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摘要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学者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作品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美斩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冷峻的文笔讲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三代人的悲剧命运。唯美清丽的故事情节逐步推进,人物的悲剧命运却浸染着难以消逝的凄美。作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使得作品有着一种崇高的撼人心魄的悲剧美。本文将通过对几代人悲剧命运的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蕴;凄美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波动,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便是这样一部展现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史诗性作品。展现在作品中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回汉文化冲突中的文明悲剧给人以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评论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呈现在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萦绕在读者心中令人为之心颤,悲剧的暗流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丽凄美的故事情节,深度挖掘悲剧意蕴给万千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波动。 《穆斯林的葬礼》用玉和月作为两条交叉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文艺中的悲剧“浸含着某种形而上的宗教情怀,是人类针对自身原罪的宣泄与救赎”,【1】回族女作家霍达自觉地民族化创作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回族色彩,“那些在宗教状态中生存的人们,受宗教思想束缚的人们,在焦灼的冲突中生存的人们,在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人们,无一不展示了人生、历史的悲剧性。”【2】纵观全文,充斥在文中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民族悲剧给人以凄凉崇高之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饱含了悲剧性的底蕴,凄美的爱情绝唱更是超越了死亡本身,由悲剧带来的审美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痛苦和压抑,而灵魂的窒息中又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升华。 小说以一个穆斯林家庭为描写对象,展示了这个大家庭六十年间的兴盛和衰落。读者从作品的标题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悲剧气息。三代人的命运沉浮,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最终留给读者的是孤月碎玉和那一曲《梁祝》呜咽在风中,但超越生死的爱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玉的长河里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梁亦清的猝死和那未完成的宝船开始,全文就暗匐了悲剧的蔓藤。韩子奇为玉放弃了作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为了玉忍辱负重拜了师傅的仇人为师,当他重振奇珍斋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与师傅梁亦清的长女梁冰玉的结合却注定了几代人凄美的爱情悲剧。处于感恩的结合,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只能是痛苦的氤氲和蔓延地。霍达在小说中提到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瞧瞧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3】韩子奇娶了梁君璧,然而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韩子奇为了玉抛弃妻子远走他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个性独立、开放、知性的梁冰玉用一颗火热的心唤醒了韩子奇,他无法抗拒这彼此如一的感情,当两颗漂泊的心碰触到一起它们结合了,他们跨越礼教的束缚诞下了爱的结晶韩新月。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苦与痛,爱与悲。梁君璧,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当信念破碎时她的心灵也扭曲了。她无尽的恨意化作对对家庭的专制独裁,逼走梁冰玉,冷淡地对待韩新月,独裁儿子的婚姻使上一代的悲剧在无尽的恨意中延续到下一代。 新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饱含了悲剧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中,月亮积淀着绵长的思念,离愁的苦闷,成为既定的悲情色彩的意象。”【4】新月是不为世人所接受的爱情的牺牲品。软弱的韩子奇不敢勇敢地作出果断的选择一直守在妻子身边,维持着徒有空壳的婚姻,对妻子的愧疚化作忍气吞声和无尽的冷漠致使妻子的独裁专横,先天性的疾病,母爱的缺失和爱情的身不由己使她带着爱与痛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超越生死的爱终归是美的。当单纯、聪慧的新月遇到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楚雁潮,那种如火一样纯真平等的爱情走来了。“一个始终不存在和存在的上帝,这便是悲剧的中心。”【5】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梁君璧,她始终认为顺从真主才是命运的主旨,亲手扼杀了自己和亲人的幸福。韩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真挚,两情相悦,然而他们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不同意这段姻缘,最后逼得新月生命凋零。楚雁潮真挚的爱无不令人感动落泪,一曲荡气回肠、凄美动人的《梁祝》紧紧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离去。冲破世俗的师生之恋在生与死的面前显示了它的崇高之美。 没有爱只有恨的梁君璧自身就是一个悲剧,逼走妹妹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只换得了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惨淡收场,她执着于信仰最后却被信仰抛弃。然而对自己的唯一寄托,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她也没有放过,用一贯的独裁专横,相信所谓的真主命运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幸福,重蹈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她导演了儿子韩天星和陈淑彦的婚姻,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容桂芳。当天星知道真相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埋葬了陈淑彦的幸福。在新月下葬时,陈淑彦望着深爱新月的楚雁潮,发出新月活的值的感叹,莫不是自己徒有空壳没有实质的婚姻,她怎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触和痛怀。她有了家,可她终究摆脱不了天星不爱自己的事实,她终要在无尽的孤寂中度过余生。昔日的爱人形同陌路,小荣子也只能在这场阴谋中退出,从此别过。浮萍一样的命运尽由不得自己的安排,“故事中的角色由于某种弱点和无能而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他们不是自己所参与的情节的设计者,他们的出现或消失似乎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6】,韩子奇的软弱和梁君璧的专横致使了亲人的悲剧命运。即使作品中的配角姑妈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寄托在韩家,把星月和天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而新月的早逝何尝不是让她饱受丧子之痛?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 ,没有悲壮也就没有崇高。一部真正深沉的文学是崇高精神悲剧演绎下的升华。于是为了激扬荡魂的悲壮, 塑造撼魄的崇高 ,挖掘悲剧展现悲剧成为了霍达文学创造的至高境界的追求。”【7】全文充斥着人物的悲剧命运,梁亦清日夜劳作最后人死船毁;韩子奇为玉而生花费一生的心血最后却落得玉石俱焚的下场;新月聪慧过人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却因病早逝;楚雁潮才华横溢但无法和爱人相伴一生;埋葬自己爱情的韩天星;心灰意冷的小荣子;徒有婚姻没有爱情的陈淑彦;苦命的姑妈;一生执着信教却受信念背叛的梁君碧;受尽漂泊之苦孤苦伶仃的梁冰玉;苦命的姑妈;他们向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幕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 悲剧意蕴的凝聚和积淀使读者在感受到心灵的痛苦和压抑时体味到震慑人心的崇高的悲剧美。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带着苦痛和超越生死的爱走了,在孤雁盘旋中,在凄婉的《梁祝》曲声中,当饱受异乡漂泊之苦饱受思念之痛的梁冰玉在女儿魂归的坟地上痛苦忏悔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持久震撼的悲剧美。绝美的爱情之花永开在悠远绵长、凄美动人的曲声里。那轮孤月下,映照的是母亲对女儿深沉恒远的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持久崇高的心灵震撼。它把读者带入了全新的世界 ,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和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作品的悲剧意蕴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悲剧美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路文彬.悲剧精神的确实—对于中国小说历史病症的一种比较分析【J】.文学评论.2002.(5):18. [2]白洁.人生的悲歌—符号学浅析《穆斯林的葬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405. [4]崔风珍.月冷玉残乡销 暮晚演绎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悲剧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1). [5]吕西安· 戈德曼著, 蔡鸿滨译. 隐蔽的上帝【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8转引于: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 [6]普实克.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7]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吉昌学院学报,2009,(3).
我虽然帮不上你,但是我看过这本书! 经典的很。你可以去找关于书中那个少数民族和他们宗教的资料。。。那本书表达的就是穆斯林
《穆斯林的葬礼》的中心思想:
作者以此书为代表的回族文学可以说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缩影。在宗教、文学、文化三位一体中,宗教和文学既是文化的一种表征,又影响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文学对人生有着终极的关怀,正如宗教的终极意义是为了社会的福祉而客观存在着。
内容简介: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和次女冰玉。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因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碗而决定留下当学徒。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
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梁家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则为了报仇潜伏到“汇远斋”当了学徒。
三年后,他学有所成,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碰巧遇上农村里被日本人带走中途逃走的中年妇女,便认这妇女为大姐,让长子天星唤她姑妈。
之后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执意离开,便不顾姐姐反对,与姐夫一起前往英国。在伦敦,亨特的儿子奥利弗爱上了冰玉,但奥利弗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君璧不容母女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没能和自己喜欢的同事结婚,而是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已经物是人非。
扩展资料
《穆斯林的葬礼》赏析: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并着意表现异质习俗文化同回民族习俗的撞击、较量和通融,使之成为情节包括场面和细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的例子如葬礼和婚礼。
梁亦清身怀绝技,但在代表资本的汇远斋老板蒲寿昌的压榨、倾轧下不得不含恨死去,从而引发韩子奇、梁君璧为之报仇雪恨,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薄葬、速葬,最简朴不过,正好与梁亦清的质朴性格谐适: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
韩新月德才貌兼优,对人生、事业、爱情执着追求,但无奈心脏残缺不得不辍学,而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又使其爱情绝望,终致夭折。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民俗流动地存在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以民族群体的精神文化、心理意识为底蕴。将民俗的法约性、软控性故事化、情节化,要义在于激化伊斯文化与华夏文化、古老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撞击和融合,揭示这种撞击和融合必然经历的痛苦,开掘人物的文化心理。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的总体艺术构思中突出悲剧冲突、文化冲突、心理冲突,旨归在铸造在多元文化冲突、拼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斯林的葬礼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故乡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故乡封存着自己的童年。对故乡的怀念其实是对童年的怀念。一直以来,很想写写自己的故乡,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故乡离我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偶尔闪现。童年也因此而凌乱。 小镇多槐树。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槐树,紧靠小镇的西山更是满山的槐树。每年的4、5 月的时候,槐花飘香,满枝头都是雪白的槐花,如同一串串,如同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珍珠,整个小镇浸透着槐花的清香。人们也似乎因为这清香而变的清爽。家家户户纷纷采集槐花包清香的槐花饺子。大人们用带钩的竹竿折断枝干,采下串串的槐花,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攀上槐树直接薅下就吃,直到肚皮撑饱,连打出的饱嗝都是清香的。槐花的花期很长,持续的能接近一个月。有时,个别发育晚的槐树在花期过了的时候才迟迟绽放,这时候人们只是观赏,已经失去了吃它的兴趣。故乡的槐香是我在离开故乡后一直念念不忘的,多少年来只有在记忆里回味,再也没有那儿时的感受。 小的时候经常和玩伴一起去山上玩,爬山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游戏。那时感觉山可真高啊!成年之后看起来那只不过是山丘而已,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森林。听说药山是四大名山之一。前几年的冬季,会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登药山,几个人都没去过,开着车沿途打听,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就开始爬了。山很陡,好胜的朋友专挑险峻的路径走,满山的积雪和冰冻。 那次登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在绝路上的窘境,一个人掉队以后在上不去也下不去的时候,在半山独处的瞬间空白,到现在也忘不掉。 故乡的河最美,那河堤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塞满了少年的回忆。从上游到下游四处都有我和伙伴们写生绘画的痕迹,从清晨到傍晚我们感受着自然的呼吸。在夏日里,躺在河堤的树荫里看云团的变幻。在冬季里,滑行在冰封的河面,看积雪里荒草的瑟缩。 故乡盛产玉。故乡的玉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就是用家乡的玉磨制的。虽说是生在玉乡的人,可我自己对玉的了解并不多,有了点了解是在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书以后。童年时候见到的玉器并不多,只是这几年玉器加工业的活跃,市场开放了,才见识了家乡那缤纷的玉。最喜欢逛街头的玉器摊子,从头到尾的看,有时候也会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我喜欢的玉件在行家眼力从玉质到手工都不算是好的,但我喜欢那有班驳的杂质造型拙笨或简单的小玉件。无论怎样它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亿万年前在石头里形成,经过手艺人的雕琢,最后流入我的手中也算是一份玉 缘。 童年时的故乡,淳朴、平常,镇子里都是古老的平房,没有一个现代的建筑。一些年长的树木稀稀落落的散布在大街小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镇子不大,人们彼此大都相识,家长里短鸡犬相闻。现在,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在拼命的回想我看到的每一处地方在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有的时候,偶然进入的小巷没有太多的变化,仍然是过去的模样,这样的时候会使自己迷失在时光的隧道里。
我虽然帮不上你,但是我看过这本书! 经典的很。你可以去找关于书中那个少数民族和他们宗教的资料。。。那本书表达的就是穆斯林
1 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2 因小说中有许多穆斯林生活礼仪的描写,且使用了一些穆斯林日常用语,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和对穆斯林的传统已经陌生或已不了解的回族群众对小说也抱有好感。3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当然最好是你看过这部小说,若是没有,那搜搜提纲,你至少要明白这个小说写了些什么。然后,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深入的去分析写作的目的或者表现的思想或映射(这就需要了解作者背景,所属时代,持有观点。。。。)然后你就可以对这部作品有一个自己的看法,记录下这个看法,开始发散,为论文列大纲。根据你的大纲,寻找合适能够论证的资源。比如:那是一个时代悲剧,你就要找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为何悲剧,以此来验证。最后。。。。你可以参考一下别人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网上资源特别多,官方一点你可以走知网之类学术型的,不然谷歌百度都有大把的~祝顺利~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摘要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学者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作品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美斩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冷峻的文笔讲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三代人的悲剧命运。唯美清丽的故事情节逐步推进,人物的悲剧命运却浸染着难以消逝的凄美。作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使得作品有着一种崇高的撼人心魄的悲剧美。本文将通过对几代人悲剧命运的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蕴;凄美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波动,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便是这样一部展现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史诗性作品。展现在作品中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回汉文化冲突中的文明悲剧给人以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评论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呈现在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萦绕在读者心中令人为之心颤,悲剧的暗流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丽凄美的故事情节,深度挖掘悲剧意蕴给万千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波动。 《穆斯林的葬礼》用玉和月作为两条交叉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文艺中的悲剧“浸含着某种形而上的宗教情怀,是人类针对自身原罪的宣泄与救赎”,【1】回族女作家霍达自觉地民族化创作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回族色彩,“那些在宗教状态中生存的人们,受宗教思想束缚的人们,在焦灼的冲突中生存的人们,在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人们,无一不展示了人生、历史的悲剧性。”【2】纵观全文,充斥在文中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民族悲剧给人以凄凉崇高之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饱含了悲剧性的底蕴,凄美的爱情绝唱更是超越了死亡本身,由悲剧带来的审美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痛苦和压抑,而灵魂的窒息中又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升华。 小说以一个穆斯林家庭为描写对象,展示了这个大家庭六十年间的兴盛和衰落。读者从作品的标题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悲剧气息。三代人的命运沉浮,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最终留给读者的是孤月碎玉和那一曲《梁祝》呜咽在风中,但超越生死的爱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玉的长河里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梁亦清的猝死和那未完成的宝船开始,全文就暗匐了悲剧的蔓藤。韩子奇为玉放弃了作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为了玉忍辱负重拜了师傅的仇人为师,当他重振奇珍斋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与师傅梁亦清的长女梁冰玉的结合却注定了几代人凄美的爱情悲剧。处于感恩的结合,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只能是痛苦的氤氲和蔓延地。霍达在小说中提到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瞧瞧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3】韩子奇娶了梁君璧,然而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韩子奇为了玉抛弃妻子远走他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个性独立、开放、知性的梁冰玉用一颗火热的心唤醒了韩子奇,他无法抗拒这彼此如一的感情,当两颗漂泊的心碰触到一起它们结合了,他们跨越礼教的束缚诞下了爱的结晶韩新月。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苦与痛,爱与悲。梁君璧,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当信念破碎时她的心灵也扭曲了。她无尽的恨意化作对对家庭的专制独裁,逼走梁冰玉,冷淡地对待韩新月,独裁儿子的婚姻使上一代的悲剧在无尽的恨意中延续到下一代。 新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饱含了悲剧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中,月亮积淀着绵长的思念,离愁的苦闷,成为既定的悲情色彩的意象。”【4】新月是不为世人所接受的爱情的牺牲品。软弱的韩子奇不敢勇敢地作出果断的选择一直守在妻子身边,维持着徒有空壳的婚姻,对妻子的愧疚化作忍气吞声和无尽的冷漠致使妻子的独裁专横,先天性的疾病,母爱的缺失和爱情的身不由己使她带着爱与痛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超越生死的爱终归是美的。当单纯、聪慧的新月遇到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楚雁潮,那种如火一样纯真平等的爱情走来了。“一个始终不存在和存在的上帝,这便是悲剧的中心。”【5】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梁君璧,她始终认为顺从真主才是命运的主旨,亲手扼杀了自己和亲人的幸福。韩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真挚,两情相悦,然而他们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不同意这段姻缘,最后逼得新月生命凋零。楚雁潮真挚的爱无不令人感动落泪,一曲荡气回肠、凄美动人的《梁祝》紧紧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离去。冲破世俗的师生之恋在生与死的面前显示了它的崇高之美。 没有爱只有恨的梁君璧自身就是一个悲剧,逼走妹妹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只换得了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惨淡收场,她执着于信仰最后却被信仰抛弃。然而对自己的唯一寄托,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她也没有放过,用一贯的独裁专横,相信所谓的真主命运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幸福,重蹈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她导演了儿子韩天星和陈淑彦的婚姻,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容桂芳。当天星知道真相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埋葬了陈淑彦的幸福。在新月下葬时,陈淑彦望着深爱新月的楚雁潮,发出新月活的值的感叹,莫不是自己徒有空壳没有实质的婚姻,她怎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触和痛怀。她有了家,可她终究摆脱不了天星不爱自己的事实,她终要在无尽的孤寂中度过余生。昔日的爱人形同陌路,小荣子也只能在这场阴谋中退出,从此别过。浮萍一样的命运尽由不得自己的安排,“故事中的角色由于某种弱点和无能而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他们不是自己所参与的情节的设计者,他们的出现或消失似乎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6】,韩子奇的软弱和梁君璧的专横致使了亲人的悲剧命运。即使作品中的配角姑妈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寄托在韩家,把星月和天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而新月的早逝何尝不是让她饱受丧子之痛?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 ,没有悲壮也就没有崇高。一部真正深沉的文学是崇高精神悲剧演绎下的升华。于是为了激扬荡魂的悲壮, 塑造撼魄的崇高 ,挖掘悲剧展现悲剧成为了霍达文学创造的至高境界的追求。”【7】全文充斥着人物的悲剧命运,梁亦清日夜劳作最后人死船毁;韩子奇为玉而生花费一生的心血最后却落得玉石俱焚的下场;新月聪慧过人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却因病早逝;楚雁潮才华横溢但无法和爱人相伴一生;埋葬自己爱情的韩天星;心灰意冷的小荣子;徒有婚姻没有爱情的陈淑彦;苦命的姑妈;一生执着信教却受信念背叛的梁君碧;受尽漂泊之苦孤苦伶仃的梁冰玉;苦命的姑妈;他们向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幕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 悲剧意蕴的凝聚和积淀使读者在感受到心灵的痛苦和压抑时体味到震慑人心的崇高的悲剧美。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带着苦痛和超越生死的爱走了,在孤雁盘旋中,在凄婉的《梁祝》曲声中,当饱受异乡漂泊之苦饱受思念之痛的梁冰玉在女儿魂归的坟地上痛苦忏悔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持久震撼的悲剧美。绝美的爱情之花永开在悠远绵长、凄美动人的曲声里。那轮孤月下,映照的是母亲对女儿深沉恒远的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持久崇高的心灵震撼。它把读者带入了全新的世界 ,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和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作品的悲剧意蕴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悲剧美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路文彬.悲剧精神的确实—对于中国小说历史病症的一种比较分析【J】.文学评论.2002.(5):18. [2]白洁.人生的悲歌—符号学浅析《穆斯林的葬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405. [4]崔风珍.月冷玉残乡销 暮晚演绎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悲剧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1). [5]吕西安· 戈德曼著, 蔡鸿滨译. 隐蔽的上帝【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8转引于: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 [6]普实克.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7]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吉昌学院学报,2009,(3).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故乡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故乡封存着自己的童年。对故乡的怀念其实是对童年的怀念。一直以来,很想写写自己的故乡,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故乡离我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偶尔闪现。童年也因此而凌乱。 小镇多槐树。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槐树,紧靠小镇的西山更是满山的槐树。每年的4、5 月的时候,槐花飘香,满枝头都是雪白的槐花,如同一串串,如同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珍珠,整个小镇浸透着槐花的清香。人们也似乎因为这清香而变的清爽。家家户户纷纷采集槐花包清香的槐花饺子。大人们用带钩的竹竿折断枝干,采下串串的槐花,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攀上槐树直接薅下就吃,直到肚皮撑饱,连打出的饱嗝都是清香的。槐花的花期很长,持续的能接近一个月。有时,个别发育晚的槐树在花期过了的时候才迟迟绽放,这时候人们只是观赏,已经失去了吃它的兴趣。故乡的槐香是我在离开故乡后一直念念不忘的,多少年来只有在记忆里回味,再也没有那儿时的感受。 小的时候经常和玩伴一起去山上玩,爬山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游戏。那时感觉山可真高啊!成年之后看起来那只不过是山丘而已,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森林。听说药山是四大名山之一。前几年的冬季,会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登药山,几个人都没去过,开着车沿途打听,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就开始爬了。山很陡,好胜的朋友专挑险峻的路径走,满山的积雪和冰冻。 那次登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在绝路上的窘境,一个人掉队以后在上不去也下不去的时候,在半山独处的瞬间空白,到现在也忘不掉。 故乡的河最美,那河堤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塞满了少年的回忆。从上游到下游四处都有我和伙伴们写生绘画的痕迹,从清晨到傍晚我们感受着自然的呼吸。在夏日里,躺在河堤的树荫里看云团的变幻。在冬季里,滑行在冰封的河面,看积雪里荒草的瑟缩。 故乡盛产玉。故乡的玉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就是用家乡的玉磨制的。虽说是生在玉乡的人,可我自己对玉的了解并不多,有了点了解是在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书以后。童年时候见到的玉器并不多,只是这几年玉器加工业的活跃,市场开放了,才见识了家乡那缤纷的玉。最喜欢逛街头的玉器摊子,从头到尾的看,有时候也会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我喜欢的玉件在行家眼力从玉质到手工都不算是好的,但我喜欢那有班驳的杂质造型拙笨或简单的小玉件。无论怎样它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亿万年前在石头里形成,经过手艺人的雕琢,最后流入我的手中也算是一份玉 缘。 童年时的故乡,淳朴、平常,镇子里都是古老的平房,没有一个现代的建筑。一些年长的树木稀稀落落的散布在大街小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镇子不大,人们彼此大都相识,家长里短鸡犬相闻。现在,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在拼命的回想我看到的每一处地方在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有的时候,偶然进入的小巷没有太多的变化,仍然是过去的模样,这样的时候会使自己迷失在时光的隧道里。
摘要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学者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作品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美斩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冷峻的文笔讲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三代人的悲剧命运。唯美清丽的故事情节逐步推进,人物的悲剧命运却浸染着难以消逝的凄美。作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使得作品有着一种崇高的撼人心魄的悲剧美。本文将通过对几代人悲剧命运的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蕴;凄美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波动,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便是这样一部展现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史诗性作品。展现在作品中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回汉文化冲突中的文明悲剧给人以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评论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呈现在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萦绕在读者心中令人为之心颤,悲剧的暗流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丽凄美的故事情节,深度挖掘悲剧意蕴给万千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波动。 《穆斯林的葬礼》用玉和月作为两条交叉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文艺中的悲剧“浸含着某种形而上的宗教情怀,是人类针对自身原罪的宣泄与救赎”,【1】回族女作家霍达自觉地民族化创作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回族色彩,“那些在宗教状态中生存的人们,受宗教思想束缚的人们,在焦灼的冲突中生存的人们,在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人们,无一不展示了人生、历史的悲剧性。”【2】纵观全文,充斥在文中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民族悲剧给人以凄凉崇高之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饱含了悲剧性的底蕴,凄美的爱情绝唱更是超越了死亡本身,由悲剧带来的审美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痛苦和压抑,而灵魂的窒息中又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升华。 小说以一个穆斯林家庭为描写对象,展示了这个大家庭六十年间的兴盛和衰落。读者从作品的标题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悲剧气息。三代人的命运沉浮,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最终留给读者的是孤月碎玉和那一曲《梁祝》呜咽在风中,但超越生死的爱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玉的长河里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梁亦清的猝死和那未完成的宝船开始,全文就暗匐了悲剧的蔓藤。韩子奇为玉放弃了作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为了玉忍辱负重拜了师傅的仇人为师,当他重振奇珍斋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与师傅梁亦清的长女梁冰玉的结合却注定了几代人凄美的爱情悲剧。处于感恩的结合,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只能是痛苦的氤氲和蔓延地。霍达在小说中提到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瞧瞧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3】韩子奇娶了梁君璧,然而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韩子奇为了玉抛弃妻子远走他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个性独立、开放、知性的梁冰玉用一颗火热的心唤醒了韩子奇,他无法抗拒这彼此如一的感情,当两颗漂泊的心碰触到一起它们结合了,他们跨越礼教的束缚诞下了爱的结晶韩新月。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苦与痛,爱与悲。梁君璧,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当信念破碎时她的心灵也扭曲了。她无尽的恨意化作对对家庭的专制独裁,逼走梁冰玉,冷淡地对待韩新月,独裁儿子的婚姻使上一代的悲剧在无尽的恨意中延续到下一代。 新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饱含了悲剧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中,月亮积淀着绵长的思念,离愁的苦闷,成为既定的悲情色彩的意象。”【4】新月是不为世人所接受的爱情的牺牲品。软弱的韩子奇不敢勇敢地作出果断的选择一直守在妻子身边,维持着徒有空壳的婚姻,对妻子的愧疚化作忍气吞声和无尽的冷漠致使妻子的独裁专横,先天性的疾病,母爱的缺失和爱情的身不由己使她带着爱与痛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超越生死的爱终归是美的。当单纯、聪慧的新月遇到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楚雁潮,那种如火一样纯真平等的爱情走来了。“一个始终不存在和存在的上帝,这便是悲剧的中心。”【5】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梁君璧,她始终认为顺从真主才是命运的主旨,亲手扼杀了自己和亲人的幸福。韩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真挚,两情相悦,然而他们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不同意这段姻缘,最后逼得新月生命凋零。楚雁潮真挚的爱无不令人感动落泪,一曲荡气回肠、凄美动人的《梁祝》紧紧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离去。冲破世俗的师生之恋在生与死的面前显示了它的崇高之美。 没有爱只有恨的梁君璧自身就是一个悲剧,逼走妹妹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只换得了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惨淡收场,她执着于信仰最后却被信仰抛弃。然而对自己的唯一寄托,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她也没有放过,用一贯的独裁专横,相信所谓的真主命运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幸福,重蹈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她导演了儿子韩天星和陈淑彦的婚姻,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容桂芳。当天星知道真相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埋葬了陈淑彦的幸福。在新月下葬时,陈淑彦望着深爱新月的楚雁潮,发出新月活的值的感叹,莫不是自己徒有空壳没有实质的婚姻,她怎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触和痛怀。她有了家,可她终究摆脱不了天星不爱自己的事实,她终要在无尽的孤寂中度过余生。昔日的爱人形同陌路,小荣子也只能在这场阴谋中退出,从此别过。浮萍一样的命运尽由不得自己的安排,“故事中的角色由于某种弱点和无能而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他们不是自己所参与的情节的设计者,他们的出现或消失似乎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6】,韩子奇的软弱和梁君璧的专横致使了亲人的悲剧命运。即使作品中的配角姑妈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寄托在韩家,把星月和天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而新月的早逝何尝不是让她饱受丧子之痛?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 ,没有悲壮也就没有崇高。一部真正深沉的文学是崇高精神悲剧演绎下的升华。于是为了激扬荡魂的悲壮, 塑造撼魄的崇高 ,挖掘悲剧展现悲剧成为了霍达文学创造的至高境界的追求。”【7】全文充斥着人物的悲剧命运,梁亦清日夜劳作最后人死船毁;韩子奇为玉而生花费一生的心血最后却落得玉石俱焚的下场;新月聪慧过人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却因病早逝;楚雁潮才华横溢但无法和爱人相伴一生;埋葬自己爱情的韩天星;心灰意冷的小荣子;徒有婚姻没有爱情的陈淑彦;苦命的姑妈;一生执着信教却受信念背叛的梁君碧;受尽漂泊之苦孤苦伶仃的梁冰玉;苦命的姑妈;他们向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幕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 悲剧意蕴的凝聚和积淀使读者在感受到心灵的痛苦和压抑时体味到震慑人心的崇高的悲剧美。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带着苦痛和超越生死的爱走了,在孤雁盘旋中,在凄婉的《梁祝》曲声中,当饱受异乡漂泊之苦饱受思念之痛的梁冰玉在女儿魂归的坟地上痛苦忏悔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持久震撼的悲剧美。绝美的爱情之花永开在悠远绵长、凄美动人的曲声里。那轮孤月下,映照的是母亲对女儿深沉恒远的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凄楚感人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持久崇高的心灵震撼。它把读者带入了全新的世界 ,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和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作品的悲剧意蕴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悲剧美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路文彬.悲剧精神的确实—对于中国小说历史病症的一种比较分析【J】.文学评论.2002.(5):18. [2]白洁.人生的悲歌—符号学浅析《穆斯林的葬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405. [4]崔风珍.月冷玉残乡销 暮晚演绎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悲剧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1). [5]吕西安· 戈德曼著, 蔡鸿滨译. 隐蔽的上帝【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8转引于: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 [6]普实克.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7]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吉昌学院学报,2009,(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陆续翻译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古兰经》《伊本凯西尔》《简明〈古兰经〉注》《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伊斯兰教逊尼派六大权威圣训集以及阿拉伯文《塔哈维教典》等数十种经籍,逐步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的基本需要。举办全国“两赛”弘扬时代理念。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始举办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和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目前,全国“两赛”均举办了12届。这为新世纪开展的解经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名品牌。只有宗教人士读通、读好经典,才能讲通、讲好经典。所以说,诵经与讲经相得益彰,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两翼。第11和12届全国“两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教育和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牢固树立中道和平、团结友善、包容和谐的时代理念。这既表达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主流心声,也体现了当代伊斯兰教界的引领作用和责任担当。成立专门机构构建中国经学思想体系。2001年,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内设的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是开展解经工作和推动经学思想建设的专门组织,由全国知名爱国伊斯兰教人士组成。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评价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是中国伊斯兰教教务制度的创举、解经方式的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伊斯兰教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务指导委员会顺应时代需要,先后编写7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送至全国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成为宣扬伊斯兰教真精神的讲经范本。特别是针对暴力恐怖活动,及时编写发表卧尔兹,表明严正立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开展以“中道”思想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召开经学思想研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建设,并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建设弘扬中道、反对极端的重要平台。主办《中国穆斯林》期刊,开通中国伊协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正确宗教知识,倡导正信正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自我管理。在《宗教事务条例》精神指导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适时修订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出台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聘任办法》,在伊斯兰教事务的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已颁布实施,中国伊协正在对“三个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研究制定《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管理办法》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教务制度,保证伊斯兰教界依法开展教务活动。近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连续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召开“国法与教规关系”座谈会,引导穆斯林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期刊制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引起很大争议。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与其刊载论文的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其选定范围为全国所有期刊,并没有对学术与非学术期刊进行严格的区分。因此,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主要是用来供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的,而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也不具备这一功能。只是由于核心期刊确定者的误导与实施者的滥用,才使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承担了它不应承担的任务,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对此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如确有必要以期刊作为学术论文的一项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一.颇有争议的新举措经过数年不遗余力的推行,中文核心期刊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研究人员完成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一定时间段内,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有些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这项据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新举措,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而且是说"坏话"的人越来越多。或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认定法实在是搞乱了科学研究"[1];或认为,"所谓的‘核心期刊'论,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与进步,相反抑制了学术发展,堪称影响恶劣,祸莫大焉"[2];也有学人干脆斥之为"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3]。实际上,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的确出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愤然辞去"博导"职务一事。原因就是他的博士生未能按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无法取得答辩资格。邓教授认为,他能保证学生论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证论文在哪一级刊物上发表。而校方则坚持说,实行该项制度是为鼓励学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4]。邓晓芒的辞职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5]。日前,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目前学术界推行最广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即第三版,以下简称《总览》)的部分内容,研读了作为《总览》前言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才了解到,自1992年9月问世以来已出第三版,"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均对该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该书适应了社会需要,填补了在此之前国内缺少该类工具的空白"[6]的《总览》,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也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科研成果[7]。无论从其目标还是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来看,《总览》都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但在实践中,却被阴差阳错地广泛应用于职称和学位评审等方面,成为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二.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下先介绍一下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理论依据。根据《报告》,各类"期刊文献数量浩如烟海,但是它们在期刊中的分布,它们的流通与使用都存在一定的规律,那便是‘集中与分散'规律,这些规律构成核心期刊的基础":(1)一次文献(首发)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首先发现了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这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可称为核心期刊。(2)二次文献(文摘、题录、索引等)的分布规律。二次文献所反映的期刊论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委员会在196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文摘杂志中发现了一条规律,它们所列出的或编成文摘的75%的论文,仅来自它们所收摘的全部期刊的10%。"这说明,在对科学出版物进行组织加工时,也存在一个核心区,对应一组核心期刊。(3)引文分布规律。《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在1971年统计了2 000种期刊中的约1 000 000篇参考文献后发现,24%的被引频次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散布在数量大得多的期刊中。该研究表明,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因此,"文献从它的出现、情报加工、使用三方面所呈现出的核心效应及由此派生出的其他因素(载文率、影响因子、即时被引率、半衰期、共引关系等)的集中效应,在核心期刊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测定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实际测定时,应当综合"布拉德福式的载文量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次文献收录量大"和"加菲尔德式的被引次数多"的"各种优点",在众多期刊之中最后确定哪些为核心期刊;其标准当然就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三.《总览》的筛选依据与特征1.以数量为主要依据据《报告》介绍,《总览》选出的1 571种核心期刊的筛选步骤和依据,大致如下: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总数超过万种)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港、澳、台期刊暂不计入),整个筛选依次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采集数据。筛选指标有6项:(1)被索量统计;(2)被摘量统计;(3)被引量统计;(4)载文量统计;(5)被摘率统计;(6)影响因子。第二步,综合筛选。(1)初选结果构成矩阵;(2)求隶属度,构成评价矩阵;(3)加权平均。第三步,专家评审。将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送专家评审,请学科专家鉴定筛选结果是否符合该学科的实际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即产生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最后,《总览》选取累积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30%~50%,累积文摘量占总文摘量的50%~70%,累积被引量占总被引量的70%~80%的刊作为核心期刊。由上可知,《总览》的主要依据即"筛选指标"都是从数量上考虑的。即将某一类期刊所刊文献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等各项指标综合后降序排队,排在一定比例之内的高指标者即为核心期刊。虽然有"专家评审"这一项,但由于是在事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评审,因此不可能从其他比如学术水平方面整体性地进行调整。据了解,《总览》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专家的意见一般只占7%~10%。拥有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引文库的研制者(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部)则认为,由于社会科学有特殊性,以及目前期刊数据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在核心期刊的评选中,专家的意见应占10%~20%。即使如此,专家的作用也不过是在总体认定基础上的微调而已。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总览》会选出什么样的核心期刊可想而知。一些纯学术而且品格极高的期刊如《中国哲学史》榜上无名,而一些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当代》、《小说月刊》,甚至大众文学期刊如《民间文学》、《故事会》也都被选为"核心",也就不足为怪了。2.学术与非学术未作区分什么是学术期刊?什么是非学术期刊?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关于期刊的定性,以笔者比较熟悉的宗教学类为例。该类共收入8种核心期刊,除了《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学研究》是学术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外,《法音》、《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天主教》和《天风》等5种都是宗教协会的会刊,《中国宗教》则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行业刊物。然而,按照《总览》的说法,《法音》是"学术性刊物",《中国道教》是"道教学术性刊物",《中国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天主教》是"宗教学术刊物",《天风》是"基督教刊物"。这5种宗教协会的会刊,都不是学术性期刊,但除了《天风》还实事求是以外,其他4种都冒用了"学术"名称。这样一来,它们与真正的"专业学术性刊物"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就没有了性质上的区别。关于期刊的宗旨,以所谓"学术性刊物"《法音》为例。据《总览》介绍,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为宗旨。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佛教文化。"其中虽然有"研究"一说,但从总体上看,很难将其定性为"学术性刊物"。实际上,《法音》刊发的学术性文章比例很小,而且也多未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去做。这当然不是缺点而是它的特点,因为其办刊宗旨就不是学术研究,即使有学术性文章也多是为了宣扬佛教文化。上述其他几种宗教协会的会刊,宗旨与《法音》大同小异。因此,这类非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从学术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资料性文献,而不是学术论文。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这些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往往大于学术论文。比如《中国宗教》称:"本刊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8]据笔者了解,其"多次被......转载",主要是文件、报道等资料性文献。以这种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为准而确定的核心期刊,当然不宜称为学术核心期刊。四.盲目应用的误区由上可知,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并不具备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功能。但在实践中,却被有关部门用来承担它承担不了任务,变成了"核心期刊制",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总览》的误导《总览》为什么会在应用中完全走了样?笔者发现,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总览》自身。从《总览》所依据的核心期刊理论即"集中与分散"规律可以看出,所谓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数量为基础的一个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结果。虽有"对该主题最有贡献"、"重要文摘杂志"和"被引频次高"之说,但我们很难认为这是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的价值判断。"被引频次高"自不待言,"最有贡献"与"重要",也都是从数量角度说的。但是,到了《报告》给核心期刊定义时,却发生很大变化:"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很显然,《报告》给出的定义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即具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数量虽然仍是重要特征,但事实上是从质量方面给核心期刊重新下了定义。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核心期刊除了"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外,发表在上面的论文,必然具有"学术水平较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优点。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或从理论上说,"载文量多"、"收录量大"、"被引次数多"的期刊,其刊载的论文,整体上要质量好一些、水平高一些。但实际上,数量多即质量好,只是一种可能性,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反过来认定,刊载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就一定比刊载于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或"较高"。高质量的论文很可能未刊载于核心期刊,其"二次文献收录"与"被引次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其价值之前,自然也不会很多。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核心期刊主要是由数量上"多"决定的,充其量不过是对期刊的评优——"实际筛选出来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而决不能认为是对其刊载论文水平的认定,虽然这两者有一定关系。但《报告》在下定义时,却把对期刊的评优与对其刊载论文的评优混为一谈,运用到科研项目比如《总览》中,核心期刊就有了"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等质量内涵[9]。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数量多与质量好人为地统一起来,"核心期刊"由定量到定性,变成了"刊载优秀论文的期刊"。这种作法是比较轻率的,从引发的问题来看,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总览》也没有对"论文"与"文章"作出必要的区分。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献,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来看,三个"分布规律"中有两个是用"论文",一个是用"文章"表示。但"论文"与"文章"有什么不同,《报告》并没有任何说明。从定义来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指的就是"论文",而且还有"学术"、"研究"等字样。人们会很容易由此认为,《总览》中收入的期刊全部是学术期刊,至少该期刊载文应以论文为主。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提出"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时",可以把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表作为选择的参考"[10],虽然说是"参考",也是很不适当的。此次调查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核心期刊就是刊载优秀论文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从笔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基本上也是学界同仁的共识,不然的话,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其无条件地作为学术评价指标。这类误解的产生,显然与《总览》的误导和对核心期刊作用的夸大有密切关系。2.研究成果的滥用《总览》的作者虽然将核心期刊定义为刊载"学术水平较高"论文的期刊,但他们毕竟是研究者,最清楚该项成果的实际意义与功能。因此,《报告》用黑体字作了如下的强调:"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书"。"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自己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用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期刊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项研究成果。据有关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的意义最初只有两个。一是为读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于集中查找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二是为图书馆优化馆藏提供方便。现在许多单位将其简单地用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硬性指标,是把经给念歪了。对此,《报告》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本课题并非纯理论研究,评出的核心刊有实用价值,主要供各类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但是,在实践中,要进行这种分别是非常困难的,对文献计量学不甚了了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由于《总览》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权威,即使有些重点科研教学单位自己独立确定核心期刊,也并未改变《总览》的基本原则。就笔者了解,其核心期刊无论分类体系还是具体刊物,都是从《总览》上抄来的,然后加加减减,顶多再分个ABC级别。而一些科研能力较差的单位,更难另搞一套,只好全盘照抄。任何一项评价,抽象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执行,而非常具体者就容易操作。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其水平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编辑的工作成绩评估,一向缺乏可信度高的依据,论文水平高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作者的事,与编辑关系不大。在许多人眼中,编辑已经被降为没有学术水准,只能查找错别字和病句的工匠。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渴望水平得到学术界承认的心情极为迫切,核心期刊制无疑会受到那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核心期刊"编辑们的热烈欢迎。结果,在一部分学人的鼓吹与炒作之下,本来应由专家承担的责任,就交给一个什么级别的刊物了。当然,核心期刊的误用,与当前我们学术界浮躁心态也有一定关系,反映出我国科研管理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论什么事,说风就是雨,一听说有个什么"好"办法,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甚至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核心期刊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大规模地迅速推广,以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矛盾。总之,一项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的科研成果[11],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是否适合推广的情况下,就在全国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内文不对题地盲目推行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科研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五.核心期刊制的出路关于核心期刊制的出路,有学人提议"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论文制度"[12]。笔者以为该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以下谈些补充看法。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核心期刊与核心期刊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对期刊的评选,后者是这种评选结果的运用。期刊"载文量",文献"收录量"、"被引次数",都是客观存在,并不是人为产生的。按照一定标准将期刊分为核心与非核心,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是社会的需要。因此,核心期刊所面临的不是取消,而是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选的问题。至于说将核心期刊变成核心期刊制即一种评价体系,则必须非常的慎重。这一标准适合不适合学术论文的等级评定,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近读学人文章,多是从如何"科学"、"公平"评选,以及能否在发稿质量上严格把关方面,对核心期刊制提出批评。似乎只要核心期刊评选准确,发稿严格,就可以避免诸多弊端,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期刊评选"科学"、"公平",发稿严格把关,也不可能用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准,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这一功能。按照《总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所选出核心期刊其实与学术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并不是为学术成果评价服务的。《总览》如果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改造,是不能运用到学术评价体系中去的。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有必要把学术期刊作为一项成果评价指标,就必须重新确定选刊标准和方法,以选出适用于学术成果评价的核心期刊即《报告》所说的"重要期刊表"。而各单位科研部门在推行这一评价体系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一甄别有关期刊后,再制定自己的"重要期刊表"。如果没有能力,可参照情况相近单位实施。至于现在的《总览》,只能作为基础资料使用。这些工作没有做之前,核心期刊制应当取消或暂缓实行。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即使选出了符合要求的"重要期刊",也不能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只认衣冠不认人。不能说凡是发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就一定比发在非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对于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其水平也要请有关专家重新审核,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非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认为达到相当水平,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请专家鉴定,确实达到重要期刊水平者,应视为相同等级论文。总之,对于核心期刊制,应当重新加以研究,若要以之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本文只是从核心期刊理论与实践矛盾角度,谈了一些粗浅看法。由于笔者不是文献学专业人员,对现行核心期刊制也没有进行全面调查,加上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肯定不少。希望抛砖引玉,将这个影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这个问题一时说不清楚,反正现在评职称很多单位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如果大家有需要,本人可代为推荐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