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中外会计要素之比较[摘 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的基石,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会计要素和国际会计准则(IASC)以及个别国家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和定义进行比较,找出各自优缺点,发挥它们各自优势。[关键词] 会计要素;国际;中国;比较会计是应用学一个分支,它把有关企业经营和理财活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我们应当把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一切好的经验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有史以来,会计不断演进,以满足从事经济交易的人们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国际化,会计自然也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但会计在全世界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会计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和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制度,每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实务都是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或称会计报表所考察和反映的内容进行适当分类所赋予的称谓。会计要素的划分和设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会计要素设立的差异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这种组合几乎都不可能相同,因而差异是必然的。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以促进我国会计改革。国务院发布关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会计法》的配套法规,该条例系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重大方面,并在其中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要求。与我国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相比,条例关于六大会计要素的界定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完善,与国际上其它团体或国家的会计要素的界定相比各有特色,也各有利弊。本文拟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规定的会计要素界定为基础,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会计要素的界定,与我国会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正确理解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定义的比较1.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照这一定义,资产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可以独立地或与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使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否则,不应当确认为资产。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第二,资产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只有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计划或来确认一笔资产。第三,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是指企业对其享有所有权;控制是指企业虽然不享有所有权,但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未来利益和风险,可以通过该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条例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与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增加了“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第二,增加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三,取消了“能以货币计量”。变化后的定义从理论上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高度概括了资产的基本特征。其实践意义则是可以根据资产的定义确定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资源范围,同时也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应当要求企业将“不良资产”单独列示与报表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因为不良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至于取消“能以货币计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货币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经被纳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凡通过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以货币计量,在定义中不必提及,这对负债要素同样适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未来经济利益”成为所有会计要素的共同基础,澳大利亚对资产的定义与美国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它强调资产是“被企业控制”的,而不是“获得”。国际会计准则和新西兰也都认为资产是“为企业所控制”的,但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的内涵是“经济资源”。虽然各国的表述各有差异,但都基本上揭示了资产的基本特征,正如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定义资产时提出的资产三大特征。第一,资产包含未来经济利益,其中,未来经济利益表现为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能力;第二,企业能从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控制别人得到这种利益;第三,引起企业获得这种利益、控制别人获得这种利益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已经发生。这一定义与我国的新会计法定义相近本质相同。2.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存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按照这一定义,负债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负债是企业现存的经济义务,该义务是由过去经济业务事项引起的;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第三,负债的清偿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与框架关于负债的定义基本一致,较好地概括了负债的基本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负债定义为现在承担的未来经济利益牺牲的义务等。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负债有三个特征:(1)它表明了某实体当前对其他实体的义务或责任,该责任将会在未来特定日期通过资产的转让或使用来清偿;(2)这种义务或责任使企业无法避免未来的利益牺牲,或选择的余地很小;(3)导致企业承担义务或责任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FASB将负债定义为:“特定实体由于当前义务引起的经济利益未来可能的牺牲,该义务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表现为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负债的定义与美国完全一样。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是:“负债是当前所承担的义务,该义务是由过去的事项引起的,清偿该义务将导致企业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流出。”尽管各国的表述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负债是一种经济义务或经济责任,都抓住了负债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出”这一本质。比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认为负债是“经济利益的牺牲”或者必须“转移的经济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是“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流出”;加拿大采用了列举的方法进行表述:“将来要通过转交或使用资产,或提供劳务,或放弃其他经济利益”;我国则将“经济利益的牺牲”描述为“将以提供劳务或支付经济资源之方式偿付者”。3.所有者权益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产权(所有者权益)是指在企业的资产中扣除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根据这一定义,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剩余利益,即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余额,该利益归企业所有者拥有。会计等式将所有者权益表述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该等式说明,负债作为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既定义务;在负债既定的前提下,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受资产变动的影响,收益与风险同在,当企业因分配利润后经营亏损使资产减少时,所有者权益减少。条例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既说明所有者权益属于企业所有者,又表述了其金额为企业的剩余利益。美国把所有者权益称之为“权益”,认为“权益是实体在资产减去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权益的定义与美国完全相同。4.收入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收益,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列示的收益要素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收入,其定义为:“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加或是负债减少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并进一步指出:“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收入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销售收入、服务费、利息、股利、使用费和租金等。”“利得包括了符合收益定义的其它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的定义是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这一定义不包括投资者出资所导致的权益的增加。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由于生产或制造商品、提供劳务以及其他构成企业当前主要或中心业务,而带来的资产流入或改善以及的清偿(或两者兼而有之)”。收入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仅指正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收入,依据的是“流转过程收入理论”,强调收入实现的完整过程。对于非正常经营收入,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要素加以反映,因为利得实质上是一“偶发性”、“边缘性”的“净收益”。设立“损失”要素反映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因为损失实质上是一种“偶发性”、“边缘性”的“净亏损”。利得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毋需按配比性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仅是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条例则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既指出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又说明收入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5.费用费用是与收入配比的一个会计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所列示的费用要素是与收益要素相配合的广义费用,其定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产权减少,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并进一步指出:“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费用的例子有,销售、工资和折旧。”“损失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之中或之外发生的符合费用定义的其他项目。”可见,广义的费用不仅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发生的资产减少和耗费,还包括与赚取营业收入无关的资产减少与损失;狭义的费用仅指前者。与狭义的收入相对应,狭义的费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第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根据这一特征,当期生产成本不应当确认为费用。我国在有关会计法规中关于费用的定义都是狭义的。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费用要素。费用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仅指正常经营费用或支出,依据的是配比性和应计制会计原则,强调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和费用责任的合理归属。无须按配比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指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条例则将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较充分的概括了费用的特征。与条例关于收入的定义一致。6.利润利润是一个差额,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广义收入超出广义费用的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没有将利润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单独定义。这可能是因为收益和费用都是广义概念,利润是收益与费用的差额,不把利润作为一个要素也不影响确认。美国FASB也未给利润定义,但利润作为会计要素在数量上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按广义收入和广义费用配比出的利润,是美国FASB所倡导的全面收益的概念,美国FASB将综合收益定义为:“全面收益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化”。条例则将利润定义为:“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一致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一是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对利润单独定义,不明显存在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二是利润要素的含义在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符合我国国情,成为中国会计的特色之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定义都是狭义的,广义收入中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与广义费用中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损失)以其差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净收益)列为利润的二级定义,成为企业净利润的构成内容。二、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改进总体上看,FASB、IASC和中国之会计要素确立各有千秋。三者均确立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要素”,但却忽略了其他层次要素的界定。在所确立的基本要素中,IASC的结果较为合理。FASB尽管涉及到次级层次要素的确立,如“业主投资”等,但全部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却无法加以解释。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吸收了FASB和IASC的长处。然而,笔者认为,上述会计要素确立存在两大方面的缺陷:理论上的缺陷是忽略了影响会计要素确立的决定因素;实务中的缺陷是现有会计要素无法为会计方法提供理论说明(如各种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且会计要素缺乏应有的内在关系。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济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影响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非持续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会计目标等有别于持续经营企业,其所确立的会计对象要素亦有差别。比如,清算企业的会计对象要素是清算资产、清算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利得和清算损失。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系统与经济环境的联结点,体现着企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针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利润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利润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0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对象要素及其确立问题。和会计目标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结构体系的完善和会计要素内涵的延伸(如利得、全面收益等要素内涵的“扩容”)。笔者以为,会计对象要素实质上是一个包括多层次结构的整体概念,在这个结构整体中,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相统一,存量要素与流量要素相结合,基本要素、次要素、支要素分三个层次相互关联。按照笔者提出的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理解,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无非是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内容,主要反映“基本要素”内容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基本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般而言,以基本要素为基础建立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以次要素或支要素建立的财务报表其可变性较大,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是证明。当然,为适应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与结构将不断变革,但其理论基础仍将是上述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以上会计要素定义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特定主体为主语,以经济效益为主线,既揭示各要素的本质特征,又阐明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体系。[参 考 文 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S].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2]庄恩岳主编。中外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9,.[3]王德升,白綮鲁,阎金锷主编。国际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4]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6]葛家甜,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7]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3)。[8]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出版社,1993.[9]刘兴云著。中西会计比较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10]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9)。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论文-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及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论文,希望能帮到你哦,更多内容请浏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会计工作对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控制市场潜在风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成为企业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强企业会计部门建设,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浅谈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作用
1、引言
会计在公司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也是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必须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起充分全面的认识,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上升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效益最终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会计基础工作,使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浅谈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2、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切实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其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及社会主义市场良好经济秩序的形成,这也是《会计法》发布的基本出发点。企业应切实做好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使之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与规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及会计核算符合有关准则要求、会计资料完整真实、会计机构及人员配备合理,能够切实满足日常会计监督及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能够全面体现会计工作的真实价值。各利益相关者都能从中获取自身决策所需支持信息,认同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促进利益及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上市打算,具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数据是企业成功上市的必要前提,而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企业财务报表高质量的基本前提,这在客观上也说明着企业的会计工作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要想成功上市或增加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必要举措。①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是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而财务管理又构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要想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严格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健全企业会计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管理及会计档案的清晰完整性,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及外部专业审计机构人员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运营效率并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这些都会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也为企业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参与的热情。总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并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形象。
3、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就是指在业务量有变化的前提下,公司某一类成本的具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和学习成本与业务量间的制约性(即所谓的成本性态),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成本与公司业务量间的某种固定的数量关系,来掌握随着业务量的变化,公司的各种成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研究成本性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两个需要:一是制定计划的需要;二是成本控制的需要。在实际过程中,考虑和进行成本性态的分析,有助于弄清楚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挖掘内部员工的潜力、实现最优化的管理等方面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成本动态分析工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会计部门,因此,会计对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②
会计能够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方案
企业战略是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换言之,企业战略是一个管理者对产品和市场在竞争领域的定位选择问题,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会计能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分析研究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为核心,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同时,管理会计能够发掘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全面的%多元的信息和方案,促进企业发挥品牌优势、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或规模优势等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注重沟通,有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内部协作关系及在外界的形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沟通的时代。会计科学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注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正确而迅速决策的保障。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首先在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信息,能否正确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否迅速地在员工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特别是能否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之中,融合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工作之中。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出色的信息分析、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能力。会计工作过程中,大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将不同部门联系起来,而且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因此,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
4、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企业多面对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控制企业成本、规范化企业工作以及提高企业公众形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基础会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施步骤
(一)填制凭证项目模块
作为会计日常工作的重点,会计凭证必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个模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会计原始凭证,来将其作为这项任务的驱动,并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如账户与科目、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进行自主的设置,并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另外,在指导学生对每笔业务记账凭证进行填写时,应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相应的会计要素科目引入到实践当中。
(二)登记账簿项目模块
在登记账簿项目模块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首先,分发一定的总账与明细账页给学生,并将登记账簿项目模块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将其引入到项目任务当中。在学生自主登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其次,当学生完成登记后,教师应该指出学生账簿登记中的各种错误,并加以指导,将正确的账簿登记方法与错账更正方法告知学生。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采用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来对自己的错账进行更正。
(三)编制财务报告项目模块
在编制财务报告项目的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财务会计报告与传统会计学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这两部分的内容在充分的结合下进行应用。财产清查、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便是编制报表之前的准备工作。但是,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了教学条件的一定限制以及学生对于财产清查的实地盘存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学的顺序将与其他模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该沿用传统教学的顺序,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组织学生实践→完成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的任务→编制财务报表。
二、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教学的构建
如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于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传统的被动角色,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对外在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处理,从未获得自己能够充分理解的知识内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充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任务所采用的建构教学原理来分析出需要哪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每一个项目的任务。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项目任务的理解,通过自身经验与现存知识的应用来提出方案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总之,在项目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始终都应该严格的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思考以及发现与创新提供出具有积极因素的环境。
(二)协调好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只有具备了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是社会当中的“香饽饽”。因此,在针对于《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时,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严重的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显然,如果学生缺乏了对会计制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必定会显得十分的肤浅,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财务处理的方法,但并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形势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中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必然会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知识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强调项目实践的环节,也要对专业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但实现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它的应用也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通过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教学,学生必然会在“做中学”的学习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对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1项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概括起来,项目教学法应当主要把握下面三方面:注重整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在设计项目时,可以考虑现行教材中的一切可行的内容,大体上教材顺序,只要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逻辑性即可,将这些内容与和本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技术、前沿问题等融入进入,最终形成课题。让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具体学习和参与活动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起来,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最终实现学和教的目标。具体的项目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步骤为:
①在教师的主导下,提出项目名称和问题,以及涉及基础理论;
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示项目资源,然后经师生共同研究,启示项目资源;
③教师对成果和结论进行评价,再由学生自我完善,直至达到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校外与校内),发挥教学设备、设施的功能。在对项目教学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教学资源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进来:
(1)项目主题要明确:项目的内容应有可操作性,根据项目要素需要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
(2)教学内容:有条理有计划地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项目。
(3)设计形式:关于理论性的项目需要以实验对前人的定律定理、经验规律进行验证,归纳总结知识点;而对于应用性的项目则可以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等综合方式。
2项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基础会计》是一门极重操作性和应用性基础理论课,因此,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会计教学中,涉及会计业务时,只是让学生做等级“T”型帐和会计分录,这种教学其实和实际相差甚远。要想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深刻认识,必须参与实验过程不可。唯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和理解,才可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会计实验并非简单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系统体系,该研究者认为这一体系要将学生的这些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1)设计的实验项目要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同时结合会计业务和会计法律法规,使学生拥有综合应用知识和职业判断的能力。
(2)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程序和过程贯穿起来形成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处理和分析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3)在会计账簿、凭证等单项的过程中掌握会计工作规范,培养学生会计账证表基本的操作能力。
讲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基础会计》中各个章节联系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割裂那些相互联系的内容,要把教学内容连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把握好会计学科内在的规律、了解会计理论方法科学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将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会计报告、记录、计量、确认处理程序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财务成果核算与供产销的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会计账户、会计科目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要素间内在关系讲清。
总体知识构架要注意把握好
将知识总体的框架把握好能够让学生在整体上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进而理清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的内容机构能够划分成四部分:一是会计工作组织有关的问题;二是总结会计方法,主要讲的是会计核算程序以及账户分类;三是会计方法,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加以介绍;四是总论,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指导主要思想。
先搜索下 ! 看看有没有近似的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四川会计》1999年第8期·探索·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厦门大学陈龙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有效市场假说(EMH)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是有效的。1EMH理论认为,在次强式或强式股票市场上,市场能够无任何偏好地对包括会计程序变动在内的所有信息作出反应。税收是会计变动唯一可引起的现金流量效应。在没有税收条件下,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影响股票价格。EMH预测不论股票价格如何随着会计收益的变动而波动,最终的股票价格肯定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无偏倚计量。EMH认为,由于信息交流,资本市场终会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现金流动问题。一家公司绝不可能依靠会计来作为欺诈手段,长期隐瞒现金流动问题。一旦为外界发现,那么,次强式以上的股票市场就会对会计收益中隐含的未来现金流动问题作出大致正确的评估并通过当期股票价格反映出来。证券市场不会总是被会计收益引入歧途,而会作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不偏不倚的估计。甚至在某企业特定的会计程序不为外界所知时,有效的证券市场仍将对该企业运用的会计程序作出无偏见的预测,并对该会计程序将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程序作出不偏倚的评估。总之,EMH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无关紧要,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效资本市场将形成不偏倚的股票价格。二、实证会计理论(PAT)PAT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是通过对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的考察,推导出有关的三大假设。21.分红计划 假设在做出“管理人员在某个分红计划下的报酬随着报告收益的增加”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2.负债权益率 假设在做出“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的假定之后提出该假设:假定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愈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愈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的会计程序。3.规模假设 在做出“大企业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财富转移额(政治成本)均大于小企业”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在其它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愈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延到下期的会计程序。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三大假设。简言之,PAT认为确实存在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三、经济后果理论(ECT)史蒂芬·杰夫在其1978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经济后果’的兴起》文章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决策行为、政府、债权人所产生的影响。”3这个定义的本质在于,会计报告能够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所做出的真实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威廉姆·斯考特(Scotc,WR.)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不论有效证券市场启示如何,会计政策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价值”这一观念。即从本质上认为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确有影响(matter)。4经济后果的出现,照斯考特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 策选择”这一问题。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缓解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斯考特认为,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影响到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甚至会引发政治家们的兴趣。他强调指出,这里的会计政策指的是任何一项会计政策,并非专指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那一些。由于许多重大的会计政策的变更都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相关,并且经济后果观念与现实情况相符。总之,ECT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四、评述一般认为,EMH与ECT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上是两大对立学派。EMH理论认为,会计政策选择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证券市场能自发调节形成洞悉一切的无偏见的股票价格;而ECT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影响企业价值。而实证会计研究结果更倾向于ECT。笔者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内幕信息等问题的存在,信息成本不为零,故而股票市场尚未具备看穿企业价值的能力。五、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 杨照华(新疆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830001)【摘要】宏观经济转型和治国方略的转变必将引发会计革命。以新修订《会计法》颁布为标志,会计将经由会计法制化向会计法治迈进。会计责任的嬗变与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产权改革、市场诸利益主体、企业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法制化相互制约、作用和影响,促使经济生活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实现会计工作理想的社会状态———会计法治,其遵循的目标、原则、途径等本文将做出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会计法制化市场经济制度会计法治目标原则条件途径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信息系统,在经济转轨和法制化进程中将呈现全方位的变化。《会计法》的修订和逐趋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已初具形态,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环境和手段,将逐步实现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的过渡。本文从经济体制的视角分析会计主体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变迁,讨论会计责任的体制根源和会计法制的体制基础;市场诸主体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必须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会计信息,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会计法制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必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文明和进步,由法律的调整最终上升为由道德规范予以调整。一、会计法制与市场的关系会计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由若干利益鲜明的主体和游戏规则构成的权责系统。会计法制通过对会计行为权利义务的设定,实现对会计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调整。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发挥作用。(一)从经济体制分析会计主体及会计责任主体的变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首先是要确定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或单位,旨在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界定提供会计信息的边界,从而解决会计的服务对象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宏观上制定企业财政财务政策及会计制度,控制企业资金审批、划拨、调配,审定企业财务报表、年度预决算和资产经营计划,核销企业呆坏账,核实批复报损金额等,形成高度集中统管的财会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完全分离,国家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所得税的征收。在这种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为一体,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国家和企业共同分割和分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的独立核算权。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会计信息提供的目的主要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基于一定的管理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所要求。因此,企业会计具有很强的宏观属性,国家在宏观上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观念趋于淡化和模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企职责分开和两权分离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成为产权清晰的独立经济实体,自身经济利益随之凸现,为适应独立核算和自主理财的需要,企业会计核算范围由着眼于宏观转向于微观,核算的目的、范围及规则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从法律的角度看,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质上并不具备完全的民事、刑事主体资格,其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囿于体制的框架形成很大局限。会计主体是有别于法律主体的,当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时考察, 两者具有统一性。由于两种体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计主体,基于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的归属,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也就有所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仅作为国家计划经济末梢的终端,其会计行为是国家的宏观行为,国家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理论上应由国家来承担,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法律责任模糊,难以具体落实,形成会计法律有法难依。可以说会计责任流于形式存在着体制的根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实体,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内外部的会计监督。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促使会计责任从国家体制中分化出来,会计责任从单一的理论形式演变为对全社会的多元责任,企业在成为会计主体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从会计主体和会计责任主体嬗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会计法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难依,从制度约束到法律化,从长官意志到依法理财,会计工作也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会计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致最后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从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目标等方面,说明内部会计控制对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控制制度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1、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保证权责明确,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财产的核算、控制、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和责任,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依照现代企业理论,在公司制度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对于所有者来说,其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证。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但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2、贯彻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对《会计法》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建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然要求。3、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和难题。这一经济现实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从长远发展和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一个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努力的方向,并且是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设置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不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设有明确的目标。我国新颁布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股东、债权人及其他有关各方也需要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借贷等决策。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各项实物资产就可能被盗窃、受损或被滥用,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记录和统计计量等非实物资产也可能遭到破坏或毁损。因此,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计量与记录、入库、保管、维修、领用、发运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从而保证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性与完整性。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管理当局制定的企业经营方针、计划等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要确保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经济发展时期与阶段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企业的经营方针与计划,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框架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称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它也是外部审计人员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状况的基本依据。企业在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第二,适应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第三,规范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第四,科学性原则。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为了有效控制、控制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明确责任,防止差错和舞弊,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必须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具体要求是:第一,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避免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第二,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防止因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所以,法律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实行职务分离。第三,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相关人员之间相互制约与职务分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职务分离是相互制约的前提条件,但实行职务分离并不表明就能够相互制约,如果没有赋予各职务岗位的人员相应的职权,就无法进行相互制约。因此,在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时,不仅要考虑职务分离的要求,还要考虑上述职务岗位的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将失误、舞弊等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针对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高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活动中存在的盲目决策、程序混乱、管理失误而给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实际情况,《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高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既是各单位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会计法》对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的要求,突出了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控制、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3、进行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改善经营管理,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以便查明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原《会计法》第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相符。新的《会计法》则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要求更明确、更具体,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控制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4、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合法性审计以及绩效审计。在我国,已有不少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控制。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控制、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经济性质、管理基础不一样的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会计法》只是从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出发,对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而不能理解为仅包括这些内容和要求。从内部控制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看,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人事任免中的利害关系回避、重要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与评价、风险分析、系统监测等,都是内部控制和控制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手段。四、内部会计控制的结构框架内部会计监控机制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文化氛围,有效的内部会计监控机制应包括健全的监控环境和严格有效的监控制度。(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指建立、加强、削弱、影响会计政策、程序与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从本质上来看,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是影响内部各成员、各环节制衡、接受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和理性,反映着控制过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监控意识、监控活动和监控信息。1、监控意识。是指对内部会计监控的认识,特别是高级管理层对监控的认识程度和深度,这决定了内部会计监控环境的健全和监控措施的到位。2、监控活动。是指对内部会计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修正、评价、控制的过程。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缺陷,应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重大事项应向最高管理层报告。3、监控信息。是指对某一期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核对,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1、内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成本、资金的控制。第二,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会计人员是单位具体会计工作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其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的好坏。同时会计若不公平、公正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将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失职,不负责任,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工作。因此,任何单位都应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第三,实行内部领导控制管理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单位负责人支持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才能使本单位的会计活动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并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要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应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自身要遵法、守法外,还应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履行控制本企业经济活动的职权。2、内部会计检查制度。内部会计制度最终是由人去执行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则是一纸空文,如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检查工作,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检查制度。会计检查制度应主要包括会计工作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1)会计工作检查制度,是根据企业制定的会计工作制度来对会计工作的过程、事后进行评价的一项检查工作。各种会计检查除检查制度规定的必查项目外,应加强对下列内容的检查:第一,重要岗位人员配备、动态考察和定期轮岗情况。第二,会计账簿是否合法、规范,有无账外账。第三,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情况。第四,授权制度执行情况。第五,重要物品的保管、使用、交接、作废销毁及账务核算情况。第六,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第七,事后稽核工作开展情况是否按规定设置稽核岗位,稽核工作是否及时全面,差错事故处理是否合法。第八,对会计主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2)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是对企业某一期间所发生的会计数据及提供这些数据的载体进行检查、核对、纠错,以使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合法性,应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检查:第一,进行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规定。第二,会计凭证是否合法,账账、账实、账证是否一致。第三,会计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账户管理是否严密,账务记载是否真实。第四,会计报表披露的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有效。3、资金控制制度。资金控制制度是企业控制资金收支与保管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资金收支的正确、有效与合法,实现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消除资金收支与保管中的弊病,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是对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补充。4、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实行对法人代表负责的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稽核委员会作为稽核系统的最高组织,直接对法人负责。充实稽核人员,不断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安排熟悉会计法规和制度规定,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事稽核工作,保证对其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长期满足稽核工作的需要。5、风险预警制度。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既然是基于预报功能而非业已陷入危机状态,因此相关的预警财务指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第三,与危机生成过程的密切关联性。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量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当依托这一基本点加以把握。6、风险责任会计制度。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和相应处罚措施。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基础会计教学的探讨论文
(一)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材的内容理论多而实操少,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学生在校学习了不少会计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时,却感到自己在学校的所学在工作上几乎用不上,而面对实际工作中的简单问题却处理不了。比如,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填写支票,甚至连领料单、入库单这样简单的单据都不能准确地填好,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真空地带”,培养的学生不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无缝接轨,学生要适应工作需要,还得再经培训。笔者认为应加大实操内容的教学,实操不能只停留在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的训练上,而是应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对于一些常用原始凭证填制的训练,要加大力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第二,教材内容按先理论后实操的顺序排列。作为刚入学的大学生,毫无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经验,立刻进入十分抽象的会计理论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恐惧感,学生连帐页都没见过,就要学习各种账户的结构和登记内容,没有真正理解会计理论,只能死记硬背概念、方法、分录等,学生很难把理论中的“丁”字账与实际的帐页联系起来,所以笔者认为教材内容可作调整:先让学生填制一些简单的原始凭证,然后再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这两本账实际上是流水账,即使没有学过会计的人也会登记,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掌握,等学生对会计的凭证、账簿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再开始会计理论的教学,最后安排系统的实操训练,从原始凭证填制到编制财务报表,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全面训练,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会计理论,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有企业财务工作经历的人很少,绝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教书,任教期间基本上没有机会去企业实践,造成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普遍缺少实践指导型教师,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现在学校“双师型”教师也多是“纸上谈兵”型,缺少实战经验或是理论胜于实践型。故笔者认为: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实践,为教师提升能力搭建平台,学校应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边做边学,不断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和动手能力,扩充教师的专业知识。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文化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学生入学成绩差异悬殊,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敌对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的语言平实、生动,注意课堂气氛的调控,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课下真心与学生交流,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
(二)心理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多沟通,少说教,多鼓励,少批评。此外,还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健康成长。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将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础会计的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教学,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使课程声像并茂、直观易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深受教师青睐,但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很多学生被庞大的信息量淹没了,一堂课下来头脑空空,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没记住,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还要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而会计分录、计算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效果更佳。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事可做,带着任务学习。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在基础会计实操部分可采用这个方法,把实操的内容分成若干个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手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
一、发挥导学作用,为面授打好基础
教师的导学作用在第一学期尤其重要。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发挥导学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在平台上寻找资源,参与学习讨论,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学,引导和培养他们增强学习信心,为面授辅导打下基础。教师导学作用的体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的习惯养成。导,是启发、是引导,就是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①。
1.指导作用
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成人,并且年龄逐年缩小,对开放教育不了解,作为辅导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开放教育,很好地搭起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自主学习。
2.引导作用
电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职成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学矛盾,存在着学习服从工作和被动应付考试的消极因素,要消除学生这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走近学生,多和学生交谈,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以面授辅导工作为载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面授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对课程内容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需要学生根据制定的自主学习计划,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有限的面授辅导课上,辅导教师不可能对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辅导内容主要是针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另外,课程辅导教师多数以课程内容为主线,将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串连起来,做好导学、引学工作。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学习引导,并逐步适应电大的这种教学模式②。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会计恒等式做会计分录时,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难以掌握,见到经济业务时束手无策。对于这项教学内容,每学期都是重点辅导的,而且十分详细。通过这些年的总结提炼,笔者将这一内容进行重新分类,总结成四步,弱化了记忆的难度,并使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一重点内容。因此,辅导教师要以面授辅导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确保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运用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面授辅导的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理论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在面授辅导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所授内容特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
在面授这门课程时,笔者根据教学需要,一般实务性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克服重理论、太抽象的弊端。通过会计实务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小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积极讨论,可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表述能力。辅导教师则可以引导,进行启发、总结,真正实现面授辅导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这样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仿真式教学
在面授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真实的经济业务,尽量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以优化教学效果。这项教学可让学生参与到当地企业会计部门当中,让学生实际接触到会计,接触到会计的基本业务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会计资料,比如: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的直观认识。还可安排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等各项会计业务。
3.实验式教学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一些技术知识,更多地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如果没有足够的模拟实验练习或实践教学,学生很难达到学以致用。我们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模拟会计实验室建设,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模拟训练中来,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各项会计实践能力。如通过学生在模拟会计实验室中企业会计岗位,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到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再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系列的会计工作流程实务均可以在模拟实验室训练并完成。这样多次训练就可达到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计业务,同时也达到了教学要求。
四、利用多种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在电大传统的面授辅导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的教具主要是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而今越来越多地利用上了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单纯在黑板上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形式了。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只有运用现代远程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学习光盘、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电子邮件、BBS讨论等,把一些抽象模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形象、清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和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
1.广泛采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电大开放教育课程绝大多数都配有多种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是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授,经过精心设计、优化组合而制作出来的。充分应用这些高水平的教学资源,不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每门课程至少都配有并有效使用2种以上教学媒体。对于中央电大没有配备多种教学媒体的课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制作计划,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使其具有2种以上教学媒体,以便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选择使用。
2.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根据学科特点和媒体配备情况,综合运用卫星电视、直播课堂、双向视频、计算机网络、电话等多种教育技术和教育形式开展课程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加以实施。当前要将教学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作为主要任务,注重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努力开展网上实时、非实时交互。
3.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卫星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搜集学习资源和信息、接受教师的辅导、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非实时交互等自主学习的方法,改变传统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努力利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讲练式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本人通过近几年《基础会计》面授及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编撰的。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好几年没有变化,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相关的新观点、新提法、新看法等新知识穿插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用社会上各会计实体发生的有关会计事务给学生做示范,同时,学生根据辅导教师的讲解,还会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对苦涩无味的理论有了更好的理解。
五、小结
总之,面授辅导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效果的好坏往往关系到课程整体教学成效的落实与否。旨在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