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论文前言的写法如下:
1、写作毕业论文一定要有研究综述,也叫综述报告。研究综述是梳理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并且对这些研究作出评价。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
2、前言除了写作研究综述外,还要陈述自己的研究观点,自己在本论文中将要讨论什么问题,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对涉及论文观点的关键词作出界定,自己是在什么范围讨论这个问题,怎样使用这个观点。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别人看得明白。也避免了对讨论范围和关键词的歧义。
研究内容的总体描述
1、学位论文的分析方法,一般遵循两种程序,一是逻辑分析性程序:“分析—综合”,二是系统综合性程序:“综合——分析——综合”。我认为最好采用系统综合性程序,具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综合性程序的前一个“综合”是前言中,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综合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体描述。
2、“分析”就是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按照章节进行分观点的探讨,每一次分析的结果都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上。后一个“综合”就是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概括自己的论文观点。
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和协调好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它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观念不断增强,利润与成本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中心标。加强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财务管理,保持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本文就试图分析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同各位探讨。 二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问题 引言 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应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制度,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重任,同时要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不论从哪一面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值得探讨的意义和价值[1]。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规划工作,能否得到有力开展,与集团领导是否重视有关。单位内发展需求的延伸,每一步走稳走好都需要财务人事管理规划的辅助。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事业单位活动效率的先决条件。 三 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行使各项职能时所运用的单位财务活动和解决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它是公共管理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活动当中,财务预算管理依靠着它全域性性和笼统性的特点深入到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财政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与改革,由此可看出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重视度正在升高,并且正在逐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阻碍了它的管理效果。 以下是我带来的关于财务管理类的论文,希望能帮到您! 浅析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财务管理 1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事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的完成情况。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基础性、服务性行业的核心内容,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更不容忽视。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将逐步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援。 2 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 预算管理 黄长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上存在基本支出与专案支出的界定标准不清晰、预算编制的资料处理缺乏标准、预算编制的目标责任不清、预算编制组织的临时性等问题,提出了确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目标,构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组织及选择好预算控制方式的对策。王晖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单位未适应新的预算管理方式、编制预算模式陈旧、预算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阐述了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提出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模式,加强预算监督的建议。 国内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多数是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等方面进行的,较多的是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缺乏后续的监管,预算管理就显得不规范。 资产管理 李益华归纳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资产产权不清晰,资产配置不科学,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处理不规范等。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最后,提出了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苏丽英认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针对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应当依据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运用现代资讯网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切实利用资讯科技以达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实物运营的一致;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和维修管理。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享受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铺张浪费。固定资产作为交通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研究也颇多,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较丰富,但缺乏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跟踪研究。 资金管理 冯巖指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惩罚措施不明,管理等级多,网路通讯系统不发达,并提出完善管理体制,简编和裁剪单位各部门及完善资讯化系统的建议。王茜对我国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结余处理不规范。她认为应当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稽核与监管作用、实施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减少专项资金结余几个角度解决问题。叶晓玲对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她认为在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监管无效、资料资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财务控制的无法落实、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财务反馈迟缓等问题。介绍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总目标及原则,提出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执行框架及业务处理流程。屈哲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进行研究,从支出的比重、支出的结构及支出的规范性方面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预算编制、内部控制、推行 *** 采购和集中支付、建立内部费用制度、建立完备的支出监督机制等方面控制经费支出。 资金作为一个单位各项活动的源泉,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部分。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缺乏实际论证,需要将研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予以验证。 会计核算 张志军、何凝凝等人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特点及现状,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及办法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财务管理主动性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财务治理水平的强化等方面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毛江英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会计法规制度的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强化、会计集中核算的加强等方面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制进行改善。葛秀结合事业单位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指出交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提出了研究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的基本思路。 国内学者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角度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调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研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对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的研究需要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以见成效。 财务管理模式 赵霞从内部监督、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收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苗巍指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颇多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控制成本与支出以及提高账务管理的资讯化及网路化程度的建议和对策。霍亚平、车艳琴等认为要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应从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外投资、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上多方面着手处理。周先柏、张艳辉针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各项资金监管、推行 *** 采购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审批制度、狠抓会计基础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宋一新、张小雪指出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从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几个方面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针对这块内容,国内学者大都是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多数是指出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虽然国内学者论述的内容看似不一样,其实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制度等几个大方面展开的。研究是理论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3 结论与展望 我国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的学者多数为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者,高校学者研究较少。第二,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深层次的探讨。第三,研究的内容基本为理论性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财务管理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后也将会是国内学者关注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学者参与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层次更加深入,研究的层面放宽,加强实证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跟踪研究,以期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主线,覆盖资金筹集、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等多方面在内的一体化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
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
不懂可追问
合适请采纳
给你一份,更详细回答见下方的附件,手机可能看不到,得电脑上网看
供参考,免财富值下载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1、 引言应含概的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2、 前言的写作方法(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1. 引言书写内容和格式(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引言较长,临床病例分析宜短。国外大多论文引言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内数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所谓的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一般的引言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一些作者似乎把
前言通常是放在论文最前面的,也称为“导言”、“序言”、“引言”。它是用来初步介绍论文所涉及的研究的,通常是用一段或者数段短文来做论文的开场白。读者对这篇论文的感兴趣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序言。那么,如何写好论文的序言,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一、论文前言怎么写
1.首先要介绍这一课题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以及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
2.告诉读者你做这项研究的确切原因。语句要简洁明了。如果研究项目从未被他人开展过,那么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
3.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项目已经是前人开展过的,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说明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不只是单纯重复前人的工作。
二、撰写论文前言时应该需要注意什么
1.前言的内容不要和摘要发生雷同,注意不要用客套的话,诸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此类的用词。
2.前言最好是不要分段去论述,不用插图、列表、公式的推导与证明之类的。篇幅最好不要过于冗长,不然会让读者感到乏味,也不能太短,否则会交代不清楚。
3.在介绍背景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你现在研究的课题,不要偏题,或者去介绍一些无关联的知识。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地罗列之前相关的研究发现。
作为论文的开头,写好前言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写论文前言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做到最好!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写完论文别忘了用论文查重系统检测论文的重复率哦!
据学术堂了解,关于会计论文引言,简单来说,引言要能回答三个"为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主题?·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很重要?·为什么你选择特定方式开展研究?可以这么理解,引言指出了目前知识的空白,而这篇论文会填补这块空白.换言之,引言定义了研究范围.引言还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叙述你考虑或提出的研究问题,然后简短地综述过去曾经尝试过方法.(在正文部分,再给出解决方案或者问题答案.)虽说毕业论文通常会有一个独立的"Review of literature"章节,但研究论文中不会有,通常都是在引言部分进行文献综述.构件好整个研究背景和框架,引言的最后要明确论文所呈现的研究,其实验或分析的目标.引言的结束部分应该包含论文里待解答的问题.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毕业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明确书写引言的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论文引言的写作原则: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
财务管理类的论文写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在于,需要诸多案例与数据,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难题。从我这些年写的经验而已,对于资料主要以下几个来源:图书馆,这是最便利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论文库,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论文库,数量上可能较少,有些是需要花钱才能阅读的;网络平台,这是大众的,信息共享的地方;人脉,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资料自己找起来可能费劲,多找几个人帮忙就快捷多了。论文在写作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就是确定选题,这是写论文的关键,题目确定了方能进行后期的工作;第二,列好大纲,在大纲的整理上一定要多参考前辈的论文,从中体会下什么是大纲,大纲应该包括什么东西,怎么列大纲才能更加合理;第三,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充实论文大纲,根据大纲的内容结合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撰写出论文初稿。以上可以参考,有其他问题再提问吧,也可以在线与我沟通。
财务管理本科论文撰写的话需要包括以下几点:1、论文题目;2、实际数据和案例;3、论点论据;4、作者及参考文献
如果说面对企业管理这一永恒的主题,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明显滞后于其组建速度,并且财务管理又是它们的重要基础工作和突出的薄弱环节的话,那么,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企业只要从自身出发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在分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8.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如果说面对企业管理这一永恒的主题,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明显滞后于其组建速度,并且财务管理又是它们的重要基础工作和突出的薄弱环节的话,那么,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企业只要从自身出发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在分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8.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1、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及研究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探讨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5、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6、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8、加速财务管理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9、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0、我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评估
11、中国制造2025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12、财会规范化管理途径探析
13、论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1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
1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
16、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研究
17、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18、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
1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1、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
22、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
2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4、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5、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26、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XXX为例
27、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结合的对策
28、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实施与建议探析
30、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探究
32、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
33、小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
34、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35、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36、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37、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
38、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39、浅探权责发生制运用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必要性
40、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的研究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基本结构如下:
1、标题:
文章的大纲。每一种文章的标题、风格都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始终体现作者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与整体或不同侧面。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一般题目、副标题、副标题。
2、目录:
一般来说,论文篇幅较长,带有副标题。论文的题名设置,由于其内容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也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通常设置目录。
3、内容提要:
全文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作者用极其经济的笔墨,勾勒出全文的整体面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简要描述了全文的框架。
4、关键词:
那些表明文献主要主题内容但不规范的词语。它是从一篇论文中选择的一个词或术语,用于文档索引,用来表示全文的主要信息项。一篇论文可以选择3 ~ 8个单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通过实际调查获得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例证或现象
提出的事实根据应当客观真实,必要时应当注明来源。以前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在理论分析中,应该清楚地把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作品,都应注明出处。
本人的分析,讨论和结论。使事实、前人的成果与本人的分析和讨论有机结合,注意逻辑关系。
6、结论:
结论应是本文的最终结论和总结性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该是整篇文章的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目的,而不是局部问题或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对文章每一段摘要的简单重复。
结论可以采用“结论”等词,要求精练,准确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观点及其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准确、完整、清晰、简洁。
7、致谢:
感谢声明可以放在正文的最后,表达对以下方面的感谢:国家科学基金、科研奖学基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资助和支持;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并提供便利的组织或者个人。
财务管理类的论文写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在于,需要诸多案例与数据,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难题。从我这些年写的经验而已,对于资料主要以下几个来源:图书馆,这是最便利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论文库,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论文库,数量上可能较少,有些是需要花钱才能阅读的;网络平台,这是大众的,信息共享的地方;人脉,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资料自己找起来可能费劲,多找几个人帮忙就快捷多了。论文在写作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就是确定选题,这是写论文的关键,题目确定了方能进行后期的工作;第二,列好大纲,在大纲的整理上一定要多参考前辈的论文,从中体会下什么是大纲,大纲应该包括什么东西,怎么列大纲才能更加合理;第三,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充实论文大纲,根据大纲的内容结合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撰写出论文初稿。以上可以参考,有其他问题再提问吧,也可以在线与我沟通。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