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在于日积月累的实践,弱小的力量不懈的滴答穿透坚硬的石头。愚公移山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心怀一种信念一定要把山移过去,理想中的指明灯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光明就再眼前。人生做何种事,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执着追求,难以达到顶峰,成功自然离你远去。坚持不仅在于这两个字,说得再好不实际行动,等于空话,面对困难不要退缩,怯懦,坚持自我观点,追求信念,只要你肯用心做一件事,执着追求于它。相信你定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梦想,现在与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正如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不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一项实验,试验了无数次的作品。最终专注于实验。为科学事业献身,好奇心促使他卓越出众。也如那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走进了人生的低谷。可他把我生命,迎接挑战,坚持创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无限价值的作品,生活如此,他却接受生活中的磨难,执着追求与音乐,造就了伟大的作品步入人生的辉煌。心存一个信念,有理想有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大胆追求,但决不可放弃理想,理想是明灯,在你迷失的时候给你指明前进的道路,理想是挺拔的树,在你被洪水淹没时给你最好的帮助与依靠,理想是以一口清泉,在你干渴的时候给你生命的滋润。不需有太聪明的方法,只需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远方不需注重结果,过程是最重要的,态度决定一切,认准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或得努力。世界上在困难的事也怕坚持二字。做事有心不半途而废,只追求与自己的理想了,挑战自我,勇于尝试,坚持到底。我们不能奢望什么,祈求什么,但要做好眼前的事,向期望的目标前进!
2011年论文:1、《论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论文1、《论教师的研究意识》《中国教育学刊》、《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展与挑战》《基础教育课程》、《从传授型教学走向互动型教学》《教育科学论坛》、《中考招生 改革的深化问探讨》《全球教育展望》年论文1、《价值观与教师》《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江苏教育》、《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全球教育展望》、《教学资源视野下公开课的优缺点探析》《全球教育展望》、《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的意义》《教育科学论坛》、《关注教学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合理性》《小学语文教学》 2008年论文1、《正确看待和落实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生存论视野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论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合理性》《新课程(综合版)》 2007年论文1、《校本课程的政策意义探析》《当代教育科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转型期西方课程开发机制的结构层次与主要关系》《当代教育科学》、《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条件》《新课程(综合版)》、《就校本课程若干问题对吴刚平教授的访谈》《新课程(教师版)》 2006年论文1、《走出政策理解的误区——吴刚平教授回应校本课程10大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解析课程资源》《计算机教与学》、《开设校本课程的若干认识问题探讨》《教育科学论坛》 2005年论文1、《校本课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误区》《上海教育科研》、《在坦诚对话中寻找问题的出口――海南洋浦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人民教育》 。、《高中新课程新在哪里》《中国教育报》 、《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教师之友》、《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明日教育论坛》2005 年第12 期 2004年论文1、《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校本课程的开设问题探讨》《当代教育科学》 、《从“教材”扩展为“课程资源”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经验的意义及其表达与分享》《全球教育展望》 、《高考招生制度与考试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调研报告》《湖北招生考试》 、《推进校本课程要点》《教书育人》、《通过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福建教育》 、《期待与希望——写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出版之际》《当代教育科学》、《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中国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话途径》《教育评论》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07-09 2003年论文1、《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当代教育科学》、《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当代教育科学》,.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的公众满意度调研报告》《教育发展研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福建教育》,、《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教育理论与实践》,、《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全球教育展望》 .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访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教 学月刊(中学版)》、《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人民教育》,、《动态平衡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教育时报》,、《为什么教学意识不同于课程意识》,《教育时报》,、《道德教育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湖北日报》2003-10-23 2002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范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二)》《语文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的历史透视》《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一)》《语文建设》、《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教育研究》、《反思普通高中课程:功能期待与结构设计》《全球教育展望》、《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教育发展研究》、《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问题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2-10-0810、《教学改革呼唤课程意识(上、下)》《教育时报》 、 2001年论文1、《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上海教育》、《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站在课程的立场看教学改革》《明日教育论坛》 2001年5、6 期6、《“新课程运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宏观策略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集美大学学报》 2000年论文1、《国外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及改革经验》《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课程.教材.教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国外课程开发机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析》《集美大学学报》、《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论文1、《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评论》 1998年之前论文1、《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及对我们的启示》《教育评论》、《理想品格的基础——罗素教育目的论思想述评》《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分别及其意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正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但 是,在实践领域内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却收效甚微。究其缘由,除社会物质条件与传统文化及观念等多方面影响 之外,和我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失之偏颇,因而导致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过于绝对、过于抽象有 重大关系。因此,辩证地认识两种教育模式之关系,为素质教育寻找生长的基点,将有助于其全面而深入地实 施。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与差别 长期以来,为与生产力的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要求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强调的是选拔功能。教育行政部门 、中小学校及教师的精力大部分集中于确定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升学或应淘汰的学生。在这种功能观主 导下的中小学教育始终把考试与升学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构成了我们所要批判的“应试教育”。这种教 育模式的本质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把通过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最终目的。为适应升学考试之需,任意 拔高教学要求,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本质特征难以得到体现。 应试教育的另一特征反映在其教育对象和质量效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是静止和僵 化地,勿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用考试升学这唯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 高分”的“标准件”。而不顾学生是否具备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需求的基本素质,往往造成个体的畸形发 展。在质量效益衡量评价问题上,实际中有升学率标准,结果是牺牲了大部分学生的利益换取了少数学生的某 些方面的发展,导致教育与人才的浪费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之间良性循环难以形成的局面。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1]作为其 基本内涵,以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确定个体素质的内涵时以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并与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很显然,素质教育 更突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认为中小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创造条件发展那些能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有效 生存和发展的特征(素质)。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特性,把中小学教育办成“提高民族素 质的奠基工程,”[2]根据这一见解,中小学及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为“才”而选“才”上,而应放在为 造就人才准备社会所必需的人才素质上,在确定每一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充分重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的,它强调教育应充分主体性,注重个体的心理需求, 承认个体的个别差异,把造就充满活力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作为教育的真谛;它追求个体发展的全面性, 但反对“平均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它强调教育质量效益的整体性。 总之,“素质教育”自诞生,就以其鲜明的特征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 践上的对立和差别构成了矛盾斗争性的一面。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 观念和立场上克服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徘徊。但是,如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 ,而忽视它们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而深 入的实施。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它们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3]因此,作为 传递文化的教育无论从目的、内容,还是从方法、手段上都集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认 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时,就应与它们所在的社会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考虑。 应试教育的源流要追溯到科举制度,封建科举主导下的教育是极鲜明的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及评价 手段始终与科举考试密切配合,重浮躁文辞,而少实学,对学校乃至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流弊。但是,自隋唐 至清末,科举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这绝不是偶然的。其根源就在于它适合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适合于封 建统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正是科举流露出的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的众多弊端,激起了进步学者们怀疑与抨 击,招致其自身的毁灭。科举的废除表明了教育的一大进步,而这一进步正是社会进步产物。 科举制度下读书为做官的遗风一直影响到解放前,那一段时期的教育虽有发展但实质上都是应试教育。只 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它始终未能脱离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新中国在“文革”以后恢复高考,完全是当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考制度的恢复对解决人才匮 乏和教育混乱状况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应试教育这一虽然没有写成理论但实际 却很起作用的教育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自身发展,且越来越难适应社会进步。 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教育的反思,逐步整合形成了“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探索 的新领域。立足于现实社会需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 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4]并以此 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规定。 纵观教育这一发展历程,可得结论: 首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各自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它们统一于政治经济的具体 要求之中。 其次,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才获得其本质 的规定。应试教育也是相对于素质教育才有了其特定的内涵。正如黑格尔所说:“矛盾双方的每一方只有在它 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获得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如此。”[5]所以 ,两种教育模式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第三,矛盾斗争的结果,将是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根 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所谓对立面一般就是在自身内既包含有此方与其彼方,自身与其反面之物。”[6]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 包含着、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首先,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 科举制度虽然给教育与社会落下众多流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学校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在有限 范围内渗透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如唐朝进士科重诗赋,贴经不好的,如诗赋有特长者可通过,这对崇尚诗赋之 风的兴起和唐诗兴盛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唐朝人擅诗赋者多,留下众多不朽篇章,不能不说是一种素质。而虽 不注重科举但从不反对科举的宋代始兴起的书院教学,以自学和讨论为主要的教学精神,讲求自由研究学问, 注重讲明义理并在身心修养上躬身实践,教师尤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启发,强调学习者“立志”,发挥主观能 动性,可见,书院教学精神与素质教育所倡有众多相似之处。在科举存在的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少学 者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追求真善美的教育,都能为当今实践素质教育所借鉴。 在当前的教育实际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差别更多是体现在观念上的对立,事实上很难在实际中找到 纯粹的两种教育。有的学校公开以升学率高作为其奋斗目标,但其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学生素质都较好,原 因就在它们在实行的应试教育中渗入了素质教育的因素,运用了素质教育的手段。虽然这种应试教育把教育的 质量效益集中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文化知识素质却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体素质发展 的认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也在培养人的素质,也可称为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低水平 层次的“素质教育”,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能相提并论,互混而谈。也正因为当前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的 存在,所以中小学教育为国家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人才中并不乏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应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 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囿,而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过程,素质教育必须 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成分,以之作为生长点和营养素,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 素质教育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绝对排斥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 不开评价,我们在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时,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考试与升学作为应试教育 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用。只不过素质教育的考试不再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更多地作为教育的手段 。 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所以属于选拨性考试的中、高考在较长时间内还是必要 的,升学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升学率”也将客观存在。而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把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措施,也是 必然的。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将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有一定的生命力。因此,今后实施的素质教育,将会 渗透“应试教育”的因素,转轨后的教育也将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相对意义的素质教育。我们在认识素 质教育探索其实施的途径时,必须对它作相对的理解。绝对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能实现,但它需要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教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自觉的需要,受教育才能真 正愉快。才可能不需要通过任何外在力量,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自觉地让自我生动活泼地发展。而在此之 前的长时期内,教师就必须通过外在力量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教育需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志,尽可 能提高内化程度,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从而使个体素质得以相对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表明 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模式并非是抽象的模式,只要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成为现实。总而言之,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制在目前基本国情看来就不可避免的要施行,但是,我相信未来的不久,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这种旧的教育模式势必被取代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土地制度问题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科学抽象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分析与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 论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各种关于土地制度含义的分析,阐明了土地制度的科学含义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在对其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际比较,在分析美国和日本两个不同市场经济国家农地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借鉴,以期得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从而实现我国现有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 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对策研究,论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情况下系统探索、寻找出符合生产力水平,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补充: 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MLAR)计划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并要求实行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但国外的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措施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一定能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首先,这种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虽然大量减少了无主土地并促进了带有可转让财产权的土地的供给,但这无法保证土地产权市场的发展。因为对于追求利润的贷款者来说,所有权证明并非获得贷款的充分条件,稳定的土地收入水平才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更有甚者,农户可能不愿意用其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品。从而得出结论,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获得使用权保障的唯一方法,应参照不同的背景和地方偏好,建立更加灵活的体系(Dwniz Baharaglu,2002)[5]。此外最近还有学者(Saturnino JR,2005)[6]以菲律宾为例,用实证方法检验了与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有关的变量,得出一个预测结果:MLAR模型用于菲律宾不仅无法促进分配改革,而且会破坏潜在的国家主导的土地改革政策。这也映证了Dwniz Baharaglu的 结论。 从国外的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信托,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土地使用权必须实现可转让,当然,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这种转让性的实现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关于土地信托的目的和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土地的私有制和自由流转性,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农村土地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不断从农业用地转变成非农用地。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外很多学者对于农村土地用途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如Donald M. Mcleod等(1999)[7]就根据美国西部农村的实际提出了土地使用控制的三种方式:分区制、购买发展权、集群式发展,并建立了土地使用控制方式的选择模型。土地信托方式就是出于保护土地资源和公众利益的目的用于实 践的 。 在美国和英国,无论是局部性的、地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土地信托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非盈利组织,它和私有土地主们一同来保护他们的土地以达到保护和利用土地或者其他公众利益的目的。它们保护土地的工作对于他们所从事或者协助土地交易的社区和地域非常重要。这些交易包括土地的获取、保护、管理协定,或者其他的能够从土地上获取的实际资产的一些利益。 补充: 此后,西方学者们就对这种土地流转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各种决策模型:其中Philip J. Bacon等(2002)[8]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了一个BN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为了保证农村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这个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人员的观点、土地类型、土地使用的选择、成本和利益的标准。这个BN模型不是最优化模型,而是帮助专家分析有关土地的数据。该模型的使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于土地类型的标准和土地使用的选择,这个阶段是为了评估对现在的土地使用的满意度;第二个阶段是关于改变土地使用的成本,改变成本需要考虑风险和银行利息、管理、财产的让渡等因素,这可用一个模型来评价土地管理者改变土地使用后的满意度,即: 在成本支付期内改变的满意度=长期预期的满意度-总的改变成本/成本支付期 而Julie Ann Gustanski(1999) [9]基于伦理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土地信托保护决策支持模型(ILCOS),他认为土地的使用方式是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反映。尽管土地信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土地资源,但是每一个土地信托机构都有自己的设置和地域。所以,他对伦理经济学政策模式在土地信托保护方面的整个过程给出了一个总体的概念,从而总结出土地信托的决策支持的环境模型。这个模型由5个大块组成:土地的使用和环境、社会经济、计划与获取的评估、决策制定的方法、积极的决策制定。该模型主要提出和检验了美国和英国的土地信托与保护私有土地因果关系上的模式,以开发一种可行的决策支持工具。此外,Roger Coupal和Any Seidl(2003)[10]还研究了在税收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发展农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的相关成本及其对财政结构的影响。 追问: 请问这位大哥,标题是什么?引言是哪些?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 文化 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 教育 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 政策法规 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 其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 措施
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 经验 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 自我评价 ,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总结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 调研 报告 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摘 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 保险 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 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 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种植 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 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 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 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 农业法律论文
5. 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一般可以先尝试诸如早餐问题、作业问题、娱乐问题之类的比较常见的,网上有参考的(不要抄袭!)
可以从几个方面论述人生就象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考是我们人生中相对而言比较引人关注的一场。现时,它与高考、考硕士,似已可同日而语。中考是对自己在学校以前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一次运用。它是自己再接再历,更上一层楼的新起点,也是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关键点。回答着这个问题,我感觉好象就在应对中考。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 作文 吧,尤其是 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备战中考的演讲稿10篇
中考三分钟励志演讲稿五篇
关于中考的励志格言大全
初三奋斗中考励志标语大全
篇1: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
不完整的人生
生活需要失败,没有经历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题记
失败是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人美的享受;失败是一道美味佳肴,另人回味无穷;失败是碧空中的云彩,给天空以完整的面貌;失败是……
谁敢断言失败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音乐家贝多芬是大家很熟悉的了。在他失聪之后,注定他一生要失败。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听觉就是命根。原是指挥的他,因听不见音乐而让一场音乐会变成了噪音污染,全场顿议纷纷。面对失败他曾沉沦,但最后他选择了坚强。也正因为他的坚强把他的失败转变成了惊人的绝唱,辉煌的音乐造旨,他到达了心灵的顶峰。
失败让人更坚强,贝多芬的成功是人生中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谁说失败不是美味佳肴?
当你失败的时候,你会徘徊,你会失落,你会想着要放弃。但我告诉你“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经历失败,怎么会成功。因此你努力,你不懈,你执着,最后你终于扬起笑脸,走上成功的舞台。
是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们站在成功的彼岸,回味失败的点点滴滴,我们难以忘记那种失败的味道,感觉就是佳肴的味道,另人回味无穷。
谁说失败不是碧空中的彩云?高挂空中的彩云,形态各异,凹凸不平,就如人生的坑洼,美丽而具诱惑力,因为有她的存在,天空才会完整,也如人生因有失败才完整。
被风吹残的果园虽已枝残叶败,却依旧果香四溢。
记住:生活需要失败,没有经历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篇2: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
等待——那时花开
席慕容曾经说过:“每一条走过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选择的方向。”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条路,有选择,有磨难,然而更有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选择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等待那时花开。
当震耳的呼声涌入耳边,当满朝文武如鸟兽般散去,只剩下越王站在空荡荡的宫殿里。他明白此时的自己已是裙下臣,阶下囚。然而在他心里依旧有失败的不甘和复国的雄心。但是追求的过程除了付出坚强的毅力更多的是等待——漫长而艰苦的等待。在等待中他学会坚强他学会忍耐,在等待中他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十年的等待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一举收复祖国,攻下吴城,将将吴王彻底击败。似乎越王十年的等待就是为了此刻的追求,而伟大的追求正是通过了漫长的等待才成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居里夫人,毕生的追求就是将科学发扬光大,让人类 文化 迈进一步。而这个追求也是花费了她一半的生命。日复一日的提炼,年复一年的研究,终于迎来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两获诺贝尔奖似乎就是对居里夫人所做贡献的最大肯定。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生命来等待,从而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追求需要等待,等待为了追求。冰河为了追求春风的脚步,经过了漫长寒冬的等待。大地为了追求雨露的滋润,度过了干涸炎热的等待。大海为了追求阳光的普照,熬过了无尽黑夜的等待。而此刻的我也在等待,因为等待就是一种追求,为了能够金榜题名,为了能够实现梦想,我将坚持不懈的追求,有目标的等待。相信终有一天我的等待也将实现我的追求。
等待——那时花开。
篇3: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
勇气
有一种气魄,它让七尺男儿打破思维常规,让小家碧玉冲破封建束缚,让伟大诗人指挥千军万马,这便是勇气。
安藤忠雄的建筑以纯粹素净风格见称,没有大屋顶,没有木结构,他大胆创新,抛弃前人的固定模式,但从那透着阳刚之气的极具男性化的建筑里你绝对可以嗅出现代化的气味。在他手下,建筑不是象形之物,而是行云流水的上乘艺术。安藤将现代施工方式留下的模板痕迹,分缝和圆点经过归整,用纯天然的纹理装饰代替冗繁的室内装潢,素混凝土直墙成为压倒一切的建筑语言,一切素净简单。
我佩服他,有勇气,敢创新,是英雄。
隋朝女将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无畏,多立奇功,受到皇帝赞扬,参军前,她为一介女流,只负担轻松的家务,参军后的她,身披铠甲,上阵杀敌,面临的恐怕不只是明枪暗箭吧。想她数年身在边关,一定经历过生死悠关的考验,一定有过命丧黄泉的危险,也一定有过临阵脱逃的想法,可她还是坚持了数年战争,成为一代巾帼英雄。
我欣赏她,有勇气,可坚持,是英雄。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写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诗篇。毛泽东的一生战火连连,虽然没有拿过一次枪,没有打过一发子弹,但他却指挥千军万马,缔造了新中国,这是什么样的气魄?“谁主沉浮?”这又是何等铿锵有力,究竟是怎样一代伟人才会有如此胸襟!
我敬重他,有勇气,善谋略,是英雄。
勇气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总会有人懂得珍惜,懂得利用,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它会得到更好的展现,也许我把这篇 文章 写下来,也能算得上是一种勇气吧!
篇4: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
成长的快乐
各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它们会经常充斥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横眉对目过,我们伤心欲绝过,我们放声大笑过。然而生活却是一种另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在这儿,我们快乐伤心生气。
上小学时的无忧无虑,曾一度被我视为最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忧伤,有的只有那份淘气,妈妈没有做好可口的饭菜在等我回家,当下课的钟声敲响后,我们就如同一匹匹脱僵的野马,离开马厩,飞向大自然,尽情的享受这份悠闲这份轻松这份逍遥。我们不理会老人们的异样眼光,依旧谈笑风声,肆无忌禅的大笑。总之,我们是快乐的。
小马过河,河之深浅需自己的尝试。虽然,我听许多人哭诉初中生活的苦。可是,难道就没有乐吗?
带着这份疑问与好奇,我的初中生活正式开始了。正如他们所说,初中生活并不轻松。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开始成长。曾经幼稚的脸上多了几分成熟,几分忧愁,我开始寻求一个挚友,我开始理解老师,从老师的严厉批评中领略到他们的和蔼,他们的无可奈何。我理解这一切而感到快乐。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不再像小绵羊似的偎依在父母的身边,对他们百依百顺。我第一次对人生有了一翻感悟。虽然这不成熟,可他却真正属于我的,在他们眼里我可能变的不听话了,变的叛逆了。可恰恰在此时我才真正的明白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他们的关心。
生活是一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我们正慢慢的品尝这个滋味。失败是必须的,成功是我们所期盼的,在一点一滴中,我们成长,也因为我们成长,我们感到了成长的快乐!
篇5: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
白,白得质朴,白得纯洁,白得令人不忍玷污;白得高雅,白得让人心弦颤动。
黑,黑得寂静,黑得深沉,黑得令人摒除杂念;黑得镇定,黑得让人自信坚定。
也许由于天性,我喜欢白色,最爱它给我带来的宁静的恬淡与质朴的高洁。它纯洁,天然无世俗污染,污点在它身上显露无遗。的确,我钦佩它的正直,可有时它却过于耀眼,不够宽容。
我不爱黑色,却欣赏它的包容。白色只能给人以明亮的视野,而黑色却能笼罩整个世界。黑色默默地包容一切,宽容着他人的过失,它毫无怨言地衬托着白色的高洁,毫不艳羡人们对白色的赞美,为一切铺垫着最合适的底色。可它也太沉默。
黑与白永远是最合适的搭配,两种极端的色彩融合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黑色吸收了白色多余的光芒,白色激发了黑色蕴藏着的无尽活力,两者互相补充,和谐得无可挑剔。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单一总有缺点,因为它势单力孤,无法弥补自己的缺点。而只有从天地万物间吸取精化,才会组成世上最完美的器物。
由此,我想到了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白色,纵然高洁,可是如不顾一切地反射阳光以炫耀自己,也会变得令人生厌。黑色默默无闻,总是作为陪衬,留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它内蕴的活力与激情何日才能得以释放?人也如此,力争上游是进取,可只顾自己,不给别人施展才能的空间,却是自私;默默无闻本无可厚非,可一味沉默而不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就是平庸与懦弱。做人,应该做到尺寸恰到好处。
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学学别人,拥有更多的优点又有何不好?如黑白一样,相互搭配才具有最美的韵味。
做人的原则也如这黑白之韵,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美!
中考优秀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相关文章:
★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优秀范文5篇
★ 中考满分作文
★ 关于中考优秀作文600字精选10篇
★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范文精选10篇
★ 关于成长的中考满分作文600字5篇
★ 初三议论文范文600字3篇
★ 中考满分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600字精选10篇
★ 中考优秀作文600字精选4篇
现代会计审计是资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妥善解决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只重事后审计,必须不断提高现代会计审计技术水平,实现会计审计工作与资讯网路技术的高度融合,从而提升会计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计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审计稳健性的实现方法
1.进行审计稳健性的理论研究
科学的理论可以为审计工作进行准确的指导,但是在我国的审计领域,现在对审计稳健性的研究比较少,致使国内缺乏有关审计稳健性的理论著作和法律规范,因此,为了确保我国审计工作的稳健性,国内的专家学者应该尽早对审计的稳健性进行专门、细致、深入地研究。
2.确保审计稳健性的基础是对会计资讯生产质量进行提升
对于现今的财务报告制度,会计计量本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财务报告的不断进步,使得管理层需要对会计资讯进行判断,为了让会计资讯的关联性得到提升,如今的财务报告除了可以提供历史资讯外,还会对未来资讯进行提供。因为目前的各种制度上的安排大多都依存于建立在盈余基础上的业绩指标,所以,这样往往会导致对盈余进行过度估计。
3.使会计的稳健性得到提高
从根本上来说,会计稳健性主要指的是具有限制性的会计资讯特征,但是,审计的稳健性是对会计资讯的认可或是修改。因为不仅仅是公司的确定性无法确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外,而且审计业务更是无法进行彻底确定,因此,在合理的会计与审计的稳定性之下,会计资讯的关联性和准确性将会得到提高。因此,由于考虑到审计稳健性和会计稳健性,企业管理层对盈余的过度估计行为将会受到牵制,这些都有利于确保财务质量的准确性,从而最终可以确保审计的稳定性,增添公司财务的可靠性。
4.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上也要确保具有稳健性
管理稳健性一般情况下是指,在遇到企业经济业务中存在的不确定情况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这种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切记不可出现极端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风险在所难免。在面临市场风险时,如果企业管理者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不但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在风险前做出科学的决策,而且可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更甚至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在面临风险时的稳健态度可以确保审计的稳定性。
5.为审计稳定提供法律依据
如果审计领域有非常明确而细致的法律依据,那么审计师在面临企业管理者在财务中的非法行为时,出于对法律威严的畏惧,也会依据法律进行审计工作。因此,完善的法律也是审计稳健性的重要保障。
二、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风险在所难免,此外,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会诱发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因此,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对会计审计制度中的审计稳健性进行改革。
一、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各界反应积极,评价较高
2005年年初,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征求委员意见的基础上,财政部提出了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工作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精力进行会计、审计准则的研究、起草、征求意见以及修改工作。目前,经过大家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05年初制定的准则建设计划已经基本完成,我国较为完整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初步建立。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今年三次访华,与我们展开了非常积极、坦诚、富有成效的会谈。双方于2005年11月8日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问题签订了联合宣告,宣告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在会计准则制定和与国际趋同方面所作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承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趋同,并确认了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认为这些特殊问题具有代表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协助其修改、完善国际准则。这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我国审计准则的建设也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评价与肯定。2005年11月29日,我国就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举行了会谈。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发表了联合宣告,宣告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需要强调的是,2005年的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工作,我们除了考虑国际趋同外,更加重视中国的经济、法律、会计职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中国会计、审计准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比如,在准则体例上,我们采用了中国法律“章节加条文”的形式,没有简单地搬套国际准则所采用的“引言、范围、定义、内容”等方式,以更加符合中国法律用语和行文习惯;在准则内容上,尽可能考虑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特殊情况。2005年各位委员共同致力于会计、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有的亲自主持会计准则的研究课题,有的对征求意见稿提供了有真知灼见的咨询建议,为准则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的来说,在诸位委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准则体系建设目标明确,思想统一,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兼顾了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趋同的需要,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二、齐心协力,再接再厉,做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起草与修改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准则之间的协调和统稿工作,准备在2006年2月初全部完成。2月15日正式对外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确保这些新准则能够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搞好师资培训,层层开展培训工作。两大准则体系释出后,财政部拟举办若干期全国性的会计、审计准则师资培训班,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厦门三个国家会计学院等进行培训,培训物件为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选拔的德才兼备的师资力量。在全国师资培训班结束后,再由这些师资负责本省、区、市或本部门下一层次的培训,争取利用几个月的时间,使大多数适用企业会计、审计准则的单位和个人掌握两大准则体系的内容。
二是认真组织模拟试点,扎实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新旧准则之间的平稳过渡,财政部计划在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实施前,选取若干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模拟试点,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规定模拟执行,测试会计准则实施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讯系统等的影响;按照新的审计准则体系选择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模拟执行,测试其在实务中的可行性。
三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行业的支援,贯彻落实两大新准则体系。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审计工作行为,也涉及到企业资产的管理和业绩的考核、纳税的调整、部门及行业对企业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管等。因此,会计、审计准则体系释出后,要进一步加强与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审计署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争取各方面的支援,共同贯彻落实好新准则,为我国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会计、审计基础。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审计学论文题目(一)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3.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4. 审计质量控制 5. 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6.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8. 论审计风险防范 9. 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0. 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4. 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5. 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6. 试论审计抽样 17.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8.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9.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0. 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1. 电算化系统审计 22. 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3. 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24. 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25. 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审计学论文题目(二)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审计学论文题目(三)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4.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XX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6.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7.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8. 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9. 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10.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11.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12. 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5. 探索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 16.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实务 17. 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8.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9.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20.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21. 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22. 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1. 内部审计毕业论文题目 2. 会计审计论文题目 3. 会计与审计论文题目 4. 关于会计论文题目 5. 关于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6. 财务论文题目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各级公立医院都在积极相应医改政策的号召,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公立医院医改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医改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一直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
[2]沙莉.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3]陈青青.关于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一、想明白,就是定位要准确纪检就是党内监督,监察就是行政监督,纪检组长也就是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主管。(一)角色定位要准,弄明白“我是谁”,时刻牢记公仆之本纪检组长首先是一位党员,然后是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每一位纪检组长只有真正清楚“我是谁”,才能明白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都知道,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忠诚、刚正、为民、清廉、创新”,担负着重要职责,所以必须经常问一问“我是谁”,经常提醒自己是公仆,自己是纪检监察干部,要经常想一想如何更好地体现为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纪检组长围绕“我是谁”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在两个方面做出表率。一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原则性。原则性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本质要求。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树好榜样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纪检组长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有资格去规范、约束和监督别人,另外,还得坚持按政策、法律、规定和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不牵强附会,不随心所欲,以对组织、干部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二是坚持进取性。进取性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要求。我觉得必须把握两点:1.要有政治敏锐性。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县业务主管本单位党组纪检组出台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要及时了解掌握,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特别是对重要精神要学深学透,深刻理解,统领思想,使纪检监察工作更贴近中心,贴近实际,服务大局。2.增强工作的敏锐性。要善于按照上级要求、领导的意图,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三是坚持灵活性。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讲究方式方法。针对当前本单位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实效。把是否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贯彻落实,把是否有利于维护党、国家、人民的利益,把是否有利于党纪国法的维护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准。紧紧围绕派驻本单位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好责任,防患于未然。二要做好两个表率。一是做好勤政的表率。勤政是一名公务员、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纪检组长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码的要求。勤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纪律和工作作风,作为一名纪检组长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遵守好上下班、财务、四条禁令等纪律,工作作风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就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就很难做好各项工作。只有做到勤政,敬业爱岗,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才能带领团队遵守好各种纪律、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做好廉洁的表率。俗话说,己不正难正人。廉洁是纪检组长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要做到廉洁,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包括加强政治理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和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等。其次要严格自律,在思想上,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行动上做到:管住自己的手,不吃、拿、卡、要、报;管住自己的口,不乱吃喝,不乱说话;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为纪检组长,要注意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我,只有解决好认识问题,行动才自觉,才能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够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影响带动群众,才能担负起重任,当好纪检组长。(二)职责定位要准,弄明白“为了谁”,时刻牢记执政之要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惩治腐败、优化环境、教育和保护干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贡献力量。这一职责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纪检组长弄明白“为了谁”、对于保障党员干部践行宗旨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纪检组组长是一个本单位纪检工作的主管,具体职责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监督检查职责。监督、检查本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政府决策情况;监督本单位党组及其成员。二是组织协调职责。协助本单位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纠正本单位不正之风,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协助本单位党组研究制定本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措施;协同纪检组考察本单位干部、党员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的廉政情况。三是受理群众举报和查办案件职责。群众举报本单位党组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或存在其他重要问题,纪检组可直接向市局监察室领导反映。经市局监察室领导批准,纪检组可对本单位党组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并协助纪委调查。四是完成市局监察室和本单位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市局监察室和本单位党组有时会把一些影响本单位工作开展的棘手事情,交给纪检组去处理、解决,纪检组要充分发挥职能特点,创造性地完成市局监察室和党组交办的各项任务。纪检组长的工作性质从领导关系上看,它受上级纪检组领导,又受同级党组书记和局长领导;从工作职责上看监督是第一位职责。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是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主体,纪检组履行协助组织协调的职责。从具体工作环境上看,一方面形式上具有相对独立工作的含意,又属同级党组班子成员之一,很大程度上具有领导职位二重性,在工作中,既有工作职责相对专业的一面,又有班子成员相互配合从属的一面。因此,如何当好纪检组长,个人认为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主业,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权限和范围,明确工作的宗旨是“为了谁”,这样才可能确保工作精力对号入座,才能充分发挥纪检组长的作用。二、做清楚,就是履职要到位(一)工作开展要到位,要明确“做什么”,抓好五个重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主要是抓好五个重点,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合到各项工作之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在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方面发挥牵头作用。作为本单位纪检组长,既是一个领导职务,更是一份政治责任。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要在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方面发挥牵头作用。一是增强主动性。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坚持多请示、多汇报、多请教,主动争取党组的支持,既要努力“有为”,用自己的工作实绩实现“有位”,又要及时了解单位的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的工作要求,主动向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和上级纪检检察机关汇报、沟通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积极牵头协调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和任务。二是增强规范性。在找准工作定位的基础上,既要正确履行监督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整个业务工作始终,又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工作上的越位、缺位,不是我做过了,而是考虑要做好了。三是增强有效性。通过纪检的协调,切实发挥党组的领导作用,本单位的主体作用,群众的参与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就纪检业务工作来说,第一位的工作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这项工作抓好了,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工作实际出发,从建章立制着手,以规范税收行为为切入点,以阳光政务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二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保障作用。紧贴本系统、本单位以及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纪检监察工作任何时候都要唱响的主旋律。作为纪检组长,必须把服务发展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职能,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加强对上级重大部署的监督检查,把纪检监察工作贴近尉氏发展的实际,贯穿整个税收工作的始终。通过反腐倡廉工作,维护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对相关行业方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行政审批,执法监督,项目审批和建设,干部选拔等情况进行监督,做到有行政权力就有监督。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围绕中心转,服务大局干”。三要在宣传教育、反腐倡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纪检监察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它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干部的党纪条规的思想教育,要爱护、保护干部。我们要摒弃纪检监察工作就是找毛病、找纰漏、处理干部的观点,要牢固树立起纪检监察工作是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培养干部的理念。把保护干部作为纪检工作落脚点。纪检监察工作及时发现和指出干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为了不断修正干部缺点和错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真正做到干成事、不出事。一是注重教育方法。要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体系,改进教育方法,加大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宣传正面典型与反面案例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方法与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把思想理论学习与党纪条规教育结合起来,把重点专题学习教育与经常性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努力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树立正反典型。一方面要树立正面典型。对那些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一身正气的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成绩特别突出的要给予一定表彰奖励,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推动和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利用一些查处的大案要案和腐败分子等反面典型,特别是同系统、同单位的案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实现良好的教育、警示、震慑效果。三是防微杜渐。要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一些细节、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现深层次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早采取工作措施,防患于未然,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四要在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在工作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善于调研,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拿出新办法,努力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要把上级的部署同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既总结和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工作的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党风廉政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与社会稳定、单位发展同步考虑、与专项治理同步实施、与建立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步推进。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确实是要用心、用力的,但这是纪检组长必须发挥的作用。(二)工作方法要到位,要明确“怎么做”,处理好五种关系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级党组领导下,在上级纪检组领导与指导下、在党组的配合下,在全局同志们的支持下开展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纪检监察干部要想履行好职能,必须摆正位置、理顺关系、搞好协调,否则就会遇到阻力,处于孤立状态,影响其工作效果。纪检组长在履行职责时,需要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要处理好纪检组与党组的关系。纪检工作的开展需要纪检组长主动与党组书记协调沟通,取得党组书记的支持,重大问题需要及时向纪委做好汇报。要多沟通,及时搞好协调,积极争取局党组特别是“一把手”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为局长当好参谋。纪检组长应发挥主动性,组织纪检组成员根据上级业务本单位和市局监察室工作的部署,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建议,向单位一把手汇报,形成主要领导的意图,召开班子会议,形成班子成员的共识,变成全局的工作,由局发文贯彻执行。纪检组长在工作中,要做到“六个主动”:主动向党组传达市纪委及上级纪委的指示精神及工作安排;主动对党组及党组成员进行监督;主动提出反腐倡廉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争取党组支持;主动向党组汇报群众信访、本单位在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党组分忧解难;主动提出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新招数,拓宽工作局面;主动承担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二要处理好监督检查与业务管理工作的关系。纪检组的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监督检查来体现的,纪检组长工作方法合适,才能达到“到位”不“越位”、监督检查促发展的目的。一是主动参与有关业务工作,认真了解学习本单位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与法规,重点掌握业务工作环节,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在党组的支持下,把违法违纪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熟知业务工作性质,不受单位业务性质的不同,放松监督检查工作。三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后,进行归类,主动向党组负责人汇报,力求得到班子成员的支持,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一定要避免监督检查代替管理。三要处理党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与重点工作的关系。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督促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纲要》,是纪检组长的日常工作任务。为此,一是积极组织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上级反腐倡廉的重要精神,深刻认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使党员干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做到党纪党规入心入脑。二是立足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性的落实好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三是着力营造行业廉政勤政环境,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结合上级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影响的宣传活动,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营造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四是处理好监督与协助的关系。纪检组长协助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现行纪检组长的主要职责。四要处理好履行监督职能与自身建设的关系。纪检组长要履行好监督职能,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第一,努力学习纪检业务知识。对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要做到熟知于心,这是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学以致用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自身形象。第二,做好“风向标”。纪检组长一定要台上台下相一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学习什么,鄙视什么,在什么场合都要鲜明,用实际行动兑现诺言,树立向上向好的工作导向。第三,坚持走群众路线。纪检工作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监管工作难以面面俱到,对此,要加强同业务科室的联系,尽可能多地参与他们的一些工作,多同群众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这样既密切了纪检同业务口的关系,又能及时发现不良的苗头、及时加以制止和防御。
英语教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内容繁多。再加上英语学习的基础不好,随着知识的加深和扩展,学习英语的困难不断加大,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出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班级人数太多,给学习和教学带也来了一定的难题。人数太多在实施自主学习,尤其是合作学习时很容易出现死角,给练习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带来了困难。开展农村远程教学以来,人数众多在管理课堂组织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初,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总是担心放开手去让学生自主学习会使课堂失去重心,而新颖的农远课堂又会造成学生因过分关注新鲜事物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终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而正是农远资源给农村教育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不但提高了教师素质,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给他们不同层次的语言任务,让每个人都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他们会因此而产生无限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大家合作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学校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真正了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各种课件新颖实用,网络教学走进了课堂.课件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讲课的节奏,快速而又清晰显示预先设计的总是和参考答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造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使用权互动交流变得更加流畅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自然习得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之,农远资源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了全新立体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新颖的法律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思考2、地方人大保证宪法实施职能研究3、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4、人大监督权与宪法实施研究5、我国宪法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6、论宪法解释的功能7、论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8、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研究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职能调整研究10、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11、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12、论公务员的廉洁义务13、论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14、行政诉讼跨区管辖改革研究15、社区矫正的现、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某县(区)为例16、公共服务外包法律规制
纪律检查监督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行’胜于‘言’。纪检体制改革不是说着玩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今已经到了反腐败的紧要关头,改革就是要‘行’。不要小看纪检体制改革给予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也不要低估务实改革对党内痼疾的强势清淤效果,更不要怀疑党中央通过反腐败打破利益藩篱的巨大决心。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六个专项小组之一,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一成立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是腐败多发高发的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尤其紧迫,相关体制改革也就更有必要。”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单独设立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彰显出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高层希望通过改革促使纪委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高层进行的‘顶层设计’来看,中央把纪检体制改革看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点。”高波说。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的领导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推进下,纪检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稳步展开,得到多方认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日前,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点出了影响反腐成效的问题所在,也提到了解决之道,“必须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如今,中央纪委监察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已由125个减至14个,对确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参加的才予以保留,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不再参与,避免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全国范围内,省级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也由4600多个精简至500多个。纪检体制改革跟纪检工作本身紧密联系。改革得好,纪检工作就做得好;如果改革做得不够,纪检的作用恐怕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对于束缚和妨碍纪检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弊端,有关方面都在破冰破题。”高波说,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次纪检体制改革也是为纪检监察机关增添“装备”、增强底气的过程。监督力度大大提高实际上,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不仅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改革初见成效,纪检体制改革其他任务的进程也在加快。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出深刻阐述,不断推动各级党委和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强调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必要时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这两种责任的提出,是党的纪律检查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现在纪检体制改革一再强调“问责”,很快可以形成强烈的“倒逼”效果,这也促使所有人担负起各自责任。党章规定,地方纪委、基层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而在专家看来,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党委的领导作用更为明显。现在的双重领导体制下,案件查办线索既要向同级党委汇报,也得向上级纪委汇报,而且案件查办以上级纪委为主。另外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更多是由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来确定。同级党委书记发言权减少了。“上提”查办案件的事权和干部提名的人权,就是要让纪委减少被同级党委干扰的可能,更好地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现在还有哪个党委书记敢压案件?”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截至去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纪检组为51个。但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还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中央纪委正着手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将弥补对中央一级党政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缺位”。这也是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的重要信号之一。相比于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另一项纪检体制改革中的“全覆盖”举措更令人印象深刻。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中央要求,围绕“四个着力”,加大巡视力度,扩大巡视范围,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部署开展了巡视工作,共派出208个巡视组对1214个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巡视。除实现中央及省区市巡视工作对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还探索开展了“专项巡视”,强调“针对一个地方、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短平快的特点”。中央巡视组真是‘战功卓著’。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如今更是对有关趋势“形成遏制”,巡视制度改革的变化已经见到成效。改革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一定要唯实,不能做表面文章!《实施方案》诠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谁负责”等诸多实际问题,也让今后一个时期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实施方案》中的七大项主要任务,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卓有成效的理念、措施,同时把中央纪委“三转”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后评估”。《实施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和指导权,将使得各级纪委视线“上移”、责任“上挂”。为更好落实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支持和促进下级纪委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三项实体性任务:一是研究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具体办法,明确报告范围、报告形式和处置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徇私包庇的,严肃问责;三是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防止执纪不统一和处理畸轻畸重。“这将促使同级党委的话事权收窄,上级纪委的管控面加宽,既可以视为对下级纪委不作为的监督机制,也是对下级党委乱作为的有效制约机制。”在干部任用管理等方面,《实施方案》细化提出建立健全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明确上级纪委、组织部门等在提名考察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纪委书记、副书记备用人选库及其管理制度,健全交流推荐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规范程序中做实纪委的监督权力,推动纪委负责同志提名和考察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通过这些实在的改革“落点”,能看出高层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将看得准的、做得到的、用得上的这些“改革红利”做出系统集纳后进行再梳理,同时沿着既定的路线、有效的路径,坚定地往下走。治标为治本先声现在纪委的工作既有治标内容,也有治本内容。从长远看,随着反腐败进程的推进,下一步或将凸显治本的任务。反腐治标其实是为最终治本创造条件,两者紧密关联,最后看的还是反腐成效。他举例说,清除改革的“拦路虎”,既可说治标,也能说治本。甚至很多时候,治标就是治本。“有效治标可称为治本有效的必然的外化表现。”2020年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任务,逐步形成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它本身有紧迫性。这个时间不算长,能完成并不太容易;另一方面,我认为又是可以实现的。”随着反腐败过程的推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会有具体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解决具体问题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如果《实施方案》中的目标和措施都能逐一落实,将可能带来以下五点“预期收益”:第一,施政观感会提高,百姓看得见的不正之风会大大减少;第二,党内监督难的瓶颈将会突破,战略格局会初显成效;第三,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执纪能力和稳定性会有更大提升;第四,被监督者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在“倒逼”的压力下,产生决定性的改变;第五,党外监督会在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