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以创作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的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划时代作品,常被称为“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在此以前,键盘乐器大多按“中庸律”调音,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g,d,a等小调,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就可以自由选用大小二十四个调,并自由转调。所以说,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要延迟很长一个时期。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键盘乐器调成十二平均律,并写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调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22年)。晚年在莱比锡又写了第二集,包含另外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44年)。巴赫写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受了先辈作曲家费歇尔(约1665—1746)的启发。费歇尔在1702年出版了《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包含二十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分属二十个不同的调。这部作品的标题起源于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古典神话中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的母亲帕西法厄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宫里,并命令雅典人民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喂养这个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发誓为民除害,依仗阿莉阿德尼给他的线球和魔刀,钉死了这个怪物,然后顺上路的线走出了迷宫。“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意思就是指示风琴演奏家通过五花八门的大小调迷宫的引路人(因此西方有句成语“阿莉阿德尼的线”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作品用了大小二十四调中的十九个调,只有升C和升F大调,降e,降b和升g小调没有用,而e小调用了两次。所有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很短小的乐曲,主题和《平均律钢琴集》中的主题很相似。巴赫吸收前人经验谱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运用全部大小二十四调,写成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例。很多人谈论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必然想到他的音乐结构,巴赫的音乐织体和对位有精密的数学比例,对配器的发挥,亦是给演奏者加深难度。巴赫的音乐深深地影响整个欧洲乐坛,他一生写过很多教堂音乐。人们爱把巴赫的精神象徵对上帝的奉献,他的音乐艰深、神圣、严肃,心灵与上帝同在。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就有这样的说法:「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这是傅雷对巴赫的偏见。巴赫的与贝多芬的音乐,同样是「力」的表现,巴赫的「力」,建立在高度与深度,心灵与上帝同在的同时,亦把人生的七情六欲,苦难、恐惧与痛苦升华。苦中有欢乐,有疲倦,而更大的精神是明知生命之苦,而仍得坚持。贝多芬的音乐,纵横交错,乐句与乐句之间并发出的「力」,气魄磅薄,完全是大宇宙,大人生,他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所以连痛苦都是大人生的痛苦。很多乐章,都流露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本色。说巴赫的音乐太富哲理,太多宗教思想,那倒不如说巴赫经历了人间的极苦以及看破官场虚伪。然而,他把这些大是大非都升华了。他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BWV1041写于1720年,据说是巴赫写给他自己的,三十五岁的他,意气丰盛,却遭受生活之苦与家人的死亡之痛。巴赫一共生有十二个儿女,排在前面八个,其中有六个死于孩提时候。第一任妻子死于一七二○年夏天。乐曲分三部份,第一快板,第二行板,第三部份是非常快板,全个作品很富乐思乐味,是对巴赫作深入了解的一个乐章。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以创作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的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划时代作品,常被称为“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在此以前,键盘乐器大多按“中庸律”调音,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g,d,a等小调,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就可以自由选用大小二十四个调,并自由转调。所以说,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要延迟很长一个时期。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键盘乐器调成十二平均律,并写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调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22年)。晚年在莱比锡又写了第二集,包含另外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44年)。巴赫写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受了先辈作曲家费歇尔(约1665—1746)的启发。费歇尔在1702年出版了《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包含二十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分属二十个不同的调。这部作品的标题起源于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古典神话中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的母亲帕西法厄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宫里,并命令雅典人民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喂养这个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发誓为民除害,依仗阿莉阿德尼给他的线球和魔刀,钉死了这个怪物,然后顺上路的线走出了迷宫。“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意思就是指示风琴演奏家通过五花八门的大小调迷宫的引路人(因此西方有句成语“阿莉阿德尼的线”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作品用了大小二十四调中的十九个调,只有升C和升F大调,降e,降b和升g小调没有用,而e小调用了两次。所有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很短小的乐曲,主题和《平均律钢琴集》中的主题很相似。巴赫吸收前人经验谱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运用全部大小二十四调,写成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例。很多人谈论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必然想到他的音乐结构,巴赫的音乐织体和对位有精密的数学比例,对配器的发挥,亦是给演奏者加深难度。巴赫的音乐深深地影响整个欧洲乐坛,他一生写过很多教堂音乐。人们爱把巴赫的精神象徵对上帝的奉献,他的音乐艰深、神圣、严肃,心灵与上帝同在。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就有这样的说法:「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这是傅雷对巴赫的偏见。巴赫的与贝多芬的音乐,同样是「力」的表现,巴赫的「力」,建立在高度与深度,心灵与上帝同在的同时,亦把人生的七情六欲,苦难、恐惧与痛苦升华。苦中有欢乐,有疲倦,而更大的精神是明知生命之苦,而仍得坚持。贝多芬的音乐,纵横交错,乐句与乐句之间并发出的「力」,气魄磅薄,完全是大宇宙,大人生,他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所以连痛苦都是大人生的痛苦。很多乐章,都流露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本色。说巴赫的音乐太富哲理,太多宗教思想,那倒不如说巴赫经历了人间的极苦以及看破官场虚伪。然而,他把这些大是大非都升华了。他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BWV1041写于1720年,据说是巴赫写给他自己的,三十五岁的他,意气丰盛,却遭受生活之苦与家人的死亡之痛。巴赫一共生有十二个儿女,排在前面八个,其中有六个死于孩提时候。第一任妻子死于一七二○年夏天。乐曲分三部份,第一快板,第二行板,第三部份是非常快板,全个作品很富乐思乐味,是对巴赫作深入了解的一个乐章。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摘要: 作为最知名乐器之一,钢琴艺术发展迅速,同时也成为了声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钢琴伴奏,可以使自己的指导艺术化、简洁化,以声乐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可以有效地拉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声乐素养。本文就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谈,希望能给广大教师群体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 钢琴伴奏;声乐;教学运用
就学术界认知而言,钢琴伴奏的别名为艺术指导,这个现象表明:钢琴与艺术者并不仅仅是单纯地附属关系,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是对演奏者所表演的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一场声乐表演的有序进行,必然离不开钢琴对其合理地引导指挥;其情感的抒发,也离不开钢琴的渲染烘托。钢琴伴奏作为提高作品表现力的重点之一,在声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当前阶段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状况
根据我国当前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声乐教学过程对钢琴伴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声乐演唱者与声乐授课教师认可并赞赏钢琴伴奏所具有的艺术指导性作用。相比之前,人们将钢琴伴奏职业冠以“配角”的头衔,而今的钢琴伴奏事业也呈现广泛被人们所青睐的趋势。
1.学生不够重视钢琴伴奏。就当前学生方面而言,钢琴伴奏在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人们对钢琴的态度与之前已千差万别,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这个声乐学习群体,其较大一部分仍然忽视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技巧,即使没有钢琴的伴奏,也可以充分领略声乐的内涵,对钢琴伴奏的学习、练习也只有在面对考试与表演前的一小段时间,与钢琴节奏的契合度、默契度不达标,纯粹为了应付而学习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奏、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也根本不会得到任何的体现。
2.教师钢琴伴奏能力较差。就当前教师方面而言,声乐教学课堂仍有许多年老的教师,由于受到学校资金问题等部分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的掌握即兴伴奏方法与技巧。而今虽然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去学习,但年龄较大,学习知识速度下降,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方琴伴奏的排斥感,低估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过程的作用。即使部分教师学习了部分钢琴弹奏技巧,但是“一指禅”弹奏方法并不能带给课堂活跃的生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因此低下,使学生在面对如此伴奏时,便已经丢失了对声乐的兴趣。
二、科学合理的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虽然现阶段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钢琴伴奏的应用并不是很理想,但仍有很多学校正确的运用了钢琴伴奏,充分将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体现出来,其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该部分学校对钢琴伴奏的运用方面加以介绍。
声乐技巧教学。声乐技巧教学存在三大重点:一是气息教学,在该教学部分,钢琴的指导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钢琴伴奏下学生会更富有热情,钢琴伴奏通过节奏的变换有效地引导学生们体验嗓音、气息等完美的搭配,当二者的节奏达到同步时,就表明学生的自然气息状态得到了提升,气息训练的成效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一种帮助同学们检验学习成效,锻炼气息变化细节的有效途径。其二是共鸣教育,钢琴具备一种共鸣音色,学生可以在这种钢琴基音上进行共振,在课堂的演唱训练过程中又快又好地找到伴奏共鸣音,从学生的视听效果角度产生积极影响。利用钢琴伴奏使学生们掌握运用人体共鸣箱的有效办法,并使整个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音色与音调完美融合,从而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曲目风格,即使转换不同的个人气息。其三是技巧训练,声乐技巧包括连音、挑音、噎音等,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能够准确连贯的表现出来。例如,在连音训练中,即使有部分辅音加入,元音也必须保持连贯,方琴伴奏在帮助学生完成该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声旋律弹奏的技巧,直接引导学生精确地完成连音训练。钢琴伴奏地融入可以提示学生及时转换演唱风格,帮助演唱者统一节奏、抒发情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2.即兴钢琴伴奏。即兴伴奏指的是伴奏者在没有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要求其即兴为演唱者提供助力、渲染氛围的一种伴奏形式。这要求伴奏者对音乐理解程度、熟悉程度高,声乐教师要充分接触各种曲式、曲调以及声学,对其把握要达到较高境界,即兴钢琴伴奏的进行以及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即兴演奏可以代替语言说教传达出教师突然产生的灵感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含蓄的传达方式又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错误、把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发性纠错。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声乐伴奏指导过程中,应当选择比较直白的曲目,着力表现该曲目的旋律,并根据该曲目的节奏与力度进行即兴创作,举一反三、当堂检验,以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演唱。
3.声乐表演教学。钢琴伴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辅助学生展现乐曲的特点,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首先,对于即将登上舞台表演的同学而言,加入钢琴伴奏能够帮助表演者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快速进入应有的状态,并且对表演者的形体表现技巧也有一定的指导,使其更好的利用个人姿态、手势等为表演增光添彩。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在表演训练中加入钢琴伴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曲谱进行表演,兼顾自身发音与音乐节奏的呼应,使之具有更好的协调性,给予了学生们二度创作的机会;最后,表演元素中添加钢琴伴奏,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丰满,能够丰富观众的直观感受,帮助观众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声乐表演的质量与效果也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总结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嗓音,其对音乐的把握、运用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人数较多的大型声乐课堂,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而钢琴伴奏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种不同的音符、音色与音量等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钢琴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把握作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锻炼更扎实的音乐技巧。
参考文献:
[1]付磊.浅析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205-205.
[2]吴思敏.浅谈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当代音乐,2016,(6):34-35.
[3]王颢.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北方音乐,2015,(4):96-97.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海顿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历史上,音乐学家对于海顿全套钢琴奏鸣曲的分期各有己见。两位海顿专家布郎(A. Peter Brown)和拉森()分别将所有海顿奏鸣曲分为5期和4期。但关于早期奏鸣曲,两位专家的分期基本得到共识: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学生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学生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笔者发现,海顿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并未广泛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关注。学生经常在学习完少数小奏鸣曲后直接跳级到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人的大型钢琴奏鸣曲。这样的跳跃性选曲常常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造成很大的障碍。根据作品难度的深浅、风格的演变而循序渐进地选曲,是钢琴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纵观音乐历史文献,奏鸣曲这一曲式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并完善过程的。最早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键盘奏鸣曲(sonata)和古典时期奏鸣曲,其结构都有所区别。就拿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来说,其三人的奏鸣曲结构风格也有着诸多不同,笔者简要称之为海顿的摸索、莫扎特的完善和贝多芬的演变。海顿早期奏鸣曲是间隔于巴洛克与古典时期的交接点。由于早期古典奏鸣曲曲式还未完善,海顿为此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巨大的贡献。 海顿早期奏鸣曲虽也统称为奏鸣曲(sonata),但实质上仍是小奏鸣曲(sonatin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戏曲(divertimento)。相比于巴洛克时期的单乐章奏鸣曲,海顿大大扩充了奏鸣曲的乐章规模。早期18首完整作品中有三首是二乐章,两首是四乐章,其余的都是三乐章。在快板奏鸣曲式乐章中,海顿仍保留了巴洛克风格的二段体结构形式,但创新地加添了原本只在宫廷音乐中出现的小步舞曲(Menuet)乐章,并使之风格更为朴实和民俗化。 奏鸣曲的乐章之间有着结构的平衡感,内容的完整性和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因此在演奏时也应当被完整地呈现。让学生掌握一首完整的大型奏鸣曲并把它完整地演奏出来,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决不可能的。渐渐地,仅只演奏奏鸣曲中的某一乐章已成为学生学习奏鸣曲的一个常见现象。倘若仔细推敲作曲家对于乐章之间的安排,我们不难发现,乐章之间是一个决不允许断章取义的完整的整体。因此,海顿早期奏鸣曲各乐章的篇幅短小,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学生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朗的调性 18首完整的作品中只有一首是小调,第19首e小调(作品号Hob. XVI/47)。笔者推测,海顿在创作这些为学生而作的习作时也许考虑到调性及其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大调作品就其明朗、积极的感情内容来说更易被年幼学生们所理解和表达。例如,我国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一级的曲目中就选取了海顿奏鸣曲第1首(Hob. XVI/8)的第四乐章,G大调。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逐首翻阅其早期的奏鸣曲,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笔者归纳海顿早期作品中出现较多、学生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附点节奏、三连音节奏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例如,第1首第一乐章1至4小节中的附点与三连音的巧妙连接似乎呈现出了一个傲气却又立即转变为婉转神情的顽皮小孩的形象(见谱例1)。 四、变化多端的装饰音 装饰音看似不起眼,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是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早期古典时期对旋律美化的具体体现。让学生们意识到装饰音的存在并感受每种装饰音的不同韵味将是海顿早期奏鸣曲中可挖掘的另一大意义所在。学习这些作品不仅让学生们消除了对装饰音的心理惧怕和疑惑,更加强了对早期古典主义风格的了解。 海顿的作品善用装饰音,其早期的奏鸣曲不但装饰音用得频繁且种类甚多,带有浓厚的巴洛克色彩,其中以回音(turn)[∽]和颤音(trill)[ tr ]最为常见。海顿还另外独创了两种符号[ ][ ]来表示他的回音,音乐学家们称之为“海顿回音”(‘the Haydn turn’)(见谱例4)。在海顿的手稿中,以上三种回音符号可以代换使用。(以下谱例中的回音符号表示同一种弹法都是四个音符回音开始于上邻音。) 装饰音的使用一是美化旋律,但更实际的用途是与当时的乐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海顿喜爱在音色较为优美的维也纳式古钢琴(clavichord)上演奏。虽然其声音的延续相比于英国式大键琴(harpsichord)更有表现力,但还是需要装饰音来填补音的时值。海顿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就表现在他丰富多彩的装饰音语言上。他的装饰音中除了回音和颤音两种装饰音以外,还有倚音(Appoggiatura)、上涟音(Inverted Mordent)[ ]、下涟音(Mordent)[ ]、溜音(Slide),分解和弦(Broken chord)等装饰形式。 海顿装饰音的种类写法之多是海顿学家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演奏家们也是凭借个人的音乐品位推测装饰音的实际弹奏方法。笔者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装饰音最大的难点和意义不是死板地给每个符号规定弹法,而是在每种符号基本弹法的基础上能做到灵活变通。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装饰音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联系乐曲上下文、感受旋律内在的律动而决定装饰音的实际弹法。海顿早期奏鸣曲中装饰音之丰富是他本人后期作品以及任何一位后来作曲家所不能及的,这些对于建立学生对古典旋律中装饰音的品位是最佳的练习作品。 五、交响乐化的乐思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有着丰富的交响音色。众所周知,海顿是交响乐之父,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早期交响乐主题创作手法中多采用了分解和弦、大跨度音程跳跃、音阶式音型以及爆发力较强的动机。并非偶然,这些因素在早期钢琴奏鸣曲中也都频频出现,由此可见,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发展基本上相同于交响乐。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对音色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海顿早期奏鸣曲在这方面也是很好的教材。在学习奏鸣曲的同时多聆听海顿的交响乐作品,感受交响乐中各个乐器的独特音色,如弦乐部分、管乐部分和打击乐器以及各种乐器音响的组合效果。记忆这些音响并在钢琴奏鸣曲中根据感情的不同、音乐织体的不同发挥对各个乐器的音色想象,这将会大大丰富演奏的表现力从而展示出作品的真正魅力。 结语 以上归纳了海顿早期奏鸣曲的五方面风格特点及其教学意义,但在这里更要强调的是这些作品的真正音乐价值远超乎其初级教学意义的范畴,是值得学生、教师和学者们作进一步研究与演奏的珍贵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 [1]林正枝著.《海顿钢琴奏鸣曲》,台北:乐韵出版社,1999年. [2](英)詹·卡思伯特·哈登著.王晓霞等译,《海顿画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Elaine Sisman〈Eighteenth-Century Keyboard Music〉by Routledge 2003, Chapter 8 ‘Haydn’sSolo Keyboard Music’. [4]Christa Landon—Preface 〈HaydnThe Complete Piano Sonatas〉 Wiener Urtext Edition. [5]梅明慧著.《古典时期钢琴小奏鸣曲研究》,台北:乐韵出版社,1993年. [6]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7]Michael Davidson 〈 The Classical Sonata〉Halstan & Co Ltd, Amsterdam, Bucks, 2004. [8]Christo Lelie 〈Van Piano Tot Forte ‘Geschiedenis en ontwikkeling van de vroege piano’〉 Kok Lyra, Kampen, 1995. [9]Donald Jay GroutClaude V. Palisca〈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Fifth Edition) & Company,Inc. 1996. [10](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璋等译,《西方音乐史》, 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第4版本.
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闪动着充满青春朝气的节奏性舞蹈旋律。
它的交错、分散和重新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超的对位技巧来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几乎不再是一个灵巧手段的结果,而是成了根据幻想法则而进行舞蹈的一种诗性,它渗透到真正的乐观人生的肌肤里去。
他晚年创作的十二部《伦敦交响曲》和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皇帝四重奏》等作品,代表了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扩展资料:
海顿伟大的贡献是将所有这一切综合为一种具有可信的逻辑和永恒生命力的风格。这一成就使海顿成为与康德同等的一个平辈人和战友。克雷奇马尔称海顿的风格是“整个艺术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海顿一生经历坎坷,生活道路曲折。但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却用纯朴、善良和慈爱的心,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并忠贞不渝地为他们寻找着欢乐和慰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海顿
百度百科-奏鸣曲
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以创作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的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划时代作品,常被称为“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在此以前,键盘乐器大多按“中庸律”调音,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g,d,a等小调,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就可以自由选用大小二十四个调,并自由转调。所以说,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要延迟很长一个时期。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键盘乐器调成十二平均律,并写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调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22年)。晚年在莱比锡又写了第二集,包含另外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44年)。巴赫写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受了先辈作曲家费歇尔(约1665—1746)的启发。费歇尔在1702年出版了《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包含二十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分属二十个不同的调。这部作品的标题起源于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古典神话中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的母亲帕西法厄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宫里,并命令雅典人民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喂养这个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发誓为民除害,依仗阿莉阿德尼给他的线球和魔刀,钉死了这个怪物,然后顺上路的线走出了迷宫。“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意思就是指示风琴演奏家通过五花八门的大小调迷宫的引路人(因此西方有句成语“阿莉阿德尼的线”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作品用了大小二十四调中的十九个调,只有升C和升F大调,降e,降b和升g小调没有用,而e小调用了两次。所有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很短小的乐曲,主题和《平均律钢琴集》中的主题很相似。巴赫吸收前人经验谱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运用全部大小二十四调,写成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例。很多人谈论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必然想到他的音乐结构,巴赫的音乐织体和对位有精密的数学比例,对配器的发挥,亦是给演奏者加深难度。巴赫的音乐深深地影响整个欧洲乐坛,他一生写过很多教堂音乐。人们爱把巴赫的精神象徵对上帝的奉献,他的音乐艰深、神圣、严肃,心灵与上帝同在。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就有这样的说法:「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这是傅雷对巴赫的偏见。巴赫的与贝多芬的音乐,同样是「力」的表现,巴赫的「力」,建立在高度与深度,心灵与上帝同在的同时,亦把人生的七情六欲,苦难、恐惧与痛苦升华。苦中有欢乐,有疲倦,而更大的精神是明知生命之苦,而仍得坚持。贝多芬的音乐,纵横交错,乐句与乐句之间并发出的「力」,气魄磅薄,完全是大宇宙,大人生,他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所以连痛苦都是大人生的痛苦。很多乐章,都流露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本色。说巴赫的音乐太富哲理,太多宗教思想,那倒不如说巴赫经历了人间的极苦以及看破官场虚伪。然而,他把这些大是大非都升华了。他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BWV1041写于1720年,据说是巴赫写给他自己的,三十五岁的他,意气丰盛,却遭受生活之苦与家人的死亡之痛。巴赫一共生有十二个儿女,排在前面八个,其中有六个死于孩提时候。第一任妻子死于一七二○年夏天。乐曲分三部份,第一快板,第二行板,第三部份是非常快板,全个作品很富乐思乐味,是对巴赫作深入了解的一个乐章。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摘要: 作为最知名乐器之一,钢琴艺术发展迅速,同时也成为了声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钢琴伴奏,可以使自己的指导艺术化、简洁化,以声乐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可以有效地拉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声乐素养。本文就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谈,希望能给广大教师群体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 钢琴伴奏;声乐;教学运用
就学术界认知而言,钢琴伴奏的别名为艺术指导,这个现象表明:钢琴与艺术者并不仅仅是单纯地附属关系,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是对演奏者所表演的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一场声乐表演的有序进行,必然离不开钢琴对其合理地引导指挥;其情感的抒发,也离不开钢琴的渲染烘托。钢琴伴奏作为提高作品表现力的重点之一,在声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当前阶段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状况
根据我国当前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声乐教学过程对钢琴伴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声乐演唱者与声乐授课教师认可并赞赏钢琴伴奏所具有的艺术指导性作用。相比之前,人们将钢琴伴奏职业冠以“配角”的头衔,而今的钢琴伴奏事业也呈现广泛被人们所青睐的趋势。
1.学生不够重视钢琴伴奏。就当前学生方面而言,钢琴伴奏在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人们对钢琴的态度与之前已千差万别,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这个声乐学习群体,其较大一部分仍然忽视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技巧,即使没有钢琴的伴奏,也可以充分领略声乐的内涵,对钢琴伴奏的学习、练习也只有在面对考试与表演前的一小段时间,与钢琴节奏的契合度、默契度不达标,纯粹为了应付而学习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奏、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也根本不会得到任何的体现。
2.教师钢琴伴奏能力较差。就当前教师方面而言,声乐教学课堂仍有许多年老的教师,由于受到学校资金问题等部分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的掌握即兴伴奏方法与技巧。而今虽然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去学习,但年龄较大,学习知识速度下降,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方琴伴奏的排斥感,低估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过程的作用。即使部分教师学习了部分钢琴弹奏技巧,但是“一指禅”弹奏方法并不能带给课堂活跃的生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因此低下,使学生在面对如此伴奏时,便已经丢失了对声乐的兴趣。
二、科学合理的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虽然现阶段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钢琴伴奏的应用并不是很理想,但仍有很多学校正确的运用了钢琴伴奏,充分将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体现出来,其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该部分学校对钢琴伴奏的运用方面加以介绍。
声乐技巧教学。声乐技巧教学存在三大重点:一是气息教学,在该教学部分,钢琴的指导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钢琴伴奏下学生会更富有热情,钢琴伴奏通过节奏的变换有效地引导学生们体验嗓音、气息等完美的搭配,当二者的节奏达到同步时,就表明学生的自然气息状态得到了提升,气息训练的成效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一种帮助同学们检验学习成效,锻炼气息变化细节的有效途径。其二是共鸣教育,钢琴具备一种共鸣音色,学生可以在这种钢琴基音上进行共振,在课堂的演唱训练过程中又快又好地找到伴奏共鸣音,从学生的视听效果角度产生积极影响。利用钢琴伴奏使学生们掌握运用人体共鸣箱的有效办法,并使整个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音色与音调完美融合,从而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曲目风格,即使转换不同的个人气息。其三是技巧训练,声乐技巧包括连音、挑音、噎音等,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能够准确连贯的表现出来。例如,在连音训练中,即使有部分辅音加入,元音也必须保持连贯,方琴伴奏在帮助学生完成该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声旋律弹奏的技巧,直接引导学生精确地完成连音训练。钢琴伴奏地融入可以提示学生及时转换演唱风格,帮助演唱者统一节奏、抒发情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2.即兴钢琴伴奏。即兴伴奏指的是伴奏者在没有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要求其即兴为演唱者提供助力、渲染氛围的一种伴奏形式。这要求伴奏者对音乐理解程度、熟悉程度高,声乐教师要充分接触各种曲式、曲调以及声学,对其把握要达到较高境界,即兴钢琴伴奏的进行以及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即兴演奏可以代替语言说教传达出教师突然产生的灵感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含蓄的传达方式又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错误、把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发性纠错。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声乐伴奏指导过程中,应当选择比较直白的曲目,着力表现该曲目的旋律,并根据该曲目的节奏与力度进行即兴创作,举一反三、当堂检验,以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演唱。
3.声乐表演教学。钢琴伴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辅助学生展现乐曲的特点,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首先,对于即将登上舞台表演的同学而言,加入钢琴伴奏能够帮助表演者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快速进入应有的状态,并且对表演者的形体表现技巧也有一定的指导,使其更好的利用个人姿态、手势等为表演增光添彩。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在表演训练中加入钢琴伴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曲谱进行表演,兼顾自身发音与音乐节奏的呼应,使之具有更好的协调性,给予了学生们二度创作的机会;最后,表演元素中添加钢琴伴奏,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丰满,能够丰富观众的直观感受,帮助观众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声乐表演的质量与效果也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总结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嗓音,其对音乐的把握、运用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人数较多的大型声乐课堂,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而钢琴伴奏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种不同的音符、音色与音量等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钢琴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把握作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锻炼更扎实的音乐技巧。
参考文献:
[1]付磊.浅析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205-205.
[2]吴思敏.浅谈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当代音乐,2016,(6):34-35.
[3]王颢.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北方音乐,2015,(4):96-97.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数据资料可以在百度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人与自然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世人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破坏大自然,地球上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自然创造了人类,孕育了人类。她是人类的母亲,她一直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孩子。她包容人类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她一直默默的付出。她希望有一天人类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挽回。她明白,她明白人类这样下去,终究会受到惩罚。她不想,也不忍心看着人类受到惩罚。于是她极力掩饰着人类的罪行。同时她也等待着,等待着人类觉醒的一天。而人类却不知道母亲的痛苦和等待。仍然伤害着母亲。只想着怎么从母亲那里谋取更多利益。人类大量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这不仅破坏了母亲原有的面貌而且也使母亲失去了健康。此外,人类还破坏了植被。因为人类的乱砍乱伐,使树木大量减少。原来是树林成群的地方现在已建起了高楼大厦;有的人甚至在山中建起了工厂。森林大面积减少,这使各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也因为人类的破坏,使沙漠越来越多,沙尘暴也越来越频繁。以前的宁波是个宁静的城市。而前不久,沙尘暴竟然也袭击了这里。这是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因此我们多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得到很好的控制。人类盲目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人类的盲目使自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罗布泊,过去那里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那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溪流也干枯了。那里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飞禽敢于穿越。更过分的是人类不仅把自己处理不了的垃圾藏到母亲体内。还把工业污水排入母亲的血管内,母亲的血液被污染了。可人类没想过:母亲的血液都被污然后该怎么办?人类将怎么生存?大自然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让人类一起保护大自然,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可以看到一个清新绿色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看看《敬畏自然》一课,就知道了
文 | 弗朗西斯·詹森 编辑 | 金雀儿
假期归来,有件事情让各位家长很抓狂,那就是关于孩子睡觉这件事!
在布谷听听家长群里,家长们又炸锅了:“这放假期间,孩子作息有点儿不规律,我们也就不斤斤计较了,可这都开学了,还天天睡不醒,这可如何是好?”
很多父母也抱怨,晚上很难让孩子早睡,早上又很难把他们拖出被窝:
为了让孩子起床,家长们连哄带,软硬兼施,有的把孩子的被子掀掉,有的把锅碗瓢盆敲得叮当响,但这些办法都不管用。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晚上不肯睡觉、早上不肯起床,是因为他们懒惰、没规矩。家长还会觉得,这是孩子的一种叛逆表现。
但其实,这些归因都不正确,孩子变成夜猫子是完全正常的。
为什么孩子们的生物钟与我们如此不一致?
布谷听听请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学系主任弗朗西斯•詹森,她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的科学研究结果与读者们探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很少的一个方面。我们所知的是,睡眠对每个人的 健康 都很重要。睡眠类型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所有物种皆是如此。
婴幼儿是早睡早起的“云雀” ,属于 早睡型 ;
青少年则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 ,属于 晚睡型 ,不熬到凌晨,他们很难入睡。
睡眠模式受控于多种复杂的脑内信号和激素,而这些信号和激素又受到个体成熟阶段的影响。对大多数物种来说,发育期个体晚睡的倾向会随着个体日趋成熟而变回 “早睡早起”。
青少年被迫遵从成人的睡眠模式,每天早起上学。但早起并不意味着早睡,孩子们的大脑并未做出相应调整,而是保持着晚睡的倾向。这会导致青少年睡眠不足。
所以,只要一到周末,孩子们又会回归到原有的睡眠模式,很晚才爬起来。如果他们能睡到自然醒, 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9~10 小时 。但是,如果被逼着早起,他们每天要损失小时睡眠——这会导致 慢性睡眠剥夺综合征 。
青少年的大脑内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他们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学习,所以, 与成人和幼儿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
突触修剪会在青少年的大脑内加速进行,而这些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没错,在睡眠中。睡觉不只是让身体在经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学习或玩耍后放松休整,它还能让我们回忆当天所经历的事情,记住所学的知识。
科学家认为,记忆和学习在睡眠中得以巩固。
所以,对青少年的 健康 来说,睡眠同空气和食物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睡眠能增强青少年的消化功能,还能帮助他们应对压力。
数据说话
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了青少年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 小时 。
美国疾病控制和防御中心建议 青少年每晚睡~ 小时 。但是, 只有15% 的美国青少年达到了这一标准。更糟的是, 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 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10~12 岁开始,孩子的生物钟就开始延迟,这让他们在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开始兴奋,并在九、十点钟创造出“不眠区”。
但这个时候,家长已经有些睡意了。褪黑素是一种对睡眠非常重要的激素。在晚上,青少年大脑内褪黑素的释放比成人晚两小时。因此,他们喜欢晚睡。但褪黑素在青少年体内驻留的时间又比成人长,所以他们早上起不来。成人早上醒来的时候,体内几乎没有褪黑素,所以他们不会觉得昏昏沉沉。
让孩子早醒的一大不良后果就是挤压他们的睡眠时间。
入夜后,能够引诱孩子们不睡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小时候喜欢偷偷拿一本书钻进被窝,然后蒙着被子,用手电照明夜读。
现在的孩子可以玩的东西就更多了,他们可以摆弄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用手机发消息,这让原本就不喜欢早睡的孩子更难按时入睡。很多家长挡不住困意的袭扰,早早上床睡觉,但他们睡不安稳,因为不知道没人看管的孩子会干出什么事来。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1 和睡眠一样,小憩也能加强学习效果
问:“进两步,退一步”是怎么回事?
● 研究
科学家让大鼠走迷宫,它们的脑活动水平随之提高。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在 探索 完迷宫后能得到片刻休息,而另一组却没时间休息,前一组记住迷宫走向的时间会显著长于后者。
在波士顿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学习者也被分为两组。第一组一连几天在每天清晨学习一项技能。每次学习后,他们的技艺有所提高,这被称为 “练习效应” 。
不过,每次练习开始时,学习者的技艺与前一天练习结束时相比都会有所退步。这一现象很普遍:练过网球或高尔夫的人都知道,每次练习结束时往往是感觉最好的时候,第二天练习开始时的表现又会变差,这实在是让人抓狂!
波士顿的研究者想知道,睡眠能否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他们让另一组学习者练习相同的技能,只不过学习的时间放到了每天晚上临睡前。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这组学习者的技艺没有退步,他们不用费时恢复到前一天晚上的水平,就能直接继续练习!
“进两步,退一步”的现象消失了。
● 启示
这些人类研究印证了科学家进行的大量相关动物实验发现,长时程增强会受到睡眠剥夺的影响。与睡眠正常的大鼠相比,缺觉的,哪怕是一晚不睡的大鼠,其长时程增强都会相应减弱,两天不睡的大鼠情况更糟。
问:在梦中学会弹钢琴,可能吗?
● 研究
最近,布朗大学的科学家对钢琴学习者展开了研究。他们想搞明白睡眠对运动学习的影响,于是把学习者分成两组,一组学完就睡,一组学完不睡,并比较两组学习者的脑扫描图像。科学家发现,前一组学员的弹奏准确率高于后一组。在慢波睡眠阶段,第一组学员负责协调弹奏动作的运动皮层补充区域活动更为显著。
● 启示
负责该项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佐佐木勇香(Yuka Sasaki)总结道:“睡觉不是浪费时间。”这句说得很在理。
2 有助于学习的不只是睡眠,白天的休息也有相似的作用
问:在闹市中学习,到底有多累人?
● 研究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让学生做基本的认知能力测试,以使其头脑疲劳。然后,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在植物园中漫步50分钟,另一组则在市中心车流密集的街道上步行50分钟。休息结束后,两组学生继续接受测试,结果前一组的表现明显优于后者。一周后,研究者把两组学生休息的地点换了换,结果还是去植物园漫步的那组学生表现更好。
科学家认为,在闹市街区步行会耗费个人的精力,但在自然环境中漫步能够让头脑放松,让思维自由驰骋。
● 启示
无论是良好的睡眠、午休,还是一天中的若干次小憩,对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来说,休息都是至关重要的。
问:考前开夜车是对是错?
● 研究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科学家对高中生进行实验,他们发现,记忆的巩固发生于睡眠的两个阶段: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周期的后期,大脑会上演一出出精彩的剧目,通过做梦再度激活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存储的记忆。
● 启示
青少年在考试前睡个好觉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用良好的睡眠来巩固复习效果。
有很多孩子喜欢在考试前开夜车,比如我儿子威尔。我建议他应该在考前适度复习,然后早点睡,保证睡眠质量。
他问我为什么,我就把青少年睡眠节律的特点告诉了他。威尔听了我的话,不再通宵复习。他甚至能早起,在上学前把考试内容再看一遍。事实证明,我的建议很有用。
威尔高兴地对我说,出色的发挥让他感觉良好,而且他在清晨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这都是因为他睡了一个好觉,所学的知识在睡眠中被转化为记忆保存起来了。
3 睡眠不只是加强学习和记忆
问:临睡前学习效果会好吗?
● 研究
圣母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的科学家最近联合开展了一项有关记忆的研究,他们发现,睡眠不仅能巩固记忆,而且还能将记忆拆分成不同组成部分,并根据各部分的情绪重要性对其进行排序和组织。
比如,研究人员让被试在临睡前看一张照片,其内容是丛林里的一只老虎。结果,被试更容易记住老虎,而不是背景中的树木。个人最容易记住与情绪(特别是恐惧情绪)相关的信息,我们很容易从进化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毕竟在碰到猛兽之类的威胁时,我们需要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迅速做出反应,跑得越快、越远越好。
● 启示
每当我给青少年做讲座,告诉他们青春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睡眠质量有保障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喜欢耍小聪明的傻瓜会说:“太酷了,既然如此,我只需要在临睡前学习就行了。”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不行,你不能在临睡前学习新知识,因为这时头脑的反应已经不太灵敏,所以你只能用这段时间进行复习。”
4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睡眠和青少年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联系
问:延迟70分钟上学能改变什么?
● 研究
在一项研究中,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和伊代纳市的一些高中将上学时间推迟了70分钟,从早上7点30分改成8点40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让7000 多名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和维持原来作息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报告说自己睡得更多,成绩更好,而且更少抑郁。
肯塔基州杰萨明县的高中将第一节课开始的时间推迟了一小时,学生的出勤率和成绩都提高了。费耶特县的高中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结果出车祸的学生大幅减少,而该州同期的青少年车祸数量却在不断上升。在我大儿子就读的康科德学院,我的“青少年头脑101”讲座至少促使校方做出了一项改变,那就是把考试时间从早上8 点推迟到了上午10点。学生的学习成绩随之提高,校方也保留了这一做法。
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研究与教育改革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在明尼阿波利斯和伊代纳的高中采用全新作息制度后,课后活动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活动的安排虽然变得更复杂,但并未出现混乱,而且大多数活动的出勤率基本保持不变。一些学校甚至报告说,睡眠充足的运动员在训练时表现得更好。
● 启示
要想学生成绩好、运动表现优异,能否把学校的上学时间推迟?这是个需要整个 社会 来思考的问题。
问:孩子睡觉时大脑在做什么?
● 研究
几年前,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科学家从另一个方向研究了睡眠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即学习如何影响睡眠。实验对象是睡眠节律和人类相似的果蝇。
研究人员想知道,如果社交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年轻果蝇的神经系统会作何反应。
年轻果蝇被放入一个光照条件良好的大房间里,它们可以自由地和其他年轻同类交流。一段时间后,所有果蝇的神经元都长出了更多的树突,它们的突触数量增加了许多。和被隔离喂养的果蝇相比,它们每天能多睡两三个小时。
让科学家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果蝇睡醒后,其脑内突触恢复到了原有大小。一个果蝇的脑内有两万个细胞,社交活动丰富且睡眠充足的果蝇只需区区16 个细胞就能把当天学到的信息巩固为记忆。但是如果被剥夺了睡眠,这些果蝇脑内的突触依然较大、较密。换言之,学习似乎与睡眠时的突触修剪有关,该过程给新突触的生长留下了空间。
● 启示
大脑似乎在利用睡眠提供的时间来挑选当天各项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并将其存入记忆,其他的信息则被删除,上述过程也为大脑保存了能量。资源总是有限的,大脑内的存储空间也不例外。如果一味地增加突触,那么大脑的能力很快就会触碰上限,所有学习过程都会停止。看来,一个人学得越多,就该睡得越久。
如果青少年睡眠不充足又会怎样?
睡眠剥夺会抑制必不可少的突触修剪和信息排序工作。睡眠习惯不佳不仅让青少年身心疲惫,而且会对他们施加长期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引发一些严重问题,如青少年犯罪、抑郁、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
觉得自己睡不好的青少年会摄入更多软饮料、煎炸食品、糖分和咖啡因。他们花在锻炼上的时间更少,而坐在电脑和电视机前的时间却更多。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在12~14 岁这段时间里缺乏良好睡眠,他们到15~17 岁时想到自杀的次数会比睡眠良好的同龄人高出 倍。
日本研究者发现,熄灯后继续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仅缺乏睡眠,而且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其中包括自残和自杀。
1在生理上,缺乏睡眠会导致以下问题
2在情绪上,缺乏睡眠会导致以下问题
3在认知上,缺乏睡眠会导致以下问题
睡眠对于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家长和监护人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青少年子女获得充足睡眠:
1将电视机和电脑搬出孩子的卧室
为保证孩子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请将电视机和电脑搬出孩子的卧室。睡前打 游戏 、看电视、电话聊天等不良的睡眠习惯都会降低睡眠质量。过早的“屏幕暴露”,会对孩子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更对孩子们的 健康 种下隐患。
研究人员发现:在放置有电视机或者其他小型电子产品的房间里睡觉的孩子比没有放置的睡眠时间要少。
电视屏幕太亮、音响声音太大或者坐的时间太久都会造成孩子糟糕的睡眠。父母应该让这些带有屏幕的设备离开孩子的卧室,并且限制总的观看时间。建议家长设置一个可以自由观看的区域,让孩子每天有一到两小时的“屏幕时间”就可以了。
2教会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任务
由于孩子们长期睡眠不足,你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尽早完成作业,早点上床。孩子一放学,你最好就搞清楚他们要完成哪些作业,要做哪些事,然后教会他们如何对所需完成的任务排序。
你可以建议他们先完成那些需要动脑筋的功课,因为孩子需要聚精会神,并使用较为复杂的认知技能,才能完成这类任务。晚饭后,你要时不时地监督他们做作业,但不要太苛刻。
如果晚上9 点半的时候,你发现孩子还没写作文,此时最糟的反应莫过于对孩子大喊大叫或大声斥责。让他们觉得你惊慌失措也很糟糕。孩子已经很紧张,请不要火上浇油,因为压力也会干扰他们的学习!
3早些关掉电脑的LED屏
还有一大障碍也会阻碍良好的睡眠,那就是电脑屏幕的LED 照明灯光。我们应该在睡前一小时关闭LED屏幕,以放松受到过度刺激的眼和脑。
研究说话2012年,美国纽约州特洛伊市的伦斯勒理工学院照明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只要观看手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的LED屏幕达到两小时,大脑内的褪黑素就会减少22%。因此,临睡前看LED屏幕肯定会影响我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睡眠。
4再忙乱,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到了晚上,家长也很累,说不定还有工作需要完成,我们这时很容易对孩子发脾气,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作为单亲妈妈,我无法一碰到问题就甩手,气呼呼地跑掉,把烂摊子扔给孩子的父亲。既然如此,我必须换一个角度来处理有关孩子的棘手问题。我不想把惊慌失措传染给孩子,因为我清楚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安排好时间。我试图告诉他们,下次不要再临时抱佛脚,不要再忘记把完成作业所需的教科书和论文带回来。
但是,你也不能替孩子成长。我们只能帮他们制订日常计划或做一些研究,但不能让他们陷于习得性无助,或培养他们的依赖心理。
5每晚睡觉前,建立一个仪式性活动
你可以建议孩子在临睡前做一些不太需要动脑的事情,而且每晚临睡前都做相似的事情。这不仅能避免他们暴露于各种屏幕人造光之中,使得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且能让身体养成习惯,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放松下来。
你要让孩子一回家就列出晚上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这能减少他们的焦虑,进而提高睡眠质量。你要向孩子明确指出,床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吃东西、看电视或做作业的!最后,千万不要在临睡前和孩子吵架,这样他们会睡不好,你自己也很可能会睡不好。老话说得好:“日落之后不吵架。”
弗朗西斯·詹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学系主任,波士顿儿童医院转化神经学研究主任和癫痫研究主任。针对青少年因为大脑发育的特点而在药物、社交和教育等方面碰到的各种问题,她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誉为青少年大脑研究权威。在世界各地发表了许多面向公众的演讲,也曾登上TED讲台。新书《青春期的烦“脑”》已上市。
聆听自然 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 然而大自然这位画家总是偏爱于绿色,绿色代表着永恒,象征着和平与永恒。大自然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携带有绿色的基因,然而正是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时已孕育着人类这一伟大的智慧生命。大自然这位画家自如地调弄手中其它颜色的油墨来点缀美化这大千世界,红色、黄色等颜色代表繁荣与昌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基因,大自然才呈现出如今的五彩缤纷与色彩斑斓。 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什么是它生命的真谛呢?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这一派和谐的景象不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谛吗? 当你从地上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时,你能感受到它的热烈与悲壮吗?那火红的枫叶恰似向你倾吐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它教给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透过那一片火红的枫叶,你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热烈与无畏呢? 你聆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那淙淙的流水淌过那蜿蜒绵亘的小溪的声音;那云雀直冲云霄的鸣叫声;那雄鹰振翅搏击长空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将更深一层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与神秘。 当你将脚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当你在森林中尽情沐浴着清新的阳光,此时此刻的你已经与大自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你能不有所感悟吗? 聆听自然,感悟自然。