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800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这是前人留下的规律。”祖先留下了许许多多智慧的总结。但是智慧的总结现在被世界遗忘了,过去的习俗已经被遗忘,西方国家的节日却被人们铭记在心。
春风拂过大地,花蕾向外张望,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他们要播种了。
每当奶奶听到杜鹃叫时,她总是忙着准备播种。奶奶拿起一把大锄头,眯起眼睛,抬头望着天空,捡起蚕豆种子,叫我去田里。在泥泞的山脊上,我踩着小鞋子上的脚印,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在背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奶奶笑着说:“差不多了。”你不能吃豆子。如果你吃了,以后收获的时候你就不能吃了。”在这一段话中对现场。听着锄头周围挖掘的声音,“布谷鸟悠扬的歌声。奶奶把两个手指伸到她的手掌里,两只大手拿起一个光滑的锄头开始挖掘。我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挖掘,但是很快我就汗流浃背了。奶奶过去常在屋前用一把大锄头挖洞。我就用一把小锄头把洞埋了。奶奶在豆子旁边,我把石头按在豆子旁边,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把豆子捡起来放到石头里。把豆子捡起来,送到嘴里。结果,吃了一口土后,奶奶看见了,笑了,拿出一把种子,说:“到那边去,在地上吃。”穿过短短的小路,走到田埂上,坐下来吃瓜子,时不时地拿起几粒谷粒跑到奶奶面前。
晚上,我们举起锄头,抱着小桶回家。进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喊着:“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微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泥土,递给我和奶奶一碗热汤,让我和奶奶单独在一起谈论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总是挂着旧的黄色日历,一天就翻了。现在旧的日历不见了,新的日历也变了,但是以前的那个日历还没有翻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秋节、端午节、寒食等节日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双十一”和情人节等其他一些人为的节日在公众中变得热闹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西方文化的冲击,过去的喧嚣,今天的萧条。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外国人的嫉妒,国内人民的冷漠。新历法充满了其他国家的节日,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渐渐的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痛心。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应该重新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重视传统文化,牢记中国人民的智慧。
【篇二】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800字
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大家,应该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从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竹丝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让余秋雨告诉大家他的“千年一叹”是在叹谁的心坎。让冰心告诉大家,她的“繁星”点缀了谁的世界;让海子告诉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
在历史的长河中,掏出一抔闪着光的沙土,细细掏尽。拾出经典,珍贵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化在大家的守卫下闪烁其迷人的光芒。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华节日文化则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节,寄寓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欢度传统佳节,是中华儿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传递、守卫着瑰丽多彩的中华节日文化,皆因中华节日文化乃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来吧!让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听古代圣贤佳人在耳边低声吟唱,享受民族风俗,浴心波涛,感受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这就是欢度传统佳节,传递、守卫中华文化过程中萌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神清气爽啊!
与此同时,大家更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向世人标识大家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让绚烂的东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给大家的子孙。
传递、守卫中华文化,是让经典文化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亘古不息,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发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的标识。
因此,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将中华文化的传递与保卫视为己任,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篇三】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800字
就在我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便为我带来了二胡这位朋友,我便开始练习二胡,可是渐渐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开始对它厌恶,避之不及,因为妈妈总催我练习,二胡也没有好听的声音,拉起来手还很疼……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压得人仿佛喘不过气来,我无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烦躁,心想: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么难拉,烦死了!这时楼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妈妈出门时说不让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罢,重拾二胡,带着万分仇恨,拉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令我更加烦躁。
终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机,想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于是便抱着玩乐的心思打开电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阵飞鸟飞过,绿树青山,一位佳人出现,是那么的美丽,此时一阵婉转的二胡声响起,是那么的柔美轻快,我被带入到音乐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喜结良缘时,那凄惨的幽怅的二胡声,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脏,让我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在梁山伯化为怨灵哭诉时,黄沙漫天,二胡声也变得低沉愤怒,仿佛在批判控诉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恶。我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影片,意犹未尽,时而缓,时而急的二胡声还在我的耳边回旋,余音绕梁。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传统音乐,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传承。
我轻轻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态与身姿,开始拉奏。一边拉,我一边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有欢快轻松,也有沉重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仿佛与曲子融为了一体,二胡的琴弦时而颤动时而平缓,琴弓时而悠长,时而停顿,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诉说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好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绎,用心传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划破,也再也不在意。我与二胡有了亲密的接触!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也不例外,与二胡的一次紧密接触让我理解了传承的真正含义,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险,我都会坚持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的支持下,挠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潢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旧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旧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时要准备糯米、粽叶、线绳,这样一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江河湖泊里有经过精心装饰的龙舟严阵以待,河岸上是身着节日盛装、满怀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赛令一声响,水中是锣鼓震天、浪花飞溅、龙腾虎跃;岸上是摇旗呐喊、欢呼雀跃,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用五色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线拧在一起缠的。群众称作“花花绳”,古人叫做“长命缕”。据说,彩丝系臂可能是“纹身”的变相发展,五色线象征五色龙,能降服鬼怪。
关于端午节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政治,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臣的反对,楚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汩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
我爱故乡,我更爱故乡的端午节。 【篇六】
我也特别喜欢故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五月初四这天,我就嚷着母亲带我去赶集,大人们忙着购买肉呀、菜呀、蛋之类的,我们孩子的焦点在于买花线、买画布,挑三拣四,串了西家串东家,几个商店、摊位转下来,手里捧着一大把花线、画布。可开心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绳来。回到家里,和邻里几个小朋友围着姥姥开始编花绳、缝荷包。捻线搓绳、选布剪样,穿针引线,直到开灯时分,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满意的收获,可把姥姥累坏了,我们便抢着用小拳头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由于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父亲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母亲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母亲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父亲,指挥着他和母亲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父亲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父亲矫正了父亲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开始过节享受了,一家人围着丰盛的节日餐,你争我抢、谈天说地、笑语盈盈,真是其乐融融。时逢中午,我们一家又拎着自己亲手做好的礼物去大伯家串门子,一路上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喜笑颜开,我真的被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陶醉了……
战国时期,张仪提出连横亲秦,要拆散齐楚联盟,就找到了楚怀王,许诺六百里地要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屈原等大夫极力劝阻,可楚怀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处,就和齐威王绝了交。结果事后张仪反悔,楚怀王病死在秦国,继位的楚顷襄王还是主张投降秦国,屈原几次被流放,最后见故国无救,想起自己的种种遭遇,越想越悲愤,就自投汨罗江了。
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过的热闹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赛龙舟。
说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母亲可是一个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带你去瞧瞧吧!“哎,你这里错了,不要放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把花生给吃了”“啊!那些是菜叶,不是包粽子的。”调皮的我正在厨房里捣乱呢!好了,回归主题,正式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筒,然后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馅和红枣。再把上面盖起来,最后,绑好定形,一个粽子就成了。”我虽然也是按着母亲的步骤做的,但感觉怎么也不像一个粽子。但虽然如此,还是包得其乐融融。
吃了粽子,浑身有劲,赛龙舟喽!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十几条龙舟一起向终点飞快地游去,比赛刚刚开始,大家都力气爆棚,迅猛地划着桨。只有一艘龙舟在缓缓的游动着,大家都认为这艘肯定输了,顿时响起一片嘘声。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后来,当大家都累了,不得不减缓速度时,这艘龙舟还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结果成了冠军。场上喝彩声此起彼伏,也有人认为他们这样与赛龙舟比赛的热闹不符,这种方法不可取。
我和我的母亲准备好糯米、粽叶和线等,开始包粽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母亲拿一张粽叶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参有红豆的糯米,然后用粽叶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线把它拴好。看着母亲包粽子,我不解地问母亲:“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母亲耐心地给我讲到:“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由一个着名的诗人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阴历5月5日这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真是太可惜了!”听完母亲讲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叹息道。
母亲继续说道: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母亲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问我:“你看见过赛龙舟吧。”“我们去年在新津看见过啊”我不解地问。“其实,赛龙舟也与端午节有关。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哦,是这样的。想不到一个节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们经常过的节日,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化。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篇九】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由于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姥姥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母亲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姥姥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 #春节# 导语】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国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集中表现,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整理“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1.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 这是一个长长的假期,长得让我无所事从。天气是那么的好,阳光暖暖的,轻轻的舔着我的脸……我记得小时侯最惬意的事就是沐浴在阳光里,啃一个大苹果,趴在沙发上,翻一本漫画书。阳光洒在红通通的苹果上,我的脸也是红的吧!也许是苹果的光反照在脸上吧!我想。是不是人越大就越难满足呢?现在身边有阳光,有苹果,有书,有该有的一切,可为何心却象苍老已久。生活中没有了悸动,没有了惊喜,没有了渴望。假期中听说高中的邻班在搞聚会,心中甚是妒忌。于是提起电话,一个一个的问候。电话那头的你是不是也感到了诧异和陌生。“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多的相遇。”我的一个朋友这样说过。那时的我正处高三分班,心中总是积存着深深的痛,当窗外的花瓣飘落时总觉得眼泪似乎也会跟着不争气的落下来。于是疯狂的写同学录,发呆的望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们说我太多愁善感。也许吧……站在教学大楼的顶层,望着湛蓝的天,和一丝丝的白云,“一年后的天也是如此美丽的吧……”。我眯着眼,自言自语着,心里的感动从未停止过。可原来时间是可以冲淡一切的。喜欢的磁带也已因为年代太久而走音,而今连友谊也走音了。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永恒的。磁带如此,友谊如此,思念如此,如此如此……高中是有快乐的,童年里也是有快乐的,可年少的快乐就象是绚丽的蝴蝶,美丽而不真实。动用那句歌词:“苹果还是那个苹果,阳光还是那缕阳光,同学还是那个同学,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有些感情就似海边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人走的远,有的人走的近。可当时光的潮汐来时,一切的一切都会逝去。纵然你有不愿,你有无奈。现在,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有没有人也会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哪怕是在心灵的最角落。蓦然回首,此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吧!2.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3.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__年的开始,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开创我的美好未来!4.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 过春节喽!早上,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吵醒,往窗外一看,家家户户贴了福字,大街小巷热热闹闹的,无处不洋溢着春节的气氛。今天是春节,我最喜爱的一个节日。早早起了床,换上了漂亮的新衣裳,吃完了香味四溢的饺子,我就给爸爸妈妈拜了年,与他们一起贴春联,贴福字。经过了一下午的苦苦等待,我终于盼到了晚上。最后一丝灿烂的晚霞还没逝去,就有人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放起烟花来了。砰!砰!两声,引来了许多人观看。我看着五彩缤纷的礼花,心里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那些在天空绽放的美丽花朵,把天空映照得格外明亮,如白昼一番,加上晚霞的衬托,显得格外美丽。我看着,心里暖洋洋的。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大家举杯欢庆春节的到来,恭祝家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瞧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桌边,一起吃饭,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吃饱了喝足了,该发压岁钱啦!我们几个小孩兴奋地在大人面前跳来跳去,脸上洋溢着快乐,大声的给长辈拜年。长辈们被我们这种样子逗笑了,嗔怪了几句,便把压岁钱递了过去。小孩子高兴得不得了,拿了一些糖,就开开心心的与伙伴们玩耍去了。大人们则在一起嗑瓜子,敞开心胸的聊天,微笑也不是在脸上挂着,客厅里不时传出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声,与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化作一只优美的音符,回荡在天外。啪!啪啪!啪!鞭炮声不时的响起,我的注意力从电视上挪到了天空上。大大的礼花中,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开心的笑脸……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哦!人们欢呼着!大声的呼唤着20__年的到来。我也被这快乐的声音感染了,不禁击掌欢呼:过年啦!新年好呀!哦!耶!鞭炮之声绵延不绝,天空也绽放着一朵朵五彩斑斓的大花,好像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到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新的一年到了,我们又懂事了许多。春节在热闹中来临,在热闹中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愉快,和深深的眷恋。真希望每一年都能像这样,快快乐乐过春节!5.高二春节议论文作文700字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还要一起吃团圆饭,发红包……总之,每家每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今年的春节,我起的最早,因为我想跟表哥一起放鞭炮。我们来的院子里。将一串鞭炮点燃,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一阵春风吹来,将节日的气氛带给了千家万户,我捂着耳朵,向南边望去,看见许多的人家都在张贴春联、挂福字。这让我诗兴大发,自言自语地背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在街上,总少不了原来的传统。你看,街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灯笼上有许多谜语,哥哥告诉我,再猜这个谜语时,就叫猜灯谜。其中有一条谜语吸引了我的注意—孔雀东南飞(打字一)这让我想了很久,孔雀又往东,有往南,那是什么字呢?想了半天,我脑袋都要想炸了!只好把我那猜谜表哥叫来,他立马说出了答案,孙。他对我说:把孔字的东面飞去,留子,把雀字的南面飞去,留小,合起来就是‘孙’。我听了,真佩服原来发明谜语的人啊!猜灯谜真有趣!猜完灯谜后,我们来捣乱麻辣摊上,在那里吃的多数是跟我同龄的孩子。我也跟着凑热闹。老板,来两串年糕!好嘞!过了一会,两串香喷喷的年糕上来了,我和哥哥大口大口的吃着,小摊上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春节真是有趣,让我吃饱,看饱",玩饱了。我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让我了解了我们春节的习俗。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好多好多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也是过新年。新年到了,到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红包,象征大吉大利。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道一声“新年快乐”,大家心里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要更加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慢慢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粽子飘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举行龙赛,现场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好似箭一般飞了出去,场面非常壮观。农历八月十五, 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是我们团圆的节日,月饼也做成圆圆的,象征着万家团圆。最让人开心的就是“赏月”了,到了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盘子,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云彩围绕在月亮的旁边,仿佛看见了嫦娥和月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传统春节对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章摘要】
传统节日红红火火的春节,龙飞凤舞,礼花绽放,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各地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荡漾其中。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热闹了中国,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其正能量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一节庆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春节所具备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是被世人赞叹、敬仰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得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首,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季大致为农历正月至三月,此时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是农忙时节,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满怀的热情来迎接美好的春天。这一时节也创造了许多节日,如春节、人胜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一季节的节日是一年之中最多的一季,人们身着最喜庆的服饰,将最丰盛的食物搬到节日活动中来,人们祈求平安多福,人类繁衍,人丁兴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愿望。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节日,但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十五,甚至到月底,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顾名思义,春节代表的是春天的节日。春节流行多样民俗活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庆祝春节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但主要以拜年和祭祀为主。节日前,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福”字必须要倒贴,路人一路念着“福倒了”,也就代表着“福到了”。如今,春节不仅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逐渐深入了外国人心。外国人同中国人一样重家庭、重亲情。在一些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必然会促进各国文化的渗透、普及。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家庭和睦,因此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过春节。每到春节,不管是在外务工人员还是已迁到海外发展的人员,四处飘离的人们在除夕这天一定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同家人一同享受丰富、温馨的年夜饭、团圆饭。饺子是美味佳肴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每年春节比吃的年节食品。饺子的做法较为简单,需要先将面做成饺子皮,用皮包上陷。饺子馅也并非是单一的,各种肉、蛋、时令蔬菜和海鲜都可以用作饺子馅,再用清水煮饺,将醋、蒜末、香油调成佐料蘸饺子吃。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不单单是一种美食,同时它蕴涵着中华民族诸多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芹菜陷饺子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饺子有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快乐可、幸福、和睦。白菜陷饺子有百财之意,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鱼肉馅饺子有余财之意,“余”是多出来的意思,也就是祝福您年年有余。一年中华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而余留下来的就是健康。
春节也可称为过年。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所以每到年末,各家各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热热闹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此来驱走年兽,于是春节便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节日作为各个民族在特定季节中举行的盛大纪念和欢庆活动,是人们调节自身生活内容和节奏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群体性和阶段性的典型生活模式。节日的意义深远,它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无论外出务工、还是读书、做生意,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回到家里与家人相聚,丰盛的饭菜里蕴含着父母的爱心、子女的孝心,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同时,在饭前还要祭祖以缅怀祖先,并且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除夕夜的团圆饭深藏着中华民族对家庭的尊重。因此,快乐与严肃相伴的春节里,亲情、友情得到尽情释放,文化得到传承。
中国的春节最不能省去的便是“拜年”,拜年也代表着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祝福人们新年行大运,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压岁钱便是拜年习俗的产物。传说送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而“岁”与“祟”谐音,习惯上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以此来保佑晚辈们新的一年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年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丰收的,家长会用红纸为孩子包好压岁钱,当孩子给家长拜年时便会得到这一丰硕的“果实”。有时候家长在除夕夜提前将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当春节当天到来时孩子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种方式至今依然存在并流行着。
中国传统的习俗是在除夕夜守岁,守岁由来已久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夜主要是全家团聚的夜晚,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各位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唠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四千年沉淀而来的春节是中国人民全年度过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将居所的各个角落打扫干净,食用餐具、窗帘被褥、衣服等也要清洗干净,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年不好的事情都被清除掉,所有的坏运气都被扫走了,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希望。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尘”与“陈”谐音,将过去一年的一切晦气、穷运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和破旧立新的愿望。
过春节还有另一个习俗流行于民间,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家各户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也就是“开门爆竹”,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它的起源较早,至今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可称为“爆仗”、“炮仗”、“鞭炮‘等。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应注重教育引导,进行亲情伦理教育,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 传统节日诗词荟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5-1第一 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传统习俗 节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后,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代在一年中要做四次大祀,“冬祀”便是作为春节来过的。 民国初年开始,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这天凌晨,千家万户都会燃放爆竹,有的人家会在除夕夜年夜饭后一直守至午夜放开爆竹才去睡觉,称之为“开门爆仗”,祝新年开门喜庆。早上,合家必吃糯米粉做的团圆,象征全家老少团团圆圆;中午,一般都吃面或馄饨,意为长寿、兴旺。这天,年岁较高的长辈一般都守在家里,等着小辈上门请安,也称“拜年”。家中一般都备有瓜子、花生、糖果、香烟等,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旧时,有敬天地,祭鬼神,宿命求财等封建迷信活动,解放后已基本破除,但有些习俗还存在,如禁扫地、不汲水、不动剪刀等,说是为了“积财气,保平安”。在农村,春节走亲访友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才算结束。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中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也叫阳历、新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新年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有点晃眼。春天真的来了,所有的希望有在心底升腾起来。小的时候盼过年,真是从初一盼到除夕,盼的是一件新衣,几顿饱饭,几块难的一见的糖果;现在,过年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了什么盼头,吃的、穿的、用的随时可以买来。那么现在的年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过年过的是一份心情,一分希望。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被寒冷禁锢了一冬的身体和思想也都开始解冻。新的想法,新的愿望在春的明媚中开始冒出小芽。我们趁着过年,应该给足这颗希望的小芽生长的力量和信心,从亲朋好友的祝福中获得养分,怀着一份美好的期待开始一年的奋斗。过年是一个阶段的总结。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收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都需要趁年下盘点一下。平常我们总是脚步匆匆,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过年就可以不再考虑工作,不再面对压力,让自己放松,给自己沉思的机会。我们确实应该抓住这机会。看不清自己的人是可悲的,懂得自己的人才能走向完美。一年四季,就像画一个圆,到年了,圆就画完了,我们就该开始画新的一个圆了。所以,过年是一个起点。春天来了,一切都是新的,干什么都不晚,想什么都不过,只要你开始行动,你手里的圆规就在圆周上运动。让我们先做一个计划吧,如何开始新的一年,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方案。过年是一份亲情大盘点。平时,我们可以找各种借口不去联络,但是过年了,我们得想想一年来谁帮过我们,谁关心过我们,谁在远方思念着我们,那么,趁年关给他们一份祝福,送他们一份谢意,给自己一份温暖。过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怎样让年更有年味,是我们永远都要面对的课题。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传统春节对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章摘要】
传统节日红红火火的春节,龙飞凤舞,礼花绽放,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各地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荡漾其中。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热闹了中国,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其正能量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一节庆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春节所具备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是被世人赞叹、敬仰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得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首,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季大致为农历正月至三月,此时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是农忙时节,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满怀的热情来迎接美好的春天。这一时节也创造了许多节日,如春节、人胜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一季节的节日是一年之中最多的一季,人们身着最喜庆的服饰,将最丰盛的食物搬到节日活动中来,人们祈求平安多福,人类繁衍,人丁兴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愿望。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节日,但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十五,甚至到月底,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顾名思义,春节代表的是春天的节日。春节流行多样民俗活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庆祝春节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但主要以拜年和祭祀为主。节日前,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福”字必须要倒贴,路人一路念着“福倒了”,也就代表着“福到了”。如今,春节不仅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逐渐深入了外国人心。外国人同中国人一样重家庭、重亲情。在一些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必然会促进各国文化的渗透、普及。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家庭和睦,因此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过春节。每到春节,不管是在外务工人员还是已迁到海外发展的人员,四处飘离的人们在除夕这天一定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同家人一同享受丰富、温馨的年夜饭、团圆饭。饺子是美味佳肴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每年春节比吃的年节食品。饺子的做法较为简单,需要先将面做成饺子皮,用皮包上陷。饺子馅也并非是单一的,各种肉、蛋、时令蔬菜和海鲜都可以用作饺子馅,再用清水煮饺,将醋、蒜末、香油调成佐料蘸饺子吃。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不单单是一种美食,同时它蕴涵着中华民族诸多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芹菜陷饺子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饺子有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快乐可、幸福、和睦。白菜陷饺子有百财之意,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鱼肉馅饺子有余财之意,“余”是多出来的意思,也就是祝福您年年有余。一年中华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而余留下来的就是健康。
春节也可称为过年。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所以每到年末,各家各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热热闹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此来驱走年兽,于是春节便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节日作为各个民族在特定季节中举行的盛大纪念和欢庆活动,是人们调节自身生活内容和节奏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群体性和阶段性的典型生活模式。节日的意义深远,它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无论外出务工、还是读书、做生意,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回到家里与家人相聚,丰盛的饭菜里蕴含着父母的爱心、子女的孝心,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同时,在饭前还要祭祖以缅怀祖先,并且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除夕夜的团圆饭深藏着中华民族对家庭的尊重。因此,快乐与严肃相伴的春节里,亲情、友情得到尽情释放,文化得到传承。
中国的春节最不能省去的便是“拜年”,拜年也代表着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祝福人们新年行大运,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压岁钱便是拜年习俗的产物。传说送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而“岁”与“祟”谐音,习惯上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以此来保佑晚辈们新的一年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年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丰收的,家长会用红纸为孩子包好压岁钱,当孩子给家长拜年时便会得到这一丰硕的“果实”。有时候家长在除夕夜提前将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当春节当天到来时孩子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种方式至今依然存在并流行着。
中国传统的习俗是在除夕夜守岁,守岁由来已久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夜主要是全家团聚的夜晚,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各位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唠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四千年沉淀而来的春节是中国人民全年度过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将居所的各个角落打扫干净,食用餐具、窗帘被褥、衣服等也要清洗干净,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一年不好的事情都被清除掉,所有的坏运气都被扫走了,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希望。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尘”与“陈”谐音,将过去一年的一切晦气、穷运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和破旧立新的愿望。
过春节还有另一个习俗流行于民间,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家各户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也就是“开门爆竹”,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它的起源较早,至今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可称为“爆仗”、“炮仗”、“鞭炮‘等。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应注重教育引导,进行亲情伦理教育,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 传统节日诗词荟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5-1第一 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议论文(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
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
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
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压岁钱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礼物”了!有的人压岁钱上交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人压岁钱用来买一些自己紫环的东西,有的人压岁钱都是乱花掉了,当然也有的人压岁钱用到了学习中,但我想那毕竟是少数,那么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就很值得讨论了。像我家,春节开销中都包含这“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这一项开支,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用好压岁钱。
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压岁钱既是鼓励,又是一种祝福,应该给,但是也有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好多孩子上网,拉帮结伙,斗殴都是因为手里的钱太多。还是希望家长少给孩子钱。我妈妈就左右为难,不给的话,别人都给,自己看着过不去,给的话,孩子还乱花,这不太好。
有很多的孩子想我一样,赚了许多压岁钱,父母担心我们乱花钱,想帮我们保管,或直接没收,但是我们会闹情绪,说父母这不是那不是,还和别人攀比。
除了给不给的问题,还有给多少的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已经从以前的几块;几十块升到了几百块,而且逐年上升,令不少家长觉得压力大,每年过年的压岁钱的开销就要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所以有了压岁钱不要乱花,要花在正地方,买些对自己有益的物品,也可以存起来。
春节是我们我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我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日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日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风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我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这日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但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期望您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风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老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日拜年挤了点儿;后日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日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漂亮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要说到春节的风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日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风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还是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风俗习惯也特别的多,比如:放烟花炮竹,舞龙,吃年糕,给压岁钱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烟花炮竹。
记得去年我们是在湖南老家过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见到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见到我们可高兴了,就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几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卖铺里买烟花鞭炮玩,我和姐姐兴高采烈的来小卖铺买了许许多多的烟花鞭炮,有摔炮礼、炮、地红、擦炮、电焊条、窜天猴等等,还买了一盒火柴点火。
接着我和姐姐就来到了我家的院子里放起了烟花鞭炮,姐姐说我们来玩摔炮大战吧!我说可以呀!预备,开始!我们各自移动着身体,突然,姐姐从我背后扔了一个摔炮,我被吓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却灵活的躲开了,就这样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渐渐地被我们扔完了。接下来我们又拿起电焊条用火柴把它点燃,电焊条冒了一会烟,快看,电焊条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漂亮极了,我们一手拿一个不停的圈圈,哇!
这时我感觉我们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着迷啊!就这样我们玩啊玩啊,不知过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饭了。
啊!春节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线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后,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崇钱”因为岁与崇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让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大年。
过年了,肯定少不了走亲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五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中秋节就快到了,关于中秋节的议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中秋节议论文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中秋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一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二 在八月十五这月色如昼的夜晚月饼专卖市场的柜台上传来了叽叽咕咕地争论声. "瞧瞧我是多么的时尚穿着巧克力夹克套着奶油鞋子多神气!你们哪一个比得过我 "元祖巧克力奶油月饼扯着嗓子喊道.元祖雪月饼滔滔不绝地嚷着;"我和你虽然是一个牌子但我可比你美多了看我有象调皮的小 星星似的外形我有一层又白又嫩的皮肤里面还有象白雪一般的冰激淋呢!"元祖雪月饼一说就说个没完没了.最土最俗最普通不过了的间装月饼吞吞吐吐结结巴巴难为情地说:"虽然我—我样子没—没没你们漂亮—亮但但是我很便宜味道也—也也不错."不知道它是很内向的人还以为它有口吃呢因为它很土里土气所以别的月饼看都没看它一眼.这时维生素月饼嬉皮笑脸油腔滑调地说:"月饼里数我营养最好我肚子里面藏着维生素abcde!" 维生素月饼刚想称霸突然深藏不露的月饼之王—海鲜天价月饼语惊四座出口成章:"你们都瞧见我这威猛的身躯了吗 你们都嗅到了我的肉香了吗 你们都知道了我是哪级人物了吧 "月饼们齐声说:瞧见了嗅到了也明白了你太伟大了."月饼王问:"那是哪一级人物啊 "月饼们纷纷议论起来你一句我一言有的说:"你的事我咋知道."有的说:"我为什么要知道你的事 "天价月饼听了托着脑袋大叫道:"哎呀跟这些蠢驴在一起简直是我的耻辱." 这时一位身穿华丽衣裙的女顾客来买月饼天价月饼想:她这么有钱一定是来买我的.巧克力月饼想:她这么瘦一定是来买我的.雪月饼想:她的皮肤这么黑一定是来买我的.维生素月饼想;这位顾客脸色不太好一定是来买我的.可是令这些月饼意想不到的是女顾客说:"我要两盒简装火腿月饼."所有的月饼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简装月饼打起进精神焕然一新得意洋洋地走了.所有的月饼眼睛瞪得象鸡蛋一样大…… 简装月饼语不惊人土里土气却原来有如此魅力.啊!古人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中秋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三 中华民族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中秋团圆,我们不能拿五千年文明来加减乘除,因为究竟在何时起源了中秋节,恐怕没有确切的答案,民间传说只能是历史传说,当然民间的故事也是历史,也要看修订历史的人士是哪方人士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传统之说,而和谐恰如东方民族的伟大,节日自不必说,团圆也就不仅此中秋了,孩子有时淘气之余还说,什么时候去爷爷家玩玩,这就是最小的团圆愿望,但这并不一定就是节日才能团圆。 数数年内可能又不可能团圆的节日,元旦、小年、除夕、春节、正月十五等等,凡是礼拜那两天也是可以团圆。民族的民俗的节日吃饭就餐的讲究和内容就有不同了。北方的南方的东方的西方的汉文化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的国外的中外结合的,等等等,都有不同。 比如,新疆包括好多民族之风,但主要的手抓饭、新疆大盘鸡、烤全羊、葡萄干等等清真食品在节日里必不可少;东北民风是在月圆之前摆上都是圆的水果和月饼,小辈的要给长辈的孝敬礼品,家里子女纷纷回来团聚在父母周围共度和谐时光;长江两岸江浙沪地区更加讲究,当然甜品居多,除了水果、月饼,他们还有祭奠之说,还有吃腰点和元宵,元宵在这些地区又称汤圆;再往西南云贵川一带,月饼肯定不会少,但是围炉火锅也代表团圆之意,辣子吃少了不可以,只有多吃才代表以后红红火火、发大财、人丁兴旺,当然这里具有代表性的腊肉一定提前做好,还有糯米酒更是老少百姓所喜爱,还有在云南等地要摆百里宴席,大家和谐共处在一桌连绵号称百里,实际上就是很长了,不一定有百里那么长连起来的餐桌;两广地区也是区别有加,餐桌上要上虎跳墙这个菜,代表步步高,一定要上鲤鱼,并且鲤鱼的姿势一定要跃跃上跳的摆盘,代表鲤鱼跳龙门,当然也是表示一年要比一年好,粤菜的讲究很有道理,甜就甜到底,他们也吃辣子,辣就辣到底。国外的汉文化传承饮食改良许多,基本是中西合璧,菜味道是汉味但是原辅材料、餐具都是西方化了。 关于吃的不多说了,多说了也就等于不知道了。小时候,认定节日能够带来快乐和好吃的,多希望休息玩耍,天天在想天天放假不上课多好哇,可是事与愿违,家长打着骂着必须上课,老师也是如此,于是都想多上几节劳动课和体育课,可是学校上劳动课就那么几节,体育课也是如此。不像现在家长哄着,老师不敢多管的同时,还怕惹怒了家长,谁知道此家长是什么官衔是什么社会地位。当然教育孩子轻重谁也不好把握,就是家长更是如此。我想节日更多体现的是和谐相处,共度美好时光,那么学子们更要珍惜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的携手共同教育孩子也是时光不等人。 我想,中秋节为什么放假,更是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大家有了休养生息,有了一年一度的在此团圆的总结,民俗给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基础,体现了人性化、人本关怀,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永远发展,不断壮大,使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百姓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看了中秋节议论文作文还看: 1. 高中中秋节作文800字 2. 以中秋节为话题作文800字 3. 高中生中秋节作文 4. 高中中秋节作文800字大全 5. 以中秋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6. 中秋节的优秀作文800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于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人,一天他无意中得到了一种人吃了以后能飞上天的药。他将这药交给他的妻子嫦娥保管,一天后羿出去了,留下妻子一个人在家,他的哥哥来到嫦娥 跟前逼她交出药来,可嫦娥不肯,...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实际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砂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 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见了两种幽默家。 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 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居然不欺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如此言行一致,名副其实,不欺别人的事情,恐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我想。 “臭豆腐干!”这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 还有一种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的和别处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不看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的发沙的卖报声。 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时报》《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x x 报”,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哪”字。“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剿匪胜利哪!”在剿匪消息胜利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 在他们的叫卖声里任何国家大事都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我每次听到,总深深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 “臭豆腐干!”“两个铜板要看到x x x x 哪!”这两种叫卖声颇有幽默家的风格。前者似乎富于热情,像个矫世的君子,后者似乎鄙夷一切,像个玩世的隐士文章就是说话。写文章就是写你要说的话。自从这个“汉字写白话”的观念建立以来,写文章变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这意思是说,写“你看会不会下雨”比“君以为天将雨乎”容易。它有希望成为人人具有的一种技能。当然,要把文章写得很好,写成艺术品,仍然很难。“文章就是说话”,这句话往往遭人批评,因为明明有许多白话文学作品跟日常说话大有分别。我们不妨稍作补充,认为“文章是说话的延长”。这“延长”一词是什么意思?它表示量的增加,形式的美化和功效的扩大。“锤头是拳头的延长”,锤头所做的正是拳头要做的事情,它代替了拳头,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拳头,比真正的拳头更有力量。文章和说话也有分别,那正是说话延长留下的痕迹。“文章是说话的延长”,这“延长”还有“传播得很远”和“保存得很久”两个意思。口中说话,只能让附近有限的人听见,写下来就“无远弗届”。话出口之后,即生即灭,写下来就“千秋万世”了。录音技术问世以后,人说的话不经过白纸黑字也能“延长”,功效与写下来印出来相等,因此灌唱片制录音带都叫“出版”,一张唱片,如果是一个人在说故事,这张唱片也是一篇文章。也有人说,文章写的不是话,是心思意念。不错,通常我们都以为先想后说,因此,如果有人说错了话,就有人讽刺他没有大脑。但是学者们说,我们在“想”的时候已经在“说”了,两者同时发生,是一件事。他们管“想”叫“内在语言”,管“说”叫“外在语言”。等到写下来了,就叫“书面语言”。世上不是有说谎的吗?怎能说语言就是心思意念呢?这个问题有答案。所谓假话,也在心里真正那样想过。当一个来向你借钱的时候,他心里想:“我要他的钱。可是,如果他知道有借无还,一定不肯把钱拿出来,我必须保证在三个月内归还,而且加上利息。”他当然不会把这些内在语言都说出来,他只说出保证归还的那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谓假话,假话不假,只是不完整,隐藏了不可告人的动机。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就是把内在的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要“表达”。表达的意思跟成语“表情达意”相近,不过表达成为文学术语以后,含意更广更深一些。表达是一种快乐,一种成就,一种权力。不能表达是一种痛苦。有人生了病,忽然不能说话,我们很同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能表达。我们对于主持广播节目的人,在报上写专栏的人,可能很景仰,很羡慕,因为他能作有效的表达。内在语言是心灵的活动,无从和别人交通,面对面还可以察言观色,距离远了十分隔膜。心心相印和灵犀相通的是偶然的事情,而且双方所了解的不完整,更未必可靠。从前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演讲,他在发言之前先拿起一朵花来,听讲的人中间有个人微微一笑,释迦看见那个人的笑容,就取消了那次演讲,理由是不必再讲,“我要讲什么,那个微笑的人已经知道了。”那个人真的知道了吗?那个人领会到的,和释迦要讲而没有讲出来的完全一样吗?就算两人的精神完全契合,其他那些听众又怎么办,他们怎么参加进去?就算在场所有的人都了解,他们以后要不要说出来、写出来?如果他们也不说、不写,这一部分思想怎么传开、怎么传下去?内在语言是心灵活动,外在语言、书面语言是物质符号。物质符号能使别人听见看见,使听见看见这符号的人知道你的心思意念。如果我心里想的是“水”,你大概不会知道,如果我写出这个字来:“水”,你才明白,而“水”这个字是物质做成的,油墨纸张铅字都是物质。写作是把心灵变成物质,绘画也是,画家把他的心灵变成线条颜色固定在画布上,雕塑家、雕刻家也是,他们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一块石膏、一块铜或一块大理石。这种代表艺术家心灵的物质不再单单是物质,它有超乎物质以上的意义与价值。有人去买画,他批评一幅画的定价太贵,他计算框子值多少钱,画布值多少钱,颜料值多少钱。既然如此,他何不到店里去用那些钱买框子、画布和颜料摆在客厅里?颜料画布未经画家使用过,大理石未经雕刻家处理过,都是死的物质。同一道理,排字房里的铅字未经你我选择排列时也是死的物质。秋瑾女士把几个字排列成“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几个字都活了,都有生命了,因为这几个字表达了一位女革命家就义前的心情。文学的术语跟这种物质符号叫“媒介”。可不是?我心里想的是“水”,你不知道,等我写出“水”来,你才知道,这个字在我们之间沟通传递,使你我有认识有了解,它等于是一个媒人,一个介绍人,把作者和读者撮合在一起。这个例子太简单了些,当人类开始使用文字符号的时候也许就这么简单,可是后来复杂了,例如安徒生写的《丑小鸭》,就很复杂,站在作者的角度看,《丑小鸭》代表安徒生的心灵,站在读者的角度,《丑小鸭》也代表你我。《丑小鸭》出自安徒生的心灵,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时候,它不再是一个介绍人,不再是一个第三者。后来,丑小鸭成了典故,人人可以用这个小鸭代表他自己。一个尚未成为作家的人,可以把写作当作一项技能、一门手艺来学练。这种技能就是把内在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有些人平常能言善道,一旦提笔写作却一筹莫展,这样的人往往把写作和说话看作断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他也许听说写作是天才的工作,要由文曲星下凡来做,他也许听说有人写了一首诗立刻升了大官,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赶走了成群的鳄鱼。他也许听说作家死了,玉皇大帝派乐队来迎接他的灵魂,请他去做秘书。这还得了?我凭什么能做这件事?现在我们低调些,别把作文课堂上的人吓呆了。好的作品可以惊风雨泣鬼神,但是当初也有一个阶段像做瓷盘那样学过。欧阳修是大作家,但是字怎么写,怎么用,他母亲辛辛苦苦“画荻”教过他。单单画荻不能使欧阳公成为大作家,但是不经过画荻这一类的阶段恐怕更没有希望。欧阳公写的是文言文,要在口头语言之外另有一套书面语言,他受的训练比较复杂,今人写作,口头语言跟书面语言非常接近,有时候简单,可以一致,迈出第一步到底容易。“汉字写白话”,“我手写我口”,一个能言善道的人,或一个心思周密的人,都没有理由望着方格子发呆。只管写,写你的话,写出来再添,再改,再“延长”。 我们当然不该忘记“文章和说话不完全相同”。请注意,不是完全不同,而是“不完全相同”。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通常,“写”比“说”简略,在电话上要说五分钟的(五分钟可以说一千字),写信也许只要三五句。老李在电话里对小王说:“明天下午我们在一块儿吃饭好不好?六点半,在中华路会宾楼,你知道这家馆子吗?在人人百货公司大楼。让我想想看,你开车来怎么走。那段路是单行道,你别走成都路,你从北门口那边绕过来,才可以靠会宾楼门口停车。好,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下午,六点半,会宾楼,先到先等,不见不散。”如果不打电话,而是写信,字数要少得多,至少,“让我想想看”之类的话不会有,因为写信可以想好了再写。把时间地点再重复一遍也无必要,因为看信的人可以重看一遍。由此可见由话变成“文”,往往要删减许多字句,这就是文学家经常主张的“简练”。这个经验,凡是在开会或演讲时作过记录的人都有,在字面上,写下来的总比说出来的少。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选自《最后一课》的令我觉得十分感动的语句。
《最后一课》是由法国作家都德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文章描述了普鲁士军队将要占领柏林时,韩麦尔先生给他的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时的情景。
我忘不了韩麦尔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语机会时那张惨白的脸,我忘不了调皮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痛彻心扉;我更忘不了我深深眷恋的母语。是她,让我第一次发出了“妈妈”的语言。是她,让我与周围的人自如交流。是她,让我了解了我们民族的博大精深。是她,带给了我美的享受。是她,让我体会到方块字的妙不可言。
正因为我们汉字有着独特神奇的魅力,自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韩国不都是借鉴了汉语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语言吗?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汉语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日益重要。君不见,当今世界上掀起一波波“汉语热”,操着一口纯正汉语的外国人不正越来越多?
然而,我们的一些zf官员、教育部的一些要员,对此仿佛视而不见!他们忘记了母语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的骄傲。
他们在不断强化的英语等外语的教育,做出种种规定:英语不过关,学士证拿不到……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英语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我们的母语却一再被弱化。那些官员反而振振有词的宣称,这是与国际接轨。
难道与国际接轨就非得把英语置于母语之上吗?试问,日本是如此?韩国是如此?法国是如此?不!每个自信,自尊,自强的名族绝不会!历史上,只是那些被破压,被奴役的名族才不得不如此啊!君不知,要消灭一个民族最可恶的方法就是消灭这个民族的母语?君不知,日本抢占了台湾岛时,就是实行推行日语,消灭本地母语的毒汁吗?那些唱着中文歌,却硬要夹着几句英语的三流歌手,那些说着汉语,却不是冒出几句英文的所谓的精英,反而令人浑身不自在。
我认为,我们的汉语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其音,形,义的结合简直到了完美的地步。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文字有这样的神奇?
重视英语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将其与母语等量齐观,更不能本末倒置,将其凌驾于母语之上。珍惜吧!用同种角度,同样的思想去想想:小至韩麦尔先生,大到整个法国人将要失去母语的那份悲痛与无奈吧!难道我们要让“母语尴尬”再次在有着五千年明史的中国重演时,才会珍惜吗?
说到汉语语言文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中国人都会说汉语,写汉字。
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汉语的语言文字,就会发现,汉语言文字其实很有趣,很奇妙。
我刚上学的时候,听妈妈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学汉语的外国人,认为东西就是指一个物品,有一次,一个中国朋友送给他一件礼物,他指着这件礼物对中国人说:“这是个好东西,而你不是个东西。
”中国人听了很生气:“你才不是东西呢!”这个老外很奇怪,“怎么?难道你是个东西。
”这个中国人更生气了:“你才是东西呢!”老外立刻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你到底是不是东西呀?”“噢……”这个中国人也糊涂了:“我到底是不是东西?”我觉得这个笑话太好笑了,我经常用这个笑话跟别人开玩笑。
中国的语言文字太奇妙了,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环境下,就有不同的意思,得根据说话的场景和语气来辨别意思。
用错了地方就会闹出大笑话。
我们现在四年级的语文题里也有好多让我们判断一句话的正确意思,我觉得这些题非常有趣。
汉语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一定要学好语文!
我不想给你全文,但可以提供写作思路:首先确定体裁:议论文其次确定论点:你同意题中的哪种观点再次确定论据,如果你同意建桥,那么你不妨举一些相关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中国以前是没有航母的,自从买了“瓦良格号”之后,我们在航母领域迅速填补了这项空白,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国防实力。
还可以反证举例:我们在欣赏西方古典艺术的时候,也是全盘接受,并没有把《蒙娜丽莎》改成水墨国画之后再拿来看。
而如果你持不同意见,反对建桥,那么你也可以举多个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们痛恨韩国人称汉字是他们发明的,同样,中医也被他们 *** 地称为韩医等等。
再反证,很多电影在公映前就有了盗版,以致于人们为了这点小便宜拒绝购买正版,导致影视制作的高成本与低收益,最终的结果就是烂片小制作当道,真正的艺术却无人敢再问津。
于是我们明明有着几千年的文明,想看大片却得进口好莱坞的泊来品。
这中间,有人提到了文化自信概念。
你也不妨针对这一点展开一些讨论。
例子就是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明明在文化与音乐等方面丝毫不比欧美国家弱,而且市场也很好,可我们只见过亚洲国家的歌曲许多都加入了英文片断,甚至整首都是英语,还有就是影视作品中,甚至思潮导向中都以会讲英语而作为高大尚的标准。
可你何时见过欧美的歌曲中有哪怕一句是亚洲国家语言的?你何时看到欧美国家的人以会说汉语为荣的?其实这并不是我们亚洲国家的所有人都没有文化自信心,而是与欧美国家在历史上的军事扩张有关。
在扩张的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别的国家,从而导致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率是最普遍的。
最后,你可以收尾了,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有大量实例可以供你论证你的观点,所以收尾简明扼要地说一下就可以了。
应该不难。
强者,这个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讲,很心酸,因为。
是强者,占尽了世界的风光;是强者,令万千弱者而臣服;是强者,独霸了至多的眼球。
而。
强者,不就是最令我们难忘的吗?强者何来难忘?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巨多闪光点,而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更加懂得前进,更加懂得鞭策人生,更加懂得怎么驾驭人生这匹狮子骢。
强者,我惧怕;强者,我感恩;强者,我难忘。
曾经在稚幼园有一个挚友,成绩比我好,长得比我可爱,可想而知,她自然招来一阵阵赞扬。
我呢,一定是不服气,我想:哼!凭什么,不就是成绩好,是班花嘛。
看我怎么超过她。
后来,她悄悄的、无声无息的转学了。
后来,我成了稚幼园的佼佼者。
他们羡慕我,而我却羡慕那个转学的女生。
为什么?不是因为她成绩好、长得好。
是她让我懂得追求,她是我必定要超过的目标,我竭尽全力的想比她好,结果,自己的成绩遥遥直上。
现在,我也不会放弃,我也不会满足已有的东西,我的目标不是这些我有的,而是那些我没有的。
她是强者。
而我却想获得强者的桂冠,的确,现在我成功了,我的确获得了这顶桂冠。
而我却永久地失去了一样的东西——追过她的信念。
我想,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我失去了这些,却获得了那些。
的确,强者令我们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谓强者?有人说在困难中勇敢前行的人,有人说不怕挫折的人,有人说经得起嘲笑的人……她就是一位强者!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我从未见过她流过一滴眼泪,当我知道她妈妈去世的时候,我无时无刻的不在想你的痛苦,而当你从家里来时,我看到的不是一张写满痛苦的脸,而是像以往一样充满笑容。
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你不被挫折打败,反而越挫越勇。
当我鼓起勇气问你想不想妈妈时,我明知那是你心头的伤疤却触动了,你双眼望着我,我至今读不懂那眼神中的哀伤,她从嘴中滑出了一个“想”这时是浅浅的一个字,我觉得这个字载负了你的伤。
而我看到了你面对挫折时的大无畏。
她没有像别的女生一样的芊芊细腰,我们也时常戏称她该减肥了,不知是何 *** 了她,每当课间操她就呼朋唤友的让我们陪她去跑步,开始我以为她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事实却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作为她的忠实死党,我也被她粘上了,我与她一起运动。
开始觉得游刃有余,而到了最后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对她说我们歇歇吧,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把这圈跑完,做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就是胜利”听了她的这番话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她的执着让我感动。
也许地震中的幸存者是强者,因为他们熬过了黑夜,也许保卫国家的战士是强者,因为他们抵抗了敌人,也许问鼎苍穹的宇航员是强者,因为他们登上了太空。
但我认为你就是强者,因为你敢于面对挫折,坚持自己的要求。
她,就是生活的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好比一艘在生命长河中荡漾的小船,会经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风和日丽。
小船会在这一生在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滂湃的,让这艘小船和你措手不及、提心吊胆。
但是,小船是否能平安度过,还是得看你有没有及时解决,掌握这个命运的人是你,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
你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还是生活的懦夫?我看过《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宁愿放弃平静、美好的生活,也要在海上与风浪拼搏。
虽然一次出海被俘,但并没放弃、就此了却一生,而是凭着机智和信念逃出;虽然种植烟草利润大,安定下去可以成为富翁,但仍然参加航海,并没有放弃梦想;虽然流落到一座荒岛,但并没有绝望,而是白手起家,创造了这片天地。
我相信,如果生活中也有鲁滨逊这样的人,那么他(她)这样敢于与生活做斗争的精神,使他(她)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既然身边有那么多例子,那么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吧!让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吧!
热爱汉字、外交,无论是汉唐盛世,既要坚持前人的部分优良传统、喜怒哀乐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校园中普及书法教育。
而汉字,饱受磨难,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更需要举国人们的不断努力,及至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用手写时,曾几何时。
我认为,不闭门造车,如果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
有人说。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又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潮流。
如果说中华文明史的建构,不拒绝发展,并不是代表着非要一尘不变,无图的画!然而,我觉得在社区和社会上宣传汉字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何看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发扬是否得到光大,还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汉字讲座,还是唐诗宋词,我为你骄傲,随着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词汇早已跟不上时代,店铺匾额繁体字泛滥、《汉字英雄》等几档节目更是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由习惯成依赖,加强人们对汉字笔画没的感知、书法作品展览等活动,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去其糟粕”,我们开始忽略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那么如今汉字汉语的规范、快捷,如同黑眼睛黄皮肤,只是推脱我们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罢了,爱国就应从爱汉字做起,却仍历久弥新?这只是推脱我们的责任罢了,而这般境地怎能完全归因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使其得到进步和质的飞升,在这些节目的高收视率背后是国人汉字手写能力普遍下降的严峻事实,电视广告里成语面目全非······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如今的各种高科技设备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四大文明一度辉煌,传承汉字文化,这无疑为汉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写出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
最近《汉字听写大会》,由于长时间没有动笔写字,汉字是上至国家政治,现在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
在人类历史上,是一项解决汉字危机的有效手段,在方便,记不清具体的部首和结构,才发现对汉字的记忆竟已经如此模糊不堪,只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
因为长期性地使用电脑,最后的结果便是能打字的决不写,文字记录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促使社会上有更多的人重新重视汉字。
由此看来,“提笔忘字”更是发展为普遍现象,但深入民族血液的汉字所固有的强大向心力是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明显下降,由依赖成退让,汉字不能沦为迷失的文明。
首先,书法会提高人们对书写汉字的兴趣,汉语言文化的规范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汉字的滥用和扭曲,它是无言的诗,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与时俱进。
多少次想大声喊出。
在网络时代,继承这千年的历史文化,最终都将湮灭无迹。
我们应当承认,下至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其次。
书法是古老的中华文化集中的表现形式:街头书刊错别字连天。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被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使中华民族的徽记和象征。
这点确也无可否认、手机在激昂的国歌声中,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再者,我为你自豪。
电视媒体方面多举办一些诸如《汉字听写大会》等比赛。
汉虎胆港感蕃啡歌拾攻浆字这一千百年来的传统艺术却在电子网络普及的这个时代陷入尴尬境地,无声的乐,全球慢慢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用起来不方便且麻烦,需要无数古人不懈的探索,键盘上“敲字如飞”往往代替了以往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是炎黄子孙独创的表现艺术,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爱国的情操。
五千多年来,我们应当敬重汉字,我们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经济:中国汉字,这其中原因很多,写起字来“缺胳膊少腿”,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基石。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我们应“取其精华,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最深厚赤诚的爱国情怀,我们怎可以用游戏的心态随意对待书写的错误和不规范,最终却难逃消亡的命运,续写新的华美篇章。
还有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根源。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当然也有着自己的根源——民族。
民族之根是什么呢?一开始,我想到的是民族精神,可仔细回味,有些欠缺准确。
精神从何而来?自人生下来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语言学习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精神便通过语言移入其中,我们也逐渐掌握民族精神。
所以,母语才是我们的民族之根。
还记得中学时使所学的《最后一课》吗?文中的小男孩平时那么贪玩,可是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他的心一直都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那位法语老师也把自己对语言的全部感情放在了这节课上。
快到下课的时候,这位老师的声音甚至接近哽咽!是因为什么?这就是自己的民族之根面临铲除之时的悲痛之情。
文章说:“语言就是打开民族大门的钥匙。
”是啊!假如一个民族连语言的都遗忘了,那么何谈什么民族精神,何谈民族的历史,何谈民族的未来!而在今天,大街小巷遍布外语,学习外语的狂潮席卷全国。
这并没有什么,可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整天嘴上挂着一连串的英语,却读不准几个汉字;整天嘟着英语音标,却读不准汉语拼音;整天说着国外什么好,却对自己国家的一切感到厌恶……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祖国厌恶。
为什么会对祖国感到厌恶?是因为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怎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画,而不是含蓄隽永的唐诗宋词;学生阅读的是魔幻小说,而不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年轻人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而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新新人类听的是摇滚,是RB,而那些传统经典音乐几乎成了空谷绝响。
当你捧着《诗经》,吟咏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你翻开《唐诗三百首》,默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你品读《宋词》,轻唱着“杨柳岸,晓风残月”……你会领悟到古典文学的意蕴。
可偏偏要翻开言情小说,看着一篇又一篇的言情故事。
听着网络音乐“她只是我的妹妹”……盲目追求潮流,看着魔幻小说,可紧跟潮流勿忘树大根深。
当你看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有没有想到周杰伦的“兰亭集序”与“青花瓷”?这些流行中的经典也是值得我们追捧的。
当你看到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有没有想到高档酒店长廊里的清明上河图?这也许是证明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事实。
因为它不会挂一副长达数十米的漫画。
紧追潮流勿忘经典。
可也有这么一些调查数据让我们心寒。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
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的能力危机,另有的人不赞成这一说法。
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次穷、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
等等。
我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
这些事实又告诉我们,紧追潮流勿忘树大根深。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一味的追随潮流,精神家园不能丢。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汉民族多种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文学家研究语言和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的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汉语成语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层次去发掘。
汉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而从中华文明的载体也表现为汉语和成语,准确而生动地变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结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我们可以分别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探讨汉语成语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中国的成语。
(一)汉语成语与精神文化 汉语成语在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中占主要组成成分,占据着主导地位。
对于儒家思想而言,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在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制度。
(二)汉语成语与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不少成语直接表现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选材集中于日常所见的人或事物直接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我们了解到成语中积淀着中华传统文化,也证实因为成语利于保存且久经不忘的特性才能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
一样啊 我建议你 高中作文最好少写些记叙文 因为品我的经验,记叙文除了文采很好的 能把人弄哭的那一种 其余得分都不是太高 相反 议论文就不同了 好歹记上一两个材料 都能用上 分数还可以 不算低 至于议论文的写法 我帮你找了一些 你看看........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
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
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
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
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
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
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
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
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
"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
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
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
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
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A friend is a person who can let you feel warm when you are I have many Tom is my best is as old as taller than is his favorite likes traveling and are in the same is good at his study is very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will help me if i got in will help he as much as I can. I hope our friendship will forever and ever.朋友是能让您感到温暖的人,当您是沮丧的时候。
因此我有许多朋友。
但是Tom是我的最好的朋友。
他和我年龄一样。
他比我高。
篮球是他喜爱的体育。
他还喜欢旅游和阅读。
我们是在同班。
他善于学习。
因此他的成绩是非常好。
我们从彼此学习并且互相帮助。
如果我有麻烦,他将帮助我。
如果他有,我也会帮助他。
我希望我们的友谊永远持续下去希望楼主能考个好成绩!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高中作文《汉语是最美的语言》,议论文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实际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砂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 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见了两种幽默家。 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 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居然不欺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如此言行一致,名副其实,不欺别人的事情,恐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我想。 “臭豆腐干!”这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 还有一种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的和别处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不看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的发沙的卖报声。 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时报》《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x x 报”,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哪”字。“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剿匪胜利哪!”在剿匪消息胜利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 在他们的叫卖声里任何国家大事都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我每次听到,总深深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 “臭豆腐干!”“两个铜板要看到x x x x 哪!”这两种叫卖声颇有幽默家的风格。前者似乎富于热情,像个矫世的君子,后者似乎鄙夷一切,像个玩世的隐士文章就是说话。写文章就是写你要说的话。自从这个“汉字写白话”的观念建立以来,写文章变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这意思是说,写“你看会不会下雨”比“君以为天将雨乎”容易。它有希望成为人人具有的一种技能。当然,要把文章写得很好,写成艺术品,仍然很难。“文章就是说话”,这句话往往遭人批评,因为明明有许多白话文学作品跟日常说话大有分别。我们不妨稍作补充,认为“文章是说话的延长”。这“延长”一词是什么意思?它表示量的增加,形式的美化和功效的扩大。“锤头是拳头的延长”,锤头所做的正是拳头要做的事情,它代替了拳头,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拳头,比真正的拳头更有力量。文章和说话也有分别,那正是说话延长留下的痕迹。“文章是说话的延长”,这“延长”还有“传播得很远”和“保存得很久”两个意思。口中说话,只能让附近有限的人听见,写下来就“无远弗届”。话出口之后,即生即灭,写下来就“千秋万世”了。录音技术问世以后,人说的话不经过白纸黑字也能“延长”,功效与写下来印出来相等,因此灌唱片制录音带都叫“出版”,一张唱片,如果是一个人在说故事,这张唱片也是一篇文章。也有人说,文章写的不是话,是心思意念。不错,通常我们都以为先想后说,因此,如果有人说错了话,就有人讽刺他没有大脑。但是学者们说,我们在“想”的时候已经在“说”了,两者同时发生,是一件事。他们管“想”叫“内在语言”,管“说”叫“外在语言”。等到写下来了,就叫“书面语言”。世上不是有说谎的吗?怎能说语言就是心思意念呢?这个问题有答案。所谓假话,也在心里真正那样想过。当一个来向你借钱的时候,他心里想:“我要他的钱。可是,如果他知道有借无还,一定不肯把钱拿出来,我必须保证在三个月内归还,而且加上利息。”他当然不会把这些内在语言都说出来,他只说出保证归还的那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谓假话,假话不假,只是不完整,隐藏了不可告人的动机。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就是把内在的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要“表达”。表达的意思跟成语“表情达意”相近,不过表达成为文学术语以后,含意更广更深一些。表达是一种快乐,一种成就,一种权力。不能表达是一种痛苦。有人生了病,忽然不能说话,我们很同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能表达。我们对于主持广播节目的人,在报上写专栏的人,可能很景仰,很羡慕,因为他能作有效的表达。内在语言是心灵的活动,无从和别人交通,面对面还可以察言观色,距离远了十分隔膜。心心相印和灵犀相通的是偶然的事情,而且双方所了解的不完整,更未必可靠。从前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演讲,他在发言之前先拿起一朵花来,听讲的人中间有个人微微一笑,释迦看见那个人的笑容,就取消了那次演讲,理由是不必再讲,“我要讲什么,那个微笑的人已经知道了。”那个人真的知道了吗?那个人领会到的,和释迦要讲而没有讲出来的完全一样吗?就算两人的精神完全契合,其他那些听众又怎么办,他们怎么参加进去?就算在场所有的人都了解,他们以后要不要说出来、写出来?如果他们也不说、不写,这一部分思想怎么传开、怎么传下去?内在语言是心灵活动,外在语言、书面语言是物质符号。物质符号能使别人听见看见,使听见看见这符号的人知道你的心思意念。如果我心里想的是“水”,你大概不会知道,如果我写出这个字来:“水”,你才明白,而“水”这个字是物质做成的,油墨纸张铅字都是物质。写作是把心灵变成物质,绘画也是,画家把他的心灵变成线条颜色固定在画布上,雕塑家、雕刻家也是,他们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一块石膏、一块铜或一块大理石。这种代表艺术家心灵的物质不再单单是物质,它有超乎物质以上的意义与价值。有人去买画,他批评一幅画的定价太贵,他计算框子值多少钱,画布值多少钱,颜料值多少钱。既然如此,他何不到店里去用那些钱买框子、画布和颜料摆在客厅里?颜料画布未经画家使用过,大理石未经雕刻家处理过,都是死的物质。同一道理,排字房里的铅字未经你我选择排列时也是死的物质。秋瑾女士把几个字排列成“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几个字都活了,都有生命了,因为这几个字表达了一位女革命家就义前的心情。文学的术语跟这种物质符号叫“媒介”。可不是?我心里想的是“水”,你不知道,等我写出“水”来,你才知道,这个字在我们之间沟通传递,使你我有认识有了解,它等于是一个媒人,一个介绍人,把作者和读者撮合在一起。这个例子太简单了些,当人类开始使用文字符号的时候也许就这么简单,可是后来复杂了,例如安徒生写的《丑小鸭》,就很复杂,站在作者的角度看,《丑小鸭》代表安徒生的心灵,站在读者的角度,《丑小鸭》也代表你我。《丑小鸭》出自安徒生的心灵,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时候,它不再是一个介绍人,不再是一个第三者。后来,丑小鸭成了典故,人人可以用这个小鸭代表他自己。不过在学习阶段,仍要把语文符号当媒介工具来看待。凡是一种工具都有它的性能,使用者要经过学习练习,把它的性能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某种流动的液体叫“水”,知道这个字怎么写,都是经过训练然后得到的能力。这种训练是一个起点。有人问过:写作难道是木匠做桌子吗?当然不是,不过开始起步的功夫可能和木匠做桌子差不多。文艺不大像木匠做桌子,倒有点像窑工做盘子。盘子本来是盛菜用的工具,可是博物院陈列的那些盘子都不盛菜了。“鼎”本来是烧饭用的,可是毛公鼎就不是饭锅,而是艺术品了。一个尚未成为作家的人,可以把写作当作一项技能、一门手艺来学练。这种技能就是把内在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有些人平常能言善道,一旦提笔写作却一筹莫展,这样的人往往把写作和说话看作断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他也许听说写作是天才的工作,要由文曲星下凡来做,他也许听说有人写了一首诗立刻升了大官,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赶走了成群的鳄鱼。他也许听说作家死了,玉皇大帝派乐队来迎接他的灵魂,请他去做秘书。这还得了?我凭什么能做这件事?现在我们低调些,别把作文课堂上的人吓呆了。好的作品可以惊风雨泣鬼神,但是当初也有一个阶段像做瓷盘那样学过。欧阳修是大作家,但是字怎么写,怎么用,他母亲辛辛苦苦“画荻”教过他。单单画荻不能使欧阳公成为大作家,但是不经过画荻这一类的阶段恐怕更没有希望。欧阳公写的是文言文,要在口头语言之外另有一套书面语言,他受的训练比较复杂,今人写作,口头语言跟书面语言非常接近,有时候简单,可以一致,迈出第一步到底容易。“汉字写白话”,“我手写我口”,一个能言善道的人,或一个心思周密的人,都没有理由望着方格子发呆。只管写,写你的话,写出来再添,再改,再“延长”。 我们当然不该忘记“文章和说话不完全相同”。请注意,不是完全不同,而是“不完全相同”。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通常,“写”比“说”简略,在电话上要说五分钟的(五分钟可以说一千字),写信也许只要三五句。老李在电话里对小王说:“明天下午我们在一块儿吃饭好不好?六点半,在中华路会宾楼,你知道这家馆子吗?在人人百货公司大楼。让我想想看,你开车来怎么走。那段路是单行道,你别走成都路,你从北门口那边绕过来,才可以靠会宾楼门口停车。好,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下午,六点半,会宾楼,先到先等,不见不散。”如果不打电话,而是写信,字数要少得多,至少,“让我想想看”之类的话不会有,因为写信可以想好了再写。把时间地点再重复一遍也无必要,因为看信的人可以重看一遍。由此可见由话变成“文”,往往要删减许多字句,这就是文学家经常主张的“简练”。这个经验,凡是在开会或演讲时作过记录的人都有,在字面上,写下来的总比说出来的少。参考资料: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一个地方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现代社会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老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着自己。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些时间来,让一家人能够说出各自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心声,儿女默默记住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敞开。 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冯妇葬身火海的寓言,发人深省,如果语言表达准确,这种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因此,学好语言的表达,对沟通是大有裨益的,架好语言这座沟通的桥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 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如此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