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与张萌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张萌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 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 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 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 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 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 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 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 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 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 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 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 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与张雷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相似文献: - 防制猪流感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查红波, 刘尚高, 会议 第六次人畜共患病学术交流会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 2004年 - 猪流感的流行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李敏,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向华, 严悌昆,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会议 2006中国科协年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 2006年 - 猪流感病毒种间传播机制分析与探讨 作者:乔淑丽,贾震虎, 期刊 畜禽业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2006年 第21期 - 中国猪源HS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5N1 and H9N2 influenza viruses from pigs in China 作者:李海燕,于康震,杨焕良,辛晓光,陈君彦,赵朴,毕英佐,陈化兰, 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04年 第01期 - 猪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廖明,叶贺佳,张文炎, 期刊-核心期刊 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07年 第10期 - 山东地区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红军,王怀中,白华,吴时友, 期刊-核心期刊 畜牧与兽医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2008年 第10期 - 禽流感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赵田夫,鄢明华,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2004年 第12期 - 猪流感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Swine influenza 作者:朱事康,程珏益,刘中勇,李炳清,罗卓军,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5年 第02期 - 猪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及现状 作者:张雷,姜建宏,李林, 期刊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04年 第06期 - 猪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及公共卫生意义 The Epidemiology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 in the World and Its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 作者:陈义祥,蒙雪琼, 期刊-核心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MICROBIOLOGY 2008年 第04期 -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作者:尹燕博, 陈红军, 田振宇, 吴时友,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2007年 - 禽流感与公共卫生 作者:杨小燕,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年 - 猪流感——一个不容忽视的人兽共患病 作者:赵朴, 郑玉姝, 李海燕, 刘兴友,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2007年 - 猪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the Diagnostic Method of Swine Influenza 作者:王方昆,王一成,袁秀芳,徐丽华,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6年 第04期 -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Avian Influenza on Public Health 作者:马鸣潇,于洋,韩春华, 期刊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与张天吉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江西丰城张家洲字辈:乾坤应天吉,英贤绍宗芳,仁厚树祖德,永振定纪纲。

江苏宿迁张氏字辈:振永怀继

陕西省汉阴县铁佛寺镇清河堂张姓字辈:益兴荣泰顺 忠良乐新承 宗功培植厚 世代振家声

我略懂一二,最好配合手相和面相。87的兔命格一般,二月初七是阴历的正月初十。正月的命格和晚上七点的命格,说实话也很一般。你的一生不会大富大贵,祖业也不是特别丰瑞,会遇到不少的坎坷。当然这个只是天时,也要看后天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了!算命这种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放平心态吧!

与张凯成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4 试谈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 经验 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1.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 2.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象力 ,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 3.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 4.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5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 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 广告 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 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5.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南关小学的学生,鄙视照抄者q6750391 !!!!!!!!!!!!!!!!

我也叫张凯........

4.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65年12月11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院系:机械电子学院 教研室:农业动力系 教学课程 几年来担任《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简 历 8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泰安汽车制造厂工作,88年-91年山东工业大学读硕士,91年到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篮球运动员 国籍:中国 位置: 中锋 号码: 7 出生年月: 1982年12月 民族: 汉 身高: 体重: 94KG 效力球队: 东莞新世纪马可波罗 职业生涯经历: 2005CBL冠军 2005~2006CBA第十四名 2007~2008赛季CBA常规赛第六名,进入季后赛,并进入四强。 技术特点: 速度快,意识好,封盖能力强、中近投篮准、前场篮板能力强。 个人职业生涯记录: 单场得分最多: 31分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云南红河(123) 2005-2006赛季 场序:193 31分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上海西洋(118) 2005-2006赛季 场序:261 单场篮板最多: 20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2) VS 客队:山东黄金(124) 2007-2008赛季 场序:106 单场三分最多: 3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浙江万马电缆(123)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07) 2005-2006赛季 场序:275 3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广东宏远(122)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11) 2007-2008赛季 场序:256 单场助攻最多: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上海西洋(118) 2005-2006赛季 场序:261 单场盖帽最多: 8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00) VS 客队:新疆广汇(107) 2007-2008赛季 场序:77 单场扣篮最多: 4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22) VS 客队:广东宏远(106) 2007-2008赛季 场序:29 单场抢断最多: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11) VS 客队:浙江广厦建设(108) 2006-2007赛季 场序:121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山东黄金(115)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22) 2007-2008赛季 场序:242 7.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出生于广州花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 作品参展及获奖: 2004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山东油画风景展获学术奖。 2006年5月参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同年九月,山东写实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作品出版: 作品《墙》《晨曲》入选《当代青年画家优秀作品集》。 多数作品分别在《环球》《新美域》等刊物发表。 作品收藏: 《夏之情》《雪霁》由加拿大美术馆收藏。 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画廊及美术爱好者收藏。 8.安徽省维尼纶厂副总工程师 男,1953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2002年4月起受聘担任本公司副总工程师。曾任安徽省维尼纶厂涤纶车间副主任,安徽维隆德合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维尼纶厂副总工程师、厂长助理等职。现兼任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酯分厂厂长。 9.海南省散文诗协会副秘书长(图) 1967年 12月8日出生,安徽省怀远县人,蚌埠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1967年1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散文诗协会副秘书长.发表小小说300余篇,中短篇小说约80万字,诗歌600余首,60余篇作品入选各种选本,36篇作品获各类文学奖项.参考资料:

与张晓鹏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out our petty tasks,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attitude toward life.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慕课浪潮来袭,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国际MOOCs阵营,开始建设我国MOOCs课程。其迅速发展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新机遇。MOOCs课程模式会对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有哪些贡献?将给后者带来哪些创新与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乘着MOOCs的浪潮前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期热点聚焦邀请国内慕课研究前沿的几位学界同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一直饱受质疑。随着MOOC浪潮席卷全球,大学英语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MOOC的最大优势是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完成限时作业(含同伴互评和测试),参与全球网络社区讨论课程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通用大学英语越来越难以受到学生重视的今天,我们可根据MOOC课程需要,适当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学习者MOOC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好大学英语。通过国际MOOC的学习,我国学习者不但可以检验、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人文素养。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我们应该依据MOOC在某种程度上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别针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不同的MOOC类课程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具体来讲,MOOC给我们的启示是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和在线答疑。教学团队之间优势互补。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创建自己的“微MOOC”课程,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人对学习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并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个学生;另外。由于政策、技术、学籍、学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们还要审慎、科学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参考文献:马武林、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外语电化教学,2014,(2):48-54。MOOCs课程模式的贡献1.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教育思想,人类知识生产力、知识传播力及人类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园的围墙被推倒,贫富的藩篱被拆除,时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免费或廉价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学机会的均等以及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民主。2.重构了高等教育基于技术的结构性生态架构 经过两年的发展,MOOCs完善、优越的生态环境初步显现。MOOCs已经形成了由“社会环境”(教育引领与社会参与)、“技术环境”(学习支持与技术支持)以及“教学环境”(学习模式与教学研究)等三套马车协同驱动的结构性生态架构(王萍,2013;18)。3.从“push”到“pull”的学习模式的演变 MOOCs具有自主性强、可重复和强调学习体验与互动等基本特点,强调一个“学”字,反映的是以“学”(pull)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些都从根本上冲击了现行课堂以“授”(push)(邹景平b,2013:54)为主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在“pull”学习模式引发下,基于自主性强、可重复的特性,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有计划或重复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练习和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同样,体验和互动的教学取向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4.社会化学习环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态化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1975)把社会因素引进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MOOCs所必备的社会属性,即有效的学习需进入并借助特定圈子,通过与小伙伴们交流探讨,分享并获取知识。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圈子”的角色,它汇拢一批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共同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学习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学习环境中因为有了学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义的是,社会化学习环境还是学习交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5.妙招不断的教学设计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MOOCs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创新不断,西方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巧思不断,且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MOOCs课程设计原理是将授课内容与交互分开,使内容顺从碎片化的学习要求,交互则由社会化学习环境来完成。具体设计步骤一般包括内容设计、互动设计和作业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一般不多,视频按知识点切割,通常不超过1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一个小时,且拍摄、制作精良,教师大都善于取舍,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内容;互动设计无时无处不在,课前、课中、课后、视频、社区讨论和作业均有互动环节;作业构思则强调“做中学”及完成后的“成就感”和“自信感”。6.大数据突破了个性化教学的难题 大规模、长期地测量、记录、存储、统计、分析这些数据,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big data)。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综合技术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产生的海量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个体真实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育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是数据支撑的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他们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以及花费时间较长、重复访问的页面、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等,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行为建模,判断他们在未来学习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导学和建议,从而突破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难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外语电化教学,2014,(2):38-43。新教育范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MOOCs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对英语教师是挑战,也应该是机遇。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英语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 1. "翻转”自我,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权威的知识源,网络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知识外存空间。 2.“翻转”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一是导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突出面对面的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结合。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先在网上学习教师授课的内容,而课堂则用于提问、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因为授课时间的减少,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互动,或解答提问,或参与讨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 二是助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意味着教师要将课堂时间充分用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转课堂形成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要成为适时帮助解决问题的助学者。 三是促学者角色。学习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时间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此外,教师角色转变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四是评学者角色。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程云艳,直面挑战 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挑战与机遇,2014,(2):44-47。依托MOOCs理念,重构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MOOCs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MOOCs是信息化教育的新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集中体现。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借鉴MOOC教学设计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调整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学英语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能轻易进行变革,但可以根据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逐步实现“国际MOOCs校本化”、“大学英语MOOCs化”,大学英语“选修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马武林&张晓鹏2014:57 -5 9)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原则1)需求导向 各个高校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必须注意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否能够同时满足国家战略、社会和学生的多重需求。每个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建设什么样的课程,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决定。2)因校制宜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办学特色、学校资源(硬件、软件、师资和学生素质)等因素结合MOOCs新理念,结合办学定位,综合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在本校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3)量力而行 尽管MOOCs风靡全球,但是并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够做的,MOOCs一定是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否则无法成为MOOCs。许多高校由于投资不到位,尽管把MOOCs建起来了,但只是“伪MOOCs",没有学生去访问,没有形成规模,该MOOCs会逐渐变为网络上的垃圾,不能为了跟风、为建而建。重构大学英语课程1)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大学(如“985 ,211工程”)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精英人才的重任,由于学生入校时英语基本功较好,学生对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需求不高。结合国家、社会和学生三方需求,充分考虑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建议这些高校给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32-64学时的学术英语(必修)和32-64学时《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学术英语由听、说、读、写、译五大板块组成,为培养世界一流复合型人才做铺垫,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MOOCs课程、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奠定基础。 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托中国高校联盟,如“C9联盟”,整合师资,联合开设学术英语专项技能课,即《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翻译》以及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国文化》、《美国文化》、《澳大利亚文化》等国家文化的MOOCs课程。学习者也可以选择世界其他国家著名高校开设的相关学术英语MOOCs(如英国雷丁大学的《A Beginners’ Guide to Writing in English for University Study》和美国华盛顿大学《Introduction to Public Speaking》等)和跨文化交际MOOCs(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学习者根据个人需要选修学术英语MOOCs课程和跨文化交际 MOOCs。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科研 > 文献选摘 > 详细内容慕课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反思与创新作者:张Andy 发布时间:2014-8-10 阅读次数:6322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导言: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慕课浪潮来袭,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国际MOOCs阵营,开始建设我国MOOCs课程。其迅速发展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新机遇。MOOCs课程模式会对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有哪些贡献?将给后者带来哪些创新与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乘着MOOCs的浪潮前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期热点聚焦邀请国内慕课研究前沿的几位学界同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一直饱受质疑。随着MOOC浪潮席卷全球,大学英语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MOOC的最大优势是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完成限时作业(含同伴互评和测试),参与全球网络社区讨论课程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通用大学英语越来越难以受到学生重视的今天,我们可根据MOOC课程需要,适当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学习者MOOC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好大学英语。通过国际MOOC的学习,我国学习者不但可以检验、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人文素养。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我们应该依据MOOC在某种程度上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别针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不同的MOOC类课程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具体来讲,MOOC给我们的启示是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和在线答疑。教学团队之间优势互补。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创建自己的“微MOOC”课程,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人对学习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并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个学生;另外。由于政策、技术、学籍、学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们还要审慎、科学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参考文献:马武林、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外语电化教学,2014,(2):48-54。MOOCs课程模式的贡献1.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教育思想,人类知识生产力、知识传播力及人类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园的围墙被推倒,贫富的藩篱被拆除,时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免费或廉价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学机会的均等以及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民主。2.重构了高等教育基于技术的结构性生态架构 经过两年的发展,MOOCs完善、优越的生态环境初步显现。MOOCs已经形成了由“社会环境”(教育引领与社会参与)、“技术环境”(学习支持与技术支持)以及“教学环境”(学习模式与教学研究)等三套马车协同驱动的结构性生态架构(王萍,2013;18)。3.从“push”到“pull”的学习模式的演变 MOOCs具有自主性强、可重复和强调学习体验与互动等基本特点,强调一个“学”字,反映的是以“学”(pull)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些都从根本上冲击了现行课堂以“授”(push)(邹景平b,2013:54)为主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在“pull”学习模式引发下,基于自主性强、可重复的特性,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通过有计划或重复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练习和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同样,体验和互动的教学取向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4.社会化学习环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态化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1975)把社会因素引进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MOOCs所必备的社会属性,即有效的学习需进入并借助特定圈子,通过与小伙伴们交流探讨,分享并获取知识。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圈子”的角色,它汇拢一批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共同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学习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学习环境中因为有了学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义的是,社会化学习环境还是学习交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5.妙招不断的教学设计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MOOCs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创新不断,西方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巧思不断,且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MOOCs课程设计原理是将授课内容与交互分开,使内容顺从碎片化的学习要求,交互则由社会化学习环境来完成。具体设计步骤一般包括内容设计、互动设计和作业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一般不多,视频按知识点切割,通常不超过1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一个小时,且拍摄、制作精良,教师大都善于取舍,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内容;互动设计无时无处不在,课前、课中、课后、视频、社区讨论和作业均有互动环节;作业构思则强调“做中学”及完成后的“成就感”和“自信感”。6.大数据突破了个性化教学的难题 大规模、长期地测量、记录、存储、统计、分析这些数据,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big data)。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综合技术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产生的海量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个体真实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育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是数据支撑的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即他们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以及花费时间较长、重复访问的页面、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等,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行为建模,判断他们在未来学习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导学和建议,从而突破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难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外语电化教学,2014,(2):38-43。新教育范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MOOCs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对英语教师是挑战,也应该是机遇。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英语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 1. "翻转”自我,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权威的知识源,网络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知识外存空间。 2.“翻转”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一是导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突出面对面的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结合。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先在网上学习教师授课的内容,而课堂则用于提问、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因为授课时间的减少,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互动,或解答提问,或参与讨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 二是助学者角色。翻转课堂意味着教师要将课堂时间充分用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转课堂形成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要成为适时帮助解决问题的助学者。 三是促学者角色。学习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时间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此外,教师角色转变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四是评学者角色。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程云艳,直面挑战 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挑战与机遇,2014,(2):44-47。依托MOOCs理念,重构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