发现负相关,还有一小撮前辈发现根本不相关,学会用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等这类linking words(连接词)。10.学会索引去看文献引用的文献(我戏称为文献爸爸 )和文献被引用的文献(文献儿子 ),去看理论是如何发展的,也会在此过程中发现更多好文献,不断扩充自己的reference文献库!

一、文献综述的准备工作

1、定向选题

在文献收集前,需要初步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时要注重科学性、前沿性、专业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等原则。然后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资料收集,对这些参考文献和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筛选出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论文进行精读,掌握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后,确定具体的文献综述题目,避免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2、收集文献

收集文献要以发表在研究领域主流期刊上的文章为主,这一类论文通常经过严格考证、反复推敲,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取研究领域较为经典的几篇著作,然后溯源这些论文的参考文献,通过“顺藤摸瓜”的方法可以找到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论文;

(2)运用检索法,可在文献资源较多覆盖全部领域的文献搜索网站上查找文献,例如:文献党下载器。对搜索结果的引用量进行排序,下载学习具有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高校的图书馆是大学里储藏图书和文献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3、整理文献

首先,要阅读文献,对于整理得到的大量文献进行初筛后确定选择略读还是精读。略读的对象是一些与研究课题有相关性但仅需要阅读这类文献的重点内容。精读的文献是从泛读的文献中挑选出来的,需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献,理解文章中图表、图注、规律和结论等重要信息,同时做好文献笔记的工作。

其次,要对文献整理和分类。根据所查阅文献的结果、结论及主要观点的不同进行归纳分类,围绕这些主题,将相似的文献分门别类保存在一起,使知识系统化。

最后,要列出一个撰写文献综述的框架。根据分门别类得到的资料,列出纲目和标题,将这些资料放在不同的标题下,保证标题和内容的一致性,同时也要确保整个框架的逻辑性,从头到尾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形成观点

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笔者应该全面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文献,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切忌在自身对问题认识尚不成熟的时候动笔写文献综述。当笔者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后,可全面引用、总结、分析和论述现有文献,引导读者了解这个领域,加深读者的认识,总结现有的结论和共识,指明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亟须解决的科学问题,从而促进这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的内容和要求

一篇文献综述通常包含五个部分: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

摘要要求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摘要应包含正文里的内容,但又不能完全一致,应是全文的总结,用最简短的语句来高度概括文章所做的工作。摘要通常要求 200~300字,不能出现公式、图表和口头语句,避免出现非专业性用词、数据等。还需总结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需采用专业名词,突出文章重点和亮点,便于文献的检索。

引言是说明文献综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该研究问题已经取得的成就及当前尚需讨论的焦点,使读者在心中有个大致的印象,能够初步了解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引言的撰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指出有关研究主题已发表论文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叙述有关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领域,明确综述的范围。

(2)说明有关问题的现状,抓住主要争论的要点,引出综述的主线。

(3)突出写作的目的,引出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根据引言中提出的论点,基于搜集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依据,有理有据的剖析问题的本质,阐明自己的看法,进而解决问题。正文的撰写无固定格式,可结合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循序法。根据文献发表的先后顺序或事物、观点、结论、技术手段等发展的趋势进行阐述。

(2)论证法。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从各个问题的角度进行论述。

(3)分类法。对综述主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划分,例如,对同一主题的文献综述可从国界出发,对国内和国外的参考文献分别进行阐述,也可以按照不同主题来撰写。(4)对比法。将文献资料中不同的观点或结论进行评价分析,比较两者或多者之间的优劣性。

(5)归纳法。系统性的总结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将有理有据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

在正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扼要总结,主要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同时对这些观点和结论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明确哪些观点是成熟的、相对正确的、可靠的,进而提出该研究课题未来发展的趋势,有哪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一般位于文章的末尾。对于撰写文献综述来说,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其参考文献的引用质量相对较高。对于文献综述的写作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收集文献要尽可能的全面,但也要学会取舍。写好一篇文献综述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并不是要把读过的文献都写进去,而是仅包含那些有助于文章形成论点的原始材料。

(2)文献综述不是“数据库”,不是对现有文献简单的罗列和介绍,更不能大段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笔者对过往研究观点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批判式的分析和评价,展现出笔者的“洞察力”。

(3)引用的参考文献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务必引用研究课题的经典文献。同时,可能存在诸多文献表述的观点较为一致的情况,因此,要在这诸多文献中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论文。

(4)引用文献的内容要忠于文献本身。实事求是的表述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随意篡改作者的本意,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论点和论据采用第一手文献资料,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论文的分析和评价。

(5)文献的布局要有连贯性,逻辑清晰,不可拼凑内容,对不同观点的分析需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偏颇于某一观点或意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法官”,分析正反方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结论。

(6)避免在没有得到适当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人文献里的内容,这主要针对部分文献里的图表等内容,需要在图表的标题中注明文献来源。

(7)对于从来源中引出的句子,即使不能用更好的句子来重新表述,也要组织语言写出论点,并用引文或引语来支持此论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