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网络蠕虫病毒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网络蠕虫病毒毕业论文

目录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3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 6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6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7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 预防计算机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作的,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特殊计算机程序,它占用系统空间,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造成极大损失,当计算机系统运行时,源病毒能把自身精确地拷贝到其他程序体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外界的刺激可将隐蔽的计算机病毒激活,破坏计算机系统。Internet的盛行造就了信息的大量流通,但对于有心散播病毒、盗取他人帐号、密码的电脑黑客来说,网络不折不扣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渠道。也因为,我们这些一般的使用者,虽然享受到因特网带来的方便,同时却也陷入另一个恐惧之中。计算机病毒的起源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计算机工作人员或业余爱好者为了纯粹寻开心而制造出来的,有的则是软件公司为保护自己的产品被非法拷贝而制造的报复性惩罚,因为他们发现病毒比加密对付非法拷贝更有效且更有威胁,这种情况助长了病毒的传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蓄意破坏,它分为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两种。个人行为多为雇员对雇主的报复行为,而政府行为则是有组织的战略战术手段(据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防部一秘密机构曾对伊拉克的通讯系统进行了有计划的病毒攻击,一度使伊拉克的国防通讯陷于瘫痪)。另外有的病毒还是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有用”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扩散出实验室或研究所,从而成为危害四方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历史自从80年代中期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的数量急剧增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病毒数量已超过15000种,国内发现的种类也达600多种。1998年流行的CIH病毒更使计算机用户感到极大恐慌。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通过网络传播的诸如“爱丽沙”、“尼姆达”等新病毒,但是不管计算机病毒多猖狂,总有办法对付的,即使象CIH这样的病毒,现在已经有了好几种查杀它的反病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引导型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软盘、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FAT)来感染系统,引导型病毒是一种开机即可启动的病毒,优先于操作系统而存在。该病毒几乎常驻内存,激活时即可发作,破坏性大,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大多数属于这类病毒。(2)文件型病毒:它主要是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在执行的同时,病毒被加载并向其它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传染。病毒以这些可执行文件为载体,当运行可执行文件时就可以激活病毒。(3)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存于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 (4)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与一般的计算机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上。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传播性和破坏性。(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实际上就是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破坏,而是通过网络窃取国家、部门或个人宝贵的秘密信息,占用其它计算机系统资源等现象。(6)网页病毒:网页病毒一般也是使用脚本语言将有害代码直接写在网页上,当浏览网页时会立即破坏本地计算机系统,轻者修改或锁定主页,重者格式化硬盘,使你防不胜防。(7)混合型病毒:兼有上述计算机病毒特点的病毒统称为混合型病毒,所以它的破坏性更大,传染的机会也更多,杀毒也更加困难。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或破坏性、可触发性等。(1) 非授权可执行性: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他相应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计算机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2)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 (3)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 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4)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5)表现性或破坏性: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病毒程序的表现性或破坏性体现了病毒设计者的真正意图。 (6)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以上总结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性,下面列举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达到病毒制造者的预期目的,有必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 1.禁用所有杀毒软件以相关安全工具,让用户电脑失去安全保障。 2.破坏安全模式,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进入安全模式清除病毒。 3.强行关闭带有病毒字样的网页,只要在网页中输入"病毒"相关字样,网页遂被强行关闭,即使是一些安全论坛也无法登陆,用户无法通过网络寻求解决办法。 4.在各磁盘根目录创建可自动运行的exe程序和文件,一般用户重装系统后,会习惯性的双击访问其他盘符,病毒将再次被运行。 5.进入系统后修改注册表,让几乎所有安全软件不能正常使用。 6.在用户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连接网络,自动在用户的电脑里下载大量木马、病毒、恶意软件、插件等。这些木马病毒能够窃取用户的帐号密码、私密文件等各种隐私资料。 7.通过第三方软件漏洞、下载U盘病毒和Arp攻击病毒的方式进行疯狂扩散传播,造成整个局域网瘫痪。 8.将恶意代码向真实的磁盘中执行修改覆盖目标文件,导致被修改覆盖的真实磁盘文件无法被还原,系统重新启动后,会再次下载安装运行之前的恶意程序,很难一次彻底清除。 9.修改系统默认加载的DLL 列表项来实现DLL 注入。通过远程进程注入,并根据以下关键字关闭杀毒软件和病毒诊断等工具。 10.修改注册表破坏文件夹选项的隐藏属性修改,使隐藏的文件无法被显示。 11.自动下载最新版本和其它的一些病毒木马到本地运行。 12.不断删除注册表的关键键值来来破坏安全模式和杀毒软件和主动防御的服务, 使很多主动防御软件和实时监控无法再被开启。 13.病毒并不主动添加启动项,而是通过重启重命名方式。这种方式自启动极为隐蔽,现有的安全工具很难检测出来。 14.病毒会感染除SYSTEM32 目录外其它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并且会感染压缩包内的文件。 15.除开可以在网络上利用邮件进行传播外,这些变种病毒还可以利用局域网上的共享文件夹进行传染,其传播特点类似“尼姆达”病毒,因此对于某些不能查杀局域网共享文件病毒的单机版杀毒软件,这将意味着在网络环境下,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病毒。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就当前病毒特点分析,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播,一种是通过硬件设备传播。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网络信息时代,因特网和局域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了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获取信息、发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发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载文件和程序。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走上了高速传播之路,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的第一传播途径。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其中计算机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和硬盘为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等)、ZIP和JAZ磁盘,后两者仅仅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的特殊磁盘。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随着手机功能性的开放和增值服务的拓展,已经成为有必要加以防范的一种病毒传播途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彩信、上网浏览与下载到手机中的程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会对手机安全产生隐患,手机病毒会成为新一轮电脑病毒危害的“源头”。病毒的种类繁多,特性不一,但是只要掌握了其流通传播方式,便不难地监控和查杀。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感染、潜伏、可触发、破坏是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使病毒得以传播,破坏性体现了病毒的杀伤力。目前病毒采用的触发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 日期触发:许多病毒采用日期做触发条件。日期触发大体包括:特定日期触发、月份触发、前半年后半年触发等。2. 时间触发:时间触发包括特定的时间触发、染毒后累计工作时间触发、文件最后写入时间触发等。3. 键盘触发:有些病毒监视用户的击键动作,当发现病毒预定的键时,病毒被激活,进行某些特定操作。键盘触发包括击键次数触发、组合键触发、热启动触发等。4. 感染触发:许多病毒的感染需要某些条件触发,而且相当数量的病毒又以与感染有关的信息反过来作为破坏行为的触发条件,称为感染触发。它包括:运行感染文件个数触发、感染序数触发、感染磁盘数触发、感染失败触发等。5. 启动触发:病毒对机器的启动次数计数,并将些值作炎触发条件称为启动触发。6. 访问磁盘次数触发:病毒对磁盘I/O访问的次数进行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叫访问磁盘次数触发。7. 调用中断功能触发:病毒对中断调用次数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被计算机病毒使用的触发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不只是使用上面所述的某一个条件,而是使用由多个条件组合起来的触发条件。大多数病毒的组合触发条件是基于时间 的,再辅以读、写盘操作,按键操作以及其他条件。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病毒破坏行为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能力。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不可能穷举其破坏行为。根据病毒资料大致可以把病毒的破坏目标和攻击部位归纳如下: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2.攻击文件: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删除、改名、替换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写入时间空白、变碎片、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丢失数据文件。3.攻击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的攻击目标。病毒额外地占用和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可以导致一些大程序受阻。病毒攻击内存的方式如下: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容量、禁止分配内存、蚕食内存。4.干扰系统运行的: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此类行为也是花样繁多,可以列举下述诸方式: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虚假报警、打不开文件、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换现行盘、时钟倒转、重启动、死机、强制游戏、扰乱串并行口。5.速度下降: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6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7.扰乱屏幕显示:病毒扰乱屏幕显示的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字符跌落、环绕、倒置、光标下跌、滚屏、抖动、乱写、吃字符。8.键盘: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已发现有下述方式: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紊乱。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电脑病毒的防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二是治毒。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即使是良性病毒,至少也要占用少量的系统空间,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发现和消除它更重要。因为没有病毒的入侵,也就没有病毒的传播,更不需要消除病毒。另一方面,现有病毒已有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多。而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在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这样,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 预防计算机病毒主动防御病毒,防毒是主动的,主要表现在监测行为的动态性和防范方法的广谱性。防毒是从病毒的寄生对象、内存驻留方式、传染途径等病毒行为入手进行动态监测和防范。一方面防止外界病毒向机内传染,另上方面抑制现有病毒向外传染。防毒是以病毒的机理为基础,防范的目标不权是已知的病毒,而是以现在的病毒机理设计的一类病毒,包括按现有机理设计的未来新病毒或变种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方式: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一方面,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上的问题,许多人并不是警钟长鸣,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去执行杀毒软件,只有发现病毒问题时,才用工具检查,这就难免一时疏忽而带来灾难。如几乎没有一个杀毒软件不能消除“黑色星期五”,但该病毒却仍在流行、发作。养成正确安全的电脑使用习惯,如我们熟悉的软盘使用习惯。软件作为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和个人保存信息的媒介,使用很广泛,因此也成为病毒设计者攻击的主要目标。许多病毒在活动时一旦检测到有软件插入了驱动器,就会立即活动起来,设法把自己的代码复制上去。为降低这种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使用软盘的“防写入”功能,一般情况下,总把“防写拨块”拨动禁止写的位置。如果只是需要从软盘里把信息复制出来,那么就让它保持这种防写的状态。这样,即使所使用的计算机里有活动的病毒,它也无法进入软盘。当我们要把个人的文件复制到公用的计算机里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时我们必须从其他计算机复制文件,拿到自己的计算机里使用。这时就应该警惕,因为所用的软盘可能已经被感染了,在自己的系统上使用之前应该注意检查,就像从公共场所回到家后应该洗洗手再吃东西一样。有时我们会发现,在把禁止写的软盘插入某计算机后,软盘老是在动,这种情况多半说明该计算机里有病毒存在,正在努力想把自己复制到我们的软盘上。谨慎进行网络的软件下载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在计算机间传递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许多信息,包括程序代码和软件系统,是通过网络传输的,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中如何防止病毒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许多网站存储着大量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人们都在使用这些软件,使用之前要通过网络把有关程序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做程序的下载应该选择可靠的有实力的网站,因为他们的管理可能更完善,对所存储信息做过更仔细的检查。随意下载程序目前已经成为受病毒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常用杀毒软件推荐:目前全球以发现几十万种病毒,并且还在以每天10余种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病毒威胁所造成的损失占用网络经济损失的76%,计算机病毒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选择,现在市面上供选择的杀毒软件产品也比较丰富,如:瑞星、卡巴斯基、NOD32、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等杀毒产品。参考文献1.《计算机病毒揭密》[美]David Harley 朱代祥 贾建勋 史西斌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计算机病毒防治与网络安全手册》廖凯生 等编 海洋出版社3.《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卓新建 主编 北京邮电出版社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可以找闻闻论文网,很专业,我去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找的他们,做好了,辅导老师还给我讲解了半天,呵呵

网络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措施[转自赛迪网] 2003-12-13 10:20:33 赛迪网 NetCenter_Lzg 阅读1775次 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网络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本文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并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 本文根据蠕虫病毒的发作机制,将其分为利用系统级别漏洞(主动传播)和利用社会工程学(欺传播)两种,并从用户角度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 目录 一、蠕虫病毒定义 1、蠕虫病毒的定义 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 3、蠕虫病毒的危害和趋势 二、蠕虫病毒的分析和防范 1、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 2、企业防范蠕虫病毒措施 3、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4、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 三、研究蠕虫的现实意义 一、 蠕虫病毒的定义 1、蠕虫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自出现之日起,就成为计算机的一个巨大威胁,而当网络迅速发展的时候,蠕虫病毒引起的危害开始显现!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但是蠕虫病毒和一般的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蠕虫,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在产生的破坏性上,蠕虫病毒也不是普通病毒所能比拟的,网络的发展使得蠕虫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网络,造成网络瘫痪! 在本论文中,根据使用者情况将蠕虫病毒分为2类,一种是面向企业用户和局域网而言,这种病毒利用系统漏洞,主动进行攻击,可以对整个互联网可造成瘫痪性的后果!以“红色代码”,“尼姆达”,以及最新的“sql蠕虫王”为代表。另外一种是针对个人用户的,通过网络(主要是电子邮件,恶意网页形式)迅速传播的蠕虫病毒,以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为例.在这两类中,第一类具有很大的主动攻击性,而且爆发也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来说,查杀这种病毒并不是很难。第二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少数利用了微软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和诱使,这样的病毒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很难根除的,比如求职信病毒,在2001年就已经被各大杀毒厂商发现,但直到2002年底依然排在病毒危害排行榜的首位就是证明!出得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分别分析这两种病毒的一些特征及防范措施! 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 蠕虫也是一种病毒,因此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一般的病毒是需要的寄生的,它可以通过自己指令的执行,将自己的指令代码写到其他程序的体内,而被感染的文件就被称为”宿主”,例如,windows下可执行文件的格式为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当需要感染pe文件时,在宿主程序中,建立一个新节,将病毒代码写到新节中,修改的程序入口点等,这样,宿主程序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先执行病毒程序,病毒程序运行完之后,在把控制权交给宿主原来的程序指令。可见,病毒主要是感染文件,当然也还有像DIRII这种链接型病毒,还有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他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如果是软盘被感染,这张软盘用在其他机器上后,同样也会感染其他机器,所以传播方式也是用软盘等方式。 蠕虫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email,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而且蠕虫的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将使得人们手足无策! 可以预见,未来能够给网络带来重大灾难的主要必定是网络蠕虫! 3、蠕虫的破坏和发展趋势 1988年一个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的蠕虫病毒蔓延造成了数千台计算机停机,蠕虫病毒开始现身网络;而后来的红色代码,尼姆达病毒疯狂的时候,造成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北京时间2003年1月26日, 一种名为“2003蠕虫王”的电脑病毒迅速传播并袭击了全球,致使互联网网路严重堵塞,作为互联网主要基础的域名服务器(DNS)的瘫痪造成网民浏览互联网网页及收发电子邮件的速度大幅减缓, 同时银行自动提款机的运作中断, 机票等网络预订系统的运作中断, 信用卡等收付款系统出现故障!专家估计,此病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12亿美元以上! 由表可以知道,蠕虫病毒对网络产生堵塞作用,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以上蠕虫病毒的分析,可以知道,蠕虫发作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 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达”,以及至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 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达”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 2.传播方式多样 如“尼姆达”病毒和”求职信”病毒,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网络共享等等. 3.病毒制作技术新 与传统的病毒不同的是,许多新病毒是利用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实现的,易于修改以产生新的变种,从而逃避反病毒软件的搜索。另外,新病毒利用Java、ActiveX、VB Script等技术,可以潜伏在HTML页面里,在上网浏览时触发。 4.与黑客技术相结合! 潜在的威胁和损失更大!以红色代码为例,感染后的机器的web目录的\scripts下将生成一个,可以远程执行任何命令,从而使黑客能够再次进入! 二、网络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 蠕虫和普通病毒不同的一个特征是蠕虫病毒往往能够利用漏洞,这里的漏洞或者说是缺陷,我们分为2种,软件上的缺陷和人为上的缺陷。软件上的缺陷,如远程溢出,微软ie和outlook的自动执行漏洞等等,需要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配合,不断的升级软件。而人为的缺陷,主要是指的是计算机用户的疏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当收到一封邮件带着病毒的求职信邮件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报着好奇去点击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威胁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安全上,而个人用户而言,主要是防范第二种缺陷。 1、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 在这种病毒中,以红色代码,尼姆达和sql蠕虫为代表!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利用微软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组件的某个漏洞进行攻击,由于网上存在这样的漏洞比较普遍,使得病毒很容易的传播!而且攻击的对象大都为服务器,所以造成的网络堵塞现象严重! 以2003年1月26号爆发的sql蠕虫为例,爆发数小时内席卷了全球网络,造成网络大塞车.亚洲国家中以人口上网普及率达七成的韩国所受影响较为严重。韩国两大网络业KFT及南韩电讯公司,系统都陷入了瘫痪,其它的网络用户也被迫断线,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都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许美国银行统计,该行的13000台自动柜员机已经无法提供正常提款。网络蠕虫病毒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sql蠕虫攻击的是微软数据库系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利用了MSSQL2000服务远程堆栈缓冲区溢出漏洞,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一款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商业性质大型数据库系统。 SQL Server监听UDP的1434端口,客户端可以通过发送消息到这个端口来查询目前可用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以是命名管道也可以是TCP),但是此程序存在严重漏洞,当客户端发送超长数据包时,将导致缓冲区溢出,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在远程机器上执行自己的恶意代码。 微软在200年7月份的时候就为这个漏洞发布了一个安全公告,但当sql蠕虫爆发的时候,依然有大量的装有ms sqlserver 2000的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从而被蠕虫病毒所利用,蠕虫病毒通过一段376个字节的恶意代码,远程获得对方主机的系统控制权限, 取得三个Win32 API地址,GetTickCount、socket、sendto,接着病毒使用GetTickCount获得一个随机数,进入一个死循环继续传播。在该循环中蠕虫使用获得的随机数生成一个随机的ip地址,然后将自身代码发送至1434端口(Microsoft SQL Server开放端口),该蠕虫传播速度极快,其使用广播数据包方式发送自身代码,每次均攻击子网中所有255台可能存在机器。由于这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发包密度仅和机器性能和网络带宽有关,所以发送的数据量非常大。该蠕虫对被感染机器本身并没有进行任何恶意破坏行为,也没有向硬盘上写文件,仅仅存在与内存中。对于感染的系统,重新启动后就可以清除蠕虫,但是仍然会重复感染。由于发送数据包占用了大量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形成Udp Flood,感染了该蠕虫的网络性能会极度下降。一个百兆网络内只要有一两台机器感染该蠕虫就会导致整个网络访问阻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此蠕虫病毒本身除了对网络产生拒绝服务攻击外,并没有别的破坏措施.但如果病毒编写者在编写病毒的时候加入破坏代码,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企业防范蠕虫病毒措施 此次sql蠕虫病毒,利用的漏洞在2002年7月份微软的一份安全公告中就有详细说明!而且微软也提供了安全补丁提供下载,然而在时隔半年之后互联网上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其网络管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见一斑! 当前,企业网络主要应用于文件和打印服务共享、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业务(MIS)系统、Internet应用等领域。网络具有便利信息交换特性,蠕虫病毒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快速传播达到其阻塞网络目的。企业在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业务处理时,就不得不考虑企业的病毒防范问题,以保证关系企业命运的业务数据完整不被破坏。 企业防治蠕虫病毒的时候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病毒的查杀能力,病毒的监控能力,新病毒的反应能力。而企业防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是管理和策略。推荐的企业防范蠕虫病毒的策略如下: 1.加强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由于蠕虫病毒利用的是系统漏洞进行攻击,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保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保持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由于各种漏洞的出现,使得安全不在是一种一劳永逸的事,而作为企业用户而言,所经受攻击的危险也是越来越大,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 2.建立病毒检测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网络异常和病毒攻击。 3.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由于蠕虫病毒爆发的突然性,可能在病毒发现的时候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网络,所以在突发情况下,建立一个紧急响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在病毒爆发的第一时间即能提供解决方案。 4.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对于数据库和数据系统,必须采用定期备份,多机备份措施,防止意外灾难下的数据丢失! 5.对于局域网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主要手段:(1)在因特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火墙式防杀计算机病毒产品,将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2)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带毒邮件进行传播!(3)对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培训。(4)建立局域网内部的升级系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补丁升级,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等等! 3、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在以上分析的蠕虫病毒中,只对安装了特定的微软组件的系统进行攻击,而对广大个人用户而言,是不会安装iis(微软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可以使允许在网上提供web服务)或者是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因此上述病毒并不会直接攻击个个人用户的电脑(当然能够间接的通过网络产生影响),但接下来分析的蠕虫病毒,则是对个人用户威胁最大,同时也是最难以根除,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的一类蠕虫病毒!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威胁大的蠕虫病毒采取的传播方式一般为电子邮件(Email)以及恶意网页等等! 对于利用email传播得蠕虫病毒来说,通常利用的是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即以各种各样的欺手段那诱惑用户点击的方式进行传播! 恶意网页确切的讲是一段黑客破坏代码程序,它内嵌在网页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含有病毒的网页时,病毒就会发作。这种病毒代码镶嵌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会被很多怀不良企图者利用,在很多黑客网站竟然出现了关于用网页进行破坏的技术的论坛,并提供破坏程序代码下载,从而造成了恶意网页的大面积泛滥,也使越来越多的用户遭受损失。 对于恶意网页,常常采取vb script和java script编程的形式!由于编程方式十分的简单!所以在网上非常的流行! Vb script和java script是由微软操作系统的wsh(Windows Scripting HostWindows脚本主机)解析并执行的,由于其编程非常简单,所以此类脚本病毒在网上疯狂传播,疯狂一时的爱虫病毒就是一种vbs脚本病毒,然后伪装成邮件附件诱惑用户点击运行,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病毒是以源代码的形式出现的,只要懂得一点关于脚本编程的人就可以修改其代码,形成各种各样的变种。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脚本为例: Set objFs=CreateObject (“”)(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对象) ("C:\", 1)(通过文件系统对象的方法创建了TXT文件)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保存成为.vbs的VB脚本文件,点击就会在C盘中创建一个TXT文件了。 倘若我们把第二句改为: ().Copy ("C:\")就可以将自身复制到C盘这个文件。本句前面是打开这个脚本文件,指明是这个程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路径文件名。GetFile函数获得这个文件,Copy函数将这个文件复制到C盘根目录下这个文件。这么简单的两句就实现了自我复制的功能,已经具备病毒的基本特征——自我复制能力。 此类病毒往往是通过邮件传播的,在vb script中调用邮件发送功能也非常的简单,病毒往往采用的方法是向outlook中的地址薄中的邮件地址发送带有包含自身的邮件来达到传播目的,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下: Set objOA= ("")(创建一个OUTLOOK应用的对象)Set objMapi= ("MAPI")(取得MAPI名字空间)For i=1 to (遍历地址簿) Set objAddList= (i) For j=1 To objAddList. Set objMail= (0) (objAddList. AddressEntries (j))(取得收件人邮件地址 )"你好!" (设置邮件主题,这个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质)"这次给你的附件,是我的新文档!" (设置信件内容) (“c:\")(把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 ) (发送邮件)NextNext Set objMapi=Nothing (清空objMapi变量,释放资源)set objOA=Nothing (清空objOA变量)这一小段代码的功能是向地址簿中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并将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这段代码中的第一行是创建一个Outlook的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在其下是一个循环,在循环中不断地向地址簿中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内容相同的信件。这就是蠕虫的传播性。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vb script编写病毒是非常容易的,这就使得此类病毒的变种繁多,破坏力极大,同时也是非常难以根除的! 4、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病毒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网络蠕虫病毒对个人用户的攻击主要还是通过社会工程学,而不是利用系统漏洞!所以防范此类病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合适的杀毒软件!网络蠕虫病毒的发展已经使传统的杀毒软件的“文件级实时监控系统”落伍,杀毒软件必须向内存实时监控和邮件实时监控发展!另外面对防不胜防的网页病毒,也使得用户对杀毒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杀毒软件市场上,赛门铁克公司的norton系列杀毒软件在全球具有很大的比例!经过多项测试,norton杀毒系列软件脚本和蠕虫阻拦技术能够阻挡大部分电子邮件病毒,而且对网页病毒也有相当强的防范能力!目前国内的杀毒软件也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像瑞星,kv系列等杀毒软件,在杀毒软件的同时整合了防火强功能,从而对蠕虫兼木马程序有很大克制作用. 2 。经常升级病毒库,杀毒软件对病毒的查杀是以病毒的特征码为依据的,而病毒每天都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蠕虫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变种多,所以必须随时更新病毒库,以便能够查杀最新的病毒! 3.提高防杀毒意识.不要轻易去点击陌生的站点,有可能里面就含有恶意代码! 当运行IE时,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 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把安全级别由“中”改为“高” 。、因为这一类网页主要是含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或Applet、 JavaScript的网页文件 ,所以在IE设置中将ActiveX插件和控件、Java脚本等全部禁止就可以大大减少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的几率。具体方案是:在IE窗口中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标签,再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就会弹出“安全设置”对话框,把其中所有ActiveX插件和控件以及与Java相关全部选项选择“禁用”。但是,这样做在以后的网页浏览过程中有可能会使一些正常应用ActiveX的网站无法浏览。 4.不随意查看陌生邮件,尤其是带有附件的邮件,,由于有的病毒邮件能够利用ie和outlook的漏洞自动执行,所以计算机用户需要升级ie和outlook程序,及常用的其他应用程序! 三、研究蠕虫的现实意义 网络蠕虫病毒作为一种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型病毒,必将对网络产生巨大的危险。在防御上,已经不再是由单独的杀毒厂商所能够解决,而需要网络安全公司,系统厂商,防病毒厂商及用户共同参与,构筑全方位的防范体系! 蠕虫和黑客技术的结合,使得对蠕虫的分析,检测和防范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蠕虫的网络传播性,网络流量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也是有待研究的工作!

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或是一套程序),它能传播它自身功能的拷贝或它的某些部分到其 他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是经过网络连接)。请注意,与一般病毒不同,蠕虫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有两种类型的蠕虫:主机蠕虫与网络蠕虫。主计算机蠕虫完全包含在它们运行的计算机中,并且使用网络的连接仅将自身拷贝到其他的计算机中,主计算机蠕虫在将其自身的拷贝加入到另外的主机后,就会终止它自身(因此在任意给定的时刻,只有一个蠕虫的拷贝运行),这种蠕虫有时也叫"野兔",蠕虫病毒一般是通过1434端口漏洞传播。 比如近几年危害很大的“尼姆亚”病毒就是蠕虫病毒的一种,2007年1月流行的“熊猫烧香”以及其变种也是蠕虫病毒。这一病毒利用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漏洞,计算机感染这一病毒后,会不断自动拨号上网,并利用文件中的地址信息或者网络共享进行传播,最终破坏用户的大部分重要数据。蠕虫病毒的一般防治方法是:使用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杀毒软件,并且注意不要轻易打开不熟悉的邮件附件。 形成原因利用漏洞主动进行攻击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亚”,以及至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亚”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 传播方式多样如“尼姆亚”病毒和”求职信”病毒,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网络共享等等。 病毒制作技术新与传统的病毒不同的是,许多新病毒是利用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实现的,易于修改以产生新的变种,从而逃避反病毒软件的搜索。另外,新病毒利用Java、ActiveX、VBScript等技术,可以潜伏在HTML页面里,在上网浏览时触发。

蠕虫病毒的毕业论文

目录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3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 6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6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7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 预防计算机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作的,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特殊计算机程序,它占用系统空间,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造成极大损失,当计算机系统运行时,源病毒能把自身精确地拷贝到其他程序体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外界的刺激可将隐蔽的计算机病毒激活,破坏计算机系统。Internet的盛行造就了信息的大量流通,但对于有心散播病毒、盗取他人帐号、密码的电脑黑客来说,网络不折不扣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渠道。也因为,我们这些一般的使用者,虽然享受到因特网带来的方便,同时却也陷入另一个恐惧之中。计算机病毒的起源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计算机工作人员或业余爱好者为了纯粹寻开心而制造出来的,有的则是软件公司为保护自己的产品被非法拷贝而制造的报复性惩罚,因为他们发现病毒比加密对付非法拷贝更有效且更有威胁,这种情况助长了病毒的传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蓄意破坏,它分为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两种。个人行为多为雇员对雇主的报复行为,而政府行为则是有组织的战略战术手段(据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防部一秘密机构曾对伊拉克的通讯系统进行了有计划的病毒攻击,一度使伊拉克的国防通讯陷于瘫痪)。另外有的病毒还是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有用”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扩散出实验室或研究所,从而成为危害四方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历史自从80年代中期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的数量急剧增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病毒数量已超过15000种,国内发现的种类也达600多种。1998年流行的CIH病毒更使计算机用户感到极大恐慌。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通过网络传播的诸如“爱丽沙”、“尼姆达”等新病毒,但是不管计算机病毒多猖狂,总有办法对付的,即使象CIH这样的病毒,现在已经有了好几种查杀它的反病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引导型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软盘、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FAT)来感染系统,引导型病毒是一种开机即可启动的病毒,优先于操作系统而存在。该病毒几乎常驻内存,激活时即可发作,破坏性大,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大多数属于这类病毒。(2)文件型病毒:它主要是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在执行的同时,病毒被加载并向其它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传染。病毒以这些可执行文件为载体,当运行可执行文件时就可以激活病毒。(3)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存于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 (4)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与一般的计算机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上。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传播性和破坏性。(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实际上就是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破坏,而是通过网络窃取国家、部门或个人宝贵的秘密信息,占用其它计算机系统资源等现象。(6)网页病毒:网页病毒一般也是使用脚本语言将有害代码直接写在网页上,当浏览网页时会立即破坏本地计算机系统,轻者修改或锁定主页,重者格式化硬盘,使你防不胜防。(7)混合型病毒:兼有上述计算机病毒特点的病毒统称为混合型病毒,所以它的破坏性更大,传染的机会也更多,杀毒也更加困难。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或破坏性、可触发性等。(1) 非授权可执行性: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他相应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计算机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2)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 (3)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 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4)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5)表现性或破坏性: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病毒程序的表现性或破坏性体现了病毒设计者的真正意图。 (6)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以上总结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性,下面列举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达到病毒制造者的预期目的,有必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 1.禁用所有杀毒软件以相关安全工具,让用户电脑失去安全保障。 2.破坏安全模式,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进入安全模式清除病毒。 3.强行关闭带有病毒字样的网页,只要在网页中输入"病毒"相关字样,网页遂被强行关闭,即使是一些安全论坛也无法登陆,用户无法通过网络寻求解决办法。 4.在各磁盘根目录创建可自动运行的exe程序和文件,一般用户重装系统后,会习惯性的双击访问其他盘符,病毒将再次被运行。 5.进入系统后修改注册表,让几乎所有安全软件不能正常使用。 6.在用户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连接网络,自动在用户的电脑里下载大量木马、病毒、恶意软件、插件等。这些木马病毒能够窃取用户的帐号密码、私密文件等各种隐私资料。 7.通过第三方软件漏洞、下载U盘病毒和Arp攻击病毒的方式进行疯狂扩散传播,造成整个局域网瘫痪。 8.将恶意代码向真实的磁盘中执行修改覆盖目标文件,导致被修改覆盖的真实磁盘文件无法被还原,系统重新启动后,会再次下载安装运行之前的恶意程序,很难一次彻底清除。 9.修改系统默认加载的DLL 列表项来实现DLL 注入。通过远程进程注入,并根据以下关键字关闭杀毒软件和病毒诊断等工具。 10.修改注册表破坏文件夹选项的隐藏属性修改,使隐藏的文件无法被显示。 11.自动下载最新版本和其它的一些病毒木马到本地运行。 12.不断删除注册表的关键键值来来破坏安全模式和杀毒软件和主动防御的服务, 使很多主动防御软件和实时监控无法再被开启。 13.病毒并不主动添加启动项,而是通过重启重命名方式。这种方式自启动极为隐蔽,现有的安全工具很难检测出来。 14.病毒会感染除SYSTEM32 目录外其它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并且会感染压缩包内的文件。 15.除开可以在网络上利用邮件进行传播外,这些变种病毒还可以利用局域网上的共享文件夹进行传染,其传播特点类似“尼姆达”病毒,因此对于某些不能查杀局域网共享文件病毒的单机版杀毒软件,这将意味着在网络环境下,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病毒。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就当前病毒特点分析,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播,一种是通过硬件设备传播。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网络信息时代,因特网和局域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了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获取信息、发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发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载文件和程序。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走上了高速传播之路,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的第一传播途径。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其中计算机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和硬盘为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等)、ZIP和JAZ磁盘,后两者仅仅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的特殊磁盘。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随着手机功能性的开放和增值服务的拓展,已经成为有必要加以防范的一种病毒传播途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彩信、上网浏览与下载到手机中的程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会对手机安全产生隐患,手机病毒会成为新一轮电脑病毒危害的“源头”。病毒的种类繁多,特性不一,但是只要掌握了其流通传播方式,便不难地监控和查杀。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感染、潜伏、可触发、破坏是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使病毒得以传播,破坏性体现了病毒的杀伤力。目前病毒采用的触发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 日期触发:许多病毒采用日期做触发条件。日期触发大体包括:特定日期触发、月份触发、前半年后半年触发等。2. 时间触发:时间触发包括特定的时间触发、染毒后累计工作时间触发、文件最后写入时间触发等。3. 键盘触发:有些病毒监视用户的击键动作,当发现病毒预定的键时,病毒被激活,进行某些特定操作。键盘触发包括击键次数触发、组合键触发、热启动触发等。4. 感染触发:许多病毒的感染需要某些条件触发,而且相当数量的病毒又以与感染有关的信息反过来作为破坏行为的触发条件,称为感染触发。它包括:运行感染文件个数触发、感染序数触发、感染磁盘数触发、感染失败触发等。5. 启动触发:病毒对机器的启动次数计数,并将些值作炎触发条件称为启动触发。6. 访问磁盘次数触发:病毒对磁盘I/O访问的次数进行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叫访问磁盘次数触发。7. 调用中断功能触发:病毒对中断调用次数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被计算机病毒使用的触发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不只是使用上面所述的某一个条件,而是使用由多个条件组合起来的触发条件。大多数病毒的组合触发条件是基于时间 的,再辅以读、写盘操作,按键操作以及其他条件。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病毒破坏行为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能力。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不可能穷举其破坏行为。根据病毒资料大致可以把病毒的破坏目标和攻击部位归纳如下: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2.攻击文件: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删除、改名、替换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写入时间空白、变碎片、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丢失数据文件。3.攻击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的攻击目标。病毒额外地占用和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可以导致一些大程序受阻。病毒攻击内存的方式如下: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容量、禁止分配内存、蚕食内存。4.干扰系统运行的: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此类行为也是花样繁多,可以列举下述诸方式: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虚假报警、打不开文件、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换现行盘、时钟倒转、重启动、死机、强制游戏、扰乱串并行口。5.速度下降: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6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7.扰乱屏幕显示:病毒扰乱屏幕显示的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字符跌落、环绕、倒置、光标下跌、滚屏、抖动、乱写、吃字符。8.键盘: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已发现有下述方式: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紊乱。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电脑病毒的防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二是治毒。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即使是良性病毒,至少也要占用少量的系统空间,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发现和消除它更重要。因为没有病毒的入侵,也就没有病毒的传播,更不需要消除病毒。另一方面,现有病毒已有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多。而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在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这样,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 预防计算机病毒主动防御病毒,防毒是主动的,主要表现在监测行为的动态性和防范方法的广谱性。防毒是从病毒的寄生对象、内存驻留方式、传染途径等病毒行为入手进行动态监测和防范。一方面防止外界病毒向机内传染,另上方面抑制现有病毒向外传染。防毒是以病毒的机理为基础,防范的目标不权是已知的病毒,而是以现在的病毒机理设计的一类病毒,包括按现有机理设计的未来新病毒或变种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方式: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一方面,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上的问题,许多人并不是警钟长鸣,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去执行杀毒软件,只有发现病毒问题时,才用工具检查,这就难免一时疏忽而带来灾难。如几乎没有一个杀毒软件不能消除“黑色星期五”,但该病毒却仍在流行、发作。养成正确安全的电脑使用习惯,如我们熟悉的软盘使用习惯。软件作为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和个人保存信息的媒介,使用很广泛,因此也成为病毒设计者攻击的主要目标。许多病毒在活动时一旦检测到有软件插入了驱动器,就会立即活动起来,设法把自己的代码复制上去。为降低这种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使用软盘的“防写入”功能,一般情况下,总把“防写拨块”拨动禁止写的位置。如果只是需要从软盘里把信息复制出来,那么就让它保持这种防写的状态。这样,即使所使用的计算机里有活动的病毒,它也无法进入软盘。当我们要把个人的文件复制到公用的计算机里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时我们必须从其他计算机复制文件,拿到自己的计算机里使用。这时就应该警惕,因为所用的软盘可能已经被感染了,在自己的系统上使用之前应该注意检查,就像从公共场所回到家后应该洗洗手再吃东西一样。有时我们会发现,在把禁止写的软盘插入某计算机后,软盘老是在动,这种情况多半说明该计算机里有病毒存在,正在努力想把自己复制到我们的软盘上。谨慎进行网络的软件下载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在计算机间传递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许多信息,包括程序代码和软件系统,是通过网络传输的,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中如何防止病毒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许多网站存储着大量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人们都在使用这些软件,使用之前要通过网络把有关程序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做程序的下载应该选择可靠的有实力的网站,因为他们的管理可能更完善,对所存储信息做过更仔细的检查。随意下载程序目前已经成为受病毒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常用杀毒软件推荐:目前全球以发现几十万种病毒,并且还在以每天10余种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病毒威胁所造成的损失占用网络经济损失的76%,计算机病毒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选择,现在市面上供选择的杀毒软件产品也比较丰富,如:瑞星、卡巴斯基、NOD32、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等杀毒产品。参考文献1.《计算机病毒揭密》[美]David Harley 朱代祥 贾建勋 史西斌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计算机病毒防治与网络安全手册》廖凯生 等编 海洋出版社3.《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卓新建 主编 北京邮电出版社

预防方法就是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和一般的计算机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它,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但是一般认为:蠕虫病毒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除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外,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与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蠕虫病毒主要的破坏方式是大量的复制自身,然后在网络中传播,严重的占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最终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使用户不能通过网络进行正常的工作。每一次蠕虫病毒的爆发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它的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有一些蠕虫病毒还具有更改用户文件、将用户文件自动当附件转发的功能,更是严重的危害到用户的系统安全。 传播方式: 蠕虫病毒常见的传播方式有2种: 1.利用系统漏洞传播——蠕虫病毒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缺陷,通过网络主动的将自己扩散出去。 2.利用电子邮件传播——蠕虫病毒将自己隐藏在电子邮件中,随电子邮件扩散到整个网络中,这也是是个人计算机被感染的主要途径。 感染对象: 蠕虫病毒一般不寄生在别的程序中,而多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存在,它感染的对象是全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并且这种感染是主动进行的,所以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在现今全球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一种蠕虫病毒在几个小时之内蔓延全球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病毒典型代表——震荡波 震荡波()病毒仅感染Windows 2000,Windows XP操作系统。病毒发作时,在本地开辟后门,监听TCP 5554端口,做为FTP服务器等待远程控制命令,黑客可以通过这个端口偷窃用户机器的文件和其他信息。同时,病毒开辟128个扫描线程,以本地IP地址为基础,取随机IP地址,疯狂的试探连接445端口,试图利用windows的LSASS 中存在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一旦攻击成功会导致对方机器感染此病毒并进行下一轮的传播,攻击失败也会造成对方机器的缓冲区溢出,导致对方机器程序非法操作,以及系统异常等。

免费下载的,你去看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可以找闻闻论文网,很专业,我去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找的他们,做好了,辅导老师还给我讲解了半天,呵呵

蠕虫病毒分析与研究论文

网络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措施[转自赛迪网] 2003-12-13 10:20:33 赛迪网 NetCenter_Lzg 阅读1775次 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网络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本文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并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 本文根据蠕虫病毒的发作机制,将其分为利用系统级别漏洞(主动传播)和利用社会工程学(欺传播)两种,并从用户角度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 目录 一、蠕虫病毒定义 1、蠕虫病毒的定义 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 3、蠕虫病毒的危害和趋势 二、蠕虫病毒的分析和防范 1、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 2、企业防范蠕虫病毒措施 3、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4、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 三、研究蠕虫的现实意义 一、 蠕虫病毒的定义 1、蠕虫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自出现之日起,就成为计算机的一个巨大威胁,而当网络迅速发展的时候,蠕虫病毒引起的危害开始显现!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但是蠕虫病毒和一般的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蠕虫,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在产生的破坏性上,蠕虫病毒也不是普通病毒所能比拟的,网络的发展使得蠕虫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网络,造成网络瘫痪! 在本论文中,根据使用者情况将蠕虫病毒分为2类,一种是面向企业用户和局域网而言,这种病毒利用系统漏洞,主动进行攻击,可以对整个互联网可造成瘫痪性的后果!以“红色代码”,“尼姆达”,以及最新的“sql蠕虫王”为代表。另外一种是针对个人用户的,通过网络(主要是电子邮件,恶意网页形式)迅速传播的蠕虫病毒,以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为例.在这两类中,第一类具有很大的主动攻击性,而且爆发也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来说,查杀这种病毒并不是很难。第二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少数利用了微软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和诱使,这样的病毒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很难根除的,比如求职信病毒,在2001年就已经被各大杀毒厂商发现,但直到2002年底依然排在病毒危害排行榜的首位就是证明!出得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分别分析这两种病毒的一些特征及防范措施! 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 蠕虫也是一种病毒,因此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一般的病毒是需要的寄生的,它可以通过自己指令的执行,将自己的指令代码写到其他程序的体内,而被感染的文件就被称为”宿主”,例如,windows下可执行文件的格式为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当需要感染pe文件时,在宿主程序中,建立一个新节,将病毒代码写到新节中,修改的程序入口点等,这样,宿主程序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先执行病毒程序,病毒程序运行完之后,在把控制权交给宿主原来的程序指令。可见,病毒主要是感染文件,当然也还有像DIRII这种链接型病毒,还有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他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如果是软盘被感染,这张软盘用在其他机器上后,同样也会感染其他机器,所以传播方式也是用软盘等方式。 蠕虫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email,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而且蠕虫的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将使得人们手足无策! 可以预见,未来能够给网络带来重大灾难的主要必定是网络蠕虫! 3、蠕虫的破坏和发展趋势 1988年一个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的蠕虫病毒蔓延造成了数千台计算机停机,蠕虫病毒开始现身网络;而后来的红色代码,尼姆达病毒疯狂的时候,造成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北京时间2003年1月26日, 一种名为“2003蠕虫王”的电脑病毒迅速传播并袭击了全球,致使互联网网路严重堵塞,作为互联网主要基础的域名服务器(DNS)的瘫痪造成网民浏览互联网网页及收发电子邮件的速度大幅减缓, 同时银行自动提款机的运作中断, 机票等网络预订系统的运作中断, 信用卡等收付款系统出现故障!专家估计,此病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12亿美元以上! 由表可以知道,蠕虫病毒对网络产生堵塞作用,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以上蠕虫病毒的分析,可以知道,蠕虫发作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 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达”,以及至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 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达”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 2.传播方式多样 如“尼姆达”病毒和”求职信”病毒,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网络共享等等. 3.病毒制作技术新 与传统的病毒不同的是,许多新病毒是利用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实现的,易于修改以产生新的变种,从而逃避反病毒软件的搜索。另外,新病毒利用Java、ActiveX、VB Script等技术,可以潜伏在HTML页面里,在上网浏览时触发。 4.与黑客技术相结合! 潜在的威胁和损失更大!以红色代码为例,感染后的机器的web目录的\scripts下将生成一个,可以远程执行任何命令,从而使黑客能够再次进入! 二、网络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 蠕虫和普通病毒不同的一个特征是蠕虫病毒往往能够利用漏洞,这里的漏洞或者说是缺陷,我们分为2种,软件上的缺陷和人为上的缺陷。软件上的缺陷,如远程溢出,微软ie和outlook的自动执行漏洞等等,需要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配合,不断的升级软件。而人为的缺陷,主要是指的是计算机用户的疏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当收到一封邮件带着病毒的求职信邮件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报着好奇去点击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威胁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安全上,而个人用户而言,主要是防范第二种缺陷。 1、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 在这种病毒中,以红色代码,尼姆达和sql蠕虫为代表!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利用微软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组件的某个漏洞进行攻击,由于网上存在这样的漏洞比较普遍,使得病毒很容易的传播!而且攻击的对象大都为服务器,所以造成的网络堵塞现象严重! 以2003年1月26号爆发的sql蠕虫为例,爆发数小时内席卷了全球网络,造成网络大塞车.亚洲国家中以人口上网普及率达七成的韩国所受影响较为严重。韩国两大网络业KFT及南韩电讯公司,系统都陷入了瘫痪,其它的网络用户也被迫断线,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都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许美国银行统计,该行的13000台自动柜员机已经无法提供正常提款。网络蠕虫病毒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sql蠕虫攻击的是微软数据库系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利用了MSSQL2000服务远程堆栈缓冲区溢出漏洞,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一款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商业性质大型数据库系统。 SQL Server监听UDP的1434端口,客户端可以通过发送消息到这个端口来查询目前可用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以是命名管道也可以是TCP),但是此程序存在严重漏洞,当客户端发送超长数据包时,将导致缓冲区溢出,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在远程机器上执行自己的恶意代码。 微软在200年7月份的时候就为这个漏洞发布了一个安全公告,但当sql蠕虫爆发的时候,依然有大量的装有ms sqlserver 2000的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从而被蠕虫病毒所利用,蠕虫病毒通过一段376个字节的恶意代码,远程获得对方主机的系统控制权限, 取得三个Win32 API地址,GetTickCount、socket、sendto,接着病毒使用GetTickCount获得一个随机数,进入一个死循环继续传播。在该循环中蠕虫使用获得的随机数生成一个随机的ip地址,然后将自身代码发送至1434端口(Microsoft SQL Server开放端口),该蠕虫传播速度极快,其使用广播数据包方式发送自身代码,每次均攻击子网中所有255台可能存在机器。由于这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发包密度仅和机器性能和网络带宽有关,所以发送的数据量非常大。该蠕虫对被感染机器本身并没有进行任何恶意破坏行为,也没有向硬盘上写文件,仅仅存在与内存中。对于感染的系统,重新启动后就可以清除蠕虫,但是仍然会重复感染。由于发送数据包占用了大量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形成Udp Flood,感染了该蠕虫的网络性能会极度下降。一个百兆网络内只要有一两台机器感染该蠕虫就会导致整个网络访问阻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此蠕虫病毒本身除了对网络产生拒绝服务攻击外,并没有别的破坏措施.但如果病毒编写者在编写病毒的时候加入破坏代码,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企业防范蠕虫病毒措施 此次sql蠕虫病毒,利用的漏洞在2002年7月份微软的一份安全公告中就有详细说明!而且微软也提供了安全补丁提供下载,然而在时隔半年之后互联网上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其网络管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见一斑! 当前,企业网络主要应用于文件和打印服务共享、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业务(MIS)系统、Internet应用等领域。网络具有便利信息交换特性,蠕虫病毒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快速传播达到其阻塞网络目的。企业在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业务处理时,就不得不考虑企业的病毒防范问题,以保证关系企业命运的业务数据完整不被破坏。 企业防治蠕虫病毒的时候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病毒的查杀能力,病毒的监控能力,新病毒的反应能力。而企业防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是管理和策略。推荐的企业防范蠕虫病毒的策略如下: 1.加强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由于蠕虫病毒利用的是系统漏洞进行攻击,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保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保持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由于各种漏洞的出现,使得安全不在是一种一劳永逸的事,而作为企业用户而言,所经受攻击的危险也是越来越大,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 2.建立病毒检测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网络异常和病毒攻击。 3.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由于蠕虫病毒爆发的突然性,可能在病毒发现的时候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网络,所以在突发情况下,建立一个紧急响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在病毒爆发的第一时间即能提供解决方案。 4.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对于数据库和数据系统,必须采用定期备份,多机备份措施,防止意外灾难下的数据丢失! 5.对于局域网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主要手段:(1)在因特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火墙式防杀计算机病毒产品,将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2)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带毒邮件进行传播!(3)对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培训。(4)建立局域网内部的升级系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补丁升级,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等等! 3、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在以上分析的蠕虫病毒中,只对安装了特定的微软组件的系统进行攻击,而对广大个人用户而言,是不会安装iis(微软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可以使允许在网上提供web服务)或者是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因此上述病毒并不会直接攻击个个人用户的电脑(当然能够间接的通过网络产生影响),但接下来分析的蠕虫病毒,则是对个人用户威胁最大,同时也是最难以根除,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的一类蠕虫病毒!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威胁大的蠕虫病毒采取的传播方式一般为电子邮件(Email)以及恶意网页等等! 对于利用email传播得蠕虫病毒来说,通常利用的是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即以各种各样的欺手段那诱惑用户点击的方式进行传播! 恶意网页确切的讲是一段黑客破坏代码程序,它内嵌在网页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含有病毒的网页时,病毒就会发作。这种病毒代码镶嵌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会被很多怀不良企图者利用,在很多黑客网站竟然出现了关于用网页进行破坏的技术的论坛,并提供破坏程序代码下载,从而造成了恶意网页的大面积泛滥,也使越来越多的用户遭受损失。 对于恶意网页,常常采取vb script和java script编程的形式!由于编程方式十分的简单!所以在网上非常的流行! Vb script和java script是由微软操作系统的wsh(Windows Scripting HostWindows脚本主机)解析并执行的,由于其编程非常简单,所以此类脚本病毒在网上疯狂传播,疯狂一时的爱虫病毒就是一种vbs脚本病毒,然后伪装成邮件附件诱惑用户点击运行,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病毒是以源代码的形式出现的,只要懂得一点关于脚本编程的人就可以修改其代码,形成各种各样的变种。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脚本为例: Set objFs=CreateObject (“”)(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对象) ("C:\", 1)(通过文件系统对象的方法创建了TXT文件)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保存成为.vbs的VB脚本文件,点击就会在C盘中创建一个TXT文件了。 倘若我们把第二句改为: ().Copy ("C:\")就可以将自身复制到C盘这个文件。本句前面是打开这个脚本文件,指明是这个程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路径文件名。GetFile函数获得这个文件,Copy函数将这个文件复制到C盘根目录下这个文件。这么简单的两句就实现了自我复制的功能,已经具备病毒的基本特征——自我复制能力。 此类病毒往往是通过邮件传播的,在vb script中调用邮件发送功能也非常的简单,病毒往往采用的方法是向outlook中的地址薄中的邮件地址发送带有包含自身的邮件来达到传播目的,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下: Set objOA= ("")(创建一个OUTLOOK应用的对象)Set objMapi= ("MAPI")(取得MAPI名字空间)For i=1 to (遍历地址簿) Set objAddList= (i) For j=1 To objAddList. Set objMail= (0) (objAddList. AddressEntries (j))(取得收件人邮件地址 )"你好!" (设置邮件主题,这个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质)"这次给你的附件,是我的新文档!" (设置信件内容) (“c:\")(把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 ) (发送邮件)NextNext Set objMapi=Nothing (清空objMapi变量,释放资源)set objOA=Nothing (清空objOA变量)这一小段代码的功能是向地址簿中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并将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这段代码中的第一行是创建一个Outlook的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在其下是一个循环,在循环中不断地向地址簿中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内容相同的信件。这就是蠕虫的传播性。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vb script编写病毒是非常容易的,这就使得此类病毒的变种繁多,破坏力极大,同时也是非常难以根除的! 4、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病毒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网络蠕虫病毒对个人用户的攻击主要还是通过社会工程学,而不是利用系统漏洞!所以防范此类病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合适的杀毒软件!网络蠕虫病毒的发展已经使传统的杀毒软件的“文件级实时监控系统”落伍,杀毒软件必须向内存实时监控和邮件实时监控发展!另外面对防不胜防的网页病毒,也使得用户对杀毒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杀毒软件市场上,赛门铁克公司的norton系列杀毒软件在全球具有很大的比例!经过多项测试,norton杀毒系列软件脚本和蠕虫阻拦技术能够阻挡大部分电子邮件病毒,而且对网页病毒也有相当强的防范能力!目前国内的杀毒软件也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像瑞星,kv系列等杀毒软件,在杀毒软件的同时整合了防火强功能,从而对蠕虫兼木马程序有很大克制作用. 2 。经常升级病毒库,杀毒软件对病毒的查杀是以病毒的特征码为依据的,而病毒每天都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蠕虫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变种多,所以必须随时更新病毒库,以便能够查杀最新的病毒! 3.提高防杀毒意识.不要轻易去点击陌生的站点,有可能里面就含有恶意代码! 当运行IE时,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 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把安全级别由“中”改为“高” 。、因为这一类网页主要是含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或Applet、 JavaScript的网页文件 ,所以在IE设置中将ActiveX插件和控件、Java脚本等全部禁止就可以大大减少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的几率。具体方案是:在IE窗口中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标签,再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就会弹出“安全设置”对话框,把其中所有ActiveX插件和控件以及与Java相关全部选项选择“禁用”。但是,这样做在以后的网页浏览过程中有可能会使一些正常应用ActiveX的网站无法浏览。 4.不随意查看陌生邮件,尤其是带有附件的邮件,,由于有的病毒邮件能够利用ie和outlook的漏洞自动执行,所以计算机用户需要升级ie和outlook程序,及常用的其他应用程序! 三、研究蠕虫的现实意义 网络蠕虫病毒作为一种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型病毒,必将对网络产生巨大的危险。在防御上,已经不再是由单独的杀毒厂商所能够解决,而需要网络安全公司,系统厂商,防病毒厂商及用户共同参与,构筑全方位的防范体系! 蠕虫和黑客技术的结合,使得对蠕虫的分析,检测和防范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蠕虫的网络传播性,网络流量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也是有待研究的工作!

不知道你究竟要问什么这些都告诉你吧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网络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本文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并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本文根据蠕虫病毒的发作机制,将其分为利用系统级别漏洞(主动传播)和利用社会工程学(欺传播)两种,并从用户角度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一 蠕虫病毒定义1蠕虫病毒的定义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3蠕虫病毒的危害和趋势二 蠕虫病毒的分析和防范1企业用户的防止蠕虫2个人用户防止蠕虫三 研究蠕虫的现实意义一 蠕虫病毒的定义蠕虫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自出现之日起,就成为计算机的一个巨大威胁,而当网络迅速发展的时候,蠕虫病毒引起的危害开始显现!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但是蠕虫病毒和一般的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蠕虫,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在产生的破坏性上,蠕虫病毒也不是普通病毒所能比拟的,网络的发展使得蠕虫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网络,造成网络瘫痪!在本论文中,根据使用者情况将蠕虫病毒分为2类,一种是面向企业用户和局域网而言,这种病毒利用系统漏洞,主动进行攻击,可以对整个互联网可造成瘫痪性的后果!以“红色代码”,“尼姆达”,以及最新的“sql蠕虫王”为代表。另外一种是针对个人用户的,通过网络(主要是电子邮件,恶意网页形式)迅速传播的蠕虫病毒,以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为例.在这两类中,第一类具有很大的主动攻击性,而且爆发也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来说,查杀这种病毒并不是很难。第二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少数利用了微软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和诱使,这样的病毒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很难根除的,比如求职信病毒,在2001年就已经被各大杀毒厂商发现,但直到2002年底依然排在病毒危害排行榜的首位就是证明!出得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分别分析这两种病毒的一些特征及防范措施!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蠕虫也是一种病毒,因此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一般的病毒是需要的寄生的,它可以通过自己指令的执行,将自己的指令代码写到其他程序的体内,而被感染的文件就被称为”宿主”,例如,windows下可执行文件的格式为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当需要感染pe文件时,在宿主程序中,建立一个新节,将病毒代码写到新节中,修改的程序入口点等,这样,宿主程序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先执行病毒程序,病毒程序运行完之后,在把控制权交给宿主原来的程序指令。可见,病毒主要是感染文件,当然也还有像DIRII这种链接型病毒,还有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他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如果是软盘被感染,这张软盘用在其他机器上后,同样也会感染其他机器,所以传播方式也是用软盘等方式。蠕虫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email,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而且蠕虫的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将使得人们手足无策!普通病毒 蠕虫病毒存在形式 寄存文件 独立程序传染机制 宿主程序运行 主动攻击传染目标 本地文件 网络计算机可以预见,未来能够给网络带来重大灾难的主要必定是网络蠕虫!蠕虫的破坏和发展趋势1988年一个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的蠕虫病毒蔓延造成了数千台计算机停机,蠕虫病毒开始现身网络;而后来的红色代码,尼姆达病毒疯狂的时候,造成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北京时间2003年1月26日, 一种名为“2003蠕虫王”的电脑病毒迅速传播并袭击了全球,致使互联网网路严重堵塞,作为互联网主要基础的域名服务器(DNS)的瘫痪造成网民浏览互联网网页及收发电子邮件的速度大幅减缓, 同时银行自动提款机的运作中断, 机票等网络预订系统的运作中断, 信用卡等收付款系统出现故障!专家估计,此病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12亿美元以上!病毒名称 持续时间 造成损失莫里斯蠕虫 1988年 6000多台计算机停机,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美丽杀手 1999年3月 政府部门和一些大公司紧急关闭了网络服务器,经济损失超过12亿美元!爱虫病毒 2000年5月至今 众多用户电脑被感染,损失超过100亿美元以上,红色代码 2001年7月 网络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亿美元求职信 2001年12月至今 大量病毒邮件堵塞服务器,损失达数百亿美元Sql蠕虫王 2003年1月 网络大面积瘫痪,银行自动提款机运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亿美元由表可以知道,蠕虫病毒对网络产生堵塞作用,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以上蠕虫病毒的分析,可以知道,蠕虫发作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1.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 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达”,以及至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 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达”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2传播方式多样 如“尼姆达”病毒和”求职信”病毒,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网络共享等等. 3.病毒制作技术新 与传统的病毒不同的是,许多新病毒是利用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实现的,易于修改以产生新的变种,从而逃避反病毒软件的搜索。另外,新病毒利用Java、ActiveX、VBscript等技术,可以潜伏在HTML页面里,在上网浏览时触发。 4.与黑客技术相结合! 潜在的威胁和损失更大!以红色代码为例,感染后的机器的web目录的\scripts下将生成一个,可以远程执行任何命令,从而使黑客能够再次进入!二网络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蠕虫和普通病毒不同的一个特征是蠕虫病毒往往能够利用漏洞,这里的漏洞或者说是缺陷,我们分为2种,软件上的缺陷和人为上的缺陷。软件上的缺陷,如远程溢出,微软ie和outlook的自动执行漏洞等等,需要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配合,不断的升级软件。而人为的缺陷,主要是指的是计算机用户的疏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当收到一封邮件带着病毒的求职信邮件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报着好奇去点击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威胁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安全上,而个人用户而言,主要是防范第二种缺陷。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在这种病毒中,以红色代码,尼姆达和sql蠕虫为代表!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利用微软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组件的某个漏洞进行攻击,由于网上存在这样的漏洞比较普遍,使得病毒很容易的传播!而且攻击的对象大都为服务器,所以造成的网络堵塞现象严重!以2003年1月26号爆发的sql蠕虫为例,爆发数小时内席卷了全球网络,造成网络大塞车.亚洲国家中以人口上网普及率达七成的韩国所受影响较为严重。韩国两大网络业KFT及南韩电讯公司,系统都陷入了瘫痪,其它的网络用户也被迫断线,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都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许美国银行统计,该行的13000台自动柜员机已经无法提供正常提款。网络蠕虫病毒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sql蠕虫攻击的是微软数据库系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利用了MSSQL2000服务远程堆栈缓冲区溢出漏洞, Microsoft SQLServer 2000是一款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商业性质大型数据库系统。 SQL Server监听UDP的1434端口,客户端可以通过发送消息到这个端口来查询目前可用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以是命名管道也可以是TCP),但是此程序存在严重漏洞,当客户端发送超长数据包时,将导致缓冲区溢出,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在远程机器上执行自己的恶意代码。微软在200年7月份的时候就为这个漏洞发布了一个安全公告,但当sql蠕虫爆发的时候,依然有大量的装有ms sqlserver 2000的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从而被蠕虫病毒所利用,蠕虫病毒通过一段376个字节的恶意代码,远程获得对方主机的系统控制权限, 取得三个Win32API地址,GetTickCount、socket、sendto,接着病毒使用GetTickCount获得一个随机数,进入一个死循环继续传播。在该循环中蠕虫使用获得的随机数生成一个随机的ip地址,然后将自身代码发送至1434端口(Microsoft SQL Server开放端口),该蠕虫传播速度极快,其使用广播数据包方式发送自身代码,每次均攻击子网中所有255台可能存在机器。由于这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发包密度仅和机器性能和网络带宽有关,所以发送的数据量非常大。该蠕虫对被感染机器本身并没有进行任何恶意破坏行为,也没有向硬盘上写文件,仅仅存在与内存中。对于感染的系统,重新启动后就可以清除蠕虫,但是仍然会重复感染。由于发送数据包占用了大量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形成Udp Flood,感染了该蠕虫的网络性能会极度下降。一个百兆网络内只要有一两台机器感染该蠕虫就会导致整个网络访问阻塞。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此蠕虫病毒本身除了对网络产生拒绝服务攻击外,并没有别的破坏措施.但如果病毒编写者在编写病毒的时候加入破坏代码,后果将不堪设想!企业防范蠕虫病毒措施此次sql蠕虫病毒,利用的漏洞在2002年7月份微软的一份安全公告中就有详细说明!而且微软也提供了安全补丁提供下载,然而在时隔半年之后互联网上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服务器没有安装最新的补丁,其网络管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见一斑!当前,企业网络主要应用于文件和打印服务共享、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业务(MIS)系统、Internet应用等领域。网络具有便利信息交换特性,蠕虫病毒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快速传播达到其阻塞网络目的。企业在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业务处理时,就不得不考虑企业的病毒防范问题,以保证关系企业命运的业务数据完整不被破坏。企业防治蠕虫病毒的时候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病毒的查杀能力,病毒的监控能力,新病毒的反应能力。而企业防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是管理和策略。推荐的企业防范蠕虫病毒的策略如下:1. 加强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由于蠕虫病毒利用的是系统漏洞进行攻击,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保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保持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由于各种漏洞的出现,使得安全不在是一种一劳永逸的事,而作为企业用户而言,所经受攻击的危险也是越来越大,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2. 建立病毒检测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网络异常和病毒攻击。3. 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由于蠕虫病毒爆发的突然性,可能在病毒发现的时候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网络,所以在突发情况下,建立一个紧急响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在病毒爆发的第一时间即能提供解决方案。4. 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对于数据库和数据系统,必须采用定期备份,多机备份措施,防止意外灾难下的数据丢失!5. 对于局域网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主要手段:(1)在因特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火墙式防杀计算机病毒产品,将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2)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带毒邮件进行传播!(3)对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培训。(4)建立局域网内部的升级系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补丁升级,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等等!.3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在以上分析的蠕虫病毒中,只对安装了特定的微软组件的系统进行攻击,而对广大个人用户而言,是不会安装iis(微软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可以使允许在网上提供web服务)或者是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因此上述病毒并不会直接攻击个个人用户的电脑(当然能够间接的通过网络产生影响),但接下来分析的蠕虫病毒,则是对个人用户威胁最大,同时也是最难以根除,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的一类蠕虫病毒!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威胁大的蠕虫病毒采取的传播方式一般为电子邮件(Email)以及恶意网页等等!对于利用email传播得蠕虫病毒来说,通常利用的是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即以各种各样的欺手段那诱惑用户点击的方式进行传播!恶意网页确切的讲是一段黑客破坏代码程序,它内嵌在网页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含有病毒的网页时,病毒就会发作。这种病毒代码镶嵌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会被很多怀不良企图者利用,在很多黑客网站竟然出现了关于用网页进行破坏的技术的论坛,并提供破坏程序代码下载,从而造成了恶意网页的大面积泛滥,也使越来越多的用户遭受损失。对于恶意网页,常常采取vb script和java script编程的形式!由于编程方式十分的简单!所以在网上非常的流行!Vb script和java script是由微软操作系统的wsh(Windowsscripting HostWindows脚本主机)解析并执行的,由于其编程非常简单,所以此类脚本病毒在网上疯狂传播,疯狂一时的爱虫病毒就是一种vbs脚本病毒,然后伪装成邮件附件诱惑用户点击运行,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病毒是以源代码的形式出现的,只要懂得一点关于脚本编程的人就可以修改其代码,形成各种各样的变种。下面以一个简单的脚本为例:Set objFs=CreateObject (“”)(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对象) ("C:\", 1)(通过文件系统对象的方法创建了TXT文件)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保存成为.vbs的VB脚本文件,点击就会在C盘中创建一个TXT文件了。倘若我们把第二句改为: ().Copy("C:\")就可以将自身复制到C盘这个文件。本句前面是打开这个脚本文件,指明是这个程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路径文件名。GetFile函数获得这个文件,Copy函数将这个文件复制到C盘根目录下这个文件。这么简单的两句就实现了自我复制的功能,已经具备病毒的基本特征——自我复制能力。此类病毒往往是通过邮件传播的,在vb script中调用邮件发送功能也非常的简单,病毒往往采用的方法是向outlook中的地址薄中的邮件地址发送带有包含自身的邮件来达到传播目的,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下:Set objOA= ("")(创建一个OUTLOOK应用的对象)Set objMapi= ("MAPI")(取得MAPI名字空间)For i=1 to (遍历地址簿)Set objAddList= (i)For j=1 To objAddList. objMail= (0) (objAddList. AddressEntries (j))(取得收件人邮件地址 ) "你好!" (设置邮件主题,这个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质)"这次给你的附件,是我的新文档!" (设置信件内容) (“c:\")(把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 ) (发送邮件)NextNextSet objMapi=Nothing (清空objMapi变量,释放资源)set objOA=Nothing (清空objOA变量) 这一小段代码的功能是向地址簿中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并将自己作为附件扩散出去。这段代码中的第一行是创建一个Outlook的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在其下是一个循环,在循环中不断地向地址簿中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内容相同的信件。这就是蠕虫的传播性。由此可以看出,利用vb script编写病毒是非常容易的,这就使得此类病毒的变种繁多,破坏力极大,同时也是非常难以根除的!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病毒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网络蠕虫病毒对个人用户的攻击主要还是通过社会工程学,而不是利用系统漏洞!所以防范此类病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购合适的杀毒软件!网络蠕虫病毒的发展已经使传统的杀毒软件的“文件级实时监控系统”落伍,杀毒软件必须向内存实时监控和邮件实时监控发展!另外面对防不胜防的网页病毒,也使得用户对杀毒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杀毒软件市场上,赛门铁克公司的norton系列杀毒软件在全球具有很大的比例!经过多项测试,norton杀毒系列软件脚本和蠕虫阻拦技术能够阻挡大部分电子邮件病毒,而且对网页病毒也有相当强的防范能力!目前国内的杀毒软件也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像瑞星,kv系列等杀毒软件,在杀毒软件的同时整合了防火强功能,从而对蠕虫兼木马程序有很大克制作用.2 。经常升级病毒库,杀毒软件对病毒的查杀是以病毒的特征码为依据的,而病毒每天都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蠕虫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变种多,所以必须随时更新病毒库,以便能够查杀最新的病毒!3.提高防杀毒意识.不要轻易去点击陌生的站点,有可能里面就含有恶意代码!当运行IE时,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 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把安全级别由“中”改为“高” 。、因为这一类网页主要是含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或Applet、 javascript的网页文件,所以在IE设置中将ActiveX插件和控件、Java脚本等全部禁止就可以大大减少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的几率。具体方案是:在IE窗口中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标签,再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就会弹出“安全设置”对话框,把其中所有ActiveX插件和控件以及与Java相关全部选项选择“禁用”。但是,这样做在以后的网页浏览过程中有可能会使一些正常应用ActiveX的网站无法浏览。4.不随意查看陌生邮件,尤其是带有附件的邮件,,由于有的病毒邮件能够利用ie和outlook的漏洞自动执行,所以计算机用户需要升级ie和outlook程序,及常用的其他应用程序!三小结网络蠕虫病毒作为一种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型病毒,必将对网络产生巨大的危险。在防御上,已经不再是由单独的杀毒厂商所能够解决,而需要网络安全公司,系统厂商,防病毒厂商及用户共同参与,构筑全方位的防范体系!蠕虫和黑客技术的结合,使得对蠕虫的分析,检测和防范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蠕虫的网络传播性,网络流量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也是有待研究的工作!虽然病毒都有网络化的趋势,但是蠕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病毒.因为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离开网络。简单的说蠕虫病毒就是利用系统漏洞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的一种计算机病毒,蠕虫名字形象地说明了它的特点——就像虫子一样,从网络的一台电脑爬行到另一台电脑.不停地繁殖自己教你减少蠕虫病毒的危害性 蠕虫病毒现在越来越多,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减少它们带来的危险呢!小编给大家一法,大家看看效果怎么样? 纵观今年全球病毒的发展,不难发现蠕虫病毒接踵而至,着实让杀毒市场火了一把。蠕虫病毒信手拈来,如库尔尼科娃、Sircam、红色代码、蓝色代码、本拉登等等,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恶毒,令人防不胜防,只要你上网,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染上病毒而浑然不知。下面的技巧教你如何有效地避开这些病毒: 1.大多数蠕虫通过都是利用了微软Outlook的漏洞进行传播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微软网站提供的补丁。及时打补丁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你的系统时时保持最新、最安全。注意补丁最好从信任度高的网站下载。如果你生性懒惰,那干脆不要用Outlook了,改用Foxmail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对于邮件附件尽可能小心,还是安装一套杀毒软件吧,在你打开邮件之前对附件进行预扫描。因为有的病毒邮件恶毒之极,只要你将鼠标移至邮件上,哪怕并不打开附件,它也会自动执行。 3.设置文件夹选项,显示文件名的扩展名。这样一些有害文件,如VBS文件就会原形毕露。 4.千万别打开扩展名为VBS、SHS和PIF的邮件附件。这些扩展名从未在正常附件中使用,但它们经常被病毒和蠕虫使用。对于有2个扩展名的附件,比如*.或者*.文件,亦要万分小心。 5.一般情况下勿将磁盘上的目录设为共享,如果确有必要,请将权限设置为只读,读操作须指定口令。 6.如果你觉得从朋友那里来的邮件有点奇怪,暂不要打开,待向朋友确认之后再处理不迟。 7.当你收到邮件广告或者主动提供的电子邮件时,不要打开附件以及它提供的链接。 8、将游览器的隐私设置设为“高”。 9.不要从在线聊天系统的陌生人那里接受附件,比如ICQ或QQ中传来的东西。

预防方法就是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和一般的计算机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它,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但是一般认为:蠕虫病毒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除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外,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与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蠕虫病毒主要的破坏方式是大量的复制自身,然后在网络中传播,严重的占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最终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使用户不能通过网络进行正常的工作。每一次蠕虫病毒的爆发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它的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有一些蠕虫病毒还具有更改用户文件、将用户文件自动当附件转发的功能,更是严重的危害到用户的系统安全。 传播方式: 蠕虫病毒常见的传播方式有2种: 1.利用系统漏洞传播——蠕虫病毒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缺陷,通过网络主动的将自己扩散出去。 2.利用电子邮件传播——蠕虫病毒将自己隐藏在电子邮件中,随电子邮件扩散到整个网络中,这也是是个人计算机被感染的主要途径。 感染对象: 蠕虫病毒一般不寄生在别的程序中,而多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存在,它感染的对象是全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并且这种感染是主动进行的,所以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在现今全球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一种蠕虫病毒在几个小时之内蔓延全球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病毒典型代表——震荡波 震荡波()病毒仅感染Windows 2000,Windows XP操作系统。病毒发作时,在本地开辟后门,监听TCP 5554端口,做为FTP服务器等待远程控制命令,黑客可以通过这个端口偷窃用户机器的文件和其他信息。同时,病毒开辟128个扫描线程,以本地IP地址为基础,取随机IP地址,疯狂的试探连接445端口,试图利用windows的LSASS 中存在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一旦攻击成功会导致对方机器感染此病毒并进行下一轮的传播,攻击失败也会造成对方机器的缓冲区溢出,导致对方机器程序非法操作,以及系统异常等。

病毒与网络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3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 6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6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7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 预防计算机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作的,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特殊计算机程序,它占用系统空间,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造成极大损失,当计算机系统运行时,源病毒能把自身精确地拷贝到其他程序体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外界的刺激可将隐蔽的计算机病毒激活,破坏计算机系统。Internet的盛行造就了信息的大量流通,但对于有心散播病毒、盗取他人帐号、密码的电脑黑客来说,网络不折不扣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渠道。也因为,我们这些一般的使用者,虽然享受到因特网带来的方便,同时却也陷入另一个恐惧之中。计算机病毒的起源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计算机工作人员或业余爱好者为了纯粹寻开心而制造出来的,有的则是软件公司为保护自己的产品被非法拷贝而制造的报复性惩罚,因为他们发现病毒比加密对付非法拷贝更有效且更有威胁,这种情况助长了病毒的传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蓄意破坏,它分为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两种。个人行为多为雇员对雇主的报复行为,而政府行为则是有组织的战略战术手段(据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防部一秘密机构曾对伊拉克的通讯系统进行了有计划的病毒攻击,一度使伊拉克的国防通讯陷于瘫痪)。另外有的病毒还是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有用”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扩散出实验室或研究所,从而成为危害四方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历史自从80年代中期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的数量急剧增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病毒数量已超过15000种,国内发现的种类也达600多种。1998年流行的CIH病毒更使计算机用户感到极大恐慌。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通过网络传播的诸如“爱丽沙”、“尼姆达”等新病毒,但是不管计算机病毒多猖狂,总有办法对付的,即使象CIH这样的病毒,现在已经有了好几种查杀它的反病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引导型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软盘、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FAT)来感染系统,引导型病毒是一种开机即可启动的病毒,优先于操作系统而存在。该病毒几乎常驻内存,激活时即可发作,破坏性大,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大多数属于这类病毒。(2)文件型病毒:它主要是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在执行的同时,病毒被加载并向其它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传染。病毒以这些可执行文件为载体,当运行可执行文件时就可以激活病毒。(3)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存于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 (4)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与一般的计算机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上。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传播性和破坏性。(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实际上就是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破坏,而是通过网络窃取国家、部门或个人宝贵的秘密信息,占用其它计算机系统资源等现象。(6)网页病毒:网页病毒一般也是使用脚本语言将有害代码直接写在网页上,当浏览网页时会立即破坏本地计算机系统,轻者修改或锁定主页,重者格式化硬盘,使你防不胜防。(7)混合型病毒:兼有上述计算机病毒特点的病毒统称为混合型病毒,所以它的破坏性更大,传染的机会也更多,杀毒也更加困难。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或破坏性、可触发性等。(1) 非授权可执行性: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他相应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计算机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2)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 (3)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 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4)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5)表现性或破坏性: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病毒程序的表现性或破坏性体现了病毒设计者的真正意图。 (6)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以上总结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性,下面列举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达到病毒制造者的预期目的,有必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 1.禁用所有杀毒软件以相关安全工具,让用户电脑失去安全保障。 2.破坏安全模式,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进入安全模式清除病毒。 3.强行关闭带有病毒字样的网页,只要在网页中输入"病毒"相关字样,网页遂被强行关闭,即使是一些安全论坛也无法登陆,用户无法通过网络寻求解决办法。 4.在各磁盘根目录创建可自动运行的exe程序和文件,一般用户重装系统后,会习惯性的双击访问其他盘符,病毒将再次被运行。 5.进入系统后修改注册表,让几乎所有安全软件不能正常使用。 6.在用户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连接网络,自动在用户的电脑里下载大量木马、病毒、恶意软件、插件等。这些木马病毒能够窃取用户的帐号密码、私密文件等各种隐私资料。 7.通过第三方软件漏洞、下载U盘病毒和Arp攻击病毒的方式进行疯狂扩散传播,造成整个局域网瘫痪。 8.将恶意代码向真实的磁盘中执行修改覆盖目标文件,导致被修改覆盖的真实磁盘文件无法被还原,系统重新启动后,会再次下载安装运行之前的恶意程序,很难一次彻底清除。 9.修改系统默认加载的DLL 列表项来实现DLL 注入。通过远程进程注入,并根据以下关键字关闭杀毒软件和病毒诊断等工具。 10.修改注册表破坏文件夹选项的隐藏属性修改,使隐藏的文件无法被显示。 11.自动下载最新版本和其它的一些病毒木马到本地运行。 12.不断删除注册表的关键键值来来破坏安全模式和杀毒软件和主动防御的服务, 使很多主动防御软件和实时监控无法再被开启。 13.病毒并不主动添加启动项,而是通过重启重命名方式。这种方式自启动极为隐蔽,现有的安全工具很难检测出来。 14.病毒会感染除SYSTEM32 目录外其它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并且会感染压缩包内的文件。 15.除开可以在网络上利用邮件进行传播外,这些变种病毒还可以利用局域网上的共享文件夹进行传染,其传播特点类似“尼姆达”病毒,因此对于某些不能查杀局域网共享文件病毒的单机版杀毒软件,这将意味着在网络环境下,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病毒。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就当前病毒特点分析,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播,一种是通过硬件设备传播。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网络信息时代,因特网和局域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了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获取信息、发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发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载文件和程序。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走上了高速传播之路,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的第一传播途径。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其中计算机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和硬盘为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等)、ZIP和JAZ磁盘,后两者仅仅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的特殊磁盘。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随着手机功能性的开放和增值服务的拓展,已经成为有必要加以防范的一种病毒传播途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彩信、上网浏览与下载到手机中的程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会对手机安全产生隐患,手机病毒会成为新一轮电脑病毒危害的“源头”。病毒的种类繁多,特性不一,但是只要掌握了其流通传播方式,便不难地监控和查杀。第四章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感染、潜伏、可触发、破坏是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使病毒得以传播,破坏性体现了病毒的杀伤力。目前病毒采用的触发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 日期触发:许多病毒采用日期做触发条件。日期触发大体包括:特定日期触发、月份触发、前半年后半年触发等。2. 时间触发:时间触发包括特定的时间触发、染毒后累计工作时间触发、文件最后写入时间触发等。3. 键盘触发:有些病毒监视用户的击键动作,当发现病毒预定的键时,病毒被激活,进行某些特定操作。键盘触发包括击键次数触发、组合键触发、热启动触发等。4. 感染触发:许多病毒的感染需要某些条件触发,而且相当数量的病毒又以与感染有关的信息反过来作为破坏行为的触发条件,称为感染触发。它包括:运行感染文件个数触发、感染序数触发、感染磁盘数触发、感染失败触发等。5. 启动触发:病毒对机器的启动次数计数,并将些值作炎触发条件称为启动触发。6. 访问磁盘次数触发:病毒对磁盘I/O访问的次数进行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叫访问磁盘次数触发。7. 调用中断功能触发:病毒对中断调用次数计数,以预定次数做触发条件,被计算机病毒使用的触发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不只是使用上面所述的某一个条件,而是使用由多个条件组合起来的触发条件。大多数病毒的组合触发条件是基于时间 的,再辅以读、写盘操作,按键操作以及其他条件。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病毒破坏行为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能力。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不可能穷举其破坏行为。根据病毒资料大致可以把病毒的破坏目标和攻击部位归纳如下: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2.攻击文件: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删除、改名、替换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写入时间空白、变碎片、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丢失数据文件。3.攻击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的攻击目标。病毒额外地占用和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可以导致一些大程序受阻。病毒攻击内存的方式如下: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容量、禁止分配内存、蚕食内存。4.干扰系统运行的: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此类行为也是花样繁多,可以列举下述诸方式: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虚假报警、打不开文件、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换现行盘、时钟倒转、重启动、死机、强制游戏、扰乱串并行口。5.速度下降: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6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7.扰乱屏幕显示:病毒扰乱屏幕显示的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字符跌落、环绕、倒置、光标下跌、滚屏、抖动、乱写、吃字符。8.键盘: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已发现有下述方式: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紊乱。第六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与治电脑病毒的防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二是治毒。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即使是良性病毒,至少也要占用少量的系统空间,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发现和消除它更重要。因为没有病毒的入侵,也就没有病毒的传播,更不需要消除病毒。另一方面,现有病毒已有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多。而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在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这样,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 预防计算机病毒主动防御病毒,防毒是主动的,主要表现在监测行为的动态性和防范方法的广谱性。防毒是从病毒的寄生对象、内存驻留方式、传染途径等病毒行为入手进行动态监测和防范。一方面防止外界病毒向机内传染,另上方面抑制现有病毒向外传染。防毒是以病毒的机理为基础,防范的目标不权是已知的病毒,而是以现在的病毒机理设计的一类病毒,包括按现有机理设计的未来新病毒或变种病毒。 消除计算机病毒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方式:杀毒是被动的,只有发现病毒后,对其剖析、选取特征串,才能设计出该“已知”病毒的杀毒软件。它不能检测和消除研制者未曾见过的“未知”病毒,甚至对已知病毒的特征串稍作改动,就可能无法检测出这种变种病毒或者在杀毒时出错。一方面,发现病毒时,可能该病毒已经流行起来或者已经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上的问题,许多人并不是警钟长鸣,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去执行杀毒软件,只有发现病毒问题时,才用工具检查,这就难免一时疏忽而带来灾难。如几乎没有一个杀毒软件不能消除“黑色星期五”,但该病毒却仍在流行、发作。养成正确安全的电脑使用习惯,如我们熟悉的软盘使用习惯。软件作为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和个人保存信息的媒介,使用很广泛,因此也成为病毒设计者攻击的主要目标。许多病毒在活动时一旦检测到有软件插入了驱动器,就会立即活动起来,设法把自己的代码复制上去。为降低这种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使用软盘的“防写入”功能,一般情况下,总把“防写拨块”拨动禁止写的位置。如果只是需要从软盘里把信息复制出来,那么就让它保持这种防写的状态。这样,即使所使用的计算机里有活动的病毒,它也无法进入软盘。当我们要把个人的文件复制到公用的计算机里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时我们必须从其他计算机复制文件,拿到自己的计算机里使用。这时就应该警惕,因为所用的软盘可能已经被感染了,在自己的系统上使用之前应该注意检查,就像从公共场所回到家后应该洗洗手再吃东西一样。有时我们会发现,在把禁止写的软盘插入某计算机后,软盘老是在动,这种情况多半说明该计算机里有病毒存在,正在努力想把自己复制到我们的软盘上。谨慎进行网络的软件下载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在计算机间传递的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许多信息,包括程序代码和软件系统,是通过网络传输的,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中如何防止病毒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许多网站存储着大量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人们都在使用这些软件,使用之前要通过网络把有关程序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做程序的下载应该选择可靠的有实力的网站,因为他们的管理可能更完善,对所存储信息做过更仔细的检查。随意下载程序目前已经成为受病毒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常用杀毒软件推荐:目前全球以发现几十万种病毒,并且还在以每天10余种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病毒威胁所造成的损失占用网络经济损失的76%,计算机病毒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选择,现在市面上供选择的杀毒软件产品也比较丰富,如:瑞星、卡巴斯基、NOD32、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等杀毒产品。参考文献1.《计算机病毒揭密》[美]David Harley 朱代祥 贾建勋 史西斌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计算机病毒防治与网络安全手册》廖凯生 等编 海洋出版社3.《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卓新建 主编 北京邮电出版社

网络安全毕业论文可以找闻闻论文网,很专业,我去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找的他们,做好了,辅导老师还给我讲解了半天,呵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中,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计算机技术就是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病毒防护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来源是网络自身无法避免的系统却是和脆弱性。以下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因素。

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是指没有经过原有用户的同意就擅自的使用了网络资源。常常会有人通过假冒身份或者非法攻击的形式,来避开访问认证系统,强制性的进入网络系统中,对网络资源进行非法使用,甚至会恶意窃取部分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修改。

信息的非法利用。

信息的非法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信息的破坏;二是,信息的泄漏;三是,非法信息流的传输。其中信息的破坏是指积极网络侵犯者截取了网络中正在进行上传或者下载的资源包,并对之进行加工或者修改,使得资源包失去效用,或者会添加一些对自己有益处的信息,并将添加信息后的资源包重新返回。信息的泄漏是指消极网络侵犯者通过电磁泄漏或者自身搭线的方式[1],对一些信息进行窃听,或者通过对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筛选或者推论得出,这个过程中不会对信息造成任何损害,但是信息却失去了保密性。非法信息流的传输是指用户在允许自身与其他用户进行某种通信,但会将禁止其他类型的通信。

网络资源的错误或者非法使用网络资源。

用户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访问权限设置或者访问控制,造成资源的偶然性丢失或者对资源造成破坏,甚至会有一些有害信息侵入。或者非法用户强制登陆,使用了网络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对原用户造成了利益损害。

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可分为自然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比如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造成电缆的损害,进而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甚至计算机损坏的情况。再有就是当人们进行会产生电磁辐射的作业时,辐射会破坏网络传输的数据,有可能会被不良分子记录下来,造成了信息泄密。

软件的漏洞。

计算机中装有不同的软件,而有些软件设计中存在着漏洞,这些漏洞会使得用户的计算机受到破坏。其中常见的软件漏洞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部分:一是 操作系统 ,二是TCP/IP协议,三是密码设置,四是数据库。而漏洞的存在会给予黑客进行攻击的机会,一旦病毒侵入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对拒绝服务的攻击。

对拒绝服务的攻击会导致网络服务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扰,妨碍网络服务系统的正常运作,减慢程序的运行,逐渐的造成整个系统的网络瘫痪,这将会造成合法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合法用户都无法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中进行相关操作得到相应服务。

2网络病毒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病毒是指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固有的脆弱性来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成程序代码。网络病毒通过四种方式来侵入电脑:一是,代码取代;二是,源代码嵌入;三是,附加外壳;四是,修改系统[2]。虽然病毒侵入的方式不同,但是都会对计算机造成损害。一般来说病毒具有以下特点:

网络病毒有较强的伪装性与繁殖感染力。

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网络病毒的危害越来越大,不仅仅可以篡改计算机程序,而且可以对数据和信息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者使其被更改,从而会对计算机用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用户的计算机会装有一些杀毒软件,但是网络病毒具有较强的伪装性,拥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很难被发现,所以即使用户通过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也无法除去这些网络病毒,进而就会对用户的信息以及其他资料与文件造成破坏。再有就是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网络病毒之间会相互感染,病毒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会对整个用户群体造成一定的感染,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就会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攻击性。

网络病毒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以及较强的攻击力。

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后,一般会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病毒将会全面的爆发,这时就会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网络病毒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攻击力,主要表现在它会窃取用户的信息,进而泄漏用户的一些重要资料或者需要保密的文件。网络病毒对于计算机用户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所以要注重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最主要的是对计算机用户资料安全进行保护。

3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的有效 措施

对软件进行防范和保护。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有时甚至会安装防黑软件,安装这些软件的目的是来防止病毒侵入计算机。再有就是,当我们在使用U盘或者光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绝对不去使用那些来源未知的磁盘或者游戏盘,在必须要使用这些盘的情况下,要做好对这些盘进行杀毒清理工作。还有就是,不要从一些不可靠的网站上下载软件,因为这些软件很可能带有病毒,当安装后就会对你的计算机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还有,不要随意的去打开或者浏览那些不明来历的邮件或者网页,因为这些邮件或者网页很可能带有恶意代码。最后就是要形成对重要文件进行经常的备份或者更新。

安全模块的建立。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入网访问的功能模块来作为网络的第一道控制保护层[3],具体来说,该功能模块要限制使用网络的用户、限制用户使用时间,并建立黑名单对非法用户进行记录。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型网络日志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自动记录用户使用的过程或者使用情况,同个这个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发现是否有病毒侵入到计算机中。

保证传输线路安全。

保证传输线路的安全可以通过将传输线路埋于地下来保护,或者进行一些其他类型的保护措施来保护传输线路的安全。这保证传输线路安全的同时,要确保传输线路远离辐射,这是为了减少因为电磁干扰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者信息错误问题。还有就是将线路的集中器等放在可以监控到的位置,防止线路外连。再有就是要对连接的端口进行检查,来防止窃听情况的发生。

进行网络加密。

我们对重要数据进行特别保护,比如通过设置加密算法或者密钥作为保护。在设置密码时要保证密码的难度以及不能与用户个人信息有联系,网络加密的方式有:链路加密、端对端加密、以及节点加密等。

进行存取控制。

在鉴别用户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特权进行控制。鉴别是指在用户被认证后撤销对该用户服务的相关限制,做到支持存取控制。对于存储矩阵的限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进行,比如对重要文件设置只读、只写、或者可修改等,就是在限制存储矩阵。

采用鉴别机制。

鉴别主要是通过对报文或者数字签名等进行识别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鉴别,并授予用户特权使用户可以获得相应服务。它是经过双方认证,来将危险成分进行排除,来顺利展开对双方身份的检验。

4结束语

计算机带给大家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风险,所以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对网络病毒进行防护是十分必要也是极其重要的。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解决

一、计算机网络当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

(一)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中,计算机软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在使用前都需要先通过网络下载,才能真正满足相关操作要求。但是,在下载的过程中,一些病毒也可能一起进入计算机,致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二)计算机硬件方面。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硬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其出现安全问题,则会给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影响。当前,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安全漏洞有使用不正确,致使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正常通信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黑客的攻击,导致用户的财产信息、个人信息等大量被窃,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三)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的整个组成结构中,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保证本地连接与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不注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则有可能出现安全漏洞,最终降低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出现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没有跟随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升级,致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之间出现矛盾,最终出现泄漏用户网络信息的安全漏洞,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四)人为操作方面。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可以真正达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但是,如果用户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网络,或者是操作失误,则有可能出现很多病毒,也给黑客、不法人员提供入侵的机会,最终威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是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之一。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有效解决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根据上述计算机网络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应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安全防火墙来对外界的访问、病毒等进行严格审查,从而避免计算机造成不合理的安全攻击。通过设置合适的防火墙,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信息等的安全性都能得到提高,最终给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二是,在计算机存在病毒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计算机的系统来进行杀毒软件的合理选用,则能获得较好的杀毒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硬件方面。根据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使用情况,选用合适的维护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硬件存现的安全漏洞。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定期对硬盘、网线等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等,不但可以保证相关设备的安全使用,还能促进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提高,以及在维护设备出现问题时,促使计算机使用寿命真正延长。

(三)网络操作方面。在针对网络操作方面的安全漏洞进行有效解决时,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操作能力等,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操作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最终避免错误操作、不规范操作等带来的安全威胁,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稳定性有着极大作用。

(四)注重法制建设。在计算机网络时常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下,加强计算机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还能真正防范各种不法行为的入侵,最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因此,不断完善我国当前使用的《保密法》,并加大宣传力度和投入力度等,才能真正提高民众的参与性,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用户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发现,针对其当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真正消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对于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计算机网络病毒论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中,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计算机技术就是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病毒防护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来源是网络自身无法避免的系统却是和脆弱性。以下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因素。

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是指没有经过原有用户的同意就擅自的使用了网络资源。常常会有人通过假冒身份或者非法攻击的形式,来避开访问认证系统,强制性的进入网络系统中,对网络资源进行非法使用,甚至会恶意窃取部分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修改。

信息的非法利用。

信息的非法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信息的破坏;二是,信息的泄漏;三是,非法信息流的传输。其中信息的破坏是指积极网络侵犯者截取了网络中正在进行上传或者下载的资源包,并对之进行加工或者修改,使得资源包失去效用,或者会添加一些对自己有益处的信息,并将添加信息后的资源包重新返回。信息的泄漏是指消极网络侵犯者通过电磁泄漏或者自身搭线的方式[1],对一些信息进行窃听,或者通过对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筛选或者推论得出,这个过程中不会对信息造成任何损害,但是信息却失去了保密性。非法信息流的传输是指用户在允许自身与其他用户进行某种通信,但会将禁止其他类型的通信。

网络资源的错误或者非法使用网络资源。

用户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访问权限设置或者访问控制,造成资源的偶然性丢失或者对资源造成破坏,甚至会有一些有害信息侵入。或者非法用户强制登陆,使用了网络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对原用户造成了利益损害。

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可分为自然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比如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造成电缆的损害,进而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甚至计算机损坏的情况。再有就是当人们进行会产生电磁辐射的作业时,辐射会破坏网络传输的数据,有可能会被不良分子记录下来,造成了信息泄密。

软件的漏洞。

计算机中装有不同的软件,而有些软件设计中存在着漏洞,这些漏洞会使得用户的计算机受到破坏。其中常见的软件漏洞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部分:一是 操作系统 ,二是TCP/IP协议,三是密码设置,四是数据库。而漏洞的存在会给予黑客进行攻击的机会,一旦病毒侵入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对拒绝服务的攻击。

对拒绝服务的攻击会导致网络服务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扰,妨碍网络服务系统的正常运作,减慢程序的运行,逐渐的造成整个系统的网络瘫痪,这将会造成合法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合法用户都无法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中进行相关操作得到相应服务。

2网络病毒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病毒是指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固有的脆弱性来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成程序代码。网络病毒通过四种方式来侵入电脑:一是,代码取代;二是,源代码嵌入;三是,附加外壳;四是,修改系统[2]。虽然病毒侵入的方式不同,但是都会对计算机造成损害。一般来说病毒具有以下特点:

网络病毒有较强的伪装性与繁殖感染力。

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网络病毒的危害越来越大,不仅仅可以篡改计算机程序,而且可以对数据和信息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者使其被更改,从而会对计算机用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用户的计算机会装有一些杀毒软件,但是网络病毒具有较强的伪装性,拥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很难被发现,所以即使用户通过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也无法除去这些网络病毒,进而就会对用户的信息以及其他资料与文件造成破坏。再有就是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网络病毒之间会相互感染,病毒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会对整个用户群体造成一定的感染,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就会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攻击性。

网络病毒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以及较强的攻击力。

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后,一般会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病毒将会全面的爆发,这时就会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网络病毒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攻击力,主要表现在它会窃取用户的信息,进而泄漏用户的一些重要资料或者需要保密的文件。网络病毒对于计算机用户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所以要注重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最主要的是对计算机用户资料安全进行保护。

3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的有效 措施

对软件进行防范和保护。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有时甚至会安装防黑软件,安装这些软件的目的是来防止病毒侵入计算机。再有就是,当我们在使用U盘或者光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绝对不去使用那些来源未知的磁盘或者游戏盘,在必须要使用这些盘的情况下,要做好对这些盘进行杀毒清理工作。还有就是,不要从一些不可靠的网站上下载软件,因为这些软件很可能带有病毒,当安装后就会对你的计算机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还有,不要随意的去打开或者浏览那些不明来历的邮件或者网页,因为这些邮件或者网页很可能带有恶意代码。最后就是要形成对重要文件进行经常的备份或者更新。

安全模块的建立。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入网访问的功能模块来作为网络的第一道控制保护层[3],具体来说,该功能模块要限制使用网络的用户、限制用户使用时间,并建立黑名单对非法用户进行记录。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型网络日志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自动记录用户使用的过程或者使用情况,同个这个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发现是否有病毒侵入到计算机中。

保证传输线路安全。

保证传输线路的安全可以通过将传输线路埋于地下来保护,或者进行一些其他类型的保护措施来保护传输线路的安全。这保证传输线路安全的同时,要确保传输线路远离辐射,这是为了减少因为电磁干扰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者信息错误问题。还有就是将线路的集中器等放在可以监控到的位置,防止线路外连。再有就是要对连接的端口进行检查,来防止窃听情况的发生。

进行网络加密。

我们对重要数据进行特别保护,比如通过设置加密算法或者密钥作为保护。在设置密码时要保证密码的难度以及不能与用户个人信息有联系,网络加密的方式有:链路加密、端对端加密、以及节点加密等。

进行存取控制。

在鉴别用户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特权进行控制。鉴别是指在用户被认证后撤销对该用户服务的相关限制,做到支持存取控制。对于存储矩阵的限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进行,比如对重要文件设置只读、只写、或者可修改等,就是在限制存储矩阵。

采用鉴别机制。

鉴别主要是通过对报文或者数字签名等进行识别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鉴别,并授予用户特权使用户可以获得相应服务。它是经过双方认证,来将危险成分进行排除,来顺利展开对双方身份的检验。

4结束语

计算机带给大家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风险,所以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对网络病毒进行防护是十分必要也是极其重要的。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解决

一、计算机网络当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

(一)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中,计算机软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在使用前都需要先通过网络下载,才能真正满足相关操作要求。但是,在下载的过程中,一些病毒也可能一起进入计算机,致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二)计算机硬件方面。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硬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其出现安全问题,则会给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影响。当前,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安全漏洞有使用不正确,致使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正常通信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黑客的攻击,导致用户的财产信息、个人信息等大量被窃,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三)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的整个组成结构中,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保证本地连接与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不注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则有可能出现安全漏洞,最终降低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出现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没有跟随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升级,致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之间出现矛盾,最终出现泄漏用户网络信息的安全漏洞,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四)人为操作方面。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可以真正达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但是,如果用户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网络,或者是操作失误,则有可能出现很多病毒,也给黑客、不法人员提供入侵的机会,最终威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是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之一。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有效解决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根据上述计算机网络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应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安全防火墙来对外界的访问、病毒等进行严格审查,从而避免计算机造成不合理的安全攻击。通过设置合适的防火墙,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信息等的安全性都能得到提高,最终给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二是,在计算机存在病毒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计算机的系统来进行杀毒软件的合理选用,则能获得较好的杀毒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硬件方面。根据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使用情况,选用合适的维护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硬件存现的安全漏洞。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定期对硬盘、网线等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等,不但可以保证相关设备的安全使用,还能促进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提高,以及在维护设备出现问题时,促使计算机使用寿命真正延长。

(三)网络操作方面。在针对网络操作方面的安全漏洞进行有效解决时,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操作能力等,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操作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最终避免错误操作、不规范操作等带来的安全威胁,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稳定性有着极大作用。

(四)注重法制建设。在计算机网络时常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下,加强计算机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还能真正防范各种不法行为的入侵,最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因此,不断完善我国当前使用的《保密法》,并加大宣传力度和投入力度等,才能真正提高民众的参与性,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用户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发现,针对其当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真正消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最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对于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声明:本人发表过有关《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论文,可以谈谈。(2)论文框架如下: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寄生媒体分按破坏程度分按入侵方式分 3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规则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硬件(硬盘、U盘、光盘)通过软件通过网络(局域网、互联网) 5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判断 6 常见的杀毒软件介绍卡巴瑞星

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整理的防病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方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高教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经常外接移动的硬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不一样,爱玩游戏的人经常玩游戏等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经常会感染病毒,严重阻碍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本文就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02-02 多媒体计算机病毒是使用者在编制或者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的数据遭到了破坏,感染了一系列病毒,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出现屏幕显示异常,声音异常,系统工作异常、文件丢失等情况,再加上病毒传播速度比较快,破坏性比较大等特点,一旦感染上,轻则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便会造成网络崩溃,致使网络系统瘫痪,破坏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使得多年工作毁于一旦,因此,本文就针对病毒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维修 措施。 1 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早就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成为高校正常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病毒的困扰,多媒体计算机一旦被病毒侵入,轻则毁坏设备,重则影响到重要的学术科研数据,因此,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要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然而世面上的防病毒软件多不胜数,但是有的软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高,甚至有的软件会损坏系统文件等,另一种是软件是对新型病毒的更新不完善,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些都是防病毒软件安装不到位而引起的多媒体计算机病毒侵入,从而导致数据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起来了,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步入了人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如何正确使用的法律也频频出台,但是目前,我国多媒体计算机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商家或不法人士投机取巧,钻法律的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的勾当来传播网络病毒,从而导致某些单位或个人甚至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相关部门对网络病毒传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对释放病毒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做到深究,及其严厉惩罚,从而让不法分子徘徊在犯罪道路的边缘,让病毒肆意横行,所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相关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与管理者的责任感不强,对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也不愿意去深入学习,从而使得,在实际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使用者在不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去操作计算机,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算机软件,安装非法软件等,从而由此引发的病毒感染多不胜数,还有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外接U盘进行数据连接时操作不当从而使得计算机被非法病毒感染,再加上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低,身边又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维护,从而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 2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技术和措施 建立与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则、制度,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规范性规则、制度,用文字资料写出来,制度中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维护的组织框架及职责,要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过程、时间、方法等进行比较详尽的规定,还要制度出一些具体的维护操作流程和预防、应急措施,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奖励与惩罚规则,对于一些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则进行工作、随意更改安全规则制度的人员进行警告,并适当做出一些惩罚,要给他们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制度。 安装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 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防病毒的一种很好的技术方法,现在,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防病毒软件层出不穷,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杀毒原理,但是,它们都具有对多媒体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对病毒进行清除以及对病毒进行预防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安装防病毒软件时,不需要特别的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功能,而是要考虑不同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资源的消耗程度,考虑哪个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不大,同时在安装时还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安装,以免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除了对多媒体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外,还要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软件要时常进行升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在日常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其它系统的启动方式,定期对系统病毒进行彻底查杀,此外,由于一些查杀工作可能导致资料的丢失,所以在查杀时一定要注意对于一些重要数据的保存,从而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护人员的培训 力度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需要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防病毒工作,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员是其中防病毒工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防病毒工作的成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低,责任感也越来越不强烈,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不看着,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不当,这些都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为此,相关部门领导人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维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病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的从自身做起,规范操作,积极宣传,真正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 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这些病毒传染速度快,扩散范围比较广,彻底清除的难度比较大,破坏性比较强等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意识与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病毒的危害,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管理制度,使防病毒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多媒体计算机要定期进行维护,安装好防病毒软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病毒的感染,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志光,张凤荔.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吕妍昱,苗峰.公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3]谢峰.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防病毒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18). [4]程胜利,谈冉,熊文龙.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二 基于系统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的网络安全的设计 【摘要】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简洁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的方式实现,管理方式主要通过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并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 【关键词】漏洞扫描 防病毒技术 网络安全 一、引言 漏洞扫描检测技术是保证互联网安全运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方面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漏洞扫描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网络技术人员及时找到包括防火墙系统、主机和web站点等系统在内的一些系统漏洞,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到的漏洞总体来说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漏洞、WEB应用程序漏洞、DNS漏洞、CGI应用漏洞、后门类漏洞、FTP类漏洞、网络设备类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信息泄漏漏洞、MAIL类漏洞、PROXY漏洞、RPC漏洞、NFS漏洞、NIS漏洞、进程守护漏洞、SNMP漏洞等等。网络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安全威胁,其病毒程序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传播并潜入企业内部网,如WEB网站下载、电子邮件传播、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植入等。因此,网络病毒对系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网络中一旦有某些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那么计算机病毒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并感染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泄漏、重要文件丢失、服务器突然死机等不安全因素。曾经爆发过的典型的CIH、Codered和Codeblue等病毒就是可怕的例子。网络防病毒技术可以通过本地控制中心对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和管理控制。制定并采取统一的防病毒策略既可以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所有重要的服务器具有最强的防计算机网络病毒能力。网络防毒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机制和集中分发防护策略手段,并集成生成防病毒日志报表,这样就可以使网络管理员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系统,有效地保证了防病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原则。构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网络防病毒技术体系,针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的病毒防范,同时在网络中加强并构建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网络空间。 二、网络安全设计思想 因特网越来越复杂,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一些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的增长已大大超出了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的能力范围。更糟糕的是,新的漏洞随时都会出现。由于在Internet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进行评估和保护网络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安全策略和实际的安全实施之间的出现更大漏洞。为了降低安全策略和实施之间的差距,需要有效的手段和高效的工具来随时评估和实施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性,导致网络的主机和网络设备将直接面对大量的网络攻击的可能。网络攻击可能来自于网络的各个方面。而日益增加的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地降低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都对网络造成大量的漏洞威胁。 网络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径之一,并且是存在于计算机安全中的主要威胁。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因此,病毒的危害的不可以轻视的。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三、设计目标 为了全面的进行漏洞扫描检测,在网络中设置一个安全控制中心,此中心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一台桌面PC机,安装一套漏洞扫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是对Internet和Intranet中所有部件如WEB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实践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漏洞扫描与分析的功能要求: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报告,能够对检测结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的安全加固建议提供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管理和配置界面。 本地中心网络对各个客户端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进行管理控制。制定和采用统一的防病毒策略,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确保在整个局域网中每一台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具有相同的最强的防病毒能力。 跨广域网Web方式集中管理、集中分发防毒系统策略,网络防病毒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机制,集中分发防护策略、病毒代码、扫描引擎,并集成生成日志报表,使得一个管理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所辖网络的整个防毒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保证了防毒系统策略的一致性。 全方位、多层次防毒体系,网络防毒系统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驻留场所进行有效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让病毒在网络中没有传播和生存的空间。 四、设计方法 漏洞扫描系统选择的是启明星辰公司的天镜漏洞扫描系统,它的功能特色符合网络的安全设计目标,能够支持进行渐进式扫描,也就是根据被进行漏洞扫描主机的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等相关信息智能的确定下一步的扫描流程;能够支持授权扫描,该漏洞扫描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被扫描主机的权限来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漏洞消息;并且能够在扫描过程中实时并准确地处理“资源耗尽”等各种意外故障,具备扫描过程中系统资源占用少、扫描速度快、误报率低、漏报率低及稳定性高的显著特点。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一套网络系统,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的安全性越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系统运行中开启的服务,改变的配置,网络中增加或减少的设备,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应经常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随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发现、审计并由管理员进行修补。 (1)分布式管理并集中分析。在网络中部署天镜漏洞扫描系统时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形式,使各扫描引擎按照不同的漏洞扫描策略同时进行多网络系统的漏洞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进行集中显示和集中分析。 (2)采用多级管理的方式。对于拥有不同地域、大规模网络的用户,各个地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管理着本地域的网络安全状况,其上层的安全管理员可以上传检测结果、下达检测策略、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统一升级;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全局风险控制、降低管理成本。 (3)采用策略管理的方式。此漏洞扫描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默认的十余种不同的扫描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最适合的策略方式。同时,利用其灵活的策略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特殊需要进行扫描策略的更改和编辑,应用为特定用户特定配置的相关策略,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于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级别以及不同网络层次的漏洞扫描。 (4)自定义分类结构显示。对漏洞的检测结果分类窗口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并且以树状结构分类显示扫描的详细结果。 (5)对扫描结果筛选过滤。漏洞扫描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多信息,此时,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属性,对扫描结果进行筛选过滤,实现针对性地检查漏洞信息。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趋势科技的InterScan进行防病毒系统的设计。采用中央控管系统实现跨广域网的管理,通过TCP/IP协议实现跨广域网的远程管理、调用、远程监控等功能,使其它的分支病毒防护系统的管理及其维护更加简便、有效,实现从单一客户端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的任务。 利用中央控管系统提供的全面病毒活动追踪报告及病毒分析报告,并提供多种病毒报警方法,帮助网络管理员加强整个网络病毒防护产品的管理工作。中央控管系统可以进行集中防毒元件的更新,从而节约网络资源,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防范病毒的高效和一致性的特点。 五、总结 漏洞扫描和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检测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及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漏洞扫描技术扫描各类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漏洞,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准确给出数据分析报表和可视化的图形报告,并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判断,同时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做出有效的网络安全加固建议。 参考文献: [1]周亮.信息系统漏洞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9. [2]高翠艳.基于主动服务的网络防毒技术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2. 看了“防病毒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计算机病毒论文总结 2. 浅析计算机病毒论文 3.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范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病毒防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可以去找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里面的文献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